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导考察团交流会上的讲话(通用6篇)
1.教育督导考察团交流会上的讲话 篇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赵倬煜的家长,非常感谢学校能组织我们家长开这个会,也非常荣幸作为家长站在这里发言。下面就把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一些体会和大家进行交流,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顺势而为原则。就是要顺应自然规律去做事,就是要让家长顺着孩子的个性去培养教育孩子。那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比如有的孩子爱静,那么注意力相对集中,就顺着他静的特点去教育;有的孩子爱动,精力充沛,相对注意力不太集中,那就根据他爱动的特点去教育。
我的孩子是爱静型的,我一度曾想按照有些专家的意见,锻炼他动起来,比如报名一些运动型的课外班呀,或者带他出去活动呀等等,但是效果不太理想。在课外班别的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他则是老师让动就动一动,老师让自己练习他就坐在一边看别的孩子动。最终,无论是游泳班、乒乓球班还是其他的什么班,学下来基本学不会,老师的评语一致是:他对这个不感兴趣。再就是我死拉硬拽带他出去玩,他顶多走马观花,心里老大不乐意,有时甚至玩回来后还会生一场病。为此我也很郁闷,怀疑孩子体质不好,精力不足,带他去看医生,可是检查下来都很正常,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种孩子他就不爱动,他可能属于思考型,你硬逼他去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他就心理压力大,就犯愁,事实我们大人也是这样,压力过大就容易生病,而小孩子承受能力差我们大人远多了,所以生病也是正常的。
相反,我给他报的相对安静的课外班基本都能上下来,比如钢琴班,别人说:你家孩子都那么爱静了,怎么还报钢琴班?事实上是只有爱静才能发展静的爱好。所以从三岁多点学开电子琴开始,孩子到现在钢琴仍然在坚持练习。每天下学后练琴成了他的首要任务,这似乎也成了他释放白天上课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由此我觉得还是要顺着孩子的性格来让他学习,我们不也常说有兴趣才能学好吗,这就是顺势而为的原则。
第二、以身作则原则。这一点是说给我们家长的,说起来最简单,做起来却是最难。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是孩子们的启蒙教育,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应当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科学、快乐的成长空间。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长幼之间的关爱和互敬,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在我们家里,大人发脾气是有的,但基本不讲粗话,所以我的孩子现在也很少讲粗话。有一次,他看到马路上到处堵车,很是生气,于是愤愤地批判了一顿交通部门,然后气鼓鼓地说:气死我了,气得我快说粗话了。我当时就觉得孩子这么小就知道哪些是粗话,哪些不能随便说,真是太可爱了。
另外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更加聪明、活泼,孩子在成长,我们家长也必须得不断的学习成长,汲取新鲜的事物和知识。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做到以身作则。我们家里人都爱读书看报,每天报纸一回来肯定是全家人拿着报纸轮流看一遍。于是儿子在一岁左右的时候,他就知道拿着报纸浏览,当然他不认识字,但坐姿和专注度丝毫不比成年人差。这也让我父亲发现了孩子爱读书的苗头,所以在两岁左右孩子刚会说话起,孩子姥爷就教孩子认汉字,不教拼音,不用手写,只是拿出汉字卡让孩子认知。所以到学龄时,我的孩子已经认识了不少汉字,自己读故事书已经不成问题了。甚至开始和我们一起看报、点评时事。现在,我们家到处都是书报、杂志,我自己的床头柜上也总是放着三五本书,无论散文、小说或者其他杂志,每天睡觉前读一读,既充实了自己,也给孩子做了榜样,何乐而不为。
当然,我们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比如我爱玩电脑,爱看手机,所以孩子从三四岁就开始跟着我玩电脑,现在更是一有空就玩。但是我不能怪孩子,我们大人尚且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何况孩子们啊。所以我只能是有意识地引导他,只要完成作业,把知识巩固好,随便玩,玩的过程中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叫他活动活动,即使这样,孩子的眼睛已经近视了。这是我们现在也无可奈何的事情。希望和在座的各位家长交流一下好的方法。
第三、顺其自然原则。这和第一点有些相似,但不相同。也是顺应自然规律的意思,但要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说要引导孩子不妄为、不乱为、顺应自然态势发展。我的孩子相对来讲学习比较自觉,在这种情况下我不会对他有更多要求,比如他偶尔有考不好的时候,我不会批评他,只会坐下来和他共同探讨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他愿意听我会很高兴,如果他不愿意听,表现出不耐烦,我不会强迫他,反正下次还不会做是他自己的问题,我已经尽力了。
在生活习惯上,我不怕露丑,我的孩子自理能力真的很差,这主要是因为孩子一直由姥姥姥爷带着,老人们的宠爱加上孩子的不爱动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举个学骑自行车的例子,所有问过的孩子都是一下子就学会了,没人认为这是个难题,但是对于我家孩子来讲,真是比登天还难。从三年级暑假开始我就扶着车后架陪孩子练习,至今快两年了没学会,孩子都快有阴影了。我想了下,不能再强求了,我的孩子一切正常,可能就是身体平衡能力差些,或者是运动方面开窍晚些而已,何必着急。我相信孩子逐渐长大,我们在这方面加强些培养,他会自立起来的。
最后,我要说孩子是我们心里的天使,但他们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神仙,不能要求他们十全十美,仔细想想我们大人都有好多事情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孩子呢?
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项伟大的事业。就像我们平时说的,教育孩子就是和孩子在斗智斗勇,当然教育方式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不能一概而论。今后我们做父母的还需要在孩子身上多花点精力、多动点脑筋。最起码要把我们的下一代教育成一个自食其力的、不为社会所累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2.教育督导考察团交流会上的讲话 篇二
一、认真贯彻落实好彭厅长的报告精神
这次会上彭厅长的报告非常重要, 他从提高认识、把握趋势、夯实措施等几个方面谈了做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看法和要求, 谈得非常周到,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会后, 各地农机部门要按照彭厅长报告中提出的要求, 结合本地实际, 拿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二、切实掀起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高潮
2009年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有227家, 离2015年每个乡镇至少有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目标有很大差距。目前全省1400多个乡镇, 到2015年, 按农业部要求, 全省至少要145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剩下的6年时间里, 平均每年要发展200多个, 任务很艰巨。在发展合作社这个问题上, 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既要有数量, 更要有质量, 既要有进度, 更要有深度, 两手一起抓, 双手都要硬。一味管数量忽视规范, 容易导致粗制滥造, 借口要求规范而不讲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更会导致这项事业举步缓慢。这次经验交流会时间虽短, 但内容非常丰富, 基层合作社以自身发展的良好示范, 给与会代表进行了现身说法, 我们的会议材料也将合作社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汇集成册, 相信大家通过学习、消化, 能够找到一些灵感, 能够提出一些措施, 能够掀起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一次高潮。
三、努力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管理水平
这种服务既是对农机管理部门提出的要求, 也是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本身的要求。对合作社来说, 是对农民服好务;对农机管理部门来说, 是对合作社和农民的服务, 这种服务包括工商登记, 贷款的协调、购机补贴资金的倾斜、以及机收信息, 作业量的协调等。
我相信, 通过这次会议的参观、学习、交流, 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会更加规范健康的发展。
另外, 还有其他几项工作, 借此机会一并布署一下:
一是购机补贴收尾工作。各地要做好资金结算工作, 要把好档案关, 及时上报材料。各地要加快资金使用进度, 按质按量完成剩余资金的补贴工作。
二是安全生产要抓好。变型拖拉机的事, 正在向省政府打报告, 农业部也要求各地按照要求挂牌, 省厅也要求规范挂牌。过渡期间, 各地在变型拖拉机的管理上要做到有据可依。把监理工作的范围拓宽, 农机监理是对整个农业机械的监督管理, 不仅仅是对变型拖拉机的监督管理。
三是做好年终的各项工作总结。临近年终, 各地要把全年的工作总结好, 要把明年的工作安排好, 确保“十一五”农机有个好收关。
3.教育督导考察团交流会上的讲话 篇三
(一)现代农业建设肩负的使命极其重大。这些年,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进展是快的、成效是大的,但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还明显滞后,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实现“三化同步”推进至关重要。第一,这是保障好十几亿人吃饭问题的迫切需要。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尽管我国农业取得历史罕见的“八连丰”,但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带来的需求较快增加,农产品供求关系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有些年份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有些品种需要进口弥补缺口。有些重要农产品自给率不断下降,其中粮食自给率已降至90%左右。今后随着人口总量增长、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农产品的工业及能源用途拓展,全社会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基本保障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持续稳定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将会带来严重后果。国内外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因农产品严重短缺,导致物价飞涨、社会动荡、现代化进程受阻的情况,代价巨大、教训惨痛,必须深刻汲取、引以为戒。第二,这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迫切要求。无论是当前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难点和重点之一在于较快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改善农村民生。尽管这些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并在近两年超过城镇居民,但农民增收的基础很不牢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亟需广开门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现代农业,既可以挖掘农业产业各环节中蕴藏的巨大增收潜力、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又可以支撑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增加工资性收入,是推动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强大动力。第三,这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约束强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对于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植树造林、改良退化草原、治理水土流失、遏止荒漠化石漠化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既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任务。通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生态建设保护和环境质量改善,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
(二)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挑战异常严峻。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无论是与我们过去相比,还是与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相比,都面临许多特殊难题,进入了一个特殊阶段。一是进入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阶段。我国是世界上人均耕地和淡水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耕地减少、农业用水紧缺的问题会更加突出,水土流失、草原退化、面源污染等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相当长一个过程,现代农业建设的资源环境约束将长期存在并日益增强。二是进入生产经营高成本阶段。未来一个时期,世界能源价格仍将高企,我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将持续高位运行;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全社会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农业劳动力价格将快速提高;全国土地价格处于上升通道,农业土地流转费用和用地成本将持续攀升;农业生产布局日益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产品跨区域流通量增大、运距拉长,物流成本呈增长态势,农业生产经营将进入一个明显的成本上升时期。三是进入青壮年劳动力紧缺阶段。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尽管我国农业劳动力在总量上还处于过剩状态,但结构性短缺问题凸显,青壮年劳动力紧缺日益成为突出矛盾,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愈演愈烈,“谁来种田”、“谁来务农”的问题将越来越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四是进入风险加大阶段。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呈三要努力改善农业机械、农资工业、信息网络三大装备条件,以水稻栽插收获和玉米收获为重点,加快实现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尽快突破棉花、油菜、甘蔗收获机械化瓶颈,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大力支持农资工业发展,推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四要加快建设科研、推广、新型农民三大人才队伍,加大对农业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重点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抢占未来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改善工资待遇、完善工作条件、优化人员结构,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大各类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和培训工程的实施力度,培养一大批“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
