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的发展

2024-08-01

土地资源的发展(共11篇)

1.土地资源的发展 篇一

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现代效益农业

夹浦镇许金葡萄专业合作社社长李志香

李志香,女,西蒋村人,全家3口人,2010年被村里效益农业发展大户推荐为西蒋村许金葡萄专业合作社社长,担当起西蒋村300多亩优质葡萄统一服务、管理、销售等工作,并给村民推荐为西蒋村女村民代表,在她的带领与帮助下,使西蒋村的葡农发展有了方向、种植有了经验、销售有了市场,成为西蒋村引领农民发展效益农业,走共同致富道路的带头人。主要事迹如下:

一、不甘落后,鼓励大家发展效益农业。西蒋村是一个临近太湖的水乡,离集镇较远,世代农民以渔业、种植业为生,农民生活一般,集体经济薄弱。村里有一定门路和经济社力的农户创办了家庭工业,在家发展轻纺业,但对于李志香家庭家底薄、没发展门路的家庭来说,只能外出打工、田里务农,李志香看到了邻村农民发展葡萄效益好,亩收入可达5000元—8000元时,她心动了,向邻村的葡萄专业合作社社长讨教致富方法,到镇妇联了解政府的一些惠农政策,鼓动家人发展葡萄产业,走效益农业发展兴家的致富道路。在她的说服下,她与丈夫向外出务工农户、办企业农户流转了土地,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发展了20多亩的优质葡萄,还鼓励周边的村民与自己一起发展,在她的带领下,目前西蒋村已发展优质葡萄300多亩、涉及农户15家,从业人员达到30多人,成立了长兴许金葡萄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农民自己的商标,2010年亩收益在6000元左右,年产值达到了120万元,为西蒋村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二、敢于实践,大胆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抱团发展模式。

1现代效益农业发展需要培育一批新型农民,转变观念,用现代效益农业发展技术引领农民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效益农业发展,产业形成后必须有一条产、供、销一体化的抱团发展路子。李志香逢人就说:“农民怎么了,走对了路子,农民同样能闯出一片新天地,镇农办说农民发展奔市场要抱团”。在她的带领之下的合作社社员有空就在一起商量社里农户的发展,比如,葡萄基地上的水利工程、道路建设、商标注册、产品包装、销售渠道等问题,都做到了15户人家一个大整体,资源共享、有难同当,实现了葡萄园区内农户的统一管理、统一植保、统一施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销的“六统一”标准,把社里15户农户,30多名农民都引领成为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同时,她在15户农户发展过程中,遇到农户发展资金上困难时,她主动到银行对结,为他们服务。

三、好学进取,用技能提升来断有服务于田间的创业实践。她从事现代效益农业时间不长,她深感自己从业本领不够,她跟社里的社员说:“现在种田不同于以前,产业要精品化,出产要高效益,必须要接受新技术的学习,学好扎实本领才能走上致富路,蛮干走不通。”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镇农办、镇妇联举办的葡萄培训会从不缺勤,遇到技术性问题到邻村宋社长田里去讨教,学会了来指导社里农民,经常邀请县、镇农业专家到田间进行现场指导,她要社里的社员抱团向土地要出产率、向市场要效益,成为夹浦镇11家合作社学习的典范,为夹浦优质葡萄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五日

2.土地资源的发展 篇二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耕地资源稀缺。以安徽为例, 当前粮食产量约11 250kg/hm2 (两熟) , 净收入只有9 000元/hm2。11 250kg/hm2的产量不算低, 增产增收的空间不大;至于眼下农民3 500多元的人均年纯收入, 除了家庭副业外, 主要是靠外出务工的收入。安徽已有100万农村劳务外出务工, 全国农民工已达2亿之多, 目前又碰上了世界金融风暴, 实体经济受到严重伤害, 大量中小企业纷纷倒闭, 农民工遭辞退, 务工经济受重创;即便是有工可做, 增收的空间也不是很大。试想, 农民要搞规模种植, 却没有那么多地可种;不能种田就出去打工, 却又没有那么多工可做;中央号召让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 农民又没有资本, 就连自己的住房, 也属于“小产权房”, 不能到银行去抵押贷款, 农民几乎没有什么办法去增收。如果在政策上没有大的突破, 农民只能在人均耕地上做文章。为了顺应这种严峻的形势要求, 笔者提出创意农业的新理念。

2 创意农业的科学内涵

2.1 创意农业的概念

所谓创意农业, 就是农民不仅充分发挥耕地和所有土地资源的作用, 同时更充分发挥当地一切自然、历史文化、科技、社会等资源乃至政治、宗教资源的作用, 将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科技文化旅游、种养加结合、农科教结合、产加销结合, 即将所有可利用资源融为一体综合发展的农村经济。

