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复习复习应循序渐进

2024-07-24

考研政治复习复习应循序渐进(共14篇)

1.考研政治复习复习应循序渐进 篇一

2015考研数学复习要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考研数学一般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解题的能力。数学的复习需要一步一步的积累知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数学的考题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精确的答案,因而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万变不离其宗的灵活运用概念,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基本概念是课程知识体系的支撑点,掌握了基本概念就等于抓住了纲。高数里的概念一般都很抽象,必须理解其数学意义。“万变不离其宗”,从概念入手,一旦了解了概念,把握住概念中的核心词汇,理解概念中蕴藏的精髓所在,就如同把握了解题的命脉。在做题的时候就有坚实的基础,容易对症下药。同时记忆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人在认识过程中就无积累,就没有继承。当然也不能死记硬背,正如歌德所说:“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无法占有的。”而很多考生认为数学会做题就可以了,不需要记忆,但是通过和考研数学得高分的同学交流可以知道,在准备数学的最终阶段,还是需要记忆。只有先把基本的概念、解释记住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理解、运用。

数学科目是循序渐进的,基础没打好,积下的问题在未来的学习中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让人不堪重负。而一道高数题涉及的内容回到课本上可能是跨越好几个章节。所以学习数学时必须要学会举一反三。

最后考研教育网预祝各位考生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早日踏入理想高校的大门。

2.考研政治复习复习应循序渐进 篇二

一基础训练, 激活知识储备

复习课的基础训练要抓住单元的要害, 突出重点, 为下一步的知识梳理做准备, 同时也是对学情进行一个初步的摸底, 对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做好查漏补缺。

笔者在复习“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时设计了下面一组题, 让学生进行基本训练, 做好复习的准备:

题1: (口答)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解题步骤是怎样的?

题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 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说说你的想法。

单位一定, 购买本数和付款总数是否成比例;人的身高和跑步的速度是否成比例;

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和它的表面积是否成比例;正方体的棱长和它的体积是否成比例;

运送一批货物, 每天运送的吨数和所需天数是否成比例。

要想正确、快速地用比例知识解答数学问题, 必须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题目里两种相关联量之间的关系, 即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积一定还是比值一定, 这是应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和核心。

二系统整理, 激活认知结构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 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 在整理的过程中, 进行知识编码, 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 使之结成知识链, 形成知识网。

例如, 一位教师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 设计了如下一组题目:

不计算, 说说该题求的是长方体 (正方体) 的表面积、体积还是容积?

题3:开发区小学新教学楼要装10根长4米, 宽8厘米, 高10厘米的长方体下水管。现要在它的外表面涂上防锈漆, 每平方米需要用0.2千克, 共需防锈漆多少千克?

题4:用一种车厢是长方体的汽车运煤。从里面量车厢长5米, 宽2.5米, 装煤高度是0.4米, 每立方米煤重2.5吨, 这辆汽车一次能运煤多少吨?

题5:要做一根管口周长是40厘米的长方体通气管10根, 管子长2米, 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题6:在一个长10米, 宽3.5米的长方形客厅的地面上铺设2厘米厚的木地板, 至少需要木材多少立方米?

题7:一个长方体无盖玻璃鱼缸, 长40厘米, 宽25厘米, 高2分米, 这个鱼缸最多可以容多少升水?

在引导学生回答出上述五道题分别是求长方体 (或正方体) 的表面积、体积还是容积后, 再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方式, 使认知结构中三个概念的可辨别性更加清晰, 可利用性更强。

三综合训练, 激活认知结构

复习课的练习区别于新授课的巩固练习和练习课的针对性练习, 复习课的练习重在体现综合性、开放性、多变性, 所以复习课的练习提升应根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

第一, 设计针对性练习, 抓住关键, 重点突破。在课堂教学中, 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及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内容, 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习, 可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分辨容易混淆的知识, 提高复习效率。

第二, 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 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变通力。例如, 在进行“分数应用题”的复习时, 笔者设计了如下这道练习:“六 (3) 班今年有40人, ______, 去年有学生多少人?”通过这道题的思考、交流和讨论。学生深刻理解了分数 (百分数) 应用题的本质特征, 而且对这几类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也有了较深刻的领悟。

第三, 通过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综合复习题,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复习所建构的结构化知识是否有旺盛的生命力, 关键是看学生能否合理有效地将它运用于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因此, 复习课的练习设计必须联系实际,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中。

四自主总结, 形成系统知识

复习课的总结与新授课、练习课相比较更着重于概括性和整体性。在设计时, 要使前三个阶段的内容在条理化、系统化后, 通过系统性总结, 画龙点睛, 提纲挈领, 形成系统, 使知识进一步概括、深化。

笔者在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 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小结:

师:“通过复习, 你觉得有什么新的收获?”

生1:“我计算的正确率提高了。”

生2:“我进一步掌握了周长、面积的意义和计算公式。”生3:“我进一步理解了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师:“看来, 通过复习, 同学们更加牢固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大家想一下, 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你们没有, 老师倒有一个问题:周长、面积计算公式这么多, 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生1:“我是背出来的。”

生2:“我通过做大量的练习记住的。”

生3:“我记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就记住了梯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生4:“我记住了长方形面积公式, 借助这一公式推导记住其他面积公式。”

生5:“我记住梯形公式, 想象梯形上底缩小为0时, 它的面积S=1/2 (a+0) h=1/2ah。这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生6:“我记住梯形公式, 想象当梯形上底延长到与下底相等时, 它的面积S=1/2×2a×h=ah, 这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师:“对, 你们真聪明!能抓住图形的特征, 将一些公式联系起来统整成一个公式记忆。这种方法真巧妙!我们从多媒体屏幕上会看得更清楚。 (用多媒体演示一遍) 可见我们借助公式推导或根据有关图形的联系来记忆, 不仅能记得快而且记得牢。”

数学复习课是一片需开垦的地带, 只要教师们善于思考、勤于实践, 复习课会越来越精致, 越来越充满活力。

3.例谈复习教学如何循序渐进 篇三

[关键词] 数学;复习教学;循序渐进;线性规划;设计

众所周知,复习教学需要针对性、有效性、高效性、整合性,因此势必要求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教学设计. 复习教学比较常见的教学设计是如何进行的呢?从近年来很多复习教学的典型课例来看,主要有三种形式:其一是概念型,以教材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出发进行变式发散,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设计方式;其二是问题型,从热点问题、典型问题出发,对其进行深度剖析,从而获得复习的有效性;其三是整合型,将知识点所涉及的问题综合、归纳、整合,从不同问题中使用知识的频率、难度的角度进行复习.

对于复习教学而言,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往往停留在知识最初的记忆层面和初级运用层面,从这样的环节出发,不断深化复习教学才有助于教学的深入. 筆者以线性规划为例,从案例的角度谈谈复习教学如何循序渐进. 简单线性规划自2001年引进教材,2004年在高考中首度出现,至今都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且灵活多变,各省市(新课程)自主命题中都考查了这一内容,作为众多知识的交汇点.明年的高考,线性规划是否会以老面孔出现?对待这节的复习应注重的是什么?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层层递进作一些探讨,请读者指正.

解决基本层面的复习设计

线性规划最基本的问题不外乎截距、斜率、距离等相关问题,复习教学初始将上述问题以学案的形式提早下发,让学生探索研究之后再进行分析和讲解,这种基本层面的复习是复习的根本和基础,必须在复习阶段体现出来.结合近年来高考真题分析,我们发现对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层面的考查依旧是这一知识点的主流,因此巩固三个基本问题的解决是关键. 其中截距问题是源于教材的基本问题,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是点(x,y)与点(a,b)连线的斜率,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是点(x,y)与点(a,b)间的距离,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是点(x,y)与直线ax+by+c=0的距离.

