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科普

2024-08-30

高中物理 科普(精选8篇)

1.高中物理 科普 篇一

彩虹的形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天空形成彩虹的原因

2.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普知识

教学重点

学习这个课题的重点是在于把握彩虹的自然形成和养成一种以科学态度和观点看待问题,学习这一课时关键的是要明白一些自然地科普现象,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科普的魅力 教学难点

1.彩虹的形成

2.彩带颜色的顺序以及形成原因

教学准备

收集彩虹形成的知识和一些必要的科普现象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彩虹是人们经常看到的五彩缤纷的彩虹一种自然界的光现象,每当当空挂时,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观赏这种大自然美,古时有人说,那是寂寞的嫦娥在云端歌舞挥起的彩绸,也有人说,那是仙女为窥视人间在云中搭起的彩桥,不管是彩绸还是彩桥,都只过是神奇的传说罢了,而现实中的彩虹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彩虹图片)

(二)、新课教学 1.彩虹的形成

师:(1)其实彩虹的形成跟我们学过的光的折射和反射有关,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折射和反射吗?

生:让学生自己回忆总结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的内容 师:那么它们在彩虹形成的过程中的作用(作图分析)

折射和反射,是形成彩虹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光集中起来才能形成彩虹

(2)同学们知道彩虹有几种颜色吗,这些颜色以什么样的顺序排列? 生:相互之间讨论并举手回答

师:总结,彩虹有七种颜色,分别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红色在最上面,紫色在最下面。(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

彩虹是光学现象中的一种色散现象。彩虹一般出现在雨后晴朗的天空,这是因为空气中漂浮大量的小水滴,当太光照射到这些小水滴上时。一个个的小水滴就像棱镜似的把白光分解成七色单色光,对阳光起分光色散作用。

师:那么阳光是如何在小水滴中产生分光色散作用的? 生:分组讨论

师:当阳光射入小水滴时,光从空气进入水时,发生一次折射,由于构成白光的各种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紫光波长最短,红光波长较大,其折射率最小,其余色光介于红光和紫光之间,因此,光线在小水滴内产生分光现象,同时各色光在小水滴内继续传播,遇到水滴的另一界面时被反射回来,重新经过小水滴内部,出来时再一次发生折射回到空气中,这样,阳光在小水滴中进行了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就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当空气中的小水滴数量很多时,阳光通过这些小水滴,经过反射和折射作用,射出来的的光集中在一起,就形成了美丽的彩虹。(4)彩虹形成过程中什么颜色是靠在最前面的?彩虹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由于构成白光的各种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紫光波长最短,红光波长较大,其折射率最小,其余色光介于红光和紫光之间,彩虹形成后红色是在最前面的,彩虹的大小是由水珠的大小决定的,当水珠越大的时候红色就会越明显(5)怎样才能够看到彩虹?早晨的彩虹出现在什么方向?黄昏的彩虹出现在什么方向?

面对太阳的时候我们是看不到彩虹的,要想看到彩虹我们必须背对太阳才能够看到,早晨的时候彩虹出现在西方,而黄昏的时候彩虹出现在东方,然而黄昏的时候我们是看不到彩虹的,因为这时我们的地球和太阳在同一平面上,要想看到彩虹就必须在高空中才能够看到

(6)彩虹一定出现在雨后吗,怎样在晴朗的天气下自己动手制作彩虹?冬天会出现彩虹吗? 生:各抒己见

师:雨后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这固然是事实,但是在阳光下,喷泉或瀑布的周围也会出现彩虹;在夏天,街上奔跑的洒水车后面,有时也会出现一段彩虹,用喷雾器在空中喷雾液可以形成彩虹,所以在晴朗的天气下背对阳光在空中洒水或喷洒水雾,可以人工制造彩虹。冬天一般不会出现彩虹,因为气温低,水珠少,光照少,所以在冬天一般是不会出现彩虹这一科普现象的。2.彩虹的气象原理

同学们都知道彩虹出现在雨后晴朗的天空,那么彩虹的出现和消失与气象有没有关系呢? 生:分组讨论

师:空气里小水滴的大小,决定了彩虹的色彩与宽度。雨滴越大,彩虹带越窄,色彩月鲜明,;雨滴越小,彩虹带越宽,色彩月暗淡。当雨滴小到一定程度时,分光和反射不明显,彩虹就消失,这说明了彩虹的形成直接与空气中雨滴的存在、多少、大小有着直接关系,反过来说,彩虹跟天气变化有关。例如:如果彩虹的色彩从鲜艳变为暗淡,宽度从狭窄变为宽大,都说明空气中雨滴由大逐渐变小,由此,我们可以推测空气可能之间转向稳定,天气情况渐趋稳定。3.课堂总结 ①.彩虹的形成 ②.彩虹的气象原理 4.作用布置

利用课外知识或网络资源,回答以下问题 ①.什么是科普?科学技术包括那两个方面?

