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一节英语课

2024-09-02

一年级第一节英语课(精选8篇)

1.一年级第一节英语课 篇一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主备人:田先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过程与方法:

用表演的形式模拟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观察事物和制作地球模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

难点:引导学生找出前人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的四个关键点。【教学方法】

讲解法:讲解地球和地球仪的区别。【教学准备】

地球卫星图片、地球仪。【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早上(下午)好!老师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里,我遇见了三个不同的人,他们都分别问了老师不同的问题。第一个人说:“我是从湖南省来的,你是哪来的?”老师回答:“我是从贵州省来的。”第二个人说:“我是从美国来的,你是哪来的?”老师回答:“我是从中国来的。”第三个人很特别,他对老师说:“我是从火星来的,你是哪的啊?”

教师:同学们,老师应该怎么回答他呢? 学生:地球的。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是地球的。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地方。那么我们对地球有多少了解呢?例如:地球究竟是什么形状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了解地球。板书: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吗? 学生:圆的„„

教师:指着课前在黑板上准备好的地球卫星照片挂图。

教师:这是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很明显的就能知道地球的形状,可在远古时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迷,我们的祖先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认识过程。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二页,看一看图1、1 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每一组分别代表对不同时期的探索图进行讨论(1分钟),然后在各组请出一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第一组讲述:天圆地方„„

教师: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们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学生:不同意。

教师:非常好,古代人完全凭借直觉来认识世界,简单的认为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所以在我国古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第二组讲述:后来人们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教师: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能充分地证明地球的形状吗? 学生:不能„„

教师:下面请第三组的同学讲述。第三组同学朗读阅读材料。总结:(指着书上的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加以描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请第四组同学讲述。第四组同学讲述

板书:

1、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②太阳和月亮→③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④地球卫星图片

总结:刚才,四组同学精彩的讲述了人类认识地球的探索过程,图1.1①天圆地方→②太阳和月亮→③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④地球卫星图片四幅图的顺序表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从古代人立足地球上的直觉认知,到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再提升到麦哲伦环球航行实践,最后凭借人造地球卫星图片获得直观认。可见,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是个不断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那么,通过学习古人对地球形状认识漫长的过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

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们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以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承转:近代科学家在探索地球奥秘的过程中,还精确测量出可地球的大小,那么地球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的大小,请大家打开书第4页,图1.2 板书:

二、地球的大小

教师:同学们看一下课本图1、2,然后齐声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师: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多少? 学生:6371千米

板书: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教师:(边写边提问):地球的最大周长是多少?地球的表面积是多少呢? 板书:

2、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边写边强调让同学们记住这些表示地球大小的数据。)

教师:同学们看它这两个数据,平均半径、最大周长,为什么要在半径前面加上平均呢? 学生:„„

教师:既然是平均,那么说明地球的不同地方,半径并不等长,这就说明了地球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正球体。请同学们再看看图(教师板图),这是赤道半径:6378千米,这是极半径:6357千米。

注:学生可能会对极和赤道陌生而发生疑问,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应说明在今后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老师会一一告诉大家。大家把这两个数据写在书的相应位置上。

教师:根据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数据,请同学们算出它们相差多少千米,然后回答老师。学生:21千米

教师:回答正确,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根据这个差别,我们就可以得出了地球形状的最正确表述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球体。板书:

3、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稍鼓的不规则球体。

承转: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生活在这个家园中,就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它。我们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仅仅是个起点,但地球太大了,我们无法看到它的全貌,怎么研究它呢?(出示地球仪)

教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吗? 学生:地球仪

教师:对,这就是地球仪,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板书:

三、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现在哪位同学来告诉老师地球仪和地球原貌有哪些不同? 学生:„„

与学生共同总结地球仪的特点:P5 ①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②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不存在的线,叫做经线和纬线。

地球仪上有一根能使地球仪转动的地轴,而这根地轴在地球上不存在。地轴和球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分别为南极和北极。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一个定义。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归纳: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作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组我们了解地球表明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今后,我们经常会要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本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地球仪的另一个重要图示——经线和纬线。请同学们做好预习。板书设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