解决进阶层面的复习设计

线性规划模型是实际运用较高的数学模型,对其的进阶考查也愈来愈成为考查的热点.这种进阶考查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该知识点与相关其他知识点之间的整合考查,将线性规划渗透到其他相关章节中统一进行考查;二是很多问题可以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用其图形化的思想求解最值是比较方便的处理思想.

将线性规划知识结合到向量、概率、数列、不等式中,是近年来线性规划知识与其他章节知识结合的典型考查方向,这里要求教师合理地帮助学生进行典型问题的有效总结、归纳,指出复习教学应该达到的方向与效果,在基本知识解决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进阶知识,使复习教学更有效、更高效.

总之,线性规划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是众多知识的交汇点,它不仅是求线性目标函数z=ax+by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它的应用是广泛的,其本质仍是以数学四大思想(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之数形结合为基础,只要我们将其延伸到各个知识领域,灵活地运用线性规划的知识,就能使很多问题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才会变得真正“简单”.

4.考研专业课 复习应注重时下动态 篇四

在考研复习中,专业课的复习与政英数的复习不可一概而论,专业课的复习要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尽量高质量的完成海量的复习任务,如果不能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去了解和概括复习内容的话,复习的成效不会很好。简单讲,如果你都不去喜欢你的专业课的话,那么你答题答处的答案又怎么能让判卷老师喜欢呢?在此考研|教育网提醒广大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复习节奏,有目标有大纲,做到自己的了解自己的复习进度,小阶段做大纲总结,所有知识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专业课分数。

本专业考研的话,一边听课一边进行专业课的复习固然很好,但除去考研真正需要的专业课知识外,我们上本科专业课时,还是会有很多无关的东西,特别是课堂上为新学的知识内容,为了可以老师的讲课方式通常比较拖沓,一味的.只吸取课堂上的东西有些浪费时间。而且课程通常是针对本科生而安排的,比较起来还是用专门针对考研的教程比较有针对性。如果复习的内容不能与考研紧密相关的话,我们就可以说那是一种对时间的浪费了。所以,有必要的话,可以选择一些和考研相关的课程来听,这方面可以上课前先了解下这节课的内容,从而有选择性的去听课,将对考研的利益放到最大化。

现在网上有不少所谓压题和重点,有很多考生对此过于迷信,甚至会抱着侥幸的心里自己去揣测出题老师的心态,自行押题还自信满满。这种心理是十分不正确的。考研试题实际上是没有规律可言的,有很多时候的出题原则就是出其不备,有时候教材上表现并不明显和重要的地方反而会出一些比较大的题。考研教育网提醒广大考生,复习时要掌握规律,首先全面的顺一遍基本内容,然后二轮反复的进行复习,有多余的时间可以将所谓重点内容进行加强的联系,切忌不要急功近利,自己压题可以说是最不可取的复习方法。如果已经可以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尽量的扩展知识面,即使运用笔记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屡清思路,根据一些重要的原理知识点,结合热点难点进行重点的复习,突破难点。将习题中不熟悉的,第一轮做题做错的,都总结起来,重点的进行记忆,将考试答错的几率降到最低。

5.考研政治复习复习应循序渐进 篇五

现在你对于这样一个考试的要求是不是理解的很透彻?他们对各个试题的设计你是不是很清楚,回过头来还回到我们这个问题上,如果不清楚,你通过辅导班要进行总结。我们有大量的在职人员,我现在还是要说一说听力的问题,现在不考,教育部从去年8月份定的不考,我认为是对的,因为我去年给考试中心写了一封信,我说不要赶时髦、听、说、写、作,我们研究主要是读,以读为主,因为你毕业以后,如果说他读得很好,如果需要出国,培训三个月就可以了。口语是比较简单的,中国人老是这么说,这个英语老师不得了,英语非常流利,其实到美国找一个文盲老太太,她英语也很流利,所以口语是很不值钱的,主要还是看语文水平。看一个老师的水平首先是看他的语文水平高不高,语文水平高了,到美国三五个月都可以说英语了。小学生口语很好,你能说他英语水平很高吗?所以说阅读理解很重要,你们记的资料未必看的懂,所以现在我们这一张考卷为什么要把阅读放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也就是说现在你在考试的过程中,和我们的考试接轨,应该把阅读放在首位。

这是我们的重点,这就是我讲的第二个问题,抓住重点,带动全面。阅读怎么能带动其他的各项吗?它不是占40%吗?大家看阅读的时候,要记住,因为还有两个月,我把你们在座的人剖析一下,你们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一种是比较好的,听了辅导班,相应的辅导的书可能也看过,我们班的同学一般都看我的复习指导,有的同学告诉我,里面的阅读理解115篇,我已经看完了,准备的相对比较好。正确率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我觉得可以。这种状态的人现在需要什么?需要练速度,因为到考试的时候时间就是分数,说我都会做,我就是速度慢,我拿回家慢慢做,这是不允许的。有的同学告诉我:“朱老师,不难,如果拿回家慢慢做,我都会。”你做到哪一年?做到开奥运会啊?那谁都会。对这样一些同学来说,主要是熟练技巧的问题,对他来说,要听听串讲班、冲刺班,给你拔高,每一样东西里都有技巧,干什么都有技巧,考试也是一门艺术,就像打仗一样,它也有技巧,在这方面就要注意。

有的同学不是这样的,他是到暑假刚刚开始准备,原来是什么基础呢?实际考60分左右,这样的水平,这样的同学现在怎样正确对待阅读,那就是说他在阅读里面还要拿出三分之一的精力来精读,拿出一篇文章看第一段,能不能找出全文的主题信息词,拿出一段文章来能不能划出段落的核心句,这个基本功训练了没有,段落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看的懂吗?看完一篇文章,能不能看出这篇文章的作者观点是什么?每一个段落里面的中心思想的深层次含义理解了没有,全文的主旨理解了没有,文章的总则把握住了没有?如果这个没有把握住,这样的文章要分析,这样的阅读,不是重点放在解题上,基本功要弄30篇这样的文章,有30篇的基本功的训练,这是最低了,可以使你对考研的阅读理解的要求逐渐从量变到部分的质变发生飞跃,30篇才能发生,要看5篇不够,因为从量变到质变是要逐步的,逐渐的量变达到度才能发生质变,不到量不够度。这样的同学每看3篇文章,还要拿出一篇来精读。

如果是9月份以后考研的,如果是艺术类的话,要求40-45分就够了。这样的同学,当然跟考北大国际政治系的要求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艺术类的同学我们不要求通过口试。这样的同学,如果你准备的比较晚,你现在看书,在基础方面,在精读方面应该花更多的力气,在精读的过程中,你还要解决词汇的问题。你在看的时候生词比较多,首先要少说生词,背考试大纲什么用也没有。你在看文章的时候,拿个笔记,在作题的时候,好象认识,又好象不认识,或者一个词意很多,你只知道其中的一个词意,如果不清楚你记下来,查牛津辞典,找一个小本,放在口袋里背,还要做这样的工作。这就是阅读带动词汇的记忆,如果你看30-50篇的文章,这里的词汇在你30-50篇的文章里面重复了85%左右,漏网的就是15%了,你再看看词汇手册,单独拿出来,上面钩一钩,看有哪些是漏网的,所以15%的同学是通过词汇手册来看,80%的是通过阅读理解,这样的词汇你容易记,离开了文章,孤零零的单词不用你记,这样的.效果会更好,这就是阅读带动的词汇,这样的词汇你记住了,查了牛津辞典,你朗读朗读,你的完形提高了,水平提高了,这样就带动了,一举两得了。

