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基础检验技术题库

2024-09-14

临床基础检验技术题库(共7篇)

1.临床基础检验技术题库 篇一

1 深入临床医院调研

我课程组制订2份调查问卷, 1份为临床检验项目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实验方法、原理、试剂来源、参考范围等;另1份是临床检验仪器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仪器名称、厂家、型号、原理、分析速度、分析项目、价格等。将调查问卷分发给衡阳地区实习的检验专业学生, 由学生根据实习医院的具体情况如实填写, 专业课教师亲自深入到实习医院调查, 核实填表情况, 收回有效调查问卷, 统计医院常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及使用的检验仪器, 为临床检验基础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的支撑。

2 优化课程体系, 更新教学内容

以刘成玉主编的《临床检验基础》教材为蓝本, 以临床医院调研结果为支撑, 做到临床医院普遍开展的检验项目多讲、多做, 非常规或开展少的项目少讲、少做, 对于已明确淘汰的检测项目不讲、不做, 从而做到教学内容与临床岗位需求接轨。重视临床检验的方法学评价和质量控制,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突出教学重点, 讲授当前临床检验基础最前沿、最实用和最先进的内容。为此我课程组把教学内容大致分成了3块。 (1) 实践能力教学模块:为满足临床检验工作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块如血液常规检验、尿液常规检验、粪便常规检验、体液常规检验及常规检验仪器的操作等, 提高其实际操作应用能力。 (2) 探究式教学模块: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我课程组设计探究式教学内容, 如不同的检测项目抗凝剂的选用、贫血形态学分类及临床意义、手工操作血常规与仪器操作血常规结果比较及分析、不同病人交叉配血方法选择、浑浊尿的检测、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的改变的检验、血尿的鉴别、病理性蛋白尿的分析等, 同时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通过查阅文献、开放实验室、知识竞赛、临床实践、讲座及科研等方式, 将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等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 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3) 现代化仪器操作模块:临床检验仪器操作, 以前多由教师示教, 学生没有动手机会。通过这次调查笔者了解到, 目前无论三甲医院还是二甲医院都配备了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血栓与止血分析仪、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当学生进入临床实验室实习时, 对自动化仪器感到很陌生, 不能很快掌握操作。为此, 在临床检验实践教学中, 增设了仪器操作及考核。教师还通过带学生去医院检验科见习来弥补学校仪器、设备的不足。

3 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理论课教学以讲授临床检验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导, 采用实例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签字式及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特别是加强学生创造能力、开拓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手段, 初步形成具有智能化、个性化、情景化和形象化的课程特色, 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结合理论课的知识点开展实验课, 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注重基本实验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电化、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建立模拟实验教学网站, 如在讲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时, 应用多媒体动态视频技术及生动的音响效果, 可以清楚地呈现血细胞在通过检测小孔时血细胞悬液运动的方向、脉冲大小及次数变化;开放式实验教学, 学生可根据自己时间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技能训练, 让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比如到临床收集标本、配制试剂、调整仪器等;探索综合性实验教学, 我课程组对血液、尿液与粪便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生殖系统分泌物检验等进行了综合性实验改革, 如在尿液实验中采用临床诊断明确, 但学生未知临床诊断的三类尿液标本 (正常尿液、糖尿病肾病尿液、急性尿道炎尿液) 让学生进行检验, 并发出检验报告;实验教学中使用教学模型, 采用自制的手指模型和一小试管碘伏 (用碘伏代替血液) , 让学生在模型上反复训练毛细血管采血技术。

4 改善教学条件

临床检验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具有的独特实验技术, 但这些实验技术需要有较好的实验条件。因此, 搞好实验室建设是保障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在学校的支持下, 我课程组模拟医院检验科建立了标准化的临床检验实验室, 购置了现代化的临床检验仪器如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等。配备了新的实验台, 新增了实验教学的展示功能, 如电视机和DVD播放机、显微展示系统等, 使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的讲解示范更加直观和规范化。此外, 还要注重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自身素质, 强化实验课的教学管理, 对实验项目和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以保证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 加强主讲教师的制度建设, 实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建设一支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课程负责人负责教学工作安排, 并组织开展教学研究;主讲教师负责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教学成员定期参加由主讲教师主持的集体备课活动, 深入探讨教学内容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第二, 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每位专业教师都要了解临床检验工作的实际情况, 进行针对性教学。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临床医院检验科上班, 参与临床实践活动, 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卫生职业资格考试, 获得卫生系列职称, 使其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第三, 专兼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从三甲医院聘请资深兼职教师充实教学队伍, 实行专兼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结构, 加强与临床医院的联系, 可更直接地了解到临床岗位的需求状况。

