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损伤教学计划

2024-07-06

体育运动损伤教学计划(精选8篇)

1.体育运动损伤教学计划 篇一

《中学生体育课运动损伤预防和处理》教学设计

学科:体育与健康

课题:《中学生体育课运动损伤预防和处理》 教师:刘秋 班级:高二.八 教材:《体育与健康》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及预防知识

2、掌握急性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在运动中的自我保护,相互帮助、协作处理运动损伤。情感目标:树立运动安全意识,在遇到伤害后能冷静应对。

二、教材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积极提倡的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精神,我将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项目选作现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旨在通过对该项目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积极参与运动锻炼的热情,让学生掌握遭遇运动损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提高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高中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冒险,好奇心强,对体育活动兴趣浓厚,然而对于运动损伤预防知识比较匮乏,容易导致损伤事件的发生,在发生损伤后也缺乏相应的处理知识。学习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学生来说可谓终身受益。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急性损伤的处理原则(RICE原则)。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预防为主,冷静处理能力。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询问法、演示法、练习法、多媒体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1、引入运动损伤的概念:运动损伤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

2、讲解运动损伤的分类

3、引导学生思考: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哪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教师请部分同学回答后做相关补充

4、讲解如何在体育课中预防运动损伤 ⑴、穿合适的运动鞋、运动服: 防滑性好;鞋底柔软;透气性好;大小合适 ⑵、锻炼前做主要运动肌肉群的伸展练习:肩关节;腰部;膝关节;脚踝关节等 ⑶、做专项准备活动:比如投掷铅球要做:腕关节;肩关节;膝关节; 腰部运动等 ⑷、避免过度牵拉颈部和背部肌肉

⑸、保持运动肌群的用力平衡 ⑹、避免脊柱同时伸展和旋转 ⑺、避免运动强度过大

⑻、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运动项目 ⑼、避免一次锻炼的持续时间过长 ⑽、不在坚硬的、有杂物的场地上锻炼

⑾、作好整理放松运动:深呼吸;各大肌肉群的放松; ⑿、使用支持、保护关节的用具:护膝;护腕;护踝;护肘等 学生先观看PPT演示,教师根据重点进行讲解、分析。

5、常见运动创伤的简易处理

擦伤:擦伤是浅层表皮损伤。皮肤发红,伴有血和组织淋巴液渗出、皮下出血。处理方法:用生理盐水或双氧水以及低浓度的酒精,洗去表面污物,再涂上红药水,不需包扎即可。

挫伤:挫伤大多数是由于钝力的撞击而引起皮下或深层组织的闭合性挫伤。

处理办法:对轻度单纯性挫伤的早期处理,可用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和疼痛。扭伤:扭伤是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越正常范围活动造成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处理办法:对单纯韧带扭伤,应将受伤处抬高,实行局部冷敷,用绷带加压包扎。24小时后无继续肿胀的趋势时,再进行热敷,并加以按摩,即可恢复。

肌肉拉伤:肌肉拉伤是在外力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下使肌肉过度主动收缩或被动收缩所造成的一种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处理办法:対轻度肌肉拉伤或有少量肌肉撕裂者,可即刻给与冷敷,局部加压包扎。疼

痛严重时,可服用止痛药物。对肌肉大部分或完全撕裂者,在加压包扎急救后,送医院及早诊治。

关节脱位:关节脱位因外力使关节面之间失去正常的连接关系叫关节脱位。

处理办法:将患者肢体保持在最舒适的位置上,并用夹板绑带固定伤肢尽快送往医院,争取早期复位。肌肉痉挛:肌肉痉挛是肌肉持续不自主的强直收缩。常发生于小腿腓肠肌,足底 屈拇肌和屈趾肌。

处理方法:牵引痉挛肌肉;点掐或针刺涌泉穴;局部按摩及时休息。教师逐条讲解相关处理方法,引入相关事例加深学生映像。

6、急性损伤的处理原则(RICE原则)

⑴制动(REST):制动休息,防止重复损伤和加重损伤

⑵冷敷(ICE):使血管收缩,减慢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细胞的新陈代谢率;降低患

