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

2024-10-16

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共11篇)

1.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 篇一

小学英语中的语音教学

德国作家莱辛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获取真理的能力,让我任选其一的话,那么我宁愿要获取真理的能力。”英语教师要做到“授之以渔”,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重视音标教学。当前,《人教版小学英语》的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关键在于拼读未能及早过关。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英语单词的拼写跟发音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不是科学地从“音”到“形”去记单词,而是从字母到拼写形式去死记硬背。在小学阶段不打好语音基础,就会给以后的英语学习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学生单词念不准,缺乏自学能力,学习兴趣锐减,最后导致放弃不学。

因此,整个小学阶段应该把语音教学贯穿其中。为了帮助学生尽早摆脱单靠背字母记单词的烦恼,掌握基本的单词读音规则,逐步形成自学单词的能力,英语课上要渗透语音教学,就要有计划地将国际音标穿插在单词教学中进行教学,到小学毕业时教完48个国际音标。下面就谈谈我在音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注意的问题。

我在语音教学时运用的最基本方法有:

1、听音模仿:听和模仿是正确说的基础,听是第一位的,模仿是第二位的。听和模仿的时候,学生要看相应的形。

2、读音:看词读或是看音标读,用熟词配上音标读,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们看音标读只到词汇的层次就可以了,不要读音标的句子,对他们来讲太难了。

3、辨音:辨音练习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辨认和区分英语中不同的或相近的音素。这种练习对于英语的听力理解十分重要。辨音的时候最好是通过单词或语句,尽量避免单音辨别。

4、拼读:培养学生初步的拼读能力是小学英语的任务之一。语音拼读是要求学生掌握英文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并正确读出。这个能力的培养要靠长期的训练。在训练时要注意: 1)从学生熟悉的词开始。2)教给学生拼读方法。拼读时应从元音字母和元音音素开始。有两种方法: ① 先与前面的辅音拼,如: cake: [ei]---[kei]---[keik]② 先与后面的辅音拼,如:nurse: []---[s]---[n

s] 这种练习比较适合于元音后面发音相同的单词,比如:make, cake, bake, take。3)拼读训练先从单音节词开始,然后再拼读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如果是拼读双音节或多音节词的时候,要注意重音。4)拼读训练时要注意与听的练习相结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先听,再看音标练习拼读;另一种是先看音标拼读,再听一听自己是否拼对了。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正确拼读。

在《音标》教学时,我采用的游戏有:

1、摘苹果 目的:识别音标

方法: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把写有音标的苹果挂在树上,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游戏开始后,有一人念音标,每组轮流去摘苹果,看哪个组的学生摘得多。

2、抢音标

目的:训练学生正确拼读单词的能力 方法:把48个音素的卡片贴在黑板上,把学生分成两组,每次游戏派一名代表。游戏开始后,由一人念一个单词,两组学生抢摘听到单词的音标。抢到后还要能正确读出来。这个游戏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

3、比一比谁的耳朵灵 目的:训练辨音能力

方法:教师呈现一张音标卡片,然后读出一联串单词,请学生从中分辨出含有该因素的单词。如:T:(举起音标卡片[a:])get, fat, write, cart, cup S: cart T: You’re right.语音教学时要注意的问题:

1、有机会多接触英语环境的学生不需要教师过多地重视英语语音。而那些只靠课堂学习英语的学生就需要教师多注重一些语音。

2、语音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自己识别和发音的能力,不要误导学生只朗读和书写音标,尤其是年龄小的学生,因为音标既抽象又没有什么意义。

3、发音规则对学生掌握英语发音十分有利,但是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教师应避免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如果学生有了一定的语音基础(大量输入),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了,但也要注意循序渐进,平时训练与几种训练相结合。

4、重音、语调与语音在英语中同样重要,要进行重音和语调的训练。

5、根据语言学习的实践性,语音的学习也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要给学生以更多地练习机会,少讲语音知识,在练习中巩固和提高。

6、根据语言学习的意义性,音标的学习要与词汇的学习相结合,避免过多的单音的练习。过多的单音练习是没有意义的。

7、根据语音学习的长期性,不要过多纠正学生的发音,相信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会不断校正自己的发音。

8、通过听录音来学习或纠正学生的发音。

在任教英语的这些年,我体会到,只要教师肯在教法上钻研创新,而且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完全可以处理好音标教学中的这一难关。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磨刀不误砍柴工”,虽然教音标花去了一定的时间,但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国际音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自学能力,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2.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 篇二

“商品交换越是打破地方的限制,商品价值越是发展成人类劳动一般的体化物,货币就越是归到那种天然最适于担任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机能的商品,那就是贵金属。”

我以为研究银本位,对判别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和不同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如众周知,从亚当·斯密以来,“中国社会发展长期停滞论”一直主宰着西方的中国史学界。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我们的学术界也一直在为如何解释其中断言“传统的、落后的和停滞的”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发愁,以至“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史学界马克思主义学派始终试图论证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本祖述欧美陈腐理论,论述中国“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的书,又成为一部名噪一时的电视片的精神导师,而关于“封闭无序”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直到今天还在困惑着一部分中国学人。