6 改进考核方法

考核是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 利用考核杠杆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本课程采用理论考试成绩占40%、技能考核占40%、平时成绩占20%的综合成绩评定方案, 并且规定临床检验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 这样促使学生必须重视技能的训练。平时成绩的评定包括小考成绩 (占平时成绩的20%) 、考勤 (40%) 、课堂纪律 (10%) 、课堂提问 (10%) 、实验报告 (10%) 、实验过程的评价 (10%) 。技能考核则分为外周血细胞形态 (占技能考核的20%) 、血涂片制作及染色 (10%)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20%) 、血红蛋白测定 (10%) 、血小板计数 (10%) 及综合性实验评价 (30%) 。血细胞形态识别为常规做法, 即在20台显微镜下对好目的细胞, 让学生在1min内观察1台显微镜, 并写下目的细胞的名称;综合性实验考核, 在考核1周前告知学生要考核的内容, 让学生提前做好相关的实验准备, 各考核项目都制定了相应的评分细则。以上考核方式虽然比较费时费力, 但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也促进学生对实验的重视。

2.临床基础检验技术题库 篇二

【关键词】成人专科 教材 思路

【课题项目】四川省教改课题,高职高专医学成人教育教学与管理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R4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39-01

高等学校的教材建设向来是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质量的教材更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石。那么在成人大专医学检验专业的选择教材上几种全日制专科的规划教材仍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由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我们走访几家医院及学校,简单了解医院检验科对检验人员的需求及我们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想法,整合现有教材的现状和特点来整理出我们对成人专科《临床检验基础》这门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想与大家共同探讨:

1.对现有医学检验专业教材现状的思考

1.1总体状况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里没有成人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这门专业课的规划教材。成人专科的教材要适应成人学生自己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学生的基础和工作特点,因人施教、因需施教,但重点是现有的教材几乎没有完全适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成人教育的课本。当前我国成人教育的学生多以在职学习为主,学习模式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具有其独特的学习特点,近年来了解到多数的学校有两种选择:①重复延续中专的教材。弊端是对于有一定基础和工作经验的检验学生来说中专的教材部分内容缺乏深度、新度,甚至有些已经淘汰的检测项目还在中专的教材里出现;②是选用大专(全日制)的教材。全日制专科与成人专科两者的生源背景、教学定位、教学模式完全不同,众所周知,成人教育学习不会同全日制大专的授课时间等同,所以全日制大专的教材部分内容过多、过细,对于成人教育的学生少部分内容过于繁琐。所以具有极大的不适用性,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因此,建设适合其教育定位、特点和教学模式的特色的高品质教材,非常必要和迫切。

1.2 我校现状

现在我校成人专科教育缺乏本专业特色,实践内容不足,专科层次培养的是以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在实践部分内容应当根据医院的操作规程有所增加;忽视能力培养,偏重单一知识,继续教育的特点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突出专业性特点,根据临床需求及行业发展方向,密切结合不同层次的卫生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以现代医学科学术发展的“四新”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先进性。贴近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综上所述,现用的教材明显不符合本专业的要求,更不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匹配。

2.新教材的编写思路

2.1如何符合检验科的需求

医学检验专业是以面向医院和相关医疗机构从事实验室工作为主,培养具有基础医学、医学检验和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医学检验基本技能的高级医学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对他们的教育过程仍然有重理论轻实践,而出现“眼高手低”,综合素质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现象。几年来,根据用人单位和实习基地的调研表明,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学生深受欢迎,而高分低能的学生则备受冷遇。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2.2如何满足学生的要求

成人学生大多有学校-社会-学校的经历,已经有了一定的医学检验专业的基础知识,在工作中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社会以及个人对再次提高学习的认识也基本一致,基本分为两类:①中专学历或工作时间较长的从事检验专业人员,大多数有一定的检验专业知识的基础,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但对医学检验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不相同,由于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理论基础薄弱;对新知识、新技术有较高的热情,却缺乏正确、客观的认知;能独立完成常规实验,但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由于懂得的知识肤浅,难以进行学术研究及科研和论文的撰写,所以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强、理解能力强。②刚刚毕业的中专学生,有的是刚找到工作,想一边工作一边再学习,有的是刚走出校门还想再学习的学生,对于他们的中专学习阶段的理论知识还没淡忘,但是他们缺乏的是实践操作技能,没有临床的实践经验。他们在成人的继续学习中重点要提高需求在已有的基础上加深加难知识面加宽,虽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无临床医学检验的经历,理解力会差些,加深加难的知识会有一定压力。

2.3教材队伍的建设

编写人员要求从事本专业教学和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学者,正在为本专业本层次学生授课的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教师并有较好的写作能力,针对各编者的专业特性合理分配编写任务,主编负责本书所有创新的理念,制定出编写大纲,为了确保教材的高质量必须对书稿反复修订。教材成稿后第一时间交给一线工作人员和在校的学生把关,按照现在实验室的操作流程进行增添和删减的调整工作。

3.总结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成人专科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所以选择一本合适、好用的教材是学好本专业的首要工作。有适合成人教育医学检验专业自己的专业用书才会最好的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也是学员个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裘法祖.对高等医学教材建设的几点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3):2.

[2]王国强,涂明.示范性院校高职教材建设研究[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4(1).

[3]周晓健,章文清.对高职教材建设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3(20).

