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四》 教学设计

2024-07-28

《语文园地四》 教学设计(精选15篇)

1.《语文园地四》 教学设计 篇一

《语文园地》的教学,既能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夯实基础,同时又能帮助学生揭示规律,拓展学习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语文园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语文园地七》紧扣成长的故事的主线,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展示台),主线+展示台这一灵动的结构模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的同时,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在“我的发现”板块,编者都以“对话”的形式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启发。在展示台板块,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因展示台的存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将会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师要做的就是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去自己发现,去创造。

在这两节课中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上好课:

一、回忆所学课文,归纳阅读方法

首先,让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发现(说说自己读书时是怎样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以及发现问题后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并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再看看小林和小东同学的发现,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他们的发现。然后,让师生归纳小结阅读方法。如:读书时,深入地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问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可采用: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实际情况等方法。最后,让学生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做有心人,多发现,多收获。

二、积累成长名言,激励学生成长

在了解名人的成长故事时,我们也学到了许多的名言警句,谁来说一说你会哪里些?让学生在小组里自由说一说,书本中也给我们罗列了一些,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已对名言的理解,并从中选择一句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体会。

为了使内容更加的丰富,在语文活动课时,我还举行过名人名言的毛笔书法比赛和制作书签比赛,并在班上的板报上专辟一角,实现每周一句名言,同时还教育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随时看到的地方勉励自己。甚至把它放在自己的文章当中,取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形式多样,展示成果

展示台的教学是最值得我反思。在完善习作那一块,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我提前一周让学生把修改好的作文,进行抄写好。上课时,我先后点了6名学生出来展示,包含了成长故事、从《乌塔》想到的和信三方面的习作,小作者一边读,师生一边点评,同时,老师相机在一旁点拨、提问,有意引导同学留意选材。最后,老师才介绍这几种不同类型的文章。

在成长故事演一演这一块。首先,让学生收集自己曾经看到、听到或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这样要求明确具体,有助于学生目标明确的搜集资料,而且有助于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回忆自己一些的亲身经历,为表演作好准备)并要求写好稿,对表演的内容进行整理,接着,我利用平时的语文活动课、班队课等进行排练,把最好的挑选出来,让他们在上课时进行表演。

在成长手抄报这一块。我先让学生找好相关的素材,然后与美术科任老师商量好,在布局上让美术科任老师给予指点,上课时让学生拿出来展示并说说自己这样做的想法。

此外,上课时,我讲一讲我们学校的自主管理当中的成长记录袋,回味一下自己成长过程中快乐。

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展示台”这三大板块内容的教学中,是否注意了训练方式的新颖和鲜活,是否注意了“由此及彼”的适度拓展,因为这类型的教材,在传统教学中,一直被定位于“基础训练”的层面,教学的主要策略亦长期没有跳出“熟读强记”、“烂熟于胸”的怪圈,枯燥乏味之极;而今,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教学应赋予这些“死”的教材以“活”的情趣,让它深深的吸引学生。

总之,《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有一定的封闭性。如何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如何开发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动,实现教学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实现教学时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生活化。这是值得我进一步去实践的。

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是整合在一起编排的,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活动角度:说、写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交流读《乌塔》的想法,写“从《乌塔》想到的”;讨论信中的问题,写回信。三个活动建议中都包含了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都是以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依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确定的,为学生深入地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故事或是成长中的问题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可以从以下两种做法中选用一种。

一种做法是引导全班学生共同交流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学生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要求之后,商量一下对哪个话题最感兴趣,然后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深入的交流。

另一种做法是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从教材提供的三个话题中自由选择交流的内容,先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然后再全班相互交流。

习作的内容也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准备写什么,交流一下各自的写作打算,然后学生分头习作。在进行习作讲评时,要兼顾教材中的三个话题,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另外,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练习写信,所以在讲评时应适当突出书信格式的学习,使学生通过交流了解应该怎样写信。

这次“我的发现”,通过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揭示了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和习惯。从两个人的对话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读书时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如,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帮助解决,可以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这是精读文章的重要方法。一定要潜下心来,仔细体会、揣摩文章中的词语、句子以及文章描写的细节,这样才有可能深入地理解文章,并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所收获。所以,引导学生交流这方面的读书体会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然后交流自己从中发现的读书方法,学生对这些方法有所认识后,可以扩展开去,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自己读书时是怎样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以及发现问题后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让学生在实际的例子中加深体会,迁移运用。如果学生谈到了其他的读书方法,如,边读书边想象、不动笔墨不读书,只要说的有道理,也要加以肯定,但重点应引导学生围绕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展开交流。

这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些古代名句,这些名句闪耀着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他们对于成长、对于人生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看法,会给成长中的少年以很大的启发。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还可以谈谈各自对这些名句的理解,或联系生活中自己或他人的例子谈谈体会。如果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还搜集了其他成长名言,也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欣赏,使所有人都得到激励。还可以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喜欢的或最有针对性的名言写成卡片、书签、书法等,放在自己经常能看到的地方,时刻激励自己前进。也可以鼓励学生准备一个名人名言摘记本,把自己喜欢的名言记在上面,陪伴自己成长。

2.《语文园地四》 教学设计 篇二

我们知道, 人教版实验教材都是以专题方式组织教材, 园地中的这些板块都是根据本单元的专题设计的.每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 以及“语文园地”, 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使整组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如四上第一单元, 在“导语”中就点出“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 它的杰作, 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 要求学生“一边读课文, 一边想画面, 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 就是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 先口头交流, 再写下来.“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 让学生积累的也是描写自然奇观的佳句.

其他各年级、各单元的语文园地编排情况也大体如此.所以, “语文园地”教学不是孤立零散的, 而是整体综合的, 教学时要做到“瞻前顾后, 整体设计” (园地的学习要紧紧联系前面的课文学习, 课文学习要为后面的园地做好铺垫) .

下面结合一些课例具体说明教学中如何做到“瞻前顾后, 整体设计”.

一、瞻前顾后, 重组课文

因人教版教材是以专题形式组织的, 每一单元的导语, 课文及部分课后练习, “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阅读短文、好词佳句以及展示台、宽带网、成语故事等内容, 都是围绕专题安排的.所以教学时不能孤立零散, 每单元的教学计划该如何制订, 什么时候布置学生进行哪些学习准备, 教师都要整体安排.

以四上第四单元为例, 来看教师如何重组教材, 做到瞻前顾后、整体设计的.这一单元都是“作家笔下的动物”, 笔者根据课文特点, 重新调整学习板块:先将写同一动物的两篇文章《白鹅》和《白公鹅》整合在一起教学, 同一作者的两篇文章《猫》和《母鸡》整合在一起教学, 同时穿插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

【案例】

1. 读《白鹅》, 简要概括这只鹅的特点.

2. 再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用总分的方法行文.

3. 细读, 感悟作者生动形象的用词和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4. 采用列表的方式, 从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总结此文的特色.

5. 从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风格等一一对比学习《白公鹅》.