(三)着力健全现代农业经营制度。这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保障。我们要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能充分发挥双层经营优势,有利于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提高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的现代农业经营制度。为此,要念好“稳、活、促、引、保”五字诀,确保现代农业经营制度建设顺利推进。“稳”就是要坚持家庭经营不动摇,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扎实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使农村土地产权更加清晰、农户对土地的用益物权真正落实。“活”就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的原则,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养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集中,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激发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内部活力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持久动力。“促”就是要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发展,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等多种形式的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问题,促进农业专业化分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引”就是要引导各类资本规范有序进入现代农业建设,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和大学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建设。“保”就是要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特别是土地权益,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生产经营自主权,这是现代农业经营制度建设不可逾越的底线。
(四)着力完善现代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国际经验表明,现代农业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保护。这是由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产业特性决定的。我国现代农业建设进展到目前这个阶段,能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关键取决于政策的支持保护力度。一要促进公共财政资金向现代农业建设配置。现在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特别是目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出现下降,各级财政特别是地方财政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要调整结构保重点,其中现代农业建设投入是重中之重,必须予以确保。中央对财政资金、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投入等用于农业的增速、增量都有明确要求,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并尽可能增加。要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要增加节地、节水、节肥、节能、抗灾减灾等农业重大关键技术补贴。二要鼓励信贷资金向农业流动。进一步健全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现代农业的激励机制,完善对各类金融机构投放“三农”贷款的管理考核机制;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放宽小型金融机构准入条件,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符合现代农业要求和农村特点的信用贷款和抵押担保制度;积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加大保费补贴力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三要引导工农产品交换关系向农业倾斜。加强农产品市场调控,逐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促进农产品价格整体水平逐年提高;完善农资生产和流通企业扶持政策,降低农资产品生产和流通成本,加强价格监督,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四、切实加强对现代农业建设的组织领导
中央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方向、目标、任务已经明确,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已经出台,关键是要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把现代农业建设摆到突出位置,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具体贯彻落实上下真功夫、花细工夫、用实功夫,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协力推进,确保现代农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要加强规划实施。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现代农业建设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把抓好规划实施作为一件大事要事来抓,以规划促进建设、引领发展。各地要以《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制定推进本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分解工作任务、措施和责任。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强分类指导,按照规划统筹安排建设资金和项目,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产业、重点品种的支持力度。
二要加强示范引导。2010年以来,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农业部先后认定了15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一些省份也认定了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实践证明,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我们要上下合力,继续办好示范区,使之更好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各级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把示范区作为资金、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聚集的平台,积极推动涉农项目和资金向示范区倾斜,国家各类基本建设投资和农业补贴政策要向示范区集聚,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把示范区作为支持重点,划定一定比例专项用于示范区建设。要鼓励先行先试,引导各示范区大胆探索,率先突破,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排头兵。示范区所在地党委政府要珍惜“示范区”这一光荣称号,坚持以发展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为战略重点,以突出特色、聚焦主导产业为基本要求,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动力,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工作到位,尽快在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全国现代农业建设提供经验。
三要加强探索创新。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建设现代农业,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模式和做法;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气候、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别很大,也不能一个模式、搞一刀切,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探索、在发展中创新、在建设中提高。各地要立足本地特点,积极探索符合自身资源特点、产业特色、比较优势的现代农业建设路径,大胆革除制约现代农业建设的体制机制弊端,努力提高现代农业管理水平,加快形成全国现代农业竞相发展、优势互补、梯次推进的良好格局。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广聚民智、汇集民意,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保护和激发农民群众的创新热情和创造能力。要注重总结基层的生动实践,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相互学习和借鉴。要密切关注现代农业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苗头性、趋势性变化,加强政策研究,进一步丰富完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理论和政策体系。
四要加强协调配合。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事关全局的大事。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在重大思路上形成共识,在关键环节上凝聚力量,在推进步骤上相互衔接,在扶持举措上协同给力,形成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大力宣传各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人物、典型事例,为现代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教育督导考察团交流会上的讲话 篇四
为XX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XXX同志在全市初等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市初等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几年来的成功经验,分析新形势下的新情况,研究和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新任务。昨天,我和同志们一起看了DD市教育局提供的12个学校现场。我认为,这些现场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种类较多。既有城市学校,也有农村学校,既有公立学校,也有其它性质的学校,既有反映改善办学条件的典型,也有反映内涵提升的典型。二是水准较高。无论是校园的硬件建设还是校园管理文化,都体现了较高的水准。三是内涵丰富。DD的现场不仅强调了规模的增长,更注重强调了内涵的建设和提升。四是品位较高。实小、曹农、市幼、唐洋幼儿园等一批现场不仅是DD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展示,也是XX整个大市初等教育发展的缩影,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代表了初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刚才,我又听了5个单位同志的经验介绍,同样深有感触。同志们的发言激起了我以下三点思考:一是从事初等教育工作的同志责任重大。同志们为了培养教育好包括残疾儿童在内的每一个儿童,付出了极大辛劳。二是从事初等教育工作的同志应当自加压力。现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社会广泛关注教育,广大家长渴盼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作为初等教育战线上的同志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三是初等教育战线上的同志要进一步增强信心。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加快初等教育发展的步伐和办学水平的提升作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近几年全市初等教育工作回顾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市初等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普及程度稳步上升。
全市初等义务教育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在校生年巩固率连续几年均接近100%,毕业生毕业率、升学率2005年分别达到9961%和10066%。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逐年上升,2005年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806%,比2004年上升78个百分点,其中县城以上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7%以上。积极推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大力资助贫困残疾学生就学,残疾学生入学率、巩固率2005年分别达到958%和97%,特殊教育事业规模持续居全省前列。2003-2005年全市扫除文盲4963人。初等教育及特殊教育普及程度的上升,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的提高,为我市各级各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办学条件普遍改善。