(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①天圆地方→②太阳和月亮→③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④地球卫星图片

二、地球的大小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①赤道半径:6378千米 ②极半径:6357千米

2、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三、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一年级第一节英语课 篇二

一、轻松愉快的自我介绍

第一节课, 学生最渴望知道老师个人的一些信息, 因此不能一上来就讲课。这一环节是老师在学生们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的关键。我是这样做的:面带微笑走进教室。首先, 扫视了一下全部同学; 其次, 自我介绍:Hello, I am your new teacher this term. Do you want to know me? Let me introduuce myself. 我在黑板上写下: daughter, parents, workers, son, student, teacher, travel, mountains, photos, singer. 然后说First I am a daughter. My parents are both workers. They worked really hard to give us better life. I think theyare great. Now they are old. They are over seventy. My father is healthy, but mymother is badly ill. I always look after her. I worry about her very much. I have ason…He is a university student. He also studied in No. 10 Middle School justlike you a few years ago. He studies hard. He likes reading, playing basketballand swimming. He is ten years older than you. I'm a teacher. I have been an English teacher for 25 years. I enjoy teaching. I hope I can be a better and betterteacher. I like travel. I have been to Beijing, Yunan, Gulin, Chongqing, Shanghaiand so on. I also like climbing mountains with friends on weekends around Qinhuangdao. I took many photos. I think traveling can open our eyes and make merelaxed. Finally, I'm a singer. Although I don't have a good voice, I like singing.Now I'd sing a song for you———Yesterterday.

所有学生听得都很认真, 露出欣喜的目光, 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我控制, 在学生余兴未了之余, 我说:我给你们讲述一个真实而经典的故事。学生们瞪着眼睛看着我, 眼神中透着些许期待。这个环节, 主要是告诉学生一些英语学习方法。新东方有个学员, 他从高一开始背《新概念英语》第三册, 背到高三就背完了, 高考进了北大, 进北大后他本来不想再坚持背了。但是, 当他背给同学们听的时候, 其他同学都露出了羡慕的眼光, 于是为了这种虚荣心, 他就开始背诵第四册, 把第三册、第四册都背得滚瓜烂熟, 熟到什么地步呢? 有人把其中任何一句说出来, 他就能背下去, 而且非常标准, 因为他是跟着磁带背诵的。后来这位学生到了美国深造学习, 第一个星期写文章, 教授说他文章是剽窃的, 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太好了, 教授说:“我20年教书没有学生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这个学员说他没有办法证明自己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文章, 但是他告诉教授自己能背诵108篇课文, 他为教授背了几篇后, 教授就哭了起来, 为什么? 因为这个教授想一想自己教了20年了, 居然一篇文章也没有背过, 是中国学生背出来了, 所以他很难过……

学生听完都会心地笑了, 我就此提出要求: 从今以后, 我们也要听录音背诵单词、课文。这样既能使我们的语感更好, 也能大幅度提高我们的口语、写作、听力等技能, 我相信, 学生们一定会学好初中英语。

二、发放问卷调查

重视第一节课, 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可以先弄个调查表, 看看学生的基础、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怎么样。初一年级英语学习情况调查:

1. 你对英语这门科目的态度是 ( ) A. 十分感兴趣B. 兴趣一般C.讨厌

2. 小学时你的英语成绩 ( )

A. 很好B. 一般C. 差

3. 你认为英语学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能否看着音标读出英语单词 ( ) A. 能够B. 不能

5. 小学学了6年英语, 我觉得最难的是_______________. ( 记单词, 英语语法, 读书背书, 听力, 阅读, 写作……)

6. 我最喜欢的英语作业是 ( ) A. 抄单词B. 读书背书C. 做练习

7今年是升入初中第一年, 也是最关键的一年, 为了不给自己留遗憾, 我有决心和信心与老师一起努力提高英语成绩吗? 为了学好英语, 我可以做到哪几点呢?

