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研究报告

2024-07-10

网络与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研究报告(精选12篇)

1.网络与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研究报告 篇一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组别:四 学号: 姓名: 日期: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一、课程设计题目

有一个企业,共有7个部门,分别为总经理室、人力资源部、财会部、设计部、售后部、施工部和网络管理中心,总经理室有一台台式机和一台笔记本电脑,人力资源部有3名员工,每个人都有电脑,财会部有两台电脑,安全性要求比较高,除了网管中心主任和总经理,其他人都不能访问财会部,设计部和施工部各有10台电脑有上网的要求,售后部也有3台电脑要求上网,网管中心有一名主任和2名员工构成,另外还有若干台服务器。

二、课程设计任务

1、假设该企业通过电信申请的专线访问互联网,有固定的IP地址,不限制每月的访问流量,请画出企业的内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图,需要的主要设备可采用CISCO或者H3C的,具体型号可根据功能要求上网查找。

2、使用内网IP进行内网的子网划分,原则是每个部门一个子网,自行规定内网的静态IP网段。总经理室、人力资源部、财会部和网络管理中心需要使用固定的静态IP,设计部、售后部、施工部采用DHCP动态分配IP地址。为每个用户建立相应的账号和密码,允许用户自己修改密码,根据题目的要求给每个用户赋予不同的权限。

3、内网建立自己的DNS服务器,为所有主机访问Internet进行域名解析。

4、建立管理员账户组,实现服务器远程管理。

5、为企业员工建立FTP服务器,该服务器仅内网可用即可。实现用户在内网的资料的上传和下载。

6、建立企业自己的邮件服务器,为每个企业员工分配独立的邮箱,测试邮箱的收发功能。

7、建立企业的WEB服务器,实现Internet用户可以自由访问该服务器。

三、网络总体需求分析

实训设计要求如下:

1、共有7个部门,分别为总经理室、人力资源部、财会部、设计部、售后部、施工部和网络管理中心。

2、总共有33台电脑,4台服务器。总经理室有一台台式机和一台笔记本电脑,人力资源部有3名员工,每个人都有电脑,财会部有两台电脑,设计部和施工部各有10台电脑。

3、安全性要求比较高,除了网管中心主任和总经理,其他人都不能访问财会部。

4、设计部和施工部各有各10台电脑有上网的要求,售后部3台电脑也有上网要求。

5、网管中心有一名主任和2名员工构成,另外还有若干台服务器。

根据网络设计整体要求,共有7个部门,各个部门电脑数目不同,总33台,四台服务器,暂时不考虑以后业务拓展,需要一台核心层交换机,两台接入层交换机即可满足数量的要求,每个部门划分成一个VLAN,共要划分七个LVAN,作为内部网段,IP地址选192.168.1网段,分别为总经理室192.168.10.1;从事部192.168.10.2;财务部192.168.10.3;售后部192.168.10.4;设计部192.168.10.5;施工部192.168.10.6;网管中心192.168.10.6.7;

按管理要求,网管中心的电脑连接在核心交换机上,以便控制,四台服务器也接在中心交换机上,中心交换机接路由器,以连接外网,路由器外设有防火墙。(因为画图工具限制,用文字表示)。

根据以上设计,网络拓扑图如下所示:

四、具体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一个公司内部网络的设计,需要公司有自己的服务器,以处理相应的业务需求,根据设计要求,本设计具体需要五种服务器,分别为:

1、DHCP服务器,以满足设计部、售后部、施工部采用DHCP动态分配IP地址的需求。

2、DNS服务器,以满足为所有主机访问Internet进行域名解析及内部服务器解析的需求。

3、FTP服务器,以满足实现用户在内网的资料的上传和下载的需求。

4、Email服务器,以满足为每个企业员工分配独立的邮箱,能够向内网和外网发送邮件的需求。

5、WEB服务器,实现公司各种信息的发布,并且满足Internet用户可以自由访问该服务器

具体各种服务器的安装详情如下:

(一)DHCP服务器安装

由于要求设计部、售后部、施工部采用DHCP动态分配IP地址,(二)DNS服务器安装的安装与配置

(三)FTP服务器安装的安装与配置

(四)Email服务器安装的安装与配置

(五)WEB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六)建立管理员账户组,实现服务器远程管理。

2.网络与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研究报告 篇二

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 是因为它有特殊的工作过程, 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由此, 职业教育课程应追求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而不是学科结构的系统化, 课程开发中就需要建立起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 是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其目的强调高新技术条件下与工作过程有关的隐形知识——经验的重要地位, 同时强调学科体系知识不应通过灌输而应由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行动”中自我建构而获得。

1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重在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校企合作, 深化“工学交替、岗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建网”、“管网”及“用网”的实际工作过程, 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以及具有计算机网络软件、硬件组网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网页设计与网络编程能力, 面向计算机网络企业和领域里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人才, 能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从事网络规划、组建、应用、管理与维护等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依据“建网”、“管网”及“用网”的培养目标, 将其分为培养网络工程、网络开发、网络艺术设计三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其中网络工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开发主要包括网站前台设计与网站后台开发;网络艺术设计主要包括网页设计、网页美工设计等。

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 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组建、开发及艺术设计3个方向的工作过程相联系。首先, 通过调研确定网络工程、网络开发、网络艺术设计3个方向的岗位群;其次, 进行相应模块的行动领域 (行动领域是按典型工作过程能力要求进行归纳总结的结果, 体现的是现实的工作岗位能力目标, 是完成目前工作岗位的要求) 分析, 即具体工作过程的分析;再次, 根据行动领域确定相应模块的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即专业课程体系, 是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分析, 最终由行动领域转化而来, 它的教学目标要求既源于岗位工作能力要求, 同时又高于之) ;最后, 创建具体的学习情境——教学项目。在构建课程体系时, 注重工学交替、“双证”课程的融合。

3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运作

3.1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

第一阶段为在校学习期间。主要利用学校的实训教学设施, 开展各项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技能训练。主要通过实验实习、教学实习、综合实践及专项技能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

