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作文800字

2024-09-07

文学的作文800字(通用9篇)

1.文学的作文800字 篇一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题记

遇见你是什么时候,已经不是很记得了。只是无端的记得,在一个灿烂的午后,在医院的病床上,泄泄融融的午后晶莹大把大把地倾泻而下,把冰冷的被子硬生生弄得暖和起来。那丝丝缕缕的光束打在我身上,与我当时的喜悦相得益彰。一本《公主童话》,让我再也无法忘却你,即使因为过于幼小而无法呼唤你的姓名。

长大了些,我开始更加努力地和你接触。你是我的第一位导师。在你的引导下,我看到了美丽的夜莺用自己的生命献祭爱情,我知道了幸运的辛德瑞拉因为水晶鞋而收获幸福,我了解了孤苦的小红帽在烛光之中拥抱亲情,我时而被打动,时而被警醒。这时的你,就像是一架古老的钢琴,又像是一位亲切的神父,教导我以人世间的美丽与善良,优秀与高雅。童年父母的空缺被你填补得天衣无缝,你让我成长为了一个心智健全的孩子。或许是因为时机未到,我依然不知道如何确切地称呼你。但是每天与你的交谈,都像是一壶清水,将我心灵涤荡得干净透亮,无染纤尘。

一步步地,我到了青春期。你好像变了,变得多样又细腻。一回,我又因为身体抱恙卧病在家,闲来无事翻起散文选,看见了张岱的《陶庵梦忆序》。一行行地品读下来,不知不觉中衣领已经湿得透彻。敏感的性子让我无法不被文中那种沉重的情绪所感染。张岱诗人在自己的故国灭亡之后,回到山林,充当野人。当我读到他的朋友们远离他时,心里面的痛苦大于愤怒,同时又有一些些细小的无动于衷。复杂交错的矛盾感情弄得我心里发酸,直到我看到张岱活下去的目的——就是写完此书纪念故国之时,那股酸涩总算是打开了我眼泪的闸门。如同泄洪一般,我止不住的啜泣。邯郸梦断的痛楚,执挎弟子的悔恨,痛失家国的悲愤交加都让我的大脑为之阵痛。于是我又看到了你,你变成了一个凄凉的老翁,定定地看着我,浑浊的双目告诉我,何谓家国。

到了今天,我似也依然是懂非懂,但却又好像大彻大悟。你好像一直都游离在我身边。我与你的约会也许在清晨的马孔多,也许在阿富汗那个放风筝的孩子的家乡,也许在冉阿让曾经就任过的集市,也许在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相遇的小道,我们约会的食品多种多样,也许我们在品尝那个痴情汉送给心爱姑娘的西西里柠檬,也许我们在吃乌拉苏尔的动物小糖人,也许我们在和祥子一起吃虎皮冻。我们会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渔舟唱晚之时和王勃共赏秋水共长天一色,我们会在蛾儿雪柳黄金缕的奢靡夜晚与辛弃疾一同寻得那在灯火阑珊的人儿,我们会在泰山之上与杜甫一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哦,是了。怪不得。怪不得你的面庞如此多变。你是面若冠玉的潘安公子,你是养在深闺的玉环王妃,你是大颂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愤懑老人。那样多的人为你倾心,描摹你的眉眼。你是一切浪漫的起源,你是我们一直称呼着的“文学”。你陪伴着我,看着我从一个黄毛小儿出落成今天生机勃勃的青少年,我与你的约会,从未停止。我对你的挚爱不会随着时间而消逝殆尽,反而会像一坛老酒,历久弥新。

2.文学的作文800字 篇二

以现代信息论的观点来看, 一般意义上的写作, 是一个信息输入、储存、加工和输出的过程。而我们教师目前对学生作文的指导、训练、多集中在“输出”这个环节上, 对如何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等方面, 则缺少必要的指导、训练。现行写作教学的目标,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但是我认为写作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表达问题, 它与人的整体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写作教学应当而且可能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它的目标。

其实, 有谁不是生活在变化万千的生活之中呢?学生缺少的不是生活, 而是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和思考。因此,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考能力, 让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才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 如何将文学教育迁移到作文教学呢?

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说, 文学作品的意义并非预先存在, 而是产生于读者与作品的相互运动中, 是主客体两者的共同建构。因此, 教师的个性视角就是认识、揭示作品意义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种视角就是作品意义的一种切入方式, 但同时又是一种规范的局限。所以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 我们不能满足于一种视角、一种方法的运用, 而应该多侧面、多纬度地分析出作品更丰富的意蕴来。只有这样把握了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 才能联系生活实际来指导学生的写作, 达到欣赏、借鉴、思索、提升阅读与写作的品位。

一、从社会历史的视角反映时代风貌

每一部文学作品在本源上都是有社会性的特征, 它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 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的情貌和精神。《边城》虽然是沈从文先生用温暖的抒情笔调描写村野间耕户船夫的淳朴人性, 呈现出一种田野牧歌式的理想情调, 但是社会现实毕竟又是难以超越的, 翠翠、天宝、送等人物“虽说全部善良, 本身却含有悲剧的成分。唯其善良, 我们才更易于感到悲剧的力量”。我们在解读作品时, 一定会体会到“那种来自人物气质而生的”悲剧, 肯定不是人物自身所希望的, 这是社会的悲剧, 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社会的产物。

