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压强评课

2024-11-10

液体的压强评课(共14篇)

1.液体的压强评课 篇一

时间是四月八号,科目是物理,班级初二一班,教学内容是液体的压强,任课老师张英献。

今天听的课是压强的第二节内容――液体的压强。我现在已经作为实习老师一个月了,但是对于上课我还是一个经验不足的老师。物理的课堂需要很多的脱离课本的知识,需要创造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在课堂上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方法,积极以学生为主要的方向,做足引导过程,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在合作学习中,在探究学习中,取得成功。但是要想取到这样的课堂效果,我必须得时时去听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课,也就是今天我要做的听评课。

首先第一步,因为我现在带着两个班级的物理课,所以我必须得好好的学习如何在一节物理课上统筹时间讲课和学习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第四节课开始听课,我前三节课就在办公室里面,先自己看书备课,先自己在脑海当中想象,如果自己上课该怎样讲,写怎样的板书,设计怎样的环节,让学生们参加进去,自己动手写了不少,了解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到了第四节课,我拿着书进入张老师的教室。

第二步,张老师上课,我要保持着我全堂课的认真。老师在上课前,给学生们发了一张卷子,也给我一份卷子。卷子上分为几大类:课前热身,随堂演练和课后作业。当时我看到这的时候,我就已经觉得自己准备每次上课的工作做的是微不足道,我没有准备那么多,顶多会去准备一个ppt,我觉得老师讲课那么胸有成竹是有原因的,课前准备很充分。好了,老师开始上课:

张老师首先在黑板上画了几幅图片,然后,提问学生上节课的知识点的记忆情况,在开始提同学上黑板去操作,去画图。接着,就是引入新课,用的是一个潜水员为什么要穿那么厚的潜水衣才敢进入深海当中工作呢?接着就引入了新课课题――液体的压强。张老师思路非常明确,通过四个实验,在学生面前展示,以及中间夹杂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与学生一起得到了液体压强的四个结论: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一点处对个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相等;3.当液体一定的时候,水越深压强越大;4.当深度一定时,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中间的过程当中,张老师一直在让学生们积极思考,小组讨论得到的答案与结论,课堂效果非常的活泼和快速。

第三步,我的自我反思与总结。我听完老师课之后,自己开始做笔记,写下了老师的几点值得我学习的地方:1、老师的课前准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前热身是自主学习的过程,随堂测试是一直进行训练为主线,课后作业适当又恰当难度又让学生在课后还可以巩固和复习,这个值得我学习;2、老师上课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完全是通过与学生的提问的方式出来的,一直在引导着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这很难人可贵,因为我上课现在还停留着较为缓慢的师生之间的哑巴交流;3、老师上课时间的把握度上,堪称完美,什么时候开始将知识点,精讲还是快速过去,什么时候开始做习题等等,都是正好的时间,而我有的时候讲课留下很多时间,有的时候时间不够得拖堂,所以我得好好学习张老师的经验。

以上就是我的听评课内容。

2.液体的压强评课 篇二

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 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理想液体就是一种不可压缩的、无粘滞性的液体。忽略一些次要因素, 不考虑流体的压缩性和粘滞性, 但得出的结论, 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可以近似地说明实际流体的流动情况, 使问题简化。

液体的压缩量一般很小, 液体的压缩性可以忽略不计;气体虽然压缩性很大, 但它的流动性也很大, 很小的压强差就可以使气体迅速流动起来, 它引起的各处密度的不同是很小的。因此, 液体和气体的压缩性都可以忽略。液体、气体流动时, 它内部摩擦的存在, 互相牵制性质叫做粘滞性, 粘滞性很小, 也可以忽略不计。

根据理想流体的连续性原理, Sv=恒量, S是流体的横截面, v是流体的流速, 等式表示理想流体在稳定流动时, 流量不变。

现在假设理想流体, 沿着图示方向作稳定流动, 如图一所示。S1S2这一段液体, 经过时间后, 流到SundefinedSundefined的位置。△t时间很短, 两位置的变化很小。

设液体在S1Sundefined处的压强为P1, 速度为V1, 高度为h1;在S2Sundefined处的压强为P2, 速度为V2, 高度为h2。S1S2这一段液体, 向前流动受到后面液体推力F1, 前面液体对它的推力F2, 有F1=P1S1, F2=P2S2

在时间内所做的功:W=F1v1△t-F2v2△t=P1S1v1-P2S2v2△t

根据流体的连续性原理:S1v1=S2v2

在秒时间内流过的体积V=S1v1△t=S2v2△t, 因此, 有W=P1V-P2V

当液体从S1S2位置移到SundefinedSundefined位置时, 因为是稳定流动, SundefinedSundefined之间的这段液体的一切情况始终没有改变, 只是把S1Sundefined之间一段液体搬到S2Sundefined的位置上来。

设S1Sundefined处和S2Sundefined处的总机械能分别为E1和E2, 因为是理想气体的稳定流动, 有E1=1/2mv21+mgh1 E2=1/2mv22+mgh2

在△t时间内的能量变化为:

E=E2-E1= (1/2mvundefined+mgh2) - (1/2mvundefined+mgh1)

