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工

2024-10-08

返工(精选6篇)

1.返工 篇一

生产环境符合要求 2 领取返工产品

物料转移 1 室内温度:18~26℃ 相对湿度:45~65% 2 按返工要求去除包装后,清点数量,记录接收的返工产品的数量,处理后产品的数量、损废数量及可回收包材数量按返工产品的不同要求送往指定生产区域 岗位:

□已清洁

□未清洁

返工前数量:

箱零

盒;

返工前产品批号:

处理后数量:

□瓶/□盒/□板/□粒 待处理品数量:

QA 监控人:

日 月

日 月

日 温度/湿度

℃/

%

℃/

%

℃/

% 损废包材名称 日期

合计

销毁方式

销毁人

QA 监控人

可回收包材名称 日期

合计

QA 监控人

处理后产品送往:

清场每批生产结束,进行全面清场 清场记录填写齐全、有 QA 签字,清场合格证附批记录后 清场合格证:□ 符合规定

□ 不符合规定

备注:

工序负责人:

监控人:

技术员:

2.返工 篇二

小组概况见表1。

2 选题理由

采油四厂共有480口抽油机井, 其中475口井采用Y280M型电机拖动生产, 由于调参、电机故障等原因, 每年需安装电机600台次, 每台次需动用随车吊、拖载焊机各4个工时, 2名维修工人共8个工时。在安装过程中, 当出现试运行轴承异响或接错线而烧坏等问题时, 只能拆回重装一个, 让安装工人既生气又无奈。2009年7~12月, 返工率达到10.3%, 造成劳务损失1.7万元, 影响原油产量19.38t。所以, 我们选择《降低抽油机电机安装返工率》作为活动课题。

3 现状调查

小组成员查阅了采油四厂2009年7~12月电机发放台帐, 共返工31台次, 返工率10.3%。我们进一步对返工问题做了分类统计, 列调查表、做饼分图, 可以看出, “试运行轴承异响”出现24台次, 发生频率77.4%, 是主要问题。找到问题症结后, 小组对解决难度进行了评估, 组员中有负责电机维修的高级技师、工程师, 技术力量比较强, 根据以往的活动经验和成绩, 预计可解决主要问题的90%, 从理论上算, 返工率可降到3.12%。

制表人:李蛟真制表时间:2010年1月2日

4 设定目标

考虑到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小组设定目标值为3.5%。

5 原因分析

针对主要问题, 我们进行了原因分析, 绘制关联图, 找到5个末端因素, 分别是“用榔头点击轴承”、“未针对安装工序进行培训”、“无轴承质量检测工具”、“检修责任无法追溯”、“无供货质量考核办法”。

针对主要问题, 小组进行了原因分析, 绘制了关联图 (图1) 。

6 确定主要原因

6.1 验证“用榔头点击轴承”

轴承与轴为过盈配合, 小组观察到的拆、装过程十分困难。拆卸时, 需2人配合操作, 1人用丁字杆对准轴承内圈, 1人用榔头敲击丁字杆, 击打过程, 火星四溅, 十分费力, 操作不当, 有时榔头还会抡空, 榔头与丁字杆经常断裂, 有一定危险性。击打力量与与轴线存在夹角, 使电机转轴受力偏磨, 直径变细, 易引起轴承跑内圆而异响。安装时, 也需要2人配合操作, 首先把轴承套在电机轴头上, 1人拿着撞击筒对准轴承内圈, 1人用榔头敲击撞击筒尾部, 存在与拆卸过程类似的问题, 击打力量与轴线不重合。所以, 确定为要因。

6.2 验证“未针对安装工序进行培训”

小组调查了安装人员2009年7月份以来的技术培训情况, 均未发现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小组在现场观察安装过程发现:电机就位后, 需焊接底座固定螺栓、轴头的皮带轮固定螺栓和风扇罩螺栓, 安装人员通常将地线搭在电机外壳上。在焊接皮带轮固定螺栓时, 焊接电流会流过轴承滚珠, 在滚珠与内、外圈间的虚连接处产生电火花, 造成滚珠与滚道局部烧蚀, 从而引起试运行时的轴承异响。现场询问操作人员是否明白这种操作方法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时, 均回答“不清楚、不知道”, 一脸的茫然与无辜, 显然这是要因。

