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总结(精选8篇)
1.留学总结 篇一
申请总结:
从13年十月正式开始,不算之后的签证,到现在六月中旬结束,持续了大概八个月的样子。忙完毕业的事情想想还是总结下来自 己的申请经过,以及从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也算是为GPA,TOEFL,GRE成绩都不出众的同学加油打气,低三维并不代表没有希望!留学的道路从来都不是 只看GPA与GT,一定要相信自己。
先介绍下我吧,我的GPA并不高,前三年算下来南邮的平均分大概80,我最后加上大四上半学期的成绩凑 成将近3.0一起申的。我的托福总分89,GRE 147+165。我发表了一篇水论文,是第一作者;参加了一个竞赛,两个学术项目,其中项目基本打酱油。可以说我的GPA和GT在所有申请者中并不出众甚 至垫底。我最终申请上的学校为:史蒂文斯理工学院,伊利诺伊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工程管理专业,圣克拉拉大学以及最后的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以 我的GPA和GT如果想申请到什么前50的学校基本痴心妄想,除非你有些什么手段,这我就不说了。所以从选校开始我对我申请学校的定位就是专业排名 > 地理位置 > 总开销 > 综合排名。我这个水平的学生一定要对自己的水平和目标定位准确,因为你不太可能申请上像南加州大学啦,罗格斯大学啦等知名院校,所以搞清楚自己想要些什么 就尤其重要。如果你就是想去一个很出名的学校那你就看那种综合排名很高但专业排名不高的学校或换一个申请项目,譬如南卫理公会大学,和我申的马里兰大学帕 克分校的工程管理项目。我申请这两个学校也算为自己保个底,也算多两种选择。但我其他学校都是申请的EE或CE的MS,也就是学术类的研究生,这种比 MEng来说申请难度应该是较大。申请的时候我咨询了很多在国外的同学,来问他们在美国人眼里是否和国人一样看重学校的排名。从我了解的信息来说,在美国 人眼里除了非常知名的学校,其他学校在他们眼里其实差别不是很大。所以说关键还是看自己会多少东西和周围机遇的多少。就比如你在东北部的波大或POLY读 EE,周围实习和工作的机会会比加州和德州少很多。在我申请的学校名单中,前五十的之后两所,属于扔扔看的那种,其他的都是看中地域性和专业学术能力。我 总共申请了14所大学,其中德州和加州加起来8所。就是看中了那边实习的机会多,能够更好地和业界的人交流,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就比如我申请上的一所叫做 圣克拉拉大学,专业排名100,但处于硅谷中心,教授很多都是硅谷的在职人员,可以说实习的机会只要你努力,很好找到,而且生活环境比美国东北部来说好太 多。说了一大通,就是想告诉低GPA的同学,低GPA一定要准确的定位自己的需求,最大限度的拓宽自己的选择,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多多了解美国那 边的信息。不要只局限于排名表,因为更多的东西你是在排名表里看不到的,一定要多问多了解。就好像南邮,在中国大学排名里130多名,但并不是一所很差的 大学对吧。所以说一定不要局限于排名表,要多多了解大学的信息,说不定你会发现别人忽略的从而获得的比别人更多。就比如我申请上的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排名虽然不突出,而且你能找到的关于这所大学信息非常少,但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这真的是一所非常优秀且低调的大学,每年在中国招人非常少。因此中国申请 的人很少,所以竞争少。这些都是需要你自己努力去了解的。所以低GPA就要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来搜集信息,为自己争取机会。
下面聊一下在申 请过程中我遇到的各种问题。由于我平时大大咧咧的,做事情不细致,所以申请中颇多坎坷。第一个问题是推荐信导师。基本上每个学校都需要三封导师的推荐信,我到最后总共找了五个导师来帮我写。我刚开始时候联系了三个导师帮我做推荐,但之后其中一位导师由于种种原因突然告诉我他不能为我做推荐了。这在当时对我 打击还挺大的,因为每个导师手里都有很多推荐信要写,基本上都是提前打好招呼的,我这个时候再去不一定会答应我做推荐。说到这里我要非常感谢张教授,他在 手里有大量推荐要做的情况下答应了帮我写推荐信。我也要感谢电路实验课的张老师,她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所以说大家在申请前一定要
多联系几个导师,以免出现各种意外,同时也减轻下导师的工作量,因为教授们也很辛苦。第二个问题更坑爹,是名字问题。由于以前做事不认真,在注册GRE考试的时候把名字的 拼音拼反了,导致申请时候学校的系统和GRE官方的成绩对不上,而且又不能用正确的名字重新注册考试。当时的情况就是相当于我没有GRE成绩。我当时疯狂 的给每个学校发邮件解释这个问题,也给ETS官方发邮件打电话。当时做过最坏的打算就是放弃申请,因为你没有GRE成绩就根本申请不上什么像样的学校。那 个时段过的很难受。最终ETS受理了我的修改名字的申请,事情才告一段落。通过这件事情我想告诉大家,做事一定要认真,因为你不知道你以前犯的错会在你未 来的哪条道路上阻拦你,到那时候后悔真的晚了。二是,出了问题一定要冷静,想尽办法去修正弥补,因为问题出现了你着急是没用的,一定要先冷静下来思考对 策,着急只会越来越糟,要相信一切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其他出现的问题比如定成绩单等问题很小很繁琐,一定要细心去做每件事情,留学这件事情是不可能能一 帆风顺完成的。
最后说一下是否选择中介和选择哪一家中介的问题。由于我们学院的特殊性,申请的操作和其他学校有很多的不同。当然你对自己很 有自信自己申请也是可以的。对于致力于DIY的同学,我想说你们一定要多问多摸索,你会遇到很多你从来没面对过的问题,而且你在留学论坛里不一定能问到。你们可以多和我们学院的学长学姐们联系,相信我们会给你你想要的帮助的。如果你想说你自己觉得自己不一定能很好地处理学业与申请的压力,你想请一个中介来 帮助你,那你一定要找一个负责任的并且对我们学院有一定了解的中介。因为我们NYIT的背景对于我们的申请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你一定要利用好这个优势。我听说有个中介因为不了解我们学院,还曾经让学生不要用NYIT的名义来申请。我咨询了好几家中介,也都问了同样的问题。我曾经问了所有中介一个问题:以 我的水平能申请上北卡州立大学(一所大牛大学,不了解的可以自行百度)吗。其他中介都说:啊,问题不大。只有一个人对我说了:把握不大,但你想申我们会尽 量帮你做。最终我选择了这家,而且并不后悔我做的这个决定。
在最后,我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并且和我一起奋斗的同学们(水儿,杨哥,小铭,张 雨轩,志远,光B,晗叔),是你们的陪伴和共同奋斗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和鼓励,我能有这样的申请结果离不开你们的帮助陪伴和鼓励。第二我要非常感谢刘一刘老 板,没有你的帮助我肯定是达不到现在的高度。多少次我半夜和清晨都要打扰你你不辞辛苦的为我解答,多少次我遇到困难都要麻烦你你事无巨细的为我解决,可以 说我是你手里问题最多的学生。感谢你的付出和细心地操作!第三我要感谢我的女朋友,一直对我出国的事情多多包涵和理解,这一切真的非常的不容易!最后我最 感谢的是我的父母,是你们一直的支持我做的每一个决定,给我最多的自由让我自己选择,在最后一直默默地为我付出,真的非常感谢你们!
