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书心得

2024-07-18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书心得(共11篇)

1.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书心得 篇一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心得体会

冯祥

本期语文教研组组织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研讨活动,在学习中“野渡无人舟自横,是怀才不遇的无奈,而望穿秋水,则是换一种心境的期待。”这一句颇有哲理的诗句映入我的眼帘,将我的心牢牢抓住。心里想着,或许导学案设计就是教育中的一艘船,登上了这艘船,就不再是眼望秋水,而是从容地到达彼岸吧。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细细地思考起来,越读越觉得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盏指路明灯。它为我们深刻地剖析了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等等,为导学案揭开了身上的神秘面纱,使之在我们的心目中渐渐地清晰起来,明朗起来。

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五段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从我们的孩提时代直到我们走上讲台,几十年来一直乐此不疲地上演着。课堂上,学生有口不能辩,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听,有手不能动。课堂下,老师挤时间抄教案,抽时间批习题,没时间备学生,没时间搞教研。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痛苦,老师喊累。导学案的出现则彻底地改变了这种教学现状。它融导、学、练、测、评于一体,是一个从教与学的准备、教与学的实施到教与学评价的系统性设计。在这样的导学案下,学生的学习自然要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校内向校外延伸,真正地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导学案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也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比如在导学案的使用上,教师要提前发到学生手里以便做好课前预习。在导学案的设计中,特别注重了分层设计题目,关注每一层次的学生,为每一层次的学生准备的是自助餐式的练习,让尖子生“吃好”,让学困生“吃饱”。近一年来,我不断地思索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导学案,并逐渐摸索出以下几个基本的步骤: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操作----矫正反馈----拓展延伸。

1.明确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确这40分钟要完成的任务,让他们的学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目标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明确哪些是重难点,哪些可以自学来解决,哪些需要老师点拨?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我让学生自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商不变的性质的内在关系。而在如何理解和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上则由教师进行点拨。如此明确学习目标,就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2.自主学习。这一环节是学习目标的具体体现。指导要明确,要让学生知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哪些具体的任务。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老师的指导,使学生掌握通过人物动作与语言神态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使他们明白这样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更加有血有肉,更加鲜明生动。

3.合作探究。“导学案”的使用,使课堂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课堂上学生自学后出现的问题先由小组内相互讨论,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4.训练操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地提出本节课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研究,实在解决不了的话,提交老师,让老师作以适当引导、点拨。

5.矫正反馈。这节课目标完成怎样?学生掌握怎样?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因此在设计习题时应注意习题的针对性和层次性,精选与本节课目标相关的,同时还应注意难易结合,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

6.拓展延伸。主要是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在《丑小鸭》一课的结尾处想象,丑小鸭变成天鹅后,遇见了以前的故人,会发生什么?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上几点,只是我在教学中一点粗浅的见解,还有待于日后的完善和提高。总的来说,新课程理念下,就是要改“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学案导学”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把教学过程由“灌”变为“导”,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提供平台。“功夫在课前,成效在课中,愉悦在课后”是“学案导学”的一大特色,也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境界。

2.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书心得 篇二

一、课前设计导学案

一堂高效的英语课需要合理的、有指导作用的导学案。导学案与以前的教案有所不同, 它分为七大部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课堂检测、归纳小结。导学案中的预习材料要具有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和突出重点、难点的功能,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案的问题编排, 问题应布局合理, 结构性强, 由易到难。例如, 在教学Module 4 Unit 1 Advertising时, 我要求学生预习时做到: (1) 准备一些有关商业和公益的广告, 查阅广告的英语说法, 并用英语描述其中某些广告的外在说法和内在真实目的; (2) 预习课文, 查阅生词, 理解文章意思, 并对疑难点做笔记; (3) 讨论回答“What do advertisements encourage people to do?What does PSA stand for?What are PSAs meant to do?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and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几乎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幽默搞笑的广告, 并且给出了较为贴切的英文翻译, 对广告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样, 不仅课上得轻松, 学生参与的热情也很高。而且学生能学到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拓展了知识面。

导学案的“学”应以帮助学生学习为根本出发点, 教师在设计的导学案上应把教材中难度较高的、抽象的知识转化成通俗的、具体的知识。所罗列的问题要深入浅出。导学案的编写还应该体现学生主体性和探究性原则, 其设计必须尊重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必须信任学生, 注意把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发展, 主动进行探索学习。

二、课堂使用导学案

导学案在课堂上使用的主要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即学生之间互动合作, 通力解决问题。每组6到8人, 教师给每个小组制订建议性的学习计划, 全班以小组为单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分工合作, 使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够动起来, 通力合作、互相帮助。这样既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使部分学生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成功, 体验快乐, 又能让部分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通过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很容易地接受新的知识。这样, 基础的、基本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合作就掌握了, 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一些难点。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导, 采用一些激励性的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给予学生各种鼓励。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中对导学案进行补充, 把自己不会的或感觉新鲜的东西记下来。最后让全班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堂检测, 检查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离下课还有10分钟时, 教师开始点拨本节课的要点, 提示学生看下一课的预习任务, 课后完成作业。

三、课后反思导学案

为了合理地利用好导学案, 充分发挥导学案的最大作用, 教师应对导学案进行及时批改, 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及时做学生各方面的工作。在批改的过程中, 一旦发现问题, 就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也可以让各个小组互相批改, 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 让他们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吸取教训, 避免自己犯类似的错误。

在批改过程中, 对把导学案整理得有条不紊的学生应给予及时的表扬, 同时对没有落实导学案的学生提出批评性的暗示, 要指导他们把导学案变成真正自己的东西。为了全班学生能够齐头并进, 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教师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先让小组成员自查, 然后组织小组评优评先。我们会看到各组的学生为了一种集体荣誉感, 都会表现得很积极, 组员之间更是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督促。

教师在批阅导学案的过程中, 应反复思考, 积累经验, 要对学生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总结得失, 使导学案尽善尽美, 让导学案的设计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

为了更好地使用导学案, 学生也要对导学案进行完善。主要由学生总结所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心得、体会, 或提出疑难问题, 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并把自己的所思所得详细地记录在导学案上。

我们需要积极引导, 采用一些激励性的评价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给预习好的小组加分, 将他们的导学案放在板报上加以展示, 逐渐引导学生把被动预习变为积极主动学习。

