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教师先进事迹(通用11篇)
1.支教教师先进事迹 篇一
支教教师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时光荏苒,转瞬间一年的支教工作已接近尾声了,在恩施市沙地中学支教的这一年中,我深深地体会着精神的压力,体验着生活环境的艰苦,体会着工作环境的调整与角色的转换,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享受着学校领导的关心,同志们的支持和集体的温暖,更领悟着支教的快乐和人生价值的美好。
一、平淡生活中品尝人生的真味
支教对我们每个支教老师来说,应是一次磨练,毕竟它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规律,要求我们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当我加入支教队伍之前,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一定要坚持下来,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尽量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刚到沙地中学,这里空气虽好,但气候干燥,生活和饮食很不习惯,但学校的领导精心而热情周到的安排使我们感动不已。但每到夜晚,面对“空空”、安静的校园,给我的是寂寞、冷清和孤单,我经常因为想家而彻夜难眠„„为了支持我的工作,我的爱人在工作之余一个人承担着家务和照顾年仅两岁的女儿的重任,从不让我多操心,还经常鼓励我,要我安心工作。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支教”这一年来,所有的困难和委屈,都因为工作的过程得到认可而幸福着。另外,想到这里的老师他们不也是这样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献身农村教育,都毫无怨言,并还那样的乐观面对,而我们仅仅一年的支教工作,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所以即使再清苦、再寂寞,一想起领导的关怀和鼓励,看到学生们的学习进步了,看到孩子们变得懂事了,看到学生的成绩提高了„„我都会感悟到能够投身于支教的队伍中,正是我一生的荣幸啊。
二、虚心学习中提升教育的境界
------------------一年来,我积极地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教学研究活动和年级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支教一年来,我上了《液体压强》、《电功率》等四次教研课,多次与老师们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相互探讨和交流,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我能用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服从领导的各项安排,绝不搞特殊化,平时我也能主动的与支教学校物理学科的老师沟通交流,虚心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索取宝贵的经验。
三、努力工作中收获成功的快乐
来到沙地中学,学校安排我担任初二年级五班、六班两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一年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进行引导,为提高教学成绩,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研究教材,认真把握好基础、重难点,同时结合物理科教学特点,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并在网上查阅资料,收集有关教学信息,精心制作课件,教具和学具,准备实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做好备生关,因材施教,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付出总能收获,我和孩子们实现了双赢: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浓了,学习习惯好了,在每次的阶段测验中,他们都能以优异的成绩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支教”生活给了我一段无极限的体验和感受,给自己人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生命因为它而更加丰富和精彩,这将是我今后工作的不竭动力。
2.支教教师先进事迹 篇二
为推进民办教育的发展, 青岛市日前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民办教育的意见》, 提出选派一定数量的公办学校校长、教师到民办学校支教。
意见提出, 建立民办学校营利性、非营利性分类管理机制, 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方式举办民办教育。推出一批重点项目进入教育引资市场, 引进民间资金建设优质学校, 打造成民办教育品牌。
为加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意见提出, 一是开展民办非营利性全日制学历教育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同等待遇试点, 民办学历教育学校教师按事业单位标准参加养老保险, 财政按比例补助学校。二是民办非营利性全日制学历教育学校经市编制部门批准, 可纳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
3.让城镇教师支教工作提高效率 篇三
支教工作的现状如何?
首先支教教师工作被动性大。笔者走访了周边地区10所有支教工作人员的学校,共调查了15位支教人员。调查表明,真正意义上愿意下到乡镇去支教的仅有2人,占支教总人数的14%(其中有一人还是因为在原校由于人际关系紧张,不得已而为之),86%的支教教师是迫于压力而来,因为从上至下关于支教的文件中都明确规定:不支教,晋职、晋级、评优资格取消。教师们普遍认为,把支教作为硬性规定与晋职、晋级、评优挂钩,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制度,它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大多数支教教师的积极性。所以,支教教师被动性很大。很多支教教师到农村学校后,为了完成任务,像本校教师一样,只是单纯地上课,没有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带到农村学校。可以说,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支教,充其量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是“下乡上课”或增加一点个人政治资本而已。
其次是支教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城镇学校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根据教师个人需要,如推算到哪一年该轮到哪些教师晋级了,便“合理”地安排这些教师去支教,学校真正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是学校的招牌,一般是不会派去支教的。还有的学校是通过抽签、抓阄的形式选派支教教师,更有甚者是学校“末位陶汰者”或是平时不受校领导欢迎,早就有意要“安排”的对象,这样导致支教队伍素质高低不一,水平参差不齐。这类人员在调查对象中有4人,占调查总数的26%。
再次是支教教师给农村教师带来心理逆差。为了让下乡支教者安心工作,关于支教的文件都规定:支教教师享受派出单位同级别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有的学校还出台了种种优惠政策,如在支教期间,按每人每月300至50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贴,每月报销一次往返交通费等。如此优厚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鼓动了城镇教师去支教,但容易让收入微薄的农村教师产生心理失衡,都是教师,凭什么咱们同工不同酬?仅仅就因为是来自城里吗?咱乡村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一辈子呢!如此种种,乡村学校教师对城镇教师的心理反差加大,同时加剧了城乡教师之间的心理隔阂,不平等感越加强烈。
最后是支教教师“两头忙”现象突出。表现在工作上面,部分支教教师是学校教学骨干或学科带头人,他们大多承担着学校的重要工作,如管理、科研等。一旦支教走人,学校一时无法有适合的人选替代,许多事情仍得由支教教师完成,毕竟支教时间是短的,只有一年,于是支教教师不得不奔波在两校之间;在生活方面,支教教师大多数年富力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顶梁柱。支教时许多杂事仍要完成,他们一心挂两头,条件好的地方可早上出去下午归来,成为“走教”教师或“两栖”教师。
原因有哪些?
