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教学反思

2024-09-29

新教师教学反思(共12篇)

1.新教师教学反思 篇一

新教师教学反思 对新教师来讲,所谓的教育科研显然不是要出什么专著和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而是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自己尽快地熟悉教材、了解本学科的体系,尽快地了解学生并掌握一些基本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入一种和谐的境界。简言之,新教师的教育科研是为了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有成效;让教师教得自信,教得幸福,教有作为,新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从一般性的备课到教学设计,实施策略性教学

新教师备课往往会出现以下这些问题:一是备教材不备学生。二是备章节不备体系,备课内不备课外。因此,新教师备课局限性很大,备课的对象往往是教材,结果是一篇教案,目的是方便教师讲课。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引导新教师从一般性的备课转变到对教学的设计思路上来,实施策略性教学。

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结果往往是一堂课或一个章节的总体构想,目的是为了支持学习过程。我们更强调系统设计,系统设计的教学能较好地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可以是一堂课的设计,也可以是一个章节若干课的设计,教学过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策略性教学即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所采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策略性教学就教者及学者而言是最优化、最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及教学的评价。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同时要考虑上述三个方面。有效策略必须为学生“减负”服务,对学生来讲应是低成本的。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追求这种有效性。教学策略计划是教学设计过程的一部分,这时设计者必须能够把教学内容、设计理论和自己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定位融为一体。

二、从纯粹的听课到比较,实施反思性教学

新教师听课应注意几个问题:不要把听课作为一种目的,为听课而听课,为了完成学校所规定的任务;数量不等于质量,认认真真地分析一堂课比随随便便听几堂课要有效。新教师要从听课转到教学比较中来,实施反思性教学。教学比较,主要是将自己与上课老师进行比较。听不同年级或不同学科的课,要预先看一下课的内容,形成一个大致的教学思路,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与上课老师的课有什么不同,找出差距的原因,分析自己存在的优势。

教学比较是一种教学反思。新教师的反思应包括对听课、上课等教学现象及教学事件的反思,反思是在寻找“文化认同”过程中的反思,没有反思的教师不可能成长。

三、从单纯的讲课、批作业到教学对话,实施建构性教学

新教师容易把教学简单理解为讲课、批作业。讲课仅是单向的传输,批作业也仅仅是检测自己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人类的沟通与合作是以语言为媒介的。教学的过程是以语言的方式完成的,这一过程就是在于它以独特的现实情境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课程是一种对话,对话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沟通及交流,对话也包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融通。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必定会有情境,这种对话所创设的情境,有利于民主、平等气氛的形成,有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有利于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批阅作业也应是一种对话,教师应在作业本上给学生留下更多的反馈信息,把作业本当做是私人之间交往的场所,批阅作业是师生心灵对话的一个过程。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绝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所以,新教师单纯的讲课、批作业是无论如何也构不成这样的情境的。

新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成果体现也应是多方面的,评价是多元的,它包含以下两个内容:一是隐性成果,即思想性或价值成果,方法论或思维性成果。它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总结,形成了某种价值判断,得出自己对某种教育现象或问题的观念与看法,逐渐理解或掌握有关教育现象必然性的知识或原理,同时也形成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可操作的思路及方法。二是显性成果,即可见的易评估的成果,它可以是一个教学设计,上的一堂课,带的一个班级,写的一篇文化,研究的一个课题等。

越是优秀的教师,科研成果就越丰硕;科研成果越丰硕,就越会视教学为一件富有创造性的且有意义的工作。所以,教育科研是新教师迅速成长的捷径,是教师获得幸福的必由之路。

2.新教师教学反思 篇二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从教学的基本过程来看,教学反思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教学前的反思,即教师课前思考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以什么样的形式、用什么样的方法呈现给学生,课堂教学应重视哪些问题等。二是教学中的反思,即教师面对课堂上的突发的问题、或者课堂的生成,思考如何应对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三是教学后的反思。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以及教师个体的差异性,教师的教学反思也往往具有多样性和个体性。

二、教学反思的作用

新课程强调教师必须由传统经验型教师向现代反思型研究者转变,而教师的教学反思则成为教师自主成长的核心因素。具体来说,教学反思对于新教师的快速成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 教学反思是新教师自主成长的平台

教学反思能够让我们看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思考解决的方法以减少我们今后在教学时的盲目性,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要我们新教师能够不断反思,就一定能够使我们的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教学质量越来越高、自身专业素养越来越好,我们的进步也就越来越快。

2. 教学反思是新教师落实新课改理念的通道

新课程积极倡导教师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反思型的实践者。这不仅为新教师指出了教学工作的方式,也突出强调了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新课程所提出的许多具有创意的理念,需要我们新教师“在实践中去探索,在反思中去实践”,努力将新课改理念转化为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使我们的教学行为与新课改理念日趋合辙。

3. 教学反思是新教师积累教科研资料的宝库

教学过程是教科研选题的最主要阵地,而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过程中各种得失的积淀。那些活生生的教学实例,具体的教法、学法,都是开展教科研的资料。如果我们能够以“教学后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等到时机成熟时,再运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去分析、去整合,就可能形成一些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规律。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事实上,对于广大新教师而言,最关注的是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即教学反思的方法问题。新教师最为关键的是要寻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反思方法。

