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2024-09-19

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共12篇)

1.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篇一

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及指导策略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涌现出许多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取得显著的效果。在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提升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应用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在英语课堂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以及指导策略。

【关键词】 英语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指导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美国兴起,并逐渐在我国发展,广泛应用到教育事业中。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增强了团队合作作用,加强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时间的互动,并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1.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以及意义

在英语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变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单一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进行讲授以及板书,学生被动接受,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相对较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建立了英语课堂学习小组,确立了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小组互帮互助以及讨论的形式,主动对英语知识点进行探索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的进行讨论,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体,并在小组中发挥这不可缺少的作用,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及责任心;(3)英语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语言类学科不仅需要对知识点的熟练掌握,还需提高口语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上的时间一般都交给教师进行讲授,学生动口的时间很短,这样很不利于学生英语口语的练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加了课堂交流讨论的环节,这样对于英语口语的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另外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对学生的口语进行及时的纠正,避免了学生养成口语不良习惯的弊端;(4)在英语课堂上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充当着指导以及纠正的辅助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观点以及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讨论,突破了教师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等能力,大大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2.对于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2.1 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就要建立学习小组,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帮助和合作。但是在建立学习小组时,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对于小组的人数,一般定在4~6人,这样更有利于小组成员间的交流,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人员安排上,本着互补心理进行,安排不同性格、性别、成绩的学生一组,可以让学生们取长补短,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在建立小组后一段时间,要定期的调整小组成员,便于全体学生之间的交流。

2.2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师要改变以往英语教学模式,不要以讲为主,要切实的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给予学生足够自由的时间让其参加小组讨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以往英语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先将课本上知识点串通一遍,再重点讲解一些重点难点,这样会让一部分学生觉得枯燥,难以接受学习内容。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其学习讨论能力,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对知识的认识也会更加的牢固。如在七年级下学期英语教材Unit 3学习中,单元的题目为“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交通工具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给予他们足够的讨论时间,充分的将其收集到的交通知识进行展示,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更牢固的掌握。

2.3 教师要做好小组合作技巧的指导

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要对课堂教学纪律和流程严格控制,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切实的进行小组合作教学,避免出现借讨论之名义进行闲聊的情况出现,并保证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只有坚持以学生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对教学的掌控力度,小组合作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3.总结

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其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的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

[1] 王萍.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8(08).[2] 孟庆会.浅谈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学知报,2011(11).[3] 冯展极,升丽英.论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化实施策略[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2.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篇二

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及合作精神等积极因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适当激发各种有利的情感因素, 如自尊、对学习的共鸣度、学习动机等, 能极大地促进语言学习的过程。从实用的角度看, 合作学习使学生合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竞争的角度看, 小组合作学习能极大限度地创设一种有利的竞争氛围。这些因素, 都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

对于语言习得本身而言, “在语言教学领域当中, 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一种在任何环境下, 对任何人都适用的教学方法, 但是, 最近人们才意识到, 或许没有哪一种方法是适合每一个人的”。即便如此, 当“合作学习”这种全新概念出现在教育研究领域当中时, 大多数人仍然认为, “合作学习”是当前最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研究及其应用于20世纪70年代始于美国, 这种学习模式被引入中国已有很多年。但是,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如国内教育环境、师资队伍素质等, 目前国内所实施并推广的小组合作学习, 包括笔者自己的英语课堂上, 都还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就必须深入分析问题, 并商讨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当前小学英语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及课堂实践证明, 小组合作学习完全符合现代教与学方式的基本特征和要求。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 笔者也发现, 众多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发挥。通过课堂实践经验的总结, 笔者认为, 当前小学英语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小组学习流于形式, 缺乏实质性的深入探讨。

很多一线教师都有这样一个误区, 即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简单地把学生分为一个个学习小组。其实不然, 小组学习如果只是停留在热热闹闹讨论的初级层面上, 那就使其效果大打折扣, 也违背了建立小组的初衷。纵观当前小学英语课堂, 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课堂上学生表面上活动开展得热热闹闹, 但是活动结束后, 小组成员之间并没有得出有实质性的且值得探讨的核心结论。佐藤学曾说:“在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里, 一个人的发现会唤起其他人的发现, 从而产生新发现的连锁效应。”显然, 这样的连锁反应在目前国内的小学英语课堂上还是极难实现的。

2. 学生的参与度不够。

这里所指的度, 一方面是指深度, 另一方面是指广度。围桌而坐的小组形式确实给学生创造了很多共同学习、探究的机会, 而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有弊。对于小组内的优生来说, 小组是他们锻炼、发挥自身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的一个绝佳平台;而中下层生在小组里往往只是配角, 他们只能听从小组长的指挥, 成为受帮助的对象, 相对于优生来说, 他们发言、讨论、表现、展示的机会要少得多, 这就更进一步加大了小组内的“贫富差距”。

3. 合作学习泛滥, 进而导致课堂出现重组体、轻个体的现象。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点对点、一对一地传授, 其优点在于能最大限度地关注部分学生的想法和个性。而基于小组合作的课堂, 往往容易出现合作学习次数过多、合作学习泛滥的现象, 过多的小组合作充斥了整个课堂。而教师往往关注更多的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组体, 组体内的个体经常容易被忽略, 这就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 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4. 过多的小组学习致使个别学生养成依赖性和思维惰性。

所谓思维惰性是指因为主观依赖性严重, 或者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等, 从而缺失了积极主动的主观思维能力, 不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在开展小组活动时, 优等生往往掌握了主动权, 面对问题, 他们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往往可以成为独当一面的“权威策略”, 这时候, 中下层生就失去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长此以往, 就容易养成“遇到问题找组长”的依赖心理, 依赖性和思维惰性也就随之产生。