3.高效课堂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 篇三

关键词:导学案;高效;“学教练”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导学案设计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素质教育以完善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方法、运用能力与技能、思维模式、自主能力为根本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导学案在设计教的同时,要突出学生学的内容,教师在教法中要融合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2.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知识传授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弄清知识的新旧联系,做到由旧知带动新知,由熟入生,如此,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彼此相互联系中,既加强了对旧知的巩固,又增强了对新知的渴求。

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以教者的认识规律来取代学生的认识规律,这违背了主体教学原则。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方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确定课堂教学过程。要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必须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易懂易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观念。

4.遵循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原则

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就会流于形式,教学任务就难以真正落实。现代教育思想倡导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导学案的设计应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做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利用导学案使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师生之间展开交流,教师之间探讨经验,形成一个多边的信息交流网络,体现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二、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

一份完备的“学教练”导学案少不了目标设计、自学提纲、自主练习、合作探究、变式拓展、回扣目标、课堂反馈等,这些构成了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1.目标设计

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要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每堂课的组织教学也应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如果没有了目标,一堂课将是一盘散沙,不知所云。

2.自学提纲

“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探索型的学生学习提纲,设计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会自主预习。

3.自主练习

设计一些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能够完成的一些小练习,不宜过难,应以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为主。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小组交流,并提出质疑,老师不需要全部讲解,适当点拨即可。

4.合作探究

导学案不仅要设计教师如何讲,还要设计学生如何学,只有把教师讲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师生合作。因此,例题的选择和设计很重要。设计时应从教学内容和学情出发,在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方面动脑筋,下工夫,精心设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留给学生“动”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说、主动议、主动练,指导学法,使学生会说、会议、会练,授之以法,通过灵活点拨、启发指导,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

5.变式拓展

在例题的基础上可适当加以变式,加强学生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6.回扣目标

主要是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还存在哪些疑惑,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这个环节一定要让学生畅所欲言。

7.课堂反馈

选择合适的题目检测课堂学习效果,以发现问题或遗漏。题量控制在3~5个选择题,时间5分钟。

三、导学案的编写

1.导学案的性质

导学案应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以此为依托并配合教材可以比较轻松地做到自主学习的工具,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

2.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整个过程的主体。

(2)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老师可适当地点拨。

(3)问题性原则: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可以是填空,也可以是思考题或其他形式。

(4)层次性原则: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5)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导学案”的备课模式

“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安排组员提前一周主备安排好的课时,在集体备课时间先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选题、设计教学流程进行,然后其他老师提出一些建议,最后形成定稿。

(2)提前发放

上課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预习,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4.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篇四

教案之殇

我国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辛苦,学生痛苦,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学校苦抓;家长苦陪。

教案:指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方案,也称为课时计划。其核心问题是教学程序的安排或者说教学过程的设计。传统教案流弊:

1、传统教学最终被异化为教师“教教案”。以教案为本位的课堂成了教师演出“教案剧”秀场。

2、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是封闭式教学,最终导致僵化。

3、写教案被等同于备课,等同于上课。

4、写教案成了“拿来主义”——抄袭案。没有“落地”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定义:是一种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基本要素:

1、学习者及其需要的分析。

2、教学内容分析。

3、学习目标的确定与阐述。

4、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5、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6、教学评价的设计。第二章

正名“导学案” 夸美斯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喧器、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课程改革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学改革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导学案内涵:

定义:在新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

要素:学情调查、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选择、重难点预设、学习策略与学法选择、教与学的评价、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教与学的反思等。优点:

① 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学案,更不是教辅书、习题集。

导学案设计具有科学的实践基础和先进的理念支撑。② 导学案是立足于课时或课题设计的方案。

④导学案在设计的主体和使用的对象上有侧重。⑤导学案设计具有互动性和生成性。

⑥导学案设计具有过程性和系统性。

⑦导学案设计的类型根据高效课堂来定。

⑧导学案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设计文本。⑨导学案体现了大课程观和大课堂观的概念。⑩导学案被喻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

我要走向哪里?(学习目标)

我如何到达哪里?(学习材料、媒体和学习策略)

我如何判断是否已达到目的地?(评价与修正)

教师要立足于“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以学为主”的原则来设计导学案,而且导学案的设计标准要力求最大限度的达到在学生借助教材、自主使用导学案的情况下,通过自学、展示、反馈达成目标,生成能力,培养情感。知识链接:高效课堂名词解释:

独学: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对学:同等学习程度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群学:学习小组内部学生间的学习。、展示:一是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成果汇报、交流甚至暴露问题的一种形式;二是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成果汇报、交流甚至是暴露问题的一种形式。第三章

导学案设计行动研究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学,教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做的研究是进行教学行动研究。要在“教中研”,在研中教,采取“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教师即专家,效果即成果”的“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并与“自下而上”的教学理论相对接,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变得更有效。

一、以生为本

1、相信学生。在导学案设计中,特别注重分层次设计题目,关注每一层的学生,为每一层次的学生准备的是自助餐式的练习,让尖子生吃好,让学困生吃饭,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学困生只要能解决完成相应层次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比尖子更高的评价。

2、解放学生。在导学案设计中,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学,最大限度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设计开放的问题,创设生活的情境,鼓励个性的见解,引发学生的质疑,激起思维的碰撞,张扬生命的合力。

3、依靠学生。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教师只有依靠学生,学生学习的情感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潜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开发,个体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依靠学生就是以学生为本,这是一条不可背离的教育原则,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泉。

教师要相信一句话:一切问题从学生中来,一切答案到学生中找。

4、发展学生。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发展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发展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学生,从而实现对“全人”的教育。

二、以学为本

1、以学定教。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进行导学案设计的重要依据。教不是目的,学才是止的。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本着“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为依据,恰当地确立教学的目标要求,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发展的过程。

六学:在哪里学(空间)、学多久(时间)、为什么学(学情调查)、学什么(目标与内容)、如何学(学习策略)、学得怎样(评价).四教: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教得怎样。

教师在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做好学情调查,带着三个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己能解决什么?