中国具有独特的,长期的,不间断的史学传统,足能引以自豪。但这种传统的缺陷之一,是以朝代政治史为纲,很少从经济角度和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交往方面,看待中国历朝兴废和社会变化,黄仁宇先生所以会在当今国内学界产生相当影响,正是他以明代财政研究家的身份写作了跨越朝代分野的《万历十五年》。

我以为,弗兰克覆述的观念,不过是二战以后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Karl Jaspers)“轴心时代”说的继续,这个学说提醒我们,现代化道路不止一个文化模式。这正是当代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轴心突破”是二战以后的1949年,由德国思想家雅斯贝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并以为其终极重要性对于各有关文化的性格具有定型的影响。该书1 953年有英译本问世。1975年,美国Daedalus学报春季号有专号讨论这个问题,题为《Wisdom,Revelation,and Doubt:Perspectives on the First Millennium B.C.》,在英美产生了较大影响。余英时先生曾认为希腊与以色列的“轴心突破”都属于“外向超越”型,一方面互相激荡,另一方面又互相加强,因而近代西方文化才发展出极大的力量。这一“轴心”终于在近两三百年中宰制了世界,使其它文化(包括经历过“轴心突破”的中国、印度和近东)都淹没在它的洪流之下。余氏强调中国古代的“突破”有其独特的取径,如儒、墨、道三家都是“突破”了三代礼乐传统而兴起的,其特色都着重于历史的连续性。“突破”亦非与传统完全断裂。且呈“内向超越”(inward transcendence)的形态。而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的“文明冲突论”则突出了“现代化理论”的弊端,承认西方文明不可能统一全世界。虽未触及“轴心突破”的问题,但实已预设有“轴心突破”的几大文化圈仍然保存着它们的个性,至少这些个性并未完全消失。尽管从历史事实出发,我们不得不承认十九、二十世纪世界文化的“轴心”是由西方“现代方案”构成的。

而“重新审视东方”的论题,也并非出自民族主义思潮,而是起源于70年代以来“东亚奇迹”在西方思想界引发的“后儒家”或者“儒家资本主义”观点,这个讨论至今未息。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Roderick Macfargudr)曾认为,儒学再不是与现代化无关的文化,西方人应当重新估评儒学的价值。当代的东亚社会发展,从文化视角看意味着儒家文化向西方的“后儒家挑战(postConfucian hypothesis)”。这一观点,实际上是放弃了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和美国文化学家约瑟夫·列文森(Jose ph Richmond Levenson)否定儒学价值的传统观点。

这类命题都已进入西方主流学术话语之中,似乎弗兰克的反对派都不大熟悉西方学者正在进行的这些讨论,还在劲儿啊劲地拿“五四启蒙”时代的理论自说自话,争吵不休。不知是想烦人还是丢人。

其实,尽管有人以为弗兰克的观点耸人听闻,但如果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上世纪50年代初就实施了一项反对“欧洲中心论”观点看待历史的重大研究计划的话,那就毫无足怪了[1]。巴氏著作扉页上引用了扬·赫伊津加《历史概念的定义》中的话,说:

“我们的文明首先是以全世界的过去作为它自己过去的文明,我们的历史首先是世界史。”

上一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商务印书馆曾经组织人力翻译了一套多国史,基本上是本国学者撰写的,其实就是教科文组织这一计划的具体成果,可惜适值“文革”,想必当今自诩“精英”的学者无由系统翻阅了解此中情况,也算是常识的阙失吧。

每念及此,都不由得使我对现今一些自信“满腹经纶”者平添了几分疑惑。套用明人张岱《夜航船》序中的一个典故:“且待老僧也伸一伸脚!”[2]偏在此时,竟然又有了源自于美国这个被不少学术精英奉为神明的大国因次贷而引发了一场百年难得一见的金融危机,于是使得这篇文章除了“笔仗”之外,又多了一重功用。中国人从来在大处上着眼。对于银本位、金本位,乃至当今金融体系,都应当有我们自己的见地。

参考文献

注:①参(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Geoffrey Barraclough)著,杨豫译《当代史学主要趋势(Main Trends of Research jn the Social and Human:History)》第四章《历史学的新领域》,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巴氏曾任英国历史学会主席,据该书前言,此书是他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托撰写的。

3.怒江为什么要进行水电开发? 篇三

怒江水电开发的决策过程

怒江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设想源自1958年新中国第二次水能资源普查;并在1988年全国第三次水能资源普查时,由能源部水电规划总院下属的昆明水电设计院提出了(一库六级)资源利用初步规划(见公开出版发行的能源部1991年《中国水力资源图集》)。

