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优秀教案

2024-10-05

司马光优秀教案(通用10篇)

1.司马光优秀教案 篇一

每次教学完《司马光》后,我总是在拓展延伸阶段问:你还能想出其他好方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此问题一经抛出,小朋友们便叽叽喳喳地连比带划谈论开了。可,每次在班上汇报交流时,小朋友们的脸上便会被沮丧之情笼罩着。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孩子年纪小,思维较单一,提出的解救方法不成熟,跟司马光的“砸缸”作比较,还是逊色多了。小朋友能不沮丧吗,连老师也觉得异常扫兴!可怜我就这样悻悻地教了一年又一年。

这学期,我再教《司马光》一文时,大胆作了新的尝试。

师:小朋友,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

生1(边掰着手指头边答):我非常喜欢他。第一:他勇敢,别的小朋友都哭呀,喊呀,他一点都不慌;第二:他聪明,懂得用石头砸破大水缸救出小伙伴。

生2:我觉得司马光是个善良的好孩子,平时肯定很喜欢帮助别人,我喜欢他。

生3:司马光看起来年纪跟我们差不多,却比我们强多了,我真佩服他!

师:老师也跟大家一样喜欢司马光。不过,陈老师相信如果咱班的小朋友当时在场,一定也能想出那么棒的办法来呢。想不想试试,看看自己在困难面前是不是也能跟司马光一样,做到不慌张,能动脑筋想出好办法呢?

(在老师鼓励性语言的激励下,小朋友的情缴被调动起来了。“我们想试一试”“老师,你快说吗”“我们肯定不比司马光差”等等的喊声充斥着整个班级。我心中暗自窃喜。)

课件出示:

出示画面:在放学路上,有一位小女孩突然间鼻子出血不止。

(画面出现在屏幕上后,小朋友的小嘴巴就没有合拢过,叽叽喳喳地与小伙伴们讨论着,热切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办法。在班上交流,我一边倾听一边暗暗惊叹着:小朋友真是“小人鬼大”,不可小觑。)

代表1:我赶快把她扶住,让她把头抬高,拿出干净的纸巾帮她擦掉流出的鼻血。

代表2:可这么做鼻血还会流出来吗?有了,让她把中指朝上举,健康课的张老师说这样鼻血就会慢慢地止住了。

代表3:我不同意_的做法让她把头抬高。头一抬高,鼻血不就会流进嘴巴里吗,恶心极了!我倒觉得如果小妹妹的鼻血这时还止不住的话,咱们可得赶紧问清电话号码打电话到她家里,请她的爸爸妈妈马上来接她。

代表4:小妹妹这时肯定是又害怕又难受,我嘛,我是大姐姐了,我得先帮她脱书包拿在手上,再好好的安慰她,行吗?

(说到动情处,这几个小朋友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见此情景,我想请几代小朋友上台进行情境表演。没想到这随思随想的环节,很快把本堂课推向了高潮。)

临下课之前,我还请小朋友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曾遇到过哪些困难或危险,自己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教室里又沸腾开了,一朵朵智慧的火花绽放异彩:

生4:(腼腆地微低着头):我,我……有一次,我不小心一脚踩到了家里的小花猫贝贝的长尾巴上,它一转头狠狠地咬了我一口,脚背上顿时留下了几个深深的牙印,还渗出了点血。我赶紧走水池边,打开水龙头拼命冲洗头伤口,伤口被冲洗得干干净净的。我赶紧把这件事告诉妈妈,妈妈还带我去打了预防针呢。

生5:上学期吧,那时我刚入小学没几天,有一次,在放学的路上遇到了一位陌生的哥哥,他要我把口袋里的零钱交给他,我壮着胆子跟他说我哥哥快过来了,钱在他那儿你自己跟他要吧。奇怪的是,这位大哥哥却大步走远了,钱也不要了。可我--哪有哥哥呀!……

真没想到不让“小司马光”继续“缸”后,反而涌现了更多机智勇敢的小司马光!

教完这堂课后,我深深地悟到了:

其一: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应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在生活中学语文,悟语文,用语文,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其二:拓展训练不是要学生钻牛角尖,走死胡同,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现有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积极思维,展开想像,大胆创新,展示个性。

其三:教师要敢于跳出编者和自己以前的思维定势的“套子”,带领学生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允许教师根据对教材的独特见解,灵活运用教材,处理教材。我想,这也是编者愿意、乐意看到的。

 

2.《司马光》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识记8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两个部首“足字旁”、“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时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明白砸缸救人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司马光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学生或老师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学习“司”字,字谜: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九百多的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为什么要救人,又是怎么救人的呢?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展开图上画的故事的。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识记生字。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从前”是什么意思?

