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2024-11-08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精选9篇)

1.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篇一

加强词句训练 读好课文首先要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课文表达的情感,并且会用这些词语说出句子.要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多练习说句子,认识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环境中的用法和意思,引导学生口头运用一些基本的句式.

作 者:李敏 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崇实小学 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 年,卷(期):20xx “”(7) 分类号:G62 关键词:

 

2.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篇二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课本成为很好的指路灯

在语文教学中, 我不仅千方百计地教学生爱读课文, 还教学生会读课文, 指导他们有目的、有步骤地读课文。我一般按以下方法步骤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一是读课题、讲课题, 想想课文会告诉我们什么;二是轻声读课文或听教师范读 (或听录音) , 听后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粗知课文大意, 了解课文脉络;三是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利用拼音、字典学习字、词、句、段的意思, 找出不懂的词句和问题;四是带着问题深入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五是练习读课文, 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有的要熟读成诵。每一步都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 并告诉学生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怎样做。经过长时间的培养, 学生学会了怎样读课文, 并养成了认真阅读的习惯。

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 我不仅注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 还重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积累运用》的口语交际中, 提到“如何保护好地球”这一话题, 为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课前我先让学生预习, 提出问题。然后, 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和阅读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环保知识后, 在课堂上学生都能根据各自所收集的材料纷纷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并能谈出自己对环保的感受。在阅读中学生了解了许多中外保护环境的事例、资料,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达到了教书育人的双赢目的。实践证明, 只要教师启发得当, 引导有方, 是可以打开学生喜欢阅读的大门的。

三、鼓励学生多看有益的课外书籍, 拓展学生的视野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在教好课文的同时, 还要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文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 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 才能在运用中化方法为能力, 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 学生每学一篇课文, 我都要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关的课外书, 让学生去阅读, 并指导学生怎样去阅读。比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这些课文, 我就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让他们去阅读。学了《示儿》, 我就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并让学生去阅读有关陆游的其他古诗……通过大量阅读, 使学生学会了怎样阅读, 同时知识增多了, 眼界开阔了, 词汇丰富了, 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篇三

点燃阅读激情

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低段学生年幼无知,头脑简单,识字量有限,再加上贪玩好动,对阅读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想要让孩子们主动阅读必须先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只有真正点燃了阅读激情,学生才乐意到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由“听读”入手 低段学生最喜欢的就是听爸爸、妈妈和老师讲故事,他们常常会被故事曲折的情节所吸引,我们便可以由“听读”入手,借谜语、儿歌、童话故事唤起孩子主动阅读的兴趣。

从图画绘本阅读开始 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有限,这就给他们的阅读带来了一定难度,教师可选择一些合适的绘本推荐给孩子阅读,如《我有友情要出租》《艾玛打雪仗》《鼠小弟》等。有趣的故事,精美的图画,少量的文字,浅显易懂的道理,往往使孩子们爱不释手。

以阅读需求引领 由于孩子之间的不同差异,孩子们所喜爱的书籍也是各不相同:格林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名人传记、历史故事、军事小说、侦探科幻……要使学生长时间的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促使孩子们越读越想读,可以从满足其阅读需求入手,有目的有意识地引领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相关读物,使孩子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在现身说法中促进 低段学生的向师性是非常明显的,作为教师可以在晨诵、午读时拿上一本书,与学生融为一体,当他们发现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对教师所读的书产生好奇,想知道教师喜欢读什么书以及为什么对书这样感兴趣,并渐渐地尝试着走进书中。

掌握阅读方法

倡导多读书的至理名言有很多。但是,这种面广量大的低效阅读往往是遍地开花,收效甚微。想要真正提高阅读效率,还必须给予学生适当的方法指导。

选择阅读 低段学生受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的限制,其阅读往往带有盲目性,作为教师应该在尊重个性、满足需要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在学习完一篇课文之后,可推荐一些合适的内容供学生阅读。例如,与课文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人物故事或是与范文题材、内容、写法相近的其他文章。

精读略读 低段学生的课外读物一般是一些篇幅短小的童话、散文、儿童文学,还有一些儿歌。对此,我们应该提倡多背儿歌、古诗以及优美的句子;对于童话故事等故事类读物就提倡略读。当然,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法的综合运用,根据阅读内容以及自己的需要还可选用速读、跳读和批注阅读等方法以提高阅读效率。

