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2024-07-12

二年级上《认识时间》教学设计(精选11篇)

1.二年级上《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篇一

认识时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请你来说说这是几时?(生:8时多)8时多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有关时间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认识钟面

师:我们要想认识时间可离不开钟表这个朋友,请大家仔细地观察一下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什么,同桌一起说一说。

师:好,说完了吧,谁愿意来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谁想来?

(对,它和尺子上一样,也有刻度线,看看这些刻度线有什么不同?)

师:对数字的都是长一点的刻度线,这些长刻度线把钟面分成了几大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生:1,2,3,4,5,6,7,8,9,10,11,12。

师:好,这12个大格你们也数出来了吗?

生:数出来了。

师:除了长刻度线,还有许多短刻度线,这些短的刻度线把一大格分成了几小格?小朋友们自己来数一数一大格是几小格,一共有几小格?可以同桌商量一下。有知道的你说说。

生:有5个小格。

师:一共有几小格呢?

师:对不对?咱们一起来数一数,可以和屏幕一起数,声音大一点。(课件演示一个大格有五个小格)

生:2,3,4,5。

师:那整个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大家都数的是60个吗?你是怎么数的?

师:那你是怎么数的?

生:我是一大格,一大格数的。

师:你给大家上前面数数,我们看看她是怎么数的?

(课件演示:钟面上有60个小格)

认识1分,几分 师:(课件演示: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那我们看分针走了1小格是几分啊?(课件演示)

生1: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师:不错,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分针走两小格呢?你说?

生:分针走两小格是2分。

师:那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

生:分针从12走到1是5分钟。

师:是的,走到1是5分钟。那分针如果从12走到2是几分?

生:12走到2是10分。

师:对,分针从12走到2是10分钟。如果分针继续走,走到3。多少分?

生:分针从12走到3是15分钟。

师:对,分针从12走到3是15分,如果分针继续走,走到4是多少分呢?走到5是多少分?走到6、7、8,9、10、11、12各是多少分,你知道吗?

生:知道。

师:我请##给大家说?大家注意倾听哦!

生:分针走到4是20分钟,分针走到5是25分钟。

师:谁想接着说?

生:分针走到6是30分钟。

······走到12是?

师:回到12了,这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圈是多少分?

生:60分。

师:真不错,分针走一圈正好是60分(课件演示: 分针走一圈是60分)

认识1时=60分

师:时针和分针是一对好朋友,时针走,分针也走,现在请你再次观察屏幕上的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男生观察时针,女生观察分针

(播放课件)

(1)男生汇报:时针走了一大格,是1小时(2)女生汇报:分针转动了一圈,是60分

(3)研讨:刚才时针走了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动了一圈,是60分,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同时停,你有什么发现?

(生:1时=60分)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又同时停,虽然他们所走的路程不同,但他们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说,1时就等于60分。谁给大家读一遍?好,你来读。

生:1时等于60分。

读时间

我们认时间的时候,不仅要看分针,而且要看谁?

生:时针。

师:好,下边我们一起来认认时间,这是几时? 大屏幕出示钟表。(5时)

生:5时。„„

生:时针指向5和6的中间,还没有指到6,指到5和6的之间,所以就是5时多。

师:时针指在4和5之间,就是4时多。我们继续看,这是几时多?(出示:6时10分)

(学生讨论)

小朋友们,知道几时我们看时针,那要知道分就得看分针了。

这么快,老师看一看,那谁能告诉大家这是几时多?多出多少分?你说吧。

师:那这是几时几分?你说?

出示4时5分

那么这个时间在电子表上怎样表示呢?我们来看,因为是5分,不满10分,所以我们在小圆点右边的第一位,添写一个零。(板书:8:05)这个时间我

们还可以写做8时05分。(板书:8时05分)像这样的时间,你们会写吧。

生:这是8时半。

师:我们还可以说成8时多少分?

生:30分。

师:对,8时半也就是8时30分。再看,这个时间可难,谁认出来了?(出示:4时55分。)

生:5时55分。

师:还有什么不同意见,你说说?

生:5时55分。

师:都认为是5时55分吗?就没有不同意见,你说说?

生:这是4时55分。

师:那你说说怎样想的,为什么是4时55分呢?

生:因为那个时针快指到5,然后那个分针指到11,所以就是4时55分。

师:好,我们来看。时针在4和5之间,接近5,到5了吗?

生:没有。

师:所以我们说它是4时多,分针指向11,所以我们说它是4时55分。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4时55分,还差多少分就是5时了 ?

生:差5分,师:4时55分也可以说成差5分5时。谁能这样说说? 生:差5分5时 生活中的数学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间无处不在,现在咱们来看,这是在哪?

生:天安门广场。

师:北京天安门前,这是XX日北京天安门前升降国旗的时间。谁认识这个时间?

升旗 降旗

师:再看这是一张北京西到郑州的火车票,你知道是几时几分开?

总结读时间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认识这么多时间,我们看几时几分,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指向几,我们根据走1大格是5分,来确定是多少分,这样我们就知道是几时几分了,你们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课本91做一做)

师:学会了认时间,你们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我们一起听1分钟的歌曲。(放歌曲,同时屏幕钟表钟表计时一分钟)

(听歌曲)

师:歌还没有听完呢,1分钟的时间就到了。那你觉得1分钟的时间怎么样?你说说。

生:我觉得1分钟的时间很快。

师:很快,的确,1分钟的时间快的连一首歌都听不完,虽然一分钟很短暂,但只要你不浪费他,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希望大家能珍惜每一分钟,做时间的小主人,能做到吗?

生:能。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练习二十三第1题 红红的一天

自己先说一说,生说 第一幅谁来说?

