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教学反思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2024-09-08

学会教学反思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共9篇)

1.学会教学反思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篇一

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反思的论文

论文摘要:青年教师由于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和岗前教学训练,教学能力明显不足。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青年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主要有:教学后记、观摩教学、教学研讨、课堂调查和行动研究。

青年教师是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是今日的中坚和明天的希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素质的培养。教学能力包括知识转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fll。刚走出高校或研究所的青年教师由于师范教育的缺失或偏颇、教学与科研的失衡、教师教学效能感走低以及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尚未形成的原因,致使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较差,现状令人堪忧。如何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其途径与方法很多。其中,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

1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的表现

1.1转化能力不强

转化能力是指教师对所要讲授的知识进行概括、加工和改造的能力。教师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重现自己所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而是要根据所传递知识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将有关知识加以提炼并转化为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促进学生发展。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转化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处理课程的适切性和体系性之间的矛盾,存在两种倾向:有的是见物不见人,只顾照本宣科或者自说自话,有的是见人不见物,虽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课程内容散乱不成体系。要么只注重知识的逻辑体系而忘记学生,要么完全以学生的喜好为转移,一味迎合学生而忘记知识的传授。

1.2组织管理能力欠缺

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各种因素与变量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教育对象结合起来,实施管理。教师要周密的计划,合理的统筹,扎实的检查,适时的控制和调节。青年教师组织管理能力欠缺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处理“紧”与“松”或“抓”与“放”的关系。要么一抓就死,要么一放就乱。要么满足于一言堂,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仅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注重启发引导,不注重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学习。要么放弃教育管理权,任由学生摆布,甘当学生奴仆,课前无计划、课上无规矩、课后无检查。

1.3语言表达能力欠佳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能力之一,是教师职业要求的最基本的条件,缺乏这种能力,就无法正常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教育。教师的语言充满知识性、智慧性、启迪性且准确明了生动的教学语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教师魅力所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表现在语言没有感染力,不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语言贫乏肤浅,思想深度不够,含金量不够,不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语言不够优美文雅、过于生活化、学术性不强。语言晦涩深奥,学究气太浓,不能深人浅出表达自己的思想。还有的老师普通话不标准,方言太重学生无法理解。

1.4教学研究能力较弱

教学研究能力是教师探求教学的真相、性质、规律的能力。高校教学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并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为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指导。由于高校现行的评聘体制和教师的功利态度,重学术研究轻教学研究现象普遍存在,青年教师对教学研究精力投入严重不足。教师不研究自己的教学,不注重教学效率的提升。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能力较弱除了教学研究态度不端正外还表现在教学研究理念陈旧落后。教学研究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理性的教学反思而是依据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来设计教学、研究教学,片面追求学科知识结构的条理性、完整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存在,教学研究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需要,教学研究活动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研究效果。

2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自我提升的根本途径

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这样,设法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其中,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自我提升的根本途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考察水平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网。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需要学校完善师资培训制度,搭建发展平台。而教师的自主发展则是教学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径,教学反思则是教学能力提升的基础。

2.1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其教学能力提高提供机会和条件。

教学反思的目的在于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积极主动地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及实践活动,这充分尊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写教学日记、描述一解释自己的教学活动、观摩教学、主动征求同事及学生意见和建议等多种方式所进行的反思行为,也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2.2教师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实践,是沟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迅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力因素。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单靠教学年限的增加、教学经验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重复;除非我们善于从经验中汲取教学,我们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这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青年教师要想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必须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反思前人的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未经反思的教学理论对青年教师来说是抽象的、空乏的。脱离自身实际去践行理论非但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效虎不成反象犬”,未经反思的教学经验是狭隘的、肤浅的,不结合前人的理论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就会像井底之蛙般固步自封、停滞不前。青年教师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实践有助于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课堂环境以及学生的表现做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并通过教师间的相互观摩和讨论,创造性地将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3青年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

3.1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在一节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思想轨迹的纪录。教学后记可以使教师较为系统地回顾和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更新观念、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指明努力的方向。教学后记的形式不拘一格,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点评式,即在教案各个栏目相对应的地方,针对实施教学的实际情况,言简意赅地加以批注、评述;(2)提纲式,比较全面地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成败得失,经过分析与综合,提纲挚领地一一列出;;(3)专项式,抓住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与总结,加以深人的认识与反思;(4)随笔式,把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典型、最需要探讨的事件集中起来,对它们进行较为深人的剖析、研究、整理和提炼,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和体会,形成完整的篇章。教师可依个人的习惯、爱好来选择相应的方式撰写后记,也可结合实际,创造其它形式。

3.2观摩教学

观摩教学即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并分析他们所观察到的结果,随后与任课教师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观摩是任课教师借助同事的帮助,反思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有效方法和手段。青年教师要勇于开放自己的课堂,虚心听取同事对自己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青年教师还要认真观摩经验丰富教师的示范课,认真听、看、思、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激发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反思。

3.3教学研讨

即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教学研讨会,同一所学校或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提出各自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讨论解决办法,得出最佳方案为大家所用的一种反思方法。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研讨,真诚求教以解决教学中的困扰。青年教师还应该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求教与校内外同事,使自己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不断完善。

3.4课堂调查

课堂调查可以用来了解学生对学习和教学的体验,从而帮助教师从学生眼中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对于教师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关键是要了解学生有哪些感受。课堂调查可以帮助教师较为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感受的有关信息,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建立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反思的基础上。

3.5行动研究

所谓行动研究,就是要求教师对他们在课堂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以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案的过程。行动研究可以促使青年教师积极审视、质疑、批判和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实践,有效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4结语

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由于多种原因而表现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现状令人堪忧。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

2.学会教学反思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篇二

青年教师处于事业的初始阶段, 在知识面、教学方法、教学经验、课堂控制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就广大青年教师自身而言, 一定要直面现实, 不断提高认识、锻炼能力, 提高教学水平,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课前认真备课, 做到胸有成竹

备课, 广义地讲, 授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叫备课活动;狭义地理解, 是指在编好教材、确定了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计划之后而做的具体准备工作。[1]这里我们指的是广义的备课。

备课是每一位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 即使是教学经验相当丰富的资深教师也概莫能外。备课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把要在课堂上将要讲授的内容熟悉下, 它是一个相当辛苦的过程, 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