四不教:学生独学能会的不教,学生对学能会的不教,对子帮扶能会的不教,学生合作探究能会的也不教。

2、以教导学。

3、以评促教。

评价的四个维度: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功能。

评价的五个转变:由量性评价转变为质性统整,由甄别优劣转变为引领发展,由个体评价转变为个体与合作组评价的统一,由评价单一枯燥的认知训练转变为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由评价结论不求过程转变为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评价的六大功能:积极导向、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多元互动、记录成长。

4、自学为主。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三、行动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方面。

2、目标性原则。

3、导学性原则。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导学案的突出特征就是导学,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合作性原则。

5、探究性原则。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

6、情境性原则。

7、层次性原则。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训练,分层设计检查反馈等。

8、实用性原则。

9、规范性原则。

10、创新性原则

下述五点是保证学生学习高效的必要条件,应高度重视:

1、当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时,学生学得深刻。

2、当学生已呢知识被激活并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时,学生学得深刻。

3、当向学生展示新知识的全貌时,学生学得深刻。

4、当学以致用时,学生学得深刻。

5、当新知识整合到学习者实际生活时,学生学得深刻。第四章

导学案设计要求

一、研读课标指南:

1、课标对教材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2、课标提供了课程编写的基本思路,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3、课标提供了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这是导学案设计教学目标的具体指导。

4、课标提供的实施建议,可以提高导学案设计教学策略的能力。

5、课标提供了大量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

二、用好教材促发展:确立课程意思。树立新的教材观。

三、学情调查是起点。

四、分层设计重差异。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训练,分层设计检查反馈等。

五、学法指导在其中。

六、集智备课作保证。

第五章

导学案设计基本规范

一、基本规范

1、统一基本设计程序。

2、统一基本设计要素。学情调查、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选择、重难点预设、学习策略与学法选择、教与学的评价、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教与学的反思等。

3、统一基本课时容量。

4、统一基本设计版式。

二、复习课导学案设计基本要素

1、学情分析。

2、复习引导。复习内容、复习目标、复习重点、复习方法。

3、学习内容设计。

1、知识梳理

2、典型问题设计,3、达标测评,4、学习过程设计: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

三、试卷讲评课导学案设计。

1、学情分析。错题归类剖析。变式拓展训练。自我完善。学习过程设计。

四、导学案设计避免走入的误区

导学案设计教案化。导学案设计习题化。导学案设计问题“肤浅:化。导学案设计共性化。导学案设计提纲化。第六章

导学案使用

一、学生使用篇

(一)、导学案使用基本常识

1、导学案组成要素说明。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导学案上各组成要素的基本含义及对学生学习所起的作用。

2、导学案题头项目填写。组名、姓名等。

3、学习三宝的运用。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4、导学案要与教材结合使用。

5、导学案使用的时间要求。导学案一般提前发下来让学生果前预习(低年级学生不宜提前发),时间以半小时为宜。

(二)、导学案使用的常规要求

1、课前使用——自学为主。独学要求学生要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基础部分,学有余力的可做拓展部分,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用双色笔做好记号,自学时还要求学生能主动提出或发现新问题,并尝试通过各种渠道自行解决问题。

2、课中使用——对学、群学、展示、反馈达标、整理学案:整理问题、整理知识要点、整理生成性的知识、整理知识结构、总结学习规律和方法。

3、课后使用:

二、教师使用篇

1、课前——独学检查、二次备课。

课前,教师要对本节课导学案学生独学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批阅,这次抽查类似于从小组中抽样。落实二个前置:学生学习前置,教师指导前置。

2、课中——关注学情动态、学法指导、学习进程。

教师角色:调查员、指导员、协调员。

展示是课堂上最精彩的环节,其精彩之处就在于课堂的互动生成、质疑对抗。导学案中达标测评部分若属于笔试测评,要力求课内独立完成。

教师要通过导学案或者现场的指导促使他们集聚问题,质疑对抗,激烈竞争,思维碰撞。这是问题得以解决的“前兆”,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在于抛答案,而是要围绕解决问题而“抛问题”——以问题激活问题。

如何解决好优生吃好和学困生吃饱的问题,这是教师在问题式教学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也是对教师协调能力的考验。

3、课后——批阅、辅导、反思、修订

教师使用导学案要做到“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也可对子互批、组内批、组间批、学科代表批、教师批等。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情况,必要时进行个别辅导。

教师要有导学案上填写教学反思,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要根据批阅情况和学生的自主反思情况将问题进行统计整理,形成错题集。将若干个导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好的复习资料。

三、导学案使用的误区

1、重“显性目标”,轻“隐性目标’.2、重课前预设,轻课堂生成。

3、重导学案使用,轻教材使用。

4、重导学案使用,轻导学案再设计。

5.基于高效课堂下的导学案设计 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旬阳县吕河镇中心校的袁彩霞老师。非常感谢县教研室,感谢彭老师等领导对我们的老师的关心,对我们专业成长的帮助,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在一起交流探讨基于高效课堂下的导学案设计,我感到非常荣幸!近几年来,在彭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都在尝试导学案设计和运用。接下来,我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简要介绍一下我的具体做法和理念,不足之处还请不吝赐教。(下面我的交流也许枯燥,请大家先听听音乐,放松一下心情!)

一、导学案的定义

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的最优化方案。导学案的编制主体是教师,使用主体是学生。所以,要突出三个字:一是“导”,指导、引导、辅导。(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二是“学”,学有出发点,有目的地,有可以评判的标准,有过程,有层次,有生成,也需要方法。三是“案”,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习题的简单堆积,而应该有序引导,由易到难,由低到高,螺旋上升,体现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素质达成的规律性。

二、高效课堂导学案资料包

每一单元首先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方案,接下来课时包括课时教学设计、学案、课件。

三、设计导学案的重要前提

就目前来看,导学案还是个新生事物。由于它承载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系统要求,又集“导”“学”练”测”“评”等功能于一体,它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是否高效,学生学习的成败,所以对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第一步 学习解读新课标(2011版)

研读课标作指南 有没有课标意识是衡量传统教师和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准。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想教有方向、教有目标、教有效益,就必须首先熟读课标,研究课标。如果说课程标准是解题的“定理”和“法则”,教材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例题”。因为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课标而不是课本。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不是单纯解决这个“例题”,而是叫学生学会运用“定理”和“法则”去解决诸如此类的“应用题”。课标了然于心,教学就不会迷失方向。所以,学习研究新课标是教学之前,必须坚决走好的第一步。

第二步 确立课程意识。

过去,受多年以来的传统教材观的影响,教师停留在教材桎梏下的“怎么教”上,把教材奉为“圣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而今天的教师,再也不仅是忠实圆满的教授规定内容的教师,而应是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的教师,是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的教师。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建构者、开发者。所以教师应同时具备课程意识和教学意识,这应该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