首先是思想认识不足。部分教育管理部门和城镇学校把支教工作当作政治任务来安排。在学期开学时召开支教会议、布置支教工作,联系支教对口学校,此后,在对支教教师工作的实效性进行跟踪评价,及时了解支教效果等方面均缺乏具体的措施,使支教工作成为支教教师的个人行为,大多支教教师只能凭着教师的责任心或良心去工作,其效果有好有坏不言而喻。
其次是受支教学校重视不够。任何事情除了外因推进,关键还是内因的趋动,如果缺乏内因的主动追求,注定不会长久甚至要失败。农村学校往往对支教产生过高的期望,希望能解决本校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切问题,于是只是被动地等待输入,管理层缺乏借助支教推动自己学校内部发展的规划,不能借助支教的有利时机激发本校教师的发展需求,没有及时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活动,甚至部分受支教学校干脆把支教教师像安排本校教师上课一样给予安排上课科目,这样的支教尽管形式上到位,但其内容、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最后是支教活动形式单一。支教的宗旨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公正,支教教师带去的往往不仅是课堂教学,而且还有较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这些都需要通过恰当的活动形式来表达。据了解,大部分支教工作往往采取支教教师到对口学校上课这一形式进行,支教教师上课期间会给某一班级学生带来变化,但对所在学校的影响却不够充分。农村学校教师任课较多,任务繁重,他们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去听课,即使听了课,如果没有人说课、评课,受条件和水平的局限,教师的收获也不能达到最大值。支教活动形式的单一阻碍了最终效果的实现。
怎样提高效率?
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经费保障体系。各地大多对支教教师采取精神奖励政策,应有一定的专项经费,要将支教经费纳入经费预算,或采取其他渠道,如企业赞助等方式,为支教单位和教师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同时建立经费审查制度,对支教经费进行专项督查,确保落到实处。
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一方面要建立对支教学校的评价激励机制,将支教工作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对支教学校的考核内容,保障学校支持该项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对支教教师的科学评价体系,既要有学校的评价,又要有校外尤其是学生家长的评价,既要有领导的评价,又要有老师及学生的评价。评价要客观、全面,重点是工作绩效,如教研风气、教学效果、教师观念等。对优秀支教单位或个人要给予适当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对差的应取消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资格。
要建立灵活的支教活动体系。组织骨干教师兼职支教。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兼职授课,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学校。
优秀教师巡回讲学。定期组织“优秀教师讲学团”到农村学校巡回讲学,让优秀教师通过上示范课、作专题报告等形式送教下乡,指导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实行导师制度。由支教学校有经验的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在对口学校带几名教师,每月定期坚持听课指导,进行交流活动,促进对口学校本地教师迅速成长。
实行跟教学习制度。参照行政机关用人模式,对口学校选派教师到支教学校跟班学习或跟教学习,体验支教学校的管理、教学、研究等优秀模式,开拓受支教学校教师视野,丰富其经历,锻炼其成长。
开展跨校联合校本研究。支教学校与对口学校成立联合校本教研小组,组织跨校性校本研究。在跨校联合体研究中,组织教师上研究课,作专题发言或作重点准备的点评,联合校本教研负责人对上课、说课和点评作评价。同时,对口学校要借助支教之力充分开展校本研究,主动造血。
举办双休日专题讲座或培训。充分利用双休日,支教学校根据对口学校的需要,举办双休日专题讲座或培训,大面积提高对口学校教师的素质。
开设拓展型课程。城镇支教教师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对口学校开设拓展型课程,指导、培养农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农村学生特长教育,提高农村学校学生的基本素质。
4.援疆支教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篇四
援疆支教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吃苦,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奉献。”带着家乡父老的殷切希望与嘱托,满怀着为祖国边疆教育事业献身的坚定信念和热忱,我跟随安徽省援疆支教队,来到祖国西部边陲--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开始了我永生难忘的援疆支教生涯。在这里我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与不懈坚持,努力实践着自己的奋斗目标。
大漠无垠 我心豪迈
8月 27日,我告别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亲爱的学生……离开可爱的家乡,前往新疆皮山县援疆支教。临别时,心中有着万分的眷恋与不舍。我知道家人是离不开我的,我的离开必将给他们带来,生活上的压力和精神上的空缺。可又想到万里之外那一颗颗期盼的心,我没有犹豫没有退缩,带着笑容离开我的家乡。我知道,我的坚强是他们生活的动力和快乐的源泉,我要让自己成为他们的骄傲、他们的自豪。
新疆皮山县辖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的最南端,喀喇昆仑山的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印控克什米尔交界。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汉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柯尔克族等13个民族聚居的边境县。我所支教的学校--皮山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就在这个小县城。 恶劣的气候、陌生的环境 、迥然不同的风俗习惯、急待沟通了解的一群民族孩子以及对家乡亲人的不尽思念,这一切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即将面临的考验与挑战。想到我从事崇高的援疆教育事业,我的心中不禁充满了豪迈之情,决心以自己的努力,来领悟“援疆支教”的真正含义,诠释“援疆人”的真谛。
尽心教学 绚丽绽放
我的工作安排在皮山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主任二年级双语班数学科目,同时兼任这个班的综合实践和地方课的教学任务。尽管在临行前已经做好了应对各种情况的打算,可来到教室,看见一屋子高鼻梁、大眼睛的维吾尔族、塔吉克族的学生时,还是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不仅仅是教学思路的改变,更是人生阅历的丰富。
皮山地处南疆最偏远的地方,这里闭塞、贫困,家长不重视教育,学生基础薄弱。尽管孩子们都个个长得非常漂亮,也很聪明,但是学习不主动,非常懒惰。在这些孩子的脑海中,压根底儿就没有写作业这个概念。由于家长无原则的庇护,这些孩子上课是想听就听,上学是想来就来。面对这种现状,我绞尽脑汁,拿出各种看家本领,使出浑身解数,想出了各种办法,一一化解了这些难题。
上课铃声响了,我拿着教科书自信地走进了教室,孩子们既惊奇又兴奋,用不太熟练,近乎蹩脚的普通话,大声喊道:“老师好!” 。我的心猛地紧了一下,一股暖流涌了上来。或许是母爱的天性,这些孩子和我在一起,分外亲热,完全没有民族界限。我看见他们就像看见自己孩子一样,也非常喜欢。
