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2024-09-04

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精选13篇)

1.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篇一

浅谈指导农村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摘要: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文论述了农村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提出了从加强家校联系,激发阅读兴趣、制定读书计划、教给阅读方法、开展读书活动等方面提高农村孩子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计划;方法;阅读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作为母语,语文无处不在,而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其内容非常有限。现代阅读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的阅读同样也这样理解。因为语文的学习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当然学不好语文。所谓: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更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是我所处的学校属于农村,没有图书馆,村里关于课外阅读的场所基本没有;学校的图书馆也是形同虚设,不仅藏书少也很少向学生开放;老师要求学生看课外书,学生也只是借一些漫画书看看,十分钟就搞定;农村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是很清楚,有的家长反对孩子看课外书,认为会影响学习,有的家长给孩子买课外书就答应买作文书,觉得看课外书的效果不如埋头做题海战术的效果明显。通过现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趋势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比较,不禁为孩子的阅读现状而担忧,小学生正处于阅读兴趣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如果教师和家长不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不仅对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危害,也会对性格的养成、心灵的养育留下隐患。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开展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呢?针对自己这几年班上开展的读书活动,在此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一、加强家校配合,创造阅读条件。

课外阅读的落实,家长的正确认识与参与非常关键,我常常与家长进行沟通并通过家长会,引导家长阅读有关阅读重要性的书籍,让家长全面提升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和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此外请求校长克服资金困难,添置图书,开放图书馆,另外班级开辟图书角,让学生自愿捐出图书再选配图书管理员,让学生随时借阅。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

根据我的了解,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跟他们的家长为他们选择的图书有关,大多家长喜欢选择作文书,内容单

一、枯燥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在选择读物时,除了考虑“内容健康”和“注意配合课内教材”的要求外,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看的懂,推荐给学生的书以及推荐的读物是否符合学生阅读兴趣的个性差异,因为同一心理年龄特征的学生,从总体上看

属于同一兴趣期,但由于受性别、智力、性格等因素的影响,会形成阅读兴趣的个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尽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他们感兴趣的,并适合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的书籍。教师应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兴趣方法。

(1)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主要以听故事、读故事、讲故事为主,通过老师的引导打开学生的想象,以多彩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来吸引学生,培养孩子想去阅读的愿望,教师还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机会要求家长每天晚上进行亲子阅读,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对于中年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向他们推荐这些书籍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介绍这些书的精彩篇章或感人情节或故事的悬疑之处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去看的愿望。

(3)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掌握了一些寻找信息的方法,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百科全书、经典名著等,再相机在教学中进行渗透,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榜样的激励作用,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另外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也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最近看的书,与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榜样作用能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有所成就。

三、制定读书计划,培养阅读习惯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与家长、孩子共同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

(1)从时间上安排:学校规定1:30到校,我们就利用1:30到2:00这半个钟头的时间到学校图书馆阅览图书,在家家长要保证睡前半个小时的阅读,寒暑假教师向学生和家长推荐必看的图书,家校共同联系,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2)从作业安排上:教师要减少书面练习,把学生的课外阅读也要联系到作业中,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另外要指导学生根据班级的阅读计划以及自己的阅读能力,给自己定个详细的周阅读计划,教师应适时地对学生的阅读计划进行检查指导。

(3)从体裁考虑。低年级要安排童话、小故事、绘本等内容浅显的读物,中年级可以安排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

四、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渗透。教师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把课内学的一些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习了老舍的《猫》、巴金的《鸟的天堂》后,分别推荐学生阅读这些作家的有关文集。这是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同一作家的不同文章,也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了有关课文后,寻找类似题材的不同作家的作品,以扩展视野,积累丰富的知识。

(2)学会做笔记。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我所教的班级从一年级开始就让他们准备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不仅记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还让他们记下好文章中的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段落”中,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笔记本中的“佳作欣赏”中。并提醒将这些笔记进行归类,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可喜的是每当他们在写作的时候遇到才思枯竭的时候,就能主动地翻阅笔记并能从中找到灵感。

(3)学会和作者想在一起。读书是把书的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性加工,人与书本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效应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中充分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4)学会思考。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们要鼓励孩子勤思考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

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1)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另外还可以开展“背诗能手”“星级阅读小博士”“积累达标赛” 等评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2)结合课文、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问题开展活动。学完了《草船借箭》这课后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后开展《说三国》语文实践活动,活动上学生说三国歇后语、讲三国经典故事等,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与热情。再如结合学校开展的“爱我中华、诵读经典”活动举办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好报,查找了许多资料,结合自己的读书所得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还办地有模有样,我将这些报纸进行展览,学生在欣赏中学会了许多东西。

总而言之,我们教师要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培养真正的阅读能

力,既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扎好根,也能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效果。学生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拦路虎的说法也将会成为过去,我相信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明天是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2.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篇二