3.理化检验技术高级职称试题库 篇三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甲醛

E.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臭氧的浓度时,空气中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氟化氢等均可干扰臭氧的测定结果。

2).当空气中气体污染物浓度较高时,可选择的采样方法是()

A.注射器取样

B.溶液吸收法

C.固体吸附剂采样管

D.分配型采样管

E.反应型采样管

正确答案:A

4.《临床检验基础》课程简介 篇四

课程名称:《临床检验基础》

英文名称:《Clinical Laboratory Base》

开课单位:医学检验系临床检验基础与血液检验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0学时,其中理论:60学时,实验:60学时

学分:6.6学分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血液、尿液及体液检验等检查的基础理论、实践技能、方法学 评价及质量控制,熟悉临床常用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对自动血、尿分析仪的构造、原理、使用及维护能系统认识,了解临床实验室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相关知识。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检验系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内容为血液、尿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 细胞及其它体液检验的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等。主要任务是研究正常和疾病状态时人体外周血液、尿液、胸水、腹水、脑脊液和其它体液的变化,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实验室依据。本课程采取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基本按讲授式、启发式和互动式上课。

考核形式:理论考试+实验考试+平时考核

教材:《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熊立凡,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目:

1.《临床检验基础》,第2版,寇丽筠,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叶应妩,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主讲教师:

5.临床基础检验技术题库 篇五

日期:2016-02-28 10:25:36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实验室对实验活动中的所有环节如人员、试剂、校准、校准验证、内部质控、室间质控、仪器维护等等实行全面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质量。实验室对下列各项活动均有相应的程序与文件详细规定如何操作及具体细节,现将主要控制要素及要点罗列如下:

一、目的

规范室内、室间日常质控工作,监控和评价分析过程中的质量,确保向服务对象提供的检验结果正确、可靠。

二、检测方法的选择

1、实验室的检测项目优先使用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发布的方法,或其他公认的检验方法(如权威教科书、书刊、杂志等),以及经FDA批准的检验试剂盒或仪器所规定的方法。

2、实验室对所选定的试验方法的各项技术参数如精密度、准确度、可报告范围等进行验证,以满足检测质量的要求。

3、每项检测均制定相应的试验标准操作规范(SOP),以指导工作人员正确操作。

二、室内质量控制

1、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时均进行室内质控,以控制检测质量。定量试验每次至少二个浓度水平,定性试验至少做一个阴性质控和临界值(或阳性)质控。每个工作日至少做一次质控。

2、质控样本应与病人样本同样操作。在报告试验结果之前,均评估质控结果是否失控。只有在质控结果验证在可接受范围时才可报告临床试验结果。

3、室内质控应制定相应的接受与拒绝标准,当质控失控后,应有相应的纠正活动,并形成详细的记录。

4、组长至少每月对临检组所有项目的质控结果回顾一次。

三、室间质评

1、实验室检测项目大部分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浙江省临检中心和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组织的室间质评。以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不能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则采取与外部实验室比对、内部比对等措施来控制质量。

2、室间质评样本与病人样本同样操作,在室间质评结果上报前禁止与其他实验室进行室间质评结果的交流活动或室间质评物检测。

4、室间质评结果判断为0或判断为unacceptable(不可接受),此类结果表明实验室该项检测值离群。实验室需评估实验操作过程,探讨可能的原因并予以纠正,并形成详细记录。

5、室间质评结果未得分时亦应采取自评等形式判断检测结果是否离群,必要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形成记录。

四、仪器

1、实验室主要检测或辅助仪器设备应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并单独建立相应的档案。

2、设备的使用、维护、校准和保养均按该设备的相关要求进行,并按厂商的推荐要求定期对关键操作参数进行检查、校准、校准验证和维护,并保留相应的记录。

3、进行标本检测时仪器设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立即进行维修,不能立即维修的设备需贴上停用标识,警示其他工作人员不要操作该仪器。

五、试剂

1、实验室试剂必须在有效期内按厂商的推荐使用,试剂若发生变质、过期、失效等应立即报废,不得用于临床标本检测。

2、试剂按照试剂厂商推荐要求贮存。冰箱、冷柜和烘箱的温度都应每天检查并记录,当温度出控时,应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3、不同批号试剂不能混用,除非厂商有特别说明。

4、试剂标签至少包含以下要素:内容和数量、浓度或滴度、贮存要求、配制日期、有效期。所有放进仪器的试剂都应标明开启日期。

5、新试剂批号在用于病人结果检测前必先进行验证。验证的材料推荐用病人的标本,避免基质效应的产生。

六、人员

1、实验室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满足实验检测的需要。

2、新员工入职后一般三个月内、老员工轮岗到新科室后一般一个月内需进行培训和考评。

3、培训/考评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知识、文件体系构架与内容、仪器设备操作与维护、标本采集要求与标本状态的识别、检测项目的操作、检测结果报告等。

4、新员工正式录用后半年内,老员工工作一年内至少进行一次工作能力评估。

5、评估方法有进行试验操作、理论考核、观察常规操作是否满足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回顾关键要素的记录等。

6、如果员工在评估中不合格,则需对该员工不合格的部分进行再培训,并重新考核该部分,直至满足要求。

七、校准

1、校准品的要求:校准的作用是为了减少或消除仪器、试剂等造成的系统误差。实验室所要求的校准品分为以下几类:

1.1 用于校正分析测量系统的校准品;

1.2 由厂家提供的用于校准验证的物质(最佳选择,因为这些物质不仅具有靶值,而且方法也是一致的);

1.3 以前检测过的没有改变的临床标本;

1.4 具有基质和靶值适合的一级标准品、二级标准品或标准参考物质; 1.5 具有基质和靶值适合的能力比对物质或是能力比对验证了的物质; 1.6 生产厂家特别声明的可以用于校准验证的质控品。

2、校准品的验证:主要是针对不同批号的校准品进行验证,在使用新批号的校准品前均对其进行校准验证。

3、当发生下列情况时进行校准

3.1仪器安装调试完毕,投入使用前必须对仪器进行校准,校准的过程应参考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校准。

3.2当质量控制资料提示需进行校准时,如质控反映出异常的趋势或偏移,或者超出了实验室规定的接受限,或发现该方法/仪器/测量系统不稳定时,而当采取一般性纠正措施后,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正确的识别和纠正时。

3.3试剂种类改变,或者批号更换的情况下;实验室如果能说明试剂批号的改变不影响结果的检测,则可以不进行校准。

3.4仪器或者检验系统进行一次大的预防性维护或者更换了重要部件。3.5当校准计划需要时。

4、校准频率:至少半年进行一次有效的校准(包括校准、校准验证、再校准(必要时)、AMR确认的全过程)。

八、校准验证

实验室校准验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AMR的确认和校准有效性确认。

1、AMR的确认:是确认实验系统是否能够正确恢复超过AMR范围的被分析物质的浓度和活性的过程。

1.1 如果校准品的浓度范围包括接近AMR的低值、中间值和高值的浓度范围,并且校准在实验室的可接受范围之内,AMR就被确认了,而不需要其他的过程;如果校准品没有包括全部的AMR,或者实验室超过了厂家所给予的AMR的范围,则要用接近AMR的最低值和最高值的物质进行确认。

1.2 过程:直接使用商业化的线性标准品或专门用于线性评估的系列浓度样本,至少三个样本,且分别接近AMR的低值、中间值和高值。然后每个浓度测定两次,取平均值构建线性函数,如下图所示。如果是线性,则表明期望的浓度已经被恢复;如果是非线性的情况,只取线性部分进行分析。

2、校准有效性确认

2.1按照厂家提供的验证过程进行验证;

2.2 将校准物质作为未知样本进行实验,并确定是否恢复了正确的靶值; 2.3 用基质适合的具有靶值的物质进行实验;

2.4 每种定量试验方法均须在其校准文件中规定表示校准有效性的可接受范围以界定校准是否有效。

分 述

临检常规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方案,包括以下四类检测系统

1、血常规:希森美康HST-302流水线(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SP-1000i全自动血液推片机)、贝克曼LH-7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项目室内质量控制

2、血涂片显微镜检查室内质量控制

3、尿常规:尿干化学:京都尿干化学分析仪(AX-4280)检测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尿有形成分:希森美康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项目室内质量控制

4、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室内质量控制

一、血常规日常质量控制方案

1、检测系统

血常规所有检测项目均在全自动检测仪器上进行检测,主要检测系统包括希森美康HST-302流水线及配套试剂与校准品、贝克曼LH-7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校准品与试剂等。所有这些检测系统均进行了精密度、准确度、生物参考区间、分析测量范围等的方法学验证试验。

2、仪器维护

严格按照厂家的要求对仪器进行维护,包括每日的维护、每周的维护、每月的的维护及每年厂家的巡回,每台仪器均有相应的维护程序来指导操作。

3、质量控制 3.1 质控项目:血常规包括RBC, HGB, HCT, WBC, PLT,MCV,MCH,MCHC(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八个项目。

3.2 校准:每个项目的校准都遵循制造商的建议进行,每个项目都有其校准的周期及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血液分析仪校准,应采用仪器配套校准品或经溯源系统定值的新鲜血作校准,应有校准报告并保留原始校准数据。

3.3 试剂要求:选用厂商配套试剂进行检测,试剂的贮存、使用、标签等严格遵照实验室的试剂管理要求进行。

3.4质控品水平:所有项目每天做高、中、低三个浓度水平的质控分析。3.5质控频次:

3.5.1室内质控:每个工作日应至少做一次室内质控样本;应及时查看质控数据、观察质控图,保留原始记录。在每日常规标本检测前,应分析室内质控样本,如果失控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后继续检测。

3.5.2室间质评:每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浙江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同时还参加CAP的室间质评。

3.6质控规则:

3.6.1使用westgard多规则控制。

3.6.2设定靶值: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设定质控品的靶值。质控品的各个测定项目自行确定靶值。靶值必须在实验室内使用自己现行的测定系统进行。定值质控品的标定值只能做为确定靶值的参考。

3.6.3靶值的设定:为了确定靶值,新批号的质控品应与当前使用的质控品一同进行测定。将同一批号的全血质控物(稳定性较短),每天重复分析每水平控制品至少4次,连续分析5天,收集至少20次数据后,计算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剔除超过±3s的数据,计算余下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靶值。控制限的设定,以标准差的倍数表示,采用前一批号质控品的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标准差等于平均数乘以变异系数。

