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业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结合论文

2024-08-07

地勘业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结合论文(3篇)

1.地勘业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结合论文 篇一

1. 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是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依据制定预算计划, 通过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控制预算等工作, 为企业管理者更好的控制和管理各项经营活动提供决策依据。目前, 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应用较为广泛的财务预算管理模式。实践证明,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能够有效控制生产经营的科学管理方法。

全面预算管理包含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控和预算评价等内容。预算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 在这个环节中, 需要确定企业的预算目标, 编制企业的整体预算目标, 同时, 还要将整体的预算目标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进行细分, 分解成不同的责任预算目标, 并编制相应的责任预算。预算执行是对编制的预算进行具体实施的环节, 这个环节执行的好坏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企业的预算目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调动员工完成预算目标的积极性, 需要借助激励和约束措施, 强化员工的集体意识,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预算调控环节通过对预算执行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调整、监督等, 保证预算实施的有效性。预算评价主要是对预算的差异进行分析, 也就是针对预算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之间的差异进行原因分析, 找出影响预算目标实现的因素, 为进一步的预算调整提供依据。同时, 还有助于对预算目标进行及时的修正, 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 预算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它通过设置奖惩机制, 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以此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2. 业绩评价

业绩评价指企业根据经营目标, 采用一定的评价标准, 设置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 运用特定的评价方法的, 对企业经营过程中一定阶段的业绩进行公正、客观的综合性判断。

业绩评价的构成要素包含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 以及业绩报告。业绩评价主体是企业的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政府部门, 以及其他相关利益者。业绩评价客体是与评价主体相对应的一方, 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整体、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及内部经营者、部门经理及员工等。业绩评价目标根据评价主体需求来决定, 主要是为企业的管理者制定最优战略并实施战略提供有用的信息。业绩评价指标是指能够反映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指标, 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关键成功因素, 即关键业绩指标。业绩评价标准是对评价客体进行分析判断的标尺, 要求客体达到的水平。根据历史情况、经验总结、年度预算、行业平均水平和竞争对手的水平等, 分为历史标准、经验标准、年度预算标准、行业标准和竞争对手标准。业绩评价方法是企业进行业绩评价的具体手段, 将量纲化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进行综合汇总并打分, 确定最终的评价结果。业绩评价报告是对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 输出文件。

二、财务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安达信公司将预算定义为一种为实现企业既定战略目标, 对企业财务、实物和人力资源进行分配的系统性的方法, 企业通过预算能够监控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实施进度和质量, 进而对企业的开支进行有效的控制, 并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和利润进行预测分析。该定义说明了预算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实现预算, 而是更好地在企业战略与经营业绩之间充当联系工具。预算管理通过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基础上, 能够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监控, 并提供一种衡量经营业绩的方法, 进而保证公司战略目标能够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传统预算管理方法的深化和发展, 是实现预算管理职能的最佳手段, 本质在于为企业经营业绩提供全面的、系统的预算管理。将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相结合, 能够使企业部门和员工充分认识到业绩评价的目标, 为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更好的按照战略规划的要求进行开展。在这个过程中, 战略目标、全面预算和业绩三者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并形成有机的互动。其中, 全面预算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战略目标真正落实到企业业绩提供了桥梁。

将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进行结合有以下原因:首先, 以前企业只注重整体预算、忽视部门预算, 没有对各部门的执行预算的责任进行明确, 导致预算落实责任不清。全面预算管理采取综合全面的方法编制企业整体预算和部门预算, 要求各部门将所有的收支都纳入到企业的预算中, 弥补了传统预算的不足。其次, 全面预算管理对编制方法进行了完善和规范, 建立了规范、可续的预算分配模式。就目前来看, 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有预算管理的传统和习惯, 但是工作仅仅停留在预算的编制阶段, 耗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 而没有将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挂钩, 没有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 而将财务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进行结合, 是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预算支出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相结合的对策建议