第二阶段为毕业实习期间。主要通过校企合作, 学生在企业生产岗位, 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下, 有针对性地强化岗位技能训练。此阶段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岗位参与生产管理的全过程, 在重点训练岗位技能项目的同时, 熟悉生产环境, 学会与人相处, 培养其应对生产中突发事件的能力, 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3.2 建立过程+结果的考核评定方法

对学生的考核评定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基础技能项目考核和课程技能考核。基础技能项目考核具体安排在学生毕业实习前进行, 各系成立由专业教师组成的技能考评小组。考评教师根据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评定基础技能项目考核成绩。

第二步为岗位技能考核。具体安排在学生就业前进行, 主要委托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考核, 学校派出专业教师督考。

3.3 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保障

为了加强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保障, 我们建立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加强了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调整教学计划, 增加实训时间。理论教学以够用、实用为度, 重点阐述与技能相关的基础理论。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拥有一定数量、具有良好实施设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条件。几年来, 学院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为学生毕业实习 (岗前实训) 提供了良好的场地保障。建立加强“双师型”的教师团队, 这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保证。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课程的实施必须以行动为导向。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 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过程, 使学生在工作实践中进行学习、思考、总结、提高, 通过过程完整的具体的工作活动, 从中获取工作过程知识, 全面提高综合职业能力。这就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以及对教学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变是学校课程改革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 2006 (1) .

[2]王朝庄.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4, 10.

3.网络与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研究报告 篇三

摘 要:本文阐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人才的培养方向及专业更新所涉及的课程体系的改革,并提出了高职计算机网络设计专业与本科课程体系衔接的理念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衔接

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是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施工、网络管理等才能于一身的全方位技术型人才。针对这样的市场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在基本理论不更改、技术理念不大幅度改变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和调整本科课程体系,坚持培养德才兼备,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

一、阐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对人才的培养方向及其有关岗位

为了更好地占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市场,积极培养人才是关键。21世纪是人才为主导的世纪,如何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要,是所有应对策略中的重中之重。为此,高职院校在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在企业、机关、公司、学校等相关部门中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机构,以便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课程设置应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引导方向,以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基本要求,把从业后所需要的知识和才能、素质和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基本技能—职业能力—岗位才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注重德智体美等所有科目的全面均衡发展,不能一味地追求某一方面技能的发展,要具有专业的综合职业技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有一种从事网络建设、管理、维护等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他们多数供职于企事业单位或者IT行业中的核心部门,既可从事网络管理与维护以及网络工程管理、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与其相关的技术研究或IT产品的销售、市场的技术支持与维修维护服务。这些事例都充分说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改革与人才的培养是息息相关的。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更新所涉及的课程体系的改革

计算机网络专业不同阶段课程分布在高职学生的5个学期教学计划中。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达成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实际实践与工作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要设计得合理得当,抓住专业的核心技能,切实把课程体系中陈旧、重复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改革,缩减“网络编程与应用”在原有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并相应增加“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方面的课程,删掉一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关系不大的单一课程。通过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与进步,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适当地把一些反映当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充实到课程教学中去,建立以“网络技术及工程建设”为主要技能的培养路线,“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与“网络编程与应用”为辅助技能培养线的一套既科学实用又合理的系统的课程体系,以期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适应技术更新和课程整改之间的变化,使其内容具有连续、递进和外延展宽的特性。

三、高职计算机网络设计专业与本科课程体系衔接的理念设定

高职计算机网络设计专业的衔接是有其优势条件的。第一,在教育部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目录(试行)》中,都设置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职院校专业目录中还包括了很多与网络技术相关的专业,并且已标明这些专业毕业后可以继续在高职院校深造。这解决了中高职衔接中的对口问题。第二,从事网络技术专业的工作者在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上要求很高,并且社会需求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这样的行业背景逐渐成了中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相互衔接和贯通的人才需求的大环境。第三,加强高职院校和对应企业的合作,有效利用业内主流企业的认证标准和培训资源。

据目前全国各地多种中高职衔接的实践看来,“3+2”中高职连贯模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和认可,并逐步占据了主流。实现这种连贯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衔接的内涵是否设计得体、建设完善。也就是在专业衔接、学制衔接的基础上,中高职院校的负责人应将相关的企业专家邀请到一起,共同就岗位职业的问题展开探讨分析,进一步明确中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深入分析二者之间能够衔接的共同点。同时,确立不同阶段可衔接的教学目标,共同开发与中高职院校衔接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育模式。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冲破专业和类型等界限的束缚,在保障职业教育面向更高层次递进和提升的同时,也要保障阶段性教育目标的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高职院校本科课程体系的衔接包括以下两方面:

1.有关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在中高职院校阶段教育的组成因素中,中等职业教育是关键的一部分,其重点是培养专业的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与中职院校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多一致的观念。在制订培养目标时,不但要充分考虑到培养目标的递进性,还要考虑到目标的衔接性,尽力保障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长远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在培养目的的衔接上,直接就可以转化为岗位能力层面的衔接。在具体操作流程上,一方面要统筹和参考国家职业标准,另一方面要兼顾企业的职业岗位标准,这样才能从人才目标上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职院校改革与本科课程体系衔接的目标。

2.有关学制与课程体系的衔接

近年来,通过对国内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的调研,笔者发现全国范围内约有70%的专业课程在名称或者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性,不管是在专业基础课程或者专业基础操作中都存在着重复内容、重复课节的问题。另外,在对第二届“单招”学生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到,这些中职学生大多数都对所学内容掌握不精通、不熟练。这些多数都是由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课程繁多又零散,学生接受能力与教师授课速度不成比例等原因导致的。实际上,高职阶段的教育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以上问题的出现,不仅违背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人才的基本原则,也会导致其良性发展受到阻碍,所以要高度重视中高职院校学制与课程体系的衔接。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本科课程体系建设衔接的具体措施

1.依据专业核心能力制订课程主线,职业岗位能力划定课程板块

在计算机专业网络建设中,将学生需要达到的核心能力定位为“组织网络”“建设网路”“利用网络”,以核心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主线。网络数据库中三个方向的核心技能概括起来分别为“建设网络”“利用网络”“管理网络”。对于这三种专业核心能力,分别以此来确定其各自的课程主线。

