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王娟(共6篇)
1.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王娟 篇一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识谱视唱能力
摘 要:随着教育的改革、社会的发展,音乐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在我国的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小学处于学习音乐的启蒙阶段,识谱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识谱视唱能力直接关系到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很有必要,这也是现今众多音乐教师关心的话题。通过对识谱学习的研究,进一步阐述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希望对广大读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音乐教学;小学生;识谱视唱能力;识谱
音乐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教学核心的教育,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需要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对音乐进行全面的欣赏,在欣赏的基础上用乐器进行演奏,表达出音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实施“双基”教学,识谱视唱也是“双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识谱视唱能力的培养,也是学习音乐的重点之一,识谱教学是学生进行演奏和唱的基础。因此,加强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
一、小学生如何学会识谱
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前提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音乐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让小学生在识谱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只有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了,才能促使学生在音乐上不断进步,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因此,改变传统的乐谱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自我学习音乐乐谱的能力,是目前音乐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时期,音乐塑造性非常强,但由于年龄较小,心理发育不成熟,容易在学习中懈怠,不能长期地坚持。所以,老师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毅力的培养。
1.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学会识谱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起辅助作用,对于小学生音乐课堂的学习也不例外。老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学习音乐这门课程的学生,很大部分是喜欢唱歌的,对唱歌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一般都会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歌谱的学习成果直接关系到学生音乐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对歌谱的学习,也会爱上歌谱,激发学生学习歌谱的热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分析自己已经熟悉的歌词,分析歌词在节奏和节拍上的组成规律和特点,教师可以播放不同的歌曲,让学生感受不同歌曲的不同旋律带来的不同音乐效果。在学生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习识谱,培养学生的识谱意识和识谱能力。
2.让学生在乐器演奏的过程中学会识谱
学生通过对乐谱的学习,并不能完全掌握和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学生对谱表和音符的学习。教师让小学生学习乐谱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会识谱,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表面东西的理解,以演奏的方式,表达出音乐本身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营造出作者制作歌曲时要表达的音乐氛围,设身处地感受作者创作音乐所要表达的心情,从而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通过对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再来分析乐谱,这样就可以慢慢地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演奏技巧的培养,要让学生在理解音乐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演奏技巧的讲解,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3.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学会识谱
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先播放一些音乐,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聆听,留下一些无意识的印象,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播放几遍后,就把乐谱给学生看,让学生把实际的乐谱和自己想象中的乐谱进行对比,纠正自己不对的地方。然后由老师进行视唱,让学生通过识谱视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进行识谱学习。老师视唱几遍之后,可以让学生跟唱,让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和节拍,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识谱视唱的培养
1.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培养
在第一阶段的培养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节奏教学是音乐中的精髓,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对于音乐的发展而言,节奏是先于旋律和声音产生的,旋律依附节奏而存在,节奏在音乐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唱歌、跳舞、器乐、视唱以及欣赏等许多学科中,节奏都起着支柱性的作用,因此,学生要想学好音乐,掌握好对音乐节奏的学习是关键。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学习,按照先易后难的学习方法,第一步学习由单纯的音符所组成的节奏,第二步学习带有符点音符和休止音符的节奏,第三步学习各种不同节拍的节奏。
第二阶段是让学生进行模仿跟唱。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先进行模仿,再去认识音乐的曲谱。让学生通过模仿,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后,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音乐的技能。因此,在学生还没有具备一定的音准和节奏感之前,让学生进行视唱是不合理的,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学唱,而且难度太大,学生不能接受,从而厌倦对音乐的学习。