处疼痛感觉;减轻肌肉痉挛;减低血管壁的渗透性,阻慢肿胀加剧及软组织出血。

⑶加压(COMPRESSION):加压包扎,控制伤部运动,避免重复受伤动作,减少出血

和渗出。

⑷抬高(ELEVATION):可以减轻通向损伤部位的血液。

7、RICE原则的使用顺序

⑴停止运动保持不动。⑵掌握了解受伤的程度 ⑶在患部敷上冰袋 ⑷用弹力绷带把冰包固定住 ⑸把患部举到比心脏高的位置 ⑹感觉消失或者20分钟把冰袋拿掉

⑺使用海绵橡胶垫子和弹力绷带做加压包扎

⑻根据损伤的程度每一小时或一个半小时用冰袋进行冷敷直到患部的疼痛得到缓解为止

⑼睡觉时把弹力绷带拆去

⑽睡觉时也要把患部举到比心脏高的位置 ⑾次日清晨重新进行一次RICE处置 ⑿如果受伤严重,以上程序坚持做2-3天 学生边观看PPT教师边进行讲解。

8、基本绷带包扎法:包扎均由远心端开始,先环形包扎两周,将其始端固定。再向近心端包扎。指(趾)端尽可能外露,以便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包扎完毕时再环绕两周以胶布固定,或撕开带端打结,亦可用安全别针固定。打结应打在肢体外侧,不可打在伤口、骨隆起及坐卧受压处。

⑴环形包扎法:一般伤口的包扎。

⑵螺旋包扎法: 用于包扎粗细相同肢体③运动量安排不合理 ⑶‘8’字形包扎法:多用于关节处的包扎。⑷螺旋返折包扎法:用于包扎粗细不等的肢体。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绷带包扎的方法。

分小组练习绷带包扎法,教室在各个小组流动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操作实践。9.课堂分组讨论

⑴在体育课跑步训练中,不小心摔倒,把膝盖摔破流血,怎样处理? ⑵在打篮球的过程中,起跳落地时,将脚踝扭伤应当怎样处理? 分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请部分同学介绍处理方法并讲解点评。

七、布置课后作业:

1、反思预防体育课运动损伤的注意事项。

2、巩固急性损伤处理原则。

3、熟练掌握绷带包扎的方法。

八、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情况,学生在掌握知识得过程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大学生了解预防运动损伤的是方法,掌握了部分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和急性损伤处理原则,实践了部分绷带包扎的方式。相信通过本课知识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是有相当用处的。

本课设计讲解的内容较多,学生实践的实践相对较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多然学生操作、实践,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体育运动损伤教学计划 篇二

一、造成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

(一) 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

学生由于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不足, 片面地认为体育活动就是好玩, 忽视了体育活动的风险, 造成有一些好胜心强, 喜欢展示的同学, 由于运动经验少, 思想麻痹大意, 脑子里没有安全观念。不顾自身主观条件, 盲目或冒失地进行活动, 就容易发生损伤;还有一些同学在体育锻炼中有急燥媒绪, 急于求成, 而忽视了循序渐进, 量力而行等原则;而另一些同学在锻炼中胆小畏难, 过于恐惧或紧张而造成损伤事故。

(二) 学生对准备活动不重视

l、未做准备活动或做得不充分, 神经系统或内脏器官没有充分动员起来。身体缺乏必要的协调性。肌肉、骨骼活动性、伸展性都不够, 因而容易损伤。

2、准备活动缺乏针对性, 流于形式。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 使教学过程中负担较重的部位机能没有改善, 也容易受伤。

3、准备活动的量过大或准备活动时间过长。使身体产生疲劳或因准备活动的作用消失, 也较容易造成损伤。

(三) 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

初次学习新动作时, 由于对动作结构、要领不熟悉, 造成技术不准确也容易受伤。如:篮球传接球练习时, 接球时手型不准确, 缓冲不够而受伤。

(四) 身体、心理品质不足

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 力量不够, 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协调性不足;心理上又缺乏勇敢、顽强的精神, 对练习项目产生害怕、厌倦, 发生损伤。如:前滚翻练习时, 由于蹬地、团身动作的不协调, 以及心理上害怕造成损伤。

(五) 场地设备的不足

场地不平、有碎石杂物、跑道过硬、过滑, 沙坑过硬、踏跳板与地面不平齐, 器械表面不平, 有裂缝或生锈、器械年久失修、器械的大小、重量与学生年龄、性别不符等, 这些都可能引起运动损伤。

(六) 医疗监督的不足

医疗监督的不足, 教师对学生身体状况的掌握缺失, 造成练习时对学生缺乏针对性的安排, 也是造成损伤的原因。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