民族孩子的名字都是长长的,由很多个字组成。对我来说从来没有接触过,一下子要记住这几十个孩子的名字,可是件头疼的事情。我就琢磨着,当务之急能有什么好方法,在最短的时间记住这些名字就好了。正着急的时候,看见办公桌上放了一张开会留下的席卡。我灵机一动,咱们也来做一张不就行啦。我就利用自己任教的综合实践课,带领孩子们自己动手,用彩色卡纸为自己做一张席卡,把名字端端正正的写在上面,在名字四周空白的地方,画上自己最喜欢的图画,装饰的漂漂亮亮的,摆在课桌上。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我记名字的难题,美丽的席卡也成为教室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孩子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果,特别喜欢也分外珍惜,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距离没有了,孩子可喜欢我这个新来的安徽老师了,学习起来也有了兴趣。看着孩子的学习渐渐有了劲头,学习成绩稳中有升,我打心眼儿里高兴。那段时间,我和同事们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这些可爱的民族孩子。
民族孩子上课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有举手抢着回答问题的;也有没等我点名,主动跑到黑板前来写的;在用汉语表达不清楚时,甚至手脚并用比划起来,非常可爱。只要想起孩子们,我的心中总是幸福满满的。就在我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同时,问题接踵而来。由于家长不重视教育,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从而导致孩子从入学那天起,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记得开学后的第三天是维吾尔族的肉孜节。为了给孩子们减轻学习负担,假日尽情的玩一玩,我只是象征性少少的布置了几道习题。三天假结束,回到教室,我整个人都蒙了。全班51人,只有5位同学完成了我布置的那么一点作业,数学课代表阿不力孜・图尔贡也没有写。我教书也快了,想都不敢想的事,却在这里发生了。当时我气极了,把小棒在讲桌上敲得叮当响。这些孩子居然一个个,像没事人一样,无所谓的很。一节课不欢而散,草草结束 。课后我向当地老师了解到,维族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根本没有要求,找家长来学校面谈,肯定不起作用;孩子放学没人接送,来回自己走,考虑到放学回家路上的安全问题,也不能占用放学时间留他们;更不能打、骂、体罚学生。晚上回到宿舍,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一直像这么下去,后果简直不敢想象。躲避不是办法,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想着孩子平时天真可爱的样子,我知道现在不能急,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要讲究方法,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想到孩子们活跃的课堂气氛,对!把所有的问题都放在课堂解决!要知道这个决定对任课老师来说,是怎样的一份工作量,课前要做足庞大的准备工作。每天下班回到寝室,我总是趴在网上、书本上查资料,自己设计习题,尽量让每个知识点都变着花样的呈现在练习中。有重点、有变式、有创新,还要有新意,要让孩子们感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对孩子们任何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多加以表扬和鼓励,课后尽量少的安排书面作业。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学习气氛高涨。在第四单元学习乘法口诀时,都互相比着,看谁背的快、背的熟。回家主动背给爸爸、妈妈听,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和我的心贴的更近了,说到数学课就非常高兴。从第一次单元测验时的,全班28人不及格,90分以上1人,到期中测试只有11人不及格,90分以上达到7人,阿克力江・阿迪力还考了97分,期末考试全班只有5人不及格,90分以上达到19人,课代表阿不力子・图尔贡和阿克力江・阿迪力都考了满分100分,全班数学成绩有了大步飞跃。看着孩子拿到试卷时洋溢着喜悦的笑脸,我知道我已经迈开了成功的一大步。
调适身心 甘之如饴
伴随着成功带来喜悦的同时,我和援友们的身体都不约而同的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都是时差、气候以及水土不服等原因,给我们身体带来的不良反应。有的老师时差一直倒不过来,成夜的睡不着觉;有的老师水土不服,腹胀、腹痛吃不下饭;还有一些老师的因为气候太干燥、火气大,导致流鼻血、口腔溃烂;还有的老师感冒、咳嗽、发烧,一直好不了,非常难受。我也没有例外,到了皮山以后,整个人的生物钟全乱了。人像铆足了劲的发条一样,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整个人就像吃了兴奋剂,白天、晚上都没有瞌睡,头疼得就像裂开了,躺在床上还是睡不着。一年下来,睡得最多的一夜,也不超过5个小时。一周后,开始胃胀气,吃不下饭。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加上吃不下饭引起的营养缺乏,短短的一个星期,我的体重就减了6斤。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特殊的干燥气候,两个星期下来,本来就瘦小的我,变得更是又黑又瘦。
国庆节期间,张老师的老公带女儿来探亲,当时她女儿给妈妈送行时见过我们 ,孩子看见我就像小燕子一样扑了过来,一下子抱住了我,看了我好一会儿,对我说:“丽莉阿姨,你变了。”我接着就问:“宝贝,阿姨哪里变了?”“变老了!”孩子脱口而出。“哪里看出来的?”“多了好多、好多皱纹。”张老师的老公也笑着说:“你们肤色越来越健康了。”我当时笑了笑,什么也没有说。
皮山的夜特别长,晚餐头天晚上19:30,第二天早晨9:30早餐,中间间隔14个小时。这段时间对我来说,既是愉快的也是难熬的。我每天基本上都是,抓紧饭后的这会儿时间,给家里打电话报个平安,了解了解家里的情况,听一听孩子的声音。稍微一耽搁,家里已经很晚,女儿已经早早的睡下了。放下电话的我,一个人在空落落的屋子里,剩下的只是对家乡、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多少回夜里,在梦中,我自己把自己给哭醒了。梦里,女儿还是刚会走路的样子,一个人在院子里蹦蹦跳跳的玩儿。忽然,“啪”的一声,孩子摔倒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边哭边喊着:“妈妈、妈妈……”。当时,我多想跑过去,一把抱起孩子,可是双腿怎么迈也迈不开,急得我在那儿直哭。同样的梦做了一次又一次,我知道家里的孩子需要我,新疆的孩子更需要我。我微笑着面对这一切。
民族团结 欣欣向荣
来新疆之前,教育局领导就叮嘱我:皮山地处多民族地区,情况非常复杂。在那里工作,必须有着成熟的政治素质,过硬的业务水平以及高尚的师德风范,才能赢得当地老师和民族家长的信任,工作才能做好。人还没到新疆,我就没日没夜的,认真研究起了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国家对新疆制定政策法规以及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等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为争取早日融合到新疆人民当中,成为他们心贴心的一员做着准备。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更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在日常的教学之余中,我深深地感受维吾尔族人的热情与淳朴。
生病那段时间,尽管我什么也没有说,当地老师和我可爱的维族孩子们还是看了出来。老师们教我克服水土不服的有效方法,孩子们一有时间就围在我身边嘘寒问暖,逗我开心,我感受到了亲人的温暖。每天走进校园的大门,听着孩子们的纯真问候,看着值日领导、民族老师的热情微笑,每每这时,我的心里都会涌上了一丝幸福和感动。虽然皮山经济还不够发达,这里的人民生活还不够富裕,但这里不缺乏精神财富,他们可以自信地面对每一个人,可以快乐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我知道,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皮山,爱上了皮山这群可爱的孩子,我愿意做一个生龙活虎的皮山人!