近几年,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紧紧抓住机遇,一着不让地抓好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工作。通过大力实施布局调整,全市小学比“九五”期末净减少2083所,校均覆盖人口达107万人,提前两年实现了省定目标,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布局调整任务。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和“六有”工程,极大地改变了学校面貌。市一小、DD实小等一大批小学还进行了原地改扩建或异地新建,使办学条件跃上一个新的平台。学校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全市已有40所小学接入XX教育城域网,许多学校在互联网开通了自己的网站。市和各县(市、区)同样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从1998年开始,我市已连续8年在全市大中小学师生中开展向残疾学生“献爱心"捐款活动,捐款总额累计达2001多万元。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8所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已有4所学校创建成为省级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创建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各地还利用创建机制,努力增加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到目前为止,全市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和市一类幼儿园已分别达29所和143所。全市校外教育场所建设得到加强,几年来向省争取资金累计达150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校外教育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11月,全省校外教育场所建设项目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建湖县召开,对我市校外教育场所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三、队伍建设显著加强。
近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初等教育校(园)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纳入中小学两支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考核。通过努力,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进一步提高,2005年已达9879%和9498%,其中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已达5123%。全市小学和幼儿园共有特级教师31人,2005年又向省推荐14名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作为第九批特级教师候选人;初教队伍中有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356人,获得省、市“名校长”、“模范校长”、“优秀校长”称号的校(园)长有47人。近三年来共有39名小学、幼儿园校长和教师出国、出境接受培训。
四、内部管理力度加大。
近几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上移,各县(市、区)教育局对乡镇以下学校的管理力度普遍加大,依法治教的总体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自2005年市教育局提出开展“办学行为规范年”活动以来,我市各地的小学管理进一步走向正轨,涌现出一大批认真贯彻教育方针,自觉遵循教育规律,校风好、质量高的学校。具体表现在:一是常规管理更加规范。各地各学校注意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做到机构有人员、部门有分工、干部有职责、事事有章程。二是收费行为比较规范。绝大多数学校能够严格执行收费标准,认真推行校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教学行为比较规范。各地学校自觉执行有关规定,努力开齐开足课程,控制学生在校时间,认真治理节假日违规补课,滥订滥用辅导资料的现象也有所遏制。四是安全稳定工作更加强化。各地学校注意结合实际,提高自身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学校防火防盗、学生食堂卫生和宿舍安全管理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五、教改研究持续深入。
近几年来,围绕新课程改革实验,初等教育教科研工作蓬勃开展。市和各县(市、区)教科研机构加大对新课程实验师资培训的力度,组织实验区一线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和省级新课程培训,并采用优课观摩评议、青年教师沙龙等形式对一线广大教师进行培训。同时,通过派出课改联络员,编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简报》和《XX教育研究》,对各地各学校教科研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对研究成果及时推广。市教育局还出台了《XX市小学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XX市小学学业评价与监控指导意见》,试点学校评估和学生学业评价与监控体系的建设已正式启动。在此基础上,广大实验区、实验学校扎实开展校本教研,不断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各县(市、区)以乡镇或者教研片为单位,定期开展教学观摩、交流研讨、集体备课及青年教师教学论坛等活动。各省级实验小学、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一大批乡镇中心小学在教改研究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工作的实验研究正在向纵深推进,继1994年原国家教委和省教委在我市召开“全国暨江苏省随班就读工作会议”,推广我市的经验之后,2002年和2003年我市先后两次在国家级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并将相关经验编辑成《随班就读理论和实践》一书。
六、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加强对各地学校常规管理检查指导的同时,积极鼓励各地各学校因地因校制宜,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办学水平。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创造了许多科学可行的经验。从县区层面来说,DD的乡镇小学“一校化”管理,射阳的寄宿制学校管理和以实验小学为“龙头”的集团化办学,大丰在课改实验中强化教师业务培训和校本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全面提升课程实施水平,盐都、滨海的小学质量监控,建湖的强化示范村小建设和村办合格幼儿班建设,亭湖的学校特色建设等经验都对本地区乃至全市初等教育办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阜宁、响水、开发区也能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推进办学水平提升的有效举措。从学校层面来说,全市有34所小学因办学水平较高被省教育厅批准确认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其中市一小、市解放路实验学校、DD实小作为规模名校立足校本、提升办学内涵的经验,滨海八滩实小主动适应新课改要求,推进学校不断发展的经验在市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此外,市教育局从2003年开始实施小学特色建设推进工程之后,广大学校思想认识统一,行动措施扎实。一大批整体办学实力雄厚、科研支撑强劲、师生素质明显提高的特色学校不断涌现。这些特色学校对提升整体办学水平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我市开展学校特色建设的经验2005年3月在全国创建特色学校论坛会上作了介绍。幼儿教育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创建机制,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水平的复查评估,引导各地幼儿园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切实加强园务管理。我们还大力开展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举办各种形式的观摩、交流、比武练兵等活动,不断提高保教质量。特殊教育学校在创建省级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的过程中,也能够重抓内涵,优化管理,提升了办学水平。全市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初步形成了“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浓郁氛围,近三年,有3万多名教师和1万多名学生参加普通话的培训和测试,语言文字工作的“三纳入一渗透”程度特别是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有近40所学校成为市级“语言文字示范学校”。
回顾近几年来的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挑战。一是初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还普遍存在。小学教育中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明显不足,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幼儿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特殊教育在个别地区基础十分薄弱,长期处于无人过问状况。同时,县际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初等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二是办学经费投入不能满足办学需求的矛盾还较为突出。尤其是在广大农村,教育法规定的“三增长、两提高”的要求尚未完全落实,小学的公用经费基本达不到省定标准;截留、挪用学杂费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以致不少小学的正常运转难以维持;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比较脆弱;学校建设和发展经费严重短缺,学校负债较多。三是教育改革推进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平衡。“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改革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县、乡财政体制调整未完全到位。少数地方在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时由于程序不够完善、政策不够配套、操作不够规范,人员分流、身份转换、社会保障、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等方面的措施不健全,损害了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影响了教育的稳定。在教学改革方面,一些学校至今仍未真正把握素质教育的真谛,尚未把落脚点集中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还有一些学校对新课程改革意识淡薄,行动迟缓,学校领导思想畏难情绪严重,工作不够深入,还没有真正掌握工作的领导权和发言权。城乡大多数学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部分边远教学点学生课业负担过轻的现象依然存在。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够强。四是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由于布局调整后学校数和学龄人口的减少,小学教师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同时,由于学科配套程度不高,造成新课程改革要求的综合实践、外语、微机课程的师资较为紧缺。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教育理念的更新较慢,教学方式陈旧、古板,还不能够真正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大部分“民转公”教师集中在村小和教学点,少数教师包括一些年轻教师缺乏工作激情和动力,作风浮躁。有些地方实行办学体制改革后,不少民办幼儿园低价聘用不合格教师,对在职教师缺少培训,幼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呈下滑趋势。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着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均衡发展,制约着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初等教育工作总体思路
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初等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规范办学行为为前提,以提升质量、打造品牌为目标,以创新管理、发展特色为关键,以提高队伍素质为保证,倾力提高全市初等教育领域各项工作的水平,为XX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遵循上述指导思想,我们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统一思想认识:
(一)必须坚持加快发展、优先发展不放松。
我市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教育要实现新的跨越发展,重点在农村教育,难点也在农村教育。初等教育工作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名副其实的“脚板子”工程,农村初等教育事业更以其绝对比重处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础地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全市各县(市、区)、各乡镇之间教育发展总体水平的高低,基础教育的普及率、高考达线率以及中考、高考各学科人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的差距,从根本上看仍取决于初等教育水平的高低。因此,要保持我市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必须把抓好初等教育放在突出位置。而抓好初等教育又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初等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没有农村初等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整个初等教育乃至全市各级各类教育都不可能走上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必须花大力气提高全市农村初等教育水平,并以此来影响和带动全市城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公正目标的实现。
