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建校100周年工作简报(精选7篇)
1.某大学建校100周年工作简报 篇一
山东农业大学
题目: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姓名:高雪彦学号:20103019专业:班级: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2011年6月
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
话精神
摘要: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让我们紧紧携起手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摘自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社会实践
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正文:
春天充满朝气,春天孕育希望。清华大学百年来的学术积淀和清华精神值得全国莘莘学子学习。在4月24日上午举行的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读完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我颇有感触。
胡锦涛主席首先回顾了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清华大学由清华学堂发展而来,是晚清政府庚子赔款的产物。她成立的那一年也是辛亥革命爆发之年。清华大学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经历了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伟大历史时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大师,为我国革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清华大学不愧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胡锦涛主席继续指出,大学的发展应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清华大学著名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非大楼也,大师也。清华大学在历史上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者、大师,为我国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现当代,清华大学以及我国其他著名学府应秉持“学以致用”的宗旨努力培养学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最后,胡锦涛主席对青年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第二,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勤于学习、善于
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第三,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兴亡是紧密结合的。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的中坚力量。青年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所以广大的青年学生理应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才。
听了胡总书记的讲话,深切感受到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大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把国家时刻装在心里,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其次,我们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大学生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
同时,我们应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习了胡总书记的讲话后,我更加深刻理解了“创新”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创新思维的产生,并不是在书本上就可以简单得到,而是与社会实践紧密相关,它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这是对当代大学生在新形势下的更高要求。要努力学会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克服思想上的惰性,主动创新,学会自己„找草吃,找水喝‟,合理规划自己的学生生涯,找准自己的研究领域,切实增强创新能力。作为农业大学的学生,更要深刻体会创新来源于实践,而又服务于实践。我们应当立足于农,实践于农,学农爱农,并不断地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我们也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胡锦涛主席希望我们青年应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还应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清华学生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的第三点希望,强调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生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这是对我们极大的鞭策,也为我们的成长和成才指明了方向。这表明,我们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的彰显并不是背道而驰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保持个性和自身特点恰恰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一种体现。我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我们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成为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外,在学习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国家大事,了解国家发展和国际局势。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坚韧不拔的品质,勇于吃苦而不叫苦,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去克服种种困难。
清华百年来积累的爱国进步传统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传统等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广大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时代:
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
我们当代青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生活,努力学习,积极实践,为国家、社会和人民服务。
我们当代青年应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
参考文献:
1.
2.某大学建校100周年工作简报 篇二
沈阳农业大学组建于1952年, 由当时的复旦大学农学院 (茶叶专业除外) 和沈阳农学院部分专业合并而成。学校坐落在沈阳市东郊的天柱山南麓, 东与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毗邻, 西与沈阳城区相连, 学校占地2.2万亩, 校园有山有水、有旱田水田、坡地和林园, 农业教育、科研条件优越, 环境幽美, 景色宜人。
