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苗

2024-10-05

麻疹疫苗(精选12篇)

1.麻疹疫苗 篇一

麻疹疫苗事件的反思

本文由北京广安门中医院挂号服务网整理转载 http://

2010年9月1日,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于本月11~20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一次以8月龄~4周岁儿童为主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届时将有近一亿名儿童接受强化接种。消息发布不久,网络上与民间就传出“科研说”、“毒药说”、“阴谋说”等质疑言论,给迄今为止我国最大规模的麻疹强化免疫行动带来严峻考验。卫生部于7日连发六文进行辟谣解惑,及时控制了谣言扩散,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事件现虽渐平息,但其反映出的诸多问题还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普种麻疹疫苗原因

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郝阳副局长和中国疾控中心免疫中心主任梁晓峰介绍,此次全国范围内普种麻疹疫苗的主要原因是:

1、麻疹的传染性要比非典和甲流强得多,需要95%以上人都有免疫力才能形成有效免疫屏障,阻断病毒传播。尽管我国消除麻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麻疹疫情形势仍十分严峻。2008年全球共报告麻疹28.2万例,其中我国报告13.1万例,占全球报告病例数46%。

2、世界卫生组织医学官员及各国专家都认为强化免疫活动是预防麻疹发病的一种有效方法。英国、巴西、阿根廷、韩国等发达国家

都进行过类似活动,活动后麻疹病例都有大幅减少。3、2006年我国所在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确定2012年消除麻疹的工作目标,要将麻疹发病率降到0.1/10万以下,消除本土麻

疹病毒传播。我国距此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4、为巩固以前的免疫效果,在全人群内建立麻疹免疫屏障,阻断麻疹在人群间的传播,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强化麻疹疫苗接种工作。这一举措既可以使接种者本身得到进一步保护,而且能避免向他人传播。特别是对那些未接种、未全程接种麻疹疫苗以及少数接种

之后未成功的儿童,可提供一次免受麻疹传染的机会。

普种遭遇严重质疑

1、“毒药说” 全国统一强化麻疹疫苗接种信息发布不久,北京市一些市民就收到不明来源的手机短信,称“紧急呼吁各位家长慎重考虑马上进行的1亿儿童额外疫苗注射要求,这批美国赠送的产品完全可能是慢性毒药”,此事在互联网上迅速流传,引起部分家

长担心。

2、“科研说” 对卫生部此次开展的麻疹疫苗接种活动及发表的相关言论,北京大学免疫学系王月丹副教授从孩子父亲和免疫学研究人员的角度在自己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博文。该博文很快被各大论坛转载,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和担忧。其主要言论为:

一、此次强化免疫接种,改变了原有的接种节奏,但又未说明病毒或疫苗是否发生变异、我国原接种的疫苗质量或程序是否有问题,而且还不强制非中国籍孩子一起接种,做法不合理,存在风险,是为完成对世界的承诺而为,没有任何科学意义。

二、消灭麻疹等传染病要靠科学,靠免疫学,而非政治运动。麻疹现还不具备被消灭条件,无论再搞多少次强化,都不可能达到2012年消灭麻疹的目的。

三、国家级免疫专家的“过敏说”有悖免疫学基本常识,免疫接种应恰到好处,绝非越多越好,尤其是同一种疫苗进行无必要反复强化,最终只能适得其反的。

四、强化免疫的专家指导意见不全面,存在很多问题隐患。

五、卫生部的不良反应应急预案不完备,只提对认可的不良反应进行一次性补偿,而没有具体的责任人、不良反应紧急处理措施、定点收治医院等内容,让人担心。

六、对卫生部联合教育部采用不强化接种就剥夺孩子受教育权的做法感到无奈和对孩子的接种感到担忧。

3、“阴谋说”全国政协委员何新收到一位匿名网友留言,感到事情蹊跷,存在很多玄疑,于是在自己博客中转载了全文。其文概要如下:此次全国范围内计划外麻疹疫苗接种是配合世界卫生组织要求进行的,但世卫组织合作者及疫苗生产企业都有控制人口增长的言论和背景,所以严重怀疑此次活动是共济会消除亚非拉垃圾人口的阴谋,理由如下:

一、比尔•盖茨不久前在美国加州长滩市(LongBeach)举行的TED2010会议上称新型疫苗和转基因食物是降低世界人口的一种好方法。

二、我国最大疫苗生产企业去年被瑞士罗氏制药控股,其股东为共济会犹太金融核心家族,共济会核心成员洛克菲勒家族从事优生学研究,并赞扬希特勒德国的强迫绝育和种族纯洁论。

三、美国新解密的1974“基辛格报告”提出美国要将粮食援助作为“国家权力的工具”强迫受援助国家绝育,以除掉发展中国家过多“劣种人”,获取充裕、廉价的原材料。

四、疫苗和生物技术是新世纪不对称战争的特种新技术,美国已创造出杀精玉米,称是对世界人口问题的一大贡献,但2004年被美国一家公司收购后就变得讳莫如深。此次全国普种疫苗存在很多蹊跷:最近我国并没发生重大的麻疹流行疫情,没有专业的调查和认真论证就开展全国范围内接种活动,没有长时间针对性准备哪来的这么多疫苗,对中国与外国的孩子要求不同,欧美、香港、日本等国家或地方为何不同时接种„„一连串的质疑引发广大民众的深度慌恐:这会不会是一件关系到国家民族生死

存亡的大事?!