我们在阅读沈从文先生的名著《边城》后, 让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会烙上时代的印记, 这是必然规律。因为“边城”不止是一个地理环境, 还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特殊的价值的象征。《边城》所展示的湘西古朴、自然的文化形式表现出作者对这种文化形式的讴歌。沈从文说翠翠是“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 就是肯定她精神上熏染和浸透了“自然的文化”, 这一见解很是独特。

今天的“文明社会”不是也正在学习“自然的文化”, 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吗?但是, 沈从文先生这种崇尚自然的古朴的道家文化的观点, 显然与当时的时代不太协调。我们从《边城》那优美清雅的文字中不难窥见作者渴望超然而又隐含沉郁的复杂的心境。

我在指导学生习作的时候, 强调从历史的视角去反映时代的风貌, 要求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审视并思考那些能反映当代人生活特质的动人故事。比如在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 我们用怎样的一颗感恩的心, 横扫一切不文明的污泥浊水, 在生活中撷取那些闪光的并值得歌颂的自然环境、人文风貌及伦理道德, 去发现、提炼并升华为动听的音符。

二、从形式、心理角度凸现心灵的呼唤

文学作品是由内容与形式两极构成的, 内容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形式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如《荷花淀》清新柔美的语言、新颖独到的结构、张弛有致的节奏, 就令读者玩味不尽。孙犁为什么要用一种诗情画意的手法来表现血雨腥风的战争呢?这当然是“暗示荷花淀青年妇女的美”, 残酷的战争与美丽的背景造成一种强烈的反差, 同时也凸现了作品的艺术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香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文学本来就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作品往往蕴涵着某些心理内容。如对《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 我们完全可以从心理视角切入分析。别里科夫是一个神经衰弱、精神极度紧张的人, 他整天都处于极度恐慌的变态心理中。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渗透在他骨子里的奴性和冷漠。

从形式和心理视角去品位文学作品, 可以加深对作品的进一步理解。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同时考虑到了如何将文学教育有机地引向作文教学的实践之中。教师的引导可由示例延伸过渡到所要训练的写作内容或形式上去, 主要起诱导、暗示和激发的作用。

我们提倡文学叙事是以“想象力”和“虚构力”作为根本特征的, 是建立在精神“彼岸”而又关照现世“此岸”, 给人以生生不息、滚滚而来的希冀。因此, 在写人叙事时要求学生凸现心灵的呼唤, 摈弃现实生活中的“海市蜃楼”, 要写新鲜事、感人事, 写出有生命力的文章。

三、从人文景观视角开发学生写作潜能

我国现代文学巨匠矛盾先生, 他一生中写了六部长篇小说, 四部中篇小说, 五十多篇短篇小说, 一部剧本, 十一部散文、杂文集和大量的文学评论, 他是一位高质量、高产量的作家。他不仅丰富了我国文学宝库, 而且为世界文坛增添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我们要看到, 矛盾少年时代的作文, 为这位文学巨匠获得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习他的作品, 我们仿佛听到了矛盾正义之心的搏动声。平凡的、细小的题材中, 折射出作者思想的光辉、生命的激情。直抒胸臆的情感是矛盾作文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气势不凡、与时代融为一体、与社会息息相关, 是一个历史伟人天赋的风采!

鲁迅、矛盾、郭沫若等诸多名家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精神坐标, 他们热爱生命、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走在生命的旷野上, 总是有所发现、有所感触、有所震撼、有所思索。

我在进行文学教育中, 常与家乡的人文景观、名人轶事以及博大精深的“虞山文化”联系起来, 常熟是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名城, 论古道今, 弘扬家乡的人文精神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又是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活的教材。

我常教育学生, 生活中的每一朵浪花、每一片色彩都会激起心中的波澜, 你们要不停地把它们记录下来, 写成文章。

我常激励学生置身于火热的生活, 睁大着眼睛, 和美好时代共舞, 和亮丽青春共贺。

我常提醒学生, 关注窗外彩色的世界, 让心伴随着时代的旋律交响、共鸣!

3.文学教学在作文训练中的作用 篇三

【 关键词 】文学教学 作文训练 审美情感

一、文学教学在作文训练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从本质上的角度上讲,写作文就是学生利用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并根据指定的题目,进行文学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一般不会对学生进行任何方面的指导,只会在写作前期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思路,使学生对创作的目标有所了解。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以及思维方式均不相同,并且对事物的主管看法也不一样,正因如此,学生们创作出来的文章也都各具特色,教师很难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学生的作文训练进行要求。而通过文学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学的美之所在,进而感悟出写作之道,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作文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借助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过程中,学生属于审美主体,而各种文学作品则是审美客体,此时的教师仅仅起着组织与策划的作用,其职责是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美进行感悟,切不可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为了确保文学作品能够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作用,教师应当为学生选择一些审美价值较高的文章让他们阅读,同时还应当尽量使文学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更容易使学生接收接受。