1.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环节中的绩效评价思路

(1) 加强预算控制过程中的企业业绩评价。全面预算管理预算控制这一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 以企业预算的目标为依据, 对企业活动进行有效的检查和监督, 能够及时发现预算目标和预算执行结果之间的差异, 评价企业的预算执行的效果, 为及时纠正偏差提供了基础。另外, 为了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还需要对预算执行部门和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 提高执行预算的积极性。因此, 要对预算控制环节进行严格的约束和激励, 让各部门和员工及时、高质的完成预算计划, 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2) 在预算执行中进行动态的业绩评价。预算执行过程存在很多不可预见的因素影响预算执行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 应该进行跟踪观察和实施控制, 对预算的执行进行动态业绩评价。动态业绩评价是典型的事中控制方式, 能够获取生产经营现场的第一手资料, 及时发现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计划之间的差异, 并对差异进行比较分析、责任分析, 提出解决处理差异的措施。在进行差异的处理时, 要尽快、主动的采取措施, 并将差异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式及时向上级汇报, 将差异带来的不利后果降到最低, 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3) 在预算管理后期对企业的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目标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 一般将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周期分为季度、半年和年度。预算管理即将完成时, 应该对预算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在预算管理的后期, 企业应根据预算目标确定合理的评价, 并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业绩评价, 建立综合性业绩评价体系。该体系中引入了战略驱动因素, 能够使得评价体系与战略目标相结合, 并在成本内容中加入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 综合发挥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 评价指标应该充分体现企业战略、预算、控制和评价一体化, 真正将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综合起来。另外, 综合评价作为本期预算的终点和下期预算的起点为基础, 不仅能够对本期的预算进行客观、综合的分析, 还能为下期预算管理提供基础, 保证预算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2. 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结合的具体措施

(1) 依据预算评价结果, 对企业的支出进行合理的测算。企业预算是通过对部门预算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后, 进行汇总确定企业的预算总量。传统的预算管理在进行预算调整时, 如果部门预算总量超过了实际所需的资源, 则应降低标准;反之则亦然。这种测算方法没有考虑到战略需要和绩效优先的管理观念, 因此, 应该从战略管理的角度, 以部门绩效为导向, 对部门预算的支出决策的合理性进行绩效评价, 为企业支出总量的测算提供基础。

(2) 合理编制预算, 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的基础。在对预算业绩进行评价时, 预算编制的好坏, 能够影响业绩评价的合理性。首先, 预算编制不仅仅是单纯的编制财务预测表, 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 而是需要企业上下各部门的双向沟通交流、协调控制, 各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 共同根据公司战略规划编制合理的运作计划和预算。其次, 预算编制并不是企业在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 而是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适时调整, 将未预见的市场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变化纳入到预算编制和调整的考虑范围内, 及时调整预算编制, 不仅为预算执行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也能保证预算业绩评价的合理性。

(3) 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 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衡量企业业绩时, 首先要将无法控制的因素排除, 将业绩评价控制在能够掌握的范围之内, 防止意外事项造成评价的不合理性。其次要加强员工的责任意识, 防止人为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造成偏差。

参考文献

[1]李兴元.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成效的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 2013, (1) :19~21.

2.地勘业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结合论文 篇二

一、财务预算、控制、分析与业绩评价概述

二、重要考点

【考点一】财务预算在全面预算体系中的地位

【例题】(单选题)总预算是指( )。

A.日常业务预算 B.销售预算

C.特种决策预算 D.财务预算

【答案】D

【解析】总预算是指财务预算,其余预算则称为辅助预算或分预算。

【考点二】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

在考试中,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共介绍了三对,六种方法。每对方法中的两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第一对: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

第二对: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第三对: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

每对预算中的后一种方法往往是对前种方法的改进,即后一种方法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克服前一种方法的主要缺点。因此,考点一般集中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方面。

【例题】(判断题)弹性利润预算的百分比法适用于多品种经营的企业,而因素法适用于单一品种或采用分算法处理固定成本的多品种经营的企業。

【答案】√

【考点三】日常业务预算的编制

编制日常业务预算要搞清楚预算表中每一项数据的来源。看懂例题和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起点是销售预算。

销售——生产量——材料——税金及附加——人工——制造费用——产品成本——期末存货——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经营决策——投资决策

