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中年级自然教学

2024-08-12

要重视中年级自然教学(共8篇)

1.要重视中年级自然教学 篇一

三年级语文作文写作要重视习作批改与修改

习作讲评、修改的重要性。

习作讲评是对本次习作的分析和评价。它是习作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既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加深,又是习作讲评的巩固和提高;既是对本次习作情况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习作训练的指导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讲评是作文教学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认真抓好讲评这一环节,努力提高讲评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通过批改,对学生进行作文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并从中受到怎样写好作文的启发。通过批改,教师可以了解学生作文的实际,便于总结作文教学的经验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也可以搜集素材,为作文讲评作好准备。对于学生作文,除了老师批改,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互批互改,通过修改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呵护学生作文中的童真。

我们面前的孩子,他们是那么的天真烂漫、充满稚气。他们总怀着纯真的感情去对待一切,在作文中也不时闪烁着孩子的童言。对此,作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在作文讲评、修改中,我们应去维护和发挥孩子们作文中那无邪的童真,不能扼杀掉孩子的童真。如有一位学生写我帮妈妈做家务时,写道:“我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来帮你做家务吧。’妈妈却说:‘小孩子家,把自己的学习搞好就行了,瞎凑什么热闹!’”而其他的同学都写的妈妈很高兴,夸我长大了,我很高兴之类的话。看出来,第一位学生写出了他的真实想法,写出了一个孩子的童真,怎能让他把这段话修改掉呢?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作文教学中经常是:“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

“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实践训练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后要认真读,修改其中的字、词、句等,再定稿。其次要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在教师认真批改后,要引导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所加的眉批,根据教师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有时组织学生每几个人一小组,共同讨论修改一个同学的作文,在互评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指出缺点,不断提高自身的修改能力,表达能力。对于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要当面指导修改。最后在作文讲评课中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讲评课上,教师宣读范文,批改示范,再集体评议,为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创造条件。

只有时时刻刻不忘作文讲评,作文修改,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指导:阅读训练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quot;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娘沉思良久 最后一字一句地说 买 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an nan,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chan dou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 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bao fu,喜眉笑目的说:“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文中的拼音处是什么词语,仔细拼拼加上声调,并把这些词写在后面括号里。( ) ( )(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沉思良久:

欣喜之余:

3、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5、“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 )

这句话表达了“我” ( )

2.要重视中年级自然教学 篇二

日本心理学家高木非常重视朗读, 曾说过:“一般来说, 朗读比较能记住东西尤其是头脑不清醒的时候, 更应该清楚的读出声音来。这是因为朗读会给大脑以刺激, 思想容易集中, 整个身心好像进入临战状态。”

语言就像音乐一样有节奏、有韵律, 无论你朗读一个单词或一篇文章, 它的韵律都会在你的大脑留下很深的印象, 使你久久不会忘记。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目前的初中升高中的升学考试都增加了口语测要求初中毕业生能用英语朗读材料、回答问题、进行情景对话和话题简述。“哑巴英语”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反了。我们学英语就是和别人交流, 让别人听懂你、理解你, 而大声的英语朗读是提高口语的一个重要途径“疯狂英语”的倡导者李阳就要求学生找一个空旷的地方大声朗读, 大声朗读所带来的自信, 我们可以与他人交流时, 使英语口语逐步提高。

二、朗读能够提高听力水平, 能够有效培养语感

学生大声朗读时, 口中发出的声音传到了自己的耳朵。因此, 学生不仅是在读, 同时也是在听, 听自己读。反复不断地进行朗读, 使学生的听觉神经习惯了这些声音信号, 当别人也发出这些信号时, 他就能明白。从观察来看, 大凡能流利的进行朗读的学生, 他的听力水平也不错。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炼, 是经过长期规范的训练而逐步养成的。它是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英语学习中, 语感极为重要, 只有有了正确的语感, 才能进入自由王国, 自如运用这门语言。英语不只是简单的词汇加语法, 在英语课文中有许多有趣绝妙的对话或句型, 它们有深刻的内涵, 有的甚至“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只有进行大声的朗读、反复咀嚼, 才能领会“书读百遍, 其意自己”的含义。当我们提问学生:“what time do you often go to school?”学生很自然的回答:“We often go to school at 8:00 in the morning”.很少有学生说:“in 8:00 at the morning”

那是因为学生已经重复了好多遍“at…o’clock in the morning”, 不知不觉中成了一种习惯, 回答时不用思考, 就脱口而出, 形成了语感。所以, 在教学教程中不是单纯的教学单词、语法规则金额讲解新课文, 而是重点落实“讲解是死的, 如同进行解剖, 朗读时活的, 如同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明白, 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等教学观念, 让学生多读课文, 熟读课文, 感受语言的意境, 获得语言的感觉。

三、如何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英语朗读, 不仅语音、语调要准确, 而且要有节奏, 听起来流畅、自然的英语容易让人理解你, 如果不是按节奏的朗读, 听起来就吃力, 难理解。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着重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 重视泛读指导注重教师领读