在课程设置上也有一定要求,应该坚持“宽窄”结合的方针,在“学习网络”“利用网络”“管理网络”“建设网络”“组建网络”的方针指导下,设置学习课程。这样,学生不但能深入了解和掌握网络基础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并且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选择某方向的课程模块的同时,兼顾其他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在课程设置的板块划分上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依据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的原则,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进行划分。

2.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保障质量,完善系列化教材的编辑与出版工作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中,需要默契配合,建设好主干课程,切实做好教材编写和出版工作。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师资力量强、教学资源丰富且具有优势和特点的课程。同时,积极调动骨干教师的主动性,使之发挥其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卓越的教学水平并广泛推广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努力完成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工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教师突破传统知识体系和陈旧学科的禁锢,根据自身创新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不断拓展、改革实体教材,使新教材可以更好地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日益变化的形势。

总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本科课程体系相互衔接,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了跻身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浪潮的前列,更是为了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探索网络专业在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也会给其他院校相关专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尽管我国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本科课程体系衔接的探索还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但是笔者相信,本着“建立社会需要、发展最新技术、拓展相对比较稳定的课程体系结构”的原则,及时有效地调整课程设置,新型的教育结构必将会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卓越的网络技术智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永远.职业教育中网络专业的规划及课程设置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3).

[2]闫英战.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7).

[3]李康乐,解晨光,张明辉,等.高职网络专业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10(4).

[4]王岩,李丽蓉,王凡帆,等.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软件工程师,2013(7).

[5]许丽婷.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4).

作者简介:封旭(1973— ),男,广西容县人,讲师,在职研究生,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应用教学研究。

4.网络与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研究报告 篇四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①

作者:陈元滨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4期

摘要:在教育部质量工程背景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国内各院校近年来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都进行了改革的特点,我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遇到了学时少、课程内容多的情况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等课程如何教学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结合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改革我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的建议及实践方法。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材课程建设教学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137-01引言

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及电气信息类共同开设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在实际中,电类专业中又有强电和弱电之分;而在弱电中,有自动化和计算机软、硬件等专业,但它们各自又有不同。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对电路原理与模拟电子技术既要比较熟练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方法和应用,又不要求作深入的研究。非电类专业对于分析与设计都有一定的要求,以便掌握计算机相关硬件知识和从事计算机接口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而对于电机及其控制则一般不做要求。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对电子技术要求是介于电子与电气类和非电类专业之间。通过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1]教学与实践

在肇庆学院计算机学院,几年来,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电路原理”和“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逻辑”均采用三门课教学,先“电路”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在两个学期教学完成。采用电类和自动化类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电路教材,共162学时(其中理论138课时、实验24课时),在实际教学中按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要求增减,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针对目前的现状,首先解决教材问题。在教学中,我们选用国内的优秀教材,但这个教材不是针对计算机专业的,是所有电子与电气类专业的,我们依据弱电专业所需知识为的教学内容为体系结构,向同学们讲授。实践中,《电路原理》这门课,我们选了高教出版社出版的邱关源主编的《电路》、康华光主编的《电子技术—模拟部分/数字部分》为学生的教材,而依

据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沈复兴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为知识体统结构,来向学生讲授。这样无论从知识面和知识深度,都满足了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要求。在知识面上,让学生应该看到,电子信息类专业应该了解哪些,在知识层次上,让学生知道,电子信息类专业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教材建设

2006年我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07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我校启动了教学质量工程项目,重新制订了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由原来的3100多学时缩短为2800学时、174学分缩短为165学分,调整情况见表1。从2008~2009学年第三学期起,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08级,率先将“电路原理”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合并成一门“电子技术”课程。使原来第二、第三学期完成的课程,在第三学期一门“电子技术”课完成,这样使后续课程提前一个学期,能使学生提前进入专业课学习。目前在国内的教材中还没有针对计算机专业的这一类教材。

为适应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及新的学生培养方案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做好“电子技术”课程教材建设十分必要。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电子技术”课程既不同于电气工程和电子信息等电类专业的“电路原理”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课程,不能是这三门课程内容的简单相加,也不同于非电类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或“电子技术基础”等课程。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强调基础、弱化难度;强调基本概念、弱化解题技巧;强化基本概念、弱化公式记忆上。遵循知识、素质和能力并重的原则,更新内容、优化结构、压缩课时、精讲多练、培养能力,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2]

“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应从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和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出发进行组织和建设。教材要力求反映电工电子学科的新成就和新进展,要关注授课对象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可以引入在电气工程、电子工程和信息工程的学科领域中发展和探索性的内容,将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引入教材,努力使教材反映时代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体现现代科技与生产的发展变化和基础知识相结合的开放性特点。

“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要突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在内容上力求丰富,在结构上力求创新,充分体现和贯彻素质教育精神,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增加EDA演示,使学生既学到了书本的知识,又得到了实践的锻炼。摆脱理论分析长而深的模式,电工电子基础理论的学习以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为目的,作为掌握变化的、动态的新知识的基础,以“必需、够用”为度。教材应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于一体,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采用富弹性的模块式结构,对知识与能力进行有目的地综合、融合和整合。从课程所含各个学科领域系统的观点出发,重视整体概念和系统特性,重视应用技术,多做定性分析,力求理论形象直观,强调理论教学和实验教材的衔接,使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技能体系

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基础知识(经典内容)→先进技术(提高内容)→应用能力(实用内容)”的体系组织教材。[2,3]结语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电子技术》课程包括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逻辑三部分。电路部分主要学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定理,电路的分析方法;模拟电子技术部分主要学习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数字逻辑部分主要学习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在2010~2011第三学期,我们选用清华大学出版社李洁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一书,作为教学教材参考,在实际教学中略有增删,第一章增加电阻△-Y型转换一节,第二章增加网孔(回路)分析法一节,第五章增加互感变压器一节,在第六章增加卡诺图画简一节等,在每章后附重点内容的EDA演示。