第三步 研究开发教材

1、“高效课堂”教学必须从教材中实现突围,使教师和学生重新回归自我开发和使用教材的原点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被赋予了自主整合、开发教材的权力。然而,在现实中,教辅用书大量泛滥和重复使用,如教学参考用书、教材全解、现成的各类教学设计、教案等等,虽然解决了教师写教案的苦和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捷径,但这种“越俎代庖”的开发和资料的泛滥,不仅挤压了教师的开发空间,使教师和学生失去了对教材的敏感,乐于坐享其成,而且最终导致教师丧失了开发教材的能力。

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必须使教师和学生重新回归自我开发和使用教材的原点,以除去由于长期依赖教辅的拐杖而失去脚步如飞,走自己道路的能力,以开发适合县域校情和自己学生实际的学习材料,重拾师生的智慧、课堂的灵动和生命成长的精彩。

2、解读教材

要求教师要整合教材,不管教哪个年级的,都要了解整个学段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画出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

要把握每一个单元的教材,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只备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而要备一个单元。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各科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的形式来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每一个单元的主题,清楚编者围绕这一主题是如何选材和编排的。要提倡教师单元备课,集体备课,把一个单元的课时和活动整体安排。

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或一节教材。有的老师在备课时一头扎进细节,对整篇课文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钻研一篇文章首先要明确这篇文章在整个单元中处于什么位置,编者为什么要选入这篇文章,如果换一篇文章行不行?在学习这篇文章时重点是学习什么,教师明确了这些才能备课和上课,以往三课时的内容可能一课时就能处理完。

课文研读,是教材处理的重要前提。没有扎实的课文研读,一定没有好的教学设计,也一定没有得体得法的教材处理。课文研读,首先要抛开外援和教辅,独立研读课文3—5遍。待到有了自己的独到的感悟、理解、思考和提炼以后,再通过阅读教辅以拓宽视野、加深认识。因为。教材是“源头”,是根本,教辅只是他人的“牙慧”,是“末梢”,是经济利益驱动下的、不符合校情学情的副产品。教学必须立足于研究教材,而不是直接使用现成的教辅。

“不识教材真面目,只缘身在教辅中”。现实中,许多教师手忙脚乱,学生课业负担加重,与舍本逐末地依赖教辅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由教辅向教材的回归。

第三步 随时把握学情(现有的基础水平和学习经验)

在“高效课堂”模式下,由于“先学”的法则常常在发挥作用,所以学情是变动不居的。这就需要老师随时注意把握学情变化的新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教学节奏。所以。随时把握学情的过程,就是根据学情变化,不断修正导学案,不断提高教学针对性的过程。

四、单元教学具体设计

1、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分析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的位置、单元的主题、教材内容和结构(包括哪些知识,这些知识的逻辑结构是什么),编排的意图等。只有对教材认真研读,记在脑子里,才会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和教学策略等。

不关注学生的课堂就是无效的课堂。备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备学生,这里脱节了,谈什么都是虚的,这样的教学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很多课堂看似精彩纷呈,但是静下心来回味,如果主演是教师配角是学生,可以这样讲,这节课精彩得几乎荒凉?”

“学情分析看似简单,想要做得到位真的很难,但是不做的话,备课又会显得盲目。学情分析的内容“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等。“当然学情分析,可繁可简。

五、学案设计

设计课时学习目标是教师设计导学案的第一要务和基本前提,是一堂课学习的灵魂所在。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有什么样的教学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学习就有什么样的结果。

如何设计 “导学案” 明确的学习目标

教师在备个案阶段,事先按照整单元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相应的个案学习目标,目标应该展示于“导学案”上。上课开始,教师或学科长指导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目标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之中。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日常备课时,一般情况老师们会从教参上把目标原封不动抄写下来或者很随意地设定。这就出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不明确现象,出现教学目标错位、“贴标签”、陈述缺乏操作性、空泛罗列概念、主体混乱、行为动词选择错误等等。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课件展示)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如何让教学目标的制定语言规范、准确呢?

第一、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描述,(即每一个目标的主语都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即使省略也要明确指向学生的行为。),指示要明确。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不要用“指导、培养、教育”等词来陈述。

第二、从可检测的角度去表述,操作性要强(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等确定的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如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如说“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好是直截了当点明学会什么字、什么词、什么句,背诵哪段话、围绕某个意思写几句话或一段话等等。

如何读书自学,自主探究环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在“导课”开始,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充分挖掘其中的激趣因素,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然后设计自学的内容和方法,学生依照“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快乐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对可能生成新的问题整理。自学检测可放在课堂进行,也可放在课前。如何设计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环节

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交流分两个层面,即: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组内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学生可以先在小组内展示,之后整理出小组有代表性的问题,在班内组间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学习任务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一致,内容要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展示,不能只为展示活动而流于形式。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择机指导,确定“点拨”与“不点拨”的黄金分割点,及时进行点拨。此时组间展示交流学生互相帮助能学会的,教师就不需要再点拨。

如何设计达标检测,反馈拓展环节

设置达标检测目的是为了巩固、总结、检测所学内容。达标检测题要有层次、有梯度,既能体现本节课知识与能力结合的重、难点,又能因材施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教师或学科长当堂批阅学生完成的情况,反馈达标效果,当堂矫正补救。

三、导学案的使用

(一)课前:

上课前一天,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预习过程中要求勾画出课本的知识点并写上标注,梳理基础知识脉络,并将生疏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导学案上做好标记。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检测”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拓展题。

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老师针对“导学案”了解学清,进行补充完善。

(二)课堂:

课堂一般分四个部分:

1、自学检测订正

2、分组合作 讨论解疑

3、展示点评 总结升华

4、当堂反刍 总结反思

首先给学生适量的时间订正预习过的教材知识。

基础知识完成后,课堂的下半部分进行“合作探究”。学生首先将合作探究题目的思路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形成组内共识;然后每个小组将本组的答案于全班展示,由同学和老师给予点评。

最后完成“当堂检测”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三)课后:

1、上完课后,要求老师和学生分别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教后记和学后记。

6.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导学案 篇六

[学习内容]小学六年级上册Unit1 How do you go there?

[学习目标]

1、能听、说、读、写单词:交通工具

Bus,car ,train,plane,bike.2、能听懂、会说:How do you go there?I go to ______ by _______.[学习重、难点] 重点: 要求学生能听、说、认读单词、句型。难点:正确运用所学词组和句型

How do you go there?

I go to ______ by _______.[教学准备]单词卡、图片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连线

bus自行车

bike飞机

train公交车

plane火车

2、我是小小翻译家。

How do you go the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go to school on foo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展示交流

1、单词游戏

2、小老师领读

3、学习句子,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三、达标检测

1、根据实际情况,将下列对话补充完整。

A:How do you go to school?

