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人教版)

2024-10-17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人教版)(共7篇)

1.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人教版) 篇一

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轮复习教案

【课

题】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教学目标】

1.无规矩不成方圆

2.法律的定义、特征 3.违法行为的种类 4.犯罪的特征 5.防患于未然

6.特殊的爱 自我保护 7.训练解题技能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时政链接]

9岁男童被后母砍3刀 遭家暴4年因“家事”无人制止:在进贤县池溪乡万家自然村,年仅9岁的小俊(化名)站在自家的砖瓦房前,摸着头上的三道刀疤,两眼无神。这些伤疤是8个月前,继母但农花用菜刀砍伤留下的。之后,继母逃离了村子。记者调查后发现,面对儿童遭遇家暴各部门均表示无能为力。此前,国内专家已大声疾呼,儿童权益保护法律不健全,亟须完善。[知识回顾]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走近法律

1. 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2. 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3. 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4. 法律的显著特征: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6. 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7. 法律的作用: ⑴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⑵保护作用。

法不可违

1. 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矩,尤其是不能违反法律。

2. 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3. 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 行为)4.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5. 刑法,以国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6.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7.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一种触犯刑法的。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

8.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9.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10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分子终究要受到来历的刑事处罚。防患于未然

1. 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2. 犯罪行为人的心理都是想获得某种满足。

3. 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4. 规范未成年人行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矫正措施。6. 品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忽以恶小而为之,忽以善小而不为”。

第八课 法律护我成长 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

1. 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2. 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为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4. 家庭保护的含义: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5. 学校保护的含义: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6. 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7. 社会保护的含义: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8. 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的保护等方面。

9. 司法保护的含义: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1. 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2. 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3. 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途径:1)非诉讼手段;2)诉讼手段。

4. 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包括:⑴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⑵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5. 诉讼的含义:它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6. 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7.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8. 刑事诉讼:是指由国家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罪犯的活动。

9.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案件的解决纠纷的活动。

10. 行政诉讼:俗称“打官司”,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11.敢打官司。

12.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13.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我们与其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略,详见课件)

二、辨析题

有位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在我看来,好学生、好孩子是不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 请对这位老师的观点进行辨析。

三、材料分析题

1.26.两名少年因故意杀人罪被公安机关逮捕,某电视台派出记者当即作了报道,不仅将两名未成年人的面目公诸于世,还将他们的犯罪行为予以公开报道,其中姓名、年龄等都清清楚楚。

(1)电视台的做法是对还是错?为什么?

(2)如果你是这两名少年,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活动与探究题

某学校旁边有一个“望月游戏厅”,初中学生小江每天都要经过这个游戏厅,老板都在门口极力邀请。小江知道未成年人是不准进入游戏厅的,但他看到在里面有不少未成年人在玩,于是也进入游戏厅。

(1)游戏厅老板的做法可不可以?为什么?(2)社会应该从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

(3)如何帮助在游戏厅中的未成年人摆脱诱惑? 【课后作业】

《掌控》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运用生动的故事感染学生,让学生明白有错就改,防患于未然的道理。本节课加强辨析题的训练。

2.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人教版) 篇二

“学为中心”的课堂是相对于“教为中心”的课堂而言,指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解决学生独自不能解决的疑难困惑,教学的结果是经过课堂的互动合作与思想碰撞交流解决了学生的疑难困惑,并提升其认识,开阔其视野。特别对于初中政治学科而言,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政治、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释或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至于涉及到的有关公民人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要求学生能够自觉践行。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改变教为中心的知识讲授观,突出学为中心的、知识建构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观,以及包括公民人格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渐进养成观。换言之,课堂教学观的转型成为初中政治教育教学彰显实效的关键。

本次专题研究秉承上述课堂转型的理念,以深入课堂观察为基础,通过分析诊断课堂实践探索尚存在的种种不足与偏差,提出进一步改进实践的设想,以此推动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的形成。

本次专题研究以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节“财产属于谁”为载体。本单元主要包括三个板块的内容:第一板块是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主要涉及什么算合法财产?合法财产从归属上可以划分成几类?合法财产所有权具体包括哪些权利(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第二板块是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主要涉及我国宪法、民事法律、刑事法律以及行政法规等对合法财产是怎样实行保护的?第三板块是当合法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的维权,主要涉及对合法财产构成侵犯的表现有哪些?如何运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权?

执教教师为本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引用来自于现实生活中案例的学习交流,引导学生:(1)掌握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含义,增强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2)领会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方式,并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3)培养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己的财产,敢于同侵犯国家、集体和他人财产的行为作斗争的品质。

为了准确判断“学为中心”的课堂实践成效,研究小组确立了四个方面的课堂观察维度,即: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细致的了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疑惑组织有效的探讨;教师针对教材的相关内容设计适切的任务;学生针对课堂的学习内容形成内化的知识。

一、基于课堂观察的分析与诊断

依据课前设计的课堂观察的4个维度,研究人员深入到执教教师的课堂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在此基础上对执教教师的实践探索课诊断分析如下:

1.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细致的了解

在了解学情方面,执教教师进行了课前的预习测试,统计发现:在全班44名学生中,10人及以上出现判断错误的题目有第1题14人(原题为:社会上的财产按照归属划分,可分为:①国家所有;②集体所有;③个人所有;④国家和个人共有)、第2题11人(原题为:依法对自己的合法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①财产承租权;②财产所有人;③财产保管人;④财产所有权)、第5题20人(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和锐利武器分别是:①民法、刑法;②刑法、民法;③行政法、民法;④行政法、刑法)及第6题16人(原题为:实施法律规定的各种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方式的前提是:①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②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③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④维护自己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从反馈分析初步看出,学生对于本课涉及到的财产归属的类别、财产所有权的内涵、民法与刑法各自适用的范围以及有关各种财产纠纷处理首先要明确的问题等方面,存在认识不足。不过,从检测题的设计也可以发现,题目概念性太强,表述过于直接,教师对具体认知的障碍究竟在哪里还不能清晰把握。如第1题,有关财产归属的划分在课本上有清楚的表述,学生没有选对,问题症结尚不明朗。由此看来,教师如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深入了解,尚需进一步细化相关检测题的设计,以期得到充分的信息反馈。

2. 教师针对学生疑问困惑组织有效探讨

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对于合法财产所有权中的使用权和处分权存在认识含混不清时,进行了有效的引导。

课堂教学片断摘录1:

师:请大家说一说合法财产所有权具体包括哪些权利?

生1: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

生2:使用权和处分权应该属于同一种权利,因为它们是一样的,只不过说法不同。

师:有同学提出不同看法。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第70页上的“相关链接”,看看使用权和处分权究竟是否一样,或者说有什么不同?

生3:使用权是指合法财产所有人有权根据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而处分权是指合法财产所有人有权对财产进行处理。处理和使用是不一样的。

师:这位同学根据书本上的定义找出了两者的不同,也就是,使用权说的是使用,处分权说的是处理。有同学能不能从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角度看看有什么不同?

