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论文博士(通用8篇)
1.中国矿业大学论文博士 篇一
中石大京研„2010‟18号
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关于加强博士研究生管理提高
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院(系、中心):
现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关于加强博士研究生管理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八日
主题词:博士研究生管理教学质量措施
发:研究生院(2)、归档(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办公室2010年11月18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关于加强
博士研究生管理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若干措施
为进一步建立博士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强化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促进我校博士生研究生教育质量明显提高,特制定本措施。
一、完善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选拔方式
硕士生在校学习阶段表现优秀、符合选拔条件的,均可申请提前攻读博士学位。从一年级硕士生选拔攻博的研究生,按硕博连读方式培养;从二年级硕士生选拔攻博的研究生,按提前攻博方式培养;从三年级或毕业年级硕士生选拔攻博的研究生,需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硕士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后,转入博士阶段学习,按统一招考博士培养;适当提高提前攻博和硕博连读博士比例。
二、试行校外优秀硕士毕业生博士入学申请制
鼓励导师提前推荐校外优秀硕士毕业生报考我校博士。校外优秀硕士毕业生提前申请攻读我校博士学位,可免参加统一入学考试,其外语水平、科研能力、培养潜力及专业综合素质等由学院提前组织考核,根据外语测试和综合考核结果确定是否接收。破格录取博士生实行公示制度。
三、试行从推荐免试研究生中选拔硕博连读生办法
鼓励优秀的推荐免试研究生申请硕博连读,学校每年按博士招生规模10%的比例从优秀的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中选拔硕博连读生,前两年按照博士生普通奖学金标准提供奖学金,博士入学注册后按照博士生普通奖学金两倍的标准提供奖学金。其中超过5%的比例用于本科毕业于“985工程”高校的推免生,其余用于本科毕业于“211工程”高校或国家重点学科的推免生。
四、规范博士生学习年限
在学校规定的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至五年的基础上,最长学习年限原则上可再申请延长一年。超过五年未继续申请延期的,均予以退学,按肄业处理。
五、完善博士生培养经费分担机制
博士生在校前三年的学费、普通奖学金、医疗、住宿、助研资助配套费标准等按学校既定政策执行。第四年的学费由学校承担,普通奖学金由导师承担,医疗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公费医疗管理规定》执行,住宿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按规定缴纳住宿费。第五年的学费由学生承担,普通奖学金由导师承担,医疗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公费医疗管理规定》执行,住宿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按规定缴纳住宿费。超过五年的,学费和普通奖学金由学生自己承担,住宿、医疗自行解决。博士生科研成绩突出,因完善学位论文需要而延长学习时间,可以申请学校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资助和申请免交学费。三年之后的延长期间,导师不缴纳助研资助配套费。
六、强化培养过程管理,试行过程分流制度
试行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分流制度。作为培养过程分流制度之一的博士生中期考核试行办法(考核的组织、考核时间、考核内容、方式、程序及结果认定标准等)由各学院根据各自情况制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后执行,由研究生院组织监督和检查。
七、提高学位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信息的公开透明度
建立研究生开题、预答辩及答辩信息(包括答辩委员会)网络发布平台,对研究生开题、预答辩及答辩等信息提前在网上公布。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信息网上公布;获得学位人员名单及其学位论文题目在网上公示;制定学位论文密级管理措施,对于非涉密及解密学位论文,以适当方式(包括网络方式)向社会公开。
八、改革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方法
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篇数,盲审定为3篇,明审为2篇;对列入学业警告或提前毕业的博士生,其博士学位论文盲审篇数为5篇,明审为2篇。建立博士学位论文盲审专家库。按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在同行专家库中随机确定论文评审专家名单,导师可提出回避本次学位论文评审的专家名单。
九、制定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新标准
按照重在质量、分类指导的原则,各学院分委员会按学科制定博士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标准。各学院分委员会可以直接采用有关部门的学术刊物分区方案,规定博士生在不同分区的期刊上需要发表的论文数量,也可以按学科自行制定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期刊目录,按期刊学术水平划分目录层次,规定博士生在不同层次的期刊上需要发表的论文数量。该标准须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后执行。
十、大力实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工作
扩大学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奖励基金申报对象范围,各年级硕博连读、直攻博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突出的,均可申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励基金资助。
十一、提高博士生生活待遇,全面启动博士生助教和学位论文资助工作
全面提高博士生生活待遇,将博士生普通奖学金由1000元/月〃人增加到1600元/月〃人,从2008级起执行。鼓励博士生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校按实际教学需求设立一定数量的助教岗位,每个全日制博士生在读期间至少承担一门课的助教工作,并按照“按岗设酬、按岗考评”的原则进行管理。建议博士生导师对进入论文工作的博士生提供论文工作津贴,津贴标准由导师自行确定,个人所得税税率按国家标准执行。
十二、加强博士生学术交流,形成良好学术风气
学校设立研究生学术社团基金,鼓励研究生成立学术组织,营造校园学术氛围;加强研究生学术社团与国际学术组织的交流,办好一批与国际性学术组织有密切联系的研究生学术组织,鼓励研究生组织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竞赛。
十三、本措施于2010年9月第九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一会议审议和2010年第19次(总第312次)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研究生院根据本措施制定相关条款的实施办法和实施时间,并负责本措施及实施办法的解释。
2.中国矿业大学论文博士 篇二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 针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都具有不同的培养要求。比如本科生的阶段, 应当主要强调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硕士生的阶段, 应当更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在博士生的阶段, 学生一般为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群体, 除了需要继续加强专业教育外, 培养其学术科研能力是最主要的目标。 (1)
环境法学作为新兴的法学二级学科, 其博士生培养相对于法学本科生、硕士生的培养, 也具有以上特点。除此之外, 它还具有明显的“实践导向”性———必须紧密结合实践, 以“环境问题的解决”作为研究目的。因此环境法博士的培养, 要兼顾“理论”与“实践”。这就决定了环境法学博士点在制定培养方案时, 必须立足于自身的特点。
我国环境法博士生培养已有二十年, 但整体效果仍不理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历次全国法学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均排第一, 是国内较早设立环境法博士点的法学院系, 因此通过对其培养方案进行考察、反思, 将有利于提供普遍性的借鉴。
二、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法博士生培养方案之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每个招生年度都会出台环境法博士生的培养方案, 笔者在2010年9月入学时, 也收到了学院教务下发的《法学院2010级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内含环境法的具体方案) 。这一培养方案与笔者入学前、后年的方案相比, 在细节上或有区别, 但大体保持了稳定。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法博士生培养方案的内容共分十一项, 它们分别是:适用学科专业;培养目标;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学习年限;培养方式及主要培养环节学习进度要求;知识结构和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资格考试;学术讲座、社会实践;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发表;学位论文工作及要求。 (2) 这十一项中, 除了“适用学科专业”、“培养目标”、“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学习年限”等目标性、概括性规定外, 其余项分别以强制、非强制要求两种方式, 对环境法博士生的课内、课外培养进行了规定。
根据以上培养方案的规定, 一个已正式被中国人民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录取的博士研究生, 一般来说需要在3年内完成所规定的学业任务———其中第一学年需要完成所有的课程学习;第二学年之初, 在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考试后, 教研室会组织论文开题, 之后博士生即进入毕业论文的具体写作过程;第三学年的第一个学期末, 环境法教研室将组织博士论文的“预答辩”工作, 博士生将根据“预答辩”中老师所指出的问题, 继续完善博士论文, 并预备第二学期5月份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如顺利通过答辩, 则将获授博士学位。
