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的读书报告范文

2024-07-23

繁花的读书报告范文(精选5篇)

1.繁花的读书报告范文 篇一

《健全的社会》读书报告

埃里希·弗罗姆对个人同社会和个人的自我实现以及完善的关系在《健全的社会》表达的得淋漓尽致。他的思想与弗洛伊德有着不可否认的关系,但却与他有着根本的区别。书中写到弗洛伊德是典型的人性本恶者,认为人的感情是本能的需要。而弗罗姆更强调的是人的社会性。他在《健全的社会》中用大量的篇幅对人的社会性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即使人类对饥渴、睡眠的需要和性的满足都得到满足也不足以造就精神的健康和健全。弗罗姆认为社会需要能够与大集体和谐相处,有越来越多的消费需求,品味是标准化的,有着自由、独立精神以及不屈从于任何权威、原则或良心的人。一个精神健全的人会用爱、理性和自信去生活,他尊重自己以及他人的生活。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又有多少人能够一如既往地这样做呢?

在过度组织化的社会中,人竭尽全力也无法跳出这张大网,我们只有成为一个自由、独立的精神健全的人,才能反过来影响社会。这点是弗罗姆从人性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的体现,对此,我对马克思更关注人的自由发展又有了新的认识。弗罗姆的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关于人异化的思想,因而他坚信马克思晚年的思想中已经种下了集权主义的种子。但他对马克思的批评是谨慎的,怀有敬意的,他试图保存他的思想中所有有价值的因素。

弗罗姆在书中分析了19世纪和20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性格特征。在19世纪,资本主义的社会性格是:竞争、囤积、剥削、权威、侵略以及个人主义;20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在社会性格方面有了较大的不同,市场型社会性格占主导,剥削方式更加“合理”,社会更加文明,上个世纪的禁忌、抑制系统几乎完全消失了。弗罗姆在论述资本主义兴起时表达了是社会制度把人摆在了第二的位置上,在这样的社会之下,人与他的自然本性和他的真正需要异化了,正如马克思所说:“并不是个人被自由竞争解放了,而是资本使他自由。”由此得出了市场逐渐统治人的结论。书中提到了梭罗的一些观点。梭罗说:“如果一个人因喜欢森林而每天在林子里散步半天,那他就有游手好闲之嫌;如果他是一个投机商,整体督促人砍伐树木,弄得土地一毛不拔,他反倒被尊为勤奋,有事业心的好公民。” 爱因斯坦认为人类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利己主义的囚徒,感到不安全、孤独,而无法享受天真、单纯、朴质的生活。而人只有把自己奉献给社会,才能在尽管短暂、危险的生命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弗罗姆在《健全的社会》中也提到了罗伯特·欧文的看法,在欧文看来,新社会的目标不是增加生产为主,而是要完善人类,这种思想是建立在对人的性格的心理学分析基础上的。最后弗罗姆借助杜尔凯姆的观点总结出,个人摆脱了一切真正的社会束缚后,却发现自己被遗弃,被孤立,从而日益消沉,社会成了“一盘散沙”。换句话说,我们有了繁荣和自由,却依然是“机器人”。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加强了对自然的统治,然而,在建立一个新的工业机器时,人类却掉进了自己一手设计的陷阱中,在使人成为机器人,并简单地死去这一点上,弗罗姆认为唯一的出路就是完全毁灭核战争,或者在“人道主义的公有社会主义”的形式下重新发现我们人类。我们发展科技,不断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为了追求更便捷、更文明的生活,而不是使人成为机器的“傀儡”,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在课堂上,我第一次听到老师说奴隶不想获得解放时,我不禁感到惊讶,一直以来不都强调要解放奴隶,使他们获得自由和人权,为什么他们不想获得解放呢?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才有所了解,科技的发展使大机器生产普遍出现,在机器面前,人类成了机器的奴隶,工人的工作甚至比奴隶还辛苦,因为奴隶在工作时,起码可以找机会偷懒,但是在机器面前,工人只有不断重复同样的动作,稍微有点不注意,就会中断整个流水线工程。正如卓别林演的《摩登时代》里面的片段一样,卓别林演的夏洛克就是在混乱时代的下层小人物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因为他在再也受不了工厂里不断加快的传代式的工作线,最终被弄的精神失常,被送进精神病院治疗,出院后经历了很多事与愿违的事情,使他觉得最好的容身之地竟然是监狱。夏洛克从一个被压迫的工人到精神病者,最后成为要为温饱而甘愿进监狱的流浪者,这不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吗?从一个受尽压迫的小人物身上反映的是社会的黑暗,资本主义的罪恶。而这部电影正是选择了这样特定的时代,特定的人物,特定的角度来诠释流浪者的悲哀,透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也表现了人类在机器面的异化的表现。