第三阶段是让学生听辨学唱。“听”是学生识谱的准备阶段,是让学生接触认识音乐的过程。如果学生在一个听不到音乐的环境中,让学生进行唱歌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可以积累大量的音乐语言,而这些语言的积累,为学生唱歌和识谱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识谱创作了必要的条件。唱歌是学生由识谱知识向技能转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识谱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向学生示范视唱,学生通过教师的视唱,掌握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之后,再让学生进行试唱,进而让学生学会识谱,最后学会视唱。
第四阶段是让学生通过看谱唱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儿歌和军歌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视频视唱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表现力
识谱视唱要求学生对音乐进行准确的把握,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要认真地理解,从而完美地表达出音乐的思想内涵。但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注重对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仅仅要求学生唱准音调,掌握音乐的节奏,这样的教学使得识谱视唱显得枯燥乏味。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自身的音乐知识储备足够充裕,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不同音乐家的风格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时期的音乐家具有的不同风格。教师在对学生的视唱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视唱习惯,让学生掌握准确的节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锐感知能力和准确表达音乐思想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音乐。
总而言之,提高小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学生学会识谱的基础上进行视唱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与此同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情感去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音乐所营造的氛围,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发现美和感受美,并对感受的美进行表达和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新闻.融入乐理基础知识的视唱练耳教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2]陈曦.中小学合唱训练中的识谱视唱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0.[3]张茜.视唱练耳共同课依据专业需要进行改革的设想[D].西安音乐学院,2012.[4]王莉慧.谈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12.[5]孙鹭.关于高职高专音乐院校视唱练耳课分类、分级教学的探索与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2.[6]周彦冰.小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编辑 温雪莲
2.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王娟 篇二
【关键词】音乐教学 学生 识谱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32-02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识谱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音乐,它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是课堂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融合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的综合体,对提高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
指导学生自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宗旨在于不仅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让学生获得能力和信心,获得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这一艺术的源泉在于学习,教师要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走“学习兴师”之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
一、训练“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美感最重要的来源,是音乐的生命,是识谱的基础,也是低年级音乐教学最先进入、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到处都充满着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节奏,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一些较有特点的节奏型,然后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地引导学生学习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节奏感。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的说话中,强化学生的节奏感,总之,我们把节奏融入学生最常见的生活、语言、活动中,把节奏教学融入学生最熟悉的情境中,这样学生才能毫无负担地学习。
二、借助熟悉的歌曲识谱
在学生音乐学习中,越是熟悉的越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演唱的兴趣。因此借助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来识读乐谱,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因为学生本身对乐曲主旋律有了一种“似熟非熟”的印象,这时老师可先引导学生跟着乐曲轻轻哼唱,然后指导学生视唱乐曲的主旋律,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位置,降低识读歌谱的难度,而且学生普遍都有较浓的兴趣和唱谱的信心,它比离开音乐形象的单项技能训练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借助多变教学手段识谱
单纯的识谱教学,将学生置于一种死记知识、苦练技术的氛围之中,结果老师累,学生更是苦恼,聪明的教师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对每一课歌曲进行教学处理时,教师自己要多多揣摩如何完成识谱教学环节。
(1)模唱歌谱,熟悉旋律线
旋律是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若干乐音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它建立在一定的调式和节拍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音量构成的、具有逻辑因素的单声部进行。在音乐作品中,旋律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也是一种反映人们内心感受的艺术语言,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学生对识谱有一些基础,可以先以哼唱方式进行模唱,不带音名,乐句逐步加长。在完整地欣赏完歌曲范唱后,可以安排一个模唱歌谱的环节,用“lu”、“lv”等跟着老师的琴声模唱歌谱,既能让学生获得优美的头声,训练学生的气息,又能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线走向、节奏舒缓密集,它为下面的学谱设下伏笔,可谓一举两得。
(2)比较乐句,找出异同