8. 为了让我的英语成绩更好, 我希望英语老师怎样做? 请你对你的英语老师提一些建议 ( 包括课堂上的教学, 作业的布置, 对你的辅导, 等等) 。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 统计情况后,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因为做教育的, 首先要知道孩子需要什么, 而不是老师一味地硬塞。而且定期翻看孩子的反馈单, 不仅仅是对症下药, 也是后续工作开展的不断鞭策。

三、教给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1. 听说领先, 读写跟上。只有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才能较好较快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学英语就是依葫芦画瓢。模仿得越像越好, 这是英语学习最基本的常识。要模仿录音带上的发音, 要尽力像录音带上说话的人一样, 录音带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最好的学习伙伴。录音带从不会厌倦, 从不会疲倦, 也绝不会伸手向你要更多的钱!

3. 重复是技能之母。英语有句谚语“repeti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l ( 重复是技能之母) ”。你可以回忆一下你学习任何一种技能的过程。无论是游泳还是骑自行车, 都是重复同一类动作的过程。任何技能的获得, 当然包括英语这项语言技能, 均来自重复。在刚开始学习英语口语时, 重复原则就更为重要。

4. 背诵是学好英语的金钥匙。要背得准, 要背得像, 要背得神。要背单词, 背短语, 背典型句子, 背优秀文章, 背作文范文。

四、对学生提出要求

1. 态度决定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要想学好英语, 必须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2. 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听说领先, 读写跟上。学英语就是依葫芦画, 重复是技能之母。背典型句子, 要背得准, 要背得像, 要背得神。勤思好问。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学问学问, 又学又问。自学是最好的老师。”

3. 要重视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千万不要轻视基础。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重要的。学习英语, 从简单的开始。简单———好、更简单———更好、最简单———最好。只有从简单的开始, 才容易入门, 才容易产生“兴趣”, 才容易把事情进行下去。一开始就要学好26个字母, 48个音标和三个基本句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从现在开始。

4. 学英语要天不怕, 地不怕, 要积极大胆。对于我们来说, 英语是一门外语, 初学时出错或读不准是自然现象。因此, 我们要打消畏惧心理, 积极大胆地去练习, 不怕出错、不怕读不准, 甚至不怕别人笑话。不要害怕, 只要一试。

总之, 第一节课, 既关系到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 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第一节课中,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坚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教给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这必将是英语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初中第一节英语课, 对今后的英语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节课, 既关系到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 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第一节课中,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坚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这必将是英语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关键词:初一,第一节英语课,自我介绍,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谈如何上好初一第一节英语课 篇三

【关键词】: 第一节 英语

怎样在第一节课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汲取他人的一些做法,我觉得上好初一第一节英语课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穿戴整洁,衣着得体

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富于憧憬与想象。教师还没有进入教室之前,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期望在脑海里勾画着某门学科教师的轮廓与外貌特征,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提前划好的标准衡量着即将踏入他们的教室与即将踏入他们生活的教师形象。在上第一节课前,老师最好是修饰一下自己,理理发,沐浴一下。一是显得干净利索,二是显得对学生尊敬。整洁的穿戴得体的衣着会给学生的第一视觉留下美好的印象,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和,敬佩和友善的感觉,为今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设下伏笔。

2.运用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师生关系对于教学质量的重要,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不亚于空气于人的价值。师生关系应该亲密无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育效果的影响是深远的。

2.1介绍自我,增进了解

初到一个新的环境,大多数学生之间并不认识,但他们有彼此认识的愿望。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我这样进行了教学设计:

先是用句式My name is ...进行了自我介绍,接着用句式What's your name?问学生,连续几个之后,为了让学生练习这个句式,我让学生进行了连锁练习;待学生熟悉这个句式之后,我改用What's his/her name?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一设计,既让学生练习巩固了知识,又增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了解。

2.2多交流,增进师生感情

最忌讳的是老师进入课堂就讲课,因为学生还不熟悉老师,对老师还有很多的神秘感,上来就讲课,学生也会因为学生对老师感兴趣的程度大于对教学内容的程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所以,第一节课最好是不要讲课。老师应该与学生谈理想,谈他们的喜怒哀乐,谈他们生活上的事,关心他们的成长,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去了解他们的感受。让学生感到老师容易亲近,从而赢得学生的好感。