援疆生活中,我见识并学习了维吾尔族歌舞--麦西来甫,参加了帕丽丹老师孩子起名字的典礼,古尔邦节到玛依热老师家拜年,还学会用简单的维语和老乡们交流……从中我了解了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我觉得我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在这里我真切的领悟到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相互分不开”的真正意义。我相信,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下,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真情援助下,新疆的明天会更加灿烂美好!
开拓进取 再续辉煌
一年来,我作为安徽援疆支教队其中的一员,克服了生活上的极度不适应,克服了远离家乡的寂寞,克服了工作上的困难,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援疆支教工作中。在完成日常教学的同时,配合本地老师给孩子们排练童声合唱《快乐的节日》,参加校园红歌歌曲比赛。孩子们以精湛的表演、完美的演唱,获得评委老师和同学们一致好评,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组织本班同学动手出的黑板报,被评为全校第一名。在平行班老师请假期间,我毫不犹豫毅然担当起两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一个月下来,那个班的孩子都舍不得我离开,现在还常常在门外偷偷地看我上课。元旦期间,我还精心的为老师们编排了现代舞《青春的旋律》,参加元旦节文艺演出。作为一名党员,我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标准的严格的要求着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业务学习、党员学习。首批申请参加皮山县党员进社区活动,成为皮山县第一社区的义务宣讲员,努力和汗水换得民族老乡一致的信任和好评。同年被光荣的评为:“皮山县援疆工作先进个人”、“皮山县巾帼建功标兵”。
在皮山,我付出汗水品尝幸福和快乐的同时,遇到了很多困难,我没有退缩,勇于面对。战胜困难的我,磨练了意志,丰富了阅历,加快了成长步伐。一年来,我沉淀了许多,积累了许多,这是我一生难得的宝贵财富。我见识了真正的沙尘暴,体验了近十次5级以上的地震,经历了世界卫生组织高度重视的“南疆‘脊髓灰质炎’疫情”,以及数次感受发生在身边的暴力恐怖事件。短短的一年支教生涯,我体验了很多很多在家无法想象的种种情境,我可以自豪的说:援疆无怨无悔,生命因援疆而精彩 !
5.乡村支教教师事迹材料 篇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的熏陶,城里人有城里人的气质,乡下人有乡下人的味道。对于一位长期在大都市读书、学习,又接着在城里工作和生活的年轻人,满身都应透着阳光、浪漫的现代都市气息。可短短的一年支教经历就让这位城里的“靓仔”变成了土味很重的乡下教师。
的10月份,查览老师成为一名支教教师,带着光荣的使命,从九江市双峰小学来到了服务地点----蛟塘镇芙蓉小学。支教一开始,他就没有把自己当作一名流水教师,而是把自己当作本校正式老师对待,不搞特殊化,不迟到,不早退,服从学校的统一管理,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蛟塘镇辅导区举办的乒乓球和广播操比赛中,他配合该校体育教师认真教导参赛学生,分别荣获团体第一和第二名的好成绩。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出色的完成了支教任务。
在一年的支教时间里,查览老师兢兢业业,以校为家,以生为友,跟同事相处特别融洽,对学生特别的耐心、细心,特别是家庭困难的学生和留守儿童,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更是利用下班空闲时间无偿进行篮球培训,组建芙蓉小学篮球队。使芙蓉小学许多活动项目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强烈的责任和无私奉献精神让查老师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因为没有现成的宿舍,查老师只能住在学校荒置的教室,条件艰苦程度不言而喻,但是他没有任何怨言。从容的面对困难,战胜孤独。走过这一年的历程,有辛苦地付出,就有幸福的收获,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对其工作态度非常认可。被同事和学生家长亲切地称为,城里来的“乡下老师”。
6.支教教师先进事迹 篇六
我叫申海龙,一直在蓝田县一家中学任教,2012年7月份,我带着光荣的使命,来到桑xxx中学支教。时光荏苒,转瞬间一年的支教工作已结束了,在支教的这一年中,我深深地体会着教育的压力,体验着生活环境的艰苦,体会着工作环境的调整与角色的转换,领悟着支教的快乐和人生价值的美好。
一、严格要求思想上进
在每一个平凡的支教日子里,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来积极学习政治理论;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服从学校领导的各项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做到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有事先请假;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时刻不忘记自己是一名教师,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工作,率先垂范。
二、扎扎实实提高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普遍乖巧有余而独立性不足的情况,努力营造民主、快乐、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尽情释放自我。让他们在学习中思考,在体验中感悟,在活动中升华。我在所教学生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前,我认真备课,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各种情况,因材施教;课堂上我再现教师的风采,精彩的讲述,循循的诱导,积极地鼓励,深深的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课后,我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处理好学生作业,并对潜能生进行重点辅导,总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并理解消化了才肯罢休。我还针对查字典范文学生课外知识面狭窄这一实际情况,经常从网上搜集资料给学生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课外知识储备量。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两个学期以来,我所任教的八年级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期末考核中学科各项指标均稳居北片前列,学生在各项活动中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此外,我还通过备课、校本教研等形式与其他教师一起探讨新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对策、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做到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三、融入集体和睦相处
