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刍议(共10篇)
1.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刍议 篇一
1 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即是不需要要复杂的手续或者干脆完全不需要通过手续就能进入图书馆工作学习的场所。这里我们将存在问题的读者群分成两类。
1.1 是存在于社会上的工作族, 上班族和一些学者、社会研究者。他们基本已经参加工作
对图书馆的破坏集中于秩序上的混乱, 以及将图书馆当做公众场合的休息场所进行休憩。大部分人的图书馆秩序是好的, 在公众场合会比较注意自己的形象问题。所以存在问题的其实也只是少数人。比如以下问题:刚进图书馆时过重的脚步声或是看到熟识的朋友冲过去打招呼等行为都是极其不礼貌的。又如在图书馆中, 不顾旁人大声交头接耳, 谈论书籍中看到的趣味故事或者对书中所言哈哈大笑。被更多民众所讨厌的行为要数翻书的声音了, 不雅且刺耳。
1.2 第二类, 则是引发图书馆读者服务问题的重要群体
也就是我们出入图书馆更多次的学生群体。高校学生党占多数, 在此之中, 考研学生群体又是重中之重的所在。
在高校图书馆中, 存在问题最多的不是秩序问题。因为大部分学生忙于学习, 查找资料, 基本上无暇顾及旁人, 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在图书馆内大声喧哗, 制造噪声。
来往于图书馆的读者形形色色, 图书馆的秩序问题、图书管理问题等都严重影响服务水平。在信息技术高效发展的时代, 图书馆要严格普及自律与他律意识, 加强管理, 为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2 个性化信息服务措施
2.1 提高服务意识
任何图书管理员都不得与读者争吵, 不得拒绝读者的合理要求。虚心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改进服务工作。遇到突发事件, 业务人员及时从业务工作转向维持秩序、解释说服和人员疏散等工作, 主管或组长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理。保持“严于律己, 热情, 耐心, 公正”的工作作风。对读者的任何提问, 均应尽自己最大努力予以回答, 帮助解决。
2.2 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馆员是图书馆的主体。馆员掌管着图书馆所有资源材料的采集、分类、加工, 因此, 对图书馆的信息认知最为直接。所以, 馆员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图书馆的馆藏质量及服务质量。个性化服务是深层次、集约型的服务, 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个性化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有效形式。所以, 当务之急, 就是要提高馆员综合素质是, 提高服务质量。图书馆在进行馆员招聘时, 应该提高评选资格, 优先选聘高学历、高素质、经验丰富的人员。其次, 也要聘请优秀辅导教师加以指导与培训。根据图书馆自身的当前状态, 不断加强馆员的整体素质。馆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 参加各种培训和继续教育, 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服务工作。
2.3 加大网络系统的全方位连接
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 需要相关应用程序的支持。除了基础软件access的应用之外, 最重要的还是其它网络技术的支持。如建立在线互动平台, 完善网路系统, 构建全方位的网络连接。在这一方面, 图书馆方面要加大投资力度, 在此之前, 多渠道的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不能盲目进行, 要在内部的自身条件的允许下进行。这样, 读者在进行咨询操作时, 就能在相对便捷的网络条件下畅通无阻地进行。
2.4 操作过程的简捷高效化
不同的读者群, 对图书资料的要求不同, 因此, 要尽可能的实现操作过程的简捷高效化, 为不同的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这样, 能有效地减少查询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2.4.1 操作简单
图书馆的搜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必须浅显易懂, 同时又安全高效, 使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都能简单接受, 并且学会与善于操作, 利于获得读者好评, 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
2.4.2 登陆便捷
网络系统的登录方面, 图书馆要做到足够的重视。登录方面非常容易出现失误状况, 可能导致病毒的蔓延, 或者是黑客技术的侵袭, 因此登陆系统的设计要尽可能地健全与完善。其次, 在登录窗口, 要设置多重的登录设定。个性化信息服务, 在于高效通过读者注册信息, 身份、工作、年龄等快速整理读者需求, 以提供相应的服务。在图书搜索中, 往往跳出数以千计的信息, 而真正有用的信息则需要读者再仔细辨别, 这就加大了读者的工作量。
2.4.3 网上续借
图书因其分类、性质、存储时间、保护力度等, 对借还的日期有不同的规定。传统条件下, 读者需要到图书馆并通过相应的程序进行二次借书, 这样, 既耽误了读者的时间, 又加大了图书馆馆员的工作量。而续借服务项目则得到了大部分读者的欢迎, 因为这个项目使读者不要到图书馆来就可以在网上直接续借图书, 非常方便读者。
2.4.4 普及电子书
网上全文电子图书也日益得到读者的喜爱。在当前经费紧张、图书复本数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 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 适当发展全文的电子图书。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手机、电脑的广泛应用, 使得网络全文电子书得到交口称赞。E-book的推广与使用, 有利于缓解图书复本缺乏以及保护纸张。同时, 也能有效避免上文中提及的图书损坏失窃事件。
3 结语
该文就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其中, 就当前图书馆读者群进行了分类。不同的读者群有些显著不同的阅读需求, 对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也有不同的意见。图书馆应该高度重视这些问题, 并给予有效解决。鉴于此, 文章提出了几点可行性意见。如:提高服务意识;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加大网络系统的全方位连接;使操作过程高效简捷化等等。其中, 用户在操作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尤为重要。
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斥着信息技术。但随着我们对信息技术的信赖程度的加强与使用频率的提高,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频繁发生。因此, 图书馆要树立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重视信息技术的管理与系统安全, 避免因信息系统问题而影响图书馆藏。图书馆的完善, 需要图书馆界, 政府机关以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其中,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 对宣传和维护社会道德规范负有责任, 应当在实践中努力做社会道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摘要:近年来, 随着各级政府文化活动的开展, 开放式图书馆日渐增多, 越来越多的关于读者服务的系列问题出现, 并引发大众的注目。事实上, 图书馆中存在的书籍破坏、丢弃、秩序混乱以及公众喧哗等问题屡见不鲜。在信息技术高效发展的时代, 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关乎图书馆运营信誉、满足读者要求、改善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图书馆,网络环境,个性化,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唐细英.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现状分析[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 2012, 26 (1) :43-45.
[2]欧亮, 万慕晨.基于SNS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对策研究[J].内蒙古经济与科技, 2012 (10) :145-146.
[3]曾若林.对公共图书馆传统服务和创新的思考[J].云南图书馆, 2006 (3) :35-37.
[4]李艳明.关于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理性思考[J].科技情报开放与经济, 2008, 18 (19) :25-26.