1备课标

课标大致描述了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基本要求和相应原则。细化了同学们必须要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因此, 在课前准备阶段, 青年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重点理解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粗略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2备教材

教材是同学们学习理论知识, 提高能力的主要来源, 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通过领悟教材, 从整体上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 各章节之间的过渡环节及相互关系。提炼教材的重点、难点并预设同学们可能产生的疑点。

对重点, 要精心讲授, 力图讲清、讲透;对难点和疑点, 教师要多角度思考, 认真分析为什么难与为什么疑, 有何解决方法等, 以备在讲课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切中要害。

3备教案

教案包括讲稿和课件, 是组织教学活动的第一手材料。由于教材的编写、出版、印刷、发行等客观因素, 更新换代的时间一般比较长, 有一定的滞后性, 因此, 备好教案, 是追踪信息, 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弥补教材之不足的有效途径。从总体上讲, 教案一定要反映出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及实施步骤和方法。要根据课程和学生的特点、教师的实践经验等体现出个性和特色的一面。

4备学生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 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想法、知识现状、阅历及所学习的专业等信息, 就不能切实地掌握他们的实际水平、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 引导他们有效地获取新知识。

这个了解过程对于刚任课的教师来说需要有一个时间跨度, 具体可以与其辅导员或班主任等相关教师沟通了解相关情况, 这些信息的取得对于教师选择所讲授的内容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知识储备的同学对于新课内容的吸收与内化程度是相差甚远的, 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要多渠道的掌握信息并针对同学们的实际学习水平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环节, 做到因材施教。

二课中注重教育效果, 讲究教学相长

在正式课堂教学中, 教学效果的取得有着多方面的衡量标准, 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秩序的良好度、学生的知识内化度、学生的满意度等, 这是评价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 也是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重要方面。

1更新教育内容, 增强教育的生动性

教学内容“假、大、空”是造成教育效果低下的重要原因。为此, 青年教师应该努力将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挖掘身边发生的人、事物以及社会现象做为教学素材, 契合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接受期待。这些鲜活、生动的素材在与同学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结合时发挥着巨大的载体作用, 能够引起大学生们情感上的共鸣, 增强教育的生动性与吸引力。

2改变教育方式, 提高教育的互动性

教师以讲授为主, 教材以说教为主的灌输、填鸭式传统教学方式早已过时, 不能吸引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青年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 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他们的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及合理建议要高度重视并积极解答, 以真诚、友善、讨论、平等对待的方式加以有效互动, 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3找准教育切入点, 夯实教育的针对性

当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这影响到了大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但这也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契机。

这些焦点、热点问题事关同学们的切身利益, 他们定会对其解决方略及应对方法产生深厚兴趣。作为青年教师, 一定要学会观察、留意、及时捕捉教育机会, 并以此为突破口, 认真思考并及时总结, 采取恰当的方式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定能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4把握教学环节, 提升教育的变通性

对于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 课中要稳步推进。当然, 在推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课前没法预料的突发事件。把握教学环节, 就需要教师具备一种特殊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提升教育的变通性。对于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各种表现, 特别是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 教师要能够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并采取恰当的措施, 妥善应对及有效处理。

这种变通性反映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敏感性、理解性, 表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及自身修养。这对于化解课堂危机于无形之中, 对教学环节有效实施, 增强教学效果都有较大的影响。为此, 教师应该在细致地观察学生、冷静机智地处理突发事件、因材施教方面下功夫, 提高教学调控能力和变通能力。

三课后及时反思, 注重积少成多

反思就是平常所写的课后教学小结, 即教师在每上完一节课后, 通过自己教的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 认真进行反思, 把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教学中的失误、教训, 以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疑难、错误, 独到的见解, 教师从中受到的启示和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需要改进的想法等等, 全都记录下来。[2]这个反思定义只是在狭义上局限于对教师自身教学的反思, 其实还应包括广义上的反思即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后的反思。

Rosner在1989年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并认为, 没有反思的教学经验是狭隘的、肤浅的知识。[3]反思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续, 也是提高教学效果, 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 反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总结成败之处

每堂课下来, 都要及时认真地反思,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与有效性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措施, 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达成度等。将这些成功之处详细记录下来, 作为以后备课和教学时的参考和借鉴。

在反思成功之处的同时, 还要反思教学中的失败之处, 对其进行认真深入的剖析。对自己的授课客观的评价出不足, 面对自己的不足, 要认真思考和改进, 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2捕捉教学灵感

在随机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的深入, 师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偶尔会不经意间碰撞出突发灵感。这些突发灵感可能来自教师自己的想法, 也有可能是来自学生, 而这些灵感却发挥着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青年教师一定要在课后, 要及时通过反思去捕捉这些灵感, 否则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3评价教学目的

教学的目的包括教师要传授的知识, 与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方法。在课后, 青年教师在反思成败之处的同时, 千万不要忘记反思通过自己的教学, 学生是否学到了应学的知识, 是否学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等。

通过反思是否达到教学目的, 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不断完善备课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

4博采他人之长

青年教师刚刚工作, 部分教师还是第一次走上三尺讲台, 因而对于如何教学还是懵懵懂懂。古人云“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因而, 博采众长也是青年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听课更是博采众长中的捷径, 有助于青年教师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结构与层次, 重点与难点等。

听课前, 青年教师自身要认真把握好课程内容, 理解重点、难点、困惑与质疑之处。针对这些问题再选择性地听哪一位教师的课及听哪一节的课, 做到先备后听, 效果才更好。听课中, 青年教师要边听边记边思考, 内化吸收授课者的成功之处、从中发现闪光点, 为我所用。听课后, 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讨论, 分享学习体会, 分析在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上的区别, 取长补短。

通过“从听中学, 在学中做, 在做中提高”的方式, 博采他人之长, 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定会得到很快提升, 逐渐站稳讲台。

青年教师是目前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力量, 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 其教学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未来高校的教学质量。广大青年教师一定要意识到, 在高校积极采取措施培养青年教师的同时, 自身也要不断努力, 认真做好课前、课中与课后的教学工作, 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更好地发挥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功能, 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春波.注重课前准备, 提高教学质量[J].法制与社会, 2010 (12) .