学校的领导对我们支教老师非常重视,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在生活中、工作上他们都尽可能的为我们提供方便,为我们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更好的投身于工作之中。刚到学校时尽力为我们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并且嘘寒问暖,冬天山里很冷,学校给我们配发了炉子和烟囱,李校长还多次到宿舍提醒我们注意取暧的安,让我们倍感温暖。平常积极与同事搞好关系,树立主人公的意识。由于离家比较远,学校为老师设有食堂,我就在学校里就餐,常利用茶余饭后与老师们聊聊天,叙叙家常,谈论一些生活和工作上的琐事。(生活上从不向学校领导提出过多的要求,平时与老师交谈中,从没有搞过特殊化,与其他教师打成一片,其他事情一律按学校的要求去办。我总是以一个该校教师的身份去规范自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打心眼里高兴,为他们能够接受、理解我而高兴,为我能够融入这个集体而高兴。
7.支教教师先进事迹 篇七
我省某市于2009年2月有幸成为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确定的首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顺应改革任务, 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方案, 其中之一的“沃野工程”方案要求“建立和完善各项学校对口帮扶, 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工作制度”, 以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即组织市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 并对到农村支教的教师在评职晋级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支教的出发点是帮助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孩子, 平衡教育资源, 实现基础教育平衡。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教育负责的态度, 带着政府“支教帮扶”的美好期望, 从学生、家长和农村教师视角调查此次该市教师下乡支教的实施效果, 以此为以后的教师支教工作和其他形式支教工作更好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使教师下乡支教政策实现它应有的社会效益。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 学生对支教教师的反馈
在学生对支教教师的信息反馈中, 我们列举三个方面的问题:与学生互动情况、教学形式的变化和教师支教活动对学生心理影响。支教教师是如何介入新学生群体中呢?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77.27%学生认为教师能够在课后与学生交流和谈心、和学生玩在一起, 然而, “家访”和“家长会”这两种形式, 却成为我们支教教师的盲点。这也说明支教教师在所支教学校的工作情况缺乏监管, 支教教师对所支教班级工作投入不够, 积极性并不高。
支教教师得到学生喜欢和爱戴更多源于教学形式的变化:81.82%的学生认为支教教师“教学方法新颖”、90.91%的认为“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量大”, 而且, 72.73%比例的“课后作业不多”深入学生内心, 赢得学生的好评;受学校教学计划统一安排, 支教教师在课程安排上并没有多少改变。
然而, 支教教师的频繁更换却给对学生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所调研的受援2013届毕业班在六年时间里先后更换4位班主任老师, 其中2名为支教老师;据调查数据显示:86.36%的学生需要对新老师有个适应过程, 81.82%的学生心理波动较大, 教师频繁更换的直接结果是造成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下降, 该比例为72.73%。从上述调研结果, 我们揭开了学生对支教教师“又爱又怨”的复杂情节。
(二) 学生家长对支教教师的反馈
我们从三个方面调研“家长对支教教师的态度”, 即信息的获取、孩子的改变和家长态度的改变。对于学校给自己孩子班级更换支教老师一事, 家长是否知情呢?调研结果令人震惊:就此事, 校方既没做到提前告知, 事后又没征得家长意见。可见, 家长在该方面是被动的, 对支教政策的了解更是茫然的, 事后家长对支教教师态度的不满埋下伏笔, 同时也揭开其中的部分疑问。
我们再看家长眼中“孩子的改变”有哪些:“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加强”与“扩展孩子的知识面与增加了对外界的了解”两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2.73%和77.27%, 然而, 家长并不认为“孩子成绩有所提高”, 该项比例仅占调查数据的36.36%, 反而, 有81.82%家长认为由于新旧教师的频繁更替, 导致孩子在新旧班主任之间的情感割舍, 给孩子身心造成无形的伤害。以上种种最终导致90.91%的家长对学校有了不满情绪, 最终失去家长对学校的信任:要么辍学、要么转学。
(三) 该校教师对支教教师的反馈
从上述调查数据中, 我们看到该校教师在对待支教教师的态度整体上是欢迎, 那么, 支教教师为该校教师带来哪些“福祉”呢?我们从“支教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受援班级的变化”和“该校教师的收获”三个方面展开调研, 结果显示有70%的该校教师认为支教教师在支教过程中遇到“对农村教育状况了解不够”的困难, 在此状况下, 支教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教学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比例分别为30%和20%;支教工作对受援学校的教风、学风和管理方式等的改变起到一定作用, 比例为20%、30%和20%, 遗憾的是支教时间仅限一年, 难以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另外支教教师给当地学校教师的工作方式与方法也带来一定积极的影响: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方面均有促进和提高, 比例均为为30%;但在教研能力和进修学习意识上, 没能引起该校教师的足够重视:仅有10%农村教师认为城市教师来校支教提高了自己进修学习的意识, 也仅有10%的农村教师的教研能力有所提高。然而, 就教研能力和进修学习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具有特殊的意义。支教的良性效果是需要长期积累, 不是短期就能达到的。
三、反思
教育均衡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诉求, 世界各国都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有益的探索。[1]教育部提出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号召, 这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2]以L市为首批的国家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项目主观上为解决农村地区、落后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有益尝试, 并取得一定效果, 但整体还不够理想, 暴露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漏洞。当然这与以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背景支教动机大有关系, 此次教师支教下乡是受晋职称动力推动, 也不排除名校迫于压力做秀的成分。“支教”即支持教育, 支援教育。[3]一“持”和一“援”定义了支教是一项爱心事业、良心事业, 不管以何为背景的支教行动, 它都需要每位参与者秉承一颗“奉献之心”投入到农村的基础教育事业中。我国农村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抉择, 如何真正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找到一条既治标又治本的良策, 值得我们反思。
参考文献
[1]袁潇, 徐辉.中美支教项目比较研究:以“顶岗支教”与“为美国而教”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 2012, (3) :121-124.
