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性记叙文

2024-09-20

回忆性记叙文(共13篇)

1.回忆性记叙文 篇一

回忆我们也有美好的回忆

一个莫无须有的开场白,鉴定了我们的开始。

曾经,我们互不相识;曾经,我不了解你;曾经,不能想起你;曾经,没有对你说出那句话;

经过了时间的推移,你融入我的世界。我说出那句话,也许心中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说。但是,我说了出来,我只知道我的心里有你。

不曾改变的说话方式,不曾改变的时间,不曾改变的游戏,不曾改变的物。但却变了人,你的专属位置,你的专属话语,你的专属留言。不经意间证实了我们的约定。我们说好守住承诺不移,说好约定要一直放在心里。我们拉钩,不能改变的事实。

只因一句我爱你,心里莫名的关系,莫名的挂念,莫名的关心。我对你说别害怕,无论以后会怎样,我都会把你放在我心上,想哭的时候就靠一下我肩膀,想流泪的时候也别假装坚强,不想看你忍受伤痛。虽然不能替你承受,但我愿意与你一同承受。

你曾在我伤心的时候出现,虽然没有安慰的话语,但却给了我关心。也许刚开始是玩笑,但此刻我的心以为你开了一扇窗,无论以后怎么样,我都会把你放在心上。

期待,那一个转身。期待,那一个拥抱。等待,那一丝温柔。

2.回忆性记叙文 篇二

一.突显细节的变化

描写, 是语言艺术的主要表达手段。在记叙文写作中, 描写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使人物呼之欲出, 而且能使景物历历在目。即使是细节的变化, 凭借描写性语言, 也会使人产生如见其状、如历其境之感。

笔者在执教朱自清的《背影》时, 启发学生对细节描写探究:⑴文中有哪两处细节描写?作者描写时, 是如何突显细节变化的?⑵这两处细节对表现人物的内心有什么作用?经过讨论, 学生明确这样两处细节:一处是父亲艰难地爬月台的细节, 一处是我见父亲的背影后“拭泪”的细节。父亲爬月台的细节, 凭借动词的变化使用, 再现了父亲肥胖的身子, 艰难的动作。且不说“攀”的困难, 也不说“缩”的艰难, 单说那肥胖的身子努力“向左微倾”的动作, 就足见父亲爬月台的不易!如果进一步引导学生透过动作细节的描写, 联系细节描写的背景, 学生就会深刻地认识到细节描写的作用。买桔子、爬月台, 这其实是件微乎其微的事情。既然如此, 那么作者何以观察得如此细致。这是作者的心中拥有父亲不同时期的形象:昔日徐州烟草专卖局局长的形象, 如今“差使交卸”的平民形象;昔日家庭辉煌的富家形象, 如今家境惨透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没落形象……官与民的落差, 富与贫的悬殊, 在“我”的心中激起了感情的涟漪。目睹父亲的背影, 涌出了感慨的“泪”, 这泪是对家庭牵挂的泪, 是对父亲理解的泪, 是对未来执着的泪!“赶紧拭干”, 这是一种坚强的本能, 是一种理智的表现。从而, 使两处细节描写成为父子间感情交流的真实写照。教师只有这样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学生才能真正领会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二.再现特定的环境

描写性语言之于环境描写, 具有交代背景、烘托气氛、寄意寓志、抒发情怀的作用。因此, 描写性语言不仅要注重对“形”的描写, 更要注重对“神”的揭示。只有如此, 才能彰显描写性语言的情趣、理趣、意趣。

如,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 (上册) 中的《绿》, 题目是“绿”, 而非“梅雨潭”。但, 这种“绿”是属于梅雨潭的。它既与梅雨潭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 又与作者那次游仙岩的时节和天气有关。作者倾注感情来写“绿”, 既有对绿的“形” (外在) 的描写, 又有对绿的“神” (内在) 的描写。请看:

“这平铺着, 厚积着的绿, 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 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 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 像涂了‘明油’一般, 有鸡蛋清那样软, 那样嫩, 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 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 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这里, 作者用了形象贴切的比喻、比拟的方法来细细描摹梅雨潭厚积的“绿”:形中有色感, 色中有质感。从而, 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产生对“绿”的钟爱之情。

作者醉心于“绿”并将“厚积”的“绿”与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比, 觉得“绿杨”太淡;与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比, 觉得“绿壁”太浓;与西湖的波相比, 觉得“西湖波”太明;与秦淮河相比, 觉得“秦淮河”太暗。在多角度比较之后, 作者对梅雨潭的“绿”进一步展开追索思维:大约潭是很深的, 故能蕴含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入了一块在里面似地, 这才这般的鲜润呀。继而, 作者又以联想的方法, 由“鲜润”联想到轻盈的舞女那临风飘举的绸带, 联想到植入盲女的明亮的双眸。至此, 昭示了“绿”的性格——给人以娇美, 更给人以振奋;给人以明艳, 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深沉, 更给人以思考……这样, 不仅点出了“绿”的柔美的形态, 而且点出了“绿”的迷人的神韵。在作文教学中, 笔者以经典范文为例, 引导学生细细玩味, 以描写性语言为载体, 以师生互动为纽带, 从写的角度来品味语言之高妙, 领悟作者心灵世界的广袤和深邃。从而, 让学生在司空见惯中发现美丽, 在博采众长中学会创造。

三.传达丰富的情感

描写性语言往往把写景、状物与抒情联系在一起。情, 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 一种心理反应。情的产生有缘由, 人的主观感受总是由于客观事物的刺激而生成;情的变化有条件, 心绪的波动常常因为时空条件的转换而变化;情的表达有寄托, 抒写情怀往往由于人事景物之异而有别。记叙文中的抒情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作者在叙述和描写中, 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而真切的感情;另一种是作者在叙述、描写中直接将感情倾泻出来。可见, 描写性语言在传达作者的感情中是不可或缺的介质。

如, 习作《父亲》。应该说, 这是一个习以为常的题目。但是, 在不同学生的笔下, 父亲的形象也各有不同, 对父亲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有一位学生这样写他的父亲:

……一进门, 我被吓了一跳:一个黑瘦的中年人, 头发长到脖颈, 身穿一件乌黑的散发着泥土味儿的破皮袄, 简直是一个漂流而来的“鲁宾逊”。唯有那双闪着光似的小眼睛告诉我:“我是你爹!”后来才知道, 父亲为了给我们交学费才舍不得为自己花一分钱。

这里, 作者抓住了父亲的肖像特征, 突出了父亲的“黑”、“瘦”、“老”。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纯朴而真挚的感情, 从而, 使肖像描写更加传神而生动。

父亲在不同的孩子的心中有着不同的地位。看, 下面关于父亲的描写:

“哧——”一辆名牌轿车停在了女孩的面前, 车窗上的玻璃缓缓下降, 从里面露出一个中年人的脸来, 像是在向谁赔不是, 笑着说:“小乖乖, 上车吧。”“老爸, 怎么才来接我, 下次要准时, 不然, 我一定让妈妈来教训你。”女孩愤愤地说。“好了, 是我的错, 快上车吧。”父亲低声地说。

这里, 作者以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再现了父亲的另类形象:对孩子是疼爱有加, 唯命是从。而女孩对父亲是冷淡的、冷漠的、冷峻的。实际上, 传达了作者对目前社会上过分溺爱孩子的现象的愤懑不平的感情。

3.如何写好回忆性散文 篇三

屠祺琦:这篇文章我很喜欢,理由很简单——因为它感动到我了。尽管小作者的文筆朴实无华,却散发着浓浓的怀旧气息,充满了真实感。

本文用一条“草莓毯”作为线索,睹物思人,由毯子牵扯出其对奶奶的回忆,这样的结构安排非常精巧。读罢全文,一种温馨而悲伤的感情笼罩了我,让人有想要落泪之感。

老师:的确,这篇文章的细节描写非常感人。无论是奶奶织毯子的画面,还是她为“我”盖毯子的场景,都紧紧地抓住了老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了细节刻画。点点滴滴的思绪交汇起来,自然透露着一股怀念和眷恋的味道。

黄蓉:不过,除了情感饱满之外,我认为本文在记叙顺序上也有值得我们的借鉴之处。

老师:那么,你认为这篇文章的记叙顺序属于哪一种?有什么好处?详细说说吧!

