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复习提纲

2024-10-10

交通规划复习提纲(精选6篇)

1.交通规划复习提纲 篇一

城市总体规划中涉及的规划范围 总体规划涉及多个层次的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市区、规划区、中心城区和建成区。其中市域、市区是从行政管辖范围划分的,而规划区、中心城区、建成区是从规划建设层面划分的。

2基本烈度、设计烈度、抗震 地震烈度

城市规划中防震措施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确定地震烈度;(2)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9度以上的地区不宜选作城市用地;(3)在城市规划时,应按照用地的设计烈度及地质,地形情况安排相宜的城市措施。基本烈度

以100年内在本地区可能遭遇的地震最大烈度为准。(它是设防的依据)设计烈度

在地区宏观基本烈度的基础上,考虑到地区的地质构成特点,地形、水文、土壤条件等的不一致性所出现的小区域地震烈度的增减,并据此制定更切实而经济的小区域烈度标准。3城市性质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4城市发展方向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发展方向是指“城市各项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地域扩展的主要方向。” 5城市职能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的作用和所承担的分工。”

城市内部各种功能要素的相互作用是指城市职能的基础,城市与外部世界(区域或其他城市)的联系和作用是城市职能的集中体现。城市职能类型: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主要职能与辅助职能。6城市规模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城市人口规模计算中基数的确定 包括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居住人口:城市非农业人口;居住在城区的非农业人口;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城市用地规模根据人口规模预测的结果和国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用地规模=人口x用地指标)

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将城乡用地分为2大类、9中类、14小类

城市建设用地分为8大类(R、A、B、M、W、S、U、G)、35中类、44小类 8空间管制

中心城区规划要求“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突出对人文与自然资源,环境问题的保护。禁止建设区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禁止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

限制建设区为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不宜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

适宜建设区为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可以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9一书两证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0一化二系三结构 一化——城市化水平;二系——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三结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布局空间结构(空间发展轴;发展构成中的增长极;生长点的研究)11现代城乡规划的基本特点

①综合性: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互为依据,互相制约②政策性:是国家方针政策和社会利益的全面体现,既要充分反映国家的相关政策,作为国家宏观政策实施的工具,又要充分地协调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之间的关系③民主性:代表最为广大人民的利益④实践性:是一项社会实践,解决问题并能通过 12城市规划的层面 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

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主要是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属于这一层面。

建设控制引导层面的规划是对具体每一地块的未来开发利用作出法律规定。建设控制引导性的规划根据不同的需要,任务,目标和深度要求,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种类型。从行政层面上来区分,我国的城乡规划可以分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13《马丘比丘宪章》、《雅典宪章》、田园城市内容、图(29页)《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都是对当时的规划思想进行总结,然后对未来的发展指出一些重要的方向,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文件

《雅典宪章》(1933年)1933年发表《雅典宪章》 核心内容是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制定规划方案,建立各功能分区在终极状态下的“平衡状态”。《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1977年在秘鲁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所签署的文件,认为《雅典宪章》的一些指导思想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要进行修正。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基础——戴卫多夫20世纪60年代“规划的选择理论”和“倡导性规划”。

两个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 A.《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B.《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C.《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田园城市

1.理论提出——霍华德1898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 2.以霍华德“田园城市”为标志,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3.概念——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共所有。4.实质——城市和乡村的综合体,若干田园城市(3万人)围绕中心城市(5.8万人)呈圈状布局 5.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环行林荫大道,城市外围建设工厂、仓库

6.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伦敦东北部56公里处)由恩温、帕克完成14邻里单位

1930年代,开始在美国,不久又在欧洲,出现一种“邻里单位”的居住区规划思想。

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是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15城镇化的基本阶段 依照时间序列,城镇化进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集聚城镇化阶段、郊区化阶段、逆城镇化阶段、再城镇化阶段 16城镇化的含义、表现特征概念: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①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③城镇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第二、第三 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17我国城镇化新的发展趋势 ①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中西部内陆地区②我国城镇化的战略主要选择的是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③城市群、都市圈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④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郊区化”趋势18《周礼·考工记》内图(19页)《周礼•考工记》中曾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轨,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19相对集中的工业用地布局形式 ①工业用地位于城市特定地区②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形成组团③工业园或独立的工业卫星城④工业地带。

20在进行城市公共设施分布规划中应该考虑事项和因素

按服务半径集中和分散分布1.公共设施项目要合理的配置2.按照与居民生活的密切程度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3.结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虑4.根据本身的特点及其环境的要求进行布置5.要考虑城市景观组织的要求6.考虑合理的建设顺序,并且留有余地7.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