弗罗姆在字里行间突出地表明了人类发展的目标是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对现代社会进行了激烈的谴责,但作为一名仁慈、充满人性的学者,他又考虑了从何处才能找到诊断社会“病理”的问题,最后他认为必须建立在必要的人性概念之上。他把人的诸多根本需求总结为“交往的需求、超越的需求、寻根的额需求、身份感的需求、方向嗯和贡献结构的需求。”在对人的社会性进行详细的解剖后,对如何建立健全的社会给出了种种探究。弗罗姆认为一个健全的社会是一个符合人类的需求的社会,这里所说的需求是客观的,可以通过人类的研究确定下来的。书中提到了弗洛伊德主张现代人的痛苦是由于本能冲动受到过多的压抑,以及由此造成的神经症的现象。根据弗洛伊德的主张,弗罗姆得出了结论:“只有当工业和政治的体制、精神和哲学的倾向、性格结构以及文化活动同时发生变化,社会才能达到健全和精神健康。

弗罗姆主张个人是否健康从根本上将并非个人的事情,而取决于他所生活的社会结构。对此,他作出解析,一个健全的社会能够提高人爱自己同胞的能力,去享有创造地工作,发展他的理性和客观性。相反,一个不够健全的社会是一个制作相互敌对和猜疑的社会,它把人变作供他人利用和剥削的工具,剥夺热闹的自我意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社会既能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又能阻碍人的健康发展。这就是为什么要健全社会的重要原因。弗罗姆提出了在一个健全的社会中,任何人都不是他人实现其目标的手段,而永远是他自己的目的。在这样的社会中,人是中心,而所有的政治经济活动都服从于人的发展这一目的。按着良心去行事,被看作是根本而必要的品质,每个人都关心社会的事务就像关心自己的事务一样。健全的社会是人成为社会生活的积极而负责人的参与者,还能促进人的团结,激发人的理智的展现。此外,弗罗姆还特别强调了文化转型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的人物是让人们牢记我们的文明指导我们前进的理想和准则,他还对现行的教育制度远远不够表示遗憾。对此,他主张一个健全的社会必须保证成人教育的可能,正像今天的社会能够保证儿童接受学校教育一样。

弗罗姆最后归纳说,人只有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才能保护自己,免受自己的疯狂所引起的后果的影响。健全的社会适合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根深蒂固于人的 3 生存条件。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与人相爱相处,使人通过创造而不是破坏来超越自然,让每个人获得自我意识。然而,建立这样的社会,人类还需迈进一步。我很认同弗罗姆的这一看法,使社会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最终获益的仍是我们。我们应该立足于现实,同他人、同社会、同自然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在不断探索中走向社会健全的道路。

弗罗姆在《健全的社会》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他把心理学层面的分析方法与历史学的、社会学的和哲学的见解进行综合的本领。读了《健全的社会》,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对人的主体性研究已经成为了许多学科的交汇点。另一方面,从弗罗姆的论述中,客观地揭示了西方社会所面临的深刻的精神危机。当然,从书中我们不难看出,处于弗罗姆固有的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在《健全的社会》中,弗洛姆的观点中有许多根本性的缺陷,具有浓重的乌托邦色彩,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评论有些也有失偏颇,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和探索社会潮流的同时要对作者的观点加以分析、鉴别,吸收其中的有益观点,做到科学、实事求是的研究。

读完弗罗姆的著作,让我获益匪浅,从书中我看到了热闹的主体性以及人的社会性,也了解到了弗罗姆对通往健全社会的一些观点。在众多的西方哲人的思想论潮中,我虽不能一一理解透彻,却也有些许领会。这也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收益所在。从弗罗姆的著作延伸到现实的文学作品阅读,我也明白了,作者在论述某些观点时,由于时代背景、社会状况以及个人信仰等固有的局限性,会导致一些观点上的偏见。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著作中要对作者以及其生活的年代有大概的了解,方便我们在阅读是,不至于被某些局限性的观点所影响。这样有利于我们分辨著作中的有益成分与不切实际的观点,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并使阅读获得最大收益。从书中我们也可以感悟到人类应该致力于关注社会现实,不仅要从自身的角度找问题,形成健全的人格,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在社会中生存下去,而且要批判的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与社会、自然形成和谐的平衡关系。

通过对弗罗姆的《健全的社会》的阅读,引发了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事实 4 上,正如弗罗姆在《健全的社会》中所言,“与其他有生命之物结合在一起,与他们相关联,这是人的迫切需要,人的精神健全有赖于这种需要的满足。”社会属性的建构也正是人的生存所需。这种社会属性的生成与延续,需要的是人对自身社会性的明确、对社会中的他者的认知与沟通、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群体的渗透与融合。弗罗姆眼中的健全社会,需要的是在充分唤醒自身存在感的自我基础上,能够充分融入社会环境之中,积极而有创造性的构建起真正由人所创造的社会。弗罗姆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虽然物质丰足、科技发达,却是一个不健全的社会。在我们社会的转型时期,也容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片面追求利润等社会疾病。我们应该真正做到,既努力发展经济,又做到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包括精神文明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避免社会的单向度发展。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人的问题,注重人的价值的实现、关心人的利益问题,加强人格精神的培养。不断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来了解现实社会的积弊,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找到高效的解决办法,有利于提高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有利于建立健全的社会。

2.学习乐观——读书报告(范文) 篇二

读 书 笔 记

《学习乐观》一书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artin E.P.Seligman所著,Martin E.P.Seligman.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199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该书共分为三篇,十五章节,从最基本的心理学认知讲到如何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语言较为浅显易懂,适合初学者的研究学习。

经过仔细研读,我们小组分章节对该书进行了解读,读书心得如下 :

