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识字教学

2024-10-14

字理识字教学(精选8篇)

1.字理识字教学 篇一

字理识字教学法之我见

汉字具有一定的图画性,追本溯源解析字理,把由点点划划组成的方块汉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画,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加深对汉字构形的理解,减少死记硬背,提高识记的效果。然而字理识字教学法内容丰富,操作性强。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几种字理识字教学方法。

1、分析明理法

汉字的最大特点是表意性,教师要掌握汉字这一特点认真研究分析每个生字,注意汉字音、形、义统一的问题。如教“阳”,教师让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汉字学知识,左“阜”与什么有关?当学生回答是“山”时,再追问:右边的“日”与山结合起来,又表示什么呢?当学生领悟是山向太阳的那一边时,老师再进行适当的讲解。“阳”是形声兼会意字,表示山南向阳的一面。如此形义结合,达到明理效应。

2、形近比较,辨异法

汉字从结构上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种类型。独体字是由点、横、竖、撇、捺、提等笔画组合而成,合体字则是由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组合而成。用这有限的笔画和偏旁组合成数万汉字,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形近字,给汉字的认读、书写和使用带来了困难。要解决这个困难,就要在识字教学中,将形近字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区别形近字的异同,重点是辨“异”,即区分形近字的不同点。辨异可从字音、字义、笔画、构件、结构、构字和造字方法等方面进行。

在识字教学中,将形近字进行比较,寻同辨异,可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规范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认读和使用。

3.意义合成,义缀法 意义合成是会意字的一种会意方法。这种会意字的特点是字义为各个构件义之和。因此,这种会意字的教学,教师应该先将字分解成几个构件,让学生了解各个构件意义,再将这些意义连缀起来,理解该字的意义,最后因义识形,让学生从构件和字的意义关系这个方面掌握该字的形体。如尖、卡字的教学:

尖:由小、大两个构件组成,字义即为上小下大的东西。卡:由上、下两个构件组成,字义即为上不来、下不去,夹在中间。

意义合成,义缀法是从构件与字的意义联系这个角度,让学生掌握意义合成的会意字的意义和形体。

4.图文并茂,形象法

象形,是最早的汉字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状的方法来造字。因此,象形字的教学应该根据字的特点来进行,即先出示字的原始图形,分析图形与字义的联系;再讲解由图到字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字形、字义与字形、字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如“日”字教学,先出示“日”字的甲骨文形体,像太阳形,像太阳的圆形,里面的一点象太阳里的黑斑(有的说像太阳里的光);再讲解由到日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演变为,拉长为一: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字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学生理解了“日”字的形义联系,便会掌握“日”字的构形原理。

图文并茂,形象法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既有助于学生了解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掌握象形字的形、义、音,又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5.编制字谜,联想法

汉字繁难的笔画、复杂的结构给小学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但应该看到,汉字的形体结构却为我们编制字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字谜是用暗示字义或描摹汉字形体特征的方法为谜面,以文字为谜底的一种谜语。它分为两类型:

(1)揭示汉字形体的字谜。乖:乘人不备(拆字法)。俄:先人后己。化:华北。乃:后起之秀(特指法)。更:与人方便。今:用心读书(反拼法)。碍:砸左边,得右边(拆拼法)。券:拳头对刀(移位拼字法)。翠:刘邦闻之喜,刘备闻之悲(会意拼字法)。

(2)揭示汉字形体、暗示汉字意义的字谜。泛:分开水太少,合拢水太多。臭: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

教学时,我们可运用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用学习熟字的方法顺势迁移到生字的学习上,让学生掌握在形体和意义上构成反义关系的汉字,并从中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

2.字理识字教学 篇二

一、字理教学法综合概述

字理教学法是以汉字的构成规律为研究出发点, 通过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字理识字教学法的提出是为了提高现代社会语文教学的课堂质量, 教师在运用字理教学法之前需要对汉字的构成、来源以及含义要有较为透彻地了解, 并能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根据汉字结构的不同字理, 识字有图示法、演示法、联想法等多种形式, 而且, 字理教学对语文教材基本没有要求, 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可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重要性

1. 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汉字结构的统一特点就是点和线, 对汉字的笔画、形体结构、发展历史等进行分析, 可以将汉字的创造大致归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以及假借六类。对于没有语文基础的小学生而言, 学习汉字不仅要会读、会写, 还应掌握汉字相关的字义, 然而, 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无疑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对此, 字理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简化。简化汉字的复杂度, 从内部进行分析, 运用科学的教学原理对汉字进行规划整合, 使学生在学习汉字期间具有正确的思维模式, 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汉字的内涵。