笔者:王光宇
一人一梦想教育
刘一 ***
QQ:653508263
2.留学总结 篇二
一、战后初期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政策
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公开向日本派遣留学生是在1979年, 这也是战后日本首次公开接收由中国政府派遣的留学生。。这一年, 在日本文部省协助下, 根据中日两国政府教育交流协议在中国东北师范大学开办了“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 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取得学位为目的的留学生的预备教育, 进行短期的日语强化。在中国留学生赴日前的预备教育方面, 日本组织了对外国公费留学生入学前预备教育有长期经验的专家, 参考东京外国语大学附属日本语学校的教学方式编制出全部课程的教学计划, 同时派遣日语、数学、理科等教师参与中国留学生教育。有关赴日后中国留学生就读的日本大学, 当时采用的一般做法是由中国教育部和接受国政府进行协商, 根据预备生的考试成绩和自身所学专业来决定。根据王雪萍的记录可知:赴日留学生的选拔, 根据中国的全国统一高考和劳动部日本留学全国统一考试的成绩决定。 (1) 战后中国的首批公费赴日留学生, 在吉林师范大学赴日本国预备学校接受日语和专业基础预备教育, 通过留学生考试之后, 于1980年正式赴日留学, 打破了二战结束后30多年间中日留学交流一度停滞的僵局, 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
二、战后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接收情况及相关政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迅速增加, 从1981年的599人增加到2014年的94, 399人, 34年间增长了157.6倍, 并且仍在持续增长。1981年, 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仅占留学生总数的8.3%, 到2000年比重突破50.5%, 2004年达到史上最高纪录66.3%, 此后一直保持占日本外国留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如图1所示, 1981年至2014年, 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规模迅猛发展。但其发展过程并不一帆风顺, 而是经历了一个稳定增长、缓慢增长和快速发展的过程。杜姗姗在《中日外国留学生教育政策比较》中将战后日本留学生人数的变化轨迹划分为逐渐增长期 (1983-1992年) 、停滞增长期 (1993-1999年) 、急速增长期 (2000-2005年) 三个阶段, 在此基础上笔者将杜姗姗论文中未涉及到的2006年至今的时期划分为一个阶段, 将战后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变化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并结合同时期日本实行的留学生政策, 分析其政策演变的前因后果。
第一个阶段从1981年到1992年, 是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的稳定增长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留学生人数的增长与1983年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提出的“10万留学生接受计划”有直接联系。80年代后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而扩大留学生接收规模对于增强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1983年日本提出到20世纪末接收10万外国留学生的计划。此后, 日本历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大留学生规模的政策和措施。在奖学金方面, 除国费奖学金、各大学设立的奖学金和对自费留学生的学费减免制度外, 还积极鼓励地方政府、民间团体出资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在留学生打工方面, 由于日元升值等因素, 1983年6月日本法务省宣布留学生、就学生打工的解禁政策, 允许留学生一周内可以打工20个小时。在入国手续方面, 1984年法务省开始简化“就学生”入国手续, 就学生可以不用通过日本的经济担保人而直接从自己的母国申请“就学”签证, 由日语学校负责代为申请入学手续。这些政策虽然不是专门为中国留学生而制定, 但非常便于中国留学生赴日留学的实现。1984年, 中国政府颁布《关于自费留学的暂行规定》, 放开了中国公民自费出国留学的限制条件, 自费留学生人数激增。这些政策措施都直接促进了中国赴日留学生尤其是自费留学生人数的增长。
第二个阶段从1993年到1999年, 是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的缓慢增长阶段。进入90年代后, 日本外国留学人数激增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开始显现。由于中国留学生中存在一些只是为赚钱、超时打工、非法从事资格允许之外的学生, 为此, 法务省加强了对中国留学生的入境审查, 不再允许由日语学校充当身份保证人。根据日本《出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规定, 中国的留学生、就学生在申请留学日本时, 必须向入国管理局提供身份担保人的相关证明材料。而并非是任何日本人都能充当身份担保人。由于日本国内开办日语教育机构数量激增, 其中不乏牟利的语言学校, 民间日语教育机构无序发展。日本政府开始整治, 每年对它们进行审查, 不合格者予以取缔。这些政策, 客观上抑制了中国赴日留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尽管如此, 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仍逐年攀升, 成为日本外国留学生主体。
第三阶段从2000年到2005年, 是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的迅速增长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留学生人数的迅速攀升主要得益于日本放宽签证政策。2000年以后, 对于已得到日语学校或大学入学许可的留学生, 只要提交申请书和照片, 就可以获得居留资格认定书, 不要求提供自身财产、学历等证明材料。这一制度的出台使签证迅速发放, 外国留学生入境人数剧增。2003年, 日本外国留学生总人数达到了109, 508人, 实现了“10万留学生计划”的目标。但由于学校对入学者的选考、管理不足, 不法滞留的外国人增加, 外国留学生犯罪增多。2003年开始, 法务省入管局以保证人的经济能力审查为由, 拒发大多数赴日留学签证。日本有关部门对中国、缅甸、孟加拉和蒙古留学生实施严格经济审查。 (3) 其对中国留学生的直接影响是, 2003年12月已经通过学校选拔, 准备次年1月入学的中国就学生、留学生的90%被拒签, 但从图1来看, 2003年至2005年, 日本外国留学生人数增长趋势有所缓和, 但依旧保持增长势态。这是因为大部分留学生完成日本大学所规定的课程需要几年的时间, 反映人数变化上有所滞后;另一方面, 2004年日本允许使用人民币进行经济担保,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人留学日本。因此2000年到2005年, 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急剧增加。