(二)必须坚持创新管理、提升质量不争论。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群众接受优质教育需求的增强,许多地方结合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实验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进行了新建扩建。应当说,这在我市教育发展史上是继实现“两基”之后的又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将为XX未来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当今教育的竞争,既是发展速度的竞争,更是发展水平的较量。新形势下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有规模的适度扩张,更要有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高。因此,初等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始终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创新管理为抓手,咬定青山不放松,加快教育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努力追求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化。其实,实施素质教育和抓升学率并不矛盾,学生的“应试”能力、考试分数同样是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取消“小升初”之后,小学如何大面积提升质量,这应是我们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的初衷。各地各学校首先要扎实抓好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秩序,加强校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学校安全工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其次要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办学的生命线,认真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学校领导要树立一切为教学服务的思想,组织全体教职员工深刻认识、把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所在,做到始终坚持奏响教学工作主旋律。再次,要以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目的,从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出发,夯实基础,发挥优势,形成办学特色和品牌,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凭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过硬的办学品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不动摇。
人是教育发展的主体,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更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既是教育系统的上帝,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办人民满意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让每一个孩子成人成才这一崇高目标进行。在初等教育阶段的学校,孩子年龄小,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心和教育。各地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从根本上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各项工作要以服务教育教学为重点,教育教学工作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改革教育方法,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把品德、智力、知识、能力的和谐统一纳入学生评价体系,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要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进而使个性得到张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兴趣和爱好得到发展。要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改进管理方法,使管理符合学生成长规律,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认真做好2006年初等教育工作
2006年全市初等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大力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并做好向“两头”延伸工作。依法保障所有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巩固率继续保持在999%以上;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均达95%以上,扩大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工作,力争全市残疾学生高中班、盲班秋学期开始招生。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学前二年入园率达90%以上,学前三年入园率确保82%,力争达85%。全面落实扫盲办班任务,力争扫除现有文盲的三分之一,年脱盲人数占参学人数比例达90%以上。
——认真实施新课程,开展学校特色建设。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小学生综合素质合格率达95%以上;评选市级优秀特长生300人左右;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学业评价与监控工作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推进力度,推动课程改革健康发展;加强师生思想道德教育,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创建市级小学特色学校30所左右、市级特色幼儿园15所左右。全市校外教育阵地影响进一步增强。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全面启动合格学校建设,继续推进“六有”工程,积极实施“校校通”工程。创建省级实验小学3所、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3所、省级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1—2所、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5所,创建市一类幼儿园8所、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15所。争取校外教育场所建设项目2个,争取资金300万元以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各地各学校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推动初等教育工作不断登上新台阶:一是要提升质量。要把质量作为立校、立教之本,作为办学的“生命线”来抓,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课程改革和改进德育工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二是要强化管理。要突出抓好教育教学常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安全卫生常规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是要深化改革。要抓好办学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以及管理机制的改革。四是要创造特色。要着重在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建设上下功夫,继续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工作。五是要打造品牌。要加强对优秀教师、优秀校长教学和办学经验的提炼、宣传工作,推出一批“名教师”、“名校长”和“名学校”。
具体工作措施:
(一)以深入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着眼于做“优”,不断提升小学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1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要积极组织实施“六有”工程,力争使全市所有小学今年底基本达到省里提出的“六有”工程建设标准:有整洁的校园、有满足师生就餐需要的卫生食堂、有冷热饮用水、有水冲式厕所、有安全宿舍,寄宿生一人有一张床。要进一步整合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加大对中心小学和定点完小的投入,在有条件的中心小学和定点完小推行寄宿制或半膳制,努力解决部分学生上学路途较远的实际困难。积极探索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努力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整合和利用。要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校校通”建设层次,2006年底前全市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要全部接入XX教育城域网,同时将优质教育资源力求送到每一所农村小学。依托乡镇中心学校按标准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室,开足信息技术课程,为乡镇其他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师资培训乃至农业科技推广、农村经济信息传递等服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自主或借助县(市、区)电教中心建立网站。为完成上述任务,各地要实行经费倾斜政策。在制定实施县域发展总体规划和安排年度财政预算时,优先考虑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保障学校建设的规划用地和建设资金。财政新增教育经费应当主要投向农村学校,真正用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2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模式。
当前,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方面,一要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牢牢把握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把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要充分发挥德育资源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组织学生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调查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二要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新的《守则》和《规范》为标准,坚持从基础抓起,把重点放在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重视文明行为的反复训练,循序渐进抓好规范教育。三要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和严于律己、言行一致、遇事勇于承担责任、信守诺言的良好品德。四要认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科学性和规范性;尚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方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和方式方法方面,一要加强德育课程建设。以课堂为主渠道,像上语文、数学基础课那样,认真上好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思想品德》课,使思品课真正成为传授德育知识、培育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主阵地。二要认真实施小学生“五五三”活动计划。开展“红领巾”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争当“五小”(小讲解员、小保洁员、小保安员、小记者、小宣传员)志愿者活动,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体验中,培养社会公德,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少年儿童日常学习生活“五小”(在家做父母的小帮手,在社会做文明礼貌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同学的小伙伴,在公共场所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主宰自己的小主人)实践行动,使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得到提高;开展“三争”创评活动,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在学校争做好学生、在家庭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争做好小公民”,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教育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网络。三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要真正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使学校师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科学的思维、行为方式。不仅要着力于校园、文化景点的建设,做到环境育人;更要注重校园文化的积淀,使校园文化为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和道德素质的提高服务。四要认真研究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规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认真研究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着重在“改进”上下功夫,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先进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我们的工作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着力加强学校常规管理。
