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每一个学生(精选8篇)
1.为了每一个学生 篇一
为了每一个学生心智健康成长心得体会
最近通过国培学习了必修课中的“为了每一个学生心智健康成长”这一课程,学后收获多多,感受颇深。通过学习使我感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也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教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他们是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能准确地识别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出于关爱还是仅仅是功利的表现。所以教育应该是牵手,是澄明,是温情,是质朴,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2.为了每一个学生 篇二
理念、目标已经清晰, 现在需要有效的行动。有效需要两个导向, 一是需求导向, 用学习者的需求来引导终身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二是资格导向, 用社会对各类岗位的能力需求来引导学习者有序学习。提升学习者职业发展的能力。因此, 我们必须研究学习者自身的需求和社会对学习者的能力要求。这是一件艰难而浩大的事情, 因为终身教育覆盖所有人群而浩大;因为每个人学习需求的个性化而浩大;因为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人员不多而艰难;因为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终身教育 (学习) 理论体系的薄弱而艰难。这是真正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所幸我们已经有了好的开端。
上海是中国最早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城市。若以2006年颁布的《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意见》为一个阶段性的起点, 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宣布上海建成了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框架, 基本形成了终身学习的社会共识, 基本形成了覆盖所有人群的终身教育体系, 基本形成了组织学习、团队学习的多元模式, 基本形成了全社会合力推进终身教育发展的格局。在这一基本框架内, 在需求导向和资格导向下, 我们迫切需要行动, 让理念落地, 使感性的驱动走向理性的提升, 让所有社会成员体验到鲜活的、个性的终身学习乐趣, 在学习中成长, 在学习中生活, 在学习中完善自身, 在学习中养老。
3.为了每一个学生 篇三
残疾人有人的尊严与权利,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同样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本文主要从先进理念、现状分析和课改方向三个方面谈谈永丰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改革。
一、先进理念
1.课程概念:课程有多种定义,目前较公认的是指教学内容(学科与活动等)及其安排、进程与时限。可以说,课程不仅仅指学科,还包括教学大纲、教材、活动及其安排、进程与时限等。
2.课改背景:举国上下的教育都在大力推行课程改革、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素质教育、传承国学经典文化等。特殊教育也应与时俱进,进入全面深改区,而课程改革首当其冲。
3.课改目的:实行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特校的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其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自立自强于社会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为其适应未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人、自然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现状分析
1.学校现状:目前全市特教学校唯有此校还在老校区,办学条件极其简陋,无法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单薄,教职工仅9人;有聋哑生4人、智障学生62人,学生状况不一,给管理和教学带来诸多不便。
2.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较单一,语数教学内容固守教材(人教版),缺少个别化教育等。
三、课改方向
(一)课改基础:(1)领导和家长期望:县、局领导期望该校扩班强校、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家长期待特校能把他们的孩子培养成不被人歧视、能自食其力的正常人。(2)硬件建设:近年,国家下拨770万元新建校区和130万元购置教学设备。2016年,该校将搬迁至新校区,办学条件大为改观。(2)师资力量:现有教师9人(2016年还将新增一位特教专业教师),老中青平均分布,学历达标(其中5人本科),教学经历丰富,教师素养较全面。(4)区域优势:地处县城,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尤其新校周边有实验学校、机关幼儿园、“四馆一中心”、长途汽车站、市民广场、北晖园、诸多村社等资源。(5)课改尝试:12月份,我们编制了才艺专训课程表,效果良好,对课改增添了自信。
(二)课程改革:根据教育部2007年2月2日颁发的《关于“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永丰特教人大胆畅想未来的永丰特教课改。
(1)宗旨:智力与自立,为了每一个残障学生的发展。
(2)课题:让教师在生活中教学,在教学中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师生幸福指数与日俱增。
(3)探索:四个“相结合”
A.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构建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组成,适当减少文化课程和课时,增加素质教育和实用技能课程和课时;立足校内、延伸社会,“请进来、走出去”,进行各种教学活动。
B.常规课表与专训课表相结合。每学年上课一般时间为36周,才艺专训时间为2周,社会实践时间为2周,机动安排时间为2周(用于远足、参观、运动会、艺术节等),其他则按常规课表上课。
C.教育与教学相结合。每天上午课前20分钟安排写字;安排10分钟晨会或班会,进行专题教育活动(如安全教育、国旗下的讲话、以生活和技能有关的主题班会等);上午大课间20分钟和课外活动30分钟,用于体育或游戏。
D.课堂教学与个别化教育相结合。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为每个残障学生制订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如张誉同学,既要发挥其唱歌、记忆和朗诵的长处,也要矫正其写字不端、撕书等不良习惯。
4.关注每一个学生 篇四
作者:龚焕淼
教学月刊:小学版 07期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教师辛苦批改的作业学生没有认真看,做错的题也没有订正,即使教师已经纠正过学生的错误了,还是有部分学生没有订正或者没有搞清楚的情况.因此,教师如果能够采用面批方式,效果肯定会好很多.因为当着学生的面批改作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并改正学习中的错误,有效地缩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信息反馈和纠正错误的练习周期,还可以从中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与不足之处.面批作业看起来只是教学中的一个常态环节,但要想取得实效,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关注学生差异,注重情感交流,讲究科学方法.