[2]程伟华, 蔡敏.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 2007, (5) :35-39.
8.支教教师先进事迹 篇八
本刊讯 日前,自治区组织部、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扶贫开发办联合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今年起我区每年将从首府城市和中心城市的优秀幼儿园、中小学(含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中选派1000名优秀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以下简称“三区”)支教一年。同时,每年为“三区”学校培训150名骨干教师和紧缺专业教师。支教期间,教师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并享受派出单位同类同级教师各项福利待遇,绩效工资由派出学校发放,期满后仍回原单位工作,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支教经历视同城镇教师到农村教育工作经历,符合规定条件的,在工资、职务(职称)晋升、计算基层工作经历、研究生考试等方面,可按现有政策予以倾斜。受援县负责支教教师的住宿生活、工作岗位安排及日常管理,对教师支教期间的工作情况如实进行考核。此外,受援县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每名每年可获2万元补助,由中央财政负担;而支教教师选派工作经费由自治区财政和选派方所在设区市财政按照人均2万元标准1∶1共同分担。
nlc202309061904
9.支教教师先进事迹 篇九
学号:xxx 姓名:xxx
系班:xxx 支教学校:xxxx
支教的学生积极响应忻州师范学院支教工作的号召,于2011年秋季学期,xxx到xxx参加为期一学期的支教工作。
一个学期以来,他担任四年级语文、科学、音乐、体育教学工作,并兼任三年级体育老师工作。在xxx支教期间,积极服从校领导安排,教了语文、科学及其他,并都以成功的教学回报了领导的信任。
本着以作为支教生对学生为引路人的原则,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经常阅读各类专业书籍,学习别人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并适当加以改变运用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
努力学习,大胆创新。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他始终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地参加学校的教学研究以及班级管理等各项工作,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教到老,学到老,才会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
谁在教育上领先一步,谁就拥有辉煌的明天。他认真学习新教学大纲,以新思路、新方法来指导学习,认真备课、上课,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而是以各种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活泼、上进的学习氛围,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来教学方法。
育人为本,热爱教学。小学教育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要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作为引路人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更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培养,并在此过程中以爱为桥,倾心教育。
老师就是凭着一颗爱心来做好教育工作的。支教半年来,他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去,心中装着学生。当小朋友有什么不开心时,他去安慰小朋友。开学不久发现班中一个同学性格内向,平时与其他学生来往不多,显得孤僻郁闷。一天,这位学生写日记说:“看到其他同学与朋友一起游戏,学习,我好羡慕啊!老师,大家为什么不喜欢我呢?”他找这位小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鼓励该学生主动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小班会课上,他让这位学生展示了自己的特长,这让这位学生自信大增,也让其他学生重新认识这位同学。许多学生愿意与这位同学一起玩了,这位学生也融入了这个集体,开心多了。
因人施教,永不放弃。没有差的学生,只有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他接的班级中一个男同学,是全校有名的双差生:根本不想学习,破坏课堂纪律,下课调皮好动惹是生非,十分淘气。面对这样一个男孩,无时无刻都担心男孩会惹出事端来。于是,采用了各种方法说服教育男孩,并请家长配合。为了鼓励男孩,利用男孩胆大的优点,让他当语文科代表,男孩跟别的老师说过“语文老师这样看得起我,我一定要学好语文。”经常和男孩谈心,小到男孩的行为举止,大到谈理想抱负,在男孩身上花去了大量的闲暇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心血总算没有白费:期末男孩的成绩进步较大,行为习惯也有很大的改变。
当然对于学习本来就好的学生,在完成基本功课的同时,也适当进行拓展延伸及强化训练,使学生们的基础更扎实。
加强运动锻炼,丰富业余生活。小学正是长身体的阶段,在体育课上先教学生们打乒乓球与打羽毛球的基本动作、规则。然后在课下加以锻炼熟悉要领,几周后有好多学生已经打的很不错,然后继续影响其他的学生,给学生们的课下业余生增添了色彩,改变了学生们单一的在校园乱跑运的动方式。
不问苦乐,不问得失,尽他自己的力量去奋斗,有辛苦的付出,就有幸福的收获,感受着支教赋予生命的精彩。
10.支教事迹 篇十
——“研究生支教团”个人先进事迹
我叫王进,男,中共党员,2014年7月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纺织工程专业,现在平利县兴隆中学支教。2014年6月,代表西安工程大学参加了团中央组织的井冈山“西部计划志愿者骨干培训”,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们五天的学习、交流进一步坚定了我服务西部的决心。7月,参加了陕西省组织的“西京大学志愿者培训”,让我对支教生活更加憧憬,对支教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亘古不变的志愿者精神,也是永留我心的不变诺言。作为西安工程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我肩上有着双重使命。在做好本职工作,让山里娃娃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积极配合项目办以及服务地做好本届支教团支教工作,为以后历届支教团做好模范和表率。
9月,怀揣一腔奉献西部的赤诚,踏上了漫漫支教路。这一年,脚踏实地、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充分信任和称赞。
一、安心从教,只为学生
自到支教地,一直秉承周县长“苦、实、友、家”的四字箴言,用心去和老师,学生及当地人交往。
静心支教,2014—2015学第一学期,我承担七、八、九三个年级信息技术课课程教学。开学时,通过对这里学生的了解,发现他们平时很少接触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所以基础近乎为零。于是,我便暗下决心,决定用自己所学充实他们。为此,我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以及网络视频的自学,编撰了较为完备的信息技术课程教程,这样我上起课来得心应手,学生掌握的也更充实牢固。期末测试看着他们的娴熟表现,我感到莫大的满足。第二学期,由于学校历史老师请假,我又主动承担了七、八两个年级历史课程的教授。我知道,对于一名工科生来说,可能教历史是有些生疏和难度的。但“志愿”是我的追求,我还年轻,只要我认真去做、努力去做,效果必定卓著”。所以,从开学第一天,我就坚定信念,把历史课当做自己专业课,花费大量时间了解和历史相关的史料,教案认真撰写,上课灵活应对,作业更是一丝不敢马虎(哪怕是个别错别字,我都可以找出来)。自然,收到的效果也是绝佳的,原来个别上课打瞌睡的学生也饶有兴趣的听起课来。七年级学生历史平均成绩也由上学期期末的50多分提升到70分左右,八年级学生成绩由40多分提升到60以上。这是我非常满意的,而我从中享受着快乐。
二、关爱学生,铸就师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这句话,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何去爱学生?这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亦师亦友”。