6. 结合园地中的“我的发现”:

出示“鹅吃饭时, 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 真是架子十足!”“如果赶上这么一场耀武扬威的乱子, 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这两句话, 通过讨论发现它们语言上的特点, 马上回顾学过的两篇课文, 找找类似的句子, 再讨论、交流平时人与人交流中是否有过这样“明贬实褒”的方式, 说说它的好处及如何运用这种方式说话与作文.

7. 小练笔:《我给**画张像》 (可以图文结合)

8. 推荐书目:《丰子恺漫画全集》、《丰子恺文集》

【点评】备课时, 教师因为考虑到教材的编排特点, 做到了“瞻前顾后”, 重新组织教材, 使课文和园地的学习成为一个前联后延、相互关联的整体, 从而做到了整体设计.这样的设计, 有助于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迁移与提高, 从而整体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园地”中的内容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的回顾, 必然需要“园地”学习与单元其他内容教学前联后延, 才能成为有机的整体.但如果“园地”内部各栏目各自为政, 也将削弱教材的整体功能, 影响学习的效果.因而“园地”内部各栏目的学习同样力求“前联后延, 浑然一体”.

二、瞻前顾后, 重组栏目

“语文园地”内部的各个栏目各自相对独立, 寻找各栏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各栏目进行重新整合, 实现各栏目教学之间的无缝衔接, 也具有相当的难度.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单元主题来寻找重组、整合的方法:

“语文园地”中不少栏目间常常围绕单元专题或明或暗地相互关联贯通.以四上《园地五》为例, 五个栏目的内容全跟“世界遗产”这个专题有关.“口语交际”的重点商量怎样保护世界遗产, “习作”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我的发现”的两个例句又是描写世界遗产长城和兵马俑坑的, “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几个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宽带网”安排学生课外搜集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笔者在执教时紧紧围绕单元专题重组教材, 让教学体现整体性.简单介绍流程如下:

环节一走近世界遗产

【导语】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古迹众多, 前段时间同学们开展了有关世界遗产资料搜集的活动, 今天的展示台请各小组尽情展示自己的收获吧.

1.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 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2.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 (收集资料方法指导)

环节二 介绍世界遗产

【过渡】世界遗产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由古至今, 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吟诗作对, 下面欣赏古代的几副对联.

1.学习“日积月累”.通过指导朗读、背诵, 结合看图让学生大致理解对联的意思, 体会对联的妙处.

【过渡】现代作家对世界遗产也是津津乐道, 本单元写的都是世界遗产, 我们来个精彩片段回放吧.

2.学习“我的发现”.结合对话, 学生自主领悟描写事物时, 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的方法.

【过渡】先贤们是如此珍视世界遗产, 不遗余力地来介绍它们, 很多国际友人也对它们发生了兴趣, 你愿意给他们当导游吗?

3. 习作练习.

你想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指名说一说自己确定的最有特色的内容.随机引导应用描写事物时, 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的描写方法.

环节三保护历史遗产

【过渡】在众多世界遗产中, 长城是不容忽视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然而, 令人痛心的是, 长城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

1.教师大屏幕出示教材中的一则关于长城的报道.当你得知这些信息, 你有什么想法呢? (板书:保护文物)

2.展开讨论, 提出建议.

3.创设情境, 模拟交际.教师可创设劝说游人不乱丢垃圾, 不乱涂乱画, 向村民宣传保护长城的重要性和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向有关领导汇报自己的建议等交际情景练习.

4. 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的情况, 说说我们能为保护文物做些什么.

【点评】本案例教学没有死死板板地按照教材顺序, 一个栏目一个栏目地学习.而是从教材最后部分“展示台”开始, 让合作小组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增加对世界遗产的了解.再看古代、现代文人怎样介绍世界遗产, 自然过渡到“日积月累”与“我的发现”的学习.通过读、背对联和句子, 体悟到“要抓住景点最有特色的事物来介绍它, 描写事物时也可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这两种写作方法.接着在说写导游词的过程中, 学生对历史遗产更倾注感情, 然后转入保护历史遗产的总结, 也就顺理成章.瞻前顾后、整体设计提高了园地教学的有效性.

3.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语文园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10-0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应整合好知识系统工作,对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新课改后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深入,因此选择正确的教学对策非常重要。本文对“语文园地”教学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其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详细如下文报告。

一、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特点

1、具有一定新颖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四个部分,每一部分中还可设计出多样性、灵活性的小点。例如,在“我的发现”部分,其中涉及到了两个小环节“我发现”、“我会读”;在“日积月累”部分中还可将“我会读”、“读读背背”、“读读记记”等内容穿插在其中。

2、具有一定综合性

“语文园地”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内容方面的综合,“语文园地”是将每一单元学习内容借助各种栏目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将知识点进行联系,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使学生牢固掌握每一单元中的基础知识点;第二是策略性基础知识点方面的综合,在“语文园地”中,涉及到了五大栏目,分别在听说读写方面使学生得到了一定训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第三是课外教学资源、课内资料方面的综合,也就是将课堂知识点内容借助“展示台”栏目,让学生对课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最终达到课内指导教学,课外准备活动这一教学目的。在“语文园地”中,有一个栏目内容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也是一项教学重点,每个单元口语交际部分都有明确主题。例如,在小学阶段三年级学习过程中,口语交际部分涉及到的内容有介绍学生课余生活、秋天的快乐、讲名人故事等。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组织好语言,进而做好记录工作,将学生成果在全班分享,相互之间交流体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分析

1、分散与集中在“语文园地”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园地”教学还有其独特的特点,分别是集中和分散。其中分散是指在将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研究,并将知识点按照其特有的特点分布在具体课程中去;集中式教学则是指“语文园地”中对教材中的 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及记忆。因为小学教材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通过研究重点知识点发现其中有密切关联。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讲解“语文园地”之前,可以对单元中课文内容知识点进行适当归纳总结。

2、从听、说角度多方面解读“语文园地”教学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当中涉及到了众多技能知识,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从实践角度进行教学。通常情况下,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学习在知识能力接受方面比较弱,理解能力不高。但是小学生的可塑性、模仿能力均较高,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角色模仿的方法帮助学生累积优秀的语言段落,将其逐渐转化为学生自身内在语言。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语文园地”教学进行解读

“语文园地”学习可以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开展,从当前教学趋势来看,多数学校已然具备了多媒体这一教学条件,例如,电视机、幻灯机、投影仪等。小学“语文园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并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图片、素材,或者与影音文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感官特征,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展开。

在“语文园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图文结合方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并恰当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对文章内容进行学习,进而正确理解文章,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

在“语文园地”实际教学阶段中,教师需要采用合理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趣味,最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主动性。采用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游戏所带来的愉悦、在游戏环节中也能对语文知识做到进一步巩固掌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有一单元内容是“趣味广告”,教师需要事先对教学流程进行优化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事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借助电视、网络、街道广告搜集趣味性广告;第二,趣味性广告搜集工作完成以后,教师应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种方法的采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广告趣味性,如,部分交通告示在语言应用方面极具幽默性,人们看了之后往往印象深刻;第三,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广告搜集的心得体会;第四,学生借鉴了搜集到的一系列广告词之后,自创广告词,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增强语文学习趣味性。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旨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语文知识学习属于一项系统、繁杂的工作。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语文园地”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记忆情况、积极主动性方面产生了有利影响,因而,这就需要教师对“语文园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提高学生理解方面能力,进而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迈向更高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秀菊.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3(02):37-38.