沈阳农业大学前身之一的沈阳农学院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初我国农业教育始兴时期。1906年设立的省立第一农科高级中学校, 1929年该中学改为东北大学农学院;1938年改为奉天农业大学, 1946年恢复为东北大学农学院;1949年8月, 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因战事于1948年迁往北平的东北大学农学院、长春大学农学院、中正大学农学院迁回沈阳, 在塔湾成立沈阳农学院。1950年, 朝鲜战争爆发, 学校迁至哈尔滨与哈尔滨农学院合并, 并改称东北农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 中央决定把复旦大学农学院 (茶叶专业除外) 迁往沈阳, 与原沈阳农学院 (东北农学院) 的部分专业合并, 组建新的沈阳农学院, 第一任院长由我国著名教育家、畜牧专家张克威教授出任。上海复旦大学农学院始建于1938年。沈阳农学院创建之初就是一所高水平的农业大学;文革期间, 学校受到严重摧残, 一分为五, 分散在辽宁各地。文革后学校又迁回沈阳原校址办学。1979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 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10月, 经原农牧渔业部批准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 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0年4月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学校由农业部所属划转为辽宁省与中央共建, 成为地方与中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建校以来,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 经过几代沈农人努力拼搏, 开拓创新, 学校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步入发展快车道。今天的沈阳农业大学教学和科研并举, 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特色, 农、理、工、经、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现有53个本科专业, 105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 40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 4个研究生专业学位学科, 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3个农业部重点学科, 19个辽宁省重点学科 (5个辽宁省重点一级学科) , 2个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学校设有农学院、园艺学院、土地与环境学院、植物保护学院、水利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林学院、畜牧兽医学院、食品学院、生物科学技术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工程学院、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科学技术学院) 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科学研究机构100个, 其K甇㰵甇中, 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 国家级区域创新中心1个, 教育部与辽宁省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 农业部、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工程技术中心、成果转化基地等) 50个,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工程技术中心) 12个, 沈阳市重点实验室 (工程技术中心等) 10个;有基础、专业实验室和实验教学中心19个, 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体系, 成为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建校以来, 有一大批海内外知名学者先后来校任教;自1990年以来, 已有25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校现有教职工1796人, 其中专任教师975人, 院士1人, 教授186人, 副教授460人;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30人, 硕士研究生导师435人。一支以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骨干、以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 具备了发展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进行多学科联合科技攻关的基础和优势。
建校以来, 学校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本、专科生和博士、硕士研究生10.2万人;在这些毕业生当中, 有的成为科教文化战线、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的管理者和业务骨干, 有的成为受人尊敬的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 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奋战在农业生产第一线, 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工作, 乐于奉献, 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现有在校生21277人, 其中博士研究生570人, 硕士研究生2275人, 普通本专科生15421人, 成人本专科生2981人。学校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重视教学研究和改革, 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
近10年来, 学校共承担国家、省、市的各类科研项目3116多项, 有150项成果获国家、省 (部) 、市奖励, 70%的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学校先后在辽宁省10个市24个县 (区) 建立了科教基点, 先后选派46名科技人员到当地担任科技副县 (市) 、乡 (镇) 长或科技顾问, 有力地推动了“科教兴农”工作的深入展开。
沈阳农业大学不断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 目前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联系, 与15个国家的33所院校结为姊妹学校。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 全校师生员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励精图治, 团结奋斗, 深化改革, 开拓进取, 正在为把沈阳农业大学建成一流强校而努力奋斗!
沈阳农业大学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3.某大学建校100周年工作简报 篇三
亲爱的海内外系友:
你们好!
2002年南京大学将迎来百年华诞,母校母系将隆重庆祝这一世纪盛典。
二十多年来,吾系以育才为己任,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虽然你们分布在大江南北,世界各地,但你们的心却和母系息息相通,始终关注着母系的发展,并以良好的素质和杰出的业绩为母系争光添彩,为我国信息科学的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谨代表母系全体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最诚挚的问候。
亲爱的系友,系的发展离不开你们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你们的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恳请诸位系友为我系百年校庆活动献计献策,鼎力支持和热忱关心。
亲爱的系友,2002年5月,不论您身在何处,担任何职,我们都热情地欢迎您:回家看看!
致以
诚挚的敬礼!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 陈道蓄2000年5月7日
关于计算机系81级同学
返校聚会并参加百年校庆活动的邀请信
亲爱的同学:
二十年前我们相聚相识,有着各自的梦想和憧憬,有着一样的热血和热情。在那四年中,我们相知相重,经历了人生最纯净美好的时光,友情已如绿水长流,浩然成湖。可那一切总是匆匆,仿佛老教室旁的那个下坡,一路冲下来,衣服上已经飘上了好几片落叶,夹入阳光的味道,夹入北大楼前的草香……
弹指一挥间,不觉我们已近中年,而我们的母校——南大也迎来了她一百周年的华诞,我们决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回“家”看看!去摸一摸那些有字的课桌,闻一闻阅览室里旧书的味道,聊一聊那些日复一日的午夜话题,谈起我们最亲爱的朋友们,和他们曾反复提及的名字……那是我们青春的见证!
为了这次聚会,我们在宁的同学多次讨论,同时也征求了部分外地同学的意见,最终确定时间和地点如下:
时间:2002年5月19日至21日
地点:南京市中山南路299号,长乐大厦。
现去函特邀您如期参加聚会。您可要知道,我们正盼望着您的到来,您可别让我们失望哦!