第四个阶段从2006年至今, 是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的波动阶段, 虽有波动, 但整体依然保持增长态势, 每年增加7万人以上。2007年至2011年有上升的趋势。这是因为2007年日本提出“亚洲门户构想制图”计划, 主要是对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留学生进行援助。这一计划包括两个项目。一是“高度专业留学生育成项目”, 主要是公费资助留学生的学习研究;另一个是“高度实践留学生育成项目”, 为有意留在日本的留学生开设文化、经营方面的培训。2008年, 日本提出“30万留学生计划”, 计划到2020年接收30万外国优秀留学生。为此, 外务省简化入境审查手续, 接受留学生的大学教育机构向日本入境管理局申请居留资格认定证书时, 只需提出申请书, 审查时间缩短为两个月。2011年开始, 中国留学生人数又呈下降趋势, 这是因为受到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的影响;加之2012年开始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关系恶化, 中国赴日留学人数下降。2013年开始的日元大幅贬值, 重新吸引了大量中国留学生赴日留学, 2014年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纪录9, 4399人。
二、日本相关机构吸引中国留学生的具体措施
如上所述, 整体而言, 中国赴日留学生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除了日本政府颁布的留学生政策外, 日本的高校、相关机构、民间团体对政策的积极响应, 及其具体落实的激发亚洲或中国学生的赴日留学热情的措施, 对吸引大批中国学生赴日留学、促进中日高校间的留学合作交流也起着巨大作用。
1. 日本在中国积极推广日本语教育
从1973年开始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开展对华文化交流、推广日语教育。在日语学习者的支持方面, 每年举办各种日语演讲、日语沙龙, 并邀请日语学习和研究者参加国际交流基金・关西国际中心举办的各种日语研修。在中国日语师资方面, 日本向中国派遣日籍日语教师、培训中国籍日语教师。如先后向东北师范大学开办的“赴日留学预备学校”派遣了500余名日籍专家和教师, 协助日语教学工作。日语在海外的普及无疑加强了人们对日本的认识和理解。还通过在中国培训日语教师或邀请中国日语教师赴日短期研修的方式, 提高中国日语教学水平。
2. 提供面向中国留学生的奖学金
除国家及大学提供的奖学金之外, 日本的地方自治体和国际交流团体、民间团体还设置了一些针对中国留学生的奖学金。根据2016年4月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发表的《日本留学奖学金パンフレット2016-2017》, 一些地方自治体和国际交流团体、民间团体奖学金对申请者的国籍或地区有明确的要求。在34个地方自治体和国际交流团体奖学金中, 明确要求奖学金申请者国籍为中国的有2个, 占总数的5%。民间团体奖学金共103个, 要求申请者国籍为中国的团体有13个, 占总数的12.6%。除此之外大部分奖学金对申请者无国籍要求。可见, 日本对中国留学生的援助力度很大。
3. 中学生留学交流项目
21世纪以来, 国际交流基金广泛开展中日两国青少年交流活动。2007年12月, 中日签署《关于<日中青少年友好交流年>的备忘录》, 扩大青少年交流范围, 除高中生交流活动外, 邀请或派遣大学生或经济、学术、能源等领域的青年代表互访, 在2008-2011年4年间, 每年进行4000名规模的青少年交流活动。2011年12月, 中日签署《日本国外务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日中青少年交流活动的备忘录》, 双方就进行5000人规模的青少年交流活动达成共识。 (4)
4. 在中国设立“日本语能力测试”考点
日语能力测试是日本为母语为非日语的学习者举办的水平考试。日本语能力等级考试的成绩会作为自费留学生申请日本大学的参考。为推动中国人学习日语, 1984年开始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与中国教育部海外考试中心共同协力, 在中国国内设置考点。考生人数逐年增加, 2008年考生人数最多, 达到207, 964人。 (5) 截至2016年, 中国北京、天津、大连、哈尔滨、上海、济南、长春等城市共有77个考点, 报考人数逐年攀升。
5. 提供日本留学信息
为了使外国留学生直接获得有关日本的概况及各大学的教育研究特色等信息, 日本在中国、韩国等国家开展“日本留学展览会” (日本留学说明会) , 向外国留学生提供各大学的留学信息, 对希望赴日留学的人进行个别咨询答疑;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及海外事务所也受理各种有关日本留学的咨询;日本驻华大使馆也接受留学咨询, 并提供留学信息。此外, 还通过互联网提供留学信息, 如“日本留学门户网站”“ (独) 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网站”开设的宣传网站等。
四、结语
战后日本为成为政治大国、扩大国际影响力, 缓解国内劳动力严重不足、解决国内大学生源不足等问题, 推出了一系列面向世界各国留学生的政策。这些政策虽不是针对中国留学生而制定的, 但在客观上为中国学生赴日留学提供了很大便利, 直接促进了中国赴日留学人数的迅速增长, 成为日本外国留学生的主体, 支撑着日本的外国留学生接收事业。从日本战后各时期中国留学生人数变化规律来看, 日本留学生政策的调整对中国留学生的接受人数有直接影响。此外, 相关政府部门、大学、民间机构团体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 推行了一系列接收中国留学生的具体措施, 积极在中国进行留学宣传、推广日语教育、提供资金援助、增强两国高校间的合作交流, 这对促进中国学生赴日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中国学生赴日留学交流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处于萧条期。1978年改革开放后, 中国学生赴日留学逐渐恢复, 成为日本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这不仅得益于战后日本实施的留学生政策客观上支持中国学生赴日留学, 还得益于日本相关部门、大学及民间团体等组织在以中国留学生为对象的留学宣传、奖学金援助、教育支持、留学交流等方面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3.留学归来话留学 篇三
笔者:美国教育的优势具体表现在哪里?
纽约大学陈同学:我在NYU继续深造的是本科时的第二学位专业,经济学,这也是NYU的强项。堪称豪华的教授阵容,加上严格的训练,让我获益良多。更重要的是,通过思考、归纳,我似乎也摸到了世界顶尖经济学家共通的学术思维方法——一切从缜密的推理和模型入手。在国内,近年来,经济学科也已有这样的趋势,但是大多数课程仍是被当成文科来教授。我的《宏观经济学》教授在第一堂课丝毫没有客套,就摆出了大量的算式和模型,我们看得云里雾里。教授用了一整堂课的时间,将这一整套算式按照逻辑归纳整理,最终得出经济学中关于消费者偏好的经典理论,我们如醍醐灌顶般长长的一声:“喔——!”
