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精选7篇)
1.xx县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篇一
xx县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讨论稿)
(2016—2020)
一、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创建中国旅游强县为目标,坚持“全域旅游,全景xx”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在服务业中的引擎和龙头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步伐,把生态旅游业建设成为xx县战略性核心产业,努力实现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的跨越。
2、发展目标
到2020年底,全县年接待游客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亿元,提供直接就业
万人,带动城乡间接就业
万人。全县培育3—4家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家旅游上市企业;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
家,星级饭店达到
家,星级农家乐达到
家;创建省级AAA级乡村旅游点
个以上、旅游名镇
个以上,旅游名村
个以上,创建成为中国旅游强县。
3、基本战略
(1)重点突破与区域协调战略。全面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突出重大旅游项目和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大旅游项目和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打造精品旅游产品,塑造旅游品牌。
(2)项目带动与集聚发展战略。通过龙头旅游项目带动市场开发、旅游产业集聚和城市载体功能建设,突出龙头项目的带动
店、购物市场、旅行社等旅游产业集群为空间架构,进一步完善集聚区内的交通串联,开通穿梭巴士,形成大景区的概念,使其成为集“自然生态、山水娱乐、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户外运动”等多种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战略发展平台。
两翼:分为西南两翼,西翼即以高田乡、嵩市镇为核心,深入挖掘道教文化、理学文化、温泉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内涵,将法水温泉打造成为融合自然生态和道教文化等于一体的精品温泉养生度假区,整体构建“道教文化养生基地”大品牌;南翼即以石峡乡、乌石镇为核心,全面梳理整合石峡竹海、新月畲族民俗文化、清凉山、生态茶山等资源,以大规模森林和田园村庄为依托,以“宁静、祥和、纯净”为意象,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构建观光+休闲+度假的组合型产品,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农业观光基地和乡村旅游度假地。
三线: 生态之旅: 大觉之旅: 体验之旅:
六大旅游产品体系:即突出以“三线十景”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以法水森林温泉为重点,提升发展温泉旅游;以xx、xx、御龙湾等景区为重点,积极发展水上旅游;以xx旅游公路沿线和新月畲族村为重点,引导发展乡村旅游;以“一亩茶园”、赣陶菊园等现代农业标准化种植基地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以xx、xx原始森林、清凉山森林公园等为重点,推动发展养生养老旅游。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壮大旅游产业规模
开发具有xx本地特色的旅游商品。
3、推进旅游与养生养老产业融合,依托xx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及道教、佛教等人文环境,结合xx景区的开发建设,积极开拓山林养生、文化养生、水疗养生、乡村养生、分时度假养生等产品,积极构建养生旅游、养生养老地产、养生保健等产品体系,打造中国养老养生产业示范基地。
(三)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高标准、高品位编制《xx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整合开发全县乡村旅游资源,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把我县乡村旅游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综合乡村旅游发展形态。重点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有机农业观光园、特色景观旅游镇村、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打造工作。力争到2020年底,全县共打造“农家乐”超过200家以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条以上、建成特色景观旅游村镇5个、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0个以上(省4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5个以上)、有机农业观光园、采摘园30个以上、星级农家乐达50个。
1、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和谐秀美乡村及新农村建设,选择资源环境、基础条件、道路交通等条件较好的乡村旅游点,集合我县农业、林业、水利、环保、旅游精准扶贫等涉农资金,不断完善道路、停车场、厕所、餐饮、住宿等旅游接待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旅游发展环境,为乡村旅游发展打好基础。
2、打造一批有机农业观光园。根据全县域有机休闲农业总体规划,按照“一核四区九庄园”【“一核”即以嵩市镇和xx镇的xx(xx)有机农业科技园为核心;“四区”即有机高效种植区、有机特色养殖区、有机休闲农业区、有机林下经济区;“九园”即御龙花园(xx镇)、七彩竹楼(xx镇)、白鹭岛(高田乡)、石峡竹
2、推进特殊群体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顺应散客、自驾游、自助游、徒步游为主的发展趋势,建立健全游客补给站、野外宿营地等自助自驾旅游服务设施,为自驾自助游深度体验提供方便。完善景区、道路、城市旅游导览系统和交通指引标识系统等配套建设,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工作,满足多层次游客需求。
3、推进旅游道路交通建设。加大对全县旅游公路的建设力度,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旅游交通建设资金抓好一批旅游公路建设,优先建设连接旅游景区(点)的道路。加快旅游客运站场建设,开通旅游直通车,完善旅游客运服务体系,提高旅游客运质量。
4、推进旅游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星级旅游饭店,形成以星级旅游饭店为龙头,精品特色酒店、经济型酒店以及其他住宿设施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住宿设施体系。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综合体、商业旅游综合体、综合性旅游购物中心。建设一批旅游餐饮、文化、娱乐、休闲及大型会展设施。进一步整合资源,开展推荐旅游定点餐馆、旅馆、地方特色商品销售点和休闲娱乐场所工作。制定相应标准,以县旅发委和县旅游协会的名义,对符合条件的餐馆、旅馆、地方特色商品销售点和休闲娱乐场所等进行推荐,鼓励和引导消费。
5、推进旅游商品研发工作。制定并落实发展旅游商品的政策,发挥各类企业的研发主体作用,建立全县旅游商品名录,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按照创意独特、底蕴厚重、外型美观、品质优良、价格适中、携带方便的要求加快旅游商品的研发,努力推出一批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积极打造全县旅游商品的统一品牌,使旅游商品生产成为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渠道。
名度。开展精准营销,准确把握市场自驾自助游、散客化趋势,积极邀请全国各地自驾联盟、车友俱乐部、摄影协会、书法协会、自行车协会、钓鱼协会等民间团体组织来我县踩线、采风,及时掌握旅游市场动态,打造xx旅游新业态,提高xx旅游知名度。
3、加强旅游营销渠道建设。遵循“可持续发展、区域协作”原则,按照“先易后难、由近及远、稳步推进”思路,着力实施全国营销计划。加强与全国旅行商的合作,不断扩大营销范围,完善旅游营销渠道。加强与大型旅游批发商合作,建立跨区域合作的旅游营销体系。根据市场形势及环境的变化以及我县旅游发展的实际,研究出台专门的旅游营销奖励政策,提高过夜游、入境游、专列游等形式组团游的奖励标准,进一步全国旅行商大力推广xx旅游的积极性。
(六)加强旅游发展软环境建设,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1、市场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旅游接待、旅游服务水平。要强化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提高服务素养和服务水平。要大力推进依法治旅,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引导企业创建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促进旅游服务创新。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开展行业文明创建,推进旅游行风建设,提高游客满意度。同时,建立旅游质量安全监控系统、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及时发布目的地接待流量信息,引导旅游者合理流动。加强旅游应急管理,建立全县旅游应急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
