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2024-07-22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2篇)

1.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一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高石初级中学 杨云

【摘要】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意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该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意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该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此我就近几年新课标下初中物理的教学谈几点感受。1.注重教学理念

我过去上课一切以我为中心,认为只要自己把该讲的都给学生讲了学生就掌握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事先都给他们讲讲就算尽到作为教师的责任了。从不考虑学生的感受,结果事与愿违,有的问题讲了很多遍学生还掌握不了。通过新课标的学习和我自己的深刻反思我意识到物理教学想要教好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个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中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自主的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 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能单靠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 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法法。即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3.注重学法指导

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念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4.物理教学必须使学生学会体验

学生的亲生体验过程是他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教材上的、教师说的、从媒体上得到的等,对学生来说都是间接的经验,间接经验要转化为直接经验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物理教学如何使学生获得亲生体验呢?物理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讨论;如布置给学生一些研究性的题目,让学生搜集资与寻找资料,亲生实践,自我制作。这样的体验效果远超过教师在课堂上交给他现成答案的效果。

所以物理的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感受体验的机会,课外也要给学生感受体验的时间与空间。课外要让学生多自我思考、独立思考、自我融汇知识与整合知识;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多给学生自我体验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的过程获得信息、分析信息与判断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减负增效。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2.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二

一、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不利因素反思

1.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 教师主导作用不充分

教学是一个双边互动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应是师生平等对话, 凸显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 让学生得到个性解放,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提高。但是在新课标指导的教学中,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得以彰显主体性, 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彰显出组织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2.学习方式变革带来的负影响

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充分发挥主体学习作用, 让学生变过去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 变单一的方式为多样的方式, 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由于解读不到位, 导致学生常常被这样多样化的方式弄的不知所措, 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学习。

3.过于追求拓展内容, 导致脱离教材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文章, 对学生的发展十分有益的, 但是又要对文本进行适当的拓展, 满足学生的发展的需要, 然而教学中一些教师任意拓展内容, 导致脱离教材, 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 是语文教学成为拓展内容的承载。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有意识的扩展, 但是不代表毫无节制的拿来, 要尊重教材的教育意义, 切勿让教材成为空壳。

4.滥用、误用多媒体

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了新的变革, 多媒体的引入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丰富学生的体验, 有效的整合多媒体资源, 有利于创设高效语文课堂。但也有许多滥用、误用的现象, 如过多的运用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往往住不到重点;过于直观的展示, 不利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满堂灌导致学生思路跟不上, 加大了学习的强度等。

二、解决当前问题的对策探讨

1.优化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民主、和谐的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关爱, 多一些尊重, 让学生喜欢接近你, 改变过于冷漠的、缺乏沟通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路上的指引着, 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让学生体验积极的情感, 言传身教, 既要做学生的严师, 又要做学生的朋友, 使二者相得益彰, 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2.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引入拓展资源的时候一定要取舍有当, 不可随意引入, 出现脱离教材, 喧宾夺主的现象, 要注意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 促使有效的生成。

【案例】有一次我以“伞”为题, 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我先通过一些实例进行起发, 然后让学生想一下自己与伞有关的事情, 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让个学生进行交流, 通过交流思考自己是否有需要调整的地图, 得到什么启发, 然后小组派出代表, 进行全班交流, 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最后落实到写作中。

【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交流, 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并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从个体到小组, 在从小组到班级, 这个过程促使是学生不断反思, 不断得到提高。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课程与教学的有效转化, 有机整合了教学中的资源, 促使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有效的进行了生成。

3.多元对话

对话不仅仅是师生对话, 促进师生间的和谐发展, 还有与文本的对话,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话、多元化文本解读, 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进行心灵的碰撞。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能够激发解读的兴趣, 使学生的思想得以解放, 激起学习的热情, 在潜移默化中落实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4.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已然是一种趋势, 这就要求教师要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 让信息技术有效的发挥作用, 提高教学质量。整合信息技术的时候, 要转变观念, 不仅仅是利于信息技术进行演示作用, 还要把它看作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 把信息技术贯穿到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中,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 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推动语文教学的革新,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反思, 要及时掌握教学的情况, 减少教学中的不利因素, 不仅是对自我教学进行反思, 更要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 把反思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华, 把课堂还给学生,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思想上的解放, 获得自我发展的机会。通过反思, 改进教学策略, 从而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马丽丽.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 ( 1) .