理想液体在流动中, 没有能量消耗△E=W, 所以

P1V-P2V= (1/2mvundefined+mgh2) - (1/2mvundefined+mgh1) ,

即P1V+1/2mvundefined+mgh1=P2V+1/2mvundefined+mgh2

S1和S2是任意选取的两个截面, 可以对任一截面来说

PV+1/2mv2+mgh=恒量

这个方程也叫伯努里方程。1/2mv2和mgh代表质量为m的液体的动能和势能, PV是压强能。理想液体在作稳定流动时, 它的动能、势能和压强能的关系总和不变。如果在水平位置上, PV+1/2mv2=恒量。

由上式可知, 流体在水平流动, 流量不变时, 流速v增大, 压强减小, 流速v减小, 压强要增大的结论。不考虑其他情况, 我们把这个“流速v增大, 压强减小, 流速v减小, 压强要增大”结论拿出来, 结合实验, 科学思维, 推而广之, 解释实际流体。得到定性结论:流体在流动时, 速度大, 压强小;速度小, 压强大;流体有速度的压强比没有速度的压强小。

上述这个结论可以用来解释以下一类现象:

1.两手拿着两张纸条的上端, 使纸条自然下垂, 相距较远。用力往两纸条的中间吹气两纸条会靠得更近。

解释:当用力往纸条的中间吹气时, 两纸条之间的气体流动, 使两纸条之间的空气压强小于两纸条外侧的空气压强, 这样两纸条会靠得很近。

2.用电吹风对着乒乓球向上吹强风 (不用热风) 乒乓球不会掉下来。再试试把电吹风稍倾斜, 乒乓球也会停留在空中。

解释:当用电吹风对着乒乓球向上吹气时, 空间将产生一股气流, 气流所经之处的气压将小于外部的气压。这就使得乒乓球既受到向上的冲击, 也受到侧向气压作用, 于是就会保持在空间一定的位置。

3.把乒乓球放在玻璃漏斗里, 对着漏斗嘴使劲向下吹气, 可见乒乓球只是在漏斗里跳动, 并不会掉下来。

3.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篇三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理论推导的方法探究

结论;

(2)经历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液体压强的应用,增加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液体压强的研究方法及探究过程

(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教学难点:

(1)学会理论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实验法、理论推导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需要推拉一些物体,那么用一杯水能否推动物体呢?请同学们拭目以待,(找学生做实验)

二、实验探究

(一)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

演示: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提问: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演示:将水倒入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侧壁开口且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提问:橡皮膜的形状发生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总结: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教师点拨:液体和固体一样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同时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对侧壁也有压强。

演示:把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插入水中。

提问: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总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猜想:

教师提问: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那么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学生猜想。(对每个学生的猜想都给予肯定的回答,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师点拨: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点到自由面的距离。

2.准备器材:

教师:实验室里有一种专门研究液体压强的器材——压强计。

教师介绍压强计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用手按压橡皮膜,U形管两侧液面

出现高度差,用力越大,高度差越大。

(让学生亲手实验,引起很大的兴趣)

结论: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表示液体内部有压强,高度差越大,表示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

3.设计实验:

教师点拨: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可以采取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1)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器材:压强计、烧杯、水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并收集数据(教师巡视指导)

金结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2)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

器材:压强计、烧杯、水、盐水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并收集数据(教师巡视指导)

结论: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三、总结提升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存在的困惑。

四:诊断评价

1.在空纸盒的侧面扎三个大小一样

的孔。纸盒装满水后,水从小孔喷出,下图中最接近

实际情况的是( )

4.《液体的压强》教学反思 篇四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教学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在讲授九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一节的内容时,把教材的编排顺序通过由浅入深的原则,根据以往授课时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给予调整,使学生学习轻松易懂,可以使教学创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教学方式的反思

教学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查,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在本节课中,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探究-----应用的物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比较恰当的把握学生的经历水平、反应水平、领悟水平。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三讲三不讲,注重了规律、思路、技巧和方法的教学。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方法上,注重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理论推导,又用实验验证结论的可靠性。结果是异曲同工,从而使得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是成功的,但仍有不足之处:

1、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充分让学生进行展示。

2、在知识的应用,特别是拓展应用-----液体压强的传递这个环节,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或老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素材。

5.液体压强的计算教案设计 篇五

找三、四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学生在本子上算。

3.讨论怎样计算水面下20厘米深处的压强。因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只要求出20厘米深处竖直向下的压强就行了。

可以设想在20厘米深处有个正方形水平面,边长是1厘米,这个面上方的水柱压着它,正方形水平面受到的压强就等于上方液柱对它的压强。(边讲边画出课本图10-14甲)

怎样计算这个水柱对这个面的压强呢?应该先求什么……

让学生讨论计算步骤,教师边总结、边板书:

(1)求水柱体积V=Sh,

(2)求水柱质量=V=Sh,

(3)求水柱对底面的压力F=G=g=gSh,

液体压强的公式p=gh

4.引导学生讨论公式的物理含义:

(1)对同种液体,p与深度h成正比,h增大,p增大。

(2)对不同液体,深度一定时,p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大的.p大。

(3)公式中不包含面积S,所以压强p的大小跟所取的受力面积大小没有关系。

讨论课本中本节后面的练习题2。巩固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

5.做模拟帕斯卡桶实验,加深印象。(用塑料小瓶代替桶,用1米长的乳胶管代替长玻璃管。用刀片在塑料小瓶壁上竖划几条缝,把乳胶管密接在瓶口上。把少量水倒入乳胶管,把胶管提起到一定高度,瓶壁上的缝即被水压开,水沿缝流出。)