2、融资环境。鼓励各类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重点支持景区景点、星级酒店、星级农家乐、旅行社、旅游商品、旅游体验、休闲养生等市场主体做大做强。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资本扩
2.xx县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篇二
1战略引领
制定并实施政府主导、品牌提升、持续发展、示范带动、融合一体发展的战略。
1.1政府主导战略加强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一是统筹规划, 在统筹乡村发展规划中, 强化农村旅游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避免同质化竞争;二是统筹建设, 强化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统筹协调服务, 在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中, 对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清洁环保实行统筹规划和解决。
1.2品牌提升战略充分利用国际旅游岛建设契机, 打好保亭“玉林秘境、黎苗风情”品牌, 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从规范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突出乡村旅游的乡土特色、调整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入手,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展示、田园观光、农业生产体验、瓜菜采摘、农家旅馆、特色餐饮、垂钓捕捞等乡村旅游产品, 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农乐乐”形象。
1.3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环境保护, 避免不当开发、过度开发。加强对乡村旅游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1.4融合开发及一体化产业发展战略以乡村度假促进新时期旅游开发, 使特色化、品牌化、规范化、规模化的乡村度假成为乡村旅游主体形式———农家乐 (农乐乐) 的主要特征。紧密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 在耕种-田管-收获-销售-餐饮服务的产业链各环节实现协调发展。
2统筹规划
2.1确定发展方向与目标 (1) 发展方向。贯彻“要培育农家乐、体现保亭农民增收的特色”的精神, 以休闲度假为发展方向, 编制乡村旅游有关规划, 切合做好休闲度假型农家乐。 (2) 确立农家乐发展目标。一是树立保亭旅游形象;二是满足游客休闲度假需求;三是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 增加农民收入;四是推介保亭的地域文化、民族特色。
2.2总体布局结合保亭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状况, 及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将保亭乡村旅游发展布局设计为“一圈、两带、五群落”的空间结构。 (1) 一圈。以保亭县城和七仙岭为核心形成环城乡村旅游圈, 以山野黎城和雨林温泉秘境为背景。 (2) 两带。沿保亭南北交通主干线和东西交通干线形成的乡村旅游度假带, 分别是224国道海榆中线 (保亭境内) 的山水黎乡乡村旅游带、保亭-陵水305省道田园休闲乡村旅游带。 (3) 五群落。围绕毛感乡、六弓乡、南林乡、加茂镇、八村的特色资源与产业形成乡村旅游点, 组成五大乡村旅游群落。毛感群落建成山乡雨林特色休闲区, 以特色山野环境为吸引物;六弓乡建成热带乡村低碳生活旅游区, 以低碳乡村、国际绿都为吸引物;南林乡以热带山地乡村为背景, 建设热带山水田园休闲区, 以热带山水田园为吸引物;加茂镇以微缩丘陵雨林为背景, 建设热带丘陵山野田园休闲区;八村以山野田园为背景, 建设山野田园秘境休闲区。
2.3创建特色 (1) 建设要素。外观 (民族地域) 、内在布局;菜品, 礼仪、歌舞服饰、图腾、工具;卫生条件;人员健康;污水垃圾处理。 (2) 主题特色。建筑风格特色, 有自然的地域特色和民俗民族文化特色;饮食特色应有县域绿色食品和黎苗饭菜的特点;自然特色应有自然生态和农家生产生活和黎苗文化的场景展现;娱乐特点, 应有体验感受地域生态文化、黎苗文化的歌舞礼仪。具体体现在七大特色:餐饮特色、民族特色、民俗特色、格调特色、环境特色、农味特色、娱乐特色。
2.4分类建设结合保亭的乡村旅游资源, 确定发展以下几种特色类型。 (1) 休闲品食型:让游客吃的是有地方特色农家风味餐, 住的是农家房舍, 玩的是乡村民间文艺节目, 买的是农家的风味土特产品及手工艺品等。以响水镇的周道为代表。 (2) 民俗村型:以次生型模拟村落承载黎苗民俗文化, 是把黎苗文化生活现状以模拟的形式, 保存、重建加以展示, 重点发展。以三道镇什进村的布隆赛为代表。 (3) 风光田园型:田园风光, 是广袤田垄与峰林山峦相连、田秀山青、山环水绕、河映山村的美妙景色。以毛岸的缘真雨林为代表。 (4) 果木园林型:果木园林类型以果木园林旅游为主, 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 大面积种植果木经济林, 在不同季节推出踏青、赏花、采果等不同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以响水镇的丽水农庄为代表。 (5) 观光农场型:以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花园等为主要形态, 创造休闲度假环境、回避喧闹, 提供家庭式度假、朋友聚会的空间。以加茂镇的隆宾为代表。
2.5分类扶持对已建成的乡村旅游经营机构 (农乐乐) , 在提出申请后, 经过县政府成立的发展领导小组审批同意, 按照类别和水平的不同, 享受县政府给予的数额不等的专项基金扶持。
3全面落实
3.1成立专门组织机构保亭县政府成立发展农家乐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亲自担任, 成员由各行政部门领导, 领导小组四条职责, 审批、定策、指导、督办。
成立县农家乐发展研究会, 挂靠在旅游协会, 研究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成立保亭县农乐乐协会, 由旅游协会负责指导, 承担协调、发展、自律、监督的职能。
3.2评星定级编制《保亭农乐乐评星定级标准》, 邀请专家进行评定, 树立典型, 带动发展。
3.3辅助编制农乐乐乡村旅游发展策略邀请行业专家, 制定农乐乐经营机构的发展策略, 分析乡村旅游经营实体 (农乐乐) 的资源, 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竞争策略等。
4收效
4.1精准定位, 形成合力农乐乐作为现代农业、农村资源与现代旅游业相融合的乡村旅游的一种业态, 是保亭县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旅助农, 以旅促农, 通过发展农乐乐乡村旅游和特色风情村镇建设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2以服务“三农”为导向, 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乐乐乡村旅游的发展, 为农村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就业门路。旅游产业的发展, 促进了保亭县种养殖业的繁荣发展, 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 农民人均收入大幅提升。
4.3完善农乐乐产品体系结合保亭优良的生态环境、特色瓜果蔬菜、优质畜禽及水产养殖等产业, 结合保亭山地山区、天然氧吧等自然资源, 准确定位, 正确引导, 开发多种多样的旅游形式。
4.4加强行业监管与培训, 提高服务水平组织农乐乐业主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共50多人“走出去”, 学习借鉴农家乐发达地区的经验。对农乐乐经营业主、农乐乐服务员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强化行业监管和指导, 营造农乐乐发展的良好氛围。制定规则规范了农乐乐的管理。
4.5加大扶持力度, 建立农乐乐促农增收长效机制保亭县在农乐乐发展的基础上, 建设更加高档次的农乐乐, 满足游客的需要。连续几年每年投入500万元扶持农乐乐发展, 从单纯的饮食向休闲度假深度旅游发展, 探索生态农村、旅游农业、文化农民的“旅农相融”发展模式。着力构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不断强化、乡村旅游的科技产品不断优化、乡村旅游的产业不断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村居民长效增收的有效机制。
5结束语
海南发展特色农业就必须发展乡村旅游, 而发展乡村旅游, 农家乐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切实可行的载体形式之一。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 要坚持乡俗文化、田园生态、山野资源, 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 尤其是对乡俗文化的挖掘、体现、物化等一定要精心。同时, 要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为主要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严贤春.生态农业旅游[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1.
