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人生哲理

2024-07-18

虚无人生哲理(共8篇)

1.虚无人生哲理 篇一

人生总归尘与虚无散文

从小学到高三的时光里我懒散的度过了十二年,岁月总在不经意间就会默默边缘化而最后只剩下一片虚无。就如同树叶一般,从芽到绿叶再到一片枯黄,天地间最后的生命便是从树丫上飘飘洒洒的坠落最终化为一捧泥土重新滋润着大地,那也是一种虚无的飘渺,人讲不清楚!

而即便是曾经浩荡的高志徘徊于天地之间的人,也不难忘却红尘的美好,因为人本就是群居的动物,没有一个人可以脱离了这个社会独立存在!陶渊明不行,即使他不愿意为了五斗米折腰,但是他最终也要吃饭,于是会有“草盛豆苗稀”的感慨!唐伯虎也不行,虽然他念着“宁愿老死花草间,不愿躬耕车马前”,但是他却一直留恋于青楼,自诩语风流!……谁都不行,我们总在这里有所羁绊,有所期待,有所需要!但是我们又是孤僻的,是伤心的,孤僻的时候不愿意与任何人交流!似是冬眠的青蛙,或是沉睡的蟒蛇,在这一片天地间就这么沉睡着!

不是矛盾的吗?朋友在一起畅饮,豪吃,拍肩膀,谈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心却一次次的感到孤寂,感到实在是太过于虚无,于天地之间自己就是多余!我们从一个城市穿梭到另一个城市,但是却总归是客人等到斑驳了头发回到家乡时,你也成了远去归乡的客人!对于时间的穿梭者来说你也是如此,无论是怅惘未来还是祭奠过去,都是悲伤都是痛苦,人性如此,该要怎么才能去改变呢?

就这样一天天的怅惘吧,或者就这样衰退下去,得过且过吧!在漫长的时间流水中,去感怀一种别样的痛苦,无论是飞来之风,还是平地之尘,其实总有它的道理,而我们也是如此。我们自然幻想着飞上梧桐变凤凰,也想着一步登天,但是身体却总是慵懒的,于是也如同飞来之风一样呼啸而过只留下一片心伤,又如同平地之尘一般无论怎样扑腾都终将归于大地,而那片大地就是虚无一般,吞噬着天与地,心与志!慵懒的生命有着慵懒的.过法,肮脏的灵魂有着肮脏的归宿。

人生失意也好得意也罢,随意也好认真也罢,总有活下去的使命,活下去就是一种悲怆,只是从来没有这般欣喜,没有这般的思索!其实如果给我一片虚无一片荒野也未必不好!只是我们总畏缩着畏缩着与同类的差距将要拉上了一段距离,畏缩着自己总归不能得到承认,于是我们宁愿躲避在襁褓中。

植物永远向着阳光,无论是竞相向上的群林还是低矮的灌木,向着太阳就是一种本能,但是因为我本不是一株松树,而是一棵灌木,生而决定你只能有这么高的距离。是啊!人生本就不是公平的,人生也本就不是慷慨的,但是松树秀丽也好,灌木低矮也罢,最终都要归于虚无,这是一个真正的平等世界。

而活着的人即便是遭受着煎熬,但也是一种历练,千年的巨木未必不遭受着寂寞,万年的老鳖难道就不感到孤独!只是至少他们拥有一片荒野供给者心灵去畅游,这是一篇怎样的荒野啊,独一无二,谁都不会踏入彼此!每个人总有一片属于你的荒野,譬如《国榷》至于谈迁,人生在世,总有一片属于你的荒野,否则如何去度过这一世无奈与沧桑!

荒野是广阔的,辽阔无际,让人感到一种靡靡,但是人活一世,草长一秋,这种虚无伴随着多少春花秋月。岁月高歌,激昂饮酒,或如曹公所言,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或许总要这样子去度过一生,无论你怎样,总归要归于虚无!虚无是永生的,也是永存的,化作绵绵流水或许可以徘徊天地,从天上,沉寂地下,最终失却于人心。

2.虚无人生哲理 篇二

关键词:前赤壁赋,人生问题,人生哲理

苏轼的《前赤壁赋》是一篇公认的美文, 文中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夜游赤壁时水光、山色、明月所呈现出的优美意境。一般来说, 写景总要抒情,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抒发怎么的思想感情呢?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在黄州夜游赤壁时写下这篇赋, 应该与遭贬后的苦闷心情有关。所不同的是, 赋中的大量篇幅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探讨人生, 充满了哲理意味, 成为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文中都蕴含哪些人生哲理呢?笔者认为, 这篇文章共显现出了四个方面的人生问题, 即人生的有限性和无限性;人生有无意义;人生应追求功利还是淡泊名利;面对人生苦难的态度。这些人生问题是深刻的、富于现实意义的, 笔者在对这四个人生问题进行阐述的同时, 结合文中苏轼对这些人生问题的看法, 试作哲理意义上的分析与探讨。

一、人生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文中写道:“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作者借客之口说出人的一生和浩瀚的宇宙相比是短暂的、渺小的, 这种有限性不禁使人引发悲伤之感, 即“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人生是短暂的, 从人出生的第一天起就预示着一步一步走向死亡, 这是每个人都无法摆脱的命运, 文中作者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的回答是:“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的这一辩证思想显然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 《庄子·德充符》中有“自其异者视之, 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 万物皆一也。”即从不变的角度看, “人生代代无穷已”, 人生是无穷尽的。但这里有个问题, 从个体生命的角度看, 人生是有限的, 不可逆的, 短暂的, 苏轼的看法显然不能否定人生短暂这一事实, 只能是自我慰藉的一种说辞罢了。那么既然人生是短暂的, 是不是就应当悲伤绝望呢?其实, 人生固然短暂, 但就因为其短暂而宝贵, 假使人能够长生不老, 同日月天地同为永恒的存在, 那么人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 人生变得了然无趣。相反, 人生是短暂的, 在有限的时空中人们去追求和创造, 才能获得有意义的人生。所以, 人生是短暂而宝贵的, 因短暂而宝贵。

二、人生有无意义

文中借“客我”之口说到历史人物曹操:“‘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了, 而今安在哉?”历史上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不管你曾经立下多大的功绩, 到头来还是随滔滔江水永远逝去, 而自身也会成为花下之尘。这里提出了一个人生有无意义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 胡山林在《文学与人生》一书中有过精彩的论述, 书中说:“从终极视角看, 人生是无意义的;从社会视角看, 人生是有意义的。把人放到宇宙大背景下加以审视 (即终极视角) , 人和其他动物一样, 无非一个生命而已, 实在微不足道。况且, 人总是要死的, 人一死, 生前的百般辉煌万般荣耀都化为虚无, 还谈什么意义?!……社会视角是现实视角、世俗视角、日常视角, 把眼光从遥远的宇宙、终极收回来投向现实的人的生存世界, 我们就会发现人生是有意义的, 这个意义就是:心怀一个目标 (或曰理想、梦想、希望、愿望……) 并为之努力奋斗, 通过努力生存地更好些。‘目标’代表着人的欲望, 是人活着的内在动力, 实现目标, 满足欲望, 这就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1]