6.3 验证“无轴承质量检测工具”

小组走访调查时发现, 现场工人检测轴承方法原始且不可靠。新轴承使用前, 一是快速转动轴承外圈, 检查滚珠滚动是否流畅, 听听有无噪音, 有没有卡滞;二是上下、左右晃动轴承外圈, 感觉内圈的旷动量大小, 确定轴承质量是否合格, 完全靠维修人员经验判断, 缺乏可靠依据;对于从现场收回流转电机的轴承质量, 维修人员根据空载运转噪音, 以及运送人员口头描述的负载运转情况, 判断轴承好坏, 很容易以讹传讹。因此, 确定为要因。

制表人:尚晓东制图时间:2010年1月15日

6.4 验证“检修责任无法追溯”

现场调查中有24台次试运行轴承异响, 为了分清责任, 小组查看了电机修理台帐, 但台帐只记录了送修单位、修理时间等粗略信息, 没有登记承修人及详细的维修内容, 检修责任无法追溯到工序和个人, 更无从谈起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显然, 这也是要因。

6.5 验证“无供货质量考核办法”

小组从电机修理班了解到, 2009年, 我厂进新轴承305套, 质量验收时发现2批次109套轴承游隙过大, 反映到物资供应部门后, 均做了调换处理。小组又从物资供应部门了解到, 我厂有完善的物资供应质量保证制度与体系, 对于因质量问题调换轴承的厂商, 均已做了相应处理。所以, 这不是要因。

7 制定对策

对确定的4个要因, 我们分别制定了对策。一是不用榔头拆、装轴承, 消除拆、装过程中力与轴线的夹角。二是针对电机安装工序进行培训, 使工人明白且能做到, 焊接电流不通过轴承滚珠。三是设计轴承检测工具, 简化现场操作, 使检测标准与结果都有量化依据。四是修订完善电机管理办法, 实现电机轴承维修责任能够倒查。

8 实施对策

8.1 改进拆装过程中用榔头点击轴承的做法

8.1.1 研制液压拉力器

为了实现拆卸中不用榔头砸的愿望, 我们设计了液压拉力器, 它由动力、执行和底盘3部分组成。通过计算, 我们得知轴承的最大过盈阻力为58.42kN, 根据最大阻力值, 选择10型液压泵站作为动力部分, 它可以输出高压油流;选择80型液压缸, 制作轴承抱箍、拉力筒等作为执行部分, 它们可以把高压油流转化为拉力, 轴承抱箍与拉力筒是爪式拉力器的一个变形与分解, 它能把拉力均匀作用到轴承内圈端面的圆周上, 克服了普通爪式拉力器点接触易出现的拉力偏斜问题, 能确保拉力与轴线平行。制作液压缸固定架、推车等做为底盘部分。将各部分组装成液压拉力器 (见图2) 。

使用时, 首先把液压拉力器推到电机轴头前方, 把拉力筒贴紧轴承, 用抱箍将轴承和拉力筒前端抱紧, 插好插销, 起动电机, 液压泵工作, 扳动换向阀, 压力表显示高压油流进入液压缸, 柱塞前行顶住电机轴头, 拉力筒通过抱箍带着轴承后退, 完成拆卸, 拆卸力量与轴线存在夹角的问题得到彻底消除。

制图人:付镇制图时间:2010年4月10日

8.1.2 采用热装工艺

为了把装轴承不用榔头砸的想法变成现实, 我们采用了热装法。选购的一个轴承加热器, 使用时, 把轴承套在衔铁上, 启动电源, 加热轴承至80~l00℃, 关闭电源, 取下轴承, 快速套装到电机轴颈上, 热胀原理彻底消除了冷装时的过盈阻力, 轻松完成安装工作, 安装力量与轴线存在夹角的问题得到消除。

8.2 针对安装工序开展技术培训

小组与装备科共同编制了培训课件, 组织安装人员学习。重点讲解了施焊过程中电弧产生的原理, 以及电流流过轴承时产生的危害等。培训后, 小组现场跟踪10井次, 工人均能根据不同的焊接内容, 及时调整地线位置, 确保焊接电流不过轴承。