而怒江水电开发的动议,则首先来自云南省人大少数民族代表的多批次多人次提议和全国人大第七、第八届代表的议案。

1994年、1996年的人大代表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民主党派人士、昆明水电设计院教授级高工、今年已88岁的青长庚综合自己在怒江沿线和当地群众座谈调研的意见,分别起草了《将怒江流域水电开发规划补列入“八五”计划》议案和《请将怒江水能开发规划工作列入“九五”计划的建议》议案。这些议案受到云南省历届政府和国务院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遂责成水电规划总院、昆明水电设计院等单位进行前期专业调研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1999年原国家计委根据全国人大代表议案办理意见,安排水利水电规划总院牵头正式开展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规划编制工作,并由国务院所属电力、水利、农业、林业、环保总局等部门,多家规划设计和科研单位人员组成联合考察团深入怒江大峡谷进行现场调研考察,仅在2001年就有原水利部副部长何璟、原规划总院院长罗西北带队的联合考察团两次考察怒江,从而开始了怒江水电开发规划的实质性进程。

怒江水电开发规划在水能资源普查过程中,已经就开发条件、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等进行了初步调研;并依据1984年水电部组织编制的《河流水电规划编制规范(初稿)》(简称《规范》)进行。此前的一些有关文件和这本《规范》,均在总结建国后河流开发规划和实施方面的各种经验教训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河流规划编制的内容篇目、原则规定、注意事项和具体要求,对各个时期的河流规划工作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水力发电作为一种利用水力推动发电机发电的现代能源,是不可多得的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为一体的优质可再生能源,也是被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能源种类之一。

国家电力部于1995年7月正式颁布《河流水电规划编制规范》;水利部于1997年6月正式颁布《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并实施执行至今。

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的河流开发利用规划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政府(或政府授权)主导,而不是社会团体或企业行为。因为根据国家《宪法》,(领土范围内)所有自然资源都是“全体人民所有”,是国家的。国家授权国务院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按照分级管理权限管理各类自然资源。江河河流作为水电资源的载体,其开发利用规划工作当然应该由政府部门来组织进行。

在环境保护和移民方面,中国水电行业也是做得最早的行业之一。早在1981年,水利部即已颁发《关于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若干规定》;1985年,水电部颁发了《水电工程淹没处理设计规范》;1988年编制了《大中型水电工程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并且从1981年起开始实行从全国水电站发电量中每度电提取一厘钱作为库区扶助维护基金;在“环保人士”津津乐道、奉为至宝的“规划环评”方面,其实水利部、能源部也早在 1992年就发布了《江河流域规划环境评价规范》;比提出和增加“规划环评”内容的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法》整整提前了10年。

国家电力部水利水电规划总院在牵头开展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规划编制工作过程中,按照上述一系列法规和规范要求,从2000年至2003年,组织各部门各专业的一百多位专家和科技人员进行了大量考察、调研、勘测和实地踏勘活动,查阅了大量地方人文、历史、地理、民族、文化文献和方志,走访和听取了地方政府、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头人后裔、地方知名人士关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意见,对《规范》规定的各重要专题(如地震、水生物等)委托权威科研院所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专题报告,至2003年7月完成《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规划报告》,同年8月按法定程序报国家发改委组织审查。

优先发展水电势在必行

继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之后,怒江干流中下游水电开发今年极有可能再次被列入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是什么原因使得怒江水电开发在几经阻击、反对声浪从未停歇的情况下,一再被国家能源主管部门提上议事日程、上升为国家意志?

要说清楚国家为什么一定要进行怒江水电开发,就必须先要给“水力发电”正名。

水电作为一种利用水力推动发电机发电的现代能源,是不可多得的集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为一体的优质可再生能源,也是被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能源种类之一。“一不小心”成为了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的云南省昆明市郊区的石龙坝水电站,就是在大清王朝时期(1910年)建设投产并点亮昆明市第一盏电灯的“文物电站”,至今仍在正常发电运行。

煤炭石油铀矿石等化石能源,挖一吨就少一吨,迟早有挖完的那一天。我们这一代人总不能把地球资源都吃干榨净,总还得给子孙后代留一点吧?!水电其实并不消耗水,它只是利用了水的势能(即落差),发电过程也没有任何污染物排放,由于江湖河流永远流淌,水电理论上是可永续利用的能源。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恶果之一就是环境污染,北京的雾霾越来越严重,其实主要是烧煤烧油闹的。由于中国化石燃料消费居高不下,碳排放总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峰会上,中国遭到了很多国家的攻击,受到巨大的国际压力。后来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个减排压力是极大的!

在所有能源种类中,水电是温室气体排放最小的清洁能源。判断某种能源排放大小,不能只看它的发电过程有无排放或者排放多少,还要看它的“全生命周期”内的排放情况,例如风电,它的发电过程的确没有排放,但是从它的“全生命周期”考虑,在生产风电设备过程中它是会产生排放的,制造叶片的主要材料是化工原料,化工原料生产过程排放是很严重的。当然水电设备生产、大坝施工、水泥等原材料生产也存在同样问题,所以也不是“零排放”。再加上风电设备有效寿命较短,一般小于20年,而水电是大于80年;风电单机功率较小,目前主力机型1.5万千瓦,最大5.0万千瓦,而水电已投产最大机型为800万千瓦。综合比较,风电的“单位电能排放系数”要比水电大很多;太阳能发电“单位电能排放系数”比风电更大,其他种类的能源就更不能与水电相比了。