[2]严艳.陕西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探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0, 3 (36) .
[3]廖萌.中国农业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7, 4.
[4]于颖.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8, 6.
3.xx县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篇三
关键字:新乡村建设;欧洲国家;土地流转;乡村景观
随着中国经济发达,我国早已步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截止到2015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达到56.10%,在城市化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农业补助比例低。三农问题、城乡二次元等已不是热点问题。且乡村土地使用权是近年来上访率高的一项,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人口老龄化、土地的非农开发等问题大大削弱了农村地块原有价值体系。乡村也是传统文化产生的一个跟基地,农村“空心村”比例逐年增高,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断扩散,乡村的生活方式日益接近城市,失去其本有的特色与传统。在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与荷兰国家在土地流转、生态维护、经济策划与经营、风貌特色保留等发面经过长期摸索过程并取得无法比拟的乡村魅力,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乡村建设问题上所借鉴。奥雅设计作为新型城镇化的综合服务商和文创产业的品牌运营商,为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一体化及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完成了近千项具有影响力和较高声誉的作品。其研发中心在对于现代新型乡村建设工程设计规范与运营开发示范应用的成功经验与先进理念值得在新常态的乡村建设问题上有所借鉴。
一、欧洲乡村发展趋势
欧洲乡村大是欧洲独特的文化、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向往居住在乡村,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环境是吸引人口向乡村迁移的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其农村社区已经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经济角色成功转化为提供居住、养老、旅游休闲、生态环保等角色。退休人潮、富裕阶层等纷纷落户乡村。“逆城市化”迁移也推动乡村发展。随着非农经济在乡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典型代表国家分别有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
英国曾是欧洲最发达的农业国,其乡村发展是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社会向近代工业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过程。政府对于土地价格进行评估,确立了一套土地注册体制以便于土地出售。将保护乡村历史和景观写入法律条文,維护国家公园和地方自然风景区的风貌和特色。
法国是欧洲主要农业国之一,在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等背景下,顺利推进法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也保持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稳定。其乡村政策在不同时期围绕着农业与生态设定从保证乡村发展稳定,生态景观良好。
德国国土面积相对广阔,乡村人口为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二。农业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且德国村庄以优美的 自然环境、完善的交通体系等闻名世界。其保护区域特性更新传统建筑,扩建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在生态方面,将村庄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起来,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经济。此外更开始注重生态、文化、旅游、休闲与经济价值的结合。
荷兰国土面积42000km2,1/5土地属于围海造田。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城镇化大幅度增长,其水平已超过80%。荷兰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土地整理的国家之一,土地重构是一种综合性的乡村发展手段,达到了改善农业的土地利用,促进农业的发展,达到土地的规划集中化与整体化的目的。
二、欧洲国家乡村建设发展总结
2.1以农业发展为出发点的英国乡村建设
受上世纪末“重工轻农”的社会思潮影响,其农业发展水平停滞不前,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大幅下降,贸易方面出现较大逆差。进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本国农产品储备的不足,受到了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严重配额限制。处于确保农业的稳定发展的目的,英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发展的法案于1947年出台,促进英国农业的发展。
2.2以生态农业为目的的法国乡村政策
在顺利推进法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也保持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稳定。法国农村发展政策的三个主要目标是从农林产量、农村环境和农民收入的角度而设定的。在法国“光荣30年”中,法国的乡村政策在不同时期围绕着以上目标进行政策上的适当调整保持了城乡稳定。
2.3以村庄更新为重点的德国乡村扶持
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德国开始展开“村庄更新”,德国乡村更新的主要目标是重塑乡村土地的景观结构不至于过于分散,开发现代化基础设施,缩小乡村地区居民与城市居民贫富差距,破除非农业经济用途房屋重新调整剩余建筑物的体积规模开发状态,其中农地整理为重要手段之一。二战之后,在1954年颁布的《土地整理法》明确具体措施即保证农林经济并肩发展。20世纪70年至80年代,村庄更新开始意识到乡村原有风貌保留的重要性。村庄更新的原则是,为了保护区域特性更新传统建筑,扩建完善村庄基础设施。
2.4以农地整理为核心的荷兰乡村改革
乡村区域规划主要是以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开展。其中土地整理具体为交换农户间土地、削减碎片化农田、修建道路、复垦土壤和水质,土地开发审视自然的保护、原生态资源发展、休闲产业等。 “农地整理”一直是荷兰解决农村及农业发展问题的重要举措。在20世纪初,荷兰开始较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在不同历史时期土地整理政策做出不同的调整,农地整理对荷兰乡村景观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经过1924颁布的《土地整理法》(Land Consolidation Act)到1947年完善其效率颁布的《瓦赫伦岛土地整理法》(Walcheren Land Consolidation Act)达到了改善农业的土地利用,促进农业的发展,达到土地的规划集中化与整体化的目的。
nlc202309090241
三、我国乡村建设与启示
3.1管理制度构建
我国一直以来在乡村土地政策调整与变化顺序为:土地改革、农业集体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针对我国乡村发展情况,应为保证土地用地性质的严格规定,出台相关用地法律,建立保护补偿机制,保证基本农地的面积不减少,其用地性质不被改变。对土地承包经营加大力度的管理。保证流转市场公平公开透明化,例如允许更多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3.2推动乡村经济
参考英国“乡村价值”理念的演变。集中化的生产模式,提升粮食的生产。同时重视农村休闲旅游,享受大自然需求的增长。过去的几人,在城市化审美疲劳与城市污染的影响下,乡村的自然景观、清新的空气为人们向往的生活休闲模式,针对不同的乡村特点,根据其固有资源与保留传统习俗,打造中国特色农村,提高乡村品牌效应,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多样化。
3.3完善基础设施
為改变公共资源的配给,政府及制度调控上应向农村偏斜,尤其是在教育与医疗服务设施上需增加其数量及质量。在农业角度,明确本地区的优势,有效的规划管理推动主导经济产业的发展。制定优惠政策,简化审批程序,引导主导产业发展,提高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此会影响到“返乡潮”,在乡村配套设施及产业机遇发展转型下,更多年轻人重返家乡将推动乡村再次发展壮大。
3.4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
在综合考虑乡村社会、文化、历史、经济和环境条件下,中国的乡村需要尽力保护其文化历史,并对其内涵进行挖掘,防范全球化和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同质性趋势。建设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认同的城市,形成当地的归属感。文化和历史的认同不仅仅是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对本地文化的认同和归宿感,应在建筑风格、历史文脉、文化特征上的保护不遗余力。乡村开发及重整需尊重土地性质,减少碎片化农田,修复其乡村交通体系及恢复生态体系,建立相应法律条文对乡村土地的保护及开采制度给予最大力度的调控,维护乡村景观。
参考文献
[1]闫琳. 英国乡村发展历程分析及启发[J]. 北京规划建设,2010,01:24-29.
[2]曲卫东,斯宾德勒. 德国村庄更新规划对中国的借鉴[J]. 中国土地科学,2012,03:91-96.
[3]杨澜. 美欧等发达国家乡村演变的历程与启示[J]. 中州大学学报,2015,01:28-31.