21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①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②尽量少占耕地农田③保护自然和历史资源④满足重大建设项目的要求⑤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和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2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P278 基本原则:(1)立足区域,讲求整体(2)节约紧凑、强化结构(3)近远结合,弹性生长(4)保护环境,突出特色 23城镇人口构成按其从事的职业一般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第二,三产业人口);

按目前的户籍管理办法;可分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

24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与主要任务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与调控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是编制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实施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法定依据。同时,城市总体规划是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保护和管理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也是城市规划参与城市综合型战略部署的工作平台。

(二)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

1、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口、资源情况及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

2、综合确定土地、水、能源等各类资源的使用标准和控制指标,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

3、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区和适宜建设区,统筹安排城乡各类建设用地;

4、合理配置城乡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市功能;

5、贯彻公交优先原则,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服务水平;

6、健全城市综合防灾体系,保证城市安全;

7、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整体景观风貌;

8、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9、合理确定分阶段发展方向、目标、重点和时序,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25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与总规纲要的强制性内容 内容:城市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强制性内容: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

纲要的主要任务: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26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四线”范围 城市绿线: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它应该包括城市规划区内一切已经建成的绿地、已经规划但未建设的绿地、以前没有规划但拟在规划修编时新增加的绿地等。包括城市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林地三大类。

城市紫线: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城市黄线: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城市蓝线: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27我国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是什么

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其中城市规划、镇规划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28城市总体布局的形态、特点、图示

1.集中式的城市总体布局 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布局,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成片布置 优点:便于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

用地紧凑、节约用地

有利于生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将居民生活 问题:近期和远期关系 规划布局要有弹性,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避免近期虽然紧凑,但远期用地会出现功能混杂和干扰的现象

包括:1.网格状2.环形放射状 2.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

这种类型的布局形态最主要的特征是城市空间呈现非集聚的分布方式。

包括组团状、星状(指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心

卫星状:一般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发展若干个小城市;中心城市有极强的支配性,外围小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与中心城市在生产、工作和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必须处理好小城市规模、配套设施以及与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条件等问题;有利于人口和生产力的均衡分布;受自然条件、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城镇形状以及中心城市发展水平与阶段的影响。多中心:多种方向不断蔓延发展的结果;逐步形成不同的多样化的焦点和中心以及小的轴线 29居住用地分布方式 集中布置(单中心):城市规模不大,有足够的用地且用地范围内无自然或人为的障碍,节约城市市政建设投资,密切城市各部分的联系,但规模较大时会造成上下班出行距离增加,疏远居住与自然联系 分散布置(多中心):当城市用地受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或因城市的产业分布和道路交通设施布局的影响,例如丘陵地区,居住用

地沿多条谷地展开,矿业居住用地

与采矿点相伴分散布置,轴向布置(放射状多中心)

城市用地以中心地区为核心,言多条由中心向外围放射的交通干线发展,居住用地依托交通干线,在十一出行距离范围内赋予一定的组合形态。

30用地评价三类用地

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既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他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现代工程技术及无绝对难以修建的用地,所谓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是指用地条件极差,必须附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用地,这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

31有机疏散 P34

伊利尔·沙里宁1934年 《城市—他的成长,衰败与未来》一书中提出.内容包括:

1没有理由把重工业布置在城市中心,轻工业也应该疏散出去2个人的日常生活应以步行为主,并应充分发挥现代交通手段的作用。32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城市内部各类土地规划布局有一定的模式和运行规律,一般可归纳为三个理论

同心园理论——伯吉斯1923年提出,城市划分成为5个同心圆。扇形理论——霍伊特1939年提出,土地使用均是从市中心区既有的同类土地使用的基础上,由内向外扩展,并留在同一扇形范围内。

多核心理论——哈里斯、乌尔曼1945年提出。

2.交通规划复习提纲 篇二

一堂好的复习课就应像一篇优美的散文,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才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我在实践中做了尝试。

一、思想上重视,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

每到复习阶段,许多老师马上感觉轻松了,课堂上对学过的内容简单重复,强化记忆,或反复做习题。这样学生很容易厌倦,课堂教学也无效率可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要让学生重视复习课,乐于接受复习课,不能一味地把所学内容像热剩饭一样一遍遍加热,而应对所学知识重新加工组合,用旧食材烹饪出新佳肴。

首先,复习要有计划性。要上好一节复习课,作为教师必须和新课一样认真备好课,甚至要比上新课更认真,难度更大,需要对知识进行综合整理。

初中学生做笔记能力不是很强,所做笔记往往漏洞百出,这就增加了复习课的难度。在复习课上教师要注意理清知识框架,注重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由点串成线,再由线扩成面,把精华的东西集中到课堂上来,使课堂物超所值。这样的复习既能把复杂的课上简单,又能使语文课堂充满张力,还能使复习扎扎实实。真正做到“教学环节简洁,课堂训练扎实,教学形式朴实”实现最终的高效。。