B: I go to school _______.2、编写对话

7.发挥导学案作用,打造高效课堂 篇七

一、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作用

1.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可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已把整个教学的主要知识结构以填空、设问等形式编制在导学案中。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学,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重点,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大体上形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由于课前预习到位,所以在课堂上,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点就不需要教师再赘述了,而且效果也比单纯的教师讲述要好得多。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在学习《原子的结构》时就可以让学生预习原子的结构并填写相关内容。课堂上再通过视频重点了解原子的结构。

2.导学案完全替代了学生的课堂笔记,学生不再一味地抄写课堂笔记,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导学案强调师生互动,共同探究,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的全面提高。

4.导学案大容量的训练体现了教学“精讲多练”,对于农村学校在生源差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尤其重要。这种训练不是刻板的、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师生共同探究中完成的。

5.导学案中的练习安排,分基础题和能力提高题,充分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要求”的分层教学思想,使得学困生也有学习的激情,有欲望和能力解决导学案中的基础题,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做提高题,碰到不会的、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做好记录,第二天在课堂上与同学讨论或者与老师探究。

6.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导学案中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提出探究问题,对问题进行质疑、讨论、解释,从而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拓展的能力。如在《酸和碱的性质》这一节的导学案中设计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已经了解了盐酸的性质,如果将盐酸换成稀硫酸,你认为是否会产生类似的现象?为什么?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很好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导学案中对于知识点和问题的呈现要尽量用不同的格式,避免学生简单地照抄课本,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二、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作用

1.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通过巡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课堂上的动手情况,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以便及时疏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教学才更有针对性。

2.有助于教师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有了导学案,教师就可以随时要求学生做到解题规范,对不规范的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三、导学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导学案必须要体现教学过程,教学思路要清晰。化学导学案的设计决不能只是习题的堆砌,而应该是问题系列化,问题要有层次。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主动探索新知识,讨论重点疑点,思考解答提出的问题,概括结论,寻找规律,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导学案在充分发挥教学特长的基础上不断追求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在有效的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只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乐于学习,就一定会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导学案教学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导学案优化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减负增效的效果,尤其是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关键词:导学案,作用,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继红.初中化学“导学案”设计与施用初探[J].学周刊,2013(5).

[2]路九涛.创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6).

[3]张锋.基于导学稿的层次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3(3).

8.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书心得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导学案 设计策略

如何使数学课堂成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份有价值、有内涵的导学案,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热情,让学生萌生爱学的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交流的积极性,使教师“导”得自如,学生“学”得轻松,还能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导学案的备写、运用应把握“创设情境激兴趣”“提出问题有层次”“探究交流讲技巧”“预习检测重全面”“小结拓宽有深度”这几个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方能更好地发挥导学案的教学效能,我们的课堂才可能成为高效课堂。

一、创设情境,努力激发学生随案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数学课更要引趣激学。新程课标准要求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主动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精心设计数学游戏或学生动手操作等数学情境,以引发学生求取新知的强烈兴趣。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做一个游戏:分别出示三个信封,A信封装一个直角三角形,露出一个直角;B信封装一个钝角三角形,露出一个钝角;C信封装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一个,这三个三角形有一个锐角是相等的,并重叠在一起,且露出这三个重叠在一起的锐角。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提出:“为什么三角形中只要有一个直角就是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钝角就是钝角三角形,必须有三个锐角才是锐角三角形呢?一个三角形中有没有可能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直角或钝角呢?学生很想知道答案,兴趣盎然,学习非常主动,由此我们的教学也向高效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二、按层次提出数学问题,吸引学业生随案学习

导学案显高效,好問题示学路。导学案要用问题的形式展示数学学习方法和教学思路,数学问题的设计要新颖灵活、难易适当、层次清晰,让学生手不释案,有“跳一跳够得着”的心理愉悦,这样才能自觉随案学习。

一般来讲,导学案的问题设计,关键是教师的精心构思。设计的数学问题要根据教材知识体系和新程课标准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待形成教案程式后,再提炼问题,且由浅入深,有梯度,充分照顾到优、中、差每一名学生,让他们看到数学问题不畏惧,能钻研。切记莫将导学案的问题设计成习题案,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可能是高效的。

三、探究交流是导学案的精髓,教学技巧应充分体现

“探究交流要合作,点拨诱导克难点。”一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将在探究交流这一环节中被解决,教师在问题设计合理之后,重点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在相互探究、合作交流中掌握重点,消化难点,这时,教法和学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生已具备初步的预习和判断能力,这就为教师采取“以导为主”来实施数学教学提供了依据。但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独立思考中可能产生的偏差,给予适时有效的指导,这又为教师指点的不可替代提供了依据。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呢?我认为,教的本质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学的本质是“会预习、会探究、能质疑”。只有教师教法得当,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学情当好导演,引导学生做好预习、交流、探究、再交流、小结等环节,把每一名学生调动起来,把每一个高效学习小组调动起来,让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流程,生帮生、生教生、生学生、生问生,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数学知识并形成技能,达到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四、预习和检测务求全面渗透知识点

“学生依案独立预习,教师检测力求全面。”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的预习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导学案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据“学案”预习,目标步骤清晰,避免了预习的盲目性,初步理清了教材内容,记录了预习中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并逐步掌握学法,培养自学能力,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能。

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检测的全面性直接影响到当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课堂上预习、交流、展示、发问、探究这些环节都做得很好,新知在大脑中已形成初步印象,急需检测加以巩固加深,若检测片面,则知识印象就不够牢靠,并且易忘、易错,检测就会无效。

五、适当拓宽加深,增加课堂教学的内涵

“拓宽加深多训练,自主小结成习惯。”要打破教师小结的传统,尝试让学生小结梳理。小结过程,就是对学习内容的再回顾,再感悟,再加深。在数学课堂中,小结应力求突出教学目标,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达到知识的内化。另外,数学知识拓宽部分尽管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也是对问题的全新认识,这样既提高了优等生的水平,又提高了其他学生的认识能力。

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通过课堂小结、学后反思,既能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部联系,又可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拓宽加深的问题设计,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以外的丰富多样,课本以外的广博新鲜,从而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最终拓宽了课堂教学的内涵。

9.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书心得 篇九

关键词:课前自学 课堂导学 课后巩固 学案整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时的减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因此我校实施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改革。通过这段时间的授课以及向学生的调查了解,学生对此是持欢迎态度的,自己感觉授课效率较以前也有所提高,这使我对继续用好导学案更加有信心。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最大的效力呢?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究的课题。

我们数学组的导学案是老师们在研究教学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先集体备课,说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其教法学法,然后轮流备课形成学生用的学案,老师们各自进行二次备课后上课,上完课后进行反思总结并优化学案。可以说,学案是我们全体教师智慧的结晶。每一份学案都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侧重于让学生“会学”知识。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障,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如何使用好学案就变得非常重要。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课前自学

教育家吕叔湘说:“学生的学,应当由被动地学向主动地学转化”,“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自己主动学了,就没有学不会的知识。但是如何在教师不讲的前提下,保证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并且产生最大化“效益”呢?