6.让学生做课本上本节的例题。

(1)做题前提醒学生注意统一单位。用千克/米3,h用米。

(2)根据计算结果进一步强调p与S无关,而压力与S有关系。

7.讨论节后的“想想议议”。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节后面的练习题1,3,4。

(2)提倡课下阅读章后的阅读材料:“开发海洋”。

6.液体的压强同步练习题 篇六

例1 在如图所示的装有水的容器中,A、B、C三点所受到水压强PA、PB、PC之间的关系为 ( )

A、PB>PA PA=PC

B、PB>PA PA>PC

C、PB=PA PA=PC

D、PB=PA PA>PC

分析 容器内装有水时,无论在水中还是在与水接触的侧壁、底部、上部,都受到水的压强,压强的大小都由液体密度和深度决定。求解液体内部压强的关键是深度h。要记住,深度是观察点与自由表面之间的竖直距离。本题中,水的自由表面在D处。图中A、B在同一高度,与D之间的竖直方向距离相同,h相等,所以PA=PB。C点在A、B的上方,与D之间的竖直方向距离较小,也就是深度h较小,所以PC

不要误认为A、C两点均在容器的上底处,其上方没有水,所以不受水的压强。应当清楚,在容器内与水接触的各部分均受水的压强,也均由液体密度和深度决定。如果在A点或C点开一个小孔,可看到容器中的水会从孔中喷出。

解答 D

例2 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盛有浓盐水,如果向烧杯内加水,则溶液对烧杯底部产生的压强将( )

A、增大; B、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分析:如果你认为加入水后盐水的密度减小,所以对容器底的压强将减小,选择了B,那么你忽略了液面在上升这一问题;

由于容器底所支撑的液体的重量在增大,而受力面积保持不变,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增大。

答案 A

[训练与检测]

1.液体由于受到重力所产生的压强的大小由________和 _________来决定, 跟液体本身受到的重力大小__________关。

2.由于液体具有__________性,液体的压强有不同于固体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_______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_______ 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随_________的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 液体向各方向的压强_________;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_________有关。

3.人在河中游泳时,越沉入水的深处,感到越胸闷,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液体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液体只对容器的底有压强

B.液体的重力、体积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C.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D.同一种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深度成正比

5.下面关于液体压强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

A、液体压强是由于液体有重力产生的,因而在液体内部只有向下的压强;

B、液体压强是由于液体有重力产生的,因而液体越重,产生的压强越

C、因为压强P=F/S,所以液体压强的大小和容器底面积大小有关;

D、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与容器的形状无关。

6.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在甲杯中装满水,在乙杯中装半杯水,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铁块分别慢慢吊入两杯水中(完全浸没),但又不和杯底接触,则: ( )

A、甲杯底的压力、压强都增大; B、甲杯底的压力、压强都减小;

C、乙杯底的压力、压强都增大; D、乙杯底的压力、压强都减小

7.深3米的“昆明湖”的水面上停了一条游船,船底距湖底的距离为2.5m,求船底所受水的压强,若船底出现一个面积为2.5cm2的小洞,需要多大的力才能堵住使水不流进船舱呢?

7.“液体压强”例析 篇七

1.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例1 如图1,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方向.观察倒水后橡皮膜的变化情况,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解析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重力的作用.若液体在失重的情况下,将无压强可言.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它所产生的压强具有这样的特点:液体除了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外,还对“限制”它流动的侧壁产生压强.据第一个橡皮膜向下、第二个橡皮膜方向向右,可知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力,因此对容器底部存在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壁有压力,因此液体对容器壁也存在压强.

例2 图2是老师在演示液体内部压强情况的六幅图,除②图杯中装的是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请你仔细观察这六幅图后回答:

(1)如何使用压强计?

(2)比较①②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 有关;

(3)比较⑤⑥两幅图,可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还跟液体的 有关;

(4)比较③④⑤三幅图,你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

解析 实验室里,测量液体和气体压强的仪器,用U形管压强计,它由一小金属盒(上面蒙有一层薄橡皮膜)和U形玻璃管组成,管内装有水或水银,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为零时,U形管两边液面相平(在同一水平线上),当橡皮膜受到压强作用时,两管内液面产生高度差,压强越大,两液面高度差越大,因此由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可知被测压强的大小.①②两幅图金属盒所在深度相同,液体密度不同,受到的压强也不同.所以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⑤⑥两幅图液体密度相同,金属盒所在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也不同.所以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的深度有关;③④⑤图液体密度相同,金属盒所在深度相同,但方向不同,而受到的液体压强相同.所以结论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答案为:(1)略;(2)密度;(3)深度;(4)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2.液体内部压强的应用

例3 如图3所示的试管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当试管竖直放置如(a)图,水对管底的压强为p1;当管倾斜放置如(b)图,水对管底的压强p2,比较p1、p2的大小,则( ).

A.p1>p2

B.p1

C.p1=p2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 此题考查深度变化对压强的影响.当管倾斜放置后,图(a)(b)比较,试管中液体的长度没有变化,但深度变为h2,h2

例4 如图4所示,甲、乙、丙三个容器(容器重忽略不计)底面积都相同、高度也相同,如果三个容器都装有同种液体,那么哪个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和压力最大?

点评 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盛装液体容器的形状、大小等无关.

