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设工程发展趋势及消防安全分析论文

2024-08-11

现代建设工程发展趋势及消防安全分析论文(精选11篇)

1.现代建设工程发展趋势及消防安全分析论文 篇一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现代服务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

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因素。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极大地带动这一产业发展。主要表现为:首先,现代服务业将直接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化、高效率的服务给予支撑,现代服务业是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其次,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应用,服务业的现代化就是服务业信息化的过程。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将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最后,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主要动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对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将促使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进行创新和实现突破。

二、现代服务业分化与融合趋势将明显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现代服务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伴随着技术进步、生产专业化程度加深和产业组织复杂化,制造企业内部的设计、研发、测试、会计审计、物流等非制造环节逐渐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专业化服务部门,如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物流业等。“微笑曲线”是对制造业企业服务环节分化的一种形象描述:其左端是研发、设计,右端是营销、售后服务,左右两端都属于分化出来的现代服务业行业;中间一段是生产和加工。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孕育着未来重大技术的突破,也为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三、创新将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重要引擎

现代服务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大,技术创新对服务业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商业模式创新也成为现代服务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现代服务业的商业模式比较复杂,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全新的现代服务业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比如迪斯尼公司的主题公园模式、ebay的电子商务模式、百度的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模式、新浪和搜狐的门户网站模式等。

四、服务外包将成为现代服务业国际化转移的重要途径

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和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把一些以前内部操作的业务,如后勤服务、咨询策划、财务会计、员工培训等,尽可能交给日益完善的现代服务企业,让那些专业性服务机构去完成,即实现企业活动外包。通过这种竞争战略,企业的内部资源就可以专注于最具优势的领域,集中力量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瘦身”,更趋精干。

五、品牌将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价值之一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所谓服务品牌,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社会公众认可,受到法律保护,能够产生巨大效应的服务产品品牌、服务商标和服务商号。有关现代服务业的品牌有两个层面,即企业品牌和城市品牌。美国正是由于有了沃尔玛、麦当劳、迪斯尼、时代华纳、花旗银行等世界级服务品牌的带动,其经济才长盛不衰。

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预测

随着经济转型压力的增大,发展现代服务业一直是近几届“五年规划”的核心要务。“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第四篇曾单独就“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做了详细阐述,并提出“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现代服务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认为从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看,经济转型压力相对“十二五”有过之而无不及,预计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仍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助力经济转型的核心方向。

中产崛起+人口周期,消费服务业迎来黄金发展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维持高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2014年人均GDP已经达到7600美元左右,已经跨入中等发展国家行列。居民收入提升的背后是贫困人口的消失与中产阶级的崛起,截止2015年,我国中产阶级以上家庭占比约为77.8%。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结构特征的另一变化趋势就是老龄化的加速,随着我国1949-70年婴儿潮2010-30年步入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加速攀升,人口老龄化和代际更替带来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人的后市场相关需求快速爆发。一方面,随着现代人生活观念的转变,对健康的需求增长带动体育、健身、美容、医药服务等产业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新型消费群体如90后的崛起,也将对新兴消费带来巨大提升,如娱乐体育等。参考日本历史经验,随着收入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居民消费由实物转向服务,食品消费占比由1970年的29.0%下降至1989年的19.6%,而医疗、交通、教育、娱乐占比由37.9%攀升至44.3%。

助力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崛起。中国制造业已经从粗放增长期进入成熟期,且存在普遍的产能过剩,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将加速从“微笑曲线”的中间过渡到两端,从制造环节过渡到研发设计、销售流通环节。早在2014年8月,国务院就已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并要求生产性服务业落实情况需要半年汇报一次,可见政策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高度重视。根据指导意见,当前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方向主要涵盖: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

消费性服务业中,可关注市场需求空间大,成长性好的医疗、养老、体育、文化传媒等领域;生产性服务业中,与制造升级和信息消费相关的智能物流、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等有望更为受益。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2.现代建设工程发展趋势及消防安全分析论文 篇二

1.1 消防灭火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很多新型的灭火设备和技术得以产生, 例如脉冲灭火技术、球体灭火技术、投掷式灭火技术等等。笔者主要对上面几种作了简要分析:

球体灭火技术采用的灭火装置主要使用了两个薄层的若干个空气球体, 里面的空气则是具有压力的惰性气体。两个薄层中的内球薄层主要用无孔塑料组成, 这些无孔塑料具有着较低热阻的性质, 而外球薄层由质地较硬的普通塑料组成, 上面有着很多小孔, 其工作原理在于内球薄层受热后收缩, 并利用外球薄层的小孔放出惰性气体, 从而对火焰起到消灭作用。球体灭火技术能够在火苗刚刚兴起的时候将其消灭, 是一种新型的灭火技术。

脉冲灭火技术是一种快速灭火的新型技术, 能够快速地喷洒出大量的雾状水滴, 进而降低火灾心现场的温度, 达到控制和消灭火势的目的。脉冲灭火技术中采用的也是普通的水, 但是通过雾状水滴的喷射, 能够迅速吸热, 进而降低火场温度, 是一种新型的灭火技术。

1.2 消防防火技术

目前的消防防火技术中最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是低氧防火技术, 这种技术的装置主要由控制柜、送风管道、空气压缩机、区域控制阀、氧体积分数探测器等组成, 其中的低氧防火气体发生器及氧体积分数探测器是主要的装置。低氧防火技术的使用原理在于通过氧体积分数测定及膜法空气分离, 将需要进行防火保护的区域的氧体积分数控制在12%到16.8%之间, 从而保证在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氧条件下, 又促进大部分可燃物很难发生燃烧, 保证了人们的安全。

1.3 新材料技术

新材料技术用于消防事业中, 可以促进消防工作质量的提高, 也避免了传统材料的浪费。新型材料是指已经出现和正在发展的有着传统材料没有的特殊性能和功能的材料, 例如纳米材料、高性能材料、智能材料等。近年来, 消防安全事业中使用了一些新材料, 主要有新型阻燃防火材料、形状记忆合金材料、蓄光发光材料、金属多孔材料等。目前的金属多孔材料在隔焰防爆、隔热和防静电中起到了重要的用途, 而运用形状记忆合金作为温度传感材料可以被运用到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淋系统中来。

1.4 消防通信技术

消防通信对于预防火灾、灭火救援指挥、警务协调、日常管理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高效、健全的通信系统能够有效沟通消防部门的工作, 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中的人财损失。首先, 蓝牙技术在通信领域和消防领域中产生着积极地作用, 主要表现在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和日常管理三个方面。其次, Vo IP技术在消防系统内部的信息网络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连接了现有语音交换网络和IP通信网络, 节约了消防线路投资费用。最后, 空间信息技术中的GPS、GIS和RS等技术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在对于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管理、传播、应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现了消防安全的智能化管理。