[2]陈友能.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阶梯[J].大众科技, 2010 (11) .

3.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篇三

一、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在课堂教学进行之前,首要工作就是对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重要的教学因素进行详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在此基础上,青年教师还要做好以下几步工作。

首先,要写好教案,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注意对教学对象的定位:是给什么样的人讲课,不同的授课对象要求不同的层次和深度,研究利用何种讲法使学生理解得更明白更透彻。

其次,在写教案的同时,每堂课之前还要做好上课的准备,如对第二天要讲的内容,要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列出提纲,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因为教学经验不够导致对教学的控制力过低。因此最好能够在每次课前自己试讲一下。

最后,要重视辅导和答疑工作,在上一门课前能让老教师先担任一两次辅导工作,这样可以把本门课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同时可以吸收老教师的教学经验。

二、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1.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操作能力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包括了教与学两方面。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对教学双方的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使师生双方按一定的要求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教师能否实现主导作用与其组织教学能力密切相关。教师组织教学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如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故事导入、实验导入、问题导入等)采用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班级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等)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接受法、发现法、自学指导法以及各种相关方法)组织教学。

其次,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要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课堂教学语言能力要求标准、简洁、清楚、生动;语言的外部特征(音色、音量、语声、语调、节奏等)的驾驭能力;教师课堂教学一般语调、音量、语速适中,语调节奏富于变化,语言的停顿应适当等方面,使语言富于表现力、感染力即所谓的要有“言语表情”;身体语言能力,教师适应自己会的面部表情和身姿表情(体态语)等非词语信息来加强语言的效果。

再次,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板书能力。板书可以呈现教学的主要结构、重点、难点,对整个教学内容起着提纲挈领的提示概括作用。教师可以借板书控制教学速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及引起学生对某些重要的题目深入思考。因此,青年教师应要求自己:板书字迹规范(清楚美观、图表设计扼要醒目);结构条理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数量适当。

最后,青年教师要熟练适应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所具有的屏幕显示文字和图像、声音、计算、控制、存储等功能来帮助教师教学,辅助学生学习,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多媒体教学特别适合一些难于理解的也难于在板书中表达的模型,青年教师要主动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知识,大胆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

2.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能力

首先,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管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状况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有关,与教学速度、难度等教学的因素有关,还与教师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管理有关,所以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多种注意交替使用,还要应用某些策略对学生的不良状态进行管理。

其次,对学生进行恰当表扬。教师要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各种反应进行恰如其分、灵活多变的表扬,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维护课堂秩序。

最后,要对不良行为进行控制。课堂中,当学生“开小差”时,教师要及时提醒制止,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不点名批评或用眼神提醒;让开小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做示范;表扬其他同学,树立榜样;表扬开小差学生某个阶段或某些方面的较好表现,增强其荣誉感和自我约束力。

3.课后反思,丰富教师自身的知识

青年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反思,经常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以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反思主要包括对教学速度是否适宜的反思,对自己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地反思,对自己是否能调动、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的反思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教师在反思中正确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指导和控制,并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三、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

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要求教师切切实实地做足基本功,也需要教师有较多的学习智慧。总的来说,第一,青年教师需要在借鉴中感悟,借鉴他人经验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青年教师需要透过表象看本质,在花团锦簇、精彩纷呈的景象中感悟教学真谛;第二,青年教师需要从实践中探索,借鉴是“他山之石”,探索是“自我发现”,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就应当勇于在实践中探索;第三,青年教师需要从学习中升华。学习包括教学实践经验学习和教学学习,要想提高教学能力,教师既要学习实践经验,也要学习教学理论两者兼顾,突出后者;第四,青年教师需要在反思中前进,通过及时地分析、努力,可以让自己强的更强,弱的不弱,实现“扬长补短”的策略。

青年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生力军,身负重任,要时常提醒自己: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尽早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4.学会教学反思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篇四

当前,全校上下正在积极响应校党委号召,深入开展“三乐两校”主题教育。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学生满意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学校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战略任务。本人从事教学工作多年,从一个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逐步成为了一名教学骨干,离不开学校的关怀培养和老教师的悉心指导,也离不开个人的辛勤努力。现根据本人教学工作体会,就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教学基本能力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积极锻炼教学基本功是提高教学基本能力的重要基础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良好基本素质的体现,是保证满意教学质量的前提,每一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在平时工作中不断锤炼和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达到在教学中游刃有余的境地。本人认为:

1.用心听课,博采众长

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工作十多年来,我始终将听课作为培养教学基本功的重要途径,并认真记录好每次听课的笔记。我认为,作为青年教师在工作之初,在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基本功的养成阶段,多听听其他老教师、优秀教师的授课,多听教学观摩课等,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感性认识,有助于间接地积累课堂授课经验,避免走弯路。这对于培养教学基本功是一个必要的前期准备。我体会听课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听课要有明确的目标,带着目标和问题听课,是一种有计划、有方法的听课,它能充分调动听课者的积极性,使得每听一堂课便有每堂课的收获,避免“为听课而听课”。

第二,听课要会汲取精华,这里所说的“精华”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每位教师各自授课的特点和长处;另一层含义是指在授课上自己技不如人的地方。通过听课可以发现差距,取长补短。听课要注意作好课堂笔记和课后小结,积累一点一滴的宝贵经验;而对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的应用,还要虚心在课后向授课教师请教,共同探讨。这种“拿来主义”的听课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使青年教师掌握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较小投入获得较大收获。

2.尽心上课,精益求精

从教师的教学能力形成与发展过程看,教学实践是炼就能力发展的源泉,青年教师工作之初,授课时数相对比较少,因此,对每一次授课的机会都应格外珍惜,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锻炼基本功的最佳场所,力争每上一次课都会有新的提高和进步。这样有助于青年教师将间接的课堂经验向直接的教学实践转换,并从实践中不断磨练教学基本功。对此,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课前准备要充分。准备好教案和讲稿,作为青年教师很容易混淆教案与

讲稿的区别,教案贵在体现教学思路、教学基本内容和方法,让人一目了然,所以应该是提纲挈领的形式,用较规范的体例和语言;而讲稿主要根据个人要求,可详可略,只要自己明白。青年教师要想写好教案,关键在多练。可以通过多看一些规范优秀教案集,多借取他人教案参考等,自己练习书写后,可请教研室主任或老教师帮助修改,之后再重写,直到满意为止。