卫生部及时辟谣解惑

谣言止于公开。面对谣言造成的公众疫苗恐慌,卫生部于9月7日连发六文对公众提出的主要质疑进行了辟谣解惑,及时遏制了谣言的传播和扩散,将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

1、种还是不种?

去年,一些省份已进行过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另一些孩子则是按免疫程序在8-18月龄间打过麻疹疫苗,此外,还有一部分孩子过去曾得过麻疹。对于这些人群,是否还需要接种疫苗?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医学官员LisaCairns解释:此次是世界卫生组织从技术角度推荐使用的“非选择性的强化免疫”,是对适龄人群中每个人进行强化免疫接种,无论过去是否接种过这方面的疫苗或是得过这方面疾病的人都要接种。

2、多种会产生不良反应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梁晓峰称:首先,任何疫苗接种后都会有一定比例的不良反应发生,特别是麻疹疫苗是减毒的活病毒疫苗,接种以后在体内繁殖后才能产生足够抗体,所以一般接种后都有些发热,甚至还有皮疹,类似轻微的感染性麻疹,绝大多数在1-2天内可自行恢复。其次,因为疫苗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不良反应多为过敏反应,好发于第一次接种,第二次或多次接种只会使过敏反应越来越少,不会增大不良反应概率。

3、疫苗质量是否安全可靠?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中心主任梁晓峰表示,首先,本次使用的麻疹疫苗全为国产,质量标准与国外的一样,到现在已使用44年,疫苗质量有保证。其次。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所有生物制品尤其是疫苗,生产过程都有严格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因前期出现过山西疫苗等事件,今年国家对这方面的要求会更加严格。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刚刚对部分省市进行了疫苗生产、经销以及接种等方面的专题检查,药监系统也对批批检验“抓得非常严格”,还从市场上抽检了部分麻疹疫苗,结果都为合格。

4、发生异常反该怎么办?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郝阳介绍,针对异常反应,各地都成立了专家鉴定组,一旦发生疑似异常反应,将实行边救治、边诊断、边处置方案。如果确定是由于接种麻疹疫苗而造成的异常反应,国家将按规定及时给予一次性补偿。

对麻疹事件的反思

虽然麻疹事件现已渐平息,但其反映出的诸多问题还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1、麻疹疫苗为何遭到质疑?

麻疹疫苗从1966年就开始使用,对公众来说并不陌生,怎么还会有人相信匪夷所思的“慢性毒药”说?实施接种的是具有公信力的卫生部门,不是无照经营的街头游医,怎么还会招致质疑?

事实上,麻疹疫苗的谣言之所以能够流传惑众,和当下食品、卫生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严峻形势有关,更与疫苗接种信任危机相连。从毒奶粉到“地沟油”,从“瘦身钢筋”到竹签垫块,一系列质量事件的发生,让公众的脆弱神经不堪重负。而此前出现的一些“问题疫苗”事件,更让公众如惊弓之鸟。

对此,各级卫生部门应认真反省自己的工作,学会换位思考,充分理解部分群众的焦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缓解公众紧张情绪,做好疫苗从生产到配送,再到贮藏、接种、留观、访视等各个环节的监管,确保疫苗质量万无一失。

2、全国性强化免疫麻疹是否真有必要?

在人类战胜疾病史上,强化免疫并不鲜见,但像此次这样耗资巨大、涉及面广的全国性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还是首次。此次公共卫生运动究竟是为了追求接种数量、完成承诺、彰显政绩的举措,还是真正从实际出发——为孩子健康着想的行动?麻疹一旦得过就终身免疫,为何还要求“无论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无论是否患过麻疹,都要再接种1次。”?

在上海市疾控中心从事预防接种管理工作10年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陶黎纳认为:强化免疫是指像乙肝疫苗那样,开始疫苗只引起微弱免疫应答,随后的强化免疫可以诱发更强更有效的免疫应答。而麻疹免疫不存在这一现象。“麻疹强化免疫”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概念,其本质是“一刀切”。理论上,接种1剂麻疹疫苗的保护效果为85%,2剂可达98%,而人群中95%有免疫力即可阻断麻疹传播,所以我国和大多数国家的麻疹疫苗标准接种程序都是2剂;实际上,中国麻疹免疫经过多年努力已达到不需要一刀切程度。由于查抗体太贵,卫生部就抱着“多打1针也无妨”态度要求1.3亿儿童接受此次强化免疫的做法缺乏科学性,不符合流行病学基本原理。

疫苗对防治某些疾病确实有特效,但我们绝不能把疫苗功能神化,因为绝大多数的病毒会发生变异。麻疹是一种自愈性疾病,得过的人是绝对不会再得的,只要自身免疫系统正常,营养跟得上,注意休息,得了麻疹,就象一次大感冒,对身体危害并不大。但是,如果出现接种疫苗不良反应,经过激素治疗,其后果则不堪设想!绝不是一个补偿可以简单解决的。我们是否要拿1个多亿的儿童的生命健康,去冒这个尽管不良反应率很低的风险,值得深思。正确的做法是:将工作交由各省及市相关部门,由他们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推广免疫措施,针对不同地方不同的目标人群。

3、通过强化可否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

2009年全国报告麻疹病例5.2万例,麻疹发病率不低于30/100万,其中超过50%为<8月龄和>14岁人群,上海、天津、北京、山东等地已达到70%或更多,上海至少已连续6年呈现这样的麻疹年龄分布。这说明我国目前麻疹疫情以<8月龄和>14岁人群为主,但此次麻疹强化免疫对象却是8月龄-4岁(部分地区为8月龄-14岁)儿童,完全搞错了。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我国目前<8月龄婴儿和≥15岁人群均不在现行接种程序范围内,实属于目前无法通过疫苗控制的易感人群。即使此次免疫成功,上述人群得不到接种,也只能将麻疹发病率降低一半,即15/100万,距离1/100万的消除麻疹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因为预防接种人员不得不忙于给大量已经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儿童接种,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现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未种儿童,并给予补种,一旦这些未种儿童发病,专家们就会认为这轮麻疹强化免疫不彻底,新的一轮麻疹强化免疫就又会开始。

4、如何正确开展免疫接种工作?

