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与意义及途径

2024-10-2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与意义及途径(精选9篇)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与意义及途径 篇一

第九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新课程改革与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及思考

论文类别:综合类学段:基础教育

论文摘要: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对教育方面提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本文通过对我国重庆市部分区域的教育改革及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 新课程 教育 改革 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

(一):教师、学生、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由于新课改宣传不够,或是教育部门组织的对教师的培训不够,或是教师个人教育习惯等原因,许多一线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够。有的教师只是听说在实行新课改,有的教师知道新课改,并且自己也是实施者,但没有全面深入了解,对怎样进行新课改感觉迷茫。而学生显然也对新课堂不适应:他们被动学习惯了,要他们自己去学习,他们无从下手,在思想上也不积极的去探究。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这一方面是社会中功利思想影响,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没有为什么而学的理想,觉得反正学不学以后都是打工挣钱。另一方面是应试教育造成学生学习枯燥,没有目的性和兴趣。而一些家长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又在现在的社会转型时期职业不固定,在工作和家庭之间难于同时照顾,因此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不够,甚至于放任自流。重视教育的家长又认为:教师在新课程课改模式的课堂上不怎么讲了,担心孩子学不懂。基于这样的一些认识,对新课改的课堂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新课程改革实践情况

我国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虽然新课程改革在一些地方实践得很好,也总结出了很好的经验,如:綦江区课程改革有其成功之处:课堂采用四段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反馈与检测。学习以学生互动学习为主,教师

点拔总结引导,学习好的带动学习差的,直接或间接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无疑是符合课改精神的,这样的课堂,理论上,学生的动手能力,交流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但总的来说,新课程改革还处于理念宣传的阶段,处于在应试教育的狭缝中生存的阶段。思考其原因有:价值观不配套。一个好的课程方案的实施,不仅要求方案的制订者有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同时要求广大实施者,从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到学校校长、教师,以及社会和家长都要具有相同的教育价值取向。而现实是在我国现在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产生了严重的功利思想,加上高考指挥棒,追求高升学率,追求考试高分。这就是学校教育的主流价值观。即并没有改变以前的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其二是制度不配套。这里说的制度,指教育评价制度,特别是高校招生制度。评价制度对教育具有强烈的导向性。而制度的制订在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十八大报告中对于教育的阐述,是科学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关键在于教育改革制度的制订与执行。

二: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平衡发展,是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质量全面发展和均等发展的一种义务教育质量观。

义务教育均衡主要指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包括办学条件的均衡,即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和仪器设备值等的均衡;师资力量的均衡,主要包括教师数量的均衡和教师素质的相对均衡;教育经费投入的均衡,政府应针对我国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及对教育经费投入的需求较高的现状,运用各级政府的力量,从教育经费投入上确保均衡,确保每个适龄儿童都应获得相同水平的义务教育服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制度性障碍。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转移支付的力度,但相对于城市来讲,农村教育的投入依然偏低。我国城乡之间从物质到精神方面存在着巨大反差,长期以来就使人们形成了一种默认城乡差别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教育价值取向。在这种价值取向的指引下,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出现了先城市后农村、先示范学校后普通学校的现象。即使在招生考试制度中,实行的也是城乡有别的差别政策,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生要进入城市学校就读,也要付出

巨大的经济代价(如建校费),使城乡受教育机会的差距越拉越大,城市和农村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教育上,差距不断拉大,导致有条件的农村学生向城市流动,增加了他们的教育成本。留下来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家长的重视程度都很低。这也导致学校的教育及管理难度增加,间接影响了这些学校的教师的教育积极性,他们想的不是怎样去实践新课改,而是通过考试进入城区学校。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好的资源向城区集中,农村学校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越来越薄弱。

三:推进新课改,均衡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应在教育领域和社会领域大力宣传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理念、课程结构及教育规划,在学生中,家长和社会中形成共识,改变他们对教育的价值取向。并且组织对教师新课程具体学科的培训,深化教师的改革意识,并且让他们具有操作的能力。在教育价值观导向上,最关键的是教育部门政策制订的价值取向。

(二):教育部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指引下制订科学的教育制度:如大学录取制度,学生学业评价制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教师学习培训制度等。并提供可操作空间,让制度自上而下得以顺利的贯彻,把握好“指挥棒”,实行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正确把握教育价值观导向;其次,通过培训,观摩,实地指导等手段,让广大教师全员参与,并且能够参与。在新课程改革总精神的指引下,不囿于一种改革模式,各地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评价体系建设中可有不同反映。

(三):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得以全面推进的一个重要保障。1:在硬件实施方面,制定并严格执行办学标准。办学条件是否公平是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这一点上,国家应该出台政策,通过法律规定学校建设标准,科学合理地制定中小学基础设施标准,设定标准办学的上线和下线,约束政府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国家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改革,促进教育经费投入充足合理,从而在义务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大力改造农村薄弱学校,重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这样才能真正能够体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想。

2:在师资建设方面,完善高素质教师的补充机制,建立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建立教师交流制度,促进师资力量均衡。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合理的人事制度,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教师质量,在数量上保证农村学校对教师的需求。要实行待遇倾斜政策,通过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工资、待遇和补贴,吸引优秀教师和优秀毕业生前往任教。针对当前农村教师素质不高的状况,有关部门应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村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构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体系。例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度,将教师在职进修与提高学历、职称评定挂钩,以促进农村教师自觉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实行校本培训,鼓励和支持当地高校和教师培训机构与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深入农村学校,帮助农村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进行统一招聘和集中管理,在一定区域内对教师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和安排,形成教师在校际间和城乡间的定期流动制度,并将其作为职称评定中的重要因素。例如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等制度,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

结束语:随着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教育改革也应实质性向前推进,而不只是停留在开会,发文件,建几个改革示范区,相信教育改革也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刘铁芳.新课改的精神与乡村教育的出路.基础教育课程,2011(12)

[2]胡百良.要创设有利于课程改革实施的环境.基础教育课程,2011(12)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与意义及途径 篇二

一、提高认识,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天台镇船厂村小学是天台镇中心小学下辖的一所村小,现有教师12人,学生77人,共6个教学班。前几年学校经过整合撤并后,我校因地理位置的原因被保留下来。作为校长,笔者深知一所村小学若要发展,就必须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是21世纪教学改革的新视点。2012年9月在德惠市教育局的关心和协调下,我校得到了和兴计算机科技发展公司捐赠的21台计算机。可以说这是我们村小在信息化教育发展中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我们还深刻认识到: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光有硬件还不够,还必须抓好以下三方面:一是要提高教师的认识,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我们派出了几位骨干教师参加了市、县组织的教师电脑操作应用培训班,以骨干教师培训来带动全体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让教师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二是主动参加国培和省培项目以及乡村教师远程教育行动计划,这些活动让教师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掌握了信息教育发展的最新成果;三是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利用省、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结合我们村小的实际和学科教学特点,搜集资源,设计教学,融入课堂,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亲身实践,师生共同参与信息技术应用

