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2024-08-03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通用11篇)

1.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篇一

一、工业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当前工业企业中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是较为普遍的,而我们如果想改变这一现状就不得不先分析存在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哪,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工业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存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体制不合理的问题和监督机制缺位的问题。

(一)体制不合理

体制问题是导致所有问题出现的最根本原因,在工业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中也是如此。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越来越强,尤其是企业对于自身管理的权力越来越大了,相对而言,国家对于企业的管理力度就小了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相当多的企业管理人员就会存在谋私的现象,因此,财务管理上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弄虚作假现象屡见不鲜,会计信息也就会出现大量的失真现象,

并且在这种会计信息上的造假行为极为简单,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成本投入,只需要更改一些数据就可以为自身捞取大量的利益,这也进一步促使了更多的企业管理人员争相效仿以更改会计信息。

具体的弄虚作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认为更改企业成本价格,在企业成本上做文章,人为的少计成本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开假的发票,

企业还可以通过开出假的发票的方式来对于会计信息造假;对于增值税进行造假,这种造假方式是最为恶劣的,这种造假方式不仅仅会虚增收入,还会因为不额外收取税收而造成更多的资金损失。

 

2.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篇二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对策

新财会制度及《会计法》的颁布实施,使会计工作开始走向规范化,自中国加入WTO以后,更强化了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要求。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风气在会计领域里的渗透,从银广厦、郑百文到德隆系,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较为严重,不但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也直接动摇了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信任,使整个会计行业面临诚信的危机。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危害

自1993年以来,我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表现就是加快了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步伐,依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双重约束,实现财务会计报告从内容到形式的规范。但是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状况不容乐观,会计信息造假、隐瞒,种种舞弊手段层出不穷,不但影响了投资人的信心,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不实和会计信息造假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应该说,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会计信息不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或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造成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本意之间的出入。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必须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对单位、社会和国家来讲,都祸害无穷。首先,会计信息失真,歪曲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情况,掩盖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某些矛盾,会给投资者、债权人的决策带来误导,直接损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并给国家经济建设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其次,会计信息失真,干扰市场经秩序,损害国家及社会公众的利益。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是建立在合法、公平的竞争机制上的,会计信息失真,不但会使得经济核算指标发生扭曲,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潜在的危机,而且会破坏市场运行的有效性,干扰市场资源配置,导致不公平竞争。此外,会计信息失真还主要表现为腐蚀会计队伍和干部队伍。有关生产的各要素中,劳动力是最活跃的因素。会计队伍是一个具有专门技能的人员集合体,而干部队伍则是具有管理才能的人员集合体。会计人员或管理干部被腐蚀,向社会抛出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更大的危害是败坏了人们的思想。培养会计人员和管理干部的成本,却成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垫底。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至关重要。会计信息失真就使会计核算不符合实际状况,如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私改会计数据,编造假表、假账,有的假亏实盈,有的虚盈实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危害非常严重。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会计信息是管理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是会计信息质量是评价会计工作的标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相关性是保证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近年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弄虚作假的报表日益增多,“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主要是有些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低,会计工作薄弱。由于会计人员的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局限性,也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同时部分单位内部管理混乱、财务失控。企业缺乏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有的货款回笼不及时,往来账项长期不清,形成大量呆坏账,有些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不能有效制止违法违纪行为。另外,频繁更换会计人员,没有稳定的会计队伍,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等,在客观上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此外,目前对发现的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和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因此减弱了法律效力,使得会计失真预期收益明显大于预期成本,进一步助长了弄虚作假的风气。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领导受个人利益的驱使,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授意、指使会计人员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用以粉饰企业的经营业绩,借以谋取私利,骗取荣誉。有些会计人员为讨好企业负责人以获得职务的升迁、奖励等方面的好处,违背国家的法规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按其授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或营私舞弊,侵吞国家资产,造成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同时也是企业的一员,在利益及人事上与企业领导有着依附关系,在执行财会制度时,常常是进退两难,若不按领导的意图办事,就有被调离甚至下岗的可能,其应有权益就很难得到保障,而《会计法》等有关法规并未将保护财会人员利益的措施具体化,就造成虽然有相关法规条款,但难以具体实施。会计确认计量具有一定范围的模糊性,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主客观条件。现代财务会计核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的,从而假帐的产生提供了空间条件。造假者可以通过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费用等手段在入帐时间上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同时,在具体会计实务中,运用现行的会计制度、规章处理会计业务,需要财会人员进行职业判断,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这也给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及建议

在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组织、制度、自身素质上全面防范与治理。

(一)健全和完善法制建设,严格执法。

对任何不良行为的制约和打击,最规范、最有力的手段便是法制。因此,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首先应当健全和完善财务会计法规和其他相关法规,特别是针对已经暴露出来的被利用弄虚作假的条款和规定,尽量细化或修改,使财会法规尽可能地全面、配套、具体、及时,并具有可操作性。

(二)提高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素质。

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和使用者,企业管理者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首先,加强经营管理理念和道德理念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自律意识,增强责任心和责任感,保持职业良知,严格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经营管理者要懂法知法依法办事,会计人员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其次对会计人员加强后续教育,重点进行业务培训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使会计人员素质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三)科学设置管理者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全面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既对财务评价,也依据非财务的指标对企业内部的经营过程、企业内外部的满意程度和企业长期发展战略进行评价。建立全方位、立体评价模式,使管理者没有必要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四)进一步完善专业监督机制,强化外部审计监督职能。

我国对财会工作的专业监督机制,按性质可分为财政监督、税务监督、银行监督、工商监督物价监督等等。这些监督在预防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地方利益的驱动,监督机制的建设跟不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专业监督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专业监督机制,明确各专业监督的职责,做到职责分明、分工合理、相互协作,通过建立一套专业监督责任制度,使专业监督制度化、系统化、日常化。由于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往往审而不计,不能真正有效的纠正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在完善专业监督机制的同时,也要注重强化外部审计监督职能。通过不同层次的外部审计监督和专业监督,逐步形成一个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有效监督体系。