以上诸多问题的存在会严重阻碍小组合作学习的继续深入, 那么,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 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 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 设计合理的有深度、有内容、有讨论价值的小组任务。当前的英语课堂上, 很多小组活动都是为了合作而合作, 流于形式的小组学习不仅浪费时间, 还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所以, 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 在设计小组活动时, 要兼顾活动广度和深度、活动的层次性及有效性。开展的活动要具有交际性、探讨性和生成性。此外, 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 所以一节课上, 合作学习的次数不宜过多, 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 这就需要优化小组活动。

2.加强常规训练。常规训练包括以下几点: (1) 教会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查找并搜集资料;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 树立学生荣辱与共的集体意识; (4) 分工合作要均衡, 避免“大权独揽”的现象, 要合理分配任务, 让中下层生也有独立思考、发表建议、带头展示的机会, 这样才能避免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性和思维惰性; (5) 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3.处理好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点, 如系统的知识讲解更加透彻, 部分学生的个性和想法能得到更多的关注, 课堂的情境性和趣味性更浓厚等。为此, 很多教师都很容易陷入误区, 认为现在所提倡的小组学习跟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 在开展小组学习时, 传统的东西要借鉴、保留, 而不能摒弃;相反, 为了合作而合作, 过多地开展小组学习, 致使英语课堂丢失了原有的情境性和趣味性, 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 教师要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才能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得心应手地将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方式相融合, 让合作学习达到更优化的状态。

除上述几点外, 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合理定位师生角色, 建立更加科学、完善、均衡、持久的合作组体等方面, 对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收到效果的, 最重要的是, 需要教师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反复尝试、改进, 才能使合作学习达到一个更优化、更高效的状态。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较多的问题, 如:太过于注重活动形式而忽略实质性合作, 学生参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滥用小组学习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性和思维惰性, 一味地开展小组活动而导致英语课堂趣味性和情境性降低等。通过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 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1.

[2]戴炜栋, 任庆梅.外语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3.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正是针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师为课堂核心这一弊端而提出的新型学习模式,它突出学生学习小组成员的主体功能,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将有益竞争与良性合作引入学习中,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内在潜能,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也正因其独特的优势深受广大师生青睐。然而,遗憾的是,很多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体会,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有些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环节时,缺少对合作学习任务、要求的深度思考,在交代任务时模棱两可,学生不明就里。再加上学生缺乏相应的合作技能,在学习中不能有效把握重点,对交流中的结论不能有效归纳,科学总结,出现各行其道,游离主题的现象。学习过程中与主题无关的话题争执极大地干扰了学习,消耗了课堂上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教师无暇顾及,既影响了课堂,还弱化了学习效果,丧失了合作学习的意义。

另外,有些老师为了吸引学生广泛参与,无论何种问题,不管是否合适,都安排学生合作讨论,讨论似乎成了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于是造成课堂上不能根据课堂实际采用恰当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再加上方法单一,学生思维无法激活,从而逐渐产生了厌倦课堂的现象。此外,缺乏思维容量,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充斥于课堂之中,学生毫无讨论的热情,浪费教学时间,效果事倍功半。

(二)缺乏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正确指导

有些老师,一有问题立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么分配任务草草了事,学生匆匆上马,不知所措,不知做什么、怎么做;要么问题太过简单,学生了无兴趣,激不起合作热情。同样,由于必要的讲述和指导没有到位,学生不能迅速、准确地将新学知识与已有认知经验结合起来,从而快速把握学习起点,尽快发现问题解决的策略。问题一出,学生根本没有深思熟虑,其结果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谈不上发表一些有价值的观点。这样的合作学习非但对于学生的学习无益,反而剥夺了学生独立思维、认真思考的机会,与真正的自主合作学习背道而驰。

(三)学生参与意识不高,参与情况参差不齐

纵观很多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优等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他们有足够的话语权和实践的机会,而学困生则在很多情况下被边缘化,处于从属甚至被忽略的地位。如果我们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能针对学生实际适当调控,势必会造成学困生在小组中缺乏展示的机会,体会不到合作带给自己的快乐。若长此以往,他们在小组中自然陷入被动无助的境地,甚至沦为更差的学生。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尽管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但毋庸置疑,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突破了传统课堂中教师为主体的思维束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达到取长补短,优化互补的目的。因此,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的策略:

(一)精选内容,实施合作

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等,选取有价值的内容,精心准备,恰当开展合作学习。具体来说,教师要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难易适度、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既有思维的空间,也有探究的希望,组织学生去合作思考。此外,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瞄准难点,呈现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引导学生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自主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在一节课中教师要把握好节奏,掌握好频率,不要动辄小组合作,以免让学生感觉随意性与形式化。如教学鲁迅的散文《雪》时,当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笔下南方的雪和北方雪的特点,把握了文章的主题后,我给出了问题:作者是更喜欢南方的雪,还是更喜欢北方的雪?请你给出你判断的依据。针对这一课题,我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划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实践证明,精选内容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证。

(二)深入学生,科学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绝非放任学生,教师一走了之。相反,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我们更应深入学生,及时发现、捕捉存在的问题,给予科学指导,从而时刻将学生的思维拉上正轨,让合作不游离主题,不“跑偏”。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度”:积极参与不干预,科学引导不控制,有效点拨不包办。