学唱歌谱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乐句节奏、旋律上的异同点。遇到完全相同的乐句可以放在一起先练习;节奏完全相同的乐句比较它们的音高再唱;略有变化的乐句引导学生去发现、降低歌唱的难度。经过老师的指点启发,学生掌握了规律,也就大大激发了他们识谱、唱谱的欲望和兴趣。
(3)有所选择,解决重点
在一堂课中整首歌的曲谱不一定要从头到尾全部教学。根据歌曲的重点难点可以有选择的学习其中几个乐句。如碰到一些大跳音程,难以把握的切分节奏,较复杂的前后十六分音符,或者是整个乐句处在高音区,而末尾音又是长时值的音,或学生难以把握音准的变化乐句时,可以把此句的歌谱先提出来练习,期间正好带领学生学习了重要的乐理知识,学生也借助乐谱更好地演唱歌曲,这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不感觉乏味,还增进了学生对乐谱作用的认识。
(4)师生合作,缓解难点
遇到比较难唱的乐句,可以采用师生合作的方法,以此来降低难度。学生会非常乐于接受任务,同时也使歌曲有了完整性,不会在此卡住。适当地把简单部分交给学生完成,也会增加他们的识谱信心。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拓展音乐活动空间,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在活动中得以巩固,从而提高识谱和运用乐谱的能力。
利用创编,提高识谱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音乐课程价值的重要体现之一。它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在识谱教学中,我们在安排活动时要尽可能地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当一名创作家的快乐。日常教学中可通过一些简单的创作手法:同头异尾、旋律模进等方法的讲解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一组短小的旋律乐句,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结合器乐,促进识谱学习。器乐演奏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容易操作的器乐,如:竖笛、口琴等。在演奏器乐活动时,学生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识谱上。类似的教学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王娟 篇三
【关键词】识谱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91-01
一、初中识谱现状分析
(一)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1.学生缺乏识谱兴趣
首先学生缺乏对识谱的兴趣,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识谱本身难度较大。初中教学中主要以简谱为主,辅助会教一些五线谱,而这些数字、线条对于学生来说表达形式单一,比较枯燥;第二,识谱具有一定难度性。乐谱学习讲究脑、口、手同时应用,摒弃要反复练习。但是很多中学生缺少耐心,比起识谱更加喜欢唱歌、游戏之类的活动,对识谱没有热情。
2.识谱应用程度不高
在课堂当中学习的识谱内容,在生活中不能很好的应用。这就导致学生在最初学习的时候可能很有热情,但是时候并没有将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从而对自己识谱逐渐失望,同时也会萌生一种学而无用的心态,久而久之会对乐谱丧失兴趣。而这一情况也导致了很多高年级学生,识谱能力不如低年级的情况。
3.无力过多关注音乐课程。
学生年级越高,文化课越多,同样还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学生个人都以文化课成绩来衡量自身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学生放弃了音乐学习。很多高年级的学生在中考压力之下,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很多文化科目,久而久之音乐淡出了他们的视野,更谈不上对乐谱的学习。
(二)教师教学现状分析
1.识谱教学过于独立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老师在开展识谱教学中,将识谱作为单独板块列出来,与其它教学内容分开来教学。老师过度关注提高学生音乐技能,导致音乐教学过于专业化,学生在课堂当中仅仅机械地训练识谱能力,而没有体会到音乐带来的美感。
2.不愿意进行识谱教学
随着课改的推进,教学的目标被重新定位,“音乐技能”的培训被逐渐淡化。有的老师将“音乐技能”与“音乐审美”两者完全对立,在课堂教学当中如果涉及到了识谱教学,就将其纳入到“音乐技能”当中不愿意教,害怕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小学与初中识谱教学衔接较差
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都接触了音乐节奏的教学。小学学生处于低年级,因为心智、学习能力等各方面有限,对节奏的学习限于模仿的层面,学习的内容也比较简单,主要包括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教学的方式通过让学生模仿火车(突突)的声音,时钟(滴答滴答)等呻吟来训练。低年级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所涉及的各种知识专业化程度低,也不深奥。但是在进入初中之后,很多老师便直接将节奏学习跳到了三连音、十六音符等较难的知识当中,并且整节课灌输的都是专业的节奏知识,同时还摒弃了小学时运用的模仿学习方法。这导致很多学生一时无法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同时也出现跟不上上课内容的情况,导致对音乐也逐渐丧失兴趣。
二、提高识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要想准确认识并且唱出曲谱,一定要准确地掌握节奏。只要节奏可以熟练掌握,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当中,我们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训练节奏,同时也增加课堂的趣味。首先,可以将节奏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以母鸡的叫声“咯咯哒”来认识前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同时将这些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做出对比,让学生清楚辨别两者之间的区别,通过拍手的方式来巩固;从口令“向左转”,以及汽车鸣笛“滴滴”的声音当中,来了解两种切分节奏主要形式。
(二)识谱教学要有难度层次的划分
识谱的过程包括了很多知识的传授,比如节奏、旋律音符、拍子等,既包括简谱的学习,也包括五线谱的学习;比如和声、音程等等。识谱体系是比较庞大的,是比较细节化的。但是无论是新课标,还是音乐教师自身教学理念当中,都没有规定在哪个学段,学生应当掌握哪些知识。乐谱确实该教,但是要教多少?教多深?这些问题都没有被细节化。因此老师应当具体明确,要做到拿捏有度。在课标当中,将1-8年级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都规定明确。比如在六年级学习中,要掌握的节奏要素有:4/4、6/8、三连音;旋律要素:s-m;1。由此可见内容具体明确,也方便教师的教学。
(三)改变陈旧识谱教学方式
传统的识谱教学花费了一整节课时间,完全教学生来识谱,不仅效率低,且会影响学生对识谱的兴趣。应当采用听唱结合的方式,既提高识谱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音准。
在乐谱教学中,可以将歌谱与歌词两者相结合。首先老师先进行示范,让学生先学会有节奏地唱歌词,通过歌词演唱对整首歌曲的旋律能够有所了解,同时也解决了节奏的问题,然后在联系唱歌谱,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住旋律的音高,进而解决音准问题。有的歌曲中,节奏和旋律都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先联系唱歌谱,树立学生的信心。这其中,老师需要根据歌谱难易程度合理选择。在体会歌曲节奏的时候,可以加入学生肢体动作。比如老师以某个稳定的拍率来鼓掌,学生围成圈按照击掌的节奏跑和走。这种基本的训练方式,能够让学生了解(X)与(XX)两种节奏之间的差别。
三、结束语
识谱就是要记录总音乐当中每个符号,就像学习汉字一样,在音乐学习中地位举重轻重。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应当将识谱与审美两者结合,多在课堂中加入活动,让学生更加轻松地识谱。
参考文献:
[1]蒋德娟.识谱教学在音乐课中的作用[J].中国音乐教育,2011(02).