作为校长首先要适应新形势,积极引导师生运用信息技术。

1. 建立学校教学管理数据库

从2015年开始,我校已初步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我校12名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年龄,学历,培训,教学,评优等)都用计算机来管理,并且每学期进行更新,提高了管理效率。

2.建立学生数据库

学校共有77名学生,我们除了对村小每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利用数据库的形式建立班级档案外,还根据农村小学生居住比较分散、家长外出打工及留守儿童较多的特点,建立了学生个人家庭档案,便于学校和班主任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

3.建立教师和家长的QQ群

每个班主任都和自己学生的家长建立了QQ群,这样班主任就和常年外出打工的家长有了交流的平台,班主任及时和学生家长交流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和成长情况,解决了家访的不便,延伸和拓展了家庭教育的空间,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4.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班级交流平台

多媒体的及时交流功能,改变了班级和课堂教育模式,教师运用各种互联网交流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心理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答疑,学生有了自己的空间,有了倾诉的渠道,师生间置于平等的地位,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学生更容易并且愿意接受教师的帮助,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建立教师教育教学资源库

几年前实行的“农远工程”以及2014年实行的“农村中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工作,在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小的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校教师利用这些教育资源,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建立了自己的教育资源库,内容包括:农村基础教育专家李元昌教授的“农村学校教育改革经验谈”,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的“如何做优秀班主任”,“教师学科课例设计”等资源,为教师搭建了网络研修的平台,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到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使教师的培训达到了经常化和自觉化水平。

三、以点带面,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我们深知,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着教师对教材、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水平,信息化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 抓典型,带全面

我们村小学的教学条件有限,教学设备匮乏,教师的信息应用能力不足。于是我们首先选择青年教师引路,让他们精心设计一节用信息技术解决重点难点的语文课《鸟的天堂》。课堂上,教师用课件播放大榕树上百鸟争鸣的热闹景象,创设出了引人入胜的情境,学生饶有兴趣的观看,学生渐入佳境,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展开想象,学生被带入教师精心设计的、符合学生心理活动的情境中。通过积极探索知识,学生很快掌握和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理解了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理清了写作思路,培养了阅读和表达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一节校内观摩课教学,许多教师看到了信息化教学带来的变化,激发了其他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自觉主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达到了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目的。

2.利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容量

在信息时代,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获得知识、信息、技能,也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对我们农村学校来说,由于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加上经济条件的制约,对外面的“精彩世界”了解有限。而信息技术就可以改变这一切,如我们的教师在讲授小学语文《火烧云》一课时,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给学生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动手上网查阅相关知识内容。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知识理解透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深有感触的说:“我们经常看到火烧云的奇观,今天通过网上查阅知道了火烧云的形成过程,了解了气象知识,开阔了眼界。”这说明,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知识信息。

3.信息技术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必须承认,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和城市学校是有差距的。而互联网的发展为边远地区学校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一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师不再是只使用粉笔加黑板讲课,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通过互动平台实时观看全国最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况,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出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二是我们村小借助于“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教学点全覆盖”项目配置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向教师和学生全部开放。教师可以在这里备课、观摩、研讨、收集整理资源、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学生则利用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内容,收集相关知识资源。通过这个过程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探索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几点思考

1. 不断不断强化教师的信息教育理念

信息技术教育和远程教育资源平台在农村学校的运用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打开了一扇智慧的窗户,特别是对农村教师而言,启迪了智慧,丰富了教学。在未来的教学中,怎样把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探索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时的利用率,做到精讲勤练、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理念,主动自觉的学习,才能适应当今时代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和挑战。

2.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

教师信息能力的提升只是教学管理目标的第一步,只有学生的信息技术和素养都提高,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双赢。因此,我们今后要重点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提升,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通过信息网络看到外面的世界,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进而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这对农村学生而言更显得至关重要。

3.精心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3.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现状 对策

当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到义务教育战略性任务的高度,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农村教育问题,比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学点建设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必然会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农村学生公平接受教育。那么怎样才能破解这些难点问题?以下是本人的分析。

一、当前我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情况

(一)办学条件比以前得到较大改善

全乡8所完全小学均改建为楼房,基本完成了学校硬件建设。

(二)全乡各学校布局得到适度调整,教学设施重新整合

采取撤、并、联等形式,撤并了5个教学点,改变了原来村级小学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桌子、一块黑板的原始状态,解决了农村学校硬件普遍“不硬”,大部分完小和教学点硬件设施未能实现标准化,即使有了硬件但普遍存在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三)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任务仍然艰巨

目前,全乡共有8所完小和8个教学点。其中有14个班级不到7人,最少的一个教学点仅有1名学生。由于有些村落规模过小,生源不足,且分布不均衡,导致了农村办学效益低下,有限教育资源浪费较大。要完成农村小学的科学布局,压力很大。

(四)农村师资整体力量薄弱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为严重;二是学科比例失调,“小科目”专任教师不同程度的缺乏,面临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三是教师地域分布不合理,偏远山区优秀教师又相对缺乏。

(五)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虽然几年来我县加大了特岗教师的招聘力度,但这些年轻教师不愿到村小去任教,而且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条件好的城市学校。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有向上的流动性。

(六)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七)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上述现象的存在,体现了我们五山乡义务教育还存在较大差距,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这种现象使我乡教育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相适应,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和“平等性”不能落到实处,严重影响着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设进程。

二、对策建议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一体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加大投入

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必须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加大利用国家,省、市投入农村小学标准化建设资金的力度,按照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一次规划与突出重点分层推进相结合的原则,适度调整小学布局,建设规模适度、设施完备的农村学校。学校撤并工作一定要因地制宜,充分听取民情,反映民意,条件成熟一所撤并一所,努力解决学校规模过小,班额、学生过小问题,实现我乡义务教育布局科学合理,学校功能完善的目标要求。