解析 从裂桶这个现象可以看出倒入的几杯水使水桶受到的压强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然后再将倒入这几杯水造成的变化与液体压强的特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倒入几杯水后,水的质量虽然变化,由于是一根细管,所以倒入几杯水后,细管中水的深度增加很多,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这一实验表明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深度.故选B.

“蛟龙号”是中国自行设计、集成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2012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纪录.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在这样的深海环境下作业,潜艇要承受巨大的海水压强,因此,核潜艇的外壳要用高强度的特殊材料制成.

2.瞧一瞧,多么漂亮的深海鱼,它们在深海尽情地畅游,多么自由.可是为什么在海鲜市场里可以看到活的浅水鱼,而看不到活的深海鱼呢?

4.点滴吊瓶的奥秘

用盐水吊瓶给病人静脉注射药液,俗称打点滴.注射时,盐水瓶是密封倒挂的,瓶口装有两根细管,一根是带注射针头的连通细管,另一根是通气管.当瓶内药液通过针头流出时,造成液面真空,空气便不断地经通气管向瓶内补充.在通气管上,有一点滴泡可观察药液的滴速,便于调节注射速度;另一方面我们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以将改变点滴吊瓶的高度来调节注射速度.我们打吊针时有时会回血,这是因为血液循环体产生了压力,压强大于体外的大气压,产生了回血现象,所以要抬高吊瓶,增大液体压强将药液压入人体.

8.《液体压强》教案 篇八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能用该公式简单说明一些物理现象;

(2) 通过观察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 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帕斯卡实验,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橡皮膜玻璃管液柱平衡实验,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替代的思想,了解它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的特点;

(2)通过帕斯卡实验的学习,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 教学重点 】

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 教学难点 】

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 教学过程 】

活动设计

一、液体压强的大小 [来 ]

1.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演示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引导学生回忆上堂课实验得出的结论。 回忆并回答液体压强的特点。

强调:得到的这个规律是定性的,我们能不能具体测出液体内部一点上的压强是多大呢?

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方案? 对于定量测量,开始时,学生可能缺乏思路,在教师提醒下大胆猜想,慢慢接近主题:

提出方案环节衔接不上时,教师适当分解问题,如:

(1)橡皮膜凹进玻璃管中受到哪些力?

(2)橡皮膜受到液体给它向上的压力被压进玻璃管中去。

(3)能否从受力平衡入手来测量液体给橡皮膜的压力?

(4)可以给膜施加一个向下的力与压力平衡。测量这个力的大小就能得到液体压力的大小。

(5)压强怎么计算?

(6)压强=压力 / 膜的受力面积;往管内加一定的水或沙,它们的重力等于压力。

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实验方案。 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综合思考形成设计方案,写在设计卡片上。

请学生报告自己的实验方案或对各个问题的回答。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和改进。 交流讨论实验方案,基本形成合理的定量推理思路。

2. 挑选方案,推导公式 画出烧杯、玻璃管的结构图,带领学生对橡皮膜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分析 F 水柱 = G 水柱 = 水 gh 水柱 S。

由受力分析得: P = F 水柱 / S = 水 gh 水柱 。 能正确分析橡皮膜的受力,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

进行演示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平衡时管内水面与烧杯水面的关系。

提示:加入水时,水柱的高度就等于膜到液面的距离,即对应位置的深度。

这也和我们以前得到的结论“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是一致的。 注意到最终管内水柱与液面相平。

最终明确公式中常用的 h 即为液体该处的深度。

3.推广结论 推广得出:液体内深度为 h处的压强为: P= gh

意识到公式中的 h 是液体的深度,该公式适合于任何密度均匀的液体。

指出推广公式的物理意义,适合于任何密度均匀的液体。结合公式,分析影响液体压强的几个因素。 知道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密度、该处深度和重力加速度。

二、帕斯卡实验 一定量的水改变深度将会得到不同的压强值。帕斯卡实验刚好验证了这个结论。

演示以下实验: 观察现象,关注实验现象及结论。

用输液软管连接漏斗和灌有一定量水的气球。把连接气球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漏斗置于较低位置时加水。让学生观察现象。气球变大变薄,但没有破(将破未破)。问学生:改变漏斗位置会发生什么?

缓慢提高漏斗,达到一定高度时,气球破裂(课前注意反复试验,把握好灌水量,不要在提高漏斗时再加水)。 针对教师问题积极猜想:

(1)提高漏斗,不会有变化;

(2)提高漏斗,气球会破。

提问:气球怎么破的?是什么使它破的?

听取学生的解释,适当总结。 一些同学能够根据压强公式解释现象。

引入数据讲解书上例题。 积极思考例题计算过程,对实验现象及原因有更深的理解。

引申提问: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帕斯卡实验的现象发生?我们是怎样利用液体这个特性的 ? 展开讨论,举出类似的例子。或在教师提示下将关注并收集相关资料。

三、课堂小结 (1)液体内 h 深度的压强公式;

(2)定量计算及定性解释帕斯卡实验。

四、课堂练习讨论完成“发展空间”中“自我评价”的第3题。

【 实践活动 】

(1)利用身边材料,自己动手做一做帕斯卡实验,加深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

9.液体压强物理教案 篇九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学习本节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本节教材安排在固体压力压强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液体压强,是对压力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为以后学习气体压强,浮力的产生原因,浮力的大小等奠定基础。液体压强的规律对学生了解自然,及其在生产建设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物质的存在状态不同,压强表现的特点也不同。压强的概念应该包含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本节从液体具有流动性和受重力作用出发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只是得综合性较强,它是学习密度、力、平衡力和压强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些知识又为后面浮力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2)知道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及压强的方向。(3)初步学会用压强计探究液体的内部压强。(4)掌握液体压强的规律。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形成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2)通过分组实验,体验用“控制变量”和”转换法”的研究方法。(3)通过介绍拦河坝,形成应用科学解释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善于探究,乐于探究,敢于探究的品质。(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验科学规律对生产建设的指导意义,激发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液体压强的规律