教师可以利用录音机进行课文的示范朗读, 给学生示范树立榜样。泛读的要求主要有:语音、语调清楚正确, 快慢和停顿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且富有感情。教师泛读时, 在分析课文内容, 句子的长度, 音的变化, 语调、速度、停顿、连续等, 提出要求, 让学生在所学课文上做记号。

教师的领读是朗读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 是培养学生良好朗读的关键, 是学生说正确英语的首要条件。他要求领读老师具有较好的基本功。教师在领读时要注意语音、语调正确, 掌握好意群停顿, 不读破句, 连读正确自然, 要富有感情, 朗读的速度要适合学生的水平。此外, 教师在领读时要做个有心人, 要注意那些句子学生读的不顺, 哪些单词常读错, 能否跟得上老师的领读速度, 发现问题可以停下来进行重点讲解和复述

第二, 提倡集体朗读和个别朗读

集体朗读是学生进行朗读的自我实践过程, 便于教师检查和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问题, 有利于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朗读机会, 鼓励胆小怕羞的学生朗读。学生朗读时教师应巡视于课桌间注意倾听朗读声, 如果发觉朗读声噪杂不齐时, 这表明学生在理解上有拦路虎, 或者在朗读上有困难, 这时教师应穿插讲解和领读, 然后重新开发始朗读。教师还要注意每个学生朗读时的表情, 及时发现和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个别朗读易于发现学生的难点, 便于检查和督促, 但活动面小, 可以与集体朗读交替进行。个别朗读还能锻炼学生的胆识, 集体朗读读得好并不说明个别学生朗读读的好。所以, 适时的个别朗读有利于提高部分同学, 激发大胆回答问题与参与操练的积极性。

第三, 加强对读

英语是一门语言, 重在说, 而说不能始终一个人进行, 不能离开对方, 对读是把学生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让学生意会到, 英语不是干巴巴的读, 可以边读边听, 让学习这项活动动起来。新教材强调创设语境, 增加了许多对话, 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对读。

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扎实的基础。以听说入门的英语教学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也培养了学生大胆开口的良好习惯, 并为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和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奠定基础, 教师能把握材料, 掌握材料的方方面面, 采用灵活多样的朗读教学方法, 从而带动听说能力, 使学生快速掌握语言特点, 激发兴趣, 迎头赶上, 达到学好英语的目的。

第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要重视中年级自然教学 篇三

一、保证有适当的写字时间

低段老师们普遍认为人教版教材教学任务重,书写指导来不及在课堂内完成,所以常常把书写放在课外,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巨大的识字量,所以就布置大量的抄写作业。据我们统计,一个生字,在语文书中抄3遍,生字抄写本中抄7遍,课堂作业本中练3遍,回家再在田字格中练一排(6遍),此外还有一些额外的组词等作业。那么,一个生字前后要抄写20多遍,难怪学生会因此随便应付,导致写字质量下降。

我们要求每位教师保证课堂中的书写时间,立求在课堂中完成新授生字的指导,并且把每课的生字分散在每节课中写,保证每节语文课都有10分钟的书写时间,让书写不再变成孩子的负担。此外,为学生的书写作业“减负”:把常规作业进行重组,如生字抄写本写5个组一个词;尝试自选作业,认为写的好的字,少写几个;认为难写的字,多练几遍等。这样一来,写字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每个字只练习10~2遍,学生往往乐意先完成这项作业,书写质量也得到提高。

二、教给写字方法

1.指导观察,形象感知

观察、思考、分析是模仿练习的基础,所以写字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字教学的观察字形,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汉字形体结构的特点和笔画形态的特点,把字写得匀称、美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静心研究字的笔顺、间架结构及主笔位置,了解竖中线、横中线,抓准最关键的是哪一笔,最难写的是哪一笔。另外,汉字是由抽象的笔画组成,教师在指导观察时,如果能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如何让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字形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呢?

儿歌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教师把笔画造型等编成儿歌,学生乐意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如“横”像“一”,“竖”像一根筷,“点”像小雨点,“撇”像扫把,“捺”像剑……这样,学生一下子记住了基本笔画的形状。又如,教学“皿字底”和“四点底”时,教师可编成儿歌:“皿字底,三竖一折间距等。写四点,大小方向有不同。写在底部宽而扁,牢牢托住真好看。”还有“三点水这样写,上点下提一直线,半点突出才好看。”“撇捺在上像把伞,在中像鸟飞,在下像支架。”“等儿歌又让学生将部首形状记在心间。生动的儿歌,准确的讲解,到位的示范,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形象动作,亲眼看到了起笔、行笔、收尾的全过程,书写汉字也就化难为易了。

比喻也是个好办法。例如:低年级小学生练习写字,竖弯钩是难写的笔画之一。引导学生观察图,借助鸭子的形象,就能具体地理解:写竖弯钩,“竖”像鸭子的头颈。细而长;“弯”是弧形,光滑圆润,像鸭子的胸部,又紧连着腹部、臀部;“钩”紧挨着鸭子的尾部。有了生动的视觉感受,有了如此形象的比喻,竖弯钩在孩子的心中已经不再难写了,而变得生动可感起来。

