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读书心得(共16篇)
1.《习惯的力量》读书心得 篇一
习惯这个东西很有意思,我们每天都在做,却常常无知无觉。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出门先向左拐还是向右拐,去到办公室是先打扫卫生还是跟同事聊天,喜欢去什么样的饭店点什么样的菜?做这些决定之前你想过为什么吗?
没有习惯回路,人的大脑就会停止工作,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将占据一切。习惯和记忆以及逻辑一样,都是我们行为的基础。我们也许不记得自己的习惯是如何养成的,不过一旦这些习惯在大脑中形成,它们就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而我们自己往往是意识不到的。
大脑中的习惯回路由三步组成。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是奖赏,这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这种心理的基础有两个基本规律:第一,找出一种简单又明显的暗示。第二,清楚地说明有哪些奖赏。
如果找到了暗示和奖赏,就能够改变惯常行为。比如想在每天早上起来晨跑,那就得选择一个简单的暗示,比如吃早餐前绑好运动鞋的鞋带或者把运动衣放在床边,和一个清晰的奖赏作为一天中的奖励,可以通过记录运动里程数来获得成就感。
核心习惯能创造出各种文化,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那些在抉择困难或者感到茫然的时候很可能被忘记的价值。注重改变或培养核心习惯,就能引发广泛的变化。然而,核心习惯并不容易发现,得先知道从哪里着眼。寻找核心习惯意味着找出某些特征。他们通过建设新的结构以利于其他习惯的形成,并在变化扩散之处建立起某些文化。
可惜并没有一套对每一个人都有效的方法。习惯是不能被消除的,而只能被代替。当使用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时,习惯最具可塑性,如果我们保持一样的暗示和奖赏就能植入一种新的惯常行为。但这还不够,为了保持这个习惯,人们还得相信改变是可能,而大多数时候只有在团体的助力下,才能形成。
改变习惯还得借助意志力,它不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力量,就如同手臂和大腿肌肉的力量,用力过猛会感到疲累,肌肉生育的力量就不足以供给其他活动。学会控制冲动时,人们就在进步。他们将学会在诱惑面前分散注意力。而且一旦形成了意志力锻炼的习惯,大脑就会驾轻就熟地帮助你专注于目标。
发现和理解这些原则和运用它们并不是一回事,这需要一点智慧。
2.《习惯的力量》读书心得 篇二
一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大部分学生之所以词汇贫乏, 理解和运用词语能力低, 是因为他们不习惯于使用工具书, 不懂得怎样使用。当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字、新词、典故等方面的拦路虎时, 便绕道而行。于是我便指导学生掌握几种检字方法, 并且规定每人应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他们在阅读时, 要勤于运用手中的工具书来扫清文字障碍, 养成善于向不开口的“老师”求教的习惯。
二是做笔记的习惯。记笔记是每位学生在上语文课时都要做的事。就初中生而言, 重要的是以课堂笔记为主, 做笔记有利于专心听课, 提高听力;有利于手脑并用, 积极思维;更有利于日后查阅, 系统复习。然而许多学生往往懒于动手, 没有记笔记的习惯。因此, 我从多方面、多角度给学生讲清课堂笔记的做法及运用, 并要求他们在接受边听边记、边思边记、边议边记的常规训练过程中, 促使他们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应不定期地抽查他们的笔记, 对照评比、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促进他们共同养成习惯。
三是复习功课的习惯, 温故知新。读书不善于“温故”, 就不可能“知新”。调动已知, 探求未知, 这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但有的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 不温习旧课, 学习非常吃力, 不容易接受、理解, 甚至缺乏自信心。例如, 《曹刿论战》中“虽不能察”的“虽”字, 学生已经接触过多次, 《愚公移山》中的“虽我之死”, 《口技》中的“虽人有百手”, 《马说》中的“故虽有名马”, 这三句中的“虽”字都解释为“即使”, 但有些学生在学习《曹刿论战》一课时, 对“虽不能察”的“虽”字的意义和用法只是有所思却不得其解。如果引导他们温习旧课,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 教师应该提醒学生经常温习旧课, 培养学生温习旧课的良好习惯。
四是整理归纳知识的习惯。整理归纳知识是学生自觉学习、获取知识、增强记忆的具体表现。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得不到巩固, 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整理归纳知识的习惯。归纳整理的具体方法是:每当授完一篇课文后教师立即小结, 阐明文本的各个知识点, 使学生一课一得;完成每个单元的教学之后要及时地进行知识的整理, 认真按照单元的教学要求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分门别类, 以便巩固掌握;每到一个阶段, 如期中或期末复习, 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把文本的相关知识整理归纳好, 这样, 分散于教科书中的各项语文知识就得以集中, 知识性、系统性就得以形成。指导学生养成整理归纳的习惯, 不仅能集中、强化知识, 而且便于学生的记忆、巩固和提高。
五是撰写日记、周记的习惯。众所周知,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作文, 每当布置作文时, 大部分学生都唉声叹气, 有的甚至还讨价还价, 觉得作文难, 往往是苦思冥想而无从下笔。有的虽然能勉强作文, 但题材陈旧、东拼西凑。原因何在?简而言之, 就是没有写作素材的积累。因此,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是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 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动性的关键所在。而日记的内容、写法等均不受任何限制, 学生一般都愿意写。同时写日记、周记本身就是作文, 它是吸收消化语文知识的“加工厂”。我规定学生人手日记、周记簿各一本, 要求他们平时留心观察, 争取做到天天记, 周周写, 持之以恒。这样每到作文, 他们只要翻阅一下自己的日记本、周记簿, 就会找到自己所要找的材料, 就能顺利地作文了。
六是抄书习字的习惯。抄书就是一种机械的抄袭。在教改已经取得如此成就的今天, 抄书这种机械性的学习方法也许早已被某些教师淡忘。尽管如此, 我认为抄书是有益而无害的。有道是“口过目过, 不如手过”。我国许多名流学者, 都曾借助抄书打下了坚实的语文基础。南北朝时的刘孝标, 起初见闻不广, 后来大量抄书诵读, 学识逐渐渊博;毛泽东早年读书, 也经常抄书, 他全文手抄《离骚》《九歌》等。抄书不仅能促使学生习好字, 纠正错别字, 加强记忆, 加深理解文章内容的有效方法, 而且可以使学生从中学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技巧, 起到朗读背诵起不到的作用。为此, 我要求学生把每篇课文后面读读写写提示的生字词抄写一遍, 同时找些短小精悍、富有文采的段落和篇章让他们抄写, 以达到锻炼其习字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3.习惯的力量 篇三
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石油大亨保罗·盖蒂曾经是一个大烟鬼,烟抽得非常非常凶。
有一次,他度假开车经过法国,天降滂沱大雨,开了几个小时车后,他在一个小城的旅馆过夜。
清晨两点钟,盖蒂醒来。他的烟瘾又犯了,很想抽一根烟。他伸手去抓睡前放在桌上的烟盒,不料烟盒却是空的。
这时候,旅馆的餐厅、酒吧早关门了,他唯一可能得到香烟的办法是穿上衣服,走出去,到几条街外的火车站去买。
出门前,在伸手去拿雨衣的时候,他突然停住了。他问自己:我这是在干什么?