②.彩虹有几种颜色组成?在这些颜色中什么颜色是在最前面的?它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③.早晨和黄昏的时候彩虹出现在什么方向?为什

么彩虹在黄昏的时候我们看不到?

④.什么是折射和反射?折射和反射在形成彩虹时有这么作用?

⑤.怎样自己动手制作彩虹? ⑥.简述彩虹的形成? ⑦.从古至今彩虹带给我们的文化历史什么影响?

2.高中物理 科普 篇二

从高中教学的要求来看, 科普文的教学, 应该既要完成对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又要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语文味。为此, 科普文的阅读教学宜有三个角度:说明文的角度, 议论文的角度, 散文的角度。《作为生物的社会》这篇课文, 充分体现了这三个角度。这是一篇介绍动物, 特别是昆虫集体生活时的独特现象的科学小论文。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 将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为与人类进行比较, 描述它们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组织性, 提出了“多个单独的动物合并成一个生物的现象”, 对传统生物学过分强调个体行为和动物本能的观点进行了反思, 也对人类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提出了警视。文章语言幽默生动, 澄清了人们对集体生活的生物的许多误解。

一.从说明文的角度去阅读, 分析文章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体会科普文内容的科学性。

作为一篇科普文章, 它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向公众作科学知识的普及, 也就是要告诉公众有关科学方面知识。那么, 读者也从作者的介绍中了解到科学方面的一些现象、知识、观点或其他。《作为生物的社会》首先就是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

在文中, 作者向公众介绍的第一个对象是蚂蚁, 先从整体上对蚂蚁的生活习性、行为能力、交流方式等方面比较蚂蚁与人类的相似之处, 再介绍个体的蚂蚁的没有什么思想, 一群蚂蚁“看起来有点意思了”, “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则“思考、谋划、计算”, 是“某种活的计算机”, 然后进一步向公众详细介绍蚂蚁的群体活动———建造蚁丘, 它们分工协作, 能选择不同规格的材料, 修复被破坏的“建筑”, 突出群体蚂蚁的智慧。第二个对象白蚁更有特点:群体变大时, 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它们能“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蜜蜂、黏菌细胞、鱼类、鸟类等等都有这样类似的特点。作者通过介绍这些生物, 告诉公众这些不知道的或者说是被传统忽视的事实, 向公众传达自己的观点。

那么, 我们运用说明文的阅读方式, 通过分析、归纳说明对象的特点, 接收到作者传达的信息, 为进一步阅读打下了基础。

然后, 我们可以着手对文章的说明方法进行分析, 但我们很快就发现, 本文的说明方法其实很“单纯”, 主要是举例子、作比较。举例子是写了蚂蚁、白蚁、蜜蜂等几种生物的特征;作比较就是将这些生物与人作比较, 突出生物与人的共同之处, 即高度的组织性。同时从这“单纯”的说明方法运用上, 我们也知道了作者的意图:向公众传达了一个很明显信息, 即一些群居性的生物其实与人类一样, 也有着社会性———互相依存, 互相联系, 同步活动。

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一方面了解了科学知识, 另一方面也体会到作者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独到发现和勇气。

二.从议论文的角度去阅读, 分析文章的观点是什么, 支撑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体会科普文论述的严谨性。

从说明文的角度我们知道了作者想表达自己的观点,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呢?他的观点能说服大众吗?为了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者作了一番努力。本文不像高中生常学的议论文, 也不能用典型议论文阅读方式去分析, 但我们抓住论证的基本特点去分析, 就会发现本文的论证方法既独特又普通。说它独特, 是作者的视角独特, 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 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说它普通, 从全文来看, 我们会发现作者用了两个很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作者对大量的事例进行细致的剖析, 目的就是很明确地告诉公众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不容置疑的;因为对比, 就会使文章的论证更清晰, 更有力。作者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注重列举典型材料。如, 以“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来搬动死蛾, 从而“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以将被破坏的蚁丘修复为原样, 来证明其劳动的协调性、统一性。作者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 有详有略, 先详后略, 以详带略 (详昆虫类, 略菌类、鱼类、鸟类) , 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 又丰富了例证, 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作者在论述中, 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物, 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 肯定群体的智慧, 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