(一) 加强思想教育

体育教学工作的目的, 是为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育人为宗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学工作中, 必须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教师要明确向学生灌输安全意识和安全的方法, 使学生把安全常记在心, 使他们对怎样预防损伤的有正确的认识。

(二) 做好准备活动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 了解练习项目, 准备活动的安排要有针对性, 既要有一般性的准备活动, 也要有针对练习项目的专项性的准备活动, 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 可以安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或相近的游戏, 为进入练习内容做好铺垫。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活动量应除了要做好一般的准备练习外, 还要根据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个体情况和气象条件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练习, 尤其是膝、腕、踝、肘、头、颈、肩、腰等身体部位活动要充分。准备活动与正式活动的间隔时间以及准备活动时间的长短、强度大小等, 直接影响准备活动的质量。准备活动结束与正式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时间间隔以3-5分钟为宜。准备活动的量, 以身体觉得发热、微出汗为宜。另外, 准备活动中应针对易伤部位和肌肉做相应的力量练习和伸展练习, 以提高肌肉温度, 改善肌肉力量, 这对预防肌肉拉伤有一定的作用。例如跨栏的常见损伤是大腿后群肌肉拉伤。因此, 加强大腿后群肌肉的伸展性练习, 做好准备活动, 是预防肌肉拉伤的积极措施。整套准备活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 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促进正确技术、技能的掌握

身体素质是学习技术、技能的基础, 教学工作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特点, 着重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以及勇敢、顽强精神的培养。有针对性的安排对关节、肌肉的练习, 增强关节以及周围肌肉、韧带的力量和伸展性。有效地预防损伤。

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实际, 动作练习要从易到难, 从简到繁, 从分解动作到整体动作, 循序渐进, 促使学生确实掌握技术动作并熟练运用动作, 有效地减少损伤的发生。

(四) 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保护在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 因为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 技术动作不到位, 完成动作程度不同, 教学中应加强保护。此外学生也应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如:从高处跳下时, 以前脚掌着地增加缓冲作用等。

(五) 加强场地器械的更新、改造和日常检查

加快体育场地的更新、改造, 促进标准化的场地逐渐进入学校, 为减少运动损伤提供条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应加强对场地、器械的检查, 并记录在案, 采取措施。

(六) 加强医务监督和自我监督

学生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加强与校医、家长的沟通、反馈, 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状况, 合理安排练习项目和运动量。禁止带病或身体不适者参加练习。

3.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 篇三

[关键词]体育教学 运动损伤 预防

一、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好地为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服务。如果在体育锻炼时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对国家和个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严重地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对增强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几乎所有的运动损伤都是可以防止的。但是为了进行有效的预防,监督教学计划的实施与完成却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很多,可分为直接原因和诱因,其中直接原因有:

1.思想上不重视。通过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各种原因,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其中有的认为“小伤,小病没有关系”,“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等等,于是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2.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没做好,没能使肌肉得到预热和协调起来,肌肉缺乏力量和灵活性,往往容易引起运动损伤。

3.技术上的错误。做出的动作违反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违反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容易造成损伤。

4.运动负荷较大。运动负荷过大,引起局部肌肉疲劳从而造成损伤。

5.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过度兴奋、激动、紧张和恐惧都容易造成损伤。

6.教学组织方法不当。例如任意穿过投掷区,投掷时缺乏严明纪律和统一的口令,有的学生去拾器材,而有的学生又投出器材。

7.场地设备的缺点。如场地不平,有碎石子;跑道过硬过滑;沙坑硬,内有铁钉、玻璃片等。诱因有:各项运动的技术特点和局部解剖的生理特点两种。我们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挫伤、扭伤、骨折、脱位、肌肉损伤、关节韧带损伤、滑囊炎、腱鞘炎、骨骺损伤、髌骨劳损、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脑震荡等。因此,运动损伤的预防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体育课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时刻要加强安全教育,使广大师生认识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克服麻痹思想,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教育作为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教育和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爱护集体的优良品质,引导学生注重技术的学习运用,依靠技术来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在运动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提高技术、愉悦身心,还能增进友谊、促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

2.合理安排体育教学。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基本技术的教学与练习,对新授动作应进行正确讲解和示范,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每个动作都有正确概念。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量,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运动量的安排,防止局部负担量较大而造成各种急、慢性损伤。