3.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curriculum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teachers,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ans, teaching process and teaching effect of reflection is very necessary. As a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er should in advance of exploration, reflection in practice, study materials, understanding students,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setting up teaching strategy.

【Key words】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of Chinese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reflection

1 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在新课标的大环境中,教学反思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语文教学方法。教学反思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经常检查、反馈、分析、调节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最终优化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无疑会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关注,使教学研究活动得到深入地开展。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教学智慧的实践。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是体现教师实践智慧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演练技艺、展现知识的过程。以前语文教师的教学都是一板一眼遵循课本知识,而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搜集大量事例并以各种形式向学生展示。

2 教学体会

2.1 加强教师修养,增强教师创新能力。

都说初中孩子最擅长模仿,教师的道德风尚、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柯瓦列夫说:“儿童从小就把自己的老师看成是他们要努力学习的道德模范。所以,教师的道德面貌就起着这样重要的作用,他在课堂内外,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全部言行,都是给学生作出的榜样。”教师必须自觉加强道德理论学习,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大胆探索,不断丰富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学科有关的学科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2 科学使用教材。

遵循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新教材的编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以社会生活为主题阐述理论观点,生活化学科知识,使知识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得以体现,使语文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说服力增强。因此,关注过程和凸显观点是新教材内容的体现方式。由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出发,在生活情境中学生能够体验、感悟,最终回归到学生生活,也拉近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很强可读性。刚开始新教材不能够适应,笔者曾走到两个极端教学模式:部分教师由于受旧教材编排学科知识逻辑思路的影响,开始接触到新教材以生活逻辑为主线的编排思路时,感觉很零散、很感性,不成知识体系。不由自主地在上课时按旧教材的模式教学,导致学生听不懂,课堂效果也很差,为此,笔者感到困惑苦闷,结果转向依据并照搬新教材,一段时间过后,教材内容进度缓慢,笔者感觉按部就班照搬新教材,教学任务在规定课时内不可能得到完成,反而会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笔者意识到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应当依据新课标的理念,让教材成为文本并对其进行编辑。

2.3 挖掘人文内涵,体现人文价值。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语文教育曾一度极力追求科学化,在教学和教学评价中过分追求客观性、确定性,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向自然科学靠拢,醉心于数量化和标准化。尤其是在中考压力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过度地进行理性分析,追求机械化的答案,这直接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当然,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标准化教学是有一定必要的,但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从学生未来的发展上看,这样的教学理念无疑背离了语文教育的特点,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伤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毕竟,语文是人文学科,理性化、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无法挖掘出语文的人文价值,也就不能充分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广大语文教师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2.4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我们力求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3 以学生为主体,接受先进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标的普及,许多教材内容出现了大幅度改动,但是教师的教学模式却没有随之改变,仍然是“穿旧鞋”,在课堂上以自己为中心,对学生“一刀切”。这样陈腐落后的教学模式显得与现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格格不入,教师教得疲倦,学生学得枯燥,味同嚼蜡,从而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效率极低。语文教师应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不应是一个只顾眼前分数、不顾学生能力发展的“近视”。教师要逐渐将自己的主体地位让位于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只有通过课堂中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才能使学生逐渐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取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如对在阅读过程中涉及到的不同层次的、学生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问题,可以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进行探究,可在小组讨论中不断补充、更正、完善,一些重要的问题如果不能马上解决,教师可参与进来,引导学生细细研讨。

总之,在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探索、实践,逐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进权. 对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反思[J]. 教育革新, 2009, (02)

[2]田贺书. 构建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语文课堂[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13)