随感交流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阅读过程不仅是吸收和积累的过程也是再创作的过程,阅读之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互相交流阅读心得与体会,久而久之学生不仅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也能养成思考性阅读的好习惯。

享受阅读迁移

为了让学生读过的文本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学以致用,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加以思考、感悟,积极地消化吸收阅读的内容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其一,学生天性喜动,好夸张,可以采用表演性的阅读方式,把他们引到知识的殿堂中来。低年级的课文大多声情并茂极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往往能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主人公形象可爱、性格鲜明、语言特征明显的故事排演课本剧,如《三个小伙伴》《蚂蚁和蝈蝈》《三袋麦子》等,小朋友的演技虽然不是那么娴熟,但认真劲足以让人感动。

其二,办读书剪贴报,也是激励学生多读书的一种好方法。它不但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学生按照老师所给的主题去寻找有关的资料,小组合作完成剪贴报的任务,定期进行评比,选出优秀作品加以展览,这样做在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同时也让他们不知不觉中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其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鼓励大量阅读、广泛阅读的同时不妨指导孩子们填写个人读书“采蜜卡”,记载自己阅读时自主学会的字、时间、篇名、主要内容、爸爸妈妈的话、自己的心得体会……定期交流,比数量,比质量,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教师定期加以检查,及时表扬优秀的“采蜜卡”,以期在班内交流起模范带头的作用,让每个孩子都学会记录,在记录中积累并尝试运用。

习惯的养成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启蒙老师的职责,低段学生的自控能力弱,更需要教师的帮扶与监督。小学初始阶段是将学生领进阅读门槛的黄金时期,此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读书的习惯,就可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小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 篇四

在“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中,阅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是人们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他的综合英语的水平。所以要学好英语重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中高年级的英语阅读是一种非常复杂心理活动,它要求学生利用已知的背景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感知、分析、记忆、综合、判断、推理等。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主动的思维活动,由于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所以没有阅读兴趣,因此小学中高年级应侧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及训练,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

在教学中,发现其主要原因是语言因素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所谓的语言因素是指单词、习语、短语和语法规则等。当学生遇到新单词或新句式时,立即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思路混乱。其次,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除了作业中的阅读练习,从来不主动阅读课外材料。再者,学生对阅读的内容缺乏深层的理解。

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但是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在启蒙教学阶段进行渗透培养。

1.注重句型操练,而忽视语篇的理解

现在大多数英语教师教学中注重句型教学,而忽视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语言表层信息的吸收、理解和操练,满足交际语言的熟练掌握,而忽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整的表达某一话题的能力,导致学生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影响学生对完整语篇的感知和理解,使其阅读能力不能得到系统完整地发展。

2.重视阅读结果,而轻视对学生阅读过程指导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阅读教学的目的性不强,缺少针对性,更多注意的是阅读结果的正确性,而忽视对学生在阅读过程的指导,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只注重阅读的结果而并没有完全理解阅读的材料,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效率就会下降,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少有效的指导和合理的调控,更不能有效将阅读有效地渗透到阅读能力的训练中,导致学生用英语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的能力较弱,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发挥。

3.固守课本的框框。难于跳出课本,缺少外延的拓展

现在许多英语教材上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一些简单的故事、儿歌或其他阅读材料。大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只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局限于课堂上短短的十几分钟,满满的学生的视野就会在这个文本框框中越来越狭窄,其他的阅读方面的能力也随之受到制约。

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学中尝试将一些学生喜欢的故事 、儿歌、谜语、以及儿童读物、作文适时适度的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除此以外,教师还应有效地`将课堂教学巧妙地引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如: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在合适的机会为孩子提供能补充课堂教学内容难以适度的阅读材料满足学生的需求,可以在圣诞、元旦、父亲节等特殊的日子为孩子写一封信等等。这不但可以对课堂教学给与有力的补充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阅读的在创造力和阅读的迁移力更有意义的是它可以巩固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方法

1.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但就目前来看,许多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了阅读面狭窄,阅读的兴致低落的现象。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1)激发阅读的兴趣。

选择的内容语言要质朴生动,内容引人入胜,要尽力选那些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的读物。同时必须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难易适当,就一定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搞好阅读的信心。

(2)拓宽阅读的范围。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说明文。提供给学生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材料,包括人物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文历史、新闻报道、广告说明等。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读些原文版的简易读本、报刊杂志等。