3.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学生身心做好参加体育锻炼的准备.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活动量应除了要做好一般的准备练习外,还要根据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个体情况和气象条件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练习.尤其是膝、腕、踝、肘、头、颈、肩、腰等身体部位活动要充分。准备活动与正式活动的间隔时间以及准备活动时间的长短、强度大小等,直接影响准备活动的质量。准备活动结束与正式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时间间隔以3~5分钟为宜。准备活动的量,以身体觉得发热、微出汗为宜。另外,准备活动中应针对易伤部位和肌肉做相应的力量练习和伸展练习,以提高肌肉温度,改善肌肉力量,这对预防肌肉拉伤有一定的作用。例如跨栏的常见损伤是大腿后群肌肉拉伤。因此,加强大腿后群肌肉的伸展性练习,做好准备活动,是预防肌肉拉伤的积极措施。整套准备活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4.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机能是预防运动员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例如为预防关节扭伤,应增强周围肌肉、韧带的力量、弹性和柔韧性练习,以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又如跨栏教学中为预防大腿后群肌肉拉伤,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应发展肌肉的伸展性练习。

5.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在进行器械练习如跳箱或跳山羊之类的练习时,教师或学生一定要在旁边保护,否则容易因摔倒而受伤。教师除了落实保护措施外,还应对学生加强自我保护的教育,如身体失去平衡时,就立即向前或向后跨出一大步,以保持身体平衡;当重心快要向后跌倒时,应立即低头、屈肘、团身、顺势后滚翻;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以增强缓冲作用,摔倒时顺势前滚翻等都能减少和避免某些运动损伤。

6.加强医务监督和场地器材检查。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活动与锻炼的安排和运动医学是紧密相关的,如果我们在练习和锻炼时违反了锻炼卫生原则,就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因此要加强医学观察和定期或不定期的体格检查,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医务监督应以自我监督为主,上课学生应与医务人员和教师配合,身体若有不良反应时,特别是运动器官的局部反应,应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医务人员,认真分析原因,必要时作医学检查。

要建立健全场地器材和防护用具的安全检查制度,对损坏的场地设备要及时维修,对即将要损坏的器械,更要告知学生禁止使用,真正把安全落实到实处。禁止穿着不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参加运动。加强运动医学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遵守体育锻炼卫生原则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编写组.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4.体育运动损伤教学计划 篇四

3、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在日常的体育课堂上要合理的安排课堂内容,积极的引导学生们参与到日常的课堂练习上,合理的安排课堂内容,使学生们能够养成科学、系统的终身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防范需要得到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实行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将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降到最低,保证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更有效的发挥体育课对学生增强体质的作用,保证高校大学生可以健康的成长。只有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负责认真的完成课堂的每项任务;在课堂之余勤思考、多总结就可以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减少或者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伟良.中职学校高等教育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0(13).

[2]杨翔宇.高校体育课堂中的运动损伤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华东科技大学学报,2002(12).

5.体育运动损伤教学计划 篇五

摘要:无论在中小学体育课、训练或者体育课外活动中,运动损伤都会经常发生,为了避免或者减少在教学以及训练中的运动损伤,本人对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运动损伤;原因;对策;看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386-01

笔者自从成为体育教师以来,通过对于学生的观察发现,他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是相对非常的普遍的。根据相关的统计能够发现,我校学生曾经因为体育活动而轻微受伤的有60.3%,其中重伤的(骨折等)有1.6%,这是非常的重要的,我们应当对其给与足够的重视。下面,笔者将根据自身的经历,以及实际的情况对运动损伤的预防情况进行相关的探讨:

1.体育教学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

运动损伤,主要指的是在运动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损伤。出现损伤的情况非常的普遍,同时造成损伤的原因也是比较的多的,对其进行分类,主要是包括直接原因以及诱发原因两种不同的情况,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思想上认识不足。在教学和训练当中,教师通常会对学生的安全进行了全面的考虑并对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进行细致的讲解。但是学生的重视不够,或者在发生问题时不够冷静都会出现损伤。体育课堂上教师已经反复强调在运动中要注意安全,在运动中一旦摔倒要让臀部先着地等等。结果这位学生由于天生活泼好动,对教师的教导重视不够,在两个学期内,于课余时间进行踢足球运动时摔倒,落地时用手撑地,先后导致左右手出现严重骨折。

1.2技术动作不正确。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因为技术动作不规范而造成的运动损伤占损伤因素第一位。