生4:使用权只涉及到使用,处分权则涉及到了所有权的变化。

师:说得好!也就是说,使用权不涉及所有权的变更,而处分权则直接涉及到所有权的转移。

课堂教学片断摘录2:

师:只要是我们的合法财产,都可以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说说看,哪些属于合法财产?

生1:我的钱包。

生2:我的手机。

生3:我们家的房产。

生4:赌博赢来的钱。(笑声)

师:大家想想,赌博赢来的钱算合法财产吗?在我们国家认为赌博合法吗?

生4:在澳门赌博就是合法的。

师:澳门是特别行政区,有自己本地区的法律。这里说明一下,我们谈到的合法财产,其判断的依据应该有两个:一是内容合法,二是手段合法。内容合法就是指法律允许个人所有的,像毒品、枪支等各种违禁物品就不能算成合法财产;手段合法就是获得财产的手段不违法,属于正当途径,如父母每月的工资。

正是因为教师在上述活动中针对学生的疑问困惑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交流以及教师适时到位的点拨,使得学生澄清了对相关概念的认识。

3. 教师针对教材相关内容设计适切的任务

在本次课上,教师围绕合法财产所有权的相关问题设计了5个生活案例的讨论活动。第1个是有关一位朋友为怎么处理自家丰收的桔子而犯愁的案例,让学生帮助想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教师以此来说明这些办法就是财产所有人可以行使的种种处分权。第2个是有关一位朋友在自家桔园挖到了一罐古代钱币后打算去贩卖的案例。教师想通过此案例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贩卖古钱币等各种文物是不合法的。第3个是有关一位朋友的父亲在自家被盗桔园地里拾到一部手机,打算自己使用的案例。教师想通过此案例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非法占有行为。第4个是有关某地一城管大队不由分说,没收了一位朋友的父亲因违章摆摊销售的一车桔子的案例。教师想以此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该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第5个案例最为复杂:一房东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委托人,顺利贷款192万元,同时又将这套房子租给了刘先生,租金一年2万,租期为10年。孙女士花全款216万元(198万元房款加18万元税费)从委托人手中买到这套房子,但发现自己进不去,找委托人得到的回复是不知道原房东已出租,找现在的租客得到的回复是原房东还欠5万元没还,声称自己也是受害者。教师想以此案例的讨论让学生分清这套房子的所有权究竟属于谁。

从整体来看,执教教师努力尝试把一些比较枯燥的法律知识转化为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案例情境,让学生分辨相关概念的内涵以及基于正确理解的灵活运用,这样的认知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有适切性。其中,为了使得学生的讨论具有更为充分的法律知识的支持,教师还不失时机地补充了一些法律条文。如,教师引入了《物权法》的相关内容,否则,学生针对案例2和案例3的讨论就只能停留于道德道义的层面,根本意识不到归还或上交拾得物在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性。同样对于案例4,如果不补充我国《行政强制法》中对于行政强制措施的一般程序的规定,学生就无法对于城管的行为进行一个正确的判断。

不过,对于第5个案例而言,牵涉人物复杂,其中交织着对抵押这一法律术语以及中介责任权利的规定等专门知识的了解,显然对于没有房屋买卖经验的学生而言,无法厘清最终的财产所有权问题,因此其适切性显得不够,要求偏高。当执教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讨论发现不能清楚分辨这套房产究竟属于谁时,采取了简化案例学习的要求,即:在房产属于孙女士的情况下,她该怎么办?如果房产不属于她,她又该怎么办?换言之,把原本讨论财产所有权的问题转化为探讨如何维权的问题,从而体现任务学习的适切性。

4. 学生针对课堂学习内容形成内化的知识

在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中,由于执教教师积极的引导以及相关知识的有效补充,学生在诸如使用权和处分权、合法财产中的“合法”以及失物归还和城管行政违法等方面内化形成了自己理解的知识,从而有助于在相关的实践情境中恰当运用。

二、针对现存问题的设想与改进

1.对执教教师设计的预习单进行分析发现, 用于自学检测的8道题目都是选择题。同时,题干的设计过于简单,倾向性暴露明显,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真实水平。

如第1道题,“社会上的财产十分丰富,按照归属划分,可分为:(1)国家所有;(2)集体所有;(3) 个人所有;(4)国家和个人共有”。即便是学生前三项全部选对,也不能说明其真正理解。又如,第4道题,“下列属于合法个人财产的是:(1) 一建筑工人把挖到的古董据为己有;(2)一同学将放学路上捡到的100元钱直接充作自己零花钱;(3)同学的父亲诚信经营,今年收入超过百万元;(4)某市副市长索要和收受他人财物共计372万元”。针对上述选项,学生轻而易举地选择出教师想要的答案,其检测反馈学情的原本价值大打折扣。

所以,执教教师可以采取通过预习单征集学生学情的方式,但对预习单的设计要加强生活情境化和加大选项的迷惑性,以期从预习单的反馈中获得真实客观的学生起点水平的信息。针对第一道题的题干,可以转化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现象, 如,“某班长在为班级临时垫支买电影票的时候获得了电影院有奖活动的20元现金返还”,这样就更容易让一部分学生觉得这20元现金归班长似乎理所当然。

通过对有意义的预习单的设计和使用而获得的反馈信息的分析,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究竟学生在本课学习内容时存在哪些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2.鉴于本次探索课设计的案例已经比较丰富, 执教教师还可以尝试使用话题辩论等形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本课内容的融会贯通。特别是注意渗透一些合法不合情或合情不合法等比较两难情境的话题,如,用路上捡到的巨款救急需用钱的亲人等,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理解。

三、基于实践反思的认识与结论

通过本次专题探索过程中所做的有益尝试与实践,以及尚存在的不足与缺失,就“学为中心”的课堂建设而言,可以总结出以下策略:

1. 充分了解学生真实的起点水平,是“学为中心”课堂的设计前提

“学为中心”的课堂和“教为中心”的课堂其分水岭就在于前者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了如指掌,因此,课堂的设计就是为学生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的。因此,“学为中心”的课堂是有针对性教学的课堂,是回应学生真实问题的课堂。本次实践探索课中执教教师专门针对有关使用权和处分权组织的辨析活动,以及整堂课基本上围绕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案例情境展开,都是充分适应学生真实认知水平及特点的结果。

2. 科学确立课堂教学的课时目标,是“学为中心”课堂的方向指引

课时目标直接决定“学为中心”课堂的演进方向,其科学的确立过程离不开对学生学习起点和学习需求、对教材基本内容和结构特点、对学科本质特征和标准要求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与整合,从而形成现实可行而又规范严谨的知识发现之旅。从本次的实践探索课也可以看出这种综合考虑的痕迹,既有关键概念的辨析,也有鲜活案例的研讨,而整个学习过程恰恰又是依次经历了单元内容本身的三大板块。