2.3给予学生最真诚的爱,尊重并接纳学生

宋代程颐说:“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教师对学生的真诚是一种教育力量,学生只有感到被信任,才愿意去接纳老师。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和接纳度有多高,对老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的接受度就有多高。接纳和尊重是一种心理品质:教师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相信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帮助学生相信他的老师即使对他的某些行为和想法不认同,但是,他在老师的眼里仍是一个有潜力和有价值的人。“自己即使有缺点和不足,但是老师仍然喜欢我,仍然接纳我。”事实上,许多学生在他们成长以后,常常会说是老师起初对他们无条件的接纳,才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改变自己的力量和动力。他们是在这种正面心态下才有真正的进步的。其实,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面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信任你——”,那么对面山谷的回音也会是“我尊重你,我信任你——”。

2.4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与表扬

卡耐基在《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一书中指出:“称赞对温暖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生存或想象。”一次及时、恰当的表扬,常常会鼓起学生奋斗的风帆。教学要不吝惜自己的表扬,无论是在教学活动中,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学生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平时要多和差生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要常对他们说:“你们能行,老师相信你们。”意识到老师的重视、关怀和期待,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被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地学习英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要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在衡量差生的进步与否时,要因人而异,不能只和优等生相比,要让他们和自己比,拿现在的成绩与原来的成绩比,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总之,只要他们有一点儿进步,教师都必须给予表扬,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3. 教给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任何学生对新的学科都是既感兴趣又畏惧学不好,英语也不例外。有经验的老教师会抓住学生的心理,告诉学生学好英语不难,只要掌握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告诉初一新生学好英语的方法,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3.1学英语就是依葫芦画瓢

依葫芦画瓢就是要模仿。模仿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模仿得越像越好,这是英语学习最基本的常识。要模仿录音带上的发音,要尽力像录音带上说话的人一样,录音带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学习伙伴。录音带从不会厌倦,从不会疲倦,也绝不会伸手向你要更多的钱!热爱你的英语录音带,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一极好的学习工具的作用吧。如由“I love you.” 就能学会“I love Mr Liang. I love ...。”

3.2重复是技能之母。

英语有句谚语“repeti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l(重复是技能之母)”。你可以回忆一下你学习任何一种技能的过程。无论是游泳还是骑自行车,都是重复同一类动作的过程。任何技能的获得,当然包括英语这项语言技能,均来自重复。在刚开始学习英语口语时,重复原则就更为重要。“我爱你.”“I love you.”那 “我爱他、她”“他、她爱你” “你爱我。”怎么说?

3.3背诵是学好英语的金钥匙。

要背得准,要背得像,要背得神。要背单词,背短语,背典型句子,背优秀文章,背作文范文。

4.一年级第一节英语课 篇四

金海河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数轴的结构,会利用数轴表示一个有理数,还会借助数轴比较几个有理数的大小等问题,为今后充分有效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打下牢固的基础。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是,他们的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都不强,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形象的图形解决问题,而此时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还不很深刻,造成许多学生知识的遗忘和混淆,对有理数的分类特别混乱。

为使课堂高效、生动、针对性强,我一贯坚持走课改之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力争走出适合我校的课改成功之路。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把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展示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采用多种有效地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和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一、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首先提出问题:有理数包括那些数?一生回答后让大家讨论: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实例吗?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并读出数据(正确的表达方法):

(1)零上5°C用 5 表示。(2)零下15°C 用-15 表示。(3)0°C 用 0 表示。

然后让大家思考: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

(这样设计,对刚刚学习了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刻,容易造成知识遗忘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合理的。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然后学生开始看书自学,教师巡回指导,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

(1)画直线,取原点(2)标正方向(3)选取单位长度,画完数轴后小组开始进行讨论,并且完成讨论题:“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与指导)通过讨论最终得出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给出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通过练习总结问题中容易出现的几种常见的错误:负数次序不对、没有方向、没有原点、单位长度不统一)

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了解学生。

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三个小组同学到黑板上去画,加以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给予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画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如“很好”、“很规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从而达到强化数轴概念的作用。(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丢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针对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强调。而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的目的正是:

一、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动脑想,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正误来加深对正确概念的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上的点是否都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实数的学习打下伏笔,这里不再展开。)例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3.5,-1.5,0,6,-4 A点表示-4; B点表示-1.5;O点表示0; C点表示3.5;D点表示6.