小学中年级学生正步入一个崭新的阅读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理解能力在逐步提高。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最好时期。

一、选择合适的书籍,构建合理的阅读体系

当前小学生阅读的书目种类结构不合理, 通俗消遣读物受学生欢迎, 而真正对学生成长有益的书目,却得不到学生们的青睐。我想这都需要教师作出正确引导,要让学生和有真正内涵的读物打交道。

对于儿童读物,市面上真是五花八门、鱼龙混杂。作为老师,我们并没有阅读过所有的儿童读物,那么如何向学生推荐书目呢? 我们应把握“是否对少年儿童的思想、智力、情感方面都有益”这个大方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1.向学生们“请教”

向学生推荐书目还是要先了解本班实际阅读现状。首先让每位学生列出自己最喜欢看的书目,然后从中去粗取精,提取出学生最爱阅读的书目种类。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入手, 让他们先去接触这类书籍。有了兴趣才会有阅读的动力,一旦习惯养成,有了愉快的阅读体验,自然会触及各类书籍。同时,根据学生喜欢的书目,推荐结构合理的书目推荐单,让学生能够在心智、情操上真正从书中受益。

2.以课本为“宗”

小学教材中大多数文章是由名家执笔,且语言精练优美,意蕴深远。在课堂上, 教师让学生吃透文章后,如果让学生再去阅读与之相关的读物,一则属于同类迁移,学生学完课文的“余温”未尽,又挑起了阅读的欲望,课文是最好的“导读”。二则学生会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比如学完《桂花雨》,可以推荐《槐花乐》给学生看;学完《开天辟地》,可以向学生推荐《精卫填海》等。

3.网上征集

善用网络资源,查询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表现真善美的,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郑渊洁童话》;褒扬正义的,如《岳飞传》《包公案》;净化心灵的 , 如《小公主》《快乐王子 》;了解自然奥秘的 ,如《百科探秘》《十万个为什么》等。另外,可以在网上搜索获得过儿童文学大奖的作品,比如获得过“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仙境之桥》《细数繁星》。这样的作品都是经过专业人士层层筛选的,质量很高。学生阅读这样的书籍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广泛的阅读可以使学生眼界不再狭窄,心智不那么闭塞, 有益于增强人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激发阅读兴趣,促进阅读行为的发生

语文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鼓励自由阅读,并且落实。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读书就是引领人们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增强人的能力,丰富人的阅历。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创造合适的阅读环境

第一,要制造亲近书的机会。当书很容易获得, 当环境中充满读物时,阅读就很容易发生。所以,家中是否是个充满阅读物的环境,与孩子的阅读量相关。同样,教室里有较多的书籍也会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当图书角中的书籍置放在学生够得着的地方,在学生容易接触的范围内,而且老师准许学生带图书角中的书回家时,学生自由阅读的量也会增加。

第二,舒适安静的环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放置有枕头、舒适的椅子、地毯、空间、有隔区以及安静时,孩子更常使用图书角。这一点,使我联想到为什么很多孩子都喜欢“睡前阅读”了。虽然很多家长都反对孩子躺在床上看书, 那样对视力不好,但是床上舒适的环境的确很吸引孩子。我想在调整好坐姿的情况下,睡前阅读不失为一种慢慢培养阅读兴趣的好方法。

2.讲求一定的引导方法

第一,大声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北美洲,大声念书给孩子听已经非常普遍了。在家中常有人念书给他听的孩子,自己看书的时间也比较多。若教师念书给学生听,并和他们讨论故事内容, 则学生也会比较爱读书。所以,大声朗读也不失为一种提高阅读兴趣的好办法。

第二,为学生树立阅读的榜样。可以给学生找一些名人阅读成长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为学生树立周围的榜样,这样更贴合学生实际。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孩子越常看到别人在读书,就会越爱读书。比如,父母是阅读爱好者,则孩子闲暇时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也较长。父母若是对书籍没有兴趣, 则孩子也很少在闲暇时阅读。因此,我们不可以小觑榜样的力量。

第三,直接鼓励法。利用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向学生推荐要读的书,鼓励学生去读完。有时,仅是把阅读这件事告诉学生,就能影响学生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如果选择的书籍内容有趣又容易理解,那么直接鼓励阅读会非常有效。需要强调的是,鼓励只有在读到真正喜欢又能读得懂的书时才有效。利用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向学生推荐要读的书,鼓励学生去读完。

第四,同辈压力法。小学生都有好胜心,教师可以适当利用这样的心理。比如告诉学生们,班里的同学已经读完本书了,这样肯定会有很多学生“悄悄”阅读起来。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激发阅读行为的展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 也不需要自己警觉, 自然而然生发出的一种阅读行为。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读书就会像吃饭喝水一样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