上述3学年的安排可谓紧凑。在此期间, 一个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法博士生除了必须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外, 还应当修满包括公共课、方法课、专业课、选修课等在内的23个课程学分并通过考核, 应当在学校承认的期刊杂志上发表至少2篇的学术论文, 并应当通过博士学位候选人资格考试。无法满足这些要求的, 将无法顺利毕业。除了这些强制性规定外, 环境法的博士生还可以进行许多自主学习安排, 比如积极争取国外联合培养机会、参与导师主持的研究课题、自主申请学校研究课题、努力发表更多学术论文, 等等。
由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法博士生的培养方案区分课内、课外, 区分强制、非强制, 因此博士生的最终培养质量, 一方面固然与培养方案有莫大关联, 另一方面也与博士生在培养方案“管辖”之外的个人能动性密切相关。
三、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法博士生培养方案之评价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法博士生的培养目标, 是使博士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掌握本学科领域全面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具有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可以说, 这一目标囊括了政治、道德、专业素养等全面的要求。虽然尚难看出这一目标是否能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跻身世界一流法学院行列”的自身定位相符, (3) 但可否实现这一目标, 却是对培养方案进行评价的首要依据。
从整个培养方案的具体设计来看,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法博士生的培养方案形式和程序均规范、完整, 对于3年的学习期而言, 它强制要求的任务量适中, 而培养内容也体现了较高的针对性, 比如要求完成的23个课程学分中, 环境法方法论、法学方法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主文献研读课、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前沿问题研究、能源法等专业课程占据了绝大部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上给专门教授环境法专业知识提供了较大空间, 体现了将培养重点集中于环境法的“专业性”要求。如果能严格按照该培养方案完成学业任务, 那么中国人民大学的环境法博士生基本上都能达到上述培养目标。
但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 笔者认为目前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法博士生的培养方案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仍未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作为在教育部2004、2009年两次正式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均排第一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4) 本应是“最高标准、最严要求”的, 但是从培养方案本身, 尚难看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环境法博士生培养是“高标准、严要求”的。比如除了通过论文答辩外, 博士生只需要修满学分、发表2篇论文、通过学位候选人资格考试, 即可顺利毕业, 这相对于更为“高标准、严要求”的兄弟院校, 可能还是宽松的。
2. 专业课程设计有待优化。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法的博士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包括环境法方法论、环境法学主文献研读、环境法学前沿、法学方法论、法学前沿等, 它们涵盖了方法、文献、前沿课几大类, 因此结构安排基本合理。但是目前这些课程的功效并不明显, 比如其中的方法课, 由学院开设的“法学方法论”主要由本院各学科教授进行“讲座”式大课教学, 而“环境法方法论”的授课体系也尚未成熟, 博士生其实很难从这些课中领会一套明晰、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此外专业文献课对基础、经典文献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 其实不利于扎实学科基础。因此, 为了提高培养针对性, 有必要优化课程设计。
3.“教学相长”的格局仍未形成。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法专业承担教学任务的主要有三位老师, 其中两位博导、一位硕导。虽然教师人数少, 但却需要同时为本科、硕士、博士生开课, 此外还必须指导学生论文等等, 可谓任务繁重。但是如果教学任务过于繁重, 确实不利于老师们更游刃有余地安排教学、科研工作, 也不利于学生们更好地从老师长年的科研沉淀中充分汲取知识精华。因此确实有必要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实现“教学相长”。
4. 培养及考核机制仍流于形式。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对博士生培养进行强制要求并直接干预的有三个事项———修满课程学分、通过候选人资格考试、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其实鲜有学生因未修满学分、未通过资格考试而无法毕业, 因此这两个机制恐有“流于形式”之嫌。较有实质意义的考核机制其实是论文答辩, 但由于论文答辩已到培养“末端”环节, 万一学生无法顺利通过答辩, 那么学院即便想再加大培养力度, 也已经有些“于事无补”。因此如果学生培养质量不佳, 那么培养及考核机制流于形式可能也是部分原因。
5. 自主学习的引导机制仍然不足。
高质量的博士生培养, 固然与教师的课堂教学, 以及学校、学院的考核机制密不可分, 但在3年时间里, 毕竟仍然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方面与每个学生的自觉性有关, 但另一方面也与学习氛围有关系。目前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法博士生的培养方案中, 在强制考核机制之外, 对于如何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引导学生们“勤学、好学”的良好学风的生成, 其实关注不够。这必然直接影响大环境中学生们的求学状态以及最终的培养质量。
以上问题如不解决, 固然可能无碍于方案“目标”之实现, 也无碍于博士生们顺利毕业, 但如果要提高环境法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就必然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
四、如何完善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法博士生培养方案?
为了提高博士生培养水平, 近来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改革, (5) 比如限制招生人数、限制在职人数、更注重考生综合科研能力等。 (6) 相信这些举措将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环境法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但是为了更具针对性地应对分析指出的问题, 笔者认为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在完善培养形式的同时更注重培养质量。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法博士生的培养除了仍未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外, 更在一些重要培养及考核机制上“流于形式”。因此, 形式规范固然需要继续坚持, 但在此前提下, 仍然需要注重培养品质。真正高质量的博士生培养, 可能并非在于是否修满学分、是否通过候选人资格考试、是否记诵了更多知识点, 而主要在于是否开拓了知识广度和深度、是否在学风做派上更为严谨和扎实、是否提高了独立思考和科研的能力, 如果答案为“否”, 那么就无异于是在“低水平重复”前阶段教育。因此, 在继续完善培养形式的同时, 应当更为注重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2. 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更好地结合。
针对目前课程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应当改革目前法学院内的“讲座式”大课教学 (尤其是方法课) ,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其分为小班, 由多位较为固定老师分班讲授, 再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授课班级;此外环境法各专业课也可以继续优化, 方法课的授课体系应当更为成熟, 并真正能够将老师们多年的科研经验传授给博士生, 此外环境法主文献课应注重基础、经典文献的研读, 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以及“分析、利用材料”的能力, 而非仅仅开阔视野。除了课堂教学外, 还可以考虑在专业内、兄弟院校之间开展“环境法博士生沙龙”等活动, 努力培育优良学风以带动博士生的学习质量。
3. 减轻教师负担, 提高学生科研参与度。
从各方面考虑, 如果要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就有必要考虑减轻教师负担。由于笔者硕士阶段也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法专业, 因此发现博士生与硕士生, 甚至与本科生的课程之间多有交叉, 因此对于一些较为灵活的课程, 比如热点前沿课, 其实可以面向不同学生群体统一开设, 在强调博士生主导、主动的前提下, 一个班里既可以有博士生, 也可以有硕士、本科生, 思维灵活的本科生、具有专业基础的硕士生、需要追求精专的博士生之间, 完全可以互动、互助, 也可以避免因为授课重叠而给教师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但是除了前沿课之外, 基础理论课、文献课等“精专”课程, 仍然应当坚持博士小班授课, 在这些课程中, 要强调博士生的参与程度, 比如要求开展专题研讨、专题演讲等等。如此, 才可以使“教、学”都更精炼、更分层次、更灵活。
五、结语———关于完善环境法博士生培养方案的启示
以上对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法博士生培养方案所做的评介, 难免不全面、不深入。但是该方案存在的优缺点, 能折射出当前我国环境法博士生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唯有继续立足于环境法学科的特性, 继续在各环境法博士点培养方案中贯彻质量要求、促进课堂与课外的结合、促进“教”与“学”的良好互动, 方可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环境法博士培养的质量。
摘要:我国环境法学博士生的培养历史已有二十年时间, 但是由于环境法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专业性、法学博士培养整体基础的薄弱性等原因, 导致目前我国环境法学博士的培养模式仍未尽完善。文章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法学博士生培养方案及其实施的考察出发, 总结其中的经验、发现其中的问题, 并提出完善的思路, 以期能对我国环境法学博士生培养水平的提高能有所助益。
关键词:环境法,博士,培养方案,完善
参考文献
[1]郑也夫.吾国教育之病理[M].中信出版社, 2013年09月出版.