罗格斯大学李同学:如果说知识就是那轮圆月,我不得不承认在我眼中月亮还是国外的圆。国内学习知识,一开始就是对知识要点的高度概括总结。比方说英语的学习,在词汇量有限、阅读量不大的基础下,我们就接触到了许多语法规则。诚然,如果你知道语法规则,对于英语句子的理解就像庖丁掌握了牛的骨架,各种词汇知识是填充在骨架上的肉而已。但是,一个连牛都没见过几次的人,让他学习庖丁的技巧,能达到庖丁的效果吗?我认为自己不笨,以前在重点学校重点班,花了很多时间在英语学习上,可就是没有效果。国内的教学模式是学究式的,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很有帮助,可是对于一个刚入门的人或者门外汉来说,高度概括的理论确实是一个领域的高门槛,比较难跨过。在国外,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我本科学数学,去美国读研究生转学统计,之前对统计的认识并不深入,但是过去之后,发现老师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让我能很快从低起点进入统计学的学习。先是认识问题,再解决问题,然后才是由实际上升到理论。这种学习的理论性没有国内强,但是学了就能用,就好像一个厨子,知道有蹄子有角的是牛,有些地方有骨头不好切,虽然技不如庖丁但亦能解牛。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慢慢地认识到牛的骨架,这样比较符合人的认知过程。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国内用望远镜看,月球坑坑洼洼,国外用眼睛看,当空明月一轮。但是如果没感受到月亮的美,你拿什么来提起研究兴趣呢?
圣母大学陈同学:说到美国与国内大学教育的差异,我觉得实验课教学方式的差异相当明显。众所周知,美国的课程多project,多动手部分,而且这些项目都是开放性的。拿我们上学期读的《集成电路工艺实验》(IC Fabrication Lab)课程来说,共分5个小project,每个project之前,老师只发放1页纸的概要,然后就让我们这些新手自己在书上或者网上寻找实验的理论基础,自主制定实验方案,最终在截止时间前完成,总之一切要自己动手。期间虽可以主动找辅导老师讨论,但需确保在讨论前自己做过深入调查。另一方面,美国的大学生对待实验特别认真。我当《数字电路实验》的助教时,发现学生的预习内容全部是手写的,而且平均可以写5页之长,其中复杂的电路图也全是手绘,课后的实验报告亦尽详细之能,并且绝无抄袭挪用之嫌。让我不禁慨叹我在清华上学时,学生也未必能做到这样认真。
笔者:在美国的头一年,遭遇到的困难、困惑是什么?
圣母大学陈同学:语言问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需要加强。中国学生突然进入全英语的环境,交流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在最初的交流中,尤其是学术讨论中,我经常只能从嘴里逐个蹦出单词,而不能通顺地连成一个句子。开始有些自卑,不愿意跟美国人交流,但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提高了口语能力:看美国电视剧,帮助熟悉日常对话用语;跟美国同学和老师主动交谈,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信,这是建立在美国人对国际学生的宽容上的,我们大可不必为不会说而羞愧,当语言组织不通顺的时候停一停,想办法换种说法即可,美国人是不会嘲笑的。
宾西法尼亚大学吴同学:中美学生之间共同语言较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和美国学生的交际语大多停留在“How are you?” “I am fine.”或是共同工作学习的内容上,一旦涉及到生活或者个人爱好上,能交流的内容不多。中美文化差异大,从小接受的教育以及生活环境不同。美国学生爱好橄榄球、棒球、曲棍球、冰球等项目,而中国学生在这些项目上几乎从未涉足。另外,美国学生从小观看的电影、书籍等,中国学生真正品味过的不多。美国中小学的夏令营、童子军等令他们印象深刻的活动,中国也甚少举办。而成年后,美国人在业余偏爱的泡酒吧、看歌剧、看芭蕾舞等娱乐项目,中国学生能乐在其中的很少。缺乏共同语言最为明显的一个标志是,美国人之间互相开玩笑,中国人听不懂其中的笑点,而只能在一片笑声中茫然。
笔者:除了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问题,刚到美国是否普遍存在饮食问题,尤其是男同学?
罗格斯大学李同学:初到美国,第一餐是朋友做的鸡蛋炒面,当时就着股刚到美国的新鲜热乎劲吃的也算香,可是过了几天就不行了,大老爷们要吃肉啊。还好,新生的“熟悉校园周”就到了,每天晚上都有自助餐。吃了几天的鸡蛋炒面加清水煮白菜后,能吃到大鸡腿、大肉排、各种三明治,那叫一个美啊。“熟悉校园周”过了,又回到炒面白菜的日子。幸好开学第二周,是学校的龙虾节,对我这种饕餮之徒来说,这可比什么感恩节啊、圣诞节啊更重要,整整饿了一周的“恶徒”在龙虾节那一晚干掉了五只美国大龙虾。还有一次为了聚餐,我整整走了四五公里,当然战绩也是相当卓越的。对于初来乍到的我们,每一次自助餐就像是一个节日,每一次都觉得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没有自助餐的日子总是大多数,一开始就是炒面、包子、饺子、各种半成品,乃至锅贴、比萨……各种尝试,各种磨练,在失败中我和朋友做饭的技术突飞猛进,现在的饮食水平已经告别最早那个要吃饱的时期,也跨过了要吃肉的瓶颈期,正大步迈进吃好吃精的幸福期。到美国,才知道自己的潜力,真是人憋急了,没啥学不会的。
笔者:谈谈你们对美国人的印象吧。
圣母大学陈同学:美国人友好而乐于助人。平时碰面的时候主动微笑并问候,我在超市遇到看不明白的商品,他们会主动向我介绍。一次我在大雪中徒步,他们主动用车载我一程。国际学生一般与美国一个家庭有友好交往关系,我的美国家庭主人在周末时常主动邀请我去滑雪、独木舟漂流等,而且不用我出一分钱。我搬到新居室时,房子里没有家具,我联系上了一个收集二手家具、免费赠送、运输并安装的家庭。他们非常积极地提供了我需要的所有家具,还主动买了床单、桌布等用品送给我,要知道如果我自己操作的话,整套家具下来不少于500美元!我真心感谢这些帮助过我的美国好人。
纽约大学陈同学:美国人重诚信,不迟到,不舞弊。我曾经因迟到被赶出教室,扣除了课程分数。我当助教监考时,考试制度为每半个小时一个人单独面试,虽然每人的题目一模一样,但4天下来愣是没有一个考生把题目透露给另一个考生,这让我很感叹,因为在中国这样考试的话,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后面的考生成绩会越来越好。
宾西法尼亚大学吴同学:美国人注重锻炼。每天早上都可以见到成群在湖边、森林里跑步的人,从青年到老年都有。篮球场、游泳馆、网球场、足球场,尤其是健身房里,经常人满为患。我也被卷入了这股浪潮,每天晚上在固定时间进入健身房,按照科学的方法锻炼肌肉,一年之内已强壮很多。
笔者:请两位陈姓同学说说你们在美国一年的收获。
纽约大学陈同学:人们戏称NYU为“华尔街的后院”,许多年来,有志于投身“前厅”的人慕名而来,形成了NYU奇特的环境与地位。NYU的学生大多对业界尤其是金融界的风吹草动异常敏感。在这样的环境中,我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对美国经济大环境的理解,从而加深了对自身前途问题的思考。这一年,我对毕业后即将面对的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自己将来的选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圣母大学陈同学:来美国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个自由的环境助长了我的自主能力。除了在生活中完全自理外,我现在也开始自主地为自己的学业、职业生涯制定计划。以前只知道随大流选课的我,现在知道根据行业形势以及自身爱好选择未来职业,主动了解职业要求的相关技能,从现在开始选课、培养能力。我更成熟了,考虑问题更全面了。这一方面得益于我孤身在外独立生存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美国这个自由的国家给予个人更多选择、更多空间的权利。
这次交谈非常愉快,孩子们长大了,他们的天地很宽阔,他们很自信,他们是时代的幸运儿。
4.留学总结 篇四