(3)在这一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

(4)思考: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从哪里看出小朋友都慌了?还可能有什么样子的?

(3)相机学习“叫”“跑”,请学生列举其他带有“足字旁”字,说说它们都与什么有关。

(4)小结:别的小朋友慌了,动作忙辞职,司马光表现怎样呢?

3、第三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画出描写司马光砸缸动作的句子。

(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讨论:

司马光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

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3)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中的小朋友吗?

(4)相机学习“使、劲、砸、破”。学习“石字旁”,说一说带有“石字旁”的字有哪些?都与什么有关?

(5)结果怎样了呢?

(6)学习“出”、“终”、“于”、“救”。

(7)通过这件事,你能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8)让学生代表得救的孩子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五、朗读课文

六、课后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二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复述课文。

3、让学生说一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复习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完成课后活动——连线。

3、完成课后活动二,涂色。

4、完成课后活动三,读词语。

三、指导书写。

司:注意第一笔先写“横折勾”

跑:注意“足字旁”的写法。

出:注意笔顺

四、课后作业。书写生字。

拓展阅读:《司马光砸缸》课文

从前有个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常跟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旁边有一口大缸。有一回,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儿,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小朋友们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

3.《司马光》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认读课文中的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准切入点,让课堂自然生成。能用一两句话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能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主动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遇到困难时,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设计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按着鸡吃米,它怎么也不肯吃;把它放在地上,它会主动地去找着吃。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课堂上,随时关注学生的学情,抓住教学过程中随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让课堂自然生成,将会取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出示课题,读题、质疑。

1、出示课题,指名读、齐读。

2、正音:司、光。

3、学生质疑。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是怎样一个人?

(学贵有疑。让学生学会提问,一半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二、读通课文,把握整体。

1、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找准切入点,让课堂自然生成》。指名读生字,并联系课文组词、说句。

3、结合课文说说对司马光的认识。

(字词的教学仍不可放松,让学生结合课文来学,不但学得有趣,而且有效。)

三、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1、司马光是什么时候的人?找找课文哪一小节交待了这一内容,读一读。

2、司马光是怎样一个人?学习课文2----6小节,重点学习4、5、6小节。

(1)自由读课文的2、3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事情发生后,在场的小朋友是如何表现的?你觉得谁做得比较好?为什么?

(3)对比朗读4、5小节。注意读出慌张急切的心情,读出司马光的冷静沉着,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4)课本剧表演《司马光砸缸》。

3、感情朗读课文。

(对课文的研读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使学习成为了学生的主动需要。)

四、拓展训练,主动内化。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课文中的小朋友说些什么?想对身边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通过说话的形式,进一步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使“遇到困难时,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的思想真正得到内化。)

4.语文司马光教案 篇四

20、《司马光》第一、二课时

教学课时

第 1、2 课时

教学课型

阅读

是否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4)你准备怎么读?

(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渎。

(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5.司马光公开课教案 篇五

1、看见这幅画,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谁来给我们讲一讲?

2、今天我们要学习《24司马光》。同学们,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这么长的一个故事,他能用短短的30个字讲清楚。

3、我们现在使用的是白话文,而像古人这样的文章我们称之为文言文。

4、今天吴老师带你们穿越一回,学做古人,走进文言文《司马光》。

二、品读文言文之韵味。1.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如果有困难可以举手问老师。2.3.指名朗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

老师觉得你们都能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但是,读文言文是要读出韵味来。4.接下来,我们来一次擂台争霸赛:由老师担当擂主,你们认真听吴老师读,老师读完后可以向我提出挑战,如挑战者获胜,他就会成为新擂主。我要开始读了,我只读一遍哦,你们一定要认真听哦!5.6.7.要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可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老师带着你们来读一遍。师生合作读。(古文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全班齐读。(现在老师想静静地听你们读。)

7、小结方法:(同学们,在品读文言文的韵味时,我们做了什么?)反复朗读

三、理解文言文之含义

1、大家的课文读得很不错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则文言文是什么意思。(看着是,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同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3、小组汇报。

4、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呢?

四、感悟文言文之人物品质

1、同学们,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2、你想对这些人说什么?