8.3 研制轴承故障探测器

小组讨论认为:轴承噪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振动越大噪音越大, 如果用传感器收集振动噪音, 通过电磁感应, 把它转变为电信号, 经电路放大, 用仪表指针摆动, 来显示振幅大小, 我们就能量化判断轴承的好坏程度。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 我们绘制了轴承检测工具原理图 (见图3) , 它由传感器、放大电路、显示仪表3部分组成。

传感器用耳机喇叭和探针组成;放大电路采用旧元器件焊接而成, 连接上一个9V的电池;显示仪表采用电压表改装。加装一个外壳, 将各部件组装成电机轴承检测工具。

制图人:付镇制图时间:2010年4月10日

使用时, 把探针探触到正在运转的电机端盖上, 仪表指针摆动。通过对不同磨损程度的轴承测试, 我们制定了更新标准, 指针摆幅不超过100刻度红线 (见图4) , 即为可用, 否则需要更换。现场收回流转的电机, 不解体就能快速检测轴承好坏, 检测结果与标准都有了量化依据, 对策目标实现。

制图人:周玉红制图时间:2010年5月20日

8.4 修订完善电机管理办法

我们建议装备科修订完善了《电机管理办法》, 无论大小修, 修理班必须保证每台电机的轴承质量合格。修理班将人员分组, 并制定了轴承维修标示规则, 在电机支座上用漆书写阿拉伯数字编号“*-*”。如“3-2”前面数表示第几组承修, 后面数表示换了几个轴承, 换的前边还是后边的, 极大提高了承修人员责任心。办法落实后, 每台上井使用的电机, 都可以查到轴承保养更换记录, 做到了责任可以倒查, 对策目标实现。

9 效果检查

2010年12月23日, 小组成员调查了2010年6~12月电机安装情况, 返工率从10.3%降到了2.9%, 活动目标实现。从调查可以看出, “试运行轴承异响”这个主要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活动中, 制作液压拉力器, 购买轴承加热装置, 投入663元。对策实施后, 减少劳务支出14 204元, 增油增收96 847元。活动直接创效110 388元。

通过本次活动, 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现场管理水平。研制的轴承检测工具、液压拉力器, 成本低, 操作方便, 适用于各种机械设备的轴承检测和更换。

1 0 巩固措施

一是整理技术图纸和资料, 装订成册, 留装备科存档, 便于日后工作中查用;二是由装备科不定期抽查、考核各相关单位对新办法的执行情况;三是把检测的电机轴承震动噪音数据, 填写到待用电机的维修保养记录中。

1 1 总结和下步打算

3.返工 篇三

关键词 可摘局部义齿 返工 原因分析

随着口腔医学技术及齿科材料与制作工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义齿修复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固定义齿或种植修复,但活动义齿修复因具有磨除基牙少、适用范围广、价格相对固定义齿低等优点,仍不失为一种常用、易被患者接受的修复方法。对本中心近年来的可摘局部义齿返工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10年9月收集45例返工可摘局部义齿作为分析资料,其中男17例,女28例,年龄28~76岁。义齿的分类按Kennedy法分为4类:Ⅰ类上颌5例,下颌8例,共计13例;Ⅱ类为上颌6例,下颌14例,共计20例;Ⅲ类为上颌3例,下颌4例,共计7例;Ⅳ类为上颌2例,下颌3例,共计5例。

制作方法:进行口腔检查,祛除不利于活动义齿修复因素,根据缺失牙情况设计义齿,进行基牙牙体预备,选择合适托盘取模,中硬石膏灌模,自然光下比色。送义齿加工厂制作修复体。

结 果

45例可摘局部义齿返工件中原因统计,因就位困难固位不良14件(31.1%),卡环或(牙颌)支托位置不良或折断11件(24.4%),义齿咬(牙颌)面升高或降低9件(20%),对义齿颜色、外观形态不满意7件(15.6%),与医生设计不符4件(8.9%)。