4.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四

近几年我执教初中地理,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学生不够明白的思想,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我把它写出来,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地理新课程教学的主题,只有提高他们的兴趣,让地理课堂成为他们的乐园,让他们每天盼望着上地理课,这样才会有惊人的效果。例如初一地理第一章上来就讲地球和地图部分,对于刚上初中的小学生而言确实有一点难,而且一旦学不会就会彻底磨灭了他们学习

地理的兴趣,所以应该调足他们的胃口,提高他们的兴趣,使得他们对接下来的知识产生热切的期盼。在第一节了解地球部分如果像下面这样导入,学生就会充满探索的欲望:“古往今来曰宇,天地四方曰宙。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带着太阳女神的问候和祝福,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印入船长阿姆斯特朗上校眼帘的地球是一轮蓝色的圆圆的星球。人类是怎样逐步地认识到地球的形状的呢?”另外许多学生都想了解一些有关恒星、行星、流星、彗星、外星人等方面的知识,如果教师授课后稍微多加介绍一些,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接下来的经纬线及经纬网确定位置一节,我只要用一个小故事导出即可:“1999年11月24日,从烟台开往大连的客滚船“大舜号”在烟台附近失事,船上304名乘客,282人遇难。这场悲剧震惊了世界,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海难,烟台海上安全监督局接到求助信号后,立即组织援救,大海茫茫,我们如何确定救援目标呢,这就需要经纬网定位。”这样就使得学生迫切的想知道怎样用经纬网定位,而要想学会定位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经纬线,如此一般就使这一节的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注意力,从而更好的学会这一部分知识。

在关于天气与气候的教学中,我在实践中使用了好几次新方法,最初我认为天气预报符号很简单就先让学生背天气符号,再让他们读

天气预报图;第二次是让学生看书后自己画天气符号;第三次是我指导学生边讲含义边画天气符号,赋予简单的符号以生动的内涵然,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天气符号发挥想象力,思考为什么用这种特定符号来表示某种特定天气?同学们大胆想象,议论纷纷,各抒己见。通过这一想象活动,一方面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然后再让学生以天气播报员的身份进行播报天气,开展选秀天气播报员的活动。前后对比发现,第三次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最高,而且掌握得又牢固又灵活。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刚刚将天气符号简笔画画完,便纷纷举起手要求进行天气预报表演,学习的兴致非常高昂。在这项知识的学习上,学生似乎没有优劣之分。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但它正是我们反思和感悟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我感到我们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的产生来自明确具体的目标和浓厚的兴趣。而兴趣的产生来自知识内容和教师教学的直观、形象、生动以及学生已有知识本身的实用性。天气预报人人关注,这是学习的动力,不必再说。我们仅从学习积极性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什么对画天气符号简笔画那么投入。我想一是关注,但更多的是多种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这几项加起来就折射出老师教学的形象、直观、生动,教学方法的切实和灵活,因此学习效率也就非常好。

教学的细小环节注意不好会引起学生,特别是学的不是很好的学生思维中断和对新知识的疑惑不解,从而失去信心,放弃学习。在 教学气温年变化曲线时,要求学生分析某地气温年变化特点。课后一部分学生反映不太清楚如何描述一个地方的气温的年变化特点,而我觉得这部分知识并不难,学生为什么会不理解呢?耐心寻问才知道,学生不清楚“高温、温和、低温、寒冷”等在描述时有什么标准,回顾教学过程才发现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忽略了细小环节,于是给学生界定了有关与“高温、低温、寒冷”等评价词相对应的月均温标准,学生的疑惑顿消。同样还有看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时,世界不同气候区的降水季节变化分为常年多雨、常年少雨、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常年湿润这几种情况,一部分学生仍然是不明白界定的标准而犯疑惑,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指图大致的讲解,模糊的以为清楚答应自己的那部分学生清楚,就等于全体学生都理解啦,这恰恰是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环节。我们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那一少部分聪明的学生,和老师互动得最好,而恰恰是他们的一应一答和齐呼齐应使我们疏忽了认知水平较底的学生,在教学中一个高明的教师高就高在能把教学的细小环节把握好,即做到细微之处。这里的细小环节指的是知识的细小环节、学生认知的细小环节、教师注意不到的细小环节。把握好细小环节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引导认知水平较底的学生树立学习自信的需要。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这几年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