(五)加大会计信息造假的打击力度。

3.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 小型私营企业 会计信息失真 现象及危害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涌现出大批小型私营企业,一般我国的私营企业平均规模50万元~60万元,平均利润率为5%,每年收入3万元~4万元。小型私营企业基于竞争的需要常常运用一些不规范的“灵活”的会计管理手段,造成了国家税款的流失、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制定。因此规范小型私营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使之在市场竞争的主流中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促进其发展和壮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型私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小型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突出表现为:

1.原始凭证虚假。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要素填写不完整、不规范,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开具假发票的情况十分普遍。

2.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

3.虚列成本,虚计收入。人为调节会计报表及会计处理方法,以计划数、预算数代替实际数,造成会计报表失真现象。

4.资产、收入、负债、成本费用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虽然能给企业带来一时的蝇头小利,却给国家、社会乃至企业自身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危害有如下几点:

(1)失真的会计信息影响和破坏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2)造成纳税 “跑、冒、滴、漏”的现象屡禁不止,使国家公众利益受损,并且失真的会计信息造成了国家税务部征税计算偏差。(3)腐蚀会计人员,形成不良职业道德。(4)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科学决策。

二、小型私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1.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客观上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环境条件。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建立不久,其法律法规既要同国际惯例接轨,又要符合中国国情。就目前会计界现状而言,一方面,相对于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涌现以及人力資本、商业信誉等无形资产的日益重要,现有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报告体系已明显滞后;另一方面,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过程中,新颁布的许多具体会计准则还不够细致具体。这一切,都可能成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潜在原因。

2.部分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低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在小规模低层次的私营企业,内控制度严重缺失,公司经济往往由业主“说了算”,个别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政治素质低,可能因迎合业主或图谋个人私欲,编造、篡改会计数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3.小型私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往往有通过逃避纳税的方式增加财富的想法,经营状况不好时,逃废债务的愿望就强烈。当外部监管力度不够时,这种现象会普遍存在。

三、解决小型私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由政府牵头,对小型私营企业大力推行由有相关资质的会计服务机构对其进行会计代理记账。对代理双方,签订委托合同书,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会计凭证的传递,以及编制和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等做详细的规定,界定双方各自的责任。

2.加强法制建设,严格执法。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过程也是法制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处罚措施的震慑作用,从法律上对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形成约束。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鼓励会计人员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及计算机水平,提高会计电算化程度,确保会计信息质量。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手段推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使每个企业会计人员都能担当起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一体的职责,坚持原则,抵制来自各方面的干预,忠于职守,秉公办事。

4.运用高科技手段,减少操作实务中的人为失真因素。利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对小企业会计业务进行记录。比如上海市财政局委托软件开发公司开发了一套为小企业度身定做的财务软件,这套软件设置了常用的会计业务分录,可以强制控制记账凭证的连续编号,不允许重号、跳号,强制自动完成折旧、福利费等各种费用的列支,把企业随意调节利润的空间控制到了最小的范围。这样用网络与计算机技术来控制操作实务中人为失真现象的发生。

5.完善企业外部监督机制。目前对小型私营会计工作最有力的外部监督机构应为会计师事务所。所以,应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对小型私营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意识,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充分发挥其独立、客观、公正的社会监督职能,要对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实行经常的、独立的和负经济责任的外部监督。同时国家财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会计师注册、审计执业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审查控制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成立,定期验审其资格水平和执业的公正性,加大对其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各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必须进行监管查处,使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更加谨慎,形成注册会计师不敢造假,委托人不敢要求造假的良好执业环境。

现实中的小型企业的问题千差万别,同一政策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也许得到的结果截然不同,因此我们要根据上述几条原则在实际情况中妥善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会计问题。

参考文献:

[1]许建梅:会计信息失真防范措施浅谈.财会通讯,2007.5(89-90)

[2]吕钢:浅议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降低失真的方法.理论界,2006.11(230-231)

[3]蔡宝福: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经济体制改革,2006,5(73-77)

4.浅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和对策 篇四

【摘 要】近些年来,会计信息失真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我国的银广夏、绿大地、万福生科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暴露出了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尤其是我国正在逐渐深化市场经济体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是基于这些背景环境下,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出发,对如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旨在提升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提升会计信息规范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企业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

前些年震惊我国证券市场的“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件,就是由于公司董事会制度成为摆设,大权集中在实际控制人何学葵手中,导致其为了谋取自身利益进行财务造假。我国很多企业没有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这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发生的土壤,同时也是导致很多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首先,我国一些企业没有做到严格按照公司治理机制要求设置董事会制度,公司的决策权控制在少数人手中。这样就容易导致一些内部管理者或者执行者,为了达到某个不良的目的,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继续造假,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损害了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最终也会导致影响公司整体利益,造成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其次,企业治理的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出现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问题。很多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治理监督机制,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之间的权责不清晰。这些情况导致企业的管理经营质量不够规范有力,有的管理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为企业全局考虑,通过会计信息造假等方式来做损害企业信息真实性的事情,这些情况都非常严重地影响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最终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和形象。

2.我国针对会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缺少

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惩罚主要是以行政处罚为主,一般采用的都是罚款、警告或者通报批评的形式,更严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但是缺乏对会计信息造假进行处罚的民事手段。我国针对会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对会计信息准确性的一种政策保护,它可以保障会计工作者以及企业管理者有约束性的执行自己的权力,进行合理合法的企业管理控制等活动。而目前我国针对会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成为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政策性基本原因。法律法规的缺失降低了会计信息造假的成本,使得一些企业的财会人员容易研究法律法规的控制,为了一己之利铤而走险地进行会计造假行为,使得整个企业的利益和投资者的利益都受到损失。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素质不够高

前些年震惊我国的“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就是由负责审计公司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与公司内部人员勾结完成的,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企业的会计监督过分依赖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一些注册会计师会计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的缺乏,往往导致会计造假行为无法被严格监督。近些年来我国发生的几次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都是由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公司管理者勾结造成的。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不高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我国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不够高,再加上会计专业技能不过硬,对于会计财务知识以及国家相关的财务、会计最新法律法规并不熟悉,知识体系没有与时俱进的更新。在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的失误和错误,客观上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另外,也有一些注册会计师或者企业会计工作相关人员为了一些自己的利益,帮助不良人员实施会计信息的造假,从主观上使得会计信息失去了准确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1.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和结构