盖蒂站在那儿寻思,一个所谓的知识分了,而且是相当成功的商人,一个自以为有足够理智对别人下命令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离开旅店,冒着大雨走过几条街,仅仅是为了得到一支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力量有多么强大啊?
没过多会儿,盖蒂下定了决心,把那个空烟盒揉成一团扔进了纸篓,脱下衣服换上睡衣回到了床上,带着一种解脱甚至是胜利的感觉,几分钟就进入了梦乡。
从此以后,盖蒂再也没有抽过香烟。后来,盖蒂的事业越做越大,他成为世界顶尖的富豪之一。
4.《习惯的力量》读书笔记 篇四
当习惯前面加上定语,就变成好习惯或坏习惯,例如:菲尔普斯赛前减压的惯常行为;瘾君子的酗酒行为。多少鸡汤类书籍向大家介绍了如何培养好习惯,殊不知改变坏习惯同样重要,甚至比养成好习惯更具有研究意义。《习惯的力量》一书从严谨的科学研究开始到严谨的科学研究结束,教会读者如何发现习惯回路。
从脑受伤患者脑电波变化到酗酒者戒酒,作者查尔斯·都希格清楚地阐述了什么是习惯回路。要改变习惯,你必须留住旧习惯回路中的暗示,提供旧习惯回路中的奖赏,但要插入一个新的惯常行为。如果你用同样的暗示,提供同样的奖赏,你就可以换掉惯常行为,改变自己的习惯。如果暗示和奖赏不变,几乎所有的习惯都是可以被改变的。
但是,要想永久改变习惯,仅仅行为上做到了还不够,许多戒烟戒酒者重新吸烟酗酒的例子比比皆是。人们要从心理上必须相信改变是可能的,但是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似乎有点吃力。同样的过程也让匿名戒酒互助社的治疗屡屡获得成功,它利用团体的力量教人们学会去信仰,将人们聚集起来互帮互助,协助对方进行改变。因此,当处于团体之中时,信仰更容易建立。
总结起来,习惯是怎么改变的呢?
5.《习惯的力量》的读书笔记 篇五
海盗队曾是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中最糟糕的职业球队。后来,一位新的教练邓吉利用习惯来训练球队,改写了海盗队的命运。橄榄球比赛有几百种排兵布阵的方法,但最常用的只有几种,邓吉就反复训练这几种。当球员做好每天的训练,养成习惯,在比赛中不用做那么多选择,在做动作时不再需要思考,他们的速度就会很快,对手则无法反应,也就是说球员在遵循他们的习惯打比赛。
而相同的情况发生在游泳健将菲尔普斯的训练上。教练让菲尔普斯在每天睡觉前和醒来后都看训练中每一个细节的慢动作,让菲尔普斯对自己在游泳池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这样,每一次的水中穿行,都在他的脑中重复了成千上万遍。比赛也就习以为常了。
我想,孩子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计算的能力要通过大量的计算题训练,书法水平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才会进步。《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中提到成功学的10000小时定律,即成功是经过了10000小时以上的勤学苦练获得的。所以,在孩子的学习上,一定要反复的练习和不断的积累。
好习惯会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习惯是大脑寻找的高效而省力的方式,如果很多事情能用习惯解决,那就会有更多的脑力从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用于思考和创新。正如《稀缺》一书中所说,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当稀缺产生时,人就容易产生管窥之见,疲于应付日常琐事。而建立好的习惯,能让人从稀缺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那些高效能人士都是受益于良好的习惯。
容易情绪失控的人需要建立习惯回路
星巴克最初占领市场是靠服务制胜的,培训员工以应对各种需求、各种性格、各种情绪的顾客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星巴克是怎么做的呢?星巴克的员工手册里详细为员工阐述了遭遇各种困扰时的惯常解决办法,比如针对“尖叫的顾客”或“拥挤在收银台前的长队”这样特定的暗示来为员工提供相应的指引。手册中还有十几页的空白,以留给员工自行记录客服重压诱惑的方案。这其实是在困境发生前就想好解决措施,以建立起处理困难的习惯回路。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有很多情绪,我们也可以参照星巴克培训员工的方式来培训自己。分析产生情绪的暗示,发泄情绪得到的奖赏,用一个新的惯常行为来替代情绪发泄。
6.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篇六
— 教师要以身作则
俗话说:“言传身教。”要想学生做到, 首先自己要做到。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 那么, 自己首先要有爱读书的习惯。多读书, 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 还能带动学生向你学习。课堂上, 教师不仅教授课本上的知识, 课程以外相关的典故、知识, 都在适当的时机告诉学生, 学生一定会想:“老师怎么知道这么多呀?”“老师真有学问!”等等。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了威信, 使学生爱上语文课。另外, 教师爱读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好的、对学生有帮助的书籍, 可以推荐给学生, 使其阅读。
二 把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语文是一门富有艺术性的课程, 它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整体的书。”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 还要多读一些课外的书籍来充实自己。例如:在教学李白、杜甫等名人诗作时, 可让学生课前去查阅他们的相关资料及其他的诗作;学习《九寨沟》《2008, 北京》一类的文章的, 可以让学生去查阅有关的资料及图片……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有利于读书习惯的养成。
三 要持之以恒, 开展读书活动
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 一定要从低年级就开始抓起。美国巴尔博士曾说:“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 播上思想的种子, 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 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 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 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因此, 从低年级开始, 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读一些拼音版本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书籍, 如《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等。到了中、高年级, 就要求他们读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书籍, 如《中国四大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样循序渐进, 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水平, 对语言的组织能力有了一定的训练, 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四 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要想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 必须有时间保证。如果学生整天埋在作业中, 或者奔波于各种兴趣班之间, 那读书只能是一句空话。学校和老师必须保证学生每天有一段安静的、独立的阅读时间, 使学生能静下心, 沉浸书中, 仔细阅读、品味、享受。只有这样, 学生才可能对读书产生兴趣。教学实践中, 我每天下午给学生一节阅读课。学生可以在教室、阅览室, 也可以在校园的花池边、垂柳下自由阅读。此时, 整个校园到处都是读书的学生。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 看到别人都在认真读书, 原本不喜欢读书的同学, 也会约束自己, 去读一些书。这种读书气氛能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收到比任何说教都好的效果。低年级的孩子, 我采取每天中午留20分钟给学生讲述连环故事, 每天一个故事, 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到了中、高年级就让学生自由看自己喜爱的书籍。这样, 长期坚持下来, 既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 又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其读书的习惯。
阅读之后, 我还在班级搞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
1. 开展读书汇报会
每天抽出5-10分钟, 让学生说说今天自己读的书名、有趣的故事;学到的成语、优美的句子等, 教师及时的给以语言上的赞美和鼓励, 让学生的心里充满成就感, 这更加增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让其“想读书、爱读书”。
2. 进行读书摘抄活动
要求学生摘抄自己所读过的书中的优美的、有意义的句子或段落, 在班级中朗诵。“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摘抄的习惯。高年级的学生还可对其要求写读后感、小练笔等, 并请他们在班集中朗读自己的读后感, 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更加勤奋读书。听者也一定会受其感染, 而渐渐喜欢阅读, 和别人一决高下, 从而达到促进读书的目的。我在实践中, 就坚持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给每个同学展示的机会, 学生要想在交流会上展示自己, 就必须得多读书。读书交流会不仅是交流和展示, 更是促进和提高,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学生读书的方法和途径。
3. 坚持举办学生手抄报活动
为了使学生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 我还利用节假日时间让他们分组办报, 这项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小报的内容广泛:有校园轶事、国庆专刊、科技博览、学习园地等。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喜好, 合理地安排版面, 这就要求他们要翻阅大量的资料和图片,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获得成功的喜悦。
7.习惯的力量 篇七