[2]莫洪宪.创新型法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法学杂志, 2013年第1期;
3.芝加哥大学这样培养博士 篇三
在前三年,委员会的众多教授为学生提供了内容十分广泛而庞杂的课程、讲座、阅读课等,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社会思想委员会的教授们开设有“雅典悲剧和政治理论”、“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莎士比亚悲剧研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伦理学基础”、“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争论”等课程,甚至还有余国藩教授开设的“中国古典田园诗歌”、“《红楼梦》研究”等课程,可谓贯穿古今“美”外。
资格考试由委员会的成员命题,分成文学、哲学和社会科学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两道题目。学生必须分别从这三部分中各挑选出一道,并保证一道是和现代相关的,一道处理前现代的学术问题。考试针对每个学生单独进行,选择了题目之后,学生有5天的时间准备,可以查阅任何资料,撰写一篇论文。委员会中相关领域的教授会审查该论文,给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的评分。不合格的即不能进行博士论文写作。
然而,通过了资格考试并不意味着就有资格撰写博士论文,还必须通过该校的外语考试。学生通常被要求掌握3-5门语言,包括英语、德语、法语、汉语、俄语等,如果学的是神学或者古希腊哲学,则必须要掌握拉丁文和希腊语。同时通过了资格考试和外语考试之后,就可以为毕业做准备了。
撰写论文之前,必须提交一个2500-5000字的论文提要,证明该题目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求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以便教授们考察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论文提要只有得到教授的同意,学生才可以着手写作。该委员会学生撰写的论文多成为经典之作,如艾兰·布鲁姆的《伊索克拉底的政治哲学》等。
(摘自《书城》)
4.中国现当代博士题 篇四
一、简答,每题10分:
1.简论沈从文与京派文学的关系;
2.简析1980年代中后期先锋小说的“先锋性”。
二、论述,前两题每题25分,后一题30分:
1.中国现代自传体小说的兴起与意义;
2.胡风如何认识、继承“五四”批判现实主义传统?
3.对左翼文学传统的评价经历了一些起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有学者开始反对片面地否定左翼文学,对这种前后变化你如何看?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古代文学、外国文学
1论述,每题20分:
一、创造社与日本私小说的关系;
二、“五四”新诗实验与民族诗歌传统的关系;
三、莫言创作深受美国作家福克纳创作的影响,比较两者的异同;
四、贾平凹与道家文化;
五、“朦胧诗”所受“九叶派”和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09年考博试题(回忆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
论述,每题20分:
1.俄罗斯文学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
2.林纾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
3.王实味的悲剧命运;
4.“文革”时期的手抄本小说;
5.茹志鹃与王安忆创作比较。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流派
论述,任选两题,每题50分:
1.五四新文学创作、新文学批评(文学思想)的基本面貌怎样,请概述之。有人将20世纪80年代新时期文学比拟为五四新文学,你的看法、理由是什么?近来又有“重回80年代”之说,提出再度清理80年代文学的历史意义与价值,你如何看待?
2.近年来有关“十七年文学”的研究、评价颇受学界关注,你对相关研究成果了解多少?请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范畴内以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品为具体实例谈谈你对“十七年文学”的看法。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体文学(交叉、跨际或称边缘文体)创作发展日见显著,你能否介绍、描述其概况?请结合具体作品对这种现象进行尽量充分的评析。
总体感觉:不偏不难,答好不易。
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08年考博试题(回忆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
论述(每题20分,共100分):
1.期刊与中国现代文学;
2.冯雪峰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贡献;
3.“文革”前后对《创业史》的不同评价;
4.如何认识、评价1990年代的“人文精神讨论”?
5.有人认为浪漫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已落潮,有人认为浪漫主义贯穿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谈谈你的看法。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试题
论述(每题20分,共100分):
1.鲁迅与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
2.禅宗对废名创作的影响;
3.《聊斋志异》与孙犁创作;
4.卡夫卡与新时期文学;
5.民间歌谣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影响。
同济大学2009年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试题
阅读与写作
一、戏剧阅读题(30分)
试举一个你感觉最妙的外国戏剧作品。
二、散文阅读题(30分)
引用了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的一段话,谈谈你对鲁迅散文的认识。
三、诗歌赏析题(40分)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锦瑟》赏析,写一篇千字以上的文章。
四、小说创作题(50分)
某报道北京160路公交车上,一对母女与售票员发生冲突,结果售票员居然将少女杀死。请你根据报道内容将情节虚构成一篇小说。
现当代中文文学
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30分)
1.沉沦
2.围城
3.上海的狐步舞
4.(略)
5.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6.陈奂生上城
7.干校六记
8.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9.夜行货车
10.听听那冷雨
二、简答题(20分)
1.什么是左联?
2.什么是七月诗派?
三、论述题(40分)
一首冯乃超的《现在》
1.判断冯乃超属于什么新诗流派,该作品创作于什么时期?
2.主要内容是什么?
3.诗中用了哪些重要手法?
4.在音乐性上有什么特征?
四、写作题(60分)二选一,新文学创作学方向的要选第2题,其他的选第1题
1.选一个以中文为写作语言的,在国外有很大影响的作家,写一篇观点鲜明,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自己创作一个作品,无论什么体裁,要有一定的独创性,字数诗歌不少于30行,其他的不少于400字
北大中文1995博士生入学考试当代文学专业试题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文艺理论 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试题(此卷五题,第五、六两题为文艺理论)
一、请指出下列作品的体裁及作者(每题2分,共20分)
《雕龙纪历》 《拾麦穗》 《一个和八个》 《活人塘》 《漳河水》 《明镜台》 《花城》 《血色黄昏》 《三里湾》 《关汉卿》
二、短评二篇,每篇在500字以内,切实简洁,忌空泛(每题15分)。
1.从创作年代及女性写作的角度,评茹志娟的《百合花》。
2.析《洼地上的”战役”》的主题。
三、浩然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四卷本近期由京华出版社推出(其中第一、二卷出版于”文革”期间),在《文艺报》发表《有关<金光大道>的几句话》称:”用笔反映真实历史的人不应该收到责怪;真实地反应生活的艺术作品,应该有活下去的权利”,请评析浩然的这些话。(25分)
四、汪曾祺和余秋雨近期散文创作的比较,并论述他们的散文可能展现的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趋势。(25分)
科目:中国现代文学、文艺理论 招收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此卷为五题,第五六两题为文艺理论)
一、请指出下列作品的体裁和作者(每题2分,共20分)
《论主观》 《差半车麦秸》 《八十一梦》 《荷花淀》
《金锁记》 《新梦》 《给战斗者》 《升官图》
《风潇潇》 《包身工》
二、对郭沫若的《日出》《太阳礼赞》、闻一多的《太阳吟》、艾青的《向太阳》等诗中出现的太阳意象进行比较分析。(15分)
三、析短篇小说《沉沦》的“忧郁”。(15分)
四、《呼兰河传》的叙述风格和文体特征。(20分)
五、论《心灵史》(张承志)的文体。(15分)
六、文艺批评的职能以及你所认为的好作品的标准。(15分)
北大中文1996博士生入学考试当代文学专业试题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文艺理论 考试时间:4月7日下午
招生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新诗选集《分类白话诗选》的出版年代。它是以怎样的分类标准进行编选的?
2.指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创作方法”的要点。五十年代秦兆阳等从那些方面对它提出质疑?
3.《大众文艺丛刊》出版年代、地点、主要撰稿人和刊发的重要文章。
4.胡风在《论现实主义的路》等论著中批评的文学创作“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各指什么?你对这一批评有何看法?
5.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认为的中国文学的两大潮流指什么?新文学运动和明末文学有什么关系?