三.从散文的角度去阅读, 分析文章的语言, 品味语言的“味道”, 体会科普文表达的艺术性。

《作为生物的社会》语言非常幽默, 表达意蕴丰富, 如果我们对其中典型段落作一点分析, 就能领会其中味道。

(1) “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 大西洋城边青天白日下的海滨木板路上, 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 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 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 这才略停一停, 碰碰触角, 交换一点点信息。”文章开头就令人耳目一新, 说那些为了开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 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 他们“急匆匆来回乱窜”“碰碰触角, 交换一点点信息”, 看起来和蚂蚁没有什么两样。以描述蚂蚁的语言写人类中的出类拔萃者, 这样写, 生动形象, 能激起阅读兴趣。同时, 还暗含着作者的深意:人类不过是大自然中一分子而已, 就如匆匆奔走的蚂蚁, 犯不着有地球主宰的优越感, 也许从蚂蚁的角度来看, 人类不过是一群“大蚂蚁”而已。但人们却不愿意承认, 用作者的话来说“蚂蚁的确太像人了, 这真够让人为难”。这句话狠狠地讽刺了人类的自大心理, 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 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 真是有些为难。

(2) “它们培植真菌, 喂养蚜虫作家畜, 把军队投入战争, 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 捕捉奴隶。织巢蚁属使用童工, 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 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 供它们的真菌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 就差看电视了。”作者笔下, 蚂蚁有目的劳作, 进行高科技战争, 捕获敌人, 使用童工, 简直就是人类行为。言外之意在于, 蚂蚁的行为与人类行为高度相似, 蚂蚁的社会行为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 人类不必有盲目乐观、自大的情结。

这样的段落在文中非常普遍, 只要我们细细品味, 不难体会到作者的幽默和幽默背后的丰富含义及人文情怀。

从三个方面解读文章, 可以得到全面的认识, 从说明文的角度阅读, 我们知道科学现象;从议论文的角度阅读, 我们接受作者的观点;从散文的角度阅读, 我们更深刻了解作者的态度。还可以学会提炼科普文的观点, 明确科普文表达的独特方式, 领悟科普文背后的科学精神、科学兴趣。

3.物理实验室科普资源开发探讨 篇三

正确理解科普资源的含义

科普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科普资源是科普社会实践和科普事业发展中所需要的一切有用物质,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知识、信息和组织制度等。狭义的科普资源指科普活动、科普实践过程中所需要的要素及组合资源,如人力资源、资金资源、载体、产品、活动、信息等,其内涵包括科普项目或活动中所涉及的媒介和科普内容。要开发科普资源,就要搞清楚什么是科普资源,正如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长钟琪女士说:科学知识就好比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一只蚂蚁在上面爬来爬去,无从下口,这时如果有一只大手在苹果上轻轻掀开一点点皮,蚂蚁尝到甜头,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蚂蚁好比学生,科普就是那双大手去掀开那一点皮。科普资源并不是将科学知识讲授给受众的资源,而是引导受众去品尝科学知识的“甜头”的资源。使用这些科普资源的过程,也就是在科普工作的过程中再通过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方式,适当的将包括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传递给受众。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受众的求知欲,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高受众关于所讲解问题的基本认识,提高受众的科学素养。所以开发科普资源要开发的并不是科学知识这个“又大又红的苹果的琼浆”,而只是“掀开这个苹果那一点儿皮的大手”。

高校物理实验室科普资源开发的步骤

任何一个实验室都有它原本的任务和价值,而要将其用于科普工作就必须有针对性的开发,必要时还要做适当的改动和创新。科普资源开发的一般步骤为:豍分析实验资源,包括实验原理、设备工作原理、设备材质、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豎找出实验资源的关键点,从实验原理到实验结果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什么?豏确定科普资源开发的目录,确定科普资源开发的方向;豐根据目录确定科普资源的形式、确定资源面对的对象;豑分目录开发,根据确定的不同形式,分项开发;豒整合形成资源包,将分项开发的资源再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可以交叉使用的资源包。下面我们根据步骤,结合案例具体论述。

分析实验资源

一个实验的实验资源包含很多内容,应该从实验设备入手,逐次进行分析,包括实验原理、设备工作原理、设备材质、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等,根据分析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在辉光盘和辉光球实验中经过分析提出的问题有:辉光盘盘面的小颗粒和辉光球球体内部为什么会产生辉光?为什么会产生不同颜色的辉光?辉光盘盘中心和盘面边缘、辉光球球心和球面内表面有什么关系?调节钮调节的是什么?手放在辉光盘和辉光球上为什么会改变辉光?