(3)保证阅读的时间。

除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进行阅读训练外,还必须开展每天坚持10--15分钟的课外阅读活动,

(4)精选阅读的材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真正的动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内在因素。教师可对已学的语言材料,重新进行组织,结合不同的语境供学生阅读。也可选择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趣味的,幽默的材料。如在教完句型What’s one and two? It’s three.后,让学生朗读下面这则幽默。

(5)加强交际性阅读。

与初中不同,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结合听说训练,可将阅读材料进行交际化处理,这样有助于对阅读材料的深层理解。

5.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篇五

【摘要】 阅读习惯是一个人必备的重要习惯。作为一名城乡结合部的老师,面对许多教育能力不足的家长和缺乏好的家庭教育引导的留守儿童,我采取了多种形式和措施,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我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我不断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学生的坚持,也就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激励。学生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兴趣  氛围  引导  激励  坚持

人的一生中,要不断培养各种良好的习惯。阅读习惯是众多习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一位育儿专家说过:如果在孩子13岁之前,你帮助与促进他形成阅读和体育运动的习惯,他以后的成长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如果你的孩子到了13岁,还不能形成阅读和体育运动的习惯,他以后的成长一定会困难重重。

我们国家的人均阅读量非常低,没有形成阅读的社会风气。多少家长会给孩子买课外书,在家中营造阅读氛围,陪孩子一起读书呢?父母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吗?实际上,孩子们很多的时间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

近几年,随着新课改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学校及老师们也越来越重视课外阅读的推广与指导,也把信息技术教育手段逐步纳入学生的阅读教学之中。

作为一名城乡结合部的老师,面对许多教育能力不足的家长和缺乏好的教育引导的留守儿童,面对新大纲、新教材、新理念的教学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采取各种措施,运用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便我的学生在今后的人生舞台上,能有效处理所有的信息――社会的、生活的信息,形成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  营造阅读氛围

(一)、教师榜样示范,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向师性’很强,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着意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比如在学习《太阳》一课时,我会与学生探讨相关的天文知识,并拿出准备好的《十万个为什么》,与学生一起进行图文解说,孩子们惊诧了:《十万个为什么》真神奇,我一定要读。学习《鲸》时,我让同学们搜集并介绍其它有关鲸的趣味知识,比如长须鲸、大翅鲸,同时向学生介绍《神奇校车》这套丛书,激发同学们探求自然的欲望,从而自觉阅读。这样的契机在小语课本中有很多,我总是分门别类地引导学生寻求和课文有关的课外知识,推荐相应的课外书籍,引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另外,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我会选取一些相应的读物,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多会选取一些儿歌和童话;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多会选取一些科普类、动物类、魔幻类等书籍。学生依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阅读,轻松快乐,逐渐喜欢上阅读。

(二)、建设班级图书角,形成资源共享。

每学期开家长会时,我会对家长宣讲阅读的好处,向家长推荐好的书目,动员家长给孩子买课外书籍,尽量陪孩子一起阅读,然后介绍学生开辟的班级图书角和学生的阅读情况。

教学二年级时,学校定期组织了家长会,我和家长们交流时,说到了一个现象:我们的孩子和城区的孩子在刚上学时没多大区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区别就明显了,综合素质也弱一些。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城区的家长们比较重视孩子们的课外阅读,课外活动也丰富一些。每次到市图书馆去,我看到六楼阅览室坐满了看书的孩子,还有不少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书。现在资讯发达,更多的家长利用网络等多种方式买好书,很多还是书店里暂时没有的书。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们应努力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大家行动起来了吗?

当时就有一位家长问我:“老师,我们好久都没摸书了,不知道给孩子买什么书,你能给我们推荐一下吗?”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书目发给家长:有的可以直接在书店购买,如《十万个为什么》、《窗边的小豆豆》等;有的可以在淘宝网上买,如《夏洛的网》、《神奇校车》、《小淘气尼古拉》、《长袜子皮皮》等;家长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红泥巴村”“亲近母语图书”等网站上查找喜欢的书籍。

我号召家长们:我们准备建班级图书角,每个孩子带两本好书,全班就会有上百本好书供孩子们轮流阅读。如果每学期能认真读十本书,那也是不小的收获。以后,我将布置阅读类作业,请家长们做好督促工作。很快,我让孩子们把可读性强的书带到班级,登记成册,开辟了班级图书角。当我把所有的书整理好,贴上标签,摆放在讲台上时,孩子们欢腾起来了,充满了阅读的期待。

