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小教案

2024-10-08

比大小教案(共11篇)

1.比大小教案 篇一

公开课《比 大 小》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二、教学重难点:

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三、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学具。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2的前面是及?(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香蕉

4 3

2、大家观察的真仔细,那么这些书哪个大哪个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大小》。

3、出示教学目标。

4、教学 3=3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小猴子最爱吃什么水果?看,这只小猴子都等不及了拿起来就吃,可是被皮皮阻止了,他说:“我们都爱吃桃子,可是我们都能吃到一个吗?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帮忙,桃子够不够吃?怎么分? 师:动手摆学具

教师板书: 3=3

3等于3

4、教学 3>2 方法同上3>2

3大于2

5、教学 3<4 方法同上3<4 3小于4

6、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7、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8、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3大于2,2小于3)

(三)、练一练

1、第17页的描红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2、第17题:做一做。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四)、全课小结: 你学会是了什么?有什么好的收获或发现和同学们说一说。

五、板书设计:

3=3 等号

3等于3

比大小

>2 3

大于号 大于2 3<4

小于号 小于4 3 3

一年级公开课《比大小》教案

一年级三班2015.9.16

2.比大小中的“壮汉”与“小孩” 篇二

已知a>b>c,求证:1a-b+1b-c+1c-a>0.

一开始,大多数同学都是先去分母,化分式不等式为整式不等式,再加以证明,这样做很繁琐,甚至有不少同学证不出来.

后来,有同学给出如下证明:因为a>b>c,所以0<a-b<a-c. 所以1a-b>1a-c,即1a-b+1c-a>0. 而1b-c>0,从而有1a-b+1b-c+1c-a>0.

此解法一出,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欢呼,太精彩了!现在的问题是,他是怎么想到的呢?

得此证法的同学给出了如下生活化、趣味化的解释:甲、乙二人正闲聊得起劲,突然有一人来无理取闹. 怎么办?常见的应对方法是:甲、乙二人中先由一人去应付,如能“单挑”成功,则问题解决,继续闲聊;如不行,则二人一齐上.

此解释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但笑过之后再细细体会,的确是那么个理.

如甲、乙二人是两个壮汉,来的是一个小孩子,此时正闲聊得起劲的甲、乙二人联手去对付一个弱小的孩子,岂不让人笑掉大牙?在解题过程中,已知条件中明明给出或可推出谁是“壮汉”、谁是“小孩”,仍盲目地要“壮汉”抱成团去对付“小孩”的现象时有发生. 盲目地要“壮汉”抱成团有时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导致解题的失败. 本例的通分的想法即是如此.

1a-b+1b-c+1c-a>01a-b+1b-c>1a-c. 在a>b>c的条件下,1a-b与1b-c明显地比1a-c大,1a-b与1b-c可以看成“壮汉”,1a-c可以看成是“小孩”.

能否辨明题目中的“壮汉”与“小孩”,不仅有助于降低解题的繁琐程度,而且有助于寻找解题方向. 例如,已知a>0,曲线y=x3-a3在点x=x1(x1>0)处的切线为l,l与x轴的交点为(x2,0),求证:x2≥a .

写出l的方程,不难求得x2=2x31+a33x21,x2-a=2x31+a3-3ax213x21,下面如何去证明分子不小于0,是本题获证的关键. 2x31+a3-3ax21≥02x31+a3≥3ax21. 由于x1与a的大小不定,因而2x31,a3,3ax21的前两项中的任一项是否比第三项大也就无法确定,不能用前两项中的一项去和第三项比大小. 此时就要两人抱成团,一齐上,或把第三者一分为二,各个击破. 仔细观察分子的特点,发现分子有因子x1-a,从而2x31+a3-3ax21=(x1-a)2(2x1+a)≥0.

在证明不等式、比大小的过程中,能否判明谁是“壮汉”、谁是“小孩”,常常是至关重要的.