1.3准备活动不足。这是造成运动损伤的最主要的原因。对于准备活动来说,其作用是非常的明显的,首先,其能够使得自身的血液的循环增加,从而能够增加肌肉的弹性,同时适当的准备活动能够使得自身的温度不断地升高。其次,适当的准备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身体的协调性以及灵敏性。如果学生在运动之前不进行有效的准备活动而直接进行剧烈的活动这样会使得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同时关节僵硬,使得协调性和灵活性都相对较差,这会大大的增加了运动损伤的机率。

1.4组织方法不当。经笔者调查发现,体育课外活动的受伤事故明显高于体育课堂上的受伤事故。主要原因是,课外活动都是自发为主,缺乏体育教师的指导和组织,运动负荷和形式的安排都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很难做到合理、科学,受到的伤害相对较多。

1.5一些对抗激烈的项目,学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大的情绪和动作。这类隐患主要隐藏在游戏、球类运动或者校运会、比赛中。这些活动由于人员多,对抗激烈,场面气氛热烈,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容易激动。学生往往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动作自控能力差,奔跑时变向能力差等等,这些都易于造成运动损伤。另外,诱因则包括各项运动的技术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两种。

2.预防运动损伤的对策

学生之所以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使得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使得自己的身心更加的健康,使得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是如果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如果不对运动损伤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及预防,如果运动损伤一发生了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不仅仅会对自己的学习以及生活带来非常大的不便,甚至有可能对自己的生命造成威胁。所以,适当的进行预防是非常的重要的。下面,笔者就运动损伤的应对措施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方面,加强学生思想上的重视,注重安全教育。上每节课前都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例如,要提醒学生哪类运动容易发生伤害,运动时或者自由活动时注意哪方面的预防。上篮球课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同学间的碰撞;跳跃投篮后落地时要注意下方有没有人,以防两伤等等。

另一方面,教学的方法应该适当。比如说,如果进行的教学是短跑的训练,那么应该主要注意的是教学的方法以及技巧。应该采取因人而异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科学的原则以及运动员的实际的情况来对其安排不同的运动量。同时,也要注意适当的调整以及适当的休息,在训练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到训练的次数以及放松的训练。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增加一定的恢复性的训练,使得运动员的身体能够得到足够的恢复,避免由于剧烈的运动所造成的损伤。同时,基本的技术训练也是非常的关键的,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注重每个技术细节,在技术训练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细节,发现错误应该立即的纠正。

继而,准备活动亦是非常的关键的,应该充分的准备。在教学的过程中,准备活动环节非常的关键,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季节以及气候的差异来安排不同的准备活动,尤其是冬天或者是夏天更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不能够有一点的马虎。运动的准备活动也应该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而不同。例如上篮球课时要注意做好腰部和腿部的准备运动;上排球课在注重做好手、腰、腿部的准备运动等。准备活动有非常多的种类,应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的情况来定,选择适合自己的,同时,要让每个同学都应该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心里能够给与准备活动足够的重视,同时也要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的完成。

最后,对场地进行定期的维护。场地对于运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进行定期的维护以及更新,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时,要加强组织指导,使得运动的损伤在源头上得到有效的制止。

综上所述,合理的、科学的、系统的、完整的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运动成绩;反之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会造成伤害事故,不仅提高不了运动成绩,还会使学生体质下降。因此,预防运动损伤,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重视。由于本人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运动损伤进行了有效的预防,所任教班的学生无一出现安全事故,探索取得了满意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医学》教材小组,运动医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解剖学》教材小组,运动解剖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6.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预防对策论文 篇六

一、篮球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1、教师安全指导做不到位

学生时代是一个活泼爱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身影常常出现在篮球场和足球场上,这也是富有朝气的代表。但学生的知识认知还不全面,同时身体也处于发育阶段,因此在运动过程中十分容易受伤,而这些运动损伤很可能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健康成长。所以,教师的正确科学的指导就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本职就是教导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出一份力。但很多教师在篮球教学时却未做到科学正确的指导,只是简单的讲解篮球运动中的技巧,对于学生在运动的注意事项讲解不足,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正是因为教师的安全指导做不到位,才增加了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