2.2 创意农业的产生与提出

近10多年来, 世界上倡导创意经济。创意, 就是出点子, 曾经有过一个点子公司, 那就是典型的创意产业。现在有许多的咨询策划公司, 也属于创意经济范畴。创意经济主要是指在原有产业基础上给出个主意, 加一个点子, 就能使产品的附加值大幅度提高。创意经济的作用就是用一个好的办法使产品质量提高, 创立一个名牌, 使其附加值成倍提高。同样的道理, 完全可以把创意经济的原理应用到农业生产、农村经济中来。

当前, 食品的污染公害已经困扰着全人类。通常生产出的粮食、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价格不高, 如果生产出无公害绿色产品, 价格可提高30%左右;假如生产出合格的有机产品, 价格可提高1~3倍;假如你能保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都是纯天然有机食品, 就能获利10倍以上。这就是说, 农业本身还是有增值的文章可做的。因此, 必须努力搞好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建设就是可持续发展农业, 它有4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即“优美的环境———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微生物生产———优美的环境”这样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通过这个生产过程使物质和能量不断增多、丰富, 整个生产过程没有任何废弃物:植物生产的秸秆、糠麸等副产品可作为动物生产的饲料;动物生产的废弃物可作为微生物生产的原料;微生物将一切有机物废料分解成氮、磷、钾等无机元素再回到土壤和环境中去, 将地越种越肥, 产量越来越高。黄山市汤口镇山岔村人均耕地只有约0.013hm2, 却有0.733hm2山场, 他们从1985年开始建设生态农业, 因坐落在黄山风景区脚下, 环境优美, 就将生态农业提升为观光农业;1987年起, 顺带发展旅游, 游客逐渐多了起来, 自然地兴起了农家乐, 农户都盖起了小洋楼, 楼下是饭店, 楼上是旅馆, 还有些农民开商店, 出售旅游产品, 如竹编工艺品, 黄山特产的名茶、香菇、猴头、石耳等农产品, 更有徽州著名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品, 甚至还有珠宝首饰、书画作品, 引入了诸多文化、科技因素;后来又成立村级“陶行知研究会”, 将农业、科技、教育结合起来, 对男女青年进行培训, 提高文化素质和接待水平, 更组织文艺演出队, 为旅客演唱当地的民俗风情, 十分活跃。显然, 山岔村除了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之外, 还形成了商业、旅游、文化等产业, 这些产业并不属于农业范畴, 却给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这个村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有支持产业, 有配套产业, 有延伸产业, 有扩展产业, 这些不同的产业体系互相渗透交融成为一个产业网络, 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上张村民组农民人均年收入已达2.5万元, 家家有小汽车或摩托车, 村里有敬老院、幼儿园、小学校, 全部免费, 社保、医疗与城市人毫无二致, 现在又忙筹办村镇银行了, 当地农民高兴地称“创意变生意, 智慧变实惠”。这个村的生产活动早已超出传统的农村经济范畴,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城乡统筹。村民组、村委会都已办成了股份合作的旅游公司, 他们已经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完全融为一体, 把生产、加工、贸易、服务、旅游度假、科技文化、文物文艺、农村金融等诸多城乡产业全综合在一起了。对于这样美好的新农村, 他们所从事的新型产业活动, 就被命名为创意农业。

2.3 创意农业的发展和完善

创意农业就是把时尚的创意经济理念引入农业和农村经济范畴, 从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农业产业。笔者不知道国内外是否有过创意农业的成功典型, 但笔者认为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形态。经过20年的探索和演化, 实践证明其生命力很强, 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农民致富之路。创意农业决不止是一个新名词, 也可以成为一个新学科。为了深入研究这个新型农村产业, 山岔村已注册成立黄山新农村建设研究院, 邀请和诚聘一些志愿者专家, 专门深入研究创意农业这个新的经济形态。首先要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框架, 进而从多方面探索研究其科学内涵和具体内容, 选择不同类型的地方搞试点, 总结经验, 使之充实和丰满起来, 为地少人多的中国农民寻求探索出一条致富之路。

3 发展创意农业的途径

任何一个地方, 都有它独特的优势和劣势, 一定要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作用, 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 尽量多地建立起不同的产业链、加工链、价值链, 最大限度地提高其附加值。以山岔村为例, 这个村人均耕地只有0.013hm2, 却有0.733hm2山场, 坐落在黄山风景区内, 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有丰富的物种资源, 于是就以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业为主导产业, 以农产品加工销售和餐饮旅馆服务业为支持产业, 以商贸流通为延伸产业, 以科技、文化、文艺等为扩展产业, 按规划有序地迅速开拓市场。