每次我都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课本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二、课堂导学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新课标的数学知识分类不同,我就根据不同的知识和要求采取了不同的导学方式。

1.对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

2.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导学案在此部分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

3.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精讲点拨的方式。但教师的讲并不是满堂灌,而应该配以启发、点拨、诱导。

4.对由实验得出结论部分的教学,可让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得到知识,最后由教师对结论进行总结、归纳。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了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因而无论使用何种方式,其关键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教师在课堂导学的过程中不管采用哪种导学方式都要求学生当堂分段完成导学案中“课堂导学”部分的内容,并适当做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新课内容结束后,学生再重新审视一遍在自学时完成的导学案中“基础整合”部分的有关问题,即本课的知识小结。

三、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分为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及能力提升几部分组成。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练习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能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能力提升部分的题目在编写时就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巩固。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导学案收起,仔细批改,对导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并指导学生对导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

四、学案整理

因为导学案是按照课时编写并在每一节上课前分发给学生的,因此也许会比较散乱。为防止粗心的学生丢失,每一次讲评完学生订正好后我会要求学生将导学案上交,由我集中保管,当一个单元内容结束后,再将这个单元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将导学案装订成各章节的复习资料。

10.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书心得 篇十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在我县已进入3个年头,就本项工作,我们也已开展了多次活动,进行了多次培训。分别就学案导学的基本模式、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交流,有的我还通过网络传给大家。由于各乡镇教办、各学校、及科任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探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天,我们再次召开小学数学、语文学案导学教学研讨会,目的是更深入地探讨导学案教学改革,推动学案导学教学研究向纵深发展。为总结经验,了解全县目前学案导学的开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国庆节前,县教研室深入到几个乡镇学校对五六年级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看到了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在这里和老师们作一交流。

一、高效课堂需要一定的模式和规则来支撑

众所周知,高效课堂讲究两个字,一个“活”一个“动”,“活”即灵活、活跃、活生生,“动”即联动、走动、动中学。杜郎口奉行的“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其精髓就在“活”与“动”上。按理说,“活”则易生乱,动起来更不好控制,而杜郎口的课堂“动如脱兔,静如处子”,且该动时一个手势即可变换阵形,该静时递个眼神瞬间鸦雀无声,整个课堂显得忙而不乱,动静适宜,效率很高。这得益于什么呢?答案是规则明确,执行严格,全员遵守。

就拿展示规则来说,杜郎口编了这些歌谣: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嘴里说,心中想,脱稿不再看师长。吐字清,声洪亮,嗯啊口语别带上。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能帮忙。展示完,忙退让,褒贬评价记心房。外一首:展示发言聚焦点,肢体语言作渲染。口语去除并不难,真心流露情饱满。

贯彻这些规则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有模有样,仪态大方,能提升展示者的自信。第二,自动聚焦,加强吸引,能收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第三,追求完美,精益求精,能最大限度地优化学习效果。比如,要求脱稿,就避免了照本宣科;声音洪亮,能提振士气,听得清爽;运用肢体语言作渲染,更会让学生全神贯注,防止走神。

这种令行禁止、整齐划一的纪律约束,对学生学习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步调统一,效率提高,减少了组织课堂时间。第二,步步为营,环环相扣,避免了拖拉散漫的消耗。第三,正面督促,互相影响,能让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相反,如果放任自流,真的让学生为所欲为,结果肯定是课堂乱成一窝蜂,学生想学也不得安宁。

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制订了什么规则?即使有,也很少、或者单一,很多人没有这种意识,造成课堂上乱哄哄,教学效率低下。

当师生认同规则,能自觉遵守,且觉得受益匪浅时,这种规则就会深入人心,形成自律,进而上升为文化。模式也是如此,高效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学生究竟学什么,怎么学?必须有一个抓手,这个抓手就是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以前的培训会上已经说过,这里不再谈)

“模式”中的“模”就是“法式、规范”的意思,“式”是“招式、样式”的意思。前文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其实就暗示了“模式”的不可轻视。模式可以看作一个框架,它对学与教有一定的规范作用,有了模式就有了套路,有了依靠,就不会漫无章法,顾此失彼。

模式使高效课堂有章可循,更易于操作,它相当于一个流程,规范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甚至可以这样理解,强调模式就是为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理念层面的问题流程化。模式即方法、结构、流程。当然,统一模式难免有呆板僵化的弊端,所以,我们不能唯模式论,更不能局限于某一个模式中,要借模式诠释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理念,借模式承载“活而不乱,动静相宜”的课堂规则。

既然没有规则就行不通,那没有模式也不成。

二、高效课堂如何让课堂效果好起来

课堂改革已经历时多年了,其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思考,进行了各个环节的诊断,我们发现在导学案的编写、课前预习、学生合作学习、课堂检测、复习与巩固等环节出现了病症。

1、导学案如何成为学习的路线图?

问题:我们通过课堂调研发现,学生在预习时,把导学案当做作业来完成,对知识点不求甚解。只要能从课本、资料上找到答案的,就抄下来;实在找不到的,就求同学“通融”一下。表面给老师的感觉是学生都做对了导学案,完成了 2 课堂学习任务,而从课下我们的课堂抽测来看,学生大部分没掌握,从而导致预习时的无效。另外,在预习环节,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学生不知道怎样自学,自学时应该掌握什么。

措施:在教学中,为了保障学生的预习效果,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一要发挥同组教师的集体备课作用,要进行二次备课。具体做法是:在学生预习之前,同年级组的老师在一起集体备课研究材料,共同讨论,完成对导学案预习的再创造。预习的内容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以小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以小问题为线索,亲自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从而达到对新知的掌握与理解。