书中从终极视角和社会视角两个方面讨论了人生意义问题, 应该说是深刻而睿智的, 它明确解答了人生有无意义的问题, 即人生既无意义又有意义, 关键是审视人生的角度和对待它的态度, 态度对了, 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三、人生应追求功利还是淡泊名利

文中“客”说到曹操“破荆州、下江陵”, 立下了不朽的功业, “客”即“客我”, 是作者矛盾思想中的一个方面。作者从客的角度流露出对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 他也渴望像古代的英雄人物那样建立不朽功业, 但是一想到自己被贬黄州的现实, 不禁产生巨大的情感落差, 那些所谓的丰功伟绩对作者来说似乎遥不可及。追求功名的梦想无法实现, 何以排遣心中的苦闷之情呢?文中苏子这样回答:“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表露出淡泊名利的思想。这里提出了一个人生应追求功利还是淡泊名利的问题, 追求功利是儒家所倡导的思想, 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世理想;淡泊名利是道家所倡导的出世思想, 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 如庄子在《逍遥游》中说:“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意思是神人是无意于功绩的, 圣人是不要名位的。看来追求功利与淡泊名利是人生的一对矛盾, 到底该如何取舍呢?苏轼的回答是以主抑客, 赞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但是结合作者被贬黄州的背景, 可以看出作者内心也是矛盾的, 他既有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又有在贬谪之余看破世事、淡泊名利的归隐情怀。这一问题究竟应该如何取舍呢?在这个问题上,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人生境界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它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 包括这个人对宇宙人生的了解和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自觉, 包括这个人的情感、欲望、志趣、爱好、向往、追求等, 是浓缩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形成的精神世界的整体。[2]冯友兰把人生境界由低到高分成四个品味, 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3]同时人生有三个层面:日常生活的层面、工作事业的层面、诗意的层面, 其中前两个层面是功利的层面, 第三个层面是非功利的层面。人生境界体现于人生的各个层面, 每个人的人生都包含这三个层面的内容,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人生既有生活、事业的功利的层面, 又有审美、诗意的非功利的层面, 关键是如何统一的问题。人生在功利与非功利两在层面上应有一个合理的安排, 不能单方面走极端, 只追求功利的人整天忙忙碌碌, 生活会变得毫无诗意, 了然无趣;只求淡泊名利的人没有目标, 只注重精神世界的享受与自由, 难免陷入消沉, 两者之间应有一个恰当的比例安排, 两者兼顾而又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由此, 冯友兰的学说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其实结合文章可以发现, 苏轼在这个问题上虽然是矛盾的, 但是他既没有丢弃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 也没有一味淡泊名利, 而是在自己人生处于低谷时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种相对的平衡, 以求精神解脱, 这与冯友兰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似乎是相通的。

四、面对人生苦难的态度

文章的写作背景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蒙冤入狱, 在狱中, 苏轼的肉体和精神均遭受到严重的摧残, 自度将死, 后来经多方营救, 终于保住了性命, 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到黄州后因生活窘迫, 需亲自垦荒种地养活自己。苏轼经历了人生最大的一次挫折和苦难, 他来到这座荒凉的小镇上, 沉思自己遭受的苦难, 在无尽的痛苦中舔舐自己心灵的伤口, 正是在这种心境中, 作者夜游赤壁, 触景生情, 写下了这篇文章。也就是说, 这篇文章是作者面对苦难遭遇的内心情感的自然表露, 在这种表露中饱含了作者对人生苦难的思考。文中的“客我”追忆历史人物的成败, 慨叹自身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 实际上反映出作者贬谪中的苦闷心情;文中“主我”的回答则以眼前流水与明月作对比, 阐明宇宙人生变与不变的道理, 指出应享受眼前的美景, 显示出旷达的情怀, 悲哀的感情得以解脱。由此可见, 在矛盾与痛苦中, 苏轼最终想通了, 从苦难中解脱了出来, 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胡山林在《文学与人生》一书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在世界观、人生观层面, 佛道两家帮了苏轼的忙;二是儒家以道自任思想是苏轼坚强的精神支柱;三是高人雅士的人格风范, 让苏轼找到了榜样和同道;四是善处忧患的人生智慧。[4]笔者认为这四个方面概括得相当全面, 可以采信。就《赤壁赋》这篇文章而言, 苏轼对苦难的超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儒、道、佛思想的兼容互补, 二是善处忧患的人生智慧。

首先, 儒家思想是苏轼的主要思想, 同时他还深受道家、佛教思想的影响, 前文所述的人生追求功利与淡泊名利问题、人生有无意义问题, 实际上就是在人生问题上儒家和道家的不同主张。文中的:“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表露的是佛教无欲无求的思想, 佛教认为人生痛苦的根源是人有欲望, 克制并消除欲望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所以说在作者身上同时存在儒、道、佛三种思想, 这三种思想相互作用, 排斥掉了各自消极的成分, 留下各自的积极成分进行兼容互补, 共同作用, 在这种作用下, 作者既坚守儒家以道自任的精神节操, 又追求道家的精神自由与佛教“物我两忘、身心皆空”的超脱境界, 达到了一种相对的心理平衡, 在这种心理平衡中, 个人荣辱得失变远了, 变淡了, 这样, 苦难也就被化解和超越了。

其次, 善处忧患的人生智慧在文中表现为苏轼看待事物的辩证方法。作者以流水和明月作比, 阐明人生宇宙变与不变的道理, 说明看待事物不应偏执一面, 而应当换个角度, 从正反两方面去把握, 才能得到更为合理的结论。既然月亮有圆有缺, 是自然之理, 那么对于人生中的苦难来说, 从一个角度看固然不幸, 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人生中的真实存在, 有幸福就会有苦难, 没有苦难也就没有幸福, 这样一想, 作者对自己的苦难遭遇也就想通了, 坦然接受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作者用儒、道、佛三种思想互补作为思想武器, 加上辩证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 勇敢面对苦难, 最终化解并超越了苦难, 不失为人生苦难问题的好的解决办法。