“强化免疫”实施中该不该制定目标任务?该不该有“重奖重罚”条款?虽然卫生部宣传这次麻疹强化免疫是“知情、同意、自愿、免费”,但对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内部培训时要求接种率达95%,还要事后评估,接种率达不到95%的可能要重新强化。其结果是自愿变成强制。为了完成任务,一些地方将是否“强化免疫接种”与“能否注册入学”挂起钩,《知情同意书》上不设“不同意”一栏,《接种通知单》上不告知“接种2剂麻疹疫苗可以不接种”等。

在WHO公布的一份“关于计划与实施麻疹与风疹强化免疫运动的指南”上,社会动员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国际上做这件事时一般都得提前3-6个月预热,让大家广泛接受。”虽然卫生部称早在一年前就开始筹备此事,但是公众普遍知晓此事还是通过过9月1日的新闻发布会,距统一接种日只有十天。有人士认为,本次强化免疫忽视了广泛的社会动员。

在当前的预防接种背景情况下,持续开展对未种人群的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是一种更好的策略。这种策略是依从客观规律,对没有接种过2剂的人群进行麻疹疫苗补种,真正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力,并有效避免大量无用功和群体性接种的风险。

需要“强化”就说明原基础工作还没做好。政府应重点研究常规接种工作没有落实的真正原因,从制度上保证基层接种人员能够按国家规定的接种程序为适龄人群提供2剂次常规的麻疹疫苗接种服务,才是能够最终消除麻疹的保障。

2.麻疹疫苗 篇二

1 我国麻疹疫苗补充免疫

麻疹疫苗使用以前,麻疹在中国呈自然流行状态,1965年我国开始接种液体剂型麻疹疫苗,仅在春、冬季节开展群体性接种。1978-1985年将麻疹纳入计划免疫,实施8月龄常规免疫接种1剂麻疹疫苗的接种程序。1986年改用冻干麻疹疫苗,并改为分别在8月龄和7岁接种2剂的常规免疫程序,疫苗剂量为0.2 m L[2]。1997-2005年,将常规免疫接种年龄从7岁调整为18~24月龄,疫苗剂量为0.5 m L。为实现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自2004年开始,在实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频次地开展了麻疹疫苗补充免疫活动。2006年有4个省、2007年有2个省、2008年有6个省开展初始MV SIA[3]。2009年根据卫生部统一安排,全国有13个省开展初始MV SIA,宁夏、西藏对8月龄~6岁儿童开展了后续MV SIA,广西对8月龄~7岁儿童、广东等10个省对8月龄~14岁儿童开展了初始MV Sl A。2010年9月全国统一组织同步开展麻疹疫苗后续补充免疫活动,截止年龄除8个省(自治区)为6岁外(吉林、浙江、海南、贵州、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其余省(自治区)均为4岁[4]。河北省在1998-2001年对8月龄~14岁人群分地区轮流进行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应种儿童12 915 033人,接种11 920 936人,接种率92.31%[5]。补充免疫前后血清调查表明,目标人群的抗体阳性率由免前88.06%升高到免疫后的99.68%,平均抗体滴度由1∶569升高到1∶1 102.74[5]。实施后续补充免疫后(1998-2004年),平均发病率为1.03/10万,较实施前(1990-1997年)下降了53.8%[6]。2002-2005年又在部分地区进行后续补充免疫。广东省21个市于2009年3~4月2批对全省范围内所有8月龄~14岁儿童,无论免疫史如何,均进行了麻疹疫苗补充免疫接种,第1批11个市、第2批10个市,全省报告实际接种数19 952 519人,报告接种率为97.63%[7]。2009年5~12月麻疹发病数较去年同期下降92.59%[8]。不仅是8月龄~14岁儿童麻疹发病数减少,全人群麻疹发病数均明显下降,其中补充免疫对象麻疹报告发病率降幅最大,<8月龄和>14岁年龄组人群麻疹报告发病率降幅也均超过90%[7]。贵州省于2008年12月对8月龄~6岁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后续补充免疫活动,人群抗体阳性率和保护率从免前的89.27%、74.18%增长到免后的97.81%、88.89%,抗体GMT从免前的1∶1 059.60上升至1∶2 399.56[9],远高于2004年的阳性率82.9%及GMT1∶563.0[10]。2009年贵州省麻疹发病率下降为0.65/10万,2010年9月与全国同步开展了8月~4岁儿童的第3次补充免疫,2010年麻疹发病率下降到0.22/10万,2011年麻疹发病率仅为0.13/10万[11]。安徽省在2009年10月10日~10月20日对全省8月龄~14周岁儿童进行SIA,应接种10 840 663人,实际接种10 619 433人,接种率97.96%。2010年安徽省麻疹年发病数439例,年发病率0.72/10万,是2004-2010年中最低水平,比2009年下降了89.59%和89.52%[12]。新疆于2004年11月25日~12月1日组织开展了8月龄~13岁儿童的麻疹疫苗补充免疫活动,人群麻疹抗体平均保护率从67.01%增长到85.52%[13];2008年针对8月龄~6岁儿童实施后续MV SIA,实际接种儿童1616117人,接种率为98.99%;2010年按卫生部统一组织对新疆8月龄~4岁儿童实施的后续MV SIA,实际接种儿童1 355 347人,接种率为98.86%[14]。