利用黑板上的例题图形让学生来动手操作,教师提出要求,结合学生所画的情况,再加以点拨强调:

1、要把点标在线上

2、要把数标在点的下方

这时,此题再拓展成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点,好让更多的学生去展示自己,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而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数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以很自然地得出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关系: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比较大小时,要注意不等号的使用要与题的要求一致。

(因此也完成了第二个教学目标:学生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

(五)巩固所学,拓展提高:

(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课本9页练习1、2,2、课本14页2题的(让几个小组分别板书并讲解)

3、数轴上的点P与表示有理数3的点A距离是2,(1)试确定点P表示的有理数;

(2)将A向右移动2个单位到B点,点B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3)再由B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到C点,则C点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先让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根据得出的结果,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灵活运用,并形成一定的能力。)

(六)、总结归纳,形成思想: 根据学生的特点,师生共同小结:

1、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你会画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深化提高: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个有理数只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并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它们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为以后学习实数打下伏笔。)

二、检查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里学生曾学过利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数,本节课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了新的发展:

1、数轴的概念:数轴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的根本依据。数轴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

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数轴,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2、关于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这一事实,也就是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用相互联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评析

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为了突出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这个教学重点,突破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这个教学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来主动发现数学知识和数学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所学的知识,并且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5.一年级第一节英语课 篇五

标题 主要活动内容 活动计划
什么是观察 观察图片,组织讨论
我想观察什么 明确观察目的,为讨论作准备
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大树下进行观察

·想办法进行观察,努力知道得更多;能和同伴合作,认真进行观察;

·能够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获取一些关于树的知识,并且对自己的科学观察活动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用:记录本、放大镜等简单的观察工具。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始上《科学》课了。

·科学书看过了吗?

·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请大家翻到第一页,书上的大树看过了吗?

二、在照片上我看到了什么?

·从书上这幅大树的照片里,我看到了什么?

·自己边看边数,数数在这张照片上你看到了哪些内容?

·把你看到的内容与小组成员相互说说。

·现在来说说你们小组看到了哪些内容,我们大家帮他们数数。(学生上台说,教师记录。)

三、在真正的一棵大树前看到什么?

·以前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们看到过什么?(学生说老师记录)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肯定!为什么这么肯定?

·出示课件。

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估计我们现在去观察一棵大树,你能观察到的哪些内容?

四、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如果现在我们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想观察关于大树的什么内容?

·在一棵大树前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在一棵大树前我们看,我们闻,我们听,我们摸,我们还能……(出示课件)

五、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下进行观察。

·我们已经有自己想观察的内容,现在想不想到大树前去观察?

·我们现在就到操场上去观察大树,要爱护花草树木。

6.一年级第一节英语课 篇六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学习难点: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温馨提示】

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比较出不同之处,提出疑问并记录。组间:以各组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记录,作出汇总。并互相解答。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

(一)1、阅读课本48页和49页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部分后分析思考

⑴、说出目前的世界人口总数,解答48页活动题的4个小题的答案

⑵、请说出世界人口增长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如果把世界人口增长分为三个阶段,大家看这三个阶段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⑶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你有什么感悟?

2、读课本49页和50页正文及活动部分回答: ⑴、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什么表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如何计算?

⑵、解答50页活动题

⑶、人口的增长在不同的国家是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

(4)根据表中的内容,把表格补充完整

3、思考: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3个国家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什么?

学习任务

(二)自主学习50页和51页“世界人口分布”,完成51页活动题1、2(1)什么是人口密度?如何计算? 我们肥城市的面积为总面积1277.3平方千米,人口为96.7万人,人口密度是多少?

(2)说出世界人口稠密的四大地区,此四个地区自然条件有哪些优越性?

(3)说出世界人口稀少的四个地区。想想为什么?