总的来说, 《赤壁赋》中蕴含的这四个人生问题都由作者被贬黄州的遭遇所引发, 由作者的悲伤苦闷心情所统领, 通过对这些人生问题的分析, 我们看到了苏轼在逆境中苦闷、彷徨寻求精神解脱的心路历程, 同时也从中体验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对每个人无疑都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山林.文学与人生[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2:14-16

[2]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方大学出版社, 2009:451-452

[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291-292

3.哈佛人生哲理全书 篇三

哈佛的成功,不在于有多少发明创造,不在于培养了多少学生,不在于培养的学生中有多少人成为总统、部长、议员和商界大亨,而是在于哈佛培养的是具有人文索质和责任感,能真正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人才。

大象波佐是伦敦一家马戏团的台柱子,性情本来非常温顺。可是,不知为什么,它的性情最近变得越来越暴躁。它甚至突袭了饲养员,差点让这个可怜的人当场丧命。所有的人都拿波佐没办法,连兽医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不得已,马戏团老板决定杀死波佐。为了最后在波佐身上捞一笔,他大肆宣传马戏团将对波佐进行公开处决。

处决那天人山人海,似乎人人都想目睹这个庞然大物将如何死去。波佐被锁在舞台中央的大笼子里,不远处站着枪手。在台上的老板细数波佐的“罪状”。当声讨结束以后,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最后的枪响。

就在这时,一个矮个子男人走上舞台,平静地对老板说:“大可不必这么做。”

老板一把推开他说:“这头大象得死,不然有人会送命的。”

男人固执地说:“让我进笼子和它待两分钟,我会证明你是错的。”

老板瞠目结舌地说:“你会没命的。”但矮个子男人坚持己见。贪婪的老板也不想错过这场好戏。

于是,他对男人说:“进去可以,不过你要出了意外,可与我们马戏团无关。你先立个字据吧。”

矮个子男人写了张字条给老板,声明一切后果自负。

在男子进笼子之前,老板大声告知观众将要发生的事情。台下顿时像炸了锅一样。观众都感到不可思议,有人甚至不停地在胸前划十字。

男人从容地钻进笼子,波佐一见有陌生人闯入它的领地,立刻伸长鼻子大声发出警告,并准备随时攻击这个入侵者。这名男子面不改色,微笑着对波佐说话。帐篷里安静极了,每个人都竖起了耳朵,但离舞台最近的观众也听不懂男子口中的呢喃,只知道他在说某种“外语”。更不可思议的是,波佐渐渐平静下来,缓缓地抬起头,眼巴巴地望着小个子男人。最后它竟然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贴着男人啜泣起来。这一幕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忽然有人带头鼓起掌来,顷刻间,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震耳欲聋。

这名男子一从笼子里走出来,老板立刻拉住他问:“太神奇了,你到底给它施了什么魔法呀?”

男子边穿外套边说:“这是一头印度大象,听惯了印度语。你们说的话它一句也不明白,所以会变得越来越暴躁。我建议你找一个会说印度语的人来照顾它,它就会变得和以前一样温顺。”说罢,这名男子离开了帐篷。

谁都没想到,险些让波佐丧命的问题竟然出在沟通上。人们总是用自己的语言对波佐说话,完全不管它能否理解、接受。可怜的波佐完全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充满了说话声,却没有一句它听得明白,怎么能不发狂呢?

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沟通者对对方的深入了解和对议题的充分掌握,而不是取决于措辞的甜美。在与人交流和沟通时,我们应该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充分考虑对方的愿望和需求,用对方熟悉的语言和愿意接受的方式来跟他对话,这样才不致产生误解,利于达成对双方有益的结果。

(摘自《哈佛人生哲理全书》)

4.虚无人生哲理 篇四

2、把精神说清楚是一个巨大的**。

3、如你想要拥有完美无暇的友谊,可能一辈子找不到朋友。

4、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5、人首先是个把自我向着一个未来推进而且知道自已正是这样做的生物。

6、有勇气并不表示恐惧不存在,而是敢面对恐惧、克服恐惧。

7、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8、人是为了思考才被创造出来的。

9、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

10、生活中许多人是习惯性羚羊思维的牺牲品。通常,问题并不是在他们朝目标努力的过程中犯错,而是他们没有坚持继续向目标努力。

11、凡是现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存在的就是现实的。

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13、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14、人们为一个人的死亡感到恐惧和悲伤,因为死亡意味着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将无法再去经历感受,将会对一切失去感知,活着的时候发生的一切将会归化为零!

15、愚者用**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

16、人生在世,应该在芬芳别人的同时美丽自己。

17、把握时间观念,同认识一个人一样,相见易,相识难。

18、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

19、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20、让放弃犹如一股和风,吹落人生的每一处瑕疵。令珍藏酝酿成一坛美酒,沉淀生活的每一份光辉。

21、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22、没有了爱的语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

23、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何苦呢?

24、我们一直在寻觅,寻觅,那个我们都有的结局。

25、理智有时似乎可以引导意志,但是仅仅象一个想到引导他的主人而已;意志是一个勇猛强壮的瞎子,他背负着一个能给他指路的亮眼的瘸子。

26、最糟糕的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受到错误志向的阻碍而不自知,真到摆脱了那些阻碍时才能明白过来。

27、在竞争中,幽默达观的心态,远比名次和奖品更为珍贵。赢得起,也输得起的人,才能够取得大的成就。

28、面对困难,许多人望而却步;而成功的人士往往非常清楚,只要敢于和困难拼搏一番,就会发现,困难不过如此!

29、在命运的门前,不妨多拿出一点耐心,哪怕多等一天、多等一个小时、多等一分钟,结果可能就会截然不同。

30、成功的人士为了把自己的人生发展到最高点,总是尽可能地丰富其秘藏的活时间,努力地开发人造时间。

31、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32、不要四处乱撞,每天做好一件事,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坦然微笑地面对生活,这样就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境界。

33、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34、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35、如果我们怀疑一个人说谎,我们就应该假装相信他,因为他会变得愈来愈神勇而有自信,并更大胆地说谎,最后会自己揭开自己的面具。

36、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37、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38、小时侯,幸福是很简单的事;长大了,简单是很幸福的事!

39、假如进化的历史重来一遍,人的出现概率是零。

40、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上的美德。

41、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42、使生活变成幻想,再把幻想化为现时。

43、时间乃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但如果浪费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费。

44、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

45、为了国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边为有用的一生,纵然只能效绵薄之力,我也会热血沸腾。

46、小时候觉得父亲不简单,后来觉得自己不简单,再后来觉得孩子不简单。

47、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

48、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

49、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50、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51、幽默胜过直白,话少胜过多言;坦率胜过伪装,自然胜过狡辩;心静何来多梦,苦索不如随缘。

52、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

53、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失去太多,而是计较太多,这也是导致一个人不快乐的重要原因。

54、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55、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56、成功的人不是从未曾被击倒过的人,而是在被击倒后、还能够积极地往成功之路不断迈进的人。

57、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58、明确的目标和执着的精神几乎可以让你实现任何理想,达成任何目标!