2. 形成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小学语文汉字教学的基础元素和全程指导元素就是汉字的发音、形态以及含义。字理识字教学法从汉字创造根源出发, 巧妙地利用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以直观精准的方式对汉字进行剖析, 从而使识字教学形成系统性的理论指导。此外, 字理识字教学法敏感地抓住了小学生的学习心理, 将抽象的思维逻辑转化为直观有趣的探索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领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安排逐渐理解汉字, 并吸收相关语文知识。

三、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1. 分析造字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汉字并非凭空捏造, 相反的, 汉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造字原则。运用字理教学法时, 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 然后以此作为依据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细致地划分。必须承认的是,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虽然有待加强, 但是他们却具有很强的想象力与模仿力。象形字与其所代表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外在关联, 因此, 教师可以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例如在“爪”字教学时, 教师可以先令学生观察几幅鸟类的爪子, 以绘画的形式将“爪”字呈现在课堂之上, 不仅可以增加课堂趣味还能加强学生的理解程度。此外, “网”、“田”、“月”、“山”等汉字字理教学中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2. 反复强化学生对汉字的记忆。运用字理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汉字基础并具备良好的应用能力, 通过对汉字的透彻理解, 还可以有效降低学生书写错别字的现象发生。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语文的灵活性与积累性, 灵活性是指语文知识范围极广, 内容多变, 因此, 语文学习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教师在应用字理识字教学法时, 很可能在不知不觉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具备了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3.浅谈字理识字教学 篇三

[关键词]识字教学 字理 针对性 选择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7-089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包括识字教学、听说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四大板块,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袁微子先生曾强调:“字词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头等重要的训练。”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识字教学搞不好将直接影响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二十多年来,我所教过的学生中,凡是语文成绩差的大多数都是因为识字不过关。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和着力探究的教学工作之一。实践证明,字理识字教学法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自从参加我们学校进行的字理课题研究和实践后,我更加坚定这个看法。字理教学法是根据汉字的特点,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从汉字的形与义、音的关系着手进行的识字教学。灵活运用字理析词教学能帮助学生提高识字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识字教学的。

一、采用字理识字法识记生字

扫除生字是学习新课文的首要任务。学习生字析解字理时,根据汉字的特点和教学需要,可采用不同的教法。

1.回忆旧知,引出新字。如教“旦”字时,先让学生读,然后启发学生回忆“日”字的字理:“象形字,古文字成圆形,中间一横表示太阳的光辉。本意指太阳,引申为白天、时间。”以“日”字带出“旦”字的字理:“‘一表示地平线,‘旦字像红日从地平线(一)升起来的样子,表示天刚亮,早晨之意。”教“头”字时,以“大”字带出“头”的字理:“‘大是一个四肢舒展的人形,加上两点指明头的部位,即脑袋。一般点头都是点两下,故加两点,可以识记为‘人伸臂,点点头。”这样一讲解,学生就能形象牢固地识记汉字的字形及字义了。

2.实物演示法。如教“尖”时,先出示削尖的铅笔,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识记:“上小下大为尖。”教学生区分“拆”和“折”的时,先教学生读准这两个字,再拿一根小木棍把它折断,让学生理解“折”的意思。接着把黏在一起的两张纸拆开,再把一个粘好的信封拆开,在拆开过程中撕出一些碎纸,让学生理解“拆”的意思。然后提醒学生注意这两个字的区分:“一个‘斤下有一点,一个则无一点。多的‘那一点表示手抡着斧头(斤)拆散物体时斧头边溅起的细小木屑或泥快等,也可以想象成刚才在拆开那两张纸和信封时掉下的碎纸。‘拆使物体受到的破坏性较大,而‘折只是用手或手拿斧头把物体折断,破坏性不那么大。”经过这样的演示学习,学生不仅不会再写错这两个字,而且还学到了汉字的知识,提高了学习汉字的兴趣。这种直观的教学法,学生当然印象更深刻。

3.图画演示法。在教学生字时,可适当用一些画面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如教“休”时,指出从“人”从“木”,并画出一个人在一棵树下休息的简笔画,引出“休”是从人从木,人倚木,即人在树下休息。

4.字理拆分讲解法。教“染”时,指出:“‘氵表示水,‘九表示虚数,是多的意思。古人用的颜料是从树木中得来的,所以有‘木。要染东西必须有水,即‘氵。多次染才能完成一种颜色,所以是‘九而不是‘丸。”