[2] 毛燕青.对单元小结“语文园地”有效教学策略的初步研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06):232-233.

4.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篇四

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2.了解、积累生活中的座右铭.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过程与方法:

回顾所学课文,积累词语,读懂并背以诵“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意志坚强的人,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重难点:积累名言警句;读懂成语故事,积累成语。教学准备:

搜集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从课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把你平时从课外书中积累的、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进行展示,和同学进行交流.◆把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出的语句,摘抄在本上.日积月累

◆自己读一读5个句子,注意读准字音.◆简单说一说5个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在作业本上抄写.成语故事

◆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吏、懈”.◆跟同桌合作练习读,互相帮助、点评.◆指名读,比一比谁的读音最准确.◆交流一下怎样理解“水滴石穿”这个故事.◆齐读第2自然段,理解成语的含义.◆练习讲述这个故事.口语交际《生活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启示的小事。给你启示最大的名言警句、漫画等,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方法过程: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采用多种方式促使学生交流,多讨论,多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读生活之中,从中有所发现,受到启发,并能自觉地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行动为生活之中增添光彩。教学重点:

将本组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恰当地用到实际中去。教学难点:

要注意讲清过程,要讲明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准备:

留心生活 中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事情或漫画。教学时数:1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谈话: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运用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启示的小事。给你启示最大的名言警句、漫画等,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1、师:生活,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翻阅”它。我们已经学了本组的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告诉我们哪些生活哲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谁来说说?(指名回答)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2页,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这部分内容,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等下请同学来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指名一生读教材72-73页内容。师相机板书:

小事

名言警句

漫画

3、师:(结合板书说)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句格言或是一幅漫画都能引起我们的思考,获得启示,那么选择不同的内容就有不同的要求,谁来说说各部分的要求各是什么?(指名回答)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交流,根据要求先想一想要怎么说,然后再和小组内的伙伴交流。在这里我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听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小组内推荐一两位同学到班上交流。开始吧!

小组讨论交流。

三、和谐互动,优化评价

1、师:老师刚才发现同学们都交流得很激烈,很投入,那么展示和锻炼你们的机会来了。在交流之前,老师有个小要求:说得同学要按要求说,听的同学不但要认真倾听,还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可以说说自己听后得到的启示,最后我们还要评出这次口语交际的“最佳口才奖”和“最佳表现奖”,好不好?

2、指名交流,并随时请同学评价。

3、生评选后,两位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

四、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看来生活带给我们的启示还真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漫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今天回去,请你们向爸爸妈妈了解,他们在平时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并把今天交流的内容写不来。

附板书设计:

生活的启示

小事

名言警句

漫画

„„

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启示的小事。给你启示最大的名言警句、漫画等,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口头表达练习。方法过程: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采用多种方式促使学生交流,多讨论,多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读生活之中,从中有所发现,受到启发,并能自觉地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行动为生活之中增添光彩。教学重点:

将本组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恰当地用到实际中去。教学难点:

要注意写清过程,要写 明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准备:

留心生活 中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事情或漫画。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进一步打开思路。生活中,除了书上说到的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会引起我们的思考,从中获得启示,还有哪些情况也会让人很受启发?比如,一本好书、一篇报道、一张照片、一次活动 „„关键是引导学生讲出:它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指导命题。可以直接以“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为题;如果能在“小事”“格言”“漫画”前加上一个词:“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有个题眼则更好;要是能像本单元的课文那样用“()的启示”,或含义深刻的句子来命题,也很好。

(3)明确习作要求。一要写清事实(什么事情、哪句名言、什么漫画„„),记事要写清过程;二要写明白从中得到的启示。

(4)当堂习作,老师随机指导,并引导学生写完后自读自改。(5)教师批改作文后,组织交流,讲评。

(6)建议学生继续以“生活中的启示”为专题,选择课堂上没有采用的角度,学习别的同学的长处,再次习作。学会在人生的路上小心地收藏起令自己心动的点点滴滴,将来它便是一笔丰厚的财富。

第二课时

一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 推荐一至二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启发。

二、向学生推荐范文

三、抄写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习作,拓展思路。

二、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1、教师小结本次习作情 况。

2、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评议、修改。

3、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赏析。

三、小组合作,进行修改

5.《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篇五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这个语文园地有五项内容,分别是认带有相同偏旁的字,以复习巩固认过的字;读标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认字;比较形近字,巩固写过的字;读句子,让学生感知“越…越…”这种句式,读背古诗。

二、学习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2.创设情景,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能细心观察,主动认字。

3.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4.通过读句子巩固、积累对“越…越…”句式的用法。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创设情景,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能细心观察,主动认字,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四、教学准备:

把“我会认”这个环节的字,制成课件“转盘”,内设音、形、意。

布置教室,张贴各种小型标牌、广告,配以适当的图片。

五、教学安排:2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会认

1.导入。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玩一个有趣的转盘游戏。

2.出示转盘。

你们认识吗?(引导学生自由认读)

请3-4位同学大声认读。(注意读准字音)

学习小组开火车认读。

在这8个字里藏着一个秘密呢!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

3.为什么这些字里都有个“木”字呢?请各小组的`同学讨论讨沦。

4.做游戏“玩转盘,猜字谜”。

5.课外延伸:除了老师带来的这些字以外,你还能想出哪些字是木字旁的呢?

二、我会读

1.激趣导入:老师要带同学们左一个有趣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有许多小朋友们常见的字。

2.引导学生观察。标牌大都挂在大门边或大门上,你们注意过吗?

结合图,出示书中的6个标牌,学生自由读。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选出合适的标牌贴在图上。

3.分小组活动,讨论、认字、摘字卡。

活动交流:我们来看看刚才小朋友找到了多少汉字朋友。

4.小朋友们会认这么多字,能不能告诉老师,平时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呢?

5.模拟情境表演:现在我们在大街上,这位同学遇到了不认识的字,可以怎么做呢?