59、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成功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机会需要把握,也需要创造。

60、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要受了点挫折就想不开,人生最尊贵者莫过于生。

61、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

62、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63、每一点滴的进展都是缓慢而艰巨的,一个人一次只能着手解决一项有限的目标。

64、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

65、人的本性就是追求个人利益。

66、当我们失去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曾经拥有。

67、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作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麽大,这种事情必须作到。

68、人生的本质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

69、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70、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

71、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72、如果你渴望成功,请先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73、恶口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坏,有多恶。你愈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识。

74、人生如坐公交车,有的人很从容,可以欣赏窗外的景色;有的人很窘迫,总处于推搡和拥挤之中。

7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76、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

77、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

78、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79、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80、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81、科学性的语言游戏希望使其说法成为真理,但却没有能力凭自己的力量,将其提出的道理合法化。

82、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

83、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84、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

85、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去积善为大众。就会获福无边。

86、不管怎样的事情,都请安静地愉快吧!这是人生。我们要依样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

87、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88、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

89、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

90、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91、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92、做任何事,只要你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再一步步地走下去,你就会逐渐靠近你的目的地。如果你知道你的具体的目的地,而且向它迈出了第一步,你便走上了成功之路!

93、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94、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95、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96、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

9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8、思而后行,以免做出蠢事。因为草率的动作和言语,均是卑劣的特征。

99、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100、向今天献出自己的人,没有哪一个昨天是给浪费掉的。

101、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

102、人生只有两种事,就是幸福和愁苦;一种口头说出来,一种心里暗想着。

103、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104、生命不仅可以用年月计算,有时事件也是最好的日历。

105、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106、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107、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带给别人信心。

108、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109、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

110、我站得太久说的太久了我自己都累了,你怎么还是听不懂?我写的太多了写得太久了我自己都累了,你怎么还是看不懂?

111、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112、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

113、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114、志向不过是记忆的奴隶,生气勃勃地降生,但却很难成长。

115、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116、原来和文字沾上边的孩子从来都是不快乐的,他们的快乐象贪玩的小孩,游荡到天光,游荡到天光却还不肯回来。

117、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118、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119、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5.人生哲理名言生活哲理短文 篇五

用不着把年轻的心灵装点得沉重。表面上的沧桑,外在的严肃,并不能让你上升为哲人;离开所有的朋友,你有的只能是孤单的背影。既然现在的我还不能变得深刻,那么,我就让自己变得轻松。哭丧着脸的人,怎能听清花开的响声;伪装自己的人,又怎能听懂蛙鸣一片里的激动。

 用不着立刻判定自己不行,而混入茫茫的人海,太俗地活着,点不亮一盏霍霍燃烧的生命之灯。我的喊声或许有些微弱,我的脚步或许有些盲从,但我的热血却自始至终咆哮奔腾。命运没有什么可怕的,惊涛骇浪的海上不是常见扬起的帆影!4美女视频 4经典视频 4搞笑视频 

用不着为一次小小的挫折而痛哭流涕。人生本来就充满坎坷,没有创伤的珍珠贝,怎会有闪烁迷人的晶莹。跌几次跤,摔几次跟头,是经常的事。如果在一条阴沟里都翻了船,你的人生一定苍白,绝对不会生动。如果败了,我可以从头再来,如果胜了,我可以把脚下的基石夯硬。

用不着把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千古绝唱反复品味出苦涩而徒自悲伤。我生命的指针处在八九点钟,正是旭日东升的美好时刻,只要我努力地前行,世界的各个角落都会看到我的身影。这个世界,我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儿寒冷,但我愿用自己微薄的力量,送给每个感到凉意的朋友一份温暖、一缕光明。

人生犹如一首歌,音调高低起伏,旋律抑扬顿挫;人生仿佛一本书,写满了酸甜苦辣,记录着喜怒哀乐;人生就像一局棋,布满了危险,也撒遍了机遇;人生恰似一条路,有山重水复的坎坷,也有柳暗花明的坦途;人生如同一条河,有时九曲回肠,有时一泻千里。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现实应该在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避免过去的坎坷和不平的重现。别人是自己的镜子,自己应该在别人成功与失败的教训中避免不幸的重现。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理想不是壮美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描绘,渲染;理想不是葱茏的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改造。

愚蠢的妥协调和是小人的伎俩,它为渺小的政治家、哲学家所崇拜。我们今天应该确凿地说出今天的想法,明天则应确凿地说出明天的意见,即使它与今天之见截然相悖。

人往往懦弱而爱抱歉:他不敢直说“我想”“我是”,而是援引一些圣人智者的话语;面对一片草叶或一朵玫瑰,他也会抱愧负疚。他或为向往所耽,或为追忆所累。其实,美德与生命力之由来,了无规矩,殊不可知;你何必窥人轨辙,看人模样,听人命令——你的行为,你的思想、品格应全然新异。

嫉妒乃无知,模仿即自杀;无论身居祸福,均自我主宰;蕴藏于人身上的潜力是无穷的,它能胜任什么事情,别人无法知晓,若不动手尝试,他对自己的这种能力就一直蒙昧不察。

读书人的命运在外人看来是崇高的,在读书人自己看来是凄凉的,在某些有权位的人看来,读书是消遣,消遣就可有可无,有所谓也无所谓。所以,只有读书人自己才能体会其中的甘苦。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候,只是永远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高兴,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手中那串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不过事实上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人生虽然只有几十年,却决不是梦一样幻灭,只要追求真理,便得永生。人生不是燃烧的蜡烛,而是举着的火炬,我们必须把它燃烧得光明炽热,传给下一代的人。

体验自然是财富。风是一副透明的锦缎,雨是无数晶莹的珍珠,森林宛如翠绿的刺绣,而海湾湖泊则是湛蓝的宝石。

亲情友情是我的财富。我是一朵白云,亲情是包容我的蓝天;我是一棵绿树,亲情便是滋养我的土地;我是一只飞鸟,亲情便是庇护我的森林;我是一泓清泉,亲情便是拥抱我的山峦。

人格需“贵我”:自立以树人之尊严,自信以扬人之精神,自学以长人之才华,自爱以见人之崇高,自励以磨人之意志,自警以示人之理智,自强以显人之个性,自谋以图人只发展,自奋以成人之大业。

失败,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成功,是把有价值的东西包装给人看。成功的秘诀是不怕失败和不忘失败。成功者都是从失败的炼狱中走出来的。成功与失败循环往复,构成精彩的人生。成功与失败的裁决,不是在起点,而是在终点。