计算机系81级同学聚会并参加百年校庆活动筹委会2002年5月7日
返校聚会并参加校庆100周年活动
具体事项
一、聚会时间:2002年5月19日—5月21日
二、聚会地点:南京大学
三、报到时间与下榻宾馆:2002年5月19日下午2:00-6:00,南京市中山南路299号,长乐大厦
四、出席聚会人员:南京大学计算机系81级全体同学。同时邀请南京大学和计算机系的领导和老师代表参加。
五、聚会内容安排:同学聚会,参加南京大学庆祝建校100周年大会,捐赠仪式,旧地重游,新校区参观等
六、聚会经费:
聚会经费为每人1000元(竭诚欢迎广大同学额外资助,数量不限),涵盖下述内容:
1. 聚会期间的住宿、餐饮和宴会
2. 给计算机系捐款及任课教师纪念品的费用
3. 合影、刻制纪念光盘方面的费用
4. 编印聚会纪念册的费用
5. 活动期间交通的费用
6. 其它费用等
七、其他事项:
1、2、请您接到本通知后,立即回复,以便会务组做安排。筹委会在此请求您,若您了解本年级其他同学的信息,请代为邀请,或立即告知我们,以便我们邀请。回来的同学越多,大家越是开心。
3、欢迎您偕带家属前来参加聚会。为使我们能够为您安排好住宿,请提前告知我们。
4、联系人:
软件一班:马永铭***井彬建***软件二班:杨剑***陈家骏***系统结构:林为民***王建宇***情报检索:张斌***
还可联系下列同学:
李宣东***沈秋翔***姜凯***杨川***浦良***王弋***宋立国***杨忠***
南京大学计算机系81级同学返校聚会活动筹委会2002年5月7日
南京大学计算机系81级同学返校聚会
4.某大学建校100周年工作简报 篇四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 齐兴达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7 李艳梅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8 周其凤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9 理查德•莱文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10 顾秉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12 昂首阔步 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错误!未定义书签。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密云水库等重要设计,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龄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园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深深熏陶了我们。当时,蒋南翔校长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刘仙洲、梁思成、马约翰、张光斗等大家名师执教讲坛、垂范学子的风采,令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清华师生牢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使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办学总体实力大为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华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毕业生踊跃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基层施展才干。清华大学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开展科研,取得高温气冷堆等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进程,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清华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在这里,我想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3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国广大有志青年提供了创造精彩人生的广阔舞台。生长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国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让我们紧紧携起手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齐兴达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学生代表、全国学联主席、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博士生 齐兴达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各位老师、学长,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教我育我的清华迎来了百年华诞!此时此刻,我们怀着激动与喜悦的心情,向亲爱的学校表达最衷心的祝福!
回望百年,一代代清华学子把振兴中华、强国富民作为神圣使命,形成了百年清华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那是列强凌辱下,知耻自强、奋发图存的不屈气节;那是国土沦丧时,“一二•九”运动挽救民族危亡的铿锵疾呼;那是新中国成立后,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满腔豪情;那是改革开放春风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时代强音;更是新世纪新阶段,身处伟大时代的我们,“科学发展,成才报国”的坚定理想和执著追求!
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探寻真理,感受“学在清华”的幸福;在实验室潜心科研、勇攀高峰,立下创新强国的志向;在社会实践中认知国情、增长才干,锤炼“行胜于言”的作风;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强健体魄,准备“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潜移默化中,百年清华传统已融入我们的血液,赋予我们担当的勇气和信心。不会忘记,汶川地震后,千名清华同学组成的献血长队排至深夜;不会忘记,北京奥运时,三千清华志愿者用最灿烂的笑容敞开胸怀拥抱世界;不会忘记,祖国六十华诞时,五千清华学子组成的毛泽东思想标语和科技发展方阵发出“祖国万岁,清华加油”的呐喊;更不会忘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毅然扎根西部和基层,在每一片需要的热土上,定位着当代青年新的时代坐标,谱写着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壮美乐章。
各位敬爱的师长、学长,请相信,我们将坚定理想、砥砺品格、勤奋学习、勇于创新,传承百年清华精神,投身民族复兴伟业,在奋力实现祖国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幸福的伟大历史征程上,倾注我们的每一份智慧,贡献我们的每一份力量!李艳梅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教师代表、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李艳梅(2011年4月2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迎来了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请允许我代表全校教职员工,向我们共同挚爱的学校致以最衷心的祝贺和最真挚的祝福!