企业要严格按照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要求来构建公司内部的治理机构,通过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和结构,从而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奠定基础。我国企业需要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等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在经营管理中的决策作用。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也要引入独立的董事制度,赋予独立董事充分的监督权,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行为,从而有效的避免出现内部人操控会计信息影响其准确性的情况,为我国企业的所有投资者和企业整体利益提供一定的保障。

2.提高注册会计师以及财务相关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素质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因素,我国一定要对注册会计师职业操守的相关准则进行完善,为注册会计师执业提供道德准则和规范。注册会计师自身也要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一定要坚守职业道德准则,充分发挥好独立审计的职责,监督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注册会计师以及财务相关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素质,从而可以避免客观上的会计信息失真,使其能够做好对企业的独立审计工作。

3.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监督的系统建设

第一,我国需要不断地完善会计信息和管理方面的监督政策以及法律、法规,要严格追究会计信息造假者的责任,提高其会计造假成本,震慑会计信息造假的违法行为。与此同时,我国相关的会计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和审查,比如我国财政部门、税收部门等应该要强化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和审查,并加强与企业的平时沟通和协调。督促企我国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最终促使我国企业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最大限度降低由于会计信息失真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陆建桥.后安然时代的会计与审计――评美国《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及其对会计、审计发展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2(10)

5.再谈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篇五

会计信息是及时反映价值运动的`可以计量的一种综合性经济信息,会计信息对宏观决策、微观管理及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发挥着巨大作用,会计信息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是否正确.

作 者:张东腊  作者单位:宜川县会计局,陕西,宜川,716200 刊 名:西部财会 英文刊名:WESTERN FINANCE AND ACCOUNTING 年,卷(期):2005 “”(12) 分类号:F2 关键词: 

6.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建议论文 篇六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治理

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因而会计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在这一过程中,会计信息质量失真问题暴露较多,尽管这一现象受到监管层的重视,且在逐年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但是仍然屡禁不止。从1999年的银广厦案例到2012年的万福生科,重大会计信息失真案件一直在会计监管当中的难题。随着会计工作方法的演进、信息处理手段的革新以及会计监管的加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少,但在这一博弈过程中仍然需要社会各方群体共同努力。

1.会计信息失真概述

1.1会计信息失真涵义

我国《会计法》将会计信息失真定义为:会计信息的失真主要包括会计资料的不合法、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四个方面。而《会计法》的第四条第千款又规定,"单位领导人领导会计机构、会计机构的其他人员执行本法,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我国著名会计专家谭劲松等认为会计信息的失真就是一种现象,具体言么,就是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最终使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有了偏差,从而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的现象。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概念的侧重点是没能如实反映,也就是说只要与客观情况不符合;而狭义的会计信息失真则指出核算依据未能完全实际发生的业务为根据,同时会计实务操作上也没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规则。可以看出,相比较来说,狭义的会计信息失真更被认为是故意为之,而广义的会计信息失真则比较复杂,所包含的方面也更多,既可能是无意的过失,也可能是故意的舞弊。

1.2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月9日发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的第十七条可知,会计信息虚假陈述,即会计信息失真包括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和不正当披露等四种形式。其中,虚假记载是指会计信息的披露义务人在披露会计信息时,违背会计准则要求捏造虚假事实,披露信息中含有不真实的内容;误导性陈述是指那些会导致投资人等发生错误的判断且造成了重大影响的陈述,而这些陈述往往是会计信息的公布者、披露义务人在公布时刻意造成的;重大遗漏则是指会计信息未能够完整表达企业的真实情况,具有重大信息的隐藏或遗漏;不正当披露则是指企业的框架信息未能够及时或合适的披露,对投资者造成一定的投资决策影响。这种情况在实际当中较为常见,但是却难以界定和监管。

2.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总结来看原因存在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大方面。从企业内部来看,主要是治理结构、管理者牟利等动机的驱使导致,而外部原因则主要由于社会环境和政策漏洞提供了外部条件。

2.1企业内部原因

治理结构存在漏洞。诸多会计信息失真案例当中都表现出明显的治理结构缺陷,如实际管理当中由于股权的过度集中,公众股东因所持有的股权高度分散,便会导致仅由内部人±或大股东控制董事会,董事会形同虚设,不能形成独立的健全的董事会来保证良好的经营机制,以及建立健全的企业高管聘选和考核机制。再加上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不合理等情况,我国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还是迫在眉睫的。配股融资动机。无论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都有这一动机。上市公司希望通过增发股票来获得融资收益,配股亦是如此,己经上市的公司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可向公司的原股东发行新股,从而筹集更多的资金,而股票价格越高融资收益也就会越高。因而上市公司会主动向市场传达业绩较高、企业价值升高是信息来误导投资者从而太高股价。在这一过程中粉饰报表提高收益就成为上市公司的必要手段。而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为了能够上市公开发行股票,需要达到我国《公司法》所规定的上市条件,其中一条规定IPO企业必须实现连续3年盈利,因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动机。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控漏洞是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非常重要原因,但却是多数企业忽略的管理环节。我国中小企业众多,家族管理模式较为常见,内控制度往往处于不健全的状态,或者存在但是由于权力凌驾于制度之上而未被较好的执行。由于控制不到位,很多人员的工作便不到位,彼时,原始凭证捏造、篡改,记账凭证记录有错等等都会发生,最终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管理者会计责任欠缺。管理者的会计责任意识是企业内部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对会计信息重视程度、严谨程度会传导至企业会计人员,影响会计结果。往往会计信息失真的案例当中,都可以看到管理人员的授意、指使行为的存在,会计人员由于在企业内部受制于管理者,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担负直接责任,导致最后出现会计信息质量纰漏。