黄蓉:作为回忆性散文,这篇文章自然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小作者先从现在的时空写起:回老家收拾东西,却被一条“草莓毯”牵动思绪,接着展开倒叙。可见,倒叙除了可以增强文章开头的吸引力外,还可以给这段记忆增添一种沧桑的感觉。结尾部分,小作者结束回忆,回到了现实,做到了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老师:说的一点儿没错,看来,黄蓉同学对文章的结构分析得非常到位啊!

倒叙,是我们写回忆性散文的一种惯用的记叙顺序。既然是回忆,那么常常是从现在写起,接着穿梭回过往的。例如著名散文家宗璞的《水仙辞》,就是从窗前的一盆水仙花开篇,接着由此展开回忆,进入倒叙,思念自己一个逝去的、喜欢养水仙的朋友。

再如散文家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同样也运用倒叙手法,通过回忆在延安时代用过的一辆纺车,描绘了当年纺线比赛的欢快场面,叙写出艰苦岁月中劳动生活的乐趣。

运用倒叙手法写作的文章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找来看一看。

高芷晴:刚才同学们分析了细节、结构等优点,我都很赞同。除此之外,我还想再补充一点,这篇文章的结尾我很喜欢,因为小作者写出了一种成长的感悟。长大高飞,是生命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人生总是逃不过生离死别。正如文中奶奶说的那句话,鸟儿长大了总要飞出森林。但是无论我们走多远,那些点点滴滴的记忆却永远不会忘却,因为亲情是我们永远的港湾。

老师:看到诸位同学都能善于从范文中汲取优点,这让老师很欣慰。

关于回忆性散文的写作技巧,老师再来作一下最后的总结:

第一,同学们在写作中,要把握行文结构,学会睹物思人,展开倒叙;

第二,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抓住感人的细节,如范文中的“草莓毯”这个细节,就可以给文章增色不少;

第三,要注意情感的饱满,回忆往事时要写出浓浓的怀恋感、沧桑感,在情绪上感染、打动读者。

4.回忆记叙文 篇四

两小时后,我们到了黄山,我们来到宾馆,放下行李,打车去了凤凰源。

哦!那里好美呀!白云弥漫,大树茂盛地生长着,碧绿而清澈的水,还有一座小桥,后面重重叠叠的山数都数不清,我顿时被这醉人的美景迷住了,央求妈妈让工作人员给我们照一张相片。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看到绿色的水,觉得很奇怪,就捞一把上来看看。奇怪?水到了我手中竟然是透明的。妈妈告诉我,这是大树经过阳光照射反射出来的绿光,倒映在水里就是绿色的了。

往前走,有一个不深而清澈的水区,可以在里面玩儿水。我立刻挽起了裤腿,脱下鞋,迫不及待地跑进里面。哦!糟糕!石头太滑,我“刺溜”一下滑进了水里。溅起了大大的水花,弄得我满身都是。妈妈看我这副模样,笑得前仰后合,不一会儿,姐姐也进来了。“咱们玩泼水游戏吧。”“可以呀!”我入戏太慢,游戏一开始就被姐姐泼了一身水。我气愤地对姐姐说:“以大欺小不公平!”姐姐笑着说:“这可是你定的游戏哟!”趁着姐姐不注意,我泼了她一脸水,又拿脚甩了她满衣服水,然后逃跑了。姐姐说:“你个小败家子,看我的!”姐姐追上来按住我,往我头上泼了七把水,然后跑到岸上吃面包了。这回我可成了真正的落汤鸡了,身上已经没有干的地方。