第一章

看待生命的两种方式

Martin E.P.Seligman在书的开始就通过一个事例,抛出了乐观与悲观是两种看待生命的不同方式的观点。通过对比,作者发现了悲观者与乐观者人生的截然不同,其中,悲观者更容易遭遇失败,丧失机会,陷入绝望与恐慌,相反,乐观者则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容易成功,也有那个有更健康的体魄。同时,作者提出他的中心观点,即乐观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作者采取浅显易懂的语言与事例相结合的方法,将心理学历史上的重要发现呈现给读者,使得我们在面对这一新观念时,比较容易接受。同时,作者敢于创新,提出一种新生观念,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章 无助是学习得来的

本章节,作者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引述出自己幼时就有的梦想,即研究人类心理。从而就有了作者前往宾州大学求学的经历,也就在此时他发现了一个影响他自己也影响心理学历史的新领域。他提出试验中的狗能够习得无助,这是与

传统的各种理论相左的。毋庸置疑,这一观点一经提出就受到质疑,但是,作者和其同事梅尔经过严密的论证,使大多数学者接受。从这一章节,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关注生活,心思缜密,并且敢于挑战权威的人。同时,他也牢记作为科学家最初的使命,没被成功蒙蔽双眼。虽然,人无完人,从后面的内容中我们了解到他结论的不足与缺陷,但是,我们不得不佩服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三章 对厄运的解释

作者以他在牛津大学一次演讲经历最为开篇,用令人胆寒形容他演讲时的感受。Martin E.P.Seligman似乎也精通欲扬先抑,正是这场令人令人不爽的演讲,给了他新的启发,使他能够完善自己的科研结论。多数的结论都经过了长期的推敲与辩证,才趋于成熟,作者的这一新生观点也不例外。幸运的是,他能够接受他人的批评与修正,最后认为人类将他们的失败归于哪些因素决定了他们乐观与否,并且能够通过学习,实现从悲观到乐观的转变。我们应该学习Martin E.P.Seligman敢于接受批判,并及时修改观点的行为,明白科学无止境的道理,往往越伟大的人越懂得谦逊。

所选实验章节4~6(详细分析篇)

书中的这几章主要围绕着精神抑郁(depression)的成因和治疗方法进行讨论。根据文章的观点,精神抑郁的成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客观的成因主要是外在环境不断地对某人进行打击,或者是外界对他一次次的尝试都没有反应,让人感觉无论他进行多少次尝试,最终都是失败的,而且他不能改变任何东西,从而在他身上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文中一个实验吸引了我:实验者将一群老鼠分成三组,分别放在三个分隔的地方。第一组的老鼠可以通过按下某个按钮来停止对它们的电击,第二组的老鼠不能控

制这个电击,而且只有当第一组老鼠按下按钮停止电击时它们才能跟着一起停止受到电击,第三组老鼠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后,第一组老鼠和第三组老鼠都保持着活跃状态,而第二组老鼠则非常消沉,对外界显得毫无兴趣。根据分析,第二组老鼠其实与我们不断受到挫折的人一样,感觉自己无论怎样尝试都不能改变什么,于是放弃尝试,并且变得消极抑郁。根据文中观点,习得性无助是精神抑郁的原因,随着失败、打击、丧失的累积,一个人就很容易患有精神抑郁。

而主观的因素主要是一个人的性格以及他对事物的态度。文中提到一个概念:解释事物的方式(explanatory style)。文中有一句话:How you think, how you feel.面对同一个事物,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乐观的看法会让人乐观,悲观的看法会让人悲观。偏向悲观看法的人他们对事物的解释可以总结出四个特点:这是因为我的过错(making personal)、这失败将会永远持续下去(permanent)、对不好事件进行各个方面的解释(pervasive explanation for bad events)。其实面对各种失败打击,每个人总有一些失落或者挫折感,但有些人能够很快地恢复,也有些人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意志消沉,这就是两种不同解释方式的不同结果。更进一步,文章中认为对事物的不同解释会影响习得性无助的生成,悲观的解释会进一步加重习得性无助。

另一方面,在主观因素方面,文章反对了一个悲观导致精神抑郁的观点,认为悲观只是精神抑郁的一个表现,或者只是导致你容易变得精神抑郁的一个原因。这主要是通过对认知治疗(cognitive therapy)的研究而得出的。认知治疗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事物的解释,让一个人逐渐从乐观方面看问题,从而慢慢摆脱精神抑郁。文章中提到了Sophie和Tanya两个病人的案例。通过认知治疗,她

们逐渐改变了对事物的解释方式,从而渐渐变得乐观主动。

文章还提到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反复琢磨(rumination)会更容易导致精神抑郁。文中提到一个例子:女性患精神抑郁的是男性患精神抑郁的两倍。排除了各个因素,文章指出,这事因为每当遇到一件失败或打击的事情,女性总是反复地去琢磨自己的内心和这件事情,而男性则尝试去忘掉这件事情,例如去打打篮球或者喝酒。反复琢磨会加强挫败感,引发习得性无助,最后陷入精神抑郁。