规范有序的常规管理是办好学校的前提和保证。按素质教育要求进一步规范城乡广大小学特别是村小和教学点的教育教学行为,增强改革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比学赶超的浓烈氛围,进而逐步培植出一批环境优美、管理规范、质量上升、特色明显的典型,可以为全市基础教育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积聚后劲。今年我们将继续在全市开展“办学行为规范学校创建年”活动,同时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各地各学校要认真执行《XX市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并根据贯彻这一《规范》的《意见》要求,积极创建办学行为规范学校,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为提升质量发展特色奠定坚实的基础。要突出抓好安全常规管理。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特别是在学校规模扩大、农村推行寄宿制以后,各地各学校更不得有丝毫的懈怠,一定要全心全力全方位抓好安全工作。“一把手”要负总责,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把学校安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细化到学校工作各个环节,上下同心,内外合力,形成安全工作网络。要经常用一些典型的案例警醒自己,不断唤起安全责任意识。要经常排查安全隐患,坚决杜绝任何事故的发生。要制订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突出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要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开齐开足各门课程,确保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要下决心、花力气,狠抓“教学六认真”的落实,用超常规的方式,抓严、抓细、抓实教学常规,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要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认真执行上级的“减负”规定,严格禁止违反规律的加班加点现象,从而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发展。同时,又要防止一些学校和教师工作马虎、敷衍了事,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训练,学生负担过轻的现象。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坚持消灭不合格课,使学生的“双基”得到扎实掌握。要重点加强校本教研工作,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方式的改进。从今年开始,市教育局将开展小学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并完善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同时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随机督查和质量监控,其目的就是引导各地各学校增强管理、质量和效益意识,切实加大教学常规管理力度。希望各地重视并认真抓好落实工作。
4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办学特色建设。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茶地推进。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又是教学的依据,直接制约着教学过程、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选择。各地各学校要牢固确立课堂教学和课程实施在课改中的核心地位,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切实加强校本培训,努力构建新课程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新课改和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要广泛组织学习和交流活动,精心培植典型,认真分析实验中的典型案例,总结经验,及时推广,确保实施效果。当前,要突出抓好学生学业评价与监控的改革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两项工作的实践和探索。全市省级实验小学要先行实践和探索,并用阶段性成果向全市一般小学和农村小学辐射,不断提高我市小学新课程的实施水平。
积极实施新课改背景下的办学特色建设。特色学校建设与新课程在价值取向和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特色要成为学校的“名片”、学校的旗帜、学校的灵魂。当前,要注意突出几个重点环节:一是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方面,要在办学思想上谋求教育对象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在办学理念上敢于打破千篇一律的办学模式,用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为各类学生的成长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用具有特色的办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创建特色学校本身也是一个持久追求办学独特性和优质性的过程,必须历经较长时间持续的精心打造。那些换一任校长就要换一个特色,以显示不断“创新”的学校,很难真正有所作为。特色需要历时,需要固化,需要稳定。二是进一步审时度势,找准项目。要根据学校规模、办学条件、学校师资队伍和教研力量来认真审察,准确定位,防止和克服选择特色项目盲目模仿的不良倾向。三是夯实办学内功。从素质教育角度来说,某个单一的特色,如活动课、美术特色、体育特色等,只能说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或者说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渠道,并不代表素质教育的全体。如果把学校特色理解成“一般+特长”,或不惜放弃其它工作甚至整体的教育质量,集中力量搞单打一,这显然是狭隘的,是对学校特色内涵的误解。各地各学校一定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夯实办学内功。四是重视校本课程。各地学校要不断吸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形成“拳头学科”;要把校本课程建设与特色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和社区的文化资源,着力建设有地方特色、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使特色建设与校本课程建设比翼齐飞。五是重视教育科研。学校特色建设是一种创造性实践,带有试验探索性质,因而它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先导。通过教育科研的孵化作用,可以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乃至形成理论,为办学理论提供源头活水,为特色建设提供动力。教育科研要把学生作为主要对象,去研究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促进教育改革,提升特色建设的层次。六是发挥现有特色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要组建“集团军”,加强交流切磋,进一步形成整体联动的格局,不断推进区域性特色建设工作。
5切实提高小学师资队伍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各地各学校首先要继续强化师德建设。要引导广大教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增强从事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思想统一到爱生敬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同时加大管理力度,查处影响教育和教师形象的不良行为,努力打造一支勤奋敬业的教师队伍。其次要努力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要以骨干教师和农村教师培训为重点,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在职教师综合素质。在提高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加强教学观念的提升工作。要切实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帮助广大教师学会把探索和创新的钥匙交给学生,努力创设自主、活泼、平等的教学环境,鼓励并引领学生主动思维。第三要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要以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为抓手,清退临时代课人员和不合格教师。要通过从县城学校选派骨干力量和农村学校就地培养相结合的办法,为农村所有定点学校配齐配强领导班子,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要制定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优先安排农村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培训、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支教,不断提升农村学校教师整体素质。
(二)以贯彻实施国家、省、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主线,着眼于做“稳”,不断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005年10月,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市教育局等10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幼儿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全市幼儿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认真制订本区域内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努力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1大力提高普及程度。
目前,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已达806%,要保持这个比例并稳步提高,还要做大量的工作。而且,我省经济发达地区正在积极开展“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县(市、区)”的试点工作,逐步把幼儿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我们应当看到差距,奋力追赶。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的提高,农村是重点,也是难点。各县(市、区)教育局要科学制定并认真实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同时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使关心重视早期教育形成社会共识,成为每个家庭的内在要求。可以进一步吸纳民间资金甚至外资举办幼儿园,使幼儿园办园体制步入多元发展轨道。与此同时,要认真研究0-3周岁低龄幼儿教育的规律,充分利用现有幼儿教育资源,将早期教育向0-3周岁的低龄幼儿延伸。要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举办3周岁前的托儿所(班),努力拓展早期教育服务市场,扩大受众面,逐步形成托儿所、幼儿园一条龙服务、一体化运作的良好局面。各县(市、区)教育局直属幼儿园和其它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今、明两年都要开展0-6岁托幼中心试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依托,以示范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早期教育服务网络,努力为社区、家庭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早期教育服务。
2加快优质园建设步伐。
当前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具有良好机遇。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相对减轻了乡镇政府的财政压力,因此尤其要重视引导乡镇政府增强举办幼儿教育的责任,使他们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幼儿教育。同时要调动村级兴办幼儿教育的积极性。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过程中,腾出部分校舍,通过就近合并、强弱联合、新建扩建等措施,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要切实增加对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安排幼儿教育经费,并保证做到逐年增长;要制定政策,帮助幼儿园解决发展资金,并保证专款专用;要建立健全幼儿教育成本合理分担的机制,严格按类别制定幼儿园的收费标准。要进一步抓好乡镇中心园的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坚持政府办园,不断提高办园质量。要重点关注村办园的建设,合理布局,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乡镇中心园和村办园要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共同体。乡镇中心园在已有的业务指导、业务交流的基础上,要与村办园逐步实现教师互通、管理输出。要努力为示范幼儿园建设创设环境,在城乡各类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中扶持一批办学方向端正、园务管理严格、保教质量和社会信誉优良的幼儿园作为示范幼儿园。要发挥示范幼儿园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社区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示范、实验、辐射作用。省级示范园要参与本地区各类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协助做好教育、保育业务管理工作。对于有条件的省级示范园,可以通过建立分园、兼并其它幼儿园等多种方式,实现优质幼教资源的扩张,或者通过建立幼儿教育集团,实现幼教资源的优势整合。在新城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的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布点,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
3切实规范办园秩序。