讨 论

45件返工义齿中,14件因就位困难、固位不良所致31.1%,为返工主要原因。分析原因:医生取模时脱模过早,造成模型变形;灌模时用两种石膏灌模,膨胀系数不一致;灌模时,印模后部没有悬空形成支点,造成模型变形;石膏基牙或模型折断黏接后位置变化;卡环体进入倒凹区或卡环臂进入倒凹区过深。针对上述原因,采取的处理方法:等印模材料凝固后再脱模;1套模型采用同一种石膏灌注并注意粉液比例;注意模型厚度,单个基牙时作加强处理,例如插牙签,火柴棍等,可有效避免折断;模型制作设计时正确填补基牙倒凹。

卡环或(牙颌)支托位置不良或折断为返工第2个主要因素,占24.4%(11/45)。主要因为:卡环位置与设计位置不符;埋盒时卡环位置有气泡,卡环或支托位置改变;填塞树脂过硬;开盒用力过大卡环或支托变形;戴牙时调整次数过多造成卡环疲劳折断或(牙颌)支托过细过薄折断。处理方法:严格按照卡环导线设计制作卡环;连接体避开倒凹区。特殊情况的设计如基牙牙冠过短时需增设卡环,增大基托面;(牙颌)龈距离过低的缺隙可采用整体铸造义齿,缺隙处铸造金属(牙颌)面、金属围墙或网状加强避免咬(牙颌)时义齿折断[1]。埋盒时注意充分震动排除气体;在面团期填塞树脂并避免填塞过多或不足;开盒避免用力过大以免卡环变形或基托折断;戴牙时调整卡环注意避免疲劳。

45件返工义齿中,20%(9/45)为义齿咬(牙颌)面升高或降低。造成义齿咬(牙颌)不准的原因很多且较复杂,总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灌制模型的石膏水粉比例不当;排牙时自然牙列的(牙颌)面上有蜡,导致人工牙列排高;技工调磨咬(牙颌)时磨损对颌牙;咬(牙颌)不准确,如游离缺失,用蜡取颌位,夏天蜡容易变形;影响咬(牙颌)的石膏小瘤技工没祛除;充填树脂时分离剂涂的过厚,导致咬合增高;充填树脂时没有施压,导致树脂充填过多;压盒时没有完全把多余的树脂挤压出来;临床戴牙调磨过度。处理上述原因:在灌注模型时应严格按照水粉比例调制石膏;排牙时注意保持模型的清洁;对颌牙有必要灌注硬石膏避免磨损;末端游离缺失牙较多时试蜡颌要准确,气候热的时候及时采用夏用蜡避免变形;注意清理影响咬(牙颌)的石膏模型上的小瘤;分离剂按照一个方向涂布一遍即可避免过厚;充填树脂时应在面团期充填并压紧型盒;在临床戴牙时医生应逐次调磨义齿避免一次磨除过多造成失(牙颌)。只要每一步都仔细,咬合不准的问题可以有效避免。

另有7件(15.6%)因义齿颜色、外观形态原因返工。医生比色有误差,造成义齿颜色与邻牙有一定色差;患者需求特殊,塑料牙色系已经不能满足患者需要;不正常的缺隙或牙槽脊高度异常情况下修复后患者不满意;技工和医生对牙齿外形审美观不一致。处理方法:重新认真比色换牙重做;改用烤瓷牙修复义齿,采用不锈钢基托联合烤瓷冠进行修复,特殊颜色调整更接近患者要求以取得良好效果[2];缺隙不正常的重新设计试排牙到患者满意后再装盒填塑完成,牙槽脊有必要可进行外科修整后再修复,多增加医技交流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最后,技工制作与医生设计不符也是造成返工的一个因素,45件中有4件为此原因所致。技工将制作单看错;技工缺少专业知识,不能理解医生的制作要求,与医生要求有分歧。处理办法:加强技工知识培训,复杂病例与加工厂技师及时沟通,尽量与人员相对稳定的公司合作才能保证质量的稳定。

综上所述,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可有效降低活动义齿返工率。对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制作应严格掌握牙体预备原则和规范各项操作规则,其成品质量尤其与技工制作工艺密切相关,在技工制作时应提高制作精密度减少误差,同时应注意个体化、个性化设计,才能满足不同需求患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兰.浅谈“活动桥”的设计.广东牙病防治,2000,增刊:385.