其次,复习课应突现应试性。复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这是不容置疑的。忽略了这个前提,复习课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但是复习时间有限,因此,课堂上要不枝不蔓,必要时直奔主题,在考点上下功夫。

二、整体上把握,明确知识结构的划分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师生先要把考点烂熟于心,明确了考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把握复习进度。另外还要对复习的深度、广度和难度进行控制,使学生稳定有效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定度过高,则是超纲复习,拔苗助长;定度过低,则不能达到考试要求,也无法与试题吻合,也达不到初中学生应具备的语文能力。

初中语文毕业升学考试考点一般分为六大块:①基础知识及其运用。包括字音字形,病句修改,标点符号,修辞仿写等。②现代文阅读。主要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为主。③古诗词曲的鉴赏?。以唐诗宋词为主,“诗言志”,诗词曲赏析多借助背景理解诗人词人的思想感情。④文言文阅读。以初中文言文课文为主,另有简单的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⑤写作。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用的应用文。⑥口语交际。多为主观题和一定的开放性试题。教师对考点要细致分析,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集中力量来攻克。

基础知识这一块,很多字词混在一起,这就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方法帮助学生区分识记。教师可以浅显地讲解造字法帮助学生记字形。如“初,”很多同学会把“衤”字旁写成“礻”字旁。如果讲清了初是用刀裁布,记忆就简单了。“燥”与“躁”,“清”与“青”等字都可用此方法来区分记忆。也可通过成语意义来识记成语。如墨守成规,班门弄斧,知道了墨指墨子,班指鲁班,这类成语的记忆就不成问题了。粗制滥造,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等成语皆可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也可尝试一些自己的记忆方法。现代文阅读,应先指导学生分清具体文体,然后识记一些常规解题方法。如记叙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表达方式,环境描写的作用;议论文中论点的查找,论据的作用,论证方法;说明文中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顺序等。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基础是识记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背诵规定的篇目。另外对作者和写作背景也要熟悉。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这些重点篇目,如果离开了当时写作背景,很容易在理解上出偏差。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都要注意段落间有用的信息。如记叙文中议论性的句子,承前启后的过渡句,这些对我们理解文意很有帮助,句子或段落间的代词也是解读文章的钥匙,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只要你做一个细心人,语文学习也是有法可循的。

三、课堂上拓展,注重实践的力量

“墙外开花,根在墙内。”教材是我们复习的根本,也是我们复习的源泉。复习如果丢开课本扎题海,实质上是拆东墙补西墙,是一种失败的战术。中考的试题看似与课本无关,其实根在课本,是课本知识的变身或拓展延伸。课文就像数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典型例题一样,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语文复习要立足教材,明确教材在语文复习中的地位。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需进行情感教育。语文知识,教师讲得再深、再透、再有水平,也只能使学生达到“懂”的程度。而要使学生具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有赖于实践。生活处处有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

四、套题模拟测试,查缺补漏

第一轮系统复习结束后,根据中考试卷的结构,题型,编制试卷进行模拟测试,模拟试题能把分块的知识点连成片,把所有知识串起来。第一轮系统复习后,很多东西是零碎的,需要融会贯通。模拟测试对解题技巧,解题策略,解题速度等方面有综合的训练。这种实战演练既可以有效地检验复习效果,又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中考的时间,答题速度等,为后面的复习找准难点和薄弱点提供可靠信息,以便及时查缺补漏。这个环节很重要,既有难点薄弱点的单项训练,又有套题的综合训练,还有巩固提高,能对学生能力起到整体提高的作用。

3.交通运输专题复习 篇三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完善区际交通网络。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煤运通道建设,发展高速铁路,形成快速客运网,强化重载货运网。完善国家公路网规划,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剩余路段、瓶颈路段建设,加强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大力推进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推动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和港口规模化发展。完善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等运输系统,提升沿海地区港口群现代化水平。完善以国际枢纽机场和干线机场为骨干、支线机场为补充的航空网络,积极推动通用航空发展,改革空域管理体制,提高空域资源配置使用效率。二是建设城际快速网络。适应城市群发展需要,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干,以国省干线公路为补充,推进城市群内多层次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建成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城际交通网络,推进重点开发区域城市群的城际干线建设。三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四是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命题展望】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和国际间经济贸易量越来越大,对交通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迎合了当前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网络化、高速化、专业化、大型化。另外,十一五的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也给城市的运行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交通运输的规划布局及发展又不断影响着城市的地域形态变化和各种产业的发展。因此,关注交通问题,关注十二五的交通规划,就是关注国家的经济发展,关注我们的生活,这正好契合高考命题的目标和要求。