5.联想法。如教“坐”时,想成:“两个人在土上背对背坐着,固古人有席地而坐的习俗。”学生经常把“红旗”的“旗”字右上头的“人”丢掉,我让学生把“人”想象成旗杆上飘扬的红旗,并用红色粉笔表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6.分析比较法。(1)分析比较形声字:汉字中形声字占绝大多数,具有表音、表形、表意三种功能,其中声旁表音,形旁表意,声旁和形旁合起来表形。(2)分析比较偏旁系统。“氵”偏旁,一般与水有关,如“海、河、流”等。而“冫”偏旁,多与寒冷有关,如“冻、冷、冽、凌、凛、凝、冬、寒”。“月”一般与人体各个部位名称有关,如“脚、腿、肝、脏”等。这样分析意符的不同含义,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各类字的不同含义,避免混用。(3)比较形近字。比如在上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时,我发现学生经常搞错“日寇”的“寇”和“冠军”的“冠”,我先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日寇的‘寇是‘宝盖头,表示房子,‘元表示人头(下‘儿是人形,上‘二表示上部,人的上部就是头了),‘攴表示一人手拿机械。一个人手拿机械闯入他人的房子打他人的头,这叫什么?”学生马上明白:“这叫强盗。”“冠军”的“冠”上头“秃宝盖”,表示布帛之类的制品,“寸”的古文字是“手”字下部加一小横,表示那里是医生诊脉的地方,用“寸”作部首组成的字与手有关。“冠”的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盖在人的头上,本义指帽子。而帽子是戴在人最高的部位的,所以又引申为名列第一的意思。最后,我又这样补充:“冠军”的“冠”头上没有“点”,可以这样想,就是上面再也没有比他厉害的了,他就是第一。这样一比较,再也没有学生写错这两个字了。

二、归纳易错字词

我发现学生作业时经常把“吃”字的“口”放在后面,写成“乞口”,我就引导学生这样想:“我们吃东西先经过嘴巴,所以吃前面是‘口,把‘吃写成‘乞口,嘴巴就放在后脑去了。”学生在大笑中记住了这个字。又如在用词造句时,有个学生给“连衣裙”的“连”加了“衣字旁”,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写。学生说:“连衣裙是衣服,所以加‘衣字旁。”我又问:“连衣裙是怎样的一种衣服?”学生说:“衣服连着下裙。”我接着问:“那么,这里的‘连是什么意思?”“‘连字表示连接。”学生回答说。我接着说:“所以,‘连不能加‘衣字旁。”这样利用字理理解词义识记字词,纠正错别字,学生更容易记住。

三、针对性地、选择性地进行字理识字教学

任何事情如果总是千篇一律,人总有腻的时候。字理识字教学也一样,如果一学到生字,每次都是从头到脚进行字理分析,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听腻而失去兴趣。因此,字理识字教学要有针对性、选择性。如在进行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日积月累”的成语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熟读成语,大概理解词义后,听写一遍,检查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词语,还没掌握哪些词语,然后把学生第一次听写写错最多的或写不出的字词归纳出来。我发现“脍炙人口”的“脍炙”和“不落窠臼”的“窠臼”许多同学不会写,这时应该采用字理教学法。我这样引导学生识记“脍炙”这个词:“‘月字旁一般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月作为部首,用它组成的字大都与月亮、光明有关,但与‘肉有关的字作偏旁时也写作‘月,如‘肚、肠、胃、脏等。”然后我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这些字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脍是形声字,从肉,会声,指剁碎的肉,故从月肉旁。‘炙是会意字,本义为用火烤的肉。在成语‘脍炙人口中,‘脍为切细的肉,‘炙是烤熟的肉。这都是人们喜欢吃的肉,故被用来比喻人们广泛喜爱的东西。”教学“窠臼”时,我这样引导:“‘窠,形声字,从穴果声,本义是鸟、兽、虫的窝,故从穴。‘窠与‘臼常组合成‘窠臼,本义是鸟兽在窠中反复进出,后引申为人们用杵在臼中反复机械地舂捣,比喻老套子、旧格式。成语‘不落窠臼比喻不落俗套,有独创风格。”通过这样的字理析词,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学生很快就记住这两个成语。

字理识字教学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进行。识字要与口语、组词、造句、看图、看实物、阅读相结合进行字理分析。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容易用错的字、写错的字进行归纳、比较,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切实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与量。