——题 记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父子,每天都要赶车下山卖柴。父亲有经验,坐镇驾车;儿子眼神好,总是在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又推又拉,并用青草引诱它,牛仍然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灵机一动,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原来,牛在拉车下山过程中,每逢转弯之时都能听到“爹,转弯啦!”的提示声音。不知不觉,经年累月中,牛就养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听到提示转弯声音就转弯,没听到提示转弯的声音就不必转弯的习惯,这是牛在长期拉车过程中养成的一种行为习惯,一种条件反射。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它可延伸到我们中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中去,中学时代是形成一个优良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好习惯使人受益一生,它对于全面提升我们中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
当然,一种习惯的养成,有它的好处,也有它不利的一面。例如出门随手关门的习惯。有时自己一出门就把门锁上了,可是偏偏把钥匙落在房间里,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养成出门带上钥匙的习惯,这种习惯养成了,就可以让我们从容踏实,避免不必要的担心和烦恼;有时明明出门时就把门锁上了,但因习惯的原因,还是会怀疑是不是完成了锁门的动作。这种完全无意识的习惯性的动作,就是习惯的力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他们有的因为自己的习惯而成功,有的却因为自己的习惯而失败。
2012年8月26日,西安发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事故现场安监局长杨达才因其微笑,被网络冠名为“微笑局长”。微笑的习惯,给他带来了麻烦甚至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有的习惯一开始我们就不能养成,一旦养成,对人对己有百害而无一利,比如:抽烟、酗酒和上网成瘾。相反,有些习惯我们要养成并坚持下去,比如: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思考,不能依赖答案,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向老师请教,积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还有认真听老师讲课的习惯和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等等。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我们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性格塑造,影响是非常大的。
总之,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不良的习惯我们应该摒弃,时刻提醒自己克服不良行为。好的习惯我们应该坚持,应该宏扬,它将引领我们走向快乐,走向成功。
指导老师:廖庆华
8.习惯的力量新版读书笔记篇 篇八
习惯真是一个双刃剑,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习惯的行成能帮助减少大脑的运算量,避免在简单的和惯常的事情上做过多的思考,大大提升了人类决策的效率。然而习惯又会让人陷入一个圈套,忽略了身边的各种变化,千篇 一律的用同一个方式解决所有问题,甚至是对有害事物上瘾,难以自拔。我们有必要学习习惯行成的机制,掌握其原理,从而改掉坏习惯。
本书篇幅不长,却介绍了多个方面的习惯的力量,从日常生活,到企业管理,从人生价值到赌博成瘾,大大小小的.各个方面都充斥着习惯的力量,不仅影响着生活,还影响着个人的成长,企业的效益,产品的推广。习惯可以被改变,也可以被记录,被利用。习惯的力量不仅影响个人,还影响着社会,掌握习惯的力量,不仅能有更美好的生活,也能制定更科学的决策。
9.阅读的力量(读书心得) 篇九
文章中主要提倡的是自由自主的阅读。因为想阅读而阅读,不需要写读后感、回答问题、为生词查字典。放弃阅读一本不喜欢的书,再另外找一本喜欢的来读,这种阅读方式是所有具备高识字力的人经常使用的阅读方式。
“睡前阅读令人愉快。善于思考的人较爱阅读。读的越多的人越没有“写的恐惧”。阅读能力好的人有更多的自由阅读。阅读能力跟不上的学生被要求写更多的作业和练习,这些都只是更加深阅读能力的鸿沟。有人念书给他听时,即使是大学生也会变得较爱看书,及读较好的书。大声朗读对增进识字力有多重功效。在家中或在学校有人规律念书给他听的孩子,阅读测验和词汇测验的成绩都会比较好。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听人念故事书。越读,会越爱读。” ——种种观点让人感叹啊!
我最感兴趣的是文中提到的提升阅读兴趣就要制造亲近书的机会。正如书中说的那样“你可以牵马去水边,但不能强迫它喝水,可是,首先我们得确定那儿有水,当马儿到了水边,它终究会喝水的。”一是家中接触书的机会越多,阅读也越多;二是教师的书库越好,阅读也越多;同样,学校中的图书馆越好,阅读也越多。
写作不是从写的过程中学的。读得好的人也写得好,因为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好的写作风格。写作风格可能不是有意识地学习而得,大部分是“吸收”来的,或者说是由阅读中潜意识地获得。增加写作的量并不会影响写作的质量。你看了之后会发现,他强调的并不是多写,主要是要“善于观察、善于积累、善于思考、善于反思、善于理解他人、善于表达自己„„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英文写作”的时候,“中文写作”都还不过关呢。”
但是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想得更彻底,并且解决问题。写作可以帮助思考。看较多的电视和减少阅读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电视不提供高素质的语言资讯。儿童书籍的字句远比儿童电视节目来的复杂。电视中的语文量相当低。只有看过多电视时才有负面影响。
10.用习惯的力量改变语文学习 篇十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心理素质
现在的小学教材在编写上也重视了习惯的培养,每册教材首先出现的章节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更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那么我们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呢?具体怎么培养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1.提前预习的习惯。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地接受。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标志。尤其对新课标的实践来说,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尤为重要。
2.细心观察的习惯。学生只有观察了生活,积累了素材,他们的作文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表。
3.勤于动笔的习惯。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
4.质疑发问的习惯。向老师质疑、发问。没有弄懂问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
5.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6.背诵的习惯。背诵确实是青少年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的一个良好的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让学生尽量都记诵过。学生如果能够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终身。这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良好教学方法。
7.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定期整理复习有许多好处:第一,可以温故知新,旧的知识中包涵着新知识的许多线索。第二,可以避免遗忘。第三,可以把种种表面不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使众多知识相互贯通,甚至可以做到触类旁通。
8.广泛阅读的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操作步骤
1.氛围熏陶、榜样引领。习惯的形成首先得让学生从心里上认可这个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造相应的氛围,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习惯的作用和意义。这样才能有兴趣去自觉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师最好从自己做起,因为老师的言行是学生最爱模仿的。
2.定期检查、不时督促。习惯的养成是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克服坏习惯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需要毅力和坚持,更需要外部的力量来约束。这就需要教师按照习惯形成的规律,定期检查,来督促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能持之以恒。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3.进入轨道,强化升华。按照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去努力,先是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在行进中不断调整,最后进入轨道。这就像卫星一样,一旦进入轨道,就再也不会走走停停了,就会沿着轨道不停地飞行。进入轨道以后,你就仿佛进入了自由王国,你再不必着意约束自己,而是顺其自然。教师这时只需要偶尔表扬来强化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并引导学生把这些学习习惯用到生活中,用到自己以后的工作中去。让好的习惯陪伴终生,也终生受益。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习惯养成的关键
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训练。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而在不断“重复”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这种困难来自主客观两个方面,如学习中的松懈、疲沓、漫不经心、索然。寡味、教材难度大等。为了克服上述种种消极心理因素,可以通过某些心理素质的强化作用予以解决。