2 分析我国消防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智能安全控制技术的发展

智能安全控制技术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未来的消防智能安全控制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逃生门锁系统的发展。目前的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密集度很高, 人们对消防安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 在一些楼层较高, 人员密集度较大的区域, 如果在火灾中想要安全逃生, 这几乎是很难如愿的事。例如, 在一些大型商场或者酒店, 出于安全因素考虑将安全出口直接封闭, 哪知当火灾发生的时候, 这才是导致伤亡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 在未来的消防控制技术上, 确保安全防范的同时, 也要最大限度地为火灾逃生准备安全出口, 这就使得具有安全防范和能够逃生的智能逃生门系统应运而生。一方面, 它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因为电源的断开二自动将逃生门打开, 或者由消防控制中心进行控制, 为逃生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 它具有安全防范报警功能, 推栓式外开门锁系统能够在开门不正确的情况下触动安全防范警报进而报警。

第二, 城市火灾自动报警信息系统的发展。通过城市火灾自动报警信息系统的应用, 可以通过对远程监控实现集中监管消防设施, 进而提高了监管的效率。此系统还能在火灾发生时通过网络进行报警, 提高了报警的速度和效率, 并通过自动定位将消防系统的实施效率, 是一种有效监控火灾的有效途径。

2.2 纳米消防技术的发展

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的物质特性和相互作用, 通过这些性质和作用能够让顺利打造高性能的物质产品。纳米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应用给工业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在未来的消防安全领域同样也是。在未来的消防安全中, 制作火灾探测器是纳米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一方面, 纳米火灾探测器的反应速度快, 能够及早报警, 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 减少了火灾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 纳米火灾探测器中的材料是纳米材料, 其选择性很高, 能够大幅度提升火灾预测的准确度, 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了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消防新技术与新产品介绍[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 (08) .[1]消防新技术与新产品介绍[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 (08) .

3.现代建设工程发展趋势及消防安全分析论文 篇三

关键词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H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81-0208-01

1现代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

1)制造的系统化。从系统化的角度看,机械制造过程是一个相对的离散的过程,机械制造的过程中每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性不强,因此从机械制造的角度看,每个环节都需要达到一个特定的加工目标,即采用不同的加工技术使得机械设备、零件具备不同的使用性能。因此可以将机械制造的过程看做是一个系统,此种概念随着计算机、电子技术、感应技术等不断的发展,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系统化模式更加的鲜明。先进的控制管理和组合技术将机械制造技术统一到一个加工体系中,即完整的自动化生产线实现对机械加工的过程,同时物流、信息流等也在此完成了交互和转换,形成了一个系统工程模式。

2)综合管理特征明显。现代的机械制造技术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层面的加工过程,在系统化突出的情况下,其过程的管理也成为了决定其质量的重要因素。單纯的技术性的掌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需求,将技术、人员、管理融合起来的生产体系才能适应当前对机械制造技术的需求。而其中管理的要素更是成为了全面控制的核心。这里的管理要素也不仅仅局限在制度层面下,而更多的是对产品制造过程的组织、管理体系优化、生产技术组合等的管理,此种管理更像是一种协调性质的组合与控制,即将关系到所有生产技术的要素有机的协调和组合起来,使之能够发挥更加高的生产效率,提高技术层面的生产效果。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系统的优化管理模式,其涉及的内容更包括了:产品设计、生产线设计、人员调度、人员培训、市场反馈分析等等,此种管理特征的明显化,是对市场与技术的结合。

3)多学科的高度融合。生产和技术发展推动了技术工艺的不断更新,此种更能不仅仅是单纯的加工技术上的发展,而是在机械制造中引入了更多的专业和学科种类,这些专业和学科对帮助机械制造技术达到市场需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种高度的融合逐渐将某些技术界限打破,使得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更加的集成化、系统化,并在各种集成和自动化技术的帮助下,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机械制造技术的科学体系,此种体系是高度融合的多元化技术体系,所有的专业和技术应用都围绕着机械制造这个核心展开。

4)制造技术对市场的影响进一步增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将使得产品具有更加先进的性能指标,因此制造技术也即将成为一种市场化的商品出现在机械制造业的市场中,技术将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此种情况说明,制造技术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市场,因此现代的机械制造技术应当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将市场预测、产品设计、制造配装、售后服务等营销内容纳入到技术优化中,以此使得技术更加的适应市场需求。

2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绿色制造理念实施。此种制造技术是指在满足产品的功能性需求的同时,将环境和资源因素结合到生产制造过程中,采用更加环保而高效的制造技术降低能耗、降低污染、降低成本等。绿色制造技术的实施的目的就是最终达到将绿色理念贯穿整个机械制造过程,从设计、制造、运输到产品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是些最小资源消耗、最小污染的目标。此种技术的选择是当前环保需求的结果,而且也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也是制造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2)低碳制造体系构建。在绿色制造理念的推动下,制造技术将进一步向着低碳技术发展,进而是些整个制造过程的低碳化。低碳制造包括:①低碳产品的设计,采用轻量化的设计,采用更加先进的材料保证降低产品的重量;模块化设计,将产品设计成为标准化的模块零件,使其可以进行组合与功能实现;绿色化设计,尽可能利用生态化材料,降低生产对环境的干扰;②低碳生产,从加工设备选用开始,选择具有明显节能而高效的设备进行制造加工;优化加工工艺,利用自动化和合理的生产流程设计,到达能源利用的高效率;生产管理,利用合理的管理调度优化生产过程,实现经济生产。

3)国际化趋势。全球化的技术交流导致了制造技术的共通和融合,这是因为国际市场的竞争激烈,导致了技术的不断的更新和交流,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高端技术不断的国际化和市场化导致了制造技术的国际化。同时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技术的交流,在不同区域的市场之间,技术交流已经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因此国际化的趋势将成为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4)信息化。网络技术所带来的是信息的高速传递和处理,此种情况下,制造技术的交流也随之打破和区域的空间限制,而实现了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各种各样与技术和市场相关的资料和数据都可利用网络进行传递和发布,可以说信息化将市场变得很大也将技术领域变得很窄,因此制造技术应当适应此种情况,完成从设计到生产再到市场的全线的信息化。

5)全程自动化。自动化是一个动态概念,目前它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和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制造单元技术、制造过程的计划和调度、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等方面。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虚拟化、制造智能化和制造绿色化。

3结束语

总之,绿色理念、低碳生产、网络化、自动化等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引领机械制造技术向着更加环保、高效的方向前进。此种发展趋势也会带动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互动,所以未来的制造技术发展趋势使其成为一个以市场为导向,数据化控制和研发为依托,低碳技术为制造主体,系统化管理为辅助系统的更加灵活而高效的低污染技术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洋.浅析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装备制造技术,2011,02.