1. 2011年高考应注意以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如京沪高铁)和热点、重点问题为切入点,考查交通线的、点的区位因素。

2. 以某城市、某热点线路的交通发展为命题背景,通过交通图判断交通运输网络的构成和特点,并分析其变化对城市、商业网点的影响。

3. 结合中国、世界地理考查主要铁路、港口的建设及主要交通运输线。

【备考提示】

1.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说明:铁路运输适合大宗、笨重的中长途运输如矿石、煤炭;公路运输适合短程、量小货物;水路运输适合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矿产;航空一般运输急需、贵重、数量不大的货物;管道运输一般运输流体或者气体,如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

2. 交通运输区位因素分析

影响铁路布局的区位因素分析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主要侧重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条件,看经济水平(人力、物力、财力保证,经济是否发达),看经济需要(主要是人口、工业和城市的分布所产生的物流、人流以及开发落后地区的经济需要);二是科学技术支持,运输工具的大型化、高速化,经济联系扩大,克服自然条件不足,如青藏铁路建设克服冻土,包兰铁路上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固沙,京沪高铁建设等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科技的进步;三是社会因素,体现在政治的(政策的支持、维持国家稳定繁荣)、民族的(促进民族团结)、国防的(巩固国防,保卫祖国边疆)。

自然因素:包括位置、地形、河流、气候,如台湾“环形”铁路,海南岛“半环形”铁路,主要受地形影响;青藏高原上冻土层、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体现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影响;河流水深、流速、流量、泥沙淤积会影响截流架桥,当然会影响铁路进展;青藏高原高寒气候不利施工,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风暴和浓雾等都会成为铁路布局的不利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已成为影响铁路布局的决定性因素,但是自然因素仍然很重要,应尽可能利用有利自然条件,避开不利影响,从而使选线方案既能够满足铁路运输能力要求,又能减少铁路工程量,并便于维修护养。另外在铁路施工过程中,还要尽量做到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持,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如青藏铁路建设实施“以桥代路”工程。

3.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影响

(1) 图解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 图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3) 图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典题例析】

例1 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的可闻噪声分贝强度(单位:PNdB)等值线分布图,图中黑色圆点代表交通运输网中的点。读图完成下面(1)~(3)题。

(1) 图中M点最有可能是 (  )

A. 汽车站B. 码头

C. 火车站D. 飞机场

(2) 对图示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  )

① M地有公路直达市区,交通便利,布局合理

② M地噪声污染市区,布局不合理

③ M地主要运输工具进出M地的方向为西北—东南向

④ M地主要运输工具沿公路从市区北部通过,方便居民出行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3) 随着城市的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将M地整体搬迁至远郊,现有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供选择,比较合理的是 (  )

A. 甲B. 乙C. 丙D. 丁

【思路解析】 第(1)题,等值线的轴线呈西北—东南向。码头供船舶进出,船舶产生的噪声等值线应以港口为中心,轴线走向与河流延伸方向一致。M点通向城区北部的公路延伸方向和噪声等值线的轴线延伸方向一致,但是图中信息显示M点没有通向东南方向的公路,因此不会产生图示效果的等值线轴线延伸方向。M地无铁路通过,不可能是火车站,只能是飞机场。第(2)题,飞机飞越城区上空,噪声污染影响城区,存在安全问题,布局不合理。第(3)题,甲位于城区冬季风(西北季风)的上风向,且飞机飞越城区上空,噪声污染影响城区,存在安全问题;乙、丁虽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远郊,但飞机飞越城区上空,也存在噪声污染和安全问题;丙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远郊,飞机又不飞越城区上空,噪声污染很小,安全系数高。

【参考答案】 (1) D(2) C(3) C

例2 2011年初始,中国东南亚高铁(客运)线路已经动工。该铁路为泛亚铁路的西线工程(新加坡—吉隆坡—曼谷—仰光—瑞丽—昆明),读图并回答:

(1) 简述我国承建该工程项目的优势。

(2) 试分析该工程“难度大,需克服的困难多”的自然原因。

【思路解析】 在以能力为立意的新高考备考形势下,认真审题、获取信息、运用知识是必须具备的应试能力。(1)高铁的建设和一般铁路的建设既有相似点,如社会经济因素在线路建设起着决定因素,关键因素是科技,不同点在于高铁的成本更高,技术要求更高。相对东南亚国家我们国家在高铁的技术是世界一流的,技术成熟,有经验。(2)虽然社会经济条件对铁路建设起着决定因素,但是自然因素对铁路线的建设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自然障碍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因素的分析,要结合区域特征,自然条件障碍尤其要结合气候,地形地质,水文,植被等的不利因素加以分析,另外注意语言的组织和规范。