1. 自我反思法

新教师的成长主要依靠自我,新教师的教学反思同样如此。一方面,新教师要随时记录自己的教学体会。教学反思不像教科研论文,它没有固定的写作内容和风格,只要是你对于自身教学的分析、总结都可以记录,并且要养成随时随地记录的好习惯。另一方面,新教师要定期对教学反思进行整理和归纳。在每周或者每月教学结束后,新教师要对于随时随地记录的东西进行再次反思,只有通过整理和归纳,才能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也有可能形成自己对于教学内容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见解。

2.“超我”反思法

一个新教师的成长,自然也离不开指导老师对于自己的帮助。在实际的教学反思过程中,新教师还是需要指导老师对其进行一定的干预和引导的。一方面,新教师要主动邀请指导老师走进自己的课堂,让指导老师来帮助自己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另一方面,新教师要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以及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和专家之间的对话,进行交流反思。教学经验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知识,要通过“观摩学习”榜样的行为去习得。新教师以听课的形式,研究和借鉴具体而鲜活的经验,然后对于自身教学进行反思,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3.新课改中教师如何对教学进行反思 篇三

一、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个积累总结过程。教学的反思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素养的有效方法。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有意识的积累总结,能较快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波斯(G-J-Posner,1989)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新课改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存在的不确定性,教学目标、教学结果、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都具有不确定性,新课改強调的是教师的创新,要求教师树立稳定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的教学,也要求教师注重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得、所思、所感,把自己的经验、积累转变成新课改的教学材料。在新课改中教师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把自己的创新推向更高的层次,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二、对教学进行反思的原则

a)自主性原则。对教学的反思要教师自身进行,只有教师自己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才能把亲身的体验,实际的案例总结出来,反思的内容才有真正的说服力,他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b)及时性原则。对教学反思要及时,在课堂教学结束后马上进行,这样对教学的反思才会最具体、最真切,时间拖得越长,对其教学的反思越不具体,也就失去其真实性。

c)坚持性原则。对自己教学的反思要坚持不懈,不断积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一阵风”、“一阵热”,要坚持二三年,养成习惯,坚持对教学进行反思。

三、如何对教学进行反思

对教学的反思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如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行为等。本文主要从细节的角度谈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反思。

1.本节课中最成功的细节

一节课中最成功的教学细节,体现了教师以自己创造性教学思维,以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内容,以恰当的方法去设计教学环节,去驾驭整个课堂。因此可以将教学中自己感受深刻的、达到预期效果最好的细节记录下来。例如:别开生面的导入新课、由浅入深的科学提问、承上启下的过度、画龙点睛的小结、举一反三的练习设计、别出心裁的电教手段、标新立异的板书等。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或被称为“闪光镜头”,是教学研究的宝贵材料。教师将其及时记录下来,写成教学后记,在以后教学中不断的引用和完善,必将直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本节课中有失误的细节

新课改强调教学是实行互动过程,新课改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越来越多的体现,影响课堂教学动态变化的因素很多,要求教师随机应变的技巧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教师往往难以完全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因此,教学实践中难免有疏漏之处,如教学内容安排不妥,重点和难点不够突出,教法运用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练习手段缺乏趣味性,偶发事件临场处理不当等等。教师应当客观的面对这些失败之处,课后及时将这些记录下来,并进行理性思考,从主观上寻找原因,使之成为今后教学中应吸取的教训,起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作用,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弥补和解决,从而避免今后教学中的失误,改进今后的教学。

3.一节课中有创意的细节

这里所讲的“有创意的细节”,不包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创新,而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有创意的细节”。它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新创意”,课堂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之间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等,教师有时会灵机一动,冲破所备教案的框框,产生一些原来备课时没有想到的念头和想法,而且马上顺口就讲了出来,这种奇思妙想被称之为“灵感”,如对教材的新的、独特的理解,新颖有趣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感兴趣的电教方法和练习手段,能烘托课堂练习活动气氛的信号与提示等。这种灵感,都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闪光点,他们稍即逝,来得快,消失得也快,如果不及时加以记录,很快就会忘掉,需要及时去捕捉记录下来,在经过“精雕细刻”的加工整理后就会不断改进,丰富自己的想象,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教学。

二是指学生教学过程中的“新创意”。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者,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直接深刻的体会,学生通过切身感受常常产生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对一些问题也有独到的回答,老师要积极与肯定,并在课后及时加以纪律,如有位教师在上《荷塘月色》中历来被奉为通感手法经典之作的一句??——“微风?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时,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朱自清把荷香比作歌声似乎不是最好,文章通篇的已经都极为宁懿,除了作者之外,没有第二个人,如果用“歌声”有点破坏整体效果,照我看来,改成“笛声”更好,既无人声参杂,也符合当时的意境。”这个学生的突发奇想,引起同学的共鸣,教师也让学生来唱主角改写这句经典名句,同学们变得兴奋起来,经过斟酌、品味、比较,不断涌现出大家公认的佳句。这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教师的思路,使教师的教学能进一步得到补充和完善,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以上所说的三点对教学反思的细节,前两点细节是每位教师的每节课都有的,也是任何一位教师都能去反思总结的,后一点细节不是每节课都有,但只要坚持经常进行反思,对提高这种“有创意的细节”会越来越多。