此外,水电的能源收获率(获得电量与开发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之比)也是所有能源种类中最高的。由于并不消耗任何燃料,所以发电成本最低,还有其他很多附加价值,确实是目前唯一可以大规模工业化开发的可再生能源。所以优先发展水电势在必行。

搞水电就要建大坝、修水库,目的就是把水蓄积起来形成落差,它虽然有淹没,有损失,但实际上也形成了另外一种重要的资源——水资源。中国地大物“薄”,水非常宝贵,我们的人均水资源只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27%,并且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夏秋水多、冬春水少。如果做不到“呼风唤雨”,那就只能修水库了,夏秋水多的时候蓄一点,留在冬春水少的时候用。“南水北调”就是将蓄积的南方的水向北方调。

怒江水电开发将创造巨大的环保效益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流域面积10.5万平方公里,干流全长约1050公里,地跨弗吉尼亚、密西西比、田纳西和肯塔基等7个州。

在1920年代和30年代,该流域地区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只有少量采掘工业和农业加工业;田纳西河谷由于此前森林的破坏而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洪水泛滥成灾,交通闭塞、水运不通,自然环境恶化,疾病流行,文化落后,1933年,该流域人均收入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45%),62%的农业人口生活尤其贫困,是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1935年,美国国会立法成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缩称TVA),开始了规模宏大的田纳西流域水电综合开发工程;TVA提出多目标梯级开发方案,在田纳西河干流上规划建设了9座梯级水电站,支流上规划了30多座中小电站;在水电开发过程中通过治理水土流失、植树造林等措施,改善了生态环境;流域内动植物品种数量增加,水域中有125种淡水贝类、96种蜗牛以及319种鱼类,是北美地区生物多样化最丰富的河流之一。由于控制了洪水,扩大了灌溉面积,改善了航道及流域内交通,进而加速了工业的发展。工业发展又为当地居民直接间接提供了10余万个就业机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正是从水电工程建设开始,带动了田纳西流域农业、林业、渔业、煤矿开采、旅游业全面发展,田纳西流域的自然资源得到了综合和合理的开发,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修复和提升,经济得以振兴,到1977年,全流域平均国民收入比1933年增加了34倍,把一个以农为生的贫穷的田纳西,建成了以工业为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的田纳西,彻底改变了这一地区贫困落后、环境恶劣的面貌,创造了举世赞誉的田纳西奇迹。

怒江流域的现状与开发前的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怒江州98%以上的土地为高山峡谷,生存条件的恶劣超出了一般人想像,少数民族比重达92.2%,至今还保留着刀耕火种、人背马驮等原始生产方式。全州49万人中有22万人处于贫困线以下,有12.7万贫困人群需要通过易地安置搬出不宜生存地区。

怒江干流中下游至今未建任何水电站,但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十分严峻。怒江河谷两岸由于过去砍伐森林、毁林开荒、陡坡垦殖等落后生产方式导致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急剧下降,生物多样性和以森林为主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两岸原始植被早已毁害殆尽,更没有什么原始森林,怒江群众迫于生计至今仍然不时在60多度的陡坡上刀耕火种,滑坡、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及旱灾也日趋频繁。

尽早开始怒江水电开发对于当地老百姓脱贫解困来说是“雪中送炭”,对修复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而言也是“当务之急”。

怒江水电开发作为一个生产电能的项目,它的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负荷也应该予以客观评价,并与其它生产电能的方式(或项目)相比较,最后得到环境评价结论。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发布了一项研究报告《中国发电行业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及成本分析》。报告对发电行业的各种发电方式,特别是新能源如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天然气发电等,按全生命周期法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及成本进行了详尽分析,结果表明,水力发电全生命周期法温室气体排放系数最低,为20~25克CO2e/kwh ,单位减排成本为-104.3~-104.8 元/tCO2e。即水力发电每减排一吨当量二氧化碳,就能得到约104元人民币的环保效益。怒江水电如果全部开发,按年发电量900亿千瓦时计,在40年内发电减排当量二氧化碳可达36亿吨,即怒江水电如果全部开发,其环保效益可达约3614亿元人民币!如按水电工程正常寿命80年计,更可高达7228亿元!

怒江水电开发的环保减排效益是实实在在,是客观存在的!

《京都议定书》建立起的联合国碳交易清洁发展机制得到国际公认。在国际市场(主要是欧盟市场)上,2010年每吨二氧化碳的市场价格是8到10欧元!随着联合国碳排放规定的刚性越来越大,现代工业减排的难度越来越大,未来的碳交易价格还会逐渐上升!