2 内蒙古自治区麻疹疫苗补充免疫

20世纪50-60年代在内蒙古自治区,麻疹基本上是每隔1年就有1次较大的流行,发病率为102.27/10万~1 007.90/10万。从1966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始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内蒙古自治区在1982-1984年连续3年实施<7岁儿童麻疹疫苗免疫,以后每年均保持较高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因此1984年以后内蒙古自治区麻疹发病呈下降趋势[15]。20世纪9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麻疹发病率与死亡率与1978年以前相比均降低>95%。2009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8月龄~14岁儿童MV SIA,2010年开展8月龄~4岁儿童后续MV SIA,2011年、2012年持续开展<15岁儿童查漏补种活动,2012年麻疹报告病例35例,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1.42/100万。

2.1 补充免疫实施情况

为了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与措施、全面促进免疫规划工作,根据《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在2009年4月和5月对全区所有8月龄~14周岁儿童(包括流动儿童),即1994年5月1日~2008年8月24日出生的儿童,无论既往有无接种史均接种1剂次(0.5 m L)麻疹疫苗,近1个月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的儿童或有麻疹患病史儿童除外。2010年9月11日~9月20日开展8月龄~4周岁后续麻疹疫苗补充免疫活动,即2005年10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无论既往有无接种史均接种1剂次(0.5 m L)麻疹疫苗,近1个月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的儿童或有麻疹患病史儿童除外。

2.2 接种率报告根据全区12个盟市麻疹补充免疫接种报表统计,2009年全区8月龄~14周岁儿童应种3 165 490人,实种3 086 839人,报告接种率97.52%;其中本地儿童应种2 882 965人,实种2 813 672人,报告接种率为97.60%;流动儿童应种282 525人,实种2 7 3 167人,报告接种率为96.69%。以盟市为单位报告接种率均>95%。2010年全区8月龄~4周岁儿童应种9 1 8 798人,实种903 926人,报告接种率为98.38%;其中本地儿童应种789 770人,实种777 062人,报告接种率为98.39%;流动儿童应种1 29 028人,实种1 2 6 864人,报告接种率为98.32%。全区以旗、县为单位报告接种率均>95%。

2.3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15岁儿童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后,报告出现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s fellowing immunization,AEFI)45例,其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8例、一般反应28例、偶合症7例、心因性反应2例。异常反应病例主要分布在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4个地区,发生率为0.029/100万,全部病例恢复良好。2010年全区共报告接种麻疹疫苗疑似异常反应221例,其中一般反应188例、异常反应31例、偶合症2例。异常反应中过敏性皮疹28例、血管性水肿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麻疹疫苗异常反应发生率为3.42/10万,2周后全部病例恢复良好。

3 小结

随着一系列免疫措施的落实,从2009年开始全国麻疹报告发病水平持续、大幅下降,2010年全国麻疹报告发病率为2.86/10万,2011年报告发病率为0.74/10万,2012年报告发病率为0.46/10万,是有麻疹监测数据报告以来的最低值。在经历了2011-2012年报告发病水平后,2012年底麻疹发病率开始回升,2013年全国麻疹报告发病率为2.04/10万,全年报告麻疹27 646例,死亡24例[16]。由此可见,消除麻疹仍面临很大挑战。

3.接种麻疹疫苗的常识 篇三

大量研究证实,小儿由母体中带来的麻疹抗体要到出生8个月以后才完全消失,所以麻疹疫苗的初次接种时间应安排在出生第8个月以后。麻疹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免疫力约持续4~6年,而不能保持终身。因此,接种麻疹疫苗后4年还应加强接种一次。出过麻疹的小孩,由于体内已产生了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除极个别的孩子第二次患麻疹外,绝大多数不会再得麻疹。

注射麻疹疫苗前后注意啥

在注射麻疹疫苗前不要空腹;注射后,应在接种场所休息半小时;注射疫苗后两天内避免洗澡,以免感染;避免剧烈活动,不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喝开水。

常见的接种后反应有以下几种

1.局部反应。即注射局部出现轻微红、肿、热、痛表现,范围不大,多在注射疫苗后24小时出现,持续2~3天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置。

2.全身反应。一般较轻。在接种后5~14天可能出现发热,或伴全身不适,约5%的接种者可见有散在淡红色小丘疹,不经处理,1~2天即可恢复正常。部分小儿出现高热,对症处理后也能很快复常。

3.有惊厥史的儿童在接种麻疹疫苗后可能发生热性惊厥,因此在预期开始发热之前即给予对症药物,并连续投药5~7天,可控制高热性惊厥。

接种后脑炎和脑病的发生率一般小于百万分之一。

哪些人不能注射麻疹疫苗

严重疾病患者、急性或慢性感染者、发热者、对鸡蛋有过敏史者、妊娠期妇女、过敏体质者,都不能进行麻疹疫苗的注射。

4.打麻疹疫苗不能保终身 篇四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2ml

【反应】注射后局部一般无反应。在6~10天时少数人可能发热,一般不超过2天,偶有散在皮疹。

【禁忌】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特别是有鸡蛋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注意事项】用75%酒精消毒皮肤,要待干后再注射;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接种本疫苗至少间隔6周以上,接种麻疹疫苗至少2周后方可注射丙种球蛋白