[2]董艳秋.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煤炭技术,2006,11.

[3]李照连.试论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发展[J].机电信息,2011,03.

4.现代建设工程发展趋势及消防安全分析论文 篇四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20年海洋工程装备行业需求潜力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指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高风险的特点,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产业辐射能力强,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大。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设备制造的发展重点,是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的重要方向。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发展现状:

21世纪乃海洋世纪,发展海洋科技与高技术装备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消耗的递增和陆地原油开采速度的加快,海洋领域内的油气勘探开发已成为新的焦点。目前全球主要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集中在新加坡、韩国、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其中新加坡和韩国以建造技术较为成熟的中、浅水域平台为主,目前也在向深水高技术平台的研发、建造发展,而美国、欧洲等国家则以研发、建造深水及超深水高技术平台装备为核心。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起步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实现快速发展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人民币,占世界市场份额近7%,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集聚度的产业区,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浅水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部分海洋工程船舶已形成品牌,深海装备制造取得一定突破。此外,海上风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初步实现产业化,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初具规模,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未来10年,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以下简称《战略》)提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设计制造体系,初步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自主设计和总包建造技术、部分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技术,以及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的核心技术,基本满足国家海洋资源开发的战略需要。到2020年,形成完整的科研开发、总装制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产业体系,打造若干知名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基本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制造技术,具备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能力,产业创新体系完备,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前瞻网:2013-2020年海洋工程装备行业需求潜力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共八章。首先介绍了海洋工程装备的概念、体系、发展意义等,接着阐述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发展背景,并分析了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及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发展现状,然后对中国船舶企业进军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进行了详细分析。随后,报告对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做了区域分析、重点企业分析,最后着重分析了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投资状况,并对其前景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5.现代测绘工程技术与发展趋势论文 篇五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着现代测绘工程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技术地位。为了在城市建设工作中,更好的发挥现代测绘工程技术作用,需要建立工程控制网。利用工程控制网,能够使用更多的高效新手段,提高测绘工程作业的效率和质量。通过监控的形式,实现测绘工作的全过程检测,实现测绘结果自动化以及数字化。

4.2数字化和自动化

从当前现代测绘工程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技术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相对低下。基于长远角度来说,随着测绘工程工作需求的增加,对技术的要求将会不断提高。基于此,需要加强测绘工程技术的研究,推动其朝向更高层次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是现代测绘工程发展的主要方向,计算机网络等科学技术在现代测绘工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在测绘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常见技术有数字化测量技术、3S技术和摄影测绘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实现人工纸质的传统测绘技术无法实现的功能,具有很好的发展潜能,也是确保现代测绘的高精准性和高效性的重要技术,对未来的测绘工程技术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郭茜茜,韩毓,张建海.浅谈测绘工程技术发展与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52~53.

6.现代建设工程发展趋势及消防安全分析论文 篇六

(1) 辅助城市建设。开展城市建设, 应用现代测绘工程技术, 能够便于施工单位准确的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包括地面信息, 按照测试信息, 开展市政分析, 掌握地理情况, 强化对土地管理。以市政土地管理部门来说, 掌握市内土地情况实际情况, 对其制定完善的管理政策, 有着积极的作用。

(2) 辅助地理信息建设。地理信息建设中, 现代测绘工程技术的应用, 能够为相关人员, 提供完整的数据资料, 便于后期工作的开展。

7.现代建设工程发展趋势及消防安全分析论文 篇七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

我国传统的工程管理工作,主要是结合实践与理论来进行衡量工程的工作量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工程管理人们通过积累以往工作的经验,在传统的理论和实践中也有了很大发展。

一.我国现阶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项目管理的工作成绩显著,有越来越多的管理经验得到人们的赏识与肯定。但是在有些项目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说现在工程完工之后发生的质量事故,工期无故延期,实金额已经远远超出了预算。尤其是近几年来发生了很多起重大的工程事故,不仅造成了经济的损失,还造成了无数农民工的意外死亡。这对国家的建设是一种严重的打击,同时也给当事人带来了许多的灾难。同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项目管理出现了错误,都是由于管理人员的管理不善,和管理违规,行为不规范造成的。这表明在我国在项目管理工作领域中与先进的工作管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的,通过对以往工作的经验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因为管理人员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观念淡薄,没有正确认识到其重要性,同时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其次是在项目的获取上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可以添加营销的理念。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范围太过简单,需要进一步扩展其工作领域。除此以外,在与同行项目竞争的过程中太过于重视了价格的作用,导致项目的真正的价值并没有体现出来,以上原因是因为工作的原因,除了客观的原因之外,管理人员是项目管理工作中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关键之一。我们的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我们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而在我们的项目管理工作中没有合理应用科学技术的应用,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有些管理人员没有对项目进行合理的研究,没有重视项目的可行性,和潜在的价值。在现场的管理工作中往往还会出现一些细则上的问题,比如说管理层的组织关系过于复杂,工作的协调性差,对于资金的管理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的分工不明确,计划的工作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导致基层人员只负责工作进度,而忽略了工作的质量,导致后期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二.对于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探讨

首先分析项目管理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在不断地融入到国际经济当中去,我国的企业不断的走出国门,许多企业在海外投资项目,并且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许多项目更是与国际接轨,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方式开始运作,项目管理也变得国际化,尤其是我国近几年在全球经济危机之后,我国经济没有受到致命性的打击,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而言,情况良好,所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更是让人感叹,但是我国的企业也必须要跟随着社会的步伐,以全球的市场为导向,随时转变自己的经营模式,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得到一定的发展。信息化社会,必须要求项目管理实现信息化。

三.工程项目实现合作管理

在以往的工程建设工作中,我们的业主和承包商往往是在对立面的,由于这个对立面的存在导致许多工作不能够很好的得到开展。首先肯定会造成工程项目的工作效率过低,其次会造成成本的增加。为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业主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新的工作模式,来正确处理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的做到互利共赢。建立一种良好的工作关系,因此人们就认识到合作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在现实当中的管理工作中融入了合作管理的理念,这种合作管理的模式,主要是用来针对业主和承包商的,让他们两者之间建立信任感,做到资源共享。在短期中或者长期中建立一定的协议,首先要考虑双方各自的利益,最后共同解决工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出现问题及时进行沟通,保证参与方目标和利益的共同实现。所以说,工程项目管理一定要考虑好人际关系,合理平衡各参与方的权利和利益。

三,将BIM模式引进来,将传统管理模式与其相结合

BIM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近年来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种模式刚刚传播到国内的时候,业界的人士只是简单的认为其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事实并不是那样,BIM刚开始在设计行业中有着一定的代表性,它不仅仅是一种设计软件,还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手段。我们通过合理的手段才可以在管理活动中发挥其非常重要的作用。