生:7时5分,红红在刷牙 ······

2、连一连

练习二十三第2题

2、你能在钟表上播出下面的时刻吗? 表格出示:上午预备时间:7:50 中午放学时间:11:20 下午放学时间:4:25

2.二年级上《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篇二

创设情境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让教学过程变成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并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究的活动。《回声》这篇科学童话比较抽象, 它是通过水波与声波遇到障碍物都会再回来这一共同点来解释回声现象的形成原因。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以情境为主线, 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 积极主动地进行听、说、读、评、想象、讨论、感悟等自主活动,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使学生的心灵之花在课堂上尽情绽放。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的读音, 并学会运用。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欢快、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 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融入情境——字画一体, 兴致倍增

1. (学生课前读儿歌) 刚才小朋友读儿歌读得津津有味, 我想你们一定很喜欢儿歌, 黄老师也很喜欢。我们读一首儿歌、看一本好书都能知道新的知识, 就像打开一扇知识的大门。这节课呀, 我们要和好朋友青蛙一起去打开一扇新的知识大门, 弄明白回声到底是怎么回事。好, 我们先去石桥看看。 (点击课件:出示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及相应的生字:呱、圈、纹、碰、返。)

2.热情的生字娃娃已经在桥洞下欢迎你们了, 它们是谁呢?我们赶紧去和它们打打招呼吧! (读生字)

3.不错, 大家都能很快地认出这些生字娃娃, 看谁能任选其中一个生字来说说画面上的内容, 可以是一个词, 还可以是一个句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打破常规教法, 颇有新意。把生字的复习融入真实可感的画面中, 不仅读字音, 还用生字说画面上的内容, 可以是词, 也可以是句。这样既复习了生字, 进行了说的训练, 又注意跟课文有机结合, 环环相扣, 恰似风行水上, 自然成纹, 显得生动而流畅, 营造了人人乐于参与的氛围。]

二、再现情境——感悟课文, 水到渠成

(一)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点击课件:出示文中的第一幅插图) 请大家仔细看图, 这半圆的桥洞和倒影连起来好像什么?

2. 石桥在同学们的赞美声中变得更美了!课文中哪句话写到了石桥的美景呢?大家打开书认真找找。

3. 太美了!小朋友一起来读读。女同学再来读读。

[设计意图:阅读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接纳文本, 而是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去填补文本意义的表白。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石桥的美, 从而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

(二)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石桥真是风景如画。瞧, (点击课件: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 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风景了, 可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是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 原来是一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在学它说话。那小青蛙说了什么?用“”画出。看不见的小青蛙说了什么?用“”画出。

3. 根据学生的回答, 在课件相应的位置上出示:

(出示在小青蛙的头顶上) “呱呱呱, 多好看哪!”“你是谁?你在哪儿?”

(出示在桥洞的石壁上) “呱呱呱, 多好看哪!”“你是谁?你在哪儿?”

(1) 看不见的小青蛙可真调皮, 小青蛙说什么, 它也跟着说什么。谁能读好青蛙说的这两行话?

(2) 谁能读得更好?你为什么这样读?能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吗?

(3) 谢谢你, 现在老师知道了朗读也要注意标点符号, 大家都来试试。

(4) 当时一只青蛙学另外一只青蛙说话的情景一定很美。现在, 请你们同桌一起练习读句子, 一人读小青蛙说的话, 一人读学话的小青蛙说的话。

(5) 分组练习读小青蛙说的话和学话的小青蛙说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 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回声”的场景, 为下面理解回声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明明听到有青蛙在学说话, 却见不到它的影子, 小青蛙觉得很奇怪, 它心里在想些什么?

2. 小青蛙感到很奇怪, 就问妈妈 (引读) ——“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1) 刚才我发现××同学不但读出了奇怪的语气, 而且脸上还有奇怪的表情呢!你能站起来读读吗?

(2) 谁还想带着表情读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

[设计意图:引导有表情地朗读, 注重在体会心情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即优生示范——中等生和后进生模仿——全班齐读。这样以点带面,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自信与快乐。]

(四)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 小青蛙非常奇怪, 妈妈又是怎么做的呢?待会儿有非常精彩的动画片, 你们仔细观察, 特别要注意青蛙妈妈的动作和水的变化。 (点击课件, 学生观看无声的动画片。)

2. 出示练习, 学生试着完成。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 () 到岸上。她 () 起一颗石子, () 进河里, 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 () 到河岸, 又一圈圈地 () 回来。

3. 反馈、小结:

这些填上的词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我们说话写话都要注意用好动词。

4. 齐读这段话, 感受整个实验过程。

5. 男同学读, 女同学读, 进一步感受实验过程。

6. 给画面配音。

(1) 准备:青蛙妈妈刚才夸小朋友读得好, 她还想看看谁说得更好, 说什么呢?就是给动画片配音, 看着画面 (课件) 把过程说出来。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 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先试着说给你的同桌听, 说不来的可以请教同桌或课本, 也可以问问你们的这位大朋友——黄老师。

(2) 同学们, 准备好了吗?我们现在就要给动画片配音了, 谁对自己有信心? (生选定配音角色) 其余的同学来当评委, 等会儿评选出你最喜欢的配音演员。

(3) 评选最喜欢的配音演员。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 也可以向他学一学, 和他比一比。

[设计意图:课堂是孩子的, 观察画面、尝试填空、朗读感受、给画面配音, 给了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鼓励他们自主地观察发现, 读书, 同桌互说, 既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差异, 又让每个学生通过协作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重要的是, 让每个孩子尽情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五)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 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请大家边看课文第五自然段边听录音, 想想你明白了什么?

2. 交流, 点击出示句子。

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

你在桥洞里叫, 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 也要返回来。

(1) 这两句都是妈妈说的话, 我们该怎么读呢?请大家自由练习读。

(2) 交流体会:怎样才能读好妈妈说的话?

(3) 齐读妈妈说的话。

(4) 爱思考的人最会发现问题。听了青蛙妈妈说的这两句话, 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它们遇到障碍物都要返回来, 这就是回声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听、读、想, 自己发现问题, 即发现了回声的特点, 遇到障碍物都要返回来, 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

3. 小青蛙听了后, 明白了一个新的知识, 很高兴。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它高兴? (一蹦老高) 我们除了说高兴得“一蹦老高”外, 还可以说高兴得怎么样?

4. 小朋友刚才说了这么多不同的词, 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高兴。小青蛙这么高兴, 又从哪句话看出来呢?

5. 点击课件, 出示句子:妈妈, 我明白了, 这就是回声吧?

(1) 谁能带着你的体会读好这句话?

(2) 谁还愿意读读?

(3) 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

[设计意图:教师牵一发而动全身, 紧紧抓住“高兴”一词, 点了三把火, 把学生的学习欲望点燃了, 这就既理解了文本, 体会到小青蛙的高兴心情, 又领悟到抓关键词理解课文的学法, 起到了一石数鸟的作用。]

(六) 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点击课件, 演示小青蛙游回桥洞里的画面) 小青蛙明白了回声是怎么一回事, 可高兴啦!它又游回桥洞里, 发生了什么事呢?一起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三、延伸情境——拓展空间, 回味无穷

1.这回声太好玩了, 小青蛙一蹦就来到了山谷中 (点击小青蛙蹦到山谷中的画面) , 会发生什么事呢?