三、扩展作业:从家中的包装袋、废报纸或纸盒上找出汉字,剪贴到自己的识字本上。

第二课时

一、比一比,写一写

1.出示生字。

请小朋友们仔细,比一比,这些排在一起的字哪些地方不同?自己选择说哪一组。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说,巡视、参与。

2.写字。

强调关键笔画。

注意强调写字姿势,巡视。

3.请同学把自己感觉满意的作品摆在实物投影下,让全班同学欣赏、评价。

二、我会读

1.出示三句活。

看谁读得最认真,能发现这三句话中相同的地方。

学生自由读,再同桌互相读。

2.抽查。

3.扩展。

风越来越大。

小朋友的个子越长越高。

夏天到了,越来越热。

三、读读背背

1.激发背古诗的积极性。

过渡:同学们平时都很爱背古诗,现在就请把自己爱背的古诗展示给同学们,看看哪位同学记住的最多。

2.学生自愿参与。

背完后,评选出背古诗小能手。

3.今天又要介绍一首新的古诗《锄禾》,一定有同学听过这首古诗,会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读。

出示挂图,配乐范读。

吸引学生并激发他们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发跟读。

范读一到两遍,读出节奏与韵脚,感染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

4.学生评议,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

5.感悟诗意。

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发挥想像,并根据个人感悟做动作。

学生做擦汗的动作,可以借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诗意。

6.指导背诵

7.课后延伸。

找一找还有哪些诗或儿歌是写农民伯伯的,读一读,背一背,看谁记得多。

教学反思:

每一单元的语文园地的教学,是对本单元重点内容的一次小结,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以识字和写字为课文重点,随着学习的深入,第四单元的内容较前三次单元复习内容,在内容和层次上已经加深了,不仅是巩固字词,在某一程度上是贯彻学习方法。比如在“我会读”中,生活中这样“牌子”随处课间,要求学生注意在生活中识字。在“我会读”练习中,不仅要求学生体会“越…越…”意思上的递进,更要求学生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比比写写”一题,较之前的“我的发现”等题目,已经上升到具体的写当中,这与学生在学习上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每一次的语文园地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次复习,也是对老师教学的一次小结,让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注重抓好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设计,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实现。

6.《语文园地四》教案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准确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

2.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主、书、门”等带点的字。体验“点”在不同位置不同笔顺的书写规则。(重点)

3.能正确认读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感受轻声音节词语的读法。(难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词卡。(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闯关,识字加油站

1.导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首先玩个“我来指,你来说”的小游戏,好不好?

2.教师指鼻子、眉毛、嘴巴等身上不同的部位,学生认真观察,快速说出表示不同部位的名称。激励学生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快又正确。

3.导学:看到我们玩游戏,《疯狂动物城》里的朱迪警官也来了,朱迪警官还想带我们去疯狂动物城里玩一玩、逛一逛呢,你们想去吗?

4.闯关游戏:读词语。

(1)教师说明闯关游戏要求:准确读出城堡大门上的词语,并把它贴到朱迪身上相应的部位。

(2)多媒体课件出示:城堡大门,贴满词卡的图片。学生浏览词语卡片。

(3)学生先在小组内合作正确朗读词语,再相互之间比赛正确认读词语。

7.《语文园地四》 教学设计 篇七

一、发扬民主教学, 建构广泛的阅读平台

要想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 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 建构广泛的阅读平台。我国“尊师重道”的传统观念, 教学往往是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向教学, 这样其实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性和距离感。这种师生角色地位的固定化, 限制了学生的个性, 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阅读面上非常狭窄, 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阅读兴趣, 如让同学们排演一部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的话剧, 让同学们认真阅读原文, 根据原文来进行排演。这样使学生们在话剧表演中体会阅读的情景快乐, 体会文字所带来的艺术表演。并能让有兴趣的同学们了解更多莎翁的作品, 说不定下一个戏剧大师就在他们之中。感受文字的力量要通过个体自身的更多自身体验来得到的, 所有的生活点滴都可以在阅读中找到共鸣, 那就是读者真正需要的, 也是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们找到的认识感受甚至是人生的方向。由此看来, 一名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他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也可以压抑孩子们探索的童心。

“教学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健全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阅读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时, 呵护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为, 促使学生找到他们自身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并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自身素质。

由此可见, 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变支配者为引路人, 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们积极阅读, 想读书、爱读书。只有在这样充满热情、活跃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受到激励, 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丰富阅读的兴趣才能得到培养。

二、善于抓住学生兴趣, 有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阅读

1. 抓住文本内容

一篇文章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 是摇曳多姿的。如一部《红楼梦》, 有人喻它为一部百科全书, 里面有天文地理知识的, 有琴棋书画的, 有诗词曲赋的, 还包含着医药学的、建筑学的、美学、哲学的, 可谓包罗万象。而一部《时间简史》就蕴含了绚丽多彩的宇宙黑洞、相对运动等有趣的物理世界, 是一部探索不完的奥秘读本。也有老庄讲道德经, 说“善上若水”的哲语, 孔孟之道的入世之发, 还有夏洛克·福尔摩斯带着他的好搭档华生一起解密破案。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就是文字, 它记录了世间所有美好的一切并让他们保存下来, 让后人世代传承这样的美。阅读就是一场又一场心灵的旅行, 是最好的与已故的伟大的人们进行交谈的方式。

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时, 要广泛涉猎, 了解学生兴趣, 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 有效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从兴趣开始, 给他们介绍相关的阅读文本, 引起兴趣从而扩展他们的阅读书籍。

2. 抓住文本语言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最细腻、最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 有的文本语言“如清流, 描物写态, 细腻动人, 脉脉含情;有的如惊雷, 议论风生, 振聋发聩, 令人警醒; 有的如平沙, 质朴无华, 平淡实在, 耐人寻味; 有的如红叶, 娇艳华美, 色彩斑斓, 灿烂迷人……”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语言幽默或是欣赏艺术价值高的文章提供给学生们阅读, 从语言的艺术感来吸引学生阅读。

三、做到“丰富有界”, 切实提高丰富阅读的效果

8.教材中语文园地教学有感 篇八

果不其然,例字一打出来,一只只小手已经举起,甚至有迫不及待主动说出答案的。周围的小朋友一看:“难倒只有你知道答案吗?”“七嘴八舌”的效果马上呈现。

很好,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等着吧,小家伙们。

师:汉字是有生命的,它的音、形、义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要想和它真正交上朋友,就要全面地了解它。不但要了解它怎么读,就是——字音,还要知道它怎么写,这是——字形,更要去思考,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就要了解它的——字义。

(师手势提醒,生齐答)

师:你瞧!静下心来思考的你,已经在学习全面地去看问题了。那现在,就请你静下心来,去看看大屏幕上这些字,从原来的字到新字,它们的音、形、义有什么变化?

(再次手势提醒,要考虑三个方面。从表情来看,有一部分孩子显得没有方向,这个时候,正是自己去想办法,完成新的认知建构的过程,会有点无措,但是不妨给他们时间。)

师: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考了,那现在这样,我们分别从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说说自己的发现。我们最容易发现的是——

生:字形!

师:好,请同学来说说,你发现从旧字到新字,字形有什么变化?

生:我发现原来的字加一加变成了新字。

师:很好!那请你再仔细看看,它究竟加的是什么啊?

(师有意在大屏幕上提醒了一处)

生:加偏旁!

师:同意吗?

(生齐答)

师:瞧,只要仔细去观察,你就能发现这个规律!多能干,现在,你能完成地告诉我们字形变化的规律吗?

生:旧字加上偏旁,变成了新字。

师:通关成功!第二关,字音的变化,你发现了吗?