1、要积极了解国际情势,争取与国际接轨

我们的项目管理工作过于传统,要想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我们一定要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并且要开拓市场,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我们要争取与国际接轨,无论是合同管理,还是工程管理,质量管理等。国际上对于相应的管理工作有着一定的管理制度,并且有完备的法规,首先要对承包商要做到严格管理,各种详细的技术法规,规范的施工方法,首先要对质量做到保证,对于专业人员一定要审核其的合格证书等。面对随时都在变化的市场我们必须与国际接轨,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这样就可以融入国际市场,得到更好的发展。

2、建立和健全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根据我国的国情可以得知,我们国家的建筑市场是非常的混乱和复杂的,许多项目管理根本不规范,不符合相应制度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落实国家的政策方针,首先要建立建筑市场的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并且要做到门类齐全,以防做到缺漏和空缺。我们的政府部门也要应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市场的稳定,保证项目从策划到设计,到承包,到实施等活动都进入法制的轨道。

3、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

许多优秀的企业,之所以发展迅速,在市场中占领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那些优秀企业都非常重视对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许多企业非常重视对专业人才的资格认定,只有经过知名度非常高的专业认证单位,认证以后,这些优秀企业才会重用这些人才。而我国类似的行业起步较晚,因此为了提高我国项目管理人才的素质,我们必须要加大对这些项目的开发,经常开展项目管理学科的交流座谈会,规范项目管理的培训,提高我们管理人员的素质。

小结

本文我们从项目管理的原理出发,然后针对现在项目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根据目前所处的情况我们提出了一些对策,从与国际接轨,到建立建全法律法规,提出合作管理理念,提高对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我们要实现这些目标仍然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总结传统工作的弊端,结合新世纪的发展模式,将项目管理工作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1]陈鹏郎,阎文周.试论工程项目管理.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9,7.增19.

[2]王贵明.工程项目管理及基本原理概述.山西建筑;2004,7.30(13).

作者简介

8.现代建设工程发展趋势及消防安全分析论文 篇八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郑思嘉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摘要:我国的远程教育从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 发展到今天的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双向交互电子通讯教育, 成为我国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 面向世纪发展高等教育事业, 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系统建设。本文结合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通过现状归纳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特点及趋势,并针对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题词:现代远程教育特点趋势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崛起, 现代远程教育日益兴旺发达。一所学校、一个市区、省区、乃至全国、全球都可以实施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也极大地加快了学习社会化、终身化、民主化和个性化的进程, 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客观世界是不平衡的,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技术、文化教育的发展有极大的差异, 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内涵的远程教育。这是客观的, 也是必然的。本文着重结合中国实际, 研究和论述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趋势及发展方略。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定义及特点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远程教学形式,它以计算机通信技

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采用远程实时多点双向交互式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教育传递过程。现代远程教育是远程教育发展中的第三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相较于第一代远程教育——函授教育及第二代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教育有其自身独特的地方及特点。

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1. 教学上的交互性

以计算机和网络作为主要的传播载体的现代远程教育,使学生在远程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是孤单的学习个体,而是于远程教育单位,教师以及其他远程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个体。

2. 教学资源的普遍共享性

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传播载体——internet,不仅将整个地球连接起来,更连接了全世界的大脑,是智慧的网络。全世界的远程教育学生都可以通过internet获取自己学习的必要资料,在资源型学习(Resource-based Learning)环境下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远程教育单位更通过建立网上资源库,向学生提供翔实,系统,优秀的学习资料,彻底改变了过去学生在远程教育中学习资料不足的状况。

3. 教学时空的延伸性

学生和教师处于时空上的准分离状态是远程教育的基本因素之一,现代远程教育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学活动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和扩展。学生上课不 1

再受到时间的限制,也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教学活动可以同步进行,也可以异步进行,可以实时进行,也可以非实时进行,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讲授的单一模式。

4.学习理念的终身性

身处于信息时代,信息呈爆炸式增长,新知识,新事物随时随地都在大量涌现,教育未来的必然趋势是从一次性接受教育的学校走向终身学习。

二、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我国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始于1999年。1999年1月23日, 国务院批转教育

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明确提出实施“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 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 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并投人大量资金建设中国教育科研网, 进行卫星教育电视传输网络中央站建设及数字化改造, 建设全国远程教育资源库和教育软件开发基地, 并先后批准包括湖南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等在内的67所高校进行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试点。自此, 我国远程教育跨人了第三代—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截止2002年, 远程教育在线学生达135万多人。预测分析表明, 到2005年, 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增长率平均超过30%, 教育将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的服务产业, 远程教育的规模有可能达到世界首位。

目前, 我国远程教育的现状从办学层次来看, 试点高校的远程教育主要向

社会提供的是大学专科、本科和研究生进修课程三个层次。大部分高校远程教育开办的学历层次以专科起点的本科为主, 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开办了研究生进修课程班。从招生的地区来看, 各试点院校的招生不受区域限制。至2001

年3月, 普通高校的远程教育校外教学中心或分院和教学点覆盖范围已经达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并逐步扩大到部分市和县。从开设的本、专科专业来看, 有法律、经济、计算机、文学、管理等个8大类共50多个专业。就各校开发的课程资源来看, 有文字教材、教学课件及网络课程。教学课件包括网络版课件、光盘版课件和IP课件。从办学模式上看, 主要有四种:一是独立办学, 这是大多数, 体现了中国远程教育的主流;二是与企业合作办学;三是试点高校远程教育学院之间进行合作;四是与外国远程教育机构或院校合作。

随着普通高校纷纷进军现代远程教育领域, 广播电视大学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在激烈的竞争中, 全国广播电视大学认真贯彻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以教育部批准的“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为切人点, 全面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个与现代远程教育相适应的网络环境已经初成。全国省级和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己建立了具有独立域名的互联网站和校园网, 以及相应双向视频系统与各种多媒体、多功能教室。各地广播电视大学有500多家安装了数字卫星接收系统、400多家安装了IP数据接收系统, 建立了近1000个VBI接收点, 并安装了“ 电大在线” 远程教育平台。各级广播电视大学能有效实现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 并能利用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开展直播课堂教学, 通过互联网及时浏览、查询、下载和存储网上教育资源通过校园网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和教学管理。这些都为进一步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奠定了基础。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看来,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有如下特点:

1. 教学规模逐渐扩大

我国的远程教育发展从1999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呈现出迅速发展的状态,不仅地域范围覆盖面加广,而且远程教育的生源也增大了。