3. 积极促进针对问题的研讨发现,是“学为中心”课堂的核心体现

从学生学情调查反馈发现的疑难困惑是学为中心课堂着力解决和突破的重点,离开问题的针对性就失去了课堂的学为中心。换言之,“学为中心”的课堂就是学生带着真实的问题进入课堂而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课堂,正如本次实践探索的整堂课都是以一系列案例的问题研讨展开的一样。

4. 努力实现教师助学的角色转换,是“学为中心”课堂的关键所在

3.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人教版) 篇三

关键词 七年级 思想品德复习 做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35-02

一、知识点、考点梳理

第一单元“我是自己的主人”知识点、考点:1.玩是我们的权利,健康玩耍三原则。2.网络是把双刃剑,正确对待和利用网络。3.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做情绪的主人。4.认识“雷区”,远离危害。5.学会并掌握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技巧。

第二单元:“感受现代生活”知识点、考点:1.农村和城市改革的序幕。2.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原因及根本原因。4.2000年我国实现的“总体小康”的特征。5.党的十八提出的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6.科教兴国战略。

第三单元“一起成长”知识点、考点:1.了解倾听的重要性、倾听的方法和倾听的技巧。2.启发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竞争。3.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4.正确看待失败,敢于竞争。5.感悟朋友情谊及友情的作用。认识朋友交往中的诸多误区。

二、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成功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第一次为自动交会对接,第二次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2012年6月29日10时许,在经过近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安全返回,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出我国正在实施哪一发展战略?(1分)

(2)小明同学看完上述材料后,感叹道:“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实力已遥遥领先。”请你对小明同学的说法进行评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科技现状,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的成就。学生要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掌握我国在科技方面采取的战略及我国目前所处的科技现状,同时要能把教材内容和材料内容相结合进行组织答案。

答案:

答:(1)科教兴国战略。(1分)

(2)①小明的说法是错误的。(1分)②材料表明我国科技实力和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仍存在着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2分)③面临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增强民族创新力。(1分)

三、注重练习,掌握做题技巧

古人云:熟能生巧。对学生来说多见一些题目、题型,会提高做题的正确率,但同时也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情绪和厌学心理,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在各个学科都在挤时间让学生拼命学时,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掌握答题技巧我认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思想品德学科现在常规的学业水平考试只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所以做题技巧的掌握对学生来说相对较易。

选择题只有单选题,单选题一般分为直选式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或复合型选择题和逆向式选择题,无论是那种排选择题解题思路可以用以下方法:

“一个原则、两个关注、三个审查、五个排除”。

1.“一个原则”。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

2.“两个关注”。一是要关注题干中的关键词,如:“中心”“基础”

“核心”“关键”“前提”“根本”等,要根据关键词进行准确选择。二要关注带有绝对性字眼的题肢,如:“任何”“一切”“所有”“唯一”等。一般情况下带有绝对性字眼的题肢往往因观点过于绝对或片面而应被排除。

3.“三个审查”。一是审题干,即要弄清题意,明确题干要求“选什么”,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二是审题肢,根据以干求肢“的原则,对所有的选择题肢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三是审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关系:(1)分析题肢与题干材料是否存在必然联系;(2)分析题肢与题干材料是否存在直接联系;(3)分析题肢与题干材料要求是否相符。

4.“五个排除”。(1)排谬法:排除错误选项;(2)排异法:排除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选项;(3)排重法:排除与题干意思重复的选项;(4)排倒法:与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5)排乱法:题肢的共性可以确定备选题肢中的正确选项。

七年级非选择题部分出现的题目主要有:直接问是什么、哪些、列举类;说明(表现)、体现(表现)、反映类;做法、建议类。下面逐一进行分析:

1.是什么、哪些、列举类

(1)此类型的设问考查一般比较简单、直接,考查的是基础知识。

(2)①直接设问:“……是什么”“……有哪些”

解题方法:直接回答,一般答案都在教材上。

②列举类设问可分为两种,两则侧重点略有不同。a列举实例:应具体、有效、符合实际,忌空洞、泛泛而谈。

b举措:侧重于国家、政府、社会的大政方针、战略做法、措施做法。

2.说明(表现)、体现(表现)、反映类

(1)此类型的设问大多与社会热点为材料或背景,以热点和课本知识的结合点为问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问形式:材料说明(表明)了什么或上述材料体现(表现)、反映了什么等。

(3)解题方法:①找出材料本身讲述的什么问题。②运有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了什么。③基本思路:归纳材料大意,阐述相关教材知识。

3.做法、建议类

(1)此类型的问题属于活动践行类试题,往往给定学生某种情景或某个明确目标,让学生思考出具体应对方法的试题。此类试题一般以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为背景,给定一定明确目标,要求学生设计出达到目标的方法策略。旨在考查学生实践能力,即怎么做的问题,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社会实践中具体问的能力,是学业水平考试中难度系数较大的一类题型。

(2)设问形式:“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请你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等。

(3)解题方法:此类题对七年级学生一般都给定主题(青少年、中学生或国家),所以解答此类题目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思想上树立什么理想(或观念、或意识、或精神);二是在行动上具体有哪些做法。

4.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人教版) 篇四

姓名:初一()班

一、单选题

1、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自立歌》中写到:“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真好汉!”这首歌启示我们()

A.任何事情都必须自己亲自去做B.人生应当自立自强

C.不要接受别人的任何帮助D.自己的任何事情都应由自己决定

2、遥望蓝天,多想是只小鸟能自由地飞翔。要实现这一愿望,必须学会自立。为此,你应该()

A.依靠父母,完全顺从B.遇到困难,拒绝帮助

C.告别依赖,学会自主D.我行我素,不受约束

3、美国有个富翁,规定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每周必须独立谋生一天,并称之为“孩子谋生日”。每当这一天到来,富翁亲自驾车几十公里,把孩子送到闹市区,赶下车,令其自己想办法谋生一天,傍晚他再驾车把儿子接回来。尽管往返所消耗的汽油费远远超过儿子一天谋生挣来的钱,但这个富翁却乐此不疲坚持这样做。对此,你的理解是()

A.这个父亲太残忍,没有照顾好孩子的生活 B.美国人的观念很奇特

C.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D.这个孩子没有自立精神

4、但丁有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的这句话能够()

A.鼓舞我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B.鼓舞我们坚持自己的正确选择

C.提示我们不要重视别人的意见D.提示我们只管自己走,不管别人说什么

5、“自己竟然像襁褓中的婴儿,面对外面的世界无所适从。”这是一位刚刚踏人大学校门的学生,第一次独立面对生活时发出的感叹。它启示我们()