(二)有利于丰富学生写作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经典的文学作品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激发起阅读的兴趣。文学作品中精巧的布局和优美的文字,对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渗透欣赏经典文学作品的方法,如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将原文中某个词语用同义词进行替换,让学生体会文章内涵和美感是否发生了变化;将有夸张、反问、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语句改成普通陈述句,让学生分析文章精彩之处、遣词造句是否受到了影响,从而引导学生亲身体会文学作品中语言文字使用的精妙,为自己的作文写作提供借鉴,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文学作品中领悟写作之道。经典的文学作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这些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精髓往往源于生活,是作者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写作素材。所以,在作文训练中渗透文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加深对某件事的领悟和体会,进而如文学作品一般赋予作文写作深层次的涵义,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事物、事件。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是人类掌握这个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如果学生学会了审美,那么便会用心去对生活和大自然进行观察。为了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在社会和大自然当中寻求写作的灵感,使学生真正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和各种事物。写作资源有很大一部分源自于生活当中,但若是无法用心去感受生活,便很难体会到真实的情感,这样写出来作文只会平淡无奇,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还要充分注意的是,在从陌生的环境当中寻找写作素材的同时,不可忽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微环节。换言之,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审美能力时,即便生活中非常小的事情,也可能激发出他们的写作灵感,从而创作出好的文章。为此,教师可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组织一些定向观察的活动,并从旁指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借此来让学生去感受美、发现美。同时,教师还应当与学生分享他们的快乐,让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鼓励,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性。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强调要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写作当中,这样有利于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

二、文学教学在作文训练中的实施策略

(一)鼓励学生阅读大量文学作品

多读文学作品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积累学生语感,还能够为学生写作提供良好素材。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初中三年,每一册书中都有著名的文学作品,每一部文学作品都要求他们阅读,在阅读中引导学生细心揣摩作品的写作技巧,并让学生按照自己喜爱的文学范文的体式、语言进行改写、仿写、续写。教师应当为学生开设文学欣赏课,让学生阅读精短美文、中外名著选段,并介绍给学生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莫言的作品《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蛙》等,每个月买一本杂志,比如《当代》、《小说月刊》、《收获》等,这些杂志都是我国当代文学的最前沿阵地,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在作文训练中,虽然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不像背诵优美语句或选段那样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却对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人文修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奠定素质基础。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学写作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写作兴趣,除了应当让学生多读之外,还应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学写作活动,借此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写作环境,从而改变作文教学单一、枯燥的现状。首先,可以开设文学写作课。当学生完成教材作文训练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文学写作训练,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文学功底较好的学生尝试散文、诗歌的创作,多为他们提供一些施展个人才华的机会;其次,成立文学社团。大量的实践表明,文学社团是较为有效的作文活动之一。通过文学社团可以吸引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大家可以在文学方面进行交流与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同时还可以组织开展作文竞赛、文学小报比赛等活动;再次,创办文学刊物。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以班级为单位创办文学刊物,如校刊《黄皮山》、《腾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文学刊物的创办,可以给文学爱好者创造更多的发表机会,这不但能够使文学在作文写作训练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而且还能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作文水平的整体提升。

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和水平之后,指导学生向文学杂志投稿,投稿要有耐性,坚持下去。如果学生的文章刊登在文学杂志上,对学生的创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学生文学的爱好也是一种精神的激励。

(三)重视对文学作品情感、思想的研究

教师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美,启发学生的写作思维。为此,教师可以借助经典文学作品丰富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下时间多读一些文学作品,做好读书笔记,并且摘抄文学作品中自认为有着精彩描写、深邃哲理的语句,记忆出色的名言名句,进而使学生储备更多的文字材料,将其借鉴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美读鉴赏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教师要将阅读、研究经典文学作品作为一项审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领悟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美感,进而产生审美情感的共鸣,将这种情感体验引入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赋予作文丰富的内涵。

结论:

总而言之,文学教学在作文训练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赋予作文深层次的涵义。所以,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文学教学,通过鼓励学生阅读文学作品、鉴赏文学作品、参与文学写作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作文训练取得实质性成效。

【参考文献】

[1]万修.文学爱好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0(22).

[2]郑淑清.高中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的九点结合[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9).

[3]黄建慧.实现文学类文本阅读与作文教学的对接[J].中学语文:下旬.2012(2).

4.文学的魅力800字作文 篇四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自此,清政府同侵略国家签订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也自那时起,众多的英雄儿女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断抗争,将红色的鲜血撒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曾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为呼吁变革而洒热血;孙中山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而不断奋斗,为国家安定自动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临死前,仍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愿而流芳百世。虽然他们的鲜血没有勾画出完美的画卷,但他们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彰显了红色的魅力。

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曾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哀唱这“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传唱着对日寇野蛮行为的愤怒!鲁迅目睹了、亲历了国人精神上的麻木后,弃医从戎,以笔为“匕首”、“投枪”,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的铮铮傲骨振奋人心,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斗争精神!他们没有上阵杀敌,却鼓舞了一代人的斗志,坚定了人们保家卫国的决心,他们的热情让星星之火有了燎原之势,红色的魅力在中华大地蔓延。

19,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开启了新篇章。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发着千百万战士奔赴前线,奋勇杀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了中华儿女的怒吼,震撼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心扉!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总理,从小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富国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代代革命先辈的力量汇聚起来,就是坚如磐石的中国力量。

这些中华儿女一次次向世界宣告:中华儿女可以杀戮,但绝不会低头!中国的土地绝不会随意断送!他们的红色魅力洗涤着千万中国人的心灵。

5.我与文学高三作文800字 篇五

因为文学很重要,他会在危难,独自时一直陪伴着你。

当你遇到危险时,他会帮你摆脱困境;当你孤独时,它会让你的世界更充实;当你害怕时,它会给你在黑暗中点起明灯……

文学汇集了人类的智慧,是先人对我们精神上的遗言,是他们将自己的经验知识代代相传下去,使我可以而且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文学作为知识的题材,是我们进化自身的利器,是我u们提高自我素质的捷径,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文学能让我穿越时空,在不知不觉中,我穿越了历史的漫漫长河,让我们勿忘国耻。悄悄的深入,我在先人智慧的光辉中,睿智的目光中,寻求真知灼见,去体会人类文明的悠远。脱去稀疏的羽毛外衣,消散幼稚的思想。文学让我们明白“女娲造人”“嫦娥奔月”是神话。“孙悟空一个跟斗云十万八千里”是想象,我们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个理想,才可实现飞天梦想。