一转眼,在泰国的学习生活就即将结束了,与同学们欢乐相处的时光还印象深刻,现在的我已从当初刚迈入大学时的幼稚变得成熟,经历了留学的历练,也懂得了对生活感恩,体会了一个人在外面闯荡的不易,也更加理解了父母当时将我们送出国读书的良苦用心。刚到泰国时,一切对我来说都很陌生,但泰国机场的宽广漂亮,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从未出过远门的我多了几分舒适与好奇,少了几分疲惫与不安。那时的我泰语还不是很好,但是温柔而笑容甜美的泰国老师,会细心的帮助我提高泰语,鼓励我多说多看,让我感到很温暖;刚到泰国的时候,腼腆的我加上语言方面的不足,经常闹出许多笑话,热心的泰国朋友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让我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也不再感到孤单与无助。
在泰国留学的几年时间里,我了解到,泰国是个信仰佛教的国家,这里的人们很友好也很善良,要是迷了路,人们会热心的为你指引方向。这里的教育很发达,无论是公立的大学还是私立的大学,在这里都可以找到,不只有泰国的学生,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来这里求学,就像我们一样。这里的生活很自由,商业很发达,可以看到很多的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到处都是大型的商场,舒适的购物环境,世界上各大品牌的商品无一不出现在货架上,让人忍不住会想多买几件。不止这些,泰国还有美丽的自然风貌和人文风景,我们在学习的闲暇之余也会出去走走看看,丰富的旅游资源很是叫人流连忘返。
原来的我,也许并不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和礼仪,通过在泰国的学习和生活,与这里人们的相处,生活方式也在受着影响,这种影响是好的影响,让我们更懂得生活,素质上也有提高,上课的时候着装的礼仪,对老师要尊重,生活中坐车的礼仪,对女性的尊重,这些事情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更是体现素质的。在国内的我也许只懂得以本为本,觉得成绩好就可以了,来到这里后学校对我们的素质教育的重视,让我受益匪浅,学习不仅要动脑也要动手,知识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还要灵活运用与变通,个人修养不只体现在学问的高低,也体现在道德的培养。
在家的我是家里的宝贝,父母百般疼爱,舍不得让我受一点伤害,但人毕竟是要长大的,出门在外,少了父母的呵护,我懂得了自己照顾自己,没有了关注与约束,我学会了自我约束,自己去买菜,自己学做饭,自己去交朋友,自己去在大城市中体验忙碌的生活。我觉得经历这些事值得的,因为它培养了我们以后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作为留学生,我想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生活帮助是巨大的;作为留学生我们是幸运的,能出国深造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机会,我们应好好的珍惜现在的机会,成为有用的人才,为祖国建设尽一份力。
5.出国留学总结 篇五
日05A-2 王谦 05104010224
去年的这个时间左右,我作为交换留学生,踏上了去往日本拓殖大学的旅途;现在我已经结束了一年的留学生活,又回到了北方工业的大学的怀抱,开始了我大四的学习和生活。回首这一年,感触颇深。概述如下:
一,收获 日语口语
在日语口语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是自我感觉最大的收获。还记得刚到日本的时候,好像变的哑巴了一样,自己的想法根本表达不出来,只能是用一些单词和最简单的句子,外加肢体语言来和别人交流,以至于刚开始的那一段时间我害怕和认识的日本人见面,因为我没法跟日本人流利的交流,说话的时候自己很吃力,对方也很吃力,经常使气氛变的很尴尬。但是也许确实是因为语言环境的原因,我发现只要自己平时多留些心,大家平时所说的原来我在国内的时候都学过,只是没有自己亲自使用过而已。于是,我开始努力开口说话,同时努力去记忆和我交流的日本人所说的话,因为他们是日本人,说的是最地道的日语。的确经过努力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口语开始提高,到了12月份年底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口语确实和三个月之前的自己不一样了,有很多话语已经可以脱口而出了,不象原来那样先想好中文,然后想好如何翻译,然后再说出来。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真的很高兴。
虽然三个月之后的我确实是比之前好多了,但是我又渐渐感觉到,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我似乎进步很小,所说的话也仅仅局限于自己所熟练的那几个句型,口语基本上没有明显的提高,只在原来的基础上非常缓慢的前进着。我有些着急,我就找另外的一位中国朋友,想看看她对自己的口语进步是如何评价的,结果她告诉我,刚开始的一段时间会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但是渐渐就会停留在那个水平上很难再拔高,而且,她觉得,好像作为外国人,总有那么一些东西是没法超越的,因为受自身素质,社会环境,文化差异等的影响。我觉得她说的话很有道理,但是我不能说到底是不是正确。我接着过我的留学生活,并努力的想要进步着。
可能是我的反应迟钝,或者是其他原因,直到我马上就要结束留学生活的前一个月,也就是7月底8月初的时候,我某一天突然感觉到自己和日本人交流的时候变的很轻松了,在不知不觉中我就进步了,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有很多日本的朋友说我进步太大了,我回到我的学校大家肯定会惊讶的。我不知道我到底有没有让大家惊讶,但是我心里清楚,我确实是进步了。从心底里感谢这一年的留学生活。生活
国内的大学生,很少是自己单独生活的,大家都住在宿舍里,过着小的集体生活。我也不例外。到了拓殖大学之后,面对着第一次的个人独立生活,有一些新奇又有一些担心,因为我从来没有做过一顿饭。不禁在心底里头问自己,我到底行还是不行。
因为日本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离开父母自己一个人住,所以大家都多多少少的会自己做饭,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从书上,从电视上,从朋友那里,到处讨教做饭的知识,然后就自己开始实践。虽然最初做的很难吃,全部都作为垃圾倒掉了,但是熟能生巧,现在的我已经能为自己做饭吃了。
还记得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日本的酱油很难吃,一股怪怪的味道,咸里头还掺杂着甜味。没想到一年之后的我,竟然深深的喜欢上了那个味道,现在仍然很怀念那股酱油的香味,心想着有机会再去回味一下。独立处理问题
在国外生活,所有的问题都要自己一个人来处理,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你去做决定,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解决自己负责。之前还会有自己的父母给些建议,但是身在国外的自己,和父母并不是同样的生活环境,即便是给出建议也不一定确实实用,所以,在国外生活,面对问题是自己不得不斟酌如何去解决,无形中就培养了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自己所意识到的收获之一。
二,启发 这一年的留学生活让我成长了许多,我深深的感觉到,要想长大就必须去经历风雨,总是接受别人的呵护永远不会进步。同时,知识在学到之后必须去运用,要不然,知识永远只是所谓的知识,成不了自己的本领。其三,语言的学习,缺少不了相应的语言环境,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的去创造这样的语言环境,以便于我们的进步。
三,总结
6.留学总结 篇六
有人选择了在国内高考,有人选择了高考后留学,还有人选择了放弃高考直接申请国外大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毋庸置疑!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是的整个留学或者高考多样性更大!最近某调查机构发表了中国学生2016留学数据!点课台君认为,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洞察到近年来留学的总体趋势,并且可以通过通过这些趋势来规划将来的走势!接着就跟着点课台的分析,一起走进2016留学的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出国留学知多少?