A.要提高法律意识,避免上当受骗B.要培养自立精神,锻炼自立能力

C.要加强交流合作,形成团队合力D.要善于团结他人,主动寻求帮助

6、晋代何曾是晋武帝的老师,地位显赫,家产丰裕。但他的子孙不思进取,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不过三四十年时间,家道败落,成了盗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依赖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B.依赖使人缺乏生活责任感

C.依赖使人懒惰D.依赖使人造成人格缺陷甚至犯罪

7、《老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厘;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段话告诉我们,培养和提高自立能力()

A.不用费太多太大的功夫B.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必太重视

C.要从点滴做起,逐渐积累D.要从大处着眼,不可从小处下手

8、自立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以下属于自立表现的是()

A.李军家的分工:妈妈打扫卫生,爸爸饭后洗碗,李军的任务就是学习

B.刘梅每天早上,总是让妈妈叫她起床,并把早饭给她准备好

C.魏青每天睡前总是先将闹铃上好,早上听到闹钟一响就立即起床

D.吴明打算参加暑期夏令营,但因需要自己洗衣服就放弃了

9、陶行知曾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看似很舒适,实际上这种生活将会使人()

A.享受生活的乐趣,体会人生的美好B.具备生活的能力和责任感

C.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D.降低自立生活能力,甚至因贪图享乐而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10、自立的前提是要能自主。下列关于自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愿采纳别人的建议

B.遇事能自己拿主意,什么事都独立完成C.善于接受别人的忠告和意见,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

D.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1、以下哪些行为是自立的表现()

①我的衣服自己洗、房间自己整理②我的作业自己独立完成③我自己去图书市场(书店)购

买喜爱的书籍④我是班干部,能够管理好自己负责的事情

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

①不断地学会自尊,增强自信②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往③逐渐拒绝对父母的依赖和父母的帮助④积极地融入社会,奉献社会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3、某市曾对1500名中小学生进行过调查,72%的学生需要父母整理房间,68%的学生早上起床需要父母来叫,只有12%的学生能做些简单的家务——这告诉我们()

①大多数学生缺乏自立能力②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③如果现在不锻炼自立能力,将来很难以在社会中自立④自立是长大以后的事情,我们现在对父母有所“依赖”是自然而必要的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14、针对“我们是否应当自立”这一主题,七年级(3)班的学生进行一次大讨论。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你赞同谁的观点呢?()

A.张强:我特别想自立,凡事由自己做主,父母、老师都不能干预

B.李娜:我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何必非得自立自讨苦吃呢

C.刘欢:我现在还长大,需要大人的照顾与帮助,自立是18周岁以后的事

D.赵炎:自立并不是非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我们需要自立

15、有些同学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皇帝”式的生活,不愿依靠自己的努力走向自立。这种依赖思想()

①对于自己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②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③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④会使人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A.①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6、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

A.自己的事自己干B.摆脱父母、老师等大人的管理与束缚

C.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D.到社会上去锻炼、去实践

17、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习惯于抄作业的小明说:“自己的作业应该自己独立完成,如果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到,将来你怎样自立于社会呢?”“我爸爸是公司的总经理,我们家有的是钱。”小明回答。以下对此事的看法中错误的是()

A.“有钱能够使鬼推磨”,有钱就能自立于社会,有钱就能够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

B.培养自立能力应从小事做起,如果没有自立能力,即使家中有座金山,也会坐吃山空的C.幼小时依赖父母是必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即将“成人”的我们应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D.小明的依赖心理很强,他应该学会自立

18、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

A.自立B.自信C.自主D.自强

19、下列对于自立认识正确的是()①是一种人生观。②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③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④是一种过高估计自己的一种态度。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B.自立是自己既有主见,也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善于接受别人帮助

C.自立就是拒绝帮助,甚至跟父母对着干

D.要正确认识自立与依靠、依赖的关系

21、下面做法不属于自立的是()

A.自己按时起床B.自己洗衣服C.自己整理房间D.让母亲帮自己洗衣服。

22、依赖心理主要表现出()①在得到他人大量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做出决策,让别人为自己做重要决定。②怕孤独,独处时有不安和无助感。③无独立性,很难单独进行自己的计划或做自己的事。④容易因遭到批评或未得到赞许而受到伤害。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3、我们要在社会中生活消除依赖心理而去()①克服自负。②增强自信心。③树立奋发

自强精神。④培养独立的人格。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4、依赖性过强的表现是()①缺乏独立的意识,做判断、做决定总要依靠别人的头脑。②行动上几乎完全依靠别人的指导、督促。③让别人代替自己去行动。④缺乏信心的意识。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5、孩子从5岁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让他参与家务劳动,这样一来的好处有()①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③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④劳动能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6、“拼爹游戏”不是一种游戏,而是指当今一些青年在上学、买房子方面比拼的不是自己的能力,拼的是各自父母的实力。社会上也有所谓贫困家庭出身的是“贫二代”、富裕家庭出身的是“富二代”之说。有人对“贫二代”、“富二代”提出了如下劝勉,正确的是()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②只要自立、自强,贫困也能变成这种精神财富③不因贫穷而责怪父母,也不因富裕而沾沾自喜④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在人格上是平等的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7、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但归根到底,需要依靠()

A.良好的教育B.遗传因素C.自己的力量D.朋友的帮助

28、关于自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自立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不需要他人的任何帮助

B.从学会走路开始,我们就获得了身体的自立

C.当能够自己吃饭、穿衣时,我们就有了自立生活的体验

D.走上了工作岗位,能够自己养活自己,我们就获得了基本自立的人生

29、一个自立的人应该()

A.只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其他的事情一概不关心

B.不仅对自己的事情负责,而且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C.关心他人的事情胜过关心自己,但自己的事情却总是做不好

D.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努力做好,不能做好的事情就视而不见

30、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

A.身体健康B.心理健康C.学习进步D.独立生活

31、青少年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就是()

A.相信自己能行,相信自己能够做好 B.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C.做好别人做不了的事情D.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

32、下列对自主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自主就是遇到事情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②自主是一种权利③自主是一种能力④自主的反面是人云亦云

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33、我们只有自己的责任,勇于()

A.明确承担B.分清放弃C.排除推卸D.面对关心

34、美国的父母常说,只要有利于培养孩子谋生的能力,让孩子吃再多的苦,也值得。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孩子独立适应社会的能力,还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允许毕业。这说明()

A.美国父母不愿意付出教育孩子的时间B.这些学校放弃对学生的保护

C.国家的经济发达与青年人自立和创造分不开D.父母放弃对孩子的监护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1、前南斯拉夫已故总统铁托的儿子米沙,10岁离家奋斗,从不利用他父亲的影响谋取好处。他从普通工人做起,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后来当上了石油公司的总经理。他的经历启示我们()

A.要告别依赖,走向独立B .不要接受父母的帮助

C.要做自立的人D.要在社会生活中锻炼自立能力2、5·12大地震给中国一个“震撼”,四川瞬间从“天府之国”沦为“人间地狱”,灾难当前,“90后”的小同胞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展现出了灾难来临时应有的担当,让世人见证了他们的坚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