《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的英雄好汉的英勇气义令我赞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懂得人生的艰难,我们应该勇敢面对。有时文学会让我跨越国界。《安琪拉的灰烬》的主人公悲惨又充实的人生,让我应该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芒果街上的小屋》让我们应该知道,有梦想就去追求,不管家境如何,不管有多困难,只要去追,就能成功,脱离困境。

每认识一本文学作品,就像自己身上多了一片精致饱满的羽毛,读的越多,身上的羽毛就越丰满,更可以抵御严寒,使我飞得更高更远。让我在人生有限的长度内,变的宽广辽远,浩荡激越,改变人生终点,不听任命运的摆布,把握自己,执著地走向理想目的。不论出身如何,他都能改变人的命运,走向生命的乐章。

6.走进文学800字高三作文 篇六

——题记

耳边响着歌手赵磊那有故事的声音:“又一个四季在轮回,而我一无所获地坐在街头,只有理想在支撑着我那麻木的血肉,理想你今年几岁,你总是诱惑着年轻的朋友。”这歌声使我想起了住在我脑海深处的一个老朋友——我的文学梦。

这个老朋友貌似是在我小学时就住进了我的脑海里,那个时候的我称她“我的作家梦”。还记得小学六年级时市里组织了一场关于“我爱阅读”的征文比赛,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比赛,竟然现在都还能记住这篇作文的大部分内容。在这篇作文里我提及了自己的阅读经历及感受,也就是在文章的末尾我写道:长大后我要成为一个作家。从那时开始到初中,我就一直怀着我的作家梦,在阅读和写作中畅想属于自己的殿堂。

放学回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觉得花花草草、昆虫鱼鸟都可以成为我文章里的主人公。春天里树梢上的那一抹新绿让我感受到重生的喜悦,我会将它写进文章里。夏天,池塘里青蛙的叫声在我看来是一场免费的音乐会,我也会将它写进文章里。总之,美好的中学时代,我总会用自己的笔写出我心中的喜乐,写出世间真情,写出自我风采,尽情地写,记下美好瞬间。那个时候的我觉得写作真的是一种享受。

时间赶着我马不停蹄地向前走,一转眼我又坐在了高中的教室里。整日在数理化的知识海洋里遨游,神经就像一根紧绷的弦,只有在阅读课外书籍时我才可以得到放松。我每天只能在课间休息或就餐时间挤出一点点时间翻翻我喜欢的书,每天晚上就寝后,埋着头在那微弱的台灯下写一些篇幅短小的日记。慢慢地,我脑海里的那位朋友在高考的压力下不再像以前那样活跃在我心里了,我有时甚至察觉不到她的存在,我以为她被时间的长河给无情地冲刷掉了,直到后来的某一天,我才发现她并未离开……

挤过了高考的独木桥,我站在了大学的图书馆里。我喜欢大学生活,因为我喜欢大学给了我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泡图书馆,写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不用再像高中那样有背背不完的公式、做不完的题,这是我多么醉心的生活。大一上半学期的我读了十多本书,有小说,人物传记,报告文学,散文等。每读完一本书我都会写一篇读后感,抒发自己读完后的内心感受。我这样坚持了半学期,我也从未想过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我乐此不疲地这样做着。直到我看到一个征文的主题“我的青春我的梦”,我才知道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我脑海中的那个老朋友从未离开,她只是改名为“我的文学梦”,她不再要求我一定要像以前那样立志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她只希望我不放弃阅读,不放弃写作,希望我能在与书中那些高尚的人谈话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的老朋友带领着我贪婪地在书的海洋中寻找宝藏,然后一点一点地筑造属于自己的精神殿堂,那里会有我精神活动的轨迹,会收纳我所有的思想,我也会让这个殿堂越来越金碧辉煌。

7.文学的作文800字 篇七

关键词:高中语文,校园文学活动,作文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关于“表达与交流”在必修部分提出了十点要求, 在选修部分提出了五点要求, 这些要求明确了高中作文教学的方向和目的, 对学校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应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集多年开展校园文学活动之经验, 我们探索出校园文学活动与课堂作文教学的九佳结合点。在不断调整、充实的同时, 我们得益于两者的相辅相成, 并通过长效机制的保障, 使活动与教学相得益彰, 使师生教学相长, 随岁月日高日上, 日上日妍。

第一结合点:戏剧表演活动

戏剧表演是戏剧学习的重要方法, 笔者已归结出比较成熟的“编—排—演—评”四环节教学法, 能够保证戏剧表演活动成为班级学生全员参与的教学活动, 走出班级就能成为有更大影响力的校园文学活动。演出范围大小与表演质量对作文的要求程度呈正相关。大范围戏剧表演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剧本改编和创作的教学指导, 因为剧本改编和创作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戏剧表演的效果。