(三)缜密安排,巧妙搭配

小组成员的组成要合理搭配,尽量做到各个层次、各种性格特点的学生都有。这样,他们在合作中才能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如我在教学初一语文《说真话、抒真情》写作讲评课的时候,首先将全班同学按不同层次均匀搭配分成几个小组,确定每组一个学生作为记录人。然后小组集体讨论,相互合作评改分配给自己小组的作文,从习作中是否是真心写真话、是否抒发了真情、谋篇布局、立意构思、写作技法等方面进行评价,进而每一小组派出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评改结果。最后,小组组长结合执笔人的记录和大家的意见,给每个人评定等级,将小组记录结果交老师审阅保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失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学习方式,它能激活学生的内在潜能,开启学生封存的记忆,打开学生幽闭的心智之门。只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强化指导,不断优化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一定会让语文教学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

4.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篇四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作为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内容,倍受广大教师的关注,这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符合自主合作学习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个体活动,需要其自读书,自探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又与其他教学要素发生联系,产生互动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担任不同的角色,合理的分工,密切的合作,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这个大理念的指导下,几乎每一位教师都开始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然而,当我们全面审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时,却发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现状分析:

一、教师放任自流,教师只管提出问题,对学生如何讨论,如何合作不做必要的指导,不管不问。这样的小组合作讨论时,就会出现如下现象:课堂上,教师刚一宣布合作学习开始,学生马上闹哄哄地乱作一团。大家七嘴八舌,没有一点秩序。从表面上看学生好像讨论得十分热烈。但实际上很少有学生认真的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由于没有得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如何进行合作学习一无所知,因此也不能进行有实际意义的合作学习。有的小组为挑选临时组长,你推我让,或你争我抢;有的为谁先发言争吵不休;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办法想,沉默无语,讨论合作与自己无关,使小组成为他们的“避风港”;甚至有些学生利用合作学习的机会谈天说地,离题万里,所谈论的内容与要求讨论的问题相距甚远。

二、教师在指导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把握不好“度”。表现在: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合作学习;什么时候需要合作学习;不同的合作学习内容各需要多少时间等等。正因为教师在预设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做准备,以至于合作学习时造成了1.不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2.合作学习要么因时间不充足而夭折,要么因时间过长在合作后无所事事,出现了打闹现象。

三、“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以小组长一人的见解囊括了全组成员的见解,在听到的汇报中,仅仅是组长个人的看法罢了。久而久之,其他同学也就丧失兴趣,不再参与到这种没有意义的讨论中了。

四、有些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自己践行新课改的一个幌子,尤其是在有领导听课时,在课堂上“蜻蜓点水”式的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匆匆而过,主观上并没有想让“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带来哪些收益。

轰轰烈烈的“小组合作学习”渐渐褪去了它的光彩,有些课堂已经找不到了它的影子。在经历了“尝试”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过程中,教师们开始产生了诸多的困惑:是新课改的理念有偏颇?还是我们在实践中不得法而走了弯路呢?是就此放弃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还是继续探究寻求到“小组合作学习”最佳途经,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组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它把部分学生由教学中的旁观者,转变为了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其过程既有行为互动,又有思维互动,既有知识交流,又有情感传递,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

一、处理好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

丁培忠老师在对《新课标》进行解读时强调过,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是基础,是前提。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让学生进行充分地思考。经过了独立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才能在合作小组与组员交流讨论,阐述自己的见解,只有在处理好个体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才能达到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享学习资源的目的,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时出现的“人云亦云”和浮于问题表面的现象。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目标要“适度”。

恰当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为学生阅读找到有效的突破口。因此,在制定小组学习目标时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年段特点,小组学习的目标与要求不能定得过多过高。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会产生目不暇接的感觉,一时顾此失彼,无所适从。目标定得过高,学生达不到学习要求,就会丧失合作学习的兴趣,二者都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并非随时随意进行的,教师善于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非常重要。什么样的时机适宜学生合作学习呢?

1.当教学内容出现难点,依靠学生个体难以解决时,教师要善于把问题交给小组,让学生合作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

2.当问题看似平常,却能引发学生的热情,值得细细咀嚼一番,只有联系课文内容或相关资料作深入思考,再通过讨论,才能体会文中的情味时要适时地引导合作学习。

3.在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或多种解决方式时,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发表意见,真正触及问题的本质,通过思维火花的碰撞,才能使认识更清晰,才能产生新颖独特的思维时,适时引导合作学习。

四、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分组。典型的合作学生小组,通常为两人或四人。要求学生根据情况轮流发言,发言时思路要清晰,语言表达流畅,发言人回答不全面时,组内其他同学可以给予适当补充。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不能听而不想,要善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要运用知识、经验进行辨别,要学会容纳他人的不同观点,要学会求同存异。

五、教师要适时适度地指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责任,因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新问题的生成,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阻碍小组学习的顺利开展。比如:当某些小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耐心地讲述任务内容及操作程序。当某些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除了检验他们完成的质量外,还要开展一些备用活动,以免影响其他组讨论等。总之,小组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

5.小组合作的负效应及解决策略论文 篇五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因此这种学习方式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与推广,很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组建合作小组,选择合适的小组长,这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合作的成效.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却经常出现一种表面上合作,实际上教师还是“统霸”课堂的局面,没有让学生进行真正地合作交流,仅是流于形式;还有在分组、小组长的确定也存在问题等,它严重制约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违背了课改的精神.现针对这一情况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与解决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负效应

小组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被认为是学生学会交往、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竞争意识的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后四人马上聚在一起,满教室嗡嗡声,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动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这种几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如我现任教七年级,由于年龄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心性比较浮躁,好动,因此在合作活动时乘机闲聊者有之,瞎起哄者有之,真正参与的却少之;要么(特别在有听课老师的情况下)做做讨论的样子,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的动作,并没有真正俯下身子进行思考,随便就冲口而出,无视课堂要求和讨论的话题;还有的只有合作没有思考,只在听听别人的意见,不思考也不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此,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反而加速了两极分化,而且让学生形成了随随便便的习惯.决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演变成“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模式.