第二,课前反复锤炼教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锤炼教学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是表达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手段,对青年教师,为使课堂教学语言规范,可在课前的讲稿中,逐字逐句地推敲并记录下来,自己反复试讲,有条件的可请其他教师聆听指导,最后将定好的讲稿熟记于心,在课堂中自然发挥。我认为,这是青年教师达到规范的课堂教学语言的一个稳妥有效的途径。

第三,课后小结要及时,青年教师授课时,经常会有专家教授,教研室领导和同事们去听课,这是获取反馈信息的极好途径。因此,要特别重视及时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尤其是专家教授们的意见。他们将对你本堂课教学的各个方面综合分析,这是认识自己教学基本功状况的可靠途径,使自己明白今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将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记录下来,反复推敲,运用于下一次的授课中,便于提高和进步。

3.留心学习,拓展视野

教学是一门艺术,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在教师的知识储备中,不仅应具备扎实的本专业的知识技能,而且应有一定的人文知识储备,不断锤炼自己的人文素质修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教学的艺术性,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语言的感染力、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开展。

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等人文知识。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是教育的“两翼”,青年教师重视加强对教育学、教学心理学、教学法、教育史的学习,有助于掌握教学规律,拓宽知识面,加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基本功。我体会,通过阅读有关文学、心理学等的书籍,可增强对语言的感悟力,备课时要有意识地字斟句酌,钻研如何开讲,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如何归结全课等等。这都是人文知识对培养良好的教学基本功的潜移默化作用。

做好平时积累。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备课时想使课堂更富感染力而增加一些新的教学内容或典型事例,如果没有平时的点滴积累,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的。这就要靠平时多读一些参考书和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有用的知识,可做读书笔记或复印下来,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以便于讲课时引用。

二、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实践是提高教学基本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本人认为:

1.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内容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一些学生的数学、物理、英语等基础相对会比较薄弱,而大学课程中牵涉到中学阶段基础知识的内容又比较多,如果按照现行教材的内容进行授课,基础薄弱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对有关课程中涉及的基础性知识进行梳理,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组合,根据教学需要增加部分必备的基础知识的讲授。在教学过程中,除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讲授外,还要加强课后的辅导,同时根据需要给学生列出一些必要的教学参考书目,以便学生课后自学。

2.加强习题课教学和课后辅导

由于许多课程理论性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发挥习题课和课外学习辅导的作用,做到课后答疑、辅导规范化和经常性。

为了及时检查理论课和习题课的教学效果,在每一章的每一节内容讲授过程中或授完后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作业分两种:一种是必须交给教师批改的作业(指定教材上的习题),另一种是学生课外练习不需交给教师批改的作业。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逐题批改,认真检查,及时发现学生带有共性的问题,以便在习题课和答疑课上给予解疑。

另外还应收集文献、杂志中的有关教学内容的最新资料,并按教材的章节分类、编排,作为教学参考和补充资料,供学生课外阅读。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启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能杜绝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的厌学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课时需要运用大量的数据、图片或案例来说明某一个规律,使学生有一个更好的感性认识。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科学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之一是使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MCAI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教育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将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入到课程教学中,一定会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为此,青年教师应学习和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力。

4.加强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学,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

5.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篇五

一、教学反思的涵义

什么是反思? 反思这一概念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什么“反求诸己”、“反躬自省”、“扪心自问”、“闭门思过”、“吾日三省吾身”等都见证了古人的反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而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活动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获得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得更快、更专业。著名数学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曾断言:“反思是数学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数学创新活动,是数学活动的动力,必须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判断与活动进行思考并加以证实,以便他们学会反思。”世界著名数学大师荷兰的弗赖登塔尔教授曾精辟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学生的现实世界数学化,没有反思,学生的理解就不可能从一个水平升华到更高的水平。”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一)对教育观念的反思

观念是行为的灵魂,是教育实践的内在动力,直接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传统的教学观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关注的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成绩的提高。对体验数学价值、体会数学精神、领略数学美感、感悟数学交流等很少重视。在这种传统的教学观指导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背多分”式的高分低能者,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经受时代的考验。而新课程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立足于“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着力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提倡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引导学生进入“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评价则注重“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在行动中逐步把自己的教育观念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

(二)对教学环节的反思

教师要对教学环节进行反思,总结教学得失与成败,养成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习惯,才能提高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自我发展的能力,进而完善教学艺术。

第一,教师备课时要进行反思。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作为教师要对自己过去的经验、新的教育理念、学生实际情况、当前教学条件与教学手段等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基础上。尤其是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自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具备哪些能力”,“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容易出现哪些错误”等等,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反思。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学生回答不上来,答案五花八门事先没有预料到,师生间、同学间的争议,个性张扬的“群言堂”使局面无法控制,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师要进行反思,要根据反馈信息随机调整,反思“为何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

第三,教学后要注意反思。 “教然后而知困”。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得到充分展示,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反思知识的准备和课前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反思本节课的成功在哪里,失败在何处,如何改进;教学评价是否做到了激励与呵护;课件是否高、新、奇,思路是否清晰;重点是否突出,主次是否分明,“三主作用”是否发挥好,目的是否达到……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梳理得失,纠正问题,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不断探索教材内容崭新的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三)对教学行为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树立新意识,转变角色,其身份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一是加强集体备课,减轻师生负担。全年级同科教师加强集体备课,共同研究重点难点,认真分析热点考点,拓宽挖掘知识点和能力点,统一资料、进度、监测、考核与分析,实现教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努力减轻师生负担。极力改变过去我行我素、独来独往、固步自封的不良局面。

二是挖掘教育素材,强化知识过关。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不少的素材值得我们去挖掘、归纳、分析、总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都有值得发挥的空间。同时,教师应全面掌握数学知识点,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有重点地罗列出来,并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这六个水平层次目标,将全部知识点进行分类过关,一步一个脚印消化与吸收,“不让学生吃夹生饭”。

三是摆正教师的位置,树立良好形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也只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宰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教师应该也只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传递的支配者。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探究,自主探索。对学生遇到的困难,教师只能在思维和方法上予以引导,充分挖掘其潜能,给学生以启迪与激励,指明方向,融化坚冰,战胜困难;教师应该也只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而不是“师道尊严”者。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要以心换心,以心交心,走到学生中去,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以交流、合作、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三、教学反思的途径