作为一名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1982年我考入清华大学,在这里获得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上学期间,老师们的教育和培养,不但教会我为学为人,更影响了我的职业选择。在20年的教师生涯中,我像其他清华老师一样,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的第一职责,把学术研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力争把古老的化学知识讲得像“鲜活的鱼儿一样”生动,使每堂课都变成最精彩的一课。
作为一名教师,我热爱我的学生。清华大学是广大优秀青年向往和汇聚的地方。对于教师而言,每名学生都是我们的唯一,都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欣赏、去雕琢。我总是微笑着面对学生,希望他们也微笑着面对人生、充满信心地迎接未来。同学们对我说:“不如意、不高兴的时候常常想起您的笑容”。我珍藏着好几本学生送我的影集,上面满是同学们灿烂的笑脸,他们永远装在我的心里。
对于教师,最高的评价是学生的肯定。2008年全校上万名本科生投票把我和其他9位老师选为第一届“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教师”。由于我常常鼓励同学们要像小熊维尼一样乐观向上,同学们在颁奖晚会上送给我一只一人高的小熊维尼,每当看到这只维尼熊,我心中都充满了幸福和感动。
清华园里,一批批学生来时充满求知和成才的渴望,走时带着学校和老师的嘱托,更带上了清华人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每当得知昔日的学生在事业上取得了新进步,我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快乐。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将是我一生最大的成功!周其凤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国内大学代表、北京大学校长 周其凤 2011年4月2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值此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北京大学和各兄弟院校,向清华大学的全体师生及海内外清华校友,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祝贺!
一百年来,清华大学培养出了一代代治学之师、兴业之才和治国栋梁,创造出一大批科研学术成果,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史上谱写了璀璨华章。今天的清华大学,秉承优良传统、坚持科学发展,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正以追求一流的气魄、脚踏实地的姿态,向着更高远的目标坚实迈进。
在百年历史进程中,清华和北大比肩而立、荣辱与共。清华大学中西融会、古今贯通的学术风骨与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品格不谋而合,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思想精髓深深融入两校师生的血脉之中。值此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为纪念两校情谊,并表达诚挚敬意,北京大学特送上贺联一幅:
资自强而载物,砥砺同行,百龄清誉称棠棣
取兼容以开新,交融共进,万卷华章照古今
这幅贺联嵌入了“清华”二字,将清华和北大喻为“棠棣”,以此祝愿两校百年来唇齿相依、风雨同舟的兄弟情谊万古长青。其中,上联中的“自强”、“载物”、“砥砺”、“同行”,是两校师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共筑百龄清誉的生动写照。下联中的“兼容”、“开新”、“交融”、“共进”,昭示北大、清华作为最早进入国家“985”工程的两所高校,将在新时期全面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事业,携手谱写光耀古今的万卷华章。
我们衷心希望清华大学与全国的兄弟高校加强合作、携手并进,为中国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理查德•莱文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国外大学代表、耶鲁大学校长 理查德•莱文 2011年4月24日
胡锦涛主席、顾秉林校长,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很荣幸代表今天出席大会的各国大学带来对清华百年庆典的祝贺,更有幸的是今天将和中国国家领导人一起见证世界高校对清华的高度认可。
一百年来,清华大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清华17万毕业生中,许多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世界上首获诺贝尔奖的两位华人,杨振宁和李振道先生也曾在清华学习。在清华培养的人才中,还有钱学森、朱光亚、钱三强等著名学者,他们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耶鲁以清华大学为荣,因为耶鲁从清华大学建校初期就有紧密联系,清华的前五任校长有四位都曾在耶鲁学习过。
任何到访清华的人都会对清华的发展速度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不断更新的校园基础设施和不断增强的师资力量。清华在理学、工程、环境和可持续设计方面世界闻名,而其在培养商界和公共政策领袖人物方面的创业努力更是令人钦佩。从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的数量来看,清华也一直位居中国高校的榜首。
清华也积极与世界各国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麻省理工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有着长期、成功的合作。清华在与工业界的合作起到引领作用。清华还与丰田、联合技术公司和波音公司等30多家跨国企业建立了联合研究中心。
很幸运,耶鲁也是清华一些重要领域的合作伙伴。耶鲁大学与清华合作推出中国女性医疗管理领导力培训项目,这一项目从2009年开始,是高盛集团万名妇女资助计划的一部分,为500名来自中国农村地区的女性提供先进的培训。另一个是在中国市长协会的支持下清华与耶鲁共同合作发展的培训项目,旨在帮助中国市长面对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
来自世界各国的大学非常钦佩清华在学生海外培养和留学生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每年清华有超过3200名学生赴海外学习,同时有近2000名学位留学生和800多名语言生来清华学习。正是这样的交流,使世界各国未来的领袖们加深了对中国了解,而中国未来的领袖也加深了对世界的了解。
