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阅读理解题附答案(共9篇)
1.《武陵春》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篇一
《公民环保》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材料一:
公民高度认同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缋,66。88%的受访者在近半年内讨论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
71。97%的受访者在购买家电时,每次都会或者经常会选择节能家电;69。04%的受访者经常会优先选择公交、自行车或顺路拼车等绿色出行方式;55。83%的受访者在购物时经常会自带手提袭或购物袋;72。70%的受访者能够做到适度消费,减少购买非必需品。
在家庭场所,公民环保行为实践的比例为74。90%。调查表明84。19%的受访者能做到“人走关灯”,79。85%的受访者能够准确识别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在公共场所,公民践行环保行为的比例为64。02%。调查表明80。88%的受访者能够做到不随手乱扔垃圾,70。25%的受访者能够做到外出用餐“光盘”。在工作场所,公民践行环保行为的比例为53。67%。调查表明56。81%的受访者能够做到“双面打印”。
虽然有39。85%的受访者在近半年内关注过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新闻报道,但近半年内参加环保志愿活动和捐助环保项目的受访者比例仅分别为24。48%和22。51%。28。40%的受访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保护野生动物,34。84%的受访者能够做到保护饮用水源,在发现周围有人使用野生动物制品或者食用野生动物时,只有25。00%的受访者会加以劝阻或通知有关部门。
调查发现,不论在家庭、公共场所还是工作学习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公民环保行为实践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而文化水平与公民参与环保行为的深度存在关联。52。06%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近半年内关注过生态环境新闻,而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受访者中仅有27。78%关注过;77。53%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捐助过环保项目,而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受访者中仅有59。29%捐助过;40。45%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投诉过企业污染情况,而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受访者中仅有33。56%投诉过。
大部分受访者将自身生态环境行为实践的原因归结于“社会责任感”和“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两项分别占比51。18%和25。58%。
公民选择环保科普形式调查统计表(多选)
(摘自《公民环保行为调查报告》)
材料二:
随着基本环保知识的科普和媒体宣传力度的增强,我国城市居民对于基本环保知识的认知明显提高。以此挺调查反映的民众对PM2。5和气候变暖的认知程度为例,54。2%的民众表示对于PM2。5有一定程度的认知,40。4%民众认为个人日常行为将影响气候变暖,这两项占比均较前两轮调查有大幅提升。
调查同时显示,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识到个人行为将会对环境保护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民众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强。调查发现,对于环保贡献、垃圾分类、自带购物袋购物等问题均给出高度肯定回答,分别是75%、90。3%、81。3%;对于为环保组织捐款、做环保义工等问题,民众的回答也比较乐观,71。1%的民众表示愿意捐款,78。7%的民众表示愿意为环保做义工。对于“政府春节期间是否应该禁止放鞭炮和焰火”问题,80。8%的民众认为应该禁止。与相比,民众在上述几个方面的意识均有了较大提高。另外对于政府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高达69。8%的民众支持采取汽车限号政策。
(摘编自《<中国城市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发布》)
材料三:
据媒体报道,最早发现华北超大污水渗坑的是重庆一家环保公益组织。从环保实践来看,环保公益组织、环保公益基金等社会力量是行政力量的重要补充。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如中国近百名知名企业家出责成立的环境保护组织——阿拉善生态协会,不但有力改善和恢复了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生态环境,减缓乃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沙尘暴的发生,而且增强了企业家的环保社会责任感和公众的环保意识。
(摘编自盘和林《激活环保微力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民高度认同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多数人关注生态文明理念,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B.公民选择环保科普展览展示、标语或宣传活动的比例均不足三成,原因在于这些科普形式欠直观形象。
C。公民喜欢的环境保护传播渠道仍以电视、广播为主,但公民选择通过网络了解环保信息的居第二位,值得重视。
D.人们高度认同环保贡献、垃圾分类、自带购物袋购物等,很多民众表示愿意为环保组织捐款、做环保义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部分公民对践行绿色消费理念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且融入了日常生活中,不进行不合理消费,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理念深入人心。
B.公民环保行为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公民自身文化水平等有关,但因环保科普力度加大,经济水平对环保行为实践的影响已弱化。
C。材料二以调查数据为证,指出只要大力落实基本环保知识的科普,增强媒体的环保宣传力度,就能促进民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