我和学生在班上共同讨论如何爱护图书,如何借书,还书;共同协商制定图书管理制度;共同评选出图书管理员。我和图书馆理员一起做图书管理手册,做好借阅记录,培养学生自己管理书籍的能力。在几次示范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书籍,同学们管理得有模有样,至今,班级图书角图书虽借阅频繁,但图书完好,从未有破坏丢失现象,说明同学们已喜爱阅读,也能爱惜图书。

课余时间,我常常看到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地读书,有学生在图书管理员那里轻轻地还书、借书。有时,我会翻看借阅读手册,查看孩子们的借阅情况。表扬书看得多、爱惜书的孩子,督促孩子们认真阅读。

另外,我还多方想办法,为孩子们提供图书,打开视野。比如,与图书馆联系,让流动图书馆进校园,让科技活动进校园,鼓励同学参加“小记者团”活动等等,丰富阅读和生活。

(三)、给予时间保障,坚持阅读训练。

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时间,我鼓励学生利用午后到校时间阅读书籍,同时做好读书笔记,积累丰富的语言,为以后的习作做准备。同时,在每天的家庭作业中,我会布置一项作业:阅读半小时,家长督促并签字。我还会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让学生做到天天阅读不遗漏。在建立班级微信群后,让家长们在微信群里打卡;或在群里语音朗读留言……充分利用有效的现代信息技术,督促和展示学生的阅读情况。

阅读后做摘抄或写点读后感,做一做阅读记录卡,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为了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做好读书笔记,我会在笔记评比时,把做得好的笔记本展示出来,把摘抄的内容或读后感念给同学们听。做得好的孩子会很开心,其他的孩子也能在互相模仿中学习。

除同学们自主阅读外,我还在全班举行共读一本书活动,这些共读书目为专家推荐的可读性极强的学生课外阅读--“课程书目”,读后,我用一些阅读问卷进行检测,并组织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较深入的读一本书,读好整本的书。

二、搭建展示平台  为阅读“保鲜”

(一)、讲一讲

我校安排了午间阅读活动,我充分利用这个时间段,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阅读时摘抄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说故事梗概,或讲一个笑话,或背一首古诗,或读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在活动中,讲述者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表演中,感受到阅读的诱惑,进而认真阅读。

刚开始阅读时,学生的能力还比较弱,我先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故事,可单独读,也可在小组内读。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讲自己喜欢的故事,比比谁讲得流畅,谁讲得绘声绘色。到了高年级,学生开始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或讲故事梗概或感想,做到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活动要求。

作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老师要根据孩子们的阅读水平不断地做出调整,让孩子们在逐步升级的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长的`激情和动力。

(二)、赛一赛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养成阅读习惯,我利用各种活动时间,班会时间,定期开展阅读汇报活动,展示阅读成果。如开展“故事大王”,“小小书虫”,“独具慧眼”活动;开展朗诵比赛,成语故事会,读书笔记展示活动。

在比赛的时候,孩子们有些紧张和激动。在害怕和期待中,他们尝试着展示自己,表达自己。他们在相互观摩中学习,在磕磕碰碰中前行,在点点滴滴中进步,他们找到勇气和自信,在成长中享受着阅读的乐趣,提升着阅读的水平。

三、师生持之以恒  培养阅读习惯

老师的引导和坚持,是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老师是学生阅读的推动者,引导者。

(一)、坚持,再坚持

一个学期的读书活动,要占据老师不少的时间,花费老师不少的精力。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老师还要坚持每天检查孩子们的阅读任务是否完成了;每隔几周,要准备有关的阅读活动……这一切的一切,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考验着老师的耐心和毅力。

忙碌之余,我总是鼓励自己: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坚持,再坚持。

阅读初期,要一步一步地安排阅读任务,事情非常琐碎,老师会比较繁忙。经过半学期或一年的训练后,学生逐渐习惯成自然,知道自己安排阅读任务了,老师就比较轻松了。

长期的阅读训练,需要孩子们的坚持,更需要老师的持之以恒。

(二)、引导,再引导

为了不断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儿童书籍,一起交流读书感受,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不同的孩子,喜欢的书不一样;男孩女孩,爱看的书也不一样。面对有限的书籍,我会利用孩子们的从师、从众心理,不定期地推荐不同类型的书,让学生充分阅读,时时保持阅读兴趣。有时候,我会推荐侦探类书籍,如《名侦探柯南》;有时候,我会推荐探险类书籍,如《鲁滨逊漂流记》;有时候,我会推荐科普类书籍,如《昆虫记》……