第一,抓牢摁住数学解题规律。方法是学习的捷径,解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规律,拨云见日,突破难关,培养深入钻研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一类型的问题,解题方法往往有其规律性,因此当一个问题解决后,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方法,总结解题规律,归纳解题共性,寻找新的普遍适用的东西,进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利于今后问题的解决。

第二,在解题过程中跟踪问效。培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对题目结构特征进行反思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对解题思路的反思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对解题途径的反思可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对解题方法的反思,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对解题结论的反思,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对形成的知识模块进行反思,可提高思维的周密性;对知识点的相互衔接进行反思,可提高思维的广阔性;对问题条件的变换进行反思,可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总之,要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的问题“挤”出来,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联想、反思,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第三,对解题方法穷追不舍。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融会贯通,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第四,紧盯学生错题不放。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不求甚解,粗心大意,满足于一知半解,忽视对结论的周密思考,往往出现不切实际、数据出错、答非所问、前言不搭后语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性错误”发生频率较高。因此,教师应紧盯学生错误,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剖析错误原因,给学生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错过程中掌握、理解、运用。学生应就出现的错误进行收集,摘录入纠错本,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学错题库,从中获得反思的对象信息,并在反思中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和思维上的缺陷。帮助学生分析根源,是旧知识干扰还是新知识没掌握;是知识本身难度大还是自身粗心大意;是理解不深刻还是思考不周密;是经验发生错误还是动手运算出现错误;是普遍性错误还是特殊性错误……对症下药,适时改进,杜绝此类情况重复发生,让学生思维品质得到优化。

四、教学反思的策略

(一)提高对教学反思的认识

在一定程度上讲,反思就是“回头看”,就是“自我揭短”、“自我批判”,是一种很难做到的行为。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师德高尚、乐于奉献的教师,往往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业务精益求精,不满足于眼前成绩。他们渴望成功、实现自我的需求,将成为他们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源动力。他们通过实践,从经验中不断学习、积累、反思,不断增长知识、充实自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数学实践,因而实施教学应付自如,进而使自己成长为善于思考、富于创造性的数学教师。

(二)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要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就要不断地对自己及其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因此,教师首先要加强数学理论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名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以通过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要学会主动探究教学的奥秘,寻找数学教育的规律,深刻的理解和领会新课程改革的优势,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主动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常以批判的态度反思教学实践,使自己不断进步。其次是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探寻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规律,深刻领悟初中数学教学的真谛,适应时代的发展,逐渐成为“反思型”教师。

(三)灵活运用反思方法

会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要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教师要掌握好反思的技巧,灵活运用反思方法,运筹帷幄,融会贯通,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立竿见影。

1.“横看成岭侧成峰”――善用“换位反思”。有道是,“看人挑担不腰痛”,“饱汉不知饿汉饥”。由于人的认识和经历差异影响,难免会使自己的认识产生偏颇,有时甚至看不出问题所在。站在教师的角度,应设身处地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会怎样?”“这位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处于这个年龄阶段,应怎样学才有效果?”经常进行这样的换位移情反思,对于形成融洽、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和形成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大有裨益的。

2.“司马光砸缸”――不妨“逆向反思”。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按熟悉的常规的思维路径去思考。然而,实践中某些问题利用正向思维却不易找到正确答案,一旦运用逆向思维,常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功效。这说明逆向思维是摆脱常规思维羁绊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历史上司马光不能通过爬进缸中救人的手段解决问题,而是转换为破缸救人,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被传为佳话。鲁班上山不小心被野草划破手,他逆向思考:“既然小草的细齿可以划破我的手,那如果铁条上带有很多小齿就应该可以锯断大树了吧!” 于是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把锯。这样“反其道而思之”的事例不胜枚举。运用逆向思维,以“出奇”而“制胜”。其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喜出望外,别有所得。

3.“曹冲称象”――巧用“转化思想”。转化思想,就是将未知解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联想、类比等思维过程,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变换,化归为已知知识范围内已经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方法的数学思想。著名数学家莫斯科大学教授C.A.雅洁卡娅,曾在一次向数学奥林匹克参赛者发表《什么叫解题》的演讲时提出:“解题就是把要解题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数学中的转化比比皆是,如:消去法、换元法、数形结合法、求值求范围问题等等,都体现了等价转化思想。我们经常在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进行等价转化,未知向已知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空间向平面的转化、高维向低维的转化、多元向一元的转化,高次向低次的转化等,都体现了转化思想。在数学解题中以“曹冲称象”为典型,顺水推舟,经常渗透等价转化思想,可以提高解题水平和能力。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对比反思。有比较才会有鉴别,人们常常是通过找到某一事物的对立面的特征来发现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数学教学中将相关知识进行对比,找相同之点,寻不同之处,通过学习比较,对照思考,琢磨反省,才能理解深刻、自我提高,才能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5.“执泥绘像”――不避“质疑反思”。从质疑处寻求问题,才能形成举一反三的思考,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教师要不断地质疑,才能有提高,才会有新的发现,才能有所收获。对每个知识点的讲授、每一个决定的形成,每上一节课、每出一套题等都要进行质疑反思:“这样做行吗?”“这样安排合理吗?”“这是最佳方案吗?”有质疑才会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努力,有努力才会有收获,有收获才会有发展。

6.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篇六

反思也叫反省,它是认识主体对已发生过的认识返回去在认识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做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我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说:“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教‘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的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这里,李 老师的“教育思考”,其实就是“教学反思”。

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反思我们常常是口头说的多,记录整理的少,反思教师自身的多,反思学生表现的少。这样就导致了教学反思的效果很差,只是流于一定的形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很多教师缺乏一定的反思能力。

一、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意义

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将教学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的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教学反思的意义存在诸多误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个教学片段、一堂课、一句话、一个动作等都能引起我们反思。只要我们处处留心,事事关心,在教学反思上一定会大有作为。教学反思,人人可以为之,人人都在

为之,只不过许多教师审视、思考多、记录、整理少,这样就不能发挥教学反思应有的作用,实在是我们教学活动中的一大憾事。做好教学反思至少有如下好处:

1、发现不足,查找原因,寻求改进办法,使教学日臻完善,不断提高。以备课为例,备课是课前思考,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备课的重大意义大家早有公识。如果把备课与反思放在一起来思考,那么我们不难看出反思与备课的关系,对过去教学的反思可以为日后的备课提高强有力的支持,所谓“常教常新”,不思何来?由此可见,教学反思是备课的智慧源泉。

2、将教学中的“灵光闪现”进行总结和反提炼,使之成为稳定的理性行为,使教学过程更加的精彩纷呈。

3、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的反思,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使师生更好的进行有效沟通,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可以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

4、通过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剖析,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更有效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5、教学反思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二、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基本方法

1、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下课之后,教学设计的疏漏不找自现。在有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掩瑕疵,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

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那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的片段值得仔细咀嚼,哪些学生的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教学环节还需改进等等。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记录,主要记录三点:①教学的成功经验。每一节课都会有精彩的片段,教师要学会做有心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把教学中的成功、精彩之处记录下来并长期积累。长此以往,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②教学的失败原因。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教学设计多么完美,在教师的施教过程中,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有时可能还会出现知识性错误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仔细分析,查找根

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使教学日趋完善。③学生的活动情况。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于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的独到见解,可能会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时记录在案,师生互相学习,可以实现教学相长。

2、在理论学习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新时代、新背景下的教师要积极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在教学活动中自觉的运用理论知识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及时付诸实践。先进的理论往往能让我们感觉到“山穷税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没有深厚的教学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是不能登堂入室、达到高屋建瓴的教学境界的。苏霍姆林斯基就这样要求他的教师:“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断补充其知识的大海”,他认为,“这样,衬托学校教科书的背景就宽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更明显。

3、在互相借鉴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教师之间,多开展相互听课、观摩活动,不但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成为“井底之蛙”,而且能够是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只要有可能,不要放过一切听课的机会,不要放过听课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除了要多争取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还要研究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教学实录,从课堂结够、教学方法的选择、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客观、公正评价其得失。教师对所听的每一节都要进行研究、思考、探讨,并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集优、储存,从而走想创新。

4、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反思性学习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反思性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充分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面对新课程下的学生反思性学习,教师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反思型教 师。教师应将自己的教学活动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在认识。关注认知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教师的行动研究,是对经验型教师依赖于经验和技术主导的课堂讲授法的超越。

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简单的过程,他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与提升。只有深刻理解反思的过程与

7.学会教学反思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篇七

1.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是一个教师走上课堂的必要前提

对于一个语文老师, 专业素质尤为重要。没有说、读、写的良好专业素质, 就不可能有精彩的语文课堂。其实一节语文课能反映出一个语文教师很多的层面:基本功、学科知识功底、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性格特长等等, 所以青年语文教师首先要阅读、口语、写作样样都能拿出手。当然最好做到样样都能“镇”住学生, 做一个学生心服口服的语文教师。而对于那些基本功稍微欠缺一些的青年语文教师, 应该在教学之余趁着年轻“恶补”一下, 使自己达到“一专多能”的水准, 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对我们语文教师的要求。

2.注意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如果语文教师缺乏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底蕴, 那么, 他对文学作品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势必存在偏颇, 直接影响到学生文学审美能力的提高及文化艺术素养的形成。专业素养能力的培养要求青年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在平时多看书, 除了语文学科方面的专业理论著作外, 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方面都应有所涉猎, 自觉提高自己对语文教育广度和深度的理解。身为教师, 必须成为学习者, “做一辈子老师”必须“一辈子学做老师”, 青年语文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仅靠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 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不断改革发展的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 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 才能与时俱进, 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将所学真正地服务于课堂, 服务于学生, 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坚实的平台。

二、“吃透”课标和教材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基础

作为教师, “吃透”课标和教材的主旨非常重要。如何准确把握课标的要求, 深切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 合理地使用教材, 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 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 是我们每个教师备课时都要仔细钻研的重点。特别是青年语文教师, 初次走上语文教学岗位, 很多人急于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 甚至模仿、照搬老教师的教学模式, 过分依赖老教师, 不能及时形成自己的有效思考, 最终导致很多年轻语文教师拥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却重复着“师傅”的“错误”。其实, 每个人对教材的使用, 都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合理编配的, 更有着自己独特的实践设计, 不一定适合所有人。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 新教师主动钻研和思考的意义尤为重要, 因为一味地照搬是会迷失自己的, 不利于自身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有效提高, 况且老教师的一些教法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 所以青年语文教师在向老教师学习的同时, 一定要深入研究、解读课标和教材, 从理论上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理念, 合理使用教材。只有这样, 既借鉴了别人的优点又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课堂教学才更具有方向性和科学性, 最终才能逐步形成有个人特色和艺术魅力的课堂。

三、有效驾驭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关键

1.课堂教学中, 掌握恰当的课堂“忽悠”能力

学生始终是课堂参与的主体, 任何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不能脱离学科、脱离学生。教师应在课堂中, 利用各种形式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给学生思考、回答的时间和空间, 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的阵地, 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找到文学的乐趣, 并有所收获。如为了让学生体会李白与杜甫的不同风格,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他们诗的意境, 先让学生欣赏, 让学生在欣赏中进行辨析, 然后进行朗诵对比, 就可以发现李白的诗豪迈奔放, 清新飘逸, 想象丰富, 语言轻快, 无愧为“诗仙”。杜甫的诗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 题材广泛, 寓意深远, 尤其描述民间疾苦, 无愧为杜诗“诗史”。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 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再如:上阅读课时, 如果学生不能够做到安静地聆听, 教师可以这样提醒学生:“能够安静欣赏语文的孩子是最有魅力的”“谁谁认真听语文的样子真可爱”“谁谁非常有品位”等等, 这样“忽悠的”话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也可以拉近孩子与语文的距离。