5.回忆记叙文 篇五

三年就这样过去了,平平淡淡。尽管我和你们在一起的日子只有一年,但是这一年我过的很开心,所以离开你们,我真的很舍不得。记得BB说过:人应该学会孤单地生活,毕竟谁也无法陪谁过一辈子。或许,我应该学学这样做咯,不然以后啊……呵呵!在学校的时候,我一有事或走到哪里,总喜欢拉着你,让你陪我因为我讨厌孤单一人,你一次对我说:“瑶,都多大了不可以总这样了,要学会孤单地生活,6月后,我也不能陪在你身边了。”虽然现在的我还做不到,不过我会很努力很努力地学的。我会快乐、勇敢地走下去,因为你说过会默默地祝福我。

嗳,还记得我们一起淋雨吗?

嗳,还记得我们一起在木棉树下一起喊我们都会好好的吗?

嗳,还记得我们手拉手一起在操场上跑吗?

还有同桌一年的S,我真的很开心初中的最后一年能遇见你。你很乐观,从一开始坐在你旁边到最后离开,你总是笑得很灿烂。拿毕业证书的那天,你还对我说“瑶,你以后要到学校看我哦。”呵,我有机会一定去的。还记得你总把你觉得很有帮助的政治资料复制给我。还有总对我那么的好。

6.回忆记叙文 篇六

墨落在那洁白的宣纸上,夏日的热让我心中更平添了几分焦虑,好几副未写好的字都让我揉作一团丢入垃圾桶,又试了几次依然如故,终于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烦乱,于是,越写越快,章法全无。“停!”身后的母亲突然走到我面前,指着其中的一个字对我说:“你自己看看你写的‘自’,浮在纸上,一点力也没有,弱不禁风,哪有星点书法的气韵?写字不是画眉弄眼,只做表面功夫,而是在写你自己的心,你如此狂躁,怎能将字写好?”看看自己的字,果真如此,咬咬牙,从心中挤出两个字:重写。

铺好宣纸,定了定神,同时在心间也铺开一张宣纸,以心为笔,与手一同写了起来。说来也怪,听了妈妈的话,心中那份燥热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运笔也不再潦草敷衍,而是一笔一划,慢慢的,一丝不苟的用心写着。尽管夏天无比炎热,可是我依旧心静如水。每一个字写下去时,都无比谨慎,生怕一个字毁了一页字。妈妈也在后面耐心的观望,她的眼神,虽是严格,却带着关爱与柔和。终于,写到最后一个字,横,让笔锋甩出来,在最后一笔,用上笔锋,一张完整,漂亮的字章就写完了。这时,妈妈拿起纸,仔细,认真地夸奖着我写的字。我望着妈妈,她脸上虽然看起来依旧十分严肃,可我发现,她的嘴角,却悄悄地上扬。

7.汪曾祺小说中的回忆性特征 篇七

关键词:汪曾祺 小说 回忆 视角

汪曾祺曾说过:“小说是回忆”,这句话可看作他小说的整体基调。汪曾祺的小说题材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以故乡高邮为背景,承载了他童年的回忆和欢乐;一是以昆明西南联大为背景,那里寄放着他的青年时代,还有一类是以农科院等地为背景,距离现实最近。其中最能打动读者、成就最高的是第一类,它距离现实最远。这些童年久远的记忆,经过了一段长长的时光隧道,沉淀了最美好、最纯净的情感,充满了温馨、宁静,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这就是“回忆”的力量。汪曾祺小说这种“回忆”的视角,催生了其散文化小说的审美效果。从这一角度出发,也许可以发现“回忆”与散文化小说的内在联系。

一.距离的美感

“回忆”是一种远距离的凝望,它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这种距离感滋生了美感,使之在回望原来的事物时,有种雾一般的轻盈和雾里看花般的诗意感受,其间产生的审美体验是事件发生的当时体会不到的。这种距离,滤掉了曾经可能有过的痛苦、丑恶、残酷,留下的是记忆中最美好、最值得珍藏的情感。