中国这几年通过小水电和风电项目已经在联合国有关机构拿到了差不多20亿美元“CDM补贴”。

4.4 为什么要进行婚前检查 篇四

婚前检查是为双方领取健康“保证书”,是健康婚姻、优生优育的一道保护屏障,对将要步人婚姻殿堂的青年男女有益无害的必要手续,这既是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对配偶负责,也是对于孙后代负责,其意义非常重要。

通过婚前检查能及时发现不宜或暂缓结婚的疾病,如患有性病、肝病应在治愈后方可结婚,以免婚后病情加重。另外,通过婚前检查可以发现是否存在影响性能力和生育的疾病,以便双方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婚前检查是优生的第一步,通过婚前家族史的咨询和调在,可以发现一些明显的遗传病和遗传缺陷。医生会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是否结婚、生育的建议。

5.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活动是有明确目标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减少、克服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所以,在实施教学活动前,必须对整个教学进程进行全面周密的策划和精心合理的设计。

教学设计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问题;转化到学生的层面,要解决的是“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如何实现自身发展”的问题。所以,教学设计既要为教师的教学实施着想,更要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二、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课堂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把课堂教学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以最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归纳起来为以下三个方面:

我们期望学生学习什么内容,即确定教学目标;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打算如何进行这种学习,即制定教学策略; 在进行这种学习时,我们如何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评价。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是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出发,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认知规律,预设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定教学步骤的过程。

6.为什么要进行战略品牌管理 篇六

品牌概念可能不同的界定,从品牌管理角度说,品牌就是能够使消费者记住产品或服务的核心信息意义并且防止竞争对手进行模仿,简言之,就是记住你,忘掉别人。从品牌营销的角度来说,如果能够成功地创建一个品牌,同时该品牌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大的价值,而这恰恰又是消费者购买的根本原因,其结果一定会为企业带来盈利。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拥有这样品牌的企业所获得的重要的竞争优势要胜过没有强势品牌的竞争对手。

可见战略品牌管理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消费者。因为成功的战略品牌管理思想都是通过调整品牌的消费者意义(品牌知识与品牌形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研究消费者是战略品牌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战略品牌管理能够为企业创造长期且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这也就是消费者为什么要花更多钱来购他们所喜欢的品牌商品,

品牌管理核心即品牌价值增值是通过与消费者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能给企业和消费者双方带来更多的利益表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战略品牌管理就是如何使企业与消费者的相互作用,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和体验价值,从而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品牌资产价值。

什么是品牌价值意义,很多专家和学者在不同的时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从消费者心理解读有一定的代表性。从消费者心理的角度讲,品牌管理就是强化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品牌商品时产生什么意识(品牌知识),它能代表什么品位、什么偏好、什么档次、什么生活方式、什么身份等。简单地说,品牌就是一个符号,企业必须赋予这个符号以内涵,令消费者有归属感,这就是我想要的,而不是做表面文章。

7.高中作文教学要积极进行实践活动 篇七

关键词:作文,教学

学生作文最大的苦恼是“无话可说”。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无米”是“无话可说”的主要根源。为此,教学中必须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找米下锅”。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写作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做生活的观察者、参与者、评论者。在生活中细致地观察,在观察中快乐地生活。老舍先生曾说:“如果不随时注意观察、随时记下来,哪怕你走遍天下,还是什么也记不真切、详细,什么东西也写不出来。”老舍先生的话是说: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人,去捕捉那稍纵即逝的生活信息。叶老还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倾吐胸中积蓄”。叶老所注重的“倾吐”,当然包括表达的各个环节,其中很重要的是“怎样下锅”的问题。“有米”还须“善取米”、“善用米”,也就是怎样把心中的话有选择、有目的地说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写作之前,必须组织学生作好材料准备、有关写作知识的准备和写作情感方面的准备,充分做到“胸有成竹,有备无患”。

命题形式要灵活多样,符合学生实际。学生作文命题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让学生写他们所熟悉的、关心的问题,说他们心中想说、会说的话。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知道他们胸中有哪些积蓄。除了课堂上接触学生,还应多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经常与学生谈心,达到心灵上的沟通。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心中有话,不吐不快。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敢于倾吐积蓄,还应提倡学生写“放胆文”。所谓“放胆文”,就是教师完全放手,由学生自己命题、选材、立意,不限体裁、语体、表达方式,不规定字数、内容,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写就怎样写。写这类文章,学生消除为“切题”而不敢越雷池一步的被动心理,可以尽情地把自己的积蓄倾吐出来,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养成。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竟别出心裁地让学生为自己写悼词。十几岁的孩子,怎知自己何时死?又怎知一生做过哪些事?所有这些,都须靠学生自己去合理地想象,大胆推测,方能有真情实感。据说学生们写的还蛮投入的,有的还很感人。大部分学生通过为自己写悼词,更加懂得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更明白了努力学习的必要性。这告诉我们:只要教师勇于探索,善于引导,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没有学生写不出来的文章。所以说,在作文教学方面,只有教师有胆,才能学生有识。

评改形式要不拘一格,扎实有效。教师要大胆地舍弃对作文精批细改的做法,引导学生自我评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有一份“评改”的权力。只有亲身参加评改这项训练活动,他们才能亲自尝到修改文章的甘苦,才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既会写又会改,作文的本领才全面。因此,提倡学生自改大有好处。