你做阅读的时候,分析一下,语篇结构,第一篇文章,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往往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把最后一举带出来。对语篇结构的理解更深刻了,选择搭配题就带上来了。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的句子意思吃不透,你要仔细的看,翻辞典,再念两遍就可以了,你的英语就上来了。这篇阅读理解有很多的句型,我写作里面有用。有一些词组要抄在你写作的小本上,阅读又带动了写作,从阅读里面吸取写作的速成和营养。

所以说,阅读搞得好,整个这张考卷动起来,所以千万不能把考试的五个项目孤立的、静止的的、片面的、形而上学的来处理,而要看到他们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作用,这是一种辩证的、客观的、全方位的来对待我们的考研复习。

正因为是这样的,所以它是一条多、快、好、省的道路,而不是少、慢、长、费的道路。如果一篇文章看下去,都清楚了主要是讲什么?用笔一钩是全文的主题信息词,你就知道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主题把握住了,然后注意文章展开的层次,也就是把握主题,抓住文章展开的红线,基本上答题问题不是很大。每一段又能够划出最重要的句子,这五句如果都能钩出来,你就大功告成了。因为五个段落里面的五个新句就是考试出题的五个考点。所以,有的同学说,政治有考点,英语没有考点,没有考点怎么出题?都有考点,只不过形式不一样,矛盾的普遍性就是考点每个都有,矛盾的特殊性就是考点不一样。英文就是每一段文章的核心句,最重要句子就是考点。

6.复习应注意哪些问题 篇六

时间安排不当,缺乏小计划,自我复习东一榔头西一锤,漫天撒网,没有阶段性复习目标,或者自我支配时间安排过紧,缺乏弹性、机动性,这些都是小计划失败的通病。紧跟着老师走是“大锅烩”,自己的小计划是“小勺喂”,“大锅烩”要吃饱,“小勺喂”也要喂好。制订一份留有时间弹性的小计划是每一位考生应切实执行的好办法。

二、没有养成每日自我暗示、自我调节以及自信、乐观、向上的积极学习心态的好习惯

科学家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演员大脑的特定部位贴上微电极,然后按内容不同要求演员们表演各种电影情节。当他们演出与灰色、无精打采、消极、沮丧、愤怒有关的情节时,实验监测仪显示脑啡肽的含量随之降低,当剧情进入欢乐、健康、愉快、喜悦、自信、爱情的内容时,脑啡肽的含量也随之上升。脑啡肽是调节学习心态的天然快乐剂,养成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大脑脑啡肽的`分泌增加。

三、精力分散,未能把精力长期专注于学习事务上

同学们的精力就像电灯光源。如果光源照得范围太广,则光线散乱,亮度暗淡。唯有把光线聚焦成光束,才能提高亮度,穿透黑暗。同学们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像激光一样聚焦投注到学习中去,可以钻透各科学习中阻碍成绩提高的任何“瓶颈口”,顺利完成差科弱科的复习升级。

四、自我设限,缺乏心灵上的周围激励力量

三分钟热度是同学们复习中常犯的通病,每天应该随时用自我想像、自我暗示、自我谈话、自我反省、自我激励、自我鞭策等多种激发方法突破心理上的学习高度极限,激发出心灵的巨大潜能,使自己每时每刻都处于心静如水又激情似火的自信学习状态中。潜意识的学习能力是无法想像的,哪怕是平时激发出一点点,也能迅速优化你的学习状态。

五、忽视各科复习中的客观增分规律

成绩的提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各科记忆知识的梳理成网,分类解题收获的总结积累,文科复习注重知识的反刍,理科复习侧向思维的迁移……遵循各科的增分规律去用功复习,就等于找到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六、忽略基础,过于浮躁

期望着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总分的想法容易使同学们心浮气躁,在复习时,一会儿翻这本参考书,一会儿看那本习题集,一晚上做几十道题还嫌少……这些都是蜻蜓点水似的做法,根本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复习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衡量复习效果的高低也不是以看书多少做题多少为标准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要掌握“真谛”,精做一题胜过泛做十题,精透一页知识胜过粗翻一本书。

七、缺乏恒定、清晰、强力的高考奋斗目标

“我想考上大学”“我想考上名牌大学”只不过是一种笼统的泛化的模糊的高考目标,对潜意识学习潜能的刺激力度不大。高三总复习中,更需要一个恒久、量化、清晰、明确、具体的高考目标牵引自我潜意识去努力,去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确立强力的高考奋斗目标尤其重要。

八、主线复习进度未能紧跟老师的复习战略

在高三总复习中,完全撇开老师的复习安排独立搞自己的复习计划,这是一种最容易步入歧路、多走弯路的短视行为,这方面惨重失败的,教训是屡见不鲜的。自学能力极强、思维素质扎实全面的高考状元们都以亲身的经验再三告诫同学们:自己的复习小计划一定要服从老师的大计划,千万不要甩开老师另搞自己的一套。

九、眼高手低,不愿意亲自动手进行各科复习内容的自我整理、自我归纳、自我梳理

许多同学总以参考资料上面已有整理好的系统化的复习内容为借口,不愿意自己动手做扎实有关整理复习内容的工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自己动手整理的系统化知识笔记是自己的脑力思维的结晶,深扎在大脑深处,与大脑神经元记忆系统勾连成网,潜意识对其有感性的“亲切”熟知感,岂是参考书上他人代劳整理出来的内容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十、未能及时做好复习信息的反馈、汇总

7.语文复习应回归课本 篇七

例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5年山东卷,现代文阅读部分)

A. “所有的人,正像我一样,都是黑白相间的花斑马——好坏相间,好好坏坏,亦好亦坏。”这句话道出了人的性格模糊性特征。

B. 某作家说自己的写作经历过“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罪人写”三个阶段,这体现了他对人物性格模糊性的重视。

C. 曹禺在《雷雨》中塑造的周朴园这一人物,既伪善霸道,又对侍萍怀有某种真挚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性格元素模糊性。

D. 鲁迅在《祝福》中通过“我”的叙述,来展现祥林嫂性格元素的模糊性,而“我”自身性格元素的模糊性是缺失的。

解析 C、D两项涉及两篇课文。其考点既是一种活用,又是一种能力迁移。可见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离不开课本。

例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6年全国卷Ⅰ,文言文阅读部分)

A.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 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 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解析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召有司案图”,诸葛亮《出师表》有“宜付有司论其刑赏”。C项中说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吏,是对“有司”的误解。可见文言文阅读的考查离不开课本。

例3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2016年全国卷Ⅲ,古代诗歌阅读部分)

解析 比较两首诗,如果我们不熟悉其中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个篇目,就无法作答。可见古诗阅读的考查离不开课本。

例4 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016年天津卷)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

A. ③①②④⑤ B. ③②①⑤④

C. ②④③①⑤ D. ②①③⑤④

解析 本题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年龄表述文字进行考查。其中“束发”出现在《项脊轩志》一文中,“加冠”出现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不惑”出现《论语·为政》中。而“豆蔻”“知命”在日常生活和课外阅读中都有所涉及。可见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查离不开课本。

例5 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2016年江苏卷)

A.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 人皆可以为尧舜

C. 化干戈为玉帛

D. 情人眼里出西施

解析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现在课文《鸿门宴》中。“借代”和“比喻”在课文中经常出现。可见修辞手法运用的考查离不开课本。

例6 在《药》中,华老栓眼里的观刑者时而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眼里闪出攫取的光;时而像鸭,被无形的手捏住,向上提着。这两种联想表明鲁迅对“庸众”有什么样的认识?(2016年江苏卷,名著阅读部分)

解析 名著阅读题为江苏卷特有。本题的回答一定是要熟悉鲁迅的小说《药》的,这篇小说在课本里。可见名著阅读的考查离不开课本。

例7 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015年全国卷Ⅱ,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

