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镇近三年工作情况汇报

2024-09-23

南梁镇近三年工作情况汇报(通用6篇)

1.南梁镇近三年工作情况汇报 篇一

xxxx年,全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将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引导全镇干部群众自觉投身“奋战五年,再造xxxx”的实践中,为全面完成镇党委、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思想文化保证。

(一)以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为重点,深化理论武装

一是突出重点学。增强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深度。以“星期一夜校”为载体,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通过组织举办学习会、报告会、讨论会和交流会等,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二是结合实际学。以镇领导班子、机关干部、村干部三个层面开展专题培训,重点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注重从理论指导、政策法律和创新实践等方面帮助指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认识,拓展思路。三是延伸广度学。增强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广度。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理论宣传的新形式,切实增强理论宣传的说服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发挥基层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基层党校的规范化建设。

(二)以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强化舆论引导

一是做强主题宣传。以占领主阵地、联系主媒体、打好主动仗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在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上的宣传力度,推出一批质量高、份量重、影响大的精品力作,多层面宣传全镇上下奋发有为、创业创新的生动实践和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工业经济、项目推进、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等全镇重点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二是做优形象宣传。协助有关部门制作一批推荐xxxx、宣传xxxx的宣传资料。重点制作好一个形象宣传片光盘,一本xxxx宣传图册(折页)。同时,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需求进行宣传和发放,特别是配合经贸招商、旅游宣传等经济活动进行发放和推介,以更好地发挥外宣品在提升xxxx对外形象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做实维稳宣传。围绕拆征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优势。依托各种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xxxx城市新区建设、推进城市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宣传实施农村社区建设对改善城中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积极意义,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大局意识。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努力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以倡导文明来促进社会和谐。

(三)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深化文明创建

一是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进一步完善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点抓好市级文明单位(村、社区)创建工作。继续积极开展文明员工、文明家庭等文明细胞创建评比活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二是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春泥计划”、“成长驿站”为载体,有效整合资源,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健全和完善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区为平台,各负其责、三方联动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三是深入推进结对共建活动。深入开展文明结对共建工程,不断建设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阵地,大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

(四)以促进社会和谐幸福为前提,推动文化繁荣

一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围绕建设省级文化强镇目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重视,加大对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重点加强中心城区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整合资源、强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公共文体服务水平,扩大公共文体受益范围。深化村级文化“八有”保障工程建设,在巩固提升现有农村文体设施的同时,继续指导各村完善配套设施,建立管理机制,重点抓好丁家桥中心村文体广场建设,年内力争建成市级以上文化示范村、社区2个,市级以上体育俱乐部1个。加快形成“镇村”两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二是培育特色文化品牌。以xxxx被列为省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契机,重点扶持国丝文化园及动漫城等文化产业项目。通过挖掘文化底蕴、传承历史精髓、整合创意资源、推进文化创新,创新发展以xxxx古镇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业,进一步打响“中国魅力名镇”品牌。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积极培育xxxx本土文化精品。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充分挖掘xxxx深厚文化资源,创作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文艺精品,迎接xxxx区第二届音舞大赛和第六届南太湖音舞节。

三是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注重抓好文物保护工作,着力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加强辖区内古桥等文物保护,全力做好古村落、古建筑的调查摸底及资料收集存档。积极推荐申报“頔塘故道”、丝业会馆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内涵,积极推荐申报“辑里湖丝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列入国家级“非遗”传人名录,“辑里湖丝馆”列入省级“非遗”基地名录,推进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四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充分挖掘本镇文化资源,发挥文艺人才优势,广泛开展“文化走亲”活动。利用xxxx画院积极组织本地书画家开展对外创作交流活动。争取上级支持推荐阳光艺术学校等社会文艺团队走出国门开展民间文化交流。充分发挥阳光艺术学校、江南红艺术团和相关部门的作用,开展“xxxx你好”下乡活动,将文艺演出、数字电影、科技知识、医疗服务送到农民群众的家门口,重点组织广场文艺大型排舞、太极拳展演等大型文体活动,全年确保组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50场以上,电影下乡460场以上。深入开展“种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骨干队伍建设,积极支持城乡居民健身舞团队建设,培育一批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团队和文化能人,规范建立文艺人才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在巩固xxxx画院建设的同时,xxxx年组建好镇摄影、文学、收藏等文化协会组织,完善和充实篮球、乒乓球、足球等体育协会,并组织开展经常性活动,实行规范化管理。