(二)促进交流

加快实施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工程。发挥县内优质教育资源多的优势,实施名校带弱校,从硬件、师资、管理等方面向我乡实施扶持,部分教师实行双向交流、定期轮换;县城学校与我乡学校一一结对挂钩,联动发展。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和担任领导职务,建立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中心校教师到村小轮岗制度。通过名校输出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干部和优秀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提高弱校的办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优质教育品牌。结合我县现状,目前可以通过“名校+弱校”“名校+新校”这两种模式,借助名校的资源优势发展农村学校、改造薄弱学校、扶持薄弱学校,以名校带动的方式,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加大培训力度

加快实施农村优质师资建设工程。整合城乡师资力量,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认真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逐步推行师德诚信卡制度、家访制度,將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聘用和确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支(送)教下乡、集中培训、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与农村教师结队等多种形式,尽快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教师继续教育,重点解决农村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等问题。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强化骨干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学历水平、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均衡化。

(四)推进教育信息化

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海报及相关标语 篇四

1、强化教育“第一战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2、全员动员,努力攻坚,发展教育,改善民生。

3、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开创教育现代化新局面

4、千秋基业,教育为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5、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

6、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努力促进均衡发展

7、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教育公平

8、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努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9、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解说及路线 篇五

一、解说原则

1.凸显政府投入、学校特色、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化。

2.简洁、准确、具体。

二、行走路线

1.科学设计行走路线,不走回头路,尽早体现学校特色、亮点。

2.根据路线,调整解说次序。

三、主要内容

校门口:欢迎各位专家莅临我校检查工作。我叫,是 镇 学校的校长。我校始建于 年,(可以介绍历史传承)现有 班级,学生,教职工,教师学历合格率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应用率 %。其中专职音乐教师 名,体育教师 名,美术教师 名,信息教师 名,英语教师 名(可以介绍兼职情况)。

门岗室:安装摄像头和配备安保器材情况,值班情况。做到了技防、物防、人防一体化,确保了师生及校园安全。

能看到教学楼和操场处:201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新建了平方米教学楼,平方米运动场。现有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生均平方米;运动场地平方米,生均平方米。教室: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班班通,实现了信息一体化教学;提供学生安全饮用水。规范办学行为(按照省颁标准开足开齐课程,落实一教一辅,学生/走读生在校时间不超过 个小时,规范了家庭作业设置,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素质教育开展情况,如大课间、兴趣小组以及特殊群体学生等。

功能室:投入力度(用实物及数量说明,不必用钱数)、设施设备达标情况、管理和使用情况。

结束前:三风一训及学校荣誉等。结束语:略。

四、补充说明

1.结合学校实际及行走路线,精心补充、修改解说内容; 2.学校特色是什么,在哪里最能凸显出来就把特色介绍融入到哪里。

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与意义及途径 篇六

2008-06-25 10:53:10 来源:省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信息员:diaowei 浏览次数:631

白山市八道江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张志兰(2008年6月25日)

教育投入和师资队伍是影响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二者不可偏废。实施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以来,教育投入和师资队伍状况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对此,笔者根据近几年来对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的初步调查和了解,对当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一、经费投入不足是困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

多年来,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始终在经费不足的困扰下艰难前行,主要表现为:

1.学校办学条件出现滑坡。由于教育投入不足,学校办学条件始终滞后于教育发展的需要,一些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滞后现象更为严重。一部分农村中小学内部装备水平仍然基本处于当年 “普九”验收时的状态。由于当年“普九”验收时确定的标准低,质量要求不高,后期维修和补充跟不上,现有一些设备已很难满足现时教育教学的需要。如图书室,由于当时是突击建设,图书的复本量较高,来源多数是师生或社会捐赠,实用价值非常低,可供师生阅读的书目少。而这些图书在十几年后的今天,已基本没有可读性,图书室已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验室中的许多仪器、设备的利用价值也大大降低,由于日常使用的消耗和损坏,相当一部分仪器、教具得不到及时维修、更换和补充,现已满足不了正常教学的使用,严重制约了课程计划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办学规模缩减,办学成本加大,公用经费明显不足。目前,农村地区入学适龄儿童数量逐年减少的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学校预算外收入骤减。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被取消,农村教育捐集资的渠道也相应地减少,农村教育经费的补充渠道变窄。尽管国家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转移支付补贴的办法,但就其用于农村教育的数额来看,在一些地方与当年农村教育附加和农村教育捐集资的总额相比,还有不足,而这些资金真正直接用于补充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的数量明显不足,多数用在了农村学校的校舍改造上或用在了补充解决农村教师工资。在全面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前,无财政性公用经费的学校普遍存在。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后,虽然广大农村学校的学生杂费和生均公用经费按标准由国家和地方按比例分担统筹解决,但是由于学校办学规模不断缩小,而农村学校的办学成本并没有相应减少,加之物价水平的上升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学校办学成本相对加大,学校正常运转仍然面临着一定困难,使许多学校变成了“生存型”学校。这些学校把能维持正常办公、学校正常运行,当作学校目前办学的最高目标,其它如教学设备的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出培训已无力去实现。

3.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水平低。目前,“新三室”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城区学校远远好于乡村学校,乡镇学校好于村小。农村绝大部分村小“新三室”装备基本是空缺,现代化教学手段处于零起点。如此落后的教学手段,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信息资料的收集,以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都受到了一定限制,严重制约新课改的落实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造成学校办学条件城乡严重失衡和教育的不公平,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尽管国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工程,一些农村中小学按国家标准相继建设了网络教室、远程教育接收站或远程教育资源播放点,但现实中真正充分有效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还需要一过程,因为远程教育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它更是一个学习观念、教学模式的变革问题。

二、学校校长和教师队伍结构失衡,整体水平较低,严重制约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生命力所在,只有拥有了一流的师资,才能办成一流的学校,获得一流的质量。近几年来,各地普遍注重了加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培养出了一大批省、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这些教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但综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现状,也有很多令人堪忧的问题。

一是领导素质不均衡,管理水平差距大。校长的思想观念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理念。一些农村学校的校长没能做到针对学校的实际来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确立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办学理念,用现代教育思想来引领学校发展,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跑关系、筹经费等本应由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解决的问题上,无暇顾及学校的全面管理和内涵发展。有的学校领导班子思想僵化、观念陈旧,不主动去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老马旧车推着干,对自己的学校没有明确的办学方向和规划目标,管理缺乏个性,更谈不上办学有特色。一些学校领导班子创新有余、踏实不足,受盲从心理驱使,学校管理注重表面文章,缺乏文化内涵;重一时轰轰烈烈,缺乏持久坚持,使学校管理追求表面浮华。有的学校领导班子缺乏文化底蕴和影响力。一些教师反映,教师都有渴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促进专业发展的愿望,希望学校领导在专业上为自己起到支持、引领和示范作用。但实际情况是,有的学校领导,特别是一些主要领导,不愿进课堂、不敢进课堂或进了课堂也只是摆摆架势,听课不评课,或是评课评不到点子上,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学校开展的校本培训,多数是走过场,应付完成任务,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学校教学工作和各项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因此,校长在广大教师中威信不高,更有甚者成为教师群体的对立面。