2.2企业外部因素

制度与法律尚需完善。我国当前的制度与法律环境下,对会计失真问题存在判定依据不一致的情形,法律和法规对同一行为的界定不一致导致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理上也存在着差异,监管环节认为较为严重恶劣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在法律上无法得到认可和制裁,最终形成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的情况产生。监管机制尚不充足。对于多数企业而言,会计监管实质作用是非常有限的,监管层对企业内部的框架监督较为乏力,无法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形成一定的威慑力,最终定会纵容会计信息失真行为。

3.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对策建议

3.1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对策么一便是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效引导、控制经营者行为。企业应当积极主动的完善并执行股东大会制度和董事会制度,使得大小股东都可以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管理和投资决策环节。同时辅助董事会的建设,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当中的独立性,起到监督作用。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建立监事会制度,使得监事会作为直接向股东报告的独立监管组织,监督企业运行和治理,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3.2实施有效的约束制度

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都具备财务舞弊的动机,因而实施有效的约束制度,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对这一群体进行有效约束,可以有效降低会计信息失真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舞弊的可能性。企业的人员,无论是独立董事、监事会成员,还是经理人,有效的激励机制非常有必要的,有效的激励体制,可以让他们在工作时更有干劲儿,更能严于律己。约束制度与激励制度相配合将会大大降低企业内部人员舞弊的可能性。

3.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良好的内部控制在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质量的同时,将会降低提高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无论企业是否上市,都应当积极主动的晚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通过内部职能部门的约束来发现优秀员工和值得鼓励的行为,同时对错误及时纠正、对舞弊行为及时惩戒,防范于未然,形成一套运行流畅、严谨的工作流程,防止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可能性。

3.4大力加强监督力度

良好有序的监管将有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行为。我国当前的会计信息监管尚有不足,应当积极完善监管监督机制,税法部门严格监管纳税人会计利润与税款缴纳的匹配度,财政部门对会计信息失真行为进行总结并增加检查频率和力度。同时,证监会也应当更新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惩罚政策,对于市场影响较差的行为实施极其严厉的惩罚措施,使得企业在信用和道德错误面前没有回旋余地,提高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财务成本和社会成本,使企业意识到会计失真行为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存亡,从而规避舞弊。

3.5培育良好的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和市场导向也会与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引导企业向良好放心发展。我国当前市场机制存在着诸多不良影响因素,机制的良性引导作用尚未发挥出来。当下,投资者应当齐心协力,积极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秩序,形成良好的市场机制,从而对造假分子和不轨动机者形成一定的社会压力,减少其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4.结语

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需要每一个市场参与者进行维护,会计信息失真行为虽然难以做到完全规避,但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以及与监管部门的配合,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得到抑制和降低。

参考文献:

7.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篇七

一、水利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特征

在水利施工企业中, 由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相关的管理人员以及内部收入分配共同组成企业重要的投资参数。因此, 在水利施工企业中会计信息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实行分级核算。由于水利施工企业资金设计方面广, 业务范围繁杂, 自身流动性大等特点, 要求会计信息与施工的进度必须一致, 才能使会计信息及时地反应施工过程中的资金输出并且对应各项工作的具体进程。两者的同步可以降低忽略环节的可能性, 使得会计信息更加可靠, 对于水利施工企业来说, 分级核算的方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保障了施工的进行, 能够增强会计核算与施工预算的可靠性, 在企业中进行分级核算以及分级管理的模式, 加强会计信息的质量并且能够为保障建筑行业的经济。

状况作出重要的参考。对于水利施工企业而言, 会计信息要进行分项计算和分段计算。他具体表现在施工过程中, 不同的项目造价是不一样的, 因此对于整个施工过程要进行分项计算, 准确计算不同项目各自的会计信息。分段计算的方法, 主要应用在对于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实时计算。这样可以在整体掌握施工资金的基础上, 还可以了解每一个阶段的会计信息, 及时对不适宜的方案进行调整, 规划好下一步的进行。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实际情况

(一) 会计记账中出现实际成本费用、收入不实等现象

在生产和制造等企业的实际生产和加工过程中, 残次品的出现在所难免, 虽然残次品可以通过变卖销售出去, 但往往会将残次品计入企业成本中, 而将变卖所得的大量资金计入帐外。某些国有企业中, 将将工程进行时使用的办公用品或交通费用计入成本, 而将完工后对于大量良好工具的变卖所得计入帐外, 是一种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实际生产生活中, 会计人员在记录过程中经常为方便而不遵循规定的会计核算方法, 这样会对实际生产造成影响。例如, 记录原材料方面的信息时选择采取加权平均方法还是先进先出方法, 就会明显造成所产生的原材料成本不同。另外, 我们还会发现, 会计实际工作中存在少计提或者不计提这就等手段降低成本。总之, 会计工作中的成本费用记录的不真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二) 存在假账簿现象

在现代大部分企业中, 账簿作假现象不难见到, 常见的账簿作假主要有原始凭证作假、制作记账凭证不合规, 不按照国家规定设置账户等, 甚者存在根本不设置账簿的现象。部分企业会另设账簿应对主管单位, 税务局等重要部门的核查。这些假记账的现象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

(三) 存在财务报表作假现象

财务报表是企业遵照会计制度, 通过编制报表, 对外提供财务报告。会计正是利用会计制度的缺陷和报表编制技巧对财务报表进行作假, 使得呈献给外界的财务报告不真实。一般,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通过解读财务报表来获得会计信息的, 所以这种作假方式, 对社会的危害是极大的。

(四) 存在凭证造假现象

会计凭证是全部会计信息的提供依据;是处理账务过程中, 填制及审核凭证的根本, 因此凭证造假会导致企业一系列会计信息相继失真。一般情况下, 除了会计信息的主体使用者以外, 一般没有人审查核对会计凭证, 因此并不容易发觉凭证造假现象。所以这种造假的成功率很高。常见的凭证造假方法有:不依照实际填写凭证, 篡改或伪造原始凭证, 用收据代替发票、打白条, 发票使用不符合规定等等。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这种方式的造假是的会计信息失真, 严重损害了国家、企业和公众的利益, 并且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正常的经济建设有序进行。