找出实验资源的关键点

从实验原理到实验结果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什么?这些关键点就是科普资源开发的切入点,通过对第一步中提出的问题的解析,将实验资源的关键点标定清楚。

例如,辉光盘和辉光球能够产生辉光的原因是:豍辉光盘盘面小颗粒及辉光球体内充有惰性气体;豎辉光盘盘中心和盘面边缘、辉光球球心和球面之间有电势差,而且要足够使电子逃逸,形成电子流。产生不同颜色的光是由于充装的惰性气体不同。调节钮调节的是电势差。导体的介入会影响电场,所以手放上去会改变辉光分布。日常生活中灯管通电之后能够亮起来就是辉光作用。基于以上分析,确定辉光盘和辉光球实验的关键点有:

(1)惰性气体的作用;

(2)形成电子流的条件;

(3)导体对电场的影响。

确定科普资源开发的目录

因为一个实验资源涉及到的关键点可能有若干个,根据不同的关键点,可以开发出不同的资源,所以确定实验室资源的科普目录是有必要的,确定了目录也就确定了科普资源开发的方向。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科普并不是把一个实验原理简单阐述清楚,它的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活动中,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生活中应用。所以科普资源的开发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

(1)能解释什么现象?

(2)能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怎样制作类似的东西?

在辉光盘和辉光球科普资源开发中,可以确定以下几个目录:

(1)美丽的霓虹灯是怎么亮起来的?

(2)极光是辉光原理吗?

(3)神奇的人体辉光

(4)怎样让不接电源的白炽灯管亮起来?

(5)辉光的用处有哪些?

根据目录确定科普资源的形式,以及针对的对象

由于科普形式不拘一格、多种多样,开发的科普资源也不能局限于一种形式,要根据目录的情况,开发不同形式的资源。

在辉光盘和辉光球资源的目录中,

(1)美丽的霓虹灯是怎么亮起来的?

要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解释清楚霓虹灯为什么能够亮起来?霓虹灯的变化是怎么实现的?所以主要采用PPT课件讲解的形式,辅以辉光盘的演示。

(2)极光是辉光原理吗?

(3)神奇的人体辉光

由于极光和人体辉光无法制作,平常也很难见到,只能通过讲解,并且通过辉光原理直接引入极光和人体辉光的概念跨度较大,只能作为一个介绍性的课件,所以这部分是以讲解为主。

(4)怎样让不接电源的白炽灯管亮起来?

这个题目可以作为一个主题活动,以“不直接接电源,让白炽灯管亮起来”为课题,设计实验活动,引导受众理解辉光原理、提高动手能力。

(5)辉光的用处有哪些?

这个题目主要是讲解辉光原理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以引导介绍为主,可以作讲授课件,也可以制作展板,辅助相关的讲解和活动。

分目录开发

根据确定的目录和资源形式,结合查找的相关资料,分项开发。

例如,在辉光盘和辉光球科普资源开发案例中,神奇的极光课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程让人们对极光的特点以及极光现象发生的地点有初步的了解。

(2)使人们对极光的原理有初步的了解,并知道它与辉光盘和辉光球的原理是一样的。

(3)使人们了解到极光的危害以及它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并激发人们去思考如何避免极光的危害和利用其蕴含的巨大能量。

二、教学过程

1、引入

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光是无处不在的。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世界;有了光,植物才能生长,鲜花才会盛开。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光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那么请同学们想一下,平时我们都见过那些光呢?

展示幻灯片:很好,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种光。那么请同学们看一下屏幕,你们见过这种光吗?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光呢?

2、内容

(1)通过前面的提问和幻灯片的展示引入极光的概念,使学生知道世界上存在这样一种光叫做极光。

(2)极光发生的地域。通过前面的铺垫,学生知道了极光的存在,然后继续设问:我们为什么把这种光叫做极光呢?然后给出答案:因为它发生在地球两极地区,并且在靠近地球两极的很多地方都发生过极光现象。

(3)在学生了解了极光的概念及产生地区以后,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学生介绍极光的特点,并且介绍极光的五种主要的形态:极光片、极光幔、极光带、极光芒、极光弧。

(4)通过前面介绍极光的特点促使学生去思考这样美丽绚烂,多姿多彩的极光是怎样产生的?在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给出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磁铁,它的两极磁性最强,来自太阳活动的微观粒子被吸引到地球的两极的上空以很大的速度与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发生碰撞就发出了极光。就像两个小石子碰撞会产生火花一样。通过这样的解释使学生树立这样的观念,一切现象都可以得到科学的解释,并且了解到类比的思维方法。

然后通过辉光盘和辉光球展示,让学生了解到他们的原理是一样的并且获得直观的体验。

(5)最后,介绍一下极光的危害(包括干扰通信和电力传输)以及其中蕴涵的巨大能量,促使学生去思考如何避免其危害,联系目前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思考如何利用其巨大能量。

三、知识拓展

(1)让学生上网自己去了解关于极光的更多的知识。

(2)让学生去了解其他关于辉光的应用,比如日光灯等。使学生认识到尽管很多事物的外在表现不同,但是它们却具有相同的本质。

将分项开发的资源再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可以交叉使用的资源包。分项开发完成后,由于开发出来的资源多种多样,有很多资源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将用到的素材,如文献、图片等,也要收录到资源包中,为资源包使用者再次开发提供方便。