一、关注学生差异,实施分层面批
(一)面批对象的优先选择
面批是一种个性化的辅导方式,其最大的困难还是在时间的把握上.笔者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层次,实施分层面批,也就是根据学生当天的课堂表现情况,确定几个优先面批对象.
1.学困生优先
作业面批应重点偏向于学困生,通常后50%的学生会成为面批的首选对象.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后50%的学生一般是由于开始跟不上节奏,然后消化不了,最后日积月累就有了“学数学难”的惧怕心态.他们在做作业时,本身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优先批改他们的作业,其实是查漏补缺最好的机会.教师可以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理清解题思路,这样利用作业面批的机会,可以很好地有的放矢、化解心理困扰、扫清认知障碍、指导学习方法等,学困生的数学素质就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2.作业习惯不良者优先
作业面批还应偏向于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并不是完全因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引起的,而是由于作业习惯不好导致的.如书写不整洁、审题不仔细、解题格式不规范、作业做完了事等.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面批的机会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3.代表性样本优先
在面批时间来不及或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样本分组面批的方法.一般是成绩优秀、中等、较差的学生都有,样本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以反映这一群体的学习信息,甚至能折射出其他层面学生的情况.笔者在四年级教学中就尝试采取了这种分组面批的方法,效果不错.具体操作是: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里面都有成绩优秀、中等、较差的学生,平均学习水平相当.面批作业时先随机选其中一组,发现典型问题后,再对其余的学生进行提醒启发,让学生自己订正错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笔者发现这样的效果比课后订正要好.
(二)课堂作业分层面批的操作策略
课堂作业的面批采用的形式是教师巡回批改.由于小班化班级的学生人数少,只要教师课前准备充分,作业批改的时间就较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差来进行面批.
在课堂作业中,最快完成作业的是优等生而且正确率比较高,因此,教师面批的第一对象就是这些学生.对他们的作业进行批改,关注的重点不仅仅是纠错,更应该是他们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与思考过程.批改后,再布置几道有一定难度或趣味性的拓展题,鼓励他们主动去钻研,达到培优的目的,或者帮助教师辅导一下学困生.如在教学“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一内容后,笔者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第6页第1题至第4题.马上就有部分优等生率先完成了作业,而且页面整洁,书写规范,正确率高.批改后,笔者又布置了一道拓展题:一个七位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265万,这个数最小可能是多少?最大可能是多少?
接着,中等生会陆续地完成课堂作业,这时就可以批改他们的作业了.批改时圈出错处,或让他们自己领悟,或通过交流找出错误原因后,再让他们自行改错,然后进行复批.
最后完成作业的是学困生.对学困生的面批,若时间允许,不用等他们把作业做完了才开始,可采用巡回面批、交叉进行的方式.如走到学生旁边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和学生一起找到错误原因,把错的地方圈起来,然后让学生自己查找错在哪里,当学生找不到错误时教师可以适当提醒.比如,在一次作业中,笔者在巡回面批的时候发现一位学困生这样计算:34+6×12-6=40×12-6=480-6=474,就马上用红笔把40×12-6圈起来,然后让学生自己查找错因,当学生找不到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引导:“这个算式有哪几种运算方法?应该先算什么?你仔细看看!”学生依言观察,很快就发现了自己的错处,改错后复批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解一些方法或要注意的地方.
在批改过程中发现,每班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对一份作业,需要教师进行3~4次的面批,造成批改时间不够,那么这几个学生的批改可以延伸到课间,采用一对一的方式,逐题批改.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学习和作业的负担,又可以让一堂课变得很充实.