为此,我做了这些:“学业辅导”,除了辅导学生我个人所带课程外,还主动为学生解决他们其他课程疑难。七年级一个叫***的学生,特喜欢学英语,我就找时间给他讲解语法;八年级学生喜欢问数学、物理问题,我也总会耐心解答。“心理疏导”,记得九年级**曾告诉我说自己不想上学了,原因是学习差、长相差,同学讥笑。我给她做了深刻的心理疏导,告诉她“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她现在积极乐观,更加努力了。当然“情亲帮扶”也是不可或缺的,嘘寒问暖,询问吃饭等等问题。对于周内缺钱同学,只要他们开口,我会毫不犹豫的借钱给他们(即使我知道个别因家庭困难还不起钱的学生)。自然,学生对我也是尊重万分,什么时候也不缺乏“王老师好”的问候语,可以说我是心满意足。
三、学校工作,从不马虎
除学生的教学工作外,我还担任微机室、打印室部室管理,在全面做好部室卫生、文化的同时。还努力完成学校各种材料的打复印以及微机室计算机的维护。认真负责的态度,得到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他们说,自我接管打印室,打印室是焕然一新,老师们做材料可以说是随叫随到,不用像原来那样做材料毫无办法。此外,学校今年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兴趣小组,我也主动请求成为指导老师,让学生上课学习、生活体会深刻领会“24字方针”,这些我是一丝不马虎。
四、爱心募捐,不求回报
支教以来,我多方努力,为学生捐到了大批的学习及生活用品。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通过联系我校学生会募捐到了价值2000元的服装及书籍,帮助了56名学生。本学期,又联系浙江凤凰庄为学生募捐到价值达7000元的新服装63件,让63名学生受益。后来,收到社会爱心人士爱心笔500多支,爱心垫板300多张,爱心光盘27盘,以及画板、羽毛球拍等等若干,这些让学校每一个学生都受益。这些让我喜不自胜,因为我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让他们懂得我们的社会是充满正能量的,乐观生活。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我认为应该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正在这心灵世界徘徊与寒冷、雨雪之中的那些孩子们,爱在教育中产生无穷的力量。
总之,一年的支教历程,让我成长进步,使我思想情感得已升华。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进取,勇于创新,为农村教育事业的美好明天奉献我的青春和智慧。这就是我的支教青春——别样红。
汇报人:王 进
11.支教教师先进事迹 篇十一
关键词:师范教育;实习支教;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理论基础
1997年以来,根据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和地方基础教育的迫切需要,忻州师院积极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长期坚持大规模实习支教,先后派出24批13 000余名本专科生到11个县市的560多所农村中小学实习支教。我院实习支教具有起步早、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显著特点。取得了大学生欢迎、受援学校获益、地方政府支持的多赢效果,受到国务院、教育部、省市领导和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的充分肯定,形成了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2007年底,我院承担了教育部、财政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项目和两个特色专业建设任务。目前,国内师范院校正在根据各自实际,积极探讨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的具体途径。全面推进实习支教改革是中国师范教育百年发展史上一次带有根本意义的重大改革,对推进国内教师教育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我院长期大规模实习支教的改革实践,探讨师范生实习支教的理论基础、实施关键环节和需要继续完善的内外部环境,以期为以实习支教为核心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一、实习支教的改革实践
1997年我院在专科层次上实施实习支教综合改革,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改变教师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差的状况,将原来6~8周在城市地区的“跟岗”教育实习改为20~22周到农村中小学的“项岗”教育实习;二是缓解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薄弱、教学质量低下的矛盾,同步达到顶岗实习和扶贫支教的目的;三是为师范生提供了解省情国情和农村基础教育实际的实践平台,进行现实的思想政治和艰苦奋斗教育。
我院升格为本科师范院校后,秉承“厚学启智,修德树人”的校训,坚持为地方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经过充分酝酿准备,于2006年初决定将实习支教扩大到本科层面,并及时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第一,校内总课程模块、总课时及总学分不减少,以确保学生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和全面素质培养;第二,实行“512”人才培养方案,即安排5个学期校内学习(理论课程),1个学期实习支教(实践课程),回校后再安排2学期的针对性培养提高和发展课程;第三,优化整合、适当前移教师教育类课程,增设“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教育”、“基础教育案例研究”等内容,实习支教前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力考核,教师教育的实践内容和案例研究则安排在实习支教和本科论文期间完成;第四,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方法手段,建设学生充分参与和实践的大学课堂,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学院实施45分钟课时制改革,学生在校内7个学期期间可增加大约500个课时,部分用于安排实习支教期间的课程,部分用于延长本科论文实践时间;第五,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教师教育全程教学实践、社会调查及科技创新活动统一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实践教育思想贯穿课内外和校内外。
12年来,通过实施以实习支教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我院毕业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教育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献身农村基础教育的自觉性显著增强。学院80%以上的毕业生扎根地方基础教育,成为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和管理骨干,涌现出首批实习支教生全国优秀教师谢晓丽和扎根农村任教11年的冯振霞及优秀西部志愿者王永波等典型代表。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院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大规模实习支教,地方师范院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六个关键环节。第一,牢固确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根本办学宗旨,学校领导班子思想认识高度统一。第二,科学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使实习支教成为整体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的核心组成部分,推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的全方位改革。配套开设基础教育案例研究专题,为实习支教归来的学生提供反思、完善和提高的机会。第三,地方政府的高效组织协调和经费支持是大规模实习支教的关键。经过充分协商,我院与11个县市达成六年的合作协议,学院每年拿出100万元,各县市政府拿出大约1.5~2倍的经费予以配套支持,纳入各自年度财政预算。第四,以人为本的组织管理、教学指导和技术支持必须及时到位。学生在实习支教期间实行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实习学校管理为主、学院管理为辅的办法。学院在派出高水平专职指导教师的同时,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联合聘请了567位当地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有效利用了校内校外两种教育资源,发挥了校内校外两支教学管理和指导队伍的作用。第五,实习支教岗位主要用于弥补受援学校师资队伍的结构性缺陷,开设农村学校急需的英语、音、体、美、历史、地理及计算机等课程,减少农村学校实际存在的代教和临时教员,减轻部分正式教师过重的教学负担;第六,形成大学生实习支教与农村教师培训良性互动机制,逐步增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自身的造血功能。目前,我们正在免费为农村教师开设中文、数学和英语培训班,帮助受援学校开发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学院一市县教育局一受援学校三级实习支教网站。