虽然我们有很多优秀剧本可以照单上演, 但因为表演时间的限制, 就涉及对剧情的调整;因为时代的变迁, 莎剧的大段对白已成为对演员和观众的挑战, 一些台词就要做些调整;因为对小说的钟爱, 学生还想改编小说;因为个性才华张扬的需要, 善写作的同学想自创剧本, 做一回编剧。改编和创作剧本, 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戏剧艺术鉴赏力和情节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尤其是语言的概括力和表现力, 这就要求作文教学必须纳入改编和创作剧本的内容。

首先, 要有全盘设计的观念, 将作文指导课与戏剧阅读鉴赏课紧密相联, 在鉴赏中介绍关于剧本写作的基本要点和写作常识。比如, 在欣赏《雷雨》复杂激烈的矛盾冲突时, 可介绍美国好莱坞的一套编剧规律:开端、设置矛盾、解决矛盾、再设置矛盾, 直至结局。而在学习《窦娥冤》的时候, 可介绍中国自己的编剧规律:起承转合。其次, 本着仿创结合的原则, 进行相关写作训练。比如对话训练、潜台词训练、剧情提纲设计等。再者, 针对小说、诗歌等改编成剧本的情况, 要做好文体的区别比较, 再进行改编训练。主要向学生讲清楚, 写剧本目的在于使用文字表达一连串的画面, 要让看剧本的人见到文字, 就能实实在在地联想到一幅幅图画。比如, 小说则是除了写出画面外, 还包括抒情、修辞、描写等文字, 这在剧本中则是不应该有的。将小说改编成剧本, 就需要筛选和创造。一部好剧本, 对白越少, 画面感就越强, 冲击力就越大。

第二结合点:诗文朗诵会

诗文朗诵会一般是以朗诵名家名篇为主要形式, 声情并茂地朗诵优美诗文, 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学生的心灵世界也会因之丰盈起来, 《将进酒》的慷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情、《荷塘月色》的淡淡喜悦与淡淡哀愁、《我很重要》的坚定, 无一不在熏陶、感染学生。学生审视周遭世界的目光也会随之充满“情”的因素, 随着有“情”观察, 将为写作提供更多别样的视角。

我们可以在朗诵活动中增加学生自创作品朗诵内容, 既是展示作品的良机, 也是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和写作动机的媒介。自创作品可以是朗诵者本人的, 也可以是同班同学、本年级或本校同学的。灵活处理可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活动, 让活动成为张扬个性的大舞台。日常作文教学也可以适当考虑节日、时令等因素, 使写作与生活紧密相连, 让学生身边的生活成为最宝贵的写作素材库和创作情感、灵感的源泉。比如, 春与秋是历代文人笔下的永恒话题, 因着时令, 人们总有些不由自主的或喜或悲的感受;因着文字, 读书人总会有些感慨涌上心头。借时令之机, 可让学生与名人名家、名诗名文同行, 进行不限文体的写作训练。

第三结合点:演讲活动

美国有关统计数据证明, 一个人如果具有演讲能力, 他成功的可能性比其他人高两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越来越看重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此, 许多教师常年坚持课前演讲活动, 着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丰富学生的胆识、见识。而校园文学活动中纳入演讲比赛等活动, 则是让学生从课堂小舞台走向校园大舞台, 是对能力和胆识的再提升。几乎是每所中小学都设有国旗下演讲这一常规教育活动, 演讲活动还成为班级形象和实力的一次大比拼。

一次成功的演讲是要以出色的演讲稿为基础的, 对演讲稿的写作要求是很高的。高中学生演讲常见问题有:材料丰富却不善取舍、事例典型却老套乏味、名句不少却不见观点、辞藻华美却空洞无物等。对演讲稿的写作指导需要针对学生实际, 扬长补短;需要及时, 且有力度。在保护热情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端正认识, 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进而使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借着演讲比赛的东风获得双丰收。

第四结合点:辩论赛

辩论赛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总是在电视上看大学生的精彩表演, 很多人认为中学生做不来, 事实上, 不仅是中学生做得来, 而且完全能做好, 关键是教师的认识水平和指导力度能否跟得上。辩论赛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养成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的表达习惯。辩论的题目取自校园, 可以帮助学生明是非, 正视听;取自社会, 可以提升学生参与意识, 增广见闻, 关注民生。

辩论赛是对学生搜集素材、写作、表达、应变、合作等能力的综合考量, 其中写作部分是辩论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它对议论文写作的指导有更多的倚重。在议论文写作中, 教师一般能将常见的例证、引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指导到位, 但引申法 (也叫归谬法) 因多见于驳论文而成为一个点到为止、似乎不具实用价值的方法。在辩论中, 它却成为极其重要的反驳手段, 驳对方论点、论据、论证过程, 无一不需要引申归谬。

如何运用引申法,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好三件事:一是事先必须占有材料, 对对方言论进行预设性的周密分析。教给学生驳论的要领:“伤其十指, 不如断其一指。”集中一点, 才能一针见血, 击中要害。驳倒了错误的论点, 正确的论点才能确立起来。二是要选准角度。如同打仗一样, 进攻的角度选得不好, 就不能给敌人以致命的一击。三是要全面理解、掌握驳论的方法, 最基本的仍是摆事实、讲道理, 立论的各种方法都可以在驳论中使用, 注意多种论辩方法的综合运用。辩论比赛的实际锻炼, 使议论文的写作指导更全面和完整, 更具有实践意义和实用价值。

第五结合点:征文比赛

征文比赛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是很老套的做法了, 但不得不承认, 它是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研究的极好结合点。新课程的创新并不意味着彻底地革旧立新, 让老办法出新意、好办法出实效仍是明智之举。