3.7 选择质控规则

根据检测项目的性能不同,选择个体化的质控规则,保证误差检出率>0.90,假失控率<0.05。具体如下:

3.7.1以美国CLIA’88能力比对试验的分析质量要求作为允许总误差(allowable total error,TEa)

3.7.2累计室内质控数据,计算变异系数,作为方法的不精密度 3.7.3收集室间质评数据,计算不准确度

3.7.4根据允许总误差、不精密度、不准确度,计算Sigma值,评价方法性能,结合Westgard标准化操作过程规范图和功效函数图,确定质控方案(表

1、表2)。

表1 XE-2100分析性能及质控方案 项目 D

WSCB

Sig

P

PV% ias% ma值 0223 12 09 05 29

9.34.76.05.36.2用规则 fr ed

13.5s

0 0.9 0 0.9 0 0.9 0

>BC.158.02.7 R00BC.035.89.3 H1

113s

>GB.133.03.8 H01

13.5s

>CT.350.08.9 P52

12.5s

.03.9 13.5s

0 0.9

0

>LT.200.73.4 表2 XT-1800i分析性能及质控方案 项目 D

WSCB

Sig

P

PV% ias% ma值 0121 12 03 07 21

7.47.58.86.47.8

用规则 fr ed

13.5s

00.9 00.9 00.9 00.9 00.9

>BC.125.67.7 R00BC.027.74.3 H00

13.5s

>GB.766.72.8 H00

13.5s

>CT.236.72.9 P6

313.5s

>LT.86.70.4

13.5s

>3.7.5 LH780室内质控规则:12S为警告;13S为失控。3.8 绘制质控图及记录质控结果 根据质控品的靶值和控制限,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以Y轴为质控品的测定值,X轴为测定日期。Y轴提供X±3s的浓度范围,X轴刻度表示为时间。各水平线相应为均值和质控限。

3.9失控处理:

3.9.1初步分析判断失控原因: 3.92质控品原因:保存不当、混匀时过于剧烈、混匀不充分等

3.9.3仪器原因: 仪器电压不稳、管道不清洁、日常保养不到位、操作不当、仪器检测元件的老化和损坏等。

3.9.4试剂原因: 保存不当、开箱时间过长、污染等。3.9.5环境因素: 环境的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室内不清洁。

3.9.6操作失误: 操作人员在操作时没有严格按SOP文件的要求去操作。3.97及时寻找失控原因并记录失控处理情况,如无法解决,及时上报上一级领导。

3.10 数据的保存及分析: 3.10.1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统计处理

每月末,应对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处理,计算的内容至少应包括:当月每个测定项目原始质控数据及除外失控数据后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当月及以前每个测定项目所有在控数据的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3.10.2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的保存

每个月的月末,应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存档的质控数据包括:当月所有项目原始质控数据;当月所有项目质控数据的质控图;上述所有计算的数据(包括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当月的失控报告单(包括违背哪一项质控规则,失控原因,采取的纠正措施)。

3.10.3每月上报的质控数据图表

每个月的月末,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应将以下汇总表上报实验室负责人:当月所有测定项目质控数据汇总表;所有测定项目该月的失控情况汇总表。

3.10.4室内质控数据的周期性评价

每个月的月末,都要对当月室内质控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进行评价,查看与以往各月的平均数之间、标准差之间、变异系数之间是否有明显不同。如果发现有显著性的变异,就要对质控图的均值、标准差进行修改,并要对质控方法重新进行设计。

二、血涂片显微镜检查日常质量控制方案

1、室内质控要求

1.1 血涂片镜下检查必须使用油镜。

1.2 制作血涂片应达到细胞分布均匀、结构清晰、染色良好的要求。1.3 应使用与推片机配套的彩色玻片。

1.4 异常复查血片或疑难血片应有明确的标识,应保留两年以备查。1.5 看片时,玻片应由血膜边缘向中央依次上下呈曲线移动。

1.6 应有高年资检验人员对看片结果进行核实,以减少误差,保证质量。

2、室间质评要求

2.1 每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地区性质量控制活动。同时参加CAP室间质评活动。

2.2 质控标本和常规患者标本的检测方法需一致,并由同一人完成。

三、尿常规日常质量控制方案

1、检测系统

尿常规所有检测项目均在全自动检测仪器上进行检测,主要检测系统包括京都(AX-4280)尿干化学分析仪及配套试剂与校准品;希森美康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及配套校准品与试剂等。所有这些检测系统均进行了精密度、准确度、生物参考区间、分析测量范围等的方法学验证试验。

2、仪器维护

严格按照厂家的要求对仪器进行维护,包括每日的维护、每周的维护、每月的的维护及每年厂家的巡回,每台仪器均有相应的维护程序来指导操作。

3、质量控制 3.1 质控项目:

3.1.1尿干化学包括pH、SG、PRO、GLU、BLD、KET、BIL、UBG、NIT、LEU(尿酸碱度、比重、蛋白质、葡萄糖、隐血、酮体、尿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白细胞酯酶)十个项目。