3、再读课文,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手背后面、摇头晃脑、闭着眼睛品读)

4、你们能看着图,用文言文把这个古斯讲出来吗?背诵文言文。

五、总结文言文之学法

回忆我们刚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反复朗读

2、借助注释......老师带来了另外一篇文言文,你们就赢我们刚刚学习的方法,来学习这一片文言文。

六、拓展阅读。

《徐孺子赏月》

板书设计:

司马光

(文言文)

沉着

冷静

反复朗读

借助注释

6.三年级教案《司马光》 篇六

1.借助比读,体会文言文语言特点;(文白对比、文言文之间对比)

2.学习查注释、看插图、组词语等方法理解文言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讲故事,通过古今对话、百家小讲台等活动反馈学习效果;

3.借助与《破瓮救友》及《孔融让梨》《道边李苦》的比较体会古时候孩子的聪明、礼貌、机智。

一、整体比读,感悟特点

1.整体回顾,揭示本课是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板书)。朗读过程中做到注意词句间的停顿和节奏。

2.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进行比较,初步感受文言文最大的特点——简单!简洁。明确本节课目标,学习一些小方法,帮助理解故事内容。

二、问题探究,互动点拨

1.尝试理解第一句:

①指名读。

②同桌交流,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助我们理解。如书中有注释的是“庭”,“瓮”两个字。

③指名说。

④教师小结:组词语 查注释 看插图 都是帮助我们了解的好方法。

⑤完整的说一说主要讲了什么,即把关键词语连起来说一说就行了。

⑥活动1: “古今对话”同桌一名同学读文言文,另一名同学说一说它的意思。古今对话,双方互评。

⑦同桌展示。

⑧教师引导师生对话。

2.尝试理解第二句:

①情况十分危急,接下来群儿表现如何?一起来看第二句。

②学生理解众皆弃去。众人(组词语)、皆:都(看注释)弃去(放弃、逃走)

③光持石击瓮破之。

④找一找司马光是怎么救人的?用Δ勾出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持、击)

⑤引导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⑥最后结果怎样?水迸,儿得活。(迸:涌出)从中我们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沉着、冷静、聪明!急中生智的孩子。

⑦我们再完整地读一读、讲一讲故事。

⑧引导学生比读完整版《破瓮救友》体会司马光从小好学聪明。

三、同题拓展、比读提升

1.引导学生比读《孔融让梨》、《道边李苦》两篇文言文,体会古时候同样聪明懂事孩子的故事,同时再次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合作学习,“百家小讲台”.

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小组合作:选择其中的一首,小组做好分工,进行展示。

①我会读:根据停顿符号,朗读故事,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②我会讲:古今对话——运用所学的方法,尝试理解故事大意,并在小组内讲一讲。

③我会画:勾画出最能表现他们聪明懂事的语句。

④我会评:分别对组内同学和文中小朋友的表现,进行星级评价 。

3.小组合作,教师巡视。

4.分组汇报,交流展示。

★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 三年级体育教案

★ 三年级健康教育教案

★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

★ 精选英语三年级优秀教案参考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7.《司马光》课堂教学教案 篇七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4 《司马光》堂教学教案

临淄特教中心学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2、文内容,知道司马光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 沉着机智。教学重点:

1、朗读文。

2、通过朗读第四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文的录音带。

3、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生字、词

二、过度激趣,整体感知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听读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4、自由、轻声地朗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文的长句子。

三、突出重点,教学文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古时候)。

2、指名读第二段: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危险事?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去的?如果不及时救出来,将会怎样?谁能读出危险的感觉。

3、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4、通过读第四、五自然段,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四、引导学生讨论:

1、别的小朋友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2、司马光做的对不对?司马光能及时想到用大石头砸破缸,使水流出,让水离开人。这个方法在当时巧妙而适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

3、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救那个孩子?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爱动脑筋,再讲讲方法的利弊。

4、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五、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文。

六、教师总结。

8.一年级下册语文《司马光》教案 篇八

教材分析: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六、作业设计

比一比、组词。

找()候()司()园()

划()后()丝()圆()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读了课题,你想到些什么?