有一段时间,班上流行看漫画书,有些漫画书的内容比较粗糙,没什么价值。针对这种情况,我和孩子们对比读书,讨论读后的感受。孩子们自己得出结论:我们应该多读有价值的书籍,多读经典名著。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同年级的侧重点不同。低年级侧重阅读趣味,中年级侧重关注学生能否坚持阅读,高年级侧重阅读内容指导。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引导。

(三)、激励,再激励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肯定和接纳的需要,大人如此,孩子们更是如此。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有一次,一名学生迟到了,我想:都夏天了,六年级的学生还迟到,太不自觉了。但我没有指责,而是请他说明原因。他说:“老师,我五点钟就起床了,在家看书看忘了时间。”并从书包里拿出了《哈里・波特・火焰杯》。我愣住了,同时也意识到这是一个激励孩子们阅读的机会:“嗯,这本书很好,特别有意思。老师也读过好几本。你很爱读书,这很好。现在白天时间长,早上的空闲时间比较多,你真会利用时间。不过,你要安排好时间,下次可不能再迟到了哦。”其他的学生听到后,震动比较大,一时看《哈里・波特》成了班级潮流。趁此机会,我组织“哈利波特”读书会,孩子们讲啊演啊讨论啊,激昂澎湃,欲罢不能。

有一名女生也很爱看书。有一天,她的妈妈来找我,要我劝孩子早点休息,晚上不能看书看得太晚了。我知道这件事后,在班上作出要求,“老师希望你们多读书,读好书。但你们正在长身体的阶段,一定要保证睡眠时间。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好好读书,才会有好的未来。舒欣,你也要注意安排好时间,不要睡得太晚了。”我想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反应,这样说,其实会激励某些孩子多读书。

随着阅读的深入,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习作能力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个性越来越鲜明。当我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静静读书的可爱模样,我欣赏着,陶醉着……

阅读滋养着儿童的心灵,孩子们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和信心。看着他们明亮的眼睛,我的内心是满足的。

美国前总统夫人芭芭拉说过:“让孩子读书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送给孩子一件终身享用的最佳礼物。”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我们老师送给学生的最好礼物。

6.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篇六

课题实验方案

灯塔市西大窑镇中心小学

2012年8月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经,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阅读习惯的培养会使孩子终身受益。新课标明确提出学校要确立大教育观,从小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生理学家发现,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取的,也就是说,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这就意味着,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与学习琴棋书画完全不一样,后者是一种工具性的技能。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人注意捕捉周围的信息并处理信息。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阅读教育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因为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拓人的视野,而且可以开启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审美品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是小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需要,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人基本素养的需要!因此,如果我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如今不少学生不愿意阅读,缺乏阅读的主动性、自觉性,造成知识面窄,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阅读,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其终生受益。因此我校确立了“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实验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并对小学各年段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从兴趣上要求小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习惯上要求小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能力上要求小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开展对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三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四是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需要,根据学校的现有资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从实际出发,重视学生良好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提高他们捕捉信息、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一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既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通过实验,弄清学生阅读障碍的形成原因,找出对策,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一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

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分析学生阅读开展情况,指出普遍存在问题。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方法,总结出可行的教学策略及可操作的方案,并付诸于实践。通过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及训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途径、方法,为今后广泛深入的研究提供某些基本思路或策略,为教学和学生的自身发展提供服务。

(1)分年段开展研究:

一~三年级:“快乐阅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能主动阅读。

四~六年级:“广泛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各类信息,从而迅速扩大知识面,巩固深化阅读习惯。

(2)家校同步开展研究:

师生共读,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在学生身上得到启发,加强阅读,修养提高。

亲子互读,创学习型家庭。家长引导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全程参与研究,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以身作则,向孩子学习,使家

长与孩子、与课题、与学校一起进步成长。

(3)快乐阅读,创新提高。学生乐读,主动与别人交流,不断积累,获得提升。

2、途经方法:

运用行动研究法,建立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网络,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引导教育与潜移默化相结合,再学习中运用习惯和巩固矫正相结合。A、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B、发挥学生自主参与作用。C、发挥校园、班级氛围的熏陶作用。D、发挥团体辅导训练作用。E、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渗透作用。F、发挥现代媒体网络通讯远程教育作用。G、发挥家庭教育合力育人作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课题研究,分析了解当前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和选择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探索针对不同的语言材料进行有效语言积累指导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阅读中吸取更多的养份,提升语言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3、创造条件,解决书源,为学生阅读提供可能,在班级内设立图书角,为学生创设读书的良好氛围。对课外阅读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创建和使用阅读成长记录袋。

4、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指导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品质。

5、在“教学相长”中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厚实文学、文化底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文化品味;在研究实践中掌握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提高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自学、辅导、培训等形式学习相关理论,利用网络、文献资料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现状进行前测与后测,前测将作为确立研究内容和培养目标的依据,并作为基础数据进行保存;后测作为分析研究结果的重要依据,与前测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的实效。

3、实验研究法: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确定研究方向,明确实验目标,分阶段有侧重点地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4、课例研究法:开展课例研究(集体备课制定教学设计,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活动等)、开展案例研究(通过教育叙事的方式,进行总结反思,提出新的构想等)。

5、经验总结法:在开展课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定期交流、总结,撰写科研论文,总结经验,要善于总结和筛选以往的经验,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6、行动研究法: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改进、边总结、边提炼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培养起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队伍。

此外还有对比法、个案研究法、行为观察、师生访谈、家长反馈等方法。

(二)研究对象:全校学生。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自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具体的实验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2年8月——2012年9月)

1、明确本校课题研究的整体方向,学习相关文献资料,选好子课题,制定实施方案。

2、建立课题组。

3、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新课改理论,学习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拓宽思路,吸取自学习惯指导策略,提高研究水准。

(二)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4月)

1、举行开题,学习并修改方案,明确研究任务。调动师生、家长参与研究实践的积极性。

2、收集信息,归纳整理。

①发放学生问卷调查,从学生那里了解他们目前的阅读习惯。②召开教师阅读教学现状论证会,摸清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③将各种信息归纳总结,分析找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

3、针对教材以及课堂教学情况,发现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围绕课题完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探索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指导、培养的途径,形成教学典型案例。

4、阶段性成果展示(各参研人员汇报),根据上阶段的研究情况及经验,推广应用上阶段研究成果,完善已探索的教学模式,探索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培养的操作策略,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及探究典型事例。

5、深入实验班级调研,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和教学观摩,推进课题的研究与交流。收集有关资料,组织撰写相关的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

1、完善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模式;在全校进行推广,不断地深入阅读教学的改革。

2、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

工作。

3、课题成果展示。

八、课题研究成员

长:汪春华(教务处主任,小学中学高级教师)副组长:付

军(教务处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成员:汪凤云

王晓丹

赵丽

李坤

蔡丽清

郝群

魏华 沈一晨

乔宇恬

田娜

姚世俊

王玉 曲丹

卢忠赢 协研人员:全校语文教师

九、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课题实施方案、中期汇报、课题总结)。

2、小学生阅读习惯现状调查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

3、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教学案例、活动设计、研究课等。

4、学生阅读成果。(包括读书笔记、优秀习作、小报等)

5、优秀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等声像记录、多媒体课件等。

6、《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成果汇集)。

十、完成本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课题组成员的负责人和主研教师有较高的科研能力。

1、课题负责人研究生毕业,代表县教科研专家参与过多次县级课题结题,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力量,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强,朝气蓬勃并积极投身于各种教改实践,科研氛围浓厚。

2、课题研究经验丰富。近两年来,我校顺利完成了一个市级课题,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同时培养了一支教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3、校长为课题负责人,以中心小学为研究主体单位,教师的参与意识强,积极性高,研究经费也有保障。

(二)、课题的保障条件。

1、基础条件

(1)、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少于150万字”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近年来,我校先后完成了县级市级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研究成果在有关会议介绍和相关杂志上登载。这些,为我校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2、外部条件

(1)、我校课题的确立,得到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这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的有利支持。(2)、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家长迫切希望学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依次,学校的驾御科研得到了他们的认同和大力支持。