二是教师素质差异较大,整体水平较低。一些中小学教师敬业精神不足、进取精神不强、思想保守、竞争意识淡漠。“自我感觉良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走一步看一步”的思想在部分教师身上表现较为严重。由于队伍管理体制上的原因,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历史的原因,教师学历层次与学识水平现状令人堪忧。从面上来看,教师的学历全部达标,绝大多数学校教师学历超出规定标准,但学历与学识极不相符,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对课改出现的新情况束手无策,“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现状影响了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有的学校教师由于长期地处偏远地区,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加上没有竞争压力,放松师德修养、缺乏责任意识,不思进取,不求上进。一些农村学校教师来源复杂,专业不对口,基础素质低。近几年来,随着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不断提高,一些非师范专业或从事其它行业人员流入教师队伍,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思想上不适应学校管理,在业务能力上很难找到胜任的岗位,而对于这些“教师”素质提高的难度非常大,也影响了学校和教师队伍在社会上的声誉。

三是城乡教师配置不均衡,使用不合理。由于有关教师调配管理的规定不健全或执行不力,调配过程中的人为因素较多,难以根据学校的合理需求,全面、客观、及时地调配教师,使得市区所在地学校、交通便利的农村学校人员富余,甚至人满为患,条件较差的乡村学校教师紧缺,人员安排使用没有选择的余地。同时由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制度尚未健全,新教师更新补充的规范机制尚未建立,有的学校出现了教师总量过剩,专任教师却严重不足的问题,而教学急需的新教师却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这种由于城乡教师配置不均衡、补充渠道不顺畅而造成的师资资源浪费,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四是教师培训制度落实不够,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缺乏改革意识,专业化素质有待提高。城区学校不乏其人,农村学校更为严重。农村学校教师,由于学习和工作地域小,学校经费不足,外出培训机会少,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从未走出过县域参加培训,甚至有的乡村教师都没有进城听过课。有学校教育信息技术手段跟不上,与外界信息沟通交流渠道不畅,由于受经费困难所限,教学中必备的报刊、杂志、参考书等教学参考资料极其缺乏,教师难以及时获得相关的教育教学信息。一些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活动少,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规范的教研和培训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致使很多教育行为违背了教育规律,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一些学校把开展课题研究当作学校的面子工程和校长的政绩工程,而事实上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缺乏,从事教学研究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对教研、科研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基本方法不够清楚。从事教研、科研的能力不强。教学活动中缺乏必要的归纳总结,对教学中应具有的深入探讨研究问题的选择能力、论证能力、研究方案设计能力、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能力,研究过程的调控和协作能力等都需进一步提高。在实施的所谓课题研究中连基本的课题申报表的填写、研究论文、报告撰写都不够规范。课题的选择不是过大就是过时,论证概念不清,说服力不强,研究思路混乱,找不准突破点,研究方法的选择不切实际,或拼拼凑凑、剪剪贴贴成几篇文章就草草收场。有研究课题、科研成果无研究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

五是学校缺乏竞争的活力和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由于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学校管理不科学,而新的人事制度改革尚未全面实施,学校的用人权没有完全还给学校,学校内部没有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在广大教师当中没有形成,许多责任意识差、进取心不强的教师,在思想观念、学识水平、业务能力上不能主动地去提高和完善自己,开拓创新和科学求实的精神不够。一些教师遇到挫折就知难而退,半途而废,致使综合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加快改革步伐,强化监督机制,努力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针对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诸多因素,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行政监督机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在较短的时间内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要加大督促各级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城乡和区域间缩小办学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度。要及时有效地宣传和落实新《义务教育法》,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等问题。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落实好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和学校基本建设经费由政府分项目、按比例承担,切实保证教师培训费、学校办公费和教学设备购置费等学校公用经费的财政保障机制,并在保证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不减的情况下,按现行办学成本重新进行核定,合理确定学校办学成本底线,并做到逐步增加经费标准。

二是要加快义务教育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努力形成有利于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用人制度。在现行条件下要努力扩大城区优质学校对农村薄弱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建立起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联、帮、促”的良性运行机制,落实好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保证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向农村合理流动。要切实保证农村教师待遇,采取各种有效的倾斜政策,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向农村合理流动,以解决城乡教师队伍素质失衡问题。同时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以校本研修制度为主的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机制,充分利用“教师网络联盟”等培训体系,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

三是进一步深化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涵发展的督导评估,努力构建起有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监督机制。要注重学校内涵发展,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增强督导评估的针对性,构建起有利于推进学校校长、教师、学生自主发展的完整“督学”体系,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学校形成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推进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在加快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没有可懈怠的理由,只有针对农村教育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强化对各级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的监督力度,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7.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篇七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教育 意义 途径

[作者简介]张志祥(1966- ),男,甘肃民乐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无锡 214153)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实践研究”(项目编号:B-a/2006/

01/02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3-0023-03

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刻不容缓的重要战略任务。

一、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创新是知识的创造、转换和应用的过程。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创新教育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创造性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正确的自我意识、健全完整的人格和创新的兴趣。思维是创造的关键,想象激发创新欲望,自我意识促进创新自信,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创造潜能的开发,兴趣是创造的最好老师。新时期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的需要。人类在知识和技术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步表明,科学进步、技术变革和创新是财富创造、竞争优势以及生活质量提高的关键动力和主要源泉,而在加速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进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类的创造力,是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看到,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正在演变为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而且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焦点,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在富有科学、技术竞争力和高文化素质的人才上。大力培养各个领域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科技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走向全球:美国创新的新发展报告》指出:“没有人去创造、应用和开拓新思想,就不会有创新过程。创新事业不仅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来推进,而且需要有文化和思想敏锐的人才来经营和管理。获得智慧型人才是全球化主要推動力。”据美国科学基金会的调查,美国50%以上的高科技公司中,外籍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公司科技人员总数的90%,在美国硅谷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和科技人员有33%以上是外国人。德国、法国、英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印度等,也都纷纷出台了加强培养和引进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战略规划。国际竞争的严峻形势要求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因而也就必须接受创新教育。