参考文献

5.计算机网络技术 网络课程 篇五

【论文摘要】缺乏学习兴趣、基础差、底子簿,这是当代中职学生普遍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职学校各学科教学都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知识涉及面广,内容抽象,专业性强,是典型的疑难学科。教师只有抓住该学科自身的特点,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突破口,理论联系实际,从多角度挖掘课堂教学潜力,才有可能从困境中挣脱出来。

现代教育提倡注重人的发展,然而基础差、底子簿、对学习缺乏兴趣,这是当代中职学生普遍的特点。要想强化中职教育,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职学校各学科教学都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该课程内容不仅涉及到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还与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密切相关,内容抽象,专业性强,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抽象的理论环节教学设备很难发挥作用,而有些地方现有设备严重滞后于理论发展水平,针对这种理论性很强的专业课,教师该怎样进行教学的组织,才能改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走出学习困境呢?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希望能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密切联系生活,开展讨论教学法

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尖端技术,但它毕竟是一门应用技术,所以许多原理的产生都来源于生活,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一特点,让教学从生活开始,首先鼓励学生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然后逐步过渡上升到教学理论,从而完成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对网络协议部分,介质的访问控制方式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而坐,以小组为单位各自进行讨论,讨论题目:当前的讨论过程该由谁发言,请制定一个规则。(要求:规则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要能够避免相互干扰。)制定过程应在中间有一、二次结果展示,教师作进一步引导和修正,最终各组均完成规则制定后,教师对各组结果进行评价总结,以上讨论可在20-25分钟内完成。接下来教师提出教学任务,结合前面的讨论结果,很快完成CSMA/CD和TOKEN RING两种协议的讲解。如此一来,把本来很枯燥的理论,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弄得明明白白,课堂也显得生动有活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另外诸如停止等待协议、信息传输方式等内容都可以采用类似的教法。

二、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完成教学

教材中还有一些内容,象ISO的OSI网络结构模型,内容抽象,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各层是按功能划分的,而功能往往又是为解决针对网络通信中遇到的某一问题而设计的。例如在讲数据链路层时,课前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2组,然后布置做一个模拟通信的游戏比赛。到时要求每组在每一次对决中派2名队员参赛,并由对方派一名队员协助完成比赛。在互不相见的2名同组队员之间分多次进行传送一篇文字信息,传递任务则由对方所派队员完成,对方队员必须担当起在2人之间传递信息的义务,但允许有3次随机设置故障的机会(丢弃、乱序或增减字数)。针对比赛中对方队员可能设置故障的种类,参赛方必须要解决好信息被对方丢弃、信息传递顺序被打乱及内容被篡改(这些实际上对应于数据链路层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处理机制)识别和应对措施。比赛以在限定时间内传送信息最完整正确的一方获胜。这样布置完后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想办法做准备,无形中督促学生去预习,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式上课时,教师将准备好的要传递的信息(可将一段文字分解为每10个字为一段的信息包,在字条上留出少量空间共参赛者标注使用)及传输故障信息(为传递信息者设置传递故障之用,可将原信息包中关键字更换,以歪曲信息含义)分别交给参赛队员和信息传递着,按预定规则进行。完成竞赛后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对比赛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通过这样的竞赛活动学生对通信协议的理解一定是深刻和终身难忘的,学生在游戏中也会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仅为一节课,这样做或许有些麻烦,会显著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OSI模型这块内容如果揉合到一起,都通过这种方式,每节内容只要对竞赛要求稍作改动,便可适用于其它各层的教学,甚至分组交换也不在话下,这样准备工作相对就轻松多了。

以上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课前的准备阶段,要注重细节的设计,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预见性,充分估计到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这些方法虽然对教学设备依赖性小,却能很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应用的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适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现代化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已经非常普及,合理的应用可把抽象内容直观化、枯燥内容形象化。可以化解知识难点,优化教学效果。例如通过交换机访问其他网段的计算机,通过路由器访问其他网络主机的过程;域名与IP地址解析等过程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过程,利用传统方式教学方式讲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将其展现出来,学生一目了然,一看便知。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且会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

四、注重教学内容拓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中,对于某些网络设备的学习,只注重了工作原理,而忽视了应用的细节部分(或许是因为这些内容属于其它课程)。如网卡的学习,主要介绍了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纯理论不枯燥,学生反而会觉得理论能指导实践。课程在网络应用技术中主要介绍了电子邮件、WWW服务、FTP等的理论内容,如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既枯燥又难懂,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提高对实际应用的重新认识。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纯理论的教学也会变得绘声绘色、张驰有度。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五、推广新成果, 应用项目教学法

近些年,教育改革不断取得一些新的成果,项目教学的推广无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学科中,有很多内容很适合采用该方法,例如:在网络操作系统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把各种服务器的架设,当作一个个项目。通过使用项目教学法,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学生通过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领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六、充分整合资源,建立多功能实训课堂

工学结合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理论教学阶段,也必须注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顺利进入实践环节做好准备,在这种状况下,要发展职业教育,还必须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而言,可以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建立起多功能实训课堂。就目前情况,即便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职业学校都有若干供教学用的机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适当添置网络硬件(若干台交换机、路由器等),根据自身需要把其中一个或若干个改造为多功能实训室。该实训室可以完成诸如组网、网络硬件配置、网络操作系统及服务器配置等大部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相关的实训。这样我们可以把课堂搬进实训室,边学习边实训,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职业教育又是其中最具灵活性,也是问题最多的部分。在教育改革呼声最高、最关键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沉着冷静,既要勇于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又要善于挖掘传统教育的灵光。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职业教育必将会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蔡开裕20xx.