[2]高俪丹.识谱教学策略浅析[J].魅力中国,2010,(01).
[3]关丽丽.浅谈小学音乐的识谱教学[J].管理学家,2011,(08).
作者简介:
4.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篇四
关键词:写作能力;提高方法:作文教学
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有的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面面俱到,偏离主题,教师看到这些空洞无味的作品感到无能为力。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学生写出生动具体的好文章呢?近年来,笔者在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人类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社会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创造的基础。没有兴趣就根本不能进行创造。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其愿写、爱写、乐写,并持之以恒。那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凭一次或几次的训练就能大功告成,只能是在学习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靠认知上的潜移默化和揣摩体悟。教师每次布置作文时,必须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步步有新目标,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每做一次作文训练就有一分收获,学得有趣、有情、有味。其次,重视辅导,授之以渔。在作文教学中,有的老师指导重改,结果吃力不讨好,教师必须重视指导环节,从审题、选材立意、谋篇等方面使目标具体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文教学指导应在学生易写偏的地方加以点拨,但最好不要多举例,而应多讲解写法,否则易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子里。吕叔湘先生指出:“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是模仿——变化——创造”。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积累——模仿借鉴——创造。再次,联系生活、厚积薄发。语文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文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连。作文教学若不从生活实际出发,不为生活、社会服务,学生一定没有兴趣,让学生走出校门,通过调查走访、参观的方式,追踪社会热点,收集改革以来的重大事件和先进人物的事迹,从火热的社会生活里积累作文素材,勤写日记、周记,多写自主作文,折射心灵、激发兴趣。
二、提高作文水平在于勤
1、勤读,作文以阅读为基础,阅读以作文为发展,因此,作文能力和阅读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他能写出流芳千古诗歌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包括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两种,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他人的优秀作品,不仅可以使他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生活,而且还可以使他们在搜集材料方面得到启发,激发写作的灵感。其次,同学之间进行读书交流,因为每个学生的爱好不一样。再次,在语文课上,学生阅读课文,从中学字词、句段和学篇章。最后,多读自己的习作。当你完成一篇作文时,要反复多读自己的习作,不断修改。
2、勤观察,观察是写作的重要途径。如果对事物没有仔细观察和深刻体会,就难以写出真实生动的作文,只有指导学生用眼看、用耳听、动手做,让他们在生活的海洋里一滴一点地捕捉浪花,摄取素材,才能言之有物。
3、勤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很强。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他们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自在地翱翔。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写”的环境。
4、勤写,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它能使方方面面的知识浓缩集成。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书中优美的诗句、名言、古诗等抄下来,日积月累。头脑中就储蓄了足够数量的词汇和范文,写作文时就能得心应手。
三、培养学生围绕中心选材
教师在引导学生在看一篇文章、报纸或一部电影之前,都要根据题目和名片来假设内容,并思想上首先打一个问号,假如是自己写这篇文章或拍这部电影,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然后再看其他内容,这对提高自己的文学思维有很大启发性。
四、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进行写作能力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人或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观察体味生活,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以及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止行为都要及时记录,培养他们在观察中深入思考和感悟,不断地思考推敲、加工整理、捕捉精彩片段、积累素材,把写作的兴趣带到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然后进行加工整理,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
五、激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作中自由飞翔