当然精神抑郁时可治的,这主要通过认知治疗改变一个人对事物的解释看法,从根本上让患者摆脱精神抑郁。

综合以上的内容,我总结出精神抑郁由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造成,但主观因素应该是主要的,因为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但不是每个人都会那么容易变得抑郁悲观,其中更重要的因素应该是一个人的性格和判断事物的方向。当我们发现自己有悲观消极想法倾向的时候,应该主动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避免进一步陷入更深的心理疾病。

第七章:孩子和父母:乐观的源始

本章中,作者给出对孩子乐观程度的测试,并表示孩子天生是不会绝望的,大自然对孩子不但有身体上的保护——青春期之前的儿童有着最低的死亡率,它同时也保护着他们的心理,给予他们丰富无止境的希望、不合道理的希望。同时,仍有一些孩子天生悲观。作者对此现象做出了解释:母亲的解释形态,大人的批评(老师和父母),生活中的危机;这三个方面对孩子的意识形态影响最为明显,这些消极负面的情绪很可能造成一个孩子一生的悲观。

由此章,我们意识到孩子身处的环境,身边的亲近的人情绪,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发育有着难以比拟的影响。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天生是悲观的,孩

子是自然的宠物,而他们与生俱来的欢快与乐观究竟如何被环境沥干,真的很值得现在的父母深究。

第八章:学业的成就

作者先是提出一个预测:成功属于有足够聪明智慧,并且乐观的人。接下来,作者进行了相关的探索,验证了这一猜想。父母离异、经常的争吵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但孩子总怀有希望,他们总会用乐观的心态来看待事物。他们是幸运的。可这样的情况不会持续永远。孩子会从父母的言行中习得解释形态。父母对客观事件的解释或乐观或悲观,会使孩子认为世界就是这样。这又会影响孩子在今后的学业、事业。

决定个人心态的因素中,解释形态很重要。而影响解释形态的因素有很多。父母离异,他人的评价,不幸的遭遇,周边人的言辞。是男是女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解释形态。幼年时,女性比男性乐观,到青春期,就不如男性了。

而乐观的人无论是在学业与事业上都会比悲观者表现更好。同等的能力,乐观的人表现更为积极,能发挥能力甚至超越潜能的可能性,比悲观者要大。

第九章:运动的表现

本章中作者列举了一些真实发生的体育界的著名比赛,如美国联棒﹑美国职篮﹑帕克来的游泳队,具体地分析了一个队伍的意识形态对比赛胜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一个乐观积极的队伍甚至能战胜一个比它强大的对手。由此对教练提出有用的建议:以乐观的态度挑选训练队员,让整个队伍充满积极乐观的精神力量,丁能发挥出空前的实力。

第十章

健康的良方

主要讲的是心理对于某个人的身体健康的重大影响。通过作者自身的一系列

经历以及很多个案例,从多方面证明一个人的心里对于人的生理健康是有很大影响的。出现的最多的词是“习得性”,习得性的无助、悲观导致人的生理上各项免疫系统不能发挥出其原本的功能。这样的悲观者对于自己的生活、疾病等都悲观、无助,觉得自己是不幸的。习得性的无助与癌症的发病率和治愈率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总的来说,心理和免疫系统同根于人脑,心理的状态会影响免疫系统,进而影响各项疾病的发病率和治愈率。

在这一章中,作者75%以上的文字所写的都是他所参与的以及他所知的一系列案例,而这些案例都是有关于心理与人的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的。我认为,如此大篇幅的案例介绍正是本书的一大特色。通过这些案例,读者很好的了解到心理的乐观与否对于人体的健康与否的巨大作用。同时也极好地为作者自己的观点奠定强有力的实践基础,使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第十一章

政治 宗教 和文化:新的心理历史学

主要讲了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们对历届美国总统选举的整理分析以及对下届总统的预测。他们通过分析各参选者的接受提名演讲稿,来总结他们各自的反刍分数,进而比较候选人之间的乐观。结果让人振奋,90%的都是较乐观的候选人当上总统。于是他们大胆预测下届总统以及参议员,结果依旧证明心理的乐观对于政治选举是有巨大影响的。另一方面,他们研究了宗教和文化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结果不言而喻,是有很大影响的。他们分别对19世纪的犹太人和斯拉夫人对于灾难的不同反应进行研究,发现是宗教的不同导致他们产生了不同的反应,相对的,由于宗教,犹太人面对灾难时的心态较乐观。另外,他们还对在不同政体下的东西柏林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由于政体文化的不同,西柏林的普通工人要比东柏林的乐观得多。进而证实宗教、文化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这一章中,作者依旧举了诸多的案例,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和多年的研究成果告诉读者宗教、文化对人的心理乐悲观的形成与影响。作者用历史铁的事实来告诉读者这一点,更具说服力。同样的,对于美国总统选举的预测,作者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以及各项振奋人心的数据,更让读者感同身受般的了解到,心理的乐观与否对于政治有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影响。

