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练习6》教案(共12篇)
1.小学三年级下册《练习6》教案 篇一
小学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练
习三教案
练习三 教学目标
通过“语文与生活”中精彩片段的阅读,品味不同人物的笑,积累有关笑的词语,掌握其用法,体会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
练习写钢笔字,掌握钢笔字的章法与行款格式。积累描写孙悟空的词语,丰富语汇。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课时安排 两 课 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前导入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我们下面要阅读的这个片段,主要是围绕众人笑的神态展开的。片断中为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笑的形态,笑中又尽显各人的性格。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他们。语文与生活
自己读读片段,根据片段前的提示,说说文中描写的各人笑的形态。
第 1 页 生:史湘云笑得喷饭,可见她开朗活泼。生:林黛玉笑得叫哎哟,可见她娇弱婉约。生:贾宝玉恃宠,贾母娇惯。
同是写笑,笑的神态各不相同。同学们能联系一下自己平时的生活体验,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
大家愿意再现当时的情景吗?现在,我们的教室就是那富丽堂皇的贾府,你们就是一个个的小演员,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一下当时的场景。(生分组表演)
小结:同学们的表演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老师仿佛置身其中,看到了贾府里,众人听到刘姥姥的一番话笑倒的热闹场面。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笑的词语?
(讥笑、狞笑、微笑、冷笑、哄笑、大笑……)
读读下面四个句子,看看每个句子该填什么样的笑?你能结合每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表示“笑”的词语吗? 写好钢笔字 指导。
读这段话,指出出处——《读书要有选择》。
引导读帖。重点观察整体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第 2 页 练习。
生描红。师巡视、指导。师小结。诵读与积累 诵读词语。自由认读。
同座讨论词语的意思。
第一组词语从情节上说是因孙悟空大闹天宫而获得“齐天大圣”这一美誉。第二组讲的是孙悟空在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不避风险,不辞辛劳。
第三、四、五组词语讲的都是孙悟空的通天本领。第六组词语讲的是除恶务尽,才能天下太平。
想象:读着这些词语,你脑海里浮现出怎样一副画面?这副画面中发生着什么故事?
表达:你能用其中四、五个词语描述这个画面吗?或者简单讲讲在这里,发生着什么故事?如果你能用上所有词语更好!积累。练习背诵。集体练读、练背。第 二 课 时 口语交际
第 3 页 启发谈话:《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他们当中一定有你熟知的,现在久让我闷一起走进三国,说说各自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吧。
阅读准备:阅读《三国演义》,或回忆看过的三国故事的电影、电视,选择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英雄做重点准备。课堂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中漫谈、交流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英雄。
评议:谁漫谈的人物最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读读《三顾茅庐》中刘备、关羽、张飞之间的一段对话。分析、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学写毛笔字 指导学生观察。自由练习,巡回指导。拓展引申相同结构的字。展评。
第 4 页
2.小学三年级下册《练习6》教案 篇二
补偿性体能是指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保障学生正确掌握运动技术,体育教师有效设计出的有益于促进学生顺利地完成动作所需要的,以补充、完善和发展为目的,与动作技能和健康相关或相异的体能。补偿性体能发展有机融合于技能学习过程,对动作技能学练价值具有补偿和延伸意义,对动作技能掌握起辅助和促进作用,对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具有引领和变革意义。
小学阶段三年级学生经过一二年级阶段的过渡,从一二年级的正面投掷过渡到三年级的侧向投掷,应该说技术动作有所提高,对学生投掷的角度与远度等有所了解,但是对侧向投掷的概念仍然不太理解。要进一步加强蹬地转体挥臂等的练习,采取合理的投掷角度,使学生掌握投掷的方法,投掷一定的远度。
2 研究方法
观察法、测量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对比统计法等。
3 实验对象
常熟市报慈中心小学三(1)、三(2)学生102名,其中男生56名、女生46名,三(1)班为实验班,三(2)班为对照班。
4 实验内容
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水平,学生体能的测试水平、运动技能水平,观察、测量、统计、语言激励等教学手段进行干预,来研究学生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对垒球投掷远度所产生的作 用。
5 实验的具体安排
(1)运用量表问卷测试全体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对参与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的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水平等。
(2)对所有实验班对照班学生测试原地侧向投掷垒球的成绩,以便于实验后对比数据。
6 研究结果
6 . 1 投掷垒球成绩分析结果
6.1.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垒球投掷成绩处于同一水平
实验前实验班垒球投掷情况中,练习参与度是86.95%,技能掌握情况是70.25%,投掷远度均值是15.15 m,对照班练习参与度是86.75%,技能掌握情况是70.35%,投掷远度均值是15.15 m,因此实验前,学校选取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垒球投掷上是处于同一水平,完全符合实验条件。
6.1.2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垒球投掷成绩比较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实验后较实验前有明显提高,检验结果显示有显著性差异(详见表2),实验班无论是同练习参与度,技能掌握情况和投掷远度都远远超于对照班。特别是投掷远度均值实验班从原来的15.15 m上升到19.6 m,提高了39.4个百分点,实验班和对照班投掷远度均值对比,超出对照班39.0个百分点,说明实验对实验班学生的投掷垒球的成绩有促进作用。
6 . 2 在投掷教学中对实验班所采用的手段分析结果
教师在投掷教学中,针对学生在投掷中出现的问题,设置补偿点,通过一系列的 补偿,让学生掌握 投掷的技能。根据 统计(见表3),通过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学生的掌握力基本全在90%以上,手臂力量问题通过补偿不能短期见效,但是也是有所提高。
6 . 3 在投掷教学中体育学习自评量表分析结果
通过学生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体育学习自评量表,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在体育学习态度和健康行为有明显的偏差,学生的学习态度较好,喜欢参与补偿性体能素质的练习,合作精神也大幅度进步,健康行为达98.9%。
6 . 4 实施投掷课中实施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的注意事项
6.4.1 不能一应俱全
身体素质分速度、力量、灵敏、耐力、柔韧、协调等等。每堂课不可能把每种素质都练习到,必须设计出对课堂有利的,能促进技能的掌握的补偿性体能素质,应该是补偿性体能素质与技术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真正实现技术、技能和体能的同步发展。
6.4.2 不能主次不分
我们的体育课堂不能为了体能的补偿而补偿,体育课的主要任务不能丢,不能把体育课上成缺啥补啥的素质练习课,应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形成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和习惯。
6.4.3 不能过度补偿
反对过度的体能补偿,补偿要讲究针对性,体能补偿的目的是在常态下实现的,教学设计中可以体现出来,并不是一味的乱补。
6.4.4 不能顾此失彼
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的设计不能干扰正常的运动技术教学,应对技能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形成既发展学生体能,有促进学生技能的教学思路。
6 . 5 投掷课堂上通过补偿性体能素质的练习, 学生体育课上的变化
6.5.1 能较快的掌握技术动作
教师为了提高技能水平、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详细的教学步骤。粗一看,这些环节与通常的教学环节大致相同,但“补偿性”理念的融入却使这些环节变得清晰而具体。在“投掷垒球”的单元教学计划,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身体条件和运动基础,确立一个人人都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如果在单元课 时内学不会,就要实施补偿性 体能素质练习,对学生的某些身体素质进行强化,通过一系列的补偿,学生能较快掌握技术动作。
6.5.2 运动能 力明显变强
学生在课上进行“补偿性”体能素质的练习,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练、练什么、怎么练的问题。动作技能是体能素质的综合运用与整体表现,掌握不了或者运用得不熟练就得“补”。这种补偿没有安排模式中的“任务”感,没有了强迫性,学生都愿意参与,通过在课中进行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学生在课上,积极进行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的练习,学生的运动能力明显变强了。
6.5.3 让学生 获得成功体验