3.1.2尿有形成分包括WBC、RBC、EC、CAST、BACT、Cond(尿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菌、电导率)六个项目。

3.2 校准:每个项目的校准都遵循制造商的建议进行,每个项目都有其校准的周期及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液分析仪校准,应采用仪器配套校准品作校准,应有校准报告并保留原始校准数据。3.3 试剂要求:选用厂商配套试剂进行检测,试剂的贮存、使用、标签等严格遵照实验室的试剂管理要求进行。

3.4质控品水平:

3.4.1尿干化学所有项目每天做一个浓度质控分析。3.4.2尿有形成分所有项目每天做高、低两个浓度质控分析。3.5质控频次:

3.5.1室内质控:每个工作日应至少做一次室内质控样本;应及时查看质控数据、观察质控图,保留原始记录。在每日进行常规标本检测前,应分析室内质控样本,如果失控应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后继续检测。

3.5.2室间质评:每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地区性质量控制活动。同时参加CAP室间质评活动。

3.6质控规则: 3.6.1尿干化学

3.6.1.1 任意一个试剂膜块的检测结果与质控尿液期望“靶值”允许有一个定性等级的差异,超过二个等级或结果在“正常”与“异常”之间跳跃均判为失控。

3.6.1.2 质控结果与以往结果在同一等级或相邻一个等级内,且不连续升高或下降4次内,判为在控。

3.6.1.3 质控结果连续4次在同方向超出“靶值”一个等级,判为失控。3.6.1.4 当日结果比以往结果超过二个等级,质控物可重复测定.如结果仍异常,可更换质控品重新测定,如仍异常,应查明原因,上报专业组技术负责人,或通知维修工程师。

3.6.1.5 操作者应重视室内质空品的测定,及时纠偏,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3.6.1.6 专业组技术负责人将不定期进行室内质控结果的检查,统计每月质控记录,并算出质控值概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6.2尿有形成分

3.6.2.1 使用westgard多规则控制:12s,13ss。

3.6.2.2 设定靶值:在开始室内质控时,首先要设定质控品的靶值。质控品的各个测定项目自行确定靶值。靶值必须在实验室内使用自己现行的测定系统进行。定值质控品的标定值只能做为确定靶值的参考。

3.6.2.3 靶值的设定:为了确定靶值,新批号的质控品应与当前使用的质控品一同进行测定。每天重复分析同一批号的质控物每水平至少4次,连续分析5天,收集至少20次数据后,计算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剔除超过±3s的数据,计算余下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以此均值作为质控图的靶值。控制限的设定,以标准差的倍数表示,采用前一批号质控品的变异系数(CV%)来估计新的标准差。标准差等于平均数乘以变异系数。

3.6.2.4 12s:为警告,不是失控。若本批次质控结果没有超出±2s,表示本批次检测是可接受的,可以发出报告;若有一个质控结果超出(不包括正好在限值线上的结果)±2s,则该批次检测不适合立即报告,需要作进一步分析,若再符合以下任何一条规则,才能判断为失控。

3.6.2.5 13s:若质控结果不仅超出±2s,还超出了(不包括正好在限值线上的结果)±3s,判为失控。

3.6.2.6 在用多规则判断质控结果时,只有在一个结果出现12s警告时,才可接下去检查是否有符合其他规则的表现,如有才为失控,如没有则表示这次12s的出现属于正常的波动,不作为失控,不需要作任何失控处理。

3.6.2.7 已经判为失控的数据不能再被以后的规则所用。

3.6.2.8 分析结果:电脑的质控程序会自动对质控结果进行分析,失控后会自动判断显示。在控条件下才能进行当天的样本检验。

3.7失控处理:

3.7.1初步分析判断失控原因: 3.7.2质控品原因:保存不当、混匀时过于剧烈、混匀不够充分等

3.7.3仪器原因: 仪器电压不稳、管道不清洁、日常保养不到位、操作不当、仪器检测元件的老化和损坏等。

3.7.4试剂原因: 保存不当、开箱时间过长、污染等。3.7.5环境因素: 环境的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室内不清洁。

3.7.6操作失误: 操作人员在操作时没有严格按SOP文件的要求去操作。3.7.7及时寻找失控原因并记录失控处理情况,如无法解决,及时上报上一级领导。

3.8数据的保存及分析:

一、血常规日常质量控制方案中3.10

四、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日常质量控制方案

1、室内质控要求

1.1 用10×10镜头,观察标本中有形成份及管型;用10×40镜头,至少应观察10个视野,鉴别细胞成分和计算数量。1.2 尿标本必须新鲜,尽量在2小时内完成检验。病房标本最好留取晨尿,门诊可留随机尿。

1.3 尿杯干燥、洁净;尿液是符合要求的中段尿。1.4 离心机有盖,且定期校准。

1.5 尿液量、离心时间与离心力大小必须固定,不能随意更改,严格按照SOP文件执行。

1.6 显微镜应有内置光源,可自行光线调节。

1.7 对于难以判断的,由两人同时观察判断结果,应有高年资检验人员对看片结果进行核实,以减少误差,保证质量。

2、室间质评频率与要求:

2.1每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地区性质量控制活动。同时参加CAP室间质评活动。

6.临床基础检验技术题库 篇六

关键词:学习热情,临床检验基础,实验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方法[1]。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一门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 实验教学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提高临床检验基础的实验教学质量, 一直是检验教育工作者关心的事情。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 提出以下对策。

1 培养学生树立主体意识, 促进其主动参与学习

培养学生树立主体意识,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是当今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学生在学习中树立了主体意识, 就可以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是课堂的主体, 从而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责任, 形成敢于负责的意识和精神, 学习激情也得以激发[2]。

2 以德育为先导, 教育学生树立远大抱负

教师应以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才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激发学生想学、爱学、积极探索的兴趣。教育学生形成为社会进步、为国家强盛、为人民利益而学的思想, 跳出只为个人求职、谋生的狭隘思想误区。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形成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变被动学为主动、创造性学习[2]。

3 结合临床, 恰当运用案例教学

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 以往的教学是按照书本所罗列的实验顺序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 教学形式枯燥、单一,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结合临床, 通过分析大量的病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主动去认识这种疾病, 锻炼临床思维能力。

4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临床检验基础涉及众多的形态学内容, 这些形态学内容若在实验课上单纯讲述和逐个学生镜下指出讲解, 既枯燥费时, 且效果不理想[3]。目前, 多媒体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我们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 采用多媒体的形式, 展示各种不同型号的仪器和演示各种检查, 如在讲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时, 应用多媒体动态视频技术可以清晰地展示血细胞在通过检测小孔时运动的方向、脉冲的大小及次数的变化[4]。同时我们还鼓励利用手机、数码相机等设备加强形态学教学, 将理论与实际、正常与异常、动态与静态、临床与基础有机结合起来, 增强了学生学习形态学的兴趣。

5 适时针对重点内容提问, 组织小组讨论

课堂教学应避免平铺直叙的解说, 而应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 并利用问题组织课堂教学思路, 围绕重点、难点完成授课任务。在刚开始上课时, 学生注意力往往不太集中, 这时精心设计问题,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在重点内容讲解时设计问题, 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活跃气氛;当上课结束时提问, 有利于学生课后思考和自学[1]。课堂提问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刺激,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大脑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 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探究知识的趣味, 使课堂成为学生真正的学习乐园。另外, 学生在明白问题的答案后, 也会产生满足感、成就感和愉悦感。

6 运用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设计课堂教学

实验授课如果全部采用专业术语来讲, 会使人感觉枯燥。采用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则可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原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7 增设设计性实验内容

从教学内容来看,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 大多是基础性、验证性实验, 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设计性实验以学生为主体, 打破了传统实验固定的教学模式, 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5]。比如血小板计数时充池后立即计数和静置2~3分钟后计数有何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在实验过程中, 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达到相同的实验目的, 改变了千人一面的传统教学模式[5]。设计性实验的开设, 使学生不再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认知层次上, 而是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丰富了实验课教学内容, 学生不再死记硬背教材, 使学生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协作精神, 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8 鼓励利用网络查阅文献, 了解前沿动态

计算机网络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上网实践, 学生在网络资源中搜寻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通过多种方式查阅文献,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9 发挥师生角色互换式教学的优势

我们尝试着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用角色互换法, 让学生提前预习, 每次实验课前留几分钟的时间随机抽取一名学生讲授本次实验内容, 让学生当教师, 学生讲完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学生普遍反映比较喜欢此种教学方式, 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每节课都保持新鲜感, 同时也体会到了教师的不易, 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1 0 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学习的积极体验

学生在学习时总带有一定的情感, 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兴趣, 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并从学习中获得快乐。这就要求教师在和谐与民主的教学氛围中, 对学生进行及时表扬与鼓励, 使其产生更大的动力投入后继的学习活动。教师的评价不再是“你说得很好”、“回答得不错”之类, 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人情味的、激发学习体验和关注学生发展的评价[6]。

1 1 临床见习, 组织学生走出校门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组织学生走出校门, 对现实生活、实际事物进行参观调查, 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是保持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基础[1]。我们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附属医院检验科观摩、见习, 在临床带教教师的指导下, 对临床实验室的环境布局、临床检验的工作状态和管理模式有了具体的了解和感受, 为将来的实习打下基础。

1 2 结语

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 临床检验基础的实验教学是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7]。传统的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角, 单向传授书本知识, 教学形式单一, 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学习效率低下, 学习效果也不明显。

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新的检测技术大量涌现。为了适应新世纪医学教育发展的要求, 培养符合新时代特征的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 必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能够自主地持续发展, 这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8]。

参考文献

[1]赖德慧.兴趣教学法在中专遗传学课程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28) :940-942.

[2]陈晓白.学法指导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学法[J].卫生职业教育, 2002, 20 (10) :55.

[3]陈亚芹.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实践与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11) :1144-1145.

[4]谢荣华.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18) :108-109.

[5]朱琳琳, 赵庆伟, 丁肖华, 等.设计性实验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0, 27 (4) :431-432.

[6]付保芹.体验式学习的教学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 2009 (23) :115.