分组评改:1、前后位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评改前,教师只看不改,了解情况,心中有数,便于上课引导和总结,还要拟定评改标准。2、评改课上,先在黑板上公布评改标准及方法,再把作文交叉发给四人小组(本组不改本组的)每组四篇,每人重点改一篇,略看另三篇,然后在组内逐篇讨论,并共同推荐一篇最好的向全班介绍、宣读,最后教师总结。3、课后,作文发给本人。作者在阅读同学评语之后,还要写出“评语读后”,提出自己对评语的看法,教师再审阅评语和“评语读后”,对特别好的予鼓励,有分歧意见的可以通过全班讨论做出裁决。

自由评改:这种改法打破小组壁垒,不受任何限制。学生可以请任何同学批改自己的作文。请一个加10分,请两个加20分(必须与上一个批语不同),依次类推,这样学生的作文可得100分、150分、200分……学生见到这样的分数,觉得很有趣,很乐意虚心向别人求教。值得注意的是:1、每个批改者,都要在批语后签名,这一则表示庄重严肃,有责任感,二则教师也可从该生的批语中看其作文理解和消化总结的水平。2、学生批改不准使用红色墨水。待教师检查作文时,在学生批得好的用红色打“√”,批改错的打“×”,一般的不作任何表示,批改特别好的还要在“√”后加!”教师最后定分,则要标出作文本来该得的分,加上奖励的分。当然,这种以分数出现的评价方式可能与当前等级制多有冒犯,不过,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无非是想变着法儿提高作文兴趣。更令人欣慰的是,学生不但没感到分数的压力,相反倒做的津津乐道。写文与改文双管齐下,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又何乐而不为?以上两种自改方法穿插运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全体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批改活动。“请人”与“被请”都使人感到:既严肃又活泼、既紧张又有趣。整堂课时时处处人人都被激活,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训练密度大大加强。

8.为什么要研究书法工具 篇八

很多写字的人,包括一般人、大书法家和我们自己,都临写过颜真卿《祭侄文稿》,但是既写不像也写不好。为什么呢?除了我们不是颜真卿、不具备颜真卿的精神状态和审美天性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和颜真卿所使用的笔、纸、墨不同。今天,有多少学习书法的人,用长锋软亳、用生宣,去临写《祭侄文稿》啊,殊不知,那“燥似秋风,润如春雨”的《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黄麻纸上(唐代一种常用的书写纸张,吸水性、泅水性都很低),很可能用硬毫中锋笔以及含胶量较低的墨水写出来的,你怎么可能在生宣上用长锋软毫写出那种效果呢?

这是一个极端严重的问题,很难理解人们为什么这样徒劳无功还始终保持这样的学习方法。大约从明代出现宣纸开始,跨进书法这重门,就被告知该这样写,用羊毫、用宣纸,而从不去研究针对不同的效果应该使用什么样的笔和纸。书法活动长期以来就是在这样的残酷而深刻的迫害中畸形生长。特别是现当代,登峰造极。

2

书法真是一门微妙的艺术,这种艺术过程需要进行精密控制,尽管最终书家已经是靠本能在书写,但是书家的一笔一划来自于微妙的精密控制是个事实。

毛笔很小,笔锋只是几根几十根毛,与硬笔不同的是,它有极好的柔韧性,入笔、运笔、出笔的角度、力度,决定了笔画的轮廓效果。纸对墨和笔的感应很不同,墨的水分含量在此时也参与作用,加上毛笔的运行速度,它们决定了笔画的质感效果。

笔、墨、纸这三者的微妙配合从来都是书家的不传之技。笔在纸面上运行,看似简单,却因为笔、墨、纸的不同物理形态而产生复杂的多重的效果。笔锋的形状、按压或提起的程度,笔毛的弹性,蘸墨的多少、墨的浓淡,纸张的吸水程度、粗糙度,都会极大地影响运笔状态和效果,从而影响到书写者的心理与行为。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是在一张吸水性很差表面光滑的纸上,那么,墨就变成了“润滑剂”,反之,在吸水性极好的纸上,比如生宣上,墨就会起到滞涩的作用,毛笔就好像陷入沼泽。很多书写者往往因为纸笔不称手而破坏了书写情绪,最终无法写出好作品,要么只能换纸换笔换墨。少数经验丰富、很成熟的书写者,会很快适应,因势利导,写出仍旧令他满意的作品。

3

没有搞懂工具,当然就搞不懂书法。

当我们用一种冷静、专业且独特的视角去审视书法工具、书法形态(风格)与书法精神(人格)之间的关系时,能够看到三者之间的高度关联性。

书法工具显然是精神的外化,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和状态,就会有怎样的风格,就一定会选择容易表达出这种风格的工具体系。所以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文人精神发展史,也就是一部书法风格史,同样是一部书法工具史,从这个角度去讨论书法工具体系,才会对书法的工具系统有科学、全面的认识。

与此同时,我们当然要借助现代科学思维和手段,才能够建立起对书法工具体系的正确认识,这也是本文的新意所在。

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不会有有效的实践。对书法工具体系的正确认识,是指导我们书法实践的技术性基础。必须打破已有的神秘与蒙昧,让更多的后来者、学习者对书法工具和学习书法的方法有着科学的认识,这样,书法学习者才不会被囚禁在黑暗的铁笼中瞎折腾。从明清到现在就一直这么折腾着。是该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9.教师为什么要进行学情分析 篇九