2.巧用课堂评价语言, 优化课堂教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的参与行为给予及时、中肯的评价是教师的职责, 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强调对学生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地表扬。刚刚走入工作岗位的青年语文教师, 由于缺乏经验, 在评价学生语言和行为的时候, 往往过于单调, 如:“太好了!”“你真棒!”“你真聪明!”, 这种过于简单和重复性的评价, 缺乏激励性和针对性, 长此以往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文学创作思维,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 青年语文教师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进行真诚、恰当、公正的评价, 借以激活课堂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文学潜能, 达到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如对认真听课的小学生可以这样评价“你明亮的眼睛让我感受到你对语文的喜欢”“你沉醉的样子让我感受到你聆听语文的投入”;对发表独特见解的初中生可以进行这样的评价:“一个优秀的人在任何领域都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为你优秀的发挥让我们对中国未来的语文充满了期待”“如果你能保持适度的安静, 我相信你一定能迎来更多欣赏的目光”等等, 这样的评价语言既让学生倍受鼓舞, 增加自信, 又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思考和语文创造力, 从而使学生更愿意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

四、加强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有益补充

8.学会教学反思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篇八

【摘 要】青年教师是学校整体师资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其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本文首先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入手,并针对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提高 高校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研究与实践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师资队伍的组成和来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教师队伍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根据教育部的统计, 2006年高等学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人数为520130人,占总人数的48.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队伍的新生力量,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因此,重视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问题的研究,并着力提高其教学能力,对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化和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在顺利完成教学的活动中,教师个体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将个人智力和教学所需技能、知识进行转化而形成的一种职业素质。青年教师虽然大多是博士毕业,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入校时,虽然经历了短暂的入职培训,但大部分青年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关于教学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培训,尤其缺乏专业化的教师技能培训,由此导致的是教学能力缺乏,具体表现在:

1.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的思想素质不过硬,价值取向失衡。作为教师,其师德素质越高,投入教学的精力越多,教学的效果就越好。但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青年教师受功利主义现象的影响,在教学上投入精力明显减少,视教学为副业,“火了实验室,冷了教研室”几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导致了自身的教学能力发展长期停滞期,不仅没有提高,反有下降的趋势。

2.青年教师学历水平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高校青年教师的选聘更多的注重专业学术水平和学历,形成了一味追求高学历的现象,尤其是高校在评定职称时,重科研,轻教学,导致青年教师们十分热衷于写文章、搞项目,不重视教学工作,在教学上所花的气力不够,不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使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3.师资培训重“形式”。虽然很多高校对新入校的青年教师都要进行岗前培训,但培训多以学校文化、学校制度为主,并没有围绕教学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

4.缺乏有效的青年教师激励机制。首先在职称评定方面,它本来应该是界定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目前大部分高校,除了少量的优秀青年教师能晋升外,基本上成为按照学历与教龄论资排辈的工作;其次,专设面向青年教师的教学奖项不多,很多高校虽然会组织一些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激励青年教师投身教学的讲课大赛,但教学奖项和科研奖项比起来的分量较低,青年教师对这些活动并无热情。

5.没有充分发挥老教师 “传、帮、带”的作用。虽然很多高校要求新任青年教师助课,一般是青年教师听一位或者几位老教师的课程,由老教师领着走,然后再讲自己的课,期望能起到带教的作用,但青年教师只是为了听课而听课,并没有认真地研究老教师的教学方法,效果不佳。

二、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途径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它需要高等学校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根据青年教师的个人实际情况,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有重点的培养与实践,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高校教育工作是“树人”的工程,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就必须要求青年教师自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坚持引导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加强责任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争做踏踏实实、埋头苦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

2. 增加教学在各类考核中的分量。针对很多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高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更加合理的考核计划,突出教学方面的重要性,增加教学在教师的聘用、晋升、终身职位和工资等方面的分量,正确引导青年教师合理地分配教学、科研的时间和精力。

3.完善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机制。首先,要加强岗前培训内容。培训内容除学校有关的制度、文化外还应该包括教师职业道德、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等;其次,对从事实践工作的青年教师,组织老师到相关企业实训,使青年教师系统的了解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并请在企业工作多年的专家为其进行培训,这样可以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从简单的感性理论上升到实践,再由实践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理论认识。

4.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首先,青年教师入校后,可由教研室为其指定“导师”,让青年教师在入校的一年或者两年内必须长期跟随导师完成教研室相关理论和实验课程的听课、助课等教学任务,通过听课使自己相关知识的深度及广度不断扩展;其次,教研室组织青年教师集体备课,在进行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可逐字逐句地通读精读本专业的教材及相关文献,集体讨论,使得青年教师能深刻体会教材的内涵及精髓,从而对本专业的理论体系的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度,使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系统化。

9.学会教学反思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篇九

(广州开发区第二幼儿园,宋艳萍,510730)

摘要: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培养幼儿教师的反思能力来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为幼儿园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反思氛围、加强理论学习、自我反思、集体研讨、学习观摩等策略来提升他们的教学反思能力。

关键字:幼儿教师 教师反思 自我反思能力 策略

一、问题提出

幼儿园教师从事的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要求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反思是有道理的,但是有些教师对于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为了什么,教学反思的内容是什么,是否所有的教学反思都是有价值的等问题认识不明确。这种认识上的不足必然导致实践中幼儿教师反思的盲目性。有的幼儿教师自觉反思的意识不强,反思能力还较低。虽然大部分幼儿教师能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但是其反思还停留在被动反思阶段,大多是为了完成幼儿园制度的要求,为了完成任务而被动的反思,相当数量的幼儿教师还未达到自觉思考并调控自己以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程度,还有的幼儿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就是对过去教学行为的检讨,总是带着一种失败者、检讨者的心情进行教学反思。这对教学反思的种种错误认识必然会造成教学中的不良影响。此外,幼儿教师还缺少教学反思的机会。工作在幼教第一线的教师们工作较锁碎,工作量大,一天忙着应付备课、制作教玩具、环境布臵、各种比赛等等,耗费了教师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外出参观学习的覆盖面较小,老师能舒心地坐下来进行教育研讨的机会很少,反思实践的机会自然也很少,造成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1]。每一个教师的成长与成功,都离不开对自我和他人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教师通过反思,经验越来越丰富,教学越来越生动活泼,教学质量越来越高,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促进自我成长和进步。因此,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教师反思

教师反思是指教师立足于自我之外考察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对自己已有的观念、已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校能和素质的过程[2]。其主要特征有三:一是自省性。即自己对自己的觉察、分析和评价,自身既是反思的主体,又是反思的客体,离开了自己,也就无所谓反思;二是反观性。无论是何种反思,它总是指向过去,是对自己已经做出的决策、行为及其结果进行的反观和思考;三是研究性。反思是教育研究者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修正和改进,实现“以研促思”。

那么,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幼儿教师,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呢?