2.创新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我国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我们的人才培养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严重缺乏,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重要制约因素。在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队伍中,高层次专门人才处于最紧缺的位置。2000年,我国29个专业技术系列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共157.3万,仅占总数的5.5%。以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领域为例,2000年,每万人口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美国为41人,日本为50人,韩国21人,而我国为5人,仅为美国、日本的1/8~1/10,韩国的1/4。这方面人才不仅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在质量上也存在不少新的问题。这是我国在国际科技竞争力、高水平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的关键因素。

3.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意味着以往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由于对教育的本质缺乏全面的理解,导致了片面重视智育,过分重视知识灌输与考试分数,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由于对“人的全面发展”缺乏本质的认识,造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诸方面教育各据一条线,发展不均衡。这些弊端的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把学生引导并束缚到被动学习、被动思考的轨道上,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创新的潜能被压制。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创新教育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通过学校教育系统的促进作用在其自身中生长出来的素质。良好的素质一经形成,会成为推动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力量。没有经过创新教育,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不可想象的。青年学生的思维、想象、人格、兴趣、自我意识等心理特征趋向成熟,但也还存在不完善的方面。通过创新教育,进一步塑造好他们的心理品质,可以充分发掘其创造潜能。

二、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

1.大力营造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和环境。培养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是创设和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条件和环境。美国原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最令哈佛大学骄傲的,不是培养了6个总统、36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充分的发展空间。江泽民同志曾明确要求:“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全社会,也要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进一步提高对创新教育的认识,从根本上保证创新教育的实施。首先,国家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应高度重视,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创造有效的社会政治条件。其次,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现代意义上的科技创新,不可能单兵作战,也不可能在简陋的条件下来实现。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工作越来越庞杂,创新活动的中间环节越来越复杂,创新活动的成本越来越高,越来越需要全社会的鼎力支持和大量的物质资金投入。因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社会的支持和投入。再次,高职院校要努力建构新的文化交往环境。人的活动是社会互动的表现形式,人的一切活动都不能单纯地解释为个体的活动。单个人的活动,也反映着社会的影响,具有社会活动的意义,受到内在和外在的社会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约束,激励和推动,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所置身其中的社会,其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生长发育的现实状态,以及生活的具体社会文化和交往情境,就成为他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社会条件。

2.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现代教育既有延续文化、普及文化,又有更新文化、发展文化的功能。在培养人才方面,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具备对已有文化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创造新文化的能力。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应把学习能力、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不仅传授现成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探索未知领域;不只是让高职院校学生接受、理解现成答案,更要鼓励他们寻找新的多种答案,让他们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培养出大量的创造性人才。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加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人格完整指人格构成诸要素即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方面平衡发展。人格健全的青年,所思、所做、所言协调一致,具有积极的人生观,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勇于实践、勤学好问、谦虚诚实的个性品质,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都有助于创造潜能的开发。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人类增加幸福和带来进步,也会给人类带来祸害,甚至灾难。如果掌握了高技能的人,没有形成与其智力水准相应的道德水准,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甚至危害常常会更严重。

3.更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当今世界的知识尤其是科技知识的发展有三大特点:一是知识爆炸和信息膨胀;二是更新速度快;三是知识相互分化和综合。因此教学中必须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做到课程设置与学科设置综合化的统一。课程互相渗透,打破课程界限,开设跨专业的课程,使学生知识结构能适应未来工作所要求创新的能力。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大范围课程和核心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合理配置,改革以单一的学科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

4.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关创造过程机制的研究表明,创造的关键是思维。创造性思维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聚合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创造思维不仅是靠逻辑推断发现的,它也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时常表现为直觉思维。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发展直觉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把创新教育纳入教学,主要是在以下四个方面引起重视:

一是应有选择地开设《创造活动》《创造发明技法》《科学创造史话》《创造发明原理》《思维训练》等课程,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创造兴趣,掌握创造发明的基本技能、方法,逐步养成创造发明、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二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身的认识因素,即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是人们根据周围环境的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正确认识以及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的自信心与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密切相关,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增强自信心。如果一个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自我意识,那么,他必然是充满自信的;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的看法比较消极,那么,他必然是自卑的。学生拥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才能充满信心地进行创造,发挥巨大的创造潜力。“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创新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決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改革教学方法,改变以单一“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倡启发式教学及问题法、发现法教学,让教师掌握并动用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确立一种新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将创新能力的培养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学习、掌握前人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学会学习,以致培养学生崇尚真理、追求进步的品质,以及探索、创新的能力。

三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想象力是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借助想象对类似事物进行推断,可以帮助人认识事物,发展创造力。同时,丰富的想象往往能激发青年的创新欲望。好奇心是想象力的起点,创造性活动的特点在于探索与创新,没有好奇心,就没有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教师应创设循循善诱的民主气氛,具备“闻问则喜”的品质,鼓励高职院校学生大胆设疑和问难。同时,要根据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而出现的综合化、整体化趋势,有目的地拓宽学生的知识基础。克服传统教育中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把拓宽基础看做是学生在知识上的增加,单纯地增加课程学时的倾向,真正培养出既会运用知识和又会创造的人。

四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兴趣是人的精神对特定对象或某种事物的喜爱和倾向,是人在探索、认识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乐趣。这种乐趣能使人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一个对科学毫无兴趣的人,必然视学习为畏途,不可能有如痴如醉、废寝忘食、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和劲头,当然不会有创新成果。创新要求学生有思维广度,对问题要从正向、逆向、侧向、横向、纵向多方面去思考,要从平面、立体、宏观、微观、主观、客观等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要求学生摆脱权威的束缚,不拘泥于传统的和常规的答案、方法,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和见解,能标新立异,别出心裁,使思维具有独立性、首创性。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训练,要求学生摆脱思维定式,教给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原型启发、缺点反思、特性迁移、反向思维、功能变化等。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对问题勇于大胆猜测和设想。

5.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运用知识与创造发明。学生的创造态度、创造思维、创造技能主要靠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造活动应加以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对高职院校学生创造成果应给予鼓励,并纳入成绩考核范围,使高职院校学生主动积极、活跃持久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学校可以开展小考察、小制作、小实验、小革新、小发明设想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科技活动,经常性开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创新活动竞赛,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6.注重培养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是创造力的基础,非智力因素是创造的动力。有创造才能的人都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充分协调发展的人。为此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使学生对事物和现象的探究有浓厚的兴趣,不盲目崇拜权威,对创造有浓厚的热情、坚强的意志和恒心、乐观进取的性格。过去我国的教育,对于发展个性重视不够。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上,往往是用单一的教育模式来对待和约束不同的个体。随着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的多样化,我国的教育改革必须重视发展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要重视针对个性的差异化、多样化教育。在教育教学和培养制度安排上,要使学生对学习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创新,要在学校形成重才、爱才、鼓励创新、支持冒尖的良好环境。

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大力发展学生毕业后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同时,在全社会建立起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才能和潜力的良好环境和用人制度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郝克明.高等教育改革催生拔尖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4-02-06.