1.培养意志。人的意志可以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强化对自己意志的培养和锻炼。(1)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决不随便找理由原谅自己,而不去完成既定任务。这样就会从每次的胜利完成任务中,提高信心,养成习惯。(2)以名人的学习方法及读书故事作为自己行动的借鉴,并以他门的箴言、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此督促自己,养成习惯。(3)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经常和周围比自己学习强的同学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奋力追赶,养成习惯。
2.激发兴趣。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一定的兴趣来辅助和支撑。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当自己意识到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打好基础,创造美好的人生时,内心就会产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2)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与情感的关系极为密切,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一个学生如果懒于学习,不愿思考,就难以养成好学深思的习惯。(3)广泛参加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不断地满足并不断地引起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例如读写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11.《习惯的力量》读书心得 篇十一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的学生发现读书是一种顺利而且有趣的体验, 那你更应当在他心中植入读书的欲望。进而你要看他对哪方面的书感兴趣才能“对症下药”强迫他看不喜欢看的书, 只会适得其反。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喜欢读书, 以读书为乐, 从书中学到知识, 懂得道理, 从而体会到读书的价值和意义, 并自觉自愿的去读书, 在快乐中阅读, 在阅读中成长。例如, 学生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就告诉他:只要你多读书, 你就会自己找到答案。或者, 给学生提一些有难度的问题, 让他经过读书而了解, 使他尝到了读书的快乐。久而久之, 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激发, 从而产生读书的欲望。老师可以用“这本书那么有趣吗?”“哇!这本书里还有这样的内容啊!”之类的响应来回答学生的感想, 学生对读书的兴趣由此会变得更浓厚。
二、让读书结合学生实际, 生动有趣
我给学生读书的时候, 总是尽力设法将他卷入其中。有时读到一句话的中间时, 我会故意遗漏一个字, 让他去补充。有时我会突然提问:“现在你想想, 这个故事往后会怎样发展, 结局如何?”等等。一天课上, 我在给学生读一篇讲述《小猴吃亏了》的儿童故事。我突然问:“小猴吃什么?”还问了许多问题。这时, 学生的想象力像张开了翅膀。我知道, 他们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之中。此时, 读书对于学生来说宛如一次亲身经历。
三、挑选学生感兴趣和喜欢的书籍
父母在买书的时候, 通常会选择所谓的名著或是伟人传记, 但是这样片面地帮学生选择并不好, 建议应该尽量挑选他喜欢的类型。男学生可能会喜欢读一些关于动、植物类, 或是关于篮球、足球等体育类的书籍, 这样的挑选比较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有时候让学生自己在书店挑书, 他们常常会选择自己读过的书, 老师和父母往往会觉得买同样的书很浪费, 于是要学生另外选择其他的书。其实学生们这么做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读过这本书了, 不仅知道内容, 也知道书很有趣, 所以才会想再读一遍。学生们就是这样, 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书, 反复读几遍也不会感到厌倦的。随着网络的普及, 我们在家里就能搜索到很多书和部分内容, 也能很方便地买到书, 但是亲自去书店翻阅书籍还是别有一番乐趣的, 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到挑选书的乐趣。用学生的名义办一张书店会员卡也是个好方法, 这样学生也会因此觉得非常自豪。尽量避免一次购买太多书。而已经购买的书也最好把已读过的和未读过的分门别类, 这样学生也会因为看到自己没读过的书越来越少而感到心满意足。
四、探索和使用适合孩子的读书方法
对于年龄比较小的一、二年级学生来说, 老师可以这样操作:建议晚上回到家里, 在做完其他作业之后, 留下十五分钟时间, 拿出学生喜欢的课外书, 跟学生一起朗读。由于学生的识字量不够大, 父母需要带着他们一起读。在朗读的过程中, 父母不要强调识字, 据有关儿童心理学专家指出, “读书时, 本来学生对书中的故事很感兴趣, 但因为老师总是强迫认字, 让阅读成了一种识字的任务, 打消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样做反而得不偿失。因此我们建议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 让学生喜欢阅读才是关键, 随着年龄的增长, 认识的生字自然会增多, 没有必要强迫学生短时间内认识很多字。在亲子朗读的过程中, 你可以观察学生的神态反应, 如果他有什么不明白之处, 可以停下来两个人讨论一番, 或者看到有趣的地方, 也可以就此作一些简单的交流。比如说, 读《小红帽》这本书时, 你可以问:“如果你是小红帽, 碰到大灰狼你会怎么办?”读《房顶的朋友》时, 你可以问:“如果你是小猪, 你喜欢小麻雀吗?为什么?”等等, 针对书中具体内容, 引导学生站在故事中某一角色的立场思考问题, 提出见解, 表达愿望。
同时, 读书时尽量让学生读出声音来,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 也能促进学生对于读书内容的识记。刚开始时比较困难, 时间长了,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 学生就会逐渐产生一种成就感, 会进一步增加学生读书的兴趣。
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 不是一蹴而就的, 读书贵在坚持, 也在良好读书氛围的培养。我们共同努力, 让学生好读书, 读好书,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希望我们的学生学会读书, 在书的海洋里尽情的畅游, 用知识武装自己, 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让我们的校园和学生的家园处处飘满书香。
摘要:书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是人类知识与智慧的源泉。一个喜欢读书、博览群书的学生, 其智力水平、知识积累、品德修养都会大大高于同龄人。针对低年级的读书活动, 应当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12.教育的力量读书心得 篇十二
在读肖川老师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时。我带着一份闲适和虔诚,陶醉在文字的海洋里,潜心研读了肖川先生的教育专著——《教育的力量》。读肖川先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让我觉得经受了一场思想的洗礼,更让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他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让我感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认真读完肖川的《教育的力量》,心理受到很大的鼓舞,明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要为祖国培养杰出的人才;心里升腾起一种力量——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起的社会责任与使命。读完这本书后,我从中得到很多体会:
体会一:《教育的力量》这本书中,肖川老师有一句话,我特别深感受益,肖川老师提到“教育即解放,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读了这段话后,我有被提醒的感觉,知道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应该如何去引领学生探索新知;与学生平等对话、自由的交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在平时的教育中有时却不由得把引领学生探索变成了给学生灌输新知;在有些事情的处理是不由得以命令的口气去要求学生;有时不经意间的一个动作、一句话可能就对学生造成了心灵的伤害等等。这些不好的不符合教师的行为,通通改掉,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去教育学生。虽然教育不是万能的,但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应该时时审慎自己的教育行为,解放自己被禁锢的心智,是已经僵化的头脑能够异想天开,让我们的学生在公开、平等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体会二:在《教育的力量》中,肖川老师给我们谈人生,谈教育,谈幸福,让我很有收获。他让我领悟到了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不同于任何制造业的活动。他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激荡心智,沐浴灵府,贞立人格,彰显个性的活动,关注学生成长的教育一定包涵着爱,感恩,希望,探索,自由与自主。作为一名教师,爱就是对学生的了解,尊重,责任,关怀和给予。缺乏了解,爱就是盲目的,当然也很肤浅;而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就没有对学生的信任,爱就会演化为支配和控制;同样没有对学生的责任、关怀和给予,我们对学生的爱就是苍白的、无力的。在这里,肖川先生对教育中的爱的诠释是如此的精辟,深刻,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给予学生的还应该有感恩,有希望,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爱,学会憧憬未来,从而在学生心中发掘出向上生长的力量。我想,如果我们的教育若此,那必定是成功的教育,和谐的教育,更是人文的教育。
体会三:《教育的力量》不仅对教育有独到的见解,理论高深,而且肖川老师的随笔优美动人,总能感受到那是流淌在他内心深处的鲜活的文字,所用知识信手拈来。我叹服肖川老师的博大精深,更为他优美动人的文字所倾倒。“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读着这一句句一行行如诗如歌的文字,怎不令人怦然心动呢?