第十二章

乐观的生活

主要是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方法是悲观者走出悲观,走向乐观。作者提供了一种被称为是ABCDE法则的方法,听着很神奇的样子,其实就是五步走:不愉快的事件(adversity)、念头(belief)、后果(consequence)、反驳(disputation)、激励(energization)。记下每一件让你不愉快的事,然后完成每一步,在反驳时,找出尽可能多的证据、其他可能原因和理由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换言之,我认为了可简称为转换角度、换位思考。从而将自己从负面的、悲观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使自己变得乐观起来。还有一种方法,简称为声音外化。我们需要在不愉快事件发生前就做好充足的准备,练习反驳,所以,找个朋友帮你把负面想法大声说出,你也大声反驳他的指责。这两种方法,一个是在之前的准备,另一个则是发生后的调节作用。两种方法结合,我相信,人们便能够很好的处理好身边的一些不如意的事,是自己的生活变得乐观起来。

第十三章

帮助你的孩子远离悲观

表述了孩子的悲观是习得的,同样也可以学会舍弃。而如何帮助孩子摆脱悲观情绪,人们可以用ABCDE模式来帮助孩子习得乐观,教会孩子通过反驳自己的想法来习得乐观,并具体举出该模式的应用过程。

第十四章

乐观的组织

主要讲了乐观的优势及如何学习乐观。在事业方面,乐观在筛选人才、人尽其才、在工作中学习乐观中发挥着它的优势,使得公司能够高效有序的运行并取得巨大的成功。学些乐观的方法本章中主要讲了反驳负面思想。学习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反驳负面念头,跳离负面思想、破坏性念头等来学习。当我们反驳我们负面的念头时,就会从泄气、懒散、无精打采一跃成为充满活力、前途光明的人,因此反驳自己的负面的悲观情绪及思想,打击悲观念头对习得乐观很重要。再者,人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跳离负面思想、破坏性念头:①借由外界的物理力量来打破这个念头;②设定一个时间专门来想这个问题,但是现在不要想;③这种忧心的念头一出来就把它写下来,这样你有时间的时候就可以重新拾起这个念头来思考它。

习得的乐观可以帮助人们越过他们心中无形的高墙,打败像内心情绪这种看不见的最难对付的敌人。所以乐观的人坚持不放弃,在面对挫折时在遇到高墙时他继续进攻,所以在他人畏缩不前的局势下,他获得了成功。

第十五章

弹性的乐观主义

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论述了乐观并不是盲目的,悲观亦有它的价值。就拿忧郁症来说,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自我膨胀,社会意识薄弱,使得很多人出现忧郁症症状。其实忧郁症是跟着一个对失败或失落的悲观想法进驻到你的心田,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失意,是击退忧郁症最好的武器。还有,乐观是应该有弹性的。乐观并非百利无一害,它尚有它的缺陷。乐观主义者能通过学习乐观活得自由开心,但是也会造成一些人看不清世界的真实性,去逃避自己失败的责任。有时悲观主义也有它的优点。悲观主义对社会和对我们自己的生活也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所以当情境需要悲观时我们必须有勇气承受这一切。当然有时也需

要应用悲观对世界的敏锐感受力来帮助自己习得乐观。

总述:

正如本书所说,悲观的解释导致被动和泄气,而乐观的解释导出更多的活力。乐观不仅仅是对个人有益,对整个团体都有着很大的帮助。乐观不仅是对竞争性强的工作有利,它对任何时候你遇到的困境都有用。乐观如此重要,对于不是天生乐观的我们来说,更是很有必要学习的。

尽量保持乐观,就会发现周围的事物也变成了彩色,心情好了,自然活得开心快乐。人生在世,所求无外乎就是逍遥自在,快乐开心。

3.繁花的读书报告范文 篇三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英语专业 学 号

班 级

批阅老师(2012级)读 书 报 告 201230097023 姓 名 英语(2)班 完稿日期 成绩 黄玉珍 2014年 5月 30日 love or money ? i.bibliographical information 1.type of materials you selected to read: a book written in english b.an article written in english)2.topical area: b.linguistics c.translation d.education e.trade f.miscellaneous)3.if you read a book, provide its bibliographical information below: title: author(s): love or money? edition: oxford univ pr year of publication: place: publisher: ii.information about your reading the reasons why you selected the book or the article:(≥20 words)at first i thought that this story was love story which was about the love and the money between men and women, but it wasnt.i like mystery stories, so this book 1.the amount of time you spent reading the book or the article: two weeks 2.if you finish reading the entire book or article, sign your name here: 黄玉珍

3.if you did not finish reading the book, how many pages did you read? __64___(__64__ pages in total)iii.a brief summary of the book or the article(≥150 words)daughter——jackie.and the only reason was that her mother didn’t agree with her marriage, and she was dissatisfied.in the end, they go the money, albert, roger, diane.they are all rich now.(225 words)1.what are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book or the article?(≥50 words)the strengths are easy to read and understand.the vocabularies in that book are simple.also it reveals the attitude between money and family relationship.led most of us think about the important things that we should treasure.the weaknesses are too short and lack of more details.2.what is the part of this book or article that had the greatest impact on you? why?(≥50 words)molly killed her husband in a car accident, so she got all of the money.and then, she refused her elder daughter’s marriage because she didn’t want to lose her garden.last, she never saw her sister who was going to die, and she didn’t want to pay for medical fee of her sister.those parts of book that had the greatest impact on me.because i think in molly’s heart, she also thought money w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her life.she was so closefisted to her relative.i think she deserved this death.3.is the writing effective, powerful, difficult, or beautiful?(≥50 words)the writing is effective and powerful.firstly, it relates to real life.it describes the story in a birthday party.secondly, it attracts readers.molly was killed by people.the detective found the murder at last.it was molly’s elder daughter jackie.to the readers, they can’t believe it.she hooted her mother because she gave her nothing and marry her lover.4.what new facts did you learn that you hadn’t known before?(≥50 words)5.if you could talk to the author, what would you say?(≥50 words)thank you for you literary work which makes me understand that there was no need to think about money importantly.no matter how your mother treat you, she must love you..so don’t miss our family.so please be happy with our family.because family relation is more valuable than money.6.what did you learn about yourself as a result of reading this book or article?(≥50 words)7.note down three useful expressions you learned from your reading and make one sentence for each expression.1)[useful expression] she wanted her mother to be happy this evening,but it was very difficult. [sentence you made] marry wanted to win the scholarship, but it was very difficult. 2)[useful expression] on the little table next to the bed was a hot cup of coffee and an empty cup.