5.新课标下的教学反思 篇五

21世纪我们如何做教师?当今世界知识更新和转化加快,人类社会在工业革命后的近2间,第一个百年中知识总量大约是50年翻一番,而在本世纪60年代以后,人类知识以指数方式增加。国家、企业乃至个人的发展优势,愈来愈依赖于知识和科技。这既提供了依*先进知识超越传统发展模式的有利机遇,又对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教师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显得更加重大而庄严。今天我们做教师,最大的价值就是为中国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培养出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把我国建成中等发达国家的各种人才。因此,我们必须从知识传授向引导创新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在总结继承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彻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创新意识,探求创新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创新学习的手段和技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创新学习需要我们做创新型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加以运用,并且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思考,不断创造和运用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美国创造教育专家史密斯说过:“所谓创造型教师,就是能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加以应用,并且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方法的人。”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储存、积累,尽可能多地吸收前人已总结出的思维成果。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只要“传道授业解惑”就行了。在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我们要更多地教给他们方法、思维、技能,给他们提供创新的时间、空间、机会和舞台。我们不只要求学生对课文、对基础知识烂熟于心、倒背如流,还要求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敢于综合、善于联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能够在社会的海洋尽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纵横驰骋,在创造的天地一展才华。

我们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一定要体现出鲜明的创新思维,并以这种思维去努力影响学生,给学生以示范与引导,并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养成学生的创新学习品质。同时,我们必须要有较好的气质和较强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而且要善于总结思维与实践的体会,不断地推出创新成果。此外,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还必须刻苦学习计算机技术,熟练地操作电脑,能自己制作教学课件。

6.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六

丰镇市新城湾小学王贺庆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庆幸,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颗颗充满活力的教学弄潮儿,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民主衣袂飘飘,楚楚动人,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款款地向我们起来。我们激动得想,新课程真好。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反思。

实践证明,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它是一种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反思、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其实施的基本路径以发现问题为基点,以提出解说为起点,以制订计划为中介,最终以形成反思性日记或论文为目的。并以此为新的起点,指导和完善新一轮的教学,以此丰润师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新课改已有三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点反思:

反思

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 :“课程改革虽是一 1

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问银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NextPage]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车的世界》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小小交通警》、《洒水车》、《让车》等十余首儿歌,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车、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

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水乡歌》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北方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呢?通过录像展示美丽的水乡,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雨铃铛》是一首非常美丽的儿童诗。“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来盖新房。”我带着孩子们一遍遍地读着,细细地品味,孩子们简直喜欢极了!于是,我引导孩子们:“你觉得春雨还在招呼谁?我们也试着写写美妙的诗句,好吗?”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写下了: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反思

二、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语言

(一)、教师语言之大忌

一忌病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

无穷。

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语。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语。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

六忌烦语。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嗦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二)、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

1、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2、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3、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4、“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说

1、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

2、××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3、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1、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2、有一个问题,是我要求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1、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干净,书写也端正。我为你们高兴。

2、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3、“有纳才能吐”,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7.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七

一、重视学生反思时机的设置, 引导学生反思

传统教学活动中, 学生反思能力未能得到提升和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教师忽视学生反思时机的设置, 导致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进行及时性、针对性的自我完善的思考分析活动。而教学实践学指出, 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是在长期锻炼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树立的。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不吝惜教学实践, 能够对教学活动的整个环节进行有效设置, 预留出学生进行自我剖析的思考分析的时间, 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刚才学习活动、解题活动、学习表现进行剖析, 为有效反思提供充足时机。

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活动中, 教师为了激发起学生“质疑”的内在潜能, 在导入环节, 设置了“现在有2厘米、4厘米、6厘米三根木棒, 你能用这三根木棒拼接成一个三角形吗?”的问题情境, 学生此时动手探究的欲望得到激发, 纷纷动手操作起来, 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 无论如何操作也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此时学生产生了“疑惑”。这样, 教师就为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营造了浓厚氛围。

二、强化学生思考过程的指点, 教会学生反思

问题:如图, 直角梯形ABCD中, AD∥BC, AC⊥AB, AD=8, BC=10, 则梯形ABCD面积是多少?