对比2015年和2016年的数据,在留学人数整体上升的大背景下,低龄留学所占比例略有下降。目前计划出国的留学人群,正在就读本科阶段的人群达61%,就读本科及本科以上的人群达75%,可见大学生群体仍是目前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群体。
为什么留学?
对比2015年,学生的留学目的更加实际
目前留学群体在面对低龄留学时也越来越理性,学生和家长们开始真正思考留学对于学生的意义,不再盲目跟风。这同样也预示着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趋势逐渐走向良性发展。留学人群对“未来就业前景”与“提升外语能力”的需求较2015年有所提升;而出于“在国外工作或移民”、“受身边朋友同学影响”、“国外气候更好”的原因的人群较2015年有所降低。学生对于留学的目的有了更明确的态度。其中,和家长相比,学生在留学目的上更看重“拓展国际视野”、“学习国外先进知识”、“未来就业前景良好”、“提高外语能力”这类切实提高个人竞争力的优势;相对而言家长考虑的则更为实际,在“国内应试教育压力大”“国外工作和移民”的留学目的上,家长的兴趣则明显高于学生。
去哪留学?
美国英国仍是首选,新加坡、日本的关注度提升
相比去年,选择留学国家的主要考虑因素并没有变化,“教育水平”“国家文化”“国家综合实力”依然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美国的优势在于教育水平、国家综合实力、有心仪的名校和优势专业;英国的优势在于国家的文化、有心仪的名校。意向留学欧洲其他国家和亚洲国家的人群更加重视专业优势。留学澳洲的人群,更多看重的是气候环境的宜居性;另外,有意留学新西兰的人群对留学政策的考虑更多。
学校怎么选?
适合的专业超越“学校排名”
调研中显示,高达23%的学生和30%的家长选择了世界大学排名前50的学校。然而事实上,世界大学
排名前50的高校都是非常顶尖的学府。可见中国学生对于名校的“盲目崇拜”依然严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并未减轻。虽然“名校情结”严重,但是比较欣慰的是,在与“适合的专业”对比下,“学校排名”成为了第二考虑因素。在学生感兴趣的专业领域中,商科成为了首位,而且占比非常高,达27%。
留学准备怎么开展?
“院校选择”、“文书指导”、“留学规划”仍是主流需求
今年的调研中,64%的受访人群表示计划提前一年筹备留学申请,这一数值在去年则是53%。这个问题比较令人担忧,虽然当前留学群体趋于理性化,但早做准备和规划也是留学价值最大化的一大保障,建议学生和家长还是尽早准备。
面对复杂的各类留学信息,留学群体对于申请流程的了解程度依然不是很高,和去年对比甚至呈略微下降趋势。留学期间安全问题依然是家长最关心的,随着2015年依然频发的留学生安全负面事件,家长对于安全问题、身体健康的顾虑也有所上升;而随着留学生的增多,就业压力的增大,家长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是更为担忧。但随着全球化和留学大潮的发展,对孩子留学期间的文化差异和语言能力的顾虑,却呈下降趋势。
留学的市场有多大?
半数留学人群,会同时选择考试培训和留学服务
大品牌能够建立起信任背书,因此成为了留学人群对诸多留学机构进行筛选的最重要考虑因素;其次是口碑的影响力;较高的签证通过率、专业的指导老师、免费申请等优势,也是对于留学人群在选择留学机构时影响比较大的因素。
高达40%的学生希望在接受留学服务的同时,能得到就业指导的服务,就业难题仍是当前留学市场客户的“痛点”。在无论是国内高校毕业生还是海归,都在面临就业困难的大环境下,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诉求越来越强烈。此外,当学生们成功取得了国外院校的录取,走出国门,面对中西方的教育理念差异,如何顺利的完成学业?面对生活环境的变化,如何自如应对?都是留学生可能面临的难题。相应的,“学业辅导”和“租房服务”成为了市场最需求的两项留学期间的相关服务。
74%的受访群主表示,希望在距离考试6个月之前参加考试培训。而选择距离考试10个月以上参加培训的群体中,家长的比例明显高于学生。而学生对于语言考试培训内容的要求,总体上需求仍集中于对“听说读写”的平衡训练。在班型的选择上,42%的人群选择了10人以内的小班,33%的人群选择10-25人班,仅10%的人群选择了25人以上的大班。可见小班教学是主流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周末课程仍是他们最倾向的方式,占比58%;而暑假课程占25%。
海归就业怎么样?