4.新教师教学反思 篇四

一、教学方面

1、备课

积极参加本年级组组织的教研活动,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

2、上课

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在当天有课的时候努力做到能够下晚自习辅导学生,增强对当天内容的消化。

4、作业

5.教师新理念教学反思 篇五

首先,要学会自我审视。

作为青年教师,我有着充沛的精力和灵活的头脑,对不断完善、更新的教育理念有着较强的接受能力。能在教学中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在工作中进行摸索、探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平时能对照教育理论来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教材编排有自己一定的独到理解,逐渐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敢于在教学中做一些尝试,努力钻研,注重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关爱每位学生,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的氛围。能协调好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教师、家长、学生间的沟通,为教育教学工作和谐、顺利地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要坚持自我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强,却不能很好地实施,效果往往和自己预想的相差很多;课堂上我总是提醒自己要学会倾听,但是每次听完学生讲我总会出一身汗,最后还是要我再讲一遍,造成时间的浪费,效率的降低;我心里很明白,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要注重学生的发展,但是最后我还是以成绩定输赢;我很想在科研中出成果,但是每次的论文总也找不到重点,等等现象都让我感觉我原有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了。

如何才能让我走出这个困境呢?我想这就是我下一个阶段努力的方向了。

第一、进行自我定位:

广求良师,博览群书,努力探索,积极向知识渊博、教学技艺精湛、德艺双馨的骨干教师靠拢,成为学校不可或缺的人。

第二、具体实施方案:

(一)业务方面:

纵横听课:同学科各年段听课,同年段不同学科听课。不同年段听课,纵向了解本学科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做到课堂教学“心中有数”;不同学科听课,横向关注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寻找教学规律,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实施:坚持在课前做到两问——一问教材,深刻钻研教材,写好教案,理清教学重点和难点;二问自己,“准备好没有,这堂课难点在哪里,怎样突破,要教给学生什么,怎么上最有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不盲目追求形式,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写好反思: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好好想想,看哪里做的不对。这样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也会让自己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会有深层的认识。另外,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因而经常写教学反思可以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教科研方面:

撰写论文:当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该不断修炼“内功”,随时挑战机遇。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和教学教育笔记,积极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不断提高论文质量,每学年至少要有1篇论文在市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实情,列出的发展规划。同时,我还将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坚持以校为本,踊跃参加校本培训,积极投入课题研究,尽我所能,成就自我,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6.新上岗教师教学反思 篇六

第一次听侯老师的数学课,果不其然。整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的嗷嗷的。教学始与终,注重了对学生“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的引导和熏陶。其次是教师关注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评价和奖励贯穿课的始终,有效地组织了课堂教学。教学中各种感官齐上阵,加深了对新授知识感知和理解,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生长思想”每一节课都会或多或少的留下令人深思的地方。以我曾经教数学的粗浅做法认为:数学是一门表达严谨的学科。在学生的表达上教师应给予引导、提示或示范,从数学的`角度上纠正、规范学生的表达。其次,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只要学生张嘴读算式、回答问题,就应提醒学生使用普通话,不拖音。只要学生提笔写字,就应提醒学生双姿(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要正确。

7.新教师教学反思 篇七

一、漫无边际

即撰写教学反思日志缺少主题。它往往以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的方式呈现,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构思不缜密,随感而发,率性而述。整篇教学反思读下来,或想说明问题却未阐述清问题的内容,或想阐明观点却未凸显鲜明的观点,或想表达见解却未呈现明确的见解……总之,没有分明的中心论点。

【案例】这节课,学生反应平平,与之前实习时上的精致课有较大出入,没有达到我自己心目中的课堂。这一点,我表示非常的遗憾与自责……我觉得要成为一位能上好课的语文老师并不是一件易事……通过这几天的教学经历,我的最大感悟就是———好好备课,好好上课,任重而道远。

【诊断】作者想说明问题,但由于没将教学中的问题归结清楚,因而,呈现出的问题纷繁芜杂,其实就是把自己的教学感受不加甄选地全部呈现了出来。这种反思,既未能聚焦,也无法解决问题,感受过了也就过了,反思成了一种形式———为反思而反思。如此反思,违悖了教学反思日志的目的———沉淀规律,以至于反思漫无目的,成效大打折扣。

【矫正】依诊开方,明确教学反思日志的目的———沉淀规律———当是关键。可在开学初,在不同场合,由不同角色的骨干教师阐述教学反思日志沉淀规律之目的,使之带着明确的目的开启反思之旅。怎样沉淀规律呢?以聚焦问题或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与归宿,具体做法是:自备课伊始便做足充分的准备;上课时,针对备课时自认为亮点或劣点处展开有目的的思考,当与备课所预设的一致时便做正面剖析,当与备课所预设的相悖时便做反面剖析,这样,一切有序推进,逐步深化。之后,一方面日积月累沉淀规律,另一方面发挥已沉淀规律的听诊把脉、纠错正偏作用,两者交融进行,彼此生发。