3.比大小教案 篇三

张敏华

目标:

1、能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和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获得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重点:比较大小的两个分数对应的整体是相同的,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比较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一、引入

师:懒羊羊和小灰灰在生活中遇到了问题,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愿意吗?(愿意)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新课:

(一)分母相同:

师:(课件演示)两块同样大的蛋糕,懒羊羊和小灰灰每人一块。

(课件演示平均分成四份的过程,分别取其中的三份和一份)师:懒羊羊吃了多少,小灰灰吃了多少 师:你认为谁吃得多呢?(学生回答)

师:小灰灰不知道为什么,聪明的你能告诉它理由吗?(学生看图阐述自己的观点)

师小结:(边说边板书3/4和1/4)两块同样大的蛋糕,平均分的份数相同(4,4),一个取三份(3),一个取一份(1),三份大于一份,所以3/4大于1/4。懒羊羊吃得多。

(2)八分之几

师:(拿出圆形纸片)老师也为同学们每人准备了一块大小相同的蛋糕,并把它平均分成了八份。请大家拿出学具。

师:你想吃蛋糕的八分之几呢?写在旁边的括号里。(学生动笔)请你用打斜线的方式迅速表示出你写的分数。(学生涂色,师巡视)

师:请你和同桌比一比、说一说,你们谁吃得多?(同桌两人交流)师:谁愿意把你们比较的过程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汇报

师:谁吃的比他还多,(展示)一直到8/8。还能不能吃的更多了?(不能了,因为8/8就表示正一个了)是的,8/8就等于1(3)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组分数里,分母有什么特点?

(板书:分母相同)

分母相同的情况下,怎样比较分数大小?(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打)读

(4)练习:师:老师也给大家出了一组分数,现在没有图形的帮忙了,你能比较出他们的大小吗?说说你是怎么比的(二)分子相同(1)1/4和1/2 师:吃完蛋糕他们想分吃西瓜。懒羊羊和小灰灰想叫几个小伙伴一起分吃西瓜。懒羊羊把西瓜平均分成了2份,每人吃其中的1份。小灰灰把西瓜平均分成了4份,每人吃其中的1份。师: 同学们,你想到哪个组去吃西瓜呢?为什么?

(因为懒羊羊组的人数少,每人吃到的多,小灰灰组的人数多,每人吃到的就少)

师:我们也可以借助图形共同研究。

我们可以把月饼看成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片,用其中的一个表示出1/4,另一个表示出1/2。然后再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板书:1/4和1/2)

师:你们认为哪个分数大?(1/2)为什么呢?

(生:这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涂了一份,就是1/4;另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涂了一份,就是1/2。)

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谁再来说一说

那么1/4和1/2之间应该填一个什么符号表示它们的大小呢?(小于号)。(板书:<)

(2)分数墙

师:为了方便判断分数的大小,老师送给大家一堵分数墙。

第一层用1表示,第二层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是1/2,第三层平均分成了三份,每一份是1/3。我们一层一层的往下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

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其中的一份越来越小。

看着分数墙,你能说一个比1/5还小的分数吗?(板书1/5)(学生发言选择一个板书上)

师: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分子相同)

(板书:分子相同)

分子相同时,怎样比较分数大小?(学生发言)

(板书:分子都是1时看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4)那么2/7和2/5谁大谁小呢?(改板书:分子相同看分母)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真善于发现和总结,比较分数大小的好方法都被你们找到了!

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大,分数小)你们学会了吗? 我们来做一些练习

1、填上“>”“<”“=”

2、游戏:猜猜它是谁

3、比较3/5和1/7的大小

4.比大小教案 篇四

树叶宝宝比大小 活动目标:

1.知道树叶有大有小,能比较两片树叶的大小。2.用身体动作感受大与小。3.能听指令做动作。活动准备:

各类大小树叶若干(或自制的大小树叶画);两个贴有标签的小筐(标签①是一个人——两臂张开、两脚分开;标签②是一个较小的人——屈膝下蹲,埋头,两手抱膝。);一副挂图(两棵落叶纷飞的大树)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片片飞来象蝴蝶》,出示挂图引出树叶宝宝。

师:小朋友们看今天来了许多老师要和我们一起学本领,我们一起来欢迎他们,那我们一起来念一首儿歌《片片飞来象蝴蝶》送给所有老师好吗?看哪个宝宝的声音最好听。师:老师这里有一副画,想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树叶宝宝怎么了,它们在干什么?(往下掉)那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二、树叶比大小

1.分给每个幼儿大小树叶各一片,师:我们教室里也有好多树叶宝宝,它们偷偷告诉我,想要和小一班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

现在请你看看你手里的树叶,觉得它们像什么?(如像小鱼、像手等等)

2.师:数一数你们手里现在有几片树叶?看看这两片树叶一样大吗?哪片比较大?哪片比较小?你怎么知道的?(幼儿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3.教师做示范,然后请幼儿听指令,感知树叶落下的过程。

师:现在老师是树妈妈,你们想不想看看我的树叶宝宝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

指令:“风儿吹吹,大树叶飘下来了;风儿吹吹,小树叶飘下来了。”(把手举高,然后相应地松开手让手中的树叶落下来)师:小朋友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三、用身体动作表现大小

1.师:树叶有大有小,老师想用两个动作来表演大树叶和小树叶。请你们猜猜老师表演的动作哪个是大树叶,哪个是小树叶,好吗?