2.教学内容呈现多元化

我国的远程教育已经从第一远程教育——函授阶段过渡到现代远程教育阶

段,打破了广播电视教育一枝独秀的局面,开设的课程从大学专科,本科到研究生,所涉及的课程专业也有8大类50多个专业之多。

4.电子术与网络技术普及面增广

全国多个远程教育教授点的硬件系统已经得到改善,全国省级和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己建立了具有独立域名的互联网站和校园网, 以及相应双向视频系统与各种多媒体、多功能教室。各地广播电视大学有500多家安装了数字卫星接收系统、400多家安装了IP数据接收系统, 建立了近1000个VBI接收。这些数据都说明了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正向上发展着。

三、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远程教育的发展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其作用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但远程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 也随之带来了教育发展的新课题、新挑战。中国加入WTO后, 外国发达国家远程教育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冲击中国的远程教育, 给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中国远程教育市场将更加开放, 逐步将形成产业化运作, 办学模式将更加多样化。远程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把计划经济体制下固有的办学模式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灵活的办学模式上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将不可避免地推进教育产业的 形成和强化教育的市场功能。二是使远程教育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完善。三是设立远程教育学科,并使专业与课程的设置更加趋向合理。四是远程教育的卫星网与计算机网络将进一步有机融合。“ 天地合一” 的多功能教育专业网络将被广泛地应用。五是与远程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教育管理、教材教法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六是远程教育费用将大大降低。七是现代远程教育既要为学习者提供个别化学习的空间, 又要创设协作化学习的环境。立足于学的行为, 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个别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的协调发展。八是远程教育中教师“ 教” 的实现更趋向于组织机构化。教师的作用从教学转变为导学, 从训导转变为启发、帮助和促进, 是个别化学习方式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九是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多元化、环境虚拟化。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 其他技术的特征也将包括在互联网络之中, 呈现出以互联网络技术为主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所提供的环境应更加向贴近现实的虚拟化方向发展。十是远程教育的办学模式将采取电大教育独立型与普通高校混合型互补发展, 相互融合, 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断提高效益, 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纵观未来, 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必将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开创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丁新,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十大趋势 [J],中国远程教育,2003,(01)

[2]陈家旭,远程教育的发展与优势 [J],中国远程教育,2003,(08)

9.经济管理现代化及发展新趋势论文 篇九

改革开放的过程实质上是经济体制不断自我调整和完善的过程。我国长期坚持的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在商品极度短缺的特殊时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商品极大丰富的时代到来,传统的以指*计划来进行经济干预的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在经济领域逐渐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经验积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在我国确定,市场经济管理体系也逐渐得以形成并日益丰富和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我们对于经济管理的深入研究,经济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经济管理已经逐渐开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了现代化。这种现代化主要表现在经济管理理念和企业组织的现代化、经济管理方式和工具的现代化以及管理方式的民主化。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和发展新趋势。认清现状,分析未来发展新趋势,将会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1经济管理的含义以及现代化经济管理的主要对策

1.1经济管理的含义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监督管理部分对其资金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监管,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经济管理只是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它在其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必须以促进经济建设发展为目的,才能更好的发挥经济管理的效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1.2现代化经济管理的主要对策

现代化经济管理是一种综合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财务管理、资金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提升,对现代化经济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现代化经济管理必须采取合理化措施,结合实际走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化经济管理之路。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第一,提高经济管理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创造是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缺乏创造的经济管理,就会导致落后,一个僵硬的、不知变通的经济管理模式还会阻碍社会成员的进步,导致管理制度的缺乏。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管理工作也要逐步向前迈进,提高管理的艺术性,实现能动管理,发挥出人的巨大作用,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第二,加强经济管理的专业化和民主化。从本质上说,进行社会经济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人民大众才是国家的主人。因此,党和国家要不断培养经济管理人才,保证管理的规范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民主管理,发挥集体的优势作用。

2经济管理与现代化的关系

2.1经济管理概念

经济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经济管理的综合管理层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经济管理也以多种方式集中体现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将经济管理理论扎实的运用其中,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对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2.2经济管理现代化概念

何为现代化?经济管理现代化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又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经济管理现代化为其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理论基础。经济管理现代化顾名思义就是与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相结合,这不仅仅体现在管理模式上,更加体现在管理方式上,所以必须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相符的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服务机制,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3经济管理与现代化

经济管理与现代化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是未来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各种新的管理方式的层出不穷,社会经济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经济管理其发展趋势也在发生着改变,逐渐向民主化、网络化、人性化等方向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的建设发展,作为其重中之重经济管理在推动国民经济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此,经济管理在未来发展中,必须与现代化相结合,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现代化体系制度,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

3经济管理现代化的表现形式

3.1管理的艺术性特征

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管理其自身就具备改革性、整体性和感染性等特征。作为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管理才能,同时也还要具备管理的艺术,从其管理特征等方面对其进行管理,这样所产生的管理效果是不容被忽视的。不仅仅如此,管理艺术的灵活性、实践性以及特殊的技巧性都能为管理工作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在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下必须将其艺术性特征引入管理模式中,从而更好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建设发展。

3.2管理的能动性

管理的能动性这里主要体现的是对人的思想管理的开放性。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当这些问题出现时,我们要在第一时间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成不变,固定死守原有的经济管理方式,这样不仅仅起不到管理的效果,更会导致更多损失的产生,所以,作为管理者必须解放思想,利用完善的思维方式来建立管理的人性化发展模式。

3.3管理的民主化和专业化

作为一项完善的管理系统,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其民主化及专业化等效用。绝对不能将其管理固守化,一味的追求管理自身的建设发展,这样很难在整个经济管理过程中发挥效用,管理者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要站在民主化、专业化、客观化的角度,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否则就对经济建设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3.4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

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不仅仅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更能提高整个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效用。所以作为领导者必须在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中大力推广新的科学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自动化仪器等。对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有效建立提供技术支持,以便更好地实现管理的科学化。

4经济管理现代化实现的途径

4.1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现代化

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是顺应本国国情而发展的,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现状来讲,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水平在整体上呈现的不均衡发展,东西南北差异较大,这就使得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同。而我国也是依据客观实际需要采取的是多种经济建设方式并存的发展模式,所以,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模式也要依据其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制定,合理完善其发展的不足,因地制宜才是发展的根本。

4.2国外先进工作经验的借鉴和运用

随着各种新的管理技术的层出不穷,我国在其经济管理方式与国外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如利用电子计算机的预测技术、决策技术、投入产出分析技术、信息加工、处理技术等,都将是未来管理现代化经济所必不可少的。

5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

5.1管理观念的柔性化

刚性管理理念是传统管理思想的管理标准,主要是通过制度及纪律的约束和控制进行管理的。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员工主要处于被动地位,通过上级的指令进行实践操作,传统的管理思想既有有利的一面,对于纪律执行程度上起着令行禁止的作用,但是就提高员工积极性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使员工丧失了基本的主观能动性,对创新管理方法上造成了障碍,严重制约着行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此背景下,知识型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要给予其足够的发展空间,以此更好地促进发展。因此,要求管理人员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根据现代化的发展需求,运用科学合理的运营方式进行柔性管理,为人才培养创造有利的环境氛围。柔性管理观念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及能动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制定灵活完善的管理机制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现代化管理理念。