三、提高幼儿教师反思能力的策略

(一)为幼儿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反思氛围

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离不开适宜的客观环境。幼儿园作为教师工作和学习的主阵地,对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幼儿园要在教会幼儿教师反思、促进教师见的反思、评价教师反思上搭建平台,形成制度。如:科学合理的分配教学任务,定期组织教研与培训活动,完善听课、评课制度等;同事幼儿园为教师教学反思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温馨、团结、向上的“家”的氛围的幼儿园环境,以及民主、信任、协作的同事、师生关系,这是教师主动发现、勇于承认教学中的问题并虚心向他人学习的重要外在环境保障和支持。只有在这种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出现教师人人都反思、人人都交流、人人都改进的新局面。

(二)加强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理论学习

理论知识不等于教学活动本身,但它却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幼儿教师在长期一贯的实践中往往难以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表现出困惑的状态,这反映了幼儿教师理论素养的缺乏或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只有将实践方面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找出根本的、深层的原因。因此,对理论的学习和思考也有助于幼儿教师将外部理论转化为现实教学实践。教学反思对幼儿教师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较高,只有教师自身理论知识的加强和自身知识储备的丰富,具备丰富的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本质知识等,才能更有效的实施教学反思。

(三)加强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我反思能力

对幼儿教师而言,最主要的是反思教育教学活动,即对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效果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1.反思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

在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上,主要可以反思四个方面:第一,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是否以《规程》、《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目标是否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等等。第二,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与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又促进幼儿发展;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同时又有助于拓展和提升幼儿的经验;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并为幼儿终身发展打基础;是否为幼儿提供了与活动目标相一致的经验等等。第三,教育教学活动的准备是否围绕活动目标和教育内容来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投放的活动材料是否安全、卫生,便于幼儿操作、观察、尝试、探索;是否为幼儿做好与活动内容相关的知识准备等等。第四,教育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是否注意教学过程每一步骤的有效性,每一环节目的是否明确,所起的教育作用是否达到一致等等。

2.反思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的实施过程

关于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的实施过程,可重点反思四个方面:第一,教育活动组织形式的选用是否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和个别活动的形式。第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是否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是否注意各领域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是否注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等等。第三,教师的指导是否注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是否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是否为幼儿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机会,特别是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和自由交往的机会;是否重视幼儿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是否灵活地处理偶发事件,具有应变能力;是否在观察和评估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时调整计划等等。第四,教师是否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是否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是否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并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是否能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灵活地转换角色,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等等。

3.反思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的实施效果

关于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的实施效果,可重点反思以下几个方面:幼儿学习后的发展状况;幼儿发展状况与活动目标的符合程度;活动产生了哪些非预期的结果;教师通过这一活动的实施获得哪些提高等等。

4.在集体研讨中提升教学反思能力

集体研讨,注重教师之间围绕问题进行讨论、经验分享和合作学习。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晰的认识,并获取对问题解决的广泛路径。如我园每周二都会集中全体教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大家针对近一段时间来出现的困惑或疑问集中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地提出自己对问题解决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机会。通过集体研讨,教师们体会到:获得“心理支持”,能有人与我们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总是一件好事;获得“新想法”,我们的同事是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获得“力量”,作为一个集体我们可以获得比个人努力更多的成绩;获得“动机”,与同事合作可以鼓励我们尝试多种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学习[3]。为此,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其他同事、管理人员等的支持和帮助,建立合作的学习共同体。而管理人员也要积极深入到教师的教育过程和研究中,就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合作研究,热忱支持教师的自我学习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进行集体研讨,首先,要求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要求教师详细记录他们所看到的情景,也可用照相机、摄像机将教师的活动拍下来、录下来,组织教师观看;其次,要求每一位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活动反思”。每个教师以自己教学中所积累的经验去分析问题,促使大家各自思考,扩展自己的经验和重构理论;第三,大家聚集在一起进行研讨。重在引导教师关注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困惑或教师专业发展中普遍欠缺的能力进行团队研讨,每个教师都应积极参与,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地提出自己对问题解决的思路。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专业学者或教研人员介入,采用教学研讨会、案例研究、教学录相讨论等方式。但要注意,教科研人员与教师们的合作,不是“接管”教师的具体问题,为其提出解决的策略,而是借助于教师在具体教育实践中的“表现”、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和研讨中的“表达”来判断教师的原有经验和水平,梳理对问题的不同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促进性的问题,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例如,我园与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师生建立了良好的教育研究结对关系,针对“幼儿园主题活动”定期开展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共同促进幼儿园主题教育的发展。

5.为幼儿教师多提供外出观摩学习机会

幼儿教师对于外出观摩一向抱有很高的热情。俗话说: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许多园长、老师正是通过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借鉴其他幼儿园的好经验,促进了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技能的提高。教学观摩,不但要关注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更要关注它的精神环境;不但要关注教师,更要关注幼儿;不但要关注教师精心准备的那节教育活动,更要关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不但要关注当天的活动情况,更要关注活动的生成过程及它所体现的教育思想[4]。在观摩记录过程中,我们提倡先思考,再分类记录,环境创设和一日生活中富有创意的材料或活动记一类;教师或幼儿有意思的语言或行为记一类;自己透过现象看到的对问题深层次的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或提出的新问题记一类。这样就避免了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以致于没有时间进行及时思考的盲目性。

观摩后的研讨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好机会。它有利于我们把新的教育观念与幼儿园实践相结合,并物化成自己适宜的教育行为。及时到工作中去实践,又能引发我们进一步的思考,使观念与行为之间不断转换,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推动工作的前进。因此我们要抓住每一个学习观摩的机会,细心体会,积极思考,用心揣摩,反复推敲,寻其奥妙,找出自己的差距,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是时代对我们幼儿教师的新要求,也是我们的新目标,让我们行动起来,把反思行为变为自主的,习惯性的行为,在反思的层面上再学习,再提高,真正成为一名研究型的现代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 吴卫东,骆伯巍;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J];教育评论;2001年01期

上一篇:云南省信息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下一篇:《约数和倍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