三、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方法

(一) 健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会计工作是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特定的发展环境, 运用相关专业知识, 合理全面、规范的分析、估计和判断企业财务信息, 从而反应和指导企业发展的职业化工作。如果要避免出现错误, 可以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完善, 使得会计信息的提供与工程进行过程相契合。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既要考虑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 又要将相关理论知识与企业现状结合, 做出合理、规范的操作。对于这一对策地实施,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环节进行:学习成功企业的财务处理的经验, 听取学术界, 政府, 社会等各方面给予的意见。使得会计准则更加公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漏洞会日益凸显, 从而我们需要尽快对其进行完善。

(二) 改革现行的会计从业者管理制度

要改革现行的会计从业者的管理制度, 就要从改变会计人员隶属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入手, 逐渐实现会计人员市场化, 实现会计人员为社会服务, 而不再是单纯的某个企业。此外, 还要计划推行会计委派制度。会计委派制度是将所有符合会计工作资质的人员归属国家统一管理, 从而对包括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师、会计部门负责人和主管会计的人员等从全局概念上进行委派的一种制度。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状况下, 我们推行会计委派制度, 即以国家为所有者身份, 改变会计隶属于企业的现状, 是国家对企业、单位的会计师、财务部门负责人等人员进行委派。因为, 在现行的状况下, 要使得会计人员做到对企业和国际的公平公正, 还收到了很多方面的制约。会计委派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会计人员的地位和身份隶属, 成为制约企业的执法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提高, 不仅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而且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完善健全、有效贯彻和执行、维持企业和国家的经济秩序大有裨益。

(三) 完善对企业的监督和惩罚制度

对企业的监督, 是指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企业内部监督是指对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审核和会计事务进行内部监督。通过制约和管理会计人员和会计事务, 减少他们在工作上的绝对独立性, 从而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公开性和公正性。外部监督, 说的是除企业本身之外, 财政, 审计等部门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企业监督的外部监督方式更具有独立性, 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探索实施。作为企业本身, 应该严格遵循国家的法制法规, 规范内部的经济管理活动, 提高会计管理的质量, 公正公平地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另外, 依据法律, 对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进行严惩。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应该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为了加强财务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不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 不论是集体还是个人, 对于所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坚决追究其全部责任;对于会计信息恶意造假的人员, 根据造假情况, 完善立法、严格执法, 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 加强法制法规在会计共多方面的权威性。加大惩罚力度是对企业财务方面监督最有力的措施。

(四)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会计人员承担着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重任, 是企业的管理者。基于会计人员这一重要的角色, 所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更有意义。会计人员应该做到:严格遵守行业资格制度, 选择满足条件的会计人员。提高行业从业门槛和相关审核制度, 配合行业培训和资格复查, 只有符合相关要求才有资格从事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为此, 我们应该建立更加完善且统一的从业资格确认制度。会计人员一旦从事了财务或会计方面的工作, 就应该做到依法办事, 爱岗敬业, 不做假账, 维护企业, 社会, 国家的根本利益为道德基准, 并且按照统一的会计法做到自律, 自重。并且, 要做到不断学习, 努力完善个人的专业水平, 并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四、结语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取决于会计行为主体依据自身能力、会计法律法规等对会计行为客体的理性行为。因此, 对于水利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方面, 会计主体中的会计人员或会计对象出现了问题, 都会直接引起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因此, 我们应该规范水利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的职责和行为, 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 改革和强化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 健全企业财务内部以及外部的控制制度建设, 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从而切实保障建筑行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

摘要:水利施工企业中会计信息质量出现的问题和问题形成的原因, 并制定具体的方案进行调整, 这样, 就可以完善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解决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会计信息或资料的错误, 切实做好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在一个规范的、合理的防治结合模式下得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以促进施工企业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水利施工企业,会计,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陆德隆.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02) .

[2]张保玲.论会计信息失真与治理对策[J].中外企业家, 2014 (01) .

8.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对策 篇八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可靠性原则,不能真实反映财务主体的真实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从而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虚假情况,给决策者相关决策造成误导。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有三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内部失真与监控失真。内部失真是指企业的员工以及股东组成的企业法人对会计信息的取得、处理的时候造成的失真。而监督失真是指实施会计审计监督的部门由于疏忽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技术失真与非技术失真。技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局限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非技术失真是指会计人员为实现某种利益而故意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事实失真与会计处理失真。会计事实失真是指会计凭证、账簿等等的不真实而造成会计报表信息的失真。会计处理失真是指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出现的失真,通常反映在会计账簿与报表上。

会计信息的失真原因:企业内部控制职能缺失。很多企业本身缺乏会计监督的自觉性,缺乏对各种经济监督的统一标准,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导致了不能从整体上发挥监督的作用。很多的企业的领导不够重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他们单纯的以为其只是国家实施微观经济的监督,迫于国家的管理条例而设立,并不能够发挥内部审计的实际监督作用。一些内部审计人员也在这种管理者地领导下明哲保身,对于企业中的财务活动不管不问,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也不加以监督和提醒。

相关法律法规的矛盾及局限性。我国先后颁布了《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公司法》及《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和一些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但这些法律、法规和制度之间却存在一些不协调和不一致。例如,会计核算制度要求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损益,而税法一般情况下对未来发生的资产损失不允许在应纳税所得额前予以扣除,这就产生了矛盾而必须协调问题。另外对会计制度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是值得关注的。如8项减值准备的计提、重要性概念的应用和会计政策、方法及会计估计的选择等,均允许并需要企业会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和经验加以判断,实际上会计核算本身就包含着不确定因素,对其质量也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

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信息不对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两者在经济上的联系表现为一种契约关系。由于两者间的利益不一致,从而形成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从事经济活动的一方为最大限度的增加自身的利益,会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行动;更可能会利用另一方信息的缺乏,而使对方不利,从而使市场交易过程偏离信息缺乏方的愿望。而企业所有者最关心的是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总希望从企业获得真实的会计信息,并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正确估计其财务状况,以利于未来投资决策;另外,还希望能够控制会计政策向维护所有者方面倾斜。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反映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而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很难预测,这就使经营者有可能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左右会计信息的生成,他们更看重的是短期经济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而不会关心企业长远发展,采取与所有者期望相反的会计政策,使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当前我国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大部分会计工作者不熟悉会计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而且其会计资格的获得是通过单纯的考试,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实践的业务操作能力低,在工作中,面对复杂的业务缺乏足够的应变与处理能力。另外很多会计缺乏法律意识和工作责任心,不能正确的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原则的少,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多。