4.如何进行字理识字教学 篇四

孟远灿(广西区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笛口小学)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石,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源远流长的识字教学,由于在理念上的众说纷纭而异彩纷呈。近年来,“字理识字”教学如众星拱月般得到一线教师的关注和研究。所谓“字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追本溯源,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形象真实、深入浅出地进行识字教学。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音、形、义的关系,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洞察汉字规律,提高识字效率,是一种积极高效的识字教学方法。

通过多年的识字教学研究,我总结出以下几种字理识字的主要方法:

一、借助图画发现字理。

汉字中有许多字都是根据生活中的具体实际事物描画出来的,这类汉字被称为“象形字”。象形字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汉字,它有着鲜明而独特的直观性。教师可以根据字形的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与汉字之间的关系,接着演示汉字的原始状态和演变过程,以帮助孩子记忆字形、理解字义。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而且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轻松地认识了生字。在教学《雨点》一课时,在孩子们清脆甜美的读书声中,我把蕴含这一课生字“雨”的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美丽的画面深深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接着,我充分利用汉字自身的魅力,向孩子们渗透字理,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雨”是一个典型的象形字,有着鲜明的直观性。为了让学生感悟到字的特点,经过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与汉字之间的联系,并辅助于多媒体将“雨”字从古代甲古文到楷书的演变过程,配上生动的讲解和优美的音乐展示出来。“雨”字的演变过程明了而又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学生在观察中亲身感受到,从形象生动的图画到形似而简洁的古文字,再到神似而方正的楷书字,他们眼前一亮:原来汉字是经历这样的演变而来的!在整个识字过程中,学生通过联想,把抽象的汉字符号和形象的图画加以联系,使汉字在脑中变得富有趣味性,更易于记忆,同时教师也达到了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动作表演再现字理。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如表示动作的字),选择形象活泼的演示法,通过体态语言再现动作,将字形与字义建立学生的联想之上,从而活跃了课堂氛围,将枯燥的识字过程再一次变得丰富精彩,使学生对汉字字形印象深刻,逐步培养他们的洞察汉字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悟,源于一次“临时”的识字教学。有一次课间里,我和孩子们在读《狗熊掰棒子》的故事。读到题目的时候,他们就被难住了,没有见过“掰”不会读。直接告诉他们吧,但是害怕字音留给他们的印象不深刻,时间长了就忘记了。于是我拿起一支粉笔,演示掰断粉笔的动作。观察这个动作后,一个学生兴奋地对我说:“老师,您用双手把这根粉笔分成好几段,而这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手’,中间是‘分’,所以我猜这个字念‘bāi’,对吗?” “老师很高兴,你不仅会读这个字了,而且你还学会用字理分析汉字了!你真厉害!”于是孩子们高兴地开始做“掰”的动作。我想他们在反复的动作中,通过感悟字形和字义的联系,对于“掰”字的理解一定比直接得到答案要深刻许多。

三、观察实物解析字理。

事实上,很多汉字都是对生活中某个事物的描摹。对于这类汉字的学习,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实物教学法。因为学生在亲自观察实物的特点和汉字的结构后,才会深化他们对生字的记忆并帮助他们养成联系生活实际识字的好习惯。还记得在学习《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恰逢那天下起小雨,当学习“伞”字时,我特意撑开一把雨伞,让孩子们对雨伞的形状仔细观察。“老师,我看到‘伞’字了!‘伞’字就像一把雨伞,上面的‘人’是伞面,中间的两点和一横分别是伞架和伞撑,中间一竖是伞柄!”一个孩子脱口而出的话引得其他同学频频点头。观察实物解析字理的方法,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经历了丰富的联想,学生开始主动将识字学习与生活中的实物结合起来,这样记起字来既准确又有效!

四、创编谜语揭示字理。

一直以来,猜谜识字的教学方式备受老师和学生的青睐。因为谜语往往都是琅琅上口,易于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而一旦猜中谜底,学生不但产生成功的喜悦,有成就感,而且

猜对的字更是过目不忘、记忆深刻。依据猜字谜揭示汉字音、形、义的特点,教师可带领学生鼓励他们进行谜语的创编。以下就是学生在学习生字时,自己编的谜语:“白云躲在人头下”(会);“一只狗四张口”(器);“一百减一”(白);“一加一”(王);“一家十一口”(吉)„„创编谜语,既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树立识字的自信,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真是两全其美的好方法。

综上所述,识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指导和练习,为学生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将枯燥乏味的汉字学活,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字理识字,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言的发展。