2 刘清辉,白静.不锈钢基托联合烤瓷冠修复前牙缺失.广东牙病防治,2008,7(16):640-641.

4.安全、高效、零返工的安全演讲稿 篇四

近日,油田某小队所承担的茂(1)井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已进入搬家准备阶段。该井压裂1层和测试2层,从搬家进入井场到完成最后一层的测试工作,没有出现一次返工,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这符合油田某小队所提出的工作口号“安全、高效、零返工”,同时也标志着XX队已连续3年,在试油施工作业中保持零事故零返工的出色工作成绩。

该小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依靠的是队内团结、友爱、协作、积极进取的工作气氛,依靠的是小队领导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依靠的是广大职工顶风冒雨、吃苦耐劳的干劲儿。队内形成了“抢着干、比着干”的良好工作氛围,每天的早饭,成为例行班前讲话时间,队领导一边和大家吃饭,一边安排部署一天的工作任务。在容易发生错误的施工阶段,队领导总是亲自上阵,帮忙审核工具连接是否有错,帮忙检查封隔器是否灵活好用,甚至是每根油管是否擦了丝扣油,是否缠紧密封带,都要亲自检查。繁忙的工作,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在全队协同努力、团结奋斗下,都一一化解。

面对2014年任务多、责任重的局面,大家信心十足。队领导一再强调“抓质量、抓安全,抓效率”,在切实履行公司、大队所规定的安全防范措施前提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每一口井的施工任务。

5.返工 篇五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阻击战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期,科学有序做好节后返工上班干部职工疫情防控工作极为重要。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疫阻击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节后返工上班人员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部署要求,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切实做好全局节后返工上班疫情防控工作,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处理好疫情防控与正常工作的关系,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标要求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本着“以防为主、避免聚集、科学管控、阻断传播”的原则,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干部职工日常宣传教育、防控知识普及和外出管控及信息排查,全面认真做好全局重点区域消毒防疫工作,严格落实个人防护措施,有效应对和消除返城返工带来的传染隐患,全力保障全局干部职工生命健康安全,坚决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

二、重点工作

(一)认真细致做好人员排查。各单位、各科室要全面细致排查本单位、本科室在编干部、聘用职工及其家属外出返X情况,重点排查干部春节返乡、返X期间是否到过重点疫区、是否与从湖北、武汉疫区回来人员接触,是否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要准确登记外出情况、返X时间、乘坐交通信息、居住地址、接触人员等基础信息,并向局防控领导小组组长进行零报告。凡是因出差、探亲访友、回乡等正在湖北地区的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湖北地区当地政府就疫情防控采取的措施,不得违反规定擅自离开湖北。凡是从湖北地区返X或有过湖北地区人员接触史的工作人员,自到达XX之日起,主动向居住地所在社区(村)及单位电话报告,自觉接受14天监督性医学观察,如有发热等不适,及时报告社区(村)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佩戴口罩到就近发热门诊就医,接受规范诊疗。

总负责人:XXX

责 任 人:XXX

责任单位:XXX

(二)实行错峰返工上班。为避免上班高峰期人员聚集,最大程度降低上班途中感染风险,各单位、各科室要根据各自工作实际,自行安排本单位、本科室干部按照XX、XX两个时间段,实行错峰上班,下午下班按照XX、XX两个时间段错峰离岗。

总负责人:XXX

责 任 人:XXX

责任单位:XXX

(三)暂停食堂供餐服务。为避免和排除食堂人员聚集、餐具交叉使用、原材料外出采购等环节带来病毒感染的风险和隐患,自2月3日起暂停单位食堂供餐服务,具体启用时间,视疫情发展情况确定后另行通知。单位倡导干部每日自行带餐,不提倡外卖点单送餐,禁止干部私自外出到人员复杂、人群聚集的场所就餐。各单位、各科室要做好干部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解释说明工作,争取广大干部职工的充分理解和全力支持。

总负责人:XXX

责 任 人:XXX

责任单位:XXX

(四)加强日常检疫。各单位要统筹安排工作人员,每日上班期间在单位门口设立检疫登记点,每日对当日初次进入办公楼的干部和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对于不带口罩的干部和外来人员不允许进入办公楼层,对外来人员要做好基础信息登记。广大干部职工在进入办公楼层前要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入楼工作,并先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等于或超过37.3℃,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总负责人:XXX