原来,“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的研究”让学生体验到乐趣。原来在课上,学生原来很难学会全部动作,很难体验到成功。练习,补偿、补多少,怎么补,让学生一目了然、具体客观。通过练习,体能素质必然就达到了某种高度,“成功”的体验必然就产生了。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投掷课中,科学的设计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内容,构建既促进投掷技能教学,又有益于学生体能素质发展的高效课堂。把偿性体能方式把传统意义上所谓的素质练习的内容与方法科学组合,贯穿于现代体育教学课堂的全过程,结合课堂结构的各个部分,实现运动技能学习内容与补偿性体能素质的有机融合,为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7.2 建议
(1)根据课堂学生的学习练习的情况,老师课后及时总结,并根据课堂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反馈及时的进行调整和修改。(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量偏大或小、对技术学习的辅助和促进作用是否达到。)
(2)补偿性体能素质项目的布置可与运动处方结合起来,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与锻炼,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补偿性体能素质运用到课堂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服务、帮助学生掌握,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老师要科学灵活运用补偿性体能素质,不死板,不硬套。
3.小学三年级下册《练习6》教案 篇三
教材简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和步感受了排列组合的思想的方法。本节课是搭配问题的延续和提升。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学习排列组合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重在引导学生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把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教学内容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科书第102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不重复,不遗漏以及符号化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星期六是小红的生日,她打算和几个小伙伴到数学乐园里去玩。一大早,妈妈就给她准备了几件衣服,请看(课件出示几件衣服)这些衣服漂亮吗?(漂亮)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2件上装,3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是一种穿法的话,你觉得小红一共有几种穿法?(学生说)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以谈话的方式展开,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的导课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1、探究搭配的方法
师:小红的这五件衣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呀?请大家两人为一小组,用学具卡片(两件上装、三件下装)摆一摆,看一看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摆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搭配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2、汇报展示搭配方法
师把教具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组里的代表上讲台把自己的搭配方法介绍给大家,谁愿意?(请三四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操作并口语表达自己的思路),预设:①先固定上装,再用2件上装分别与3件下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②先固定下装,再用三件下装分别与2件上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
师:刚才几个同学展示并表达了自己的搭配过程,结果都是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那你比较喜欢刚才哪位同学的描述?为什么?(生答)
小结:所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其实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再次走进了数学广角,学习数学广角里面的知识搭配(板书:数学广角→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动嘴说一说,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搭配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习惯,并训练学生用语言表达数学思维的能力。】
3、寻找简捷的表达方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学具卡片摆出了五件衣服的6种搭配方法,如果我们现在没有这些學具,你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请同桌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方法)
(学情预设:可以用文字表达,用符号代替,可以连线……)
师:请大家在答题卡上把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再列式算一算,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记录、计算,师巡视、了解、指导)
请三四名学生上台投影展示说明自己的记录方法
预设1:有序,用文字表达
灰短袖—花裙子 灰短袖—长裤 灰短袖—包裙
蓝长袖—花裙子 蓝长袖—长裤 蓝长袖—包裙
3×2=6种
预设2:有序,用符号表达
① ② A1 A2
B1 B2 B3
3×2=6种 3×2=6种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生答)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搭配事物的时候,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一定要有顺序地进行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对比学生的作业,感受有序思考的好处,深化有序思考的意识。在描述记录的方法中,渗透“符号化”思想。】
三、巩固新知,实践应用
1、早餐的搭配
①操作并列算式
师:小红看到大家这么热心地帮她搭配衣服,她真高兴,她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套衣服,出发前,要填饱肚子呀!瞧,妈妈已经给小红准备好了早餐(课件出示早餐),这些早餐有什么特点?(上面两种是喝的,下面4种是吃的)合理的早餐应该是一种饮料配一种点心,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这些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呢?请大家在答题卡上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搭配连线,并列出算式。
(学生在答题上记录,列算式,师巡视、了解、指导)
②展示作业
请两三个同学展示作业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如果再加上一杯果汁,一共有几种搭配?你能直接列算式吗?同桌说一说,指名答,3×4=12(种)
2、照相搭配
①课件出示图片,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小红的早餐找出了8种不同的吃法,小红感谢大家,她匆匆地吃了早餐就出发了。和小伙伴汇合后,他们一路蹦蹦跳跳地很快便来到了数学乐园,还没进门,他们便碰见了多久不见的好朋友聪聪、明明。他们4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分别合拍一张照片,一共要拍多少张照片?
②现场表演、操作
老师请4名学生当小红和小伙伴,请2人当聪聪和明明上讲台,再请学生上台操作怎么照相。
③请学生列出算式,2×4=8(张)理解两种方法:一种是2个4张,一种是4个2张。
师:通过照相,我们又巩固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照完相,小红和小伙伴高兴地进入数学乐园玩去了。
【设计意图:目标达成练习,强化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进而抽象到直接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师进行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课本102页“做一做”第1题;
2、课本105页第6题。
教学反思:
4.小学三年级下册《练习6》教案 篇四
主题目标:
1.了解雷锋助人为乐的事迹。
2.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体会人们对贫困等弱势人群的关爱。3.知道“一人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对遇到困难的人伸出友爱之手,给予帮助。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
教师准备:将教科书35页的故事制成录音磁带。
一、雷锋的故事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教师出示雷锋的照片问学生:你们认识他吗?他是谁? 2.简介雷锋:学生谈完后,教师简介雷锋。
3.听故事:这有一则讲述雷锋助人为乐的录音故事,请同学们听一听。学生听教科书35页的故事。或者教师讲述或朗诵给学生听也可以。
4.互动交流:听了故事后,你想对雷锋说些什么? 5.过渡语:你还知道雷锋叔叔哪些助人为乐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6.讲故事比赛:
开展以“助人为乐二勺雷锋”为题的讲故事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对雷锋叔叔的敬佩之情。
7.教师小结:雷锋叔叔一生中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他用自己的爱将温暖传递到四面八方,用爱将快乐和健康带给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活动要求
教师可事先提供一些讲述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书。在开展讲故事比赛时,需与学生一同制定出评比要求,并注意引导学生谈谈:雷锋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你为什么感动?我们要学习他什么?