还需强调的, 一是上交征文前的教师指导修改比比赛本身更重要, 学生获得写作收益的往往是在修改这个环节, 而有的时候我们过分依赖学生自主创作, 自我发挥, 往往作品质量不高, 提高促进作用不大。二是征文评比结束后, 对获奖作文要给予一个展示空间或舞台, 比如最优作品的自我宣读, 佳作展评等, 以此激励获奖者再上一层楼, 为更多的未获奖同学提供学习的榜样、借鉴的对象。

“文章不厌百回改”, 空说无益, 强迫几乎无效, 征文活动催生了学生修改作文以求好上加好的动机和愿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能改作文, 不待老师改。”修改作文可教给学生几种方法, 比如:朗读推敲法、比较鉴别法、触类旁通法、重抄斟酌法、搁置提高法等。

第六结合点:编辑作品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必须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对话”, 对话可以使学习者对文体的理解更深入, 认识更全面。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互动”, 互动化的合作学习, 使学习者集思广益, 对问题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实现主体多角度、多层面的积极学习探索。基于这些理论的指导, 我们以学期或学年为时间单位, 以班级或学年为行政单位, 将学生的作文课上的习作汇编成集, 在全校范围内做成果展示和交流。以此作为促进学生日常作文练习和修改的激励手段, 也是一种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手段。它以作文教学成果为基础, 成为校园文学活动的一个展示交流、互动对话的环节。

具体做法: (1) 学期初, 公布编辑作品集的计划, 激起学生兴趣和热情。 (2) 每次作文讲评后, 师生共同确定可入选作品, 继续修改, 自我计算机录入成电子文稿, 教师和同伴附上评语。 (3) 收集日常其他写作类的优秀作业、学生自由创作的习作。 (4) 积累到学期末, 对没有作品的同学可以师生一同从作文、作业中找出优秀的言论, 形成个人语录或语录集, 如果以班级为单位, 力求人人有文字在集子中为最佳。 (5) 编辑目录, 印刷成册, 可在家长会或其他公开场合正式发放。 (6) 同年级的班级或跨年级进行一定数量的作品集互换交流。 (7) 向教学主管部门递送以征询意见, 改进工作;向学校档案部门递送以留存备案。

作品集完成后, 可以在前面有个“序”, 在后面有个“跋”。我们可以请校外名人、校内领导等来为文集添彩, 但本着展示学生风采、加强作文训练和教学研究的目的, 我们向全体学生征集, 征集的过程是这一应用文体得到训练的重要契机。

第七结合点:创办校园文学刊物

校园文学刊物始终在为同学们展示写作才华提供飞翔的大好时空, 有了这一展示时空, 学生的写作热情得到焕发, 写作兴趣得到激发, 写作才华得到充分施展, 写作的成就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当然, 实际操作中还是有着很多不易的。其中稿件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常常使校园文学刊物难以维系, 这向作文教学发出了呼救信号。

日常作文教学难免有功利色彩, 为应付考试而写一些形式化的作文, 甚至教师指导也在引向形式化的道路, 致使千文一面。而这恰是校园文学刊物的窘境, 也是作文教学的瓶颈, 也是高考分数集中在45分的瓶颈。不讲形式是不对的, 唯形式论是可怕的。要改变现状, 教师的写作水平和指导写作的能力应首先突破瓶颈。欣赏个性, 赞美创造, 利用好校园文学刊物这个舞台, 定会激发更多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追求。

第八结合点: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毋庸多言, 邀请这一方面的专家和有专长的学生家长到校园开设名著导读讲座, 可以为学生阅读和写作点上几盏明灯。名著导读这一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 首先体现在名著导读的内容与写作的天然联系, 解析思想内容, 启发学生为文立意;分析人物形象, 启发学生塑造形象;欣赏艺术手法, 教给学生写作技巧等等。

更高层次的是,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开展名著导读活动。受外界因素限制, 专家学者进校园开展名著导读总是有限的。更多的还是依靠教师来做, 对一边上课一边辅导批改的教师来说, 不能不说困难重重。如果我们开阔一下思路, 导读主体换个对象, 换成学生, 把学生请上讲台, 效果如何?经验告诉我们, 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无限潜力会让我们刮目相看。有时就是讲座海报上的那个真姓名就会鞭策学生多读许多好书呢。要确保质量, 教师对导读鉴赏文稿的写作指导和修改仍须及时到位。

没有人天生会写作, 更不要说写名著鉴赏文字了。1996年高考作文题给了两幅漫画《截错了》《给六指做手术》, 大作文要求学生以《我更喜欢漫画……》为题作文, 这一年很多考生写成了抨击时弊的议论文。文体不明的根源不能不挖到写作教学上, 事实恰恰是关于鉴赏评论的写作指导常常被忽视。学生在阅读名著之前、之中、之后均有纷纷议论, 也正是极佳的“愤”“悱”状态, 教师辅以适时的指导, 效果会出乎我们的想象。

第九结合点: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已经以15个必修学分高姿态地进入到高中新课程体系中,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放性和合作性使它充满了校园活动的色彩, 其间的计划制定、调查问卷设计、成果汇报材料等工作又与写作密不可分, 成为作文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开设好研究性学习这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 将很好地扩大校园文学活动与作文教学的研究领域, 使校园文学活动与多门课程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

大多数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成果需要以报告的形式呈现, 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 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认识和实践两个领域得到全面提升。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环节:

1.整理资料, 提炼观点环节

学生需要对已拥有的大量资料, 进行分类整理, 在阅读整理的过程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 即用一句话、一组句群、一个语段把形成的基本简介概括地表达出来, 也就是用文字固定下来。在此过程中, 写作所需要的概括能力会得到极大锻炼。

2.列好提纲, 选定材料环节

学生要在观点清晰后, 再列出提纲, 构思好文章的结构:怎么起笔, 从何入题;划分几个层次、小节, 列出各部分的小标题或分论点;文章怎样收笔, 何处结束。然后将整理出来的材料标注上序号, 按照各层次的观点所需, 分门别类充实进提纲中。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问题会在实践中得到解决, 架构文章层次的能力得到提高。

3.起草成文, 修改定稿环节

学生要以“五讲究”的标准拟写报告, 即开头讲究个吸引力;结尾讲究个启发性;层次之间讲究个衔接过渡, 尤其各部分之间的先后顺序、逻辑关系要合理正确;语言讲究个通顺流畅;报告写后, 讲究个反复修改。综合写作能力在精敲细磨中得到全面提升。

以上这些丰富的校园文学活动可以单独进行, 也可以同时并行或交替进行, 通过灵活调整来避免与其他校园活动冲突, 避免同时进行的活动过多而带来的加重学生负担的负面效果。比如, 征文比赛和诗文朗诵会同时进行, 戏剧表演和剧本创作大赛这类的征文活动同时进行, 演讲和辩论赛交替进行等。

实践证明, 要能够很好地完成《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的诸多教学任务, 必须有效借助课堂外的校园文学活动, 它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 是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 是学生自由表达、富有个性表达、有创意表达的自由空间, 更是开展作文教学的强效推动力;而作文教学又是校园文学活动的基础和保障。两者紧密结合, 可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落实新课改精神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郭小聪.说什么怎么说[M].北京:昆仑出版社, 2005.

8.“文学快餐”话题作文升格 篇八

当今社会,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时间就是金钱”。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外食品“快餐”频频亮相。与之相伴的各种“文学快餐”也应运而生:《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电视连续剧取代了原汁原味的经典原著;大部分的中外名著,被“缩写”得面目全非;为了附庸风雅,彰显才气,人们不诵读名篇,却又不得不撷取古诗词名句……如此等等,很难看到真实的过去。

你是怎样看待这一“文学快餐”现象的?可就其中一种或几种现象议论、说理;也可以选取某一生活片段,形象含蓄地表达对这一问题的理解。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快节奏社会中,对各种“快餐”现象耳熟能详,一看材料就可进入一种一吐为快的情境中。怎样看待“文学快餐”这一现象?可从下列角度立意:角度一,有利的一面。“文学快餐”是普及文学的一种便捷的方式,它节省了时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以及生活需要,让人们在保证了个人兴趣之外,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工作。角度二,不利的一面。它使我们失去思考的乐趣,错过了原著中精彩的细节和耐人寻味的语言;使我们轻闲了,舒适了,滋长了懒惰的心理。角度三,再好的东西,多了就不稀罕了。再爱吃的美味,老吃也会让人厌烦。“文学快餐”虽是一道佳肴,但不能多吃。适当地发展它,就会带来利益;但过度地发展它,就会造成负面影响。“过犹不及”,希望人们能把它摆在“餐桌”的适当位置。构思的关键在于找准一个角度,从某一方面去切入。“文体自选(除诗歌外)”,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或运用形象思维和想象思维的方式编故事,或记叙自己或周围人追逐“快餐文化”的事件,或用辩证思维、立体思维、概括思维的方式议论,或运用分类思维、组合思维等方式写日记、小品文等等。不管选用何种体裁,行文中都必须突出选定的文体特征。

升格前

“文学快餐”还是少吃为佳

□孟晨

时下,流行“文学快餐”。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广告单上写着:“某某学校速成班,无效退款。”我不禁要问:古人十年寒窗苦读,十年磨一剑,文化知识岂能速成?张贴在街头的电影快报不少都是被缩略了的名著……“文学快餐”的形式虽然时尚,但其中不乏粗制滥造,不可提倡。

“文学快餐”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快”。一首艰涩难懂的诗词,仅仅一两句就可取代之,一本砖头厚的大部头名著在短短的数小时就能掌握其“精华”。于是,“文学快餐”便成了很好的填充剂,无论你是谁,它都会在短时间里填充你因为生活的忙碌而产生的空白。然而,以“文学快餐”的形式来代替必要的阅读,是不能填补你空洞的肚皮的。

“文学快餐”的特点之二就在于易懂。我却说,这恰是“文学快餐”的缺点。四大名著被拍成电视剧,人们看得如痴如醉,可是人们除了知道,孙悟空神通广大,诸葛亮神机妙算,梁山好汉很讲义气,宝哥哥多情、林妹妹爱哭之外,还知道什么?“快餐”固然老少皆宜,但只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读文学的本质的话,我想长久下去文学就不成为“文学”了。