2、教学设备的配备及检修不充分

学校的很大职责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安全健康快乐生活学习的场所。所以,保障学生的健康生活是每一个学校的责任。但很多学校在这一方面做的却不够好,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教学,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关注却不够,把教育经费基本用在成绩教学中,对于学生运动场地的的建设的投入过少。正是这一原因,学生的运动场所十分简陋,运动设备老化严重,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同时,学校对于教师的安全培训工作做的很不到位,对于学生的安全指导工作做的不够,由于学校的不重视使得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安全问题。学校对于校园安全隐患的忽略也导致学生的运动损伤可能性增大。3、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一个人的安全问题更多的在于自己的安全意识的薄弱。有着很强的安全意识的学生在运动时就会很自然的考虑到安全,因此在运动中会考虑到运动负荷,自己能否承受,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从而避免。但在现如今的`学生中,安全意识十分薄弱,由于缺乏专业的安全指导,学生的很多行为都有这样一定的危险性,但学生本身却未注意到。以至于学生在篮球运动时往往会做出一些超负荷的动作,落地后不及时缓冲,渐渐的膝盖磨损过大,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也是篮球教学时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之一。

二、篮球教学时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

在篮球教学中,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学校及时对运动设备更新与检修

篮球教学作为大多数学校必备的体育教学项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在校园建设时要注重篮球项目设备的完善。在篮球运动中,学生的弹跳十分的多,由于从空中跳落对于学生的膝盖磨损很严重,只有通过缓冲才能减少这样的损伤,但在各个学校中的篮球场地大多是水泥地,没有弹性,学生降落时对于膝盖的损伤时巨大的,长久一来学生的腿受伤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时,学校可以加大学校篮球场地的经费投入,多建设室内篮球场地,铺设木地板以此增加场地的弹性减损伤。同时对于篮球场地的篮筐也要定期检修,以此解决隐患。想要减少篮球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学校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场所。

2、教师积极科学指导学生安全运动

教师的科学指导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在教师的正确科学的指导下,学生才能安全的完成相应动作技术,如果没有正确的技术,在打篮球时就很有可能出现意外从而受伤。篮球教师都是经过专业的选拔才成为教师的,他们的动作才具有规范性,规范的动作技术就会在运动中把危险降到最低。例如,教师在讲解三步上篮的技术动作时,就要告诉学生在降落时双腿弯曲缓冲,使得膝盖得到保护。同时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也要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把学生的各个部位预热起来这样运动时,就可以变得灵活,避免受伤。通过这样的安全指导,就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的运动损伤。

3、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

在篮球教学时,想要降低运动损伤,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只有让学生养成安全意识,学生在运动时才会注意自己的安全。如果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到位,即使教师在篮球教学中说到运动时的注意事项,学生在打球时也不会注意,继续犯错误,所以首先教师要把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起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讲解在篮球运动中不注意安全从而引起的受伤,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在篮球运动中注意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学校也可以积极的开展体育安全教学月,对教师进行更加全面的安全培训,在校园中积极的开展安全意识宣传,让学生在思想上意识到在篮球运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这样就可以在篮球教学时很大程度的减少运动损伤。

三、总结

篮球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十分的常见,通过篮球运动,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但篮球运动是一项激励的身体碰撞运动,在篮球教学时,教师要教授正确规范的技术,同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运动损伤,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篮球运动中享受到真正的快乐,让学生在享受篮球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同时健康茁长地成长。(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尚志强.学校体育教学中运动伤害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03)

[2]荣霁,刘排.论篮球运动“大众化”发展趋势对体育院校篮球课程建设的影响[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

7.体育运动损伤教学计划 篇七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调查研究对象是我校06级的学生共390人 (男生246、女生144) , 其中四、五、六班是实验班级, 七、八、九班是对照班级。

2. 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针对六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出问卷390份, 回收有效问卷390份, 有效率100%。

(2) 实践操作法:从实验班级和常规班级各随机抽取40名学生进行课堂操作实验。

(3) 访谈法:对周边的学校体育教师进行访问。

(4) 数理统计法:运用体育统计学知识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 运动损伤急救实践教学兴趣分析

由表1可知, 实验班级与对比班级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我校学生对运动损伤急救学习还是有浓厚的兴趣, 表现出积极的心理状态, 并带有一种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心理特征。只是我们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运动损伤急救的这方面操作的教学, 往往都是在发生事情后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和说明。那么, 为什么还有小部分学生存在差异呢?经调查其主要原因:1.没有好奇心、对别人不关心, 对体育锻炼不是很感兴趣, 自己没有受过伤。2.思想上不够重视, 生活作风比较散漫, 性格方面比较孤僻, 不善于交际。调查发现, 当代的中学生不仅仅局限在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方面, 他们渴望得到的是更全面的知识、经验, 来不断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俗话说得好“不怕一万, 只怕万一”。每个人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时候, 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别人或被别人帮助的时候。学会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可以自我救助或帮助别人。