上述问题是教师在“相似形的性质”教学巩固环节所设置的一道问题案例。教者在该问题案例的教学活动中, 采用学生探究、教师指点的教学方式, 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对问题条件进行探究分析活动, 学生在探究分析问题过程中, 初步认识到该问题案例条件主要是关于相似形性质的运用, 在解答该问题案例时, 学生对构建等量条件关系发生了卡壳, 此时, 教师抓住这一时机, 发挥指导点拨作用, 要求学生对问题条件所展现的内在关系进行再次分析, 并且找出这些条件关系中, 哪些与问题解答要求密切相关。此时, 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点拨下, 认识到该问题解答的策略是:“如图所示, 作AE∥DC交BC于E点, 由Rt△ABE∽Rt△CBA, 依次算出BE、AB的长, 最后求出AE的长, 即可求出梯形面积”, 最后,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策略。

通过上述问题教学过程, 可以发现, 教师将问题解答的过程变为了教会学生解答分析问题的过程, 实现了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活动, 实时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分析, 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 既能够对解题过程所存在的不足有及时深刻的认识, 又能够对解题方法策略有准确全面的掌握, 从而为学生有效反思提供方法论支持。

三、注重学生辨析问题的训练, 推进学生反思

学生反思能力素养的养成, 需要实践和锻炼的时机, 从而实现思考能力素养的有效树立。初中生在一定时期的学习实践活动中, 逐步养成了初步思考分析的习惯和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舞台, 在教学活动的练习反馈环节或评价辨析环节, 设置具有辨析特性的数学问题或解题过程, 要求学生在解答问题基础上, 进行反思辨析活动, 引导学生结合解题经验, 对他人解题过程和自身学习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评价活动, 实现学生在问题辨析的活动中, 借助于反思手段, 达到思维能力素养的有效进步和提升。

总之, 反思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探究活动深入开展、创新思维有效提升, 起到助推作用。初中数学教师要按照新课标要求, 创新教学活动方式, 提供反思时机, 重视反思方法教学, 设置反思舞台, 让学生在有效教学中, 能够反思, 善于反思。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 是一个探索、前进、反思和提升的过程。教学心理学认为, 反思是教师和学生能力和效率不断进步和提升的重要“法宝”, 反思活动运用, 能够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刻的总结和改正, 为有效开展活动“扫清”前进、发展的“阻碍”。新课程标准下, 初中数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 要有意识的提供学生反思的机会, 引导学生反思, 运用有效教学手段, 提升学生反思活动效能。

8.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反思意义内容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49-02

生物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相当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并且时刻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但是有些教师,只是满足于自己的教学所得,而忽略了教学中的不当之处。比如,只清楚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却没有意识到学生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到位;只看到学生分数的提高,却忽视了学生能否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只能听到听课者的赞誉声,而不愿接受批评意见;等等。这样的教学态度,是极不利于自己教学水平的提升。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改进教学方法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它能够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从而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学反思,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教学中的重要过程,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新课标强调的重点。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只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回顾、分析和审视整个教学过程,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从而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有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才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因而,失去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形式多样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一言权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平等的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3)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

三、教学反思的运用

教学反思是教师研究自己如何教,研究学生如何学的一个过程。在教中学,在学中教的一个过程。

(1)用心体会,发现问题。用心体会,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型教学”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例如,“绿色开花植物双受精过程”一节的教学,有的学生掌握得非常好,但有的学生却认为特别抽象、理解不透。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潜心研究,调整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还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的实际效果。例如,在学习“人体各器官在体内的分布”一节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缺乏联系自身的观点,将人体各器官与自身分裂开来,所以在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教学时,要联系实际、结合学生自己的身体来学。所以要成功地调整反思,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而且还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

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实践表明,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

9.新课标下高一数学教学反思 篇九

石阡民族中学徐泽贵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针对学生的表现,得到以下的教学反思,并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教学方案。

一直以来,很多学生都反映初中的数学学得还可以,但是一上高中就觉得数学课听得不是很懂,成绩也退步不少,是什么原因造成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呢?