3、内部条件

(1)、课题组成员众多,热情高涨。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富有创

新精神的中年教师,有充满活力和新观念的青年教师,大家为课题的开展都热情高涨。

(2)、学校班子团结、上下协调、环境和谐。

(3)、学校硬件设备齐全,教育资源充足,能满足课题研究的需求。并能根据研究需要,自筹资金,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十一、课题研究经费:

7.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七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阅读有兴趣, 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已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阅读仍是不可替代的。教师要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使学生从被动、被迫的阅读, 转变为主动、积极的阅读。

在日常教学中, 我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小细节。例如, 在讲授辛弃疾的《破阵子》这首词时, 有一句话是“马作的卢飞快”, 在书下注释中解释“的卢”是刘备的宝马, 于是我就适时提问, 谁知道这个历史典故?学生的表达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一下子好几个举手想要给大家讲述这个故事的, 一个学生讲完了, 又有学生有不同意见, 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 于是我就把“刘备跃马过郯溪”写在黑板上并且告诉大家, 这是三国有名的故事, 可以在《三国演义》中查到, 于是一段时间内我们班级掀起了读三国的热潮。

在阅读课堂中, 我努力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 真诚地鼓励、表扬学生, 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甘甜。对那些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 虽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加以补充、归纳。就是在这样的阅读教学活动中, 教师以平等的态度、亲切的微笑、积极的鼓励和真诚的点拨, 加上流畅的语言, 定能唤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 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 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阅读的乐趣。这样做, 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阅读愿望, 让学生喜欢阅读, 并使阅读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

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目的是“不待人教, 自能读书”。这就要求学生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起阅读行为中的思维方式, 即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阅读时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 边读边思考, 就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学实践证明, 如果学生读书能边读边思考, 不但会解决理解课中许多问题, 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出他的聪明智慧。初中二年级有一篇文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里面人物众多, 各具特色, 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能够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 让学生根据课文描写找出图中人物分别是哪位, 同学们各抒己见, 课堂讨论热烈, 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习惯

课本中有许多的词语、句子, 如果单独把它们抽出来理解, 学生往往会有困难, 但如果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联系上下文, 仔细琢磨一下, 就能够确切地理解。如在阅读《最大的“书”》中, 有“刨根问底”一词, 学生明白它的意思是:“认真盘究查问, 弄清根底缘由。”在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一读, 把课文中川川说的话用课件显示出来, 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另一方面从这6个问句中体会川川是个爱提问的孩子, 总爱把问题问清楚, 弄明白, 从而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这样一来, “刨根问底”这个词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比学生查字典的效果好得多。

四、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习惯

不分课内课外, 不避大俗大雅, 只要内容健康, 行文规范, 任何报刊书籍都可以去读。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 细细揣摩, 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 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 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 最后浏览全文, 综述大意。在精读时, 我们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诵读等方式来深刻地理解课文;在略读时, 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 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浏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时, 我们不但教学生要根据读物内容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 而且要遵循课内带课外, 扶放相结合的原则, 要让学生掌握一种阅读方法后再学另外一种, 切忌拔苗助长。

五、培养学生阅读后做读书笔记, 做小练笔的习惯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 一篇文章读完了, 总会有所感, 有所悟, 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 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习惯。学生做读书笔记, 做小练笔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 科学珍闻, 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 增长知识, 启迪思维, 陶冶情操;可以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 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 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 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还可以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 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可以给一篇课文或一本读物续编故事, 改写故事, 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 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教师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 提高学生做读书笔记, 做小练笔的能力。

摘要:培养阅读习惯可以开阔视野, 丰富精神生活。作为教师, 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应从激发兴趣入手, 再配合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既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又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8.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阅读;习惯;培养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的一种形式,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丰富孩子人生底蕴的重要途径,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阅读习惯是阅读高度自觉的养成,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然要做出相应的培植和努力。

一、阅读观念的改变:由急功应试型向情趣感受型转变

阅读是一种文化投影,它承载了一个时期社会文化的特征。但当今很多人的阅读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如想事业有所成,就直接看职场、成功者传记类;想学业有建树,就直接看各类应试教辅书;也有猎奇的,看官场、情艳等类小说。学校教育虽然是将人类的知识高度地集约化、效率化和组织化,在有效的时间内教给我们的孩子,但是如果学生急功近利只阅读缺乏真正原生态多种营养的教科教辅书,势必会导致精神发育不良。