2.区近三年农业工作汇报 篇二

农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基本着力点,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载体就是农业产业化。我区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委、市政府既定的“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围绕建设高效农业、外向农业和现代农业目标,在引深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来,我区改变以往适应性调整的路子,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品种做纽带,重新布局产业,充分发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我区农业的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传统小杂粮(谷子)等,玉米从前的16万亩左右,猛增至30万亩左右。瓜菜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菜的蔬菜瓜果类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34万亩,其中温室大棚种植达5万亩,年总产各类蔬菜达到11.63亿公斤,商品率达85%,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1245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4%;在布局上,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林果业上,突出抓好红枣的规模扩张,由20的6万亩猛增到目前的30万亩,建成了三个3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5000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万吨,全部进入盛果期,红枣总产量可达6.64万吨,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可增收460元。畜牧业上,先后建成了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4万吨左右,总产值3.5亿元;突出抓好奶牛养殖基地,奶牛养殖从微到大,规模达到6879头,正在建设张庆、修文、郭家堡万头奶牛养殖基地,今年目标实现8000头。

二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20以来,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由过去主要抓产业和产品为主,转向突出抓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加速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的格局。按照《晋中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出的建设“两区三带”特色产业总体框架,重点培育12种优势农产品。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共规划实施蔬菜面积34万亩,总产量12亿公斤,以东阳、张庆、北田、修文、长凝5乡镇为中心建成了10.9万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规划实施红枣面积30万亩,其中有11万亩进入挂果期。奶牛发展势头迅猛,存栏达到6879头。规划实施优势玉米种植面积15万亩,实际完成播种面积30.9万亩,增幅翻一番以上。苹果面积达到10.7万亩,梨达到1.6万亩。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我区在扶持龙头企业中,在机制、科技、品牌创新等方面狠下功夫,对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机制创新上,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利益共同体;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及社会力量投资农产品加工领域,发展精深加工业;制定优惠政策,吸纳一批龙头企业入驻工业园区;注重对企业家的培养和管理,多方面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在科技创新上,鼓励企业积极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全方位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去年我区有两家企业被列入市“双百”项目,今年又有5个农产品龙头企业列入“双百”项目,涉及金额上亿元。同时,积极组织我区企业参加全国性的商贸交易活动,如连续三届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贸易洽谈暨产品展销会、晋中农业名品博览会、在香港举办的“黄河韵.山西风情展”、今年的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区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一方面,利用榆次工业园的品牌优势,不遗余力地引进能够消化当地农产品的加工企业。目前已有河南正龙、江苏恒顺老陈醋、娃哈哈、紫晨醋爽等9家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总投资3.7亿元,年产值可达16亿元。白象方便面12万吨项目,年消耗面粉就达8万吨。紫晨醋爽苹果汁、葡萄汁、红枣汁加工项目,可带动红枣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丰元枣业、绿源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德御小米、海玉饼干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加工企业迅速崛起。今年引进的山西威特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其榆次直属分厂食品加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将会成为晋中规模较大的干果、干鲜蔬菜出口创汇企业,对推动我区蔬菜、红枣、核桃产业的上档升级起到积极作用。榆次晋佳食品有限公司扩建工程投产后,可生产3大系列、18个品种的鲜牛奶、饮料奶系列7560吨,带动农户饲养奶牛1000头,增加就业机会200个。

四是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针对我区十年九旱、生态脆弱、投资缺乏的实际,我区采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过股份合作、拍卖转让、租赁承包、个人自办等方法,尽一切可能吸纳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0万亩节水工程全面铺开,圆满完成了国家级“九五”计划井渠结合灌溉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去年新发展达标节水面积6.5万亩,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重点节水示范区。根据立地条件,采取公路集雨、修建集雨场集雨等形式发展丘陵山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旱作示范园一户一井一菜园,户均年收入元,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兴水富民的成功经验,成为我省乃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的示范工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可改造东阳镇25000多亩土地。水土保持生态流域工程建起什贴镇十里沟流域综合治理万亩精品工程。耕地保护和开发工程先后铺开乌金山镇聂店村等1500亩高效田造地工程和3000亩土地复垦工程。今年开工建设的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总面积1210亩,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的土地开发项目。