5.2管理观念的和谐化

要想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就要制定长期稳定的发展目标。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领导者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和谐发展的视角创造价值和效益,并时刻了解全球化进程的步伐。和谐发展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价值的标准,同时也是其体现市场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此,要全面宣传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展现自身价值,从而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此外,管理观念的和谐化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化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以此培养和谐的团队精神,使员工对企业具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以及认同感。

5.3科学管理向着人性化管理发展

随着经济管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学管理的问题也在不断的显现,其中,以缺少人性化的管理问题最为突出。企业文化理论的发展使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理论得到了提出并确立。所谓的人本管理理论就是以人为本,以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多种需要为基础开展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方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员工被动变主动,更多的为企业创造价值。目前,人本管理理念正在被企业认可和采用,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得以深化。相信,在企业当下和未来的思想管理体系中人本管理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5.4组织结构扁平化

传统的经济管理发展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管理者必须寻求新的管理方式,以便更好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建设发展。随着知识结构的不断创新与调整,必须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充分调整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好地参与到经济管理建设中来,而不是采取以往的管理方式,限制其员工能动性的发挥,绝对服从的管理模式。员工在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的同时,更能将信息的准确性给予充分的理解与认识,实现结构优化,管理层逐渐改变专制的管理方式,听取意见,放宽其权力制度,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体现其民主性,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的优化升级转型,这也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5.5经济管理的沟通方式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更是在其发展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未来,经济管理现代化体系,必须借助网络化的发展技术来完善经济管理发展,这样不仅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还能大大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获得广泛的传播。使得经济管理现代化借助其优势更好的对其内部人员进行优化。

5.6团队协作精神得以发展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进步,对其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团队的有效合作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坏境下,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独立完成其管理发展的需要,必须与其相关企业通力合作,共同开展共赢的局面。这也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如此,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也需要团队的精诚协作,调动每一位成员的管理意识,实现管理资源的共享与传播,针对其不足相互补充,共同进步,唯有如此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5.7经济管理的消费者导向趋势

市场经济发展随着客观环境的改变,不仅仅经历了从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也经历过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经历。从这个角度来讲,不管市场经济如何变化,作为管理者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绝对不能盲目地对其进行改变,要认清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根源,至始至终都是消费者。消费者作为主体,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首先所满足的主要因素则是消费者的需求,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巩固自身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从而获得长久发展。

6结束语

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既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又有利于员工本身的发展和进步。实现现代化就要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和设备,改掉经济传统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陋习,采用各种先进的方法,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经济管理的先进的经验。经济管理中的民主化趋势、人本化趋势、团队合作化趋势、消费者导向趋势以及沟通网络化趋势都是有利于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都需要企业从各个方面去努力,将这些趋势努力的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国家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在我国,要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就要结合实际,改掉陈规陋习,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积极采用适用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手段,推广各种先进方法,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渠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经济管理的职能,充分做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近年来,在社会进程稳健发展的背景下,经济管理现代化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管理现代化是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要勇于突破成规,不断创新管理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然而,真正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需要很长的时间,要不断完善经济管理制度,形成基本的创新实践平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力、工作积极性,时刻关注经济的发展方向,全面掌握经济的发展趋势,从而在真正意义上促进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0.现代建设工程发展趋势及消防安全分析论文 篇十

我国有很多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人员,可是并未真正具有非常多的能够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目标进行确定的设计工作者。即便具备非常强的景观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可是并不能够将城市发展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设计当中并未充分的将园林景观的功能实用价值全面考量,并未有充分的长远规划景观设计的思想。

2.2 园林景观设计不合理

虽然园林景观的设计在不断的发展中,但是就目前的园林景观的建设情况来看,在设计之初就存在问题。虽然园林景观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较多的休闲娱乐的场所,但是由于设计缺乏规划,导致现有的园林景观并没有因地制宜,与整体城市环境之间存在冲突。另外,现有的园林景观的设计内容较为单一,由于苏州园林景观的成功典型,在全国各地都是存在一些模仿的痕迹。但在园林中种植的一些花卉有些因为环境不合适,会出现生存期较短或者是无法实现设计目的的结果。不仅如此,部分园林景观的设计虽然较为美观,但却不能实现涵养水土的作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水土流失和土壤的污染。

2.3 現代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着盲目追风的现象

目前发展非常迅速的园林景观,一味的照搬照抄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的问题非常严重,当前园林景观建筑一般都无法将大众对园林景观欣赏的需进行满足。与此同时,当代的城市对原理景观建筑的需要量非常巨大,有的企业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经常照抄园林景观,一旦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肯定会出现明显不搭的情况。

2.4 文化冲突

11.现代建设工程发展趋势及消防安全分析论文 篇十一

业的发

展 趋 制势 造来 业分 发 析 展 国 趋 际 势

先 进

学号:B14023310

姓名:杨艳平

从洛阳现代化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来分析国际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洛阳制造业持续高速发展并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近年来洛阳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理念谋划装备制造业发展着力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力扶持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洛阳装备制造业凭借传统产业基础优势迅猛发展在洛阳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新型装备制造业的核心要以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将洛阳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发展成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机制灵活、竞争力强的新型工业基地。能否成功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洛阳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主要特点

1、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着重于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传感技术智能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并且应用在机械的制造流程中,其实质是在传统机械技术上拓展了科学技术,最终实现信息共享、能量传输、物质联系等传统机械技术无法实现的功能,因此其具有先进性。

2、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且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因此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面较广,并不会被束缚在生产过程当中,因此其具有拓展性。

3、传统机械生产技术向现代机械制造技术转变后,企业的经营战略也会发生改变,即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式变为对生产时长、产品质量、制造成本方面的调整,以上几点相结合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其具有统一性。

4、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深入,我国制造企业在市场中不仅要面对国内企业的挑战,还会与利用科技、金融、信息为主要竞争例的外国企业发生碰撞,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领先机,企业必须不断革新机械制造技术使科学技术的融合更加紧密,因此其具有全球性。

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变得更加剧烈,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其在全球化市场中的竞争力。以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来看它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柔性化、敏捷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等等方面。

1、柔性制造。所谓柔性制造系统(FMS)是通过成组技术等手段将多组柔性制造单元用自动化物流系统联接而成,其特点是可以完成变批量的自动化制造任务。显而易见,因为以成组技术为基础,柔性制造系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根据成组对象来确定过程,并选择与工艺过程相适应的柔性制造单元进行批量生产,所以柔性制造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机械制造系统而言其对市场的反应和适应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这里需要提及的是,柔性制造技术的柔性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当加工产品的规格和类型与系统所能加工的产品相差太大时,柔性制造系统将无法加工。