体会四: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感受颇多。“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是人们对教师的赞誉。它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而我们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称呼和赞扬呢?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学生,要教书就要先育人,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人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的动力。把从书中学到好的东西都给学生。而《教育的力量》这本书就教我如何教育好学生,教好学做人。
《教育的力量》一本充满智慧和博爱的书,一本感受真诚和温情的书,一本润泽生命和心灵的书!读了这本好书,我以后要不断的学习,用知识来塑造自己,不断进步。读一本好书,有如交一个益友。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让我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以后我还要读书,读好书,同时也倡导我的学生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在以后的工作岗位,更加努力,爱岗敬业,奉献精神,对学生关爱备至,做学生的引路人,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优异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来回报韩场镇学校,为韩场镇学校的教育事业添砖增瓦。
教育的力量 张哲元
拿到肖川写的《教育的力量》一书,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读完后,我思绪万千。书中的内容丰富多彩,语言朴素而又可亲,对教育的认识深刻而又独特。
教育是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什么是教育?
教育可以从两个层面去认识:一是作为社会事业、社会过程、社会系统、社会部门的教育,二是作为文化到心理过程的教育。那么良好的教育就是让人感受到人性光辉的沐浴,走进一个丰富而又美好的精神世界,会对思索的苦苦追求,会有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会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
那么,教育的力量是什么? 首先,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语的。加尔布雷思在他所著的《好社会》一书中说得再好不过了:“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民是贫穷的,也没有任何一国愚昧无知的人民是不贫穷的。在民智开启的地方,经济发展自然水到渠成。”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富,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
其次,教育孩子是我们所有事业中最重要的事业。比任何所谓的防卫措施都更加紧迫和重要,它是我们唯一的真正的防卫。美国的开国元勋杰斐逊认为,一个结构良好的宪法并不能充分地维持美国的民主,一个自由的社会最终要依赖于它的公民以及这些公民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道德,公民美德。
教育是社会的核心,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教育是更深刻更和谐的人的发展并从而减少贫困,愚昧愚昧排斥、压迫和战争的手段。德国工商大会主席布劳恩敏锐地指出,德国经济未来取得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
有学者深刻地洞见到,教育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教育是应用知识面,传播知识,创新知识并需要大批工作者的服务行业,可以为社会提供占从业人员总量百分之四的就业机会。同时可以带动建筑,仪器设备,办公家具,通讯,交通和报刊出版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因而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教育也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分化,知识越来越值钱。教育成了居民投资的新热点。特别是高质量的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成了最热门的卖方市场。我想,这不仅仅是专家的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的。
教育对于个人的价值,毫无疑问更是突出。假如我们过着多彩多姿的生活,那必定是教育使我们意识到生活的意义,假如我们过着合群的生活,那是教育使我们在早年认识到这一需要,且在我们的心田种植了种子。假如我们很安详地生活着,那是教育使我们认识到精神上的和谐是人生最重要的。但假如我们内心不安宁,那是教育中忽略了感情的生长及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假如我们对多彩多姿的生活感到乏味,那是教育没能在我们的内心开拓理智的以及精神的反应,而这些反应是欣赏万变的生活所必须的,假如我们过着自私的生活,那亦是教育忽略教授合群生活中最基本的要素,即了解别人的需要。假如我们不认为一个民主的社会中,个人是最珍贵的,而不论其种族,肤色和血统,那么,教育最基本的一点便已失败。
在我看来,良好的教育就是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因此,我敢肯定地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带来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受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而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的建设者。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因为有一种力量的支撑,所以我敢于坐在这里用我还不成熟的解读来报答各位领导、老师对我的支持和厚爱。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教育带给我力量》。
从赵校长在全体教职工面前铿锵有力地背出肖川老师的教育格言的那一刻起,我就对《教育的力量》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因为这几句话中“无助的心灵”“稚嫩的双手”“孱弱的身躯”“卑琐的心灵”等字眼好像直击我的弱点,我当时就想哪怕这本书比杜威的教育名篇还要艰涩难懂,我也一定要克服困难将它读完,以便让自己拥有希望、力量、强健和自信。出人意料的是,随着我一页页地翻看,当隐隐的墨香渐渐飘散而去的时候,氤氲在我周围的竟是柔美的语言、暖暖的哲理和深深的反思。
肖川老师在自序中提到自己写作本书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旨趣在于——从具体的事件中抽象出普通的义理,将为人处世的道义和良知融渗于日常生活;在理想的光辉里触摸真相,在眺望的瞳孔中考量现实;把寻常的道理烹制成可口的美味佳肴,将习以为常的生活点缀成诗意的灿烂。当渐渐感悟到这些普通的义理、道义所深藏的意蕴时,我不由自主地就将它们与我们老师乃至学生的当前生活联系在了一起。
一、书中提到“教育的第一种重要的存在形态是熏陶”。在一定的情境和氛围中,通过富于感召力、感染力和充满真诚的叙说、展示或待人接物中自然流露出的态度与情怀,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毫无疑问是提出了老师的主导作用,而这种作用也有别于传统教育中的耳提面命,它甚至也不太需要在课下另找时间来谆谆教导,它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今年我跟教英语的黄老师教一个作业组,我经常在学生的随笔中读到对他的钦佩:开学之初,同学们就见识了黄老师收集的大量的学生来信,在这个短信与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一摞摞的手写信意味着什么,学生是心知肚明的;“刀削面”式的发卷方式也让学生津津乐道,课下忙里偷闲地模仿一把,笑倒一大片;课堂上纯正的口语、宽容的心态、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等,都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学生不约而同地在课下尊称他“爷爷”,就是这种不间断地熏陶让学生感觉英语时刻在他身边,学习热情自然高涨。这可能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最佳表现吧!教政治的樊老师在年级交流会上的一次发言也让我深有感触。她很真诚地对学生说她的女儿也在高一,所以她很理解学生,理解他们的不尽如人意甚至是一些过失,但老师相信每个人肯定都有可能做得更好,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再给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在“理解万岁”的今天,还有哪个学生会对老师的更高期望不屑一顾呢?剩下的恐怕就是唯有努力了。带着这些案例给我的力量,我也试着模仿了一次。为了激励学生提高阅读与摘抄的质量,我把自己十几年前的摘抄本拿到了教室。首先学生看到那个现在已不多见的古老的软皮本时,就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再翻到我摘抄的《平凡的世界》时,下面就有些人声鼎沸了;当我再对相关内容“添油加醋”时,同学们就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原来事情就这么简单,原来熏陶竟如此奏效!我想学生学习的过程本不轻松,我们能不能让自己成为有思想的老师,成为有强大的心灵力量的老师,在平静的日子里不时添加那么一束束花絮、一首首插曲来熏陶他们,“让岑寂的心灵邂逅你的笑靥,在你真诚的微笑里蓄满教育的阳光”,传递自己的力量,从而增添他们学习的动力呢?