6.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总结 篇六

作为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很多人都会对我们的专业产生误解,那就是觉得我们做的都是传统的纸媒工作。殊不知,随着如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一切都在进步,社会上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更。我们专业早已不再局限于纸质媒体,而是逐渐向网络媒体发展,并且这个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进程越来越快。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使我们专业更加符合人才的要求,学校特地为我们专业开设了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课程,提高我们的理论知识,打好基础。

说实话,当初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看到书名的时候,觉得这门课程非常的高大上,因为又是网络又是技术的,看起来很专业的样子,然而上了一节课后,我就有了一种非常不祥的预感。老师教的十分认真,想尽办法让我们理解,奈何因这门课的理论性太强,全是枯燥的理论知识,我们理解起来非常的有难度。有的时候我很努力的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听着老师的讲解去努力理解,却也经常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尤其我又是文科生,感性思维远远大于理性思维,像此类过于专业和技术性的知识对我来说实在是有难度。所以经常有的时候,看着老师在台上十分卖力的讲解,我都觉得很辛苦,然而有的知识我还是听不懂。当然我也不至于过于蠢笨,大部分基本的知识我还是学会了的,算是没有辜负老师的一番苦心。

这门课学下来,让我感触最深的自然是以每个寝室为单位的PPT自主教学阶段,相信这也是每个同学印象最深的几节课。

老师很辛苦,她也知道这门课的枯燥乏味,所以为了我们能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便提出了这个方法,让我们编辑专业的两个班同学以寝室为单位,分别制作课程PPT,并且每个寝室派出代表担任临时的“老师”带领大家学习课程,这样子的话,每个寝室每个同学都可以深入学习这么课程,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章,但是学习的效果会非常好。

我们寝室包括大部分寝室都选择了《防火墙技术》这一章,主要是觉得防火墙相比较于其他的数字加密的之类的内容更为大家熟悉。我们寝室一共六人,分工为三部分——查找资料、PPT制作、课程解说,由于本人相对于其他室友表达能力稍强一些,所以他们便把解说的工作“理所当然”分配给了我,当然,我也是很乐意的。

但是我认为相对于资料查找和PPT制作,课程解说是难度最大的一个,虽然资料不是我找的,PPT也不是我制作的,但是因为我要解说,所以对于PPT里面的每一个知识点我必须要理解,光是理解还不够,我还需要会向别人表达,不然只有自己明白却不能让同学们明白,这样的“老师”可不合格。为此,我可是下了一番的苦功夫。防火墙虽然听起来相对于其他课程简单一些,但是对于里面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知识我并不知道,以前也没有接触过。所以对于PPT里面的每一句话我都去对照书本进行揣摩,尝试去理解并且以能使大家明白的通俗易懂的方式去解说,实在是看不懂的地方我就去百度,借助度娘的力量帮助我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我的收获最大,因为所有的课程章节中对于《防火墙》我是下了苦功夫,最后的解说自认为还算满意,我尽了我的最大能力向同学们解说相关的知识点。当然,除了自己学到很多以外,感触很深的还有一点就是,老师平时实在是太辛苦了,备课、上课实在是体力活加脑力活,我只在台上说了半个多小时便已觉得口干舌燥,而老师每次都是两节课站在台上为我们授课,并且总是熬夜为我们备课,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虽然这门课程的安排只有半个学期,但是这半个学期里老师教的尽心尽力,即使课程的知识点难度比较大但是我们也尽可能的去吸收去理解,也算学有所成吧。

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它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会危害到我们自身的利益,也有一部分人利用不正当手段在网络上牟取暴利。还有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学业,最后失去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我们作为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以后应该认识到网络在学习、生活中的角色,把网络当做一个工具,一对翅膀,在它帮助下更好成长,在人生的天空中上自由飞翔,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一个脚镣,把自己捆绑在电脑前,沉迷于网络,浪费生命。

网络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我认为我们应该文明上网,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尊自律;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自觉养成上网的良好行为习惯,争做网络文明的网民。

7.网络与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研究报告 篇七

目前,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相间的方法(一次理论课,一次上机实践课);二是多媒体演示加练习的方法。这两种方法主要存在下列弊端:

(1)角色的错位。以教师为中心,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而学生只是作为“观众”,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

(2)无法适应学生的个别化需求。由于学生基础和素质的差别,存在“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的情况。

(3)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缺少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和动力。

(4)对计算机网络实验的认识不足。一直以来,人们观念中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不系统,形式松散,随意性大,结果使学生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学以致用。学生迫切希望教师以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来传授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在学科教学中更自觉地推进素质教育。另外,有必要在帮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使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的欲望和精神,学会对信息获取、分析、判断、选择,并重视解决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基于以上原因,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设置上应加强单项实验和综合实训的时间、力度,除了每周的正常实验课程外,还应在每学期课程结束前利用两周左右的时间集中做项目综合实训,教师编写实训指导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训项目,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2 实验、实训教学的设计

实验、实训教学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验、实训教学进行得好不仅可以巩固相关课程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2.1实验设计

(1)网络组建方面。局域网布线、组建能力。这类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网络组建实施的能力,即对网络的规模、设备、应用等进行设计,完成网络的组建。这方面的实验有:双绞线缆接头制作实验、简单局域网组建、交换机级连和配置实验、二层交换机的管理IP地址设置实验、三层交换机的带宽控制实验、交换机软件版本升级实验、交换机访问控制列表实验等。

(2)网络服务实验。各种网络服务器的搭建。这类实验主要是通过Windows 2000/2003Server配置各种网络服务器。这方面的实验有:Web服务器的配置、FTP服务的配置与使用、DHCP服务的配置、DNS服务器的配置与使用。

(3)网络管理方面。网络设备管理、网络故障、性能管理、网络认证、计费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这类实验主要培养提高学生的网络管理能力,以应付在工作中会出现的问题。这方面的实验有:交换机的控制口/远程登录方式和Web方式的管理实验、MAC地址的绑定实验、VLAN配置实验、三层交换机的VLAN互通实验、三层交换机接口配置实验等。

2.2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中教师只给出大的方向性要求,不对具体的问题作出规定。比如,建设某公司局域网综合实验,在实验中让学生自行设计网络拓扑,自行设计VLAN划分,自行规划IP,然后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组建起来。因为利用现有设备学生规划出来的网络是各不相同的,学生自主发挥的余地很大。学生不仅仅只是完成纯物理的网络组建工作,后续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的配置、IP地址规划、VLAN划分等工作也包含在内。