五是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市政府提出的以108国道为轴线,打造“绿色科技园区”的规划,我区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重点建设好1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也就是榆次区东阳镇无公害蔬菜及观光农业示范区,目前前期规划已经制定。张庆乡利用怀仁醋业品牌资源打造醋业园区,现已迈出实质性步伐,在去年成立怀仁醋业协会的.基础上,今年又组建了怀仁酿醋集团公司,力争年新增醋产量2万吨,形成8万吨的生产规模。今年我区还将新建修文农业科技园区,争取将2000万元农业科技园区贷款项目落户修文镇。此外,根据市政府“兴办10件实事”、建设60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的安排,我区重点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包括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对提升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典型示范作用。北田镇张胡温室蔬菜示范园区,由于菜农在生产中注重新科技、新品种的应用,温室西红柿效益位居全区前列,先后被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山西农大农科教示范基地。

六是粮经兼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提高。我区区乡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强粮食工作的部署与要求上来,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实际工作到位,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44.6万亩,比年增加10.6万亩,增长31%。今年粮食种植面积也达到了42万亩以上。在今年年初市经济工作会上,我区被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县第一名的荣誉称号。

七是开展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区委、区政府对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一向抓在手上,十分重视,每年举办多类形式、多个方面、多种层次的科技服务活动。如2003年的“双千双万”工程大培训、20的全区乡镇技术骨干综合培训、今年组织的“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进百村、入千户”服务活动、“20万人农技培训工程”、“289培训工程”、“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十乡廿村农业信息网络推广示范培训活动”、“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工程”等系列活动。仅近三年来就培训农民达58万余人次。同时组织科技骨干“走出去”,外出学习参观,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提高素质。今年5月,我区组织6个乡镇和重点村参观了永济核桃和扁桃基地。以前我区农民对种植核桃有误解,认为“桃三杏四梨五年,核桃要等十五年”,通过参观速生核桃(三年生),农民发展核桃、扁桃的热情明显高涨,计划用三年时间发展扁桃、核桃3万亩。通过常年培训,农民的技术素质和科技人员创新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八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作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和安全执法体系,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截至年,全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近达到12万亩,是全国55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之一,2003、2004年连续两年被农业部验收为优秀。今年我区又争取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是全省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试点县之一。在原有基础上,新认证2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使全区认证面积达到35万亩,占到全区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的71.8%。绿色食品认证上实现大的突破,目前已有华玉荣香椿、中晶梨枣取得绿色食品认证,丰元枣业目前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化生产规程得到推广应用,已制定红枣、蔬菜、水果、畜牧等行业标准化规程。《榆次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正在紧张制定中,预计年内制定出全区统一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进一步规范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

二、实施农民非农化工程,千方百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区充分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政策引导,广开门路,多渠道并举,拓展劳动力就业领域;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增强他们走出去的能力。根据晋中市的安排,我们承担了国家农业部的“阳光工程”培训就业任务,成立了区阳光工程办公室,依托晋中农校、山西省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学校、榆次第一职业技术中专学校、晋中旅游学校等,对农民工职业技能进行实地培训。去年培训农民工2317人,超额完成任务的45%,其中有1900名学员输送到北京、天津、珠海等地就业,就业推荐率达到100%,就业成功率达到82%左右。从去年农民收入的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是增长的主动力,贡献率为26.6%。另外,我们广泛开展就业市场联系,与包括榆次工业园区企业在内的近百家企业建立用工联系,保证培训学员的就业。修文镇利用民营园区就地培训转移劳动力500余人,不离乡,不误地,能赚钱,平均月工资达到800元。截止目前,全区非农产业劳动力人数达到45317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7.3%以上。

三、农业投入社会化,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这些年,财政面向农村的投入逐年增加,仅支农资金预算达到300万元,比上年增长42.9%以上,绝对额增长90万元。但由于投资渠道多,资金使用分散,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我们推进资金管理和使用机制的转变,统一规划,整合资金,统筹安排,形成合力,集中财力办大事。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通过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入,用财政投入带动信贷投入,用内资带动外资,以小带大,长期坚持,确实收到了实效。先后引进国家“863”节水、旱作农业、世行贷款、日元贷款等项目,引进资金达到5700万元,积极协调农村信用社、农行等金融部门扩大信贷投放资金,增加农民小额贷款,2004年支农贷款发放达到2.2亿元。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注入了雄厚的资金保证。