2.教师做两个动作:两臂张开、两脚分开,一副舒展的样子;屈膝下蹲,埋头,两手抱膝。师:你们猜出来了吗?哪个是大树叶,哪个是小树叶?为什么? 师:你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3.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师:除了这两个动作,你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演大树叶和小树叶?

四、送树叶宝宝回家

师:我们的树叶宝宝累了想回家休息了,你们看,这里有大树叶和小树叶的家(两个小筐),它们的家有不同的标记,请你们想一想,哪个是大树叶宝宝的家,哪个是小树叶宝宝的家?然后把它们送回家,好吗? 附:片片飞来象蝴蝶(儿歌)秋风吹,树枝摇,红叶黄叶往下掉。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象蝴蝶

办家家(小班)

办家家(小班)

一、目标:

1、能积极参加活动,根据已有的经验选择大小、不同的碗、勺等 餐具子

2、感知颜色和数字1、2、3的意义。

3、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二、活动准备 图片、餐具、垫子

三、活动过程

(一)、这里有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玩《办家家》

你来做妈妈呀,我来做爸爸,我们一起来呀,来办家家,炒、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

1、在家里我们跟谁一起吃饭?

2、坐在什么地方吃饭?

3、肚子饿了怎么办?

4、用什么东西盛饭?

(二)请小朋友帮他们挑选餐具

1、这里的餐具有什么不一样?

2、每人挑选一个?

3、一共有几个?(多少)、大小区分?

4、勺子怎么放,有几只?

(三)你会不会帮他们做饭?

1、用橡皮泥、纸片、纸条来做一做。(炒、炒炒小菜、搓汤圆、拉面条)

2、开饭了(娃娃肚子饿了怎么样)

(四)吃饱了,听音乐《散步》(小班)

一、目标:

1、能积极参加活动,根据已有的经验选择大小、不同的碗、勺等 餐具子

2、感知颜色和数字1、2、3的意义。

3、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文档仅供参考

二、活动准备 图片、餐具、垫子

三、活动过程

(一)、这里有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玩《办家家》

你来做妈妈呀,我来做爸爸,我们一起来呀,来办家家,炒、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

1、在家里我们跟谁一起吃饭?

2、坐在什么地方吃饭?

3、肚子饿了怎么办?

4、用什么东西盛饭?

(二)请小朋友帮他们挑选餐具

1、这里的餐具有什么不一样?

2、每人挑选一个?

3、一共有几个?(多少)、大小区分?

4、勺子怎么放,有几只?

(三)你会不会帮他们做饭?

1、用橡皮泥、纸片、纸条来做一做。(炒、炒炒小菜、搓汤圆、拉面条)

2、开饭了(娃娃肚子饿了怎么样)

5.小班数学教案:比大小 篇五

1、愿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2、能用对比的方式辨别出大小。

3、初步了解大小是相对的,要有一定的参照物才能比大小。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不同年龄段的照片。

2、大小不同的物品如书2本、玩具2个、凳子2张。

3、小、中、大的小熊玩具或图片各1个一张。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

――请幼儿比较照片,说一说每张照片中的自己。(引导幼儿说长大了等)

二、开拓视野。

1、了解比较的参照物。

――教师出示一只小熊,问幼儿这是大的还是小的?

――如果幼儿说大,教师再出示一只大一点的小熊,问刚才那只小熊是大的,还是小的?

――如果幼儿说小,教师则出示比第一只更小的小熊,问第一只小熊是大还是小?

――教师小结:任何比较都是相对的,一个东西,不能比出大小,只有两个或者更多才能比大小。

2、比较大小。

――教师拿出自己的鞋子和幼儿的鞋子进行比较:“老师的鞋子和小朋友的鞋子,哪个大?”(老师的鞋大)

――请幼儿观察教师身上的哪些物品比幼儿身上的大?(衣服、裤子等)

――教师出示大小书本各一本进行比较,请幼儿说说哪个大,哪个小?