2.寻找规律,举一反三

写好一个字并不难,难的是能否发现规律,举一反三。教学时,我们不能只要学生照样子画葫芦,应该向学生指明目标,切合学生实际教给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规律。在练字的同时积极开动脑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如教“口”指导学生观察有何发现,学生即说“上开下合”,我紧接再问哪些字也如“口”字“上开下合”,这下,班里可炸开了锅,有的说“田”,有的说“四”,有的说“电”,还有的说“甲”……一连串的字从孩子们的嘴里冒出来,下次遇到同类的字,我们勿须多言了。又如,有学生提出“立”字做偏旁时,为什么“横”变成了“提”。我引导学生分析如果“立”字做偏旁“横”不变为“提”,那会怎样?学生很快发现整个字会极不协调,要么两部分相距很远,要么“横”穿插到右边部件里。进一步引入“禾、木、火、又”字旁的“捺”变成“点”;“提土”旁、“虫”字旁、“王”字旁、“耳”字旁的“横”变成“提”等,让学生比较偏旁所占的空间,再让学生理解相互避让、相互穿插的道理就水到渠成了。

3.“口说”“手写”结合,重表达过程

表达在阅读教学中司空见惯,但在写字教学中,却不多见。恰当地运用表达,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评价能力。评价一下老师这个字写得怎样,说说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看了同学的字,你有什么要提醒他的吗?这些口头表达的过程,正是学生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把“手写”转化为“口说”的形式,它能督促学生审视自己的书写,通过对他人的评价,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三、指导姿势,养成习惯

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而当前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主要表现在“三个一”大都不到位:握笔离笔尖太近;胸部紧贴着桌边;头偏向左侧;眼睛离本子太近。我曾随机观察、调查过本班和临近班级,发现写字姿势的正确率仅在5%—30%。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以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书写,不仅有利于书写的规范,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的做法是:

1.明确要求

小学写字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儿童写字熟练的技巧,以便于日常。因此有几个要求:①正确。此为最基本要求。即把字写的合乎规则,遵守笔顺规则,不写错别字,不改变字形、不多笔少画。②端正匀称。即把字写得横平竖直、间架结构比例适当,笔画清楚。③整齐。即全篇字大小一样,行款人事科规则,字距合适,行距均匀。④速度。随着技能形成要求写字有一定的速度,但要与潦草有严格区别。总之,写字要求就是要做到“对、好、快”三者结合起来即所谓技巧。用较短时间写字而笔画结构正确、端正、行款清楚整齐,就是小学写字教学总要求。

2.编写儿歌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把正确坐姿及握笔的要点编成儿歌。如:“写字时,要做到:坐姿:头正、身直、脚平;握笔:摆好‘三个一’,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尖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让学生熟记成诵。“一抵二压三衬托,指实掌虚腕灵活,角度适宜方向正,笔画轻重需琢磨”简明扼要的口诀帮助学生巩固。

3.课堂强化,方式多样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为了巩固正确的姿势,在课堂中,老师们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强化。我创造了富有童趣的手指操,让学生在写字间隙运动手指,放松关节,提高写字质量;利用学生的力量,评选“写字督察员”,相互督促写字姿势;在课堂上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学生写字时给姿势打分,正确的姿势根据坚持的时间长短在作业本上点红点,错误的点黑点,写字结束时,再根据书写质量和姿势两部分打一个最终的成绩。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练习写字“双姿”,学生写得轻松,好习惯也逐渐养成。

4.榜样鼓励

4.历史教学要重视和抓好教学后记 篇四

摘 要: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不太关注教学后记。课堂教学本是一种实际操作的过程,无论课前准备得如何充分,与实际课堂教学之间往往有着差距,操作中总会有许多随机应变的做法。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后记中写下自己每堂课中你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可写出自己在教法运用中的不足之处,以备日后借鉴、改进。课后,把你认为成功的学法指导在教学后记中记下来,以便于和同事共同分享、改进。久而久之,你的学生就会在历史学习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历史教学中抓好“教学后记”这一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教学,而且能为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活动打下基础。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教学后记

抓好

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后能自强也。”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普遍重视备课、上课的环节,而往往忽视了历史教学操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学后记。

何谓“教学后记”?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后,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将教学过程中所得到的心得体会与今后有所改进的设想记载下来,作为今后教学的参考。简而言之,是指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分析和总结。课堂教学本是一种实际操作的过程,无论课前准备得如何充分,与实际课堂教学之间往往有着差距,操作中总会有许多随机应变的做法。正如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每天要写“训练日记”一样,历史学科的教师都应写好“教学后记”。历史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要充分认识到历史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课的教学,在完成中学教育的总任务中担负着重大的责任,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写好“教学后记”正是这种事业心的体现。聚沙成塔,滴水穿石,知识和经验在于积累。只要坚持不懈地写教学后记,就会有所收获,就会使自己的历史教学艺术步入一个新境界。教学后记,是教师在授完一堂课后,通过对整堂课教学过程的回顾、思考,将感悟的“得”与“失”简明扼要地记下来,以指导今后教学的活动过程。教师如果能坚持长久而认真地写教学后记,不仅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而且有利于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许多各具特色的教育或教学思想。教学后记,既是前一堂课的延伸,又是后一堂课的先导,因而在提倡“关注课堂”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关注教学后记”。那么怎样写好教学后记呢?本人就历史课的教学后记的写法,谈几点意见,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记教法的运用是否贴切、多样。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往往与教法的运用是否贴切、多样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课题固然有不同的教法,即使是同一课题不同的老师常有不同的教法,即我们所提倡的“同课异构”,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多样地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你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后记中写下自己每堂课中你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可写出自己在教法运用中的不足之处,以备日后借鉴、改进。在讲造纸术的发明时,学生对科技文化课的枯燥表现出了厌倦,我适时讲了一个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用去3000片竹简,派了两个人吃力地抬进宫去的故事,马上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后我在教学后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严肃的史实,可以用生动的故事来穿插。”同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有疏漏与不足,如表达含混、处理欠妥、方法陈旧、演示失败、指导不当,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等等。教师应知上好一堂令学生、自己都愉悦的课绝非易事,但“要让每一堂课使学生爱听并使主要内容易于使学生掌握”是自己从教以来不变的宏愿,于是,“后记”应成为反省与自励。