难点:用压强计探究液体的内部压强实验设计四、教学手段

本设计以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为基础,通过演示使学生对液体的压强获得直观的印象,通过分组实验、各小组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交流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掌握液体压强的规律,通过介绍连通器、联系拦河坝、潜水服巩固液体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液体压强的规律。方法是:通过演示、探究等递进式的实验,强化液体压强规律的形成过程;通过介绍连通器、联系拦河坝、潜水服液体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巩固学生对液体压强规律知识的理解。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用压强计探究液体的内部压强实验。方法是: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实验自主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师生磋商,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展示,加以指导磋商—合作学习,使学习变成多向磋商,独立学习加上关注彼此学习结果、质疑、达成一致。在实验过程中经历讨论、小组间交流、实验数据记录、分析和进一步处理实验数据,得到液体压强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流程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体验实验,感受液体内部压强

观察实验,初步了解液体压强

探究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特点

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总结评价所学内容

课后延伸,知识拓展

教学环节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1、堤坝为什么要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2、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3、潜水艇为什么要做坚硬的外壳?演示实验:当水倒下去时,能看到橡皮薄膜鼓起来。(橡皮薄膜的形变说明了液体压强的存在)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学生活动旨在设疑,吸引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味,引出课题。说明知识建构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分组实验,亲身感受液体先让学生亲身感压强。受液体存在压强。让学生在手上带一次性塑料手套,放入水槽,感受液体压强。

10.液体压强演示器的制作与应用 篇十

1 教具的制作方法

(1)取材:容量为2kg的塑料洗衣液桶一个,直径约为5-10mm气泵管1米,普通透明矿泉水瓶一个,剪刀,红墨水,气球,橡皮筋,如图1所示.

(2)用剪刀在洗衣液桶盖上打一个直径与气泵管直径相当的孔.打孔方法:用剪刀尖压在桶盖上并适当用力旋转剪刀,孔的直径会逐渐变大,直到气泵管能够与孔密合为止,这样打出来的孔的大小可调且较为平滑.

(3)用同样的方法在桶的侧壁靠近底部处打一个孔,在矿泉水瓶盖上打一个孔,如图2和图3所示.

(4)用橡皮筋将气球皮紧扎在洗衣液桶的桶盖上.

(5)将气泵管的一端插入矿泉水瓶的瓶盖上,另一端插入洗衣液桶的侧壁上.装置图如图4所示.

2 教具的使用方法

拧下桶盖,洗衣液桶与矿泉水瓶构成一个连通器,让桶口与矿泉水瓶的腰部平齐,往桶内装入红色的水,直到桶中装满水,拧紧桶盖.

(1)演示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将桶口向下放在铁架台上,举高矿泉水瓶,可见桶盖上的气球逐渐变大,因此说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演示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将桶口向侧面放在铁架台上,举高矿泉水瓶,可见桶盖上的气球逐渐变大,因此说明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3)演示液体对容器顶部有压强

将桶口向上正放在铁架台上,当矿泉水瓶内的水面与桶口相平时,桶盖上的橡皮膜是平的,举高矿泉水瓶,可见桶盖上的气球逐渐变大,因此说明液体对容器顶部也有压强.

3 几点说明

(1)选择大桶时,宜选用桶壁稍厚的桶.打孔时,应使孔平滑,基本成正圆,孔的大小与气泵管直径相当,因气泵管有弹性,气泵管可与孔紧密接合而且不会有渗漏现象.可多尝试几次.

(2)盖上桶盖之前,桶内应装满水,否则有空气残留,并不能直观说明液体压强.

11.教学设计:9.2液体的压强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听方向。(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连通器应用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具: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连通器、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潜水艇,用塑料袋装水时塑料袋会胀起来等引入液体会产生压强,引出本课课题——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通过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推理、总结得出结论。演示实验:

1.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用侧壁开有几个小孔的筒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都不一样,用液体压强计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强大小,让学生感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用压强计测量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大小有何特点,让学生感知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4.演示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且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4)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浓度,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练习:

(二)、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4.介绍连通器的应用之一——三峡船闸。三.小结

12.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篇十二

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特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到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本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经验的相关情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获得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自主探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用具]

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是由于茶杯受到重力作用,并提问:液体也受到重力,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

2、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二:夏天天气炎热,不少同学喜欢游泳,当你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时,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后,提出探究课题,板书课题。

二、根据情景进行猜想,通过实验得出初步结论

1.上述实例中,人在水中游泳,水对人有没有压强?水对池底和游泳池侧壁有没有压强?