(1) 在山场上做文章, 建经济林、生态林, 营造优美的环境。首先广建毛竹林, 其生长快, 2~3年就见效。修竹茂林, 青山绿岭, 碧水蓝天, 自然生态, 令人心旷神怡。《卧虎藏龙》电影中的竹林打斗场景就是在山岔村翡翠谷拍摄的。

(2) 重点发展特色养殖业, 如黄山毛峰茶叶、香菇、木耳、灵芝、石耳, 用高效设施农业生产无公害无污染的水果、蔬菜。下一步发展黄山松、黄山杜鹃盆景, 养殖黄山特有的白鹇、相思鸟、石鸡、锦鲤、娃娃鱼、花喜鹊, 既是观赏佳品, 也是高档商品。

(3) 重点搞好农产品加工增值。众所周知, 农产品原料生产是微利的, 但加工增值空间大。例如, 葡萄、猕猴桃才4~6元/kg, 将其酿制成原汁葡萄酒、猕猴桃酒, 没有任何添加剂, 纯天然产品, 入口绵柔醇香, 其品位远胜于干红干白葡萄酒。现已试制成功, 如果每瓶纯天然葡萄酒与干红干白等价, 则产品的净利润就在150万元/hm2以上。

(4) 观光旅游。实际上就是靠生态农业、环境和风景资源卖钱, 景区建成后几乎就是无本生意。2005年, 上张村民组 (翡翠谷) 单门票收入就达1 400万元。2008年全组人均综合年收入近3万元, 从1978年的人均年收入30元到2008年的3万元, 提高1 000倍。

(5) 餐饮旅住业收入是每个农户主要收入来源。2006年的“五一”黄金周期间, 户均纯收入就达1.2万元。

(6) 商贸收入。翡翠谷人家大多在门口设有旅游商品小店, 除食品饮料外, 工艺品尤其是珠宝首饰、三雕文物, 利润相当丰厚。

(7) 科技创新。山岔村农民用国外优良种公猪与当地黑母猪配种, 后代中有颜色明亮的黄猪, 肉质细嫩, 生长迅速, 180d长到125kg, 现已着手准备培育一个新品种猪———黄山黄猪, 再有3~4年就能育成。然后再用黄山野猪与黄猪杂交, 打算育成一个半草食性的新品种猪, 在科技上取得突破, 创造大价值。

(8) 办一个国际文化产业。家住山岔村的黄山学院副教授黄剑杰老先生倾其毕生精力创造了“科学分类汉语速成识字法”, 可让外国人在3个月内学会3 000个常用汉字, 前年在加拿大办班, 极受欢迎。现正在山岔村筹建黄山国际汉语培训中心, 以后到各个设有孔子学院的国家去办培训班, 打算办成国际化的文化大产业, 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

(9) 打文化牌。山岔村有2个极偏僻的自然村落, 一个深藏在山沟里, 人迹罕至;一个在1 000m高山的半山腰里。将山沟里的村子命名为“新桃源”, 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打造“原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将高山上的小山村打造为登山户外活动培训基地, 吸引了几位年轻企业家来投资, 启动资金100万元已到位。正努力推出一个旅游新产品:“李白诗踪黄山七日游”, 用李白的诗把黄山最精美的旅游点串联起来推出去。可以说, 不花一分钱, 就是出个主意, 把李白名诗的文化因素加进去就行了。

(10) 筹办农民自己的村镇银行, 不仅能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难题, 更能让广大村民增加财产性收入。

以上就是山岔村创意农业的雏形, 今后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充实和丰富其内容。笔者认为这是中国农业可行的道路之一。人多地少, 只能用创意农业的办法来增值增收。山岔村翡翠谷就用这个办法经过23年艰苦奋斗, 自力更生地建设成为新农村, 但一个村民组的规模太小, 于是打算在3年内把山岔村13个村民组全部建设成为创意农业的典型, 粗略估算约需投入1 000万元, 这不仅是建成一个新农村典型, 更重大的意义是建立一个新学科, 找到一条农业现代化的可行之路, 让安徽不仅仅是农村改革的排头兵, 更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在中国树造一个崭新的农业产业———创意农业。

参考文献

[1]章继刚.创意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J].改革与开放, 2008 (7) :9-10.

3.土地资源的发展 篇三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以色列的国土面积为1.49万平方千米,其中50%以上为沙漠,盐碱地面积广大。但其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相当发达。该国有一套智能的节水压力灌溉系统,这种系统不但可以通过塑料管直接把水送到植物的根部,而且在灌溉前可先将化肥溶入水中,使水、肥灌施同时完成,用少量的水肥就可达到最佳效果,整个过程用计算机控制。

(1)以色列所在的西亚地区沙漠广布,与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相比,其类型和成因有何差异?