四、农业服务市场化,全方位搭建农业服务平台

这些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取向,向主体多元化、服务实体化、经营市场化发展。加快涉农部门职能转变,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我们一方面对承担公益性职能的农业机构,在人员、经费上给予保障,切实稳定这支队伍,充分发挥它们的一线作用。另一方面,对经营性服务单放开搞活,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成为自主经营、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性实体,尤其是重点发展和完善各类行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我区已在农技推广、市场、信息网络、畜牧防疫和农业执法五个方面构建起了农业服务网络。一是加大力度抓好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落实,全区农业五站(含林业站)由撤并前的63个精减为51个,人员由297人精减为243人,形成了一支精炼高效的农技推广队伍。二是市场体系建设,目前已有东阳蔬菜批发市场、北田果蔬批发市场、什贴葵花批发市场、郭家堡粮油批发市场等。榆次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经过努力,已经由省计委立项。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农民合作组织已达39个,会员3209名。农业综合服务超市体系去年完成了25个普家乐农村连锁店和100个村级服务站定点工作,农产品营销市场体系已基本构建,今年建设普家乐超市6000平方米物流配送中心、10个农村连锁超市、10个村级农资服务站,初步形成辐射全区农村的销售网络。今年为了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健康发展,我区创造性地与省农资公司晋中分公司联合开展了农资代理员(农资经纪人)招聘活动,目前已招聘农资代理员96名。三是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全区上网农户已达到4900余户,17个乡镇、企业和大户注册了“一站通”,乌金山镇海底岭村、施家洼村和北田镇张胡村等电视上网示范村建设正在实施中。四是畜牧防疫体系建设,总投资113万元,整合原有的10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资源,建设5座高标准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总建筑面积1506平方米,在5个畜牧兽医中心站建立乡镇疫情测报点,村级防疫员队伍健全率达到了100%,形成完整的动物疫情测报网络。五是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正在加紧筹建中。

五、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

一是稳定党的政策,扎实推进改革,创造农村发展的宽松环境。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消了村级招待费;农村税费改革胜利完成,减少税费负担1710万元。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通过实施信用工程,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较好地改善了农村的金融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全区土地流转总体上平稳规范。农村初中全面推行毕业证书和绿色证书双证培训制度,全区双证毕业生累计达到10227人。今年财政投资1300万元用于农村道路、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其中投资8700万元改造调整农村学校危房50000平方米,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中小学布局。郭家堡乡实施聂村高校学府区项目建设,包括1.5亿元的太谷师范新校、5000万元的山西检察官学院等,与山西医科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也在积极洽谈中。投资9000余万元建设“村村通”工程,总里程300公里,把一条条笔直宽敞的“小康路”修到了农户家门口。郭家堡、张庆等5个乡镇环卫管理所挂牌投入运行,彻底结束了乡镇农村无环卫管理机构的历史。

二是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进展顺利。我区东阳、北田、长凝、什贴、修文等八个小城镇建设被列入全省农村小城镇建设重点行列,其中东阳镇被列入全国500个小城镇之一,山西省35家中心镇之一。对“城中村”进行大幅改造,郭家堡乡北关、窑上、安宁、南关等村已纳入城市社区管理。东阳、东赵、乌金山等乡镇,把旅游开发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发展旅游集镇。东阳的常家庄园、东赵的后沟古村、乌金山的森林公园等旅游品牌已经打响。今年我区选定郭家堡等5个乡镇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王湖、南关等20个村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以示范乡村为突破口,积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经验,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

虽然取得了上述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如市场建设缓慢、农产品加工龙头仍然不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有待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还显薄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待加强、农民大幅度持续增收还存在一定困难等方面的问题。我区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三农”问题放在强区富民的战略高度,紧紧扭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线,积极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力以赴建设绿色农业特色经济,打造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为实现我区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3.近三年区总工会工作情况总结汇报 篇三