二、问题解决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技巧.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让学生问的精、问的巧、问的新,同时规范其表述语言,如“我们小组的看法是……”.“我们小组共同认为……”,“我们不同意这个小组看法――”等等;老师也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看哪个小组最先发表自己的意见?”“看谁能比他说的更清楚?”学生受这些语言的启发,胆子放开了,敢举手,敢说,善说,久而久之,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不怯场、不怕生的心理素质,学生也有了自己独特的合作语言.

其次是听的技能.让学生明确“倾听是有涵养的表现”,在合作学习中,不光发言、板演是参与,听同样是参与,让学生养成善于倾听他人的习惯,在听的过程中去领悟别人的见解,边听边想,充实自己,同时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大胆质疑,敢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和反对意见,大家共同探讨,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样才能调动课堂气氛.老师在教学中也应多这样说:“你赞成谁的观点”、“你有什么意见要补充”、“他回答的如何,请你评价一下”.

2学生要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小老师”“小权威”,他们发言的机会多,而有些同学发言机会少,这样课堂就会成为善于发言的同学一言堂,而比较内向、学习困难的同学成为听众这一现象.在教学中,我先让这些不善于交流的同学先发表见解,其他组员补充的形式,充分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较慢、不善言谈的学生也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3合理分配合作时间、加强学生时间观念

首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为了讨论而讨论,片面的追求小组讨论这一形式;其次,课堂中学生的.合作时间要合理化,不要太长,太长会使课堂松懈,完不成教学任务.太短,学生无法完成合作任务,流于形式.到底合作时间多长为宜,应该视问题的探究程度,大多数小组探究完了就可以停止,让学生既解决了问题又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了.

4把合作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

围绕着课本知识,让合作小组展开课外调查、统计等实践活动,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品质.如学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以后,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自己到现实生活中去搜集一些原始数据.如:调查每个学生的数学测验成绩,家里的水费和电费情况等,制成表格,然后分析数据的成因,提出一些现实问题,从中受到何种启发.学生分工合理,合作成功,处处凝聚着智慧的火花,同学们也从这种课外知识的拓展中,加强了友谊,增强了知识的求知欲,获得了无穷的乐趣.

5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注重合作成果的反馈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合作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教师一定要及时地总结,及时地给予评价,表扬那些合作积极和成功的小组,给他们以成就感,督促他们以后更加努力;对于落后的小组,要指导他们找到落后的原因,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

6.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 篇六

一、通过合理分组, 在小组成员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

以班为单位, 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 从不同的角度安排合作学习小组:1.根据固定座位来分。根据学生的常规固定座位, 就近组成学习小组。这种学习小组是教师们普遍使用的, 在此不再阐述。2.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在学生中, 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 有较强的凝聚力, 再加上在这个小组中, 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 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 从而使孩子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 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 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 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 这种学习小组的学习伙伴是相对稳定的。如教学语文七年级上册《小巷深处》, 教师在突破重点句, 学生掌握知识点后, 让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 共同交流自己对段中最感人的句子的学习体会。3.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来分。我们根据课堂学习任务, 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还可以把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 交叉合作。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 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 如果交差合作操作适当, 往往能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勇气》时, 在阅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 我让学生理解“哪些人有勇气?你认为最有勇气的人是谁?”。这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班上交流, 通过几个学生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 但是, 对于另外一些学生, 他们就得不到真正理解了。因此, 我们就采用交差合作的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优等生的带动, 学生们都能得出“美国伞兵和法国夫妇都很有勇气美国士兵求生的勇气和智慧令人钦佩法国夫妇为正义而敢于牺牲的勇气是对正义力量无私的支持, 同美国伞兵相比, 更可贵, 更值得崇敬”的结论。 (2) 同等生合作。A:“优-优”合作。由于优等生的基础扎实, 思维敏捷, 学习能力强, 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能够使得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B:“差-差”合作。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单一地使用“交叉合作”的话, 容易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进一步扼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 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 让学习困难生互相合作, 由于基础相同, 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而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采取这种合作小组学习的时候, 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使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有所不同。

二、搞好合理的引导,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 教学组织中的引导。

采取合作学习时, 需要教师精心组织, 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 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 在合作学习时, 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 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 (2) 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 教师无法一一顾及, 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 可以是教师指定, 也可以在教师组织下的学生群体认定, 或者是学生自发认定。 (3)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 不可避免学习伙伴之间会存有意见冲突, 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 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得你死我活, 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所以我们在组织时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 学会判断, 学会归纳整理。 (4) 在合作学习时,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 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 哪些与自己的不同, 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 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2. 学习程序上的引导。