今天在座的各国大学校长都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中国大学的崛起,而清华正是中国大学飞速发展的一个象征。随着人员、商品和信息沟通的无障碍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正在获取必需的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来推进大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最后,世界范围内教育质量的提升将有助于人们扩大知识面和提高生产力。地球的命运取决于我们如何打破国界而合作的能力,去共同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持续的贫穷、疾病的蔓延、核武器扩散、水资源缺乏、全球变暖的危险。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受过更好教育的世人和领袖们的努力才能得到解决。
我想引用胡主席在去年7月中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来结束今天的发言:“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一百年来,清华一直致力于实现上述目标。我想代表世界各国的大学向清华大学表达最诚挚的祝贺。她即将走向新的百年,并继续为其毕业生的美好未来和整个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顾秉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清华大学校长 顾秉林(2011年4月24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校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对每一位清华人,都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党和国家领导人、海内外嘉宾和师生校友济济一堂,共同庆祝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一起分享清华人的欢乐与光荣。请允许我代表清华大学,向各个时期为学校竭诚奉献的师生员工,向为母校增光添彩的广大校友,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此时此刻,我们更要把最崇高的敬意,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民族。
清华大学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斗之中,发展壮大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从用庚子赔款建立的清华学堂,到经辛亥革命洗礼的清华学校;从探索学术独立、教育自主的国立清华大学,到刚毅坚卓、弦歌不辍的西南联大;从艰苦奋斗造就“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到改革奋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百折不挠走向复兴的一个缩影,清华的百年历程,是清华人致力于兴国安邦的奋斗史,是探索中国科技教育自立自强的开拓史,是向着世界先进水平跨越发展的攀登史!
百年风雨,世纪沧桑,清华大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积淀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和“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光荣传统,这种充分体现民族自觉、深刻反映时代风貌、高度凝聚大学使命的清华精神,是学校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
清华精神,始终贯穿于教书育人之中。建校早期,清华就确立了“培植全才,增进国力”的宗旨。新中国成立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思想坚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教育改革,努力培育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百年树人,桃李芬芳,十七万莘莘学子在清华精神熏陶下奋发向上,一大批治学、兴业、治国的英才挺起民族的脊梁。
清华精神,深深融入到创新实践之中。无论是开创“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学术风格,还是确立“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宗旨;无论是二三十年代开辟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诸多领域,还是五六十年代兴办一批新技术专业、八十年代以来布局和发展综合性学科,清华精神引领着我们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百年创新,硕果累累,清华师生在科技进步和学术发展中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刷新着一项又一项纪录,作出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和知识贡献。今天,随着一批优势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清华大学在国际学术领域逐步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清华精神,突出体现在社会责任之中。百年担当,矢志笃行,从“一二•九”运动中喊出“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到黎明前的黑暗中发表“最后的演讲”;从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到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区域和企业创新发展;从积极参与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到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献计出力;从紫荆志愿者的灿烂微笑,到越来越多当代学子踊跃奔赴祖国建设一线„„每当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总有清华人挺身而出,为民族解放慷慨赴难,为国家富强拼搏奉献,为人民幸福建功立业。
一百年来,一代代清华人以思想和行动铸就了清华精神,以智慧和汗水诠释了清华精神,以创造和贡献光大了清华精神。清华精神,根植中华文明沃土,广纳世界文明精髓,激励着万千学子把自身发展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紧相连,汇聚成一曲昂扬激越的时代壮歌!