【考点四】现金预算

现金预算就是将现金的流入量与现金的流出量的差额计算出来,进而通过协调资金的运用和筹措来调整资金的余缺,使资金量既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又能使现金持有量得到控制。

【例题】某公司当月销售当月收现60%,下月收现30%,剩余10%再下月收现。该公司2005年年初应收账款余额为零,2005年1-4月份预计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和400万元,分别计算2005年3月31日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项目金额和2005年3月的销售现金流入金额。

【答案】140万元、250万元

【解析】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项目金额和销售现金流入的确定。

3月31日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项目金额=200×10%+300×40%=140(万元)

3月的销售现金流入=100×10%+200×30%+300×60%=250(万元)

【考点五】内部控制(2007年调整和新增内容)

1.内部控制的含义与目标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的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战略;(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3)财务会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4)资产的安全完整;(5)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2.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和监督检查。

3.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和信息技术控制等。

【例题】(多选题)内部控制的一般方法包括()。

A.会计系统控制B.信息技术控制

C.分工控制D.授权控制

【答案】ABCD

【考点六】责任中心财务控制

1.重点掌握各责任中心的含义与特征,掌握各责任中心的考核指标:

(1)成本中心考核可控成本,考核指标是成本(费用)的变动额和变动率。

(2)利润中心的考核指标包含四个:

①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

②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

③利润中心可控利润总额;

④公司利润总额。

(3)投资中心考核指标包括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两个指标。

2.内部转移价格、内部结算、责任成本的内部结转

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内部责任中心之间进行内部结算和责任转移时采用的价格标准;

内部结算是各责任中心以内部转移价格为依据清偿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而产生的债权债务;

责任成本的内部结转是将责任中心发生的损失结转给应当承担该责任的责任中心。

【考点七】成本控制(2007年新增内容)

1.广义成本控制与狭义成本控制的区别:狭义成本控制仅指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而广义成本控制包括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成本控制。

2.标准成本的计算包括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同时编制单位标准成本卡。

3.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都包括两部分:一是用量差异;二是价格差异。所不同的是差异的名称不同,直接材料的两个差异称为用量差异和价格差异;直接人工的两个差异称为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称为效率差异和耗费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有所不同,通常分为两差异法和三差异法。

【例题】(单选题)下列成本差异中,属于生产部门责任的有()。

A.直接材料用量差异B.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C.工资率差异 D.综合差异

【答案】A

【考点八】成本控制的其他方法

成本控制的其他方法包括作业成本法、质量成本控制、使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和利用ERP进行成本控制等方法。这一部分是今年新增内容,主要是客观题。

1.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费用和直接费用都视为产品消耗作业而付出的代价,直接费用按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即根据成本形成的动因来分配。

2.质量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控制着重注意质量成本的构成:预防和检验成本、损失成本以及两部分成本所包括的项目。预防和检验成本属于不可避免成本,损失成本属于可避免成本。

【例题】(多选题)在质量成本控制中,属于不可避免的成本项目包括()。

A.人员培训费用B.新产品评审费用

C.事故分析处理费用D.产品检验费用

【答案】ABD

【考点九】财务分析的意义、内容及局限性

1.意义

(1)是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

(2)是挖掘潜力、改进工作、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

(3)是合理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

2.内容

(1)投资人重视企业的获利能力;

(2)债权人重视企业的偿债能力;

(3)经营者注重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4)政府因身份不同而有不同的关注点。

3.局限性

(1)资料来源的局限性;

(2)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3)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考点十】财务分析指标

1.偿债能力指标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这三个指标均为时点指标,计算时一定要明确所计算的时点。三个指标的分母都是流动负债,同时它们又都是正指标,即越大越好,但也不是无限大。国际通常认为流动比率的下限为1,流动比率为2较为适当;速动比率等于1较为恰当,小于1的企业将面临很大的偿债风险;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越大,越能保证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过大则说明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够充分。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和带息负债比率。除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外,其余四个指标均是时点指标,同时又是反指标,即指标越低越好,越低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为50%较为适当;而已获利息倍数时期为正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国际上通常认为,该指标为3较为适当。