(2) 运动损伤分布特点、项目分析

从表2统计来看, 发生运动损伤的运动项目中篮球、足球这两大球损伤的人数最多、概率较高。原因是这是中学生特别喜欢的运动项目, 并且这两个项目拼抢激烈、对抗性强, 直接身体接触比较多。其次是田径和其他的意外事故。损伤的种类是比较常见的擦伤、扭伤、肌肉拉伤、骨折。发生的部位一般在四肢、头部, 主要动作有跌倒、冲撞、扭拉、踢伤等。

(3) 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和事实表明, 学生对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认识不够, 对预防运动损伤的目的不明确, 不够重视, 缺乏经验。从表3得知, 实验班级与对比班级有一定的差异性。实验班的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预防和自我保护的意识相对比较强, 对可能产生的后果考虑比较周全。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 对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上麻痹大意, 盲目、冒失地进行体育锻炼;或者骄傲自满、情绪急噪、急于求成, 忽视体育锻炼应该遵守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2.对准备活动的目的性认识不够, 很多基层学校的学生认为做准备活动是多余、浪费体能, 因此不做准备活动或者马虎应付。3.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在练习中因畏惧、胆怯、过分紧张和过于随意等因素, 也常常引起伤害事故的发生。4.对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和人体结构的特点缺乏了解和认识。比如: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伤病初愈阶段, 以及疲劳或不良好心理因素导致情绪低落、害怕、紧张, 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相对下降, 这种情况下参加剧烈运动, 将会因肌肉力量较弱、反应迟钝、身体协调性差等因素导致损伤。5.教师的因素, 教师缺乏责任心, 调查发现许多学校体育教师没有开过体育保健教学课程, 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如何提高自我预防、自我保护、自我急救的方法。

(4) 运动损伤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

表4主要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从实验组、对比组中各抽取20名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组与对比组存在显著性差异。1.扭伤。实验组与对比组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 在对比组中还出现采用相反的方法处理的现象, 如:用手擦、揉、拔, 甚至对关节进行旋转的方法。而实验组基本上懂得采用冷敷和喷药处理, 有的学生还结合加压包扎的方法, 体现处理的科学性、合理性。2.晕厥。实验组与对比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正确的方法应让患者仰卧或下肢抬高, 做双下肢向心性重推摩或揉捏, 必要时点掐人中等穴。对照组的学生缺乏救助处理的经验, 马上给患者喝水, 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有的学生给患者立即做人工呼吸, 没有通过观察判断就实施抢救是非常不妥当的处理方法, 可能造成得不偿失的结果。实验组的学生处理有序。先让患者仰卧, 解开衣带, 抬高下肢等。3.肌肉痉挛。实验组与对比组处理的方法没有显著性的差异。采用牵引、揉捏肌肉的方法, 有的学生可能都没有接触过, 只是看过而已, 在牵引、揉捏过程中不敢太用力, 太轻达不到效果。4.环形包扎法。环形包扎法是绷带包扎法中最简单最实用的一种方法, 对比组与实验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对比组的学生出现包了又拆、拆了又包这样反复包扎的现象。应该力求迅速、准确、有效。而实验组的学生都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迅速、准确、有效地完成包扎, 并且能够合理利用绷带, 不盲目不浪费, 这就体现实验组的优势所在。在与学生访谈的过程中, 我发现在实验班的学生当中有部分学生课外生活经验提高了。比如:自发组织春游、秋游跟以往有不同之处是会考虑带一些常用药品、绷带之类的东西, 做到预防万一、有备无患。

三、建议与结论

1. 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处理运动损伤的方法和技巧, 减少运动损伤带来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建议学校体育教师每学期初开一、二次的体育保健实践综合课, 加强辅导, 引导学生学会诊断和处理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学会自我救助的能力, 为今后学生在课内和课外体育锻炼时, 能够避免或减少受伤, 更重要是学生走向社会, 在场地、设施简陋的条件下, 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 自我保护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使学生真正达到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 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技能与习惯, 并成为群众体育骨干, 提高群众体育水平、达到全民健身计划目的。