在时间的见证下,随着一篇篇新教师教学反思日志的夯实,及良好反思习惯的逐步形成,其反思的目的会愈撰愈明。

二、面面俱到

即撰写时过分关注所有方面,重点不突出。如在反思时,由于困惑重重(观点或见解颇多),怕挂一漏万,舍不得放下,遂全部呈现;或暂存思想“作祟”,先将问题全部呈现,留待日后逐步思考解决。结果问题一样都未解决,观点(见解)一样未沉淀。

【案例】下午连着3节课。第一节上《我们是哪儿来的》,原以为这个自己还能勉强糊弄。孰料现实那么骨感,没有好的组织语言,没有丰富的相关知识,堆砌的课堂让我和同学们都在期盼着下课铃声的到来。我知道这不能怪孩子们,是我课前没好好准备,是我对不起他们。第二节教学四年级科学,四年级同学已经有了学业的压力,适应了课堂的纪律,他们做得很好,始终配合着我的课堂。尽管我没上多少内容,只是让他们写写作业,再随便聊了几句,可是他们却很体谅我。第三节回到自己班级上课,教孩子们做眼保健操,很惭愧自己都做得不太标准,却要教授他们,真的是误人子弟呀。

【诊断】新教师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想以最快的速度破解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所以,当这三节课都存有困惑时,她便想去一一解决。但是,她分明未拎清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不要说三节课,连一节的都未拎清,更遑论解决之策了。于是,她只呈现了头脑中最真实的、原始的想法,问题还是问题。如此反思课堂,哪还有反思的味儿,它只是把自己当时课堂教学的全部感受直白地呈现出来罢了,至于诊症与破症的思考,一概未作结论。如此反思课堂,教师一直在教学表象上徘徊,即便能解决困惑亦只是见招拆招,而难以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迁移策略。

【矫正】遵循大道至简的理念,秉承“少则得,多则惑”的思想,教师选择反思内容时舍面取点,只盯教学的一个点———最好是备课时自认为的亮点或劣点,可以合并同类,可以抓主舍次,还可以是切中自己的长处或短处的……只要用着顺心,利于沉淀教学规律即可。

案例中,采用同类合并法提炼出这三节课需破的共同点———教学要基于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而且,这点亦是教师感受最深的,凭心而论,有话可说,有理可述),之后围绕此点继续舍面取点———选择其中的一节课去揣摩,去剖析,寻求解决之道。具体做法是:以这点为圆心,教师思前想后———对比辨析,找到症结所在;联系旧知———寻得理论支撑,使之后的演绎有底气;互相印证———增强反思的厚度与深度,让教育规律的沉淀更具牢固性。如此一课一思,思之深刻;一课一得,得之牢固。

依上选择反思内容,并逐步辅之以概括提炼、归纳沉淀、迁移运用,教师遂能逐渐培养出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智慧的辨别力及精准的筛选力,面面俱到的毛病亦会随之减少,直至全面消失。

三、冠履倒置

即反思并不是基于教学撷录的提炼归纳,而是对已积淀的教学理论的阐述。它往往以这样的表达方式呈现:先摆上一段教学理论,然后述说“我”是怎样演绎这个教学理论的———仅仅到此为止,至于此理论演绎后的结果及论证全然没有,教学反思的顺序也被颠倒。

【案例】一位新教师在反思中先写道:“在教学中,表扬是东风,批评是北风。北风呼啸,东风无力。北风吹来,声势浩大,气势逼人;东风吹来,温暖和煦,看起来慵懒无力。批评总是以力量的方式出现,到最后,输给了看似没有力量、柔和的表扬。”然后,用概括的语言简单叙述学生作业未完成时“我”发挥了表扬的威力。

【诊断】它只是对教学理论的阐述———当教师教学中遇到与之前学习有关联的教学理论时,就用这个教学理论去论述此教学现象,并就此了结,而未用实践进一步验证此教学理论,进而反思归纳出教学规律———一个教学理论演绎后的实践提炼,一个被事实再次证明(或是或非)、深刻记忆的教学理论。只对之前的学习或读书体会作自由阐述的反思,犹如海市蜃楼,于人,不被认可;于己,不易沉淀,更不易牢记。

【矫正】首先,让事实说话———呈现事实依据,把课堂上与反思点相关的情境呈现出来(要是教学理论演绎便呈现演绎过程与结果),做到客观、详细,并支持自己已表述的感受。再基于撷录的教学实践展开剖析,层层验证自己的感受,于此期间,可迁移学习心得,可完善与修正自己的顿悟,可拓展、深化与增删自己的灵感……最后,归结出简洁的教学规律。

循着这样的路径去剖析,采取这样的方式去论述,剖析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有理有据,记忆深刻———有利于聚沙成塔,把脉教学———只要情境相似,规律迁移便简单易行。