如果把汪曾祺的前后期小说作一个比较,便很容易感受到距离感的存在与否而产生的不同。汪曾祺早期写的小说《复仇》,色调斑驳,有着少年的锐气和凌厉,坚决和隐忍,有着分明的爱恨。小说使用了悬疑的手法,行文紧张富有张力,有着一触即发的力量,其间表现的情感也坚硬似棱角分明、壁立千仞的山岩。

到了后期,他作品没有了这种火花四溅的坚硬与凛冽,而是柔软、清淡、雅致、舒缓,即使表现的是险峻的山岩,在遥远距离的观照中,也变得清秀可爱。

二.童年的视角

再者,“回忆”视角,使叙述者回到童年,不自觉地用一种童年的眼光打量世界,呈现出与成人眼光相异的特质。这种视角,伴随着童年的好奇与天真,看到的更多的是世界的美好、单纯、明朗、可爱,淡化了成人世界中的道德成分和功利目的,其中隐含的价值标准带有童年非功利的色彩。

《受戒》这篇小说,以明子和小英子为主角,叙事风格也显示出了孩子的纯洁无邪、玩耍嬉戏的心态,孩子们的价值判断标准主宰了整个故事。孩子顽皮爱玩的情状,以及无功利的、真诚的价值观真真切切地流露出来,代替了大人们世俗的价值标准,也就更多地展现了纯洁、欢快、健康的人性和美好、理想化的境界。

小说《求雨》同样讲述了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栽秧时节因缺雨无法栽秧,一个名叫望儿的孩子,带领一群孩子,四处走着,唱着求雨的歌谣。走累了,就睡了。夜里望儿被雷声惊醒——下雨了。望儿相信,这雨是他们求来的。

《求雨》虽然是一个平淡的故事,然而却是用孩子的逻辑,以孩子对世界的想象讲述。人在童年时期,是以直观感受到的简单的联系——而非科学规律——来想象世界的。这种逻辑,虽然看起来不免可笑,却表现出一种纯粹的美的情调,生发出一种质朴的诗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童年视角,为我们展示出一个简单、美好、充满着希望的世界。

三.暮年的回望

“回忆”的视角,可看作一条有起点、中间和终端的整体。其构成因素,除了中间的时空距离和起点处的童年心态外,还包括回忆这端的作者。汪曾祺自己曾经说过自己是以80年代的心态来写40年代的。80年代的汪曾祺,已是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暮年的汪曾祺多了一份成熟的心态,他参透了许多人世的纷争,渐渐达观起来。他更愿意用一种冲淡平和的心态走入旧时的梦境,触摸童年的情愫,回避和淡化丑恶的东西。他温和的性格,让他“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所以,他在小说中,较少揭露和批判,多表现爱与美,表现和谐与温情。

《异秉》有两个版本,分别写于1948年和1980年。第一稿笔法比较紧凑、密集,略微表现了一些人物内心冲突,多少看得出作者的一些感情倾向,还有些作者年轻时的刚气。第二稿则有明显差别,人物内心活动隐蔽化,整体基调舒缓自如,像拉家常般絮絮地自然流淌。这可能就是老年汪曾祺心态的作用吧。

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了“回忆”的内在机制,这三种机制构成了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风格特征:着重表现美好的事物,回避丑恶的因素,从而构成其完美、圆融、和谐的乡土世界。

参考文献

[1]温儒敏,赵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270

[2]汪曾祺.复仇.汪曾祺短篇小说选.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2月版.8

[3]汪曾祺.受戒.汪曾祺短篇小说选.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2月版. 204,217

[4]汪曾祺.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上海文学.1988,(4)

8.回忆记叙文 篇八

每当天边舞出一道霞光,红日脱颖而出时,童年的玩伴便聚集在一起,有绿坪作毯,鸟儿奏歌,蝴蝶伴舞,青山为屏,我们便在画中游。少年的心是开朗的,脱俗的,没有杂念与痛苦,偶得的烦恼与痛苦与玩伴相互吐露,也顷刻间烟消云散。玩得办法总是有的,下棋、游山、玩水、捉鱼、游戏,无忧无虑的情,自由自在的心。没有秘密的轻松,相互信任的愉悦,欢乐的歌唱,回荡在天边,回荡身旁,窜入心田。午后的小山是我们的“根据地”,哨声是“号角”,我们是“童兵”。待到晚霞归宿时,一个更美好的心灵又期盼着另一个清晨的来临。

重复小山,细品着童年。我望着天儿,扶着树儿,不自主的流下几点伤情泪。蓝天下的玩伴,我们是否似曾相识?