应该说, 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 或自我发现问题后, 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先尝试自我解决, 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交流学习情况, 展示学习思路, 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 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最后反思与深化, 发现深一层次的或者是新的问题, 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比如在教学语文七年级上册《风筝》的时候, 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学,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再由教师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集中。如学生们提出: (1) “我为什么要虐杀弟弟的风筝梦?” (2) “二十年后, 我的思想为什么会产生变化?”等。教师再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 尝试自我解决这些问题, 接着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一部分问题能通过合作得到解决, 如第 (1) 个问题答案是:“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的玩意, 会玩物丧志。”对于第 (2) 个问题, 合作小组讨论的普遍结果是:“二十年后, 不幸看了一本外国论儿童的书, 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对此, 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联系背景说明“1925年北京还在北洋军阀统治下, 封建伦理道德、封建的礼教依然束缚和毒害着人们, 作者深知自己的悲哀缘于时代的悲哀。”到此, 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 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教师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善用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1) 合作学习前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基础。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 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 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像, 或者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2)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 教师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 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能进一步的深入肯定式的点拨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进程之后, 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 并启动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如在教学《父母的心》, 讨论“文中不送子女是爱, 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 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的问题, 很多小组得出了“仍然爱儿子”的结论对此予以肯定后, 我又问:“既然爱儿子, 为什么又送人呢?”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 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还有待进一步的学习。B:提示式的点拨。当学生对完成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困难时, 教师要及时发现, 并给予一定的提示, 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C:突破式的点拨。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 “一点即通”的时候, 教师往往可以用“点睛”式的点拨, 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

7.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篇七

【关键词】小组合作 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

1.当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生语文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因为小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自控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很多问题也就出现了。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学生参与不均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本来应该所有的成员都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来,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差生只是静静的坐在一旁,看不见他们的发言,完全的置身事外,成为活动的配角。而一些优等生好像成了活动中的主角,在活动中进行合理的分析,发表独到的见解。这种情况也愈演愈烈。第二:学习时机把握不好。在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在个人很难完成的情况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好的时机,这样有利于学生争论,从而产生有价值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第三:学习素材不恰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的问题应该在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同时适合讨论。如果问题过于难理解,就会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学生理解不了,讨论也会不激烈,这样的讨论就没有了意义。相反,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很容易提出相同的见解,讨论容易成为一种形式,出现人云亦云的现象。第四:学习时间不充分。教师应当控制好讨论学习的时间。如果过短,学生刚要热烈讨论,教师就会打击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而讨论时间见过长,就会影响后面的教学进度。所以教师应当掌握好时机。第五:教师的控制力不够。教师不仅要注意以上关于时间和内容的控制,也要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有的小组会因为讨论的过于激烈而发生争吵,教师应当努力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而当有的小组不积极讨论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对这些学生进行鼓励。

2.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2.1明确小组分工

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对自己的学习和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一样的负责。这种精神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还有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这样的思想,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其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文成绩、学习能力以及每个人的性格提前分好组。每个小组中差生和优生应该分布均衡,这样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从而共同进步。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点来分配职责,这样让学生在感受不同角色不同职责带来不同体验的同时,也可以鼓励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加入到活动中去。比如,在学习《田忌赛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四人一组的形式进行表演,在讨论之前选出一个人作为导演。在全班讨论之后,分组表演时,提醒其他小组和导演,仔细观察别人的神态和语言。通过这样安排,教师就能给每个学生安排适合自己的角色,时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去。

2.2合理把握合作学习的时间和内容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主动的进行学习,合作的前提要求学生学会自己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很多时候,学生还没有充分的思考、交流、表达和学习,甚至学生的思维还没有交流,教师就结束了合作学习活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学生在进行讨论、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让学生从中提升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在平时的时候,教师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去自主学习,主动的去学习,感受课本课内和课外的知识。这也是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一个前提。由于小学生接触社会很少,有时候可能不懂得怎样进行合作和交流,所以当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时,教师就应该为学生讲解一些合作的技巧。

2.3培养小组长

小组学习和合作必须有一个小组长,以防小组合作学习时过于盲目,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小学生在课堂上自制力较差,容易坐立不安,活泼好动。因此如果小组活动中没有纪律,就会导致组织涣散,没有合作的氛围,从而学习事倍功半。所以,从小组成员中选出一个小组长进行指挥和领导是很有必要的。在选拔小组长时,应该选积极发言,学习好能力强的小学生做为小组长。在培养小组长时,教师必须监督小组长经常的与同学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在合作学习时,教师指导组长观察同学的积极性,安排好发言顺序,防止一直是优等生发言,差生沉默不语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在讨论结束之后,小组长应该主动的为老师总结问题和答案,尤其是那些组员意见不统一的问题,为老师准备教学提供方便。

3结语

总的来说,合作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而且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通过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立的品质和精神,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顺玲.谈如何实现小学低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科学导报》.2015年16期

[2]朱目吉.高效语文课堂的实践策略——以藏区小学为例.《西部素质教育》.2015年11期

[3]拉巴次仁.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新一代(下半月)》 .2011年10期

8.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篇八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这也是古代对合作学习的提倡。当前的新课程提倡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合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意义是深远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彻底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貌,有利于因材施,注重学生个体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确立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主意识,有利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便于启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如果没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和娴熟的合作技巧,在社会上将难以取得重大成功。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学生经过互助合作,把学生从单

一、不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学生间交往中解放出来,给学生更多的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对培养新一代人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但是,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把握得不好,仅流于形式,这种合作将会收获甚微。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一切条件,确保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独立思考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独立思考是学习的法宝,新课程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独立思考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如果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个人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很大程度是来自于不同看法之间的相互碰撞,但不同的看法来自于个体的独立思考。任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都必须强调独立思考。教师必须给一定的个体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又如在小组合作交流后,进行全班的交流汇报与评议等,也能更好的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给学生个体留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以便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再进行小组学习这样更有效.。