学情是指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一切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学情分析,就是教师对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主客观情况的了解与分析。之所以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进行学情分析,是出于以下几点思考:

(一)进行学情分析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必然要求

事实上,注重学情分析的思想由来已久。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善于分析学生的不同性格、爱好、兴趣,根据个体差异,给每个人以不同以至完全相反的教育,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欲罢不能的地步。“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这是说教育要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这是说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思维和进度施教,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服务,不能拔苗助长。这些思想都说明,学生的群体和个体差异决定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进度的不同。因此,充分了解和分析学情,为学而教,因材施教,是开展任何教育活动的起点,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概莫能外。

(二)进行学情分析是落实学生主体性的必由之路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程强调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服务,以教学活动来引导、促学生主动学习。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切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密切关注和分析学情,是教师落实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

(三)进行学情分析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

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即备课)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方法、课程资源。其中,学情分析既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又是教学内容解析的依据,还是教学策略选择与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总之,学情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依据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教师要先为学习者设计“学案”,然后才是为教学者设计“教案”,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已有知识、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才能更有效地优化教学过程,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学情分析”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

(四)进行学情分析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有效保障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师生互动的实质是精神层面的交流、沟通、理解、影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交往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得以实现的结合点。然而,师生互动不同于一般性的社会互动交往,这种互动在客观上是不平等的,因为师生双方社会阅历、知识背景、活动目的、社会责任等方面都有巨大差异。作为教师,要在课堂上跨越年龄和文化上的代沟,课前设计好互动的路线,课中扮演“平等中的首席”角色,为学生搭设问题与对话的桥梁。为了达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教师必须在这种“一对多”的互动中,充分理解学生在生活背景、知识基础、能力水平、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多样性,才能在通常“一人对五十人”的课堂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关注学情分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

10.研究生导师为什么要交费? 篇十

浙江大学因规定导师招研究生要向学校交费,引起导师“罢招”,一时成为新闻。这里牵涉到的,是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而这项酝酿良久又麻烦多多的改革,需要对其动机与效果进行细致辨析。

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生的收费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事实上,当时研究生的交费是双轨制,分公费生和自费生,自费硕士生的交费标准在每学年8000元左右。2005年9月,国务院学位办通知北京大学等9所高校研究生收费试点暂停,原定于2006年推行的研究生收费改革被搁置。这不仅因为高校学费过高已成为社会焦点,不宜出台新的收费项目,也是由于研究生收费的理据不足。因为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前者可以帮助导师干活,按道理是可以挣钱的。人们质疑,为什么国外高校的研究生能够获得丰裕的收入,我们却还要向研究生收费?

搁浅一年之后,名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新的研究生收费方案在17所高校试点启动。基本思路是研究生全部实行交费,同时大幅度提高研究生资助的覆盖面和强度,建立新的研究生培养经费筹款机制,统筹规划国家拨款、学校投入、导师的科研经费资助等资金,用于培养和资助研究生。

这一轮改革最大的受益者是研究生。原先双轨制的方案,公费生比例不足一半,学校提供很少一点奖学金,既吃不饱,也没有激励作用。新的研究生资助体系,向研究生提供的奖学金和助学金覆盖面均可达百分之百,分为不同的等级。奖学金用于资助学费,按年度发放,博士生大多可获得全额奖学金。以华东师大的方案,有5%的学生可拿到最高每年1.8万元的奖学金。而助学金,通过研究生“干活”,即兼任助教、助研、助管等方式获取,用于资助研究生生活费,按月发放。这样,那些表现优秀的研究生基本生活能够保障。

改革的压力落在了导师身上。通过建立导师资助制,导师每招一名研究生都要向学校上缴一笔经费用于研究生培养,大致是工科每人每年二三千元,文科千元左右或不足千元。这是为了体现责权利相等,同时加大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录取、培养指导、资助和推荐就业等方面的权力和作用。例如助研的补贴标准,由导师根据助研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表现确定;奖学金也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申请。让导师交费的理由,是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应建立在高质量的科研之上,导师如果没有科研,就难以提高培养质量。也就是说,导师如果没有科研项目,也就没有经费,所以它可以成为控制一些导师招生过多过滥的有效机制。它建立了一种明确的导向:有钱多招,没钱少招。

导师资助制成为争议的焦点。由于不同学科科研经费殊异,这对科研经费十分困难的文科,尤其是人文基础学科造成极大压力。因而,人文学科的教授反应最为强烈,这就是浙江大学的方案甫出即遭到该校历史系教师“拒招”的原因。而高校的制度设计其实已经考虑到了学科差异,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不同学科导师的缴费标准不一,人文学科的标准约为其他学科的1/3到1/4。有的学校并设立研究生培养扶持基金,用于支持科研经费较少的学科、青年教师和科研经费暂时较少的新研究方向的教师支付学生资助费用。教师的抵制既有对导师交费的不理解,质疑哪有学生上学、教师交费的道理;其背后也是对这一制度无视文科规律、并将其边缘化的愤怒。