[7]殷平鳌, 马芳, 李玉云.血小板计数的实验教学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1 (5) :460-461.

7.临床基础检验技术题库 篇七

【关键词】微生物学  检验技术  临床模拟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99-02

一、引言

临床模拟教学模式的实施,就是在一相对真实的临床模拟环境中向学生进行微生物检验知识和技术的讲解,其中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也就是学生未来所工作的内容;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实现了教学中“教育、学习和工作”的三位一体,也成功的拉近了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同临床实践的距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发挥出了重大的应用价值。

二、临床模拟前的准备工作

实施临床模拟教学之前,首先利用下企业活动时教师要收集各类微生物标本,拍摄仪器及操作步骤、检验流程及检验结果等小视频。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到医院检验科进行参观,让学生直观感受未来的工作及环境。其次邀请楚天技能名师或检验科人员来校向学生们针对微生物检验开展的具体项目进行讲解,感染学生。再次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检验各个环节的临床模拟

1.项目准备

对于高职检验专业学生而言,就业单位主要是面向于基层医院 ,而这些医院的医疗条件通常比较有限,甚至部分医院没有独立的微生物实验室,因此在检验工作中也就需要工作人员自身去制作一些检验试剂和工具,再加之基层医院人员的缺乏,也就需要一个人担负起检验工作中从前期准备到后期报告发送整个过程中的所有工作。对此,在临床模拟教学过程中的前期项目准备阶段,就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将收集到的标本进行划线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保存好菌种。(2)编写临床案例,设计教学情景。(3)按检验程序编辑拍摄的照片、小视频。(4)模拟配制出各类患者的血液、尿液和粪便等标本。(5)教育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检验所需各种试剂的配置以及各种工具的制作,比如接种针、接种环以及棉拭子等物品。从检验工作开始之前的物品准备至检验结束后的物品归置整个流程化的工作,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对于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2.项目实施

对于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生化鉴定、细菌接种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等内容,通常都借助对应的模拟临床标本进行相应的教学;在每一项检验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都是对其技术原理样机实验操作进行介绍,并督促学生能够通过前期的课程预习,独立的完成相应的技术操作;而后在教师的引领下,以问题和讨论等互动性的方式进行小结;另外,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术操作技能,而且还要针对当前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如抗酸染色的冷染色法),通过标本示教或视频的方式介绍给学生,而对于一些诸如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和自动血培养检测系统等自动化的微生物检测仪器,以现场讲解和影像资料的形式进行教学。

3.项目报告

结合之前标本的鉴定结果报告,特设计了相应的临床模拟报告单,帮助学生能够掌握及时拟发各类项目报告的能力,进而实现对学生“为临床服务”的意识以及“为病人负责”的精神更好培养,充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修养。

四、综合性实验的临床模拟

1.各类属微生物检测的临床模拟

在针对各类属的微生物(如肠杆菌科、葡萄球菌属以及厌氧菌属等)进行致病性鉴定时,通常都是采取一种在模拟标本中添加所需鉴定的类属微生物中最具代表性的微生物进行模拟检验。

2.各类标本的临床模拟

针对各类标本的临床模拟工作,也需要设计一系列的综合性实验;比如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粪便标本的致病菌检验、脓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以及尿标本的致病菌检验等;通过利用在模拟标本中添加多种类数微生物中比较典型的微生物模拟临床标本进行有效的组合。而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能够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方案,并交于专业教师讨论,待实验方案确定之后,学生自己去准备材料;随后,教师发放相应的临床标本,得到标本之后学生即可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完成对各种模拟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并及时的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再进行综合的分析及检验报告单的填写。

五、实验考核临床模拟

在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一般都从属于理论课,同时实验成绩也都是会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到理论成绩中,这一比例一般通常会很小,这也将直接导致学生产生了一种学校对于实验教学的不重视的错误观念。而经过教育改革之后,在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学生的成绩也不再只是传统模式下的单独的理论成绩,而是同时涵盖了理论成绩和实验成绩;在期末实验考核中,要求学生能够对模拟的临床标本进行实验鉴定,在鉴定过程中通常都会存在很多的未知菌;同时,在考核过程中也都是以临床病例的形式进行出题;在学生鉴定的每个环节中,考核教师都进行随机的提问并打分。整个考核过程符合独立地完成微生物检验流程,实现了对临床实际的真正模拟,不仅对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进行了有效的锻炼和培养,而且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求实的工作作风及严谨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临床微生物检验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六、结语

在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教学中,临床模拟教学手段的有效实施,使得实验课程更加贴近临床实际,也帮助学生所掌学习和掌握的微生物检验知识和技术更具系统性,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及专业素质,促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临床实际工作,因而也能够成长为符合现代化临床医学要求的高水平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汤小军,张柯媛. 临床模拟在高职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02:191-192.

[2]王长海,马红英. 临床情境教学法在高职微生物检验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15,09:92-93.

[3]楼丹飞,李越华,闫国良,卜建宏,王馨璐. 微格教学法联合临床模拟教学在中医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急症,2015,09:1580-1582.

上一篇:关爱大自然 从我做起下一篇:创新建设 不断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