四、隔靴搔痒

即对教学撷录展开剖析时,未抓住关键、切中要害。如交代的一些背景或意义过多,或教材的地位与主要内容陈述过多,或两者兼而有之……总之,非主旨剖析接近甚至多于主旨剖析内容,以致反思与实践不对口或对口不紧密,造成主次不分或肯綮未握,反思力度大大削弱。

【案例】在一篇《小标点,好朗读——〈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中,剖析部分总共1158字,其中712字阐述了学生乱用标点的困惑、课文主要内容、询问学生是否想去北京及介绍北京的风景名胜和升旗仪式,446字基于教学撷录展开剖析———运用加标点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并领悟朗读的精妙所在。

【诊断】教师一味地追求剖析的丰厚,结果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这篇反思的“主角”该是明显的———“运用加标点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并领悟朗读的精妙所在”,而在此反思日志中却成了配角,主次颠倒了。当然,必要的背景或意义介绍还是需要的,它有利于论述时思维的连贯性和延顺性,能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但必须把握好度,笃定它的角色———配角,只作侧面烘托。

【矫正】同时迈开两条腿———丰富“主角”和简练“配角”,摒弃冗杂,去粗存精,做到切中要害。对于案例中的具体做法:在主旨“小标点,好朗读”的引领下,发散思维,挖掘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增加“运用加标点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并领悟朗读的精妙所在”之剖析成分,同时精简开头的背景和意义部分———这点尤其重要。那如何增减呢?增,增小标点小在哪儿,它的添加为何能让学生发现并领悟朗读的精妙,在它的观照下学生朗读有何进步、为何有此进步……一切指向主旨的皆深挖;减,减掉叙述性的一些话语、与主旨无关的大段描述,及对背景资料、意义描述进行简化浓缩,等等。

剖析与撷录对接紧密后,其他部分成了主旨的必要补充,主次便分明了,反思力度必定大大增强。

五、浅尝辄止

即剖析教学撷录时,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了,未做深入钻研。反映在教学反思日志上,这种剖析极其肤浅,是其脑中的灵光一闪,至于它一步一步从教学撷录中提炼的过程几乎难觅踪影。它呈现于教学反思中往往只有一两句,思维的厚度及认识的深刻与之基本无缘。反思日志游离于教学表征,未得其本质。

【案例】一名新教师的教学反思分为两部分:1.详细撷录讲述七巧板来历的故事;2.剖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诊断】实例撷取详实,而对撷录的剖析却甚是简单,且是泛化了的公式语言,毫无课堂实践的个性阐述。据笔者了解,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颇多:如教学理论的匮乏,即使取得了实效,亦只停留于实践层面;如实用主义习惯的主导,能“粗暴”地解决教学表象便已满足,致使每次思考都缺乏深度,剖析深细一直未成其思考重点;再如惧怕麻烦和困难的心理倾向,导引他安于现状———探求本质毕竟需要一定的思维力,而重复或再现以前的言语、事情相对容易。

【矫正】采取追本溯源,即教师瞄准一点,毕其力出击,对教学片断从头至尾进行层层且细细的剖析。“层层”是指每层都不放过,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宛若庖丁解牛———把对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剖析一一呈现出来,极富层次感地呈现出来。“细细”则指每层不仅剖析了,还要剖析得极其详细,教学片断的每个环节、细节和节点都要挖出点东西来,直至在主旨的指引下,做到了该取则取,该舍全舍,截取处皆剖得清清爽爽,最终写下具有层次性的详实剖析为止。当然,这还只能解一时之症,若想培养教师精准的剖析能力,还得养成良好习惯,如研读教学理论、深思教学现象、及时记录教学灵感等。

将反思结论打碎、还原、溯因,层层细细地剥析,再一步一步重新提炼出关键结论,那么,化解浅尝辄止之症就不再是难事了。

参考文献

[1]王欣欣.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现状调查研究——以山东省临沂市地区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8.新教师教学反思 篇八

一、政治课教师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实施新课程,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控制者,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具有一定专业的专家型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和总结,能够通过教学过程总结良好的教学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

教师每上一堂课后,或多或少有点得失、感想和体会,如果及时进行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不断地改进,不仅会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走弯路,而且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必须在不断的反思和交流中寻找到新的教学策略。

二、政治课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课堂教学的规律,我们认为,进行教学反思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对教育观念的反思

思想政治教师在学习和贯彻新课改的时候,要对自己头脑中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反思,要树立新的教学价值观、学生观和评价观。要摒弃那些落后的思想,对于一些需要发扬的地方要认真继承。只有对教学观念进行真正的反思,教师才能够实施新课程,避免形式主义。

2.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

为了搞好教学反思,政治教师还应该对日常教学行为进行认真的反思,这也是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有序性;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教学方法的适切性;媒体运用的合理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为求得高质量的、有的放矢的教学反思,就必须注意以上这几个方面的反思。