(2)从自然条件考虑,以色列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分析该国发展农业的经验对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

材料二 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的办法是:乘这时中国大工业生产还不发达的时候即由国家核定地价,将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地价必然涨高,由此而涨高的地价,即归国家所有。同时,又实行征收地租税。这样,就可以防止因土地价格涨高而引起的社会不平等的现象,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当永绝”,而将涨高的地价和地租税转交给了国家。于是“文明越进,国家越富,一切财政问题断不至难办。现今苛捐尽数蠲除,物价也渐便宜了,人民也渐富足了。……私人永远不用纳税,但收地租一项,已成地球上最富的国。这社会的国家,决非他国所能及的”。

材料三 在政治纲领上,同盟会要求所有会员都“矢忠矢信”地遵守“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但实际上却不能贯彻。……作为同盟会分支组织之一的共进会,对“平均地权”也不表赞同。他们在吸收革命分子入會时的誓词上把“平均地权”改作“平均人权”。甚至像同盟会的重要分子宋教仁也认为“平均地权”是“理想太高”,不肯忠实奉行。……

同盟会组织上和政治纲领上不统一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同盟会本身包括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反满的地主知识分子等不同的社会成分所致。

——林增平《中国近代史》第633-634页

(3)材料二表明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土地纲领?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土地纲领不能得以实行的原因。

(4)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简要评述孙中山“平均地权”的思想主张。

材料四 “开发”是过去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而现在,“开发”一词被戴了“紧箍”。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对优化和重点两类区域以开发为主,对限制和禁止两类区域以保护为主。

(5)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阐释应如何处理国土资源开发中的“开发”与“保护”。

参考答案:(1)差异:西亚地区沙漠为热带沙漠,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我国西北地区沙漠为温带沙漠,主要因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水汽不易到达所致,气候干旱。

(2)问题:灌溉水源。借鉴意义:依靠科技,发展节水农业。

(3)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的土地纲领。原因:同盟会成员成分不一,政治主张各异,一开始就有部分成员反对“平均地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失去了实施“平均地权”的政权前提;这一土地纲领不符合中国当时广大农民迫切希望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缺乏实施的群众基础。

(4)①孙中山主观上是想用“平均地权”的办法来“预防”资本主义的发展,防止将来的“社会革命”。这在当时的中国,实际上是一种主观空想。②实行“平均地权”的客观结果,则正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前提。因为将高涨的地价和地租税归于国家,确实可以限制封建大地主对土地的兼并和对地价的垄断,使土地更适合于工商业的发展,也可使封建地主投资于工商业。因此,它客观上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③因“平均地权”没有满足当时中国农民的要求,因而在客观上也使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失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也是后来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

4.土地资源的作文 篇四

我在广场四处走走、看看、摸摸,发现湿润的土壤上生长着花草树木,干燥的土壤上光秃秃的。

妈妈告诉我: “花草树木能涵养水源,保护土壤。树木不但改良了土壤,而且能防风固沙。”听了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

回到家中,我继续了解保护土壤的相关资料。通过查找资料,我知道了世界上每年流失土壤约240亿吨。我国流失约50亿口屯以上。我国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

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塑料、橡胶等垃圾被填埋在土壤中,会降低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也阻碍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土地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面对土壤的流失和破坏,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些什么呢?

我决定在班上成立一个“保护土壤护绿小队”。我们的任务是在校园、家庭、社区和街道上宣传,号召人们植树造林,尽量不用塑料袋,上街、逛超市用环保袋,减少白色污染。我把想法跟老师和同学们说了,很多人都愿意加入护绿小队。

5.节约土地资源的作文 篇五

就拿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险峻形式来说吧。近年来耕地大量减少,人地矛盾日趋严重。耕地资源人均也数量少质量低。一是人均耕地在世界上处于低水平。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47%。全国已有666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有463个县(区)低于0.5亩。二是耕地质量总体水平低。全国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高原地区的占66%,在平原、盆地的仅占34%。现有耕地中,有9100万亩坡度在25度以下,长期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耕地的自然分布存在缺陷,全国耕地中74.5%是旱地,只有25.5%是水田。三是耕地退化严重。受荒漠影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的40%不同程度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危害。

同学们,我国能否顺利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成功地迎接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我国国土资源紧缺的状况将长期存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同国内资源不足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资源利用率不高,前景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实施,国民经济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产业结构调整和需求结构层次的升级,将继续保持对自然资源的旺盛需求,资源紧缺状况又将进一步加剧,我们必须在加快利用国外资源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内资源。我们更要好好学习,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迎接挑战,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关于珍惜国土资源上;继续采取最严格的措施,切实保护好国土资源;统筹规划,科学开发,合理节约利用国土资源。

6.珍惜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土地 篇六

珍惜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土地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广州开发区)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规划面积为38.5772平方公里.自以来,广州开发区先后与广州高新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合署办公,实行“四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经国务院批准的4个国家级经济功能区总体规划面积达60多平方公里.