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

观点之一:从自然条件谈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

观点之二:从社会经济方面谈人口分布稠密的原因。

2.能不能用人口迁移的办法使世界各地人口平均分布?

达标测试

1、某一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中出生并成活25个婴儿,死亡10人,这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25‰B、10‰C、5‰D、15‰

2、有甲乙两地区,甲地区面积为2000平方千米人口20万,乙地区面积1000平方千米人口10万,则()

A、甲地人口密度是乙地的2倍B、乙地人口密度大于甲地

C、甲乙两地人口密度相等D、甲乙两地人口密度不相等

3、下列关于人口分布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B、世界上所有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区

C、南极洲至今无人居住,也无人涉足

D、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西部人口稠密集中了世界多数人口

4、读下表回答问题

(1(2)假设A、B两国属于非洲或欧洲国家,根据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特点判断A国属于洲国家

5.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按南北半球的划分,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半球。

(2)从维度来看,人口稠密地区主要位于地区(填高、中或低纬度区)

(3)从沿海和内陆看,人口大部分分布在地区。

(4)亚洲东部人口密度(填大或小),其主要原因是。

(5)非洲北部和南美洲北部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人以下,其主要原因是前

者是,后者是。

(6)南极洲至今无常住居民的原因是。

(7)能否用人口迁移的方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

【助学卡】

一、世界人口达70亿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预测,2011年10月30日世界人口即将达到70亿。据悉,联合国人口统计方法是“黄金标准”,但专家质疑其推断准确性。联合国人口基金用“黄金标准”推算第80亿人口将出现在2025年,第100亿人口将出现在2100年前,并表示误差不超过1%。但分析人士称这个误差在大基数作用下,可将第70亿人口的降生时间提前或滞后半年。当日不少国家将在产房内等待“70亿宝宝”,并准备举行活动纪念此日。然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他不准备抱抱“70亿宝宝”,因为“他(她)出生在一个矛盾的世界里”,一个“食物充足,却有10亿人每天饿肚皮”的世界。

潘基文在几天前演讲中说:“这不是一个数字的故

事,这是一个有关人类的故事,70亿人,意味着需要更多食物,更多能源,更多就业和受教育的机遇,更多权利以及更多让他们繁衍和抚育后代的自由”,丹妮卡·卡马乔在媒体聚光灯的环绕下,于31日零

点前2分钟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家医院降生。她将

成为全球范围内几名被宣布成为象征性的世界第70

亿人口的婴儿之一。

二、人口的分布

目前世界上约有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人口1亿以上者有11个国家,它们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联邦、尼日利亚、孟加拉、日本和墨西哥。这11国人口总数共有33.2亿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

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 由于世界各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因而人口的地理分布是不平衡的。世界人口空间分布分为人口稠密地区、人口稀少地区和基本未被开发的无人口地区。

据统计,地球上人口最稠密地区的约占陆地面积的7% ,那里却居住着世界70%人口,而且世界90%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10%的土地上。人口在各大洲之间的分布也相当悬殊。欧亚两洲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32.2%。但两洲人口却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5.2%。尤其是亚洲,世界人口的60%居住于此。

非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一半而人口尚不到世界总人口的1/4。大洋洲陆更是地广人稀。南极洲迄今尚无固定的居民。欧洲和亚洲人口密度最大,平均每平方公里都在90人以上,非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平均每平方公里在20人以下。大洋洲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每平方公里才2.5人。

7.听《怎样上好一节英语课》有感 篇七

一、改变对教参、教辅的态度

一直以来, 教参在我的教学工作中的地位是很轻的, 开学时要写《教学计划》中的教材分析, 我会把教参拿出来抄一抄;单元备课时要写教学目标, 打开教参抄一抄;分辨不清是不是四会内容时拿出来对一对;《补充习题》中的听力部分录音放不起来时, 快速翻开读一读……现在细想起来, 我把教参当什么了?对照沈老师的学习需求分析, 这一块自己是不及格的。