8.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与意义及途径 篇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首先衷心的感谢各位专家老师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我是引导员本校教师马华,我是引导员本校教师刘翠荣,今天由我俩带领大家参观校园,了解校情。我校创建于1958年。地处三省四县交汇,齐鲁边陲。学校占地61亩,4万多平米,建筑面积1.1万多平米,现有4个年级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70人,在编在岗教职工74人,教学设施齐全,初步达到了山东省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接下来,请各位老师跟随我参观我们校园。

校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们的校门,校门是全自动电动门,只有在放学时才打开允许出行,其余时间都是关闭状态,有效保证了全校师生的安全。大门建筑设计寓意来自“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门内右侧是学校办学理念,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警务室——校门旁边就是我们的警务室。我校警务室现有2名保安人员,配备保安器械10余件,全天24小时值班,设有来客登记册、安装了监控,确保进出校门的人员都有迹可循,同时设立领导值日制,切实做到从上到下确保师生安全。另外,校内安装了20个安全摄像头,管理值班人员可以实时查看校园动态,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请大家往北走。道路两旁则是有关师生风貌的一个展示。

学校始终围绕“良好的文化能塑造崇高的品格”这一指导思想,积极有效的营造了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接下来让大家观看我们学校的又一道风景线,我们称她为“会说话的墙壁”。左边浮雕所展现的是中华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历史。雕塑所展现的是让我们托起明天的太阳,一往无前,展翅高飞。

右边的紫藤文化长廊,是学生作品、活动展示。也是学生饭后、课外活动时间休息、相互学习的场所。特别是每学期至少两次的各种形式的手抄报,学生们因为积极参与,在资料的收集、内容的选择、版面的设计、插图的搭配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他们在体验反思中学会做人,再加之有与家长的互动,做到了既外引内化,又“影响家庭、文明邻里、和谐社会”,其效果和社会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请各位老师随我进入办公楼门厅,首先看一下卫生保健室,里面有卫生器材21种,药品若干,卫生室主要是卫生防疫以及小病小伤的及时处理,有效保证了学生的健康状况。

东面这个是心理驿站,里面有心理健康沙盘等。心理健咨询室主要针对问题学生、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该室布置温馨,工作人员为国家三级咨询师,而且非常敬业。

请各位老师随我从门厅出来,到后边综合楼看看。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羽毛球场地、广场舞场地和12个乒乓球台,这是师生饭后、大课间或者课外活动时间运动、娱乐的场所。

教学楼一楼——大家请从这边走,教学楼是2013年投入使用的,建筑面积5180平米,共有四层。

一楼楼道文化以“情”为题设计,主要是对刚升入我校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孝亲尊师、明礼懂规的博爱情怀。过道以西是六个七年级普通教室、一个办公室,停会我们再检查。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科技教室。我们成立科技小制作活动小组,通过小实验和各种研究活动,使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

接下来是一个生物实验室和一个化学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配有24张学生实验台和1张教师实验台,能够完全满足最大班额实验需要。实验室设施齐全,专人管理,实验开出率100%,能满足师生进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以及探究性课外活动等需要。

教学楼二楼——请上二楼。二楼楼道文化以“智”为题设计,通过学习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通过老师的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水平、思维创造能力、睿智智慧。

这层有一个生物准备室、一个生物仪器室、一个化学准备室、一个化学仪器室、一个美术教室、一个美术器材室、一个德育室、六个八年级普通教室、一个办公室。仪器品种配齐率、数量配齐率均达100%。实验室设施齐全,专人管理,实验开出率100%,能满足师生进行演示实验、24组分组实验以及探究性课外活动等需要。

接下来是美术教室、美术器材室。所有设施器材均按标准配置。20多种500多件的器材和设备,能够充分保证农村初中学生正常的美术学习和美术第二课堂活动的正常开展。在这里,通过我们的专职美术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学生们不仅感受到艺术的无穷魅力,夯实了绘画基础,掌握了手工制作、书法书写技巧,更是有效提升了自身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同时,通过美术技艺、制作的训练,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也得以提高。

这是普通教室,大家看,前门左侧是班主任寄语,黑板右侧是三表一栏,左侧是守则、视力表,前后黑板上边都有不同的励志语言。每口教室都安装11套照明灯,都是左采光,课桌凳都是高度可调的。而且每个班级都有统一和各自的班级文化。班主任根据自己班的具体情况来布置本班的教室“软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进步,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心。

教学楼三楼——请随我从中间楼梯上三楼。三楼楼道文化以“远”为题设计,培养学生理想追求、拼搏梦想、奋斗成功的宏图志向,以及为实现个人梦想而努力奋斗拼搏。

本层有九年级六个普通教室、一个化学药品室、一个材料室、一个物理实验室、一个物理准备室、一个物理仪器室。

化学药品按标准配备,剧毒药品专柜保管,专人管理,实验开出率100%,能够完全满足实际需要。

材料室,也是校长办公室——负责学校日常各种会议、各种活动的安排和组织协调工作;教职工思想作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学校的制度建设、效能建设和文化建设;材料的收集整理;文件的上情下达;工作的下情上晓;教师的考勤;档案、学籍的管理等等,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发挥参谋作用。另外,为了九年级毕业生,为了减轻学生精神压力,及时处理解决学生逆反情绪、思想复杂偏激、情绪多变、学习懈怠、不良风气,致力学风建设、自我管理能力,关心呵护学生,昂扬其斗志,挖掘学生巨大的潜能等问题,我们把九年级班主任就近安排在这里。

物理仪器、按标准配备,专人管理,实验开出率100%,能够完全满足实际需要。物理实验室也是24张实验桌,同学们在物理实验室里通过动手操作,可以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楼四楼——请随我从东楼梯上四楼。我们的楼层文化,配图画面优美、意境深远,教师和学生能在欣赏中就能记下,并内化成自己的品德,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徜徉其中的学子在潜移默化中升华思想境界,陶冶情操,健康成长。四楼有一个多功能教室、一个音乐教室、一个器乐排练室、一个舞蹈室、一个微机室、一个技术教室、一个教师阅览室、一个图书室、一个学生阅览室、一个音乐器材室。