个人精神的成长需要良好的阅读积累,如果离开自主阅读,离开经典阅读,人生不可能远行。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在阅读中感知情感美,领悟精神美,鉴赏语言美,让学生通过阅读真正学会自主飞翔。在文、情、理的交融中接受知识、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升华情感,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二、阅读环境的营建:在适当环境中确立主要信息接受源

1.创设家庭阅读环境。(1)让学生拥有家庭阅读硬环境。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建议,一让学生拥有自己的书籍,在书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二让学生拥有便于拿放的书架,随时取阅;三为学生设置床头灯或阅读小灯,让它陪伴孩子开始愉快的阅读之旅。(2)让学生拥有必需的软环境。在阅读中感受到宽松自由的气氛,心理上感到平等舒适;为学生提供科学的阅读指导和引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阅读互动、平等交流的开放、宽松的阅读环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而家人共读讨论可增进亲密情感。

2.学校阅读环境的形成。校园则应注重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和谐育人氛围,让阅读因素融入校园环境。打造特色图书馆,为师生提供丰富优质的图书;构建环境幽雅安静的专门阅读区域;注重将学校阅读资源融入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让人和谐共读;利用丰富多彩的特色阅读活动,拓展阅读空间,体会阅读乐趣。学生、教师、家长因阅读而彼此走近、沟通交流,教师运用多种形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建构起书香校园的人文基础。

三、阅读方法的形成:掌握泛读与精读的具体阅读技巧

选择一个正确的读书方法,对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至关重要。选定了读物,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阅读。阅读的方法主要由阅读的目的和内容来确定。

阅读方法有精读和泛读之分:精读法对读物内容理解深,花时多;泛读法阅读速度快,花时少,对内容理解浮泛。阅读方法要根据阅读目的而定: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其阅读的目的和具体的任务大都是不同的,阅读方法就需交叉使用;对不同内容的阅读材料,或同一阅读材料的不同部分,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方法。为了提高我们的阅读效果,我们需要的往往不是单一的阅读模式,而是复合型阅读、立体式阅读。

阅读须得其法,不只是拿起书来就读,提起笔来写就了事,而是讲求以阅读明白通晓地摄其精英。正如当代作家贾平凹《好读书》中所说:“只有真正地掌握了读书的要领,真正做到生命不息,读书不止,再把所学到的知识像血液和氧气一样运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去,我们就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四、阅读意志的养成:生活中学习思考,阅读中享受生活

启发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增强形成阅读习惯的心理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上的困难,使他们能坚持下去,取得成功;增强学生的自制力,经常鼓励学生要勤奋努力,及时强化这些行动,克服懒惰心理。

一是给自己制订一个阅读计划,完成阅读计划时,都给自己一个好的评价,自我鼓励。二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或是从简单阅读物着手,不要一次就开始追求阅读那些难以理解的东西。一定把书读懂,以读懂书后的成就感来激发阅读兴趣,就不会觉得读书是白读;交替读不同的书,避免长久阅读同一作品带来的枯燥、麻木。三是找寻一个合适的环境,可以借助环境的力量、众人的阅读行为来影响自己。

学会思考,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学会阅读,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生活。在阅读中用心去感悟,能使生活充满乐趣,使生活更加多姿。正如高尔基说:“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世界;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参考文献:

[1][英]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M].许慧贞,蔡宜容,译.海南:南海出版社,2007(10).

[2][美]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M].海南:南海出版社.2009-07.

[3]钱理群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一项不可忽视的教育工程.上海:教育参考,2004(01).

9.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篇九

摘 要: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自学能力以及后续学习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将终身受用。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 能力和习惯 培养

阅读有益于育德、有益于励志、有益于启智、有益于明史。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非常重要。现在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谈些看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激发兴趣开始。一是故事激趣法。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老师可选择益智、有趣、充满幻想等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等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看。二是课文引趣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关的奇闻逸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在上《赤壁之战》课时,通过向学生介绍三国形成、对峙、衰败过程以及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性格特点,引导他们去探究原著。三是榜样激励法。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心理。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讲述名人阅读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如向学生介绍名人们热爱阅读的一些故事。在习作训练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非

上一篇:供水公司构建和谐企业打造团队精神经验材料下一篇:关于落实“七项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