另外,在综合实训中最容易培养和锻炼学生排除故障的能力,往往在单项实验中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出现问题的机率小一些,到了综合实验后要考虑的问题多了起来,出现故障的机率明显增加了很多,并且往往出现了故障后将导致后续的实验无法进行,所以在综合实验中看到学生忙上忙下,群策群力的情景相当常见。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无疑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

2.3实验环境

由于网络技术实验的设备要求,一般要求有网络技术实验室。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网络环境,例如使用虚拟机模拟多台计算机互连进行网络服务器搭建实验,使用虚拟路由软件模拟路由器进行交换路由实验等,也能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2.4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整个实验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检验实验、实训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

对网络实验效果的评价形式主要是进行单项实验与综合实训的评价。

如前所述,对学生所做的单项实验进行考核,主要是以实验的完成情况与出现故障是否正确解决来进行评判。这部分的考核当整体评价的40%。占很大比重的是进行综合实验的评价,通过前述的综合实训的实施情况来考察实验效果,除了让学生进行常规配置之外,还应该在环境中设置一定数量、不同形式的故障。让学生根据相关实验所掌握的知识、技能,通过对故障现象的分析、测试,最终排除故障。这部分的评价可以采用定性的评语式评价与定量的记分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语式评价主要指出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特点和有创意的地方,记分式评价则从内容、方法、实训报告三个方面来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其中,“内容”、“实训报告”两点重结果,而“方法”主要考查研究过程。为了突出研究过程的独创性,还可以设计附加分,与以上三点不挂钩,重在考查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是否有独特的观察视角、选用知识是否超前、所用方法是否有创新。

3 结束语

通过强化实验和综合实训,可以改变学生以单纯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对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了直接经验,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摘要:本文根据实验、实训教学特点,从开设实验、实验过程、综合实训的角度对网络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网络技术,高职高专,实验实训,教学

参考文献

[1]徐建东,王海燕.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设计[J].宁波: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6(1):107-110.

[2]方园.网络专业实验方法探讨[J].北京: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91-95.

[3]彭后生.高职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初探[J].天津:职业教育研究,2004(8):8-9.

[4]龚巧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探索[J].合肥: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26):205.

8.网络与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研究报告 篇八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重要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前言

计算机网络运用的广泛性决定了它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各高校纷纷将计算机课程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用人单位也对应聘者的计算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日渐提高,毋庸置疑,社会对拥有更高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人才需求已是大势所趋,人才需求数量在逐渐增多,技术在逐渐提升。学习是掌握计算机技术的第一环节,在学校里,学生就被要求学习计算机知识,但取得优良的教学成果在目前存在着许多不可避免的限制条件,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想办法解决问题,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计算机实训的教学方法

(一)实训室网络教学

学校购进教学设施,多方面筹集资金,提高良好的教学条件,使用企业案例教学。通过使用最好的网络设备、最新的网络技术教材、最完善的企业网络管理方案等教学手段等,使学生可以在接近于现实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方法,不再要求学生死啃书本知识,注重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大有裨益。

(二)“合作与竞争机制”的运用

学生在独立完成实验后,必须互换角色与其余同学合作进行实验的再加工,即多为同学之间既合作完成相对独立的实验,又必须合作在一起将多个独立的实验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大型网络的配置。实训时讲求学生团结的合作,这种方法使课堂丰富有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團队意识。

(三)翻转课堂的应用

学生和老师互换角色,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学生在讲台教学,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改变单一的课堂主体,加强师生互动与沟通,增进师生友谊,提高教学质量。

(四)MOOC模式教学

MOOC模式是一种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是一种新的教育、学习模式。由于计算机网络的知识速度日新月异,慕课能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高质、高效、便利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学生在课后通过MOOC的手段学习巩固知识,从而可以解决问题,并能在提升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再将新问题带入课堂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从而自身科研能力、技术能力、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社交能力等都得以提升,以达到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MOOC上的的教师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拥有更高的专业知识,且涉及的学科多,知识面广。但因其要求的科技水平高,目前在我国尚未普及,主要集中在一些科技比较发达的城市。

二、计算机实训教学的现状及趋势

(一)计算机实训教学的现状

1、实训环境差,实训内容选择不当

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实验室,学校无法进行实训课程,只从书本上了解计算机网络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或者学校里面实验室经常出现计算机坏掉、断网、数量不够的情况,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就是实践性,选择什么样的实训内容对于教学有着关键性作用,在以后的工作中,公司所需要的是具备足够专业能力的人才,然而学校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都不符合公司的需要。

2、考核方法不正确,课堂缺少互动

教学考核成绩可以看出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直接依据。许多学校并不重视这一工作,只进行简单的书面考评,没有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问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着主要角色,但我国目前的现象是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只有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往往教师学到的要比学生还多,并且此种方法令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很难集中精神听讲,这违背了教学的初衷。

(二)计算机实训教学的趋势

从当前的社会需求来看,学生在学校学到的计算机知识根本无法为公司服务,高校管理人员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开始着手于这方面的研究和改变,不仅表现在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要求,还表现在将这门课程列为必修课,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我国学校众多,政府和社会提高的资金很难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学校,且各个学校的基本状况不同,资金不够的情况在所难免,在短时期内无法提供更好的教学设施。计算机实训需要在课堂进行,目前还没有找到更合适的教学地点,对于有条件进行实训教学的学校来说,教师更愿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不是传统的或者更加难以管理的教学方式。

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企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急需一批拥有更高专业能力的技术性人才。改变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为社会提供高科技人才,全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每个高校应当做到的事情。目前我国正在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资,逐步解决当前教育事业的弊端。教育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公益事业,不应轻言放弃,做好计算机网络教学虽困难重重,但也不是无法克服这些困难,实训课程教学方法还有待探索,对于其他领域的教学也是一样,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构建比较完备的教学体系,获得更高的课堂效率,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同时,应当谨记,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只有传播知识才是真正目的,遇到特殊情况,教学方法固然重要,因材施教也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刘慧娟. 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的研究[J]. 知识经济,2013,04:158.

[2]李俊. 网络技术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13,26:167-168.

[3]孙菲. 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课程体系研究[J]. 鸡西大学学报,2012,06:29-30.