2.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刍议 篇二
关键词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2-0220-01
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收集、组织、存储与服务的社会机构,面对信息市场的激烈竞争,必须转变服务理念,优化服务环境,深化服务工作,开展个性化服务。
1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含义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指图书馆根据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的定向化的信息服务。这种服务方式的实现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户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定制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信息和服务;二是信息提供者通过对用户个性化信息查询行为和个性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主动向用户提供和推荐相关信息。
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提供不同信息内容的服务。其内涵表现为:
1)服务对象个性化。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本质就是要体现以用户为中心,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2)服务内容的个性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需要的服务,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不再是千篇一律、不具针对性,而是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3)服务方式的个性化。即根据用户的个人爱好、习惯或特点来提供更具特色的服务,将“图书馆提供什么,读者就接受什么”的传统服务方式转变为“读者需要什么,图书馆就提供什么”的新的服务方式。
4)服务时间、空间个性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已经延伸到馆外,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用户能在其希望的时间和地点得到服务。
2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必要性
1)从资源的角度看,在图书馆中,我们面对的资源主要包括纸质资源(亦称非数字资源)和数字资源。目前图书馆都已使用数字化的手段来管理非数字资源。比如,图书馆书目就是以数字手段来为读者提供对传统资源进行查找、定位、请求和借阅服务的。图书馆不但拥有大量的非数字资源,而且已经积累了相当规模的数字资源。这些数字资源有的是通过购买获得的,有的是由图书馆自行开发建设的,有的是与其他图书馆或者信息机构进行资源共享获得的,来源不一,因此使用的方法不一。例如我馆目前就有本地书刊目录、本地全文电子期刊、本地全文电子书、远程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等若干类型的电子资源。这些数据交叉重复,内容组织程度不高,信息空间各自独立,查询方式有限,影响用户对信息的选择与获取。
2)从技术的角度看,在数字资源的多样化之后的,是应用系统的多样化。正如上面提到的,图书馆的现实是,对应于每一种数字资源,都有一个独立的系统在支撑着它的使用和服务。还以我馆为例,目前使用的系统有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系统、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等。这些系统由不同的厂商开发,开发商往往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保护出发,非常强调其资源与系统的个性化。每一种系统,其系统结构、数据格式、检索方式、用户界面等都具有独特性。对读者来说,往往需要学习不同系统的不同的检索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往往还要在不同的系统中切换,不能方便快捷的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3)从服务的角度来看,图书馆的内部结构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从以文献为中心到以信息为中心,从以书刊藏量为实力标准到以信息提供能力为实力标准,从以借阅为主到以咨询服务为主。衡量一个图书馆服务的优劣标准,不再是为读者提供了哪些服务而是通过图书馆的服务读者得到了什么,逐渐成为主流服务方式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更是因其能为读者量体裁衣,提供定制服务,而受到读者普遍欢迎。从发展的趋势看,由于个性化信息服务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用户的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实现了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在网络资源受到推崇的当下,图书馆的作用开始被人慢慢忽视,图书馆必须提供给读者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渠道和更优良的服务,才能把更多的用户吸引到图书馆来。
3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方式
为了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多种个性化服务方式。目前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个性化检索定制服务。个性化检索定制服务是指在网络环境下能够根据不同用户的特点进行检索定制服务,减少无关信息,真正做到以用户为核心。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来源于用户的浏览记录信息、用户检索过程中的交互信息、搜索方式、习惯等,个性化检索定制能够主动地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信息内容,同时,又能够根据用户检索内容进行关联性分析,为用户进一步的信息检索提供建议。
个性化检索定制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检索习惯和关注的知识焦点,规范用户的检索行为,跟踪相关文献的最新动态等。因此,个性化检索定制系統需要充分支持用户在检索策略、检索方法和检索结果处理上的个性化。同时,还能够提供检索行为规范、相关检索建议、最新文献跟踪等功能。根据用户研究课题需要,通过对信息的收集、筛选、过滤、控制、描述、评价,建立多层次、全方位、有序化的相关信息资源导航系统,并定期不定期地以索引、书目、摘要、全文等方式提供检索结果,通过用户指定的方式(包括E-mail、网页)提供给用户。
2)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信息推送服务是基于推送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服务,它是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提供信息服务,或通过对用户个性、使用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地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是传统定题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具体应用。所谓推送技术,是一种按用户指定时间或要求把用户需要的数据自动推送到用户电脑之中的技术。根据用户的需求描述,应用系统的搜索引擎,将满足条件的信息优化整理,以RSS格式打包,然后推送给用户。推送服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智能软件完成的全自动化的信息推送服务;另一类是借助电子邮箱并依靠人工参与完成的信息推送服务。
3)构建个人数字图书馆。个人数字图书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服务,为了简捷轻松、科学高效地管理和利用学习者所拥有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立全新的学习境界,就需要构建个性化的e时代“私人藏书阁”——个人数字图书馆。当前,网上资源过于庞杂,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用户利用时常感力不从心,不得要领。而个人数字图书馆,把选择信息、创造知识和组织知识的自由完全交还给个人,实现了完全的“个人制造”。既能将信息仓库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同时,作为一种知识的集合,个人数字图书馆对知识的范围、深度进行选择和控制,对收集的知识元素进行优化组合,尤其对网上信息进行去芜存精,度身订做,从而帮助个人掌握非常实用的知识,因而,它才是提供真正个性化服务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春兰.论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J].现代情报,2004,5.
[2]周卫.浅议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J].中国科技信息,2009,20.
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定位综述论文 篇三
(论文关健词)网络环境参考咨询信息资源图书馆
〔论文摘要〕论述信息资源网络化给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带来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以及在这种环境下,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有重祈定位、不断创祈,才能在网络化大潮中立于不效之地。
参考咨询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主要职能,其目的是以各种方式帮助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的各种资源和服务,是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标志之一,网络环境的形成既给参考咨询服务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同时也使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面临严峻的挑战。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服务如何定位则是目前堕需解决的问题。
1信息资源网络化给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带来的挑战
信息源是咨询馆员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基础,卓有成效的参考咨询服务必须依赖于丰富的信息源。现代参考咨询服务不再象传统的参考咨询那样主要以馆藏文献资源为基础,而是突破了“馆藏”的概念,转向包括网络信息资源在内的全球性“虚拟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为基础。
1.1网络环境下用户行为的变化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信息化革命浪潮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国际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多样的信息服务实现同全世界180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结。在我国四大互联网络的开通,以及各省市兴起的网络热标志着我国网络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占优势地位的高等院校,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ds已开始启动,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已投人使用,目前已有200多个高校图书馆和Cernet联网,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网信息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和使用者,已汇人网络建设的大潮,因特网信息服务已成牵动当今信息产业整体发展的“龙头”。特别是网上信息资源和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多种信息服务的迅速增长与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所形成的良性循环,使得网络用户急剧增多;同时也使得网上信息垃圾泛滥;再加上国内数据库偏少;图书馆检索手段落后,因此用户需求发生变化。具体而言,用户将会向图书馆提出以下要求:(1)图书馆数据库网络化,能提供各种最新信息及回溯性资料;(2)不受时间限制,可随时得到所需资料;(3)对于各种信息需求,图书馆都能给予快速便捷的回答;(4)用户通过终端得到的是经过图书馆鉴别、选择和加工的有价值的信息;(5)用户获取的信息最好是免费的。图书馆用户及其知识信息需求结构的变化,将决定现代图书馆的知识信息服务内容、模式与管理机制。这种信息资源网络化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用户的思维方式、信息摄取方式和信息摄取手段。信息资源的网络化使信息的传播在传统的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和扩展,信息资源成为所有网上用户都能平等使用的资源,地域、时间上的差异被极大地缩小了。