B.自立人生少年始,人的自立能力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

C.人的自立能力,与生俱来

D.自立的生活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4、2009年1月8日记者走进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灾区,当地受灾群众正齐心协力抓紧重建家园,许多农户陆续搬进新盖的楼房中。梁平县葫芦镇月亮村二组的邓兴同告诉记者:“地震中,家里9间土房全垮了。去年9月,民政局的同志给我们送来了近1万元的补助,我们又自筹一部分资金,建起了新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灾区人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建设家园

B.灾难不大,灾区人民很快就恢复了生产

C.只有自立才能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

D.只有自立,才能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自强精神

5、幼时我们对父母的“依赖”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但是,人生需要自立,对于青少年而言,自立应该()

A .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B. 彻底摆脱父母和老师

C.只要有自立的意识就可以了D.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6、一个懂自尊、有自信的人,必定能自立,必须图自强。对于我们初中生而言,下列属于自立表现的是()

A. 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打扫B.乱花零用钱

C. 每天自觉按时起床D. 学习上一遇问题,未经思考就问同学

7、下列对自立理解正确的是:()

A.自主就是遇到事情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B.自主是一种权利

C.自主是一种能力D.自主的反而是人云亦云

8、下列属于自主的表现的是:()

A.天气变冷了,自己决定多穿衣服B.考大学填报志愿时,让父母决定读什么专业

C.买书包时不知哪种款式,打电话问妈妈 D.要中考了,参考父母的意见后自己填报志愿

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说明()

A.我们要培养自立能力,就不要相信书本B.要培养自立能力,一定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C.自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D.要亲自尝试,反复锻炼,才能提高自立能力

10、学完了自立的内容后,几位同学谈了自己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我特别想自立,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就不需要父母管教了。

B.我现在年龄还小,等我长大了再自立也不迟

C.我遇到不会做的题,总是先独立思考,自己找解决的方法

D.要想自立,就一定不能有依赖心理

11、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这句话告诉我们:()

A.人生需要自立B.只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自立

C.只有告别信赖,才能走向自立D.自立应是要拒绝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12、下列对依赖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A.告别依赖就是彻底摆脱父母B.依赖思想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

5.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人教版) 篇五

1、青春期的孩子身体上会发生哪些变化?P3 答:①身体外型的变化②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③性机能的成熟。

2、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会有哪些变化?P5 答:①认知能力发展很快②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成人感强烈③情绪和情感丰富而强烈,但不稳定④性意识萌动。

3、青春期带给我们什么?P3~5,P12 答:①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充满能量,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充满无限可能。②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力。③但有时也给我们带来一些烦恼、矛盾和困惑。④我们要充满自信,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努力实践,勇于创造,开创未来。

4、如何看待青春期的孩子“爱美”的行为?P4~5 答:①由于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萌动,青春期的孩子为了吸引异性而关注自己的外表,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表现。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应量力而行,不能超出个人和家庭的承受能力去追求时尚。③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还应努力学习,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追求青春的内在美。

5、如何从容面对自己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如长青春痘、喉结、长胡子等)P5 答:①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发育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早,有的迟,有的快,有的慢,②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③而不应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紧张、恐惧、忧虑、自卑。

6、同学之间应该如何看待彼此的身体发育?(如长不高、青春痘等)P5 答:①相互交流,共享成长体验。②彼此尊重和关爱,而不应嘲弄别人。

7、青春期的心理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P6 答:①反抗与依赖。②闭锁与开放。③勇敢与怯懦。

8、如何积极面对青春期的心理矛盾?P6 答:①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②我们可以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③可以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④可以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⑤可以自我调节,做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比如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参加体育活动,学习自我暗示,试试自我解嘲。

9、“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是什么意思?

答:虽然生命有时像苇草一样脆弱,但思想使我们强大。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10、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精神上会发生哪些变化?P9~13 答:步入青春期,我们的独立意识不断发展,对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见解,我们的思维逐渐具有独立性。同时,我们的思维还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潜力。

11、什么是独立性思维?P9 答:独立思维并不等同于一味的追求独特,而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的,正确的意见。

12、什么是批判性思维?P10 答:批判性思维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敢于向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13、为什么要发展“批判性思维”?P11 答:①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②有助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③有助于调动自身经验,激发学习动机,解决问题,改变现状。

14、如何发展批判性思维?P11 答:①要有质疑的勇气②要有表达自己观点和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③要学会考虑他人感受,要知道怎样的批判容易被接受,有利于解决问题。④要有批判的技巧:就事论事,不攻击他人;有一定建设性,不是一味否定。

15、怎样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P12-13 答:①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②关注他人与社会,注重创造的意义与价值③创造离不开实践,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

第二课

青春的心弦

1、男生和女生有何不同?P14 答:男生和女生除了生理上不同以外,还在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社会行为等方面越来越多地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2、怎样对待性别角色?P15 答:①我们应平静而欣然地接受自己的性别。②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比如着装、言行、性格、职业等。

3、性别角色的认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与弊端?P16 答:①性别角色是指在特定社会中被认为典型的男性和女性的行为模式。②了解自己与异性的不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如何塑造自我形象,③可以帮助我们如何与异性相处。④但性别刻板印象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自身潜能的发挥。因此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4、为什么要与异性交往?P19 答:①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和情感特征,能看到对方优秀品质②有助于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③与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重要方面,也是对我们的考验,异性之间的友谊,可能让人敏感,遭到质疑,我们要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5、怎样与异性交往P17 答:①发现和欣赏对方的优势,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②不因某方面优势而自傲,不因某方面欠缺而自卑,男女生之间互相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③在于异性交往中,可能让人敏感,遭到质疑,我们要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当异性之间产生朦胧情感时,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6、什么叫青春的萌动?P18 答:步入青春期,一股从未有过的心潮悄然涌动,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这是青春的心理萌动。在异性面前,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更加在意自我的形象,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与接受。

7、异性之间朦胧的情感是否是爱情?