――教师出示大小凳子各一张,请幼儿说说哪张大,哪张小?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玩具各一个,请幼儿说说哪个大,哪个小?

三、开心游戏。

――教师准备若干张小卡片,卡片上画有不同的图形,每种图形都一个大一个小,请幼儿随便抽一张,然后老师说出一种图形,手拿该图形的幼儿要上台比较并且说出谁的图形大,谁的图形小。

――教师将准备好的小卡片发给幼儿,请相同卡片的幼儿两两比较,直至比出最大的。

活动应变

比较大小的时候,所选择的物品最好是一样的,方便幼儿比较。

活动延伸

开展比长短、比高矮的活动。

区角活动

1、语言区:教师将大小相对的教具放在区域,供幼儿比较,复习哪个大,哪个小。

2、益智区:将不同大小的物品卡片放在区域,让幼儿进行大小分类。

环境创设

1、幼儿使用的玩具、图书可以按大小标记进行分类摆放。

2、将幼儿小时候的照片与现在的对比展示。

家园同步

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玩比较大小的游戏,引导幼儿找一找、比一比家庭成员里面,谁的鞋子大、谁的鞋子小等等。

随机教育

6.幼儿园小班比大小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教科书17页,练习二5、6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 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

德育结合点:

1、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学具: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师准备“猴吃水果图”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猴吃水果图”的电脑课件)

在一片绿色的草坪上,有三只可爱的小猴子抱来一堆水果。有梨、桃子、香蕉。他们围成一圈,要分水果吃。

2、数画面中的水果。

让学生观察画面,师提问:画面上有哪些水果,各有多少个。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引导。数水果的数量是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

3、 示象形图。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水果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说说。根据学生所说的让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依次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如第17页的象形图,并标上数字。

4、 认识符号“=”的含义

(1)提问:有几只猴和几个桃?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吗?

(2)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表示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的图案。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并用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7页中的“3只猴对3个桃”的图。

(3)教师指名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有3只猴和3个桃,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

(4)教师在两个3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等于3”。

5、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让学生根据问题:有几只猴和几根香蕉?每只猴能吃到一根香蕉吗?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

b) 学生汇报,师生总结:有3只猴和2根香蕉,猴的只数比香蕉的个数多,有1只猴吃不到香蕉。

c) 教师在3和2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大于2”。

6、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用前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学。

b) 师提问: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梨吗?你怎么知道?

c) 生自己总结:有3只猴和4个梨,猴的只数比梨的个数少,每只猴都能吃到一个梨,还有一个。

d) 教师在3和4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小于4”。

6、扩展活动

学生认识了各个符号后,引导学生思考:“不看图,能确定3>2、3<4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学生说的也许不是教师心里的答案,但对学生的想法应予以鼓励,并引导学生回顾1---5的点子图的排列情况,想1---5的排列顺序,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3在2的后面,所以3>2,3又在4的前面,所以3<4。

7、认识符号“>”、“<”

让学生对着“>”、“<”每个人发挥想象,他们象什么,同桌或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怎样记住“>”、“<”。指名说说。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或许他们想的是你所没想到的.。同时要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教师不要横加干预。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5

让学生先看图,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再在( )里填上数,然后根据“>”、“<”的含义在不等号两边的方框里填数。

2、 练习二6

教学内容:教科书17页,练习二5、6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 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

德育结合点:

1、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学具: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师准备“猴吃水果图”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猴吃水果图”的电脑课件)

在一片绿色的草坪上,有三只可爱的小猴子抱来一堆水果。有梨、桃子、香蕉。他们围成一圈,要分水果吃。

2、数画面中的水果。

让学生观察画面,师提问:画面上有哪些水果,各有多少个。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引导。数水果的数量是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

3、 示象形图。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水果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说说。根据学生所说的让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依次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如第17页的象形图,并标上数字。

4、 认识符号“=”的含义

(1)提问:有几只猴和几个桃?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吗?