责 任 人:XXX

责任单位:XXX

(五)加强消毒防疫。按照属地化原则,在正式上班前一天集中对办公场所进行全面消杀。上班后每日对各自办公区域、会议室、楼道、卫生间、电梯口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同时做好卫生保洁和公共区域开窗通风等工作。各科室要保持本科室办公区域环境清洁,对座机电话、门把手、订书机等多人多频次使用的物品,每日用75%酒精擦拭2次以上,每日对办公室进行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总负责人:XXX

责 任 人:XXX

责任单位:XXX

(六)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全局全体干部要提高防护意识,加强自我防护。上班途中要正确佩戴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上班期间要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人与人之间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要佩戴口罩,接待外来人员时双方都应佩戴口罩。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要首先洗手消毒,并对手机、钥匙、钱包、公交卡等随身物品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进行擦拭,家里要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并动员家人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总负责人:XXX

责 任 人:XXX

责任单位:XXX

(七)减少人员聚集。疫情期间全局原则上不安排重大活动和大型会议,尽量减少一般性会议。能通过电话、QQ群、微信群等信息化手段传达、通知、安排的事项,一律不允许开会,确需召开会议的,要严格控制参会范围,与会无关人员,一律不安排参会,要严格控制会议时间,坚持议程精炼、直奔主题,说短话、开短会。对于下发给各单位、各科室的非涉密文件,除需打印存档的,其余文件由综合科文电收发人员负责,转为PDF版本发至QQ群、微信群或个人邮箱,并督促相关科室和个人自行下载查收;对于需逐级签发的文件,一律在协同办公系统流转签发,尽量减少人员接触;涉密文件要严格控制传阅范围。上班期间,工作沟通对接过程中,尽量使用电话、QQ或微信交流,严禁干部无事在各科室串岗和扎堆聊天。

总负责人:XXX

责 任 人:XXX

责任单位:XXX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要强化对全局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和统一行动,加强对全局疫情防控形势的把控和分析研判,统筹组织抓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各单位、各科室负责人要靠实工作责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持以上率下、靠前指挥和现场调度,切实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工作指导,主动肩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二)坚持党员带头。全局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让党旗在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责任意识,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带头支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作出的各项部署安排,带头严守纪律规矩,主动把将疫情阻击战作为砥砺初心、担当使命的“练兵场”和“试金石”,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实践平台,用模范行动展现出共产党员良好精神风貌。

(三)提高政治站位。全体干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要时刻本着以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的态度,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积极支持和配合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深刻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充分认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坚决摒弃侥幸心理和隔岸观火的麻痹思想,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市委及局党组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体现到各项防控措施全面落实和严格执行的具体行动中。

(四)强化宣传教育。各单位、各科室要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协同办公平台等全局现有信息化平台和“学习强国”等平台,积极组织干部职工第一时间学习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及省市委有关疫情防控的重要会议、文件精神、部署要求,同时要加强对相关疫情防控知识和政策理论的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教育引导全局全体干部深刻认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严峻性和复杂性,确保各项防控工作迅速、有力、有效、有序开展。要严控信息发布,严格信息发布和传播渠道,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擅自发布信息,严禁在全局微信公众号、QQ群等发布不实信息,对疫情情况不传谣、不信谣。

6.返工 篇六

1 井下作业返工原因分析

2000年萨北油田共施工油水井1361井次,返工井254井次,返工率为18.66%,详细返工情况见表1。

1.1 抽油杆问题

因抽油杆问题造成返工的井主要有3类:抽油杆偏磨断、抽油杆本体疲劳断裂、抽油杆脱扣。

(1)抽油杆偏磨断。共有62口井因抽油杆偏磨断造成返工,从现场鉴定情况看,杆偏磨位置一般发生在600~1 000m之间,这些井均为直井,以前未发生过偏磨。分析原因主要是油田实施聚驱开采后,油井普遍见聚,采出液的物性发生变化,原油黏度增加,导致抽油杆下行时,由抽油泵游动阀的流体阻力和柱塞的摩擦力所构成的阻碍抽油杆柱下行的弯曲载荷,使下部的抽油杆柱发生螺旋弯曲变形,导致紧贴油管壁的那部分抽油杆发生偏磨。