二、有效组合,是小组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学习,小组成员的有效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这就涉及到组内成员的分工,首先是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在小组构建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推荐并培训好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小组成员分好工,如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兼噪音控制员)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当然,每次合作时的角色,也应该是轮换的,而非固定不变,以期望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其次,是任务分工。有些活动或操作性强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给组内成员安排不同的任务。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课堂学习任务,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可把合作学习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异质合作优等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除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理解重点,继而尝试提出自己的理解,营造小组融洽的合作氛围,使组内各层次的成员乐于接纳对方,又乐于倾吐自我,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因此,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完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异质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困生良好的带动作用。如在教《爬山虎的脚》,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图片之后,让学生理解课文从那几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这是本课的重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班上交流,通过几个学生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我们就可以采用异质合作的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优生的带动,学生们都能得出介绍爬山虎的特点分三个方面.2、同质合作语文教学中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的,是分别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有的目标需要全员掌握,有的则针对高层次学生的进一步提高,有的是需要照顾较低层次的学生,因此同质合作小组的组成,也可以在一些问题上起到一定的作用。(1)“优--优”合作,由于优等生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使他们得到跨越性的发展。(2)“差--差”合作,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单一使用异质合作的话,容易使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使他们形成全盘接受的消极心态,进一步扼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困生相互组合,由于基础相同,使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采用这种合作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在《新型玻璃》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对于“差--差”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他们可以参照书上的内容系统回答即可,而对于“优--优”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他们要用自己的话,采取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来描述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这样,不同层次的要求,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要求,通过组内、组间的交流进行优势互补。

三、师生合作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障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个体在讨论时难免出错,这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及时发现学习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在每一节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参与每一个小组的讨论全过程,但可以有选择地分批、分层次地参与到一些小组讨论中,及时了解这个小组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鼓励个别后进生积极参与讨论,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抓住闪光点,把课推向高潮。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不能只是旁观,更应该积极地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者,学生知道的我们不一定知道,学生的疑问我们未必能解答,教师在参与中应放下“师道尊严”、“权威心理”,积极地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以达“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明确布置学习任务,让合作学习更有目的性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变得形式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学生们不明确学习任务。因此,在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前,应布置好明确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们明确了学习任务,再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就大大地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例如: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而对于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这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帮助。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布置小组里交流作文,并互相评价。在小组活动前,老师可提出明确的要求。在组员读作文时,其他三个同学要认真听,边听边想,他的作文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等他读完后,三个组员就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作文存在的不足,可以提出修改的建议。被评价的同学,应该及时在作文旁记上自己认为好的建议。这样一来,学生都很明确自己要做些什么,小组活动就会开展的更有实效了。

五、恰当的评价方式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动力评价是合作学习中不容忽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恰当的评价方式:

1、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关注结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除了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2、注重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尽可能地去发现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讨论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交流的能力,尽力去捕捉每个成员的潜在优势,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更高的发展目标。

3、注重评价个体和评价小组相结合。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要照顾面向组内的全体组员,做到点面结合,有的放失。

六、及时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取得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如学习能力上,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的合作技能方面等等,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9.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篇九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创新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教学工作越来越重视学生及师生之间的自主合作与交流,与此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被纳入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举例浅析初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运用,并提出个人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10-0126-01

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促进学生生物知识的吸收和消化,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借助合作学习模式能把教师从繁重、低效的教学中解放出来,使教师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理论与实验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使生物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逐步实现新课程标准体系下的初中生物教育目标。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该认真观察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组建实力均衡的合作学习小组,可以将6人分为一组,每组设一名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们积极参与生物合作学习活动,讨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发展理论知识践行能力,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如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指导组长和组员一起学习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按照具体流程逐步完成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从中获取知识体验,加强实践技能与合作能力[1]。另一方面,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顾全大局,对每个小组进行适当地指导,提供思路,同时还要处理好学生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在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注意平衡独立与合作学习的桥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开展有序的小组合作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有序的小组合作活动,首先,应全面认知合作学习对自身的要求,准确定位自己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的位置,革新传统教学观念,完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这样能确保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顺利开展;其次,教师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前准备工作,重视实现当代初中生物教学目标,准确判断本次合作学习活动是否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以及能否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实践人才;最后,教师要全面观察合作学习的进程与效果,了解学生的进步程度,做好合作学习的点评工作,结合学生的进步程度和知识与实验技能缺陷予以相应的表扬、鼓励和指导[2]。

此外,教师不能忽视合作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要求,应该综合指导学生认知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了解自己的具体学习状况,告知学生:要努力克服生物学习困难,争取更大的进步,理应积极投入到合作学习活动中,不断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促进合作学习优势互补[3]。选择挑战性学习任务

教师立足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目标,精选合作学习内容,为学生布置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分工完成,在合作学习中交流所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全面提高生物实验技能。如在讲解《了解生物圈》这一章节时,让学习小组合作完成生物实验“观察植物细胞”(每个合作小组有六名学生),在开展课堂实验之前,由两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室外采集各种各样的植物标本,做好其保鲜工作;在进行课堂实验过程中,让两名学生调节显微镜,然后将提前采集的植物置于显微镜下,接着让小组成员轮流观察,发表自己的所见所感;实验活动结束后,由另外两名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教师耐心引导学生在报告中认真撰写实验分工、流程、运用到的理论知识、实验心得体会和针对本次实验所提出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初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弥补传统课堂模式的缺陷,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教学状况,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实验能力、合作能力、学习态度和书面成绩均纳入评价标准范围内,以此确保教学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正确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科学组建合作小组,为学生开展有序的小组合作,精选合作学习任务,并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做好教学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0.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篇十

具有创新精神和团结意识是现在人才必备的品质之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以老师为核心,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能力。让他们在轻松学习英语的环境中使用英语、爱上英语。笔者将从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两方面进行阐述。