答:在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会因为对异性的欣赏、对美好的向往而愉悦,也容易把这种欣赏和向往理解为爱情。其实,这不是爱情。

8、什么是真正的爱情?P22 答:①爱情需要具备爱他人的能力,这种能力包含自我成熟、道德的完善、也包含对家庭的责任。②爱情需要彼此深入了解,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是强烈、稳定、专一的情感。③真正的爱情包括尊重、责任、珍惜、平等和自律。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1、青春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珍惜青春开创未来?)P24 答:青春是积极、乐观、激情、活力、独立、自由、理想、信念,我们应该培养品德,提升素质,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尊重他人,遵守纪律,勤奋学习、努力向上,自信自强,勇于探索、注重实践,创造未来。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2、为什么要有自信的品质?P25 答:①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②有了自信,才能有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③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示优势与才华,激发恰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3、什么是自强?P27答: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4、为什么要有自强品质?P26 答:①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②自强让青春步伐永不停息

5、如何培养自强的品质?P27 答:要有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持久的坚持。

6、什么叫“行己有耻”?P28 答:一个人行事,凡是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7、如何做到“行己有耻”?P28-29 答:①需要我们有羞耻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②行动之前,审查愿望,行动之中,监督调节,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③用行为证明并创造自己,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④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8、如何增强自控力?P29 答:①增强“我不要”的力量,例如:不要乱发脾气、随便许诺。②增强“我想要”的力量,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之前和家人打招呼。③加强自我监控,例如:日常零花钱的支出、上网和看电视的时间要自我监控。

9、什么叫“止于至善”?P29 答:这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10、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P31 答:①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②检视自己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③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

11、为什么要树立榜样(偶像)?P31 答:①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而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②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国家才会变得更好。(联系材料:①我们要学习英雄的事迹和精神,以英雄为榜样,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热爱祖国,奉献社会。②我们还要宣传英雄的事迹和精神,传递正能量,使我们的国家、社会变得更好。③我们要立足现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学习,积极进取,自信自强,止于至善,开创未来,报效国家。)

第四课

揭开情绪的面纱

1、基本情绪有哪些?P35

答:喜、怒、哀、惧。

2、情绪受哪些因素影响?(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有哪些)P35 答:①个人生理周期②对某件事情的认知、态度、预期③周围的舆论氛围④自然环境、周围环境等。(注意:个人的预期实现了就高兴,没有实现就沮丧。)

3、情绪对人有何影响?P35 答:①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观念,它可以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②也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止步不前。③良好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有利于工作学习,有利于人际交往,有利于发挥潜能。④不良情绪不利于身体健康,不利于工作学习,不利于人际交往,不利于正常发挥水平。⑤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⑥但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4、青春期孩子情绪有何特点?P36 答: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反应强烈,情绪既波动不稳又固执不变,情绪具有细腻性、闭锁性、表现性等特点。

5、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各种情绪?(如何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P40 答:①青春期的情绪特点体现了青春活力,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保持积极心态,享受喜悦和快乐,可以让我们生活更加绚烂多彩;②青春期的情绪也包括烦恼和担忧,我们要学会积极面对这些负面情绪。③学会合理调节负面情绪,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外显表情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④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调节情绪的方法,比如:改变认知(预期)、转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训练、自我暗示、理智控制、换位思考、向人倾诉。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节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

6、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怎样表达情绪?P39 答:①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接受它们,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②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互相感染,情绪的表达不仅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关,而且关乎人际交往。因此,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7、我们为什么要调节情绪?P41 答:调节情绪,可以帮助同学和家人改善情绪,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

8、如何管理自己愤怒的情绪?P40-41 答:①与信赖的长者交流②自我提醒③运用“我感到愤怒,是因为„„”这样的表达方式④寻找一种适合自己排解愤怒的运动方式⑤写一封信

9、如何安慰他人?P41 答:①为他做些体贴事②做一个耐心听众③设身处地,向他表示理解④帮助他转移注意 第五课

品出情感的韵味

1、什么是情感?

答:情感是人对自己、他人、事物的态度体验。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物具有不同的情感。不同的人对同一物,情感不同。同一个人,不同时期对同一个物情感也可能不同。情感不是永远不变的。情感包括: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乡情、爱国情、思念某人、牵挂某人、鄙视某人、憎恶某人、仇恨某人、嫉妒某人、自卑感、自负感、自豪感、正义感、责任感、信任感、荣誉感、恐惧感、敬畏感、安全感、归属感、胜任感、幸福感、满足感、神秘感、孤独感、寂寞感、失落感等

2、情感有哪些种类?P43 答:①基础情感:安全感②高级情感:道德感③正面情感体验:爱的情感(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情感,比如热爱祖国、关爱亲人、关爱朋友、关爱社会、爱学习、爱科学、自尊感、荣誉感、责任感、正义感、自豪感等、幸福感等)④负面情感体验(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情感):仇恨某人、嫉妒某人、孤独感、自卑感、自负感、恐惧感、不安全感、失落感等⑤两方面混杂体验:敬畏感。

3、情感与情绪有何异同?P43 答:①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②情感与情绪也有区别,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情感是逐渐积累的、稳定的,在生活中不断被强化的。

4、情感有何作用?(人类为何需要情感?)P44 答:①社会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②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作出行动。③情感与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关,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观察事物,探索未知。④情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这正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体现。狭隘的生活经验容易导致偏执的情感。在生活经验的不断扩展中,我们的情感才可能更加丰富、深刻,我们的情怀才可能更加宽广、博大。

5、什么是美好情感?P47 答: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让我们身心愉悦,逐渐丰富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情感。这些情感表达着我们的愿望,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比如爱亲人、爱朋友、爱家乡、爱国家,就是美好的情感。(给人愉悦的感受,并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6、如何获得美好情感?P47 答: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美好情感。

7、如何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P48 答:①完成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②帮助他人③走进博物馆或大自然④ 欣赏艺术作品

8、负面情感对我们的成长有何意义?P48-49 答:①体验负面情感体验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饱满丰盈② 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也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不断成长。

9、如何进行有效的、深入的情感交流?P49 答:①学会关心② 没有偏见,以接纳的姿态认真倾听或观察③试试运用可能被接纳的方式表示关心④关注对方的态度和反应⑤确认对方是否接受自己的关心⑥如果没有被接受,则调整方式,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达

10、我们的情感需要什么?P49 答:我们的情感需要表达、回应,需要共鸣。在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我们可以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

11、怎让让世界因为我们的积极情感而多一份美好?P50 答: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周围的世界因为我们的积极情感而多一份美好。

第六课 我和我们

1、什么是集体?P53 答: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

2、作为集体的一员应该怎么做?(我们能为集体做什么)P54 答:散发自己的光和热,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

3、如何对待集体荣誉?P54 答:①当集体取得成绩、受到表彰和奖励时,我们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②这种荣誉感令我们骄傲、自豪,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③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我们共同的荣誉。

4、集体的力量来源于什么?P55 答:集体并不是成员的简单相加,而是有共同目标、分工明确的整体。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 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5、个人的力量如何在集体中变得强大,并发挥作用?P56~57 答:①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②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6、我们为什么需要集体?(集体对我们有何作用)P53、54、57、58~61答:①我们可以从集体中获得温暖和力量。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求。③我们希望在集体中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③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个人在集体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与行为。④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获得成长。⑤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⑥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⑦集体生活能够让我们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

7、怎样在集体中发展自己的个性?P60~61 答:①集体生活为我们搭建起与他人、与周围世界交往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展示自己个性,发展自己个性,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②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包容他人的不同,学习他人的优点,有助于我们完善个性。③实现集体共同目标的过程,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