6.茅盾对徐志摩、庐隐、冰心、落花生等的评论,主要运用什么批评方法?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7.指出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的体系特点。
8.《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的编者、出版年代和主要内容。
二、论析题(1、2题任选一题,第3题必答。每题30分):
1、比较废名、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异同。
2、评述初期新诗到早期新月派诗在诗歌观念和艺术方法上的变化。
3、有研究者认为,四十年代一些作家的创作表现了对外来影响与民族传统的创造性综合的趋向。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试联系具体作家作品进行分析。
考试科目:中国当代文学 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时间:4月7日)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0-60年代大路新诗诗体的基本样式。
2.0年代关于《创业史》的争论,主要围绕什么问题展开?
3.《班主任》被作为”新时期文学”开端的标志的根据。
5.样板戏《白毛女》(芭蕾舞剧)与四十年代歌剧《白毛女》相比,在情节上作了哪些重要修改?
6.《茶馆》的结构。
7.王安忆的《纪实与虚构》的小说观念。
8.“白洋淀诗派”
9.70年代后期:”为文艺正名”的提出。
二、简要分析(两题选一,20分)
1.比较《在医院中》(丁玲)和《组织部里来的青年人》(王蒙)的主题。
2.比较《方舟》(张洁)和《弟兄们》(王安忆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三、论述题(40分)
关于八九十年之交是否存在文学的”转型”,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你对此有何看法?如果进行这一专题的研究,你打算如何进行?(侧重说明所依据的理论与方法)。
北大中文1998博士生入学考试当代文学专业试题
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招生专业:现当代文学
试题(第五题必答,其余四题任选三题,每题25分)
一. 一种颇为普通的看法是:“新时期文学”是“五四文学”的“复归”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论。
二. 八十年代批评界对中国新诗史所进行的“重估”和“改写”,与当时的诗歌思潮有什么样的关系?
三. 批评界有人认为,近十多年来的文学批评言中存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过量阐释”的问题。如何看待这一判断?文学批评应当如何阐释文学作品?
四. 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写作,大部分的版本是以“空白”的方式来处理“文革”这段历史的。这是写作的“遗漏”还是因为这段历史的文学价值本身的问题?
五.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你打算进行什么课题的研究?请就这一选题的意义、研究可行性,拟采用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等,作出说明。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文艺理论 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小说修辞学》的作者()
2.《镜与灯》的作者()
3.《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的作者()
4.《诗学》的作者()
5.《汉堡剧评》的作者()
6.《咀华集》的作者()
7.《结婚十年》的作者()
8.《文赋》的作者()
9.《艺概》的作者()
10.《人间词话》的作者()
二、解释题(每题5分,共40分)
1.叙述学 2.骚体 3.陌生化效果 4.普罗文学 5.格调说
6.新批评 7.”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8.论语派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25分)
1.四十年代,一些小说家在理论与创作上质疑”戏剧化小说”的模式,而部分诗人则提倡”新诗戏剧化”。分别说明上述”戏剧化”的含义以及这些主张在当时提出的意义。
2.就新文学批评史来看,小说理论在质与量上都落后于诗歌理论,其原因是什么?
3.比较《铸剑》与《孔乙己》,论鲁迅小说艺术的丰富性。
北大中文1999博士生入学考试当代文学专业试题
试题(任选4题,每题25分)
1.论胡风关于文学创作主客观关系的主张以及这一主张在现代中国左翼文学发展中的意义。
2.如何看待九十年代诗歌中的”叙事”倾向?
3.论西方现代派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命运。
4.谈谈你对”中国当代文学不宜写史”这一观点的看法。
5.在评价”十七年”文学的价值时,是应直接面对文本还是应将其放入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加以考察?
2、论述中唐文学风气与社会
北大中文2003博士生入学考试古代文学专业试题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1、比较三曹诗风的异同
2、论述中唐文学风气与社会文化思潮的关系
3、论述近体诗的确立及其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中国文学史、古代文论、中国历史:
一、简答:
1、察举与科举
2、《录鬼簿》与《南词叙录》
3、宋元话本
二、论述:
1、论述封建制与郡县制
2、试述《左传》的文学成就及其地位和影响
3、举例说明常州词派的理论及其创作实践情况
北京大学1998年当代文学专业考博试题
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招生专业:现当代文学
来源:
试题(第五题必答,其余四题任选三题,每题25分)
一. 一种颇为普通的看法是:“新时期文学”是“五四文学”的“复归”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论。
二.八十年代批评界对中国新诗史所进行的“重估”和“改写”,与当时的诗歌思潮有什么样的关系?
三.批评界有人认为,近十多年来的文学批评言中存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过量阐释”的问题。如何看待这一判断?文学批评应当如何阐释文学作品?
四.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写作,大部分的版本是以“空白”的方式来处理“文革”这段历史的。这是写作的“遗漏”还是因为这段历史的文学价值本身的问题?
五.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你打算进行什么课题的研究?请就这一选题的意义、研究可行性,拟采用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等,作出说明。来源:考试大
2008年苏州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复试试卷
一 名词解释
《创造月刊》 《善女人行品》 《在医院中》 新民歌运动 《 荒芜英雄路》
二 论述题 以当代文学中关于乡土题材的三部(片)小说,来说明作者对乡村题材的不同描述和理解。
2以艾青的《时代》写文学评论。
2009年苏州大学初试文学基础综合、试述明代公安派和清代性灵派的异同。
2、试从中国现当代文学1920-1930、1950-1960、1980-1990三个时段中各选三篇以上以第一人称写作的作品,并从叙事角度加以论述。
3、文学作品永恒的艺术魅力
4、分析莎士比亚《哈姆莱特》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中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并分析他们的异同之处。
2009年华中师大现当代文学考博真题
E
一、名词解释
1、文学改良运动
2、论语派
3、狭义的和广义的文学革命
4、新的人民的文艺
5、先锋文学
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试题
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试题
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试试题简释题
1、语丝体
2、商籁体
3、京派
4、中间人物论
5、“重写文学史”
论述题
1、鲁迅的小说《伤逝》的主题有几种说法,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2、八十年代“翻译文学”对中国先锋小说的影响。
2009年北京大学博士生招生考试:
中国当代文学专业,中国当代文学科目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40分(共8个)
《红旗歌谣》,80后,文艺黑线专政论,关于“共鸣”的讨论,《山乡巨变》,“伪现代派”,二、论述题:每个20分,共60分(共3个)
1就《创业史》和《古船》为例,分析农村题材小说的变化
2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在80年代受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和变化情况
3新世纪关注“底层文学”写作,论述其意义
考试时间:2009年3月14日 14:00-17:00 说明:
还有两个名词解释,我忘记了,大家补充论述题的表述方式做了修改,但题意没有改变
没有《山乡巨变》,有“三个崛起”
北大中文系05-07年考博当代文学专业试卷
在这几年的珍藏献出来,各位博友加油啊!