D.材料三以具体个案为例,表明环保公益组织、环保公益基金等社会力量对于环保监督与生态环境治理起到决定性的支撑作用。
3.怎样提升公民环保行为的成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6分)
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检索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原因在于这些科普形式欠直观形象”原因推断不当,显得武断,理由不足)
2.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基本倾向的能力。(B归因不当。“因环保科普力度加大,经济水平对环保行为实践的影响已弱化”这一点原文并未述及。C强加条件关系,不符逻辑;民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环保知识科普与媒体环保宣传只是其中的重要渠道,此外,还得有其他的手段,诸如法制惩戒等。D“起到决定性的支撑作用”这一表述不当,应该是“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原文“行政力量的重要补充”这一表述可以推出)
3.【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①缩小乃至消除公民环保行为存在的场景差异,增强公民公共场所与工作场所的环保意识;②增强公民环保行为影响他人、监督他人的意识;③提高公民文化素养与受教育水平;④提高公民环保行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⑤扶持环保公益组织,促进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与环保行为的实践。(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2.游漓江阅读理解题及附答案 篇二
①远离熙攘的城市,远离拥挤的人群,在七月雨后桂林的晨雾中,漓江出现在我们这群北方客人的眼前。许是梦里见过太多的缘故,初见漓江,竟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②不算很宽的河道,两岸一突一突的青山,江中一汪一汪的绿水,岸边一间一间的小楼,水中一群一群的野鸭,偶尔见到山间涌出的瀑布……漓江的美似乎并不只是这些,鸟鸣、蝉鸣,水声、歌声,就算只能在此倾听自然,也会觉得不虚此行。
③漓江就像一条明亮的绿色琉璃制成的工艺带子,巧妙地装饰着桂林这颗祖国南方的珍珠,河道的宽窄也出奇地合适,宽了显得漓江粗枝大叶,窄了又显得漓江小家子气。这里的每一湾、每一壑,仿佛都有人精心雕琢过,水流的急缓,漩涡的.多少,每处细节都显现出漓江无瑕的美丽。
④漓江两岸,山是一绝,都是大小石头叠成,可所有的山上却长满了树木,给这本应光秃秃的石山盖上了一件绿色的斗篷。这斗篷和着风儿不时地扬起裙角露出点山的底色,毛茸茸的绿色和清亮的石色和谐地搭配着。这里,山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干净净,利利落落。如果说,把山比做女子的话,那么,她们都应该是性格豪爽,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巾帼,因为这里每座山差不多只有一个山头,不急、不缓,更不缠绵,就像是在蓝底上用绿色勾勒出的一条条圆润完整的弧线,自然大方地守着她们脚下这条精美的琉璃绿带。
⑤不知道是不是总也倒映着山的缘故,漓江的水清得很,绿得很,仿佛是一个注满翡翠的槽,透过绿色的江水,可以隐约见到江底的石头,当游船掠过水面给这绿带留下划痕的时候,可以看见翡翠上白色的花纹正沿着这翡翠曲折的方向缓缓前行,船尾的水痕渐渐平复,船头又重新拨开水面。
⑥给漓江带来无限生机的还有江中嬉水玩闹的野鸭,木筏上的水鸟。它们或安详地游弋,或自在地梳理羽毛,和漓江的景致浑然天成。
⑦如果说美丽的漓江是大自然的造化,那么,江边的小屋则是人类匠心别具的点缀。小屋很玲珑、很精致,古朴又不乏现代,与美丽的漓江辉映成趣,好个人文景观,让人流连忘返。漓江的山静静地守着水,漓江的水默默地绕着山,诗情画意、瑰丽无比,就连她们头上那片蓝天,也时时泛起幸福的涟漪。
《游漓江》阅读题目
1.选文从哪几方面描写漓江的?
2.读罢本文,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漓江的感受。
3.第②、③两段在修辞上突出的特色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试分别举例说明。
3.《武陵春》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篇三
A.上具告之 具:详细
B.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 趣:兴趣
C.为陛下危之 危:感到危险
D.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 发:派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上因随以行 因人之力而敝之
C.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 夜缒而出
D.以节召樊哙 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3.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陈平用智谋维护刘氏政权的一组是( )
①是趣之虎也,窃为陛下危之 ②陛下弟出为伪游云梦
③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 ④陈平闻,日益甚
⑤陈平伪听之 ⑥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①②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有人密告韩信谋反时,刘邦没轻信诸将意见,而是认真听取陈平的分析,并采纳了他的意见,说明刘邦很信任陈平。
B.韩信被刘邦捆绑后愤怒高呼,后悔自己没有早烹杀刘邦,刘邦说:“你不用出声喊叫了!你谋反,已经很明显了!”
C.刘邦善于用人,但又多疑,听到有人说樊哙的坏话,立即恼羞成怒,便采用陈平的计谋,让周勃代替樊哙领兵,让陈平到了军中立即斩下樊哙的头。
D.陈平曾为高祖出谋划策捉拿樊哙 ,刘邦死后,樊哙夫人吕就多次在吕太后面前说陈平坏话,可吕太后闻知此事,却暗自高兴。
参考答案:
1.B
2.C
3.D(③④⑤体现他的明哲保身)
4.《马》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篇四
一、基础知识
1.作者布封是________国________学家和________。他一生的主要著作是卷帙浩繁的《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①鞍辔()②犷野()③阔绰()④庇荫()()
3.解释下列词语。
①剽悍:②畸形:
③相得益彰:④有过之无不及:
4.第一部分所写的马,有什么主要特点?你喜欢这样的马吗,为什么?