1.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

目前,尽管全国各地小学大多数已经开始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但是大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教学理解不深,导致在实际课堂中出现大量问题。笔者根据课堂教学经验,总结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1划分不合理

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小组划分通常分为以下两种模式:座位划分和学生自主划分。在划分座位时,班主任都会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但并未考虑学生个体在英语课上的表现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好,可是英语不一定是他的强项;或者有的同学平时很腼腆,但在英语上却很有自信。有时候教师会采用自主划分小组的模式,认为学生自主选择搭档和伙伴是比较合理的。在伙伴选择时,教师并没有给出选择对象的方法和原则,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平常玩得比较好的同学作为合作对象。事实上,这样的划分算不上是真正的民主,反而放任了学生的贪玩天性,使合作效率大打折扣。

1.2合作方式单一,任务问题设置简单

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思维局限,不够开放,操作不够大胆,设置的问题也没有探究性可言。在教学课堂中,采用让两个同学一起表演对话,几人一组做简单的游戏等简单的合作模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式教学。也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

1.3合作课堂组织管理混乱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课堂的组织与管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存在权威性,学生对老师存在恐惧心理。因此,课堂秩序容易管理。然而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是课堂主体,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观点,学生之间互评互学,课堂秩序很容易混乱,导致学生乱成一锅粥的情形。

1.4合作评价缺失

由于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因此,他们很在乎教师的评价,做任何事都渴望得到长辈的认同和表扬。在小学英语课堂上也是如此。可见,教师的评价非常重要。传统课堂上,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肯定:“perfect!verygood!这些评价可以瞬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及时给出评价,导致学生只顾完成本组任务而忘记倾听其他组的探讨结果。又或者有些学生直接将问题扔给成绩好的成员,缺乏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2.小组合作中常见问题的解决策略

2.1科学划分小组

在进行小组划分时,教师可以先进行一个学生愿意承担的小组职责调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交自己愿意承担的职责。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意愿把学生合理地分配到各组中,确保学生都能获得自己喜欢的任务。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再者,小组划分的合理也有利于教师对于课堂秩序的维护。

2.2丰富小组合作方式

在选择小组合作方式时,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点出发,设置丰富多彩的合作方式。例如,小组合作表演、成员比拼、小组调查队、小组创新比拼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小组活动延伸到课外,鼓励小组成员随时随地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2.3建立有效的课堂管理机制

由于小学生活泼爱动的天性,课堂秩序很容易混乱,这就要求教师要建立有效的课堂管理机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来帮助自己管理课堂:明确合作任务,精确到个人。这样在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找到负责的同学,让每个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合理安排学生讨论时间,给予学生足够但又紧凑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在快节奏中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学生都参加合作而不是闲聊乱侃。

2.4注重评价

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教师可以让其他小组停下手中的任务,认真思考,并对小组做出评价和建议。同时,教师在小组展示过后,应给予一定的补充评价,对于优秀的小组教师要给予奖励。对于小组内部评价,可以采取投票记名的方式选出表现好的学生。这样学生有了竞争意识就会积极地参加小组活动了。

11.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篇十一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介绍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以动态因素为契机, 以整个团体的成绩作为最终的评价指标, 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采取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小组共学的方式, 为所有学生确定好共同的学习目标, 实现学生的共学、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教学形式.与传统的个体学习相比这种组织学习方式效率更高,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更强. 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以前那种老师在讲台上不停的为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实际运作中更加灵活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老师在一旁引导, 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 积极思考, 通过相互学习进而共同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及问题

1. 教学过程过于表面化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还是一种新的学习和教学方法, 老师对这种教学方法理解不够透彻甚至是不愿意接受.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都是流于形式[1]. 在具体的操作中老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 在教学的内容、教学过程和操作方法仍然按照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 这样没有真正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2. 存在参与度不均衡的情况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的参与度是非常关键的, 然而教学中老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老师在给学生分组以后, 任由他们自由发挥是好的, 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但是同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小组中班级成绩较好的学生会得到更多的展示机会而那些学习成绩有困难的学生, 往往会被孤立起来成了这个小组的配角或听众, 这样就会导致小组学习发展不平衡, 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问题.

3. 在实际合作中缺乏引导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要求的是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基本上都是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学习和探讨, 但是, 由于参与的学生都是小学生, 不管是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不成熟, 对这样的小组学习理解不透彻缺乏相应的经验. 在相互学习中会遇到各种问题. 比如, 任务分配、讨论观点达不到一致性等都会影响到实际的合作学习效果. 所以说老师对于这方面的引导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1. 老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了解透彻, 深入把握

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不仅要通过分组来完成对应的教学目标, 还要求学生在此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学习[2].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要求, 老师要深刻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和教育价值. 比如, 在学习“毫米的认识”这个知识点时, 要想让学生形象生动的理解一毫米的具体长度, 教师可以借助硬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老师需要先准备一些2 分的硬币, 将每两个学生分为一组, 让其中一个学生捏住硬币另外一个学生将硬币从手中抽出. 然后老师提问: “学生知道刚才为什么让你们捏住和抽走硬币吗?”学生: “不知道”. 老师: “因为你们刚才捏住的2 分硬币, 手指间的间距就是一毫米”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

2. 老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 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 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合作学习而忽略了自身的独立思考, 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没有自己的想法和鲜明的观点, 从而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 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来确定学习的方式, 要给足个人思考的空间, 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决定是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同时, 要想保证小组中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度, 就必须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老师要关注那些基础知识薄弱、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 在小组学习中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例如, 在学习“第几”这个知识点时, 老师需要在卡片上写对应的数字, 然后将这些发片发给每一个学生, 将学生按座位分成不同的小组, 老师按小组说出一个座位号然后让学生举手示意. 这样学生既能够很好地了解“第几”的含义又能够保证他们能够共同参与, 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

3. 应重视学习活动开展模式, 进行正确引导

考虑到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 处理一些问题比较困难, 很可能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吵闹现象. 老师在项目的选择上必须要参与人员达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例如, 课堂教学中学习圆柱体公式时, 让学生自己体验但是教师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首先准备一些圆柱体, 将两个学生分为一组然后要求两个人合作将圆柱体尽可能的平均分为两半, 然后两个学生各拿一般用小刀切割, 切割后两个学生手中的形状要拼接成长方形的形状. 这样的合作过程保证了两个学生同事参与, 分工明确, 就不会出现小组间的争吵问题了.