二、解疑合探

学习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 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 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 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 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质疑再探

课文学完了,有问题,请提出来。

四、应用拓展

1、看拼音写词语。

Shi jian shi hou men kou shi jin

()()()()

hua yuan diao xia pa shan liu shui

()()()()

2、搭配词语。

一座水缸找石头 一口石头砸大人 一块假山搬水缸 板书设计:

9.《司马光》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九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播放故事,学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认读生字“司”。

4、简介司马光。(司马是复姓)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你自己也想试着读一读吗?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里我们很久远,课文第一自然段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表示?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情?谁来把课文的二、三自然段读一读,大家认真听,看他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自己体会读,再指名读)

3、看图说一说:别的小朋友看到小伙伴掉进水缸里是怎么做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句子。)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书上是怎么说的?找一个同学读一读。

比较句子:

a、他搬起一块石头。

b、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c、司马光砸那口缸。

d、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从这两个句子我们看出来,在句子中加上一些词语就能使句子更具体、清楚、明白。)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5、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么?应该怎么读这一段?复习生字

学写生字:(别、到)

1、读字

2、分析

3、观察

4、临摹

5、书写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师以学生为主休,设计了抽读生字词,个别朗读自然段,讲故事的活动,激发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大胆猜想、大胆表现,体现了小学生活泼开朗的个性。

在本堂课中,我感到设计得较好的是引导学生思维循循善诱,学习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如:先引导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兴趣,再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范读。整体感知,认识生字,学生自由读课文,我给学生提出问题:“司马光在这篇课文里遇到一件怎样的事?”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司马光和伙伴在花园里玩……掉进了水缸)我又接着问:其他伙伴遇到这件突发事件,有怎样的表现呢?这时学生根据思路,争先恐后的回答: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有的……只有司马光没有慌,想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举起石头砸缸。)这里为了很好的让学生体会“司马光”当时的心情,让学生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加深感知。量后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我再把课文延伸到生活中,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同学们身边,你们会怎么做呢?让学生说说,再和司马光的方法比较,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10.《司马光》教案设计10 篇十

帅丽 教材简析: 《司马光》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同时,也能突出本单元课文的主题: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就能想出办法。设计理念: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首先我定位于这是一堂一年级的阅读课文,而从文本中大量的识字和学会写一些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每一课必定要多认识几个生字,必定要写写字,我们的学生才能得到语文元素的积累,才能为他们以后的大量的阅读和学习提供帮助。然后在学习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发展语言,感悟文本的精神内涵。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3.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带拼音的词语:假山、水缸、别慌、吓哭了、喊叫、一块、使劲、砸破、得救

2、去掉拼音的词语

3、留下生字

4、别、到的田字格

5、小朋友花园玩耍图

6、带文字的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1、师板书:司马光。同学们听过这个名字吗?(生答)

2、识记“司”。

3、介绍司马光。我们今天要学习20课《司马光》就是讲述了他小时侯的一个故事。请同学们翻开书。

二、识记生字。

1、自由的读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把生字圈出来,读一读,认一认。

2、生读课文,圈生字、读生字。

3、老师把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都打在了屏幕上,请同学们读一读。(齐读)

4、等会,老师就要去掉拼音,请你们读,没有了拼音,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记住呢?你打算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生答)

5、去掉拼音,学生小老师带读。

6、去掉词语,变成生字,同学们还认识吗?学生个别读。

二、指导写字。

1、读到别,点一点出现田字格,再出现到字(老师在这课要求写的字里,还挑了一个字)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一下,想想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给你们看。认识“立刀旁”

2、要写好这两个字,还需要注意些什么?(生说)

3、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自己在书上写。

5、老师挑好的和不够端正的,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反馈。

三、讲读课文。

1、现在我们在这些生字都送回课文当中,读一读。这篇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6个自然段)那我就请6个同学来读。读的时候,请读准字音,把课文的句子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边听边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关于司马光的什么故事?(生答)

2、(生答:司马光砸缸救人)师板书:砸缸、救人。

3、这个故事是怎样的发生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4、屏幕打出:花园玩耍图。同学们仔细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5、学生练说。(板书:几个小朋友)

6、课文中那段描述了这幅图?(第二自然段)屏幕打出:带文字的图。

7、个别读,齐读,教师指着图引读。

8、练习用方位词说话。

9、师问:图中哪个小朋友很危险?(生答:爬在假山上的)为什么?引出假山下的水缸。这是一口什么样的缸?请同学们在这段话里划出描写水缸的语句。

10、学生划,教师点红:大水缸和装满了水

11、怎么读?生个别读,齐读。

12、教师引读第三自然段,这个时候,你怎么办?(生答)

13、那么,旁边的几个小朋友会怎么做?司马光是怎么做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教后反思:

我在四年前,教过这篇课文,当时的教学过后,我就觉得本课除了把事情发生后的人物的表情、动作进行反复的悟读之外,其实第二段也是一段非常巧妙的环境的描写,为后面的危险埋下了伏笔。在读中领会因“水缸”的体积而发生作用也十分必要,因为普通的水缸是不能使小朋友有生命的危险的。所以,我在识字、写字之后的安排是利用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环境,并有一定方位词的引导,由于还是一年级,所以我采用了引说的方式,作为一个看图说话的随文的小训练。同时这篇课文要求背诵,引导学生看图说话,也是教给学生一种背诵的方法,可以看图或记忆画面来帮助背诵,指导说和指导背诵同步进行。利用第三自然段的范读自然过渡到下节课三段话的学习。

教学后,我有三点认识:一是在备课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的层面,不要过分追求环节的展示。本来平时我都会布置预习,但想在课上展现出识字的层次,把初步识字放在课内,如果有预习,学生能够很快的识记好生字,进入课文的学习,那么后面我就有时间多更好的指导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第二点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竞争的激烈,促使人们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快餐文化,看见了表面便匆忙而过,我们的学生多少也受到了影响,他们在阅读一篇课文的时候,知其表,而不愿闻其祥,自信心很足,这是我教了两界相差四年的学生最大的感受,尤其我这个班。所以,以后我还要在这方面动些脑筋,让他们能静下心来,听听别人的声音,品味人生的精妙。下节课我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调整和补充。

教师评课:

余颖:本课中我觉得有三个亮点:

1、老师在写字的时候没有立刻范写,而是能够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再来开始写。

2、帅老师重点指导朗读描写水缸的语句,非常的准确,能让学生体会出潜在的危险。

3、本课有几处都能扩展学生生活中的语言,非常的到位。

陈菊珍:在识字方面稍嫌欠缺,应该有一些扩词或是引入生活的训练。在讲到水缸的时候,可以顺势对学生进行一下安全教育,说明在生活中应该提高警惕,保护自己的安全。

叶校长:我对设计用图引导学生说话,然后有一个向课外延伸的说话有点看法,完全由教师引说,是否有些突兀。我个人的看法是,不需要这个环节。

胡主任:本课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目标明确,层次清晰,环环相扣。我建议能否在识字教学方面,让学生多观察生字,编写儿歌或理解祖国文字的精妙,体味文字的魅力。另外,在指导朗读水缸的时候,应该是装满了水,重点在满字上。陈晓萍:帅老师在开始的识字环节中,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比较快,应该一步一步逐渐深入,给学生一个识字的台阶。

龚明丽:我觉得帅老师有一个地方很好,就是能够仔细听学生的回答,并能做出适时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这种评价不但能给予学生鼓励,同时又能起到引导的作用。田敏(西湖区教科所):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今天帅丽老师的这节课简洁平实,比较好地做到了“语文教学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和老师们交流一下:

目标明确,任务恰当,追求了语文教学的高效率。

今天这节课,老师的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环节简洁,宛若一泓清泉,老师教了什么,学生学了什么,清澈透明,一目了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写好“别、到”两个字,指导朗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这个目标的定位准确,恰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设计什么繁琐的问题,从揭题、初读课文,到学词学字,写字,然后了解课文大意,看图学习课文的第一、二段,了解故事的起因,教学流程非常清晰,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很顺畅,在轻松的学习中,落实并完成了学习任务,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抓住了“学语习文”这一“元点”,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原生态。

语文是什么?语文能带给孩子什么?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学语习文”。这节课的识字教学环节,通过在文中自主识字,小老师带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突出了低年级“识字教学”这一重点,再重点指导写好“别、到”二字,分散了写字的难点,识字写字教学扎实有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节课中,老师能依托文本,凭借文本语言,着力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这是本节课一个比较大的亮点。在学完生字后,帅老师请学生分段读文,并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大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言语概括能力,之后又以“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呢?”很自然地出示一幅修改后的课文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图意,接着出示文本语言(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语言形式,即“什么下面有什么,什么里面怎么样。”并让学生试着用这样的形式说说话(用上方位词),最后又非常巧妙地提问“这是一口怎样的大水缸呢?”让学生画出句子,重点指导朗读“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这一句,感悟文本语言,培养语感。

这看似简单的教学,却体现了语文教学要“回归本原”,把握住了“学语习文”的根基,毫不“越位”地“自扫”了语文的“门前雪”,关注了语文的“本体”。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主线简明,细节饱满。”这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教师没有关注细节,课堂教学行为的实施不够精致,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关注学生的经验,体现教与学的结合。

上一篇:礼品管理办法下一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