现在,我们把游泳池搬到课堂上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出示一个底部扎有橡皮膜的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放入一块小橡皮,让学生观察底部橡皮膜的形变。

2.教师提问:用这样的一个器材如何研究液体对容器底部有没有压强?学生回答后,设计

实验验证,将水倒入玻璃管中,可以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出,并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用底部扎有橡皮膜的容器可以检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怎样用一种器材来探究液体对容器侧壁有没有压强呢?按照学生回答的思路,设计一个实验,在侧壁开口的玻璃管的侧壁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并向其中倒水,让学生从看到的现象中归纳出结论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并进一步分析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原因。

3.教师问:刚才我们认识到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向大家介绍一种仪器——压强计。教师通过类比的方法介绍压强

计。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一个结论:橡皮膜上承受的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若两次高度差相同,则说明橡皮膜承受的压强相同。

把橡皮膜放在水中的某一深度,转动橡皮膜的朝向,看两边的高度差有无变化。学生从现象中归纳出结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三、学生分组探究,验证猜想

前面,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两条初步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发现橡皮膜有时候凸出得多,有时候凸出得少,这说明液体压强有大有小,那么,液体压强的大小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景三:当洪峰来临,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有时会发生决堤的事故。

1、学生讨论

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出发,利用已学知识或生活经验,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教师板书一些学生可能出现的猜想,比如:

(1)与深度有关

(2)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或与其它的一些因素有关

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教师进行整理,用实验的方法,或其它的方法进行筛选、整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的猜想,都是从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不管猜想正确与否,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检验猜想

(1)教师介绍实验桌上的器材。

(2)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根据猜想选择某一课题进行实验,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3)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查,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

在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介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并强调合作学习,通力协作的重要性。

四、交流评价,总结出变化规律

1、各小组派代表将实验记录结果用投影仪展出,交流经验成果,教师对每一组学习的效果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对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通过各小组合作,讨论得出实验结论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提出部分实验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能应用的改进意见。

3、在屏幕上逐条显示本节课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五、拓展训练

利用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可以解释、解决很多生活以及技术上的问题。

1、人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投影显示潜水服,提问:在不同深度潜水时,为什么潜水员穿的潜水服对装备的要求不同?

3、工程师把拦河坝设计成什么形状?为什么这样设计?当洪峰来临时,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超过警戒水位时,为什么有可能发生决堤的事故?如何防止?

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相关资料:1998年洪水过后,荆江大堤的相关堤段进行了整险加固,使重点堤段的防洪能力从五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六、课堂小结与评价

13.八年级物理9.2液体的压强教案 篇十三

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

1.液体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课时安排:l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压强计、大烧杯、水、盐水、刻度尺

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老师】我们有不少同学会游泳,当你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有什么感觉?

【学生】感觉像有东西压在胸口上.

【老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吗?我们知道,物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对支持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要受重力作用,而且还有流动性,是否对支持它的物体也要产生压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新课教学

2实验 研究液体的压强(板书)

观察实验

A.观察课本P158图10-9实验装置没注入水之前橡皮膜的情况,请学生回答.

橡皮膜是平的.

B.将水逐渐注入玻璃管中,请同学注意观察橡皮膜的变化.

向玻璃管内注入水后,橡皮膜向下凸起,说明水对容器底部有压强,随着水的深度增加,橡皮膜凸起的程度越来越大,说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观察实验

取侧壁有三个开口的容器,在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向容器中注入水,观察橡皮膜凸起的程度,请同学回答看到的现象及说明的问题(如图所示)

水对侧壁也有压强,水越深压强越大.

1.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板书)

前边我们谈到,当人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时,感觉像有东西在胸口,这说明液体不仅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有哪些规律?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

A、由老师介绍压强计,介绍过程中用手按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让学生观察U型管外边液面出现高度差,用力越大,高度差越大,因此,U型管外边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橡皮膜受到的压强的大小. B.要求学生打开课本P158~159,认真看书,了解实验的目的、器材及实验方法、步骤.

C.要求学生将课本P159表格画在笔记本上,以备实验中记录数据.

D.明确各组实验中用的是哪种液体.

E.提问同学对实验还有什么问题,教师答疑后开始实验,实验中教师在学生中巡视,进行指导,确定选择哪些组的数据.

F.实验结束后请同学说出自己的实验数据,用投影仪将填入数据的P120表格打在屏幕上进行比较分析(表格见后边板书设计).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一下,液体压强有哪些规律?我们先来分析液面下3cm、6cm、9cm的压强.

液面下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说明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

我们再来看液面下3cm处的压强.

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大小相等.

我们比较一下同是液面下3cm处,不同的液体:酒精、水、盐水压强大小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在同一深度,盐水的压强最大,水次之,酒精最小,说明液体压强还与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的液体压强越大.

通过上边的讨论,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写出板书.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向各个方向压强大小相等.

4.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板书)

(三)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研究了液体的压强,认识了液体压强的规律,在对液体压强规律的认

识上我们要特别注意,对同一液体,液体的压强只与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帕斯卡在1648年表演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找来一个大木桶,装满水,盖上盖,封闭好.他在桶盖上插了一根细长的管子,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里灌水,结果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水桶压破了,今天我们也可以做一个类似的实验.

观察实验

找两个啤酒瓶,一个去掉瓶底,一个只要瓶嘴,然后在瓶嘴处扎上橡皮膜,在去掉瓶底的瓶内注满水,橡皮膜略有凸起(如图所示).把一个接有1.5m长乳胶管的橡皮塞塞在瓶嘴中,通过漏斗向乳胶管内注水,会看到瓶嘴上扎的橡皮膜凸起,甚至胀破(如图所示).