[sentence you made] on the little table next to the bed was biographical notes.3)[useful expression] he was the family doctor and he knew all the clarkson family very well. [sentence you made] apparently, people in america, canada, and singapore are very happy;people living in india and russia, not surprisingly, are not happy.7.general remarks:(≥200 words)can’t buy happiness, but the old saying seems to be supported by book.many people still cling to the belief that gaining riches will be the answer to all their problems, yet they are probably mistaken.if material wealth does not bring happiness, then what does? perhaps happiness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where you live.family relationships in particular seem to be the key to long-term contentment.actually, falling in love and having children are two of the situations that bring the greatest happiness.people increasingly spend more time alone watching tv or surfing the internet rather than spending time with family.i think time spent with your family is a better investment than time spent making.above all, family always is our harbor.word篇四:2015读书心得体会100字 2015读书心得体会100字

第1篇:读书心得体会

星期二,我们班举行了图书交流会。我们班里许多同学都展示了自己的书。淦海翔的书名叫《兵器百科丛书》。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其中我知道冲由德国hk公司的设计师蒂洛.默勒、曼佛雷德.格林、乔治.塞德尔和赫尔穆特.巴尔乌投入了命名为64号工程的设计工作进行研究制造。这项设计的成品是g3步枪小型化的冲锋枪。读完了书,我想我长大了也要当兵。

第2篇:读书心得体会

今天我读完了《儿童百问百答》。书中讲了美洲鸵生气的时候会干什么;狼鱼吃鱼吗?为什么有人怎么吃也吃不胖呢?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为什么会发烧呢?最大的恐龙是什么等,那本书有三个优点。一是搞笑, 二是知识丰富,三是内容多。

每本书的主人公都不一样,如果你喜欢可以把全套书都买下来。第3篇:读书心得体会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调皮粗野的小男孩。他趁父母做礼拜的时候,拔家禽的毛,并在母亲的衣柜里调戏一个小精灵,被它变成了小人儿,随着大雁去旅行。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不能伤害和调戏动物。如果我们伤害野生动物,你会得到应有的惩罚。所以,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4.繁花的读书报告范文 篇四

其实我早在大学期间就已经拜读过这本书,也写过这本书的读书报告,但是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后,对这本书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许多当时没有得出的一些感受,现在有了,而以前有的感受,现在更具体、形象了。

《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这几行字很容易得就吸引了我,“中国的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而当今中国尚未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这是不是发人深省的、中华民族的一大困惑?”“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在美国学校都那么出人头地?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中国的科技落后?如果说美国的教育很好,为什么留学生的孩子一旦回到中国就根本无法跟班?如果说美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美国是公认的科技强国?”——相信这也正是我们一直困惑而无法释怀的一个迷。作者黄全愈,一位在中国的教育中成长,在美国教育中成才的留美博士。对美国教育总的印象:美国的学校,不赞成向学生进行“知识填鸭”,但也不是简单地看成只重视向学生传授谋生求知的实用技能。而是尽可能地提供一个对所有人平等开放的、有利于学生锻炼能力、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自由、宽松、多元的环境。作者对中国和美国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思考,尤其当其儿子亲身经历了美国的教育之后,作者对中美教育的体会和思考更加具体,更加全面。作为一位教师,教育做为工作就像吃饭穿衣一样,我们天天相伴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有哪些差距呢?

我国原有的教学模式比较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化,注重知识的传授,往往存在填鸭式的灌输。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记。有时,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甚至越俎代庖,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包了。相应地,学生的学习模式往往是被动式地接受。学生依赖性强,懒于动脑。缺乏主动性的学习,就妄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了。新课改提倡的课堂教学,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采用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己动手,这样学生就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储存知识,转变为乐于想象,敢于批判、不怕张扬个性。师生关系也应由以往居高临下的“尊师爱生”转变为相互尊重、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又何愁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另外,我们的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应从根本上改革,脱离各种各样的考试指挥棒。试想,当对一所学校的评价定在它的考分上;当对一个教师的评价标准定在他所教科目的均分、在同年级中的排名上,这样的学校、教师怎么敢放开手脚搞新课改?课堂上怎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实践、创新?我们不能让新课改“做秀”,流于形式,邯郸学步,而要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真正的创造力。