存在的问题和心得

科普工作的开展不是资源开发出来就足够的,还需要配套的实验室开放模式,这需要在实践过程当中不断地积累和丰富,本文只是资源开发方面作了论述,对于实验室开放模式尽管有一些想法,但是还不够成熟和系统。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4.少年宫物理科普室工作总结 篇四

少年宫物理室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学期我们对实验进行了探究性的研究。

1.确定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确定以实验为基础,用实验来展开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尽量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有机地把课内探索延伸到课外.总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面对群体,以实验创新教育为前提,使学生达到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学会运用实验手段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实验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抓好“七个正确”:其一,选择仪器正确;其二,安装调试实验装置正确;其三,操作规程正确;其四,观察方法正确;其五,测量读数正确;其六,处理数据正确;其七,实验结论正确.2.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发挥主导、主体功能

大力探索改革不适应新时期形势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建立起按科学设计实验教学程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指导实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引导—探索—实验—掌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物理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课内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主要方式是采取提问、答疑、讨论、观察实验现象、动手操作等.在实验中,加强对学生实验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按教学大纲规定必做的分组实验,采用四人一组,总体安排,并将学生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理解能力差,反应较慢,动作缓慢;第二类是思维敏捷,动作粗糙;第三类是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强.不管哪类学生整个实验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必要时答疑引路.另外要还改革实验报告的书写,实验报告不要求统一的格式,只要求与中学物理教学相联系,写出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有何不足.3.演示实验在复习课中应用的探讨。

物理复习是克服学生学习遗忘的重要手段。而物理复习的基本方法有:系统总结法、练习法、实验法等。一般认为:实验教学多出现于新授课中,复习课没有必要组织演示实验教学。复习课中的典型问题或典型物理过程是有必要用演示实验的探究手段来再现、巩固的。通过实验大大拓展了知识的探究、内化过程。它不仅以研究达到掌握目的,而且还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方法教育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4.演示实验下放成随堂小时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的探讨。在演示实验的教学中,有时也将其下放为学生随堂小实验,甚至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来操作。我们做了以下研究。教师分别设置了实验班和对照班。课后达标结果显示:上面讲演示实验下放为随堂小实验的教学,前两节课授课效果是理想的,后面的结果不是很理想。由此可见,这种教法在实践中有其明显的优越性,特别有利于学生相关领域的发展及有关内容的授课。

少年宫物理科普室工作总结

5.适合高中生看的科普类杂志 篇五

《时间简史》 《相对论》简易读本 《物种起源》 《无中生有》 《从宇宙起源到大爆炸》 《果壳中的宇宙》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曹天元著)

《新发现》、《中国国家地理》、《Deep中国科学探险》《大科技-百科探索》《科普文摘》《科普天地》《大自然探索》《知识窗》《奥秘》 《中国科技画报》、《科技新时代》、《牛顿科学世界》《科学世界》

《天文爱好者》《国家地理》《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等,楼主可以搜索一下第一推动系列丛书,如果你喜欢物理、天文宇宙方面的知识,可以去看看,还有现在书店里有一系列丛书是: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这一系列的书籍也是挺不错的,共33本,包含《天体运行论》、《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的对话》、《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物种起源》、《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等科学著作,相信这些书籍可以对楼主大有用处的~!

高一版.00 192.00 84.00 72.00 0.00 25.00 60.00 228.00 0.00 36.00 96.00 57.00科学普及4-263世界科学 月刊8.00 60.60科学普及4-790新发现 月刊15.00 中学版.00科学普及6-142青少年科技博览 月刊3.00

高二版.00综合文摘36-306中学生数理化

6.高中物理 科普 篇六

国家教委5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教学用书),是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以下简称教科书)的配套用书之一。

教学用书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教师理解教科书,选择教法,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就从分析教科书的指导思想、体系结构和风格特征入手,在此基础上,再逐章进行分析,明确教学要求,提出教学建议,选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以备老师们教学时参考。?

?一、教科书的指导思想

1.以义务教育的要求为准则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教育对象将由择优录取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学生基础的差异,也将随之扩大;而教育任务则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各级各类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的公民素质教育。所以,初中物理教科书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全面提高。?

2.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知识、技能、智力的和谐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是未来社会进步对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新一代社会主义公民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所以,初中物理教科书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内容配置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给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奠定基础,还必须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个人的爱好和特长有发展的余地,因此,初中物理的基本要求不宜过高,但又要使爱好自然科学的学生有在这方面得到发展的机会。?