2.运营能力指标

(1)人力资源运营能力指标是出客观题的点。

(2)生产资料运营能力指标是考试的重点。

除存货周转率外,其余四项周转次数的分子均为营业收入,存货周转次数的分子为营业成本。分母的共同点在于:应收账款周转次数的分母是平均应收账款、存货是平均存货余额、流动资产是平均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是平均固定资产、总资产是平均总资产。均为各自的平均值。

其他资产质量指标:不良资产比率,这是今年新增的指标。

3.获利能力指标

技术投入比率

【考点十一】业绩评价

业绩评价包含两个部分:财务业绩的定量评价和管理业绩的定性评价。

1.财务业绩的定量评价

财务业绩的定量评价是对企业一定时期获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分析。

评价指标包括:获利能力指标、资产质量(营运能力)指标、债务风险(偿债能力)指标和经营增长(发展能力)指标。

2.管理业绩的定性评价

管理业绩的定性评价是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战略管理评价、发展创新评价、经营决策评价、风险控制评价、基础管理评价、人力资源评价、行业影响评价和社会贡献评价。

三、难点分析

【难点一】投资利润率与剩余收益

投资利润率=利润/投资额

剩余收益=利润-投资额×预期的最低投资报酬率

两个指标各有其特点,但以剩余收益作为评价指标可以保持各投资中心获利指标与公司总的获利目标达成一致。

【难点二】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总公式:

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总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这一公式是在比较实际产量的实际耗费与实际产量的标准耗费的差值,即总的差异。

1.两差异法

将总差异分解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替代原则:每次只能替代一个因素,每次替代是在上次替代的基础上进行的。

计算原理: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公式:

3.地勘业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结合论文 篇三

企业预算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分析以前年度的经营情况, 并依据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 综合考虑到市场、政策、内部环境等对企业经营情况的影响, 对企业未来的收入和开支进行预测, 制定详细的计划, 形成预算, 并根据预算来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 以此进行内部激励与评价, 调控资源, 达到管控目的。传统企业预算管理只是对管理行为进行控制, 缺乏了预算管理制定、实施以及衡量业绩与预算差异对比和调整等过程。企业要想保证自身的预算管理以良性的方式开展, 应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有效性, 对预算管理进行计划、协调、控制、评价。

二、企业预算管理的建立与作用

1. 预算管理结构

企业全面由运营预算和财务预算两大部分组成, 以定量方式展现各项业绩指标体系的计划, 按照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 层层分解、环环相扣、下达子企业内部各个经济单位及职能部门, 以一系列的预算、控制、协调、考核为内容, 建立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数据处理系统, 最终各个业绩预算目标汇集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运营预算明确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财务费用预算:财务预算明确现金预算、资本预算、预计的资产负债表、预计的利润表、预计的现金流量表等。预算结果需与年度经营目标相一致, 进而作为企业未来经营管理中业务执行和控制的参照物, 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安排, 是企业的资源配置计划, 为企业进行业绩评价和考核提供客观、重要的依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 具有全面控制约束力的机制。

2.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层面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是预算管理委员会:第二层面预算管理办公室是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 在预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工作, 具体负责预算的编制、报告、执行和日常监控、调整、考核等, 并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报告工作:第三层面预算的执行单位就是分别执行运营预算或财务预算并承担相应责任的组织单位。三个层面有机结合, 进一步细化预算管理的要素, 明确运营预算和财务预算目标, 形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为企业年度经营管理目标提供指导性的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需要兼顾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领先与滞后指标的平衡、短期与长期指标的平衡, 以及内部与外部指标的平衡。

3.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作用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整合性管理系统, 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具有全面控制和指导的能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不仅提供定位制定预算的主体, 构建科学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同时明确了预算管理的重点和原则, 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管理方案。规范和完善预算管理操作行为, 抓好控制和评价两个环节, 确保全面预算目标的圆满完成。在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中避免了出现违背预算管理目标的问题, 推行以财务管理、经营管理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可控性、可调性、可预见性, 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是年度经营目标的分解和细化, 成功的预算编制能够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竞争战略、管理基础和要求, 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 发现企业的"瓶颈"提高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三、业绩评价体系的方法作用