9.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心得 篇九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与发展中的热点之一。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和广域网一般特性,典型网络的结构特点及具体实现,计算机网络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了解计算机网络涉及的术语,概念及新技术,掌握典型计算机网络结构及实现技术。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以及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重要性以及社会的需要,我认为需要对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进行一些的改革,这样对提高网络技术的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初步探讨的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对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多采取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靠机械地重复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的教育缺乏创新模式。在网络技术的教学中依然大量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采用很少。传统教学手段的大量采用使学生难以理解所学课程的内容,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同时传统的考核手段使得学生通过大量记忆来实现知识的掌握,学生实际操作与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较差。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差,难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知识体系结构陈旧.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

目前绝大部分的教材内容陈旧,不符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难以接受到较新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与技术。同时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计算机网络方面新知识、新设备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专业知识、教学观念和手段落后于技术的发展,这导致学生难以接触到较新的网络知识与软件,所学知识滞后于社会的需求,导致计算机网络教学水平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网络实践的环节缺乏,学生实际运用和管理网络的能力欠缺 当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注重网络理论知识的讲授,网络技术的实践环节相对较少,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明显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社会需求同样反映出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环节缺乏、教学中实践与理论课程安排比例不合理、学生网络操作与管理能力差等局限性。

(四)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导致教学水平不理想

学生的接受能力、专业知识水平以及专业目的不同,给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不利条件。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为例,除涉及计算机公共基础、数字电子技术等基础课程外,还涉及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计算机接口技术等专业课程,而计算机网络基础又是其他网络专业课程的基础,如实用组网技术、Internet的连接与使用。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很难让非专业学生理解相关的网络知识。随着教学的深入,有些学生面对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理解困难,这势必导致教学水平的下降。此外,教学硬件设施投入不足,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开展时间不长等也是导致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因素。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进探讨

针对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思考,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创新的能力。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加多媒体教学,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把一些复杂的网络理论和技术以较为直观的形式讲解给学生,这同时也为专业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手段。

增加学生上机实践的课时,改革考核方式,增加实践操作的考核,做到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可安排学生参加网络技术的社会实习,以达到所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巩固教学成果。

第二,改革教材体系,建议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可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结合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编写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程,并及时跟踪网络技术的进步,调整教材中相应的内容,以使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是教学的核心之一,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提高整个教学的水平。聘请知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学人员,以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开拓学生眼界,通过参与社会中的网络技术实践,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网络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网络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第三,加强针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知识层次的差异,制定出相应的授课计划和大纲,并选择适当的教材作为学习工具。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尤其要重视教材选取。如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时,可以考虑选取计算机网络基础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材;对于物流管理等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可以考虑选取Internet应用、网页设计等方面的教材,做到因人施教。

10.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篇十

一、课程基本说明: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方向学生限定选修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为72学时,一学期授完。

本课程涉及数据通信、网络理论、各类网络标准协议及众多相关技术,其内容由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标准协议、局域网、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等部分组成。课程以基础性和实用性为重点,力图在讲清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进一步介绍流行的网络产品和最新的网络技术。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系列标准和协议,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为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及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由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标准协议、局域网、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等部分组成。

课程的基本内容及教学要求如下:

1.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论(2学时)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演变和发展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教学要求: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三个发展阶段,理解ISO的OSI的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及应用,了解典型的网络实例,了解ISO及CCITT等标准制定机构。

2.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24学时)

(1)数据通信技术

(2)数据编码技术和时钟同步

(3)数据交换技术

(4)拓扑结构与传输媒体

(5)差错控制方法

教学要求:理解数据传输速率、误码率、信道容量等主要指标的定义并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理解各种通信方式、编码方法、时钟同步法、多路复用技术、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方法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理解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和各自的特点;理解星形、总线形、环形等网络拓扑结构的特征、性能指标和优缺点,并理解树形、混合形和网形等网络拓扑结构的特征;理解计算机网络中所采用的双绞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无线通信等传输媒体的传输特性;掌握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和海明码等差错检测编码方法的算法原理和检错能力,并能利用算法计算冗余码和编码效率。

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18学时)

(1)网络体系结构及OSI基本参考模型

(2)物理层

(3)数据链路层

(4)网络层

(5)高层协议介绍

(6)TCP/IP簇

教学要求:了解协议和体系结构的概念,掌握OSI基本参考模型及每层的功能;了解物理层提供的为建立、维持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规程的特性,理解EIA RS-232C和EIA RS-449接口标准,了解通过DOS和BIOS提供的异步串行通信功能进行串行通信的编程方法;理解数据链路层的帧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功能,理解BSC的报文格式和HDLC的帧格式;理解网络层两种操作方式的特点,理解路由选择算法和阻塞及死锁的解决方法,了解X.25协议标准,了解网际互连的基本要求和用于互连的中继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组成OSI参考模式高层结构的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的主要功能、特点和协议规范;理解TCP/IP的定义及其对应OSI的层次。

4.局域网(22学时)

(1)局域网的主要技术

(2)局域网的参考模型与协议标准

(3)CSMA/CD媒体访问控制

(4)令牌环媒体访问控制

(5)令牌总线媒体访问控制

(6)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

(7)Novell NetWare局域网操作系统

教学要求:了解局域网的参考模型和协议标准,理解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和典型实例,理解传输媒体以及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理解逻辑链路控制(LLC)协议层的服务和操作,深刻理解CSMA/CD总线网、令牌环和令牌总线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了解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的工作原理,了解Novell NetWare的主要特点,掌握Novell网络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5.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6学时)

(1)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及异步传输模式(ATM)

(2)帧中继(Frame Relay)

(3)快速/高速局域网

(4)因特网(Internet)

(5)内联网(Intranet)

(6)网络管理基础与网络安全

教学要求:了解ISDN的基本概念和系统结构,了解ATM的基本概念和信元结构,了解帧中继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了解快速/高速以太网技术,了解因特网的概念、域名系统(DNS)及万维网(

电话:010-66490546

E-mail:xianjs4618@163.com

电话:010-66490546

11.网络与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研究报告 篇十一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目前众多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分析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些对策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对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有较强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网络;成就感