二、爱在我们眼中
活动过程
1.提问导人: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爱”字。谁来读读这个字?爱,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你们知道它像什么,是什么吗? 2.阅读教科书: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36页的内容。3.互动交流:请学生说说:在你的眼里爱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是爱?(教师相机给予评价。)4.填写教科书:学生完成36页的小诗,然后在全班交流。5.小组讨论:爱有没有颜色,爱有没有味道? 6.班级交流: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
7.教师小结:爱有没有颜色,有没有味道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要充满爱。只有这样你才能感受到什么是爱,它是什么样的。‘
活动要求 学生在说‘‘爱像什么”、“爱是什么”这两个内容时,教师的要求不必太高,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什么是爱。学生在交流自己填写的内容时,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开火车、小组接力赛等,以激发学生踊跃参与交流活动的兴趣。
三、爱心链接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l,收集发生在同学之间的爱心小故事n 2.收集自己喜欢的公益广告词及影视公益广告。
教师准备:
用色卡纸做5“个心形图。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教师手拿课前做好的几个心形图案,问学生:谁能不借用任何东西将这几个心链接起来。2.动手试一试。3.互动交流:
老师这里的“心”不能链接,但是有一种“心”却能不借用任何东西就能链接起来,它是什么呢? 4.阅读教科书:
引导学生阅读37页教科书,请学生说说:是什么“心”不借用任何东西就能链接起来?(爱心)5.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爸爸的爱是红红的?妈妈的爱是暖暖的?我们一1爱是悄悄的? 如果你就是那位得到了帮助的人,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以后遇到别人有困难,你会怎么做? 6.班级交流。
7.教师小结:“一人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别人遇到困难或灾祸的时候,伸出我们的友爱之手,爱会将大家连接在一起。
8.过渡语:谁能给我们讲讲你和同学们之间的爱心小故事。9.互动交流:学生在班级中交流爱心小故事。
10.教师小结:我们在爱中成长,爱心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爱带给我们快乐和健康。
11.小小发布会:班级公益广告词发布会。12.教师小结。活动拓展
5.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六》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熟练验算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除法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一、基本练习
1、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下面各题,并且进行验算。
148÷2676÷4791÷7
249÷8343÷5514÷3
2、按要求把下列数正确的填入圈内
907258512026778
被2除余数为0的被3除余数为0的被5除余数为0的
3、在□内填上正确的数
29×3=90-□12×3=□÷3
□+63=25×4150÷3=□×2
4、经过刚才的练习,现在我们来个比赛
P275
校对答案
二、综合练习
1、P262学生独立完成
2、P264读题思考,小组讨论,看看谁的方法好
3、P276请你帮帮王叔叔解决以下问题
三、小结
四、分层作业
1、P277(成绩好的学生做)
2、找出相同的除数
61÷□=□……5
68÷□=□……5
75÷□=□……5
3、找出相同的被除数
□÷4=□……3
□÷5=□……3
6.第6册美术教案(三年级下册) 篇六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回忆、表现社区,了解社区的特点,学习儿童画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儿童画创作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观察、记忆、表现话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关注环境的意识,以及对造型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回忆、表现社区,了解社区的特点,学习儿童画的表现方法。
难点:人物动态及画面的组织。
(三)学习材料
根据选择的作画形式准备作画用具和材料,以及小区的图片和录像。
一、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用语言组织教学。
提问:谁能淡谈自己家住的小区什么样?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儿·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播放课件。
谁能做一个小区中人物活动的动态,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做的是什么动作?
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做的不同的人物动态的特点。提问:谁能到黑板上画小区的景物、人物,引导学生分析黑板上学生画的社区及人物。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教材3、4页上的学生作业。学生动手实践组织组际交流。
三、布置作业。巡视辅导。
四、小结,课后拓展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展示儿幅学生在小区的写生作业,问:你喜欢吗回家可以试一试。
第2课恐龙世界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及其生括环境,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像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恐龙资料、玩具的观察、分析,了解恐龙的特点,学习如何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
难点:不同种恐龙的特点及情节的表现。
(五)学习材料
恐龙的相关资料及玩具、图画纸、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或彩泥等。
组织教学导人新课
用语言组织教学。
抢答游戏:你认识哪些恐龙?
课件演示:不同种类的恐龙。
板书课题。
探究式学习活动
组织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几种恐龙的特点。
学生边介绍,教师边展示相应的恐龙玩具。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画的是否抓住了恐龙的特点’教师进行修改,使其突出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学生美术实践活动小结 布置作业。
教师巡视辅导。课后拓展
展示彩泥制作的恐龙世界作业,引导学生回家继续学习。
第3课画中的线条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是一种重要的绘画语言,我国很早就有画家能将线条运用得得心应手。线条有着曲直、疏缓、粗细等千万种变化,可以表达不同形象以及画家的不同情感。
应会:能通过仔细的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认识人类(艺术家)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难点:学生能将本课的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三)学习材料
铅笔、彩色水笔。教学活动 导入
认识各种各样的线
(1)播放一段平缓的音乐。
(2)播放一段激昂的音乐。
认识不同的线条带给人的不同感受 小组合作探究:(1)《放牧图》(2)《黄河逆流》
(3)《八十七神仙卷》
画家经常运用不同的线表现出自己不同的心情。
引导学生欣赏书中我国古代绘画作品。具体分析我国古代绘画作品中的线
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绘画作品的内涵。小组汇报:具体分析国外绘画作品 指导学生分析:三位外国画家运用了什么样的线条’表现出画家什么样 的心境?
提出问题:欣赏课本中的作品后,你有什么收获? 绘画表现过程学生进行评述过程
第4课会动的线条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难点: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三)学习材料
图画纸或彩色复印纸,水彩笔,丝带等。教学活动 组织教学
导人新课 用语言组织教学。
提问:谁能让你的丝带动起来?丝带动起来时是什么样的线?