解析 《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的课文。本题在对人物的理解中,穿插对论语的理解,提醒我们一定要重视经典的学习。2015年直接考查《论语》的有山东卷、四川卷、湖北卷、全国课标卷Ⅱ、北京卷、江苏卷,直接考查《孟子》的有福建卷、浙江卷。可见名著名篇的阅读考查离不开课本。

例8 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2015年全国卷Ⅱ,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

解析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名篇,在初中课本。本题要求比较老汪这一形象与孔乙己在性情气质、精神困境的根源上的异同。可见文学作品阅读中关于形象比较的考查离不开课本。

通过以上几例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高考语文试题并不神秘,因为它的“根”在课本里,在课堂上。如果我们弄通了课本,在考试中将题目“回归”到课本中去,就能够把答案找到。

下面我们谈谈高考语文备考策略。

1. 回归课本。高考命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回归课本的目的就是要寻“源”。表面上看,语文试题与课本的联系不如理科联系紧密,实则不然。课本是高考的母题库,每一道高考题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源头。

2. 倡导读书。语文是感性十足的科目。没有大量阅读,视野与思维就变得狭窄。语文的内在规律不像理科那么明显,不经历大量阅读,也难以有灵敏的语感。语文试题要重视第一感觉,而感性思维能力只有在长期的阅读积累中才能形成。多读书,就要克服急功近利的题海战术。

3. 举一反三。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是对中国几千年语文教育经验的总结。“举一反三”,首先把“一”学好,重视课本的示范功能;再去“反三”,重视课本的迁移功能。

8.考研复习提高数学复习效率 篇八

由于考研数学的难度,很多同学不得已放弃了喜爱的专业甚至是院校。为了不让考研有遗憾,为了使考研数学不成为考研路上的拦路虎,很多考生多表示做题不少,但是换个样子,还是不会做。如何有效提高做题效率?在此为考生提供一些复习建议,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第一,掌握做题的原则。

开始做题的时候,要从小题开始做,小题一般需要的知识点少,运算量也比较少,易于刚开始复习的考生。做题训练的`顺序应该是先易后难,先做简单题,后做综合和大题。这样使整个做题过程有个良好的开端,并鼓舞考生信心。从而一道题接着一道题去做,既保持了做题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做题的能力。在考试过程中,考生尤其要注意时间效益,假如遇到两道题目都不太会做,就优先做高分题,尤其是“分段得分”,注意计算过程。与此同时,要求考生审题要慢,思路要清晰,答题速度要快。在答题中宁慢勿快,争取得分保证。

第二,善于总结题型。

在题海战术下,很多考生都变的疲惫不堪,如何利用有限的做题量,提高题型正确率呢。这就要求考生在做题后,善于总结归纳,总结错题,总结经验。学会举一反三,通过总结归纳避免了做错的题一错再错。这样即便遇到不一样的题目,但是知识点相同可以巧妙运用。而且根据记录的错题,可以为后面的复习提供有效的捷径。

第三,认真思考每一道题。

9.中考语文复习应注意的问题 篇九

1、立足教材 复习以“教材”为主。

教师应认真研究《语文考试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少量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层达标 复习以“学生”为本。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复习的主体也应是学生,复习中教师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凸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复习积极性,以求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另,教师还应面向学生的“全体性”,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因人分层分类分要求去训练,尤其是要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优等生可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3、强化基础 复习打好知识之基。

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加强学生对字的音形义,词的遣词造句,句的理解与运用,语言的实际运用,古诗文的积累等方面的把关训练。这样,才能牢固学生的知识之根子,可让学生临考不惧,下笔不乱。

4、抓“重”解“难” 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阅读文与写作是复习的两大重点,也是两大难点。阅读文重视整体感知,审题要有技巧性,答题要规范。故在阅读文训练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方法能力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读题能力和答题技巧。复习时可运用多篇比较阅读的方法,从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手法等方面着手比较阅读,以此来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

写作训练可采取“三线并行”的方式进行:一是储备素材??提倡拿来主义和创新运用,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将阅读积累化为己用,如何活用材料,以充实学生的材料储备,为中考作文蓄能。二是专题辅导??就拟题、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结构布局等方面,一周一专题,选择优秀的题目及经典例文对学生进行辅导,开拓思路,加强学生写作训练。三是题型训练??就中考作文的经典题型进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与训练。

5、讲练结合 处理好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的关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我们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离开了语文实践,是无法形成语文能力的。而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以老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学,代替学生的复习,是绝对行不通的。反之,如果单纯靠学生大量的重复的训练来提升其语文能力,也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备考中既要教师的“讲”,又要学生的“练”,讲练结合。当然,教师的“讲”要讲在学生的需要上,讲在学生的知识建构上,讲在学生的发展上才是。在学生的“练”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故而在“练”的题型上教师就得花一番心思不可了。

6、集思广益 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复习中我们应继续发扬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坚持集体备课,统一测试,充分发挥语文组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争取共同进步。

10.高考复习应重视属对训练 篇十

题型1,属对题。如05年福建卷,要求考生以“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为上联,写出下联和横批; 06年湖北卷,为报纸栏目拟宗旨,要两两相对;07年湖北卷要求为“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拟写对联。也有要求比较宽松一些的,如05年安徽卷要求为“远离毒品”的班会拟写两个结构大体一致的七字句的主题;类似的还有05年的全国卷III。

题型2,仿写题。这是近年来高考中较常见的题型。这类题型在字数、句式、修辞、立意等方面严格要求与仿写对象保持一致,这与对对联是非常相似的。如:05年山东卷,江苏卷,广东卷;06年的江苏卷,全国卷I; 07年全国卷I ,湖北卷,辽宁卷,天津卷,海南卷,等等。

题型3,按规定句式造句。如06年安徽卷:请围绕“节约”这一话题,用“少一点……,多一点……”的句式写三句话,每句话的前后要整齐匀称;07重庆卷:补写两句话,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整个句子意思连贯。

属对通俗地讲就是对对联,这是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必修课,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说的“对课”,就是学生做属对训练的。对联发源于律诗,我们知道,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是要求对仗的,因此,对联属于韵文的一种,被称为“诗中之诗”。现代汉语继承了讲求语言整齐对仗的传统,在散文中也常常表现出“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这是汉语的特质,是母语之美,文化之韵。由此可见,高考对属对或近于属对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是对学生整句造句能力的评价,是对传统语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情感的一种积极导向。

在高考复习中,我们要积极应对,讲求科学的训练方法,善于借鉴传统属对训练的方法技巧,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语文表达的综合素质。

第一,由词及句,由简到繁。传统属对训练往往是从“对词”入手的,如“天” 对“地”,“雨” 对“风”,“天地” 对“山川”,“清风”对“皓月”,这是非常有效的词汇和语法训练,可以丰富词汇积累,准确辨析归类。我们不妨从对词训练着眼,在属对或仿写中能准确地辨析词类及语汇范畴,这在选择仿写对象时尤为重要,如仿写“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07年海南宁夏卷)中,有同学在选择与“大海”“小溪”相对应的对象时出现偏差,没有选择与之同范畴的自然景物,而是选择了“苏轼”“李清照”这一对人物,这一着不慎,必是满盘皆输。

由“对词”而到“对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传统属对教学就是采用由简到繁的渐进方式进行训练的。清代教育家崔学古认为“自一字可增至数字”的属对训练是“通文理捷径”。这从传统属对教学的口诀可见一斑:“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在高考复习中我们不妨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在训练中可逐步落实“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修辞相似”“内容相关”“感情相谐”等要求。