二、在《理解“教育”的关键词》一文中,排在第二位的词语是“人的发展”。从教育活动的绩效来看,我们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有着发展需要的丰富的发展潜力的一类人。在肖川老师看来,学生理想的发展应该是“自主的发展,和谐的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从“认识、情感、态度、技能”这四个维度来关注和检测学生的发展是实现学生理想发展的概念框架和实践策略。读到这里,我不禁为我们学校的学生叫好,自主学习时的沉静,合作探究中的热烈,周末社团活动时的惬意,班与班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等等,无一不是学生在成长中全面发展自我啊。说到学生,我就以我任教的23、24班为例。23班常规一直是名列前茅,24班的挑战书就贴到了他班里,在挑战与回应挑战的过程中,学生收集的是你追我赶,收获的是积极向上;而且24班内九个小组之间又各有挑战书。挑战书可不是贴贴就行的,有诺言就要有行动。前几天模块检测,我们的作文是半命题“
的高一”,六组的作文让我见识了他们的“自主”“和谐”“有特色”和“可持续”。他们分别填上了“兄弟相伴的高一”“为爱改变的高一”“同舟共济的高一”“有情有义的高一”等很有情味的修饰语,内容竟无一例外地写了他们组浴火重生的经历,由三个周连续倒数第一一跃成为真的第一名,这中间该有多么艰难的蜕变?张睿航写道“最重要的是学会了团结,得到了好兄弟,这是上天给我的一份大礼”;邢喆写道“为了小组为了兄弟为了爱,我们不可思议地发展着自己”;组长岳圣凯更是感恩不尽“谢谢你们在小组低潮时对我的不离不弃,谢谢你们在我发脾气时对我的体谅和宽容,谢谢你们每个人的努力,还有“金六福”,我要谢谢它为我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金六福”是他们的组名)。吴国泉在文中再现了他们的可爱:“班主任让组长上去作总结,我们六个人全上去了,在大家不解的目光中,我们做了一个动作——左手伸出小指和拇指,代表六,右手伸出大拇指,然后凯子一声令下,六人齐喊“金六福,让你服!””当时的场景我没亲见,但我可以想象,有多少同学在笑着流泪!那个瞬间能定格成永恒,就像他们自己写的“金六福,值得典藏一生的记忆”。写作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淌,或许他们的文笔还略显稚嫩,但他们的真情却深深地打动了我。再来看看六组的同学,他们用自己的发展推动小组的发展,他们为了小组的发展尽量发展着自己,这中间大家齐心协力、荣辱与共!我认为这就是肖川老师笔下的理想的发展。我想,是学生带给我感动,是感动带给我力量!其实很久以来,我一直被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等感动着,学生的自主发展推动着老师必须自我发展,老师的发展又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学生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前几天高考题演练,我们的作文题目是《我与故事》,我信手拈来,将我与同学们之间的故事实写了进去,因为我觉得他们是我一生中一笔重要的财富。文章最后,我情不自禁地感叹:“我们编织的是故事,扮主角的是可亲可爱的孩子们,而真正的、最大的受益人却是我。有时我真的很感谢上帝,赐予我的故事中绝大多数的人竟是祖国明天的花朵。有了他们的力量的支撑,我也将继续试着把自己的一生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以上是我读《教育的力量》时感受最深的两点,即教师的引导熏陶和学生的自主发展。文中还有太多的精髓值得我认真去读,去悟,去反思。有一种感觉是不敢不读书,同样是读,由于眼光的敏锐、思维的深度、心灵的聪慧程度不同,差异尚且很大,假如不读呢?想想都害怕。只有读书,才能与有思想的人对话;只有用心读书,才能不时地思考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从而进一步去理解、佐证书中的思想。“道不远人”,不光在书上,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很有实用价值的智慧火花,而这些智慧的火花都是教育的力量。行走在书籍、学生、同事之间,我应该感谢,因为是教育带给我力量!
读《教育的力量》有感
我读了《教育的力量》这本书,深深地被肖川教授那优美的文笔、深邃的思想所折服。“他的随笔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或似淡雅的香茗,或胜陈年的烈酒。”我感觉,读肖川老师的随笔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教育的享受。
“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个精灵,它产生于刹那之间,却可以定格成为永恒。它不会因为你富甲一方而需要他,也不会因为你一贫如洗而不能拥有它。它如夏花灿烂,如春风温暖,它是清冽的甘泉,是心灵的阳光。它,就是微笑。”清丽、灵动的文字犹如春风拂面,让人倍感温馨。确实,微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沟通彼此的心灵,能使人产生信心和力量,能使人心情舒畅,振奋精神。要知道,您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幼儿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微笑是一种力量》这篇随笔是我最喜欢的文章,让我懂得作为老师,我们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们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如果说微笑是一缕春风,那么它会吹散淤积在心头的阴霾;如果说微笑是一抹阳光,那么它能温暖因受伤而苦闷的心;如果说微笑是一剂良药,那么它能让孩子在心底写下一份自信。莎士比亚说过:如果你一天中没有笑一笑,那你这一天就算是白活了。所以说,微笑会给你一种友好、安全的感觉,它会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人心的距离,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快乐的、拥有友谊和财富的人,你就把智者的微笑写在脸上,把愚者的冰冷的面孔摔到一边去吧!微笑是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暗示和期待。
微笑是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一师的种肯定。
微笑是对幼儿爱和关注的最好阐释。
13.梦想的力量读书心得 篇十三
课文记述了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从老师那里知道非洲的许多孩子喝不上干净的水,就有了给“非洲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他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大家的帮助下,梦想终于得以实现的故事。
文中令我感动的部分是: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我没有想到一个6岁的孩子能有这么大的决心。可以看出瑞恩为了实现梦想的坚定态度是不可动摇的。
再看看我们,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可是我们有用实际行动去完成我们的梦想吗?不,没有,我们总是在空想自己实现梦想以后的辉煌人生,但不会为此做出任何努力,只是空想罢了。我喜欢一句名言:“梦想不是空想,不是海市蜃楼,实现梦想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我觉得我们应该向文中的小男孩学习他追梦的方式。
14.《习惯的力量》读书心得 篇十四
一、课前预习——初读批注感知
在前一天布置预习新课时,除了解决字词问题外,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找出关键段落。例如:总括句、过渡句、重要句用“—”,重要段落语段用“★”,有疑问处用“?”,有感叹或惊奇处用“!”,好词用“oo”,好句用“~~~”。在课文结尾处写一句话:我学懂了______。第二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刚开始操作时,教师应该找出一篇范文,从中心句、过渡句、使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入手,领着学生预习。通过四、五年级的训练,六年级时学生的预习交流已经能各抒己见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发挥。
二、针对课题质疑———在批注中自读自悟解惑
有些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第一课时,让学生针对课题猜测质疑:文本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学习班马的《爸爸带我去爬树》,学生提出:爸爸为什么带我去爬树?是怎么爬的?我得到的爬树乐趣是什么?这些问题可以说就是课文的重点,接着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圈划批注,找出问题的答案。汇报交流:你从课文中学懂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这样梳理了课文内容,把握了文章脉络,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三、抽丝剥茧———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精读批注