3.以体现“三个面向”的精神为努力方向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物理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其发展更是惊人。许多与物理相关的科技新成果很快进入我们的生活,其中不少已达到普及化的程度,而且这种趋势正日益扩大,有增无减。所以,初中物理教科书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十分注意进一步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现代生活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同时,十分注意反映现代科技新成果在生产、生活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宽广胸襟,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科书的风格特色

1.注意处理好学生认知规律和物理知识结构的关系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将常见的、简单易学的各种物理现象(如简单的运动、声、热、光等常见现象)排在前面,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开始阶段能感觉到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就在自己身边,对物理这门新课感到亲切,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然后依次讲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如力、压强、功和功率、机械能等),分子运动论、内能的知识,电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如电流、电压、电阻、电流定律、电和磁等),最后讲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2.注意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打开教科书就是“致同学们”,介绍教科书的结构和使用,介绍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全书有一篇引言和14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首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里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3.注意体现以实验为基础

基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本特别强调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通过实验得出规律,通过实验检验猜想,通过实验发展新知。全书安排了既可演示又可让学生随堂做的实验100多个,还安排了学生实验18个,课外小实验约30个和许多实践性习题。其中大多数实验的器材易得,方法简便,效果明显。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物理图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发展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践第一的观点。?

4.注意生动活泼、简明轻快、丰满、有用

教科书的编写注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引用一些有趣的故事、事例、现象、实验来引入课题,说明概念,行文力求适合学生的阅读能力,避免学究气、成人化,提高可读性。插图作为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文字配合,形象、直观地说明问题,还有不少插图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照片、漫画形式。

在讲述知识上,教科书注意简明轻快,不过分追求严格,不节外生枝,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对于重要的知识,注意讲得充实、丰满,让学生在比较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知道它的来源、根据和多方面的表现及应用。教科书还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联系生产实际,还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常见现象,注意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从中认识所学知识确实有用,并且逐步学会应用知识。?

5.注意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 本次新修订的教科书是以国家教育部制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为依据,按照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编写的,以实现国家规定的统一的教学要求。教科书中标了*号的课文是供基础好的学校选用的。每章末的“阅读材料”、“小实验”是供学有余力而对物理又有兴趣的学生选用的。这样使教材具有弹性,以适应地区差异和学习者个人的差异,因材施教。?与教科书配套,我们还编写了两种供学生选用的书:“课外习题集”和“实验册”。使基础好、能力强、学有余力的.物理爱好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也不排除基础好的学校从这些书里选出某些内容供课内教学用。??

三、怎样用好教科书

1.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认识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通过主动的学习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充分运用教科书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动手做实验,自由地发表意见、开展讨论。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不要包办代替。教师的讲解主要是引导学生登堂入室,为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 为了使学生学得主动,教师要了解学生,充分信任他们,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愿意学好,而且能够学好。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主要是他们知识基础和生活经历不同造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从开学到期末都要经常而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状况和心理状况,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帮助,不要使前面的困难影响后面的学习,产生积累效应。对有余力的学生要提出稍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多学一点。同时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就能使全班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增强进一步学习的信心,使学习更加主动。

2.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

零碎的知识只是杂乱堆积的事实。结构化的知识才便于应用、并促进能力发展。物理教学要经常地在不同层次上帮助学生使知识结构化。教科书每章结尾的“学到了什么”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组成知识的结构。教师可以推广这种方法,在一章内部的某几节之间,在几章之间,根据需要和可能,引导学生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形成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

? 从一般意义讲,初中物理知识主要包含物理事实、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三种成分。物理教学要注意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认清物理现象,了解物理事实,建立物理图景,再通过抽象、概括、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概念,找出规律,并能把概念、规律和图景联系起来,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这样做既可加深理解,避免机械记忆,又有利于形成结构性知识,有利于知识的应用和迁移。

? 知识的结构化要从初中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出发,不要一味追求严谨和严格,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无谓负担。?

3.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 初中物理学习中的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实验、观察、操作、制作等动手能力,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自我获得知识的能力,等等。

? 首先要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观察和实验不仅是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还是发展其他能力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里的各种实验,切实做好,使实验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农村中学实验条件较差,希望老师们能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发挥创造性,自己动手,自制教具,尽可能把教学大纲规定的、教科书里写了的实验开出,并力争多开一些。

? 其次要积极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形式要多样化,如: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科普讲座,修理或自制教具,观察自然现象,进行生产参观,等等。物理实践活动一是要因地制宜,面向乡土实际;二是要适量,防止学生负担过重;三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指导,但不包办代替。

? 再次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一般可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外读物入手,帮助学生学会抓中心,理思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自学不仅限于阅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他们在“学会”的同时变得更加“会学”。?