二、能力提高
阅读下列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你们试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吧: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它们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流荡、蹦跳,采食着四季皆春的气候不断提供的新鲜产品;它们既无一定的住所,除了晴明的天空外又别无任何庇荫,因此它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种空气,比我们压缩它们应占的空间而禁闭它们的那些圆顶宫殿里的空气,要纯洁得多,所以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与妍媚而已。
这种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它们只是豪迈而犷野。虽然力气在大多数动物之上,它们却从来不攻击其他动物;如果它们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它们并不屑于和对方搏斗,仅只把它们赶开或者把它们踏死。它们也是成群结队而行的,它们之所以聚集在一起,纯粹是为着群居之乐。因为,它们一无所畏,原不需要团结御侮,但是它们互相眷恋,依依不舍。由于草木足够作它们的食粮,由于它们有充分的东西来满足它们的食欲,又由于它们对动物的肉毫无兴趣,所以它们绝不对其他动物作战,也绝不互相作战,也不互相争夺生存资料。它们从来不发生追捕一只小兽或向同类劫夺一点东西的事件,而这类事件正是其他食肉类动物通常互争互斗的根源:所以马总是和平生活着的,其原因就是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使它们无需互相妒忌。
1.试用三个词语概括出大自然自由状态中的马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谈一谈作者为什么认为“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
3.仿照选段中“由于草木足够作它们的食粮,由于它们有充分的东西来满足它们的食欲,又由于……所以它们……”的句式写一段话。
由于________,由于________,又由于________,所以________绝不________,也绝不________,也不________。
4.课文第五段在描绘野马的外形时,还写到了其他一些动物。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马》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法;博物;文学家。《自然史》
2.①pèi②guǎng③chuò④bìyìn
3.①勇猛,强健②生物体发育不正常③指两者互相配合,使他们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④有超过的而没有达不到的4.主要有两个特点:勇毅和驯良。从文意看,这样的马至少是悲哀而值得同情的。因为这时的马已经失去了自然的本性,因而它是不“美丽”的。
二、能力提高
1.①美质;②美德;③美形
2.因为马最大的美丽只有在自然的、不受拘束的状态下才能展现出来,所以天然的(马)要比人工更美丽些。(也可从马在人工状态下的缺点的角度作答)
3.略
5.夏夜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篇五
夏夜,静悄悄的。花儿睡了,小草睡了,树木睡了。
水池里,睡莲花闭上了美丽的眼睛。“绿绿的叶子上,停着一只蜻蜓,像一架小飞机停在机场上。”
池边的.草地上,青蛙呱呱地唱歌,蟋蟀在弹琴。
天上,月亮婆婆笑弯了眉,星星眨着调皮的眼睛。风儿轻轻地吹着。
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空中飞呀,飞呀,一闪一闪的……
夏夜的夜晚多美啊!
好词:呱呱地唱歌 调皮
佳句:池边的草地上,青蛙呱呱地唱歌,蟋蟀在弹琴。
1.选出描写天空的句子。
A.夏夜,静悄悄的。花儿睡了,小草睡了,树木睡了。
B.池边的草地上,青蛙呱呱地唱歌,蟋蟀在弹琴。
C.天上,月亮婆婆笑弯了眉,星星眨着调皮的眼睛。风儿轻轻地吹着。
正确答案:C
2.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A.7
B.6
C.5
D.4
正确答案:B
3.文中出现的动物有哪几个?