绿荫下的关爱

绿荫下,我扶着树儿,看着它孕育的宝宝,追溯着关爱。哦,那是放学的路上,一场暴雨袭来,没有防范的我急忙躲在树下,那时,我却全然不知树下的危险,看到父亲后,我欢呼雀跃,,此时的我已是高烧不退,父亲看到我不停的颤抖,急忙把上衣披在我的身上,又将我拉出树下,狠狠的批评了我,“下雨时树下不能藏人!”

9.回忆初中记叙文 篇九

桌子上散乱着毕业照、学籍卡以及考试用的一些琐碎东西,一片狼籍。内心是一阵阵的感慨,说不清是伤心还是什么别的,就像把白糖、食盐、醋等等混合在一起,而比例又恰到好处的让你辨不清哪是哪。

我心血来潮缘自我翻书时看到这样几句话:

学生时代的友谊就是如此,主宰他的是无奈的季节,春来了,秋去了,花开了,花落了。不会长久。归根到底是飞鸟投林,管你认真也罢,游戏也罢,都得自然而然的分个离去。

不是什么经典的句子,却引诱我回忆,突然间就那么那么想念临考前的日子,可以用明亮来形容。不是那种紧张的气氛,这是我们班所特有的,原因是一到期末,许多琐事老师都无暇顾及,期末便是我们四年二班最放肆最轻松最快乐的日子,所以会让人倍加想念。

记得开完毕业典礼那天,我对张莉说“我们是社会青年了,自由了,不过还没中考,等到中考完了那才叫爽。那时侯我们就收拾收拾包豪迈的回家了!”“恩,是嚎着迈步回家。”

中考最后一天,都起了个大早(当然我除外了,呵呵)嘀了咕咚差点让我精神崩溃。有人一直在拉我被子“快起来收拾东西,今天回家!”“不过了都!闹死了!”“就是不过了,同志。”我恍然大悟,是不过了。扫了一眼宿舍,竟空荡了。心里不觉有丝难过。不过学校可不是悲花伤月的地儿“起来了?不容易啊,不谁会了?”“呵呵,不了”我干笑两声。一个个都很忙啊,忙着离别,却不会忙着相聚。

考完最后一场还得呆1小时。我把志愿卡上该填的都填了,该图的也都图了。只剩选择1、2了(401是一中,402是三中)。那个五角的黄色硬币几次都显示了三中,不合我意。我所有同学都认为我上一中是板上定钉的事。心里默念最后一次了,那枚金黄的硬币在我眼前划出好看的弧线,然后安静了。我听得到心跳的声音。慢慢移开手,那朵惹人爱的花盛开在我眼中,一中!我提起笔写了个三字,然后在下面用铅笔图了个2。

我跟同桌说我报了三中,她那眼瞪了我足足有一分钟,末了说了一句你疯了,做出一副能接受的样子,她也是见怪不怪了,我常干些反常的事,用马艳的话说就是“你就是怪物”。

我把头转向天,这几天天空一直飘着很白很轻的云。我整天在教室和他们闹早已忘了望天这个习惯,忽然望向天空,看到那安静的浮云,一瞬间什么感觉都有又什么感觉都没有了。

10.美好回忆记叙文 篇十

那天是星期六,我和我的同学约好了去淇河玩儿。我们一起步行去淇河,一路上我们聊天,有说有笑,感觉真好!