作 者:沈奎 作者单位: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室主任刊 名:港口经济英文刊名:PORT ECONOMY年,卷(期):“”(5)分类号:关键词:

7.土地资源的发展 篇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新世纪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对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一种概念和政策口号,它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和现实背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其现实背景则是转型中国深刻的变革及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当前我国发展出现了一些过去没有的阶段性特征,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凸现时期。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我国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宝贵机遇,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虽然这些都是前进中出现的问题,但我们丝毫不能掉以轻心。这就要求我们推进改革、谋划发展,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 科学发展观下的土地资源管理

2.1 统筹城乡发展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第一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口增加,对土地资源的消耗不断加大,土地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土地资源配置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和综合性的作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深度及其合理程度,则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增长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的运行效率,实现土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加强土地的宏观调控,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城乡土地二元化结构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土地征用与使用、出让与转让、交易与抵押、价值和价格等方面。改革城乡土地使用制度的内容是: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市场,统筹城乡用地布局,搭建农村建设平台。为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制度,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先行先试,循序渐进。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推进一些基础性的制度改革。通过改革,使城乡土地资源、资金和资本有序流动,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土地收益权和财产权,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积累资金提供空间。这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又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

2.2 统筹完善土地市场管理制度

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产要素。近些年来,国家各级城市不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规范土地市场管理,较好地发挥了市场机制配制土地资源的作用,促进了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对土地扔需求量仍然较大,各项建设还要占用一部分耕地。然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土地资源紧缺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伴随各类用地需求的不断增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土地资源约束在不断加大,政府土地管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越来越突出,土地管理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调控手段。在宏观调控中,政府可动用的土地管理方面的政策工具主要有土地供应计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土地价格、土地税收等。其中,土地供应计划是最基本的、经常性使用的宏观调控政策工具,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适时适度地调整土地供应计划,可以促进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土地利用规划是综合协调资源供需矛盾,统筹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中长期空间规划,是对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性工具,根据国家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战略,编制、修订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空间规划,完善规划管理体制,有利于促进国家全局性、战略性目标的实现。土地用途管制尤其是对农地转用的管制,是以规划为基础对重大用地关系进行调节和控制,进而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城镇化进程、区域分工等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土地价格和土地税收,是调节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引导产业投资和消费需求的重政策工具。

2.3 统筹人与土地的协调发展

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大的全球性问题,随着人口的骤增,由此而引起的资源短缺、环境等问题益发受到注目,我国人口、土地、粮食长期以来处于紧张状态。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平衡,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坚持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在分析了我国人口形势与土地资源之间矛盾和我国人口与土地资源协调发展的潜力后,应该着重注意人口与土地协调发展的对策。在土地管理中统筹人与土地资源的和谐发展就要全面实现土地资源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重新建立起土地资源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首先进入竞争机制,推动土地整理运作的市场化。打破过去单纯政府操作的行为,提高土地整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重新建立估价体系,使占用土地者付出代价,才能使土地管理工作达到公平和效率。综上所述,土地资源科学合理的管理对创建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易丽琦.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管理观察,2009(3).

[2]王娜,许传刚.论土地资源管理[J].辽宁经济,2009(1).

[3]刘欣.土地资源管理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J].现代经济信息,2009(14).

8.土地资源的发展 篇八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83-1

1 土地资源管理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实,总结起来便是一句话:发展一定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稳固发展。现今,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矛盾日益显现,例如:城市用地与乡村用地的矛盾;建筑用地与绿化用地的矛盾;农田耕地与建筑用地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都必须得到良好的解决,否则便可能严重影响建设和谐社会和发展国民经济。土地资源管理与科学发展观可谓是密不可分,在当下,土地资源管理要想取得成绩、要想做得更好,就必须依赖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在以人为本的环境中,把各项资源、利弊等统筹兼顾,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 目前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土地资源管理缺乏预见性

我国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土地资源管理模式,所以不可避免地对耕地、建筑用地等的控制具有强制性,虽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解决建筑用地占用耕地的问题,但是把重点全部放在耕地上面便会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现今的土地资源管理对用地分配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也缺乏可操作性和可预见性。