多功能教室是全体教职工开会、学习、培训,校际间联合教研、同课异构的场所。共有108个席位,装有一套多媒体,音箱设备齐全。

接下来是音乐、器乐、舞蹈等室,平时的音乐歌唱课、学生形体的训练、舞蹈队各种舞蹈节目的排练、器乐队排练都是在这里教授,在这里我们时常能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声。

接下来是一间微机室,我们配备了55台电脑。学校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采取专人管理,学生专机。四个年级每班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学生的上机实作课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上机记录自动生成。通过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学生们掌握基础的电脑操作技术和简单的硬件维护技能技巧。

接着是技术教室,也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室。我们开设了种植、无土栽培、手工及其他,器材按50套配备。按6人一组,分组器材数量满足最大班额。按年级开课,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技能,培养了研究问题、制作的能力。

下面三间分别是教师阅览室、图书室、学生阅览室。图书阅览室共计288平米,藏书31338册,生均32册。各种读物和工具书种类齐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图书室设有图书管理员一名,严格按照图书借阅登记制度借阅,实行计算机管理。西学生阅览室配备桌凳82套,可供82人下午活动时间自由阅读,满足最大班额读书课用,同时也供住校生晚阅读。

最西边是音乐器材室,音乐器材配备齐全,十余种近100件,极大满足了教学需求、满足第二课堂需要、满足运动会等活动的需要。

我校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按要求配备了多媒体、网络班班通,校园网覆盖教学办公场所。现在我给大家介绍我们的办公室,一至三层最西边、东南角办公楼一楼东边两间和二楼西边两间是老师办公室,现在教师的办公桌椅全部更换一新,每个办公室都安装了有线和无线上网设备,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老师人人都会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上课。

水冲式厕所——请看右前方,它是水冲式场所,共十间。蹲位(其中男蹲位30,女蹲位46。)均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每天都安排值日生进行打扫,有团委、学生会进行检查,确保干净卫生。

下面我们到后边看看。

学校非常注重学生德育建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家看看西墙壁这些宣传图画,就是要加强师生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当然,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活动。比如:法制报告、法律知识竞赛、道德讲堂、文明礼仪演讲比赛等等

这座二层楼,建于1999年,面积1200平米。一层是六年级4个班的教室,二层是男生宿舍。等后面新的学生宿舍楼建成,六年级将搬到南面的教学楼,这儿将是12口功能室。

请老师先看看一楼教室,然后,我们在到二楼看看。

男生宿舍——由于高规格学生宿舍楼正在重新建设中,现在,学生的宿舍条件还不太理想。但降温取暖设备、卫生间、淋浴样样俱全。这儿是管理员室,管理员与学生住在一起,指导学生洗漱、休息、起床等日常活动,对学生关怀备至,使孩子有家庭般温暖的感觉,从而安下心来用心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请慢慢下楼,我们往东走。

这儿是运动区,我们有一个排球场地,场地为仿真草皮的,东面是体育器材场地,完全按要求配备,地面铺沙。

我们往北走,西面是将要建设的四层双面学生宿舍楼。它的北面是三个篮球场,东面是2011年建成的300米运动场,6跑道是仿真草皮,最北边是100米直跑道。学生体育课、课间操、课外活动、运动会、会操比赛、每周升旗仪式、各种集会、文体娱乐活动、教育活动、演讲比赛都在这里举行。这里是锻炼身体、重要活动场地之一,也是孩子们的乐园。围墙文化以励志为主题,时刻激励着全校师生在奋进。

餐厅——下边我们到餐厅看看。2012年教育局利用食堂改造项目新建了食堂餐厅,建筑面积960平米,近几年学校对食堂不断进行改造,设备逐步趋于完善,有开水供应设施,有餐桌、有消毒设施,各种硬件设施配备齐全,餐厅四周的墙上张贴了许多珍惜粮食、平衡饮食方面的标语,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可以满足全校师生饮食的需求。在餐厅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近年来没发生过饮食安全事故。体育器材室——篮球场北边是体育器材室。由体育教师负责管理,账本和使用记录齐全。按照国家标准,配置了近40(备注:标准是35种)种500多件体育活动器材,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农村孩子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体育老师还经常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娱乐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器材的使用率,也活跃了校园文化,培养了师生健康的学习生活情趣。

女生宿舍楼——最后让我们到女生宿舍看看。该座楼面积大约1280平米,共有40个宿舍,每个宿舍住8人左右,一人一铺,每层设有一个洗漱间、一个淋浴卫生间,第一层门口设有一个管理员室。与男生宿舍一样,管理员与学生住在一起,指导学生洗漱、休息、起床、打扫卫生等日常活动,对学生关怀备至,使孩子有家庭般温暖的感觉,从而安下心来用心学习。宿舍和楼道文化以人文关怀和卫生保洁为主题。每个寝室外门上有自己命名的室名,室内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了文化。学校提供彩纸,让学生把寝室布置成温馨的“小家”,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与人合作,以积极的态度做好份内事。比如:整理好内务、做好值日等。

尊敬的各位老师,学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关怀和支持。今天各位老师莅临我校检查、指导是对我们莫大的鞭策和鼓舞。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老师的关怀化作工作的动力,自我加压,积极进取,查找工作中的差距,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9.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与意义及途径 篇九

多年来,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立足区情,因势利导,一直将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积极探索一条有利于公平、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社会认可的均衡发展之路。

一、加快学校建设,让集团办学奠高位均衡之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择校热”“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等现象层出不穷,成为制约全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瓶颈。面对现实,泰山区坚持“四个优先”政策,即“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师待遇优先落实”,大力实施学校建设朝阳工程、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启动“名校加弱校”“名校加民校”模式,积极化解“大班额”问题,进一步推进集团化办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以泰山区周边学校发展为例:南部泰安南关中学,从创建之初的12个教学班,600余名学生,到目前的40个教?W班,2500余名学生,实现了历史上的新突破;东部泰山岳麓小学原本是一所厂办学校,每个年级1个班,学生不足100人,新校建成后,班级扩充到6个,新增学位200个,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备也都达到了较高标准。

全区高度重视学校建设工作,将新建和改扩建学校作为事关群众利益的大事,切实抓紧、抓实、抓牢、抓好。投入9.5亿元,先后完成了38所学校的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启动“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工程”,三年来累计投入5165万元,改造提升街道镇薄弱学校18所。2016年,兴隆学校建设、灌庄小学迁建、凤台中学扩建、文化路小学四所学校新建项目被列为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与此同时,2013-2015年,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比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分别高出2.2%、4.6%、23.61%,教师人均月工资分别为3880元、4714元、6966元。