孙中山先生曾经提出,“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风俗丕丕,而国以强”,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因此,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作为教育界金字塔顶部的高等院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更多的是“填鸭式”教学,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一、计算机网络日常教学中的问题

目前在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

1课堂教学效果差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主要方式,众多高校都在研究和紧抓日常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门课程乃至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常常不如人意。究其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本身的敬业精神、专业素养、所使用的教学手段、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等。

2学生学习兴趣低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一旦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那教学将变成被动的,填压式的。

3学生学完课程后无效果

高校许多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应付考试,拿学分。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时,如果也抱着如此目的,那么学习的效果就会等于零。

4学完计算机网络后实践能力差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学生学完该课程后动手能力应该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网络中的常见问题,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网络组建与管理。但是事实却不是如此。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对策

1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要狠抓教学管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工厂的产品质量其实很类似,质量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管理跟不上。所以要努力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管理体制。好的制度和体制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基。

(2)要强调教师本身的敬业精神。教师这个职业很特殊,因为我们的产品是人才,不允许有废品的出现。只有敬业负责的教师才能生产出更好的人才产品。只有敬业的教师,在工作中才会认真备课,认真改作业,认真做学问,一切为了学生着想。因此,敬业的教师课堂教学经过充分的准备,质量和效果应该能够保证。

(3)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高校教师目前基本上均具备了硕士以上的学历,许多高校甚至已经博士化。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如果只强调理论教学,学生必然失去兴趣和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高学历的教师应该有很强的实务能力,也可以叫务实能力。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动手的能力。另外,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非常迅速。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通过学习来补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永远保持新鲜。

(4)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有效地教学方法。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不断地去探索新鲜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计算机网络课程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应该是充满活力,充满求知欲的课堂。因为网络本身就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神秘。

(5)学校应该提供必要的硬件与软件环境来满足教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实践性很强,所以上课的环境也很重要。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网络机房进行授课。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听剑理论,而且可以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动手实践。最差的条件该课程也应该在多媒体教室讲授。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内许多的学者和教育学家都在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因课程而异,因人而异。就计算机网络课程来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讲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比如讲网络安全管理时,可以从黑客技术人手。学生的好奇心都很强,对黑客技术都很感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亲身演示一些常用的网络入侵技术,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另外还可以通过实例、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关激发学生兴趣的具体做法,本文作者已在其它文章中详细阐述,再次不再赘述。

3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

针对许多学生学习课程就是为了考试,为了拿学分,教师在第一次上课就应该进行疏导。教师应该耐心的给学生讲解该门课程的实际作用,学完该门课程后能够帮学生解决那些实际问题,最好辅助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不会是完全为了考试拿学分。另外笔者认为,教师某些时候可以效法传销培训时的一些做法,给学生洗洗脑,灌输一些积极向上的理想,这样学生学习会更加有动力。

4努力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本文反复提到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因此必须格外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完该课程后,学生应该能够熟练使用一些常用网络命令来解决常见网络问题,并且熟悉局域网的组建以及网络管理技术等。所以课堂教学中有条件的在网络机房,边讲解,边动手,边实践。学生此时不但听到,而且动手操作了,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的记忆和理解,而且明白了,怎么使用该理论。这也就做到了学以致用。

三、探索与发展

通过以上的方式和方法,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索,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可谓是一举数得。同时,笔者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满足感,效果会更好。有过职业经历的都会明白成就感,满足感的重要性,这两种感觉是自我实现的一种体现。根据马斯洛人的需求理论,我实现是属于高层的需求,会对人的行为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学生不是工作者,怎么样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满足感呢?拿计算机网络课程来讲,学生学习了网络理论和技术后,如果有条件,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组建自己的局域网,并且亲身体验当网络管理员的感觉。此时,如果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或者通过教师和同学的帮助,组建好自己的局域网,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局域网进行网络管理,必然会有成就感。如果此局域网无论老师还是同学们使用良好,老师同学们对他稍加赞扬的话,满足感就会油然而生。此时能够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钻研。

四、结束语

12.网络与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研究报告 篇十二

工作过程系统化概述

职业教育的任务主要是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需要课程改革,打破原有的“学科完整”的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课程体系,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按照“职业岗位(群)—>分析归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分解学习领域创设学习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基本路径,构建培养学生“计算机设备维护管理、网络维护管理、数据库管理、信息处理、网页设计/多媒体设计”等岗位能力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合理科学的情境设计能最大程度上缩短“学”与“用”之间的差距,消除教学环节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差异。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现状及情境设计原则

目前高职院校对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存在理论较多且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等方面的问题,有部分国家及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也进行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情境设计,但这些设计都是基于自身的专业岗位能力进行的,而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岗位能力目标定位是计算机设备维护管理、网络维护管理,因此就要进行符合该定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情境设计。

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情境设计基于的原则是: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确定每一个学习情境的目标,选择内容,设计环境,融合知识与技能,整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于工作过程中,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情境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情境设计与实践方案

学习情境设计是指将现实的工作任务转换为课堂的学习情境,并将各工作任务应用的知识点融人其中,这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核心。根据网络管理员岗位职业升迁的规律,设计了三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中又包含若干个子情境。

学习情境是以项目为载体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三个学习情境不仅在难度、复杂度和综合度方面是由低到高的,而且在技能目标要求、内容选择原则及总体学习进度等方面也是逐步提高的。它们之间是递进和包含的关系。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重复的是步骤而不是内容,新的学习情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简单工作任务的认识,还增加了部分新的内容,是一个不断提高工作能力的过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每个学习情境又分解为若干项目,每个项目按照计算机网络工程的5个工作环节来组织教学,即需求分析,规划,配置,测试,部署与维护。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双向过程,即“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相互促进与反馈的过程,即不仅要从实际工作问题或情境出发,利用真实而有效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且还要让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或规范来解决问题。同时,学习情境设计中还要考虑到学校教学条件、教师执教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等因素,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完成设计。

上一篇:轻化工程专业2011年复习提纲下一篇:初一读后感《老人与海》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