生:加偏旁之后,字音不变,有的声调变。

师:就是说,字音基本不变。第二关也顺利通关!还有哪部分没有考虑?

(生思考片刻)

生:新字的意思和偏旁有关。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一部分表示字音,一部分表示——

生:(迫不及待地争着说)这些都是形声字。

师:相信现在再跟这些新的生字朋友打招呼时,你会感到格外熟悉了。我们一起来!

师:你还认识了很多很多能够这样变化的生字朋友呢,想想看,动手写下来。

师:老师再请一些新朋友来,你们能用刚才的方法,大胆地和他们交交朋友吗?

师:你瞧,根据我们已经认识的生字,通过分析音、形、义,我们可以认识更多的生字。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孩子们对于我们的文字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中,不妨主动和你的生字朋友聊聊天,更全面地了解它,并且通过一个字,认识更多和它有关的生字。

坦白的说,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自由发言,相信大家七嘴八舌地也能将这三个方面说全,因为其实是我们早已熟悉的识字方法,但是对于二下的学生来说,应该开始逐步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或者说,要教给他们受益长久的方法,因此我们的目的就提升为:通过引导,培养学生全面、有序的思维方式,首先看问题要有整体观,能够在明确整体、全面把握的前提下进行思考;其次,思维要有序;相信在这两点基础之后,深入思考,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教孩子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有些时候,我们通过教会孩子“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培养其全面、有序、深入的思维方式。

所以,必要时,不妨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复杂的是起始的过程,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回归简单——全面、有序、深入思考的这份简单。

9.语文园地四 教学反思 篇九

成功之处:在口语交际时,我创设情境,激起学生说话的兴趣。在交际过程中,学生调动了平时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丰富了交际的内容,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想交际,也乐于交际。习作安排在口语交际后,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明确习作要求,并示范引路,学生就会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多元评价”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办法,通过评价、比较,学生能发现在以自己及他人的优点与不足,这样,学生就能扬长避短,取百家之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虽然三年级的学生现在做得不是很好,但是,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关键。

存在问题:作文是心灵的宣泄,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学生在小组间交流自己的想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同学之间可以达到互补的效果。可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在评议环节表现得不够热情,气氛有点沉闷。平时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积累一些素材,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只有这样,学生就不会再视写作为难事,无话说可以变成有话说,不会写可以变成会写,用词干巴可以变成行文流畅,千篇 一律可以变成百花齐放。

改进措施:加强评价,激发孩子们写作欲望。评价方法如:第一,比一比作文题目。在班里读自己的题目,看谁的题目最新颖。评出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5个题目,给作文加分。学生们为能得到加分,想尽办法,给自促进己作文起一个新颖的题目。每次作文题目五花八门,为创新的作文起了个好头。第二,比一比谁的作文最让你钦佩。一个吸引人的开头,一个让人回味的结尾,一个用得恰到好处的词语,一个巧妙的构思等等,都可以成为大家学习的东西。可以由别人介绍,也可以由自己推荐。谁的作文中新东西越多,得到大家的赞扬也就越多。

10.语文园地四 教学反思 篇十

有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们才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明显的感受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不活跃,在听于老师的课以及开放日的课的时候,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师生互动良好,经过自己的反思以及老师,同学的评价,我意识到了很多的问题,在教学方式上,提问的方式过于单一,过于枯燥,无法激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男女生竞争,左右部分竞争等方式激起学生们的回答问题的竞争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在评价语言注意更加具有鼓舞性,尽量使用正面语言,不伤害学生们的自尊心。在教学内容上,课件内容呈现过多,给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课件内容的精简,课件内容多的情况下,要做好恰当处理,可以通过自己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朗读等形式增加趣味性。

作为教学新手,我认为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是很重要,同时也是很难把握的一个方面。通过这次讲课实践,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备好课,熟悉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考虑可能会出现意外的环节,使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弹性,要做到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是一项长期的需要自己慢慢领悟的过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次的教学实践中,我并没有很好的关注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及时解答,这是出现在预设的教学环节之外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尽量为学生提供自由提问的时间,尊重他们的积极性,关注他们的想法。

11.《语文园地四》 教学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园地 整组教学 整合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6-018

“语文园地”是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对一个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向学生生活扩展延伸。它具有很高的综合性,在整个单元内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往往被简单地作为练习指导来处理,其内涵与亮点都无法显现出来。我们是不是可以将“语文园地”融入单元整组教学中进行整合教学呢?带着这一研究主题,我们成立了课题组,以人教版二年级教材为例,对“语文园地”教学进行了研究。一轮研究下来,我们发现“语文园地”的课堂教学没有想象中那么枯燥,相反很有意思,很有研究意义。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将“语文园地”与单元整组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呢?

一、走进“园地”,了解编写意图

二年级“语文园地”,紧扣单元主题,创设了五个栏目:“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有四个单元有“宽带网”。第一学段教材的编排都遵循这一体例。随年级增高,教材增补其他一些内容。

(一)“我的发现”

从栏目的名称就能体会编者的设计意图,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二年级“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主要安排了汉字特点以及构字规律的发现,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另外,在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特点、词语间联系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发现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我的发现”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差异,提倡分层要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过早地把发现结果告诉学生;还要鼓励学生将发现的规律和方法迁移到今后的学习中。

(二)“日积月累”

郭沫若先生曾作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语文学习的目标就是“胸藏万汇”,只有把大量的词汇熟记在心,才能吞吐自由。二年级的“日积月累”是“语文园地”中的一个重要栏目,增添了能凸显中华文化的、与单元内容密切相关的成语、韵语、对联、节气歌、古诗词、名言等内容,是经典中的精华。它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板块,却包含着非常丰富的语文资源,对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积月累”的教学,教师要帮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引导学生在复习已学字词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和强化词语之间的搭配习惯,并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要求动笔的题目,要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求读、背的短文、儿歌,不要分析讲解;要鼓励学生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表达中。

(三)“口语交际”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二年级口语交际的培养目标,即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二年级教材的“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丰富的,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主题:一是自然风光类,如上册园地一中的“秋游”;二是风土人情类,如下册园地三中的“夸家乡”;三是科普类,如上册园地七中的“保护有益的小动物”;四是日常生活类,如上册园地四中的“应该听谁的”。对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上应该是灵活而多样的,可以是情境式、双向互动式、讨论式、解说式等。口语交际教学还要带领孩子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四)“展示台”

“展示台”既为学生提供不断展示课内外语文学习成果的舞台,又是激励学生自觉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断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凭借。我们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好“展示台”,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书签、贺卡,自己写的儿歌、画的图画;《语文园地三》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外识字成果、收集到的北京风景明信片以及自己的文艺才能。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的“展示台”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描写春天的词句;二是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教材就是以这些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当然,教材展示的内容只是个例子,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更换或补充展示内容,要把选择展示内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五)“宽带网”