(2)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表示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的图案。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并用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7页中的“3只猴对3个桃”的图。

(3)教师指名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有3只猴和3个桃,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

(4)教师在两个3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等于3”。

5、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让学生根据问题:有几只猴和几根香蕉?每只猴能吃到一根香蕉吗?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

b) 学生汇报,师生总结:有3只猴和2根香蕉,猴的只数比香蕉的个数多,有1只猴吃不到香蕉。

c) 教师在3和2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大于2”。

6、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用前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学。

b) 师提问: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梨吗?你怎么知道?

c) 生自己总结:有3只猴和4个梨,猴的只数比梨的个数少,每只猴都能吃到一个梨,还有一个。

d) 教师在3和4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小于4”。

6、扩展活动

学生认识了各个符号后,引导学生思考:“不看图,能确定3>2、3<4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学生说的也许不是教师心里的答案,但对学生的想法应予以鼓励,并引导学生回顾1---5的点子图的排列情况,想1---5的排列顺序,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3在2的后面,所以3>2,3又在4的前面,所以3<4。

7、认识符号“>”、“<”

让学生对着“>”、“<”每个人发挥想象,他们象什么,同桌或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怎样记住“>”、“<”。指名说说。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或许他们想的是你所没想到的。同时要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教师不要横加干预。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5

让学生先看图,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再在( )里填上数,然后根据“>”、“<”的含义在不等号两边的方框里填数。

7.比大小教案 篇七

运动目标:

1、探求发明生存中巨细差别的物品。

2、经由过程不雅察、比力,能用说话清晰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生长说话表达本领。

3、能自动到场,在运动中努力摸索。

4、随即举行忍让教诲。

运动预备:

1、创设天线宝宝家的景象,摆放种种巨细差别的物品,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运动四周贴上巨细差别的卡片,一样的卡片巨细各一。

3、运动室表面铺上大地垫和小地垫,摆放大的天线宝宝、大纸箱和小的天线宝宝、小纸箱。

运动预设:

一、发言引入

天线宝宝接待各人来到天线宝宝乐土来做客。丁丁喜好大的工具,拉拉喜好小的工具。(出示天线宝宝和他们喜好的大工具和小工具)引诱幼儿说一说他们分离喜好什么?

该环节作为引入,孩子很感爱好。然则有些孩子吸引力都在天线宝宝上,不克不及听清先生的请求。

二、找一找,说一说

天线宝宝乐土里另有很多有大有小的工具,请各人去看一看、找一找,返来报告先生和

小朋侪。小朋侪可别乱拿工具,幼儿园教案天线宝宝们会生机的!

幼儿自由摸索—会合个体报告:我看到什么工具大,什么工具小?(连系社会性,举行忍让教诲)。

孩子们对桌上摆放的玩具动物很感爱好,很多男孩在玩玩具,涌现了争抢的征象。运动后的报告运动,一些孩子不克不及会合留意力,不克不及谛听先生和搭档的话。

三、比一比

小朋侪很智慧,天线宝宝们在卡片上画了很多的礼品送给各人。每人到四周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和你卡片上礼品一样的小朋侪,两小我私家手拉手任意找个地位坐下来,说一说:我们的礼品都是什么?谁的大?谁的小?

先生简朴树模—幼儿自由找朋侪—会合报告。

在找卡片的历程中,本领强的孩子会自动去找本身卡片上内容一样的好朋侪,本领较弱的孩子则不克不及,有些孩子没有找到好朋侪。由于牢固地位的影响,有的孩子找到了好朋侪却不克不及一路坐。

四、延长运动

天线宝宝要到表面去玩,小朋侪们要不要一路去呀?门口有一条宝宝通道,拿大礼品的小朋侪要爬过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天线宝宝;拿小礼品的小朋侪要爬过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天线宝宝,幼儿园教育随笔然后把卡片放进他们的口袋里。可万万别放错了!

幼儿凭据卡片上物体的巨细怕所在—凭据物体的巨细将卡片放进巨细差别的篮子里。

孩子们对爬很感爱好,能按先生的请求不推不挤。有个体孩子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自我反思

一、相宜性举动

1、这次运动的选材上根基能得当小班幼儿的年事特性,运动各个环节连贯。

2、孩子们到场运动的努力性高。

二、不相宜性举动

题目1:各个环节赶过场,给孩子自由摸索的时候少。

缘故原由:怕孩子们在自由摸索时,没有按请求去做,以是孩子们才自由运动一下子,就急着把他们会合返来。运动的引导没有针对性。

对策:应撒手让孩子们自由摸索,并赐与一些本领较弱、不肯加入运动的孩子重点引导。还可以施展孩子之间的相助精力,以强带弱。

题目2:在 “找卡片”这一环节中,很多孩子找到卡片,也找到和本身卡片上物品雷同的好朋侪。然则两个好朋侪没有坐在一路,相互报告,相互交换得较少。

缘故原由:孩子们受牢固地位的影响。

对策:转变椅子的摆放。

题目3:延长运动“巨细配对”,有的孩子将下卡片放进大箱子。

缘故原由:没有查抄孩子的配对效果。

对策:这个环节可以施展本领强的孩子的感化,请他来饰演天线宝宝,查抄其他幼儿运动的环境。如:对要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的孩子说:你不是我的好朋侪,我的好朋侪是小卡片。