监督体系不健全,外部监督未发挥应有职能。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会计监督不力。首先,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本来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审计,从而履行职能,而内部各部门只是在企业主要负责人领导下行使职权开展工作的,故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无法独立行使审计职能。其企业外部虽有许多监督机构,但各自为完成自身任务,各有取舍。如工商部门对企业的监督,往往就是一年一次的工商年检,而财政部门平时与企业几乎无联系,税务仅监督企业是否如实纳税等,都没有对企业会计工作实施具体全面的监督,企业外部未能形成一个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有效的整体监督的体系。最后,从社会监督来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中介机构其独立性远未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受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方面的制约,未能充分发挥客观监督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会计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管理的不规范以及一些中介机构出于商业的目的,给企业虚假的财务报告出具审计报告,如“银广厦事件”就涉及会计师事务所,这样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恶性循环。

2.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措施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内部控制职能。企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应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积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人员认真执行落实,防止企业会计信息因为单位内部制度不健全或不切实执行而失真。

单位应建立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核算程序,并制成制度牌上墙公布,由全体会计核算人员相互监督和执行,同时应明确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和方法以及变更会计政策和方法的情形。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财产物资登记、保管和核算制度,明确登记保管人员与会计核算人员的相互职责、权限。应建立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的出入库登记、保管、核算制度,明确存货收、支、存的计价方法。应建立存货、固定资产等的期末盘存制度,明确盘盈、盘亏、毁损等的处理方法。应建立科学严密的成本核算制度,明确工资、原材料、制造费用等成本核算员的职责、权限等等。

在内部控制制度制订上,应体现不相容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原则。单位应制定会计、出纳、审批人等岗位设置及其职责和权限的制度,保证不相容岗位的分设。应制订财务支出的“一支笔”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经手人、证明人及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制订财务会审、财务公开等制度,确保企业职工民主理财,加强民主监督。同时,应建立单位内部的审计和稽核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准确。

强化会计从业队伍的建设,提升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是加强会计工作的前提,但是关键还是要有人执行和实现。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技能化和高素质的会计队伍至关重要。首先企业要加强对在职的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其会计工作专业能力的提高,在招聘新会计工作者时,选择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工作人员。其次是要组织全体会计工作人员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最后在全企业中明确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也促使各个部门积极的配合会计工作,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将学习贯穿于工作实践中,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做到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多样,学习时间充足,学习效果明显,切实帮助财会人员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和教育工作。

健全法律制度、完善法规体系、发展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规定。其一,各项有关会计的法律、制度要保持一致性。其二,对新出现的不确定的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应尽早出台相关法规。其三,作为证监会应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的格式与内容,充分披露出财务信息外的其他决策所需信息,尽可能传达出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与风险。

健全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应当依法实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制度。由注册会计师审计,逐步健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报表管理和会计信息检查制度。积极推进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规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行为,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证作用,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会监督力量监督企业的会计行为。同时还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监督,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切实改变社会监督机构弱化、起不到社会监督作用的状况。

强化政府监督。政府监督包括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由于财政、审计只负责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国家控股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税务只负责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证监委和保监会只对上市公司和保险公司进行监督检查,这样就缩小了政府监督检查的范围,也使各执法机构之间缺少相互的制约作用,使执法机构存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

要强化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加强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督促会计人员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在对会计工作的建设上,不能只把目标局限在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上,应把这项工作提升到整个企业管理上来认识,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9.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篇九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1.1外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失真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制度和监督两方面,会计制度的缺陷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够健全,相关法规建设存在一定滞后性,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客观反映资金流向及经济发展状况[3]。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监督机构尚未形成长效监督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信息失真留有空间。对行政事业单位违法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社会工作的监督并不具有约束力,内外监督未形成有效合力。

1.2内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因,主要是指财会工作人员方面。由于相关工作人员不具备一定的会计审核、处理、预算能力,缺乏系统、专业的知识,对国家法律法规及工作准则的认识不充分,因而工作中缺乏必要责任感,会计核算和信息处理时随意性较强。同时,由于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未落实到位,相关工作人员责任意识缺乏,在信息失真时很难承担起自己的职责,甚至存在责任相互推诿现象。

2、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失真的具体对策

2.1重视外因,完善相关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和标准是避免信息失真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这就需要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单位资金收入与支出与国际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相符,以科学、精简、高效为原则,通过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的建立,使各岗位各司其责,相互制约。同时,还要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将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规范和约束财务会计行为,防错纠弊,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活动各个环节着手,将弄虚作假现象扼杀在摇篮中。除此之外,还应不断完善外部监督体系,通过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严厉打击单位违法违规行为,并健全会计从业资格的办法制度,杜绝无证上岗。这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巨大力量,使之与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形成合力,使违法乱纪的现象无处遁形。

2.2强化内因,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防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离不开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人才队伍。为此,应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通过业务技能培训的方式,进一步夯实后续教育,让会计人员具备一定资质和水平,确保财会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交流机制,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会计队伍,并以委派、考察、经验交流等形式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励机制,坚持持证上岗,通过必要的物质奖励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此外,还要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案例教育等方式,让会计人员了解违纪的后果,实现激励和警示的有机统一。

3、小结

10.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篇十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175-0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的融资渠道也随之变得日益多样,与此同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随之加大,在这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企业蓄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同时还必须看到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本文将从会计信息制假方法,信息失真原因,解决方法三个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

一、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方法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不符合有关法规制度。其表现形式主要分成下面两类。

1.账外“账"。即不列入企业整体会计核算的资金所形成的账册。账外“账"资金主要来源于一些账外“物"的变现。即所谓的灰色收入或黑色收入,这些收入很难从企业账册中找到,而这些账外“物"是通过以下手法形成的:企业在购入存货时,由于存货入库的手续不严格,将没有发生的定额在合理损耗计入采购成本而形成账外“物"。生产过程中领用和耗用材料时形成的账外“物"。企业在销售产品时,提高销售单价而形成账外“物"。