第二,工于炼词,巧于达意。在属对中不仅要讲求词类、词性,还要讲求“炼词”“炼意”,即要讲求词句的内涵、意蕴、修辞等效果,要体现出语言积累和人文积淀的功底。陈寅恪先生1931年在清华大学入学考试国文试题中出了一个“孙行者”的上联要求学生属对,据说高中者仅一人,他的答案是“胡适之”,这里不仅有一般意义上的对词性、词义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文化内涵,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厚,足以显现考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再如07年湖北卷要求结合“八艺节”节徽图案的含义,为主会场拟写一副完整的对联,以其参考答案所附“祥云朵朵,楚韵荆风迎宾客;编钟声声,高山流水觅知音”这副对联看,上联突出了浓郁的湖北地方特色,下联表现了艺术节的主题,信息容量大,内涵丰富。传统属对训练讲究词工更追求意趣,这方面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后世传为佳话,这对于我们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第三,整合训练,整体推进。张志公先生非常重视属对训练,他认为:“属对是一种实际的语音、语汇的训练和语法训练,同时包含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的因素。可以说,是一种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通过一些专项的分解训练,在此基础上,将属对在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要求与审题的技巧、答题的规范结合起来,进行整合训练,以全面提高表达能力。如05年福建卷,要求考生以“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为上联,写出下联和横批。在审题上就要求学生全面关注立意、词汇、句式结构、修辞、上下联逻辑关系等方面的要求,要明确横批的作用和要求,不能顾此失彼,得“意”忘“形”或得“形”忘“意”。而更为常见的仿写题型中,对这些方面的要求也是一样的,甚至更加强调修辞和句式的要求,如果能将在属对训练中养成的全面兼顾的原则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都能发挥出来,就完全能出色地完成这一类表达题。

当然,我们借鉴属对的训练方式,不应该也不必要全部照搬,比如在平仄等繁琐的对仗规则上就不需要花太多力气,高考中对此也不作要求,这符合语言发展和应用的现实情况。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对课与现在的造句法相近,……这一种功课,不仅是作文的开始,也是作诗的基础。”05年江苏卷,07年湖北卷就有诗歌仿写的要求,其难度较之一般的仿写题都要大,没有平时扎实有效的训练是不行的。在写作中,适当地运用整句,如对偶、排比的句式,无疑能为作文添彩加分。因此,属对训练不仅对于语言表达有直接的帮助,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有着极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毛力群.对中国传统属对教学的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04,(3).

[2]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11.考研复习高等数学上册复习重点 篇十一

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

本章函数部分主要是从构建函数关系,或确定函数表达式等方面进行考查. 而极限作为高等数学的理论基础,不仅需要准确理解它的概念、性质和存在的条件,而且要会利用各种方法求出函数(或数列)的极限,还要会根据题目所给的极限得到相应结论. 连续是可导与可积的重要条件,因此要熟练掌握判断函数连续性及间断点类型的方法,特别是分段函数在分段点处的连续性. 与此同时,还要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相关性质(如有界性、介值定理、零点定理、最值定理等),这些内容往往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起来考查.

本章的知识点可以以多种形式 (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均可)考查,平均来看,本章内容在历年考研试卷中数学一、数学三大约占10分,数学二大约占19分.

本章重要题型主要有:1、求极限;2、已知极限反求参数;3、无穷小阶的比较;4、间断点类型的.判断。

第二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

本章按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导数与微分,主要涉及微分学的基本概念、可导性与可微性的讨论,以及导数和微分的计算。此部分一定要注意导数的定义,对它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包括导数概念的一些充要条件要清楚;同时要能熟练求一元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由参数方程所确定函数的二阶导数。第二部分是微分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态,以及利用中值定理证明或解决一些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内容,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以及方程根的应用都会在这块内容当中出题,这是一个难点,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关于微分中值定理,关于这一部分的证明题,需要大家掌握常见的解题思路。

有关可导性、可微性、导数和微分的计算以及导数的应用,可以结合其他知识点以任何形式出题. 而微分中值定理常用在解答题中,特别是用于证明有关中值的等式或不等式.平均来看,本章内容在历年考研试卷中数学一大约占12分,数学二大约占36分,数学三大约占10分.

本章重要题型有:1、导数定义和几何意义;2、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和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3、含中值等式或不等式的证明;4、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形态(判断单调、求极值与最值、求凹凸区间与拐点);5、方程的根的个数的讨论;6、渐近线;7、求边际和弹性(数三)。

第三章 一元函数积分学

本章内容中,不定积分和定积分是积分学的基本概念,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计算是积分学的基本计算,利用定积分表示并计算一些几何、物理、经济量是积分学的基本应用。这一部分要特别注意变限积分,它的各种性质都是我们考查的重点。变上限积分函数跟微分方程结合的一个点也可以出题的。还有定积分的应用,求平面图形面积,求旋转体的体积,一定要熟悉,要掌握好微元法。

本章对概念部分的考查主要是出现在选择题中,对运算部分的考查通常出现在填空题和解答题中,而定积分的应用和有关定积分的证明题大多出现在解答题中.平均来看,本章内容在历年考研试卷中,数学一大约占15分,数学二大约占33分,数学三大约占20分。

本章重要题型有:1、不定积分、定积分和反常积分的基本运算;2、定积分等式或不等式的证明;3、变上限积分的相关问题;4、利用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

第四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数一)

本章内容不是考研重点,很少直接命题。直线与平面方程是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几何应用的基础,常见二次曲面的图形被应用到三重积分、曲面积分的计算中,用于确定积分区域。

12.考研政治复习 篇十二

本人,11年毕业于某普通二本院校,理工科计算机专业学生,不讨厌文科的东西,很尊重文科的朋友。工作满一年后辞职考研,2014年考研政治89分(客观49+主观40)。

二、复习经历

备注:文中所涉及书名、人名仅与本人复习经历有关,并不完全代表个人观点。准备阶段

时间:4月至9月

任务:只要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因为这两门科目相对难度较大,特别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点需要在这个阶段消化,为接下来的复习打好基础。

时间:9月上旬考试大纲出版后的一两天(政治大多数人都是从这个点才开始复习)。

任务:清楚考研政治究竟考什么,怎么考即考试涉及哪些科目,各科目所占比重及相应考试形式。

用书:考试大纲+大纲解析(红宝书)。

具体经历:

1)考试大纲出版后第一时间我购买了考试大纲和大纲解析(红宝书),恰逢辅导机构到学校解读新大纲,我花了两个小时去听了一堂考研政治导论课。

(1)清楚了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主要包括考试涉及科目、各科目所占比重及相应考查形式(如形策只考客观题,当代只考主观题)以及各科目命题的大致题号。

(2)重点标记了新大纲的变化情况(往往大纲变化的地方会是命题的重点)。

(3)对政治的考查目标、命题趋势及重点热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2)教育部考试中心不会公布新大纲所做变化,要想做到精确掌握新大纲变化情况,必须亲自动手找,于是我从网上又下载了份变化的总结,前后做了对比,还真有遗漏的地方。

3)另外,现在网络发达,身边谁都有考过研的师兄师姐,有要好好利用这些资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2.第一轮

时间:9月上旬到10月上旬

任务:对政治考点有个宏观的把握。

用书:考试大纲+大纲解析(红宝书)

具体经历:

备注:关于上辅导班,对于我们的复习是否会有帮助,我想这个因人而异,有利有弊,有朋友因上辅导班考高分,有朋友远离辅导班比上辅导班的朋友考的还好,我认为关键还是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

1)正式复习前我把这几年来历年真题客观题部分认真做了一遍,主要是了解下命题人的命题逻辑,然后在复习时会更有针对性(据说有人不复习就可以做30多分,我好像只做了19分,说明我的基础并不好)。