(三)课后作业面批的操作策略
对于课后作业,教师可以采用分组面批的方法.面批主要对象是基础薄弱或作业习惯不好的学生.采用一对一的方式,逐题批改,若学生能自行改错则在自行订正后教师再复批,若是学生不会订正,则师生共同分析错误原因,释疑后教师再复批.这样,学生便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快速有效地订正错误,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疑难问题.对于学困生要让他们养成自觉给教师面批的习惯,不懂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当然,对于学习水平较高或对本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也可以给予有的放矢的指导.
二、根据学生心理,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在作业的面批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动探讨,使学生不仅可以搞清楚自己的作业发生错误的原因,还可以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一)放松心态,创设平等民主的面批氛围
面批时教师要以一颗宽厚的心对待学生,或许一句不经意的批评就会伤害到他们.在面批过程中,给学生一个微笑,创设一个无责怪的问答氛围,消除学生紧张、害怕的情绪,使之能保持一份放松的心情,让他们知道不会挨骂,让他们说出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引导他们能自我发现错误的根源,并乐意跟老师一起探讨解题之策……这样,面批也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师生的思维与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交流.
如解答习题:某公园的票价(见下图).
(1)如果4个大人带6个小孩去公园,怎样买票最省钱?
(2)如果6个大人带4个小孩去公园,怎样买票最省钱?
不少学生的解答都是买团体票最省钱.针对这样的错误,笔者有点莫名其妙,但没有责怪他们,并尽量以亲切的口吻微笑着问他们是怎么想的.原来是被括号里的注解给误导了,他们理解成了10人及以上的团体票一共只要15元,而不是每人15元.知道了错误的根源,接下来的答题就简单了.
(二)面批中师生对话策略
在平时的作业面批过程中,教师要讲究说话语气和纠错技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更要注意说话的方式语气,多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对话策略,让他们觉得老师很关注自己,就会更加认真地对待下一次的作业.笔者归纳了一下,大致有启发式对话、指令式对话、鼓励式对话、警钟式对话、赞扬式对话等几种类型.
例如,当学生审题不严、解题思路不清时,教师可以在他们的耳边轻轻地进行引探:“快要做出来了,请你再读一遍题目”“请找准数量关系”“反过来试试看”“第二步该算什么”,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错误后,再补上“√”;对于作业中出现小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说:“列出算式后,你弄清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了吗”“把小数点写得再清晰一些,就更好啦”;对于进步大的学生,教师可以说:“我今天很高兴,因为你的作业很认真”“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你再去想一想,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近期,你在课堂上听讲很专注”;对于拔尖的学生,教师可以说:“请你再给出一种解法”“你认为还可以怎么做”;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可以说:“你的思路很有见地!老师非常欣赏你对第3题的处理!老师为你喝彩!你真是一个数学小天才!你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孩子”……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用语和朋友式的.交流方式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增强作业的自信心,还使双方均获取了宝贵的改进信息,从而相互优化各自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方法.
三、根据学生人文需求,实现面批评价多样化
作为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份作业,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鉴赏学生的作业,尊重、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理解他们、体谅他们,给他们以鼓励、关心,从而真正唤醒每一位学生的智慧,激发每一位学生的自信.
(一)书面符号激励评价
1.对正确作业的符号激励评价
作业批改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对的打“√”、错的打“×”的单调形式已不完全适应现代小班化教学的要求了.对于作业正确的、优秀的除了打“√”外,教师还可以写上“优”或另加一个笑脸;对于字迹整洁令人赏心悦目的画上“(^_^,)”;对于有进步的写上“加油”或画一个“大拇指”;对于想法独特有创意的加上“☆”……并且同时给予语言激励,以鼓励的语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对问题作业的人性化批改符号
对作业里出现错误,打上一个小小的“×”,粗心大意导致出错的画个“○”,运算不合理写个“?”,用“”画出出现问题的地方……这样用一个个简单的符号与语言,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指出了学生作业中的不足之处.
(二)二次计分激励评价
面批时若发现个别学生的作业太粗心,错题比较多时,教师不要急着批改,要手下留情.可以采用二次批改的方式,将作业发还给学生,要求他们对照教师的提醒,深刻反思自己的作业过程,认真修改相关作业,直至达到要求,再追加成绩.二次记分的做法如下:在第一次面批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打定一个基本成绩,并配以切中要害、恰如其分的讲评,然后把作业发还给学生,要求他们对照之前的讲评,深刻反思自己的作业过程,认真订正自己的作业,如果修改正确,教师可追加成绩.