近三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省总、市总关心指导下,区总工会认真学习、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关于新时期工会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争当排头兵,建设首善区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不断创新服务科学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坚持科学发展、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就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 “创争”活动,提高职工素质,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是职工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率领全区各级工会扎实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并通过完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内容、方法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职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改善了职工学习环境,近三年共新建国家级职工书屋3个、省级职工书屋6家,区级职工书屋20家,农民工培训学校3个。并深入开展了 芙蓉杯竞赛,组织举办女职工素质教育流动课堂12堂(次),争创 芙蓉标兵岗6个、芙蓉百岗明星6名。

二是职工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扎实开展工人阶级宣传月系列活动外,还充分抓住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契机,先后与区体

育局联合举办了第九、十、十一届庆五一万人登山竞赛活动、8-8全民健身活动、中国梦〃劳动美”文艺汇演等各项活动。

三是职工劳动竞赛各具特色。带领全区各级工会以加快后发赶超,争当五一先锋,建设‘五个’鹤城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聚力小康,建功鹤城宣传活动,工人先锋号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创建, 安康杯竞赛等系列活动。近年来,全区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800多条、技术革新30余项、发明创造10项,创造经济效益150多万元,在参加全市小发明、小创造竞技比武中多次获奖,彰显了鹤城工人阶级的智慧和力量。

四是劳模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通过劳动竞赛、技能比武、四争四创,培育、涌现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的.同时,还把对全区老劳模慰问、帮扶等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三年来为全区省、市、区级困难劳模发放保障金 10万余元,发放节日慰问金 6万多元,为 12名因疾病导致贫困的省、市劳模争取到了生活救助金,使困难劳模真正感受到工会娘家人的关爱与温暖,进一步发扬了争当劳模、当好劳模的荣光。

五是服务区委中心工作成绩显著。主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社区基层工会组织和帮扶工作站(点)建设,成立社区站(点)56个,实现帮扶工作全覆盖。积极参加市区重点工程建设,认真做好了三角坪电影院棚户区改造、舞水

河治理、新源里农贸市场、大成名居安置区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三年来共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纠纷70多起,为群众办实事200多件,确保了各项工程有序推进。

二、落实维权措施,关爱弱势群体,基本实现了职工体面劳动

一是逐步健全职工维权机制。按照《劳动合同法》和《湖南省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要求,建立健全各类各级厂务公开领导小组,不断完善以职代会为载体的厂务公开制度,全区推行厂务、院务、校务公开的企事业单位实现率为100%。组织指导了18家非公企业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工资平等协商和集体劳动合同制度,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攻坚年与劳动关系和谐模范企业活动和要约行动,不断加强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建设。三年来共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协议90多份,覆盖企业882家、职工62768人,签订率达88%。

二是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维护职工安全、健康权益,积极参与组织全区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周)活动,每年组织160多个单位开展了安康杯安全知识竞赛和安全生产先进班级评选活动。着力维护职工尤其是农民工合法权益,深入实施农民要就业创业援助、双百双十万行动,大力推进跨区域农民工维权工作;扎实开展国企改制及职工权益维护和农民工三融入活动,近三年来,

区总共受理职工来信60余件,接待来访人员600多人次,回复率100%,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民生问题30多起。

三是着力帮扶困难职工群体。建立完善区级领导挂点和区总工会领导小组会议制度,不断加大全区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力度,在 7个街道、56个社区和12家企业建立困难职工帮扶站(点),建立困难职工档案3771份,走访困难职工家庭120余家,近三年共发放帮扶资金 165.8 万元。聚集社会力量,深入实施321惠民工程,有近3000名困难职工(农民工)分别受益佳惠超市、怀仁大药房、一杆称大药房、红十字医院、中山医院的爱心卡,尤其是爱尔眼科医院免费为4000名眼疾患者健康检查,为100多名名困难职工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治愈了眼疾,让他们重见光明。持续深化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活动,扎实推进工会促就业促创业,深入开展鹤城爱心助学活动,三年来共培训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共计600余人次,实现就业再就业率达90%;捐集、发放助学资金28.2万元,资助70余名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就学,全面体现了工会组织的温暖,有力促进幸福和谐鹤城建设。

三、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两个普遍”工作取得实效

区总按照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要求,着力加强工会组建工作和规范化建设,不断夯实基础,提高工会整体服