2.小青蛙还会去哪里, 发生什么事呢?

3.小结:这节课, 我们最开心的是和小青蛙一样明白了一个新的知识——回声。当然, 关于声音还有许多的奥秘, 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多去体验, 多观察, 多想, 多问, 做一个爱科学的好孩子。

3.二年级上《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篇三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单元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教材第84、85页。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钟面的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认读表示整时的时间。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猜吗?那让我们来看这个谜面(利用多媒体出示)——小小骏马不停蹄,嘀嘀嗒嗒不休息。告诉我们按时起,提醒人们争朝夕。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看那是什么?(钟表)恭喜你们,你们都答对了,这就是钟表。

【设计意图: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利用谜语引入,可以有效激发起小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地融入课堂学习中。】

2.找生活中的钟表

你们都在哪里见过钟表呢?

生答:钟表店、商店、家里等等。

3.欣赏钟表

小朋友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钟表,钟表的样子多种多样,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利用多媒体出示各种钟表图)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进行钟表图片的欣赏,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学生的审美教育又提高到一定的层次。】

4.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

这些钟表这么漂亮,它们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回答)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钟表有这么多的作用,我们只有认识了它,才能更好地利用它。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钟表。

(二)引导探究

1.认识钟面

师:要认识钟表,我们先要认识钟面,让我们来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引出12个数字、分针、时针、还有12个大格)

师:钟面上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你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观察钟面,总结出时针与分针长得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认识整时

(1)师:早上,闹钟响了,你知道闹钟显示的是几时吗?为什么?(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

(2)(出示3个整时的钟面)师:你能告诉我这三个钟分别是几时吗?(指名说)

师: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这三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出结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模糊。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从而寻找规律,突破重点。】

3.写整时

师:同学们都已经会说、会读时间了,那你会写吗?谁能教老师写出8时?有几种写法啊?(并说明写整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写整时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写出课件中出示的两个钟的时间,学生答题,教师评讲。

师:像8时、3时、6时这些时间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整时,那除了这些,你还能说出哪些整时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8时的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时的两种写法,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2.操作拨时间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棒,老师想考考大家,我来拨时间,你们来说时间好吗?(练习:4时、12时)下面哪位小朋友要根据老师说的时间来拨呢?(让学生自己动手拨时间,使其熟练掌握整时)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互动练习,既巩固了整时的知识,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四)拓展延伸

1.没有数字的钟,让学生认时间。(出示钟表)

师:这些钟表漂亮吗?像这样的钟你会看它的时间吗?(学生发表见解)

2.利用多媒体出示有4个数字的钟表。(3、6、9、12)

师:像这样的钟你有见过吗?谁来说说它们是几时?

【设计意图:让学生牢记钟面各数字的位置,并认读整时,既能巩固知识,又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拓展的空间。】

3.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整时,对吗?现在请你拨出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整时,并说说你的理由,告诉大家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自己拨整时,同桌互说,再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古代的人没有钟表怎么看时间?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因为有了钟表就能马上知道准确时间,那你知道古代的人没有钟表的时候他们是怎样看时间的吗?(出示太阳升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说出这个是几时)

师:看来钟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它可以帮我们合理安排好时间,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美好。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通过古代的人和我们现在的生活作对比,既能让学生感受我们现在生活的美好,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自然地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学得开心吗?请你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设计意图:既总结了所学知识,同时又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了对数学的感受,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注重课堂气氛创设,内容开放,呈现方式多样化,教法灵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重视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4.二年级《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 篇四

二年级《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1

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我自认为还比较满意:

1、从生活中来,从上学期学过的“整时”、“半时”引入,复习铺垫。

2、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巩固时针、分针、大格、数字、小格表示的意义。

3、探究发现时针转过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大格?接着探究分针转过1小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小格?再探究分针转过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大格?

4、探究怎么读、写时间。

5、应用。似乎层次很清楚,可实际教学效果很不好。失败的原因在哪儿?我认为:

1)过分强调设计的层次,变成了把知识点集中,教完一个,再教下一个,无形中又回到了“满堂灌”的误区。

2)急功近利,只重视了自己的设计是否清晰,只关心我是否能按设计完整地上完课,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3)以后我在教学中,要真正的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距,亲身去体会学生的真实想法,让教学真正为每个学生服务,让课堂成为人性化的课堂。

二年级《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2

《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是本学期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能够用5分5分数的方法灵活认读时间,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创造机会设计学生自己理解的环节,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重要,一个好的课件往往能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掌握知识。所以,教学开始,我利用关于闹钟的谜语引出学生熟悉的钟表,并出示钟面,让学生回忆一年级内容,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回顾旧知的这一环节,内容过多,导致本节课有点拖堂。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又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但在这一环节中,我是考虑到学生对于“几时过”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了“几时多一些”的知识让学生去理解,但是这一部分中,由于本身自己没有钻研教材,语言上比较随便,把这一部分讲的有点含糊。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但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回答问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在教学中,我明白不能单靠教师的讲授,而应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己探索和交流,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出现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少的现象。这节课中,设计了各种活动,让学生看看、说说、做做。比如:我组织了拨钟活动,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拨动钟面。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进一步强化了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但是这一部分学生用学具的活动设计的有些少,学生的学具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

但是,虽然我设计有拨钟这一活动,但是拨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都是老师说学生拨,其实教师可以放手让同学间相互合作:一个人说时间另一个人拨钟,或者一个人拨钟,另一个人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一节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课中教师应把握好每分每秒,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这要求教师教学语言要简洁精练,引导要清楚明了,但这点我做得不够好,教学语言不够精练,引导的不够细,使得时间的有效性没有把握住,导致课还没完就匆匆结束了。

总之,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做学习的主人。

二年级《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3

《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是本学期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

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创造机会设计学生自己理解的环节,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教学开始,让学生回忆一年级内容,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回顾旧知的这一环节,内容过多,导致本节课有点拖堂。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又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但在这一环节中,我是考虑到学生对于“几时过”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了“几时多一些”的知识让学生去理解,但是这一部分中,由于本身自己没有钻研教材,语言上比较随便,把这一部分讲的有点含糊。