2.2 土地资源管理缺乏实用性

现在的土地资源管理,缺乏超前意识和先进理念的指导,就出现了不管实际情况如何都只执行统一方案的问题,这种土地资源管理模式最大的问题便是不能因地制宜。

2.3 土地资源管理实施不到位

如今的土地资源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不到位,比如有些地方的政府部门为了招商引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不惜牺牲农民的土地、耕地,再加上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与规划没能得到协调,计划仍是按照需求来确定供给,从而增加了规划的难度,这种做法极易导致计划失控、区域规划不健全、城市规划不合理、城镇规划与上述规划不同步,这极易使土地资源管理出现实施不到位的问题。

3 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措施

3.1 树立新的土地资源管理观念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便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树立新的土地资源管理理念。土地资源管理是未来我国土地划分的重要依据,应该充分体现科学的精神和理念。但是,在现实之中一些地方的土地资源管理显然是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大多是管理者的主观观点,同时还是一种目光短浅、只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单纯为获得个人利益的观点。在这些落后、错误的观点下,土地资源管理很难有效进行,有的还对土地资源管理制定了一个完全不符合实际的规划,这样的无特点的发展,是无法做好土地管理工作的。因此,进行土地资源管理就必须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而后用于统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真正处理好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关系,一定要避免那些为了政绩、为了高位而大批量建设“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还要坚决抵制只追求地区经济发展而完全抛却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错误行径。

3.2 让群众参与到土地资源管理之中

土地资源管理应该让群众充分参与其中,从基层做起,将政府决策彻底转变为民主决策,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为土地资源管理献计献策,只有群策群力、和谐发展,才能够使土地资源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思想。

4 结语

学习、践行、贯彻科学发展观,重点在于落实、实施,还要把科学发展观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定意志和良好品质,从而推动土地资源管理朝着科学、合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中科,袁春,段起超,刘宪权,柴书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产学研基地的构建[J].中国地质教育,2005(03).

[2] 方世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信息类课程设置优化研究[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3] 于正林,周为吉,汤惠君.论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其展望[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4] 黄贤金,周建春,严金明,欧名豪,王洪卫,吴克宁.论土地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王万茂教授土地科学学科建设思想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6(04).

[5] 陈龙高,景海涛,杨小艳.以产学研为导向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08).

9.珍惜资源,爱我国土—土地的自述 篇九

——土地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土地,我和大气、海洋、各种生物一起组成了这个充满绿色和生机的世界。我拥有宽达二百多亿亩的庞大身躯,无数生灵在我的怀里声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我就没有美丽的地球。

人类是世界的主宰。自人类诞生以来,我就和他建立了深厚情谊人类在我身上洒下了一滴滴汗水,作为回报,我给他们捎去了丰收的喜悦。我与人类是不可分割的。无论历史处于何种社会形态,我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没有我就谈不上丰收,没有我就谈不上温饱,没有我,也就谈不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国家的繁荣与昌盛。所以说我和人类的命运是 息息相关的。

然而,当时间的列车驶入20世纪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规模也日益扩大,遗憾的是人类长期没有认识到或忽视了生态规律,这就出现了一系列我同人类互相对立的不愉快的现象。

人们大兴土木,乱砍滥伐,占田修房,甚至大造死人坟墓,盲目地割掉我身上的一块块肥肉。我能忍受吗?我流的是血啊!善意的呼喊,对一些人来说是无济于事的,他们为了暂时的利益,肆无忌惮地破坏生态环境,以致我的身体每年有5∽7万平方公里被可恶的沙漠吞噬。仅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就有153.5万平方公里被沙化。还有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单单在中国我的身体就是流失到367万平方公里。我的质量也不断下降,还是在中国?有59%缺磷,23%缺钾,14%磷钾巨缺,这样的条件让我怎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粮食呢?面对声势浩大的洪流,面对铺天盖地的风沙,面对无孔不入的化学药品,我势单力薄,束手无策!善良的人们,请擦亮你们的眼睛,伸出双手扶我一把!

一个满目疮痍的我躺在人类眼皮底下,可有些人视而不见,继续助纣为虐,他们可悲的行为激怒了我的挚友——大气、海洋,于是把酸雨、海啸扔向人类,人类自食其果。人啊,怎能忘了这样一个自古不变的真理,人、我、自然应是协调的,倘若人类违背了自然规律,必将受到残酷的惩罚!珍惜我的生命就是珍惜人类自己的生命!