2. 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处理紧急问题的能力。

各级学校片面追求学生的优秀率、升学率以分数论英雄的局面, 忽视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和自然环境当中的应变应变能力偏差, 表现出紧张、胆怯、恐惧等心理特征。体育保健的学习, 会大大地改变学生的心理特征, 增强学生处理伤病的自信心以及稳定的心理。比如:在这次汶川大地震抢救伤员的过程中, 是多么需要懂得损伤急救知识的人, 哪怕只懂得一点, 也会给抢救过程提供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在平时能传授这方面的技能, 那么学生会发挥极大的作用。我们应提高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 扩大学生生存的空间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3. 通过体育保健的学习, 让学生逐步了解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

8.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的预防 篇八

【关键词】中学体育 教学 运动损伤 预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18-02

一、引言

当前,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体育运动有了更多的认识,加强体育锻炼,是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对于人体质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人的综合性素质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过从现在来看,很多人对于体育锻炼抱有盲目性,不清楚很多的注意事项,使得运动损伤时有发生。尤其对于中学体育教学而言,不了解相关的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盲目锻炼,反而损伤了身体。所以本文就对运动损伤进行分析,以期对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有指导作用。

二、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2.1缺乏保健常识,自我保护意识不足

在日常的体育锻炼当中,当身体出现一些损伤的时候,必须要及时拿出救护措施进行医治,这样一则避免损伤扩大,二则利于迅速恢复。以蹂关节损伤为例,必须要按照“停止活动,冷敷神加压包扎叶抬高肢体叶固定休息叶外敷新伤药”的方法进行处理,不过现在很多的中学生缺乏运动护理的相关知识,再加上进行运动的时候过分投入,容易带来损害,而一旦出现身体损害的情况,他们就凭借日常的经验对手上的部位进行按摩,包括揉、捏等,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但不利于恢复,反而增加了事后医疗的难度,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2.2思想麻痹

按照运动的规律,在进行大范围的运动之前,是需要进行准备活动的,活动开关节,利于运动的发挥并且能够减少受伤的可能性。但是很多学生思想麻痹,对于之前的准备工作认识不足,只是在教师的监督下稍微活动一下,同时,很多的学生美其名曰挑战自己,在没有真正掌握运动技巧的情况下,自己一个人就尝试做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这样就增加了参加运动带来身体损害的风险。

2.3运动时间、地点选择不当

运动就要遵循运动的规律,有些学生喜爱运动,常常不会分时间地运动,比如吃饱饭后马上运动,在烈日下或者暴雨天气下运动等等,有的还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场地上进行活动,不考虑时间因素和天气因素,致使自己面临许多的意外因素,增加了身体遭受伤害的风险。尤其是恶劣天气下进行剧烈运动(比如在烈日下打篮球等)容易引起身体出汗过多,体能消耗过大,造成身体不必要损伤,产生各种运动性疾病。

2.4课外体育锻炼管理不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管理跟不上,这使得体育运动中身体受损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比如学生们自发组织的一些比赛等等,其管理和掌控能力不足,尤其是一些对抗类比赛当中,很容易出现一些犯规动作,诱发身体损伤。

三、合理预防运动损伤的建议

3.1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认识,提高学生的合理运动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不必要的运动损伤。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包括课堂教育,包括教师的示范等等,从思想上让他们认识到预防运动损伤的必要性。然后灌输这些理念,使得他们养成这样一种意识和习惯,指导自己的体育运动活动。

3.2课前做好准备活动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准备工作的重要性。首先,准备工作能够促进新陈代谢,为展开体育运动做好准备;其次提高氧气吸入量,为体育运动准备足够的氧气,再次可以提高肌肉的柔韧程度,这些都有利于身体做好充分的准备,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预防肌肉与肌腱的某些损伤。这些不但可以预防身体的损伤,还可以增强运动效能。

3.3培养学生严格的安全课堂纪律意识

首先要强调着装,使学生做到规定的防范措施,如运动时要穿运动衣,切不可穿过紧的衣服;要勤剪指甲;行动要干净利索,不可拖拉;运动时不可以穿高跟鞋等。此外,做好统一管理,让学生遵循运动规律和教师的指令。最后,运动场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一定要保证它的适用性。教学和组织比赛前教师务必检查场地的安全性,防止学生不必要的身体伤害。

四、结语

上一篇:校长读书心得体会下一篇:2009-2010一学期信息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