北大中文系2005年考博当代文学试题 当代文学:
一、简释题(每题5分,共8题)1.《文艺报》“再批判”编者按 2.“根本任务”说 3.《铁木前传》 4.主体性 5.现代派
6.《无主题变奏》 7.共鸣说
8.“诗到语言为止”
二、论述题(每题20分,任选三题)
1.试论建国以来的工业题材小说及其中的现代化想象。2.谈谈八十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语言意识。3.试论九十年代以来女性写作的发展。
4.结合近期“红色经典”论争,谈谈其中的文学史意义。
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文学理论:
一、简释题(每题5分,共8题)1.新乐府运动 2.台阁体 3.兴趣说 4.《诗品》 5.沉钟社
6.自述传抒情小说
7.罗兰?巴特“零度写作” 8.本雅明“寓言式批评”
二、论述题(每题20分,2、3两题任选一题,4、5两题任选一题)1.试论苏轼“以诗为词”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代的影响。
2.试论中国现代作家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及其中的现代性。
3.在文学史框架内谈谈“启蒙文学”向“革命文学”转变的缘由,及其所体现的现代性。
4.试论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批判,及其对中国当代文化批评的影响。
5.结合以后一段话,谈谈你对“文学性”的认识。
德里达:“文学性不是存在于文本之内,而是存在与文本之间的某种意义关联物。文学性不是一种自然本质,不是文本的内在物,它是对于文本的一种意向关系的相关物……这种文本的文学特性记录在意向客体的一边,可以说,是在其知性结构中,而不仅是在纯理性行为的主观性一边”……(以下内容记不清,选自《文学行动》)
北大中文系2006年考博当代文学专业试题
考试科目一:中国当代文学 考试时间:3月18日下午
一、简释题(每题5分,共40分)
1.《燕山夜话》
2.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3.《红旗歌谣》
4.三个崛起
5.向内转
6.文艺黑线专政
7.主体性
8.现实主义冲击波
二、论述题(4题任选3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近年来关于“纯文学”的讨论,有哪些主要论点及其意义。
2.比较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和王安忆《长恨歌》对于“上海”的想像。
3.80年来,小说的抒情性减弱,一些小说家提出了“零度写作”的概念,分析其美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动机。
4.分析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发展。
考试科目二: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理论 考试时间:3月19日上午
一、简释题(每题5分,共40分)
1.《昭明文选》
2.《渔洋诗话》
3.学衡派
4.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
5.中国诗歌会
6.唯美主义
7.逻各斯中心主义
8.被压抑的现代性
二、论述题(第1题必答,其余3题任选2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中批评的“憎恨学派”指的是哪些学派?如何评价他的观点?当代文学批评应该侧重意识形态批判的分析还是审美鉴赏?二者能否兼顾?如何兼顾?
2.分析阿根廷小说家豪?路?博尔赫斯小说的艺术特色。
3.以古典文论的一种或几种观念为例,分析“古典文论的现代转化”这一论题。
4.分析五四时期“建设西洋式戏剧”的美学价值和时代意义。
北大中文系2007年考博当代文学专业试卷
考试科目一:中国当代文学 考试时间:2007年3月17日下午14:00-17:00
一、名词简释(每题5分,共40分)
“九叶派”诗人
“百花文学”
中间人物
昌耀的诗歌
《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
向内转
伪现代派
新写实主义
二、论述题(选做3题,每题20分,共60分)
1. 论历史主义对当代中国小说叙事的作用。
2. 分析和评价90年代诗歌的叙事倾向。
3. 从“底层写作”的观念和创作谈当下文学创作的特征。
4. 从近年来先锋作家发表的新作品来看先锋小说家的“回归”倾向。
考试科目二: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和文艺理论 考试时间:3月18日上午8:30-11:30
一、名词简释(每题5分,共40分)
近体诗
元曲三大家
湘乡派
湖畔诗派
《大波》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古今之争
“迷惘的一代”
二、论述题(第1题必做,第2、3、4题选做二题,每题20分,共60分)
1. 试论述鸳鸯蝴蝶派和五四新文学的关系。
2. 论述现实主义理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3. 论述“九叶派”诗人对现代主义的接受。
5.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 篇五
短期出国(境)研修项目协议书
甲方: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乙方:(获资助博士研究生)
性别: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 住址(户籍所在地): ; 现住址 ; 丙方:(乙方所在培养单位)
甲、乙、丙三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就乙方在甲方资助和支持下出国(境)留学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甲方为加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接受乙方的申请,同意派遣乙方,赴(国家或地区)(留学高校)(专业)留学,留学期限为 个月,具体时间为 年 月 日到 年 月 日。
第二条 甲方承担如下义务:
1.为乙方办理出国(境)留学手续提供帮助和支持。
2.向乙方提供三个月的生活补贴,超出时间的费用由学生自行承担,不足三个月的,以实际出访时间计算生活补贴。补贴标准为
元/月。
第三条 乙方承担的义务:
1.保证完成所制定的留学计划,并保证在第一条确定的留学期限 内学成回国。
2.未经甲方批准,乙方在外研修期间不得更改研修身份、期限、单位和计划,不得改变国籍或从事与留学计划无关的活动。
3.乙方留学期间应注意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必须购买整个在外期间(如出访时间有延长的,必须购买保险至回国日期)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相关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保险等各种保险,并保存相关发票作为回国获得资助的必要凭证之一。如未按要求购买保险或不能提供相关发票等凭证的,视为自动放弃资助。保险费用由乙方承担。学校不负责乙方在外期间的任何医疗费用以及发生意外所涉及的各项费用。
4.乙方需主动与丙方保持联系,并定期(至少每月一次)向丙方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如遇到问题需及时与甲方和丙方联系。
5.留学期间不得从事有损祖国利益和安全的活动,应自觉维护祖国荣誉,服从使(领)馆的管理;遵守我国和留学所在国法律;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与当地人民友好交往。
6.回国前,应完成《研究生短期出国(境)研修评估表》并请外方导师在《评估表》上填写意见。回国后,由中方导师在《评估表》上根据乙方研修总结及外方导师评估意见签署考核结果,并由培养单位签字盖章。
7.应在返校后一个月内做一场公开学术报告或组织一次学术沙龙,并将相关材料(如讲义、PPT、照片等)交研究生院备案。
8.回国时间应为2017年12月15日之前,乙方逾期未归者,视为自动放弃本次被资助资格。
9.2017年12月20日前乙方应持护照、《评估表》、学术报告(或学术沙龙)相关材料和保险等相关票据到研究生院办理报到及报销等手续。
10.原则上,乙方在校期间不得再申请学校的其他公派资助项目(含国家公派留学联合培养项目、国际学术会议资助项目等)。
第四条
乙方因故不能按期返校,应提前1个月向丙方提出申请,由丙方提出初步意见后报甲方,经甲方批准后乙方可延长研修期限(乙方只能申请一次且不得超过三个月)。延长期内学校不再提供任何资助,擅自延期者将按照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第五条
乙方在发表与获得资助有关的论文、研究项目或科研成果时,应注明 “本研究/成果/论文得到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短期出国(境)研修专项经费资助”,且资助对象的署名单位应为武汉大学。
第六条
本协议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签约各方均负有履行本协议的义务。如乙方违反本协议约定中的任一条,甲方有权根据其违约事实,撤销对乙方的资助。
第七条
本协议书正本一式三份,甲、乙、丙方各一份。
甲方(盖章)
乙方(签字)
丙方(签字盖章)
签约日期:
6.长沙理工大学 博士毕业要求 篇六
学位论文质量的若干规定
根据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有关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经学校研究决定,就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作出如下规定:
一、学习年限制度
博士研究生从入学到获得学位的年限为3-6年,最长不超过8年;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及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从入学到获得学位的年限为2-3年,最长不超过5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含MBA)从入学到获得学位的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2.5年;超过年限者,将被取消学籍。
二、开题报告审议制度 1.开题报告时间
研究生原则上应在第3学期末之前完成开题报告。建议博士研究生开题前至学校图书馆进行开题查新。
2.开题报告内容及组织流程
开题报告内容及组织流程按《长沙理工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及答辩工作若干规定》中相关条款执行。
3.开题报告结果与处理
(1)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两个月内重新开题一次。仍
-1- 未通过者,应重新选题且参加下一轮开题报告会。
(2)开题报告通过后,由学院将论文开题的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未达到时间要求者,将推迟答辩时间。
三、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制度 1.中期检查时间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原则上应在第5学期初完成,博士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原则上应在第6学期初完成。
2.中期检查内容及组织流程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内容及组织流程按照《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的有关规定》中相关条款执行。
3.中期检查结果与处理
中期检查结论分合格与不合格,凡不合格者,须认真修改并经导师认可后在两个月后重新参加检查一次。
四、在学期间获得学术成果制度 1.博士研究生
(1)工学学科博士生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应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① 在本学科领域CSCD核心库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3篇;