二、记学法的指导是否恰当,有效

一堂课除了应运连用贴切,多样的教法外,还要考虑学法。这往往是有些老师备课的薄弱环节。我们习惯于钻研教材、讲求教法、准备教具,以为教师讲明白了的问题,学生就会听懂,其实未必。像孙中山“平均地权”的主张,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等,尽管教师费力讲解,学生还是似懂非懂。有时教师不觉得是很难的地方,学生总是在此犯错,像罗斯福新政学生总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相混淆。所以备课时不但要考虑教给学生哪些基础知识,还要考虑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观察思考历史问题的观点方法比什么都重要。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长期受用,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学法指导方面多下苦功,积累经验。课后,把你认为成功的学法指导在教学后记中记下来,以便于和同事共同分享、改进。久而久之,你的学生就会在历史学习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学课程中,历史课是一门识记量很大的学科,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识记,发展学生的记忆力就显得尤为关键。例如,在学战国七雄的内容时,我指导学生按方位记:东—南—西—北—中—,齐—楚—秦—燕—赵—魏—韩(自上而下)。这样,既记住了七雄名称,又记住了中国朝

代,我又编写成歌谣的形式: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显神通。

三、记点滴心得体会

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教学没有固定的模本,丰富的教学经验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有经验的老教师如此,没有经验的青年教师更是如次。教师若能勤于记下每堂课后的点滴体会,零碎经验或教训,长此以往,便可聚沙成塔,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便指日可待了。

首先,要留意记下成功的经验。任何一个教师,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总有其成功的闪光点如:教法选用恰当,气氛活跃,教学环节紧凑等等。并且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反思也应各有侧重点,记下的成功经验尽量避免雷同。时间长了,你上的课越多,积累的成功经验也就越丰富。例如,我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课时,从学派,代表人物,主张,著作四大方面入手,列成一张表格,它统括了全课的主要内容,简洁而又醒目。课后我得到的一条成功经验是:繁杂的内容,可以借助简表来表达。而在讲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况后,我又得到了另一条成功的经验: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其次,还要勇于记下自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哪怕是一堂课下来一个小小的失误,也不随意放过。你寻找的问题越多,你的教学就越趋向成熟,目的就更易达到。问题找到了,先记下来,马上能解决的,在下一堂课上立即改正。若暂时不能解决的,应和同事们共同切磋,以商对策。对自己一时不能找到的问题,还要“不耻下问”,向同行,特别是主动向学生征求意见。师生配合越好,问题就越你得到解决,原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会变成不成问题的问题。

四、记自己精心设计的提问

在历史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与课堂气氛的关系很大。有提问而又得当,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教学效果一定较好。相反,一堂课下来,只讲不问,即使教师讲得生动丰富,也总嫌课堂气氛单调,教学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既然提问如此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提问。从提问的数量、难易程度、提出的时机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特别是新课程改革

后,我们的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简化了很多,往往一堂课的重点部分通过一到两个高质量的提问就能解决。而这一到两个提问往往能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所以教师在课后的教学后记中把自己精心设计的这一到两个提问记下来,日积月累,就会从中悟出提问的技巧。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中,当学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提问:“同学们,看到这些侵略者为非作歹,你们的心情如何?有何想法?”问题一提出,学生争相回答。有的表示,对英法强盗的仇恨;有的认为清政府无能;有的表示长大要当兵,保家为国„„课堂气氛顿时被推向高潮。课后,我悟出了这样一个真谛:提问一定要适时。假如我等到巩固小结的时候,才提出这个问题,肯定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所谓适时,就是教师在提问时,不能提前,也不能太晚。什么时候体问要根据当时教学内容、课堂气氛、学生对知识感应的程度等,做到恰到好处。于是我在教学后记中记下了这个提问,并在旁边注明:一定要把握住提问的时机。当然,有些精心设计的问题在课堂上不一定能够成功实践,也要记下来,以便寻找原因。