请同学们课后认真分析一下,为什么帕斯卡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木桶胀破了?为什么刚才的实验中非常少的水就可以把橡皮膜胀大.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第2课时)

一、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具学具准备:连通器装置、橡皮管连接的U形管、茶壶、三、教学步骤 船闸挂图、录像机、录像带.

(一)明确目标

1.常识性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2.知道连通器的应用,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例子.

3.知道船闸是连通器的应用之一,知道船只通过船闸的简单过程.

(二)教学过程

1.旧课复习,引入新课

(1)旧课复习

①简述液体压强的规律

②写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2)引入新课

如图1所示的容器,甲、乙两管横截面积相等,等于1厘米2,内装水,水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20厘米,问:A、B两处受到的压强各是多大?

此题要求学生在下面做,另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做,做后进行评讲

由以上计算讲述,容器甲、乙两部分底部连通,我们把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析书课题:

四、连通器 船闸),由此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

(1)连通器(板书)

①定义(板书)

观察图,讨论得出连通的定义.

(板书)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②连通器原理

演示连通器装液体的实验a.平放 b.斜放 c.其中一容器上端开口用手堵住 d.换盛其他液体.学生归纳现象总结出连通器的原理.(板书)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④应用(板书)

学生分组展示讲解自己课前查阅到日常生活中连通器的应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学生的讲解让他们学生深入讨论一些实例的原理如:茶壶壶嘴为什么比壶身略高?排污管下面为什么要留图中的一段U形管?

让学生分组讨论利用连通器的原理能否设计一个水平仪,能否应用该原理进行小发明,小制作?让学生互相启发,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创新发明.

十、随堂练习

1.如图所示,连通器中注满水,如果在A处开个小孔,水会喷出来吗?为什么?

2.建筑施工中,用装了水的U形管可以找出水平面,试说明其道理.

3.给如图所示的容器中加水,则水能达到的最高位置是()

A.A容器顶端 B.B容器顶端

14.液体压强课外拓展 篇十四

1648年,著名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在巴黎用水和葡萄酒做实验.在12m长的管中盛水之后把结实的新木桶胀破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帕斯卡桶裂实验.

帕斯卡“桶裂”实验可以很好地证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可是该实验装置高度太高不便在教室里演示,可启发学生思考:能否把所有的装置都相应地缩小呢?答案是否定的.接着再问:管长减小了,液体压强减小了,液体对木桶的压力必定减小;而桶尽管缩小了,但其耐压性几乎不变,桶就不可能裂开,能否用其它物体来模拟“裂桶”呢?学生自然会想到用耐压性较低的物体来代替(如薄塑料袋).比较装满水的塑料袋在同质量的一杯水与一管水作用下不同情形,液体压强的实质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教师可以展示帕斯卡实验的模拟实验:

取一个演示液体测压强用的大广口瓶(直径约30厘米,高约40厘米),在瓶下部的侧壁管口用橡皮薄膜扎紧密封,将红色的水从瓶口倒入,随着瓶中水位的升高,侧管的橡皮薄膜渐渐鼓出,可以看到,即使灌满水后,薄膜鼓出的程度也并不十分明显(图1).这说明虽然瓶中装了很多很重的水,但对侧壁的压强并不很大.再取一根1米长的托里拆利玻璃管,通过打有小孔的瓶塞插入大瓶中,并把塞塞紧密封.让一个学生站到凳子上将烧杯中的水用漏斗渐渐灌入管中(图2),当玻璃管中红色水升高50厘米以上时,只见大瓶侧管的橡皮薄膜大幅度鼓出,现象生动明显。

二、帕斯卡生平简介

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发明家,1623年6月9日,出生于克莱蒙费朗。帕斯卡从小就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16岁时,帕斯卡写了一篇《圆锥曲线之几何》,提出了圆锥曲线内接六边形其三对边的交点共线的重要定理(后称“帕斯卡定理”),并从该定理出发,导出了许多推论。

1641年,帕斯卡随父迁居鲁昂,他父亲是税官,需作大量的计算,极耗精力。帕斯卡苦思冥想,多次试验,为他父亲设计了一种加法器,大大地提高了效率。这是人类第一架机械数学计算器。

1646年前后,帕斯卡皈依了宗教教义,成为一个虔诚的宗教圣徒。但他对科学研究仍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帕斯卡改良了气压计,验证了托里拆利的实验,并且仔细研究了真空,总结并更正了前人对真空的看法,于1647—1648年间,发表了有关真空问题的论文,大大地提高了他的声誉。帕斯卡用气压计测定了各处大气压的值,发现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化,证实了大气压是由大气层的重量而产生。

1647年,帕斯卡重新回到巴黎,他长期劳累,体质很差,医生要他休息;但是,内心永远骚动不安,力求彻底和无限的帕斯卡,从来就没有停止“全真全善”的科学研究。他发表了有关溶液平衡,空气密度和重量,三角学等许多内容;他研究了代数式中二项式展开的系数规律(西方称“帕斯卡三角”中国称“杨辉三角”);他发明了注射器;他做了“裂桶实验”,证明了液体内部压强P=ρgh;同时,他还研究了液体传递外部压强的规律,1653年,他在《液体平衡的论述》一文中,阐述了液体传递压强的规律: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并由此研制了水压机,进而阐明了连通器的原理,并用物体浸在水中上下压力差说明了浮力的大小;他的最后一篇论文,是关于概率计算的,于是,他和费尔马(法国,1601—1665),惠更斯(荷兰,1629—1695)一起奠定了概率论的数学理论基础。