1、什么情况下个人愿意积极遵守和维护集体规则?P62 答:①当集体规则与个人意愿相一致,②并且能够保障个人利益时,我们更乐于积极遵守和维护集体规则。

2、为什么集体规则与个性需求会发生矛盾?P63 答:①可能基于一方有不正当或不合理的要求,②也可能是个人和集体的需求不同

3、怎样对待集体与个人的冲突?P64 答:①面对冲突,通常会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要求,②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③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就可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

4、如何让集体(生活)变得更加美好?P64 答:①个人尽力做好自己。②个人尽量遵守规则,以保持集体的和谐。③集体应及时修改集体要求中不合理的因素。④个人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⑤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

5、什么是集体主义?P64~65 答:①集体主义是指一切从集体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在二者发生冲突时,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②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个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6、集体生活中,如何处理个人矛盾?P65 答:①我们要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各种关系,当遇到矛盾冲突时,要慎重考虑,冷静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②无论个人之间有多大的矛盾和冲突,我们都应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得因为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

7、排解角色冲突时,我们需要考虑什么?P68 答:我们同时属于多个集体,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当角色之间发生冲突时,我们通常会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哪个角色和责任更重要,也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但不管怎样,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8、如何看待大集体中的小群体?P69答:①在集体生活中,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类似的同学,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小群体,在小群体中,彼此相互接纳、相互欣赏,找到自己位置,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②在小群体中,我们与同伴更容易理解、沟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在与同伴的互学共进中增长才干。

9、小群体和大集体是什么关系?P70 答:①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群体往往以“集体”的面目出现。当小群体的节奏融入集体生活的旋律时,小群体成员就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更愿意积极参与集体的建设。②当小群体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时,其成员就会产生于小群体之外的其他同学的矛盾和冲突。甚至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产生矛盾和冲突。

10、什么是小团体主义?P70 答: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友谊如果沾染上江湖义气,这样的小群体往往会将自身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沦为小团体主义。

11、如何正确对待小团体主义?P70 答:对待小团体主义,我们需要“心怀一把尺子”,明辨是非,坚持正确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12、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第八课

美好集体有我在1、什么是集体的愿景?P72 答:美好的集体拥有共同的梦想,向往美好的前景,承担共同的使命,认同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一致的目标和追求,这就是集体的愿景。

2、为什么必须要有集体的愿景?P72 答:集体的愿景是集体的精神动力之源,是推动集体发展的内驱力。共同的愿景引领集体成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

3、美好的集体对我们究竟有何帮助?P73 答:美好的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家园,引领我们成长。在美好的集体中,每个人都能在其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感受集体的关爱和吸引,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4:什么样的集体算是美好的集体?P73~75 答:①美好的集体拥有共同的梦想,向往美好的前景,承担共同的使命,认同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一致的目标和追求②美好的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③美好的集体是充满关

怀与关爱的。④美好的集体是善于合作的。⑤美好的集体是充满活力的。

5、民主、公正的集体是什么样子?P73 答:①对于集体事务,每个人都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都应得到尊重和重视。②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共同的规则,在规则面前没有特权和例外。③每个人都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没有偏见与排斥。

6、充满关怀和友爱的集体是什么样子的?P74

答:①在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待,礼让他人,互相包容、互相关心、互相帮助。②不仅有关怀与友爱之心,而且有具体的行动和得当的方法。③不以“关爱”之名行“伤害”之举,也不因外貌、性格、家境等歧视、欺侮他人,让每个人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7、如何进行集体合作?P75 答:①在美好集体中,大家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充分发展各自的能力。②每个人都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同时又避免个人英雄主义。③每个人都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消极依赖或袖手旁观。④集体合作的方法有:拥有积极、开放的心态,坦诚交流,彼此信任。正确认识自己,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并包容他人的不足。遵守规则,明确任务分工,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经常自我反思。

8、充满活力的集体是什么样子?P76 答:①集体成员之间和而不同,互相激励,互相竞争。②在“承认、尊重”的前提下,集体成员之间公平竞争,交流互鉴,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9、怎样在共建中尽责?P77~79 答:①集体建设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需要我们自主建设、自我管理。②集体成员共同确定愿景和目标,让它凝聚每个人的才华与智慧,并坚信集体的愿景和目标经过努力一定会实现。③集体成员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协商确定对组织领导者的品格和才能的要求,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乐于服务集体、有责任心的组织领导者。④集体成员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包括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培养积极的精神气息,充盈正气,增强凝聚力。

10、为什么要民主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规则?P79 答:民主制定规则是为了体现集体成员建设集体的意愿,自觉遵守规则是为了形成相对稳定的秩序。

11、什么是自治精神?P79 答:每个成员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12、集体建设需要什么?P79答:集体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集体事务需要每个人去分担,人人都要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主人。

13、怎么样为集体出力?P80 答:①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集体事务

无论大小都要认真对待,努力做好。②集体荣誉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和荣誉,需要悉心呵护。

14、我们为什么要承担责任?P81 答:①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②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是自我磨砺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地做事,提高能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扩大自我成长的空间。

15、怎样承担责任?P82

答:①勇于担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事情里。②勇于担责,不是为了获得奖赏或避免惩罚,而是出于内心的责任感。

16、集体生活,我们需要学会什么?P82

答:①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②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③学会参与、学会担当。

17、捍卫自己的尊严与维护集体的荣誉,两者同样重要。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1、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纷靠什么来协调?P85 答: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法律等来协调。

2、法律与生活之间什么关系?P85~86 答:①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② 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③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④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3、什么是法律?P87 答: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4、什么是法治?P87 答:①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之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②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5、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什么?P88 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现代社会推行法治有何必要?P88 答: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7、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90~92 答:共同点:法律、道德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区别: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道德不是由国家制定的。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其他行为规范则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或行政力量

保证实施。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8、法律的普遍约束力表现在哪里?P92(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的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9、法律有何作用?P92~93 答:①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批评、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③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随着法制建设的推进,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10、①现代国家用法治替代了人治。P87 ②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建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P91 ③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P92 ④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反犯罪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P94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

1、为什么要特殊保护未成年人?P96 答:①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②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③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是人类的共识,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2、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P97 答:有《宪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3、保护未成年人有哪四道防线?P99 答:学校保护

家庭保护 社会保护 司法保护

4、哪些人有责任保护未成年人?(各种组织、监护人、成年人)P99

答:①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主组织②未成年人的监护人③其他成年公民。

5、未成年人如何对待自己的权利和义务?P100 答:①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的保护的权力,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②同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6、如何做到依法办事?P101 答:①依法办事首先在内心里要尊崇、敬畏法律。②依法办事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通过法治方式,维护自身他人、集体的合法权益。②依法办事要养成遵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7、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什么?P102

答: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的信仰。

8、为何要树立法律信仰?P102 答:①当法律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法律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发挥其功能。②当法律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法治精神才会铭刻在我们心中。