五、记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革。和以往相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方法的训练,鼓励质疑,激发创造。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常会提出一些使老师感到意外的问题,这是教师经常碰到的情形,不足为怪。例如学生在阅读“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后纷纷提出:什么是太平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信仰太平道?东汉政权既然已经腐朽不堪,为什么还能把黄巾起义镇压下去?„„学贵知疑。从学生的提问中,使我看到他们智力的发展,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探索精神的增强。对于这些课堂生成的问题,我认为正确的态度应当是事实求是,能在课堂上回答的,尽可能耐心解答,自己一时难以说清的,最好是留到课外或下节课前作答。这就要求老师:一是要认真在教学后记中记下这些问题,二是分析问题,三是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如实记下教学中来自学生的意外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是负责的;(2)可以锻炼自身能力,提高自身水平;(3)避免类似问题在日后的教学中再成为意外;(4)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在历史教学中抓好“教学后记”这一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教学,而且能为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活动打下基础。教师做好“教学后记”,第一,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水平的提高。从学生群体看,可培养学生更加热爱历史学科;从学生个体看,使学生在开放式

的教学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乐土。第二,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发现并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不论其观点是否正确,经过学生的思考而形成的见解,正是创新本质的体现。第三,有利于教师创新观念的弘扬,有利于在新时期的教学活动中培养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教师在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同时,也在激励着自己的发展。

5.作文教学要重视审题与拟题 篇五

近年来,中高考一直采用话题作文形式,应该说它的出现,为考生充分展示个性和才华,发挥潜质和特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空间。但事物是对立统一的,由于它的开放性,使得部分考生在它的面前反而显得一筹莫展,无所适从。其作文表现或是结构上的信马由缰,有段无篇;或是内容上的胡编乱造,空虚失实;或是情感上的矫揉造作,干瘪苍白;或是题文相悖,不知所云何是,更有甚者,干脆来一篇无题无脑作文。凡此种种,无奇不有,反思百象,令人忧虑。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平日作文的审题虚位,二是话题作文的拟题指导缺失。因而,教师不能狃于话题作文形式,平日作文教学就应该注意抓纲促目,从源头治理,张开作文教学双翼。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命题作文的审题又必然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所说的审题就是要指导学生明确题目意义、范围和要求,使其按一定的方法、思路、规律去审慎地辨析题目,把握题意和命题意图,写出合乎题目要求的作文。就此本质而言,审题本身就是一种引发联想,激发情感体验的综合的智力开发,对学作文规矩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命题作文的审题尤为重要,要教会学生审题,使其在学得中习得。

审题指导的方法从大的方面讲,包括直接审题和间接审题两个方面。直接审题是启发学生对命题进行剖析、辨析和推敲,从而吃准题意,选好角度,确立中心,进入作文所需要的思考和感情状态。它包括“明范围,找重点,辨文体,定中心”等内容。现行高中教材“写作”部分的作文命题约有四十多个,现在从中选取两个作文题略作分析。

先以第二册第二单元[整篇作文]“中学生打工利弊谈”为例。

除了上述以外,可能会出现扣题不紧,甚至跑题的现象。

再以第三册第二单元[整篇作文]“出人意料的一件事”为例

以上谈的是直接审题。审题指导方法还包括间接审题。间接审题指启发学生根据命题,通过回忆学过的课文,过去生活情景等,引导学生讨论与题有关的生活场景,经比较后,确定材料的取舍和写作重点与体裁,达到审题目的。如写家庭生活的作文,可引导学生再现家庭每个成员的爱好、兴趣、性格、品质,家庭成员之间的融洽关系与否,以及对“我”的影响等。

间接审题还可以提供与题目有关的实物。如写家乡生活的作文,可以让学生传观当地的历史图片;听地方风俗,人物介绍录音;出示当地一、二件特产或工艺品等。具体而丰富的感情材料提供,加上学生平日对生活的积累,就会畅通思路,有话可说。

间接审题有时可采用名篇名句导引,让学生打开思路,领会题意。旁征博引的过程也就是启发学生思考,广开思路的过程,从而写出有血肉的作文。

直接审题可启发学生从题目字面意义上进行理解,展开想象,做到审慎准确。间接审题包含内容更广泛,教材的、生活的、过去的、现在的都可广泛猎取。无论直接审题,还是间接审题,目的都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和良好习惯形成。

二、话题作文的拟题

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一种令人不安的现象,即平日作文只给话题材料和话题,然后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一篇作文就算布置完成了,至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状况,分析话题材料和话题的能力,以及如何拟题等问题很少考虑,只管“生产”,不管“抚养”。这种作文教学行为导致前文所述的一些现象当然不足为奇。给了学生话题材料和话题以后还应做什么工作呢?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启发和帮助学生拟题,应该交给学生一些拟题方法。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下面结合有关话题材料谈一下拟题方法。

第一、根据自己确定的体裁拟题。在“三自”要求里,体裁是前提,题目是关键,立意是中心。

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例

第二根据自己确定的立意拟题。立意即命意,命意即确定文章主题。写作者在话题刺激下,就进入感知、表象、思维、情感等过程,经过分析概括后,从而确立本篇作文的主题,通过这个主题拟题,就会有很好效果。

请看下则文题:

一个小男孩问上帝:“一万年对你来说有多长?”上帝回答说:“一分钟。”小男孩又问:“一百万元对你来说有多少?”上帝回答说:“像一元。”小男孩再问上帝说:“那你能给我一元钱吗?”上帝回答说:“当然可以,只要你给我一分钟。”这是一则寓言,要求以此材料寓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则寓言的寓意有两个方面,从小孩角度说,人应该有付出,懒惰不会有收获;从上帝角度说,富有,也不会施舍给不努力的人。抓住这两个方面寓意,从立意角度可拟一组作文题。如“代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欲取之必先与之”、“唾手不可得”等。

第二,根据自己写作重点拟题。

请看下则文题。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授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授,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授之以手,权也。”大意是说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制,但是嫂嫂落水,不用手去拉是豺狼。嫂嫂落水,用手去拉是变通的办法。此段文字说明孟老夫子也不是一个死搬教条的人。请以“权”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作文。

“权”的字面意义解释是“秤锤”,可引申为“变通”、“权利”、“权柄”、“权宜”、“权衡”、“权略”等义项。

第四、根据自己写作范围拟题。对于独词话题,首先要明确同该词组合的词项,然后根据这些词项范围拟题。

以话题“安”为例。

同“安”组合的词项有几十个。如选择范围建立在“安全”、“安定”、“安宁”等方面,即可拟以下一组题目。

在话题作文拟题教学方面,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特长、个性、情感体验、感受生活的方式和态度,不能越俎代庖,但也不能不交给学生一些拟题方法。

在作文中,除了在立意方面抓住仁爱之心,道德之义,敬人之礼,聪颖之智,诚信之誉,与时俱进外,话题作文的拟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以免大意失荆州。

命题作文的审题与话题作文的拟题,是我们平日作文教学的双翼,学生应该两学共进,教师应该两教并举,这样,方可获得振裘持领的效果。

6.作文教学要重视修改能力的培养 篇六

药王洞初中——张瑶

说起作文教学,每位教语文的老师都感到头痛。因为指导了学生半天,讲了很多,可是作文交上来一看,却不尽如人意。自己辛辛苦苦地把成堆的作文改出来,发到学生手里,可本子发下去,学生根本没有多少人看。这些都是我们做语文老师心中的“难言之隐”。我教语文已有十多年了,我觉得现在使用的苏教版语文,正带着我们走出把大量时间花在批改的困境中。教材在每单元作文训练中都安排了修改专题。我认为这可以好好利用一下,尝试走出一条“ 教师批改与学生修改互补”的新路子,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近年来,我坚持组织学生自己来修改作文,不仅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使我们从作业堆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教改的方方面面。下面就说说我的所作所为吧。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修改。

做好批改示范很重要,首先利用好作文评讲课。学生作文,每次出现的问题总是多方面的,但我在评讲中做到每节课只侧重一点或一个方面,不求面面俱到,但要重点突出。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修改效果。侧重点可围绕此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制定,也可围绕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通病进行确定。同时要调动学生参与,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师生共评。每次我都拿出一到两篇学生作文,投影到屏幕上,让大家讨论怎么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虽然他们的意见不一定准确,但我认为过程比结果重要。无论是欣赏优秀作文,还是分析作文的得失,我从来不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自己看出得失来,推敲出结果来,品出“味道”来,从而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另外把批改分成两步走。把批改由老师一个人完成变成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发挥两者之间的联动效应。学生的观念中总认为自己把作文做好就没有自己的事了,批改是老师的事,所以要在思想上先转变。我的做法是“批而不改”,所谓“批而不改”就是帮学生找到问题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为自己独立修改做好过渡。教师的“批”就是在认真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然后学生再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和所加的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写出自己的认识。

其次要让学生懂得修改。

做好修改指导必不可少,修改的关键是在于能否发现问题。怎样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我告诉他们根据写作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先查中心是否明确;再查材料是否典型,内容是否具体、生动;其次查层次是否分明,后查语句是否通顺;末查有无错别字、标点是否规范正确。同时要求坚持用符号修改。再辅以反复的阅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修改也是这样,把文章多读几遍,有时问题就自然发现了。在修改时要做到认真,对于拿不准的不要轻易下笔。下笔的一定是拿得准的。“宁可放过,也不错过”,不要出现以错改错,甚至以错改对的情况。对于有疑惑的地方可以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交流解决,还可以去向老师请教。同时在修改中要注意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

第三要敢于让学生动手修改

这一步骤的实施需要有计划的进行。我在训练中,重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新课程强调“合作互助”,一般来说每个班级都成立了学习小组。我就把任务分解给组长,让他来负责组织小组的修改工作。我们平时的作文有大作文和小作文(平时的练笔)之分,我们把小作文的批改留给小组来完成,给学生大量的锻炼机会。每个小组的修改由组长来组织:先自改,再互改,同时把修改意见与作者及时交流,最后我来把关。大作文修改,我有选择的改一部分,同时留给每个小组一到两篇集中修改。每个组员都参与修改,但最后的“总批”必须是大家的共同意见,是整个小组的集体智慧。