麻疹是一种常见病,成人大都已得过。人体内有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还可以通过孕妇的胎盘传给胎儿,小儿要到半岁以后,有的要到8个月后,这种抗体才会消失。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打麻疹预防针的主要目的,是让这些毒性很弱的病毒进入人体并使之产生抗体。

如果人体内还存在对麻疹的抗体,那末这种极弱的病毒就被身体中残存的抗体中和,因而使人体不能产生抗体,这样就起不到预防麻疹的`作用。

大量研究证实,小儿由母体中带来的麻疹抗体要到出生8个月以后才完全消失,所以麻疹疫苗的初次接种时间应安排在出生第八个月以后。

麻疹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免疫力约持续四至六年,而不能保持终身。因此,接种麻疹疫苗后四年还应加强接种一次。

5.医院组织同学负责接种麻疹疫苗 篇五

医院组织同学免费接种麻疹疫苗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麻疹疫苗免疫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在学生中的发生和流行,5月8日我院科教科组织开展2010级和2011级学生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在急诊科医生、ICU科护士、感染管理科、科教科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接种任务。

接种前我院感染管理科宋晓莉科长详细介绍接种麻疹疫苗的注意事项、接种禁忌症、防治麻疹的方法。宋科长说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传染性强,易爆发流行,但同学们保持室内卫生和通风,积极体育锻炼,若无禁忌接种麻疹疫苗是可以有效预防的。听了科长的讲解,同学们对麻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同学们的身体健康,本次接种工作,医院积极联系我市疾控中心,并得到了市疾控中心的大力支持。据悉本次疫苗接种采取自愿原则,我班共有25名学生接种疫苗,未发生类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6.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总结 篇六

一、背景

我国于2005年确立了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目前全国麻疹发病水平距消除标准仍有较大差距。为了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率,根据国家下发的《2010年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用手册》,我院于2010年9月11-28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接种人群为辖区内的全部8月龄~14岁(1995年10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中国籍儿童。接种目标为以街乡、学校为单位,学龄前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95%。

二、前期准备情况

(一)组织领导

于2010年8月20日昌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会后,我院防保科立即制定本院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方案、应急预案, 成立领导小组。并积极与辖区村、居委会、学校幼儿园沟通,了解辖区内人口状况。于2010年8月26日下午,院领导针对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召开全面动员大会,要求全院各个科室无条件在人力物力上给予防保科工作支持。

(二)经费投入

接种补助经费和工作经费的申请、落实及使用情况,完成附表2。

(三)人员培训

于9月3日下午,在市区两级培训的基础上防保科再次进行院内工作人员培训,仔细讲解市、区两级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手册及本院工作方案、接种反应、应急处理、关键技术等相关知识。

(四)疫苗与冷链

疫苗和注射器领取数量,分发方式;冷链保障、运转情况,完成附表4。

(五)社会动员与宣传

制定计划后,主动与镇政府社会事务科联系,并于2010年8月27日参加地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会,向辖区村、居委会、学校、幼儿园负责人介绍我院工作方案及工作进展时间安排。同时要求学校、幼儿园发放接种通知并收取免疫接种本,并要求各个单位9月6日上报调查表。

2010年8月30日—2010年9月3日,防保科每日派专人与村、居委会、学校、幼儿园沟通,了解调查进展情况,同时进行发放宣传品、张贴宣传画,并对临时接种点进行验收。于9月3日完成辖区所有接种点验收。在此期间,了解各村、居委会调查情况进展情况不好,于9月3日与社会事务科沟通,要求政府督促各单位加快调查工作。

在此期间,防保科验收接种点17个,发放宣传品2000张,接种通知单4000份,出车7天,走访联络村居委会、学校、幼儿园每个单位2—3次。

(六)摸底调查

摸底调查开展方法、摸底儿童数等。完成附表3。

三、接种实施与结果

(一)接种点设置与现场接种

在本院防保科设立一个长期接种点,在三个村委会、三个学校、八所幼儿园共设置十四个临时接种点,要求每个单位在接种时有足够的人员维持秩序协助观察;每个接种点设三个登记人员、三个接种人员,一个副反应观察人员,保证在接种点内的登记、接种、观察区域内秩序顺畅;所有强化免疫儿童在接种麻疹疫苗前后其他减毒类活疫苗间隔至少28天安排接种。

(二)接种完成情况

分年龄组报告接种率;分别以区和镇(街道)为单位报告接种情况,完成附表3。

疫苗、注射器使用情况,完成附表4。

(三)督导与评估

(四)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整个强化免疫现场接种实施过程及之后2个月的 AEFI 发生情况,完成附表6。

四、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7.麻疹疫苗 篇七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免疫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镇海区在册的2010年出生的所有本地常住儿童和外来流动儿童。

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010年出生的在册儿童麻疹疫苗首针接种及时情况

2010年出生的在册儿童5 522名, 接种及时4 736名, 接种及时率为85.77%。 (表1)