提问:谁能到黑板上画出表现丝带动起来的线? 出示课题。
探究式学习活动
观察教材第8页现代雕塑,提问:看到这幅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艺术家常用这类线条表现动感。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壁画作品,提问:画上哪些线条给你飞翔的感觉,我国敦煌石窟中还有许多这类壁画。看看它们如何用线表现出飞翔的动感。播放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教师利用教材第8页右下角的图片、补充的一
些艺术作品,以及教材上
学生作业,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什么样的线条能给人动感。
组织小组讨论。
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使画面中的线条既有动感又具美感。
学生动手实践 布置作业。巡视辅导。小结.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课后拓展
展示几种具有动感的线材造型,学生是否喜欢。回家可以试一试。
第5课卵石动物造型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l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感受卵石动物造型的多种表现手法。
应会:学习利用卵石及色彩进行动物造型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提高设计、制作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卵石和彩笔进行动物造型设计、制作。
难点:卵石动物造型的新颖和富于美感。
(三)学习材料
各种形状的卵石,剪成卵石形的彩色卡纸,铅笔、彩色水笔、水粉颜料、毛笔、笔洗筒,动物图案资料,卵石动物作品。
教学活动 组织教学 语言鼓励。导入新课
布置学生用卵形纸进行动物图案绘画。研究教材
打开教材第10、l1页,说说你最喜欢的卵石作品。进一步了解卵石作
提问:研究一下,教材中的作品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欣赏借鉴 把卵石作品分发到各小组,供学生继续研究、学习。共同创作 布置学生完成自己的卵石作品,及时为学生提示、辅导。
评价交流
请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成功与不足。
谈在创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
第6课威武的盾牌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盾牌是防御性武器,设计盾牌应从外形、色彩、图案纹样等方面进行。
应会:结合现有的资料和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学习用简单的材料美化生活,培养学生学会保护自己,从小树立防范意识,建
起心中的盾牌;了解盾牌在当今生活中的用途。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根据现有的材料,进行盾牌的设计、制作。
难点:盾牌造型、色彩、图案纹样的新颖。
(三)学习材料
瓦楞纸箱板、彩色纸、彩色笔、剪子、胶水。
教学活动
组织教学语言鼓励。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出现武警帽徽,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徽志吗?它的含义是什么?
研究课题出示课题。
提出思考问题:盾牌是千什么用的? 分析教材
研究教材第12页图
提出问题:
古代武士手中的盾牌是干什么用的?说说这块盾牌的特点。继续分析教材
分析、研究教材第12页、13页中学生的作品。
提出问题:
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你在设计、制作时,打算在哪些方面突出“威武?
你打算怎样做? 播放录像
播放课件。
凶猛动物张开大口的照片,神、怪面具资料,商朝青铜器纹饰。
提问:你受到什么启示?你打算怎样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 学生制作
提出作业要求:
利用现有的材料,采取合作或个人的形式,完成一件富有新意的作品。
展示作业
安排各组学生代表介绍作品特点。评价
评价作品并提出问题:说说你是怎样建立自己生活中的盾牌的?
第7课会变的盒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I.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括中各式各样的盒子,发现不同种类的盒子的不同功能,明确盒子不仅造型美,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
应会:了解纸盒的基本制作方法,研究纸盒的制作步骤,找一些其它的纸盒,把它们组台在一起,变成你想做的东西,如:房屋、车辆等。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盒子的设计与实用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了解有关设计的基
本要求。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发现盒子的种类和用途,简单了解纸盒的基本制作方法。让学生通过纸盒的收集、观察、研究、制作等教学活动,了解有关盒子的相关知识,学习用简单的方法将不同的纸盒进行组合和制作。
难点:巧妙利用不同纸盒进行组合、制作。
(四)学习材料
教师:各种各样盒子的资料、图片. 学生优秀作品,纸盒步骤图,剪子,刻 刀,胶水等。
学生:生活中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纸 盎,剪子,刻刀,胶水等。教学活动
1、组织教学组织学生整理用具。课前准备
(1)收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盒。(2)有关盒子的相关资料。
2、讲授新课
放映教学课件。
古今中外盒子展示、讲解。
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盒子。形状、颜色、用途、功能
(1)你收集的盒子是装什么物品的?
(2)造型美吗?有什么特点?(3)设计、实用功能表现在哪儿?
(4)说一说你最喜欢之处。组织学生典型发言。
组织学生研究分析纸盒的制作特点。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设计。
讲解制作要点。
放映制作展开图,讲解制作要点。艺术实践
指导看书第14、15页。
分析:盒子不仅造型美,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
3、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学习用简单的方法将不同的纸盒进行组合和制作。
每人完成一件作品。
4、评价
组织展示、讲评。
第8课彩墨游戏(二)(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简单了解彩墨画的绘画形式,初步认识中国画,了解绘画用具的使用方
法和简单的技法。
应会:在游戏中感受、体验彩墨画的基本方法。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彩墨画的特点,感受彩墨画的乐趣,在彩墨游戏中发现彩墨的技法,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去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学习用简单的技法进行表现。
难点:特殊技法的运用。
(三)学习材料
教师:中国画欣赏作品、教学课件、学生优秀作品、毛笔、墨、中国画颜色或
水彩颜色、生宣纸、毡垫。
学生:毛笔、墨、中国画颜色或水彩颜色、生宣纸、毡垫。教学活动
1、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整理好用具:毛笔、颜色、墨、生宣纸。
2、讲授新课
(1)练习用笔、用墨。
①请休用毛笔蘸上墨,中锋用笔、侧锋用笔试一试,看有什么变化?
②请你笔上蘸满淡墨,笔尖蘸一点点浓墨,卧锋用笔试一试,看看有什么变化?
(2)组织学生看书研究、讨论、解答问题:
①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画?
②观察分析书中作品采用了哪些画法。
◎分析技法的运用。
(3)教师演示。
浓淡、干湿、点染、勾勒、没骨等技法。
3、艺术实践
(I)放映课件,组织学生 观看:
①艺术家是怎样作画的。
②运用了哪些技法。
(2)带领学生体验几种墨色变化和基本技法的应用。
(3)找一找你画中的这些技法的应用。
(4)欣赏中国画作品。
从作品中发现技法的运用。
4、评价
组织学生办小型展览活动——彩墨天地。
第9课大嘴怪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l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吹塑纸版画这一版画艺术创作方法,感受吹塑纸版画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应会:尝试运用划、刻、揉、撕、剪等方法,制作一幅情趣盎然的表现大嘴怪
题材的吹塑纸版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版画这一独特艺术表现形式的热爱,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在作业中增强想像力与动手能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吹塑纸版画艺术,掌握基本制作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塑造自己喜爱的形象。
难点:创作思维的发散性和磨印的均匀程度。
(三)学习材料
吹塑纸、印制纸张(可以是图画纸、彩色复印纸、画报纸、报纸等)、油墨、墨磙、用于磨印的马莲或勺子。
教学活动
1、游戏导人
艺术创作不但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有时只要在材料上稍加变更,就可以使画面产生非常有趣味的效果呢!