1. 业绩评价体系的核心要素

业绩评价体系的核心要素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以战略目标为起点, 按照企业内部的控制层级, 逐层进行分解和落实, 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各层次管理者的具体任务和目标, 为体现以企业战略管理的重点, 将全部指标分为核心指标、辅助指标 (或修正指标〉等, 以各责任主体的责权范围为限, 将责任主体的可控事项纳入考评范围, 根据责任中心的具体特点来设置考核核心指标、辅助指标或修正指标, 并赋予不同的权重和分值。这是一个从战略目标到关键成功因素再到关键业绩指标的过程, 需要充分考虑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先行指标与滞后指标以及短期指标和中长期指标的均衡互补, 不能以牺牲一个指标为代价来换取另一个指标。企业的整体业绩指标分解为内部战略业务单元的业绩指标。如果指标设计有问题, 会导致业务单元的管理者在制定决策时只从本单元的利益出发, 而牺牲了其他单元甚至企业整体的利益。所以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单元之间以及局部和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引导各业务单元共同朝着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前进。企业内部某个部门的业绩优劣不完全是管理者个人的责任, 反之, 个人的业绩优劣也不能完全反映部门的业绩, 所以在评价企业部门业绩和管理者个人业绩时, 应根据可控性和可追溯性原则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设定评价标准是业绩评价的参照物, 也就是评价客体的业绩指标需要与什么相比较。如果没有比较, 就无法判断优劣。企业通常使用的业绩标准包括历史标准、预算标准、外部标准等。通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明确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 形成多方位、全局性的业绩评价体系。

2. 业绩评价方法

业绩评价方法是业绩评价体系的具体手段。评价方法包括单项指标计分方法、权重设计以及多指标综合计分方法等。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评价结果就会出现偏差, 误导评价主体, 无法实现评价目标, 对评价客体也是不公平的。所以业绩评价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具体包括四种基本方法:第一种基于成本的业绩评价方法主要分为标准成本法和差异分析、计划差异与运营差异:第二种基于财务的业生页评价方法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为依据, 设计并计算出的综合财务指标体系。这-指标体系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风险指标、市场指标和经营增长指标等。第三种基于价值的业绩评价方法包括投资报酬率法、剩余收益法、经济附加值法和自由现金流折现估值法。第四种基于平衡的业绩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比较普遍使用, 因为该方法:综合地考虑了财务业绩与非财务业绩的平衡、考虑了与客户有关的外部衡量以及与关键业务过程和学习成长有关的内部衡量的平衡、考虑了结果衡量〈过去努力的结果〉与未来业绩衡量的平衡, 各个业绩指标因素考虑比较客观和全面。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和情况, 选择行之有效的业绩评价方法。

3. 业绩评价体系作用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整个评价组织模式〉不仅仅是一个从建立到执行的静态顺序模式, 而且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 业绩评价正逐步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议程, 企业在改变外生性制度、企业家在变革内生性制度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内部分工、沟通与协调、执行与控制、刚性控制和柔性控制将费用控制与价值创造相结合, 完成企业预算管理目标。基于预算管理体系, 业绩评价体系通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 明确战略导向、强化激励机制、改善业绩评价、提升管理水平, 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的放矢的业绩分析报告。

四、结语

业绩评价体系需要遵循公平公开原则, 即相同的绩效要给予相同的评价, 包括制定标准的过程对被考核者公开, 考核标准要在执行之前公布, 考核结果应在必要的范围内公布, 力争业绩评价结果透明化、平衡化。企业在自身发展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只有及时地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 提高企业预算管理的工作水平,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体系有机结合, 建立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规范制度和流程, 从不同维度来设计和完成企业的年度经营指标体系业绩目标,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持续经营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段新林.新形势下企业综合治理工作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 2013, 19 (4) :100.

[2]钟全汉.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研究[J].财经界, 2010, (2) :161.

上一篇:致富带头人培训课程下一篇:公司公文规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