我们先来到了淇河诗苑,这里充满着书香,这里是文人的天堂,那墙上的诗仿佛在诉说着当年发生的事。我们读墙上的诗,谈古时候的事,了解古时候的`文化,相互增长知识,感受诗中的快乐。

我们又来到了邻近淇河的地方,这里遍地都是石头,好像是石头的世界,这石头有大有小,形状各式各样。我们在这里感受淇河带来的凉爽。我拿起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侧着身子,让石头和水面保持平行,然后使劲一甩,石头立即就飞出去了,石头的一面接触到水以后又被水弹起来,又接触到水,又被弹起来,然后才落如水中。我一下打了三连漂,真是激动万分。因为我以前一个水漂也打不起来,打水漂的动作还是姐姐教我的。郭凯源和袁畅看见我打水漂,他们也来打水漂。我们三个一起打水漂,被我们扔出去的石头在水上飞舞,宛如一只只飞舞的蝴蝶,溅起的水珠,就像一颗颗珍珠闪烁着,这画面是多么优美呀!我们玩累了,就坐在树阴下的石头台上歇一会儿。

我们又来到一座用一块块大石头垒成的假山处,郭凯源发现这里有一个洞,于是我们想进去探险。“我走在最前面!”郭凯源大胆地说。袁畅紧跟郭凯源说:“那我走在中间!”最后就肯定是我了。我们进洞了,洞里很黑,但很凉快,道路狭窄,只能容一人通过,高度也很低,对于我们儿童来说还得低着头才能过去。我们出去以后爬上假山,来比谁站的地方更高。我们又在假山上乱蹦乱跳,累了,就坐在山上歇会儿。

11.回忆往事记叙文 篇十一

转眼一年过去了,今天是20xx年的7月16日,世合赛开赛的第一天。我们准备了两年的节目将在今天演出,三百多天的辛苦劳动之花将在今天绽放。我真的好激动啊!

早上7:00走进教室,马上去更衣室换衣,然后排练一小时,再去……总之,今天好忙啊!时间很快,11:30的时候,我们匆忙地跑去试唱。因为时间有限,只能练十分钟。没办法,我们只能抓紧分分秒秒用来练唱。我都没顾上系好我的裤子。十分钟后,我们匆忙下台,做好一切正式上台前的准备工作,比赛进入最后的倒计时阶段。

主持人的话音刚落,我随着大家,怀着十分紧张的心情走上众人瞩目的舞台。闪亮的灯光照着我们,我下意识地动了一下,“这是比赛!可不是排练!”旁边的同学轻声提醒我。开始了!看着老师熟悉的手势,我们唱了起来,。慢慢的,我的心情坦然了很多,唱到最后一首的时候,我心中的大石头开始终于被放了下来。当歌声最后完结的时候,我看见在台下的几位老师激动得差点哭出来。那几位默默无言的评委也使劲地拍手称好。我们在大家的一片掌声中走下了舞台。

12.回忆童年初中记叙文 篇十二

听――

第一乐章:我爱北京天安门

刚入学,我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成为了一名少先队员。老师为我们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告诉我们这是国旗的一角,还教我们唱国歌、队歌,那激昂的声调至今还绕人心弦。老师从小就在我们心里播下了爱国的种子,老师还说,天安门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一年四季盛开着鲜花……听,耳畔又回响起那优美的旋律:“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北京天安门,我心之所向、神之所往的地方……

第二乐章:让我们荡起双桨

我们就象可乐孩儿般快乐地生活在绿树红花环绕的美丽校园,饱吸着知识的琼浆玉液:自然,让我们逐渐明白大千世界的许多奥秘;数学,开启了我们对数理、几何的初步认知;语文,让我们学会了正确的谴词造句;美术,使我们斑澜的梦变得更加多彩……各科知识象一块巨大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奋力荡起双桨,那辛勤的老师就象一座座航标、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航向……