用心备好教材, 光看教材内容你看不到具体内容且你看不到每个单元的重难点, 单元的重难点分析都在教参上。回顾以往, 总觉得自己是拿到教材就埋头在自己的备课本上哗哗直写, 甚至有的教师就这样捧着教本直接走上讲台, 也不分三会四会内容了, 一齐上。从来没有想过安静地坐下来, 耐心地阅读身边的教参等教辅材料。钻研教材应该连同教参一块钻研, 不应孤立开来。

二、改变对过程设计的侧重点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模仿、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内化过程中渐渐形成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积累并不断摸索。曾经的我将教学过程会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 针对每一小块绞尽脑汁地思考、寻找一些自认为“绝”的教学方法, 并在授课之后感觉相当好, 甚至有点崇拜自己。这就是沈老师所说的缺乏逻辑性。针对某个单词、针对某个游戏、针对某个句子运用了一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方法或课件。现在的课堂上我会注意衔接、注意整体感受, 至少自己觉得自己的课是一个整体, 不是零碎拼凑的, 更不能有突兀的环节。今后的课堂中, 我也不会刻意地追求亮点, 哪怕这节课平淡无奇, 也要注意把握整体, 环节与环节之间有连接, 更要注意环节的合理。

三、改变多媒体在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地位

多媒体的优势大家都知道, 形象、生动、直观、图文并茂等等, 能够替代传统板书、传统教具, 方便又快捷。因此, 很多教师在备课之前先到处寻找课件, 有了课件, 心, 才能静下来好好备课, 仿佛吃了定心丸。那么, 脱离了多媒体, 我们的课堂用什么支撑呢?没有了多媒体, 为什么作为教师的我们会感到空落落的?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注意权衡多媒体在我们课堂实施过程的地位, 让它尽量做到一种点缀, 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例如, 牛津小学英语4 B Unit 8 Open Day一课中, 孩子们要学会使用There be句型, 并且要能够区分什么时候用There is...什么时候用There are...在课堂实施过程中, 我借助于幻灯片进行了充分地总结, 用上了箭头、着重号, 但学生还是没将单复数明显地区分开来。于是, 我在第二课时中, 在黑板上给出了几道题:

让学生们充分地读题, 并给出自己的答案, 全班参与到核对的过程中。首先, 学生们进行口头填空, 其次, 在核对完答案后请所有的学生用笔进行填空, 但正确率并不是百分之百。由此可见, 口头表达之后运用笔头练习有巩固、加深印象的作用。随后, 我又将黑板上的4道练习题进行了改编:

给出4道题之后, 我并没有做任何提示, 直接让学生去进行填空, 结果错误率相当高, 孩子们毫无头绪。于是, 我介入到解题过程中去, 有意地在be动词上画圈, 这时大多数孩子很快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并迫不及待地想要填入答案, 跃跃欲试。但站在教师的角度上, 绝不是仅仅想要正确答案这么简单, 让全班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讨论后写上答案, 并请部分孩子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答案和理由。这时候出示一张归纳总结的幻灯片, 学生终于能感知到“箭头”、“着重号”的意义了。

学生们从简单地填写be动词到根据be动词填写单复数, 练习的式样变了, 角度变了, 难度也变了, 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了, 看待题目的高度不一样了。由此, 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明显地感知得到, 多媒体应该是一种辅助手段。

四、改变听课的目的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未尽然, 这两天我一直在念叨着这几句话, 平时没有人将这几句话诠释得这么好, 沈老师的讲解是建立在理论与实例之中的, 课例多于理论, 才让我有这么深的体会。以往的听课, 只注重找别人的闪光点, 然后将别人的闪光点借鉴到自己的课堂中, 也没想过这么多, 也从未好好地将自己与别人上的同一节课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分析、对比过, 在听课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想法在脑中一闪而过, 从未用过不同颜色的笔做过记录。所以往往听课后的评课只能泛泛而谈或只能就其一两点发表观点。听到好的转折语言、碰到好的课程设计这些自然而然成为自己的收获, 但课后我们也应该静下来思考一下所听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或自己与上课者处理的不同之处, 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