[4]张驰,张京祥,陈眉舞. 荷兰乡村地区规划演变历程与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6,01:81-86.
4.xx县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篇四
一、回顾与展望
(一)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二OOO年至二OO五年),我县农村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1、农村教育事业稳健发展。国民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两基”成果得到显著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以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入学率为98.20%,毕业率99.94%。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全县6周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88年,比2000年的人均7.36年增长了7.1%,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全县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达到了85%以上。中小学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十五”期间,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改工程的有利时机,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对94所中小学校舍进行了改造,新建、改建校舍总面积16.6万平方米,消除危房6.8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4680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补助资金近700万元,县、乡、校自筹资金418万元,吸纳社会力量投资2162万元。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累计投入902万元,在92所中小学建成计算机教室126个,全县中小学拥有计算机2759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达到8.74万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总数的80%。
2、农村卫生事业显著加强。“十五”末,全县共有公立医疗机构61个(其中县属医疗机构5个、中心卫生院7个、乡镇卫生院含地名医院49个),村卫生站598个,民营医院5个,个体诊所63个。公立医疗机构1209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99人,占人员总数的74%(其中高级职称44人,中级职称251人,初级职称604人;有大学本科52人,大学专科314人,中专319人,高中及以下524人);村卫生站、民营医疗机构(含个体诊所),有医务人员及农村接生员933人(其中大学本科3人,大学专科10人,中专88人,执业助理医师以上113人)。全县各医疗机构共设置病床1223张。按县域人口计算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9人,病床1.79张。全县卫生机构业务用房总面积约55031m2,现有固定资产总值5500万元,医疗专业设备价值3500万元,包括菲利浦CT、“飞凡”彩超、富士能胃肠锐、电视腹腔镜系统等大件医疗设备共250件(套)。在国家大力政策扶持作用下,农村中心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硬件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加强,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合作医疗站基本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基础得到了保障。
3、农村救助事业明显提高。扶持1万户(次)特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下拨特大自然灾害救济款875万元为2.35万人(次)解决了生活、住房困难,为近3800名五保老人落实了“五保”,为1.23万人实行了农村医疗救助,为3000户城乡特困对象实行住院医疗保险,为4700户10283名城镇居民和453户917名失地农民落实了城市低保,为630名农村特困户落实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4、农村劳动保障事业成绩斐然。累计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89.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8.3亿元,培训劳务人员1.93万人次,农村社会保险基金增收76.87万元,农村社会保障基金支出81万元。
5、农村广电事业发展迅速。通过带资进站,招收线路维护员的形式和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全县47个乡镇已有35个乡镇发展了光纤村通,发展用户28000余户,入户率达24.3%,固定资产达1750万元左右,全面完成了县乡光纤联网,实现了县到47个乡镇广播电视共缆传输,传输37套高清晰的电视节目到农户。
6、农村文体事业势头强劲。农村文体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加强,农村文体活动网络正在形成,全县46个乡镇均建立了文化站、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农民体育协会和老年体育协会。80%的乡镇文化站和老体协做到了有人员、有经费、有办公地点、有场地、有活动。
(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
1、发展新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十一五”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核电站落户XX必将对我县经济发展带来质的飞跃,各项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农村社会发展带来良好的环境,各级领导对农村社会事业的重视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十一五”期间,只要我们把握好了这些机遇,我县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必将取得新的突破。
2、困难与挑战。在清晰认识机遇和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县域经济脆弱难以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支撑乏力,我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县,财政状况吃紧,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农村社会事业管理体制还存在许多阻碍,改革中的矛盾错综复杂,改革迫在眉睫,改革进程艰难,任重而道远;三是农村社会事业的资金“瓶颈”制约突出。
二、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拓宽社会事业投资渠道,以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以经济的发展带动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发展目标
农村教育要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初中在校学生保持在26963人左右,小学生数保持在62000人左右,巩固扫除文盲工作成果,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消除薄弱学校,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提高国民受教育年限水平,到2010年,争取达到8.3年。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10年,全县4—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80%以上,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使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2010年达到75%左右,全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达到1.8万人左右,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农科教结合工程,到2010年,完成职工岗位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各类专业培训2万人次的任务。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全县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规模所占比例2010年达到10%左右,继续推行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到2010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足额配备教职工,基本解决教师问题,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6%、90%和70%以上。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高考本科上线率2010年达到35%。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率达到100%,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80/10万,儿童计划免疫率达到95%以上,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2.4%以内,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75/10万以内,农村清洁饮用水受益率达70%以上,并积极建立和推广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70%以上,村级防保人员培训后学历达中专以上。农村卫生全县所有乡镇均要建立起乡镇卫生院,村要建立起村级合作医疗点。
农村文体事业力争在2010年全县所有乡镇达到有固定人员、有经费、有活动场所、有活动的标准,100%的开展体育活动和文化活动。
农村人口2010年死亡率控制在5.35‰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06‰以下,计生率达90%以上。
农村广电全县所有乡、村光纤率达80%,有线电视用户达10万户,发展数字电视1000户。
农村劳务输出年均增速达2%,劳务收入年均增速10%,农村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年均增长10%,基金收入每年不少于50万元。
农村救助“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增加到每人每年864元,农村医疗救助新增经费100万元。
三、发展重点和重要任务
(一)实施八大工程,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实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程”。着力构建人本化、生活化、科学化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机制,和谐育人机制、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生命教育促进机制、成长导师机制和德育评价机制。实施“师资建设工程”。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逐步把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从学历补偿教育转到业务培训上来,对现有的省级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和市级学科带头人实行“政府津贴制”,由县财政按月在工资中发放。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提高课改质量,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促进新课改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充分利用教育科研网、卫星视频传输系统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资源,建立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健全专用教室,实现“校校通”。2010年前全县乡中心以上学校建成校园网,信息技术教育覆盖率达到90%。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到2010年,撤并全县3个教学班以下村级小学及教学点。创办示范性寄宿制初中5所,以创建标准化学校为抓手,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到2010年,县级标准化学校数达到90%。实施“教育扶助工程”,完善“一费制”收费办法和高中择校生“三限”政策,做好“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让真正贫困的家庭、学生受益。实施“教育质量督导和评估工程”,研究探索教育发展督导评估新机制,建立起政府、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质量指标体系。实施“和谐校园构建工程”,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力度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二)深化村级卫生合作医疗改革,促进农村卫生发展。在“十一五”期间,要把解决农村地区“看病难”、“看不起病”作为重点,深化农村村级卫生合作医疗改革,加大扶持乡镇卫生院、村级合作医疗卫生站等建设,大力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急诊急救为重点,健全医疗救治体系,建好县、乡、村三个层次的医疗机构,县级医疗机构承担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和临床科研带教及参与紧急救援任务等,乡镇医疗机构主要为辖区内群众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危重病的转诊任务。村级医疗机构在做好常规医疗服务的同时,依托县级综合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的急诊科建设,确保我县医疗救治体系完整、高效、快速运转。要建好重点科室,尤其是传染病门诊(发热门诊)、急诊科、手术室、妇产科、检验科等,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及标准进行建设,做到重点科室用房布局合理、设计规范、流程科学、面积达标。加强各医疗机构的设备建设,认真落实《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到2010年,乡镇卫生院以上单位均拥有常规检验及生化检验设备、B超机、心电图机、200mA以上X光机、自动洗胃机、心电监护仪、多功能抢救床、万能产床、万能手术床、妇科及普外科常规检查和手术器械、急诊急救相关辅助设施等。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组建专门工作机构,配置专人负责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完成县传染病区工程1500m2的房屋建设任务,对乡、村疾病预防控制与妇幼保健工作业务用房及接种门诊、接种点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改造、维修或新建。加强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传染病区、县医院传染病房建设。建立卫生信息网络指挥体系和120急救信息指挥体系。