4.认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科书内涵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教师要善于发掘,善于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质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当前要着重抓好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态度和科

[1] [2] 下一页

学精神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我国历史上有关物理科学的发明创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我国科学家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辛勤劳动的事实,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发展前景和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和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初步树立起为民富国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通过物理科学不断变革和发展的历史,中外科学家追求真理为真理而献身的历史,结合学生实验、观察、作业、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通过经常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过程,引导学生学习,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此外,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发挥它们的调节作用,使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协调发展。

? 值得注意的是,思想品德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学生更深层次的变化。它不单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是一种伦理的、心理的高级转变。它的实现一要通过学生本身的实践,二要依靠教师的模范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上一页  [1] [2]

7.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作用 篇七

一、模型分类

1.理想模型

理想模型是高中物理模型中最常见最重要的模型, 在理想模型中我们会忽略一些次要因素, 将研究对象简化。比如质点、点电荷、光滑斜面、匀强电磁场、自由落体、完全弹性碰撞、各种匀速运动以及题中暗示的理想条件等。理想模型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实物模型和过程模型。

下面用几个简单的例子对这类模型的建立和运用进行说明。

(1) 匀速圆周运动

质点在以某点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周上运动时, 其轨迹是圆周的运动叫“圆周运动”。这里要注意的是, 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是匀速率,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匀速圆周运动考题中容易出现的物理量有:重力 (G) 、向心力 (a) 、线速度 (v) 、角速度 (ω) 、半径 (r) 。

常用的规律主要有:基本公式 (如向心加速度等于线速度的二次方与半径的比值) ;质点所受合外力指向圆心;系统机械能守恒等。匀速圆周运动还可以根据题目信息, 进一步将题目细分为:绳模型、杆模型和弹簧模型, 而且在平时的训练中, 一定要注意区分三种模型的异同。

匀速圆周运动中涉及到实物模型质点和过程模型匀速运动, 所以在解题过程中一定注意提取题目中信息, 尽可能将题目简化后建立模型。

(2) 平抛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 初速度为零的运动, 叫做自由落体运动。经常出现的物理量有:重力加速度 (g) 、时间 (t) 、初速度 (v0) 、质量 (m) 。运用的规律主要有:基本公式 (如竖直方向的位移, 水平方向位移x=v0t, 速度夹角的正切值等于位移夹角正切值的2 倍) ;加速度始终为g, 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等。

在理想模型的问题中, 模型建立后会得到一些相关物理量, 只要将这些物理量根据学过的规律, 代入相关的公式中问题基本就能得到解决。

2.等效模型

等效模型会将一个抽象、复杂、陌生的研究对象转变为一个具体、简易、熟悉的事物。具体如:磁场中磁感线、电场中电场线、等效电路图等。运用等效模型解题的重点在于物理规律的运用 (如沿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磁感线的切线方向为该点磁场方向) 。

二、解题应用

学习了物理模型之后如果不能巧妙的利用, 那么物理模型在题中也不会起到理想的作用, 通过解题过程讲解怎样使用物理模型解题。

例题1.由三颗星体构成的系统, 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作用, 存在着一种运动形式:三颗星体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 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 绕某一共同的圆心O在三角形所在平面内做相同角速度的圆周运动 (图示为A、B、C三颗星体质量不相同时的一般情况) , 若A星体质量为2m, B、C两星体的质量均为m, 三角形的边长为a, 求

(1) A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A; (2) B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B;

(3) C星体的轨道半径RC; (4) 三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解析:首先需要建立模型, 题目中出现了质点和匀速圆周运动模型。

(1) 在高中天体物理题中, 常常需要将天体运动理想化, 抽象成质点的匀速圆周运动, 并且只需考虑题中所涉及到的天体对运动的影响。由平行四边形定则有:

(2) 同样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

(3) 三个星体的环绕运动可看作角速度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故:

因为, 化简得:

代入等边△ABC, 分析解得:RC=a

(4) 三星体周期相同, 对C星体:

例题2.如图所示, 长度为的轻绳上端固定在O点, 绳子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 (小球的大小可以忽略) 。

(1) 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 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 小球保持静止。画出此时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并求力F的大小;

(2) 由图示位置以初速度为零释放小球, 当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及轻绳对小球的拉力 (不计空气阻力) 。

解析:同样先建立模型, 此题含质点模型、圆周运动模型和绳模型。

(1) 物体的受力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此题物体的受力并不复杂, 绳子的拉力沿绳子方向, 质点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拉力水平向右, 画出受力分析图:

由于此时小球静止, 得出三力的合外力为零, 所以:F=Gtanα=mgtanα

(2) 由于在圆周运动中机械能守恒, 所以小球到最低点的动能等于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得出:, 解得。在圆周运动中, 所以当, 利用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等于合外力得:F向=mg+F绳, 解得F绳mg+2mg (1-cosα) 。