第二课时精读批注要求抓住重点语段,通过圈划表现人物细致入微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变化的字词,重要的环境描写,恰到好处的修辞手法,甚至一个细微的标点符号等来进行品读感悟,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品味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在平时的习作中学以致用。这一过程的点圈批注学习,侧重于学生的自主感悟,以自学的形式开展,先自己批注,然后小组内合作研究,最后全班交流。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主要回忆了关于鲁迅的五件往事,其中“救助车夫”这个故事能够表现出他关心劳苦大众的精神品质。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圈出这一部分最能感动你,也最让你震撼的词语,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与感悟。大多数学生找到的是描写鲁迅动作的词“扶”、“蹲”、“拿”、“洗”、“敷”、“扎”等词语,体会到的是他关心车夫。有位同学很细心,找出了“半跪着”三个字,这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我适时引导全班思考:鲁迅先生他是什么身份?他半跪在怎样的环境中?半跪在什么人面前?从鲁迅先生的这一跪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到“他把自己和劳苦大众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这一高尚品质,这是学生精彩的课堂生成,比教材分析、课堂全解上的内容更打动人。
四、活学活用——批注的交流提升在于课外阅读
学完课文后,根据文本内容和题材,提倡让孩子们写读书心得,改写、缩写、续写、仿写等。例如:《小抄写员》、《凡卡》两篇课文的主人公与我们的学生年龄相仿,他们的遭遇值得同情,他们的命运牵动着学生们的心。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以“在被父亲发现后,叙利奥还会每天偷偷起来帮父亲抄写签条吗?”“凡卡最终能回到朝思暮想的爷爷身边吗?”为题来续写课文。当然任何形式的学习老师除了布置任务,更多地要参与进来。我们要改变课堂固有的模式和气氛,多种方式鼓励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读书感悟,可以告诉他们:“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全班49名同学交换思想,每个人就会有49种思想,只要你迈出一小步,将会收获一大步,何乐而不为呢?”鼓励学生不需要举手,有想法可以直接站起来表达,教会其他孩子倾听的好习惯。老师还要策划好后期的学习成果展示和考评奖励机制,这样才不会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尽量避免因为老师心血来潮的冲动,导致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夭折和学习的半途而废。
两年多来,我努力在语文课堂中探索并实践着批注式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了,有了独立的阅读个性,并能在课堂中畅所欲言、旁征博引,激活了我的语文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因学生的精彩批注而陶醉。
摘要:用“点圈批注”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全方位的对话,并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进行批注,写出阅读心得,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长篇短学,实现海量阅读。
关键词:读书习惯,点圈批注,长文短教
参考文献
[1]游彩云.批注阅读推动学生与文本互动[J].语文教学通讯,2009,(01).
[2]刘荃.“自赎”与“回归”: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新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9,(01).
[3]张晓娥.批注,一座生本对话的桥梁[J].小学语文教师,2010,(04).
15.《当下的力量》读书心得 篇十五
托利书的前半部分告诉我们:应该学会认清自己,认清现状。如同干涸的沙漠一样,没去沙漠的时候向往沙漠的一望无际,到了沙漠遇沙尘暴没水时才知该如何继续生存,此刻的一切都如过往云烟,只有继续活着该怎样继续活下去的想法,在这一刻会发散我们全部的思想去想怎么才能活着走出沙漠。现实的我们也一样,遇到问题时应该想想怎么才能解决问题改变心态,而不是破罐子破摔无所谓,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激情没有意义的,我们此刻可以清空自己的思想,静静的聆听周围环境的声音;从中学习曾经没有意识到的知识,改变现状,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我们还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的高低直接决定结果的好坏,遇问题时 如果心烦气躁那结果多半都会事与愿违,如果遇问题静下心来冷静想一想为什么事情会是这样的?这个问题我应该怎么才能轻松的解决,这样处理得到的结果多半都会事半功倍,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在后半部分,托利让我们知道,我们应该学会专注当下,不要去计较曾经和未来的得与失,只需要关注眼前及当下的重要,我们对曾经和未来要明白几点:
一:总结曾经经历过的经验,
二:坚定自己对未来的憧憬与美好,这个憧憬需要我们现在努力奋斗,慢慢积累经验,冲破重重难关,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有所收获。现在我们的付出是为未来的收获打基础,但是首先我们要关注自己身体,聆听自己的身体关注身体发出的每个信号,爱护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从而打造一个身心健康的身体,学会包容,宽容,放开,舍得,拥有良好的心态。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吃的亏才打的堆”就是说我们要看开一切,不要把得与失看的太重,吃亏是福,此刻吃了亏,说不定在以后的某一刻就收获了。
16.《习惯的力量》读书笔记之二 篇十六
(四)如何建立新的习惯,取代旧习惯 – 首先去了解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自己又如何看待自己。这就是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自我改善的开始。
“Self-knowledge is the beginning of self-improvement.” ——西班牙谚语 – 如有必要,列出让自己最头疼的坏习惯,设立目标是相反的好习惯。改正坏习惯的办法就是建立新习惯。替换,而不是抹去。用习惯去克服习惯。
“One habit overcomes another.” ——托马斯.坎佩斯(Thomas Kempis),《效法基督》的作者 – 人为设定结果,引起潜意识的注意。例如,每次犯坏习惯,就严厉惩罚自己;反之,则给与小小奖励。潜意识会注意到意识和行动对她的影响。
如果缺乏某种强加的后果,人们将很难重塑自己,因为,他既是大理石,也是雕刻家。
“Man cannot remake himself without self-imposed consequences, for he is both the marble and the sculptor.” ——艾利克斯.卡莱尔博士(Alexis Carrel),诺贝尔奖获得者 4 – 心理预演。即对某种行为的生动而具体的想象,将有助于调动那些操作实际行为的大脑细胞。心理预演越充分,任务执行情况就会越好。世界上每一幕戏都源于想象。
“All acts performed in the world begin in the imagination.” ——芭芭拉.哈里森(Barbara Grizzuti Harrison)5 – 一次改掉一个习惯。一般认为,人们需要21天来改掉一项习惯。尽管有的习惯或许需要花费少一些或多一些的时间,不过,21天仍然有它的科学借鉴意义。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中国谚语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G.D.Boardman 6 – 聚焦。– 积累小的行为。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中国谚语
一步一步的走,漫漫长路有尽头; 一针一针的缝,褴褛之衫变天衣; 一砖一瓦的垒,铜墙铁壁耸云霄; 一片一片的积,万丈雪层深似山。“One step and them another, and the longest walk is ended.One stitch and then another, and the longest rent is mended.One brick upon another, and the tallest wall is made.One flake and then another, and the deepest snow is laid.” 8 – 韧性!坚持、坚忍、顽强、固执。
以上每一个名词都含有不畏艰难和阻力,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追求目标的意义。坚韧也暗含有对忍耐的褒扬。——《美国传统词典》
依我看,在所有品质中,再没有什么比坚韧对于成功更关键的了。坚韧几乎战无不胜,即便对手是大自然。“I do not think there is any other quality so essential to success of any kind as ther quality of persistence.It overcomes almost everything, even nature.” ——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