2.2 2010年1-6月与7-12月出生儿童麻疹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比较

1-6月出生的在册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及时率为78.02% (1 892/2 425) , 7-12月出生的在册儿童接种及时率为91.83% (2 844/3 097) , 前者低于后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2.48, P<0.01) 。

2.3 流动儿童与本地常住儿童麻疹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比较

2010年出生的在册流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及时率为83.98% (3 613/4 302) , 本地常住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及时率为92.05% (1 123/1 220) , 前者低于后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64, P<0.01) 。

2.4 流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不及时的影响因素

2010年出生的麻疹疫苗接种不及时流动儿童689名, 其中骆驼街道和蛟川街道共236名, 两街道因居住地址变迁、生病、遗忘、拒种、禁忌和没时间或其他原因导致接种不及时的流动儿童数分别为91、79、32、6、9、19名, 分别占接种不及时儿童数的38.56%、33.48%、13.56%、2.54%、3.81%和8.05%。由于条件所限, 在此未对辖区内其他镇 (街道) 接种不及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注:满8足月龄后1个月内完成接种者判断为接种及时。

3 讨论

计划免疫是控制和消灭麻疹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手段。近年来镇海区对麻疹进行多次强化免疫接种, 但在高覆盖率的情况下, 某些地区仍出现麻疹发病。免疫儿童抗体滴度测定可以准确反映机体接种疫苗后的效果, 但在人群中开展检测工作需要强大的资金作为保证, 而且需要采集血样, 儿童和儿童监护人都难以接受, 配合度较差。疫苗全程、及时接种是保证机体产生高滴度抗体的前提, 接种及时率的提高, 不仅可使接种对象在短期内产生更持久的免疫能力, 使易感人群获得高滴度的抗体保护率, 避免因接种失败进行重复和强化接种所造成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上的巨大浪费, 而且能更好地应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暴发流行。因此从成本效益比值和人群的配合程度上来看, 疫苗接种及时率是评价疫苗接种效果最经济、最直接的指标之一[1]。

控制麻疹的关键在于减少和消除易感人群和免疫空白人群, 提高整体人群的免疫水平。国内学者对全国各地区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调查也显示[2,3], 无麻疹免疫史者占主要因素, 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也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4]。

调查显示, 2011年1-6月出生的在册儿童麻疹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低于7-12月出生的在册儿童, 原因可能在于辖区内上半年出现多例麻疹病例后, 下半年全区免疫规划重心转移到了到期未种儿童特别是麻疹疫苗到期未种儿童的催种工作上;同时, 村级免疫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试点村社区由上半年的4个扩展到下半年的16个, 在推行村级信息系统过程中, 加强了接种门诊医生与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的沟通与联系, 加大了儿童的排摸和催种力度。

流动儿童麻疹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低于本地常住儿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流动儿童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调查资料显示“居住地址变迁、生病、遗忘、没时间”是影响流动儿童麻疹疫苗初免的主要因素。分析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流动儿童家长在镇海从事经商、运输等活动, 呈现住所不确定性、地区聚集性、节假日和农忙季节的高流动性共存现象, 延误了接种时间; (2) 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匮乏, 对于禁忌证过于紧张, 小孩稍为有点流鼻涕都不敢去接种; (3) 部分流动儿童家长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对预防接种不够重视, 没能把儿童预防接种当一回事, 以致遗忘或忙于其他事情而不及时去接种。

因此, 建立常态化的查漏补种和催种工作机制, 提高流动儿童家长预防保健意识和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 是提高流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及时率的迫切需求。 (1) 三级公共卫生网络组织要结合每月一次的流动儿童入户调查, 提醒及催促适龄儿童按时接种。 (2) 建立到期未种儿童的催种长效机制, 对于未按时前来接种的儿童, 次日应当以短信群发等方式提醒儿童家长;经提醒一周依然未前来接种, 接种门诊医生应当电话催种, 失去联系的儿童第一时间反馈给各村公共卫生组织, 由村联络员或流管员核实儿童情况。 (3) 接种门诊信息化管理医生要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责任心, 在登记儿童信息时尽可能多地留下流动儿童家长的联系方式, 尽可能详细准确地记录居住地址和房东名字。 (4) 多措并举, 加强预防接种知识的宣教工作。家长的文化层次决定了其掌握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 决定了家庭对儿童免疫接种的关注程度。目前, 镇海区采取张贴宣传标语、发放麻疹疫苗预约提示卡、短信群发提醒接种、每月一期的“妈妈班”学校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取得了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文军, 张王景, 刘琥, 等.济宁市学龄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及时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2008, 29 (5) :427-428.

[2]程周祥, 倪进东, 汪思银.麻疹疫苗高覆盖率背景下麻疹流行特征的变化与免疫策略调整必要性的探讨[J].疾病控制杂志, 2007, 11 (1) :10-14.

[3]张克春, 林达云, 肖永, 等.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2003-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08, 12 (5) :434-436.