1.2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服务的变革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源的类型和载体不再只囿于纸质书本式文献、视听资料和缩微资料,参考信息源在因特网上出现了网络版,许多传统和现代的参考信息源如(不列颠百科全书》、《牛津大辞典》等已进人因特网。网络环境下的参考信息源比传统的参考工具书更趋于多样化.凡是可向用户提供参考资料的各种信息源均可涵盖在内,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可供咨询的信息源。参考咨询手段也发生了变革,打破了以往以手工检索为主的格局,而更多地利用网络信息检索技术获取信息。其优势在于高速的.信息处理能力、严密的逻辑和灵活的检索方式。网络环境下,人们的思维方式、信息获取方式和手段都发生了变化,咨询用户更愿意选择网络作为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渠道,网络环境明显对那些掌握网络技术的咨询用户有利。另外,网络环境对咨询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以往的知识结构必须改变。否则,咨询馆员便无法适应并融人新的网络环境之中。在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服务的类型虽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但服务内容却发生了重大变革,过去咨询馆员主要靠参考工具书来满足用户的专门信息需求,而在网络环境下,咨询馆员将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检索技术更全面地回答用户的事实性咨询问题。帮助用户建立自己的信息资源库,为用户上网提供咨询,协助用户建立自己的网页等。
2参考咨询工作的孟新定位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电子网络远程教育获取信息与知识的虚拟图书馆已成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图书馆将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节点。虚拟图书馆的出现和发展,直接引发了传统图书馆的重新定向。传统图书馆欲在网络环境中生存并得到发展,必须在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管理方法、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在网络环境下,人们不再重视对信息载体的获得,而是注重对信息的有效吸收。为适应这种变化,图书馆不能只局限于向用户提供本馆文献,而应提供包括网络信息在内的所有可得信息。因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对象不再是传统的文献,而是包括传统文献、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在内的信息资源。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不仅包括人藏文献信息,也应包括对光盘信息、网上信息的组织、导航和租用,以及对图书馆所藏纸介质文献的数字化。总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概念应深化、扩展为信息资源建设。新的信息交流方式―网络信息交流的出现,是社会成员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最新科技信息和其他人类生产的知识与信息。
2.1建立图书馆网络化信息综合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领城
信息资源网络在结构上的无序性和空间上的无限延展性,为图书馆之间的联合、图书馆信息服务和文献处理业务在网上的开展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借助网络平台,既可实现馆与馆之间文献信息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也可提高网上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可获性和可知性,还可完成线上采购和联机共享编目。这样,在各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之间便能构成既松散又统一的社会化网络信息综合服务体系。
2.2开展网络信息导航
因特网上目前至少含有60f)个大型联网图书馆、400个联网的学术数据库、200多种网上杂志、900多种新闻媒体的网络版,总计约100多万个信息源。面对如此浩如烟海的信息不仅容易使某些用户陷人迷宫,也给信息工作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咨询馆员要成为因特网这个信息海洋上的导航员,应熟悉地了解并利用搜索工具为用户查找所需信息。目前因特网上的大部分信息服务都以web服务的方式提供,人们把这类工具称为“蜘蛛(币der)“。它们可以按照用户给出的关键词,为用户搜索符合条件的信息资源。咨询馆员的责任是教会用户使用蜘蛛类信息搜索工具,帮助用户对搜索结果进行判断,并对搜索工具进行评估,为用户推荐出真正快捷易用的工具,开发适合于大多数用户的网络导航系统,利用多种渠道广泛搜集相关学科的信息网址,向不同用户推荐有用的网址,还可以对网上信息进行鉴别、过滤和评估等等。在国外,早已有了“网络信息服务图书馆员”、“网络服务协调员”等称呼。
2.3积极投入网络信息营销
随着互联网用途的多样化扩张,世界各地图书馆纷纷上网为读者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服务,并把抢占这一科技制高点视为获取未来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在网络环境中,图书馆开展信息营销具有得天独厚的心理优势和吸引力。
图书馆要(1)适应定制化时代的要求,提供个性化的读者服务。由于读者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具有相对稳定性,所承担的研究课题具有确定性,且阅读兴趣千差万别,因而读者的信息消费具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读者个性消费的流行与网络个性化营销方式的结合,预示着信息服务定制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可在网上开展特定选题服务、预定学术资料“剪”报服务、学术资料专指服务和学术资料咨询服务等。(2)充分发挥网络互动性优势,开展互动式信息营销。当读者提出信息需求时,图书馆应能做出即时反馈;允许读者选择其感兴趣的信息,并且可以修改其上面的内容。(3)遵循网络礼仪,实施软营销。可混淆广告、公关、促销、产品目录和销售的界限,提供大量的信息代替说服。(4)利用网络虚拟化特征,降低营销成本。网络虚拟化的直接影响是,可使“大图书馆变小,小图书馆变大。”INTEBNEF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完全可以从信息管理的各个程序与方面来武装一个图书馆,使图书馆不再受到规模大小的制约,从而确保图书馆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2.4开展网络信息用户教育和培训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是“无墙图书馆”,馆藏资源不再是物理实体而具有虚拟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网络将发展成为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的协作系统。网上信息的组织方式、检索和获得方式,较之传统文献组织、检索和获得方式,具有更为复杂多样、技术含量高、对用户信息能力要求高等特点。目前,我国人口中文盲多,知识层次和信息能力低的人多,不会用计算机的人多,这是制约我国用户使用网上信息的最大障碍。因此参考馆员应开展用户教育,既要让用户了解本馆的实际馆藏,也要让他们到网上参观世界各地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方式,以便通过网络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由于部分用户对电子图书馆、电子出版物以及网上检索还很陌生,而Internet提供的Telnet,An;hie,Wale等服务功能专一,要求用户掌握一定的技术,因此必须根据需要对用户进行必要的培训,从介绍网络墓本知识到主要检索工具的应用以及检索方式的选择等。今后图书馆要持续不断地开展网络用户培训,让用户具备强烈的信息愈识,图书情报专业的基本知识,良好的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强的信息分析鉴别能力。
2.5加强咨询馆员队伍建设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参考咨询工作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对咨询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咨询馆员适应网络环境是图书馆顺利开展参考咨询工作的前提。对于咨询馆员来说,最重要的是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检索技术。另外,图书馆也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和经费用于咨询馆员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4.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刍议 篇四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加强网络化建设是图书馆的生命线。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实现网络化对各类图书馆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是校园网上运行的重要信息资源,在数据库建设中要避免重复建库和数据结构不标准的现象,保持图书馆信息机构拥有丰富信息资源的优势。同时,加强对网络化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要把图书馆的网络建设纳入校园网建设规划和预算之中。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图书信息机构的现状,全国图书馆进行国内外广泛联网仍然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光盘将是使用最方便、信息量最大的一种文献载体,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引进和使用Internet是发展图书信息事业的快捷方式,也是电子信息不可缺少的资源和工具,为用户开展信息服务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信息时代,将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实现为用户服务的,“网络交换手”,要源源不断地向信息网络补充、更新信息。要能从庞大的信息流中筛选信息,图书信息机构迫切需要加强图书馆网络化人才的队伍建设,下大力气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对图书馆员实施继续教育迫在眉睫。目前,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包括:
(1)学历结构不太理想。我国培养了许多图书馆专业人才,但目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满足不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还不是多,具有研究生、硕士学位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学历结构的不平衡,使有些专业技术岗位人才短缺,而一般性工作岗位上人员又过剩。由于学历较低,有的人员只能干一般性的工作,承担不了较复杂的技术工作。造成这种学历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不设法解决这个问题,势必会影响图书馆各项职能的发挥。
(2)专业机构比较单一。现在图书情报专业人员队伍中,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的人较多,而其他专业毕业的人相对少些。虽然这些人员受过系统的图书馆专业教育,但对其他相关学科和专业知之甚少,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一些具体问题往往是一筹莫展。这说明图书馆界在交叉专业教育方面还做得不够。现代化的图书馆不仅需要图书馆专业人才,而且还需要计算机、外语、信息服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形成专业结构的多维化。