(2)抽油杆本体疲劳断裂。共有11口井因抽油杆疲劳断裂造成返工,从断杆位置上看,50根以内断的井4井次,50根以下断的井7井次,下部断的较多;从使用时间上看,大于或等于7年的10井次,小于7年的1井次。这说明抽油杆在上下往复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交变应力的作用,抗拉和抗弯性减弱,引起疲劳断裂。在以往的实际生产中由于受到成本制约,在施工抽油杆本体疲劳断裂井时,只对断杆进行了更换,没有综合考虑对全井或部分应力集中抽油杆进行更换,没有根本解决问题,断杆井数不断增加。

(3)抽油杆脱扣。共有2口井因抽油杆脱扣造成返工,分析原因主要为施工时上扣预紧力不够,驴头毛辫子与柱塞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的扭矩,导致抽油杆卸扣。近两年,抽油杆脱扣井数略有增加,主要发生在大排量螺杆泵井,分析认为是由于螺杆泵转速设置过低,而油井有比较大的自喷产量推动转子,形成卸扣扭矩,造成抽油杆脱扣。对于这类井我们要求作业队伍在施工完后要及时投产,同时汇报给技术管理部门,要求适当提高生产转数。

1.2 油管问题

因油管问题造成返工井93井次,主要表现为偏磨漏、油管断和丝扣漏。

(1)油管偏磨漏。共有51井次因油管被偏磨漏造成返工,该问题与抽油杆偏磨断属于同一类问题,在抽油杆紧贴油管壁相对摩擦时,油管先被磨漏造成返工。

(2)油管本体断。发现油管断井35井次,其中油管头丝扣断7井次,占管断井数的20%;40根以上断22井次,占管断井数的62.9%;50~80根断6井次,占管断井数的17.1%。从作业施工角度分析,我们认为造成管断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油管老化和丝扣磨损造成管断。在管断35井次中,断的部位全部为丝扣断,油管丝扣磨损与作业施工次数成正比,特别是液压钳的使用增大了油管磨损程度,施工次数越多,油管磨损程度越大,丝扣的抗拉强度就越小,当丝扣抗拉强度小于油管悬重负荷时,就造成了油管丝扣断问题的发生。另外一方面原因是油管上扣扭矩过大,虽然有关文件规定了上扣扭矩标准,但作业施工中为防止油管渗漏,采取的措施就是加大上扣扭矩,使油管丝扣部位承受了较大的应力。目前油管检查只有靠目测,很难判断丝扣强度的高低,因此管断问题很难控制。二是油管质量问题造成管断。35井次管断井中,管使用年限5~7年断的17井次,占管断井数48.6%,一年之内断2~3次的有3井次,油管倒序使用也无济于事。某井因管断频繁,上部换40根新管,运行203天,第19根油管公扣又断了,如果油管质量好决不会出现此类现象,因此控制管断井数上升,管的质量也是一个关键环节,否则更换了新管也未必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3)油管丝扣漏。因油管漏返工5井次。油管丝扣漏主要原因有2个,一是油管质量有问题,螺纹接头处配合不好;二是野外作业施工时,尤其在冬季,油管丝扣有残冰或其它杂物,上扣时易使其锁困在丝扣之间,增加了丝扣间的应力,还容易产生微小孔隙通道,导致油管丝扣逐渐刺坏而发生渗漏。

1.3 井下工具问题

因井下工具问题返工71井次,其中电泵质量问题占50%。

从表1中可看出因电泵及配套设备问题返工较多,主要表现在保护器失灵、电机绝缘低、轴断等材质问题上,其中保护器的问题最为严重,一是保护器胶囊存在质量问题,有7口井因漏失井内液体进入电机,导致绝缘不好将电机烧坏;二是保护器机械密封环坏,井内液体进入电机,将电机烧坏。其次是因抽油泵质量问题造成返工,表现为泵漏失和泵卡。泵漏失主要是固定凡尔漏,包括凡尔座断裂和球与座刺坏,这主要是材质问题。泵卡问题一部分是衬套泵衬套乱,另一部分为砂卡和偏磨的铁屑卡,活塞表面有拉伤痕迹。泵卡问题经鉴定多为一级间隙泵。