【参考答案】 (1)资金雄厚;技术属自主创新,建设成本相对低;技术水平高,且技术成熟;有高素质的熟练劳动力。

(2)雨季长,雨量大,夏季多暴雨,夏季持续闷热天气多;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大;河流众多河流汛期长,多洪涝灾害;多断层,多地震、滑坡、泥石流,广泛分布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溶洞,地质条件复杂。沿线多原始森林,后勤补给难度大,生态成本高。

例3 如下图,城市形态的空间变化图,回答下面问题:

(1) 对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对未来城市的空间发展影响最大交通运输方式可能是 (  )

A. 河流B. 铁路C. 公路D. 航空

(2) 未来城市空间扩展可能受限的方向是 (  )

A. 东部B. 东南C. 南部D. 西北

(3) 图中商业中心布局合理的是 (  )

A. ①③⑥B. ②③④

C. ①④⑥D. ②③⑥

【思路解析】 图中的信息很丰富,解题的思路来自对图中信息的解读。(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49年用地主要是在受河流的影响,中期受铁路影响比较大,现在街区的分布主要是受公路影响较大,从而形成星状地域形态,可能未来城市的发展更多受环城公路的影响;(2)城区受交通延伸和环路的形成,不断向外扩展,但西部河流已经不能符合现代城市交通的要求,可能发展较慢,尤其是飞机场的存在可能成为城市扩展的限制因素;(3)②处在城市的几何中心,③处靠近火车站和公路,人流量大,便于物资集散,会形成商业中心,④处环路交汇点,交通便利,属于交通区位。⑥河流和环流交汇点不具备交通便利优势,①虽公路和铁路相接,但是没有客流。

4.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复习提纲 篇四

1、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指一个人依据心中的长期目标所形成的一系列工作选择包括其相关的教育或培训活动是有计划的职业发展历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过程规划的功能在于为生涯设定目标并找出达成目标所需采取的步骤

2、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职业规划这门课,具有哪些意义?

3、系统职业规划包括那几个环节?个性特征2 职业价值观3 职业兴趣4 职业能力5 自我认知小结二“知彼”— 环境评估1 行业分析3 职业分析3 职业环境分析4 SWOT分析5 最终目标路线敲定三“计划”— 分期计划1职业预备期2职业初期3职业中期4职业远期5职业后期四“修正”— 评估调整1 风险预测与应对2 目标管理与修正3 计划实施评估

4、兴趣是什么?怎样理解兴趣与工作的关系?

5、霍兰德职业兴趣分为哪几类?各自的特点有哪些?

实用型喜欢具体的任务工具使用、动手能力强喜欢做体力工作、户外活动更喜欢与物打交道技术性行业工作人员工程师、木匠、外科医生 研究型 喜欢探索和理解事物平静、深邃、内敛有智慧的独立的实验室研究员科学家、禅师、智者 艺术型喜欢自我表达富有想象力、创造力追求美、自由、变化 喜欢多样性与展示艺术家、诗人、自由职业者 社会型对人感兴趣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敏感的关系体验服务他人、微笑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教师、护士、心理咨询师 企业型向人推销自己的产品或观点追寻领导力与社会影响有抱负责任感强烈勇于承担压力言语说服能力强销售、管理人员、政治家、律师、思想领袖 事务型喜欢有条理、程序化的工作忠诚、乐于执行与服务有组织有计划细致、准确会计、文秘、档案管理、信息整理

6、性格是什么?对性格的探索具有哪些意义?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行为方式的总和表现为个体独特的心理特征。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影响。每种性格类型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让我们能够更好的扬长避短了解他人的性格类型促进我们更好的达成一致 你可以通过性格类型来理解和原谅自己但是不能以此做为逃避现实的借口。对你性格类型的最终判定者就是你自己性格中的态度和行为倾向可以发生改变但那是一个“能量消耗”的过程

成熟的标志不是会说大道理,而是开始去理解身边的小事情

7、MBTI性格理论分为哪几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别为哪些极?

我们与世界相互作用方式(e)外向------内向(i)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s)感觉------直觉(n)我们的决策方式(t)思考------情感(f)我们的做事方式(j)判断------知觉(p

8、“成就故事”应该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9、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10、怎样做到真正“拥有”自己的核心工作价值观?