古往今来,许多发明创造都是由联想而产生的。联想是由某人或事物而想起与其相关的人或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如:科学家通过蝙蝠的飞行原理发明了雷达:鲁班因被草叶划破手而发明了锯等等。通过这些事实鼓励学生联想,让他们亲自到社会大课堂中试一试,感受一下社会大课堂是一个多么神奇的世界。通过实践与联想相结合进行一次活动,如采访或做社会调查,然后通过这次活动,让他们自己去把发现的人或事物通过联想整理,有顺序地记录下来,最好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样经常练习,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就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5.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五
一、激发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动笔能力
作文故名思义就是动脑筋用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对一种思想感情或一个事物的认识过程。有很多小学生感到写作困难,谈“文”色变,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老师不及时医好这块心病,那么作文教学将事半功倍。学生厌恶写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本身不知道写什么,怎么样写。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从培养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例如,组织学生写一篇《记一次**活动》,写作之前,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如举行跳绳或拔河比赛等,或者根据乡村的特点参观一个新项目,新品种。写作时,先在班上进行口头训练,鼓励学生人人参加,把活动过程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讲出来,让他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消除孩子们对写作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训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构思,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就可随之而来。
二、积累素材,随机训练
(一)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携手
1、从课文中挖掘素材,丰富训练
作文教学是富有实践性的,不进行长期有效的训练无法有所收获,每天写日记学生必然感到缺少写作素材,那我们就可以从课文中挖掘素材来丰富训练。学完课文后,有针对性地布置小作文,不仅能巩固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能有目的地进行写作训练。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挖掘出略点、隐点、续点和触点进行扩展、补充、接编和改写。如在学完《最后一课》后,让学生针对“韩麦尔先生的心理”这一略点进行联想扩展。学了专题《长城》后,叫学生以《我心中的长城》为题,说说各自对长城的认识。这样学生有话可说,也很乐意,既对学生进行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的训练,又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写作也因此变得很轻松。
2、教学中抓住契机,多写随感
新教材有许多课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实际,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与之产生许多共鸣,碰撞出耀眼的思想火花。这是相当有价值的契机,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样的契机,指导学生写一些随感,这样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也自然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3、博览群书,积累知识,培养多读多写的习惯
伟大的诗人杜甫的写作经验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光有写作兴趣还不够,要他们组织好一篇文章,首先要他们腹中有才,这就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多读多写,否则将前功尽弃。博览群书地阅读,就会从中学到很多词句典故和写作技巧。因此,应注意鼓励、引导学生多看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并引导学生注意收集自己喜爱的文章、句子、词语,从中吸取营养。为了让学生能读到更多的课外读物,我的做法是:首先鼓励学生办好借书证,定期到学校图书室借书;其次,每个学期都精心设计好”班级读书角“,为学生订《小学生作文选刊》、《小学生优秀作文》等。我所在的乡村小学,校藏图书少,就号召学生踊跃捐书,互相交换图书看。平时用一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
读仅仅是积累,动手写才是提高。只有读写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要达到多写的目的,要要求学生培养坚持天天做日记、常常写读书心得。坚持做日记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作文时就不必为巧妇无“米”下“锅”而发愁。写日记要防止千篇一律,记“流水帐”。应该突出新颖,写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我鼓励学生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或日记,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树立榜样,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则给耐心指导鼓励。从本人教学的实践中也可发现到,凡作文写得好的学生,都是有良好的多读多写的习惯的人。
(二)在生活中找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头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畅永不停息。”学生习作,就是用笔描述生活中的事,歌颂生活中的人,抒发生活中的情。但小学生的生活范围毕竟狭窄(尤其是我们农村的孩子,就显得更狭窄了)。我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我就充分利用大自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这样孩子们怎么会无话可写呢?