5.字理识字教学案例(韦仙艳) 篇五

根据字理对汉字进行追根溯源,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神奇,懂得每个汉字都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是充满智慧的语言符号,识字的过程就会成为学生喜爱的形式。把识字、学词、读文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而且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率,更坚定了我对字理教学不断追求和探索的信心。下面就以二年级下册《识字8》识字教学片断为例。

一、追根溯源,由形到字

首先老师通过一个短片引出了“百鸟园”的情景,一棵苍天大树,各种动态的鸟在树的周围飞翔,再加上清脆的鸟鸣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情境中引出鸟字,既让学生在情境中去识字认字,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体现出中国古代人民造字方面的聪明才智。

第一大环节就是运用字理识记象形字“鸟”,象形字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而成的文字。这时通过追溯字源,展示对应的古文字字形,就有助于学生理解该字的形义关系,有助于学生正确记忆汉字。再由“鸟”引出带鸟字的一类字。最后让学生知道,鸟作偏旁时大都与禽类及其行为有关。再次由“鸟”引出“隹”字,并且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让学生通过对比知道,原来“鸟”一般指长尾鸟,而“隹”一般却指短尾鸟。这样的操作过程,学生不但了解了字的来龙去脉,而且了解了古代人的一些生活故事。古代象形字如同一幅幅古代历史图画,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探寻古代人类生活的兴趣。

二、举一反三,由“个”到“串”

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归类识字,做到“教一个得一串”。汉字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声字,掌握了常用的组字率较高的象形字以及用它作形旁时用于表义的特点,就能形成识字的能力,进而“无师自通”地创造性地学习。概言之,掌握了字理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常见的偏旁部首的含义,学生就能形成识字的能力。例如“隹”这个字,即使学生不会读,但是,只要他懂得“隹”跟鸟有关。那么,就能轻易地推出“集、堆、难” 的大意是什么意思。如此依据字理的教学,汉字出现在学生眼前时,就不再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既能让学生主动地识记汉字,又能有效地开发他们的右脑潜能。如果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其它带“隹”部的生字,在心中肯定会有一个疑问,这个字跟“短尾鸟”有什么联系吗?好奇心肯定会督促孩子继续学习,教学目的也自然而然的达到了。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运用字理识记汉字,真正的促使师生共同成长。

三、语言实践,从认到用

最后通过拓展鸟的知识和儿歌让这些字重复再现,例如认完带“鸟”字旁的字,老师就出示几小段儿歌,把识记的字重复再现,达到巩固识记的效果,这些儿歌一般都需要老师自己根据所学生字的字理意思进行创编,不但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学生的印象更深,达到识字目的。后边的拍手歌,小常识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四、梳理提升,由字到情

通过运用字理进行语文教学,老师注重追寻汉字表意的特点、因义构形的构字规律,使得语文教学不仅仅立足于认得其形,呼出其声,更立足于字义字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使学生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汉字文化历史的积淀中感受汉字的意趣和厚重。

6.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的方法 篇六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课堂上首先关注的是教学过程是否精彩,是否吸引人。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运用字理把一个个枯燥乏味而又蕴藏着无穷奥妙的汉字讲解得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主动识字的欲望与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乐趣,从而主动识字、乐于识字。

那么,如何讲析字理,从而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呢?笔者对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以下是三点体会。

一、运用简笔画教学

培养学生认读汉字的兴趣和主动性,是我们进行汉字教学的核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低年级最先出现的是象形字,象形字源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用线条符号把客观事物的具体形状描摹出来。例如,教学生字“日、月、水、火”时,随着儿歌用简笔画画出日、月、水、火,并用简短的故事描述图意,学生兴趣大增。用简笔画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汉字的音、形、义,由于图画形象、具体,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主动画图,对比识字。通过将实物图形与原始文字进行图字对照,学生从生动形象的图像,了解到字的字形是怎样演变过来的。学生对象形字有了一定的认知,就会触类旁通。如教学生字“井”,出示实物图片和“丼”,让学生自主观察、探究,学生立即观察到“井”字的两横一撇一竖,就像丼边的围栏,中间就是井口,是象形字。这样学生很轻松地记住了井字。简笔画简洁、生动且内蕴丰富,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学生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给生字配画。如教“扔、拍、抛、提、抬”一组生字时,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肢体动画,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地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学生兴趣盎然,学得轻松愉快。