总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帮助他们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的展示出来, 在学生之间的合作中共同进步, 相互促进. 但是小组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起到应有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小学数学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正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推广使用.基于这种情况本文根据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 简要探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如何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现状

参考文献

[1]武关娥.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 2015 (13) :233-233.

12.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篇十二

保合镇中学

周正彬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学会合作,体现社会发展需要人们进行广泛多方面合作的特点。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是在合作的基础进行的。对中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中学生健康心里的表现。“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乏身影。这种教学模式,是孩子们交流与表达的一个平台,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是形成语感、培养合作精神的肥沃土壤。怎样优化合作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培养中学生正确地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正确地合作学习呢?

【关键词】中学

语文

新课改

小组合作

新课程改革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学会合作,体现社会发展需要人们进行广泛多方面合作的特点。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是在合作的基础进行的。对中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中学生健康心里的表现。“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乏身影。这种教学模式,是孩子们交流与表达的一个平台,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是形成语感、培养合作精神的肥沃土壤。怎样优化合作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培养中学生正确地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正确地合作学习呢?

一、“定向”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开始.1、所谓的“定向”即确定这课的重点—因为目标明确,同学们就可以驾驶自己的思维的汽车向目标行驶。在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教学中,我们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后,提出学习的目标,利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学生

独自定向,势必缺乏广度、深度,思维必定缺乏广阔性,思维的汽车也定将受阻。只有发挥学生群策群力的作用,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合作参与定向,所定的“向”才具广阔性、深刻性,才具有学习、思维的价值。我们说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那么,定向就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开端,它为学生进一步开展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合理组建成员,建立合作学习常规

2、在众多的合作形式中,学习小组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因此小组的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一般安排4---6人,最好是4人一组。分组要灵活,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综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较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担任。组长按学习的要求,组织小组成员交流、讨论、朗读、争辩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轮流让每个组员当一当组长,展示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能力,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

在每次合作学习中,可由小组选出一名本组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合作成果。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每次要求的不同,代表的变化,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本组代表,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

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各组侧耳倾听、仔细观察,及时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在巡回中就如何清楚明白地表达交流等巧妙指点,有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辅导,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

二、发挥合作功能,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并非所有内容所有时间都要合作,它需要具备一定吸引力,是有价值、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根据我们语文教学的特点,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让学生合作参与。

1、预习合作

课前预习,可以淡化教学难点,减轻课堂教学负担。小组合作学习,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如小组合作查阅相关资料,组内交流,大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预习的过程中,不明白的字词在小组内解决。学生感觉很有趣味,很自觉地做着预习工作,小组长更是积极自读、督促组员。在检查预习效果中,每组对字词掌握都过关,并出现了思维火花。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小组合作完成了预习任务。

2、课堂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营造积极探究的氛围,激发学习热情。

在课堂学习时,学生常会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是一个艰苦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此时,教师应先让他们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在充分讨论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结合小组其它成员思路,常常会相互受到启发而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整个教学中,学生不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学会了在集体中相互协调、团结探索的规则和方法。

3、课外拓展合作

课外学习情况的互检互助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延伸。俗话说:“熟能生巧。”合作学习仅在课堂中培养、训练是不够的,还应该把它延伸到课外中去,让学生时时不忘合作的精神,互相 间能长久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合作的方法、技巧。这也为中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合作的氛围,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课外 我就指导学生针对平时的学习情况(如预习、复习、作业等)开展过“二关”互检互助的合作学习活动。第一关是同桌关,让同昩间相互合作,通过 口头、书面、表演等形式相互检查,指出足,并合作必进、提高。第二关是语文组长关,要求学生在过第一关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学习后,请各组语文组长进行检查,指出不足,再次合作改进、完善。对此活动学生兴趣很浓,久而久之,学生间互检互助,互助互学的合作学习就形成了一种风气。当然,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还要注意一个重要的前提,即有无合作的价值。只有在仅当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的情况下的合作,才具有其合作的价值和意义。假如一个人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此时合作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了。

三、讨论是学生获得合作学习成功喜悦的重要方式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讨论是思维的交锋,提出问题,发动讨论激思。组织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讨论是学生相互合作和众人之臂,从多角度,多方面认识、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活动形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让学生相互合作,展开讨论,学生能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发表各自的看法,没有心理障碍,自然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讨论中,思维也就活跃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能找出多种答案,甚至是创新地发现解题的方法或答案,并从中获得合作成功的喜悦。而这一 切当归学生的合作讨论。在这方面笔者也作了不少尝试,实践告诉我:在独立思考前下,让学生针对一些重难点问题或心得体会等内容,开展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合作讨论,能充分发挥学生间优势互补、互帮互助的群体合作的作用,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训练。

上一篇:金融高管薪酬下一篇:幼儿园小班社会实践活动:娃娃变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