事实表明,这种多样化、人性化作业批改的方式,一方面能有效调动学生及时修改自己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使他们逐渐养成仔细检测作业过程、自觉优化作业思路等良好习惯.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适合他自身发展的教育始终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作业面批正是这一理念落到实处的具体表现之一.教师要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不断完善作业面批方法,提高作业效度,优化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
5.读懂每一个学生 篇五
淮安市新渡小学汪兵
培养创造性和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任务。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深刻地阐述了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创造型人才和创造精神的培养。这有助于我们加深、提高创新意识,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培养创新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对于教育所提出的要求。
学生内心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是一个我们成年人不了解的世界。我们只有读懂学生,课堂教学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课堂是师生每天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探究知识、充分展现智慧的场所,也是师生生命价值得以彰显的场所。只有读懂了学生,才能让课堂教学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也只有读懂了学生,才能把“培养创造型人才和创造精神”要求落到实处。怎样做一个能读懂学生的好老师呢?
一、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并非上学后才接触数学,也不是在数学课上才接触数学,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数学问题,形成属于自己个人的数学知识,从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会途径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的看法,蹲下身来与学生作平等的对话。时常询问学生的真正感受与需要,全面地了解学生,能够从学生的位置看问题,能够以心换心,以情动情„„只有这样才能被学生接纳并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我们要选择的,分阶段、分层次为学生营造新的知识能力阶梯,以此奠定学生主动发展的基础。教师和学生存在一定的相互补充、促进的过程。经过师生充分讨论可能会更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我认为这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学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生长新的知识经验。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学习中,需要学生调动的原有知识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是“满十扎成一捆,形成10个较小单位等于1个较大单位”。只有当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和面对的新情境新问题建立起恰当的联系,自主建构过程才能形成,新知识的同化才能实现。
二、心与心的交流。
“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学生是与我们一起学习的伙伴。”只有教师眼里有学生,师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使彼此的心灵得以沟通。
教师不仅要在认识上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而且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与心的交流。师生之间只有保持心灵上的交流,才能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友爱和宽松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心情振奋的心理状态之中。实际上,也只有在这种心理状态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真正充分地、深刻地、创造性地展开。
在课堂上老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游戏”带进课堂,促使学生全员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同时还保持教师亲切自然的情绪,尝试设计鼓励的眼神、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赞美的手势,创设和谐、祥和、友爱、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被重视和被关怀的感觉。逐渐地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而读懂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会说出自己的收获,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从而达到了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才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由感悟到体验进而到知识的升华过程
三、从错误中了解学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常常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内心,更多的了解关于学生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教师应积极读懂学生的错误,对于其中隐含的“亮点”,教师要给予肯定和欣赏,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成分,教师要发挥教学机智,对学生及时引导、点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从错误的认识中去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正是在“犯错、识错、知错、改错”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提升,思维得到了锻炼。读懂了学生的错误其实也是教师宽容心态的体现,是教师对学生积极参与的鼓励。
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初步认识》,其中就有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摆图形。学生很快就按要求操作起来,交流时,多数学生表示都已摆出了四种图形,少数学生有点疑惑。老师让他们说说为什么,其中一个学生说:“我只剩4根小棒,拼不出一个圆来。”这时,同桌将其剩余的4根小棒给了他,他没有再提问。对于学生用有限的几根小棒拼成圆的错误结论,老师没有直接捅破,将错就错,在摆出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几条边。对于长
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学生的意见是一致的。在回答圆的时候掀起了小小的波澜,思维的火花开始碰撞。有人说圆有7条边,有人说圆有12条边,更有学生说圆有20条边,到底圆有几条边呢?学生争论不休,这时老师就拿出一个圆让学生来数数有几条边。学生困惑了,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拿出的这个圆,数不出有几条边。”“那么书本上的圆能数出有几条边吗?”老师追问道,学生摇摇头。这时老师让每个学生拿出圆片,动手摸一摸,学生一下子就像发现了新大陆,纷纷举起手来。一个学生说:“圆的一圈是弯弯的,我们拼出来的都有角。”“那是因为我们的小棒不够了,多一点就会像的。”马上有学生接着说。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试一试,学生体会更深了。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把许许多多的小棒都拼起来,它就会越来越像圆了。