百年华诞,是清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我们迈向未来的历史新起点。当今世界,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同时,仍面临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许多共同的难题;当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全国上下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这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深刻反思不足与差距,进一步增强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大力弘扬清华精神,奋发有为,开创未来。
我们要始终坚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不断树立更高目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把百年积淀的办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努力造就更多拔尖人才,取得更多原创性成果,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使清华大学始终走在时代进步的前列。
我们要始终坚持爱国奉献、追求卓越。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弘扬高尚师德和优良校风学风,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刻苦学习、潜心钻研、全面发展、成才报国,激励全校教职员工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为人师表、敬业奉献。
我们要大力倡导人文日新。在清华大礼堂内,有一块1926级毕业生赠送母校的“人文日新”牌匾。“人文”二字源自《易经》,“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概指人类一切文化创造;“日新”一词典出《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为每天都要革故鼎新。作为清华精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文日新不仅是指人文精神的发扬和提升,更是指文明的传承与创造要日新月异、不断进步。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使清华大学始终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交流借鉴人类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孕育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要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举,营造开放和谐的校园氛围,鼓励自由探索,激发创造活力,培育视野开阔、人格完善、素质全面的一代新人。
5.某大学建校100周年工作简报 篇五
——学习《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有感
敬爱的党组织:
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内容丰富、寓义深刻、意义重大。学习了胡主席的讲话以后,觉得非常振奋。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兴亡是紧密结合的。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到几代清华人在国难当头时,秉承科学救国的理想,为祖国独立、富强前赴后继地努力拼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中国核电事业的建设者,应该秉承爱国主义的革命传统,不仅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首先回顾了清华大学百年发展史,指出:“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通过对百年历史的回顾和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胡锦涛总书记深刻分析了科学教育和民族复兴的紧密关系,使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核电事业的建设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胡锦涛在讲话中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三点希望。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清华学生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的希望,是对我们青年强调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生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这是对大学生的一代的极大鞭策,也为我们青年人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我一定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着力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着力提高“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视野和责任感,着力培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前途命运自觉地与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结合起来,做一个顶天立地、无愧于心、无愧于党的培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此致
6.某大学建校100周年工作简报 篇六
——关于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学习心得
2011-4-26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并对广大青年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作为世界知名、国内名利前茅的高等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70多年的历史中为中国培养了诸多各类优秀人才,走出了周尧、李振声、山仑等知名科学家,作为西农学子,我们该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诚、朴、勇、毅”的校训已经给出了很好的解释。
诚篇 金城所致,金石为开。万事德为先,校训以德为首,考虑的或许也是这个吧。这里的诚除了普片意义上的“诚信”之外,还有许多更深的意义,比如“诚意”。作弊在大学校园里屡见不鲜,下至各种检测考试,上至各种等级考试,不论何时都有人变着花样玩作弊,考试丰收了,却丢掉了人类最基本的素养,现在觉得无所谓,等到发生质变时,或许已被社会所抛弃。有人抱怨这没意思,那没意思,什么也不想参加,是么也不想学。我想说的是,你从来没有正眼看过别人,还想得到别人的毕恭毕敬吗?一开始就没有诚意,没把精力放在从事的事情上,身在曹营心在汉,想得到乐趣与收获,只能等着瞎猫碰到死老鼠。无论学什么,只有带着“诚”认真对待,方能获得新知。朴篇 在生活节奏快、物欲横流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浮躁起来,急功近利,只求速度却忽视了质量,对所学一知半解,真正需要时什么也拿不出。为父母学,为他人学,在万吨巨压之下,把自己搞得很累,把别人也搞得很累。更甚者以大学生自居,华丽外表之下看到的却是虚无与丑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其实我们应该本着最朴素的观点,为学习而学习。虽然出淤泥而不染,真正做到的不多,但我相信,向着这个方向走一定大有所获。
勇篇 枭雄于世靠匹夫之勇,英雄于世靠气节之勇。我们学习靠的是什么用呢?勇于质疑,勇于提问,勇于创新,勇于超越,勇于抉择。而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无心找疑,疑而不问,疑而不信,拘于陈旧知识,不敢为别人之所不为。有的不敢面对挫折与失败,于是不去寻找原因,于是屡做屡败;有的不敢踏出超越自我的第一步,于是众多理想与志向,最终成为空想。哈佛还有一句名言:优柔寡断的人即使做了决定也不能坚持到底。是的,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拿出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及时作出选择,才能把握机会,把握成功。面对亚里士多德的千年权威,伽利略敢于质疑,改写自由落体运动;面对秦朝暴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破釜沉舟,终成霸业;面对求学于创业,比尔.盖茨勇于抉择,终造微软之梦。今天的我们不再需要毛泽东当年“鹰击长空”、“指点江山”、改变天下的雄心壮志,但求学所需的勇气却值得我们的深虑。
毅篇 为学本身是一个孤独的过程,是每个学子都要的面对和克服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耐不住寂寞,朝秦暮楚,半途而废,晚上就忘了早上的目标,总是嘴行千里,两手屁股后面,终难成大事。哈佛大学有一句格言:有时候我们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我们掌握了太多成功的方法。看到书摊上有《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想李开复一样成功》等名家名人的成功之道,便记下来,今天用这个人的,明天用另一个人的,上午用这个方法,下午用另一个方法,对一个方法没有毅力坚持到底,最终一事无成。太多的选择让我们失去了选择符合我们自己的方法的理智。成功确实有捷径,但更多的时候是需要我们选择一条道坚毅执着地走下去。司马迁面对耻辱与折磨,十几年磨一剑,终筑“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复国,也正是如此。大凡成事业者必先苦其心志。
7.某大学建校100周年工作简报 篇七
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
各系(院):
4月24日上午,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在讲话中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广大青年学生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为青年学生指明了成长成才的方向。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又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各系(院)要紧紧抓住重要契机,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校园内唱响成才报国的时代主旋律。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精神实质