修改是个长期锻炼的过程,不要奢求几次就有可能见效,贵在长期坚持。所以每次起点要低,要逐步提高,本着“由简到繁”的原则,分阶段实施。同时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或互改。当然这个“放”,并不等于老师可以撒手不管,而仍要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反复实践去把握自改方法。这方法就是初读改错漏;复读改病句;再读改篇章。重过程,轻结果。

为了激发学生这方面的兴趣,我们又在班级中多次举行了专项修改比赛,如:改错别字,改病句,改标点等。看谁改的速度快,正确率高。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修改热情和水平都大大提高了。

最后要与课堂教学结合

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离不开课堂教学, 教材中的文章,每篇都堪称典范。每一段,每句话,甚至一词一字,都是经过作者的深思熟虑,千锤百炼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谴字造句等多种方法,教师要注意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及时的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还要注意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模仿课文的写法技巧大胆尝试。坚持读改结合,以读促改。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摘记片段)出门向前,拐过几个弯,走过宽阔的柏油马路,便是我现在的学校了。这里有一银色的大门”。

进入校门之后,沿着中路向前走一百米左右,就来到我们的教学楼前了。我们七(5)班教室在三楼中间,教室里,有两块长长的方形黑板,前面的黑坂上写着八个蓝色的大字:“自尊自强,自信自爱”,格外显眼。

老师看书入神的时候,我们是很高兴的,有几个胆大的,便用橡皮作战斗武器,相互打架呢!我是穿珠儿,把线往针孔里穿过去,穿成一个漂亮的形状,读的书多了,穿的珠却少了,因为我把一些小点的都赠给了好友,她们倒喜欢的,可能是没见过吧!把我给的珠,有的挂在书包上,有的系在笔杆上,怎样的都有,还挺珍惜。不过,不知道她们以后是不是还会留着。

虽然这篇文章不能说很好,但其模仿得颇有味道,值得圈点一番。

其次,我十分重视口头语言的训练,因此,无论在课内或课外,都要十分注意回头语言的训练,要求学生把话说通顺、完整、明白,发现语病就及时纠正。只有说好话才能写好话。

此外,在作文修改尝试中,我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学生作文修改耗时很多,效率不高,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修改水平差距大,在平时的修改训练中难以统一安排,经常出现以错改错,甚至以错改对的情况。所以安排训练效果不好,总难如愿,而且少数同学态度不端正,使工作开展显得被动。在修改中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我们说,只有从全篇入手进行修改,才能统观全局;只有从大的背景上权衡得失,局部修改才能有依据。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不可能一开始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而只能从小处入手,这样一来导致修改变得盲目。

7.物理教学要重视实验教学 篇七

在教学过程中, 每教一个新的既念, 都应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 这个概念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 从而使学生明确每个新既念建立的必要性。

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 才能灵活运用它们解决物理问题。

在初中, 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 我认为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一、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中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 思维活动往往依靠直观材料, 因此做好演示实验, 可以使学生获得与物理概念有直接联系、具体直观的感性认识, 从而理解物理概念。

例如, 各种磁体的磁场分布情况不同, 可以通过磁体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来做实验。在磁体上面放一块玻璃板并均匀地撒一些铁屑, 轻轻震动。看到铁屑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 密集地方磁性强, 而不同磁体的铁屑分布不同。我们引入实际并不存在的带箭头的虚线, 即磁感线来形象描述磁场的分布情况, 从而理解磁场是有强弱和大小的物理量。做好演示实验要做到以下六要:

1.要明确用意。

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教学大纲, 吃透教材, 明确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 初二物理《浮力》一节的用弹簧秤分别在空气和水中称同一物重而存在读数差的实验, 就是用来验证下沉物体也受到浮力。但有时在教学中却是先肯定物体受到了浮力, 然后再做实验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公式, 这就与教材安排实验的用意不相符了。

2.要充分准备。

教师在课前要选择和熟悉仪器装置, 备好实验材料, 预做实验, 估计可能出现的故障, 考虑好应急措施, 以确保课堂实验成功。例如, 在初三物理电学实验中, 如果要使用学生电源, 就必须先检查学生电源和电源插座是否正常, 在供电不稳的时候还要备好干电池或蓄电池。但有的教师却在实验时才发现插座不通电, 结果措手不及。

3.要增强效果。

实物可见度大、实验现象鲜明、背景衬托明显、实验对比强烈、教师操作规范, 才能增强演示实验效果。例如, 在初三物理《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节的“短路是电流过大的原因”实验中, 若先把灯座、接线柱、导线、电灯和保险丝按电路图有序地安装连接在较大的示教板上, 注意板面与导线颜色相衬, 在教学时挂在黑板上, 就可以一目了然。如果把实验改成“先通电, 再短路”。还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看到短路前后保险丝熔断和电灯正常发光到熄灭的对比过程, 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4.要激发兴趣。

一方面实验设置尽量接近生活, 出乎学生意料, 创设惊、险、奇、趣的情境;另一方面实验教学要以游戏、表演、竞赛等方式进行组织, 激发学生兴趣。例如, 初二物理《惯性》中把放鸡蛋的硬纸片弹出去的实验器材和操作都是学生所熟悉的, 且不少学生以为会纸飞蛋打, 而出乎意料的是鸡蛋竖直向下掉入杯中丝毫无损, 对此, 学生感到惊讶, 并会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势。