(3)职称结构不太合理。由于图书馆多年来地位低下,在职称评定上也曾受过不公平的待遇,致使初级职称人员积压过多,高级职称人员数量较少,高层次人才不足,而水平较高、年富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又很少,这就很难承担图书馆较复杂的`科研项目。由此可见,加强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迅速提高其自身素质,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需要,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对图书馆员进行继续教育的途径和措施主要包括:
(1)坚持以老带新,以少带多、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原则。目前,图书馆专业人员日益增多,在人员培养上,要充分发挥馆内老同志和业务骨干的作用,以老带新,搞好传、帮、带,以少带多,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业务素质。
(2)走出去、请进来,因材施教,使馆员不断深造。为适应图书馆发展的需要,要不断提高馆员的个体素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其业务素质。图书馆在实施继续教育规划时,一定要把培养高层次人才放在首位。如对大学本科毕业生鼓励和支持他们报考在职研究生和双学位,要创造条件选拔优秀人员出国深造,使他们成为现代图书馆的骨干。此外,还要加强交叉学习。对图书馆情报专业的人员鼓励支持他们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对非图书馆专业人员要支持他们学习图书情报知识以及外语、计算机技术等。要聘请计算机网络技术专家来馆培训,使馆员掌握现代化技术,适应网络时代图书馆的需要。
5.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刍议 篇五
在国外,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指导原则为“总体规划,分工协作,开发特藏”。“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为我国提出的原则。国内的各个图书馆只有在国家政策和法规的正确导向下,牢固树立“全球一个网”、“全国一个馆”的指导思想,努力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与交流,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然而,“各自为政”的局面却出现了在我国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上。例如在建库上,各个馆有各自的文献分类、编目等,书目数据标准化程度在各个馆中也大相劲庭。同时,在文献分类方面,一些馆用《中图法》进行分类,一些馆用《科图法》进行分类,一些馆用《人大法》进行分类,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在书目数据方面,因各馆数据各不相同,这样检索用户就很难从各个方位准确、迅速地检索其所需。因此,我国需建设一个数字图书馆全国中心,这个中心的作用包括:第一,用来建立和健全全国数字图书馆使用的各种标准及规范;第二,用来协调并且规范各个资源库的建设,解决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即标准化问题。依据这个统一的标准,各个地区内、地区间图书馆进行合作建库或者由当地中心图书馆进行统一建库,其它小型图书馆分别录用,最终使全国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达到统一的标准。与此同时,各个中小型图书馆要积极参与到数字图书馆联盟项目中来,用以构建全国范围内的.数字图书馆联盟。目前,国内外图书馆界都非常关注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建设。《中国大学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武汉宣言》在7月“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上签署,它就明确指出数字时代图书馆合作更加必要,图书馆为解决信息数量的急剧增长,以及用户对信息资源的无限需求与图书馆对信息载体有限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之间的矛盾的主要方案就是信息资源共享。同时,鼓励项目合作与资源共享延伸至教育、文化与科技、社科系统的数字化资源,建立不同类型的图书馆联盟。
3.2努力加强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需要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鼎力相助。同时,技术、设备、大量资金等对它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其中,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有着无法解开的死结: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
3.2.1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准自身的定位。各个图书馆应积极确定自己资源建设的程度与方式,其依据为:自身的网络条件、资源与服务的基础及其技术开发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普通高校图书馆而言,因其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可以采取直接参考或利用国内其它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方式,如:重点高校图书馆的重点学科资源库和特色专题资源库。这样,就可以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因此,这些高校图书馆就能将更多的资金与技术力量投入到本校特色资源建设和其它学校未建的专题资源库建设上。
3.2.2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各个专题资源库的建设,尽快组织一些重点高校建设教育、科研库,对已建立好的专题资源库进行调研和发布相关信息,研究并制定各学科专题资源库的选题立项,同时对各高校的选题申报进行组织和协调。
3.2.3在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这个问题上,我们应重视“获取”资源而不是“拥有”资源。在网络环境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吸取有效信息,而非获得传统文献。因此,各个图书馆应该对社会上各类电子出版物进行广泛收集,充分开发网络资源,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目标设置为“社会数字信息资源馆藏化”。与此同时,将原有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作为信息资源建设的有效补充。
3.3积极开展用户培训服务
数字化图书馆拥有多种多样的数据库资源、网上资源、数字资源及其各种多媒体资源等。各种检索方式应用在各自的资源里,如:检索网络资源、使用各种网络搜索引擎;检索各种媒体资源及其使用各种媒体播放软件等。用户需要掌握系统的方法和使用技巧才能得心应手地使用数字资源。因此,数字化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为长期开展各种形式的用户培训。培训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同时采用,也可分开进行。
3.3.1边讲课边上机。高校图书馆可以采取边讲课边上机实习的方式在其电子阅览室内不定期对用户进行培训。内容应包括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数据光盘的检索与利用、利用搜索引擎检索数字资源、网络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中国学术期刊等镜像数据库的检索方法等;
3.3.2高校可在新生入学时开设文献检索、资源检索等公选课,由图书馆馆员系统讲解如何利用图书馆;
3.3.3在图书馆网站的主页上设置专门的数字资源栏目,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整理成帮助指南,指导和帮助用户进行网络检索;
3.3.4在图书馆网站主页上设置相应的交流互动栏目,让图书馆馆员与用户能随时进行交流。
读者的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这些内容,它能有益地指导读者今后检索参考资料、开展课题研究、进行论文写作等。
3.4努力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业务素质
数字图书馆使图书馆两大服务职能(即传统服务职能与信息服务职能)和谐统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其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弱化了图书馆的某些传统部门,图书馆的文献分类、标引更趋社会化得益于集中统一编目与联机联合目录的发展,读者具有更广阔的选择自主性因其全开放的结构。因而,图书馆的所有工作中将贯穿着指导性、导航性服务,图书馆主要职责将演变为生产信息产品。这对广大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除了掌握必备图书馆学相关知识外,更要高度重视如何提高现代化专业理论与技能。广大馆员们需努力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及网络资源检索技能。计算机编目、创建及维护数据库、远程联机检索、局域网维护等技术为图书馆馆员必备技能,只有掌握这些技能才能够完全胜任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各项基本工作;与此同时,广大馆员们也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外语水平。只有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图书馆馆员才能更好地检索信息为读者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多数图书馆馆员年龄偏大、知识水平偏低已经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两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加强对图书馆馆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尽快掌握数字图书馆员所需的技能;第二,在高校图书馆学专业中开设信息类课程,从学生时代进行培养。这样,广大图书馆馆员才能履行好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员的新职责。
综上所述,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理论与实践飞速发展,新的技术、新的理论不断地产生,我们需要进一步去探索,数字图书馆的实现仍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只要所有参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各位人士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做好远景规划,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梦想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美莉.数字图书馆多元化信息服务综述[J].兰台世界:下半月,(6):69-70.
2 BALAKRISHNAN N..Universal Digital Library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J].浙江大学学报:A卷英文版,,6(11):1204-1205.
3 师雪霖,牛振东,宋瀚涛等.Intelligent Agent-Based System for Digital Library Information Retrieval[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12(4):450-454.
4 黄晓斌,夏明春.数字图书馆知识网络的结构与模式[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2):38-42,65.
5 罗宇红.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实践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0(4):75-77.
6 张小芳.对构建知识服务型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思考[J].兰台世界:下半月,2010(7):79-80.
7 贾西兰,王琼,吴英梅.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新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2):59-63.