薪酬存在较大差异 不适期较长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归选择回到祖国发展。调查显示,海归就业难的问题有所加剧。在回国后寻找第一份工作花费时间上,有40.3%的人在一个月以内找到工作,36.8%的人在一个季度内找到工作,远低于2013年调查的65.3%。
海归在初入职场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表现为工作满意度偏低,虽然有36.4%选择满意,但近十年来毕业的海归有46.4%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选择非常满意的仅有1.2%。这一结果并不特别出人意料,因为仅有58.4%的新一代海归的就业岗位与其所学专业对口。
在就业者群体中,76.5%的海归回国后有跳槽的经历,在跳槽的频率方面,2年内跳槽的占主流,人数高达39.5%;3-5年跳槽的海归占28.8%,5年以上再跳槽的仅占8.2%。
美国:低龄留学增长较快 本科申请软实力非常重要
根据数据统计,咨询小学阶段赴美留学的家庭数量增加。占全体咨询量的比例,已由原来的3-5%上升至7%,低龄化趋势明显。统计结果还表明,高中生申请美国本科的人数,较2013年增长了123%,已经达到了总学生数的10%,可见中国赴美就读高中群体人数的增长。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年来中国学生的标准化成绩(如托福、SAT等)逐步飙升,导致申请竞争难度增加,因此如想在冲击名校时脱颖而出,丰富的课余活动、从软实力方面提升自己的整体竞争力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越来越重要。
英国:1年制硕士热门依旧,高中课程悄然走俏
英国留学生人数依然呈稳步上升趋势,研究生申请者占了最大的比例。计划攻读硕士及以上学位课程的人数达到了64%,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英国授课式硕士学制时间短。在专业选择方面,商科、金融依然是学生选择的热门,54%的学生选择了商科类专业。
同时,赴英就读本科以下课程的学生有明显增长,增幅达到27.5%。其中就读A-level以下课程的学生增幅超过60%。
加拿大:中学申请增长明显,名校开始青睐托福成绩
加拿大的国际学生数量在过去的十年中以平均每年10%-12%的速度增长,而中国是最主要的生源国。
且根据数据发现,加拿大本科名校的录取更青睐托福成绩在98分以上学生,而这一比例占到了七成以上,由此可见加拿大名校申请对于托福成绩的要求在逐渐提升。
澳洲:选择专业型大学的学生逐年增加
根据数据显示,虽然选择就读澳洲八大名校的学生仍然占多数,尤其是申请本科阶段的学生,有72%的学生首选的仍是这八大院校。
但是在研究生阶段,选择非八大专业型大学的学生数逐年增加。原因在于计算机、设计、酒店管理等专业,要求大量的实习和实践,硕士阶段的学生会更加关注学校在实习、企业合作、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
以上便是点课台君为大家带来的关于2016年中国学生留学申请的大数据的分析!有留学意向的小伙伴可以根据以上数据以及点课台君的分析作为之后留学申请的参考!但是就算是大环境使然,点课台君还是建议无论是在选择留学目的国还是在选校选专业的时候,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来决定!
推荐阅读:
泰晤士2016亚洲大学排行榜重磅出击 亚洲高校实力排行榜
美国社交生活礼仪 留学党出发前的必知小常识
7.留学总结 篇七
关键词:文化定势,欧美系,亚洲系,对话差异
留学生来到日本, 和日本人进行交流的时候, 很注意对方的遣词造句, 总是尽力去模仿。换句话来说, 留学生是以日本人的语言为基础, 来不断纠正自己使用的日语。但是, 如果对方不是日本人, 而同样是留学生, 彼此之间又是如何交流的呢?当然, 由于交谈的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 交流的时候会使用日语。然后, 大家的日语水平不尽相同, 和日本人交往的程度也深浅不一, 哪一方的说话方式更接近日本人呢?
这里, 有一个要素必须考虑, 就是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形成的文化定势。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 头脑中早已嵌入了本国文化的思维定势, 这对日语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笔者的观察, 可以大体上将日语学习者分成两类, 一类是受亚洲文化影响的亚洲系, 另一类是受欧美文化影响的欧美系。亚洲系学习者大多数抱有“入乡随俗”的观念。因为, 从外形上看, 亚洲系学习者和日本人差异较小, 在日本生活经常不被当作外国人对待。渐渐地, 这一类学习者, 就希望自己完全像日本人一样, 不论是语言还是生活习惯, 都融入日本社会。为此, 属于亚洲系的留学生在和日本人交流的时候, 会特别注意捕捉语言使用的细微之处, 加以模仿。比如日本人常用的附和表现, 暧昧用语, 甚至是当红搞笑艺人的经典桥段, 亚洲系留学生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学习模仿, 自然娴熟地运用到自己日常的会话中。而与此相对, 欧美系留学生较多地坚持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坚持自己的与众不同, 不会刻意和日本人保持一致。只要意思相通, 即使和日本人的日语稍有出入, 也不会非常在意。
以上是笔者在日本生活的一些感触, 还不足以形成定论。但接下来会通过具体的例子, 通过分析一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李”和来自荷兰的留学生“rob”的对话, 来论证笔者的观点。需要说明的是, 这两位留学生都学习了5年的日语, 其中“李”在日本生活了8个月左右, 而“rob”3年前在日本生活了1年, 这次和“李”同期来日, 又待了8个月, 总共是1年零8个月。两人就“漂亮”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以下是具体内容 (值得注意的部分用下划线标注) 。
李:今、ね、おしゃれの女が売れているよね。おしゃれなら、モテモテ
rob:うん、立教にもおしゃれな女の子がいっぱいいる。
李:そうだよね。だから、私初めて来たときちょっとストレスを生じてる。
rob:あなたは大丈夫よ。いつも素敵な服を着ている。
李:でも、やっぱりファッションがちょっと違うけど。
rob:そうかもしれないけど、素敵な服は素敵な服だ。どのファッションでも。
李:うん、確かに。ファッションといえば、「かさねぎ」ということ知ってる?
服を何枚かさねって着るということ。
rob:初耳だけど、その意味だと思った。
李:うん、重ね着は今の日本でけっこう流行ってる。センスがいいなら、きれいだけど、もし何でも重ねてたら、変だとおもう。
rob:賛成。ワンピースが一番魅力的だと思う。
李:うん、わたしもワンピースが大き!
rob:綺麗なワンピースなら、重ね着がいらない。
李:そうだよね!重ね過ぎ、そして飾りすぎのはいやだ。
rob:うん。
李:でも、今日本の女性は飾りすぎじゃない?自然なタイプが珍しいとおもう。みんないっぱい時間がかかって、きれいに化粧したり、一生懸命はやってる洋服を選んだりしてる。今の私もこんなことにこだわっているようになって来る。
rob:そうね。女性の半分ぐらいは自分の服に気つかなくて、後の半分ぐらい飾りすぎる。本当に魅力的な服を着ている女性は少ない。自分の魅力がわかって、見せている女性が好き。でも、大げさに見せるのはだめ。
李:そうだよね。でも、ね、今女性の中身とかそんなに大切されていないとおもうけど。
rob:もちろん大切だよ。実は、そのほうがもっと大切。
李:でも、もし、なんか、外見が不細工だったら、男性の方はすぐ興味を失ってるじゃない?
rob:…… (なにかを考えているようである)
李:私の友達の中で、すごく性格いい子がいるけど。でも、ね、あの子は田舎の出身なので、いつも地味で、ぜんぜん目立っていない。だから今までずっと一人ぼちだ。
rob:目立ってなくても、いい性格がないわけではない。外見だけで認められているのはよくない。性格に認められているべきだ。
李:でも、現実では、外見だけで人を評価したりとか多くない?少なくとも、わたしはそんなことを体験した。
rob:どんな体験?