其实,在我看来,人类完全有能力处理好我们的关系。人们要建工厂,要考虑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还要注意工厂不要过于集中,而且最好把互相有协作关系的工厂设在一起,以减少污染。

发展农业要讲科学,若建立具有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就可充分利用我、阳光和各种物料,为人类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砍伐树木要有计划,因此要植树造林,优化植被环境。

可喜的是,现在人类已逐步认识到我的问题的严重性,并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如中国十年前就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不过,我认为有法必须要依,特别还要加大监督执法工作的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危机感和防患意识,让人们树立热爱我,珍惜我和保护我的观念。

总之,自然给了人类一切,人类应倍加珍惜。我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人类只有珍惜并合理地对我加以利用,切实地保护好我,那么,才能与我与大自然和睦相处。

10.土地资源的发展 篇十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和耕地、林地、草场、沙漠的分布特点,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教材在地形、气候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之一,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在接受知识上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所以在处理教材内容上,让学生实际操作联系实际生活,展开探究讨论,使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本节课标要求“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让学生充分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积极主动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以唤起学生节约和保护耕地的意识和行为。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2.初步分析并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分布以及人类所面临的世界性的土地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大意义,必须珍惜并加以合理利用,增强学生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难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的原因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自然界中,以她最为宽广深厚,她承载着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一直以来,默默地以她仁慈宽厚的胸怀滋养着万物生灵。她是山川之根、万物之本、人类的衣食来源。这是什么?

学生:是土地。

总结:土地,它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

课堂活动: 一:知土地 教师: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的景观图,讨论几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学生: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筑用地。

教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土地类型,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我国除了这些可以利用的土地外,还有很多难利用的土地,如荒漠、石山、永久冰雪地等。

[承接]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土地类型,但你们知道祖国的土地资源有何特点吗?

二:知特点 教师: 出示图表、资料(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图以及农业用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数据),同学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学生: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

问: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总结:有利条件: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山区地形崎岖,不宜耕作,但森林茂密,适宜发展林业;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降水充足,适宜种植业发展。高原地处内陆,降水较少,草原广阔,是畜牧业基地。

出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又能得出什么信息?

学生:耕地12.68%,最少;林地31.86%,较少;而难利用的土地15.72%多 学生: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教师:我们十分需要的耕地、林地比重小,我们不需要的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这样的土地构成结构合理吗?显而易见是不合理的。我国耕地比重小,今后能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呢?

出示阅读材料,学生朗读。

教师:阅读材料进一步说明了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大家可想而知,人与耕地的矛盾是很突出的,这些都是土地资源的劣势。

教师总结: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可概括为“两少、一大、一不足、一突出”,即: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

承接:既然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那么耕地、林地、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三:懂分布 出示“我国土地类型分布图”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读图,思考:我国的耕地、林地、草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别是怎样分布的。

师引生总结:我国东部地区以耕地和林地为主,西部地区主要是草地和难以利用的土地。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

过渡: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不相同?这与它们的自然环境有关。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总结,完成板书

教师总结:不同地区,因为自然环境不同,所以土地的利用类型是不相同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学内容是人教版“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资源”中的第二节 “土地资源”。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基本特点以及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保护资源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讲解、探究、归纳的方法,达到了教学目的,重点突出。在解决难点时,设计了活动的方式,学生探究、交流,概括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提高了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上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了地理规律和原理,学会了分析解析地理现象。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地理学科的结构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探究地理学习的思维方式。

存在的问题:

1、要找准切入。以点带面,应选择与本节课的内容联系密切、真实有效、现实而熟悉的事物,2、教学中对学生预想不到位,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分寸把握的不是很好,详略处理的不是很好,3、本节课虽然选择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在利用所选择的材料利用的有效性还是欠缺。

11.土地资源的发展 篇十一

关键词:土地资源,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在我国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中,由于人口数量的激增,使得土地资源呈现出短缺的状态,但同时,由于规划的不合理,也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中产生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土地资源成了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针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研究,不仅是保证土地资源利用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转变土地的现有利用方式和实现优化配置以及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1 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配置之间的的问题

1.1 城市化和工业化用地面积增加

在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中,制定出的发展战略并不符合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国际大都市和特大城市的建设,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起点和标准过高,在一些城市中甚至出现了建设用地中的圈地现象,使得城市的用地不能够得到合理的规划,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据统计,在我国的城市建设用地中,总规划用地面积为3000万亩左右,其中已开发的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5%。在一些城市中为了保障城市的环境建设和整体布局的规划,实施高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的建设,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再次陷入紧张的形式。在一些城市中不能够对于房地产用地的开发进行有效的控制,高档房地产的用地面积过大,产生了房地产泡沫现象。还有一些城市不考虑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在缺乏科学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建设,使得建设的规模缺乏合理性,造成土地资源造成浪费。

1.2 土地供需矛盾加大

随着国家财政政策的不断调整,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我国的城市化的发展力度加快,从而使得建设用地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土地资源的供应和需求之间呈现出较大的矛盾。在我国现有的建设用地面积中,总面积为1409万亩,而就现有的资源状况而言,如果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引导,就会使得土地资源的使用产生严重的超标。在调查中显示:在进行土地规划的过程中,在一些地方种的土地需求面积逐年增加,远远超过了预期的计划目标,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中较明显,整体的规划已经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速度的要求。