6.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重构 篇六
关键词:图书馆,用户需求,服务创新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都把文献资源建设的重心转移到数字资源的建设上, 传统的以纸质文献为主的服务渐渐向数字化信息服务倾斜, 这种服务方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使图书馆的虚拟用户越来越多, 实际到馆的用户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而电子资源则呈上升趋势。如何满足用户对图书馆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服务的不同需求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重构图书馆服务模式
当数字化、网络化获取信息已经成为用户的基本需求和习惯时, 就要求我们必须发展一种符合用户需求、适应用户行为的服务模式, 为用户提供一种到身边、桌面、随时随地的服务。
1、围绕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来进行管理
没有用户, 图书馆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过去, 图书馆一直是以内部管理为中心, 要求用户适应并遵守馆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再加上管理人员长期仅从自身的角度来提供服务, 认为用户不来图书馆主要是他们自己的问题, 和馆员提供服务的好坏没有直接联系。长此以往, 用户自然会感觉在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时有诸多不便, 渐渐用户就会流失。因此, 必须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观念深植于每个管理人员的心中, 变成一种工作理念。近几年很多高校在建新图书馆时, 在选址、馆藏空间布局、标识系统提示和其他设施方面, 均考虑到最大程度地去方便用户。如大多数图书馆均会考虑到用户的借阅习惯, 采取总借总还或分借总还的服务模式, 为一些只还书暂时不借书的用户节省了时间。另外, 还以设置诚信还书柜或提供24小时自助还书机等方式为那些在正常开放时间内无法到馆的用户提供了还书的渠道, 方便了用户。
2、从服务手段的创新上体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图书馆向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服务是对我们新的挑战。如果图书馆的服务远离用户一线, 不能主动地融入到用户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之中, 用户将逐渐远离图书馆。因此, 图书馆必须将自己的服务阵地前移, 走到用户的身边。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拓展资源范围, 延伸服务内容, 增强服务功能, 适应变化着的用户需求, 确立自己的核心能力。
(1) 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创新工作的主阵地、先行军。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庞大, 各层次用户对深层次、多元化的复杂需求难以驾驭, 因而要求学科馆员们提供更加高效、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图书馆要紧密结合数字图书馆建设, 以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作为核心竞争力, 建立一套发现用户需求、了解用户困难、推送信息服务的快速流畅的服务反应机制。主要以学科馆员服务为基本模式, 建立基于院系、学科分馆协同的服务机制, 提升用户信息获取与利用能力, 支撑教学科研的创新。如本馆成立学科服务部, 利用学科分馆这一前沿阵地, 收集各学科用户对信息资源与服务的各种需求并尽可能地满足, 还将图书馆的各种资源、服务推送到他们身边, 使老师们了解并学会利用与其相关的资源和服务;同时建立学科博客为学科用户提供包括学科热点、学科博文、学科期刊投稿指南、会议信息、最新通知、电子数据库导航、常用链接等老师们关注的问题。力求通过学科博客的形式, 多角度、深层次揭示学科资源, 为教学、科研提供充分、优质的文献资源保障。依托学科博客, 深入院系, 服务师生, 开展主动、个性化、一站式学科知识服务, 为师生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和交流互动空间。
(2) 个性化服务是服务创新的落脚点。所谓个性化服务, 是一种能满足用户的不同个体需求的服务, 即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或通过对用户个性、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向用户提供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务。
比如宽敞明亮安静的学习环境, 热情、耐心的且着装整洁的图书馆员, 随手可查阅的文献资源以及个性化的服务设施、按不同类型读者需求设置特色阅览室等。国内高校图书馆大多在馆内设有自助服务区, 为有个性需求的用户提供自助式的借还书、打印、扫描等服务, 满足部分用户“想怎样就怎样”的心理需求, 设置让用户充分体验自己为自己服务的乐趣。部分高校图书馆为了给读者营造一种非常舒适、温馨的快乐阅读环境, 还开设有休闲书吧、咖啡厅等休闲交流的场所, 读者在这里不仅可以在舒缓的音乐中阅读, 累了乏了还可以点上一杯咖啡提神。部分高校图书馆, 特别是新建图书馆还在各楼层设有足够的、别具风格的自由休闲空间, 各阅览室内设休闲设施如沙发、休闲椅等。各楼层都配有自动热水器, 读者进馆可随时在各楼层饮用开水。种种这些, 都是围绕着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进行的, 真正做到了用户在哪里, 我们的服务就在哪里。
(3) 加强与用户的沟通, 提高用户满意度。建立科学的沟通模式, 加强与用户的沟通, 提高用户满意度, 成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环节。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理解、好感与支持, 对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了解了用户的所思、所想、所需, 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并通过宣传、网络和馆员把图书馆的服务告知需求者, 及时地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进行服务改进, 做好合理的服务定位, 才会得到用户的认可与接受。比如通过定期举行读者座谈会、FAQ、开通微博等多渠道与读者进行沟通。通过与读者面对面的交流, 可以及时、充分、直接地掌握读者的心理和需求;经过沟通, 澄清误解, 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总之, 我们要尽可能地让用户更多地去了解图书馆, 把服务做到位, 让服务内容更加贴近读者。
(4) 注重用户参与, 建立用户交互机制。用户作为行为主体, 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参与者、合作者, 对最终体验价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用户通过与图书馆协作直接参与服务, 从而推动图书馆的服务创新。用户能动地参与服务过程, 不仅可以保证服务质量, 还可以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 使服务真正符合用户的需求。比如针对用户对图书馆的投诉, 可以通过成立学生管理委员会的形式, 让用户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中去, 实现用户对用户的管理与服务。如本馆通过学生督察馆内巡视的形式, 制止一些不文明行为, 并针对用户长期占座的行为组织读者参与正反方的辩论比赛, 通过比赛让用户自己认识到种种不文明行为, 这比图书馆员直接进行管理更有说服力, 也更容易被用户接受。再如本馆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 开发一个互动学习平台。通过这个平台, 用户 (学生) 不仅可以和各学科的专家教授进行直接对话, 还可以把问题提交, 由先上线的相关专家进行回复。所有这些问题的提交与回复还能使大多数用户受益, 因为有些问题的答案正是某些用户想要了解的。这种新型的互动学习平台, 正是用户的潜在需求, 体现了图书馆的发展新趋势, 也体现了助学助教的功能。
(5) 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是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必要措施。在数字图书馆时代, 面对浩繁的数字信息资源和多元化的服务, 用户需要得到的不是“你有什么, 没有什么”, 而是“如何帮助我得到什么”, 他们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需求是集咨询功能、信息检索功能和文献信息提供功能于一体的信息集成化服务。所以, 必须建立集成化的系统, 科学整合各类网络在线服务功能, 包括一次性用户认证、异构检索平台的构建、远程访问、虚拟参考咨询、信息推送服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信息发布等。使用户在利用信息综合集成服务体系时, 通过单点登录图书馆门户网站就能方便快捷地利用本馆及图书馆联盟馆的信息文献资源。目前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如何以用户需求为中心, 从方便用户有效利用数字图书馆的角度出发, 建立能够保障和促进对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技术系统环境, 建立图书馆服务模式迅速转换的体制, 培养一批了解用户需求、熟悉信息资源、驾驭信息服务系统环境的学科化服务队伍等。
二、转变服务观念, 加强馆员队伍建设
搞好信息服务, 图书馆不但要加强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 更重要的是要转变图书馆员的服务理念, 注重“以人为本”, 提高人员队伍的素质。只有观念改变了, 素质加强了, 服务自然就提高了。正所谓一流的图书馆要有一流的服务, 而一流的服务必须要有一流的馆员。
图书馆员每天面对用户,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用户, 所以必须要加强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精神。馆员们既要有文献管理专业技能, 包括文献、采集、分编等传统工作技术, 熟练地运用各种检索工具和手段, 帮助用户迅速查找所需文献, 解答用户在文献检索中的疑难;又要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检索技术等现代技术;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 用其相应的专业与学科知识卓有成效地开展信息服务, 尤其是专业学科领域的特色文献服务, 必须有文献检索专业技能与计算机网络检索技术的结合, 才能帮助或指导用户利用网上大量的最新专业信息。如本馆开展了“创优质服务, 做文明馆员”为主题年的活动, 每位职工人手一本《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 大家对照《准则》针对自己的工作找出差距, 通过实行统一服装、挂牌服务, 接受用户监督;每学年举行一次“专业技能大赛”活动, 提高馆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开展这些活动, 使馆员们认识到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 才能赢得用户的尊重。
总之,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不应只在口头喊喊, 而应充分落实在日常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只有通过研究用户的心理和需求, 从多方面完善创新服务机制, 创造出令用户动情和难忘的服务模式, 图书馆才能真正吸引用户, 获得用户的认可, 提高用户满意度, 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利华:为图书馆服务创新摇旗呐喊[J].图书情报工作, 2005 (1) .