9、如何树立法律信仰?P102 答: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10、为何要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P103 答: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6.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人教版) 篇六

第三框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一、课标透析

1、“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部分:“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他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

2、“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部分:“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相互帮助。”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处在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生理变化突出,身体成长快速,心理上开始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自尊的需要非常强烈。人们总是通过评价标准的选择来获得较高的自我尊重水平,一般来说,人们都倾向于看重自己那些非常优秀的特点,而认为自己的那些缺点是无关紧要的。这就使得人们很容易出现对自身弱点的有意回避.这有碍于获得真正的自尊。研究证明,具有高自尊的学生比低自尊的学生在学业成就上倾向于为自己树立较高的标准。具有高自尊的学生均比低自尊者对自己的观点更加自信,更能影响别人,更不容易受别人的影响,从而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维护尊严,维护人格。所以,学习如何树立自尊,对于学生的品德与学业的提高有重大意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相互关联,密不可分。(2)懂得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全面分析自己,评价自己。(2)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待自身存在的缺点。(3)学会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不断地尝试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2)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被尊重。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自尊的理解,教会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教学难点:对尊重他人和人格概念的理解。

五、导入:演一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把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他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问:晏子为什么坚持从大门进?

说明: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决不做有损人格的事。维护人格对自己的意义,维护人格对自己所代表的国家、集体也有着重要意义。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名言展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

思考:这些名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活动二:

想一想:P13页,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在你身边有类似的事例发生吗?

说明:要维护自己的人格,提高对自尊的理解。

活动三:

议一议:遇到这些情况会让我感到自尊受伤害吗?

1、有些人说话尖刻,不注意他人的感受,常常直抒胸臆,直指问题。

2、有些人爱说笑话,活跃气氛,虽然并不针对谁,但有时使人感到尴尬。

3、有人认为,在对待自己的有可能引起他人耻笑的缺陷上,敢于并善于自嘲,也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它帮助我们轻松化解流言蜚语。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说明:自尊要适度,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态度和议论,议论只能代表个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批评是对事不对人。我们应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活动四:

阅读P14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妇女衣裙的典故 分析:我们应该向司马懿学习什么?

活动五:讨论课本15页事例,陶校长为什么反而给他四块糖?

思考:陶校长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说明:陶行知给糖的教育活动告诉学生如何做到尊重他人:一是要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二是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三是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在相处时发生碰撞、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不同的个体,要想做到彼此尊重,就要宽容大度。对他人的优势、长处是诚心赞美还是嫉妒挖苦,对他人的缺点错误是以宽容之心对待。活动六:

分享: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演一演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尊重他人的真实事例。

总结:尊重他人的原则:民主、平等、合作、宽容。只有尊重他人才能的得到他人的尊重,才能真正赢得自尊。我们应掌握更多与人相处的技巧。七:课后反思

我在讲过一课之后,感觉本课的设计还有些地方不够好,对道理的讲解还不够深入,不够透彻。所以在此后上课时,在活动一的后面又接着讨论:“我国还有个成语是‘委曲求全’,还有句古训是‘大丈夫能屈能伸’,这些和前面我们说过的明言是否是矛盾的?你认为什么情况下可以委曲求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通过这个环节的讨论使学生明白,有些东西可以舍弃,但决不可丧失人格尊严。

另外在讲完司马懿的典故之后,我又引入了一则故事:以前有一支旅行队,当一切置办齐全时,队长发现还缺少两样东西,于是他大声叫到:“我们还缺少一个犹太人和一条狗。”一个犹太人听到了,便回敬道:“我和你一起,不就齐全了吗?!”以此告诉学生,在我们遇到尴尬的情况时,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巧妙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并有力地予以回击。

7.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人教版) 篇七

(一)翼课网与英语学科的整合

以学习英语知识为目的,通过用翼课网智能化同步教学平台布置作业的形式,将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学习任务,把英语学科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二)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

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讨论,明确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课程整合思想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正是借助其他学科中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来驱动教学的。任务是学科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二、教材分析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4I want to be an actor.第一课时。本堂课主要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日常用语的基础上,以询问职业为背景,培养学生谈论自己与他人的职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通过对话练习掌握询问对方职业的常用语。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说水平比较欠缺,结合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翼课网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实现了听说训练的高效完成,让学生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不再是单纯的书写作业。

四、教学设计整体思路

本课旨在运用“翼课网”,并采取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真正融入课堂教学。

这堂课的设计紧紧扣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特点,在教学上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学生在学习上有主动性,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共同学习的交互环境,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追寻的乐趣。同时,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笔者将本课的设计分为五个板块:一是学习目标,包括本堂课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二是知识,包括本单元的生词、可能用到的相关单词(以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以及目前所学的日常用语;三是资源协助,包括本单元所涉及的句型的应用,以flash动画的形式展出,使学生在欣赏动画的同时学会运用询问职业的句型;四是自我检测,包括本课语法功能要点(Grammar Focus)、同步作业和课后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主动地、有选择地吸收感兴趣的知识,并完成习题;五是交流展示,翼课网作业展示作为学生交流展示的平台,使学生的学习情况能更直观地被反映出来。

五、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重点词汇:doctor,nurse,waiter,reporter,policeman,policewoman,bank clerk,shop assistant

重点句型:What do you do?I am a teacher.What does your mother do?She is a nurse.What do you want to be?I want to be a doctor.What does she want to be?She wants to be a policewoman.

2. 能力目标

(1)学会不同职业的英文表达方式;

(2)了解父母的职业;

(3)学会介绍自己想从事的职业。

3.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话练习,掌握询问对方职业的常用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介绍自己或他人的职业,并能询问他人的职业。掌握句型:What do you do?I am a teacher./What do you want to be?I want to be a doctor.难点为对重点句型的实际运用。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这堂英语课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以能力的培养为宗旨。教师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学习,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自我评价的方式);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独特的感受,将集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结合起来。

教学方法主要是学生自主探究法、任务驱动法和交际法等,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探究、参与和合作等学习方法完成任务。

(四)探究任务

1. 学生发现本课的重难点,并在自主探究和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它们;

2. 学生能独立完成本课的练习;

3. 学生完成课后探究活动———翼课网拓展训练中关于职业的阅读训练。

(五)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本课以翼课网平台为载体教学,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使其在自主探究和自主会话的过程中掌握本课重要语言点,课后通过翼课网作业和拓展阅读巩固并运用新知识,充分发挥翼课网能够及时反馈的优势。

(六)教学过程设计

六、教学反思

(一)亮点

本课是一堂较为新颖的、运用翼课网教学的阅读课,重点较为突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组织灵活多样的阅读活动,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快速定位信息以及寻读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另外,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掌握了重点句型及重点词汇,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所学句型进行有关职业问题的问答。

(二)不足

上一篇:防踩踏演练下一篇:热烈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唱红歌朗诵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