11、探索工作世界的方法有哪些?这是一个过程:

1、非正式评估

2、正式评估

3、印刷和影视媒体

4、网络资讯

5、人物访谈

6、父母角色示范

7、生涯影子

8、暑期打工

9、专业实习

10、实际接触

12、全面了解工作职位的信息都包括哪些方面?答:

了解职位时可能关注的信息:这份工作的内容,对人的能力要求;公司发展历史和发展潜力; 产品和服务; 地点;与行业趋势相比,过去几年的年销 售额; 主要竞争者 ; 组织的所有权,家族所有权对潜在进步的影响 ; 管理风格、组织文化;员工数量 ;组 织结构、工作氛围、工作量; 培训和发展计划 的职业发展路径;技术使用,仪器的数量和类型;如果是一个非赢利组织,它的 目的、资金来源、客户和功能是什么

13、进行生涯人物访谈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访谈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2、访谈中要注意着装和仪表,态度和蔼、大方;要文明礼貌,措辞得体。

3、要时刻注意安全问题,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确保万无一失。

4、尊重被访谈者,注意保护他们的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

5、认真对待,不走过场,真正通过访谈达到探索职业的目的,为个人的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做准备

14、理性决策包括哪些环节?理性决策程序有六大步骤:1.确定需要

2.决定决策准则(需要的动机)3.赋予决策准则权变(重要性)4.发展可能方案5.评估可能方案6.选定最佳方案

15、科学的目标应该具备哪些因素?

16、求职前需要做那些准备?心理准备,求职简历,外貌仪表,谈话礼仪:注视对方,主动倾听 形体语言 走出时的自信

17、求职信包括哪些内容?

1.对自己整体的内容,包括求学和工作的经历做一个总结。

2.对自己的性格,长处做一个深度总结。

3.对自己对企业或职位的向往之情做一个深情表述。4.最好是再请朋友或老师或同事或领导给你再写几句话。

18、初入职场,需要做好那些准备?

19、对于大学生将来要面对的职场人际关系,您有哪些建议? 20、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职业规划的概念和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有同名书籍对职业规划做了一个比较好归纳总结。

21、结合本课程的学习,谈一谈对你的启发,并结合所学内容制定自己职业生涯

5.思品复习提纲 篇五

18、为什么生活需要友情?(作用)

(1)生活离不开朋友,人生离不开友情,友情也是我们特别渴求的一种心理需要,是我们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2)友情能使我们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相互激励,有助于我们增长智慧和才干,更快的进步和发展。(3)友情给我们温暖和力量,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19、如何才能获得真挚的友情?(可把“让友谊之树常青”也答上,那样更全面些!)

(1)我们要获得真挚的友情,就要消除闭锁心理,敞开心扉主动与人交往,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2)我们在寻找友情的过程中,应谨慎交友,努力做到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20、怎样让友谊之树常青?(交友的原则)

(1)平等、尊重、真诚。①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是建立和发展友情的前提。②朋友之间需要彼此尊重。尊重朋友就要懂得尊重朋友的自尊心。③朋友相交,贵在真诚。朋友之间要用真心去交流,要言而有信,一诺千金。(2)理解、宽容。对朋友某些过失要持谅解和宽容的态度。朋友之间的理解。宽容,并不是可以不讲原则,建立真正的友谊必须以分清正确与错误、正义与邪恶为前提。那种不分是非善恶、只讲“哥们儿义气”的所谓友谊,绝不是真正的友谊。(3)关爱、帮助。当朋友、同学遇到困难和不幸时,我们应毫不犹豫的伸出援助之手。从来不去主动帮助、关心、支持他人,这就很难寻到知心朋友,发展真挚的友情。

(3)尊敬老师,还要对老师有礼貌。这是对老师敬爱之情的自然流露。

24、怎样和老师交朋友?(交往)

(1)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良师,更是我们的朋友。(2)主动、热情的与老师进行交流、交往。如果我们能主动热情诚恳地与老师进行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向老师倾诉烦恼,坦露心扉,寻求帮助,就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和帮助,使自己快乐地学习,更快的进步。(3)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①当我们被老师误解或与老师发生矛盾时,要学会冷静思考,通过恰当的方式与老师坦诚交流,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当老师出现差错时,要用诚恳的态度、恰当的方式给老师指出来。

第7课:

25、自尊的表现

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保护。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27、为什么要自尊?(自尊的意义)

①自尊的人积极向上。自尊是促使人奋发进取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②自尊的人赢得他人的尊重。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自我尊重。③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自尊的人有强烈的荣辱感,能用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形象。

28、如何做到自尊?