1655年,帕斯卡进入与世隔绝的神学中心——巴黎附近的披特垒阿尔。1662年,忧郁而深思的帕斯卡与世长辞,年仅39岁。后人为了纪念帕斯卡在科学上的贡献,就把压强的单位牛顿/米2命名为帕斯卡:1帕斯卡=1牛顿/米2。

三、帕斯卡的科学贡献

帕斯卡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他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由于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他自己聪明好学,因此语文学得很好,数学也学得很出色。16岁时参加了巴黎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小组的学术活动,并发表了一篇有关圆锥曲线的出色论文,这篇论文使年轻的帕斯卡名声大震,正式踏进了法国学术界的大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

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对流体静力学和大气压强的研究。1653年发现了液体传递压强的规律,但到1663年(他死后的一年)才正式发表。他还指出盛有液体的容器的器壁上所受的压强也仅跟深度有关。他还做了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及虹吸现象等实验。

帕斯卡对文学也极有造诣,对法国文学颇有影响。196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曾推荐帕斯卡为被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由于过度劳累,帕斯卡39岁就病逝于巴黎。为了纪念帕斯卡,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

四、处理地下水管堵塞的方法

城镇住房大都向高空发展.住在楼上的居民户越来越多.常有家庭出现卫生间、蓄电池水池的下水管拐弯处堵塞的现象.这种现象大多数是由于生活用废水中的泥沙、纤维、食物等沉淀淤积所致.给一些居民带来不必要的烦恼.有的用铁丝、竹杆插好长时间也无济于事.耽误了不少时间.

其实,这种问题利用帕斯卡定律是极易解决的.解决时根据堵塞的地方采用不同方法.

如果堵塞发生在A处,污水不会殃及二楼住户.可在底层水池中放满水.再用拨浦(一种用橡胶制成的倒碗状并附木柄的工具)压、拔.这时A—C段管腔内成为密闭容器.据帕斯卡定律,水能将约0.5压强传递到堵塞物上,将其打通.如果没有拔浦这样的专用工具,不妨用手掌在水底打击水池口,在堵塞不严重的情况下,有时也会见效.

如果堵塞发生在B处,那么二楼倒下的污水也会从底楼的水池中溢出.这时再用上述方法便无济于事了.因为这时水池中虽然也装满了水,但管的上部开口,不是密闭容器,不可能将压强由水传递到B处.此时,可用橡皮管从自来水龙头上接到水池排水口,并用布将皮管与水池口之间封实,开大龙头放水.由于自来水的压强大约是

左右,所以可使污水管中的水升高到3米左右,利用这水柱的压力,可打通B处的堵塞.

倘若B处堵得很死,上述方法还是不能排除堵塞物.那么可请二楼住户协作,一起将水池口堵住,再从楼顶污水管开口处向管内注水.由于二层楼房高度大约6米的水柱可在底部产生大约的压强.这样大的压强,足以打通一切软质堵塞物了.当你听到咕咚一声响时,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五、高血压知识

1.什么是血压?什么是收缩压、舒张压?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又分为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平时,我们所谈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收缩压(SP)又称高压,是心脏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的中期达到最高值的动脉血压,它的正常值是90~140mmHg..

舒张压(DP)又称低压,是心脏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脏舒张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它的正常值是60~90 mmHg..

2.什么是高血压,它是如何产生的?

高血压是指收缩压(高压)超过或等于140 mmHg,或者舒张压超过了90 mmHg.(BP大于等于140/90 mmHg)

高血压就是心输出量或外周阻力或二者同时增大所致.故血管硬化或周围血管痉挛缩窄而造成外周血管阻力增大或心输出量增大而引起血压升高,上述病变长期发展,使血压持续升高,并造成血管及心、脑、肾脏器的损害,形成高血压病.

3. 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管受神经的支配,神经系统接受各处感受器传来的信息,将血压调控到适合身体需要的范围.

然而,由于许多不明因素的影响,如精神紧张,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嗜酒,高脂,高糖饮食等因素的刺激,造成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而进一步加重血管粥样硬化,血管腔变窄.日久,神经系统失去对血管的正常调控,造成周围血管长期痉挛缩窄,外周阻力升高,从而血压升高.

4.怎样正确测量血压?KPA与mmHg如何换算?

我国广泛使用的血压测量方法是应用袖带来压迫血管测量血压,包括汞柱式(台式)、气压表式、电子血压计.患者应在安静、温度适当的环境里休息5-10分钟,一般取坐位,被测者上臂裸露,肘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臂与身躯呈45度角,将血压计的袖带松紧适当绑于上臂,袖带下缘距肘部前间隙2cm,充气至桡动脉博动消失后再加压30mmHg,然后逐渐放气.第一听诊音为收缩压,搏动音消失时为舒张压,注意充气不要太多,放气不要太快、太慢,袖带不要太松、太紧,否则均影响血压值.1mmHg=0.133kpa 1kpa=7.5mmHg

5. 高血压有哪些临床症状?

高血压病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到中晚期,不同患者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等等.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症状可加重.

6. 哪些人易患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多种因素所致,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发现下列人群易患高血压病:

(1)有高血压病家族史.

(2)用脑过度及长期精神紧张者.

(3)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和饮酒者,高盐,高糖,高脂饮食者.

上一篇:中考创新话题作文话题12竞争下一篇:静水流深现代散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