务水平。在加强工会组织建设中,形成了全区党政支持,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建会工作新格局。近三年全区共新建工会组织325家,发展会员14883人,其中农民工会员8000多人。根据建家就是建企业,建家就是建队伍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基层工会工作目标考核管理责任制,着力加强基层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近三年全区新增325家企事业单位工会达标,其中非公企业占40%。目前,全区50人以上的非公企业工会组织规范化率为68%。

四、加强作风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机关面貌焕然一新。

4.南梁镇近三年工作情况汇报 篇四

未成年人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茁壮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根据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我局每年年初的总体工作安排,我们始终坚持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建设文体场馆设施等四方面入手,着力营造和提供未成年人健康茁壮成长的文化体育环境,付诸了辛勤努力,同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三年来的工作情况做一汇报:

一、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继续加大网吧监管力度,在巩固专项整治成绩的基础上,维护好“净网先锋”后台管理工作,确保软件有效实施。对违规网吧予以从重、从严、从快处理,决不手软。同时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严格审查面向未成年人的游戏软件内容,防止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游戏软件产品流入市面。加强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厅、电子游艺厅、录像厅等社会文化场所的管理,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严厉打击流动摊贩、个体游商非法兜售出版物活动。严格执行中小学校周边200米内不得开设电子游戏厅、网吧等经营场所的规定。2009年初以来我局加强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为重点,联合公安、工商、消防等部门,全力抓好专项整治工作,加大稽查力度,增加 稽查频率,严厉查处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对第一次查获有违规行为的网吧予以罚款处理,对经查实累计2次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一律作停业整顿处理,第3次查获就直接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切实加强出版物市场管理,特别是校园周边、集市街头出版物市场的治理,以“扫黄”、“打非”专项行动为抓手,严肃查处危害未成年人的读物和视听产品,加大对教材、教辅市场的检查力度,鼓励各类健康有益的青少年课外读物的流通,引导未成年人自觉进行健康有益的文化消费。据我局文化市场稽查队统计,自2009年元月份以来,我局开展网吧、电子游戏机房、出版物市场(书报刊、音像)专项检查累计204次,出动检查人员600余人次,检查经营场所741家次,查获并收缴以未成年人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有害卡通读物、“口袋本”读物以及盗版教材、教辅读物1022册,非法音像制品220张,通过严格管理、从重处罚,从一定程度上净化了我县文化市场环境,净化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二、深入实施文化育人工程计划。县电影公司、剧院以及各类演艺公司依托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和引进国内外优秀剧节目、儿童影视及适宜未成年人欣赏的文化作品,丰富未成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利用各类节假日尤其是“六一儿童节”组织演出了多场大型综艺晚会,让青少年朋友一饱眼福,并培养了他们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县新华书店坚决杜绝盗版、劣质图书进入柜面销售,利用元旦、“六一”、国庆等重要节假日开展精品图书少儿优惠活动,定期组织书源送书进 2 校园服务,不断向广大读者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较强的读物,为未成年人架起了知识的桥梁。加快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已在县图书馆建起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社区文化示范点建设为载体,农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为青少年朋友创造了优越的活动场馆条件。加大对校园文化的支持、引导和指导力度,进一步丰富活跃学生课外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以实施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为契机,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全面调查县域民间特色文化,对一些流传至今且有影响力的民间艺术品种进行了重点挖掘、整理与保护,并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共同做好培训班辅导,组织青少年农民画爱好者,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活动。

三、积极开展相关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对未成年人文化体育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充分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和各种纪念日等,组织开展健康有益、文明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广场、社区、学校、家庭文体活动,丰富未成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培育未成年人的体育健身意识。并于每年组织元宵灯谜会、青少年图书征文大赛、青少年乒乓球赛、暑期足球赛、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大小文体活动60余次。三年来共组织了20多个青少年代表队累计200多人参加了9项市级青少年体育比赛。充分发挥县文化馆及各类文化社团(协会)以及广大业余文艺骨干的作用,树立精品意识,紧紧围绕少年儿童欣赏特点,积极创作上演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集思想 3 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儿童剧目(作品)和各种形式的少儿节目,注重对未成年人文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辅导,丰富了青少年学生的假期业余文化生活。