素质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走完这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以达到完全成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人要改革社会、发展社会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人,即通过社会为人服务。我国过去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教育作为计划经济的一部分,是完全围绕社会运转的,这不利于人在从不成熟到成熟过程中健康发展。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的教育体制,往往很难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主人,很容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受器,只注重教育学生在社会上“做”人的角色,而忽略了教育学生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因此,过去在计划经济下的教育体制,已跟不上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加以改进。总之,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教育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人服务。

5.繁花的读书报告范文 篇五

一、《尼各马可伦理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1

二、《尼各马可伦理学》的逻辑线索 2

三、《尼各马可伦理学》的主要内容概述 2

四、读《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所感——关于青年人的友谊。3

(一)亚里士多德的友谊观 3

(二)对青年人的友谊的分析与感悟 4 第一,基于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观念对青年人之间友谊的分析。4 第二,青年人如何维持长久的友爱 5

一、《尼各马可伦理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尼各马可伦理学》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著作,是西方伦理史上最早的伦理学专著。至于书名的由来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其父老尼各马可,也有说是因为本书是由其子小尼各马可编辑而成。

《尼各马可伦理学》通篇内容主要为亚里士多德对于善、德性和幸福的理解与诠释。亚里士多德写作此书或者说他的伦理思想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亚里士多德生活的古希腊时期,是西方文明的繁荣发展时期。古希腊时期,经济发达、城邦林立、教育、哲学、艺术都欣欣向荣。政治上以城邦制为主,城邦即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城邦居民的主体是拥有政治参与权的男性公民集体。其中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以及僭主制。在各个城邦的各种政治制度中到底哪一种政治制度才是最好的?在这样的政治制度下国家应该怎样对公民进行教育?政治的目的是什么?都是当时的哲学家在追问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产生。

正如以上所说的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其《尼各马可伦理学》与当时的政治背景紧密联系。此外,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和伦理学是关于人的哲学。因此,《尼各马可伦理学》与其另一部专著《政治学》被称为姊妹篇。对《尼各马可伦理学》的作者来说,政治学的研究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人的幸福,或者,人的幸福在于何种生活方式;其次要研究何种政体能最好地帮助人们维护这种生活方式。欲解答前者,就要研究人的道德或习惯,这就是本书要承担的任务;欲阐明后者,就要研究适合这些道德或习惯的好的、正确的政制,这是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要从事的工作。《尼各马可伦理学》的逻辑线索

《尼各马可伦理学》的主要逻辑线索可归纳为:人们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有目的,都以某种善为目的。—→最终目的即最高善就是幸福—→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所以,人们通过在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中拥有幸福达到最高善。正是在这样的逻辑线索下,亚里士多德在其《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详细分析论述了德性。

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的活动是我们灵魂的现实活动,而灵魂有两个部分,即:有逻各斯的部分(理性部分)和无逻各斯的部分(非理性部分)。相应的,我们的德性也分为两个部分:理智德性和伦理德性。

其次,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德性是一种被称赞的可贵的品质,是使人成为善良,并获得其优秀成果的品质,是一种“中庸之道”,即,我们的行为、实践活动遵循“既不过度也无不及”的中间状态。例如:勇敢是鲁莽和怯懦的中间,是一种值得被称赞的、高贵的品质。而鲁莽则是过度,怯懦是不及,都不值得提倡。理智德性由教导生成,包括理论理性的德性(智慧)和实践理性的德性(明智)。伦理德性由习惯养成,不出于自然也不反乎自然。

三、《尼各马可伦理学》的主要内容概述

《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共分为十卷,第一卷中,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的一切技术、规划以及实践和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而实践中的最高的善就是政治学的实践活动所要追求的人们的幸福生活。即,人们现实活动的最终目的和最高的善就是——幸福。在第一卷及第十卷里,亚里士多德详细地论述了快乐与幸福的问题。他把人的本性分为三个层次:植物性的生长与繁殖,动物性的感觉与欲望和神性类似的理性精神。人生的幸福仅仅是要最大程度地实现其植物性功能和动物性功能,而且最重要的是使人的理性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快乐不是人生的目的,它只是人完美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之后所得到的满足。快乐和完善的行为共同构成了幸福。他根据对人性的分析,把美德分为伦理美德和智慧美德。在第二、三、四、五卷中讨论了伦理美德问题。他把伦理美德概括为:美德是习惯的结果;美德是品性,美德是中庸之道;美德出于自愿;美德是在正确理性指导下,表现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行为活动中,而“中庸之道”是伦理美德中最重要的,它是人们用理智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与行为,使之既不过度,也无不及,而始终保持适中的原则。亚里士多德根据中庸的原则,采用过度--适中--不及的模式,在第三、四、五、八、九卷中,对勇敢、节制、公正、友爱等具体的道德内容进行了分析。在第六、七卷里,着重讨论了智慧美德与正当理性观念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智德是纯粹理性活动的产物,包括技艺、科学、实践的智慧,直觉理性和智慧。智慧是智德的最高形式。智德是纯粹理性活动的产物,是由训练而产生和增长的,是教育的结果。伦理美德是通过习惯养成的,是长年累月实践的结果。智慧美德高于伦理美德。