[2]张会田、黄玉花:基于用户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创新体系建设[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5 (5) .
[3]刘葵波: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信息集成服务体系的实施[J].图书情报知识, 2003 (3) .
[4]郑萍:数字图书馆时代用户信息需求及信息服务[J].情报探索, 2006 (11) .
[5]庄鹏等:代理模式实现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型[J].情报学报, 2004 (2) .
[6]郭兆红、王欢等: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 (3) .
7.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咨询服务初探 篇七
关键词:网络环境 图书馆咨询服务 服务内容 发展趋势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即使是相同的工作,其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也远比几十年前严格。而多数人并没有机会再进入相关院校进行在职培训,很多企业也由于各种原因不方便对职工进行大规模的系统培训,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以满足工作岗位对能力的更高要求,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在空闲时间对自己进行“充电”。众所周知,传统的图书馆运行模式一般都是需要人们亲自去图书馆找到需要的书籍,在馆内查阅或者办理借阅手续,这一服务方式有很多弊端,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图书馆的资料是否齐全、人们是否方便亲自去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时间限制问题以及在借阅过程中书籍损坏或遗失的赔偿问题等。因此,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变革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近十年来,互联网技术在我国飞速发展,而且互联网的数字化、智能化能够很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将馆内资料上传至互联网,可以让人足不出户就能查阅文献,同时也解决了借阅时限的问题,而且利用互联网进行图书馆的咨询服务也不存在图书的损坏和遗失现象。因此,利用网络进行图书馆咨询服务是变革的一大趋势。
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咨询服务方式的变化
1.1 信息载体和涉及范围的变化。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诞生之前,文献资料多以纸张为载体进行传播,但是单纯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献信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量的巨大需求。在网络环境下,纸张被光盘和各种音像制品所替代。与传统纸质图书相比,网络环境下信息载体更加便携,所包含的信息量也更大,一张光盘通常可以储存相当于几十本纸质书籍的内容。我们常说,造纸术让文化的传承摆脱了原来的竹简,而现代各种便携的信息载体的发明,更是一个巨大的变革和进步。首先,这满足了人们对大信息量的需求;其次,光盘等设备的出现和普及也将大大减少纸张的使用频率,从而减少了对树木的砍伐程度,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
1.2 咨询方式的变化。在传统的图书馆咨询服务过程中,通常是用户与图书馆馆员以图书馆的服务台或者电话为交流平台进行咨询,在此背景下,计算机通常是作为一个简单的辅助工具,单纯地进行图书相关信息的检索。但是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将成为咨询服务中的主角,用户可以用电子邮件等工具来向馆员进行相关的咨询,而且信息数字化可以帮助用户利用关键字直接搜寻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避免像以往看书时需要逐页翻找的情况发生,这就大大提高了查询效率,节约了时间。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做好图书馆咨询工作就必须完善在线咨询方式,为用户尽可能地提供方便。
1.3 馆员工作方式的变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咨询服务也会让馆员的工作方式发生改变,在传统的图书馆咨询服务中,通常是馆员坐在服务台前等待用户前来咨询,向用户介绍图书检索的相关信息。而在网络环境下,馆员的主要工作方式将会变被动为主动,根据数据库中的相关资料,主动向用户推荐对其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数据库的检索快速高效地为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相关文献信息。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咨询服务的内容
2.1 口头咨询。前文中已经提到,在網络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应用,是图书馆新型咨询服务的主力军,但是计算机并不能完全取代书籍的地位,依然会有很多用户会进入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文献资料。此时,馆员就要口头回答用户的各类问题,并利用事先整理好的馆内的文献目录来向用户介绍其所需书籍的具体位置信息,方便其查找借阅。
2.2 信息检索咨询。要进行信息检索,就要先创建信息检索工具,将馆内的文献资料进行整合,按照相关研究资料、专题目录等进行分类。当用户有特殊需求时,按照手动检索或者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及时向用户提供“二次情报”,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也将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咨询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2.3 人才培养。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咨询服务工作将不再拘泥于在馆内向用户提供服务信息,还要走出图书馆,利用讲座、论坛以及各类培训的方式,来向外界的群众提供更加具体的服务。利用图书馆进行人才培养,也是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咨询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比如有些地方的图书馆会开展一小时课堂等活动,将图书馆对公众的开放进行到更加深入的层次。
2.4 网络信息导航服务。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数量庞大,类型复杂,具有分散、无序、更迭频繁等特点,开展网络信息导航服务,使之条理化、有序化可引导用户在网上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料,减少网上查找的盲目性。咨询馆员在充分熟悉网络资源分布状况的基础上,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以此向咨询用户介绍各种网络搜索引擎,帮助用户了解、掌握检索网上信息资源的知识和技术,提高他们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针对一般用户的需求,对各类Web网站进行搜索,建立网站分类索引,张贴在本馆主页或建立导航库,为读者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提供必要的查询途径和链路。
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咨询服务的发展趋势
3.1 数字信息咨询服务系统的完善。实事求是地说,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咨询服务系统在我国并不十分完善,仍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搭建更完善的图书馆咨询服务平台。
3.2 服务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在网络环境下,为用户提供的咨询服务要有更高的质量和效率。要改变传统方式下馆员在服务台前等待用户前来咨询的模式,应主动向用户提供和推送有价值的信息。图书馆的立馆根本就是以人为本,为用户服务,因此在新的环境下对传统的服务方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3.3 咨询服务的远程化。前文中已经提到,网络环境下,会有越来越少的用户真正走入图书馆,网络将会成为他们查阅馆藏资料的最重要途径,因此对用户的咨询服务也将由传统的面对面的口头传授转为向用户提供远程的咨询服务。
3.4 多图书馆之间的全天候合作和数据共享。由于图书馆的馆区有限,其馆藏资源量也肯定会受到限制。在传统的的图书馆服务方式中,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就是用户在图书馆里无法查到所需要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下,各图书馆之间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对各自所缺少的资源进行互补,保证能尽量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
4 结语
由于当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咨询服务系统并不完善,因此需要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创新服务模式,在平时的服务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此加以解决,使之服务系统更为趋于完善,真正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1]王福生.数字图书馆——未来图书馆的发展防线[J].现代情报,2011(02).
[2]陈淑莲.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J].图书馆论坛,2011(05).
8.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刍议 篇八
实现人性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实现人性化的服务环境.