题目4:运动情势没有新意

幼儿手工制作缘故原由:运动的计划照旧没有冲破以往讲授模式,没有立异。

8.比大小教案 篇八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2、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

课前准备

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做手指游戏,教师和学生一起做。

2、填字游戏,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引入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提问:

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开口朝大数”,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尖朝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比大小,中间用等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5、动手动脑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物品请学生上台摆一摆,填一填。

(1)看一看,比一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三组练习结束后进行小结。

三、练习天地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点学生回答。

四、小兔子的家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说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五、课后总结

9.比大小教案 篇九

活动目标

1.认识“< 和 >”,理解符号的含义。

2.会比较10以内的数字大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填写对应的数字

2.数字卡1-10,符号卡片 “> < ”两套。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10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数字卡片,你能说出是数字几吗?

是数字几,你就可以拍几下手?

2.幼儿看数字几,并用拍手表示数量。

二、认识 >号和< 号

1.教师出示数卡6和7,引导幼儿判断谁大谁小。

(1)提问:6和7中间可以放哪种符号?

(< 放在6和7中间)

(2)小结:<这是小于符号,小屁股撅给小数看,所以6小于7。

2.练习:出示数字7和8

(1)哪个大?哪个小?中间放的什么符号?为什么?应该怎么读呢?

(2)小结:8大7小,中间放小于符号,因为屁股尖尖对着小数,所以7小于8.3.出示6和5

(1)提问:这是数字几和几?哪个大哪个小?

(2)教师把“>“符号放在6和5的中间,告诉幼儿这是大于符号,大嘴巴朝着大数笑,所以6小于5。.4.比较符号、观察不同

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

三、游戏巩固

1.请两个小朋友各选一个数字,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选符号站在他们中间。

2.请一个小朋友拿着符号,让两个孩子分别站两边。

3.请小朋友看一看,他们站得对不对。

四、趣味练习:填写对应的数字

1.讲解作业要求

2.教师指导

3.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大于符号和小于符号,用他们可以来比较数字大。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认识“〉”和“〈”,能准确区分“〉”符号和“〈”符号。整个活动的层次比较清晰,孩子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了“〉”和“〈”,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操作的过程,大部分孩子能正确区分符号,并能准确的在两个数字中选择符号,虽然孩子能进行区分,但在表达上有些孩子会出现读错现象,主要是对符号的认识还不够,我将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个别辅导及帮助,让孩子在正确区分的基础上并能掌握正确的读法。

10.比大小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 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11.一年级比大小教案(范文模版)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比较一百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顺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借助100以内的数的数目表来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实践、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深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能正确运用“>”、“<”、“=”以及探索并总结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35后面的第4位数是()。

2、比67大,比72小的数有()。

3、比较大小:

13-5 ○ 7 17-9 ○ 8 14-7 ○ 6 ;

6+9 ○ 19-3 16-8 ○ 16-9 4 ○ 11-6。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出示小棒图。(左边42个,右边37个。)

2、学生四人一组来数小棒的数目,并用计数器把数到的小棒数目表

示在计数器上。

3、小组长汇报结果,派代表上台演示。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

5、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6、小组用小棒快速数出42和37,讨论他们的大小关系。

7、小组代表发言,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三、提升

1、小组合作用计数器分别摆出23和25;69和69,比较他们的大小。

2、小组长汇报结果,教师总结。

学生想:用什么方法快速比较出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最先比高位上的数,再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比较大小。)

四、练习巩固

1、课本42页做一做。

2、比大小,在○填上“>”、“<”或()填适当的数。

○ 37

○ 90

()< 95()> 66 ;

○ 36

○ 59()< 75()>()。

五、板书设计

数的大小比较

42里面有4个十

37里面有3个十

> 37

上一篇:马桥小学安全排查记录下一篇:快递服务质量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以圆通快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