“宽带网”是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新增的一个栏目。其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与本组专题相关的资料,并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使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全册安排了四次“宽带网”,每次内容基本都有“资料补充”和“拓展要求”两大板块。资料补充主要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对这一部分只要求能阅读;拓展性要求的提出,则体现一种弹性。教学时,通常是先布置资料收集,再交流收集所得的 资料。因“宽带网”的内容与单元主题相关,所以资料的收集除了在单元学习的最后布置,也可结合单元中课文的学习先行提出。如果因条件所限,学生难以收集到资料,教师可提供一些相关材料,以体现“宽带网”引导探究性学习、拓展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的初衷。

二、结合“园地”,定位整组教学目标

“单元整组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的理念与意识。“语文园地”是单元整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元整组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求教师必须细读整组教材,不仅研读课文,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语文园地”的整体性功能,定位整组单元教学目标,并紧扣目标展开整个单元的教学。

(一)定位单元整组教学的目标

“语文园地”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放置于每个单元的最后,是作为一个巩固学生学习的过程,拓展学生的知识水平的重要部分。它的编排随着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练习题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定位单元整组教学的目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语言积累。“日积月累”中编排的词语、句子、名言、诗词等往往与单元的文本之间存在着联系,因此应贯穿在整组课文甚至整个语文教学中,随文拓展、积少成多。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题,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综合性;通过读写说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内容应更加贴近生活,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生活中的语文。

(二)实施单元整组教学的目标例举

下面以二年级下册第一组“美丽的春天”的教学为例来说一谈单元整组教学目标的确定。

导语:我发现春风是轻轻的、暖暖的,春天是细细的、密密的。我们走进春天,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课文:《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

口语交际:交流“春天里的发现”。

展示台展示的是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等。

在细读整组课文,精选教学内容后,将本单元目标定位如下:

1.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认识“羞”“遮”等38个生字,会写会用“脱”“冻”等39个生字。

2.在识字中,运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汉字,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和能力。

3.理解本单元的新词,继续积累词句,认识比喻句,丰富语言。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一、第二两课和《语文园地一》中“读读背背”的内容。

5.理解课文内容,产生观察春天、探究春天奥秘的兴趣,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理解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的同时,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6.产生观察春天、说说春天、用笔描绘春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乐于与人交流学习成果,在交流和展示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春天比较熟悉。我们细读整组教材,制定单元目标,能更好地把握文本,更好地引导孩子进一步了解春天,从而能说春天、写春天。

三、前勾后连,整合“园地”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前后教学内容互相照应、融为一体。“语文园地”的教学并不一定要安排到单元教学的最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前勾后联,动态安排,这也是最有效的练习方式。所谓“前勾后联”,就是把“语文园地”中不同的板块内容通过一定方式与整个单元各教学内容进行前后衔接、彼此渗透、有效组合,从而发挥它最大的教学价值。

(一)园地与课文之间的有机勾连

一般来说,园地内容与课文联系紧密。如,二年级下册第一组教材,以“美丽的春天”为主题,一共有四篇课文:《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口语交际安排的内容是“春天里的发现”,展示台展示的是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收集描写春天的词语、自己的书画作品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文的教学和“语文园地”的教学融合在一起。可以这样安排:先学第一课《找春天》,并简单阅读选学课文《春的消息》。在领略春天美景图的基础上,布置学生去观察春天,画画自己眼里、心中的春天。学完《古诗两首》,让学生课外去搜集赞美春天的古诗或名句,学习“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背背”。这些既是本课内容的拓展学习,也为“展示台”的交流作准备。学完《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后学习“语文园地”中的“我会说”。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不少关于春天的信息,充分感受了春天的美好,这时肯定有想去领略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念头。这时,就可以安排口语交际的教学和展示台的交流内容。这样,课外的学习就自然成了课内学习的重要补充,给语文学习打造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同样的,《语文园地四》《语文园地五》《语文园地七》,也可以在单元整组考虑中,安排落实园地与课文学习的整合练习,这样的学习省时、高效。

(二)园地各板块之间的内在整合

“语文园地”不仅与本单元的其他组成部分有密切联系,自身各板块之间也有内在联系。虽然每道题目看似独立,但是教学中还应充分挖掘各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环扣一环。二年级下册园地中关于认字的内容比较多,可找准它们的联系点进行整合。如“我的发现”中识字学词的方法就会在“日积月累” 中得到巩固与运用。“口语交际”的学习可以在“日积月累”内容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如,《语文园地三》中“日积月累”与“口语交际”两个板块的整合教学。

1.复习本组课文: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多么美好!在第三单元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看到了(风光秀丽)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葡萄沟;(繁华热闹)的北京城。

2.学习“日积月累”“我会读”部分《敕勒歌》:孩子们,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里,让咱们一起到美丽的大草原去旅行吧!

(学习《敕勒歌》,学后欣赏 “牛羊成群的大草原” 配乐视频)

出示欣赏前提醒:要一边看,一边想你看到的具体情况,并用上这样的句子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我看到了( )的( )。” (学生交流草原的景象)

3.学习“日积月累”“我会填”部分。

(1)发现规律。

明亮的( ) 绚丽多彩的( )

繁华的( ) 川流不息的( )

茂密的( ) 风光秀丽的( )

(2)延伸拓展。

①用上这样的词组来说: 的 。

②用句式:“ 有 的 ”说一句完整的话。

活动小结:在这个活动中,大家交到了许许多多的朋友,现在就让我们和朋友一起继续旅行吧!

(3) 口语交际:欣赏了那么多地方的风光,咱们也来介绍我们的家乡!

(学习口语交际课《夸家乡》,引导孩子们用上自己喜欢的语句来介绍自己美丽的家乡)

最基本句式:我的家乡在 ,那里有

的 ;有 的 ;还有

的 。

因为有了“日积月累”前几个环节的铺垫,在介绍家乡时孩子们能用上“日积月累”的词语、句式侃侃而谈,并能自己扩充想表达的内容。这样的板块整合教学,互相借力,学用结合,使“语文园地”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练兵场。

四、拓展延伸,打通书本与生活的通道

“语文园地”是对一个阶段学习中出现的知识点的梳理和整合,更是抛砖引玉,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它既是联结知识与方法的纽带,又是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运用的桥梁。教学时,要以“语文园地”为依据,结合整组教学,设计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打通书本与生活的通道,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第一学段的“语文园地”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生活经验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的“我的发现”中,要求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每组词的不同特点。教学可从学生的名字入手,让学生观察班级中同伴的名字,调动知识储备,并运用到课堂中。这样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更加乐意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进行学习。

我们还可以把游戏引入展示台,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展示自我。如,教学二年级一册《语文园地二》的“查字典擂台”“开个故事会”,可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之后进行,引导孩子了解雷锋,寻找身边的小雷锋,利用班队课,举行班级故事秀,讲讲身边的雷锋。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园地五要求收集气象谚语。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开展 “生活气象知多少”等有趣的小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和家长一起拍摄的照片,说说自己了解到的气象故事……这些,他们兴趣浓厚,课外时间都忙得不亦乐乎。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到自己的事情,这样使园地知识和单元整组教学美丽相约。

“语文园地”是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积累、运用、拓展的重要阵地,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树立学生学习自信的重要舞台。让我们走进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单元整组教学中进行创造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语文园地”创建成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爱语文、学语文,在语文的天地里快乐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吕冬云.“语文园地”教学模式浅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1.01.