作 者:刘晓滨 LIU Xiao-bin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福建福州,353002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 19(23) 分类号:G258.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人性化服务 以人为本
9.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刍议 篇九
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基地,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的提供者,对信息化、网络化浪潮的冲击更为敏感。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网络化浪潮的兴起,一个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光纤技术、数字卫星技术为主要信息传输载体的社会基础设施的新的信息环境已经在我国形成。
图书馆是社会需求的产物,其天职就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通过服务体现的。在知识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流,社会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社会需求发生较大变化,知识总量的不断的增长,知识领域不断扩展,用户自身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整体上开始从劳动密集性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用户信息需求不断增加,使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图书馆无论在信息资源采集、组织加工、信息服务、管理模式等诸方面将发生更深刻的变革。
一、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特点
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以纸张为载体的信息,它的服务必然围绕着纸张文献和图书馆馆舍的展开。中国图书馆由于受封建时期皇家图书馆、古代藏书楼的影响,图书馆和图书馆文献是为少数人服务的。
图书馆的藏书是以保存为主,形成了“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办馆思想,往往把读者放在次要位置。图书馆设施的建设也是以更好地保证藏书、管理藏书为重点,可以说传统的图书馆在服务模式、服务观念、服务结构、服务组织、服务重点等方面形成了特有的规律和特点。商品化上服务模式相对单一,服务方法简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封闭型建设模式
由于传统的图书馆受不同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的接触是受限制的,可谓自我封闭的内向型。形成“小而全”、“大而全”、“备而不用”“万事不求人”的自我封闭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每个图书馆都试图建立自己的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例如:建国以来我国的车家级图书馆有“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社科院图书馆、科技情报所、军事科学陆军图书馆、全国地质图书馆等。每个省市级都有各省市图书馆、省市科技情报所。另外有大专院校系统、军队系统、工会系统图书馆等。又如藏书建设中,自我发展,限定服务对象和范围。致使某种外文期刊,在一个地区可能订购几十份,既浪费资金利用率又极低。由于每个图书馆受所属领导机构的管理体制的限制,加之资金有限,人员有限,服务有限,不能充分发挥文献信息的作用。
2、公益性服务
我国图书馆的公益性,是随着近代图书馆的产生而形成的。国家图书馆于19正式开放,免费向公众服务。新中国成立后,兴建了大量析图书馆,所有经费由国家提供;图书馆完全是公益性的。这种做法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也带来许多弊病,任何业务的开展,都向国家要投资。同时计划经济中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图书馆也普遍存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图书馆需求的扩大,仅依靠国家一方的投资,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3、被动型服务方式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一般是等读者上门,所有的服务基本是以图书馆为中心,可谓是围绕图书馆馆舍展开的。图书馆的指导思想是尽可能把藏书收全,服务设施齐全,有比较舒适的环境。主要服务方式是:馆内阅览、书刊外借、文献复制、参考咨询等。图书馆满足于书刊的借借还还、取取归归的服务方式。由于机制、经费、人员、设备的限制、服务工作有许多局限性,同时也束缚了服务人员的思想,缺乏主动服务的精神。
4、单纯型服务对象
传统的图书馆面向比较固定的读者群,主要对到馆的读者服务,服务对象集中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国家机关。公共图书馆有自己的读者群、高校图书馆有自己的读者群,专业图书馆也有自己的读者群。由于图书馆服务模式,培养了传统图书馆的用户。他们习惯把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方式仅仅放在图书馆,获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比较单一,图书馆可提供的服务方式也比较单纯。许多图书馆对书刊的利用率,读者借阅的满足率,服务效果从不过问,把图书馆办得像行政办事机构。
5、浅层次文献型服务
传统图书馆以收藏、加工、保存图书、期刊、资料等纸张为载体的文献信息为主。内容之一;向读者提供原始文献,文献流通方式是一本图书、一种期刊、一分份报纸。其次:为读者提供馆藏专题文献,馆藏专题文献又是以一次文献、二次文献的信息单元为主。对文献信息的深圳特区加工做的很少,一切业务工作都是围绕文献开展的。
6、劳动密集型文献管理
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文献的加工,主要是对整体文献的加工和处理,也可称为”粗加工“,例如:图书以整本图书为著录单元,期刊以一种刊物为著录单位。工作人员从书刊的采、编、加工、人库、管理、主要是从事重复性劳动,工作繁琐,劳动强度较大。衡量一个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效果,往往是以图书的流通量作为唯一的标准。每一个图书馆以收藏和占有文献的数量,作为图书馆级别的标准。从一个图书馆整体动作而言,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7、机关型结构
图书馆隶属于不同的行政机关。图书馆的办馆方向、业务发展、采访方针、读者对象、人员和经费均由上级机关确定,图书馆必须对上级机关负责。因此,图书馆办成了行政办事机关,往往征收社会的需求、政治经济的发展脱节。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
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彻底摧毁了”田园式“的传统图书馆模式,也给图书馆的自下而上发展空间带来了新的契机。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受到严惩冲击,促使传统的机制、运作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型服务模式的雏形已出现。图书馆服务工作从满足书刊代阅的文献需求为主,转移到以满足知识信息需求为主、以知识开发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模式。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形成了新模式,其主要特点:
1、开放型服务模式
图书馆开始突破围墙,跳出固定场所,主动接触社会,摆脱了传统文献处理的限制,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服务方面,面向网络环境,以新的方式组织、控制、选择、传播信息建立了辐射型的开放服务系统。例如:国家图书馆利用网络环境和设施,扩大读者范围和领域,在电子阅览室开展各项网络信息服务,每天上网浏览图书的读者已达50~60万人次,是每天来馆读书的读者的几十倍。
2、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在完成公益性服务的同时,开展各种类型的有偿信息服务,已经得到社会和读者的认可。不仅可以弥补国家投资的不足,也可以促使图书馆有自我生存的自身发展能力。李岚清副总理在视察车家图书馆时曾指示:”图书馆主要是公益事业,但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当的产业化经营不但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
3、主动型服务
面对社会的信息需求,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走出图书馆,面向社会、面向需求、上门服务。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工作人员主动与用户联系,了解需求,采用新的服务方式,主动为读者服务。例: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东中山图书馆的剪报中心,主动与大中型企业联系,了解信息需求,编辑专题剪报,提供信息服务,收到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清华大学图书馆,聘用专业人员为学科馆员,提高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质量,主动为教学科研服务。
4、针对型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建立,图书馆开始冲破传统服务模式,紧密地配合社会需求,提供特色服务,有针对性的服务,不断提高读者的满意率。例如:国家图书馆强化为政府立法决策服务,在近两年的”两会“期间,24小时全方位服务。近期与国家机关和各部委图书馆联系,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主动提供政策法规方面的专题咨询服务。上海图书馆主动向政府机关定期提供城市建设、市场发展等宏观决策性信息。浙江图书馆针对本省的经济发展,主动为大型企业服务,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5、多样型服务
现代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摆脱传统的服务方式,摒弃单个、重复、被动、琐碎的手工服务。把服务模式从”单纯服务型“转变为”服务经营型“,把服务推向市场,开展信息的深加工,如代查、代检索、代翻译、人办手续、代复制、联机检索、光盘检索、联机目录查询、网上专题信息服务等。提供信息资源的范围和载休更广泛。图书馆从文献资料的收藏者和提供才,转变为信息产品的生产才、开发者和提供者。例如:天津图书馆、东城区图书馆实行的会员制借阅方式,国家图书馆为政府机关、重点大学送信息上门。
6、知识密集型劳动
信息社会需要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图书馆开始从以文献单元的加工,深入到以知识单元为主的加工,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将从借借还还的服务,转移到多层次信息咨询服务,有更多的工作人员从事信息的组织,直接参与市场,成为信息技术的中介,在信息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增加智力投入。产生了新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被称为”网上信息员“、”网上导航员“、”网上冲浪员“。例如”国家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人员在网上提供各种类型的文献信息,为各种专业网络公司提供专题信息。信息服务人员已经从简单的劳动,转向智力型劳动。
7、产业型服务机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等机构从单纯公益型向以公益型为主,经营型为辅的服务机构。新型的信息服务机构,以生产和经营信息产品为主,出现以经营型为主的服务机构。例如:中国科技信息所的万方数据公司、深圳图书馆集成软件公司等。
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在网络环境下知识信息的需求的特点是:知识信息需求的全方位与综合化,知识信息需求的开放化与社会化,知识信息需求的电子化与网络化,知识信息需求的集成化与高效化。
社会的需求促使信息机构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向信息增值型、信息产业化、信息服务化、精密化发展。
传统图书馆,文献收藏的数量,对图书馆馆服务方式是以面对面的读者借还图书,提供口头咨询为主。
现代图书馆,拥有掌握和利用电子技术的水平和专业人员,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受馆藏的限制,对图书馆的服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以远程通讯的网络应答式提供。
从总体上,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的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图书馆的服务观念;从“读者服务”转向“协调、合作、共享”。
10.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刍议 篇十
关键词:网络环境 图书馆信息服务
0 引言