“文学快餐”是大众文化,把人们往“合格人”这一标准上引导。事实上,当某些人期望“快餐”使国民能像俄国人一样,连最普通的农民也能倒背普希金的诗时,我们的人民却沉迷于疯疯癫癫的格格、凶凶恶恶的公主、嘻嘻哈哈的万圣之尊!看了新版《西厢记》才知文气的张生俨然一个再版的五阿哥,飞檐走壁、英雄救美,无所不能。你肯定看过《大明宫词》吧,背景美、服装美、演员美、台词也美,可是无论它拍得如何好,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剧中的那个太平公主和我从史书中了解的判若两人呢?连我们的历史都可以随心改变,太平公主的改头换面当然是无可厚非了。这些“文学快餐”展露的是最粗俗、最肤浅的内容,追求的是纯商业的炒作。那些所谓的“艺术家”微笑着忽略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微笑着扭曲事实,戏谑文学。而我们的人民却迷失在他们的微笑中不可自拔。写到这里,我不禁为那些文学经典惨遭肢解扭曲的命运而忧虑。“文学快餐”捧红了“诗坛夜莺”徐志摩,而当人们谈论起他时,不是他的卓越才华,也不是他飘逸舒俊的作品,却是他数不清理还乱的情感纠葛和一句句“经典”的真情告白……茫然之余,我感到“文学快餐”食之有味,实则无益!

升格后

“文学快餐”还是少吃为佳

□李涵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文学快餐”应运而生。欣赏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代替了阅读原著,大部分中外名著的缩写版就在身边,学习古诗词,只需要读其中的“名句”等。说,可以显文雅;写,可以彰文采;了解明清史实,只须看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文学快餐”虽然时尚,但还是少吃为佳。

有人说,一个动人的“快”字是一种哲理,一种趋势。的确,面对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难得有几个人能安静下来,细细品味一番读书的乐趣。于是,“文学快餐”便成了很好的填充剂,无论你是谁,它都会在短时间里填充你因为生活的忙碌而产生的空白。然而,“文学快餐”就像洋快餐中的薯条,它能在你的齿间留下余香,却丝毫不能填补你空洞的肚皮。

有人说,“快餐文学”的优点在于易懂。我却说,这恰是“文学快餐”的缺点。四大名著被拍成电视剧,人们看得如痴如醉,可是人们除了知道,孙悟空神通广大,诸葛亮神机妙算,梁山好汉很讲义气,宝哥哥多情、林妹妹爱哭之外,还知道什么?“快餐”固然老少成宜,但只停留在表面,而不深入研读文学的话,我想如此“吃”下去,定是囫囵吞枣、食而不化、营养不良。

还有人说,“快餐文学”是大众文化,把人们往“合格人”这一标准上引导。事实上,当某些人期望“快餐”使国民能像俄国人一样,连最普通的农民也能倒背普希金的诗时,我们的人民却沉迷于疯疯癫癫的格格、凶凶恶恶的公主、嘻嘻哈哈的万圣之尊!看了新版《西厢记》,才知文气的张生俨然一个再版的五阿哥,飞檐走壁、英雄救美,无所不能。看了《大明宫词》,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剧中的那个太平公主和我从史书中了解的判若两人呢?连我们的历史都可以随心改变,太平公主的改头换面当然是无可厚非了。看来是我大惊小怪了,可惜事实并非如此。这些“文学快餐”展露的是粗俗、肤浅的内容,追求的是纯商业的炒作。那些所谓的“艺术家”微笑着忽略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微笑着扭曲事实,戏谑文学。而我们中的不少人却迷失在他们的微笑中不可自拔。民族素质的下降、道德水平的下滑与我们沉溺于“快餐文学”,忽略文学的真谛就无半点关系吗?长此以往,文学将不成为文学了!

“快餐文学”捧红了“诗坛夜莺”徐志摩,而当人们谈论起他时,不是他的卓越才华,也不是他飘逸舒俊的作品,却是他数不清理还乱的情感纠葛和一句句“经典”的真情告白……茫然之余,我感到志摩那写情的诗句已随风而去。那风中的纸鸢,是否还留有他的思绪?

“文学快餐”实在不可多吃!

升格指导

9.文学伴我成长高二作文800字 篇九

孩提

小时侯,总是母亲带我。她推去了一应的应酬,在家里陪我。当我无意间从书柜里抽出一册唐诗时,文学便垂下她的橄榄枝,这个幸运的小男孩便走进了文学的大门。那时的我,在母亲的教授下,从牙牙学语到字正腔圆的朗读,从斗大字不识一个到拿起一首长诗便一目了然,从半天憋不出一个字来到高兴起来就可以吟诵一首……我在文学的熏陶下,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仿佛一个不起眼的花苞一夜之间盛开,仿佛一块木料一瞬之间成塑。我爱文学。

龆年

长大了些,总是不满足于那些简单的诗句,大我六岁的哥哥便教我那瑰丽的宋词,我感受到了“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悲凄,感受到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壮,感受到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的切”的痛心,感受到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怨,感受到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无奈,感受到了“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豪迈,感受到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一点惆怅……宋词的美,那凄凉的美,那宏伟的美,使一个龆年之童的心溢出了美。我爱文学。

垂髫

渐渐地、渐渐地长大了,爱上那诗情画意的水墨画,我从竹石中读出了板桥坚毅不屈、自视清廉的伟大人格,我从山水中读出吴道子的飘逸悠闲,挥墨而就的人格魅力,我从青松中读出了欧阳修柔韧可耐的精神品质……在惊叹《清明上河图》的同时,我看到了张老孜孜不倦的身影;在欣赏《竹林七贤图》的同时,我看到了七贤在竹林中论诗作画弹琴下棋的悠乐。我爱文学。

是文学在我成长中予我唐诗之奇妙。

是文学在我成长中予我宋词之瑰丽。

是文学在我成长中予我水墨画之诗情画意。

上一篇:二年级的周记下一篇:普通话测试双音节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