2、虚拟制造。虚拟制造技术是通过计算机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建模和仿真,具体包括对产品的设计、制造、装配和检验等过程的模拟。通过虚拟制造技术,制造企业可以实现对生产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为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取得市场的竞争优势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敏捷制造。敏捷制造通常以虚拟制造为实现途径,通过其建立的共同基础结构,可以对市场的变化作出迅速响应。敏捷制造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其生产效率更高、制造成本更低,对制造设备的利用率更高,但其实施费用也相对较高,目前并未大范围的进行应用。

4、并行工程。并行工程是指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对产品的制造、装配、使用和售后等环节的内容进行同步考虑,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过程进行并行化处理的系统方案和综合技术,并行工程绝不仅仅只涵盖了产品的设计阶段它是一种对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进行了监测的机械制造技术显而易见,并行工程有效地避免了产品研制过程中出现的反复试制现象,对缩短产品研制周期,甚至于实现一次性研发成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5、CIMS。从宏观角度来说,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化生产理念指导下制造企业信息化、集成化、柔性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理论和方法,它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通常由生产管理经营分系统、工程设计分系统、制造自动化分系统、质量保障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六部分组成,其目是要实现信息集成,以促使企业产品的研制能力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当然,CIMS的实施成本较高,大多数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瓶颈进行重点投资,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局部的信息化,从而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

而对于古都洛阳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而言有以下数据足以说明洛阳在发展,中国在壮大,世界在进步。

(一)发展趋势

一)产业规模和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1、从单位数看,2008年末洛阳拥有装备制造业工业企业46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2.4%,2009年末洛阳拥有装备制造业工业企业较2008年增加98家达56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3.4%;从行业大类分布来看,2009年末洛阳金属制品业企业57家较2008年增加16家,通用设备制造业企业226家较2008年增加35家,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131家较2008年增加28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82家较2008年增加4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企业36家较2008年增加8家,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3家较2008年增加2家,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企业15家较2008年增加5家;从经济类型构成看,主要以内资企业为主。2009年洛阳560家装备制造业企业中内资企业545家,外商及港澳台资企业为15家。内资企业中,国有、集体、股份合作、股份制、其它企业等5类经济类型的企业单位数分别为14家、23家、4家、429家、75家。

2、从经济总量看:2009年洛阳市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2.4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6.7%较2008年提高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40.52亿元占全市利润总额的29.5%比2008年提高6.5个百分点; 从资产规模看:2009年洛阳装备制造业企业资产总计达572.2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资产合计的23.3。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26家资产过亿元的企业有61家利润过亿元企业有5家收入与资产双过亿的企业有53家; 从人员上看:2009年洛阳市装备制造业吸纳从业人员达129763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数的36%。分企业人数来看:其中超万人以上的企业有2家,分别是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和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从业人员合计35844人。5000人到10000人的单位有2家,分别是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业人员合计13591人。1000人到5000人的单位有8家,从业人员合计15584人。300人到1000人的单位有53家从业人员合计26066人。

3、从主要产品看:装备制造业重点产品在省内、国内市场占有一定地位。2009年洛阳生产发动机834万千瓦、金属切削机床205台、起重机18202吨、滚动轴承9884万套、采矿专用设备61526吨、水泥专用设备115810吨、金属冶炼设备6809吨、拖拉机133553台、汽车11699辆、摩托车整车85.23万辆、发电设备31.98万千瓦、电子元件2954万只。

二)优势行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2009年洛阳装备制造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三优势行业共有企业49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4.82亿元占全市装备制造业的84.7%实现利税46.53亿元占全市装备制造业利税的83.9%实现利润33.5亿元占全市装备制造业的82.7%。三大优势行业在国内外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北玻公司生产的玻璃深加工设备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中信重机公司研制的日产5000吨以上大型干法水泥成套设备和大型矿井提升机成套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80%、90%一拖公司生产的大功率农用柴油机、压路机、中色科技公司生产的金属压延设备、南峰机电公司生产的聚合物造粒装备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轴承、感应淬火机床、石化管件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三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研究院研制的六辊宽幅铝带冷轧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LYC公司是国内轴承行业产品尺寸范围最大、用途覆盖面最广、品种最齐全的生产基地。一大批“洛阳制造”的产品已经装备了我国大量的尖端工程、重点工程。如“神舟”系列飞船上的姿态控制、化学动力、测试系统、航天员紧急逃逸塔壳体、精密轴承、插接件等均来自洛阳三峡工程人工治沙全套设备、闸门定轮重载轴承西气东输全液压吊管机、橡胶履带自行电站南水北调大型泥水盾构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机械主体结构等也均来自洛阳。

三)装备制造业快速壮大

目前,以世界最大的油压机建造为标志的“新重机”工程和“新洛轴”、“新河柴”、一拖工业园、725所特种装备基地、南车洛阳城轨组装及维修基地等一大批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和项目建设使洛阳市装备制造业的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有色金属材料产业突飞猛进。钼精粉产量国内行业排名第一氧化铝产能从无到有电解铝产能扩至125万吨铝的精深加工能力不断加强板带箔产能已达38万吨。铜加工能力不断增强技术不断更新实现了产能倍增。石化产业已形成年炼油1000万吨的能力初步形成了油—化—纤产业链作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石油化工基地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加强。电力工业总装机容量达971.05万千瓦洛阳市已成为河南省重要的能源电力基地。硅光伏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具备年产3.2万吨工业硅、4200吨多晶硅、230兆瓦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能力。风电轴承、叶片和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发展势头强劲。洛阳企业已具备生产风力发电机组全套轴承的能力LYC轴承公司起草了国家风电轴承行业标准代表了目前国内风机轴承的最高水平成为我国唯一能够研制生产全系列风电轴承的企业。双瑞风电叶片公司的2MW、3MW风电叶片填补了我国大容量风电叶片空白。中航锂电公司锂电池技术国内领先是国家电源行业中动力锂电池系统标准起草核心成员单位其100安时以上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是国内唯一通过国家安全检测的产品。2010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洛阳在深入中信重工、一拖、新洛轴、中航锂电、725所等企业和科研单位视察后高兴地说“企业的生命在于创新”洛阳的一些企业“由生产型企业转变为研发型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企业的成功实践”。

(二)洛阳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特点

一)技术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洛阳作为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当时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中就有7项安排在洛阳其中4项属于装备制造业从而奠定了洛阳工业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曾经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项目一度失去了风采。近年来他们立足于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瞄准国际水平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向科技创新型城市跨越目前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在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等高科技领域位居全国领先水平。