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回答问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在教学中,我明白不能单靠教师的讲授,而应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己探索和交流,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出现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少的现象。这节课中,设计了各种活动,让学生看看、说说、做做。比如:我组织了拨钟活动,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拨动钟面。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进一步强化了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但是这一部分学生用学具的活动设计的有些少,学生的学具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但是,虽然我设计有拨钟这一活动,但是拨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都是老师说学生拨,其实教师可以放手让同学间相互合作:一个人说时间另一个人拨钟,或者一个人拨钟,另一个人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一节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课中教师应把握好每分每秒,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这要求教师教学语言要简洁精练,引导要清楚明了,但这点我做得不够好,教学语言不够精练,引导的不够细,使得时间的有效性没有把握住,导致课还没完就匆匆结束了。

总之,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做学习的主人。

二年级《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4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第一课,是常见量教学。这节课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明确时、分的含义,能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理解常见的时间单位,掌握基本的时间知识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时间的`知识就在身边,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

2、能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

1、理解1时=60分。

2、概括认识时间的方法。

3、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

(四)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课件,钟表模型,制作钟表

二、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对于时间并不陌生,生活中按时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经常接触时间,并已掌握了关于时间的一些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我以学生参与研究为主体,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

运用演示法,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动画,演示时针分针运转过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合作交流中,达到知识的自我构建。

运用引导法,概括看时间方法时,适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扶放结合,相得益彰。

运用延迟评价,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修正,掌握知识的同时收获成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二)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反思,我选取的学习方法是:

让学生探究思考,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试一试中完成对新知的探究。

让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小组讨论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相互纠错,获得知识的同时,达到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四、说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数学,构建知识,形成能力,塑造品质的方式,基于以上理解,我设计了以下步骤:

(一)整体设计,有以下4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二)环节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猜一猜: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以猜谜的形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兴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参与学习,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心理准备。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由于本课容量大,知识点多,因此我设计了5个活动,我将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取知识。

活动一:复习旧知,认识钟面

让学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8时,1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认读已经学过的时间,让学生们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小组内交流汇报。(设置组长,监督员,分享员)(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钟面,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通过学生观察和交流可以说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

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

这一问题是本课重点部分的第一个突破口,学生可以通过加法、刚学过的乘法等各种方法来计算出12个大格里有60个小格,给接下来的认识分针走一圈是60分打下了基础。

活动二:认识时

课件演示:闪动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学生发散思维,任意说出时针从几到几也是1小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得到张扬。

(课件演示:1时多)现场操作演示时针指向几时多,引导学生说出时针是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如果时针指向学生不确定,可以延长指针,让学生明白确定时针的指向。

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通过灵活的现场教学演示,让学生更加明确时针的指向,为后面学习认识几时几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三:认识分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边说边演示。

利用课件边演示边提问:

分针从12走向任意一个数是字是多少分呢?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

认识每个数字各表示几分,是本课的关键,因为学生前面对钟面上数60个小格掌握了各种方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以致用,迁移转化,得出每个数字各表示几分,分针走1圈是60分,比较轻松的突破了这一关键点。

活动四:认识时、分的关系

理解1时=60分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根据前面掌握的时针走1大格是1时,和分针走一圈是60分,以及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能清楚明白的理解1时=60分。这里没有让学生动手拨钟表,并非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考虑到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如多媒体演示更加生动,直观。在学习中寻求的学习方式,以期待的学习效果。

活动五:学会认、写钟面时间

是本节课的重点。

出示例二3个钟表,请学生试着认识钟面上的这3个时间,和同桌互相说说各自的方法

学生们学到新知后渴望实践,出示这3个时间,形成新的认知冲突,而这些新问题正是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的,例如:时针是走过4,是4时多,分针是指向9,是45分,和起来就是4时45分。通过再次的小组合作交流,去发现、经历和体会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即提高了学生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接下来是在黑板上出示了这3个时间,让学生认读,指导书写方法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从认识时间到会读时间,再到会记录时间,全面而又系统的把认识几时几分这一知识重难点突破了。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动手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1、让学生拨出第一节课下课的时间8时40分。

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2、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注意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基本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了时间观念。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认识时间,而且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到生活中去寻找时间的不同表示。打通书本与生活,使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生活之中,实现有效的沟通。这样,学生将到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数学知识,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我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多媒体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构建教学模型,使原来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生动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认识时间”是在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教学开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课本的主题图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xx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小芳的一天”、给小动物找座位、“吃”水果,认时间这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二年级《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5

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我自认为还比较满意:

1、从生活中来,从上学期学过的“整时”、“半时”引入,复习铺垫。

2、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巩固时针、分针、大格、数字、小格表示的意义。

3、探究发现时针转过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大格?接着探究分针转过1小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小格?再探究分针转过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大格?

4、探究怎么读、写时间。

5、应用。似乎层次很清楚,可实际教学效果很不好。失败的原因在哪儿?我认为:

1)过分强调设计的层次,变成了把知识点集中,教完一个,再教下一个,无形中又回到了“满堂灌”的误区。

2)急功近利,只重视了自己的设计是否清晰,只关心我是否能按设计完整地上完课,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3)以后我在教学中,要真正的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距,亲身去体会学生的真实想法,让教学真正为每个学生服务,让课堂成为人性化的课堂。

二年级《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6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知道1时=60分。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为了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轴”为思想,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认识钟面”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比较熟悉的起床、上学、睡觉等作息时间入手,自然入题,把学生已有的旧知开掘出来,为学习新知服务。在体会1时的持续时间的时候,出紧扣生活实际,通过1节课(40)分+课间(10)分+分是1时的计算,使1小时的持续时间与学生日常活动的时间体验建立起联系。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对整时刻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我采用放手让学生尝试用汉字写整时刻的方式教学,老师大胆尝试,让学生装用旧知的迁移,自主探究新知。学生出乐于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出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又例如教学“认读几时几分”教师先拨整时刻,问:“这是几时?”生答:“11时。”师再将分针往前拨到4,问:“这是整时刻吗?”生答:“不是。”“那是几时多?”“11时多。”“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时针刚走过11,还没到12,所以是11时多”。紧接着展示课件“10时15分”的钟面,问:“这个钟面是几时多?”“10时多”“多多少分?”学生自然而然去观察分针走到数字几,后答:“10时15分”这样的教学分散了难点,并通过点拨、观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逐一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力求精讲,指导学法,让学生在乐中学,做中学,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认识了时、分,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由于本课教材知识点多的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在教学中我实施练习与新授紧密结合,且有层次、有趣味,形式多样,体会1分钟的持续时间,开展画画、口算、写字、数脉搏等切实可行的游戏,让学生在动中学,做中学。而在巩固练习中,先设计了看钟面写时刻;再设计找相对的闹钟与电子钟练习;还设计了师拨钟,生抢答,师说时刻,生拨钟。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还动脑,由浅入深,最后还设计了很生动的小组竞赛,学生的兴致更加高涨,掀起了学习的更高热潮。