(三)建立科学理念,促进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十一五”期间,要突出人的发展,切实提高全民素质,改善生育观念,提高生育质量,加强人口宏观管理,要加强对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资金投入力度,增加乡镇计生科技含量。
(四)突出地域特色,促进农村文体发展。农村文体工作要以丰富农民文化活动,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为目的,以丰富农村文体内容为重点,以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各级农民文体组织为纽带,充分发挥文化站的作用,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乡镇政府要把文体工作纳入建设小康农村的发展规划,加强乡镇文体场地(设施)建设,为农民参加文体活动创造条件,积极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五)加强基础建设,促进农村广电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步伐,全面实现乡到村、社广播电视共缆传输,全面清理农村非法安装使用小锅盖的农户,发现一个取缔一个,坚决打击,绝不手软,发展光纤村通、社通,实现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0万户,搭建数据平台,开发多媒体业务。
(六)优化输出结构,促进农村劳动保障。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对广大劳务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四个结合”,即,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培训与上岗就业培训相结合,培训与办证相结合,特别要在订单培训、定向培养上下功夫。按照“巩固东部、进军西部、面向全国、拓展海外”的劳务输出方针,多途径寻求输出新门路,不断拓展新的劳务市场,努力扩大我县劳务人员在外地劳务市场的占有率。
(七)抓好重点主体,促进农村社会救助发展。抓好自然灾害救济、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特困户扶持、敬老院建设,五保供养实现应保尽保,医疗救助实行大面积救助与住院医疗保险相结合,敬老院建设实现创建川北一流敬老院目标,普遍建立和实行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2.1万名农村特困户纳入农村低保,标准人年480元,年需资金1008万元,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按照低标准起步,重在建制的原则逐步实施。
四、政策和措施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抓住机遇求发展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坚持树立全面发展意识,彻底扭转只重经济发展,只重GDp增长,而忽视社会事业发展;只注重城镇发展,而忽视偏远农村发展的偏颇认识,对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坚持用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高和改善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工作的得失,充分利用各种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全县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激发活力求发展
要继续深化农村社会事业改革,用改革凝聚人心、激发主动性,用改革调动各方积极性,用改革切实关注边远山区和弱势群体,用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型农村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和建设体制。要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在分配上要向作出贡献的优秀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倾斜,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全面推行教师岗位聘任制;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将社会力量办学纳入教育总体发展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深化农村卫生事业改革,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要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转变职能,切实运用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指导、信息服务和经济手段等,加强行业管理,要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对全县范围内的卫生资源,包括机构、床位、卫生人力、设备、经费,无论隶属何种部门,何种所有制性质,均纳入规划,由卫生行政部实施行业宏观管理;进一步实施并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不同的财政补助和税收政策;加大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力度,积极推行医疗卫生单位内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要深化农村广电事业改革,建立“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步实行由县局统一业务管理,统一劳资人事管理,统一资产经营管理,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运行机制,建立“领导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竞争激励机制。逐步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逐步减少直到取消财政供养经费的广电网络经营经济实体。
(三)强化支撑,建设龙头,夯实基础求发展
在“十一五”期间,要建设实施一批对全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项目,通过对骨干项目的实施,夯实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基础,强化项目建设的支撑作用,要全力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改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省级教育附加资助高中建设、高中扩招、职中专项建设、骨干专业建设、“两馆”建设、农村群众体育活动中心、乡镇卫生院、计生指导站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工程建设、农村村道工程、光纤村通工程等项目。
(四)拓宽渠道,多方投入,广纳资金求发展
各级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及各级的有关政策,切实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已经出台的农村社会事业政策,牢固树立公共财产的理念,大力调整财政支出,压缩不必要或不急需的开支,确保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使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增长幅度不得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计划等相关部门要对农村社会事业实行项目倾斜,进一步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级政府要在用地、用工等优惠政策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农村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舆论环境。农村社会事业项目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改革的决定,大胆探索BOT、TOT运行模式,积极拓宽投资领域,力争更广泛地吸收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五)不断提高农村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思想观念,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意临床学科带头人和基层医疗单位业务骨干的选拔培养,造就一批拥有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的业务骨干,以形成不同层次的高素质的科学人才队伍。要继续抓好在职卫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提高卫生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卫生技术人员结构趋于合理。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需求,要积极开展乡村基层医药卫生人员学历转化培训和全科医生的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选拔引进高层次卫生技术人员充实卫生队伍,改善提高人员结构。
五、重点项目建设
为了完成“十一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必须实施必要的重大建设工程。
(一)乡镇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排除危旧房16600m2,改扩建100000m2,计划投资6400万元,其中申请国省补助3300万元,地方配套1600万元,学校自筹1500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可解决我县农村中小学全部危房,解决20多个乡镇的基础教育硬件设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教育水平。
(二)高中扩招项目。完成新建高中教学及其它用房6500m2,计划总投资600万元,其中申请国省补助40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学校自筹100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可增加5000名初中毕业生继续就读高中,有利于提高全县基础教育,从而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及各项事业向前快速推进。
(三)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改扩建卫生用房17000m2,购置X光机、洗胃机、多功能抢救床、万能手术床等设施一批,计划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申请国省补助750万元,地方配套400万元,自筹350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将切实改进我县农村医疗卫生硬件条件,解决就医难等问题,对保障广大农村地区人民健康、及时救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四)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改扩建业务用房3500m2,总投资1400万元,其中申请国省补助900万元,配套200万元,自筹300万元,项目实施后极有利于进一步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促进适龄妇女的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农村广电建设项目。建广电业务用房5000m2,完成广电主干线路架设700km,支线1500km,计划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申请国省补助1200万元,配套300万元,自筹900万元,该项目可使全县46个乡镇实现乡乡通闭路、社社通广播,既可及时把党的政策、信息、农业科技送到千家万户,又丰富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5.xx县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篇五