8.高中英语第一节课教学策略初探 篇八

一、首先教师要做好自我介绍

面对新老师,学生往往有很大的好奇心,老师可趁机将自己多年在教学中的闪光点,毫不谦虚地介绍给学生,使学生相信老师有水平教会他们。另外,对于农村的普通中学,绝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毫不掩饰地告诉他们,我也是来自于农村,通过刻苦学习,实现了梦想。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二、调整学生心态,为他们树立信心

由初中升入高中,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次飞跃。有的学生认为,初三时学习任务太重了,到了高一该歇一歇了,思想上有放松情绪;有的学生认为,初三时复习迎考,只是最后几个月花了点功夫,效果还不错,现在才上高一,早着呢!思想上有轻敌情绪;还有的学生则认为,初中时由于英语基础不是十分牢固,到了高中不仅内容增加了,而且难度加大了,英语肯定是学不好的,思想上有畏难情绪。

面对这种局面,在高一新生入学后,就应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端正他们思想上的各种错误认识,消除他们头脑里的各种消极情绪。教师要让他们认识到高一年级虽然是起始年级,但却是整个高中阶段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思想上一点也不能存在麻痹意识,应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对于那些想要“歇一歇”的学生,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规律,“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发奋努力,继续发扬拼搏精神,才不至于落后于他人。对于那些学习上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来说,首先要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让他们认识到高中英语与初中英语都是阶段性的,初中英语的很多难点在高中仍有大量机会去再学习和巩固。其次,要鼓励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世在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认真,完全可以学好高中英语。

三、简要阐明初、高中英语的差异

在高中阶段的第一节课,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说明初、高中英语的不同,使学生对高中英语有个感性认识。首先,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每一个单元新词汇多,课文内容多。其次,初中英语以句型为主,高中英语侧重阅读。第三,初高中英语学习时间的差异。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科目较初中多了很多,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时间。了解这些差异,能让学生在思想上对高中英语学习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应有心理准备,并及早找到应对的方法。

四、回答学生最关心的几个问题

1. 学英语重要吗?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说重要。作为老师,可从更深层次去引导学生了解学英语的重要性。如在高考中,英语是一门主要考试科目,想升入理想学府,英语举足轻重;升入大学后,为了得到大学四级、六级甚至八级英语证书,一些科目可以不学,但英语必须还得好好学;当今世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任何一位中国人都有接触世界、走出国门闯荡一番的机会,掌握好英语这一交流工具无疑会帮助他们很好地把握第一次机会。总之,一句话:面向高考,为未来做准备。

2. 英语难学吗?

应该说,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学好英语,不想取得好成绩,但总有一部分学生考试不及格,他们遭受了失败的痛苦,同时也对英语学习丧失了信心。我的第一堂英语课往往会告诉学生,学习英语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难。当然,要学好英语,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看一段关于李阳从一位“没有语言天赋、英语考试经常不及格的学生”变成一位“著名的英语播音员和翻译员”的经历的片子,使他们意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志者,事竟成”。还可把英语与其它科目相比,如语文、数学,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基础性非常强,而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内容比较简单,基础性相对弱,即使初中英语学得不太好,补起来也容易得多。这就首先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了学习的信心。

3. 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有没有窍门?

不管我们学习什么,掌握正确的方法很重要。因此,高中英语教师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给学生授之以法。下面我就学生最头疼的词汇记忆谈一下我的两点认识。

(1)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词汇的构成规律

英语单词的数量虽然庞大,但构成单词的元素——词根、前缀和后缀等却是有限,比如:常见的词根约有300多个,常见的前缀、后缀约有100多个,如果能熟练地掌握这些单词的基本构件,并对单词进行分析和记忆,则会增强词汇的记忆效果。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出单词识记中的难点,降低词汇记忆的难度,以帮助学生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2)指导学生在语境中识记词汇

进入高中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高一年级起,学生每天至少阅读400词以上的文章,到高中毕业时,才能达到36万词的课外阅读量,阅读速度才能上去,阅读综合能力才能提高。在阅读过程和具体语境中,才能真正体会和运用单词,绝大多数英语词汇是学生经过重复接触各种语境后逐渐学会的。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音乐书上册下一篇:湘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