(三)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写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的语言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范读,小学生的果实受到鼓励。其次,哪怕学生写得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再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是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让他们从“怕写”到“会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最后办好班级作文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同学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三、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做读书笔记
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长期有目的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
四、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鼓励、点评
为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做好读书笔记。
五、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
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决定性作用。讲评、批改可以通过教师讲评,也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挑别人毛病的特点,让学生开展互评、互改的学习方式。每次进行作文练习,我都注重学生作文指导。具体步骤是:一是指导审题,让学生理解作文题目的意思,明白写什么怎么写。二是指导立意,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明白为什么写,是说明一个问题,表达一种感情,还是赞美一种精神。三是指导选材,让学生明白选择什么素材才能更好地为中心服务。此时,可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拿出来,从中选择好素材,为写作服务。审题、立意、选材是作文指导的方向,除此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谴词造句,用上各种写作手法、技巧、布局等。教师指导得当,学生更容易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对小学生来说,教师指导方法正确与否,对孩子们写作更显得重要。
6.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篇六
一、从故事入手,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口头表达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无形的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话道出了学习兴趣在人求学、获知的智力活动中的积极功能。当他们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心情舒畅地写作,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有真情实感,写作技能自然就会不断提高。
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我根据孩子们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从讲故事入手,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我尽理利用课前课后或课外活动时间,讲一些形象生动感人的故事给他们听。当我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时,我发现孩子们个个眼睛里闪闪发亮,听的津津有味。当他们听完帮事后,总是被故事里人物深深打动,便自主地议论开来。我抓住机会,让他们复述老师讲的故事,并启发他们感受。这样一来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口头作文训练,不光潜移默化地对作文产生兴趣,而且培养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然后,我在向同学们介绍故事的作者,介绍世界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使学生对作家产生了无比敬佩的感情,写作也有了内驱力,为提高写作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把日常生活和作文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作文来源于生活,但是不等于生活,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水平、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分析生活。要用简短文字写复杂的客观事物,首先要看清楚、想清楚。看清楚就是观察生活;想清楚就是分析事物,看清楚首先要认真地看,粗枝大叶,浅尝辄止,就会把现象当本质,要看清事物的方位、大小、高低以及其他事物的区别和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发现生活的真正内涵。想清楚就是在看清楚事物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内在联系弄清楚。不如此就不能识别“庐山真面目”。如果连事物的前因后果都没有弄清楚,当然就不能清楚的表达了。看清楚、想清楚的基础上要写清楚,还要做到观察有目的。观察有了目的,这样一来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一点或几点,是观察员所得具体细致,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并强烈地感受了生活,自然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三、拓宽思路,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
人人都想象力,尤其是少年儿童想象更加丰富。进行写作,构思情节,描绘形象,都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就小学生而言,想象越丰富,其表达也会越生动;想象越活跃,其语言也会越有情感。因此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联想,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拓宽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尽可能从不同方面、不同的角度去认知事物,使思路具有广阔性。
四、紧扣兴奋,即兴作文
小学生思维活跃,易兴奋,也易转移。当学生对某事件或某处景物产生浓厚兴趣是,情绪激动,急欲宣泄,此时教师应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即兴作文。把目之所及、心之所想恰当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先口头作文,再经教师点拨,形成书面文章。有一次,学生看到雨后的彩虹,都非常高兴。问老师为什么彩虹是彩色的,怎样形成的。我告诉他们原因后,让他们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写出来。结果学生以彩虹为题材的作文写的比较出色。
五、贯彻因评改材施教原则
在作文评改上,应根据学生作文的差异,有所区别,侧重对待。我的做法,优秀生以“评”为主,中差生以“改”为主。这是因为优秀生作文有一了定的基础,需要锦上添花。教师应在文章的立意、结构等写作方法这些有一定难度的方面提高要求,给予指导。
兴趣是最那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办法。我发现受过两次以上评讲的同学,作文态度都较前认真,希望自己的作文再一次获评。之后我采取滚雪球的方法,每次讲评都增换的新的学生名单,逐渐扩大优秀面。为了培养这部分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能力,我还积极组织他们开展作文课外活动,如办作文园地,开展作文竞赛,编优秀作文选,读书评报,写观察日记,给报刊投稿等。这样,我的周围很快团结了一批喜爱作文的同学。他们的作文成绩的迅速提高极大鼓舞了中、差学生。
六、要创造机会,把握契机,使学生多说、乐说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教师的提问千万不要成为教师与“高材生”的“表演”。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尽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说的实践机会。对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帮助。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可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玩、玩后进行说话训练。这样学生说话的积极性高,而且比较容易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丽的景色。学生和不行虎丰富,获得知识越多,越有利激发学生说话兴趣,使学生多说话,乐于说话。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王娟】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10-24
浅谈如何进一步提高消防后勤保障能力06-20
如何提高学生审题能力09-08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06-27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08-17
写作指导:中学生如何提高写作能力08-16
关于如何提高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07-17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07-12
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