二是做导学案时,我建议不要让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做,要先看“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它有重点地预习,这样,对学生不理解、记不牢的知识就可以加强记忆。同时,最好在上面做一些小记号,如问号之类的,因为这也就是上课时学生最要关注的地方。课上要注意对导学案的订正、补充。毕竟,课堂才是大本营,仅仅掌握导学案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绝不能因为会做导学案上的题目,上课就掉以轻心。课后,很多人会把它扔在一边,其实,它是最好的复习教材。整理导学案很关键,最好就把上面的错题整理到纠错本上。考试前,翻翻它,学生一定会大有收获。(后面要专门讲)

2、组内小展示如何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由于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作学习“公约”和规范,只顾形式,不顾实质,导致怪象多多,效能低下。其主要表现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员七嘴八舌,凑热闹,瞎起哄,不知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的头扎在一起,在进行假讨论;有的不能耐心等别人把话说完便大声插嘴、抢话;有的不能相互帮助、纠错、补充,而是自己干自己的;有的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时,仍表达自己意见,难以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有的是学生对一对导学案上的答案。另外,在课堂上由于教师缺乏驾驭教材的能力,提出的问题往往无深度,凸显不了本节课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有的问题就不需要讨论,学生本人就可以解决。如语文学科的朗读课文、书写生字、词,英语学科的抄写单词,数学学科已经讲了的例题,然后让学生再讨论讨论,也不说讨论内容,前后围在一起闲聊几句就算了事等等。或者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知识的范围,失去讨论的意义。

措施:①合理控制合作学习的时间。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首先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对研究的问题形成了自己初步的认识,或对问题的认识模棱两可之际,这时进行小组合作,才会真正发挥“互补”作用,通过对问题的交流讨论,达到思维认识的提高。在每次讨论前,教师必须根据讨论内容的难易程度恰当的分配合作学习时间,不能随意叫停,也不能无休止地让学生讨论。只有合理的、科学的、适时适度的掌控时间,才能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防止学生为一个问题无限制的争论,浪费课堂时间。

②合作学习需要围绕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展开,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提出、经过师生的梳理,具有一定的思考力度,能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讨论的问题不要太多,要有讨论的价值。任务的安排要难易适中,并且要注意重点知识的落实和难点知识的突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难度的、值得探讨的问题。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让学生在书本中寻找、感悟问题的答案,在小组中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围中寻找答案,从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愉悦。

③合作学习的效果展示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参与展示活动,通过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的形式,锻炼学生总结、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组与组之间的相互学习、补充与交流,巩固和扩大小组讨论的成果。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自动参与到小组中展开合作,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和帮助,特别要参与到困难的学习小组中去,为他们排忧解难、启发诱导。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在组与组之间建立竞争机制,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使本组获胜,组内同学会全力以赴,团结协作,合作效率会大大提高。

④学生的学习和组织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巡视中要及时了解情况,对各组内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点拨和引导。比如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归纳他人的发言等等,这些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会使讨论进一步深入。可以一个小组站在一块黑板前,进行互问、互测,看是否学会,不会的进行讲解、讨论质疑。

⑤小组合作学习一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三是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与借鉴的机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其中,不能只是少数优等生在展示,否则,小组合作学习也 4 将失去其本身的价值。所以,小组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谁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谁负责整理、记录;谁负责交流汇报;谁又负责补充等。这样才能确保合作合作学习一开始人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才能确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使每同学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

3、如何落实“双基”,实现当堂达标?

问题:没有进行预习检测,不知学生预习情况。预习任务的检测和检查成为一句空话,有个别老师才只是应付一下简单的预习检测,而且形式也较为单一,往往是提问式的,而且也都是一些程度较好的学生完成,那么缺少预习检测的教学是无效的。

课堂上当堂练习和检测的时间少,学生没有巩固、消化所学知识。课后缺乏知识的梳理和复习,留个学生的问题越聚越多。缺少周测,不了解学情。

措施:①加强预习检测,督促学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能力。预习检测是一个环节,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为后续学习服务,从检测过程中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了结学生的学情,那么在后面的环节中我们老师才可以来解决学生在自学和合作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②我们要把当堂训练落到实处,每学习一个内容,我们都要设计相应的检测题,让学生进行当堂训练,教师在巡视、察看学生当堂的作业情况中,获得正确的反馈信息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学生也会最大限度的思考问题,独立完成作业,真正做到“做有成效,学有所获”。

③课本中的例题一定要逐题过关,这些题目是“母题”,是一堂课所讨论的核心问题。课堂上,完全靠学生之间的合作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完全依赖教辅书是不可取的,因为那样不能使我们真正理解题目的内涵,思维得不到发展。

④各个学科组平时要加强课堂效果抽测,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要求每周进行自测一次,了解学情。学校每两周进行抽测,进行学科量化。

三、学生做学案时,照抄答案怎么办?

在学生独学的环节中,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做学案的过程变成了找答案抄答案的过程。学生并没有按教师要求的那样,先读书思考,再独立完成学案上的问题,课堂教学因此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按照余文森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的观点,学生的先学不仅要完成和解决各自的处于现有发展区的内容和任务,还要提出处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应尽量让学生在先学时进行“裸读”,即学生直接面向教科书文本进行阅读,可以借助工具书但不要依赖教参或教辅,现在学生手头有不少教辅,学生在先学时直接查看教辅,走了捷径,一下子把书都看懂了。这是以教辅代替教师对学生进行讲授和灌输,它的危害性是很大的。

第一,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学生读书只是向课本和教辅查找答案。

第二,容易造成“假知”,使教学失去针对性。教科书+教辅的阅读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学生只要认真看看和查找就可径直地获得知识,把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所必然要碰到和解决的各种必要的疑问、障碍和困难隐蔽起来,这样的教学就失去了针对性,找不到它的着力点。学生在课堂的展示也因此带有“泡沫”和“虚假”成份。

如何能让学生真正地读书和思考,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避免学生照搬照抄答案,做到这一点仅仅靠学生的自觉是不够的。教师在学案设计、自主学习时间安排、检查和评价方面都要有所作为。

第一,在学案的设计上要避免简单化,有些学案只是把教材的内容变成一种填空的形式呈现给出来,学生只要对号入座地找到答案就会顺利地完成任务;有的教师将教材或练习册上的习题复制到学案上,学生轻易就能找到出处。另外,学案的题量要适当,学案内容多,学生负担重也是导致学生疲于“应付”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尽可能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放在课堂上完成,先让学生读书和思考,教师可以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课后时间可以留一些巩固性的作业。

第三,如果自主学习环节在课后进行,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让学生在教材上进行批注,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悟、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 6 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还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写自学笔记。总之,不能仅仅以完成学案为目的。