二年级《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7

《认识时间》这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学习的,进一步认识分和几时几分,并能够借助钟表模型掌握几时几分的正确读、写法。在教学中,我用音乐导入让学生感受时间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然后让学生尝试读出例题中的时间,老师质疑,像这样的时间你会读吗?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之后的学习中,一步一步的化解学生心中的疑问。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对钟面有更多的了解,认识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先一分一分的拨,在5分5分的拨,使学生充分地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老师提问5大格是几分钟,10大格是几分钟,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分和5的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在学生认识了分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时和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多媒体课件演示分针转一圈时针刚好走一大格的变化,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拨一拨、动一动形象生动地感受分针和时针的变化。在认识几时几分时,先让学生观察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然后观察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或者走了几大格的时间就是几个5。但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预想过高,学生在认读7:56、4:45、9:55……这样接近整时的时间时错误较多,不能灵活地运动时和分的知识认读时间。老师在练习中对学生进行辅导,在认读几时几分时,先看时针指向的区域在数字几和几之间就是几时,在看分针指向数字几,就用几乘以5。在书写时间时,掌握普通计时法和电子计时法,注意8时5分的电子计时法书写格式,在分钟少于10分时,就要在这两个小圆点后面加上一个0,然后再写分。学生在这部分的练习中错误也比较多,书写时总是忘了写0。

通过教学,我发现在授课中,学生在拨一拨的活动,教师没有及时对学生评价,教师没有关注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学习,因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比较抽象难以掌握,老师课堂中对学生的松懈,使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了许多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节省更多的时间启发学困生的思维,为学生创设良好地学习环境,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二年级《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8

认识时间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过,本单元的内容是建立在第一册已经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教学5分5分地数,1分1分地数,一年级学生对此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结合实际。课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家里的钟表,再画出自己喜欢的钟面。从观察到画,学生对钟面上有多少个数字、多少大格、多少小格都有了清楚的认识。再利用课前画好的钟面,学生比较轻松地了解到分针指着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学会了5分5分的数。读、写钟面的时刻,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的方法,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认这个钟面的。

时与分的关系难在1时=60分的推导,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拨小闹钟,认真观察分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圈又回到12,时针有什么变化?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在相同的时间里,分针转了一圈,时针走了1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钟走一圈是60分。让学生自己发现1时=60分,即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突破了重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中发现有学生把5时55分认成6时55分,经过个别辅导,补救过来了。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回忆上课情形,认为经过上学期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时针,同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过于强调的是有关分针指到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的内容。学生也受老师教学的负面影响,造成这种错误认识。因此在下一节练习课时,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位置分为几时多一些、几时半、几时多得多这三种情况,加深对时针的正确认识;接着学习5分5分的数。学完后把时针表示几时与分针表示多少分合在一起,就是钟表上的这一时刻。

这节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分析原因:

一、没有对旧知及时的复习,没有对旧的重点知识强化。

二、对于“分”这块应该强调一一对应关系,如:2对应10,忽视这块知识。

三、把学生看的太高,讲每一节课前,对学生实际接受情况。

四、不要把课设计的太满,让学生消化不了。

二年级《认识时间》数学教学反思9

一、图象的直观

在本节课当中,根据需要我制作了各样的钟面幻灯片,有整体的,有局部的,也有动画的,清晰地显示出钟面各部分联系,在吸引孩子眼球的同时也帮助了孩子观察钟面变化的过程。如引入新课的时候,我就为孩子展示了各种各样的钟面图片,看到这些可爱的小闹钟,教室里一阵沸腾。在指导孩子观察钟面的时候,我就出示了一个大而简洁的钟面,孩子清晰明了地看到钟面的各个结构。在观察大格的时候,我把幻灯制作成动画,孩子每数到哪一个大格,哪个大格便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出来。在观察小格的时候,我展示的是一个局部的钟面,还给每一小格添上不同的颜色,让孩子一目了然。

二、实物的直观

钟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认识时间自然离不开时钟。课堂上我准备了一个真实的孩子常见的时钟,在为孩子讲解时针走一大格就是一小时的时候,在帮助孩子理解1时到1时55分这段时间内时针的位置变化的时候,我都直接通过拨钟面,简单、明白、真实地把知识呈现在孩子眼前。

三、模具的直观

现实生活中的小闹钟款式精美,如果课堂上我把生活当中的小闹钟作为学具,孩子往往容易被这些小闹钟美丽的外观所吸引,而且钟面上时针、分针、秒针同时存在,容易对孩子认读时间造成困绕。而外观简洁、钟面只有时针和分针的学具小钟就刚好能突出孩子的主要观察部分,不易让孩子分神。而且,运用学具,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孩子的思维能力,更重要是通过操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解决认识整5分的知识难点。

5.二年级上《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篇五

课本P101、105页。

学情分析:

学生对各部分知识已经掌握,关键应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来制定实际的复习计划,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另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

2、在复习中借助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3、能快速地认识钟面上的时间,如整时和几时几分

4、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角和直角,会画角。

2、能准确地认识时间,解决与时间有关的问。

教学方法:

在复习中借助动手操作,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的时间、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玩具小猪、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认识角的儿歌吗?一起齐诵一遍: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注意,先画顶点后画边。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和角有关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一)复习角与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学生小组交流。

(3)汇报发现的.角。

2、直角

(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

(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

(3)请你画一个角。

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

(4)出示第102页第6题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

(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二)复习认识时间

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仔细听,看哪个同学先猜出来。

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这是什么?