[2] 杨飞霞.小学“语文园地”常态教学基本模式[J].小学语文,2010.03.

[3] 孙晓帆.让语文园地成为学生提升的乐园[J].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0.9.

[4] 陈美璎.“语文园地”教学谈[EB/OL].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2.《语文园地四》 教学设计 篇十二

1.1 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让教师成为导演, 导演出一幕幕场景;成为画家, 画出色彩斑斓的生动画面;成为导游, 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海洋中漫游。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产生审美情感, 使整个教学过程处在美的环境中, 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1.2 多媒体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多媒体能开启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月亮上的足迹》时, 让学生观看了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月过程的影片, 学生在赞叹科技的伟大时, 又遗憾于宇航员在月球上探索的时间之短, 而这样的遗憾恰恰激起了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提出了许多改进航天技术的设想, 开启了创造性的思维。

1.3 多媒体能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运用多媒体,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拓展与延伸。例如, 《〈论语〉十则》, 课本上只有十则孔子语录, 多媒体教学可以在内容上进行补充, 增添如“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等脍炙人口的孔子语录。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 多媒体可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环节

2.1 创设情境, 优化导入

多媒体运用音响、歌曲、图像, 营造与课文相符的情境, 使学生能很快投入到情境中, 例如:制作《春》朗读课件时收集了20多幅春意盎然的图片, 用flash将它们缀连起来, 输入课文原文, 进行动画效果设置, 将文字的动画效果与教师的朗诵速度保持一致, 让文字产生动感。配上悠扬动听的《春之声圆舞曲》, 学生很快投入到情境中了。

2.2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促进理解

利用多媒体将课文的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 配以声音、图像, 直观形象, 这样就做到了重点突出, 难点突破, 便于学生理解文章。在教学《古代诗歌五首》时, 因乡愁诗占两首, 因此在教学中就乡愁诗制作了课件, 该课件集声、色、景于一体, 赏析诗词时既有生动的背景画面, 又有声情并茂的诗词朗诵, 配以低沉的长箫曲, 使学生真切地融入到诗词所渲染的意境之中, 学生被深深地感动了, 进而理解曲中的思乡之情, 突破了写作技巧、意象选择的难点。

2.3 优化综合课教学

“观古今于一瞬, 抚四海于须臾”。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形象的世界。例如,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从互联网收集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对联、谜语等素材, 制成内容丰富的课件。一幅幅精美的神话故事图片、一组恰如其分的月亮运行镜头、一首旋律优美的《水调歌头》、一首首颂月的古诗、一段段恰到好处的音乐……调动一切能调动的现代技术, 创设神奇的情景氛围, 将学生带入月亮的世界。

2.4 优化课后作业

多媒体可以制作成软件提供形象的作业。如, 要求学生根据动画片段任意发挥联想和想象, 写一篇“感受自然”的作文。大屏幕上, 先出现一棵嫩叶正吐的大树, 地上还有正破土而出的小草, 随之飞来两只燕子栖息在枝头, 这时树上花儿开了, 远处遍地的野花也开了, 什么样的颜色都有。嗡嗡的蜜蜂、轻舞的蝴蝶、快乐的孩子都出现了……紧接着第二幅, 先出现被绿树环绕的农家院, 白天, 知了在树上鸣叫, 光膀子的孩子在溪边钓鱼;晚上, 蟋蟀在草丛中歌唱, 农家人在院中吃着西瓜, 仰望着星空……配以清新优雅的音乐。这些信息刺激了学生们的写作欲望, 写作效果极佳。

实践证明,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为当前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也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开花结果, 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参考文献

13.《语文园地四》 教学设计 篇十三

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通过讲述新闻发布的要求、交流新闻、开展新闻发布会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初步掌握了主持人、新闻发言人及提问人的交流方式和交流技巧,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二、习作教学反思

在这次习作中,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在合作中积累了写作的材料,明确了写作的任务,在通过读——改——评的方式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修改作文,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整理、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了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三、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14.语文园地四名师教学设计 篇十四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四中的“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教学目标】

1、能发现形声字的特点,认记6个生字。

2、积累10个带数字的成语;会使用句号、叹号和问号;会看图写话;会读寓言故事。

3、展示自己课外认识的字及看到、听到的故事,提高课外学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一种新的识字方法。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和句子。

【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我的发现”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可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生字条中的六个生字,可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检查认读和识记情况。“日积月累”中“读读记记”要让学生反复读词语,并感悟词语的搭配。“我会填”首先要让学生自己朗读,读熟以后,引导他们加上合适的标点。“展示台”中可引导学生拓宽学习语文的.途径,提高学语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猜谜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则谜语,还记得谜底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谜语:

“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

“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

学生说出谜底。

2、自读韵文:

⑴你发现了什么?

⑵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桌。

3、课件出示生字:

茶泡饱袍鞭炮

⑴自己认读。

⑵交流记字方法。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⑴齐读。

⑵指名读。

⑶开火车。

⑷用生字扩词巩固,说句子。

5、拓展说字: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字来吗?小组合作写这样的字,看哪组写得多。

二、日积月累

1、读成语,记成语:

⑴自由读,不会的主动请教同学或老师。

⑵自愿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⑶师生数数,互对成语。

⑷自愿报数,让同学抢说成语。

⑸学生质疑不懂的成语,先由学生答疑,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再讲解。

⑹扩展:小组合作查词典,也编一组一到十的成语或词语顺口溜。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我会填:

⑴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自由练读。

⑵填标点。

⑶读句:你能读出三种句子的不同语气吗?

⑷扩展:

①找句: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三种标点的句子,看谁找得快。

②说句:你能说三句这样的话吗?

2、看图写话:

⑴情境引入:播放猴子在猴山上活动的课件,学生仔细观察,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猴子的动作和神态。

⑵说说你的感受:你觉得这群猴子怎么样?

⑶猜猜图中的观众可能会想些什么,说什么?

①同桌互说。②集体交流。

⑷把你刚才想的、说的在空格中写下来。

3、读故事:

⑴自读故事。

⑵同桌互读故事,纠正读音。

⑶播放“骑驴”的无声课件,谁能给画面配音?

⑷分小组读故事。

⑸学生自荐读故事。

⑹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①讲给同桌听。

②讲给同学听。

二、展示台

1、识字交流站:

⑴自做字卡:把自己在课外认识的生字做成字卡,自己设计卡片的形状和大小。

⑵交流字卡:

①在小组内交流。

②全班交流:可贴在黑板上,展示给大家看。

2、故事会:

把你听到的、看到的动脑筋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⑴以小组为单位讲一讲。

⑵小组推选代表在班内讲。

⑶听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3、拓宽展示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展示其他语文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形声字

感叹号!