2)按照复习计划,对着大纲读红宝书,每天约20面。

(1)因为之前有听说什么手机政治题库的,不知道怎么样,我下载了,免费的,还不错。

(2)看红宝书前我先浏览了一遍目录,总揽了这个学科的框架、特点、重点。

(3)重点还是按自己计划对着大纲看红宝书,我计划一个月内看完第一遍,大概每天花一个多小时零碎时间(饭前饭后睡前或其他科目复习累的时候)看20几面,目录代表这个科目或章节的知识体系,各级目录(各章节及内部标题)一般都是按照某个逻辑(如毛邓

三、史纲是按时间历史发展顺序)编排的,我看的很认真,每开始新的一章或结束一章我都会把该章的标题过一遍,红宝书看完第一遍时我就能将红宝书目录回忆个差不多了。

(4)大家看书的习惯可能不一样,有人不愿意在书上画,我看书的时候都是把自己觉地重要的地方用笔画出来了,以后会着重看,复习到最后我就只去看自己画过的地方。

3)看完第一遍红宝书我又把那些真题客观题部分认真做了一遍,再做的时候就发现很多题还是模棱两可,结果还是做错了不少,人人都会遗忘,这再正常不过。重要的是我发现做错的几乎都是第一次就做错的(错题很重要,或是遗忘,或是未能理解、或是思维定式所致),甚至自己以前对某些题的理解都是错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些题命的好细,当然也有些题就是红宝书原文(据说纯识记题每年都会占20分左右),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不断巩固自己复习过的知识,做到每一轮复习都要有所收获。

4)至于红宝书哪地方不需要看,我是全看过,第五部分形势与政策(红宝书上没有)以及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这部分只是为了保证政治学科的整体性,主要是结合时政出主观题,只有个别点重要如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我看的最少,全当课外阅读了。另外,第一遍看完几乎也没记住什么,要想把红宝书里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不看它三四遍是很难做到的。3.第二轮

时间:10月上旬到11月中旬(报名现场确认)

任务:精读红宝书。

用书:大纲解析(红宝书)

具体经历:

1)每天早晨、午休前或晚睡前我会拿出个把小时做下手机题库里的题,主要是做近期复习过的章节,做错的我就返回红宝书中找到原理或原句,用笔标出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和不同的符号做标记。

2)总结红宝书与习题。这过程就是再看一遍红宝书的过程,同时再将习题集中的错题难题回顾一遍,基本上也就可以明白有些知识点会怎么出题了。

3)复习时政。时政书内容都不多,看与练并重,两三遍即可。

5.第三轮

时间:11月中旬到12中旬 任务:把考点详细背一遍,开始做模拟题。

用书:大纲解析(红宝书)+模拟题(《肖秀荣最后5套题》+《任汝芬序列二》+《任汝芬序列三》时政部分及知识框架

具体经历:

1)开始做题前我大概统计了各章节题目的数量,分配了每天的任务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复习有序。

2)一边背红宝书中自己标记过的知识点,一边做模拟题。

(1)虽然背一遍会花较长时间,而且背了也会忘,但我相信背一遍效果胜过读好几遍,印象会深的多,也没什么好方法,就是对着任三的知识框架,从第一章一直背到最后,但只背自己标记过的知识点。

(2)隔段时间我会做一套模拟题,红宝书没背完前这个阶段我共做了《序二》(主要是热身)

和《肖5》前三套(模拟考试),因为政治考场时间充裕,我也只系统模拟过一次,主要还是做客观题,主观题也就想下思路稍微列个纲,做时感觉还好,事实上对完答案我做的并不好,平均分只有30(就是说有的都没做到30)。

(3)我记得那时做完《肖5》第二套题,自我感觉还不错,没对答案前我甚至认为不会全做对了吧,对完答案我很绝望,只做了25分,这个时候我停止了做题,进行了反思,找了很多原因(例如做的太快,知识点记的不牢固,红宝书还没背完还有马虎等等),也去找一些朋友取经(有朋友劝我去做真题,在2014年最后一天我买了本任汝芬的《例年真题解析》,本想做几套选择题的,后来时间不允许就没做,但用了主观题部分)。

3)开始复习时政。

我用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三,任汝芬先生总结的时政材料应该算是比较全的,我先当阅读材料认真读了一遍,觉地会出题的地方做了标记,开始做后边的题会不断回归前面的材料,但不会标上答案,反复做了好几遍,直到觉地几乎都能做对的时候才开始标答案,把选错的和热点题目标出来作为后面复习的重点,模拟题中的时政题也都会回归到时政材料(复习时有些点百分百不会出题,可以直接咔掉,复习到后面要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政治考试最重要的是要达到教育的目的,能扬我国威体现和谐的点才是重点)。

4)总结模拟题。

(1)模拟题中红宝书上没有的知识点一律咔掉。

(2)模拟题上客观题部分凡是红宝书上能找到的,我都会找到相应考点并将该页上方折个小角,并在小角上用几个字标明考点,时政部分我也会总结到《任三》中。

(3)总结模拟题的同时,红宝书也背完了一遍,这时候已经跃跃欲试,很想再做一套模拟题来证明下自己。

6.第四轮

时间:12中旬至元旦

任务:继续做+总结模拟题及背大题。

用书:大纲解析(红宝书)+《肖秀荣最后5套题》+《任汝芬最后四套题》)+《例年真题解析》 具体经历:

1)主动请求和一个文科的朋友一起做了两套模拟题(《肖5》后两套,每套都做了35分),对答案前先讨论彼此选择的依据,文理科朋友的思维可以优势互补,如果能取长补短,收获将很大。

2)对于《任四》大概做了下,差不多每套也能做到35分,继续认真在红宝书上总结模拟题上出现的考点,我总结的很细,会把类似的点也作为重点。

3)这个时间自己心里开始有些紧张,为了缓解紧张的心情,我就在自习室外背模拟题中主观题,模拟题中《肖5》当的重点,其他有选择的背的,重要的点背了不止一遍,到时你会发现很多材料上的命题点都是重的。

4)总结主观题以及答题方法。

(1)总结了《例年真题解析》中近五年(10年起考研政治有重大调整)主观题考点,发现哲学里有几个点是反复命题的,其他基本上是三年不重题,考题未必就一定是当年的大热点,但是当年开的X届X中全会必是重点,能出题的重点热点就那些,复习材料上基本上都全了。

(2)关于如何答题,首先必须明确题目问的是什么,主要就是三步走,先答是什么,再把相关理论阐述一遍,再把理论结合材料阐述一遍。

(3)政治答题时间充足,客观题一定要慢下来,千万别马虎,多选一定要选全它,主观题一定要字迹清楚,条理清晰,多多益善,另外答主观题前一定要先总揽一下答题纸,别把题答错地方。

7.最后一轮

时间:元旦至考前

任务:最后过一遍自己的笔记(红宝书+主观题总结)

用书:大纲解析(红宝书)+自己总结。

具体经历:

1)把红宝书折角的页中标记过的知识点过最后一遍,再过最后一遍时政,按计划推进考试前完成即可。

2)把自己总结的大题过了一遍,主要也就是些重点热点。

3)最后一轮是在考前***上结束的,此时主要是为了保证复习的完整性,求个心安,避免心慌。

三、个人总结

政治及格容易高分难,红宝书绝对是重中之重(命题参考书),我所认识的朋友没看红宝书的成绩大多集中在70分以下,用红宝书的几乎都是70分以上,政治是考研中最简单而且最容易拿分的,付出回报率绝对最大。政治复习能立竿见影,无需花太多时间,从开始复习每天平均2小时足矣,但最后冲刺的20天,多给政治点时间绝对效果最好,且收益最大,没什么捷径,主要就是理解背总结再背。