课前,教师要做好检查和抽查。首先,要对学案进行批改,或对个别学生进行重点检查;其次,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考、互查,检验自学的效果。教师还可以检查学生的自学笔记书写情况,检查学生的教材是否有阅读思考留下的批注。检查的结果要纳入个人和小组的考核。

只有让学生真读书、会读书、读懂书才能使教学建立在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上,只有基于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见解的互动和展示,才能让课堂真正充满活力并具有智慧的高度。

四、教学生如何整理导学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关注学生做学案的过程,而忽略了整理学案的过程,让人感到“虎头蛇尾”,有 “始”无“终”。另外,由于教师对学案的价值认识不足,对学生要求和指导不到位,只把“学案“等同于”练习“,个别学生做完学案以后就当成废纸扔掉了,使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整理学案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反思的过程,是高屋建瓴将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地整理学案并作为资料妥善保存,以备今后使用,在复习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导学案的整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对疑难问题的整理,对重难点的整理。通过整理学案,让学生清楚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明白,那些问题需要在复习时重新关注。要指导学生在做学案的过程中随时批注和记录,重难点问题用双色笔标注好,由于每个学生难点会有所不同,整理时教师不能作统一规定,要教会学生自行确定。

2、对课堂生成问题的整理。如一题多解,一词多义或一些拓展性知识。

3、对错题的订正。保留错题的过程,在空白处进行更正,以便复习时重点关注。也可以使用纠错本,在纠错本上要标清课题、问题、错误过程、错误原因、正确解答方法等。

4、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指导学生自主列出知识网络、绘出知识树。

5、对本节课的反思。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思考和感悟,还有什么疑问。

在学生整理学案时,教师加强巡视,对学困生要密切关注,了解他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除进行个别指导外,更要发挥好小组帮扶的作用。

11.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书心得 篇十一

1 前言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点拨为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打造高效物理课堂较为理想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设计由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检测三段组成,每段在课堂上所占用的时间比例约为3:5:2。本文结合“功”这节课,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并对课堂教学经验进行总结。

2 “学案导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

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学案导学模式下的课堂分成课上和课下两部分。在课下,学生通过教师所提出的教学目标和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明确并掌握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功”这节课中,首先复习力和位移方向相同时力做功的情况;其次,通过表格预习力在什么情况下做正功、什么情况做负功的问题;最后,预习求合力做功的方法。在课堂上,此过程在教学中占用时间为“3”。首先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预习学案中遇到的迷惑性问题,总结小组解决不了的困惑问题。

合作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课堂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在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对新的教学内容已经掌握全部或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出来讲解自己预习的过程,让他们充当“学生教师”角色,到讲台前进行讲解。这样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本部分分为三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第二环节为小组展示;第三环节为巩固检测。本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占用时间为“5”。

1)小组讨论。教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给学生提出合作探究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如在“功”这一节课中,首先结合物理情境讨论如何推导恒力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其次根据公式W=Flcosα中cosα有正负,讨论如何判断力做正功还是负功;最后,当物体受到多个作用力时,讨论如何求解合力所做的功。学生讨论的过程要充分体现小组合作,针对预习自学和自主探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展示内容,小组内展开高效的交流讨论。①纠正错误,完善答案;明确疑问,准备质疑;②拓展研讨,准确提升;③对展示、补充、质疑等作出具体分工;准备展示讨论成果。

2)小组展示。这一环节给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了一个锻炼展示的平台,它是课堂中最精彩、最关键的一环。在展示时由小组的一名学生进行主讲,其他人进行补充。在进行交流展示时,教师应引导汇报展示小组通过一定的形式与其他小组进行互动,比如:在汇报小组进行汇报时,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深入思考,如果发现汇报小组汇报内容与自己或本小组意见不一致,应立即进行补充和提升。通过其他小组的补充和教师进行适时引导、调整、追问,使各小组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互动,使课堂形成讨论、质疑、争论的良好氛围,这样课堂将成为互动的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3)教师点拨和评价。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指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学生想不到、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讲学生易错的;学生已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如在“功”这节课中,功的计算公式的两种理解、正功与负功的含义和求解合力做功的两种方法等问题难度较大,就需要教师及时点拨,实现组内、组际间的补充、质疑、释疑。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疑惑进行启发、点拨、精讲,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实现知识的整合与升华,使学生掌握计算力对物体做功的方法。

巩固检测 教师了解课堂的教学目标达成与否,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手段,最好是当堂检测。在题目选取时教师应该看到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差异,题目的设计要有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本部分占用时间为“2”,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为当堂检测,课堂巩固检测题的设计要着重体现对探究过程的巩固性和对探究问题的反馈作用,它能全面了解学生的达成度,以便教师及时反思;第二环节为反思总结,在课堂上留有3~5分钟时间,指导学生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反思,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存在问题。反思总结是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3 “导学案”教学的具体措施和评价

精心编写学案,题目要有梯度 学案的编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案要有梯度,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

为了用好导学案,教师应对学生的导学案进行两次批改 第一次在上课前,教师在批阅过程中了解学生的预习状况,利于在课堂上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反馈了解自身的不足,在课堂集中精力解决相关知识。第二次批改在课后,此时大多数学生能把导学案整理得有条不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生没有将导学案中的内容化为自己的东西。教师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组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引入小组竞争机制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引入竞争机制,竞争犹如一剂兴奋剂,驱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学习。利用组间竞争,不仅有利于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还可以增强小组凝聚力,有效地引发组内学习伙伴间较强烈的协作动机,从而营造一种进取向上的学习氛围,而这样的学习氛围对中、高年级学习来说尤为重要。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尽可能多地进行合作交流,达到人人参与学习的目的,教师应该及时评价小组或个人,让所有的学生都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习技巧的指导 在学生小组互动的时候,教师要做的不是等待,而应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关注讨论的进程,及时指点和点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技巧和技能。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预习、学会思考、学会整理、学会过关、学会总结,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学习习惯,提高各自的学习水平。

4 结束语

学案导学模式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克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能力,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与目标,设计相应的学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选取各种教学方式相互补充,才能够发挥教学效益,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楼松年.“学案导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0(10):1-5.

[2]王静.高效物理教学中双案导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7):93-94.

[3]红荣.关于物理学科在“35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几点思考[J].商情,2013(7):258-259.

[4]苗亮.论学案导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3):209.

[5]居树山.浅谈初中物理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J].文理导航,2011(1):31.

上一篇:招商引资恳谈会上致辞下一篇:抗灾救灾捐赠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