(1)谁来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引导学生看出有1—12这些数,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共60个小格。

(2)老师拨出7时和7时半,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一写。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反馈。

并引导学生小结:①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②当分针指着6,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半时就是30分。

(3)复习“1时=60分”。

师拨12时,问:现在是几时?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变化。(拨到1时)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

引导学生一起回答: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

老师拨钟,引导5分5分地数到60分,分针走一圈正好是60分,而这时时针正好走一大格,是1时。

板书:1时=60分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在这个钝角的内部,从顶点出发画一条线,把它拆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2、想一想,填一填。

星期六上午,妈妈准备到商场买衣服,到银行交水电费,去餐馆买早点,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标序号。

四、总结评讲,升华目标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和时间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2.《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

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4.《角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5.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6.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7.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6.二年级上《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篇六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页例2和练习十五4-6题。

三、教学目标:结合已有知识,能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

表示的几时几分,建立时间观念。培养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四、教学难点:读准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五、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知道时、分之间的进率。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出示(钟面图略)

2、小朋友们都读得很好,下面请小朋友看老师手上的钟,上面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师先拔出4:15)老师再往下拔四个格,那么,现在是几时几分呢?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时间有不同的读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读出这样的时间呢?

今天,老师继续和小朋友们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几时几分。

(1)请小朋友自己认识1分1分地拔出的时间。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检查同学们讨论的结果。

(2)老师在学生小组活动斩基础上,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读,用钟面模型动态演示,分针从4时15分开始,把分针一分一分地往下拔,让学生跟着读出所经过的时间,4时16分,4时17分,4时18分,4时19分。

(3)小朋友们,你们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2、感受1分钟。

(1)电脑计时,1分钟结束后,提问:1分钟进行多少口算?1分钟读多少词语?1分钟读多少数?1分钟写多少字?每组两人汇报。

(2)1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我们可要珍惜自己每分每秒的时间啊!

3、动手操作,拔一拔。

(1)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2)师生共同总结读时间的方法:要读出一个时间,先看时针走过数是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走到几就是几分,特别注意不是整5分、整10分时要看准对应的小格,然后读准。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第82页第2题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学习都能正确地读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吗?做82页“做一做”的第2题,学生填好后,教师评讲。

2、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教师表扬又对又快的小朋友,鼓励其他小朋友。

3、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老师报时间。

4、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

5、小结引导学生自己小结:今天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怎样学到的?这节课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帮助?

7.二年级上《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篇七

从表格中可以发现, 学生在一二年级认识的符号都是最基础、最普遍的符号,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由于其“基础”、“普遍”而被教师忽视其蕴含的思想方法, 错失了培养符号意识的机会。一二年级作为符号意识培养的启蒙阶段, 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符号所表达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符号意识呢?

一、充实符号的形成过程, 促发符号意识

培养一二年级学生的符号意识, 要让学生喜欢符号, 感受符号的必要性, 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充实符号的形成过程。

1. 展现符号的发展历史, 提升符号的趣味性。

许多符号的产生都经历漫长的探究、演变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符号更具简洁性、一般性、通用性。因此, 教学中需要增加对符号演变历史的讲解, 让学生在符号的演变历史中体会现行符号的简洁、实用, 感受数学家在研究符号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智慧与执着, 从而激发学生研究符号的兴趣。

如, 教学“1~10各数的认识”后, 可以增加中国古代记数发展史的知识。

2. 经历符号的形象生成, 增添符号的亲近感。

一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教师可以让学生经历符号的生成过程, 增添对符号的亲近感。

如, 教学“+”时, 可以用课件演示先出现“-”, 再移“丨”合并成“+”, 体现加号包含的“合并”、“增加”的含义;教学“-”时演示从“+”里去掉“丨”, 表示“去掉”、“减少”的意思;教学“×”时, 课件演示将“+”旋转45°变成“×”, 表示乘法是特殊的加法的含义;在认识“÷”时, 可以结合除法的含义边写边理解, “先写中间一横表示平均分, 上、下各一点, 表示每份同样多”。

形象生动的符号生成过程, 可以提高学生认识符号的兴趣, 拉近学生与符号的距离, 以童趣化的形式, 让学生理解符号的本质含义, 从而接纳、喜欢符号。

3. 创设符号的生成情境, 感受符号的必要性。

在数学符号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新的运算、新的领域产生而诞生新的符号, 教师也可以创设符号诞生的情境, 让学生感受符号的必要性。

如, 教学“认识小括号”时, 创设剪星星的情境:10颗星星, 先剪去3颗, 再剪去1颗, 还剩下几颗?当学生列出分步算式:3+1=4 (颗) , 10-4=6 (颗) 之后, 教师要求将其改写成综合算式, 此时矛盾产生, 如果将综合算式列为:10-3+1, 由于从左往右的计算顺序将不符合题意, 于是产生了需要一个新的符号帮助改变运算顺序的需求。此时, 教师再请出“ () ”, 并告诉学生:这是数学王国中的一员, 有了它就能改变运算顺序。由于学生之前遇到的困难被小括号解决, 都对数学家的创举钦佩有加, 切实感受到了小括号的作用。

正是由于需要而产生的符号, 学生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其作用, 并在经历符号诞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家发明符号的创举, 萌发使用符号、创造符号的意识。

二、利用符号的表达特性, 深化符号意识

1. 在自主表征中体会符号的简洁。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简洁性, 这一切都离不开数学符号, 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美。

如,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 创设“7根小棒可以搭几个三角形”的情境, 学生根据除法含义列出算式“7÷3=”, 如何表征结果, 学生明显感到困难, 此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拼搭自主表征结果, 有的用文字表示, 如7÷3=2个还剩余1根;还有的自创符号表示, 如7÷3=2 (1) ;也有用前期有余数经验表示的, 如7÷3=2……1。对学生个性化的表征, 教师在肯定的同时, 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表达方式的优缺点, 从而发现余数符号的简洁美。

2. 在言语表达中理解符号的含义。

对数学符号的语言表达, 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读出, 还有一种是融入符号含义的读法。教学中, 教师可以多采用后者, 以此来促进学生对符号含义的理解。

如, 算式18- (3+5) , 读法一:18减小括号3加5小括号;读法二:18减3加5的和。两种读法从书写而言前者更为直接, 但对于小括号意义的理解则是后者更为贴切。又如, 填写4+2=-3时, 学生容易出现在里填“6”的错误, 这表明学生对“=”含义的理解不到位, 只关注到“=”表示运算结果的含义, 即4+2的运算结果是6, 而未能理解“=”所包含的等价关系的含义, 即“4+2的和”与“-3的差”相等, 这时, 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从“4加2的和等于几减3的差”来进行表述, 就能帮助学生从意义的角度进行理解, 进而正确解答。