② 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不限排名次序)、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前7名(含第7名)、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前5名(含第5名)、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前3名(含第3名)(个人应有
-2- 获奖证书),且在本学科领域CSCD核心库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
③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且在CSCD核心库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
④ 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其中至少1篇发表在长沙理工大学认定的中文权威期刊上,另1篇发表在本学科领域CSCD核心库期刊上;
⑤ 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其中1篇学术论文被SCI检索,另1篇发表在本学科领域CSCD核心库期刊上。
(2)管理学学科博士生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应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① 在本学科领域CSCD、CSSCI核心库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3篇;
② 获得国家级社科成果奖(不限排名次序)、省部级社科成果一等奖前7名(含第7名)、省部级社科成果二等奖前5名(含第5名)、省部级社科成果三等奖前3名(含第3名),且在本学科领域CSCD、CSSCI核心库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
③ 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其中至少1篇发表在长沙理工大学认定的中文权威期刊上,另1篇发表在本学科领域CSCD、CSSCI核心库期刊上;
④ 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其中1篇学术论文被SCI检索,另1篇发表在本学科领域CSCD核心库期刊上。
-3- 博士生发表1篇EI检索的期刊论文视同在CSCD、CSSCI核心库期刊发表1篇学术论文,发表2篇及以上EI检索的会议论文仅等同在CSCD、CSSCI核心库期刊发表1篇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等同在CSCD或CSSCI核心库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同一篇论文被多次转载只计1篇。
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以长沙理工大学为单位,且要求博士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为第二作者。
2.硕士研究生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及全日制MBA攻读学位期间必须以长沙理工大学为单位(要求硕士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硕士生为第二作者)在有正式刊号的期刊上至少公开发表1篇反映学位论文内容的学术论文,期刊目录可由学院确定。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含全日制MBA)发表论文篇数由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或软件著作权的硕士研究生可不用发表学术论文。
五、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过关性检测制度
所有拟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在论文盲审前需将学位论文最终稿的电子版交至所在学院进行文字复制比检测,每位研究生只能提交检测一次,检测达标的学位论文可参加盲审,未达标的学位论文须修改后顺延至下一学期提交检测。研究生提交检测的论文
-4- 电子版须与最终纸质版一致,若正文内容出入较大,一经发现将视情况最长给予延期一年毕业的处理。检测达标标准如下:
1.博士学位论文
工学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检测文字复制比≤10%;管理学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检测文字复制比≤20%。
2.硕士学位论文
全日制理工科硕士学位论文检测文字复制比≤20%;非全日制理工科硕士学位论文检测文字复制比≤30%;其它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的检测文字复制比≤40%。
六、学位论文盲审制度 1.校级盲审范围
(1)全部博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随机抽查,抽查比例为申请答辩人数的20%以上。
对于在湖南省组织的学位论文抽检结论中C、D相对较多的学院(学科),学校将提高抽查比例。
2.盲审论文提交时间
硕士学位论文提交盲审时间为每年4月中旬和10月中旬,具体日期将在各学期答辩通知中公布,逾期提交者顺延至下一学期受理。
因博士学位论文盲审时间不少于3个月,博士研究生盲审论文提交时间应适当提前。
-5- 3.论文盲审
(1)博士研究生经指导教师、所在学院审查同意并签署《长沙理工大学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送审资格审批表》后方可提请论文盲审和答辩。校学位办负责委托外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聘请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并回收5份论文评阅书,学位申请人及指导教师不得参与,评阅时间不少于3个月。
(2)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和抽检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本/人)由校学位办负责委托外单位评审并回收评阅意见,学位申请人及指导教师不得参与,评阅时间不少于1个月。
(3)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2次仍未通过者,需重新开题,重新撰写学位论文,且须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
4.盲审意见处理
博士学位论文盲审意见的处理:
(1)若有3位及以上评阅专家论文总体评价分数为“合格”,或有2位及以上评阅专家论文总体评价为“不合格”(不同意答辩)时,不能组织答辩,博士生在1年内修改或补充论文,重新送审。逾期未能重新送审或重新评阅仍未通过的,博士生必须重新开题,重新撰写学位论文。
(2)若有1位评阅专家论文总体评价为“不合格”(不同意答辩)时,博士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① 不采用本次评阅结论,在3个月后完成论文修改并重新送审。
-6- ② 保留没有异议的专家评审意见,根据提出异议的专家意见,在3个月内修改论文并送原评阅专家复评,评阅通过后,可申请答辩。
③ 学位申请人员认为专家意见属于学术争议,且由学院学术委员会确认后,校学位办另送两位校外同领域专家盲审。两位专家评阅总体评价为“良好”及以上方可申请答辩,如有专家提出反对意见,本次申请无效,3个月后方可重新申请送审评阅。
(3)凡评阅专家认为创新性未达到博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即《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书》中“论文总体评价”中的C、D 项评分不及格),学位论文按“不同意答辩”处理。
(4)若评阅专家建议“修改后答辩”或在论文评语中指出论文不足并建议进行修改时,博士生必须根据专家意见修改论文并提供修改说明,交导师审查通过后方可答辩,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认真研究是否建议授予其学位。
(5)硕博连读研究生在校学习期满6年,且学位论文初次盲审未通过,经导师、学院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同意后,可申请相同专业硕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意见的处理按照《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工作条例》中检查结果处理办法执行。
七、学位论文答辩制度
博士学位答辩委员会应由5-7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
-7- 于2名,博士生导师人数应不少于总人数三分之二。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指导老师以外的博士生导师担任。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过半数同意(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可在2年内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1次,但不得超过最长学习年限。
硕士学位答辩委员会由3至5人组成,均应为硕士生指导教师、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专家。
答辩未通过者,经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过半数同意,可在1年内修改后,重新答辩1次,但不得超过最长学习年限。
八、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若已有文件内容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九、本规定由研究生部负责解释。
7.从地摊小贩到复旦大学博士生 篇七
魏宏远出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一个偏僻、荒凉的小村庄, 5岁那年, 母亲不幸去世了。由于子女太多, 父亲照顾不过来, 就把魏宏远寄养在河南舞阳的一个远房亲戚家。亲戚家已有三个孩子, 家境也不好。魏宏远经常挨饿, 每天最多吃两顿饭, 还要捡柴、割草、放羊、喂兔子, 天不亮就得到集市上拾菜叶。
“我的童年就像契诃夫笔下的凡卡。”回忆当年, 魏宏远至今感慨啼嘘。
那时的魏宏远蓬头垢面, 冬天手脚冻得流脓, 身上满是大片的疤痕。当时,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一顿饱饭。由于营养不良, 加之水土不服, 以及未能及时的治疗, 魏宏远的身体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身材矮小, 成年时身高不足1.5米, 而且两腿畸形, 膝关节外翻, 双腿呈X型, 走路不协调。这一切的一切, 为他日后的人生埋下痛苦的伏笔。
第一次感到世间的不公平是在中考后。那一年, 魏宏远15岁。他以优异成绩报考了省重点高中, 分数远远高出所报考学校的录取线。小小年纪的魏宏远欣喜异常, 盼望着将来读高中考大学, 可是, 体检以后, 他被无情地拒之门外。
求学的道路被阻断了。怎么办?下一步将无学可上。
生活第一次将残酷展露, 魏宏远的心头布满阴云。
在好心人指点下, 魏宏远叩开了县教育局局长办公室的门。好心的局长为他写了一张推荐条。一所普通高中的校长同意接收他, 但名份是“高价插班生”。尽管如此, 魏宏远已满怀感激了。
走进了高中的校园, 魏宏远深知读书机会来之不易, 一直刻苦上进、分秒必争。
那一年高考结束, 魏宏远18岁。然而, 命运竟是那样的捉弄人, 三年前的情景再次重演:尽管他的分数远远超过了所报考院校的录取线, 但再次因为体检而失去升学机会, 原因当然还是他的身体残疾。
被大学拒之门外, 在凄苦的泪光中, 魏宏远知道了生活的残酷、命运的不幸, 他不敢再对求学产生幻想, 剩余的只有眼泪。
一个人思考多天后, 魏宏远走出了痛楚, 开始对生活充满期待, 他想通过别的路径改变命运。他深深思索着:如何改变家庭的贫困面貌?没有任何可攀附的社会关系, 到哪里寻找出路?