世上只有两条路能通往成功的目标并成就伟大的事业,那就是:力量和坚韧。力量并不属于大多数人,它是少数人的特权;然而,即便是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也可以拥有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坚韧从来不负众望,因为它沉默的力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壮大,直到所向披靡无以抗拒。“There are but two roads that lead to an important goal and to the doing of great things: strength and perseverance.Strength is the lot of but a few privileged man;but austere perseverance, harsh and continuous, may be employed by the smallest of us and rarely fails of its purpose, for its silent power grows irresistibly greater with time.” ——歌德(Johann von Goethe)9 – 认真使用好每天最重要的时间段:每个早上和每个晚上。
每天早晨我们被生活推上审判席,每天晚上我们通过上帝的审判。
“Each morning puts man on trial and each evening passes judgment.” ——罗伊.L.史密斯(Roy L.Smith)
手中牢牢紧握那根引导自己走完忙碌人生迷宫的线索的人,一定是那些每天早晨都会为一整天的事务做个计划并能按时完成计划的人。“He who every morning has a plan for the transactions of the day and follows that plan carries thread that will guide him through the labyrinth of the most busy life.”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你每天早晨的想法将决定你一整天的表现。“Your morning thoughts may determine your conduct for the day.” ——威廉.M.派克(William M.Peck)懒惰人哪,你要睡到几时呢?你何时睡醒呢?再睡片刻,打盹片刻,抱着手躺卧片刻,你的贫穷就必如强盗速来,你的匮乏仿佛拿兵器的人来到。“How long will you lie there you sluggard?When will you get up from your sleep? A little sleep, a little slumber, a little folding of the hands to rest——and poverty will come on you like a bandit and scarcity like an armed man.” ——《箴言集》6:9-11 9(*)– 如何打破早起困难的恶性循环呢?答案在晚上。
一个没有计划的人,在出发之前,便注定迷失方向。“A man without a plan for the day is lost before he starts.” ——刘易斯.K.本德勒(Lewis K.Bendele)每天晚上总结一下自己一天里所做的事。“Sum up at night what thou has done by day.” ——罗德.赫尔伯特(Lord Herbert)
(五)有效的工具和技巧 1 – 目标和计划
生活在当今的美国,你完全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只要你拥有两样东西: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份具体的计划。“You can be anything you want to be in America today provided you have two things: a specific goal and a plan.” ——阿尔.威廉斯(A.L.Williams)
“不去做计划,就相当于计划着怎样去失败。” ——约翰.伍登(John Wooden):要么,你为每天要做的事情做个计划;要么,你干脆就是一事无成。– 大声的说出你的目标和计划。告诉能告诉的人。(或者像本博作者一样写在博客上让所有人来监督!哈哈)3 – 记下前进的脚步
“在改掉某个习惯,或是改变某种生活方式的目标的过程中,建立一种方法来跟踪自己的进步,将极大地提高我们实现目标的成功概率。” ——亥若.史密斯(Hyrum Smith),富兰克林时间管理的发明人 4 – 啦啦队和战友 – 把目标、计划宣言贴在显眼处 6 – 永远相信人类的潜力,无尽的潜力 经过了心怀信念的训练,我将克服所有的障碍。
“Fueled by my faith in my training, I will overcome all obstacles.” ——罗杰.班尼斯特。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人类不可能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尽管四分钟障碍长期以来无人挑战,但是,罗杰.班尼斯特最终突破了这一“障碍”,1954年5月6日,班尼斯特成为突破四分钟障碍的“第一人”。事实上,罗杰.班尼斯特的记录仅仅持续了46天,之后四分钟极限也一次又一次被人类打破。现在,世界上能够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的运动员超过几百名,他们中甚至还包括许多高中生。
这个例子说明,一旦运动员从自我强加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人类的潜能便会得到惊人的释放。
(六)今天或者明天?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读到这里却毫无行动,无疑是在浪费时间!
明天,是懒虫们的工作日,是傻瓜们的改革时,是凡人们躺着升天的好日子。
“Tomorrow is the day when idlers work, and fools reform, and mortal men lay hold of heaven.” ——爱德华.杨格(Edward Young),著名诗人
“如果不趁着一股新鲜劲儿,今天就执行自己的想法,那么,明天也不可能有机会将它们付诸实践;它们或者在你的忙忙碌碌中消散、消失和消亡,或者陷入和迷失在好逸恶劳的泥沼之中。” ——玛丽亚.埃奇沃斯(Marie Edgeworth),著名作家
“关键便在于抛开自己的懒惰,去做点什么。就这么简单。很多人都有很好的想法,但是只有很少的人会即刻着手付诸实践。不是明天,不是下星期,就在今天。真正的企业家是一位行动者,而不是什么空想家。” ——诺兰.布歇尔(Nolan Bushell),Atari公司的创始人,电子游戏之父,在被问及企业家的成功之道时,这样回答
“总有一天我会长大,我会从学校毕业并参加工作,那时,我将开始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总有一天,在偿清所有贷款之后,财务状况会走上正轨,孩子们也会长大,那时,我将开着新车,开始令人激动的全球旅行……总有一天我在考虑退休,我将买辆漂亮的汽车开回家,并开始周游我们伟大的祖国,去看一看所有该看的东西……总有一天……” “Someday when I grow up, finish school and get a job, I’ll start living my life the way I want……Someday after the mortgage is paid off, the finances are on track and the kids are grown up, I’ll drive that new car and take exciting trips abroad……Someday, now that I’m about to retire, I’ll buy that beautiful motor home and travel across this great country, and see all there is to see……someday……” ——艾德.佛曼,演讲家,美国众议员(Ed Foreman)“好行动与好意愿之间有什么区别?它们没有任何共同点!” “积极的人生构筑于我们所做的一点一滴之上——而不是那些我们不曾接触的事情。永远不要忘记,构筑人生唯一的原材料便是积极的行动。” ——Cavett Robert,演说家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付诸了实际行动。“The one thing that separates winners from losers is, winners take action!” ——安东尼.罗宾(Anthony Robbins)著名的潜能开发专家,《唤醒心中的巨人》的作者 行动,行动,再行动。
【《习惯的力量》读书心得】推荐阅读:
读习惯的力量有感08-30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10-29
改变习惯的力量作文500字11-24
习惯是一种力量小学的作文07-01
习惯是一种力量的作文250字10-10
习惯,是一种力量750字作文10-08
梦想的力量读书心得07-03
家长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心得体会08-30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读书心得体会11-30
信仰的力量读书笔记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