1、初,高中教材间的跨度过大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问题(在函数中,又分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

2、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如果要想尽快适应高一数学学习,提高成绩,我对自己提出如下措施:

1.应该多看看初中数学课本及教材,了解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开学初,要通过与学生开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课标,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高一要放慢进度,抓住重点,讲透难点,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根据我的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开学第一节课,我就对学生的学习

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每周一小测,每月一大测。

每周小测可以有针对性找一些学得不扎实的学生面对面辅导;每月大测可以检测自己一个月以来的教学效果;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10.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十

文昌中学 刘建军

【摘要】力度空前、理念新颖的数学课程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风貌。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想迅速成长,须合理、有效地对我们教学进行反思,才能达到“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 教学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对反思问题的最简洁表达。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有一段时间,在教学中,经历了茫然与彷徨,体验了无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组织,其间不乏出现各种思维的碰撞,而正是这些体验、碰撞不断的引起我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启迪,得到成长。

一、教学观念上反思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

初教高一时,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大幅高,这种巨大的

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从适应,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总感数学难学,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三、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时应注意,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不等于思维活跃,是否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还有,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四、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就上面讲到的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

1、学习懒散,不肯动脑;

2、不订计划,惯性运转;

3、忽视预习,坐等上课,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不会听课,如像个速记员,边听边记,笔记是记了一大本,但问题也有一大堆;有的则一字不记,只顾听讲;有的学生只当听老师讲故事时来精神等等;

5、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教师讲的听得懂,例题看得懂,就是书上的作业做不起;

6、不懂不问,一知半解;

7、不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对那些偏、难、怪题感兴趣,好高骛远,影响基础学习;

8、不重总结,轻视复习。

对于我们面上中学,大部分是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较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无须谈说。上面所谈到的学生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1)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教师为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2)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让不同

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结果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5)合作时间给予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合作学习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下次开展合作活动学生也懒得配合了。(6)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指导作用没有跟上,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7)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合作名存实亡。小组代表或个别优等生的发言多数一听就知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合作学习结果变为: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

我们应明确,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要避免“将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学习之盘”。教师需关注学情,提前建立评价建体系,挖掘合作点,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技能会合作,同时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激活内因真正促发展。

六、对习题、试卷评讲的反思

习题、试卷评讲不能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而应当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与典型错误,抓“通法”与典型思路,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长吉

《现代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曹一鸣 《数学教学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中学数学2003,8

3、崔允漷

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广州市第十二届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学习材料汇编》2006、8

4、张雅君

教师的教学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06、2

11.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的历史教学活动有了全新的改变,教材、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历史教学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一、新课标下历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初中的历史教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素质,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要求。经过反思,我认为历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与情感素质。

1、知识素质

有一个比喻:“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有可能很好地传授知识。历史教师不仅要有比较系统、全面的历史知识,而且还应当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历史教师自身的努力,那就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教师。作为历史教师,还应关心时事政治,谈古论今,以古鉴今,使历史课更富有时代气息,能更好的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

2、能力素质

首先是备课能力。在教师的备课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不只是教學大纲,还包括对学生的深刻了解,以及历史专业知识修养。教师要把教学大纲对教学的要求溶解在讲课中,靠的是历史教师的日积月累起来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说得准确些,是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功底。其次是组织教学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二者的协调统一。教师要牢牢掌握课堂的主动权,采用多种行之有效、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成语典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同时,历史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不仅可以弥补“历史不可重演”的缺陷,而且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想象力。

3、情感素质

教育是一个需要激情的职业,作为历史教师更需要充满激情,三尺讲台,要融入历史教师自己的情感。历史教师的情感道德表现在对历史学科的热爱以及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感上。这份爱只有融入整个教学过程,自然而真切地流露出来,才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同时教师应具有的情感,就是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生活、所思所想,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就史论事,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事业。真诚的关爱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会更加信任和爱戴老师,会因为对老师的爱戴而喜爱上老师所教的这门课。