生活不允许魏宏远游手好闲, 18岁的他开始了街头摆地摊的生活。一个文弱青年吃力地拉着车, 小推车里装着满满的蔬菜, 很沉很重, 青年满头大汗, 累得喘不过气来。夕阳下, 青年收摊了, 还是拉着车, 瘦弱的身体尽管矮小, 但背影拉得很长……
魏宏远不断地变换着经营项目。隔一段时间, 人们会发现, 在路旁卖早餐的小贩中, 又多出了一个摊点和一张稚嫩的笑脸, 原来, 魏宏远又改行卖起了烧饼、馒头……
生活中的坎坷无处不在, 不时有摩擦和冲突。做小生意的人群中, 因为竞争, 经常吵骂甚至打架。魏宏远只是小心翼翼地躲避着, 他记不清受过多少人的呵斥, 被多少人驱赶过。有一次, 仅仅因为自己的小推车“侵占”了另一个摊主一点儿地盘, 结果是, 那个摊主蛮横地将魏宏远的车推翻了, 蔬菜撒了一地, 满眼泪水的魏宏远只是埋头捡着蔬菜。
自强不息实现大学梦
艰辛的日子里, 魏宏远没有自暴自弃, 而是在积极寻求各种发展的机会。在街头摆地摊还算可以, 但要想彻底改变家庭的贫穷, 显然不可能。接下来, 他曾尝试过维修家电、栽种蘑菇, 却因缺乏资金、技术等原因, 最后无功而返。然而, 他却不甘于以街头小贩了此一生, 可是, 前行的路又在哪里呢?
在一年多的街头小贩生活中, 魏宏远没有忘记一件事情, 那就是读书, 尽管此时的理想和梦想已很遥远, 但他还是满怀热情地憧憬着。在结束了一天的辛勤劳碌之后, 魏宏远常常把目光聚焦在书本上, 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继续求学, 因为只有求学才能改变命运。
夏日的一天, 魏宏远遇上了河南临颍县第一高中的谌素娥老师。看到眼前的学生如此憔悴, 谌老师感到心隐隐作痛。
在谌老师的帮助下, 魏宏远重新回到课堂。他倍加珍惜读书的机会, 读书像是在拼命。一年的勤奋换来高考的巨大丰收, 1995年7月, 魏宏远终于被兰州大学录取。在当年河南省所有报考兰州大学的考生中, 他总分第二。这件事在舞阳和临颍两县引起了很大轰动。
“在成长的道路中, 对我伤害最大的不是歧视和嘲笑, 而是来自内心的绝望;对我影响最深的不是家庭的贫困和身体的缺陷, 而是无路可走的恐惧。”这是魏宏远发自内心的深深感触。
选择兰州大学, 是因为当年它的学费最低。然而为了第一年的学费, 魏宏远家中还是卖掉了一头大猪、六头小猪和一头小牛犊, 又多处举债才将学费凑齐。在只身赶赴兰州的火车上, 魏宏远意识到自己已经“榨干”了家里的最后一滴血, 今后的一切只能靠自己了。
在缴完第一年的全部费用后, 魏宏远的口袋里只剩下了几十元钱。
能够走进大学校门, 这已是人生最大的幸事了, 此时所有的困难已不再是困难, 魏宏远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学费贷款, 生活费自赚。五天上课, 两天兼职, 魏宏远四年的大学生活就是这样安排的。做家教、发传单、卖彩票、发放调查问卷、做新闻通讯员……魏宏远曾做过的兼职, 十个指头都数不过来。
大学毕业后, 魏宏远回到了河南临颍县第一高中, 做了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室里, 他是最矮的人, 可是他知识渊博, 他的特殊经历本身就是一本教材, 学生能够从他身上感受到一种力量。他讲课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在学生的评价中, 他的得分很高, 他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也一直遥遥领先。魏宏远说:“只有能够照亮自己的人, 才能够照亮别人。”
“生活是面镜子, 你笑它也笑”
魏宏远有了固定职业和固定收入, 接下来, 和大多数人一样, 魏宏远有了自己的家庭。妻子是个善良本分的女人, 全身心地照顾着丈夫。
此时, 生活质量有了根本改观, 但魏宏远并未安于现状。“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魏宏远在繁忙的教学之余, 见缝插针准备考研。
有志者事竟成。
在读完上海大学的硕士后, 魏宏远想继续深造, 他将目光投向复旦大学。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 他有幸考取了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的博士生。导师陈广宏教授是该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古籍研究所副所长, 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方面的专家。
入学面试那天, 专家们着实吃了一惊, 进入考场的竟然是一位身体有缺陷的考生。然而魏宏远侃侃而谈、对答如流, 一点也不惊慌。
他含着泪说出内心渴盼读书的想法:“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 知识使我获得尊严, 知识也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
走入复旦大学研究生院, 魏宏远的勤奋好学亦赢得了导师的好评。陈广宏教授这样评价他的这位得意门生:“宏远献身学术的志向坚定, 而且无浮躁之气, 知识结构的自我完善能力与研究能力皆相当突出, 故必将成为一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者。”
2008年初春, 魏宏远获得了复旦大学所设立的最高奖学金——川良一奖学金。
此项奖学金是通过对全校一等奖学金获得者按照一定比例重新遴选, 然后再经过答辩, 最后由专家组现场评出前15名。在精英云集、竞争激烈的评选现场, 魏宏远展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 他的答辩引起许多人的注目, 赢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赢得总分第三名, 获得1万元奖学金。
从当年的地摊小贩到今天的复旦大学优秀博士生, 魏宏远的生活轨迹在变, 但他的生活模式却没变, 他一直坚持边求学边打工, 让自己高负荷地运转。如今, 他依然靠兼职的收入养活家庭, 担起了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
8.陈刚 青海大学博士第一人 篇八
细雨绵绵,润物无声。8月初的西宁已有凉意,青海大学副校长陈刚准备当天下午的中科院院士三江源项目咨询会,一边对第二天带团队到基层科研调研进行最后布置。忙碌之余,陈刚接受记者的采访,谈及自己,他谦虚的不愿多说;讲起学校发展变化,他却滔滔不绝。
情系母校 不改初衷
陈刚出生在东北,童年跟父母西迁到青海,从此扎下根来,成为一名“青二代”。牧草摇曳的如画风景和苍莽奔放的大漠豪情,在他的成长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至今回想充满感怀:“记得我小时候,国家号召国有企业技术人员支援西部建设,我父母都在地质单位工作,两人响应号召来到大西北,我也随着落户这里。”上学时,陈刚学习成绩很好,却无奈与同龄人一样,在时代大潮中上山下乡,失去宝贵的读书机会。光阴一晃许多年,终于盼来恢复高考的喜讯,陈刚考入青海畜牧兽医学院,攻读兽医学。“我很喜欢这个专业,家里人也非常支持。动物不会说话,我却能给它们把病看好,这是我的本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本科期间学习很好,毕业时各科平均达到93分,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留校。我们那一届畜牧班一共留校三名,都是各专业前三名的学生。”
带班上课、钻研业务,年轻的陈刚在三尺讲台上继续自己心爱的事业。然而,不久他就感到自己专业知识方面的匮乏。“从专业发展来讲,个人知识积累不深对未来发展有很大限制,正好1985年学校组织考试,通过的人以委培形式到北京农业大学,也就是现在中国农业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我经过努力,顺利考取到北京读了四年硕士研究生。”