1.4 井况问题

因井况问题造成返工14口井,其中套变12口,垢堵2口,均为水井。套变原因造成的返工主要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或施工后,由于地层应力的变化导致套管变形,使封隔器不密封或将偏心配水器挤变形等造成无法投捞测试。垢堵的原因是由于油管腐蚀结垢,下管或测试过程中将垢片碰掉落入井内将管柱堵死。

2 降低作业返工率措施

2.1 加大超期服役杆、管更换力度

在作业施工时,加大作业材料费用的投入力度,整体考虑投入产出比,根据断杆、断管情况的统计分析,对于使用年限超过10年的抽油杆、超过12年的油管进行全井更换,平均每年全井更换抽油杆39口井,更换抽油杆36 426m,全井更换油管34口,更换油管32 062m,同时在施工总结中详细记录杆、管更换情况,通过更换超期服役杆、管,有效降低了断裂情况的发生,提高了作业施工质量。

2.2 开展油管在线检测

漏磁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不影响作业施工进度的情况下,在线检测油管的腐蚀坑、偏磨、划痕、夹皮及裂纹等缺陷,是保证井下管柱密封的重要措施。2004年我们引入一套检测设备,后来逐渐发展到6套,抽油机井检泵作业油管在线检测率达到95%。5年多来共计检测979口井,油管87 997根,累计长度844 771m。共查出问题管16 965根,累计长度170 640m,问题管占检测总数的20.2%。同时我们引进更加适合该地区的油管丝扣胶保护油管丝扣,解决丝扣漏失问题,有效地降低了因油管问题造成的返工。

2.3 采取综合措施治理偏磨

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现已经产生偏磨的井,我们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治理偏磨问题。一是对偏磨井相应部位的抽油杆和油管进行更换。二是对于作业时发现偏磨的井改用三级间隙泵,降低柱塞下行阻力,同时全井抽油杆加扶正器,避免抽油杆和油管直接摩擦。三是通知采油矿该井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偏磨,建议采用长冲程低冲次的抽汲参数。四是在日常管理中缩短热洗清蜡周期,推行加化学药剂清蜡方式,改善井筒中结蜡情况,减小活塞和抽油杆的下行阻力。

2.4 严把物资采购关和加强问题井索赔

一是严把入库质量检验关。坚持入库检验一看,看外表;二查,查合格证、技术资料;三测量,测量技术标准是否达标,杜绝不合格产品入库。二是完善入库检验记录资料。对入库物资的质量数据记录更加详尽,便于对井下工具质量问题进行跟踪。三是加大索赔力度。对于返工井,我们要求施工队、各级管理人员和生产厂家负责人到现场鉴定,具体落实每口井的返工责任问题,对于因井下工具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坚决要求生产厂家进行赔偿,几年来因井下工具质量问题索赔148井次,索赔价值380万元,对物资供货质量产生了有效的促动。

2.5 完善制度,强化培训,提高施工质量

作业施工是多工种多岗位配合,衔接协调性很强,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施工失败。只有每道工序的高质量,才能实现每口井的高质量。基于这种认识,提出了标准化施工管理方案。一是明确作业队各岗位的划分和岗位职责;二是明确工序质量标准;三是深化标准化施工培训;四是强化现场质量监督;五是完善考评机制。在施工现场真正实行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做到人人职责清,事事有人管,项项工作标准高。施工的标准化促进了施工质量的提高,2005年以来,已经连续4年无一口责任返工,创出了施工质量高水平。

3 结论与认识

(1)作业井返工涉及的原因很复杂,要从技术管理、物资质量、资金投入、人员素质、质量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才能见到实效。

(2)降低井下作业综合返工率的关键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于有问题、超期服役的管、杆和井下工具要及时进行更换。

【返工】推荐阅读:

春节返工06-19

上一篇:护理病历书写1下一篇:2024年苏州大学世界史复试真题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