李:実は、わたしももともと自然主義だった。化粧なんかしなかったし、洋服にもあまりお金がかからなかった。
rob:今でも化粧余りしないね。今日は黄色のアイシャドーだけ?
李:私の経験よく聞きなさいね!
rob:はいはい、またいらいらしてるいる。
接下来, 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这段对话。首先是作为日本人, 会频繁使用的附和表现。也就是那些附和对方观点的措辞。然后是比较暧昧的语言。那些为了避免直接进行断定而将话题绕开的语言。还有, 就是为了表示自己始终在仔细倾听, 在关注对方的情绪和观点, 所使用的一些停顿。最后是说话的时候, 为了调整语气, 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使用的一些语气助词。这四个方面, 都是日本人在对话中经常使用的表达方式。通过统计“李”和“rob”在这段对话中, 出现这四种表达方式的频度, 来分析二者的说话方式。结果如表1所示。
总体来说, 以rob为代表的欧美系留学生, 会有以下几点特征。
1) 在表明自己观点的时候, 通常会比较明确。多是用断定的方式, 直接下结论。而不会模糊概念, 闪烁其词。想说什么, 不会顾虑太多, 直接就发表意见。
2) 虽然有附和对方观点的时候, 但不是为了使谈话顺利愉快地进行, 而刻意进行的附和。只有在真正赞成对方观点, 心悦诚服的情况下, 才会表示附和。与日本式的附和有本质区别。
3) 不会因为顾虑对方的情绪, 而中断自己的发言。
而“李”作为亚洲系留学生的代表, 表现出的另外一些特征。
1) 避免直接下结论, 而是通过使用「とおもう」「じゃない」「みたい」这样的措辞, 使语言显得柔和。
2) 明显比较注意对方的情绪, 会不时停顿, 观察对方反应。
3) 在表达心情的时候, 会大量使用语气助词。
上述归纳出的几点特征, 多少能够支撑笔者之前的观点。当然, 我们也承认有例外, 同样是欧美系的留学生, 的确有些人就非常积极地模仿日本人, 并且用日本式的方式进行交流。但是, 笔者通过长期进行异文化交流的研究, 发现语言学习者的文化定势思维, 会对语言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才会在欧美系学习者使用的日语中发现很多个人主义的色彩。而在亚洲系学习者的日语中, 反映出一种“入乡随俗”的语言逻辑。这就是不同文化定势下的语言学习者在使用外语时产生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8.短期留学创留学新模式 篇八
而随着留学低龄化的发展,短期留学能更好地发挥规避小留学生会遇到的各种风险问题。SIE作为美式暑期学校在中国的创造者,推出高中赴美暑校项目,将短期留学概念正式首次地引入中国。
常青藤名校的“预备班”
哈佛、耶鲁等常青藤名校每年在中国的招生数不过五六个,而在就读常青藤院校的中国留学生里,大部分都有美国私立高中的短期或长期留学经验。因而,美国私立高中被誉为常青藤名校的“Feeder School”,并成了国内高中生追捧的新宠。而面对美国私立高中苛刻的申请条件、约100万的学费、至少长达1年的准备期等,多数学生和家长都望而却步。对于低龄留学生,就读美国高中还会面临更多不确定的因素。包括生活独立、社会交流、学习适应等问题。
相对通常四年制的高中留学而言,SIE高中赴美暑校是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短期留学项目。通过与美国顶尖的私立寄宿制高中合作,中国高中生通过一定的资格考核,便能拥有在美国私立高中短期留学的机会。并且,能够获得美国大学承认的AP课程学分以及教授的推荐信,这一点与四年制高中留学并无区别,这也正是家长和学生所期望留学带来最核心的好处。而这些好处通过SIE高中赴美暑校四周的短期留学便能实现。美国私立寄宿高中升学顾问凯伦介绍,“持有美国私立高中官方成绩单的学生,在日后申请美国大学更容易在审核过程中受到青睐。”
短期留学并非游学
短期留学,首先是作为“留学”,因此必须满足留学的定义。教育始终是留学的核心内容。目前,有类似的短期出国培训项目被称作“游学”,但各种游学项目基本均仅以语言学习为主,结合一些游览参观,与留学的概念差别仍然较大。与之区别,短期留学的核心内容是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优势教育资源,例如,SIE赴美暑校与美国顶尖私立高中合作,提供独有的教育资源。这也将是今后短期留学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Wasatch Academy, Lee Academy, CUSSD 这三所美国顶尖私立高中这次也是首次向中国高中生开放核心课程。美国私立寄宿高中Lee Academy校长布鲁斯已经两次拜访SIE北京总部,并且对于SIE美国高中暑期学校的理念十分推崇:“SIE暑期课程颠覆了传统的美国私立寄宿高中录取模式——SIE倡导先去美国私立寄宿高中试读,再决定是否出国留学。这将帮助中国学生和家长正视留学,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完整体验留美生活
只有融入一个国家的文化,才能了解这个国家,并能获得尽可能多的个人体验。与同龄人完全平等自由地相处交流,在同样的环境接受同样的教育,一起玩乐,分享各自的感受,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一种文化的捷径。有别于通常的游学项目,SIE高中赴美暑校的学生与美国高中生在同一课堂上课,美国私立高中的小班教学形式更能加深交流。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美国高中的各项课外活动,完整体验美国高中生丰富的课外生活:海滩游览、时尚购物、观看美国职业棒球比赛、马术、皮划艇、蹦蹦床、真人CS、山地自行车、骑野牛、冲浪、游艇、划独木舟、越野、攀岩、出海捕龙虾……在修得学业学分的同时,深入体味美国文化。
【留学总结】推荐阅读:
出国留学总结与反思09-18
美国留学生活的八大经验总结07-25
CELA 法国留学面试问题总结09-19
世毕盟:金融工程留学申请经验总结帖 (CMU MSCF), (Columbia MFE)范文07-31
【蔚蓝留学】日本留学考试介绍07-30
美国留学政策:本科留学语言重要吗06-22
加拿大留学申请:硕士留学方案解析08-11
滨才留学祝您留学工科专业09-11
日本日中学院留学申请条件和留学费用09-17
美国留学读高中 提早留学感受美国教育优势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