一些学者质疑该决策具有明显的工科思维。人文基础学科的学术研究主要以图书馆公共资源、文献研究等为主,并不建立在巨额研究经费上,其学术水平也不是可以用钱来衡量和折算的。经费导向的激励,还有可能产生另一种后果,即对学校学术生态和学科发展的改变。因为文、理科纯学术的基础研究很难获得经费支持;而容易获得经费的许多应用性的横向课题,学术含量并不高,纵然经费充裕,并不能提高学术水平、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

11.教师要适当对学生进行否定性评价 篇十一

经过和教师座谈, 我了解到, 课堂上教师不敢或不知如何进行否定性评价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担心学生的自尊心、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

(2) 担心扣上“没有新课程理念”的帽子。

(3) 担心学生的耐挫力不强。

(4) 教师的观念里还没有完全肯定否定性评价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校和教师要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 并提出建议。”“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采用激励性评语……”“客观”是教师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对就是对, 错就是错。当学生出现错误时, 不能含糊, 更不能称其为“正确”, 而应该及时纠正, 并提出建议。教师的评价除了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以外, 还应该有相应的辅助式的评价方式。我认为, “否定性评价”就是一种辅助式评价方式。

否定性评价能让学生发现不足, 知道对理素质, 增强学生的耐挫力, 是学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股力量。只要使否定性评价变得利多弊少, 使之更具有教育或学习心理的意义, 那么它可能比激励性评价产生效果更强。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否定性评价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在对学生进行否定性评价时, 还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否定性评价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存在的差异是客观的, 教师不仅要承认学生在发展上、智力上的差异, 而且要尊重这些差异。在进行否定性评价时, 更加要关注个体差异。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否定性评价, 否定性评价也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使用否定性评价。

学困生对于学习本来就信心不足, 如果还对他们进行否定性评价的话, 那么他们对语文学习就无兴趣可言了;对于优等生来说, 平常听到的表扬多, 如果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否定性评价, 有利于平衡他们的心理, 使这些优等生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

2. 要讲究否定性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1) 评价的语言要有童趣。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年幼的、生理和心理都还不成熟的学生, 要避免使用“长篇大论”来教育他们, 那些“大道理”只会使学生眼里的教师“高高在上”, 使学生跟老师之间产生距离感。童趣化的语言会使学生倍感亲切, 易于接受。教师在评价时可以这样说:“读得不对, 再读一遍, 一定行!”“你虽然答错了, 可你的声音却是那么洪亮, 我真喜欢你呀!”“这个字挺难的, 要想读好, 你还得多练练呀!”

(2) 评价的语言要幽默。幽默的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既可以激活课堂气氛, 调节学生情绪, 又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 让出现错误的学生心悦诚服。如教学《谁的眼睛最好》一文时, 学生刚刚齐读题目, 一名学生便恶作剧般地叫起来:“我的眼睛最好。”教师可以说:“那请这个眼睛最好的同学来读《谁的眼睛最好》, 和动物比一比谁的眼睛更锐利。”这样既维护了纪律,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3) 评价的语言要委婉。委婉可以不显露动机, 不指明意义, 而把所要表达的含义的间接地提供给对方, 使其心理和行为受到影响。进行否定性评价时运用恰当的言词、温和委婉的语气、平易近人的态度, 可以使对方理解“老师再讲一遍, 请你听仔细再回答。”“你的答案非常接近正确答案了, 你再认真想一想, 老师相信你会成功。”……这样的语言既委婉地告诉了学生的错误, 又让学生拥有了自我反思、调整的机会, 让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4) 评价的语言要体现教师的真诚。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只要教师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 那么, 每个学生都能做得更好。对答题有失误的学生, 教师不能用“真笨”“真差”等贬义语言来刺激他, 而应该真诚地指出错误, 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 并提出整改方法,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帮助他、关注他。教师可以这样说:“你这道题做错了, 是因为你有点粗心, 再做一做, 你一定能行!”“你得看仔细, 这样朗读的时候才不会落字、加字。”这样的语言虽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否定, 但却真切感人, 也让学生明白只要自己改进方法, 就一定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3. 进行否定性评价之后, 要注意引导和启发

规律性的知识, 智慧含量高, 有人称之为母知识, 这样的知识终身有用。如学生在学习概括一段话的主要内容时, 没有找准该段的中心句, 概括的主要内容不准确, 这时, 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否定性评价:“中心句是概括自然段内容的句子, 你找的句子概括了这段的内容了吗?再试试, 你一定能行。”通过这样的启发, 学生就明白了什么是中心句, 同时也能通过学习实践正确地找到相关的句子。

4. 进行否定性评价时, 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再次尝试的机会

教师进行否定性评价后, 要给学生再次尝试的机会, 这样有助于学生修正错误, 树立信心。这也是评价的根本目的所在。否定性评价学生就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不是为了“否定”而否定。因此, 当学生知错后, 再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是非常有必要的。

上一篇:关于开展学雷锋活动征文通知下一篇:创业的功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