网络化是20世纪末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正在建设中的信息高速公路和现在的因特网共同构成了现代图书馆最主要的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使图书馆变成全球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化、虚拟化、数字化成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Internet 将把图书馆推向联机化和集成化以后的又一新阶段,图书馆的业务操作、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传统的相对独立的图书馆将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最终将不得不在网络环境中重新定位。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的形成使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受到严峻的挑战,图书馆只有提供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信息服务,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因此,图书馆应适应新环境的发展需要,拓展信息服务的新领域,以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 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特点
1.1 服务要求集成化 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不再只对单一的载体所含的信息感兴趣,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往往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得到满足。用户关心的不再是获取信息的过程,而是对其获取的结果感兴趣,他们往往要求图书馆能够围绕他们关心的信息提供一系列信息资料,用户对图书馆的评价,取决于图书馆能否提供他们所需的全方位信息。
1.2 信息服务网络化 这主要是由新的信息环境所决定的。一方面因特网、局域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图书馆“面对面”、“一对一”的借阅方式,文献传递的内涵早已超越了单一的借借还还、影印复制,逐渐延伸到利用网络这个服务平台来进行文献的索取或给予。另一方面,计算机和数据通讯业的迅速发展为图书馆网络服务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许多图书馆已实现自动化管理,并通过建立各自的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通过信息网络使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图书馆的在线服务、远程服务。
1.3 服务手段现代化 现代信息服务的网络化特征明显,计算机在信息服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逐渐被方便快捷的计算机、互联网上操作所取代,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突显示了其“无墙化”的特征,读者更多地采取了远程终端访问主机的方式进行信息查询,打破了传统图书馆“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节省了信息服务人员和读者的时间和精力。
1.4 信息需求个性化 在网络环境下,面对全球范围的信息交流以及每天涌现出的少量信息,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和针对性。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的创新与重组,用户不再满足于提供一般性的文献服务,而需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核心知识。这就要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由“大众化”的粗线条文献服务逐步转向“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1.5 服务质量优质化 图书馆信息服务应具有“广、快、精、准、新”等特点,要以高品质的服务满足社会用户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
1.6 服务范围社会化 信息服务社会化,主要指满足社会化的用户信息需求。因为网络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交流速度,上网成为人们喜爱的交流信息的方式,于是越来越多的信息投入网络中交流。因此,图书馆拥有的信息量相对锐减。图书馆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从单一的、被动的、传统的、封闭的藏书楼中解放出来,明确走信息服务社会化之路,为广大的信息用户服务。
2 网络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的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 但目前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上网人数少、网络费用高、有用信息少、网络速度慢、软件开发滞后以及版权和收费问题等。更重要的是图书馆自身也存在较多值得改进和变革的地方。
2.1 Web服务 分类是图书馆的强项,但在很多图书馆主页上,这项功能体现不了。各种各样Web服务项目排列杂乱,分类不清晰,服务术语无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同样的服务项目,有时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术语,而相同的术语有时却代表了完全不同的服务内容,很少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便利。
2.2 服务理念和服务内容方面 在服务理念上,仍延续了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以文献为中心,将自己所获得的信息按自己的专业理解排放在图书馆的网站上,没有更多的为读者考虑,没有很好地兼顾他们查找和使用的方便、准确与快捷。因此,加快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充实网络信息服务的内容,是当务之急。
3 网络环境下拓展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对策
3.1 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所谓个性化信息服务就是针对每个用户的独特信息需求进行独特的针对性服务。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用户获取自己所需信息的难度急剧增加,用户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从海量信息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有用信息。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服务方式,提供不同服务内容,为用户提供专题性、特色性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如使用个性化网页定制服务、信息主动推送服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等。
3.2 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首先,就要实现图书馆内务工作的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实现馆内中外文献资料的采购、编目、检索、流通的自动化,可以开展与其他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为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其次,建立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图书馆资源在网络上的畅通传输。在这样的系统下可以使一个个单个的图书馆用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相互协作的整体。
3.3 利用图书馆网页,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化信息服务①通过主页,可以全方位展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功能,还可以通过OPAC(联机公共检索目录系统)以及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来获取其它馆的馆藏资源。②网络导航。网络信息繁多庞杂,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结合本馆的特点,对用户常用的网络信息和网络站点进行挖掘,并在图书馆网页上按主题、学科对知识进行分类与有效的管理,同时以超文本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链接。③开设网上课堂。用户可以在远程通过网络进入图书馆主页,从而调出课间,进入虚拟环境下学习。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博客等方式介绍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和检索策略等。
3.4 强化图书馆信息服务意识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图书馆服务工作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图书馆员就必须更新观念,改变那种被动的等用户上门才提供服务的意识,开展积极挖掘潜在用户以及用户潜在需求的主动服务意识;要改变那种封闭、不重效益的观念,树立资源共建、共享、共知的服务观念;要改变“以书为中心”重藏轻用,以馆藏大小、藏书量多少来衡量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观念,树立把提供信息的能力,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以及用户的满意度来衡量图书馆馆员服务能力的观念。
4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
4.1 搜索引擎和服务内容深入化 提供本站点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供用户检索图书馆资源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网络环境下的用户不仅要求图书馆提供图书、期刊公共目录数据库,还要求能够检索到图书的章节名称,期刊的篇名目次信息等。要求信息服务不仅要能提供原始文献信息,还需要向读者提供经过高度加工、综合提炼成的深层次信息产品。
4.2 加快图书馆网络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不仅能大大加快整个社会的信息交流和传递速度,还能极大地拓展知识信息传播的范围和利用程度。因此,图书馆必须建立和完善自动化网络系统,实现联机采访、联机编目和联机检索。在网络环境下更要强调分工协调,资源与信息网上共享,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检索中心和咨询中心。
4.3 大力培养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人才 在现如今信息飞快发展的时代,图书馆在不断更新技术装备的同时,更要积极引进和培养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人才,对本馆的工作人员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以及相关培训。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成为能够驾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先进信息加工处理技术,对信息能够进行加工、开发、维护的复合型人才。
5 结束语
网络环境给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图书馆应及时的分析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调整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方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应重视的几个新问题.图书馆论坛,2002年第1期.
[2]伍昭嫦.新时期深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思索.图书馆论坛,2002年第1期.
[3]金业阳.网络环境下深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若干新问题及策略.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4]马燕.网络环境下开展信息服务的新思路.科技情报开发和经济,2002年第1期.
[5]刘彩虹,杨玉红.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尝新.图书馆工作和探究,2002年第1期.
[6]李晚红.我国网络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0,(1).
[7]曹学柱等.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新思路[J].图书情报工作,2000,(12).
[8]程绍敏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2,(1).
[9]林小勇.未来图书馆发展特点和信息服务要求[J].图书馆学刊,2002,(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刍议】推荐阅读:
净化网络环境征文06-17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07-06
网络环境的儿童品德心理07-16
网络安全环境心得体会11-01
网络环境下的课件制作08-16
构建实用, 高效的远程教育网络环境10-11
高中物理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模式初探10-20
网络环境下学生打写能力的培养10-31
2015网络与移动环境下信息化教学变革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