人生就像一条河,经历丰富,才能远源流长。伟大的一生,像黄河一样跌宕起伏,像长江一样神奇壮美。人生就像一座山,经历奇特才能蔚为大观。伟大的一生,像黄山一样奇峰迭起,像泰山一样大气磅礴。

经历就是人生的硎石,生命的锋芒在磨砺中闪光;经历就是人生的矿石,生命的活力在提炼中释放。经历就是体验,经历就是积淀。没有体验就没有生存的质量;没有积淀,就没有生存的智慧。人生的真谛在经历中探寻,人生的价值在经历中实现。

美,可以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也可以在炸毁的大桥旁;美,可以在芳香扑鼻的鲜花上,也可以在风中跳动的烛光中;美,可以在超凡脱俗的维那斯雕像上,也可以在平凡少女的笑靥里。

用不朽的“人”字支撑起来的美好风景,既有“虽体解吾犹未变兮”的执着吟哦,也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跌宕胸怀;既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崇高追求,也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放气魄。

我是一只蜜蜂,在祖国的花园里,飞来飞去,不知疲倦地为祖国酿制甘甜的蜂蜜;我是一只紫燕,在祖国的蓝天上,穿越千家万户,向祖国向人民报告春的信息;我是一滴雨点,在祖国的原野上,从天而降,滋润干渴的禾苗;我是一株青松,在祖国的边疆,傲然屹立,显示出庄严的身姿。

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飞不到高空。想象力是翅膀,客观实际是空气,只有两方面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有的人,在你有权有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达像流淌一条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下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不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空虚。充满了无知与愚昧,那种无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

读别人,其实也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为人。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大的东西变小,小的东西也会变大。“大”与“小”常常在某种条件下向对方转化。大的损失会因补救及时而变小,小的成绩会因继续努力而变大;“多”与“少”也是如此,多的问题会因及时求教而减少,少的知识会因不断积累而增多。

信仰是人生杠杆的支撑点,具备这个支撑点,才可能成为一个强而有力的人;信仰是事业的大门,没有正确的信仰,注定做不出伟大的事业。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只有辛勤劳动,才能点燃智慧的熊熊大火;劳动是事业的阶梯,没有辛勤的劳动,不可能攀上事业成功的巅峰。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白云。

6.人生大实话人生哲理 篇六

1.最穷无非讨饭、不死终会出头

2.谁是谁老公?都他妈临时工!

3.人不可以把钱带进坟墓。但钱可以把人带进坟墓。

5.上帝给了我们七情六欲,我们却把它们变成了**和暴力

6.拥有一颗知足的心,知足者常乐。若想得到快乐,就别让自己过得无精打采,想要获得快乐,不是增加财富,而是降低欲望。

7.找一个你爱聊的人结婚,因为当年龄大了以后,你会发觉喜欢聊天是一个人最大的优点。

8.只要锄头舞的好,哪有墙角挖不倒。

9.在你头上拉屎的未必是敌人把你从屎堆拉出来的未必是朋友

10.时间是最好的老师,但遗憾的是——最后他把所有的学生都弄死了

11.别总拿你那老百姓的身份给我讲述那B社会的故事!你再**百度咋搜索不到你呢?你再有劲你能憋住尿吗?

12.在任何状况下,不能玩弄别人,玩人必被人玩。你再有心眼,也不是最厉害的那个。

13.世界上最动听的话不是我爱你,而是你的肿瘤是良性的!

14.唾沫是用来数钞票的,而不是用来讲道理的.

15.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听的不听,不该想的不想,请专心致志的打你的酱油

16.男人的谎言可以欺骗女人一夜女人的谎言可以欺骗男人一生

17.如果可能的话,更强一些,宁可强的让人羡慕,也不能弱得让人可怜!

18.世界上唯一不用努力就能得到的只有年龄!

19.虽然我不在江湖,但是江湖却有我的传说

20.大起大悲看清自己、大起大落看清朋友。

21.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大家要爱护地球;地球上只有一个我,所以大家也要爱护我!

22.有钱不一定有道、敢摸不一定敢草。

23.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过会儿再笑

24.名花虽有主、我来松松土。名花有主,锄头无情...

25.向新朋友介绍女友时,请搂着她的腰,而不是站在一旁用手指点

26.走的最快的是最美的风景伤的最深的是最真的感情

27.人生最大的悲哀,并不是在于你得不到或者失去的,而是你根本不知道你自己要的是什么!

28.长大后之所以这么努力、只是因为小时候吹过的**!

29.所谓成功的女人就是白天特NB,晚上B特N

30.假如有个人愿在自己身边,就算没有任何语言只是在身边,我也觉得是一种幸福,即使失去了一切,只要停下脚步看一下四周,一定会有某个人在你看得见的地方。请别伤心、不要绝望,无论如何也请别忘记,自己决不是孤单一人的.

31.现在女人真伟大。不知不觉肚子大、有了孩子没有爸!

32.小时候我们把玩具当朋友、长大了朋友拿我们当玩具。

33.你不能让所有的人满意,因为不一定所有的都是人。

34.人生就象卫生纸、没事尽量少扯!

35.有老公怎么的?有守门员球还进呢!

36.我不能做到我所希望的一切,但是我应该做好我可以做到的一切.

37.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一起感悟人生)!

38.踏遍青楼人未老,请用汇仁肾宝

39.至今为止,地球仍在我的脚下.

40.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41.不要相信接吻时从不闭眼的伴侣。

42.最好的关系存在于对别人的爱胜于对别人的索求之上。

7.虚无人生哲理 篇七

人是唯一不满足于有限生命而试图追求无限生命的存在物。因此, 生死问题成了人类关注的终极问题, 无论哪种重要的哲学都对生死问题有所讨论。孔、庄也不例外, 他们有关生死的谈话对于中国人具有普遍且巨大的影响力, 导致中国民众人格的膨胀或萎缩。

古代哲人中谈生死, 最现实的是孔子。他非常重视生前, 而非死后。《论语·先进》篇中有一段很有意思、影响深远的对话:“季路问及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 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 焉知死?’”[1]孔子为何讳谈死呢?我想, 其中的原因应是孔子想让人专注于生前事业的开拓, 而忘却死亡的恐怖。儒家认为, 人虽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有限个体, 但却能通过道德学问之修养而超越有限之自我。正如孔子所谓:“朝闻道, 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荀子所说:“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宋代大儒朱熹说得更好:“人受天所赋许多道理, 自然完具无阙, 须尽得这道理无欠阙, 到那死时, 乃是生理已尽, 安于死而无愧。” (《朱子语类》三十九) 以儒“道”价值的实现作为人解决死生问题的关键, 实质是让人走死后不朽之路。儒家的不朽就是“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 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 此之谓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明朝的儒者罗伦补充说:“生必有死, 圣贤无异于众人。死而不亡, 与天地并久, 日月并明, 其惟圣贤乎!” (《文集》) 他的意思是圣贤不同于一般人, 只在于他生前能在道德、事功和学问上为社会有所建树, 虽然和一般人一样肉体死亡了, 而其精神却可以“与天地并久, 日月并明”。这种不朽和我们今天所说的永恒价值极其相似。