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公办幼儿园改制行为。幼儿园改制应当遵循教育和经济的双重规律,体现社会效益和儿童整体利益,克服运营不善、竞争无序、负担沉重、效益不高等问题,在市场竞争中寻求新的发展。按照上级要求,各地不得借转制之名停止或减少对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投入,不得出售或变相出售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改制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对于已经出售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能回收的要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回收方案,对于暂不能回收的要引导其规范办园形式。各地一定要认真贯彻这些要求,突出抓好对改制工作的管理。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对改制幼儿园的管理职责。幼儿园体制改革后,各地绝不能放松管理,一改了之。要进一步明确作为管理主体的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作为办园主体的举办者、园长各自的职责,在管理权与办园权分离后,做到管理主体与办园主体各司其职。要严格按办园标准对各类幼儿教育机构实行登记注册和年度检查制度,对办园条件和质量较差、布局不合理的幼儿园坚决予以取缔。三是要加强常规管理和督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主管意识。要逐步建立保教质量监控体系,实行幼儿园保教质量按学期或学年向社会公告的制度,让广大群众了解各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现状,为幼儿家长选择幼儿园作出参谋,促使幼教生源向优质园集聚。要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积极实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注意加强对“托幼一体化”和“幼小衔接”的研究和探索。同时要强化检查、督评和指导,促使各幼儿园加强保教常规管理,禁止进行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实验与活动。要特别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的管理,各乡镇要配备专兼职幼教辅导员,专门负责管理幼儿教育。要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对民办园(含合作办园、私营幼儿园、股份制幼儿园等)的管理和指导,切实提高民办园的办园水平。
4高度重视幼师队伍建设。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和规范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实行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实行保育员持证上岗制度。切实抓好幼儿园园长队伍建设,关心幼儿园园长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积极实施“名园长”工程,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幼儿园管理经验的园长。要加强对各类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管理,鼓励师范院校毕业生到乡镇中心园和村办园工作。要按照规定配足配齐幼儿园教师。各类幼儿园要普遍建立园本培训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切实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对民办幼儿园或转制幼儿园的教师,同时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法支付教职工工资,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保证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提高。
(三)以落实市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十五”期间全市特殊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为主线,着眼于做“强”,不断提升特殊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003年12月,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残联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十五”期间特殊教育工作的意见》。今年是实现“十五”规划目标的最后一年。各地要认真对照《意见》要求,排找差距,加大力度,努力保证实现预期目标。实现“十五”规划的关键是一手抓规模扩展,一手抓质量提高。因此,要特别重视以下工作:
1着力抓好随班就读工作。
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的一个主要办学形式,也是符合世界特殊教育发展趋势和中国国情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使盲、聋哑、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均达到95%,实现规模扩展目标,主要依靠大力推进随班就读工作。探索随班就读的发展之路,提高随班就读质量已经成为当前特殊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为研究解决随班就读中出现的新问题,提高随班就读质量,2004年教育部在全国100个县开展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实验,DD市是其中之一。在2005年12月全国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县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上,DD的经验得到与会领导和全国各地代表的高度评价。新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国家、省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推广DD成功经验,切实做好我市新一阶段随班就读工作。一是抓紧建立领导重视、多部门配合、正常高效的运行机制。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制定随班就读方面的方针、政策、规划、措施,使各项管理行为制度化、规范化,并且做到相互配套不缺位。二是切实抓好管理队伍、研究队伍和教育教学队伍的建设。县级教育主管部门作为随班就读主要的组织和领导者,要建立由各相关单位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随班就读工作的组织、领导、规划、协调等工作。要形成以县为单位的管理服务网络和教研指导网络。教研部门要把对随班就读的研究和指导纳入工作计划;特殊教育学校要把对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作为重要任务,组织好教研活动、家长咨询、教师培训、巡回指导等。各承担随班就读工作的学校要对相关领导和教师进行分层分类业务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掌握方法和技能。要选择责任心强、业务能力精且具有爱心的教师做指导教师。校长也要经常关心、过问本校随班就读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三是做好教学资源的适度整合。要使残疾学生尽可能地集中在乡镇中心校或指定的学校随班就读,并在随班就读儿童少年较多的学校建立资源教室,配备相对固定的教师,促进学生的康复和健康成长。四是加强对随班就读的教学管理。要下大力气抓好对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做到五个到位:课题研究到位,教学设计到位,资源教室利用到位,个别辅导到位,家长沟通到位。要逐步研究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各种学习、教学模式,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施教。五是确保必要的经费投入。投入是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基础。随班就读的办学条件的改善、资源教室的建立、有关人员的培训、教育教学研究的开展以及随班就读对象的筛查和检测,对随班就读工作的巡回指导等,都需要一定数量的经费投入。要更好的发展随班就读,提高随班就读质量,就必须在经常性教育经费中专项落实随班就读的经费投入。市教育局将探索建立随班就读工作示范学校奖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随班就读教学实践工作,推动面广量大的农村学校重视随班就读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着力抓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工作。
一是抓特教事业的发展。各特教学校要在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听残学生招生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弱智班和学前班的招生工作,使特教学校真正成为一个区域的综合性特教中心。全市今年将依托一所县(市、区)特教中心学校举办盲班,并计划发展一所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高级中等特殊教育学校,面向全市招生。对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残疾学生,各特教学校要对他们进一步加强文化知识教育,为他们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打好基础。二是抓特殊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推进。各特殊教育学校要积极装备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并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要加快推进特教学校校园网和“校校通”工程建设,运用网络手段进行教学和管理。三是大力开展残疾学生职业技术教育。各特殊教育学校要着力帮助残疾学生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技能,特别要注意培养与社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技术技能。各地职教中心要为特教学校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提供必要的实验实训场所。县(市、区)教育局要牵头扶持特殊教育学校兴办至少一个校办福利企业项目,并积极吸纳本校毕业生就业,使残疾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努力成为残而有为的劳动者。
(四)认真推进扫盲、语言文字、校外教育等各相关工作,着眼于做“实”,努力实现基础教育工作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1做好扫盲工作。
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局2004年2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十五”期间全市扫盲工作的意见》和2005年6月《关于做好当前扫盲工作的通知》精神,努力完成年度扫盲任务。重点抓实扫盲办班和脱盲检测工作。要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方针,分区规划、分类指导,重点扫除15-50周岁青壮年文盲,大力扫除15-24周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年文盲,同时鼓励50周岁以上文盲接受扫盲教育,坚绝杜绝新文盲的产生,切实推进新一轮扫盲工作的开展。今年主要做好这样几件事:一是与公安部门联系,对户籍上现为15-50周岁的文盲人员进行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文盲档案资料;二是组织复核了解这些文盲的实际学力,凡已脱盲和取得其它各类技能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应为其更改学历状况,失能人员也应建立档案;三是认真编制今年扫盲工作的计划,各县(市、区)对剩余的青壮年文盲要大力发动、认真组织,落实各项扫盲办班任务,确保扫除现有文盲的三分之一以上;四是实施扫盲工作项目管理申报制、责任制和奖励制,各地组织的各种扫盲班要及时上报市教育局,年底在把好脱盲考核关的基础上,省、市将根据办班和实际脱盲情况予以适当奖励,不落实扫盲任务的不予奖励,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五是积极进行扫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识字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逐步建立以学习者学习需求为导向、满足文盲学习要求的扫盲评价工作和培训工作新机制,提高扫盲的质量和效益。
2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的主阵地,是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窗口。做好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发挥学校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的窗口作用,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针对XX方言的特点,加大对教师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校本培训力度,使所有教师都达到《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并做到课堂熟练使用。第二,要利用语文课、写字课、教师口语课,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规范字书写能力,使经过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学生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师范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学生都达到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规定的等级。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对校园用语用字的管理,争创国家级、省级、市级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第四,要配合做好城市语言文字工作。今年,省里要对我市进行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明后年要对各县城的语言文字工作进行评估。市政府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前不久已召开动员大会作出部署。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城市学校要在当地语委办的统一组织下,认真学习评估标准,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加大迎评宣传的力度,配合做好各项迎评准备工作,为提高城市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做出贡献。
3做好校外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