没想到学生不经意的一个错误会引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在亲身体验与探索中学生不但知道了圆的特征,并初步感受了极限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
四、“做”中读懂学生。”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他的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他是这样解释的:“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实践性是“教学做合一”的基本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实施“教学做合一”,努力在“做”字上下功夫,对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有积极的作用。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下“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某个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联系”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这种“做”的过程,学生才能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性体验,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从而逐步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乘法的认识”时,学生根据例题的情境图列出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算式后,教师提供给每位学生动物卡片12张,要求摆一摆给小动物分组,摆出的结果能列出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很快,有的学生把3个小动物分一组,摆了4组;有的小朋友把4个小动物分成一组,摆了3组;把2个小动物分一组,摆了6组;还有的把小动物6个分一组,摆了2组。列出的算式有:3+3+3+3=12﹑4+4+4+4=12﹑2+2+2+2+2+2=12﹑6+6=12。活动表明:学生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认识了相同加数算式的特点,使这种直观操作建立起的丰富表象为学生体会理解抽象的“乘法”奠定了基础。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动手“做”,为孩子积累了充分的感性材料,它是孩子进行抽象思维的源泉。低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生理、认知特点,更加决定了动手操作在其认知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我在课堂教学中正是重视了学生的“做”,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动态也有了充分的了解,为我的教学思路提供了有力的凭证,课堂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6.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要 篇六
成寿寺小学 刘慧
本学期参加丰台区“十一五”数学继续教育,4月10日我有幸聆听了北京特级教师田立莉老师的讲座,其中田老师所讲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要”这部分内容使我感触颇深。以下就这一内容说一说我自己的想法。
初为人师,总觉得有一股热流在我胸中涌动,仿佛有无限的能量。我将我全部的热情都倾注在了教学工作中,希望能将我所知尽授给学生。我爱我的学生,愿自己能成为他们学海中的一片帆,助他们起航。
我教的是二年级数学、语文,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感到幸运,因为无论对学生还是我,这都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我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作中,工作成了我的一切。不仅常规课,在自习时间及课后休息时间我都为学生讲课,生怕他们听不明白,真可谓是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然而正当我沉浸在激动和兴奋中时,正陶醉于自己的“无私奉献”时,我渐渐发现学生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我与他们之间仿佛隔着一层厚厚的无形的障蔽。课堂不似从前活跃了,听见状态也差了许多。我迷茫了,难道这就是我付出的回报吗?尽是无奈,只道孩子“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作老师真的不简单,要做一名好老师就更难。光有热情是不够的,于是我经常向老教师讨教治学方法,也常与其他年轻教师探讨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随着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我也有了一些感悟,慢慢的走向成熟。
我不禁自问:我的教育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无聊、疲惫„„我自问给他们的全是他们“迫切需要的”,然而他们的想法呢?
是的,我从未想过,也从未关注过学生的需要,而是一相情愿的为他们设定了“需要”。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需要: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和被欣赏的需要;责任承担的需要,离开了需要谈教育无异于舍本求末。毋庸质疑,我的出发点是善意的,想让学生扎实基础,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提高语感,„„然而并非善意的教育就都是智慧的教育,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深深体会到,关注学生的需要,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走向成功。田立莉老师提出的学生们求知、自立、创新、平等、自尊、关爱、表现、成功的需要,使我受益匪浅。正如人文主义教育理论所阐述的那样:教育应该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关注学生的需要,才能拨动生命的“情弦”,给顽皮的学生以感化,给自卑的学生以力量,给胆怯的学生以激励,给愚钝的学生以智慧;只有关注学生的需要,教育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育方舟绿意盎然。
7.关爱每一个学生 篇七
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关爱享受公平教育, 需要教师、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一、教师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关爱学生应了解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要具体做到:
1、要熟悉每一个学生, 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 兴趣爱好等, 能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 从而顺利地开展各方面的工作。
2、要善于观察学生,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言行必须会表现出他们真正的行为和思想。
3、要与学生交心, 教师要与学生广泛谈心,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并要善于选择方式, 消除学生的紧张感, 有的放矢进行教育。