胡锦涛总书记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饱含深情,期望殷切,寓意深远,既充分肯定清华大学取得的辉煌成绩,也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并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了新论述,提出了新要求,发出了新的动员令,特别是重要讲话中对青年学生提出的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的三个期望,深刻指明了当代青年学生正确的奋斗方向和成才的三个具体途径。各系(院)要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和把握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认识,不断增强把青年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刻苦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二、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切实做好三个结合
各系(院)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点希望”,紧密联系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三个结合”,积极引领青年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一是要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及省委实施意见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引向深入。当前,要充分利用全校深化实施全员育人工作的有利时机,把贯彻落实16号文件精神与推进全员育人工作,为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筑牢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二是要与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各系(院)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大力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要着眼于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紧紧围绕育人这一中心任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当前,要紧紧抓住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有利契机,教育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
三是要与深化实施“实践育人工程”结合起来。要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在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要有针对性地规划设计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实现社会实践的项目化、基地化、制度化、特色化,引导青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提升能力。当前,要紧紧围绕我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深入挖掘校内外资源,积极创设实践平台,把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社会实践与就业创业有机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学习取得实效
各系(院)要将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放在工作首位,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迅速行动起来,掀起学习宣传和贯彻重要讲话精神的高潮。要按照“三个结合”的要求,制定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的工作计划,提出明确的工作任务和举措要求,明确责任,密切配合, 抓好落实。要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的广播、视频、网络、报刊等宣传载体作用,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组织召开各种类型的报告会、学习会、主题班团会、座谈会、演讲和诗歌朗诵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确保学习取得实效。请各系(院)于5月31日前将学习贯彻情况及时上报学工部、团委(校团委邮箱:smxytw001@163.com,或通过校网络办公平台发至校团委叶超老师处),上报材料内容要丰富充实,可包括文字、图片、PPT、DV等。
附: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此件在校园网发布)
三明学院学工部 共青团三明学院委员会
2011年4月26日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密云水库等重要设计,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龄人在这一时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清华园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生动活泼的文化生活深深熏陶了我们。当时,蒋南翔校长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刘仙洲、梁思成、马约翰、张光斗等大家名师执教讲坛、垂范学子的风采,令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清华师生牢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使命,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办学总体实力大为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清华大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毕业生踊跃到国家重点行业和基层施展才干。清华大学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开展科研,取得高温气冷堆等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显著成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清华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弘扬“行胜于言”的校风,培养了17万名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460位清华校友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00年来,一代又一代清华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顽强拼搏、真诚奉献,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建立了突出功绩。
清华百年历史又一次表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我们的大学就能获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同时,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探索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着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参与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进程,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新空间。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深入开展政策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努力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对国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的了解,展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风采,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努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努力出名师、育英才、创一流。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形成优先发展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让所有受教育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大支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鼓励重点建设高校成为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深化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扩大开放的桥头堡。清华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要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在这里,我想给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和全国青年学生提3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二,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学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某大学建校100周年工作简报】推荐阅读:
大学建校周年庆祝大会学生代表发言09-14
建校周年庆祝大会教育局长讲话07-02
建校35周年庆典策划书07-11
庆祝建校三十周年征文09-16
建校六十周年校庆诗歌朗诵稿08-10
在建校五十周年华诞的发言稿10-18
捐资建校感谢信07-06
请求划拨建校用地的请示08-06
面试某大学辅导员07-30
某大学研究生毕业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