第三乐章:蝴蝶飞啊

渐渐走向成熟的我们,渐渐告别了那玩玩打打、嘻嘻闹闹,常搞恶作剧的年月。现在下课后,浮躁的我们一个个变得安安稳稳,端坐在位子上,拿起多彩的纸片,叠着蝴蝶、纸船、纸鹤……同学们都认真地叠着,眼里放出光彩,似乎正幻想着蝴蝶在天空翩翩起舞的景象。叠好之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来到草坪上放飞自己的纸鹤、蝴蝶,放飞它们,就象放飞自己的梦想。曾听人说过,蝶羽是美的化身,放飞它,美会时刻与你相伴的,请相信“梦是蝴蝶的翅膀,蝴蝶飞呀,飞向未来的天堂……”

第四乐章: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窗前

一个夏天的夜晚,我到学校散步,无意间看到老师的办公室还有一抹灯光,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寻觅而去,看见老师正在伏案紧张的备课,额上的汗水也顺着脸颊往下流,我心里腾地涌起一种莫名的冲动,好想上前为您捧茶解渴、为您摇扇纳凉呀,但我还是强忍着,不忍打扰您的专注。我悄然离去,心中不禁浮想联翩:老师啊,是您在我们童稚的心灵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们怎样做人,教会我们实用的本领。您的梦中是否早已畅想“桃李满天下”?我突然灵动,我要为老师献上一簇鲜花。于是,我在校园寻来几朵月季和一小把不知名的野草,用纯净水的瓶子按美术课上学的技艺将它们插上,呵,还不错哟。我悄悄将花瓶放在老师的窗前,微笑着离开了。

第五乐章:栀子花开

栀子花开了,伴随着六月的雨开了。摘下一朵,闻一闻,是那般沁人心脾。就在这栀子花开满枝头的季节,我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和共同相伴六年风霜雪雨的老师、同学。无言的祝福,难舍的回忆,深藏在眼眸深处:忘不了老师才思激扬的神情;忘不了蘑菇亭中滑稽的“马小跳”;忘不了篮球场上激烈的碰撞;忘不了百米跑道上的悲情冲刺,忘不了课间十分的“辫打书生”;忘不了……许许多多的往事都历历在目。如今,这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对我们来说都有一股莫名的亲切感、温馨感。但我们必须离开,去继续新的学业,奔赴理想之路。这其中的伤感和无奈,只有我们自己能品味。与大家依依惜别时,我们动情的唱出:“栀子花开,如此可爱,挥一挥手告别欢乐无奈……”

13.回忆记叙文 篇十三

“一会上课英语默写,大家准备一下。”老师刚丢下这句话,同学们就立刻打开文具盒准备文具。我拉开笔袋,取出钢笔,拧开笔筒,发现塑料管里的墨水快见底了,估计只要默上两三排,就会“罢工”了。

怎么办呢?既没有备用的钢笔,也没带墨水瓶,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要是默了一半没墨了,被老师发现,肯定会挨批,那我就成为同学们课余时间的笑料了。

我的心跳得越来越快,额角上冒出了细细的汗珠,脑海里一团乱麻。

“你怎么了?”耳边传来了黄颢森的声音。

我焦急地说:“我钢笔快没墨了,又没有备用的。”

说着说着,我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他二话没说,拿出一支崭新的钢笔,递给我,笑眯眯地说:“我有一支备用的,你先拿去救急!”

我瞥了他一眼,突然想起了昨天的事:我追着他满教室跑,让他摔了一跤,他爬起来哭着说要和我绝交,怎么这么快就忘记我们之间的‘仇恨’了?莫非想是什么诈?我得小心点,提防他使坏。

我硬着头皮说:“不用,我会自己解决的……”没想到,话还没有说完,他已经把钢笔塞到我手里了。

这——?他不记隔夜仇,热情相助,我却去揣度他居心叵测?真是太小心眼了,我感觉脸上滚烫滚烫的。

我把钢笔拿在手里,仔细端详:它全身银白,在日光灯下的照耀下,反射出明亮、温暖的光泽。这可是一支新钢笔啊!看上去还没有用过几次。

我心头一颤,顿觉一股暖流在心间激荡,如动听的旋律一般在心头奏响。

上一篇:转载机技术参数下一篇:漳州教师招聘考试之面试教师技能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