三、政治课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做任何事都是有章可循的,教学反思也不例外,政治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必须掌握一些教学反思的步骤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现问题自我反思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曾经说过:“对待教学工作要敢于质疑,多打问号,再去解决问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难免会发现一些问题,此时,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可以使自己迅速获取反馈信息,找出成功和不足,针对不足研究原因,思考对策,进而改进和优化教学。比如说自己的教学是否注意到了以学生为本?是否已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否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是否体现出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是否还有未解决的问题?学生是否有更好的建议?哪些属于自己的教学亮点?哪些问题还要进一步完善?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重新设计这一课的时候,拿出更好的教学方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即使是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会有不足之处,随着时间的变化,条件的改变,课堂教学实践也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进一步完善。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只是把自己看做知识的传递者,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接受者,在教学实践中,更多采用的是应试的题海战术,以分数高低论英雄的观念普遍存在。单从提高学生成绩的角度看,这种教学方法在短期内可能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持久下去,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进而不喜欢政治课,思维守旧、缺乏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就会相继出现。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更应该学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多反思一下。虽然,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前准备时会对学生的各种思维信息走势有所准备,但我们在课堂中会发现,学生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有时不少意外随时随地都会发生,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及时进行反思,迅速采取措施,科学地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同伴互助进行反思

教师自己独立反思,很有可能产生“模糊”的反思现象,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同行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并肩作战,互帮互助。“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同一个问题,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通过相互交流,将教学中的某些现象说给其他教师听,请他们指出其造成的原因或改进的意见。大家各抒己见,共同探索,往往会寻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每个教师都应该积极主动地为自己创造机会,观摩其他教师授课,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认真对照反思,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4.借助学生反馈进行反思

“好学生是促使我们提高业务的老师”,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完成教学任务,还要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反思,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开展合作学习。要在学生学习的同时,掌握和了解他们学习的进度和状况,以便能够针对具体的情况做相应的改进。

5.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进行反思

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通过录像的方式将自己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然后在课下,通过对录像的反复观看总结自己教学的得失,并且进行教学反思。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很好很有效的反思方式。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政治教师必须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并且不断地学习,自觉体验和不断完善自己对教育的理解,经常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责编 周春晓】

9.新学期教师教学反思 篇九

三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年龄还是比较小,生性好动,而且又上了几个月的网课,注重力简单分散,在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有时候教师很难操纵课堂。

所以我尽可能的采纳灵便多样的教学方法。究竟对于教学来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优劣,对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关系很大。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强,因此,就要以灵便多样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

针对三年级的学生爱说爱动争强好胜善摹仿怕羞等心理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我认为游戏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爱好的好方法,尤其是低年级英语教学就可以灵便的运用各种游戏来进行教学,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爱好。比如说大转盘,用大转盘的方式来进行单词的复习。分角色上台表演来复习对话,或者是击鼓传花来复习每一单元中的重难点等等,这些方法我认为都是非常有效的,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爱好,而且也可以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10.新教师教学反思---亲手写 篇十

在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异常大,竞争极其激烈的条件下,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是许多人的梦想,能找到一份当老师的稳定工作,更是许多女孩子的追求,而我终于实现了这一梦想,心情是激动的,是欣喜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欣喜与激动在慢慢得减退,随之而来的是忙碌和劳累——教学的不适应,新课程的不熟悉,对学生的不了解·······所有陌生的东西迎面而来,让我感到应接不暇,手忙脚乱,也深深感到了当一名教师的艰辛。

不管工作有多苦多累,我绝不后悔,因为付出总有回报。通过这两个月来不断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不管在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理念是上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转变,在新课程教学中,我就旧观念的碰撞中,“以学生为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的观念正在逐渐生成。教育观念正在逐渐更新,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正在逐渐改变,综合素质正在逐渐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当然也碰到了一些困难与问题。教学中,对于教材的要求难以准确把握。如:课外资料题型种类过多,大都在教材中被要求做简要练习,我认为教学进度太紧,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能有足够的时间复习巩固。

11.新教师教学反思 篇十一

一、 漫无边际

即撰写教学反思日志缺少主题。它往往以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的方式呈现,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构思不缜密,随感而发,率性而述。整篇教学反思读下来,或想说明问题却未阐述清问题的内容,或想阐明观点却未凸显鲜明的观点,或想表达见解却未呈现明确的见解……总之,没有分明的中心论点。

【案例】这节课,学生反应平平,与之前实习时上的精致课有较大出入,没有达到我自己心目中的课堂。这一点,我表示非常的遗憾与自责……我觉得要成为一位能上好课的语文老师并不是一件易事……通过这几天的教学经历,我的最大感悟就是——好好备课,好好上课,任重而道远。

【诊断】作者想说明问题,但由于没将教学中的问题归结清楚,因而,呈现出的问题纷繁芜杂,其实就是把自己的教学感受不加甄选地全部呈现了出来。这种反思,既未能聚焦,也无法解决问题,感受过了也就过了,反思成了一种形式——为反思而反思。如此反思,违悖了教学反思日志的目的——沉淀规律,以至于反思漫无目的,成效大打折扣。

【矫正】依诊开方,明确教学反思日志的目的——沉淀规律——当是关键。可在开学初,在不同场合,由不同角色的骨干教师阐述教学反思日志沉淀规律之目的,使之带着明确的目的开启反思之旅。怎样沉淀规律呢?以聚焦问题或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与归宿,具体做法是:自备课伊始便做足充分的准备;上课时,针对备课时自认为亮点或劣点处展开有目的的思考,当与备课所预设的一致时便做正面剖析,当与备课所预设的相悖时便做反面剖析,这样,一切有序推进,逐步深化。之后,一方面日积月累沉淀规律,另一方面发挥已沉淀规律的听诊把脉、纠错正偏作用,两者交融进行,彼此生发。