1.心态

事实上每天进步一点点并不难,难的是你真的就做到了,一路上磕磕绊绊在所难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是关键,可以用目标激励自己前进,但不要老想着目标,相信天道酬勤,功到自然成,考研人需要鼓励,至少你要做自己的拉拉队长,鼓励自己直捣黄龙,一定也要相信自己复习什么必然会考什么。

2.计划

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每月每周每天完成什么,每天每周每月又完成了什么,我是都有记录,清清楚楚,这样能把握复习进度,复习效率也高。

3.方法

没有什么好方法,就是有几个观点很认同,一定要静下心来,否则三更起五更眠也是浮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不要神经一直绷的太紧,那样效率未必就高;多与同学交流,要知道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群众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4.答题技巧

可以借鉴别人的(网上很多),但一定要自己总结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用书

红宝书(教材)+任汝芬序列三(形势与政策)+肖秀荣最后5套题(模拟题)+任汝芬序列四(模拟题)+例年真题解析。

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的就行,完全没必要买这么多书,有些可以复印(我尊重版权更支持盗版,强烈谴责教育部考试中心及高教出版社借垄断抬高书价)。

6.笔

复习时建议多准备几种颜色的笔(我当时有黑、蓝、红、绿四种+铅笔),彩色的笔会更醒目,可以用来区分考点的重要性以及复习轮次等等。

7.知识体系

再强调下目录的重要性,一定要对整个学科有个清楚的知识框架,既能帮助理解整个学科,又能有效提高记忆。

8.文理并茂

发挥理科生的优点,学习文科生的长处,一般说来理科生理性,思维缜密,逻辑感强,对数字敏感(每个考点几点一般对应多选几个选项的),文科生感性,想象力丰富,感知能力强,题感好,政治属文科,希望理科生不要以数理化固有逻辑去学习政治,政治是一门相对呆板的学科,更多时候需要去感知而非推敲。

9.网络

考研复习时能多利用网络就多利用网络,现在网络又如此发达,利用网络搜集有用信息也是必须的,比如可以隔三差五逛逛考研教育网论坛等。另外,考研教育网推出了手机看课,挺不错的,零碎时间拿出来看课、复习,挺好的,推荐给大家。

10.关于2014年真题

1)相信复习什么背什么就考什么,事实上也是这样,考场上你会发现你什么都复习到了,失分原因主要就是不扎实。

2)常识,这需要日常积累。(如14年客观题6)

3)不要以答案推答案,答案没有规定的,即没有说三个紧挨的题号就一定不能同选A(如14年9、10、11)或AB等,有同学总结说16个单选,4A4B4C4D(基本如此),做完发现自己不符合这个规则,受此唆使去修改选项,一般事倍功半。

4)考点中红宝书上有几点就是几个选项(如14年客观题18、29),所以复习时理清某个知识点包括几个小点很重要,知道了几个选项再去选就容易多了,红宝书上没有提到的一般不是答案。

5)出标准答案前网上热议的客观题6、18、21、26,只有14题我没见过(我只错了这道),红宝书上没有,教材中有,标准答案出来前网上出的答案都是浮云,考研结束前一定不要手贱去对答案。

五、附录(适合所有学科)

以下是我一个同学听一位神经学方面的牛老师讲座时做的笔记附加些个人体会,希望能对朋友们复习有所帮助。

1.14岁以前多是机械记忆,有天才和蠢才之分,14岁以后由机械记忆转变为情景记忆,无天才蠢才之分。

2.好的记忆需要联想记忆,使记忆形成新的神经回路,若此回路与已知的记忆相联系,则更不易被遗忘,记忆犹如一条条道路,条条大道通罗马,便刻骨铭心,信手拈来。

3.动用各种感觉记忆,眼睛、嘴巴、耳朵甚至更多肢体动作(那样不容易走神)并用。

4.把记住的东西讲给别人听,讲的过程中你会清楚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查漏补缺;另外学习还要经得起拷问,设想站在三尺讲台台下那么多学生在等着问问题呢,读书求甚解,能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

5.保证足够的短暂的睡眠,6-7小时最佳,睡眠不仅是为了休息,还是给记忆的储存的时间,这和吃完饭要静下来给胃肠点时间消化一个道理(建议午休)。

6.所学的东西必须在一个月内有效复习一次,两周内温习效果最好,这个也因人而异。

7.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减少紧张焦虑的状态,但应该适当紧张,保证有足够的活跃的脑细胞在线。

8.天道酬勤,勤能补拙。

9.读书要有朋友,一个人的能力是很有限的,一但达到瓶颈,就很难突破。

10.好记性不烂笔头,善于把自己总结的知识写下来。

13.高考复习应“拘大节更拘小节” 篇十三

在高考复习中是否也应该“拘大节而不拘小节”?在复习过程中,试卷练习是不可或缺的,教师把重心放在高考的“大节”上,而对围绕着高考的一些“小节”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会生存》中指出:人脑是由于人的疏忽和缺乏注意而受到损害的,同样道理,在复习过程中,由于教师疏忽和缺乏注意“小节”问题,使学生高考得分受到影响,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学生考完后感觉良好,而实际成绩并不理想的情况?仔细分析学生的试卷,结论是非常清晰的,那就是所谓“小节”上的失分,如果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多注意些小节问题,不时地强调它的重要性,并在试题分析时把一个个易忽视的小节问题讲透,就可以减少学生在这方面的失分,所以在高考复习中应“拘大节而更拘小节”,甚至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教师把复习的重心应放在“小节”问题上,对学生容易忽视和犯错的“小节”进行归类总结,以加深学生对其理解和掌握,如何减少学生在小节问题上失分,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在复习中付诸实践,使学生在高考中尽量避免不该失分的地方失分,而事实上,所谓的“小节”并非真正可有可无的,而是细微之处,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高考复习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小节”问题?教师应该如何面对“小节”?

一、回归课本

课本是知识最为重要的载体,是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是课堂教学的重心,可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它会不自觉地沦落成“熟视无睹”的一员,当教师的复习重点一步一步地远离课本,学生的视线也就慢慢模糊了课本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课本在高一、高二时的“大节”地位,到了高三,在“雪花飘飘”的试卷面前却再也抬不起头来,沦落成为“小节”,课本地位的变化,教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应试的泛滥是罪魁祸首,殊不知高考中万变不离其宗的宗就是课本,而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陌生,成为高考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考题目变化很大,但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本意不会改变,如果高考复习过程中淡化课本,必然会使学生失分率提高,如2007年浙江省理综卷生物部分中,有许多题直接来源于课本或略有改动(如选择题1、简答题30题第1小题等)。

二、书写规范

高三生物模拟考或高考中经常会出现由于书写不规范而失分的现象,这与教师平常教学过程中不重视书写规范问题是分不开的,大凡作为理科的教师,似乎总不自觉地把书写规范晾在一边,以为那是文科教师的事,很少对教材中一些生物学术语的书写规范问题进行重点复习,在平常模拟考中出现这类问题时只是轻描淡写,没有重视,从而使学生失去了纠正的机会,书写不规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错别字,如癌字没有二点、线粒体写成细粒体、液泡写成叶泡;概念不清,如中心体写成中心粒、胚囊写成囊胚,生成激素与生长素不分;书写不合要求,如填空时要求写字母却写文字,蛋白质用Pro表示、呼吸作用总反应式中省略生成物中的水等,不胜枚举。

三、文字表达能力训练

理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文字表达能力训练,甚至不屑一提,可是近几年的生物高考中,考查这方面的能力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实验题),甚至成为学生简答题部分失分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成为摆在每一位生物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也直接关系到学生高考成绩,许多生物教师对此有过一些微辞,究其原因还是纯学科思想在作怪,可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后,大部分生物教师还是坦然面对高考中出现的这类问题,并自觉地在复习中有所体现,可还是有不少教师在复习过程中没有涉及这方面的训练,在批阅学生试卷时经常会看到一些答非所问的答案,似乎是答上了,又似乎没有答上,实际上说明学生在回答时出现了言不达意的情况,使教师感觉似是而非,作为生物教师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当然应该与文科有所区别,它不是追求词语的华丽,而是言简意赅,能说明问题即可。