中 期 评 估 报 告
XX县环保局 2015年8月20日
评估报告摘要
环境保护工作与妇女儿童权益紧密相关,XX
县环境保护局大力落实溪妇儿工委﹝2013﹞1号《关于印发〈XX县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监测指标体系和〈XX县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监测指标体系》(以下简称“两规”)工作任务,将“两规”环保目标与任务融入具体的环保工作之中,在保护和改善妇女儿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按照县妇儿工委的统一部署,我局组织相关人员对妇女儿童发展实施规划(2011-2020年)中期目标完成情况,开展了评估,并形成了中期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分别从县妇女儿童基本情况,县环保局开展评估工作情况,县环保局承担“两规”目标的进展情况及发展趋势、实施“两规”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推动“两规”目标实现及本领域妇女儿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具体举措与安排,调整完善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指标体系的具体建议等方面汇报XX县环境保护局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完成情况。
评估主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局是XX县妇儿工委的成员单位,长期以来高度重视“规划”实施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环保目标任务如期落实。指派专人具体负责“两规”实施工作,将环保目标与任务落实情况作为主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专门制订了“两规”环保目标与任务实施方案,将其纳入每年局工作计划,并分解落实到各股室。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工作对策,定期检查目标和任务落实情况,及时督促和协调责任部门认真履行职责。
二、开展评估工作情况
按照XX县妇儿工委(溪妇儿工委【2015】3号)文件精神,我局积极安排部署,有序地开展了“两规”中期评估工作。成立了督导小组对相关股室和局属二级单位进行了中期督导检查,为评估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及时召开了会议,提出了具体要求,从部署、收集资料信息、报告撰写等,认真抓好每一个环节,按时完成评估报告。
三、“两规”目标进展情况
我局积极防治各类环境污染,为妇女儿童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切实履行“两规”赋予我局“积极防治各类环境污染,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妇女儿童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神圣职责,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开展工作。
1.妇女与环境
(1)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城区生活污水集中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步提升。饮用水源保护是我局落实“两规”的重点任务。为确保完成饮用水源水质保护任务,我局多管齐下保护饮用水源:一是建设污水截排工程并完善了污水管网,将污水截排到流域外;二是综合整治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单位,限期治理或关闭了污染严重的企业;三是大规模清理水源保护区内违章建筑和违章网箱养鱼;四是加大水源保护区土地开发生态监察力度,强化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管理。
目前我县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良好,2014年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达到100%,达到“两规”标准。
(2)大气环境质量得到得到改善。随着我县工业化和城区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增多,污染物排放量增大。特别是近两年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日渐加重,我县环境空气承受的压力日益加重。针对环境空气总体质量呈下降趋势的现状,我局加大对环境空气污染控制力度,重点加强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和工业废气污染防治工作。在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方面:与相关部门合作成立了专门的机动车尾气检测中心;在工业废气污染防治方面强化对废气排放大户的日常监管。
目前我县城区空气质量良好,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且主要污染物日平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90%以上。
(3)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为巩固噪声污染防治成果,我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生产经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努力为妇女儿童创造安静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在实施措施上,严格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合理公路沿线地区开发,避免在公路近侧布设居民区、文教区等噪声敏感区;严格控制发放《施工噪声许可证》;持续加大对建筑施工工地噪声污染的突击检查和执法力度,开展多次夜间排查;积极开展对KTV、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噪声排放的现场监督管理,对使用高音喇叭招揽顾客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在每年中、高考期间,还特别加强夜间噪声控制巡查,确保为学生提供安静的学习休息环境。
目前县城区环境噪声平均值低于60dB,噪音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环境噪声指数符合规定标准。
2.监测与评估
我局切实履行“两规”工作任务,积极与县妇幼儿工委相关单位配合,按时间上报环境数据,并按规定向妇幼儿工委提交年度加测评估报告。
四、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一是组织机构健全,经费保障落实。作为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成员单位,我局党组高度重视妇儿工作。一是安排了专人具体负责妇儿工作,确定了一名女同志为联络员,专门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宣传、统计,从组织上保障了落实工作有人管。二是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保障妇儿发展规划落实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严格目标管理,完善工作制度。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两规”,将规划中的各项具体指标分解下达到相应的机关科室。二是坚持把贯彻落实“两规”纳入到党组工作的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建立联系制度。积极主动加强与区妇儿工委联系,主动接受区妇儿工委的检查指导。
(二)广泛宣传,提高素质
一是贯彻男女平等国家政策法规。以庆祝国际“三八”妇女节和“六一”儿童节为契机,通过学习规划、开办宣传专栏、组织知识竞赛等活动,积极倡导性别平等、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展示妇女儿童风采,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妇女儿童发展的良好环境。在我局负责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充分考虑妇女儿童的特点,为她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如加强高考的控噪工作。
二是多形式宣传规划。我局将妇女儿童发展事业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了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宣传活动。
三是加强环保知识宣传。一是利用局网站互动、接收群众来信来访和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等渠道,推进日常环境执法工作,解决妇女儿童关注的环境问题,为广大妇女儿童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与学习、工作环境,广大妇女儿童也由此加强了对环保工作的充分认识,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妇女儿童对环保的认识和兴趣。我局每年在“3.8”国际妇女节、“6.5”世界环境日、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活动中,不断支持和鼓励妇女儿童参与环保宣传。广大妇女儿童在这些活动中,学到了知识,增强了能力,提高了认识,培养了兴趣。
四是狠抓计划生育工作及宣传。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党建目标管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全年无违反计划生育事件和计划外生育。
(三)针对目标,狠抓落实
一是扎实开展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完成“两规”环保目标与任务。针对两个规划中我局承担的目标,我局在认真研究实施“两规”的监测评估结果,充分分析存在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准切入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切实履行“两规”赋予我局的积极防治各类环境污染,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妇女儿童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神圣职责,将工作落到了实处,有力地促进了实施“规划”环保任务的步伐。
二是切实关心妇女儿童身心健康。一是组织全体女职工开展 “庆三八活动”,使其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三八”节;每年组织妇女进行妇检,为广大妇女同志提供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充分维护妇女们的合法权益。二是庆祝“六一”儿童节,切实关注处于困境中的儿童群体。
五、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环保治理设施和资金投入不足。各乡镇由于环保资金渠道来源面窄,普遍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
2、农村面源污染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由于历史等各种客观原因,造成农村环保工作欠债过多,硬件建设、规划不到位。农业用药施肥的科学化程度不高,无公害农产品的推广难度大,乡镇生活污染形势严峻。
3、一些部门和企业主对环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农业开发项目,如畜牧、水利、交通、文教、卫生等公益性建设项目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没有环保部门的审批许可手续,给生态环境保护留下了隐患。
(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提高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的环保意识,使其能了解环保,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
2、加强与相关单位协作,形成合力,充分保障妇女儿童的环境健康。充分发挥多部门联合执法的优势,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打击力度,严格执法,重点宣传,加强现场巡查、监察力度,对违法行为严格依法查处,切实保护妇女儿童的环境权益。
6.xx县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方案 篇六
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xx样板。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以及县委《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产业兴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有”的总要求,打造一批符合xx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村和示范区。通过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扎实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有富足。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管村工作领导体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以更大力度更大举措推动乡村振兴。