看似平常的研究生学习生活,给陈刚日后带来的影响非同一般,他讲起导师,家畜寄生虫学家孔繁瑶先生饱含深情:“孔先生知识面非常广,对中国古书籍很有研究,上课时随手在黑板上画的家畜例图生动清晰,写的寄生虫拉丁文名称准确无误。他的学识和教学效果,在农大和兽医学界有口皆碑。不仅校内学生爱听他的课,校外也有许多相关专业的学生选修他的课。他过去的学生有的已是教授了,孔先生的课也已听过几遍,但有时间仍去听,一方面重温他的教诲,另一方面是对自己教学的启发。我常常一边听他讲课一边琢磨,这些知识如果换成自己该怎么讲。每每有想法就在教材上做眉批。孔先生今年年届九旬,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我很感谢他。”
1988年,陈刚硕士研究生毕业,“北京农业大学想把我留下,但我还是回来了。”1994年,陈刚再到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分子生物学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毕业时,他又一次面临多种选择,“当时南方省份比内地开放,又缺博士,好几家企业邀请我过去,待遇优厚,我既可以南下,也能留京,但父亲是老革命,又叮嘱我说‘青海人民培养了你,你应该回来为青海做点贡献。’于是我最终选择回到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回到青海,一直到现在。”
1997年,刚博士毕业不久的陈刚正赶上全国高校结构调整,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于是陈刚随学校进入青海大学,成为当时青海大学唯一一名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那时整个青海省一共有三名博士,在外人看来我们挺吃香,我们三人心里清楚肩上责任有多重。”再登讲台的陈刚发现自己的变化:“我首先努力让自己讲的内容知识点突出,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消化重点,第二要把逻辑性告诉学生,让他们懂得怎样学习。大学老师的任务不光是传授知识,还有培养人才,精心培养的人才一批批走向社会,15年、20年之后,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可以说更大。”此后17年间,陈刚跟青海大学一起经过三次大的院校调整,经历风风雨雨,中间几次出去进修,最终都还回到这里。
培养人才 服务一方
身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家畜生态学会理事、中国兽医协会理事,陈刚和同行们是以农牧业为主的青藏高原上不可或缺的人。在世人眼中湖水碧波潋滟、羊群吃草悠然的大美青海,在强调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今天,有很多工作需要陈刚他们脚踏实地去做。
“我读大学时,牧区牲畜、人口数量都不是太高,因此生态问题尚未突显。改革开放后,农牧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草场、牲畜包产到户,牲畜数量发展非常快。有的牧民会注意保护自己的草场,有的缺乏这些理念,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制定管理规划。”
陈刚是青海省海北州生态畜牧业建设联点单位负责人,几年来他带领课题组参与各级政府、生产企业和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政策制定和技术咨询等工作。2006年,陈刚和课题组成员通过调研分析,提出发展“有机畜牧业”,“因为牧民发展养殖,草原超载问题突出,超载对于草原而言是坏事,但是牲畜少了百姓就有意见,因此我们提出减畜不减收,在提高质量上做文章。我们在2006年提出有机畜牧业,牲畜数量下来了,但是产品质量提升,价值提升,农牧民不会减收,相当于草畜平衡,我们先后在海北、海南做了三次现场展示汇报会。课题组的教授把不同牧场和种类的动物都赶来,现场称重给牧民看,展示试点成果。下去开会有时两三天,有的只有一天。第一次在门源县开现场展示会时,时任青海省省长骆惠宁亲临现场。”在海北州召开的三次现场观摩会,让牧民们切实感受到减畜增收、科学放牧的神奇。
野外考察的艰苦,非亲历者难以想象。陈刚讲起刚刚结束的玛多调研:“下面非常艰苦,玛多是黄河源头,平均海拔4200米,高的地方4700米,每次到那里都感到头疼,走路时好像脚踩棉花一样,非常辛苦。我们从样地到住地大概七八十公里,一般早上七点半左右出发,基本天黑才能完成工作回住地。中午每人分几个馒头和一袋榨菜,外加一瓶矿泉水,就已经是非常好的午饭。晚上回来才能吃一顿热饭,不过大家工作起来非常敬业,白天采样后晚上回来还要记录数据和录入分析。我们搞生态移民、草地保护工程时,要到县里进行调研,每次都要十天多,所有县都要走到,我是总负责。我们计划明天去河南县,那里现在有我们的有机畜牧业点和鼠害防治基地,有二十多名学生和十多位老师已经在那里调研十多天了。”
艰苦中也不乏温暖,陈刚记得,有一次他们在黄河源头村庄边取样调研,县长得知后找人为他们买来冰冻的羊肉送去,有的牧民好奇地前来围观,看到他们条件艰苦就把他们叫到家里喝一杯热奶茶,“这都让我们非常感动,后来我们再上去调研时专门带水果糖、茶砖分给他们,大家就交成朋友。”
2012年5月,在青海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青海省委提出“三区”战略,其中一项便是在未来五年中,青海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根据2014年5月发布的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青海90%国土被列为限制及禁止开发区域。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上大学时研究寄生虫病防治,从当时和现在放牧牛羊的寄生虫病情况对比来看,总体感染比例有所降低,但虫体有所变化,而且肝吸虫病在青海这几年感染率有所上升,程度有所加深,这些年我和我们的团队也在加强对此的研究。目前我们团队中有李英博士专门研究草原蜱虫,青海要保护自然环境,提升旅游业和服务业比重,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草原旅游,草原上蜱虫非常多,因此我们申报一个蜱虫分子生物学项目,解决蜱虫传染病的问题。康宁教授负责肝吸虫病研究。一名由奥克兰大学留学归来的李希来博士主要组织草原生态方面的研究。”
相比于陈刚博士毕业时,现在青海大学已经有110多名博士,人才数量今非昔比,但他还是觉得不够,“青海大学这几年发展与青海经济发展相结合,定位于‘做强工科、做精医科、做优农科,提升经济管理学科,积极发展新兴管理学科’,人才不只止于书斋讲堂,还要服务社会民生。”不过令陈刚欣慰的是,“现在发展加快速度了。”
“青海大学注重人才建设,这么多年来引进和自身培养人才,聘请‘昆仑学者’。2013年7月,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的第四任校长王光谦院士到任,他的务实作风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我们有目共睹。新的班子承前启后,2013年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申报成功,2014年学校在积极申报大学科技园,现在部分西部高校还没有建立科技园,国家对这些院校也给予充分支持,9月24日已正式获得批准。”陈刚满怀欣喜之情。
采访中,他几次提及青海大学的校训“学竞江河,志比昆仑”,三江发源地与冰雪昆仑的气魄风采,不仅是陈刚科研路上相伴的风景,更是心中不懈追求的动力。
【中国矿业大学论文博士】推荐阅读: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试卷11-03
中国矿业大学招生简章09-27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新生合唱团积极备战10-17
中国矿业大学成教暑期社会实践团邢台队深入冀中能源矿务局09-06
矿业工程系统工程的发展与展望论文08-25
矿业权与矿业权评估10-12
矿业经济07-21
矿业工作意见08-15
矿业公司精神文明建设汇报材料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