“择校热”“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等现象的出现,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为破解这一难题,泰山区打破传统模式,实现集团化合作办学。全区成立6个教育集团,由一所优质学校引领多所薄弱学校,每个教育集团辐射1~3个区域,进一步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力促均衡发展。集团内坚持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荣辱共担的发展理念,通过开展专家报告会、教育讲师团报告会、校际工作交流会等活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为缓解招生压力,泰山区教育局出台有效措施,深化泰安六中教育集团、东岳中学教育集团的辐射带动作用,将上高中学、省庄一中及泰安六中博阳中学纳入泰安六中教育集团,将凤台中学、泰前中学纳入东岳中学教育集团。其中,泰安六中博阳中学作为一所民办公助性质的初中学校,由泰安六中选派执行校长、副校长及部分中层管理干部和优秀教师,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博阳中学作为政府办学的补充,有力地推动了教育集团向实体化迈进的步伐,进一步壮大了优质学校队伍,提高了学生在优质学校的入读比例。

二、优化区域师资,多措并举寻高位均衡之根

泰山区审时度势,不但在学校之“形”――学校建设上下功夫,更在学校之神――师资力量上善筹谋,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形神兼备”。

1.建立梯级培养机制,让教师成长“靓”起来

建立教师培养五级梯队机制,实施青年教师“n+1”培养和提升工程、“泰山杏坛?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建立名师工作室,促进青年教师成才,引领卓越教师发展,带动骨干团队提升,弘扬先锋模范精神。在建立教师培养五级梯队机制中,青年教师“n+1”培养和提升工程,即n个专家引领1个青年教师,形成青年教师培养团队38个,培养青年教师400余名;“泰山杏坛?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即遴选101名优秀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聘请36位教育专家亲临现场指导,举办讲座51场,引领卓越教师发展。

梯级培养机制的建立,改变了教师的精神风貌。“n+1”培养,引发了青年教师的诸多思考,为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卓越教师牵手农村教师”“李慧静名师工作室和曹秀玲名师工作室进乡村课堂”活动,已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闪亮“名片”,促进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创新交流(任职)制度,让教师队伍“转”起来

泰山区按照“立足长远、统筹兼顾,政策引导、城乡互动,有序交流、合理流动”的原则,制订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创新实施教师交流制度,让城区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定期、定量”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交流;同时,农村学校的教师也进城市学校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共谋发展。为进一步推进交流工作的顺利实施,泰山区规定城区无农村支教经历的教师不得晋升高一级职称。

如今,全区创新建立了区直、街道镇、学校统一协调任职和挂职机制,实现了区直学校校长到街道镇交流,学校干部、教师到局机关挂职锻炼,为街道镇带去了更高层次的教育理念、更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更新颖的教育思路,让学校干部和教师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得到了成长。截至目前,全区教育系统共有19人通过公开选拔流转进入到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要岗位。

3.建设数字校园智慧课堂,让教师教学“活”起来

泰山区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投入5600余万元,建设“智慧教育?数字化校园”。“校校通”“班班通”的实现,教育云平台的利用,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方便了城乡教师的日常教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开启区域数字化校园和云端教育新时代,让教育均衡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呈现。如今,全区有25所学校建设了高标准的全自动录播教室,有5所学校建有电子书包教室,薄弱学校与城区优质学校远程互动教学不再是梦想。另外,还有10所学校建成了“空中课堂”,这使师生可以在线进行文字交流、语音互动,使城乡学生同步共享智慧课堂。

三、文化多元多彩,学生幸福践高位均衡之本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要求,让优质教育惠及所有的适龄儿童,为每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教育的本质使然,也是泰山区坚守的教育均衡发展底线。

1.聚焦幸福教育,打造现代教育品牌

注重具有泰山区特色、地域特点、学校特质的“幸福教育”品牌的建设。如泰安六中不断彰显“竭智尽能,育毓俊秀”的教风,发扬“克自振拔,群相琢磨”的学风,为每一个学生的成功人生做准备;东岳中学汇五岳独尊之灵气,建一流师资,创一流环境,出一流?|量,育一流人才,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校园成为师生成长的沃土;泰山实验中学坚持办适合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让每一名学生通过“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快乐学习、幸福生活”,成就最好的自己,等等。

2.聚焦立德树人,创新现代教育模式

拓宽德育工作思路,改进德育工作方式,成立中小学校四大德育工作片区。围绕幸福德育工作目标,推行“1345”班教导会运行机制和操作模式,即以“一个”管理考核评价制度为保障,以“三会”为形式,以“四原则”为根本,以“五个操作步骤”为抓手,推动全员育人工作的开展,实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不断提升。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以6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礼、成长礼、青春礼和成人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如财源街道仓库路学校开展校园“争星进阶”活动,定期评选“金星少年”“银星少年”“铜星少年”,制订争先进位标准,进一步更新德育理念,改善德育形式,提高德育效果;泰前街道办事处岱道庵小学倾力打造书香校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六书机制”;上高中心小学开展“粽情端午,欢乐共享”活动,在粽叶飘香中,重温祖国传统文化;省庄镇第一中学凸显“法治特色”,注重实践内化,积极创建法制特色学校,等等。

3.聚焦课程文化,丰富现代教育内涵

泰山区在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以开展各项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体育艺术课程改革,逐步推广体育、艺术教育等弹性课时制度;以山东省校园足球试点区为依托,创建了各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6所。大力实施“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工程,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近年来,在省、市足球比赛中,泰山区中小学足球队连获佳绩,如凤台小学曾获山东省“体彩杯”足球联赛亚军。

同时,各学校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全方位构建适合学生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体现时代精神的校本课程体系,设立了自主选课日,引导学生自主选课,发展个性特长,促进素质提升。如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先后开发“天天悦读、情意浓浓话佳节、这样走过每一天、快乐剪纸”4大类30多种特色课程,并开设走读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科学小博士、快乐竹竿舞、跃动的篮球、飞舞的毽子、花样轮滑、五彩脸谱等30多门菜单式课程;上高中心小学的“蔬菜伴我成长”系列课程,让学生于精心耕耘的菜园中,细细体味万物生长的过程,该课程曾获山东省校本课程一等奖;徐家楼街道办事处泮河中学开设的射箭课程,让学生了解了射箭文化,磨砺了其意志品质,等等。多样化课程的开设,促进了学生个性成长,成为师生幸福的精神家园。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下一篇: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