二、讲解有趣的构字规律

运用汉字形与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教师可以运用课文中的生字,给学生讲造字法。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培养学生识一字、明一理,从而自觉主动地去学、去记。只有让他们在头脑中记住生字的字理,才能形成自我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效率。例如,《猫和老鼠》中,咪、眯、迷、谜,它们有一部分相同,读音也相近。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形声字的规律,解决识字难的问题,在教学中,笔者运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字“米”之后,再从部首上理解字义。为此,笔者创设了故事:米妈妈有四个孩子,过年了,四个孩子回家给妈妈拜年来了,他们都是米妈妈的孩子,所以他们的声音都像妈妈,但四个孩子各不相同,我们来看看这四个孩子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异同。学生自主探究掌握了“米”与嘴有关,加个“口”字,是“咪”;跟眼睛有关加上“目”字,是“眯”;与行走有关的加个“辶”是“迷”;与口有关加个“讠”是“谜”。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掌握了这些字的音、形、义,而且懂得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从而掌握汉字的构成规律,促进他们更好地识字写字。

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主动地学习。做游戏是孩子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若能将识字教学融入游戏,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猜字谜、编字谜、找朋友、闯关等游戏,学生都很感兴趣,踊跃参与。例如,看图猜字,汉字中的象形字、形声字,都可以通过象形文字的图片演变来进行猜字游戏。许多汉字可以编成一个个谜语,如“上看一个人,下看一个人,仔细看一看,还有许多人”,学生会很形象地感受这个字就是“众”。再如:上小下大(尖);两人土上蹲(坐);一人门里蹲(闪);门上画张口(问);一只手放在眼睛上向远处望(看);翻过两座山就有路(出);学生在“猜”的过程中激起学习的乐趣。他们不仅记住了字形,还了解了字义。这种识字方法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用顺口溜、谜语等形象化的语言,能让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快地掌握生字。如在教学“青、清、请、情、晴、蜻、睛”这组字时,编了一句顺口溜:“小草青青,河水清清,请跟我来,做些事情,晴空万里,蜻蜓点水,眨眨眼睛。”学生读来顺口,又从字义和字型上区分了这组字。

7.字理识字教学 篇七

汉字字字有理。所谓“字理”, 就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 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 也就是说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 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 以达到识字的目的, 让学生见形知义, 牢记于心。

激发识字兴趣

汉字的出现使我们的祖先告别了洪荒年代, 书写出了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明之一。有了文字, 历史的河流就再也没有出现断流和干涸, 顺着文字的记忆, 后人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更替、风云变幻, 也能够在厚重的典籍里汲取先人的智慧。每个汉字之所以能成为现在的这种形状, 表达着她所代表的那种意义, 不是随意赋形赋意的结果, 汉字点画转折之间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当学生们了解了这些, 心头自然会升腾起对汉字的浓厚兴趣。

在我们语文教材的封面上, 孩子们早已见识了“册”这个生字, 如果我再让他们读呀读, 孩子们肯定一点兴趣也没有。如何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呢?我联想到了语文第九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中的阅读材料《“册”“典”“删”的来历》。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 我决定通过溯源图教学“册”这个象形字。

课上, 我问孩子们, 想不想看看古时候人们读的书是什么样的?当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时候, 我顺势出示了一幅竹简图让孩子们看, 同时告诉他们:在春秋战国至魏晋时代, 因为当时还没有纸, 人们只好把文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片上。这种竹片或木片, 通称为“简”。一块简只能写几十个字, 记载一件事, 因而往往需要很多块“简”。为了查找方便, 人们就用熟牛皮条把这些简按次序串编起来, 称之为“册”。“册”字很像几片竹简用绳子串在一起。东汉元兴元年 (105年) ,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书写的材料竹片或木片才逐渐被纸代替, 书写成的文章装订成书仍沿用了“册”这个名称。现在“册”已演变为量词。

接着, 我通过“分解——组合”教孩子们讨论“典”“删”这两个会意字。当我出示“典”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时, 孩子们兴趣高涨, 情绪饱满, 小脸涨得红彤彤的, 小手举得高高的。一个孩子说:“‘典’字下面的撇、点是两只手, 小心翼翼地捧着捆好的竹简, 说明这份竹简很重要。”另一个孩子说:“‘字典’、‘词典’的意思就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当我出示“删”字时, 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删”字的字理, “是竹简上有了错字, 用刀片刮去。”无须反复抄写就记住了“删”的字形结构, 而且记忆深刻。

提高识字效率

每个汉字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如“尧”, 因其功高盖世, 后人尊称其为尧。故“尧”有“高”的意思。“晓”, 即指太阳升高了, 引申意即为“天亮了”、“通晓、明白”……