1.确立固定的阅读时间

相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我思考能力,但自我约束能力还比较弱,这就要教师作出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确定每天的固定阅读时间。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以我班为例,刚开始我在学校中抽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给学生读《夏洛的网》这本书 ,学生们听得很认真。渐渐的,就开始有一部分学生自己去买这本书了,而且学生们觉得自己看会更过瘾,于是我便在“央求”声中,让出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去读课外书。再后来,学生们开始期望这样的阅读时间能够再长一些,为了能获得一整节课的阅读时间,很多学生都提早完成各项作业。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在家里确定自己的固定阅读时间。课外阅读的主要阵地还是在家里。孩子的课外阅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引导。所以,培养好的家庭阅读习惯尤为重要。比如,每晚睡觉前陪孩子阅读一小时,这种“睡前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而这则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

2.读书做记号

“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做记号, 可以使我们更快地理解文章,是一种帮助记忆、便于翻阅查找的方式。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边读书边做笔记的能力了。读书过程中所做的各种勾画、批注、注解,其实就是一个在读书过程中思考的外显形式。在平时的课堂上,应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做记号。课外阅读指导课上,鼓励学生拿起笔来,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做记号的方法运用在课外书籍上。除了做各种勾画外,如果读到某个章节有什么样的想法就可以直接在旁边写出来。一本满是记号的书,通常是一本在阅读时深思熟虑的书。做记号能够帮助学生记住自己在阅读时产生的想法。这样的读书习惯一旦养成,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

3.以读促写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中年级开始,学生们已经开始接触作文了,他们常常为几百字的作文而发愁, 为没有素材写而抓耳挠腮。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读课外书来解决。课外书上的知识如同浩瀚的海洋,各种知识应有尽有。比如,可以让学生将所读课外书中印象最深的部分摘录下来,写一写自己的想法,做成手抄报张贴在板报墙上。在阅读过程中,不少学生犹如海绵吸水般尽情地吸收书中的营养。久而久之,书,真正地成为他们不可分离的伙伴,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这样,课外阅读既丰富了知识, 陶冶了情操,又活跃了思维。

所谓“厚积薄发”,学生只有进行充分的阅读,才能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动力。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的长相,却能改变人的气质。有些人相貌平平,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让你觉得他很厚重,可以给你很多智慧。人的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篇三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惯和方法;随意性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儿童动力的基础。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让他们走进知识的海洋。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尤为重要。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相机进行各种活动。如: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讲述书籍中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这样可以给学生树立榜样,引导他们向书中人物学习。表演故事剧,学生阅读了优秀的文艺作品后,老师把情节动人的作品改成小剧本让学生表演。朗诵大比拼,在学生阅读精彩篇章之后,让学生大胆朗诵,进行朗诵比赛。同时,开展读书笔记展评,对于学生所写的读书笔记,可以进行展览评比,以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对读书多的学生多加表扬鼓励。这样,坚持不懈地做,学生自然对课外阅读会产生欲望。

二、挖掘课外阅读内容

在激发学生課外阅读的同时,要适时适地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在推荐的课外读物中,我认为应该做好“六个结合”。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学了《齐天大圣》之后,向学生推荐《西游记》等;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选择推荐,向低年级学生推荐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等。中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阅读能力有所增强,可给他们选些革命故事、科幻故事等。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有了进一步增强,可给学生选历史故事、散文、小说、自然科学读物等;结合学生个性特点选择推荐,老师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优缺点,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他们选择推荐书籍;结合活动选择推荐,在学校、班级开展某一项活动准备期间,可给学生推荐与活动相关的书籍,如:学校开展讲故事活动之前,我向学生推荐:成语故事书、神话故事书、中外民族民间故事书等;还可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选择推荐,这样有益促进学生对祖国的进一步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之心;结合乡土历史地理情况选择推荐,学生了解乡情后,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这样,不仅能助长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的见识。

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在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发现学生阅读只是一门心思看

“热闹”,较少认真想“门道”。课外书看得不少,收获却不大,因为惊险、紧张、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往往是他们一味追求的目标,针对此现象,我给学生开了一付“灵丹妙药”:让学生分阶段制定阅读计划,定出时间、数量、内容,甚至方法。同时,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摘录、写读书笔记,把阅读中的妙词、妙句、片段等分门别类摘录下来。学生每读完一本时,根据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写不同的心得体会、书评等,学生做好以上事项的同时,自主地建好自己读书小档案,在自己档案卡片上记下书名、作者、体裁、主要内容、阅读收获、阅读时间等,一学期下来把它们汇集成册。

四、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

小学生兴趣易激也易失。为使学生对课外读物爱不释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后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我在每日设了“课前两分钟交流站”,针对课外阅读的内容,学生谈、读、讲都可,这样不仅反馈了读书情况,也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除让学生口头交流外,我让学生不定期对课外阅读内容分门别类地办专题手抄报、出班刊,把课外阅读搞得“绘声绘色”。