[二]坚持全民参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进展思想,从满足人民群众对奇特生活的憧憬和解决不平衡不充分进展为出发点,把广大群众认可和满意度作为重要标准,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引导群众参与,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美好感和安全感。
[三]坚持综合创建。坚持一切从乡村需求实际出发,整合部门资源、资金,根据“强产业、补短板、惠民生、求实效”的原那么,集中力量、集中投入、集中项目,开展综合创建,主动推动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
[四]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立足实际,综合考虑全县不同区域产业基础和进呈现状,分类施策,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呈现特色。
三、创建目标
根据“抓点连线成片”的思路,着力实施“322十N”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行动。
(一)3个示范区重点支持xx村振兴休闲产业、xx生态农业、xx电商小镇等区域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打造乡村振兴xx样板。
(二)2个示范乡镇:xx乡、xx乡为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乡镇。
(三)20个示范村:在xx、xx以外的其他20个乡镇各选定1个班子战斗力强、产业基础好、生态环境优的行政村开展示范村创建。
(四)N个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区):根据创建申报要求,分开展示范乡村(区)申报。
四、资金支配
大力统筹各类资金,重点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根据当年财政连接资金规模和可统筹的各部门其他涉农资金规模,由县统筹确定当年对各示范区、示范乡(镇)、示范村的资金补助标准。其中2022年从连接资金中支持的标准为:xx乡和xx乡2个示范乡支配资金原那么上不少于xxx万元;2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除xx乡和xx乡以外每个乡镇1个],每个示范村原那么上不少于xxx万元;xx生态农业、xx村振兴休闲产业、xx电商小镇等3个乡村振兴示范区,每个示范区支配资金原那么上不少于xxx万元。
五、创建内容
[一]聚焦乡村产业,促进农村进展
1.进展特色产业。示范村充分利用资源禀赋、紧扣市场需求进展一个主导产业或建设一个产业基地。(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林业局、县文旅体局、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各乡镇等)示范乡镇主动实施158行动打算,建设长三角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林业局,示范乡镇等)
2.支持主导产业。示范乡镇选准主导产业,加大“双招双引”工作力度,培育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进展,吸引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建1个主导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动争创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招商中心、县科经局、县市监局、县商务局、县文旅体局等相关县直单位,示范乡镇等)
3.坚持品牌创建。在继续稳固以“龙成油茶、仙田米业,黄雀皈稻虾、xx葡萄、xx香芽”等品牌的基础上,加强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动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主动创建具有xx特色、竞争优势的各类绿色农业品牌。(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市监局、县商务局,各乡镇等)
4.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示范村党组织要引领进展村级集体经济,稳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成果。(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等]
5.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实施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推动农业高质量进展。(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科经局、县人社局、县统计局等相关县直单位,各乡镇等)
6.稳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逐步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责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等]
[二]聚焦乡村建设,补齐农村短板
1.推动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示范乡村(区)要立足现有基础,凸显村庄特色风貌,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示范,乡镇要强化集镇的区域中心服务功能,根据城乡融合、工贸服务、农业产业、文旅商贸等类型推动示范乡镇集镇改造全覆盖,提升集镇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县资规局、县住建局,各乡镇等)
2.推动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示范乡村(区)要提高交通设施、供水保障、环卫工程、市场服务、数字乡村一体化水平。加快“四好农村路”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县交运局,各乡镇等)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农村自来水通村率、供水保障率、饮水达标率、水质合格率均到达100%。(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卫健委,各乡镇等)示范乡村(区)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村内至少建一座标准化无障碍公厕,村庄常态保洁,建有集中或分散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率到达省市确定的目标以上,基本消除大面积黑臭水体。(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文旅体局、县卫健委,各乡镇等)示范乡镇建有标准化集贸市场,行政村建有标准化的农产品交易示范点。(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住建局、县市监局,各乡镇等)示范乡村(区)内实现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全覆盖,实现乡村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示范村内至少有一家运行正常的益农信息社或农村淘宝网点。(责任单位:县科经局、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县文旅体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运局,各乡镇等]
3.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乡村(区)要推动基本公共教育、卫生、文化、养老、就业服务一体化。示范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招引一批公共卫生人才、全科医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乡村卫生院(室)标准化信息化建设100%达标。(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卫健委,示范乡镇等)要主动推动文化惠民工程和全民健身工程,示范乡镇建有体育“三个一”工程(一个1000平方米室内健身中心、1个2000平方米健身广场、一个多功能球类运动场),示范村建有健身场所。(责任单位:县文旅体局,各乡镇等)示范乡镇建有标准化敬老院,示范村建有一个养老服务中心,可与残疾人之家统筹使用。(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残联,各乡镇等)示范乡村(区)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人口就业,加强有培训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县人社局,各乡镇等]
4.推动人居环境生态宜居化。示范乡村(区)要稳固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成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到达线上有看点、点上有亮点的目标。(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城管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住建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交运局等相关县直单位,各乡镇等)加快农村杆线整治,有效遏制”蜘蛛网”现象。(责任单位:县科经局、县供电公司、有关通讯网络公司,各乡镇等)加快交通沿线整治,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交通主次干道环境洁净洁净、绿化美化有序。(责任单位:县交运局、县林业局、县住建局,各乡镇等)根据“六有”标准,加快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常态保洁。(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城管局等相关县直单位,各乡镇等)主动开展秀丽庭院创建。(责任单位:县妇联,各乡镇等)
[三]聚焦乡村治理,维护农村稳定
1.政治引领。示范乡村(区)要推动党建引领信誉村扩面选点建设,加强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设置一个党内政治生活馆,每个村至少选配一名年轻优秀后备干部担任乡村振兴专干。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组织xx“好支书”评选活动。(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宣扬部、县乡村振兴局,各乡镇等)
2.自治为基。示范乡村(区)要建立村民议事机制,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发挥“一约五会”作用明显。(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委组织部、县委宣扬部,各乡镇等)
3.法治为本。示范乡村(区)要主动开展平安乡村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确保不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不出现重点信访户,配有法律顾问,到2022年底,每个自然村(村民小组)至少培育3名“法律明白人”。(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县公安局,各乡镇等〕
4.德治为先。示范乡村(区)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文明创建工程;示范乡镇要主动争创省级文明乡镇,示范村要争创市级文明村庄,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文明积分制度,革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薄养厚葬、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责任单位:县委宣扬部、县委统战部、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各乡镇等)
5.智治支撑。示范乡村(区)要加强“雪亮工程”建设,每个自然村监控探头不少于2个,中心村不少于5个。(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各乡镇等)开展数字乡村治理模式创新,整合数字信息资源,推动“互联网十”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主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到达30%以上。(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科经局、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各乡镇等)
六、示范村申报要求
[一]申报条件
1.班子战斗力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凝聚力强,群众支持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主动性高,村(社区)内无重点信访户,社会风气主动向上。
2.产业基础较好。聚焦优势特色产业,有明确的主导产业和确定的进展基础,产业有较强的区域竞争力。
3.资源优势突出。具备独特的资源优势,生态条件较好,农村环境优美宜居。
[二]申报程序
1.策划申报。除xx、xx两个乡镇外,每个乡镇申报1个行政村作为创建示范村。