小学语文老师虽然不是汉字学专家, 但了解一些汉字学知识, 懂得一些常用汉字字理, 确实对识字教学大有益处。教学实践使我们看到, 在识字教学中适当引进字理, 传播传统文化, 能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教生字“雁”时, 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生书空, 课后让学生抄写, 尽管反复操练, 识记的正确率还是很低。如果利用字理来教学“雁”字,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说文解字》告诉我们:“隹, 鸟之短尾总名也。”隹是一种短尾巴鸟。“雁”是由“厂”、“隹”和“亻”三部分组成的。“厂”是山崖, 单人旁“亻”指的古时男子向女子求婚, 须射雁以赠之。通过这样的字理讲解, 学生对“雁”过目不忘。接着我又问学生:你们还发现哪些汉字带有“隹”字?在课外学习中, 孩子们找到了很多包含着“隹”的常用字, 如:集、雀、雏、雌、雄、雕等, 这些字都与鸟类有关。当然, 也有不少包含“隹”的字与鸟类没有关系, 如:堆、锥、椎、谁、推、唯等。这些字虽然同鸟类没有关系, 可是它们的读音可都和“隹”有些接近。也就是说, “隹”在与鸟类有关的字里, 是表意的形旁;在与鸟类无关的字里, “隹”是表音的声旁。

纠正错别字

由于汉字形体的局限和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复杂程度, 在据义构形的时候汉字就难免出现一些形近字, 它们的区别往往只在那么一点、一横、一竖、一钩、一撇、一捺, 学生很容易写错, 如鸟——乌、竟——竞、既——即、矢——天等。加上长期的发展演变, 现代汉字中形近字更多, 运用字理教学, 帮助学生区别形近字, 纠正错别字效果特别好。

如对“篮”和“蓝”字的识记, 我是这样引导分析的:“篮球”的“篮”为什么是竹字头呢?因为篮球运动始于美国, 起初没有篮板和篮环, 在室内的墙壁上挂上一只篮子, 把球往竹篮里投, 为此是“篮球”而不是蓝色的球, 这样学生就不会把“篮”球写成“蓝”球了。

为让学生自主探索, 形成自己的识字方法, 达到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自主性。我让学生讨论探究, 怎样区分“辫”“瓣”“辩”, 有学生沉思片刻, 立刻站起来说:“辫”是辫子的辫, 它和班上的女同学编成的辫子形状很相似, 你们看辫子编的不是“纟”呀!关于“瓣”, 它和花果有关, 外面有一片片的瓣叶, 里面的“瓜”多像花蕊。“老师, 我和王强在争辩呢!不用语言行吗?所以辩论中的“辩”中间一定是‘讠’”。

我想, 经过大家的讨论, 这样的错别字大概不会再出现了吧!

提高审美能力

汉字与其他文字有所不同, 具有独特的魅力。由于汉字独特的外形构造和她深远的意义指向, 使汉字书法成为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钟鼎文、小篆、隶书等既是字体也是书体, 像颜真卿、王羲之等书法名家, 他们创造的书法作品更是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通过识字、写字能融铸个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之一。在字理识字教学中, 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应当把审美教育寓于识字之中, 在训练过程中利用字理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在提高识字质量的同时, 受到美的熏陶, 提高审美能力。

在教学山川的“川”时, 我应用字理识字, 让学生明白“川”是河流的意思。接着我让学生在头脑中把汉字还原成景物形象, 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 把大脑中的景物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 使学生生动、真实、身临其境地感知汉字的形象美。最后, 我让学生写写“川”, 进一步深入感知汉字形象, 强化发现美的效果。令我欣喜的是, 孩子们写的“川”笔画苍劲有力, 间架结构得体。此时, 一股对祖国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从我们师生心底油然而生。

训练思维方式

字理识字让学生的想象力变得丰富, 思考的范围也更加广阔, 有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联想, 不仅加深对汉字音、形、义的理解, 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如遇到一个生字, 学生会思考:这个合体字是形声字吗?如果是, 形旁和声旁是什么, 形旁表示什么意思?以前有没有学过这个生字的同音字或形近字?怎么区别它们?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我还能找出哪些和它同声旁或同形旁的字?在自学一课生字时, 学生会独立思考:这课生字有多少难学的字, 用什么方法解决等。有的汉字还成为学生研究的课题, 学生在追问和查找资料的过程中, 发展了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汉字的故事》 (吴东平著)

[2]《字理教学手册》 (黄亢美编著)