用行动赢得自尊。(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做出有损人格的事。作为一个中国人更不能做出有损国格的事,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2)真正树立起自尊,赢得他人尊重,要靠自我努力、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提高自己来实现。(3)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29、为什么要有自信?(自信的作用、意义)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①成功离不开勇敢,勇敢需要自信。②自信使人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③充满自信能挖掘自己的潜能。

30、如何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①学会欣赏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信的“支点”。②自信是成功的产儿,没有成功的体验,就不会有自信。我们要在生活中积累成功。③树立真正的自信,就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想办法加以克服。④树立自信必须克服自卑。

第6课:师爱助我成长

21、老师对我们的爱的体现(老师在学生成长道路上起的作用)?

(1)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①帮我们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②交给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引导我们学会学习。(2)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我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引导我们走好人生之路。(3)老师的爱是“超凡脱俗”的是无私的。老师的爱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促使我们实现自己的追求,到达理想的彼岸。

22、为什么要尊敬老师?

老师在学生成长道路上起的作用①②③

④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为人类文化的积累和传播、继承和发扬发挥了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老师应当受到学生的尊敬,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23、怎样做到尊敬老师?

(1)尊敬老师最重要的是尊重老师的劳动。(2)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正确对待老师的要求,真诚的接受老师的批评。

第8课:

31、为什么自立?(自立的作用、意义)

①自立的过程是我们锻炼和提高生活能力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提高心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②自立才能自强。只有自立,才能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自强精神,成为生活的强者。

32、怎样做到自立?

①自立,就要克服依赖性。②独立思考,自主做出决定。能

否独立的做出决定,是一个人是否做到自立的一个重要标志。③积极实践和锻炼,提高自立能力。培养自立能力的最基本途径就是积极实践和锻炼。

33、自强的表现?

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而是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这才是自强的重要表现。

34、自强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作用、意义)(1)一个自强的人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不断的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并激励自己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积极进取.(2)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倍经磨难而更强,豪迈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5、怎样做到自强?

①正确的人生目标是人们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坚持不懈的为之奋斗。为人生的目标执著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②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弱点的人。③从小事做起,在磨砺中走向自强。一个人走向自强的过程,是不断磨砺自己的过程。我们应从小事做起,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锻炼自己。的必要条件。③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坚强的意志。40、磨炼意志有哪些方法和途径?

(1)确立明确的目标。人生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磨砺意志的过程。意志坚强的人,能够专注、执着于自己的目标,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2)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并非都是有趣的。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更要靠意志力,这恰恰是考验和锻炼意志的好机会。(3)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要磨炼坚强的意志,就要学会约束和管理自己。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请家长、老师和同学监督和帮助。(4)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磨砺意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小事做起,还会增强磨砺意志的信心和决心。

1.法国巴黎当地时间11月5日下午4时许(北京时间5日23时许),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郝平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七届大会主席。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68年来,中国人首次当选“掌门人”。

2.11月9日晚,在2013赛季亚洲冠军足球联赛第二回合决赛中,广州恒大队获得冠军。这是中国足球自职业化以来夺得的首个亚洲冠军,也是自2009年亚冠改制以来,中国足球俱乐部获得的最高荣誉,亚冠联赛的冠军奖杯第一次刻上了中超球队的名字。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国际TOP500组织11月18日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单,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以比第二名——美国的“泰坦”快近一倍的速度再度登上榜首。美国专家预测,在一年时间内,“天河二号”还会是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5.北京时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玉兔号月球车

6.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第9课:

36、人生为什么难免会有挫折?

因为导致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个人又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所以人生难免有挫折,人们也正是在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37、为什么说挫折是把双刃剑?

(1)挫折能给人带来痛苦、压力和打击,使人愿望难以实现。还会消磨人的斗志,使人一蹶不振,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2)对于强者,挫折能磨练意志,使人变得坚强;激发斗志,使人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吃一堑,长一智”,使人变得聪明。从这种意义上说,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38、怎样战胜挫折?(怎样正确面对挫折)

(1)直面挫折,不畏不惧。挫而不折,愈挫愈勇,勇敢的战胜挫折,在生活中将会不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2)冷静分析,从容应对。正确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应对挫折的方法。(3)自我疏导,自我排解。面对挫折,我们要善于自我排解,自我疏导。(4)主动寻求帮助。既可以缓解自己的消极情绪,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还可以帮助自己找到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5)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我们要坦然面对挫折,还要突破习惯性思维障碍,积极寻找新方法、新途径,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第10课:

39、为什么说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作用、意义)

6.交通规划复习提纲 篇六

1. 人口、资源与环境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在近几年高考中都有所涉及,如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中国的人口问题和政策、人口的再生产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等。