3. 在形式表达中渗透符号意识。

教学混合运算时, 将“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这类题学生容易出错。如将算式2+4=6, 18÷6=3改写成综合算式, 学生往往会写成 (2+4) ÷18=3, 究其原因, 是由于学生在解决这题时只考虑到计算顺序的问题, 却忽视了将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其本质是将第二个分步算式中的一个数进行替换的过程, 对此可以通过以下小诀窍来帮助学生理解:

借助符号的含义进行形式之间的转化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符号的含义, 从而更好地运用符号, 促进符号意识的形成。

三、拉伸符号的应用过程, 发展符号意识

认识了符号、正确理解了各种符号所表达的含义, 就奠定了学生使用符号解决问题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拉伸符号的应用过程, 在自主、个性的表征中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1. 放慢转化过程。

新教材的问题呈现形式较为丰富, 尤其是一二年级, 更是结合了图片、文字、对话等不同形式的信息, 因此解读信息时语言的转化显得尤为重要。如,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少) 几”的一道习题: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此时学生会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描述。如, 小灰说:“我有17个松果”。然后再请学生说说找到的数学信息, 此时就需要表述成:“小灰有17个松果”, 虽然与之前相比只是将“我”进行了替换, 但从中体现的是学生将题中呈现的信息转化成数学语言。最后再请学生结合算式17-8=9说说17、8、9分别表示什么, 沟通数学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关系。这样, 教师有意识地放慢语言转化过程, 让学生充分经历从生活语言→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转化过程, 深刻体会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过程, 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2. 放开表征形式。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多样化的表征形式, 可以帮助学生去除问题中的非本质属性, 发现问题解决的方案。

如, “简单的排列”的一习题:

简单的排列问题关键是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这一过程用语言来描述会显得非常繁杂, 但借助符号来表述就简单明了了。解决此题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怎样安排座位, 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并思考怎样记录可以既简便又清楚。从而让学生想到:用名字来表示小朋友再进行有序排列;用图形“○”、“△”“”来表示小朋友再进行有序排列等。这种多样化的表征过程, 能让学生体会到用符号表征的简洁性, 萌发主动使用符号的意识。

3. 延伸探究过程。

在问题解决时, 教师不能只关注找到问题的结果, 问题解决的过程才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可贵经验。因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 从而找到解决这一问题, 甚至是这类问题的结果。

如, “十几减9”练习课的思考题:

解决本题时, 可以分两个环节来拉伸问题解决的过程, 第一环节是用图形符号表征题意:学生一般会出现男女生全部用一种图形和男女生用不同图形两种表征方式,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更好, 从而让学生理解同一事物用同一种符号, 不同的事物用不同的符号进行区分, 更便于理解题意。第二环节是用图形符号发现规律:在学生解决10个男生中能插入9个女生这一问题后, 教师继续追问:11个男生能插入几个女生?12个男生能插入几个女生?男生的数量与女生的数量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发现男生与女生的对应关系, 从而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

8.二年级上《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篇八

1.( )个10是100,( )个100是1000。

2.1000里面有( )个100,( )个10,( )个1。

3.比299大1的数是( )。

4.5个百、3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5.7个一和4个百组成的数是:( )。

6.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一百是( )。

7.三百九十九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8.739里有( )个百,( )个十和( )个一。

9.692里有2个( ),9个( )和6个( )。

10.888百位上的8表示8个( )十位的8表示8个( ),个位的8表示8个( )。

11.1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12.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

二、我会排。

1.将下列数从小到大排列

646、567、100、788、382、1000

2.将下列数从大到小排列

442、608、998、867、96、856、323

三、写出下列各数。

1.一百零一:

三百四十二:

五千:

六百零四:

四百:

四百二十:

五百七十八:

八百零二:

2.(1)一个一个的数,从496数到506

(2)十个十个的数,从678数到758

(3)一百一百的数,从320数到920

3.写出下列数的读法

878

680

908

421

四、写出下列数的组成:

530:

193:

900:

407:

五、下面的数可以组成几个三位数?

8、2、5

答案:

一、1.1010 2.101001000 3.300 4.539 5.407 6.101001000 7.398400 8.737 9.一十百 10.百十一 11.四千999100012. 1

二、1. 100382567646788

2.99886785660844232396

三、1.1013425000604400420578802

2.(1)496497498499500501502503504505506

(2)678688698708718728738748758

(3)320420520620720820920

3.八百七十八六百八十九百零八四百二十一

四、5个百和3个十

1个百9个十和3个一

9个百

4个百和7个一

五、 825852285258582528

9.认识时间练习(二年级上册) 篇九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1、钟面上有()个大格,有()个小格。

2、时针走一大格是()时,分针走一小格是()分,3、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圈。

5、1时=()分 120分=()时

1时30分=()分 1时40分=()分 1时 15分=()分 1时55分=()分 65分=()时()分 85分=()时()分 90分=()时()分 75分=()时()分 105分=()时()分 100分=()时()分

二、填上时、分。

拍手60下大约1()唱完一首歌大约3()做30道口算大约5()脉搏跳动85下大约1()读150个字大约1()写20个字大约2()做数学作业大约20()每天大约睡9()吃饭大约要20()打一场篮球大约45()上一节课要40()一场足球赛大约90()

三、根据时间画出时针和分针。

7:10 12:55 12:05 5:25 1

9:10 4:05 12:00 5:25

3:35 9:55 6:00 9:45

7:30 10:50 6:20 4:25

五、看一看,填一填。

1、小明从上午8:00到12:00在学校,共经过了()。

2、妈妈从上午11:00开始做饭,12:10做好,共用了()。

3、老师下午从2:30上班,到5:30分下班,共上了()。

4、小丽从晚上6:20到晚上8:00做作业,共做了()。

5、体育课从2:30到3:10,共上了()。

6、妈妈乘车去上班,早上7:25从家出发,路上用了35分,妈妈是()时()分开始上班的。

10.二年级上《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篇十

一、课前游戏,感知关系。

游戏:小猴捡桃子儿歌:小猴小猴跳跳跳,一跳跳五格捡桃子。请你帮忙数一数,小猴跳了多少格?