2、组织探究活动。游戏揭秘
魔术师(老师)出场:分别帮每组的试验板材滚上油墨,并神秘地告诉他们磨印的方法.同时组织讨沦。
欣赏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书中作创设情境 听:
(1)(一声吼叫)这会是谁发出来的声音?
(2)它生活在哪里?(海浪声、鸟叫声、风声)
(3)你想象的大嘴怪是威猛的还是善良的?它的大嘴巴有哪些本领?
3、创作
教师根据孩子描绘的情景引导、启发构图形式,并进一步激发孩子们 的想像力。
4、交流评价
组织“大嘴乐园”展览。
5、课后拓展
欣赏:实物拓印、纸版画等其他版画形式的作品。
提问:这些版画形式都运用了哪些巧妙的方法来表现?
第10课中国龙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通过观察,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体会龙的精神。
应会:会讲出龙各部位的象征,能自己创作一幅龙的绘画,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舞龙道具,会抓住龙头、身、尾三部分特点进行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都说中国是龙的故乡,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中间包含人们对龙的尊重、崇拜,人们借龙的精神来树立自己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搜集有关中国龙的资料,初步了解中国龙的历史。
(2)了解龙的象征意义,欣赏其造型。
(3)抓住龙的特点,画一条龙或集体创作一条龙。
难点:
(1)在绘画中表现出龙的精神、气势,抓住龙的特点、造型及动态。
(2)在“欣赏·评述“中请同学们讲述龙的象征意义并体会龙的精神。
(三)学习资料
有关中国龙的资料,彩笔、胶带、布、纸、纸板等。建议引导学生发现生活
中可利用的材料。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录像。
学生观看,使学生初步感受龙文化。
(1)动画片看龙的形象。
(2)春节庙会上舞龙和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
(3)申奥宣传片上的龙的形象。
二、引出题目,解决教学,重点内容
看到了三段表现龙的形象的影视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中国的龙文化。(出示课题)
你印象中的龙是什么样的?
真正的龙我们都没见过,但龙的传说已经源远流长,书上就为我们介绍了一些龙的形象,我们一起来看看。
龙,经历了3000多年交融演化。商周的古拙抽象、战国的秀丽洒脱、秦汉的雄健圆润、宋元的清秀典雅、明清的繁复华丽,均有着各个时代不同的特征和风采。通过简单的了解,我们知道了龙是中国人造的理想化动物形象,是中华民族独到的精神文化,它身上具有很多动物的特征,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试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来龙的局部特征。拓展思路 分组讲解。
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龙?把你收集的有关龙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小结:在古代,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象征高贵,在民间又是喜庆吉祥的标志。
历史发展到今天,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大家一起来欣赏现在的龙的形象设计,更是与众不同。
第1l课吉祥图案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欣赏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吉祥图案,了解有关吉祥图案的文化及其发展。知道部分典型的吉祥图案,了解它们的造型特点及所表达的含义。
应会:能用剪纸的形式制作吉祥图案,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对吉祥图案的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吉祥图案的知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及吉祥图案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
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与态度,以及形象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吉祥图案的文化,加深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了解。尝试用剪纸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对未来生活美好的祝愿。
难点:图案的造型要生动、有趣,并且能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三)学习材料
有关吉祥图案的图片,课件,剪刀,各种彩纸。教学活动(1)组织教学(2)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吉祥图案
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吉祥图案》这节课,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的图片
资料介绍给大家。
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掘.(3)新授课
①提出问题:
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类,并逐一解决:
A.什么样的图案叫吉祥图案?
B.它有什么用途?
C.这些图案代表什么含义?
②请你们把搜集的图案按照内容分类,你认为可以怎样分?
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剪纸的形式制作吉祥图案。
A.剪纸与绘画有什么不同?
B.书上介绍的剪纸方法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C.这种方法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 ④课件演示:
学习先绘再剪的剪纸方法。
⑤课件:补充介绍在构图和内容上有新意的作品。⑥学生谈自己的设计、构思。
(4)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设计制作一个吉祥图案。
(5)小结
组织交流。
其他学生的作品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
第12课 橙色的画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由两个原色调配而成的颜色叫间色,认识三间色的色相。通过欣赏以橙色为主的美术作品,使学生感受到橙色温暖、明快的美感,感受到它们使画面构成的特别的艺术效果。
应会:以橙色为主要颜色绘制一幅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色彩美有一定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加注重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加强对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调色认识不同量的红色和黄色调出来的颜色是不同的,认识和感知以橙色为主要颜色的画面带给人们的特有的美感。
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橙色的感受,在感知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三)学习材料
课件、图片、色相卡、水粉颜料、毛笔、图画纸及调色用的工具等。
教学活动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教师穿一件橙色的文化衫,或者用投影直接打出橙色来。
提出问题:
①这是什么颜色?
②知道它是由哪两种颜色调出来的吗?(出示红、黄两色色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橙色的画”。
A.出示橙色的绘画作品。
提出问题:
a.什么样的画叫橙色的画?
b.橙色的画和以前常见到的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B.出示以其他颜色为主的绘画作品,如蓝色的画。
提出问题:
a.橙色的画是不是只能用橙色?
b.橙色的画里还用到哪些与橙色有关系的其它的颜色?
(提示前面展示出的色标。)
C.打开书。提出问题:
a.学生的美术作品里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和借鉴。
b.你认为都有哪些内容可以用橙色的画面去表现?
c.应当如何去表现?
(4)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①以橙色为主画一幅画。
②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③注意利用橙色的深浅对比,使画面有层次。
(5)小结、组织交流。
第1 5课 有趣的造型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感受蛋壳、乒乓球的特性,学习利用彩纸及多种材料进行制作。
应会:学会用彩纸及多种材料进行蛋壳小摆设、小玩具的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设计、制作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蛋壳、彩纸等材料进行人物、动物造型设计、制作。
难点:蛋壳、乒乓球小摆设的美感与创新。(三)学习材料
蛋壳、乒乓球、彩纸、剪子、胶水、废旧包装纸、废旧包装盒、动物和人物图片。
教学活动
1、组织教学 语言鼓励。
2、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蛋壳、乒乓球制作的“鸡"的作品。
分析这组“鸡”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研究教材
打开教材第32页、33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
小组研究作品制作方法,把蛋壳鸡作品分发各小组,供解剖研究。(蛋壳作品各部件粘接用双面胶固定。)
3、确定创作题材
布置学生确定自己作品的题材。造型训练
第1 6课 一张奇特的脸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陶艺,了解浮雕式人像的造型艺术,感受不同造型带给人们的美感。
应会:尝试运用捏、搓、揉,借助工具压按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造型艺术,增强学生对陶艺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泥塑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特的浮雕头像。
难点: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应用。
(三)学习材料
课前搜集资料,以及陶泥、垫板、辅助材料。教学活动
1、游戏
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做表情游戏。
2、交流
(1)脸上的五官包括哪些?