四、全面抓好青少年文化体育阵地建设。加强适宜于青少年参加的公共文体设施的管理,开放各类已建成的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加快县体育中心的建设步伐,努力争取在规定工期内建成并向未成年人优惠开放。加快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等公共体育场地。坚持办好县图书馆少儿窗口,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少儿读者活动、实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等载体,不断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吸引更多的未成年人参与其中。目前图书馆成为了青少年读者常来常往的活动场馆和重要阵地。

今后,我局将继续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文件精神。严格依法行政,工作中既要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又要注意方法上的灵活性,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多为青少年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为我县基础教育工作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尽到我们最大的力量。

5.南梁镇近三年工作情况汇报 篇五

Xx区xx镇简介

xx位于xx中部,1995年建镇,2004年11月因行政区划调整,将原xx乡并入xx,总面积202平方公里。全镇辖9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人口15584人,其中农业人口 13405人。总耕地面积16113亩,其中川水地13034亩。新农村规划编制完成5个村,完成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交通便利,xx高速公路、xx铁路及xx国道横穿全境。农业生产水资源丰富,境内xx河贯穿全境,xx渠、xx渠水利设施完善。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西甜瓜、苹果、草莓、娃娃菜、西兰花等果蔬生产为主,是省内著名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乳业加工基地和西甜瓜之乡。全镇有设施农业2310亩,其中:日光温室1820亩(一代温室570亩,新型半地下式温室1250亩);塑料大棚760亩(普通大棚420亩,高起架大棚340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56元,其中农业收入占60%,劳务输出占20%,运输业和服务业占20%。辖区内有中央储备粮xx直属库,中央储备棉xx直属库等中央、省、市企业19家,私营企业20家,个体工商户456家。先后获得市级“小康建设示范乡镇”、“双拥模范镇”、“市级文明乡镇”、“计划生育先进集体”、“无毒乡镇”等荣誉称号30余项。

6.南梁镇近三年工作情况汇报 篇六

泾川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2009年4月9日)

泾川县共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5个行政村,14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68万人,人均耕地2.1亩,是一个传统的雨养农业县。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培育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人才兴县“五大战略”,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果品、生态、旅游“四大品牌”,做精做优窑店公主、党原李家2个省列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做大做强党原、玉都、窑店、飞云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抓点示范,连点扩面,联片突破,整体推进,有力地带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全县新农村建设创出了路子,打出了品牌,中央党校和省委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在我县召开了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讨会,对我县新农村建设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推广,并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浦东干部学院举办的全国县委书记、县长新农村建设培训班上进行了交流,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对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专题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头牛、4口猪的产业发展目标。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成立了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测土配肥中心”,“泾龙”牌红富士苹果通过国家A级绿色产品认证,荣获中国国际林业产品博览会金奖等6项大奖,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回中”牌蔬菜、“陇新”牌生猪完成了名牌产品商标注册,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围绕特色产业开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建办了恒兴果汁、旭康食品、陇新牧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建果品保鲜库3600座,贮藏能力达到8.6万吨,建成肉牛交易、生猪交易、果菜批发等农产品市场16个,建成各类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331个,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有力地带动了县域农业发展。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4.7元,同比增长15.9%。

2、生产生活条件呈现新变化。持续推进生态林业建设,三年内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1.19万亩,配套荒山造林8.66万亩,建设道路林网722.4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7.13%。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新建通乡通村油路214.2公里,提前两年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机动车的目标。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人饮工程53处,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53%。加强生态能源建设,建成生态能源示范村29个,新建沼气池7280座,推广太阳灶3800多户,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15.2%。努力提高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农村电话普及率达到88.9%,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2.8%,互联网应用逐

服务网络,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4所,新修标准化村卫生所215个,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稳定上升,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达到86.3%、91.3%、94.4%、97.3%,累计为41216名住院病人报销医药费3954.71万元,农民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以创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为目标,扎实落实各项节育措施,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5.99‰。全面加强村级阵地建设,新建、改建标准化村部129所,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0%。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启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高度重视救灾救济和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全县 “五保户”供养率、特困户救助率、最低生活保障率均达到100%。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积极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使4.5万人实现了稳定脱贫,全县贫困面下降到11.8%。

4、农民整体素质得到新提升。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转变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方式,实行县校合作,专家领衔,挂牌指导,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县校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常年培训指导。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广普及农村实用技术30多项,引进推广新品种40多个,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创业技能、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认真实施“万名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开办村干部及农民技