二、实习支教的理论基础
在大规模实习支教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把改革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出师范生实习支教的六点理论基础:第一,实习支教的认识论基础是大学生认知规律和毛泽东同志“实践第一”的认识论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发现真理的终极源泉和掌握真理的最有效途径。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大学应该自觉地在最大程度上实施实践教育,满足青年学生强烈的实践愿望和实践需求。而目前国内大学教育的现实恰恰表现为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学习和系统理论讲授,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课堂参与和实践的程度偏低,造成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创新意识薄弱。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是制约国内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而教师教育的实践环节尤为不足。师范院校大学生是职前培养的对象,上大学之前没有做教师的经历;实现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和不可替代性,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并大幅
度延长实习时间,以岗位实践的形式完成教育实习任务。
第二,实习支教的教育论基础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和师范教育下乡思想。陶行知先生说过:“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怎样教就怎样训练老师”。师范生将来要做的事情是在基层中小学从事教学工作,他们必须置身中小学真实环境,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并主要在中小学教师的指导下才能与那里的中小学生共同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在教师教育过程中,没有什么别的形式可以代替教师岗位实践。如此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实习支教之所以能使师范生提前适应教师工作,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到农村学校的就业比例,就是师范生在岗位实践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实习支教也可称为顶岗教学做,是师范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最高形式。大面积推进实习支教,符合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是陶行知先生师范教育下乡思想在现实条件下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的创新实践。
第三,实习支教的教师教育理论基础是师范院校培养经过实践检验的合格基础教育师资的办学目标。“合格基础教育师资”的标准是师范生毕业之后能直接胜任中小学教师岗位职责。传统的师范本科教学计划只安排6~8周的教育实习,在完成听课、助课和试讲之后,一般每人能安排2~4次讲课已很不容易,很多实习生根本就没有登台讲课的机会。近年来,部分师范院校甚至采取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学校、撰写实习报告的做法,这种“放羊式”的教育实习其效果更无从考察!显然,现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岗位实践环节缺失。而岗位实践应该安排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而不能留到师范生毕业之后,否则师范院校就没有完成培养‘‘合格基础教育师资”的全过程,输出的毕业生就是未经实践检验的社会产品。组织师范生到农村学校以“顶岗”形式进行实习支教,可以有效克服传统师范教育模式中岗位实践环节缺失的弊端,有效实现从大学教育到实际工作岗位的过渡。按照“基础养成+岗位实践+提高发展”的基本环节,完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全过程,才可能达到培养“毕业即合格”、即可直接聘用的基础教育师资的目标。
第四,实习支教的社会学基础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文化教育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其根本障碍在于农村教育文化落后和人才匮乏。目前,多数农村学校的校舍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农民孩子可以免费上学,最突出的问题是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由此造成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大量流失、甚至人走校空的状况。在贫困地区,教育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选择在农村學校,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学校顶岗实习支教,为新农村教育和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矛盾。目前,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大规模推进实习支教恰逢其时;即使将来农村教育发展了,岗位实践作为教师教育的必经环节,也必须通过政府行为在中小学长期实施。
第五,实习支教的德育论基础是德育的实践性本质。与专业教育一样,德育本质上是一个实践过程,而非理论过程。对学生的德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经过受教育者的实践感悟才能转化为其内在素质。行教胜于言教,做教胜于说教,就是这个道理。实践证明,大学生带着对农民、对农村、对兄弟姐妹的深厚感情参加实习支教,与那里的师生同甘共苦完成教学任务,认识了国情,培育了爱心,升华了品德,锤炼了意志,学会了脚踏实地。仅仅一个学期,他们由稚嫩的大学生成长为从容的中小学教师,这个变化在大学校园内不可能实现。实践证明,实习支教开辟了在艰苦实践环境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是集师德师能、思想政治和艰苦奋斗教育于一身的实践教育过程。
第六、实习支教的教育功能理论基础是实现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一体化。长期以来,国内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缺乏联系与合作的有效机制,存在两张皮现象:尤为严重的是,师范院校的教学内容和研究课题离基础教育越来越远,师范毕业生对农村艰苦条件下基础教育的适应性也越来越差。然而,脱离基础教育的师范教育没有出路,脱离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范教育有悖于其历史使命。实习支教构筑了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密切联系的桥梁和合作平台,师生亲历和创造了大量鲜活的基础教育案例,为师范院校参与、研究和引导基础教育提供了现实可行的通道,同步达到了培养未来教师、服务基础教育和丰富教师教育科学研究内容的目的。支持地方教育和文化发展是师范教育服务社会的首要途经,也是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主题。
三、实习支教需要完善的内外环境
【支教教师先进事迹】推荐阅读:
教师下乡支教个人鉴定09-01
幼儿园教师支教总结06-28
支教教师个人自我鉴定07-26
中学教师支教心得体会10-24
优秀支教教师个人工作总结06-26
小学支教工作总结-小学支教工作总结07-10
2011支教日记06-17
支教工作小结07-21
暑期支教策划08-01
支教活动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