(2)当脸上的表情发生变化时,五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你觉得谁的表情最有趣,请他给大家展示一下。
3、欣赏
很多立体的造型艺术中,艺术家们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或传说中的人
物)性格、动态,而大胆地将人物的五官形态、动态进行夸张和变形。
创作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绘启发造型形式,并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想像力。
4、交流
组织一场有趣的“假面嘉年华会”,为学生的作品展示提供交流评价的平台。
5、延伸
有条件的话,可以请同学们欣赏上好釉色的、烧制好的作品,进一步激
发学生学习陶艺的兴趣。
第1 7课 电脑美术——模板帮我们作画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学习运用电脑软件多种模板组合画面并搭配出自己满意的色彩效果。由于不同的软件所带的模板不同,应根据软件的特点设计教学。(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合理运用不同的模板组合画面的重要性。本课的难点是在教学中如何克服电脑软件每次只允许选中一个合适的模板进行着色和添画从而对把握画面的整体性产生的不利影响。
(三)学习材料
带有模板的电脑美术软件。如不具备应用电脑美术创作的条件,也可采用卡纸或废纸盒等,请老师或家长等成年人帮助制作出各种模板,利用色彩拼涂的形式进行创作。
教学活动
1、构思并勾画作品内容。
向学生布置作业;确定自己的创作内容,用剪影式的方法在电脑中或纸上勾画出草稿。
2、相关技能技巧学习
浏览并讲解电脑美术软件中各种模板的样式、特色和使用方法。特别应注意介绍对模板造型的灵活运用。
4、感受和认识相关美术作品和知识
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欣赏并介绍拼贴画、装饰画作品的形象组合特点,启发学生大胆独特的想象。
5、创作作品
根据学生自己的创意,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
6、教学评价
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鼓励一些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第1 8课 变垃圾为宝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了解简单的垃圾处理知识,能根据手中的废弃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能将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与人类生存环境和地球资源相联系。
应会:能用简单的工具将可利用的废弃物进行组装,实现自己的设想;能用绘画的方法创作一台综合的垃圾处理器;能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整理归纳。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能够初步了解垃圾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而树立保护环境和慎用资源的观念,对人类的环保事业有初步的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对垃圾处理的设想更富创新精神;作品力争突出生态环保,使学生关注生活环境;绘画中更注重设计思路的体现。
难点:在制作垃圾处理器时,应注重各部件的连接关系,可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连接。
(三)学习材料
剪刀、胶水、胶条、彩笔、废旧纸盒等。教学活动
1、导人课程
看一段卡通片《小糊涂神》。
提问:大魔包的家里这么多的垃圾,我们怎么来处理呢?
2、思考本课问题
有一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使废物变成宝贝。下面做一个游戏——“找宝”。
看一段录像《木材的一生》(树——筷子——纸——卫生纸)
3、分析并尝试制作
在这段录像中,最多出现的是垃圾处理器,垃圾由于种类不同,于是就
会有不同的处理器来处理。
书中有几件同学制作的垃圾处理器,它们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你也来制作完成一件作品。
4、作业要求:
(1)可以是绘画形式也可以是利用所带材料设计制作一台垃圾处理器。
(2)可以合作也可以自己完成。
7.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1教案 篇七
练习1 教学目标:
1.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2.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3.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自主探究方案: 1.准备一张中国地图。
2.在《中国地图》上找找各省、市、自治区的位置。3.读准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歌。教学过程:
第1课时(总第 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 课
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 说说预习收获。
二、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实践” 熟记并背诵简称歌。1.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说说简称的作用:方便使用。5.弄清各简称代表的意思。6.熟记并背诵简称歌。7.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8.当游客,巧记简称的顺序。
(1)创设情境,全班同学乘坐小火车周游全国。
教学
(2)按简称歌的顺序全班开火车读,老师指地图,如此反复几个回合。
(3)说说刚才的游览顺序(即简称歌的编写顺序),大致是由北向南,由东到西。
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1.出示句子。
2.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3.交流。
4.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5.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6.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写好钢笔字 1.看看写的字。(“返、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捺画的写法:边写边讲起笔、行笔、收笔时的注意点,要连贯流畅,形成“一波三折”之势。
4.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老师巡视指导。5.选出有代表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评议,表扬好的,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训练。
第2课时(总第 课时)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 课
一、学生“回顾旧知”—教师“提供资源” 指名背诵简称歌。
二、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实践” 熟记成语
1.指名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把成语读流利。2.理解成语的意思。
学生自主选择成语,说说各自的理解,师生共同评议。对于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教学
风云变幻:风和云变化不定,比喻局势变化迅速,动荡不安。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对成语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在读中体会每排两个成语在意义上的联系。
4.熟读成诵。
5.创设一定的语境,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如:高山地区的气候变化又多又快,真是()。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2)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夜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3)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4)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观看插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过春节的。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以其中一幅图为例,请有相同经历的学生作介绍,指导学生说清楚,说具体。(如: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哪些人?在干什么?这件事是怎么一步一步进行的?)
5.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6.指名说。
师生共同评议,对说得好的同学表扬鼓励,对说得不太好的给予帮助和指导。
作业设计:
背诵练习中的读读背背以及第一题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交代清楚——时间
地点
人物 聊聊春节
叙述完整——过程
8.小学三年级下册《练习6》教案 篇八
教学要求
1、按笔顺规则,把“陷、遮、傻”写正确、写端正。
2、写出海带有指定偏旁的字。
3、读一读,认识含有数量词的词语。
4、读一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打比方的。
5、照样子,修改病句。
6、熟记8条成语。
7、通过口语交际,学会商量。教学准备:小黑板,光盘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7】
一、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2)看看这3个字是什么结构。
(3)从笔顺规则来看,这几个字的书写笔顺怎样?(4)在书写时,你认为哪些地方该提醒大家注意?(5)教师范写,学生注意观察。
3、练习(1)按笔顺规则,边说边书空。(2)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3)根据情况,及时小结。
4、反馈
(1)请同学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端正。(2)展示写得好的同学的作业,进行表扬。(3)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练习。
二、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6个偏旁的名称。(2)指名读一读。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3、引导学习其他的偏旁。
4、练习
(1)学生字自己的书上填上带有指定偏旁的字,请同学板演。(2)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
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指出存在的问题。
三、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1)请学生试读6个词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2)集体读一读,教师指导。
(3)指名读,思考:这6个词语有一个相同之处,是什么?(4)小黑板出示:万众一心 瞬息万变万里长城 *通过查字典,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结合词语,理解词语中的“万”。
*小结:这两个词语中表示数量的“万”并不是指“一万”。*让学生用笔画出其他词语中表示数量的词,看看它们是什么意思?