2.账中的“假账"。所谓账中的“假账"是指在企事业单位纳入会计核算的账中,所列的收入(支出)与实际活动不符而编造的假内容或假数字。这类假账的编制方法主要有:虚列存货价值;虚列应收账款;虚列固定资产;费用任意递延;漏列负债;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隐瞒重要事项;谎报交易实质;将国家对企业的专项拨款列入企业的经营收入,形成经营收入的不实。

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原因

有人说:“会计是企业的语言,企业通过它向外界表达自己。"一个股东如何才能知道在这一年里,公司的运营是好是坏,是盈利还是亏损;投资人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投资是否得到了回报或是这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债权人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债权是否能按时足额得到清偿;税务机关、工商机关如何才能知道企业是否足额纳税,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合法。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定位错误,产权关系不明晰。在这里我想首先引入一个基本概念:会计立场。从理论上,会计立场定位有以下三种情况:业主权理论。该理论认为,业主是企业的惟一投资者和所有权人,是会计关注的焦点,企业会计中心任务在于记录反映业主权益的增减变动。企业主体理论。该理论认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企业都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或法人。如何使企业(公司)在职能上与业主、债权人分离,那么会计关注的中心应是企业(公司),而不是业主或债权人。指挥者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活动中最具挑战眼光的是那些每天进行决策并指导方向的最高层的经历或“指挥者"。

2.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证良好的经济秩序。目前我国虽已制定了不少会计、审计方面的法规,但很多条文只具有指导意义,操作性不强。比如我国在颁布《会计法》后迟迟没有发布相应的《实施细则》,造成下列会计事项处理的模糊:与信用有关的事项,如企业的承诺、应收、应付款项等;与时间有关的事项,如外币业务中汇总期限可能引起的汇兑损益导致企业资产发生相关变化;与风险有关的事项;与社会经济变化的有关变化。

3.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4.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三、防范虚假会计信息的方法

1.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应对处置能力。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准则中可供选择的方法分为“基准处理"、“允许备选的方案"、“应取消的处理方法"三类,同时也对“许可的替代方法"作了严格的限定。还应进一步加强会计的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建立一定的监督机制来制止企业钻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空子,来预防会计信息的失真。还应严格执法,这是我国成为法制社会的根本点。要利用法律惩罚的震慑作用,对企业领导人和会计人员的造假行为形成约束,消除“人治"的弊端,改变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过程中“顶住的站不住,站住的顶不住"的局面。根据新修订的《会计法》和《刑法》,明确了会计责任,强化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实行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负责,使得操作性更强。

2.加强内部与外部监督作用。企业会计的监督作用是会计的重要职能之一,应当让每个企业的领导意识到:良好的内部监督体制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同时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体制也是《会计法》对每个企业的要求。对于政府审计,要提高其权威性;对于民间审计(社会审计),要提高其独立性。如何才能提高独立性呢?我认为有以下方法:一是事务所的规模化。二是加大事务所的违规成本。在此,我们可以引用一个博弈理论的经典模型——“不偷与守卫",来说明一下对违规事务所的惩罚可以得到的良好经济效果。我们得到了如下启示:加重对守卫的惩罚在短期中的效果是使守卫真正尽职,而在长期中则起到了抑制盗窃(本处可理解为公司做假)的作用。由此看来,给予违规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合理的足够的惩罚,对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有着积极的影响。

3.加强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进行道德教育。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其中有很多涉及到企业会计处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改制的同时,注重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避免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在这里我想介绍深圳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做法:(1)制订了《深圳市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实施办法》。该办法规定了全市注册会计师在申报注册前,必须参加由市注协组织的初级独立补血培训;规定执业注册会计师每人每年职业后续教育时间不得低于120学时;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具体内容、形式和具体学时的计算;安排了与"五大"和香港会计师公会联合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等。(2)建立了会计师事务所专业辅导制度。协会通过日常的业务检查和评审,每年确定10家质量需提高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重点专业辅导对象,由专业技术委员会对其进行专业辅导,其形式为举办注册会计师脱产学习班、专业技术委员会到事务所进行现场业务指导等,考察合格后方可解除强制性专业辅导。(3)实施了证券期券期货审计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代表及证管办、深交所等部门的代表组成,由九家事务所轮流确定选题并轮流主持,每月进行一次定期研讨,研讨会议结束后形成研讨会议纪要,作为全市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参考。这些措施的实行有效地提高了注册会计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另外,加强会计人员的道德教育也十分重要,道德修养一方面依靠自我教育,另一方面还要依靠社会教育来强化。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处于放纵阶段,不能指望良好道德在短期内能自发形成,而应该下大力气狠抓落实。会计职业教育应该采取以下措施:①有会计专业的学校,应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②重视会计教师的师德建设,言传身教;③在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应理所当然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且摆在突出位置;④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资格考试内容中应包括会计职业道德;⑤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宣传正反面典型;⑥进行配套教育,即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进行政治思想、法制、政策水平、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教育;⑦道德教育形式不限于课堂教学,还应采取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育;⑧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的素质,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析. 山西会计,1999(3)

2.浅谈虚假会计失真及其对策.上海会计,1999(3)

11.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 篇十一

一、会计信息的价值与特点

1. 会计信息的价值

会计信息的价值, 关键在于看其是否与使用者的决策是否相关, 是否有助于决策或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的过去决策, 证实或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 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 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因此, 会计工作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应当考虑个方面的信息需求。弱国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满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不能提供决策支持, 也就不具有其存在的价值。

2. 会计信息的特点

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性、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对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基本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具备这些要求, 才能真实可靠的反映会计工作。如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可靠不真实, 出现会计失真现象, 就会给投资者的决策造成误导甚至损失。所以, 要使会计信息具有价值性, 就要符合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特点, 如实可靠的反映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 如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会计人员职业技能低下、会计法规不完善等。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很多会计人员由于对工作的疏忽或是对业务的不熟练, 在会计信息的编制上出现疏漏、数字记录不准确、少列、多列等现象导致会计信息及会计报表错误, 而相关的内部审计监管部门人员, 玩忽职守、不作为等现象, 导致对监督审核工作不认真, 没有及时的发现会计信息的错误, 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甚至有些企业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没有专门的监督审计人员, 更别提对会计信息的监督。