8.麻疹疫苗 篇八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强化;麻疹疫苗;查漏补种

【中图分类号】R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82-01

目前在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为儿童接种的六种疫苗中的最为重要的两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的强化效果和接种率将会对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的发病与流行产生显著的影响[1]。为了对无脊灰状态予以维持,加速实现消除麻疹的目的,盐城市建湖县在今年1月-5月间实施了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以及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本次研究中对这次活动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资料来源于盐城市建湖县各个预防接种单位上报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和麻疹查漏补种登记表和统计表,人口资料为我县免疫规划年报表。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针对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和麻疹疫苗补种率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免疫效果进行评价。

1.2.2 实施情况

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强化情况:本次活动中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对象纳入标准为:全县4周岁以下适龄儿童,即2009年1月1日至强化免疫服苗期间出生儿童:1、“零”剂次免疫的儿童(不含出生2个月内的新生儿);2、4月龄以上累计服苗次数少于3次的儿童; 3、2012年1月1日以后由外地迁(流)入本地且不论既往有无免疫史的流动儿童;4、在常规免疫中漏卡、漏种的本地户口儿童或流动儿童;5、2008年1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2012年无糖丸服苗史的,在查漏补服期间补服一剂次。此类对象不纳入本次强化免疫统计,只进行常规免疫登记。

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情况:本次活动中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对象的纳入标准为:8月龄至4周岁的儿童,即在2008年3月1日-2012年6月30日期间出生的儿童(含外来流动儿童)。以接种证为准,8-17月龄年龄组儿童未接种麻风疫苗,18月龄-4周岁年龄组儿童未接种麻腮风疫苗,不管其居住地与出生地,凡无麻疹类疫苗接种禁忌症的儿童均作为查漏补种免疫对象。所有查漏补种对象均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或麻腮风疫苗。如18月龄-4周岁年龄组儿童补种后仍未达到2剂麻疹类疫苗的,则应另行安排时间完成2剂麻疹类疫苗接种。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针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第一轮免疫强化时,本地儿童应种219,实种213.流动儿童应种770,实种751.合计应种989,实种964. 接种率97.47%。<1岁儿童423,上卡423.上卡率100%。本地0剂次儿童126名,实种123名.流动儿童0剂次8名,实种8名.合计0剂次儿童应种134,实种131,接种率97.76%;第二轮免疫强化时,本地儿童应种265,实种259.流动儿童应种775,实种764.合计应种1040,实种1023。 接种率98.37%.<1岁儿童477,上卡475.上卡率99.58%.本地0剂次儿童162名,实种159名。流动儿童0剂次12名,实种12名。合计0剂次儿童应种174,实种171,接种率98.28%。

麻疹疫苗查漏应补种624剂次,实际补种600剂次,补种率为96.15%。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经过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以及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使盐城市建湖县儿童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程接种率以及麻疹疫苗全程接种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免疫强化和查漏补种工作为对常规免疫工作的一种补充,能够使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得到有效的控制。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发现,我县的免疫效果基本上符合预期要求,然而依旧存在脊灰疫苗0剂次接种现象,并且第一轮接种的服苗率较第二次低,这表明,我县的免疫工作依旧存在空白点和漏种现象。因此相应的免疫预防工作者应对其给予注意,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积极的改善[2]。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体会到,做好免疫接种工作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① 政府重视为强化免疫工作基础。各级政府应对免疫强化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全力的支持[3]。② 多种形式的宣传为免疫强化工作的保障。应在街道、社区等场所对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以提高家长对免疫知识的知晓程度,积极主动为儿童进行免疫接种[4]。③ 周密合理的免疫强化计划为改善免疫强化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在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各个免疫接种单位应依照自身的特点和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免疫强化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计划要具合理性和周密性,扩大覆盖面,保证免疫工作的广泛性[5]。

综上所述,本县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免疫强化和麻疹查漏补种工作效果相对理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本县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疫苗接种率得以提高,然值得注意的是,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依旧存在一定的空白点和漏种现象,基层免疫预防工作者应对其给予关注,通过一些高质量的宣传、培训以及督导工作对免疫工作进行强化,从而实现免疫接种工作高质量,宽范围的展开,提高适龄儿童的疫苗接种率,以达到对流行病的发生与发展进行预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景明辉.邢台市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09,11(21):1374-1375.

[2] 李氏天,张宁.5568 名活产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03):91-92.

[3] 呂友强.曲阜市2010年实施麻疹及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1,32(08):418-419.

[4] 曹雷,王华庆,郑景山,等.中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2,15(05):419-421.

9.2013年麻疹疫苗查漏工作小结 篇九

2013年麻疹疫苗查漏工作小结

为了快速控制麻疹发病率、顺利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根据《重庆市卫生局关于开展今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的通知》(渝卫疾[2013]6号)和《垫江县卫生局关于2013年麻疹疫苗查漏补种的通知》(垫江卫发[2013]39号)等文件精神,我院于2013年3月25日-3月29日,在全乡范围开展针对8月龄~4周岁的儿童(2008年3月10日-2012年7月10日出生的儿童)为重点的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现麻疹查漏补种工作已圆满结束,特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措施落实

3月20日,我们对全乡12个承担公共卫生项目的乡村医生召开了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培训会,会议传达了当前麻疹疫情及县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由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对本次查漏补种工作进行业务培训,并要求乡村医生认真开展对目标儿童的调查摸底工作,全力以赴进行摸底调查。

二、宣传广泛、重点明确、发动深入

为保证本次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人民群众自觉参与,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多方位的宣传活动。一是利用乡村医生走村入户进行宣传;二是在学校给适龄儿童家长发放查漏补种宣传单;三是在场镇显著位置悬挂宣传横幅2条。让全乡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接种麻疹疫苗的重要性。

三、强化管理、安全接种

为了保证此次查漏补种工作安全有效,我们在疫苗冷链和操作规程上严加管理。一是给下村接种人员配备了冷藏包和冰排;二是给下村接种人员配备了肾上腺素、地塞米松、50%GS等应急药品;三是全部采用疫苗专用AD注射器进行接种,并按规定对使用后的注射器进行集中销毁。四是接种对象接种后必须留察30分钟以上。