(5)小结:遇到类似的词语,就要细细地分辨,揣摩,搞懂它们的真正意思。
3、练习读
4、反馈
第二课时【38】
一、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请同学读一读句子,其他同学思考:这两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什么比喻什么?
(2)想一想:为什么云雾一会儿像“茫茫的大海”,一会儿又像“巨大的天幕”? *引导进行比较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增添感性认识。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情境,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与我们以前学的打比方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3、练习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练习
4、反馈
二、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1)出示例句:
*讲解修改符号所代表的意思。
*指名读改过的句子,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改?(2)出示第一个病句 *轻声读一读。
*找一找,这句话有什么毛病? *思考:毛病找到了,该怎样修改呢? *指导学生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让学生读一读修改后的句子,凭借语感检查是否正确。
(3)归纳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一读(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找(找出句中的毛病);三思(思考如何改);四改(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五再读(读改过后的句子,检查所做的修改是否恰当)。
3、练习
(1)让学生用以上的方法步骤练习修改两个病句。(2)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反馈(1)评议
(2)表扬修改全对的同学,让有错的同学进行订正。(3)朗读修改以后的句子。
三、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8个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2)教师范读(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1)自由练习读(2)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1)集体背诵(2)指名背 第三课时【39】
课前准备:找几位同学排演
一、第七题
1、谈话,揭示课题
2、自由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4、让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5、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每幅图中所遇到的事情的原因。
6、以第一幅图为例,让学生说说,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准备怎么办,你准备怎样去同别人商量?
7、根据发言,进行指导:
(1)态度要诚恳(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8、分组练习商量,准备表演。
9、请几组学生表演每幅图遇到的情况。
10、小结,启发学生出题,根据情况练习商量的话题,也可以进行表演。
11、总结谈话:我们平时遇到难事应该多商量,这样可以把我们的事情做得更好一些。课后反思: 练习的烦恼
我以前很喜欢上练习课,因为这样的课上学生积极性较高,因为大多是他们学过知识的总汇和回顾,但同时又有新的知识。
可是最近我很讨厌练习课,老是感觉自己设计不出新意来,有时候自己设计的新意东西,在学生那没有什么反响。
口语交际的失望
练习三的口语交际是“学会商量”,在教学前,我设想这应该是学生喜欢的内容,于是,我设定了交际环境,开展了交际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扮演角色进行交际,可我明显的发现孩子们不会商量,这正是我需要帮助他们解决的问题。于是我抓住交际中精彩的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商量的语气,商量的技巧。
9.小学三年级下册《练习6》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练习七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解题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计算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哪个月是大月?哪个月是小月?大月、小月各有几天? 2.怎么区分平年与闰年?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3.一年有几个季度,什么叫“世纪” 填空:
1.12月份有()天,9月份有()天。2.1998年全年有()天,2012年全年有()天。先确定1998年和2012年是平年还是闰年。3.平年和闰年在()月份相差1天。
二、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问题。
1.提问: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今年的10月1日是建国多少周年?今年是2004年,用2004-1949=55(周年)
计算经过的年数,用终止年减去起始年。
询问:你妈妈是()年()月()日出生的,到今年()月()日是()周年。
父母会记住我们的生日,我们也要记住他们的生日,在他们过生日时,祝他们生日快乐。2.算一算。
小聪参加的夏令营活动定于7月25日出发,8月7日返回。他从出发到返回需要多少天?
解题思路:7月有31天,31-25=6(天)再加上25日这一天是7天,7+7=14(天)
3.汽车博览会原定于2003年6月28日开幕,2003年7月3日闭幕,因故推迟到7月2日开幕,会期不变,那么应在哪一天闭幕? 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什么叫“会期”?原计划的会期是几天?(6天)怎么计算?(6月30天)4.数学游戏。
只要说出连在一起的三个日期数的和,我就能知道它们是哪三天。三个左右相连的数,总是依次大1,所以只要把三个数的和除以3,得到的商即为中间的数,将中间的数分别减1和加1,即得到 前后两个数。
作业:关于年、月、日还有很多有趣的问题,同学们可以继续到网站或书籍中查找资料。
《十万个为什么》(天文分册)《中国青少年百科全书》(自然分册)
*小刚计算从1开始若干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结果误把1当成10来计算,得错结果恰好是100,你能帮小刚改正错误吗?小刚算的是哪些自然数的和?
板书设计:
年、月、日
10.小学三年级下册《练习6》教案 篇十
土乐沙趣
学习目标:
让学生了解滑沙运动,感受沙土带给我们的乐趣,会简单的制作一幅沙画。学习重点: 了解滑沙这项运动。学习难点: 会制作一幅沙画。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们的榆林
1.谈话,谁去过榆林,一路上你见到路两边最多的是什么?(沙子)
2.生活中沙土有没有给你带来快乐?(生畅所欲言)
二、了解滑沙运动
1.自读58页资料链接,了解滑沙运动以及它的起源。2.小组讨论:
你认为滑沙运动应该注意哪些? 3.指名汇报,学习59页滑沙安全知识。
4.和同学讨论一下,平常玩“土游戏”时,还能有哪些创新的玩法?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最多。5.班内展示,并说一说玩法。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
沙土中我们有哪些有趣的玩法?
二、从榆林看世界
1.黄土黄沙中还有哪些乐趣,你知道吗? 2.自学65、66页,了解我们身边的“土游戏” 3.玩沙小主题:沙雕画制作
a.读67、68页内容,了解沙雕画制作的方法和步骤.b.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制作沙雕画。C.在组内分享自己的沙雕作品。
4.评选优秀作品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三年级《可爱的榆林》作业
第五课
土乐沙趣
一、填空
榆林最多的是()、(),这里的人们以()为伍,以()为乐。
沙土给我们带来了乐趣,其中我最喜欢()、()。
二、说一说沙雕的制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次数: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
第六课
故事中的榆林
学习目标:
让学生了解榆林的风景名胜和有关的传说故事,感受榆林的悠久历史,热爱我们的这片土地。学习重点:
了解了解榆林的风景名胜和有关的传说故事。学习难点:
感受榆林的悠久历史,热爱我们的这片土地。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喜欢听故事吗?你听过榆林的民间传说故事吗?
二、我们的榆林
1.自读71页资料链接与陈忠实、高建群的话。2.看图,认识镇北台、花马池、二郎山等名胜古迹。3.读一读相关的传说故事。4.小组讨论:
通过读故事,你对榆林有多累哪些了解? 5.班内汇报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更多的榆林的名胜古迹的图片和传说。
第二课时
一、看图回顾旧知
榆林有哪些名胜古迹和美丽的传说?