1.3 土地利用方式较粗放,浪费现象严重

针对城市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城镇的发展需要较大面积的用地扩张,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在过去的五年时间中,全国的城市和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幅度较大,而其扩大的面积主要是对于城市近郊附近的土地进行征用,而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大,使得耕地面积大大减少,而在建设的过程中却不能保证其得到完全使用,集约化的水平较低,存在较大的开发空间,这样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1.4 不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实行,我国的土地市场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就整体而言,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对部分城市的土地资源的使用的调查中,无偿使用的土地资源占总体资源的三分之二,有偿使用的土地资源仅占三分之一。在有偿使用的土地中,多为采用协议出让的方式,而采用正规的招投标方式的仅占半分之二十五,在一些地方中由于不能够进行高效的土地配置,使得开发商手中的土地资源机具情况较严重,一些开发地段游离在了政府的管辖之外,造成用地范围过大,在审批的过程中不能够进行严格的限制,一些新的建设题材的使用造成了用地面积的增加,例如城市中的经济使用房的建设。在进行土地价格的控制过程中,认为的控制因素较多,人为性的定价方式使得低价具有显著的随意性的特点。在对集体土地的使用中,私自交易和土地的滥用情况较突出,使得国有资产的收益受到较大影响,导致了土地市场的不良发展,不但影响了土地市场的有序发展,同时也给土地资源的保护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1.5 土地资源的数量和生态保护效果较差

随着新土地管理法的实施,土地资源的占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一些地区在进行土地资源的补给时选在一些生态环境状况较差的地区,后备土地的质量不能够满足被占耕地的使用要求,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进行合理规划就会使得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的破坏。据统计,我国在对沙地和草地进行开垦的面积已近达到30万hm2.在进行农业活动时由于存在的利益较小,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也造成了一部分土地的荒芜,甚至在南方地区出现将鱼塘调整为农田,将农田调整为鱼塘的现象,造成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在一些地区中不能够有效平衡土地资源的使用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土地的开发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生态破坏。在我国现有的耕地面积中,受到工业污染的面积已经达到6000万亩。在一些地区中,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得可耕面积大大减少,同时产生了较严重的土壤沙漠化和盐渍化。

2 实现土地资源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减少人地之间的矛盾

随着人口数量的逐渐增长和人均用地面积的减少,实现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是有效减少人地之间矛盾的主要措施,在2010年已达到13.39亿,至2050年左右,我国的人口将达到16亿。针对这种情况,人口数量将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就要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加大计划生育的控制力度,减缓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有利的条件。

2.2 实行耕地保护政策,加大对于建设用地的控制

只有加大对于耕地的保护力度,在建设用地中进行严格的政策控制才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土地的保护力度;严格制定出更低的保护制度;加强对于土地资源使用规划;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加大对于土地征用赔偿制度的建设,在进行非农建设用地的使用时进行严格控制。

2.3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土地使用状况

在农田中加大水利建设的力度,建设起大型的水利灌溉工程,对已有的灌溉设施进行及时的修复和不断的完善,提高其使用效率。在进行灌溉的过程中采用节水灌溉的形式,有效利用有限的水源,减少在农田中存在的用水困难的现象。

2.4 优化土地利用,改善土地利用效率

在进行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中,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进行城市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总体的布局进行土地使用的总体规划,实现建设用地的良好调整,确定城市的建设规模和用地总面积。对闲置的土地进行整合,实现规划布局的优化,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2)实行用地的及时清理。在乡镇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积极地产业调整,对于现有的用地进行有效的清理,对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进行及时调整,实现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土地利用形式的有效发展。

3)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加大农产品生产区域的集中化和专业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程度,建设处良好的土地利用结构。在农业生产区域中加大对于粮食、畜牧业的发展力度,提高土地的集中利用程度,实现农业生产的大规模集中化。

2.5 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改善生态环境建设

在进行土地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加大土地资源的整治力度是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在进行土地开发过程中,要根据土地的特点进行开发和利用好,增加现有土地资源的数量。加大土地资源的水土保护减少自然原因和认为原因对土地造成的破坏。针对被污染的土地要采用相应的生态技术进行有效治理和改善。

参考文献

[1] 唐琰,周军辉等.从土地整理到土地综合整治的升华[J].法制与社会,2011(4)

[2] 谢炳庚,胡贤辉.土地综合整治的六个关键[J].国土资源导刊,2009(9)

上一篇:高中生团体辅导计划表下一篇:农村致富典型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