4、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 最关键的是要关爱后进生。对于后进生, 要及时分析病因, 寻找原因, 对症下药。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后进生要多方寻找他们学习上和各方面的“亮光点”进行表扬, 和学生建立感情。并运用迁移的方法将其它方面的兴趣转变到学习上来, 特别是教学中和作业评价中, 发现后进生的学习“亮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要多给后进生表现自我的机会, 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特别对于后进生, 要多给予他们发言、思考的机会, 在提高学习兴趣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教师的关怀, 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5、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真正走到学生中间, 营造一种和学生平等的气氛,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率真地袒露一切, 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深入钻研掌握教学内容, 运用恰当而生动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只有想学生之所想, 站到学生角度去考虑如何学习, 才能把教师、学生和教材溶为一体, 这样才能把课上得有声有色。才能真正让学生佩服你然后接受你这个老师的关爱。
二、关爱学生还应从学校的管理制度入手
要让每一个教师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 学校还应从管理、考评制度上入手。学校要制定出要求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制度和规矩, 让教师自觉和不自觉地做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1、学校要把教师是否关爱每一个学生作为教师师德考核的重要方面, 教师要以一颗平常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不因成绩好坏而爱、不因权势而爱、不因门第而爱、不因金钱而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纯洁的、公正的, 不能有半点虚情假意和娇揉造作。
2、学校在考核教师教学业绩时不但要看教师教学积分的高低, 还要看教师在培养转化后进生和中等生提高多大, 看后进生进步多大, 也就是要全面考核教师业绩, 因为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 只有绝大部分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教育才是合格的。在考核教师工作业绩时, 不但要看学生在学知识方面的进步, 更要看学生在德育和体育方面是否有进步。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品质、身体素质, 这样的关爱也是不合格的。
3、关爱学生应强调全面参与, 全程管理, 对学生的关爱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从早上到晚上, 从教室到寝室到食堂, 从学校到家庭到社会, 几乎占有了所有时间和空间, 这就决定了对学生的关爱应强调学校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参与, 从领导到教师到后勤职工都应投入到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中。针对学生的全程教育、全程关爱, 学校应建立教学日志填报制、学生劳动评分制、课外活动记录制、老师值日检查制、宿长每日全报制、学生双休日管理制、教师关爱学生量化考评制, 使学校形成全方位管理学生的良好态势。
爱是一切力量的源泉, 只有当学生感受到师爱、品尝到师爱, 才能最终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愿意与教师做朋友, 才会愿意与老师敞开心扉, 才能接受老师的帮助与教育。教师要塑造学生的心灵, 不仅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还要懂得用尊重去开启学生的心灵, 用宽容滋润学生的心田, 用赏识拨动学生的心弦。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唤醒与激励, 只要我们融入师爱, 体现师德, 必将获得成功。
8.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篇八
【关键词】 内高班 分层教学 高中地理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6-002-02
高中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地球科学素养、可持续发展观的主要渠道。根据差异性原则提出的分层教学是解决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性与因材施教的个体性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在内高班实施地理分层教学显得十分重要。
1. 分层教学的涵义
分层教学即层次教学法、分层次教学、分层递进教学等,教育研究者对分层教学涵义的描述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综合评价差异而采取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面对各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差异的情况,教师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对不同类别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按照学习状况、认知能力、心理特点等差异将学生分类,并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课程选择的自由,使学生都能有效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3)分层教学是一种为适应学生之间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
总而言之,无论对分层教学涵义如何界定,共同点都是强调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与提高。笔者认同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班级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设计,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2.内高班学生地理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2.1内高班与本地平行班比较
为发现总结内高班地理成绩特点,本文选取笔者所任教学校的三届内高班,分别与各自平行班秋学期初的地理考试成绩进行比较。
12级新疆1班与本地平行班以2013年9月新学期入学考试地理成绩进行比较,成绩统计如表1:
13级新疆1班与本地平行班以2013年10月期中考试地理成绩进行比较,成绩统计如下表2:
14级新疆1班与本地平行班以2014年9月第一次月度测试地理成绩进行比较,成绩统计如下表3:
根据表1、表2、表3分析发现,内高班学生地理成绩平均分均低于本地平行班,地理基础不如本地班学生。更重要的是,内高班学生成绩数据的极差、标准差较本地平行班大,说明离散程度更大,内高班学生内部地理成绩存在较大差异。内高班优秀率较本地班高,但是低分率明显高于本地班,反映内高班地理成绩呈两极分化趋势。
如果教学目标整齐划一,地理基础较弱的学生会跟不上,削弱他们的成就动机,而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会“吃不饱”,不能得到更高层次地发展。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位内高班学生都能在地理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2.2内高班地理各模块成绩比较
选取12级新疆班三次地理考试成绩作研究依据,分析:
①2013年2月期末考试,考试内容为必修一,满分为100分。因为此时12级新疆班学生未分文、理班,所以在数据统计时,本文选取分班以后史地文科班的35位同学地理成绩进行分析,如表4:
②2013年7月期末考试,考试内容主要为必修二(包括必修二全部内容、必修三第一、二单元少量内容),满分为100分。因为此时12级新疆班学生未分文、理班,所以在数据统计时,本文选取分班以后史地文科班的35位同学地理成绩进行分析,如表5:
③2013年10月期中考试,考试内容为必修三,满分为120分。此时12级新疆班已经分文、理班,采用12新疆1班(史地文科班)35位同学地理成绩进行分析,如表6:
同样都是新授课结束后的考试,同样的35位12级新疆班学生,不同的是三次考试的内容,分别涉及高中地理三个不同模块,即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对比表4、表5、表6发现,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极差、标准差在必修一表现最为明显,学生之间地理成绩差异更大,因为涉及到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计算方法,难度比必修二、必修三大。另外,必修三涉及综合分析能力,内高班学生的两极分化程度也较明显。因此,笔者认为在必修一阶段和必修三阶段实施地理分层教学尤为重要。
3.内高班实施地理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3.1有助于控制地理成绩两极分化
通过与本地平行班地理成绩比较发现,内高班学生内部地理成绩存在较大差异,优秀率较本地班高,低分率明显高于本地班,反映出内高班地理成绩呈两极分化趋势。分层教学是根据差异性原则提出的,是解决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性与因材施教的个体性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全国各省的内高班学生高考总分统一以750分满分进行横向比较(总分满分达不到750分的统一折算成750分),并以此作为全国内高班本科、专科分数线划定(汉考汉、民考汉、民考民三个类别分别划定)和志愿投档录取时的分数参照。以江苏为例,地理作为高中选修科目,分值占17.65%。可见,地理学科分数对于内高班学生能否进入高校学习的贡献不容忽视。因此,在高中阶段,努力提高地理成绩是选修地理的内高班的重要任务之一。
3.2遵循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一方面,高中地理课程应该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倡导参与和体验的教学模式。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探索出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比如,在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广度和深度的学习材料;尊重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想法;教师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去体验和探索主动学习的经历和过程,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能够自主学习;课后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等等。
另一方面,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地理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尊重个性差异,追求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一是要立足基础,让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实现基础目标;二是教师改变以往的单一目标,采用多元目标,实现部分学生的突破。由此可见,根据差异性原则提出的分层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解决“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两难状况,使他们的个性得到最优的发展。
3.3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举办内高班是党和政府为了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力度,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和繁荣新疆经济的重大举措,更是促进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维护边疆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布置。内高班自2000年举办以来,经历了较大规模的扩招,一届届内高班学生从大学毕业,满足了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要求,在新疆被群众称为“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的称赞。
新疆自然资源丰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原因,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实现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新疆地区相对落后的现状,促进新疆经济增长,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应该认识到人才是关键,人才的培养对于新疆建设具有深远意义。从劳动者素质看,新疆从业人员学历偏低,人才流失率高,人才稀缺问题是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其特色,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地理学发展面向国家实践应用和战略需求,围绕人地关系系统,树立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性资源、经济、环境和人口问题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而这些问题与地理基础教育息息相关,地理学地位进一步提升。人地关系理论研究对于指导当今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地理学科研究的前沿领域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和“数字地球”;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的机理与调控等。
高中地理教育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当今社会要求公民能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尽管公共信息渠道越来越多,但是高中地理课程仍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主渠道。地理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基本地理素养,关注地理时事,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发挥新疆水、土、光、热资源优势,建设粮、棉、糖、畜、瓜果五大基地,实现自治区经济、社会、生态的快速高效发展,促进新疆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2(7).
[2] 张大均,顾明远.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 胡善通,杨淼宇.分层递进 提高学生素质[J].上海教育,2000(7).
【为了每一个学生】推荐阅读:
为了一切学生08-27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06-22
为了所有学生成人成才07-03
教育笔记: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08-04
每一个善意都值得尊重美文摘抄08-23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受到良好教育09-23
教师国旗下讲话: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09-26
为了什么而读书08-12
为了贯彻落实省10-17
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