读《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所感——关于青年人的友谊。

(一)亚里士多德的友谊观

在本书的第八卷和第九卷中,亚里士多德详细论述了友爱。友爱,看来似乎也和爱情一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友爱是某种德性或是赋有德性的事情。不管是至高幸福之人或者不幸之人,不管是老年人、青年人,不管是富有的人还是平穷的人都需要友谊。因为,人生活在社会共同体当中,每个人都要与其他人打交道,不可能单独一个人生活,谁也不会选择单独一个人去拥有一切的善,所以人都需要友谊。对于至福之人,看起来他在各个方面都没有缺憾,都得到了满足。但是,至福之人也是需要友谊的,他们需要一个承受其好处的人。而且幸福是某种现实活动,而现实活动要生成而不是某项财产的占有,如果至福之人没有友谊,就没有生成,只是对幸福的占有,那么他最终页会变得不幸福。

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友爱把城邦联系起来,与公正相比,立法者更加重视友爱,他们的目的就是加强类似友爱的团结,另一方面是致力于仇恨的消除。换句话说,在古希腊城邦统治者中,他们相对于公正来说更加重视友爱,因为友爱是自愿的,而公正的维护要靠法律。自愿的友爱能够更好地使城邦公民团结起来,使城邦得到好的治理。

友爱有三种:首先,是有用的友爱,即朋友之间之所以成为朋友是因为相互之间认为对方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处,是有明确目的的友爱。其次,基于快乐的友爱,即朋友之间是因为快乐而走到一起,这样的友爱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朋友相互之间有共同的让他们觉得快乐的东西存在。最后,善良者的友爱,即朋友之间都是为了朋友自身而希望朋友好,希望朋友为善。前两种友爱是偶性上的友爱,这样的友谊容易散伙,难于长期维持。而善良者的友爱,只要善不变,这种友谊就会长期维持。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现实生活中,青年人的友爱大多数属于基于快乐的友爱,他们任凭感情而生活,特别追求那些使他们快乐和当下存在的东西。但是,随着年龄的变化,当那些使人快乐的东西改变了,友爱也会随之改变,所以,青年人会很快地成为朋友,也会很快地断绝往来。或者青年人很容易陷于恋爱,当快乐改变又很容易分手,往往朝不保夕。在我们青年人身边,这样的例子确实不少见。

(二)对青年人的友谊的分析与感悟

第一,基于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观念对青年人之间友谊的分析。在我们身边,青年人的友谊看来确实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他们基于共同的快乐而产生友谊。青年人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充满朝气与活力,他们最有勇气也最能实践;他们情感丰富,喜欢尝试各种活动,喜欢与不同的人交朋友。但是,确如亚里士多德所说,青年人的行为大多为他们的感情所支配,他们因为缺乏人生的经历而缺少经验,理性思维能力不足。所以,他们也容易冲动,容易沉溺于快乐。他们在交朋友的过程中为个人情感所支配,缺乏理性认识,只与能够与自己有共同快乐的人交朋友,为了快乐而交朋友,在这种缺乏理性和德性的友谊中,一旦朋友之间的快乐改变了,他们的友谊也会崩塌。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青年时期,我们一些非常要好的朋友随着时间的流逝友谊也在消逝。因为,各自走的路不一样了,各自的兴趣爱好,各自的经历也不一样了,即,所谓的没有了共同的快乐,所以,这种基于共同快乐的友谊也随之解散。

但是,如果果真如亚里士多德所说,青年人的友谊是基于快乐的友谊,那么人们那些真正的友谊,一直持续不断的友谊,那些影响着他一生的友谊就真的不能再青年时期结下吗?当然不是这样!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善良者的友爱是完美的,只有这善良的德性才是恒常永远的。善良者的友爱并不是完全为了快乐或者为了有用而友爱,而是朋友之间相互地为了朋友自身,从善良德性出发希望朋友好,希望朋友为善。这样的朋友、这样的友谊是可以维持长久的,这样的友谊

会深刻影响着你。总结说来,完美的友爱和友谊是朋友之间相互的,以善的德性出发,希望朋友好的友爱,而不是由一时激情、感情所控制,为了快乐和有用的友爱。当然这样的友爱确实是罕见的,但是也不排除青年人中会出现这样的友爱。只要,朋友之间相互表示友好并且相信、相知,保持一颗善良的、真正希望朋友好的心,青年人就会拥有维持长久的友爱。第二,青年人如何维持长久的友爱

首先,国家要在社会范围内提倡和奖励正确的友爱的德性和友爱的行为。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提倡下,使青年从小养成良好的友爱习惯,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伦理德性。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伦理德性,人们才会在以后的生活中行为良好。

其次,青年人在交朋友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正确的友谊观。正如我们所说,青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充满好奇、情感丰富却又缺乏理性。所以,需要有人,有丰富经验的长辈或者老师,对他们进行或加强正确的友谊观念的教育。在对青年进行友谊观念教育的过程中要用理性来指导青年的情感、欲望,而不能压抑青年的情感以及合理的意向。换句话说,我们要看到青年自身的优势以及主要的缺陷有针对性地对青年进行友谊观教育。教师、长辈与青年互相补充,取长补短。

上一篇:164如何写好创业商业计划书下一篇:主持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