2.编制方案。对入选示范创建名单的示范区、乡(镇)以及村(社区),要编制示范创建工作方案和项目资金使用概算及子项目资金需求清单,并按时报县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由县委农办、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组织综合审定,报县乡村振兴指挥部批准,正式启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健全工作机制。县乡村振兴指挥部统一领导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日常创建工作。乡村振兴各专项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探究成立资金整合工作专班和规划建设指导专班,全力支持示范创建工作。示范乡村(区)要成立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细化职责分工,狠抓创建。根据县领导联系乡镇分工建立县领导联系示范区工作机制;建立示范创建工作调度机制,定期召开会议,报送工作推动状况,分析短板、商量政策、解决问题。
[二]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县统筹各类资金用于乡村振兴工作,根据各示范乡村(区)建设进度,根据考核方法,实行“以奖代补”方式予以嘉奖;县相关部门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支持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区)创建工作乡村振兴各相关部门整合相关资金投入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村、示范区的比例原那么上不得低于本部门上级专项资金的30%,并做到应整尽整;各部门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方案,须经分管副县长审核把关后,报常务副县长审定方可组织实施;
鸠江区、上交所帮扶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示范乡村(区)创建连接资金和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资金向示范乡村(区)倾斜;鼓舞各乡镇出台具体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创建,把各方资源和力量凝聚到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统筹支配示范乡村(区)建设用地,保障用地空间;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着力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主动配置信贷资金,推动信誉村镇建设,加大对示范乡村(区)项目储备库内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发挥开发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综合服务功能和作用,为示范乡村(区)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
[三]加强督查考评。各乡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担当作为,乡村振兴示范单位必须在当年年底前取得明显创建工作成效。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牵头对全县乡村振兴示范地区创建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把握工作动态,通报创建工作进展。财政、审计及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财政性资金使用绩效管理,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资规、住建等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用地等方面的监督指导,压实示范创建工作责任。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成效纳入乡镇和部门目标绩效考核。
7.xx县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篇七
XX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评估报告
-1-
二〇一一年四月三日
评估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XX县卫生系统自2001年来的“两个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分为实施“两个规划”组织领导情况评估和“两个规划”实施情况评估两个方面,最后阐述了“两个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题,以及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评估主要目的是要对上报的数据和卫生部门承担的“两个规划”中宣传普及妇幼卫生保健知识,推行爱婴行动,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和农村住院分娩率;实行儿童计划免疫,推行改水改厕,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改善妇幼保健设施,提高人员素质,发展妇幼保健事业,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X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的实施进展的情况、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出台政策提供依据,进一步推动“两个规划”的全面实施。
XX县卫生局重视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把实施“两个规划”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县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促进妇女儿童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局领导班子明确实施两个规划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将实施两个规划工作纳入单位领导班子议事日程,召开了两个规划卫生实施工作要点的部署研究会议,认真做好会议记录。
因单位人员变动,对原妇女儿童领导小组人员进行调整,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县卫生局防保股负责处理,县属各医疗卫生单位也相应成立了领导组织,完善了县、乡、村妇幼保健体系,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全县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为推动我县妇女儿童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我县妇幼保健事业协调发展。
为认真做好妇女儿童两个规划相关工作,将相关工作纳入县卫生局印发的《XX县卫生局2010年度卫生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要点》中及年初与县级各医疗卫生单位签订的责任目标书中,进一步加大责任要求。并制定印发了《XX县卫生局关于印发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卫生部分)终期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XX县卫生局关于成立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针对“两个规划”工作开展状况进行调研,并撰写卫生
-5- “两个规划”终期评估报告,为及时掌握了解卫生系统实施规划的进展情况,切实提高卫生系统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监测统计的数据质量及成果的运用做保障。
(二)妇女发展规划和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两个规划”实施十年来,全县卫生系统以“两个规划”为核心,大力开展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各级卫生部门,进一步加大医疗和保健投入力度,在促进医疗保健设施日趋完善的同时,不断强化疾病预防和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措施,妇女儿童健康保障基本得到了落实。全县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指标、服务指标普遍得到改善,孕产妇、儿童死亡率稳中有降,疾病预防与控制得到加强。
1.妇女发展规划:根据“两个规划”(2001-2010年)要求, 2010年,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XX.XX%;2010年,全县妇女病普查率XX.XX%,其中城市XX%,农村XX.XX%;孕产妇产前检查率达到XX.XX%,比2000年XX.XX%上升XX.XX个百分点;孕产妇住院分娩率XX.XX%,比2000年的XX.X%上升XX.XX个百分点;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XXX%,达到了“两个规划”要求;非住院分娩中新法接生率XXX%,比2000年的XX.XX%上升XX.XX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为XXX.XX/10万,与2000年XXX/10万相比有提升,但出现反弹趋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XX.XX%,比2000年XX.X%上升XX.XX个百分点;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为XX%;全县当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为X人,其中:男性X人,女-6
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以加强妇女节、儿童基体医疗保健服务。
(三)稳定乡、村妇幼保健专干队伍,不断提高基层人员素质
为提高基层妇幼卫生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对全县乡镇妇幼保健集中技术人员集中业务培训,提高了乡镇妇幼专干队伍的业务素质。
(四)加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根据《母婴保健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规定了妇幼保健机构在妇幼卫生工作中的职能职责、工作范围、工作任务,以及应设立的保健业务部门、职能科室及相应人员配备数量与资格要求。乡级主要处理正常分娩,同时做好危重孕产妇的转诊﹔县级建立“孕产妇急救中心”(设XX县人民医院),接收危重孕产妇的转诊急救,形成上下贯通、合理分工的孕产妇分娩和急救的“绿色通道”。修订完善了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标准、服务规范和乡镇卫生院产房布局、工作流程、设备配置。以此促进全县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和产科技术服务的规范化管理,目前,全县加强了乡镇卫生院产、儿科和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按省、州规范建设标准,统一制作制度及规范上墙,逐步进入了规范化,并积极巩固通过的产科建设乡镇验收成果。开展了县级孕产妇急救中心的建设,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孕产妇急救网络,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妇幼保健系统,为满足广大妇女儿童的医疗保
-9- 健需要提高了保障。
(五)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妇女、儿童享受到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一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孕妇学校、家长学校、新婚学校,普及和宣传母婴保健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二是多渠道争取资金,在贫困、边远地区开展孕产妇、儿童医疗救助。近年来,绝大多数乡镇均开展了医疗救助工作。
(六)做好三级预防,落实技术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近年来,我县及时把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从降低两个死亡率逐步转移到降低妇女、儿童死亡率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并重上来。孕期保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预防先天性疾病的预防措施。要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为新婚夫妇免费提供婚前咨询与健康指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婚前保健工作,提高婚前医学检查质量。有组织地在全县开展孕前保健、产前检查的医疗保健机构推广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工作。加强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管理,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面。积极开展产前诊断工作,加强对全县产前诊断技术人员的业务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进行的培训。产前诊断与筛查的网络进一步健全,产前筛查率明显提高。通过落实三级预防措施,加强了对重点人群的技术干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七)加强“两个规划”指标的监测工作
【xx县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推荐阅读:
乡村产业发展趋势11-12
乡村振兴和发展规划08-15
在乡村旅游暨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09-19
乡村公益事业发展建设规划2012年06-25
市乡村旅游规划07-18
乡村振兴示范点规划08-08
街道办乡村振兴规划08-22
山东乡村旅游规划案例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