洛阳作为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科技研发优势得天独厚。目前,洛阳拥有各类科研机构600多家其中原部属和省属科研机构14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约15万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407家高新技术产品达876种。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的5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洛阳有4家其中2家属于装备制造业分别是依托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的“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依托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组建的“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位于洛阳的9家原部属科研院所先后转制为科技型企业相继设立了产业化基地。空空导弹研究院、725所、613所、轴研科技、中色科技„„这些驻洛科研院所均在产业集聚区建立了研发和生产基地。这些为科研院所量身打造的新基地工程正在迅速崛起。科技创新对推动洛阳装备制造业优化升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洛阳诞生的航空航天轴承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举世瞩目的嫦娥探月工程中,洛阳研制的航天精密轴承和综合气象自动监测系统等为中国人成功实施月球探测之旅立下了汗马功劳。中信重机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干法水泥线纯低温余热发电工艺系统打破了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年产多晶硅3000吨的规模使洛阳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硅产业基地并为洛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洛阳相继开发出了全球最大直径的转盘轴承以及国内最先进的全数字智能化2050毫米六辊宽幅铝带冷轧机、国内最大功率的“东方红”拖拉机、国内最大的提升机和液压防爆绞车、“世界窑王”氧化球团烧结窑用大齿圈等一大批堪称“国内之最”的大型装备产品。一拖公司生产的大功率农用柴油机中信重机公司生产的有色金属液压设备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洛阳北方玻璃公司一直专注于玻璃深加工技术研发成为我国中西部最大的玻璃深加工基地。

二)骨干企业快速成长

2009年洛阳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中资产、收入“双过亿”企业53家占全部装备制造业企业的9.5%。全市装备制造业中利润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有11家,其中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利润5.04亿元、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实现利润2.18亿元、洛阳北易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实现利润1.6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121.03亿元、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105.02亿元、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46.04亿元、洛阳一拖东方实业有限公司30.98亿元、阿特斯光伏电力洛阳有限公司20.51亿元、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16.31亿元、洛阳北易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12.45亿元、南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12.37亿元、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14亿元、洛阳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10.55亿元等10家企业。目前洛阳装备制造业有3家企业上市。一拖公司在香港上市以来2007年首次再融资募集资金2亿多港币2007年中航光电公司成为国防科工委系统首家整体上市企业“轴研科技”成为河南科技“第一股”。目前洛阳北方技术玻璃公司公司上市申请获得批准将成为第4家上市公司。三)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及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洛阳是国家“十一五”振兴装备制造业重点城市并入选“2008中国制造业名城”。2004年7月国家批准了《科技部和河南省政府共建洛阳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请示》后洛阳制定了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产业群发展战略规划投入300万元建立了综合服务体系和两个信息化技术应用人才培训基地。目前,洛阳以中信重工、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北方技术玻璃公司、中国一拖集团公司、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核心已基本形成矿山机械、有色金属加工装备、玻璃加工装备、农机及工程机械、轴承基础件5个区域性产业群其中前3个产业群具有国际竞争力另两个也已成为国内同行业的一流产业联合体。五大产业群汇聚了洛阳1000余家大小企业他们正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快技术和产品创新步伐。一拖集团公司投资1.9亿元完成了橡胶履带系列拖拉机、系列大功率柴油机等3大系列11种新型农机装备的研制。以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洛阳轴研科技为龙头开发研制出新型汽车轴承、高速铁路轴承等2000种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形成了中国一流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轴承产业集团。当前洛阳已建成了洛龙科技园区四季沐歌太阳能热利用项目、新洛轴工程项目等、宜阳产业集聚区新重机工程项目、至尚有机硅制品项目等、洛新产业集聚区新河柴项目、洛阳新强联风电轴承公司项目、洛阳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洛阳轴研科技精密型重型机械轴承产业化项目、中信重机、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中国一拖集团公司新一拖工程项目装备制造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中国一拖集团年产4万吨重柴、3.6万吨大轮拖项目、LYC洛轴整体提升改造项目、南车集团洛阳机车厂城际轨道车辆组装及维护基地等项目经营情况良好。结合以上分析理论可以得知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就是对传统机械技术的优化和拓展,利用相关的科学技术指导机械设计以及机械制造的全过程,因此其未来的发展主要是自动化的进一步实现,可以成为敏捷制造技术的更加成熟,另外就是精密加工技术的应用,其发展趋势大概包括以下几点。

1、虚拟化的发展趋势。虚拟化的发展主要是指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情况,只有利用虚拟技术能够缩短机械产品的开发时间,保证了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资源的重复利用。虚拟指的是产品设计过程的拟实技术以及制造过程的虚拟技术。而设计过程中的拟实技术通常是指面向产品的结构与性能分析技术,其目标是实现产品自身性能的优化以及成本的降低,主要涵盖产品的运动仿真以及干涉检验、刚度与强度有限元计算、人机工程学分析、造型设计以及动力学分析等等。对于制造过程中的虚拟技术,通常是指面向产品生产过程的模拟与检验,主要是对产品的可加工性以及加工方式、工艺是否合理进行检验,从而实现降低成本、确保生产周期和产品质量以及优化产品制造工艺的目的。计算机仿真作为虚拟化的核心,通过仿真软件模拟真实系统,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产品制造的成功率及其生命周期,而且可以及时地发现生产和设计中难以避免的错误与缺陷。虚拟化能够最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开发的风险以及加快产品的开发速度。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虚拟化软件可能形成未来最大的软件产业。

2、生态型的发展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未来必定会向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生态型体现在机械制造的方方面面,除了机械产品的设计、生产以及应用外,还包括对其涉及的能源节约,并且应该考虑到机械制造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这要求及时革新绿色化机械制

造技术,使其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对于环境的危害,另外还可以使能源重复利用,维护企业的生产成本。

3、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以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为契机,自动化控制技术取得了质的飞跃。对制造加工过程实行自动化控制对提高控制质量、释放人力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自动控制代替人为控制具有控制响应快、控制效率高的天然优势,可以这样说,无人化是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目标。

4、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由于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了提高,这种改变也导致企业对于产品的要求出现变化,更为关注产品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同时传统大批量的生产方式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出现了更少数量的个体生产。因此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势必向工艺和设计的一体化方向发展,这使得产品的生产周期受到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耗能,最终实现成本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双重目标。

5、全球化发展趋势。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全球化不仅是其特点,更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现代企业能否抵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最主要的是其是否已经完成国家化经营模式的转变,这也是我国制造企业发展的目标和动力。体现在: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就要不断优化管理、改进技术,这是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导致的现象,企业只有接受这一现实,不断的开拓创新。虽然经济全球化为企业带来了挑战,但是也提供给企业发展的契机,我国企业能够利用网络了解经营管理、产品研发等相关信息,与国外其他企业合作开发,最终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四)结束语

上一篇:泰州养老保险查询指南下一篇:学生会成员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