孔子的确是中国最伟大的哲人, 死亡悲剧里的大英雄。他不像海德格尔和庄周那样教人学会死亡, 而是教人学会生活, 其实真正会生活的人才会死得其所, 也自然就学会了死亡。孔子已经深刻领悟了自然时间的短暂与价值时间的长久, 因此他真正感到了自然时间的紧迫。他曾经站在黄河边焦灼地说:“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正因为他追求“不朽”, 自然时间才成为最珍贵的创造生命价值的资源。一个人越是努力提高自己生命的价值, 就越感到时间太少, 而且过得太快, 因为要在每个人短暂的自然时间里创造出长久的价值时间, 是一种极其紧张、艰难的努力过程, 而越感到紧张和艰难, 就越深味时间之不足。胡适曾经自我安慰:“不做无益事, 一日当三日。人活五十岁, 我活百五十。”我想, 胡适也正有类似孔子的时间危机。孔子的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主张和周游列国、开馆授徒的实践都是对自然生命的超越, 都是对价值生命的塑造, 所以他最终走向了价值生命的“不朽”。他死后还活在历史之中, 还活在千百万后人的心中。儒者们追求的人生最高目标“不朽”正是对死亡虚无的反向思考, 正是从肉体的寂灭走向精神的永生。

古代哲人中, 谈生死最有趣的人是庄周。他在《大宗师》中说:“夫大块载我以形, 劳我以生, 俟我以老, 息我以死, 故善我生者, 乃所以善吾死也。”[2]意思是生、老、死都应顺应自然, 无关苦痛。他甚至认为生死无非是气之聚与散, 生时应安生, 死时应安死。所以当他妻子死时, 他才会“箕踞鼓盆而歌” (《庄子·至乐》) 。当他自己将死, 才会认为徒弟欲厚葬自己的想法实在可笑, 万物皆是自己的葬具, 又何必多此一举呢?面对徒弟“恐鸟鸢之食夫子也” (《庄子·列御寇》) 的担忧, 他坦然地讲, 尸体不被鸟鸢啄食, 也会被蝼蚁蚕食, 所以死后的事情, 就更用不着担心了。这是一般人对庄周谈生死的印象, 其实庄周是在故作“逍遥游”, 将生死问题虚无化, 其实本质上庄子并没照自己的话去做, 而后世的愚人却只能看到其外在的放浪形骸就仿效起来, 真正从死亡走向虚无。庄周发现了把虚无带入人生的正是死亡, 这一真理引起了他的恐惧和焦虑。正缘于此, 才使他猛然反省生命的真谛。为了摆脱死亡带来的虚无, 他便开始寻找和创造生命的意义。他用充满了文学灵性的哲理和自己潇洒逍遥的存在姿态完成了对价值生命的雕塑, 他高歌生命的虚无而走向价值之不朽。他是中国最早道破死亡秘密的哲学家, 也是第一个真正消解了不朽与虚无对立的人, 是人类死亡悲剧里的真英雄。然而, 那些“东施效颦”者却意识不到由死亡引起的价值虚无, 因而成了没有恐惧和焦虑的人, 成了对自己生命真正不负责任的人。他们来到人世, 把维持生存本身作为存在之目的, 而不去追求超越动物生活的意义。他们把生命虚掷在粗鄙的享乐、懒惰、无聊和机械的劳动中, 糊里糊涂地度过了一生。他们从虚无中来, 在虚无中生活, 又将生命复归于虚无, 就像河水翻起的一个泡沫或随季节开放凋零的花瓣一样。在他们眼里这正是庄子宣扬的对生命之超然态度:生无所喜, 不过是走完自然赋予的人生旅程;死亦无所哀, 不过是复归自然罢了。但正因如此, 这样的人必难有一种基于意识到自己生命的有限而追求无限的一种对生命的真挚热爱, 也就不会像活出生命真滋味的人那样与死亡进行悲剧性的抗争了。他们追求长寿, 消磨时间, 等待死亡。他们的确回归了自然, 把自己归入了山花野树、灵猴猛虎一类了。他们完成了彻底的死亡, 不仅肉体归于寂灭, 价值也同样归于虚无, 不曾在人间留下任何印记。他们实在是上了庄子的当。

综上可见, 无论是儒家, 还是道家, 他们的理论面对生死都存在一种推向极端的倾向。自两派创始者之后, 这种倾向愈演愈烈, 造就出越来越多的对死亡近乎或完全麻木的人。儒家从“弃郑声”一直发展到宋明理学的“存天理, 灭人欲”。最终发展成一种极端桎梏人性的价值主义 (纯粹社会伦理型) 生死观。他们为追求死后不朽而蔑视鄙弃肉体的生命和感官的享乐。而道家从“大道自然”一直发展到炼丹修仙, 甚至走上淫邪的道路, 他们整日做着白日飞升的美梦, 形成了一种纯粹自然主义的生死观。中国道教的产生, 使死亡愈趋形式化、表面化, 从而失去了生命本该具有的深度。他们为此甚至自动放弃肉体的存在而追求虚无中的虚无。

时至二十一世纪, 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生死观呢?我觉得应该扬弃自然主义和价值主义的极端对立, 做一个完全彻底的死亡悲剧里的英雄。这英雄既追求生命存在的价值, 又肯定生命死亡的存在与这一存在所带来的虚无, 即从肉体短暂存在中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存在, 以此消解在头脑中因肯定死亡导致虚无而带来的极大恐惧和绝望。就这个意义层面来说, 孔子和庄子都是这样的悲剧英雄, 他们用自己的学说和实践最终完成了价值生命的雕塑, 从而新生了一个历千年而不死灭的精神生命。

摘要:古代哲人中谈生死, 最现实的是孔子。他非常重视生前, 而非死后。他不像海德格尔和庄周那样教人学会死亡, 而是教人学会生活, 其实真正会生活的人才会死得其所, 也自然就学会了死亡。庄周是谈生死最有趣的人, 他用充满文学灵性的哲理和自己潇洒逍遥的存在姿态完成对价值生命的雕塑, 高歌生命的虚无而走向价值之不朽。时至二十一世纪, 我们应该追求扬弃自然主义和价值主义的极端对立, 做一个完全彻底的死亡悲剧里的英雄。这英雄既追求生命存在的价值, 又肯定生命死亡的存在与这一存在所带来的虚无, 即从肉体短暂存在中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存在。