2. 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督体系主要是政府监督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此体系的监督体系不完善, 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政府的财政、税务部门由于不能真正的熟悉单位企业的财务状况, 所以不能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有效地监督。而处于社会监督的注册会计事务所的监督, 因受到企业的雇佣或委托, 于企业的利益发生关系, 也容易失去会计信息的公正性,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3.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 所以会计信息的精准程度与会计人员有直接的联系。但现在由于会计人员的普遍素质不高, 合格的会计人员数量不够。整体从业人员中具有正规学历的层次偏低, 甚至有些会计人员根本就没有通过会计知识的培训, 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就从事会计工作。并且有些会计人员缺乏责任心, 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 其处理业务的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 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再加上很多企业不注重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 使会计人员不能及时的更新、补充和扩展会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 业务能力等不到提升。在有限的工作能力下, 不能保证业务的顺利进行,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4. 会计人员及单位负责人伪造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主体的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些单位的负责人利用手中的权力, 为了个人私利或本企业利益, 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 搞“厂长成本、书记利润”、“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搞账外账、小金库和短期行为, 使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管理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授意并指使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 以达到控制、占有或骗取国家及企业、出资人资产的目的, 出现贪污腐败、群体犯罪等行为, 从而导致大量造假案件的产生。虽然会计对于做假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大多数假账的主要责任并不在会计, 而在于有权支配会计的人。

5. 会计法规制度不完善, 理论不健全

我国会计法律制度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地方性会计法规。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建立和修改着有关的法律法规, 但相对于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而言, 仍有许多不健全、不完善之处。有些概念的判定标准模糊、含混不清, 时效性和可操作性较差;有些还有不少可选择性, 导致了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情况难有具体界定标准。如某些违规事件虽被查出, 却因缺乏明确的制裁依据而无法处理, 加重了会计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究, 降低了有关法律法规的权威性, 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会计信息失真对经济的影响

会计信息是信息使用者评价财务状况、做出投资决策、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的主要依据, 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运行安全和税收收入, 会计信息失真给企业、国家经济以及国家税收带来严重的经济危害。

1. 对企业的影响

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虚假的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在过去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无法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 使政府部门不能进行有效宏观调控, 不能帮助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治理、评估和猜测未来的资金流动, 使企业投资者得不到应有的投资收益, 不能正确预测企业的未来, 增加了投资的风险, 导致企业经济的流失。

2. 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会计信息的失真导致国家国民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误传给国家计划、统计部门, 对制定的国家长、短期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起误导作用。使国家财力不能有效集中, 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 导致政策失误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秩序,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 对国家税收的影响

会计信息也是税务部门计算应纳税款、分析经济形势、制定税收政策的依据。会计信息的失真导致出现企业利用虚假会计信息逃税漏税现象, 使国家得不到应有的税收收入增加国家税收的难度, 为偷税漏税的不法行为提供有利条件, 导致税收严重流失。致使纳税申报失真, 增大税收成本和管理难度, 影响国家税收政策的制定和税收调控经济职能作用的发挥, 使经济犯罪活动猖獗, 扰乱市场经济和税收征纳秩序。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及政策建议

基于前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及其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研究, 笔者提出四方面治理对策及政策建议:

1. 建立健全会计审计监督体系 (1)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管理

建立专门内部审计机构, 设置专门审计监督人员, 明确监督人员岗位责任, 审核程序等具体工作, 加强对监督审核人员的工作管理, 促使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责任, 避免审核监督人员的工作不认真、玩忽职守。保证部单位内部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反映经济活动。

(2) 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对会计信息的有效监督, 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出现。作为政府的财政、税务以及审计机关, 要加强对企业的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有效的监督, 依法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检查和审计, 约束会计机构及会计的行为, 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对于弄虚作假的会计人员以及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要严厉惩处。同时也要加强社会监督, 完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制度, 加强注册会计师及所在的会计事务所依法对受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鉴证的监督, 有效的防治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出现。

2. 加强对会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监督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会计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或会计事项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 实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并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对单位负责人工作实行审核监督, 明确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方面的义务:保证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3.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加强后续教育

首先, 要提高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要求, 提高现有从业资格证的标准。应当认真总结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经验, 深入贯彻落实《会计人才规划》, 进一步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提出的各项要求, 不断提升我国会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管理, 杜绝浑水摸鱼的现象出现。同时, 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再教育, 使会计人员接受异地年形式的有组织的理论知识, 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优化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和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职业道德规范, 势在必行, 应制定细致的便于操作的职业道德规范, 以便规范约束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职业道德倾向, 促使他们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以理智的心态对待社会, 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的诱惑, 以减少会计违法现象的发生,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

4. 完善会计法规制度, 健全会计理论

为了保证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质量, 要健全会计理论修订完善有关法规制度时, 要尽量减少会计制度的不确定性, 尽量避免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信息时, 利用不同方法, 给核算结果带来不一致性, 避免不法人员有空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会计信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会计信息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 正时刻影响着现代经济社会的每一部分。因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所以, 应该在新《会计法》的引导下尽快建立科学化、合理化、现代化的会计行为管理标准, 用合理的会计行为标准管理会计行为, 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使管理者在会计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就能识别和暴露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尽量减少因会计工作的失误和违法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摘要:会计信息是帮助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使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 导致企业资金大量流失, 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以及原因, 提出了相对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徐杰晟, 淑惠.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方略.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2 (11) [1]徐杰晟, 淑惠.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方略.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2 (11)

[2]薛大东.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分析.财务与会计导刊, 2010 (1) [2]薛大东.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分析.财务与会计导刊, 2010 (1)

[3]石晶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现代经济信息, 2010 (4) [3]石晶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现代经济信息, 2010 (4)

上一篇:工业区管委主任竞职演说下一篇:善良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