课件从演示从5—60跳小格的过程。

师:看,这些小格就像一把尺子把小猴捡桃子的过程 的记录了下来,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把这把尺子卷起来,会变成什么呢?一起来看课件。

师:时间啊一分一秒地走过,钟表就是一把记录时间的尺子,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认识时间。

二、活动探究,自主学习。

1、钟面结构的回顾

师:回忆钟面上有什么?

生:(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都有5个大格)

师:每个大格里有5个大格,我们来数一数,到这边找一个大格数一数。(请2位同学说一说:“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对,知道了这些小格以后,会使我们对时间的认识更准确,那么,下面我们就要来认识分。

2、认识大格和小格

仔细看,分针走1个小格是几分?(课件演示走1分)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2小格是几分?结论:分针走1个大格是5分。

3、认识分。

师:分针走1个大格是5分,那分针从12起走到数字2是?(10分)

如果让你们继续往下算下去,你们会算吗?

——学生操作(填作业纸)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二、拨钟练习,认识1时=60分

——教师拨钟,5分5分地拨,看看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

出示一个12整,请同学仔细观察,现在分针和时针都指着几,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12时5分、12时10分、、、、、12时30分、1时。

——从12时开始一直拨到了1时,从钏面上,它们经过了多少时间?分针和时针是怎么走的?

——在这一个小时里,分针走了多少?时针走了多少?

——课件演示,时钟从12时走到1时的经过。

现在是12时,走到了1时,在这1个小时里,时针走了多少?(时针走了一大格是1时),再来看看分针,分针从12时开始一直走了1时,在这1个小时里,分针走了多少?(走了1圈,1圈是60分)

——你们现在发现了什么关系?

(1时=60分)

教师板书并让学生齐读。

三、认识几时几分

1、时针和分针是一起走的,下面请看老师这个钟面,那么怎么认识它呢?(拨到12时,这是几时?12时,对,先看时针,刚才时针指着12,是12时,时针是用来记时的。那如果时针走过12时呢?(老师边说边拨),就是12时多,如果时针走过数字2呢?(是2时多)。

总结:时针和分针是一起走的,那么在认时间的时候,即要看分针也要看时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几时。

1、认识几时几分(并写一写)

-----出示一个整时4:00,4:05,4;30,4:45.逐个时间分别认一认,特别说明4:05,由于分不够两位数,我们要用0来占位。

接着出示4:30,你们认识这是几时吗?你是怎么认的?(时针走过数字4,就是4时多,分针指着数字6,是30分,合起来就是4时30分,也可以说成4时半。

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介绍中,我把大家认识时间的办法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时几分。

利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认起时间来一定又快又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练习,看谁学得最棒。

四、巩固练习

1、认一认(3个钟面)

2、拨表练习: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呢?请你根据老师说出的时间,在你的学具钟上拨出这个时间。课件呈现老师早上起床的时间6:30,上午上班时间7:20,上午上班时间11:45。

同桌合作,两人轮流,一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人拨出来,同桌互相检查。

2、总结:同学们,你们今天表现真棒,其实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时间的安排,认识了时间,我们就能把我们的生活打理得更有趣,回家可以参照这个表格做一个我们的时间安排表。

五、课后小结:

11.二年级上《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篇十一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0页例1。【课程标准描述】

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学习目标】

1.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

2.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会读写几时半。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学习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学习难点】

会读写几时半。【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报数”的游戏导入新课,利用钟面学具拨一拨,区别时针和分针的不同。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1时=60分”,评价目标1。

2.借助拨一拨,通过观察、交流,会读写几时半,评价目标2。

【学习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游戏引入,感知关系(评价目标1)(1)“报数”游戏。

游戏规则:请12名同学站在讲台上,先1个、1个地报数,台下同学记录最后一名同学报到几;再5个、5个地报数,台下同学记录最后一名同学报到几。

(2)全班同学分组参与游戏。(3)师生小结游戏中数的规律。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今天我们的课堂上也有12个数字朋友,同时它们也和60这个数有关系。

(2)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请学生尝试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介绍自己的想法。(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观察体验,活动探究

1.认识1分、几分(评价目标1)(1)认识钟面。

①仔细观察钟面学具,同桌互相说一说钟面上有些什么? ②数一数钟面上的大格。

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钟面上的小格。(2)认识1分。

①钟面上分针走一小格(课件聚焦钟面上的小格)是什么意思? ②让学生在钟面学具上拨出1分,同桌互查。(3)认识几分。①分针在钟面上走2个小格的时间是几分?3小格、4小格呢? ②(课件演示)分针从刻度12走到了刻度1,经过了几分?为什么?

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或算一算,看看分针在钟面上从刻度12走过钟面上的每一个刻度数,各经过了几分。

④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⑤教师课件演示分针从刻度12依次指向1、2、3、4等刻度,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快速记忆每个刻度数字表示几分。

⑥记忆游戏:同桌两人一人拨动分针到不同刻度数,另一人回答各是几分,可以交换进行。

2.认识时、分的关系(评价目标1.2)

(1)师生拿起钟面,将时间拨到12时,观察这时时针、分针分别在什么位置。教师再拨到12:30。

师:谁来说一说时针和分针分别在什么位置?谁知道这时是几时?

师:时针走过12就是12时多,多了多少分?(30分)。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那这时的时刻就是12时30分,也可以说是12时半。会写吗?教师板书:12:30。

老师再拨几个半时的,让学生认一认。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刚才我们拨的这些时刻,分针的位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分针都是指在6上)。

小结:也就是说,分针指在6上,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2)学生从12时开始,在钟面学具上按顺时针方向边拨边读,教师可以选择几个时间检查学生是否手口一致。

(3)让学生继续将分针拨到12,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这时钟面表示1时。(4)仔细观察现在时针与分针的位置,说一说与12时时针与分针的位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5)引导学生总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一个大格。教师板书:1时=60分。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看钟面认时间 教师拨,学生认。

(四)课堂总结

1.一节课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你能读出下课的时间吗?(课件出示钟表)2.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学习目标检测】

1.钟面上有()大格,()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时;分针走1大格是()分;分针走1小格是()分。

3.分针从12走一圈回到12是()分,也就是()。4.

新闻联播晚上()时整开始,要播放30分,()时()分结束。

上一篇:给海鸥老人的颁奖词下一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