问号?

【教学后记】

15.《语文园地四》 教学设计 篇十五

1.通过阅读交流, 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感受卓娅和舒拉姐弟两位英雄的形象, 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

2.理解作品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运用课内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的兴趣。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 选取了四篇课文, 其中两篇是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 另两篇课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形势, 表达对和平的渴望。本组教材把孩子们带到了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 去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 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四篇课文中都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抒发了深厚的情感。

本课课型为单元拓展课, 是对本单元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 深化课内阅读内容, 运用课内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自觉进行阅读实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 选择《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 师生共读。本书主要介绍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两个青年英雄的故事。

【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多来源于书籍、影视作品, 要深切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必须深入文本, 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的语句, 体会作者的表达, 把作品的内容与作者的表达结合起来, 让学生既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又切实提高语文能力。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也是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实践运用的有效途径。

【学情分析】

战争对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距离他们的生活经验较远, 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类作品的阅读也较少。影视作品中, 战争题材的作品过分娱乐化的倾向正在消解这一严肃的主题,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 知道战争的危害和和平的可贵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感悟文本中关键词句的表达, 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受到教育, 这也是对学生很好的语文能力训练。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复习方法

1.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本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在学习时, 我们在文中遇到了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你能举一两处给大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吗?

3.小结:我们在读书时遇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要多读读, 多想想, 体会它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本课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拓展课, 围绕单元学习主题, 让学生读整本书。本单元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是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环节既回顾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又对学生在课内学习的方法进行了复习, 让学生自觉地将这一方法运用于整本书的阅读实践。)

二、走近作品, 把握内容

1.在明斯克公路86公里标记处, 耸立着一座纪念碑, 它是为纪念卫国战争中的“苏联英雄”卓娅而建造的。前段时间我们阅读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关于这本书, 你有哪些资料愿意与大家交流?

学生介绍后, 老师总结补充:这部小说以真人真事为原型, 记述了家喻户晓的苏联英雄姐弟卓娅和舒拉二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作者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卓娅和舒拉姐弟俩的母亲。

2.谁愿意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用课内学过的方法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老师相机指导, 可借助书的目录提取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阅读整本书涉及的信息量比较大, 在阅读时搜集相关资料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书的内容。如了解作者、故事的背景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 形成深层次的认识。本环节意在梳理相关信息, 把握书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心中建立整体印象, 为后面的精读和探究打下基础, 同时也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走进作品, 感受形象

1.我们从小说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本书的主要人物是卓娅和舒拉。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们?

2.小组交流:姐弟俩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先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他/她的性格特点, 然后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或片段加以说明。

3.小组上台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互动与评价)

4.学生边汇报边小结板书:从你们精彩的交流中, 我们仿佛看到姐弟俩的英雄形象, 这是因为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写表现了他们鲜明的个性, 这些内容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

(设计意图:本环节按照整体感受人物形象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学生阅读、做读书笔记的基础上, 采用多种形式, 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具体的内容展现出来, 做到言之有物。学生既对本书有深入细致的阅读, 又在头脑中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四、品词析句, 感悟表达

1.同学们, 在阅读时总有一些句子让我们停下来仔细地回味。打开书, 看看你们读书时勾画的内容和做的批注, 再读一读。

2.学生展示读书笔记, 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预设示例:

(1) 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要与大家分享的吗?

(2) 这段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卓娅和母亲在大街上看到一张画着一位战士的招贴画, 下面写着“你用什么帮助了前方?”)

(3) 卓娅在心中决定了什么?她的母亲明白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4) 这些句子让我们驻足回味, 作者是怎样写出卓娅的决心的?学生进行补充。

(此为一个片段的教学, 教师根据情况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交流)

4.小结:我们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品味, 人物形象在我们心中慢慢地鲜明起来, 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多好的姐弟俩啊, 但是因为战争, 他们却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教师补充战争给人类带来无穷灾难的相关资料。

5.联系我们学过的课文, 可恶的战争夺去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 摧毁了无数个美好的家园, 制造了许多人间悲剧。为了维护和平, 制止战争, 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此环节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 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也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这里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教师要深入阅读本书, 做到心中有数, 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让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五、总结延伸, 拓展阅读

1.读完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你有哪些收获?你又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2.通过阅读, 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战争的罪恶、和平的可贵。我们每学完一个单元, 都要找找类似的作品读一读, 这样你就会有更多的收获。关于这一主题, 大家还有哪些书向同学们推荐呢?

(设计意图:单元拓展课所能选取的阅读材料是有限的, 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热情才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教师要整合课内外阅读, 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备课反思】

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克服了传统单篇教学的弊端, 从整体上关照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 整体建构知识与能力体系, 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 提升语文素养。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有多种课型, 本教学设计定位为拓展课, 根据单元主题, 选择课外读物, 巩固、延伸单元主题的学习。

在学习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战争与和平”教材后, 师生共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搜集相关资料, 做读书笔记, 并在课堂上交流。在教学设计中, 笔者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1.整体性。单元整合教学打破了传统单篇学习的模式, 以单元主题为统领, 建立单元内篇与篇之间的联系, 打通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壁垒, 对单元主题进行多元建构。在单元教学整体构思时, 笔者结合单元“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 为学生推荐《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 在拓展课中“将课外阅读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 在重构的语境中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 并不断反思”。[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除了主题这一纽带外, 还要兼顾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实现课内知识的迁移、运用。把单元作为一个教学单位, 在整体观照下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连贯性。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 要科学划分各课时的教学目标, 于是产生了不同的课型。每种课型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但彼此并非是完全割裂的, 而是要尊重知识学习和儿童认知规律, 具有连贯性, 呈螺旋上升趋势。在教学设计中, 上课伊始先回顾课文, 复习课内阅读方法, 为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实践作了铺垫, 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在教学的重点部分, 进一步深化对阅读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达成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所有课型的教学中, 单元教学目标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 围绕这条线展开教学, 保持教学内在的连贯性, 才不会让教学信马由缰, 偏离方向。

3.语文性。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研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为什么要用这种语言文字来表达。“可见语感训练的文体沟通乃是语文教学的本真、本色与本质。”[2]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灵敏、准确的感受力,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在设计中, 笔者试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 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使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 “卓娅在心中决定了什么?她的母亲明白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这些问题旨在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 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4.实践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为根本任务的文化基础课程;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 根本途径是语文实践。语文课堂要为学生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提供空间, 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语文经验, 形成语文能力。本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运用讲述、倾听、朗读、批注等多种形式, 搭建学生语文实践的舞台。学生语文经验的获得, 不仅体现在预设中, 还体现在课堂各要素交互作用下的创生和完善。所以设计还要有一定弹性, 选取的片段只是一种预设, 在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范燕瑞.基于单元主题的课外阅读与教材整合的路径与教法研究——以沪教版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 2015 (6) .

[2]张大文.我为什么提出“语文性”[J].语文教学通讯, 2013 (Z1) .

上一篇:语言教案大班雪娃娃下一篇:课程设计任务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