关键词:不朽,虚无,《论语》,《庄子》,生死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8.人生哲理的诗性寓言 篇八

关键词:人生哲理 诗性寓言 迟子建 《采浆果的人》

中圖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德国著名文化哲学家卡西尔认为,艺术作为一种不同于其他人类文化符号的符号形式,“是导向对事物和人类生活得出客观见解的途径之一。它不是对实在的摹仿,而是对实在的发现”。以卡西尔的艺术哲学观来考察文学这一语言符号的艺术,不难发现,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在鲜活的生活图景的展示中蕴蓄着耐人寻味的人生意蕴,从而引发读者对现实人生的观照和思索。迟子建的短篇小说《采浆果的人》就是这样一篇出色的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人生寓言。

《采浆果的人》的故事情节极为简单:在一个叫做金井的小农庄,人们倚赖土地为生,从来没有什么事情能阻止得了秋收。但是这一年,随着一个以现金高价收购浆果的人的到来,那本来像根缜密结实的绳子般的一年一度的秋收,却被生生地截断了。人们抵挡不住一天几十块现金收入的诱惑,纷纷扔下手中的农具,搁置下秋收,奔向森林河谷,去采摘经了霜的、分外甘甜的、可以卖上一个好价钱的浆果。只有弱智的双胞胎兄妹大鲁和二鲁,恪守着父母临终时的遗训,一如既往地进行着秋收。一个星期后,一场大雪在人们熟睡之时不期而至,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在转眼之间全都被掩埋在大雪之下了。曾经禁不住收浆果的人的鼓动而相信秋菜长在地里晚收一天也飞不了的人们,此刻觉得上了收浆果的人的当。他们的脸上满是凄苦的表情,懊悔得恨不能戳瞎自己的眼睛。只有大鲁二鲁这对惟一收获了庄稼的兄妹,眺望着一夜之间变成了白色的山峦,相视而笑了。其实,在秋收的间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只不过他们只采了很少的一种——火红的野刺莓,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镶嵌——穿成项链挂在脖颈上。

显然,迟子建在这篇小说中有意简化故事情节,并且着力凸显情节的突转以及“秋收/放弃秋收”与“殷实的收获/一无所获”、“幸福/痛苦”、“快乐/悲哀”等对立性情节之间的内在关联,使小说的情节结构作为一个完整的“能指”系统,蕴涵了耐人寻味的哲理意蕴。小说启示人们:物欲就像深秋季节缀满枝头的甜美浆果,令人垂涎,令人迷醉。像大多数金井人那样,面对物欲诱惑不顾一切追逐的人,必将受到生活的惩罚,默饮自酿的人生苦酒;而像大鲁二鲁那样,超然于外物的诱惑,只以超功利的情怀适度取之作为平常生活的美丽点缀,才会得到上天的眷顾,享有殷实的幸福人生。在小说中,迟子建对那些贪图眼前利益、舍本求末的人提出了警告,对人

性中的贪念奢欲、自以为是、怨天尤人等弱点进行了温和的批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本真人性的追问和思考。

小说中被以现金高价收购的“浆果”作为一个象征符号,暗喻着人生中突如其来的巨大物质诱惑。以此为焦点,不同人物所做出的不同聚焦行为,显示了面对物欲诱惑人类的精神操守或溃败或坚持的种种可能,从而将采摘浆果这一看似寻常的生活事件上升到“人应该如何生存”这一人生哲理的高度,并通过不同人物符号的创造形象地展示了作者对这一人生哲学命题的思考,同时也引发了读者的品味和深思。

1 王一五父子:错位与回归的苦乐人生

在迟子建的笔下,王一五是个手形秀气,十指修长柔韧得连女人的手都自愧弗如的男人。他身为农民却不爱种地,下田时脸上总是挂着霜;平时爱飞针走线做些看起来只有精灵鬼怪才能穿的巴掌大的小衣裳,却把缝补破衣裳和袜子视为羞辱,为此常遭到老婆牛桂丽的叱骂。他的儿子豆芽瘦小枯黄,作为劳动力不及别的男孩一半,却喜欢用铅笔画花鸟虫鱼、房屋河流,画完了拈着画儿四处走。这对不爱农事或力所不逮的父子俩却都喜欢采摘浆果。他们进了林中如鱼得水,采的浆果最多,拿到的钱也最多,从而得到牛桂丽的犒劳。王一五父子的故事显然是有寓意的。他们那艺术家的天性、禀赋与其农民的身份及其生活环境相龃龉,使其理想与现实错位了的人生充满了无法被人理解的苦闷和饱受讥笑、嘲讽的悲哀。而一旦生活赐予其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的机会,他们就会有令人惊奇和赞叹的作为,就会获得自身价值得到证明的巨大快乐。可以说,王一五和豆芽父子的快乐并非来自于采摘浆果带来的现金收益,而在于采摘浆果这一过程本身,因为这种采集活动比秋收劳动更能契合他们的天性,使他们自由自在如“一双花蝴蝶”,从而使他们得以回归自己的人生本位。迟子建以这样两个人物符号的创造表明:人在世上生存,惟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充分发展自己的天性,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2 曹大平夫妇:被欲望所累的悲凉人生

在采浆果的人中,曹大平夫妇的命运最为凄凉。在独享了一片隐藏在河谷转弯处的浆果后,他们为了把还有富余的竹篮装满,竟然不顾水深流急,冒险渡河。结果不仅二人一上午的劳动成果付之东流了,而且曹大平因受惊和着凉一病不起,他的女人不得不整天守着他,既不能采浆果,又不能去秋收。夫妻二人除了憎恨青鱼河、憎恨河对岸的果实、憎恨手中握着大把大把钞票的收浆果的人,剩下的只有凄苦和无奈。显然,在曹大平夫妇身上体现了迟子建对人性中自私狭隘、贪婪无度、怨天尤人、缺乏反思性与自省性等弱点的批判。曹大平夫妇悲剧性的人生际遇,在惹人同情令人垂怜之余,更加发人深省: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欲望,但应警惕的是,欲望过多的人就会变得贪婪,而贪欲正是导致种种人生悲剧的祸根。生活中总有一些如曹大平夫妻一样自以为精明的人,他们的一生都被各种欲望吸引着,马不停蹄、不顾一切地追逐着这些欲望的“浆果”,结果反被欲望所累,在追逐欲望的过程中被欲望所吞噬、埋葬。作为寓言化叙述的承载物,曹大平夫妇身上的道德训诫意味和劝喻性特征颇为明显。