5.要启迪思维。

教师要通过设疑、提问、猜测、边做边讲等形式, 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和综合, 得出结论, 建立概念, 找出规律, 否则, 就难以启发学生思维。例如, 在初二物理《大气的压强》教学中, 有的教师做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和托里拆利实验后, 只说:“这是由于大气压的存在。”就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大气压的存在和解释有关大气压的现象。

6.要不断创新。

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 要有创新意识, 不断改进实验方法, 适当增加新的演示实验, 敢于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 让学生去实践, 去探索, 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创新能力。例如, 在初二物理《浮力》教学中, 可以增加一些演示实验来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 使得教学更加具体形象。

二、理解物理概念物理意义的重要性

有些学生对概念、规律背得很熟, 但解题时往往无从下手, 或者凭空猜测, 出现这类问题是对概念不清楚或一知半解。

例如, 马拉车运动的现象中有3个问题要解决:

(1) 马对车有力的作用, 车对马有力的作用吗?

(2) 马对车的作用力与车对马的作用力谁大?

(3) 为什么马可以拉车运动, 而不是车拉马运动?

第一个问题要理解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二个问题要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等大共线、反向、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第三个问题要理解马与车两个物体受力情况不同, 产生的运动情况不同。马受到地面摩擦力大于或等于车拉马的力, 所以马向前运动, 而车受到马的拉力大于或等于地面对车的阻力, 所以车随马运动, 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无关。

三、理解物理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作为一门学科, 概念与概念、规律与规律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与区别。正确理解这些联系才能使知识系统化, 认识它们的区别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例如压力与压强是与力有关的物理量。但压力仅与物体形变大小有关, 而压强除与压力大小有关外还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相互作用但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之间, 可以传递压力, 如缓慢地向墙上按图钉, 在装有液体密闭的容器里则不是传递压力, 而是传递压强, 如液压机等。

8.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 篇八

但是,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呢?

有关研究表明,人的各种器官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人体器官调动得越多,大脑得到的信息越多,它的效率就越高。也就是说,当我们只用眼睛去“读”书时,大脑获得的信息比较单一,甚至还会遗漏,当我们不止用眼睛看,还开口诵读的时候,不仅调动了口腔器官,而且读出来的声音又作用于耳朵,当语言信息输入人的视觉、听觉器官时,大脑的感受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时间差大大缩小,准确率大大提高,理解和感悟的效率就会成倍提高。可见,朗读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好方法。因此,我主张读的多一些,讲的少一些。

一、在朗读中感悟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以学生的朗读感悟为主,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以读为根本,训练感悟。比如在讲《暮江吟》这首诗时,我先出示了挂图,然后配乐范读,让学生从中体会意境之美,然后让学生自读,并说说对诗的初步理解,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这过程中,乐曲始终伴随,让学生在读中自悟。例“瑟瑟是什么意思?”有的学生说是江水在晃动,有的说是指颜色,有的说是江水比较凉,这时我就让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理解来读,通过自己读,听其他同学读,老师的范读,又看了挂图,学生明白了“瑟瑟”是指颜色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自己理解了“可怜”的词意。这样主要词语理解了,一幅深秋初夜的美景就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时描述诗的意境,大多数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有的学生想象力更为丰富,加进自己的一些想象画面,使诗意更加丰满,这首诗便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

面。这样既让学生正确地理解了语言文字,又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朗读是理解课文的主要方式

要把朗读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尤其是关键句段,要边读,边思,边议,注意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古井》一课中“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古井啊,她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让学生反复读、教师范读、学生轻读,注意适当停顿,能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情境,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指导朗读,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又通过读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最后点明这篇课文中要表达的思想是教育人们要做“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人。学生只有把握准人物的思想感情,才能读出感情。这正是正确地指导朗读的方法——重在内容的理解而不单是技巧地指导。

三、朗读中熏陶情感

有感情的朗读是朗读的最高层次,课文的语言文字表达的是作者的感情,要想有感情的朗读,就要让学生揣摸和领会包含在字里行间的写作目的,让学生了解作者和文章的时代背景,让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语言文字来感染学生引起共鸣,这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被充分地表达出来,随之学生的情感也得到升华,陶冶了情操。如在讲《囚歌》这首诗时,课前我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叶挺的经历和事迹,课上我又讲了这首诗不平凡的来历,学生马上就明白了诗中所说的“狗”、“人”、“门”、“一个声音”、“活棺材”等词语指的是什么,我又让学生反复自由地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也理解了“自由”、“地下的烈火”、“得到永生”的含义,都被叶挺同志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的精神所感动,这样学生在朗读时便非常有感情,既有对反动派残酷迫害革命者的强烈愤慨,也有对叛徒的蔑视及嘲讽,更多的是对革命者的无限钦佩,尤其是最后一句同学们读得高亢有力,激情澎湃,直到下课铃响了,学生们还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之中,这样的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四、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这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勇于献身的精神让人十分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又如《小珊迪》,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的火柴时的语言,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作者简介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求职面试的调查问卷下一篇:刑事诉讼法参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