因此,我认为历史教师应是集知识、能力、情感于一身的人。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必要前提。

二、新课标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明确要求,史课程的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可见,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从传统的中心地位退出,让位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化。

1、从“以分为本”到“以人为本”

教育的意义,本来就是建立在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之上的。而“应试教育”的弊端,就是“只见分数不见人”,只看重少数成绩好的学生,把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异化为“以分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过程中充满了人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做到着眼学生整体发展,立足每一个学生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包括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层次、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平台,获得最大最好的发展。

2、从“师道尊严”到“师生互动”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全面主宰学生的学习,是历史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唯一来源。而现在教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所以师生之间要互教互学,互惠互助,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知识结构的互动就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教学,是知识与知识、师生与知识、现实与历史的交流与对话,表现为课堂内容上加强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如史地、史政、史文等的综合。

3、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

新教材要求师生在互动的教学中共同体验,一同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要经常对自己在课前的思考,上课中的体验,上课后的认识进行认真的反思,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使自己的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注重学生的“学”,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又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倾向,个人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积累等。“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课堂设计只会与学生的实际相差甚远,一堂课下来使师生双方筋疲力尽,收效甚微。所以教师要在“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热闹”中“有序”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落实。

三、小结

12.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篇十二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致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无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适应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一) 过分强调“师道尊严”, 忽视学生学习地位

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 一些教师过分强调“师道尊严”, 在教学中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没能为自己准确定位, 不清楚自己在当代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忽视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全面服从教师的“教”, 不注重学生的“学”, 学生处于被动学习, 使得学生对数学失去学习的兴趣, 导致了高中数学教学效率低下。

(二) 片面重视理论知识, 轻视实践

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 我国学生经常能拿下第一名, 而在数学建模比赛中, 却常输给西方国家的学生, 这是为什么呢?许多教师心里也都很清楚, 这是重理念而轻实践导致的结果。他们也在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但是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 还是没能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也就无法培养学生主体思考、独立判断、协作学习以及研究性的学习能力, 使得许多学生过分依赖教师, 缺乏自信心、主动性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而且害怕竞争, 根本不能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 应试教学现象严重, 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高考成绩成了衡量高中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 许多数学教师紧紧抓住高考的教学要求, 高考考什么, 他就努力教什么, 忽视了教学是师生双边的互动活动。课堂教学偏重于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传授, 严重忽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 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的教学活动, 缺乏学习的动机, 而且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 致使学生的智能因素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 无法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二、新课标下探究教学中几个问题的反思

(一) 对教学理念的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都是课堂的主宰, 以自我为中心, 居高临下, 唯我独尊。学生只是课堂中的听众, 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维走,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挥发。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这样的观念,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让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就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走向平等的共同参与者, 和学生一道去探索真理的奥秘, 与学生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课堂上, 理所当然地要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 但这并不影响和排除学习中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中, 教师要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与空间,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数学规律, 主动去推导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 给学生讲得应尽量少些, 引导学生发现得尽量多些, 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自主解决问题。同时, 教师应围绕教育教学目标任务, 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思考、共同提高。

(二) 对教学方式、手段的反思

在过去的教学中,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比较重视对知识的传授, 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状况, 上课时基本是以“满堂灌”为主, 少有与学生的互动, 更说不上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开发其潜能。在新课程下的教学, 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 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关注每个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 数学探索的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教学改革作为新课标的行动目标, 也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每个教师都置身于这个潮流之中, 但还不能舍弃传统的教学思维。在教学中, 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帮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 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 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着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鼓励和帮助学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组织和鼓励学生组成课题组合作的解决问题;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查阅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在计算机网络上查找和引证资料的习惯。

目前, 在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影响着高中数学的教学水平。因此, 为了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们务必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积极探索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进而实现高中数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校本教研》[M]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 江苏教育出版社

[3].黄红, 《浅谈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J],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8

上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练习题下一篇:市场各项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