术员大专班,组团式开展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科技文化、劳务技能和市场经济知识宣讲培训,培养产业带头人3.7万人,实现了每个村有10名以上农民技术员、每个家庭有1名科技明白人的目标,农民群众的致富本领明显增强。

5、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乡村文化设施和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建成乡村图书室、文化室、体育场、舞台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145处,建成“农家书屋”57个,存书46万多册。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深入开展“美德在农家”、“婚育新风进万家”等主题教育,制作“八荣八耻”、计生政策、“二十四孝”等宣传壁画1600多幅,引导农民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移风易俗,全县有40.4 %的农户被评为“五好家庭”、“和谐家庭”和“文明户”。积极发展农村老龄事业,乡乡建有敬老院,荣获“全国敬老模范县”、“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称号。不断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积极开展“平安乡村”、“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建成“平安示范村”70个。充分发挥村妇联、团支部、民兵、治保、调解、妇女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和村民代表会等组织作用,建立健全民事调解组织,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严查处黄赌毒及社会丑恶现象,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全县农村呈现出和谐安定的良好局面。

6、基层民主管理迈出新步伐。切实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公开选拔等方式,从农

政策,完善建设规划,健全工作机制,搞好考核奖惩。定期召开新农村建设联席会议,认真总结先进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有关专家、教授等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全县新农村建设情况科学分析、咨询论证,重大决策实行听证和公示制度,提高全县新农村建设决策水平。引导成立村民理事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广大农民群众热情参与,把新农村建设的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交给群众,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奠定了群众基础,实现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有机互动。

3、创新规划先导机制。坚持把科学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先导性工作来抓,立足县情实际,讨论制定了《泾川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被省委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全省参考。同时,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陕西规划设计院专家指导制定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镇建设、公共事业发展、乡村民主政治建设五个配套规划,明确了分年度、分项目建设任务,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4、创新推进落实机制。全面推行领导包抓责任制,将每一项重点工作细化到具体领导和相关部门,提要求、定时限,逐级靠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县、乡领导包抓工作责任制,县上主要领导包抓2个省列试点村,其他县级领导分别联系一个乡镇、包抓一个示范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包抓一个村,县直部门各帮建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或1个“三清五改”示范村,派员驻村指导,定任务、定奖惩,并在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全力支持。建立部门协作配合工作机制,明确分工,强化协作,紧密配合,形成了领导抓点示范、部门全力帮建、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

5、创新服务指导机制。深入开展“千人学技术、万人进果园”、“千名干部助春耕”等活动,引导各级干部和技术人员重心下移,深入一线,帮助乡村制定发展规划,筹措建设资金,组织培训农

设列入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县政府与乡镇及县直相关职能部门签订责任书,靠实工作责任。坚持典型培育与面上工作、阶段成效与长远发展、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相结合,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考核评价办法,科学设臵考核指标,合理确定考核分值,严格进行考核,每年组织开展“十强村”、果品、畜牧、蔬菜产业发展先进村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组织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学习观摩,树立典型,带动发展。坚持把新农村建设绩效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实行重奖重罚,有效推动了工作落实。

三、基本经验

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初步探索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五条路子:

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路子。根据各村自然条件和发展水平,把全县215个行政村,按照“实力型”、“成长型”、“待哺型”三个层次进行分类排队,对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基础较好的“实力型”村,确定高层次的建设目标,通过扶持引导,走自主发展的路子;对已经稳定脱贫、具备加快发展基础的“成长型”村,确定较高层次的建设目标,通过项目扶持、产业增收,向“实力型”迈进;对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和尚未脱贫的“待哺型”村,走投资启动、扶贫开发的路子,通过政府投资,群众参与,向“成长型”和“实力型”转变,找准了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抓点示范、典型带动的路子。按照做大做强、做精做优的要求,全力实施了党原李家、窑店公主2个省列试点村建设,党原乡李家村以养殖业为重点,持续扩大产业规模,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全村鸡饲养量达到21.3万只,新修小康屋83户,改扩建52户,依托项目支持新建了村部、卫生所、文化室、垃圾填

0

头企业—果汁、果渣—饲料加工—养殖—畜产品、有机肥—沼气—沼渣、沼液—果品”等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初步走出了“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的发展路子。

上一篇:公司科技人才工作汇报下一篇:论文:变电所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