四、完成任务情况

本次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共摸底调查882人,其中本地儿童应种92人,外地儿童应种1人;至3月29日止本地儿童实种92人,外地儿童实种1人;补种率100%。

垫江县黄沙乡卫生院

10.关于麻疹疫苗的禁忌症的通知3 篇十

麻疹疫苗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制品,一般无特殊禁忌症,但对鸡卵蛋白有过敏

史的人要慎用。为确保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出示以下通知,希望引起广大接种

者的重视:

麻疹疫苗的禁忌症:

(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如对硫酸庆

大霉素或硫酸卡那霉素过敏)、或曾患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阿瑟氏反

应、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过敏性疾病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期;

(3)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4)患或正患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症、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病,未控制的癫痫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5)妊娠期妇女或准备怀孕的妇女;

(6)鸡蛋过敏禁忌接种。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缓种麻疹疫苗:

(1)3个月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者;

(2)近期注射过麻疹疫苗或其他减毒活疫苗;需间隔28天后补种麻疹疫苗;

(3)强化免疫期间有感冒、发热等症状者,症状消失恢复健康后进行补种。

注射过苗与临床上使用的药物是相似的,在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会出现由

疫苗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如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或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 或者

前驱期接种后偶尔发病。接种后,被接种人在现场留观30分钟以上,无异常反应

11.丘疹性荨麻疹≠麻疹 篇十一

春季高发

丘疹性荨麻疹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尤其是春季,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之时。因为儿童皮肤娇嫩,机体免疫能力低下,而春季昆虫生长繁殖旺盛,百花盛开,这些都是引起孩子过敏的原因。

4大致病因素

引起丘疹性荨麻疹的因素很多,主要分以下4类:

昆虫臭虫、跳蚤、蚊虫、螨等昆虫的叮咬,会引起具有过敏体质的人过敏,尤其是小儿,更容易发生皮肤过敏反应。有一种属于螨类的小虫子,它常藏在谷草、草席、面粉、灰尘里,由于它的个子很小,肉眼不易看见,但如果被它叮咬一口就会引起丘疹性荨麻疹。少数儿童还可由于误食了含有肠道寄生虫的食物,而引起过敏性反应,出现丘疹性荨麻疹。

接触花粉花粉也是引起儿童过敏的原因之一。

过敏性食物过敏性食物包括鱼、虾、蟹等水产品,属于过敏体质的孩子如果食用了这些食品,就可能出现丘疹性荨麻疹。

宠物有宠物的家庭中,小孩会接触到猫、狗的皮毛、鳞屑及寄生虫,也可能引起丘疹性荨麻疹。

丘疹性荨麻疹常反复发作,皮疹多在腰部以下,呈花生米大小、高出皮肤的红疙瘩,少则三五个,多则数十个,甚至成群成堆,奇痒难忍。

昆虫的反复叮咬,会使儿童逐渐产生耐受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和抵抗力的提高,丘疹性荨麻疹就越发越少,症状也越来越轻,到成年时,大多数人再也不发生这种病了。

防治:一少二勤三杀虫

很多人认为,这种病过敏跟体质有关,无法预防。其实不然,丘疹性荨麻疹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只要做到3点:

一少在春秋季节,让孩子尽量少到草丛、树下或潮湿蚊虫多的地方玩耍。

二勤应勤换洗、勤晒床单被子。

三杀虫平时用开水泡洗床单、被套和凉席,天热换凉席时,尤其要注意杀虫。

有人认为洗衣服时放一些除菌液就行了,其实,这是很大的一个误区。衣服除菌液只能杀细菌,却不一定能杀虫,而且儿童皮肤本就娇嫩,经常使用消毒液洗衣物更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因此,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开水泡洗床单、被套和凉席,然后再清洗。

12.接种麻腮疫苗后致荨麻疹1例 篇十二

患儿女性,8月,因"全身皮疹一天"入院。于入院前一天,注射麻疹、腮腺炎二联疫苗后出现全身红色片状斑丘疹,此起彼伏,伴颜面肢体肿胀、剧痒,不伴发热,无抽搐。接种当日同时有数名儿童也接种该疫苗,未发生上述症状。

入院查体:T:36.2, P:110次/分,R:20次/分,BP:85/55mmHg,神志清,精神一般,无特殊面容,全身皮肤可见片状斑丘疹,大小不一,部分融合成片,压之退色,淋巴结不大,咽部无充血,两肺音清,心率110次/分,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皮肤肿胀。查血常规:WBC9.6X109/L, N0, 35, L0.65, PLTl96X109/L,大小便常规检验均来见异常。皮肤科会诊诊断"荨麻疹",给予应用钙剂、维生素C、搬受体阻断剂甲氰眯胍治疗,同时交待家长避免患儿接触易致敏之:粉尘、烟雾、衣物、食物、花粉等。但其皮疹时好时坏,红斑、丘疹、风团、血管神经性水肿交替不断出现。于住院第三天,加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后,渐血管神经性水肿消退,其次皮疹则由多到少,由同时的数种皮疹疹型至单一的斑丘疹,于病程第十天皮疹完全消退,无色素沉着、脱屑等。痊愈出院后一周,随访皮疹未再出现。

2 讨论

上一篇:高中英语面试笔记下一篇:安全员 工作计划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