校外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全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优质教育体系和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良性互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校外教育场所建设总量逐步扩大,条件日趋改善。下一步的工作将是进一步加大校外教育工作的管理和研究力度,促进校外教育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提高校外教育质量。一是要坚持校外教育场所的教育属性。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出发点,构建功能框架,使其真正成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阵地。同时规范社会力量举办的校外教育机构的管理。二是要加强校外教育活动体系建设。要研究校外教育规律,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优势,使校外教育在内容、形式等方面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互动的格局,实现校内校外教育资源的共享。各地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人文和科普知识学习活动,逐步创建我市校外教育工作的特色。三是加快校外教育队伍的建设。通过培训考核和实施资格证书制度等方式,逐步提高校外教育工作者队伍的整体水平。四是加强市少年宫的建设。要把市少年宫建设成为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的全市示范性校外教育基地,并充分发挥其对县(市、区)校外教育的示范辐射功能。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学校应当十分重视家庭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要认真举办家长学校,宣传科学的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尽可能广泛地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活动,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做到创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家庭教育氛围,并为子女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各地要特别注意发现和推广家长学校工作中的创新性经验,推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上水平、上层次。
四、加强和改进对初等教育工作的领导
当前,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初等教育阶段广大校(园)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初等教育工作的领导。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初等教育作为面向未来的事业,关系到国家振兴、民族兴衰和社会进步,它是为每一个家庭播撒阳光,给每个孩子孕育希望的一项伟大事业。十六大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从根本上说,只有从初等教育就开始重视,从0岁就开始抓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重要,特殊教育同样也十分重要。我们绝不能以为残疾儿童少年数量较少,就可以不重视了。因为对残疾人的教育,同样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不能算是完整的教育;不面向残疾学生的义务教育不能算是全面意义的义务教育。
残疾儿童少年同样也是祖国的花朵,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在祖国的蓝天下,帮助他们入学并教育好他们,使他们品格健全,掌握一技之长,将来能够自立于社会,不仅解除了家庭的后顾之忧,也是为社会造福。我们应当从关注弱势群体、弘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初等教育阶段各块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初等教育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来抓,并切实抓出成效。
二、加强学习,提高能力。
加强学习是领导干部提高领导水平、决策水平、执政水平的首要条件。教育系统的每一位干部每一位校长都应该自觉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市场经济理论、民主和法制建设理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法规,从而打牢自己的思想理论根基,增强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意识,以及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观念,提高领导教育工作、指导学校管理的能力。二是要拓宽信息渠道。要学会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校看学校,不断开拓视野,广泛吸收各方面的先进教育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经常性地走出校门、走出社区,通过多视角、多层面的开放和交流,用他山之石,激活促进学校发展的新思路、新灵感。三是要密切联系实际。要针对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到位、新课程实施和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上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学习寻求理论指导和解决办法,做到学以致用。
三、加强督导,提供服务。
各级分管初等教育工作的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各级教育行政干部要扑下身子,沉入一线,对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加强督查,加强调研。比如,在义务教育方面,要抓好学校的育人环境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证学校的安全和稳定;要通过创新管理、发展特色来提升教育质量、打造办学品牌;要科学构建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在幼儿教育方面,要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保教质量、经费投入与筹措、幼儿教师待遇等列入重点督查内容,对违反幼教法律法规的各种办园行为,要进行教育和处理。各级领导要带着感情、带着思考,深入研究初等教育发展走势,尊重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首创精神,抓住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认真加以破解。教育局机关各职能处室、科室一定要切实承担起管理和指导本地区初等教育工作的职责,努力把工作中的问题解决在萌芽,解决在基层。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省、市、县教育机关开展“三走进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做好事,坚决反对只说空话不办实事。各地学校要建立民主、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广大教师能通过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广大校长园长也要积极地做好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努力了解每一位教师的个性特点和所思所想,并向教师做平等坦诚的沟通,从而激发教师最大限度地释放创造潜能。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四、廉洁自律,垂范在先。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逐渐扩大,学校校长的责任和权力随之加重。在用制度来促进学校走上法治化的轨道的同时,各位校长和园长要努力成为广大教师的师表。校长要作好表率,必须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人格,使自己成为胸怀开阔、公正无私、谦逊谨慎、作风民主的人。同时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时刻自觉、自省、自警、自励,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始终保持共产党员人的高尚情操。要正确对待名位,树立领导是公仆,权力是责任,当“官”是奉献的思想。尤其是各级各类窗口示范学校的校长、园长,更要发挥好表率作用。示范学校只有担负一份责任,体现一种精神,展示一种态度,真正做到“示”严格执行教育法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之“范”,而不是“示”华而不实、弄虚作假、违背教育规律、抵触教育法规之“范”,才会使其它广大学校心悦诚服。希望示范学校提高依法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将学校办学行为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这既是建设示范学校的基础,也是建设示范学校的根本。示范学校还应实施品牌战略。在创学校品牌、创学科品牌、创师资品牌中,抓住师资品牌这个关键,使学校发展具有不竭的原动力,从而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让学校形象得以彰显,并不断形成“品牌效应”。
同志们,初等教育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和窗口,是时代的要求、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弘扬新时期XX精神,艰苦奋斗,创新创业,团结拼搏,进位争先,促进初等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XX教育的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市实现“两个率先”作出我们新的贡献。
5.教育督导考察团交流会上的讲话 篇五
一、充分认识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老年教育是党的老干部工作、老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需要而产生的一项新兴事业。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老年群体是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办老年大学是一种最佳选择形式。办好老年大学是创建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符合时代需求。办好老年大学对提高老年人的素质,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发挥老年人的作用等,对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老干部离退休后既需要物质生活的照顾,又有着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需求,我们办的老年大学,既是党和政府对老同志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的具体体现,也是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可以说,老年教育工作是一项造福老年人,服务全社会的事业,我们老年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多从政治上关心老同志”的指示精神,文秘资源网 进一步提高对做好老年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老年教育这件大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为我县“三个文明”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
老年大学是老干部集中的场所,应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学校工作首位,抓实抓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针对老同志的思想实际,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与先进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与老年人身心健康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老年人整体素质和生命质量。当前,组织学员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省、市、县委重要会议精神和重大决策。可采取学习会、报告会、座谈会和上政治课等形式进行,使老年大学成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场所,使广大老同志始终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正确判断形势,正确看待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正确看待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中心任务上来,鼓励广大老同志支持单位工作,积极参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
三、积极探索办学规律,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
老年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老年人上大学是寻求自我才能的再一次提升和发挥,更多的是寻求晚年生活过得丰富,充实。老年教育是一项新兴的事业,没有现成的路子,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我们以人为本,围绕规范化建设目标,探索老年教育客观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开拓创新,走出一条办学新路子。当前,就学校管理工作上着重要做的有:
一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校巩固和发展,让学员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在坚持“教、学、乐、为”的原则下,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力求“三贴近”、“四突出”,即贴近时代气息、贴近社会生活,贴近老同志学习需求,突出思想性、突出知识性、突出趣味性、突出实用性。也就是说,根据老同志需求开设课题,安排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教师是关键,提高教学质量的任务,要靠教师去完成。因此,我们要把好选聘教师的关,聘任文化水平高、专业知识渊博、有教学能力、热爱老年教育事业的为教师,才能讲好课,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学校才有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是建立和完善管理工作制度。规范化靠管理,管理要靠制度。在总结以往行之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再经提炼形成规章制度,使学校工作条理化。每所学校一般都要制订专室、教师、班委会岗位职责,学员守则,财务管理和会议、学习、考勤等制度,规范学校工作,使管理有章可循。但是,老年大学的规章制度,不能使老同志有压力,而是明确每个部位有人管有人做,应如何做,达到宽松有序。
三是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现在老同志到老年大学来,只听保健等知识课已不适应了,求乐欲望逐日增强。各校应把老年活动排上工作日程,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老同志开展多形式,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并要创造条件逐步走向社会,展示老年人的风采和办学成果。在条件许可的时,可组织全县老年大学文艺会演等活动,以提高技艺和增添兴趣。县老体协将要成立,全县性的老年活动逐步多起来,各地可早作安排。
老年教育工作是一项永恒的事业,也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振奋精神,积极探索,进一步开创我县老年教育工作新局面。
6.教育督导考察团交流会上的讲话 篇六
真心换真情
尊敬的徐局长、谢局长、各位老革命、各学区领导:
大家无限好!