二、展示成果
1.小组内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榆林的名胜古迹的图片。2.讲述收集到的有关榆林的传说。
3.班内交流展示。
完成82页的请你为我做评价。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第六课
故事中的榆林
一、填空
1.在榆林城北红山山顶有一座镇北台,它(),怀抱(),控(),锁(),是古长城的重要关隘。素有()之称,和山海关、嘉峪关并称为中国长城的()。
2.榆林有“三宝”,分别是()、()、()。3.()是陕西省内盐池的最大产地,位于榆林市的()县。
11.小学三年级下册《练习6》教案 篇十一
学习目标:
1、能运用水墨的简单技法进行画面创作。
2、在欣赏与比较中探究水墨的有关知识;在游戏活动中,尝试浓、淡、干、湿、粗、细、虚、实的多种表现方法,体验水墨的乐趣。
3、感受多视点的细节观察与表现;体验毛笔、墨、宣纸、中国画颜料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毛笔执笔方法和基本技法。难点:正确执笔和基本技法表现。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的视频、图片,课件。学生准备:毛笔、墨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故事导入:“一滴墨的故事”——三国时期画家曹不兴为吴王孙权画屏风,不小心滴了一滴墨在屏风上。怎么办呢?这时,画家灵机一动,把墨点改画成一只小蝇,孙权以为是一只真的飞蝇,挥手去赶,可真奇怪,赶了几次,飞蝇仍然不动,仔细一看才明白:这是只画出来的小蝇。引导学生认识到画家的聪明以及高超的绘画技能,揭秘本课课题。
2、板书本课课题。
二、课堂讲解
1、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有趣的水墨画。
2、学生练习毛笔执笔姿势,尝试水墨画的简单技法。
三、欣赏美丽的水墨画(出示评价语汇:引导学生说出对作品的感受。)
1、画家爷爷的作品。
2、小朋友的作品。
四、水墨画技法练习
1、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技法进行绘画活动。可以用水
1/3
墨画中浓、淡、干、湿、粗、细、虚、实等多种技法相结合画出来;或者从中逐步练习并加以创作,使其成为一幅完整的画面。
2、老师巡视与辅导。
五、反思评价
集体欣赏:①引导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欣赏与尊重别人的想法和创意。②学生把作品贴在黑板上,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并进行评价。
六、课后延伸
1、寻找更多的水墨画知识或图片。
2、认识水墨画是国画的一种表现,并延伸到国画的欣赏和学习。
七、情感教育
让孩子们知道和了解水墨画是国画的一种。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这是近代引进西方以材料分类学之后,对中国画中只用墨作画的画种的称谓。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八、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在水墨的世界里,学会了水墨画中毛笔的执笔姿势和基本技法,同学们也学会运用这些技法进行简单的创作,并将此方法运用到以后的绘画中去。课后要多去学习和了解我国的国画,并把你们观察到好的水墨画记录下来。
教学后记:
通过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小组练习等体验性的活动,把教学中美术知识的目标转化为教学的兴趣点,使学生想学、乐学。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注重让学生主动的去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正确掌握毛笔执笔姿势,了解水墨画是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孩子们最喜欢并爱上水墨的万千变化,但是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要他们说出画中用了哪些其他技法,都说不
2/3
出来。因此在课前我布置学生了解国画的历史由来,然后在课堂上再利用自己收集到的水墨画图片让学生欣赏,学生能够认真观察、仔细体会并口头描述水墨画技法的丰富性。
课件出示水墨画的图片,强化视觉印象,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水墨画的技法和毛笔执笔自私,形成良好的绘画基础。学生通过对水墨画的学习和了解,直接用毛笔,表现出自己喜欢的画面。
12.小学三年级下册《练习6》教案 篇十二
教学内容:课本第11~12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同学们能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同学们想学、乐学、会学。教学过程:
一、口算。
1l-2= 8+6= 16-8= 9+7= 13-7= 11-6= 14-8= 15-5= 12-5= 12-9= 14-6= 17-9=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回答。
二、巩固练习
1.夺小能手。(练习三的第1、3题)师:今天,我们先来进行一个闯关游戏,小朋友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师:现在老师先宣布一下闯关规则:必须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题目。每做对一道题,就能获得一面红旗,最后看看哪位小朋友获得的红旗数目最多,大家听明白了吗? 师:请小朋友翻开课本11页,找到第1题和第3题,准备开始!看看谁是夺小能手。(学生独立做题,后反馈。)2.小象摘椰子。(练习三第2题)
师:大家刚才的表现让老师很满意,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小象摘椰子比赛,好吗? 生:好。
师:现在我们看到了有4只小象正在比赛摘椰子,看看哪只小象摘得又快又多。大家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这里有4只小象,并且每只身上都有一个数字和减号。生:我还看到了每个椰子上都有一个数字。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很仔细。只有当小象正确算出身上的数字减去椰子上的数字时,它才能将这个椰子摘走,大家愿意帮帮小象的忙吗? 生:愿意。
师:那就请小朋友动手帮小象列式计算吧!(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3.在○里填上“>”、“<”或“=”。(练习三的第4题)(1)学生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要求学生要将算式的结果先写出来,再进行比较大小。在反馈时,学生要先说出算式的结果,再进行比较。
4.解决问题。(练习三的第5、6题)(1)练习三的第5题。
师:刚才大家去了动物园,看到了小象摘椰子比赛,现在老师再带小朋友去果园里逛逛,好吗? 生:好。出示第5题。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大果园,这里种着许多果树,大家在这个大果园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这里种着两种树,一种是桃树,一种是梨树,而且果树上都结满了果子。
生:我还知道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5棵。
师:(出示两个问题)大家看看,小明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呢?大家读读看。全班齐读两道题目。
师:小朋友,你们能解决这两道题吗? 生:能。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2)练习三的第6题。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们要离开果园,去商店里逛逛吧!师:(出示第6题)我们现在来到了商店里的学习用品专柜,大家可以看到什么呢? 生:我看到这里有墨水、小刀和三角板。生:我还知道它们原来有多少,卖出了多少。生:我还知道它要我们求每种学习用品还剩多少。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帮忙计算一下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5.练习三第7题。
师:小朋友,今天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为了奖励小朋友,老师特意准备了许多大苹果,你们想要吗? 生:想。
师:那就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摘吧!(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必须将每个算式的结果写出来。(3)全班交流、反馈。
三、课堂小结
【小学三年级下册《练习6》教案】推荐阅读:
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08-01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07-09
练习课(三)/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09-13
小学三年级数学练习10-25
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10-29
小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评语08-20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冀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