A.蜻蜓
B.青蛙
C.月亮
D.睡莲花
E.蟋蟀
F.萤火虫
正确答案:A B E F
4.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写在括号内。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小飞机”是指 (A.叶子 B.莲花 C.蜻蜓 D.花儿),“机场”是指 (A.叶子 B.莲花 C.蜻蜓 D.花儿)。
6.中国墨阅读理解题答案 篇六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xx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苏东坡尤喜浓墨,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晴。”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 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 线面交融,富有朦胱的墨趣。
④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制成的烟墨几乎被现代的墨汁所取代。现代墨汁以炭烟、胶料、添加剂等为主要原料,机械加工而成。它制作工艺简单,生产量大,方便使用和保存。但这种用现代技术化学合成的墨汁固定胶着,创作的艺术作品缺乏层次变化和透明度,没有呼吸的空间,使东方美学的追求有所缺失。
⑤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明代魏学洢《核舟记》中就有“其色墨”的句子;“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 ”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 ”。
⑥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 ”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 ”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中国墨》阅读题目
14.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墨的。(3分)
15.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16.阅读第④段,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制成的烟墨几乎被现代的墨汁所取代。
17.将下列词语分别填入第⑤⑥段中的画线处,顺序依次是 、、、(只填序号)。(4分)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墨客 C.墨宝 D.舞文弄墨
1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头引用名句,引出说明对象“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材料进行说明的。
C.墨的制作过程依次是取烟、制作烟料团、加入配料制成墨团、捣练锤击、入模成型。
D.第③段“ ”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是“既……又……”
《中国墨》阅读答案
14.①墨的制作过程(或:制作工艺) ②墨的选择和应用③现代墨汁制作和特点④墨的意义的演变(每个要点1分,答对3个要点即可得满分,共3分)
15.示例:作比较。比较松烟墨和油烟墨的不同特点和使用范围,突出说明墨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说明方法占1分,表达作用占2分,共3分)
16. 示例:“几乎”,“差不多 ”的意思(表程度),准确地说明了现代墨汁因生产量大,方便使用和保存的特点,差不多替代了手工制成的烟墨,但并未完全替代。(解释词语占1分,结合句子分析作用占2分,共3分)
17 B C D A(每空1分,共4分)
7.《孙权劝学》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篇七
(一)课内阅读理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
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是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
编攥的,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
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
(3)蒙辞以军中多务()(4)及鲁肃过寻阳()
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课外阅读理解
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
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
“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
A.恐已暮矣()B。盲臣安敢戏君乎()
C。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D。及鲁肅过寻阳()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9、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不超过五个字)
10、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答:
《孙权劝学》答案
1、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
2、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3、(1)当道、当权(2)粗略的阅读(3)推托(4)到
4、(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5、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7、A。迟,晚B。怎么C。再次,重新D。到……的时候
8、(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佛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9、年纪大事务多
8.一封家信阅读理解题答案 篇八
一天上作文课时,李老师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商人,他的儿子到外地去挣钱。整整一年,商人的儿子没有一点儿音讯,商人和他的老伴十分挂念儿子。
有一天,商人的儿子终于寄来一封信,商人急忙打开信,一口气读下去,读着读着,眼泪就掉下来了。读完信,他含着泪对老伴说:“老伴,快拿些钱来,给儿子寄去,儿子在外地生活得好苦啊!”老伴听到后,急急忙忙走来,接过商人手中的信,迅速看了起来。信看完了,却乐呵呵地说:“你这死老头子,哭什么呀,儿子在外地挣了很多钱,生活好着呢。”
听到这里,李老师笑眯眯地问我们:“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封信的内容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李老师就把那封信写在黑板上,原来信的内容是这样的:“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老师又问:“你们知道商人和他的老伴是怎样读这封信的吗?”李老师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沸腾开了,只见同学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讨论起来,也有几位同学托着下巴在冥思苦想。后来经过我们共同的分析思考、讨论研究,终于解开了这个秘密。
多么有趣的故事啊,听了这个故事,我深受启发,懂得了无论是写作文还是写信,都要认真地加上标点,如果不加标点,就会引起读者的误会,甚至会闹出笑话来。
《一封家信》阅读题目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挂念——启发——误会一一急忙——
2.根据下面的解释在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
(1)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2)深沉地思索。
(3)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3.故事中的老两口读完儿子的信,为什么一个哭一个笑?你能揭开这个秘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封家信》阅读答案
1.惦念 启示误解 匆忙
2.(1)异口同声(2)冥思苦想(3)绘声绘色
9.竹影阅读理解题与答案 篇九
“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着他的两脚。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头来向天空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大家赞美了一番之后,我说:“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弟弟说:“我们谈天吧,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是口里的热气吧?”“是头上的汗水在那里蒸发吧?”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因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弟弟手痒起来,连忙跑进屋里去拿铅笔。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1.从叙事的角度看,这段文字主要写“我”和小伙伴 ,生动地表明 往往就蕴涵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4分)
2.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人我们的`眼中。”句中的“隐”字有怎样的意味?(4分)
3.童心是天真烂漫的。文中最能表现童趣的情节是什么?(4分)
4.文中说争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这说明了什么?(5分)
【参考答案】
1、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艺术和美 点拨: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理解其主旨。
2、动词“隐”字,若隐若现,赋予了月亮生命力又使人产生无限遐思,想到美丽的嫦娥。这句描写,月儿朗照,竹叶轻摇,如同一幅美妙的画,自然成趣。 点拨:最关键的是从拟人方法的运用入手,品出赋予月亮以生命,把静物写活了,给人以美的遐思。这样,便能提高自己的赏析能力。
3、是弟弟提出的一个问题:“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大家于是先看,然后争论。这样的问题,成年人也许不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