四、情感投入

我国著名的情景教育专家李吉林曾说:“教材一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就是教师的情感,而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情感给试卷让步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过多强调高考的重要性,从而使高考成为学生在复习中唯一的精神支柱,教师和学生都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走,不自觉地走进了缺少情感的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是带着情感坐在教室中的,而不仅是占据一个物理空间,没有情感的课堂教学,它是不可持续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试卷强化训练后,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就是缺少情感的滋润,再强的毅力也经不起情感的漠视,在高考复习中,教师的情感投入是至关重要的,不要每节课都成为单调的试卷讲评课,教师应该抽出部分时间,调节学生的情绪,甚至在试题讲评中自然地流露情感,对学生错误的解答,多一点宽容,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情感教育,高考复习中情感投入的普遍缺乏,是引起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什么学生在高三最易引起心理问题?值得每位教师认真反思,复习过程中缺乏情感投入,使学生在狭隘的物理空间中迷失了方向,所以可以说:“高考一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就是教师的情感。

在高考复习中“拘大节更拘小节”的教学实践生成,需要教师的胆略和意识,如果教师沉迷于试卷的“魄力”,认为试卷对高考是万能的,心中充满着对试卷的依赖,是做不到“拘大节更拘小节”的,理综高考成绩体现不出单科的成绩,而学校的考核并没有放松对教师的束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尝试的胆略,其中模拟考的作祟,又是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许多教师在一次次的模拟考中,得出大量的练习是制胜的法典,因为模拟考中由于受到出题者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题海战中总会有所得益,至少能遇到类似的题目,而模拟考成绩又是学校衡量一位理综教师的关键,随之带来的后果是:遗忘了课本、淡化了书写规范、漠视文字表达训练、情感投入缺失等,没有意识到高考不仅是高考,更是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些“小节”问题,否则培养出来的仅是考试的机器,或者是冷漠的人,所以高考复习同样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仅是应试能力,这需要教师的努力和实践,教师只有真正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不计较个人一时得失,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绩,如今的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各种能力的考查,如果教师还停留在模拟考的得失上,必然会对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有所影响,影响到学生高考的发挥,真正负责的教师,是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立场来进行教学的,而不是个人一时的得失,模拟考作为对学生的训练和教师近阶段复习效果的评价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正确认识它的价值,而不能成为高考下位的又一指挥棒。

14.考研数学复习注重复习连贯性 篇十四

暑假将至,15考研人正在紧张的复习中,考研辅导老师提醒大家,暑假中有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因此在备考考研数学时要重点突破高等数学部分。

在考研数学中,高等数学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大,在数学一中占56%,数学二中占78%.数学辅导专家说,暑期备考数学时,考生要把复习重点放在高数上面,考生可侧重复习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无穷级数和常微分方程等部分,因为这些部分往往容易出现解答题。

考研过来人说,在备考高数中,考生要充分把握考试的重点。如:利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洛必达法则、两个重要极限就是重点内容;对函数连续性的探讨也是考试的重点,这要求考生充分理解函数连续的定义和掌握判断连续性的方法。在导数和微分部分,抽象函数的可导性是重要考点。对于积分部分,定积分、分段函数的积分、带绝对值的函数的积分等各种积分的求法是重要考点,那些看上去不好处理的函数的积分往往是考点。

在暑期复习中,考生要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考研数学获得148分的路阳说,对于高数教材的课后题目,考生一定要认真做完每道题,并在做题时认真写出解题的每一个步骤,尽量避免漏步和跳步,并保证计算无误。有些考生认为书中的例题和课后题非常简单,没必要做,写出解题步骤很浪费时间。考生要尽量避免这种想法,因为长期依靠眼睛看,不动手写,很容易造成眼高手低,以后遇到题目就不细心对待,最终导致在考试中即使遇到很简单的大题,也不能拿到满分。

由于考研数学的知识点涉及面很广,而一张卷子能考查的覆盖面是有限的,那很自然会在综合要求上有所提高,试想一道仅涉及求导数的题目和一道把求导、极值和空间解析几何结合起来的题目哪个更容易作为考题?

还有一些数学上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微元分析等。因为高等数学里面函数的地位是很重的,所以很有必要熟悉一些常用函数的性态,在涉及到此的时候最好能数形结合,便于分析,而且不要仅限于直角坐标的,极坐标下某些曲线的图形也应该掌握,比如星形线、对数螺线等,如果把对象扩大到空间坐标系,那还有各种旋转面、柱面、锥面等,要会写它们的柱坐标或者球坐标方程,这在求重积分的时候是重要的解题手段。在涉及到利用对称性时,数形结合有助于分析。至于分类讨论,线性代数用得比较多,尤其是在涉及线性方程组的题目时,对于未知参数常常需讨论取值。微元分析可谓是大学数学里最重要的思维方法了,不仅数学要用到,很多后续课程都要用到,具体的思路大家可以参考定积分的应用部分,书上也有很多具体例子,就不详细解释了,因为它实在是太有用了,所以建议大家必须熟练掌握。

考研里的应用题就是一个从实际问题到数学模型的建模过程,然后再对这个数学模型求解,那么如何建立?一般就都是用微元法分析了,比如求面积、体积、弧长、变力作功、流量等等,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相通的。有时还会结合极值问题,分一元函数和多元函数的极值两部分,多元函数有条件极值和非条件极值。

考生在备考数学时还要注重复习的连贯性。考研过来人吕东东说,在暑期复习时间安排上,每天学习数学的时间一定要集中到一起,并保证每日连续复习。否则,对于数学解题功底相对薄弱的同学而言,可能前功尽弃。

在复习时间长短的安排上,考生可根据自己数学功底情况具体安排,数学基础好、功底比较深厚、解题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每天一般用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复习数学就可以了;对于基础较薄弱、解题功底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同学,每天至少要抽出3个小时投入到复习上。

细数考研的这些科目,最令人棘手的就是数学,很多同学对考研数学都是束手无策。尤其是近几年,考研数学的难度越来越大,考试成绩平均分也低了很多,而作为考研数学中王牌的高数,更是重中之重,对于高数的复习,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很多考生关注的问题。为了让广大的考生们对高数的复习有一个良好的思路,下面就高数的复习为大家提几点建议。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很多考试中的失分都是在基础上面,很多考生对基本概念定理理解不明确,基础的方法都没有掌握好,因此在解题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麻烦。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对数学基本概念、方法、定理一定要依照大纲的要求,一点一滴准确把握。只有把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了,才有资本去做进一步的复习,才能多实体作出准确的分析,从而得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基础知识扎实以后,还有对自己做一些考察,多做一些相应的练习。 在实际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强化理解。所以说,要想在考研数学这块拿到一个理想的分数,不做一定量的练习是不够的,别老是想着有什么快捷的方式。

做题练习达到一定量之后,做题的方法自然就掌握了,特别是一些综合试题。在复习中考生还要注意的就是理清各个知识点的关系,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看到一道题目后,考生就应该回想自己以前是否做过类似的题型,找到他们的共通点,提高自己解题的能力。所以在最后复习的时候,考生还有对所有的知识作归纳总结,理清他们的内在关系。对于那些关注历年考研真题的朋友来说,他们都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的题型都是几年没有变过的,这些试题基本都是差不多,换汤不换药,最多换一种环境,换一些数据,但是解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却是一摸一样的。

上一篇:应届生求职论坛人行下一篇:五年级神奇的探险之旅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