三、小结

本文通过物理模型的分类和运用模型解题来讨论物理模型在解题中的作用。通过本文可以看出, 对于物理模型问题, 只要确认了模型内容, 正确的代入学过的相关公式, 一道看似复杂的物理题就会变成一道简单的数学题。题中的具体计算过程都是数学问题, 物理知识只用来简化抽象出模型和列出具体的计算公式。

摘要:模型的建立对高中物理很多题目的求解至关重要。例如理想模型, 有很多题都需要我们将理想模型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所谓的联系就是将实际问题进行简化, 保留其中的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 抽象成一个容易求解的物理模型, 熟练的运用模型可以大幅度提高解题效率。但现在人们大都将高中物理学习的重点放在了解背过的一个个物理模型, 而忽略了物理模型的使用技巧。我们在这篇文章中用解高考物理题的方式, 系统性的讲解怎样更好的运用物理模型解题, 旨在对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作用做进一步的探究。

关键词:物理模型,理想模型,等效模型

参考文献

[1]李峰丹.高中物理理想模型构建及应用, 2015

[2]乔洁琼.理想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3

[3]李世财.高中物理模型教学探讨, 2011

8.高中物理 科普 篇八

【摘 要】分层次教学,就是针对班内全体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身心特点进行因材施教,面向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堂练习、课外辅导、教学评价分层次进行,提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分层教学: 新课程改革。

在教学中可能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

1、学生的水平不一,能力有高有低,讲课的难度很难把握,讲难了成绩差的同学听不懂,讲简单了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单独辅导时间和精力又不允许。

2、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再多再好,学生学习不主动,上课没有效率,下来以后依然不能处理和解决问题。针对这两点我提出一点个人想法:在上课前把上课要讲的内容让学生提前准备,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分别布置,在讲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大量参与,最好是学生能够完全主导课堂。老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既能因材施教又能最大限度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次的教学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并可以根据自己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的层次,在师资的分配上是相同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真正做到了在大课堂的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对高中物理进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他肯定人的尊严、价值,主张发挥人性,追求自我实现,为心理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应该以个人的主观意识与经验为研究的主题,认为决定个人行为的动力是内在的意识经验与动机,而非外在的刺激或潜意识本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人性抱着积极的态度,认为人类具有实现自我及潜能的倾向,视人为主动的、理性的成长,其最终目的是在追求有价值的目标,实现自己的各种潜能,基于这些论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教学的主要目的应是协助学生发展人性,并促进自我实现。

分层教学正是基于学生有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前提,充分的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策略,引导、协助、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高中物理分层教学所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上的。实验中,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2)动态性原则:分层中要注意防止给学生“贴标签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切忌以静止观点看学生,既要看到差异,也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动态的观点实施分层教学。这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实施分层教学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应及时根据信息反馈进行动态的调整和动态的评论,使进步者得到鼓励,退步者得到警示。

(3)民主性与平等性原则:营造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团结协作,不包办、不强制不同情况的学生同向发展:同时坚信每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认真研究每用心 爱心 专心

排一部分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互学、互练、互帮、互议、互查、互评活动——静。教师要在教材难易度和学生差异的结合点上,围绕一条教学主线,协调好“动”、“静’’的对象和“动”、“静“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动做到“动”在关键处,“静"在必要时,且相互促进,互不干扰。(4)课外辅导分层

学科辅导以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为原则,分层次辅导。如帮助A组学生成立物理兴趣小组,参加提高性辅导:帮助B组学生成立互助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性辅导;帮助C组学生成立补差辅导小组,进行补偿性辅导。辅导实行分类型、多样形式的辅导,使自学、讨论、上课、讲座、选修、竞赛;课内、课外相结合,或个别指导、或分层补救、或小组互助,灵活安排,对症辅导,讲求实效。(5)教学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注意差异性、及时性和激励性,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具体情况,并及时加以鼓励,更强调纵向对比。分层评价,能明显地使学生发现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和发展,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并形成良性循环。具体做法是以个体评价为主,宜粗不宜细,多鼓励、表扬,并扩大评价的范围、内容(口答、概括、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不仅仅只是书面测验),帮助学生在失误、失败时正确归因(个人努力程度、完成的策略方法、身体和环境因素),重树成功的信心。结束语

在学习有限,发展无限的今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务必提升职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务必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务必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发展空间,满腔热情地关注每一个受教育者,平等公正地关爱问题学生和学习有障碍者,使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心灵与心灵、情感与情感沟通的育人过程。这样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才是有效的教育和有效的教学,才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在分层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尊重学,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地自我定位,自我调整,自我教育,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上一篇:12月主持词下一篇:五城联创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