在时间的见证下,随着一篇篇新教师教学反思日志的夯实,及良好反思习惯的逐步形成,其反思的目的会愈撰愈明。

二、 面面俱到

即撰写时过分关注所有方面,重点不突出。如在反思时,由于困惑重重(观点或见解颇多),怕挂一漏万,舍不得放下,遂全部呈现;或暂存思想“作祟”,先将问题全部呈现,留待日后逐步思考解决。结果问题一样都未解决,观点(见解)一样未沉淀。

【案例】下午连着3节课。第一节上《我们是哪儿来的》,原以为这个自己还能勉强糊弄。孰料现实那么骨感,没有好的组织语言,没有丰富的相关知识,堆砌的课堂让我和同学们都在期盼着下课铃声的到来。我知道这不能怪孩子们,是我课前没好好准备,是我对不起他们。第二节教学四年级科学,四年级同学已经有了学业的压力,适应了课堂的纪律,他们做得很好,始终配合着我的课堂。尽管我没上多少内容,只是让他们写写作业,再随便聊了几句,可是他们却很体谅我。第三节回到自己班级上课,教孩子们做眼保健操,很惭愧自己都做得不太标准,却要教授他们,真的是误人子弟呀。

【诊断】新教师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想以最快的速度破解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所以,当这三节课都存有困惑时,她便想去一一解决。但是,她分明未拎清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不要说三节课,连一节的都未拎清,更遑论解决之策了。于是,她只呈现了头脑中最真实的、原始的想法,问题还是问题。如此反思课堂,哪还有反思的味儿,它只是把自己当时课堂教学的全部感受直白地呈现出来罢了,至于诊症与破症的思考,一概未作结论。如此反思课堂,教师一直在教学表象上徘徊,即便能解决困惑亦只是见招拆招,而难以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迁移策略。

【矫正】遵循大道至简的理念,秉承“少则得,多则惑”的思想,教师选择反思内容时舍面取点,只盯教学的一个点——最好是备课时自认为的亮点或劣点,可以合并同类,可以抓主舍次,还可以是切中自己的长处或短处的……只要用着顺心,利于沉淀教学规律即可。

案例中,采用同类合并法提炼出这三节课需破的共同点——教学要基于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而且,这点亦是教师感受最深的,凭心而论,有话可说,有理可述),之后围绕此点继续舍面取点——选择其中的一节课去揣摩,去剖析,寻求解决之道。具体做法是:以这点为圆心,教师思前想后——对比辨析,找到症结所在;联系旧知——寻得理论支撑,使之后的演绎有底气;互相印证——增强反思的厚度与深度,让教育规律的沉淀更具牢固性。如此一课一思,思之深刻;一课一得,得之牢固。

依上选择反思内容,并逐步辅之以概括提炼、归纳沉淀、迁移运用,教师遂能逐渐培养出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智慧的辨别力及精准的筛选力,面面俱到的毛病亦会随之减少,直至全面消失。

三、 冠履倒置

即反思并不是基于教学撷录的提炼归纳,而是对已积淀的教学理论的阐述。它往往以这样的表达方式呈现:先摆上一段教学理论,然后述说“我”是怎样演绎这个教学理论的——仅仅到此为止,至于此理论演绎后的结果及论证全然没有,教学反思的顺序也被颠倒。

【案例】一位新教师在反思中先写道:“在教学中,表扬是东风,批评是北风。北风呼啸,东风无力。北风吹来,声势浩大,气势逼人;东风吹来,温暖和煦,看起来慵懒无力。批评总是以力量的方式出现,到最后,输给了看似没有力量、柔和的表扬。”然后,用概括的语言简单叙述学生作业未完成时“我”发挥了表扬的威力。

【诊断】它只是对教学理论的阐述——当教师教学中遇到与之前学习有关联的教学理论时,就用这个教学理论去论述此教学现象,并就此了结,而未用实践进一步验证此教学理论,进而反思归纳出教学规律——一个教学理论演绎后的实践提炼,一个被事实再次证明(或是或非)、深刻记忆的教学理论。只对之前的学习或读书体会作自由阐述的反思,犹如海市蜃楼,于人,不被认可;于己,不易沉淀,更不易牢记。

【矫正】首先,让事实说话——呈现事实依据,把课堂上与反思点相关的情境呈现出来(要是教学理论演绎便呈现演绎过程与结果),做到客观、详细,并支持自己已表述的感受。再基于撷录的教学实践展开剖析,层层验证自己的感受,于此期间,可迁移学习心得,可完善与修正自己的顿悟,可拓展、深化与增删自己的灵感……最后,归结出简洁的教学规律。

循着这样的路径去剖析,采取这样的方式去论述,剖析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有理有据,记忆深刻——有利于聚沙成塔,把脉教学——只要情境相似,规律迁移便简单易行。