3 苍苍婆:以诗意和迷醉化解苦难的智慧人生

苍苍婆是迟子建在《采浆果的人》中着墨最多、描写得最为生动、给人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苍苍婆的男人在她三十岁时就瘫倒在炕上了,生活的艰辛使她年纪轻轻就白了头发,因而被人们唤作苍苍婆。但是,在如暴风雨般骤然而降的人生苦难面前,苍苍婆没有像通常人们所做的那样自哀自怜、在痛苦中消沉,而是勇敢、坚强、乐观、豁达地面对生活的沧桑,并且学会了以诗意的情怀和身心的迷醉化解人生的苦难。“雨雾天气中别人都死气沉沉的,她却兴味盎然地在雾中雨中穿行,有时还放声歌唱着。她从不用雨衣,任雨水把她打湿,好像她是一条鱼,与水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她用孩子般天真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发现星星“一个个跟刚出壳的鸡雏似的,毛茸茸的、黄莹莹的,新鲜而可爱极了”。她以诗人般的浪漫情怀感受着生活中的美:不小心跌倒在地后,本来能立刻爬起来的,可她发现“镶嵌着星星的夜空就像一床蓝地黄花的缎子被盖在她身上,令她无比陶醉,她就索性多躺了一会儿”。然而,天真的童心和浪漫的情怀毕竟只能在某一瞬间淡化(或只是掩盖了)人生的悲凉之感,而无法真正消解掉人生的苦难和生命的苍凉。当她独自在林中垂下老迈的腰,手指触及到皱纹累累的已经蔫软的都柿的时候,不禁推物及人,顾影自怜。于是,平日里爱以酒买醉的苍苍婆,又犯了年轻时的毛病,沉浸在都柿果带来的迷醉中不能自拔。有人说,苍苍婆代表的是一种自我放纵、及时行乐的人生方式。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读。因为,他们忽略了苍苍婆耽于迷醉的前提是对自身生命残缺的自怜,而她追求迷醉的目的也仅仅是“抑制一下满腔的悲凉”。实际上,苍苍婆善于以诗意的情怀和身心的迷醉化解苦难的人生方式,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生存的智慧和生命的韧性。小说中有一个颇有象征意味的细节描写:苍苍婆与其他采浆果的人迥然不同的对金钱的淡漠态度及其拒绝接受收浆果人金钱施舍的“清高”被豆芽看在眼里,这个声称人都是丑的、绝不能让人入画的孩子,终于画了一个人——一个年轻、美丽的女人,而所有人都认出那是旧时光中的苍苍婆。显然,这幅 “女人青春的遗像”作为一个象征符号,寄寓着作家对苍苍婆所代表的浸润着苦涩和无奈却充满温情、活力与生命智慧的诗意化生存方式的肯定、赞赏之情。

4 大鲁二鲁:坚守法则的笃定人生

小说中的大鲁二鲁是一对父母近亲结婚产下的“言语木讷,思维迟钝,严重智障”的双胞胎兄妹,他们质朴憨痴,没有精于算计的灵活头脑,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也没有五花八门的人生欲望。当人们都为了挣大钱而搁置下秋收去采摘浆果的时候,唯有他们不为物欲所动,严格恪守父母临终时的遗训,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秋收。然而,正是这对在别人眼里愚钝、不开窍的“傻瓜”,却因其对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自然法则的严格遵循和对顺天道、应天时、尽人事的生活法则的笃定坚守,成了这个冬天金井惟一殷实的人家。而那些自以为聪明灵活的人,却落了个聪明反被聪明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可悲下场。迟子建在小说中通过对比性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智与愚、得与失的相互悖逆与相互转化,同时启示人们:清心寡欲、顺天应时、摒弃机心、勤勉劳作的人,必将获得丰厚的回报,拥有令人羡慕同时也足以令自己欣慰的幸福人生。而贪婪无度、利令智昏、违天逆时、投机取巧的人,则必将受到生活法则的惩罚,和泪吞咽自己种下的人生苦果。

结构主义者穆卡洛夫斯基认为:

“一部艺术品是一个审美结构,也是一个符号,……艺术符号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表示一个特定意义,而且要把感知者的注意力吸引在作品意义产生的整个过程”。

小说《采浆果的人》作为一个有机的艺术符号系统,不仅仅通过故事情节和各种人物符号寄寓着深厚的人生哲理意味,而且还能以充满诗意与温情的叙述话语把读者的审美注意力引向作品中人生哲理意蕴的产生过程。

小说中的诗意、温情叙述俯拾即是。如开篇对大鲁二鲁以金井色彩变幻的山峦为日历的叙述。又如对与人一样各具秉性的浆果的介绍。尤其是对苍苍婆年轻时偷吃都柿醉卧山林的故事的叙述:

“后半夜时,果然在一片茂盛的都柿丛中发现了她。月光照映着她,给她酣睡的脸涂上一层宁静安详的白光。她背囊里只有一小捧湿漉漉颤巍巍的黑木耳,嘴唇已然被都柿染得一派青紫。她的衣裳还被扯开了一道口子,没有穿背心的她露出一只乳房,那乳房在月光下就像开在她胸脯上的一朵白色芍药花”。

而在叙述年迈的苍苍婆为了抑制因顾影自怜产生的满腔悲凉再次把采来的都柿当酒吃的故事时,则有这样一段充满诗意与温情的话语:

“秋天的阳光雪亮而干爽,像是一把刚晾晒好的麻线,无处不在地缠绕着她,让她有纳鞋底的欲望。苍苍婆在林中穿行的时候,一些干枯的树叶就被摇晃下来了,它们有的落到她的头上,有的则滑过她的肩头,回歸大地。苍苍婆披散着的干涩而苍白的头发上,就有了火红的鹅掌形的榛树叶、心形的金黄色的杨树叶,当然更多的,是那些像针一样细而短小的松树的针叶。它们簇拥在苍苍婆的头上,像是一群色彩明丽的鸟落在了雪野上。”

这段情思细腻、色彩斑斓的诗意化叙述,显然冲淡了前面苍苍婆因意识到自身生命的残缺而涌起的悲凉情绪,将读者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情感引向了她那以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沉醉化解人生苦难的诗意化的生存方式。

通览整篇小说,充满诗意与温情的叙述话语,使一个观念性很强的有关人生哲理的寓言化文本,不仅没有抽象说教之嫌,而且颇具引人入胜的审美意味。

参考文献:

[1] [德]卡西尔,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2] 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上一篇:2020年保洁主管半年总结报告下一篇:朋友生日短信祝福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