2. 城市的产生,城市的区位因素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不同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城市地域结构与城市合理规划等是近年高考特别关注的内容。

3. 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点的区位要素及其布局特征和影响因素,我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特点等都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能力考查】

注重对图表资料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多以坐标图、饼状图、统计数据、区域图表、背景资料等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所给材料的分析和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基础知识、基础原理的识记、迁移能力及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查形式】

高考命题常以世界和我国的某一热点地区、时事材料等作为背景材料为切入点,考查人口问题,城市区位及城市化,交通运输布局等的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及对策等。题型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并仍将是今后高考考查的方向。

一、 人口部分

(一) 人口再生产

1. 定义:人口随时间推移形成的生老病死、世代更替的延续过程。

2. 类型:判读依据——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再生产类型主要包括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和现代型。

3.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4. 人口老龄化: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7%作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5. 人口金字塔:人口金字塔是形象地表示某一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年龄和性别构成的图形。其中横轴代表每一年龄组男性和女性的数字或比例,纵轴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金字塔中各个年龄性别组相加构成了总人口,如右图所示:

(二) 人口数量变化

1. 人口数量变动原因: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2. 环境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环境人口容量指一定时期内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他因素包括: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以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3. 当今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① 东亚和东南亚; ② 南亚;③ 西欧; ④ 美国东北部。

4.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

5. 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a.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降低 ;b.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该线东南人口密集,西北人口稀疏。

6. 我国人口问题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三) 人口的迁移

1. 定义: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产生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2. 分类:(1) 按地理范围划分

(2) 按迁移方向划分

3. 影响因素:迁出地的“斥力”、迁入地的“拉力”共同起作用。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和交通和通讯等。政治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文化教育、家庭与婚姻、宗教信仰等。

4. 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

a. 特点:流动人口大量增加。b. 性质:以自发性流动为主。c. 方向:① 从农村到城市;② 从内地省份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d. 目的:务工和经商。

5. 人口迁移的影响:

二、 城市

(一)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二) 城市的布局形式和地域形态

1. 城市的布局形式主要有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大类。

2. 城市的地域形态主要有集中式、组团式、条带状或放射状等。

(三) 城市地域结构功能分区

(四)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成因

(五) 城市化及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 城市化定义: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的过程。

2. 标志: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和城市数量增加;②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③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最重要的指标)。

3. 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①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特别是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迅速。

② 出现“城市群”和“城市带”:如美国费城—纽约—波士顿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等。

③ 出现逆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向中、小城镇甚至是乡村地区回流的现象;

④ 逆城市化原因:城市环境污染加剧、地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和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及高速公路及地铁等现代交通设施出现,人们能方便快捷地往返。

⑤ 两类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的特点:

4.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原因: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

5. 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①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郊区城市化);②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③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三、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经济全球化得益于各种地域联系方式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1.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优缺点:

2. 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贵重、急需、数量较小的应选择空运;鲜货、量小短距离的应选择公路运输;大宗、笨重的货物尽可能用水运或铁路运输;液体、气体尽可能用管道运输。

3. 影响交通运输网中线、点的区位因素

① 铁路、公路建设: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应尽可能利用有利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 汽车站:与市内、市外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

③ 航空港:a. 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b. 地质良好——保证地基稳定。c. 与城市有一定的距离。d. 气候要素:低云、雾、暴雨较少风速较小的地区,且机场跑道应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起落。

④ 港口建设:自然因素(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筑港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腹地、城市依托)两个方面。

4. 城市交通

(1) 特点:① 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② 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③ 混合交通——安全问题特别重要。④ 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空间大。

(2) 城市道路网的主要形式:① 环行—放射式;② 方格—环行—放射式。

(3) 城市道路网布局原则:① 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② 节约用地;③ 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④ 保护环境。

5. 我国铁路网中的“五纵”“三横”骨架线:

三横:京包—包兰、陇海—兰新、沪杭—浙赣—湘黔—贵昆;

五纵:京沪、京九、京广、太焦—焦柳、宝成—成昆线。

6. 交通运输布局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自然、科技等因素,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因素,技术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同时可有效地保护环境。

例题:分析南昆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

【参考答案】

(1) 社会经济因素:

① 使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相结合,加快资源开发和物资的输出,带动经济发展。

② 利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③ 利于加快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④ 利于巩固国防,保卫祖国的西南边疆。

⑤ 加快货物流通、商品交换、促进市场发育、商业繁荣。

⑥ 带动商业、旅游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

(2) 自然因素:通过喀斯特地区和强地震地区、地质条件复杂。

上一篇:东莞市英华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下一篇:市场服务中心一季度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