[3]《字理新说》 (刘家齐编著)

[4]《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09年第6期, 《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要从汉字抓起》 (李菁李泉荣著)

8.字理在识字教学中绽放异彩 篇八

一、巧记字形

在小学阶段,学生写字多笔画、少笔画的现象很突出。有时候,老师也无奈,只能让学生反复多读几遍,多写几遍,学生写得哈欠连天,昏昏欲睡。而对于有些字,教师可以分析字源,依据字理,让学生明白字理,掌握字义,了解这个字本身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就能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而且记忆深刻,解决多笔少画的难题。如“染”学生容易将“九”写成“丸”。这时依据字理就能很轻松解决识字的难点。“染”从水,表示在水中浸煮,从木表示草木中提取的颜料,“九”表示数量多,从“九”表示了染色要经过多次浸、煮,体现了工艺的复杂、劳动的艰辛。再比如,“醒”的偏旁“酉”,学生很容易写成“西”。这时,字理又可以帮上忙了。和学生分析“酉”是古代的酒壶,而这种器具上都刻有漂亮的花纹,现在“酉”中间的一横,就代表了美观,告诉学生千万不能忘记这一笔看似不起眼的一小横。

在小学阶段,学生经常是乱用形近字,如“冠”、“寇”混淆。教师可结合介绍华夏先祖的冠礼仪式来介绍字源。“冠者礼之始也”,在冠礼仪式中,长者为青年戴上帽子,以成人之礼来要求人的礼仪。“冠”的部首“冖”表示帽子,意思是一个人用手把帽子戴在头上。而“寇”的部首“宀”表示房子,“宀”下面的部件表示手拿棍子。那么,“寇”的意思是一个人手拿棍子跑到人家的房子里去行凶,即强盗、侵略者。在这样的追本溯源活动中,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探究了字的本义,这样就强化了学生对字形的区别和记忆。

二、明晰字义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往往选择学生喜欢的猜字、编顺口溜等形式进行识字教学。如在教学“一碧千里”的“碧”时,编顺口溜识记,如一个王老头、一个李老头坐在石头上。学生很高兴,也易于准确识记字形,对于字义却是特别茫然。长此以往,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学生学得懵懵懂懂。在细细品味后,发现这样的教学出现了浅尝辄止的遗憾,陷入了为认字而识字的误区。依据字理,可以实现音、形、义的统一。如“野火烧不尽”中“尽”字,通过分析字理,可以看出上部分像倒过来的筐,下面的两点表示筐里的东西都掉出去了,这时筐里什么也没有了。由此,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掌握了“尽”的音、形、义。

还有一些笔画繁多的汉字,如“慈”,教师可以分解笔画部件,帮助学生理解“幺”是小的意思;心字底,是心脏的象形,与心思有关,通过溯源了解“慈”的本义是母亲的关怀,引申为仁爱、和善。教师讲关于汉字由来的有趣故事帮助学生追本溯源,掌握字的本义和引申义,不仅准确识字,增进了感恩之情,而且感受了祖国传统文化。

三、掌握规律

识字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发现和总结识字的规律和方法。依据字理,以一带多个,可以轻松识字。如教学“品、晶、森、众”这一类字时,可以请同学找出相同点,知道这些字都是由相同的单字“口、日、木、人”重复三次,再引导学生掌握规律,蕴含着三个以上表示数目多,所表达的意思加强了。 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教学重点放在形声字的形旁的探究上,抓住时机让学生根据形声字的形旁与构字之间的意义关联进行识字,让学生逐步掌握独立学习汉字的方法。教学中,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将汉字的古、今衍变过程,变成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掌握足、手、水、火、言等字所蕴含的意思及变成偏旁时简化的写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有了识字兴趣、识字方法,就能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自主学习,也就打破了以往的那种“机械识记——反复抄写”的怪圈。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字理教学,也不是字字分析字理,课课运用字理,要因字而异,切不能主观猜测、随意想象,更不能强人作解。

溯源说清字理,适当联系字源,是识字教学中的一条蹊径,着眼在“巧”。恰当地分析字理,汉字将不再是简单枯燥的笔画的组合;恰当地分析字理,识字教学不再是简单的读读音,写写字,而是一个个故事、一个个知识、一幅幅画面。恰当地运用字理,既让学生轻松识字,又了解了汉字文化,实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诗如画的汉字引领学生感受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松柏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上一篇:2018高考全国卷2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下一篇:煤矿安全生产演讲稿:用责任筑起生命的铁壁铜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