首先,我代表xx附小5000余名师生对各位莅临我校指导退协工作表示最热烈地欢迎!徐局长要我在这个会上发个言,我始感踌躇,继而从命。踌躇出于不好意思,因为我做附小校长刚两个月,如果说附小退协工作有些值得总结的经验的话,那主要是前任培建校长的功劳。今天,要我来谈经验,实属僭越。从命,是出于恭敬,我对徐局长等一批教育战线的老前辈、老革命,退而不休,仍然心系教育,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贞不二的赤诚情怀表示由衷的敬佩!
下面,我就简单地汇报一下我们学校重视退协工作的情况:
一、思想上重视
退休教职工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他们昔日的无私奉献才铸就了学校今日的辉煌,今天,他们从教学一线退下来了,但他们的力量还是巨大的,一是宣传学校;二是为学校做正面解释工作;三是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四是为学校的困难奔走呼号。在学校最好管的是退休教职工,因为他们知书达理,重感情,可能一句暖心的话,就把他们搁平了;最不好管的也是退休教职工,如果较起真来,他们有文化、有时间钻研政策和文件,校长你又不能把这些人怎么样,这就难对付了。我们认为:忽视退休教职工的校长绝不是一个好校长。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过去骂人最恶毒的话就是:“不忠不孝”,“孝”和“忠”是相提并论的,一个人不孝他决不可能“忠”,我们眉山的李密要回乡侍奉祖母给皇帝所上的《陈情表》,使之流芳百世。“孝”作为中华民族普遍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一直沿袭到今天。学校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场所,如果在尊老敬老上都做不到,还奢谈什么对教职工、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孟子在他所描述的理想社会中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天,国家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其核心就是在施行儒家的“仁政”。什么是“和谐”?从说文解字的角度来看,“和”的左边是“禾”,指庄稼,也就是粮食,“和”的右边是“口”,指嘴,“和”的意思就是有饭吃。
“谐”,左边是“言”,右边是“皆”,“皆言”就是大家都能说上话,很民主。再看“皆”,上面是“白”,下面是“比”,“比白”即“比日白”(xx方言,聊天的意思)。“和”与“谐”两个字合起来,可以这样来理解: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车坐、有茶喝、有牌打,还能民主地坐下来大家都有话说的“比日白”。今天的胡温之治远比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之治”好得多。和谐不仅要体现在在职在岗教职工身上,也要体现在退休教职工身上。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学校对退协工作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每年都将退协工作写进学校工作计划,纳入了学校议事日程,安排了副校级领导分管退休工作,每学期、每学月均要研究退协工作、退协活动。
二、生活上帮助
退休教职工生活上有困难,学校想方设法给予帮助,年终对生活困难的同志都给予几百甚至几千元的补助,今年3·5捐资时,学校将部分捐款赠给了生重病的教职工每人XX元。对生重病住院的退休教职工,学校领导还带头号召全校教职工为其捐款,每次捐款均在两万元以上,极大地温暖了退休教职工的心。
三、精神上鼓励
退休教职工生病住院,学校均要派校级领导到医院看望,家中遇有困难需要学校出面协调解决的,学校从不推脱(比如读附小,只要是退休教师找来的,都给予解决)。学校还为退协订阅了《晚霞报》、《健康手册》等。每年还要评选退休教职工先进个人,予以奖励。教职工去世,学校均要为其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和召开隆重的追悼会,以寄托哀思。这几年,对退休教职工学校做到有喜事时一声祝贺;生病时一句安慰;困难时一份帮助;过节时一个祝福!
四、活动上参与
学校对退协每年安排的活动,从来没有否决过,都全力给予了支持,每年的春节、教师节、重阳节、“六一节”、集体生日等活动,都安排得丰富多彩,退协的有些活动还得到了县委书记李酌的表扬。居住在外的老教师,原在校工作过的老同志回校,学校均要宴请他们。退协的活动,只要时间不与学校重大事情相冲突,学校均要派校级干部参加,我也参加过他们的两次活动,我随意地讲了几句话,退休教职工们都高兴得不得了,这说明,只要学校领导参与了,退休教职工就认为你关心他们,就高兴,活动质量就高。
五、物质上保障
学校在大班额无法消化,房屋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也安排了一间教室作老年活动室,且进行了简单装修,购置了一些必备的设备实施,学校伙食团时不时还要请老教师们吃顿饭。在经费上除按县上文件执行外,学校还根据财力,年终、节日适当给退休教职工发了点慰问金,据不完全统计XX年在5万元以上。
总之,几年来,我们确实为退休教职工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我们的真心,换来了他们的真情,退休教职工非常理解、支持学校工作,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今后,我们将继续保持好的方面,改进不足。一是多为退协订阅一点报刊、杂志、书籍,为他们提供精神食粮;二是学校重大会议、重大决策,邀请部分退休教职工参加,尊重他们的意见;三是每年组织退休教职工进行一次体检,关心他们的健康;四是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增加退协活动经费,以提高活动质量。
最后,我恭祝各位老革命生活之树常绿,生命之水长流!愿你们青松不老、古枫吐艳、秋菊傲霜,漫步人生夕阳红!
在县新春团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猴年辞旧岁,瑞雪兆丰年。在这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日子里,我们在此欢聚一堂,共同喜庆即将到来的XX年新春佳节。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向在座的各位同志、各位朋友和全县各族人民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新春快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县上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各行各业取得优异成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友好人士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县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农业富民、工业兴县、文化固本”的发展思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加快发展的各项措施,战胜了前进中的“非典”、干旱灾害等重重困难,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民族团结和睦。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八个突出特点:
一是宏观经济调控明显加强,国民经济告诉增长。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7734万元,扣除铁路投资因素,同比增长8.45%。其中:第一产业35265万元,同比增长3.66%;第二产业10599万元,扣除铁路投资因素,同比增长27.76%;第三产业21870万元,同比增长8.49%。
二是农业农村工作稳步推进,农业富民成效显著。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48869万元,同比增长4.01%。完成粮食产量24487万斤,同比增长3%。烤烟基本完成市下达生产收购任务,支柱地位得到巩固。完成畜牧业产值15700万元,同比增长6.5%。完成油葵、白芸豆、魔芋等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总收入4059万元,农民人均增收8.7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3497件,全县农业水利化程度达18%,同比提高0.9%。
【教育督导考察团交流会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在2005年度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20
在严肃换届纪律检查督导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09-10
在纪律作风教育整顿动员会上的交流发言09-19
教育局长在暑期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24
纪律教育大会上的讲话08-01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6-29
在养成教育表彰大会上的讲话10-13
教育局长在活动上的讲话稿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