四、 隔靴搔痒

即对教学撷录展开剖析时,未抓住关键、切中要害。如交代的一些背景或意义过多,或教材的地位与主要内容陈述过多,或两者兼而有之……总之,非主旨剖析接近甚至多于主旨剖析内容,以致反思与实践不对口或对口不紧密,造成主次不分或肯綮未握,反思力度大大削弱。

【案例】在一篇《小标点,好朗读——〈我多想去看看〉教学反思》中,剖析部分总共1158字,其中712字阐述了学生乱用标点的困惑、课文主要内容、询问学生是否想去北京及介绍北京的风景名胜和升旗仪式,446字基于教学撷录展开剖析——运用加标点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并领悟朗读的精妙所在。

【诊断】教师一味地追求剖析的丰厚,结果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这篇反思的“主角”该是明显的——“运用加标点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并领悟朗读的精妙所在”,而在此反思日志中却成了配角,主次颠倒了。当然,必要的背景或意义介绍还是需要的,它有利于论述时思维的连贯性和延顺性,能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但必须把握好度,笃定它的角色——配角,只作侧面烘托。

【矫正】同时迈开两条腿——丰富“主角”和简练“配角”,摒弃冗杂,去粗存精,做到切中要害。对于案例中的具体做法:在主旨“小标点,好朗读”的引领下,发散思维,挖掘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增加“运用加标点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并领悟朗读的精妙所在”之剖析成分,同时精简开头的背景和意义部分——这点尤其重要。那如何增减呢?增,增小标点小在哪儿,它的添加为何能让学生发现并领悟朗读的精妙,在它的观照下学生朗读有何进步、为何有此进步……一切指向主旨的皆深挖;减,减掉叙述性的一些话语、与主旨无关的大段描述,及对背景资料、意义描述进行简化浓缩,等等。

剖析与撷录对接紧密后,其他部分成了主旨的必要补充,主次便分明了,反思力度必定大大增强。

五、 浅尝辄止

即剖析教学撷录时,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了,未做深入钻研。反映在教学反思日志上,这种剖析极其肤浅,是其脑中的灵光一闪,至于它一步一步从教学撷录中提炼的过程几乎难觅踪影。它呈现于教学反思中往往只有一两句,思维的厚度及认识的深刻与之基本无缘。反思日志游离于教学表征,未得其本质。

【案例】一名新教师的教学反思分为两部分:1.详细撷录讲述七巧板来历的故事;2.剖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诊断】实例撷取详实,而对撷录的剖析却甚是简单,且是泛化了的公式语言,毫无课堂实践的个性阐述。据笔者了解,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颇多:如教学理论的匮乏,即使取得了实效,亦只停留于实践层面;如实用主义习惯的主导,能“粗暴”地解决教学表象便已满足,致使每次思考都缺乏深度,剖析深细一直未成其思考重点;再如惧怕麻烦和困难的心理倾向,导引他安于现状——探求本质毕竟需要一定的思维力,而重复或再现以前的言语、事情相对容易。

【矫正】采取追本溯源,即教师瞄准一点,毕其力出击,对教学片断从头至尾进行层层且细细的剖析。“层层”是指每层都不放过,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宛若庖丁解牛——把对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剖析一一呈现出来,极富层次感地呈现出来。“细细”则指每层不仅剖析了,还要剖析得极其详细,教学片断的每个环节、细节和节点都要挖出点东西来,直至在主旨的指引下,做到了该取则取,该舍全舍,截取处皆剖得清清爽爽,最终写下具有层次性的详实剖析为止。当然,这还只能解一时之症,若想培养教师精准的剖析能力,还得养成良好习惯,如研读教学理论、深思教学现象、及时记录教学灵感等。

将反思结论打碎、还原、溯因,层层细细地剥析,再一步一步重新提炼出关键结论,那么,化解浅尝辄止之症就不再是难事了。

参考文献

[1] 王欣欣.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现状调查研究——以山东省临沂市地区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 阮丽华.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调查及其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2.

12.新教师教学反思 篇十二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基础要求, 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业务水平、文化修养、教育观点、师德和思想素质的综合表现。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

1.注重学习环境, 让学生参与数学

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 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 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以学生平等交往, 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 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加强数学问题情境的反思, 让学生亲近数学

(1) 创设动画情境。

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投影、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 他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例如,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 用动画展示两圆的相对运动, 让学生在动的情景中感受两圆由远及近的位置关系即: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2) 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生活中的情境, 强化感性认识, 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 创设故事情境。

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 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例如, “龟兔赛跑”是学生熟知的故事, 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时, 让学生结合故事画出整个行程的路程和时间的一次函数图像。

(4) 创设挑战性情境。

根据数学内容, 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 能有效地激趣、导疑、质疑、解疑,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 创设游戏情境。

由于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 稳定性差, 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 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 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6) 创设发现情境。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 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

(7) 创设实践情境。

学生的第一发展水平和第二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应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加强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动手操作, 教学中, 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学生决不能只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 让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来历, 在操作过程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

上一篇:新苗实验中学2014年秋工作计划下一篇:2024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必知面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