在这开放阅读氛围下,学生的手、口、脑充分动起来了,这时老师就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

4.如何引导初中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篇四

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品课外阅读是一个关键,开展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他们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有助于他们积累语言、丰富知识。因此,开展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呢?我认为: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因此,我们尽量了解学生的兴趣,有意识的,渐渐的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个人特点,兴趣之外的书籍,让学生从单纯的喜爱某方面书籍扩大到阅读有益的、多方面的书籍,走向广泛性阅读。为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1、上好阅读课

(1)读物推荐课

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和基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内容上,向学生推荐介绍与课文内容的关的读物,原著、作者的其它作品、或者相同体裁的作品,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之读起来感到亲切,而且也有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内容。当然也可以阅读新书和好书。

(2)读书指导课

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内容包括:怎样选择书籍,怎样阅读一本书,如何做内容摘要,怎样在书上画批及写读书笔记、读后感,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读书方法训练课

训练学生的读书速度和听记能力,如速读训练、听记训练等,提高学生的读书速度和语言的敏锐感。

(4)读书展示课

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课外阅读成果的平台,展示的内容可以是课外阅读的材料,课外阅读的方法过程,也可以是课外阅读的成果。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如:举办讲演会、开展故事比赛或朗读比赛或成语连赛的活动、读书笔记展览、主题手抄报展览或教师的美文欣赏课等活动。教师和学生们共同欣赏、评析,感受课外阅读的无穷魅力。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①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

②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

③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语段仿写。

5.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 篇五

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受来思维的,这一阶段,他们有着黄金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年龄,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但学生不知道该读哪些有益的课外书,该如何阅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

首先,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心理、思想水平进行安排。我们要把课堂和课外紧密结合。比如,学了《一碗水》之后,布置学生课外阅读《珍珠泉》;学了《玻璃公公一家》,布置学生课外阅读《纸奶奶的生日》等。这样学生既有兴趣阅读,又能把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阅读课外书中,阅读效果会很好。

其次,要指导、督促学生做课外阅读笔记。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书时要眼到、心到、手到,边看边划记重要语句,在书边做简要分析,摘抄警句和有关资料,读后感《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提倡写读后感,强调感的内容要真实,符合实际。

在教学中,我让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精美的笔记本,起名叫“采蜜集”,专门用来摘抄好词好句。我还组织学生定期展示自己的“采蜜集”,看谁是个勤劳的小蜜蜂。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会记录满满的一本,也很有成就感,他们的阅读与积累兴趣会越来越高。

6.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辅导 篇六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语文

课程标准》指出,通过阅读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欣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仅仅依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课外阅读的补充。并且还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那么,应如何系统地对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辅导呢?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笔者认为: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不可想象,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仅凭毅力可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纵然能完成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兴趣,不能光讲大道理,可以先通过给学生讲有趣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告诉他们要想知道得更多,必须自己去读课外书,不可能永远都听别人给你讲。正如我们学的《小白兔和小灰兔》里面讲到‘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别人给的,再多也会坐吃山空’。为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打下基础。

其次是向学生推荐阅读的材料。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腾飞,文化领域也得到长足发展。但文化内容方面有香花也有毒草。青少年儿童的辨别能力有限,需要我们在内容方面加以选择,加以引导,传递正能量,避免暴力、色情的黄色读物充斥校园。我们可以向他们推荐童话、寓言、名人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同时还可以根据课内学习的内容选择相关的材料,包含相关作者的其他作品,如:学习毛泽东的《长征》以后,可以选择毛泽东的《咏梅》、《沁园春雪》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品,如:学习五年级第二单元有关童年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选择有关儿童的诗、词,儿童故事等;与课文人物相关的作品,如:学习《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些文章时,分别让他们去宣读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少儿版来读一读。还可以建议学生一周、一月、一学期、寒暑假读几篇文章或几本书。但不可为了读书而读书,要学有所得。

第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也很重要。课外阅读一般采用默读的形式。在读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内容可采用“浏览、精读、背诵”等不同方式。重要内容要精读,反复读,达到熟读成诵。还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我是作者,我会怎么写;假如我是文中某个人,我会怎么想,怎么做。次要内容浏览一遍,了解一下。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读书”,增加语言积累、运用,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去通过阅读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

第四,让学生每人准备专用的笔记本,写好读书笔记。光读不记没有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的内容包括:主要内容[结合课本逐步要求写故事梗概]、主要人物、摘录好词佳句、说出自己喜欢[不喜欢]的人物及理由、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结合实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等。作笔记的目的是在于加强语言的积累及学习他人的好方法,在自己今后的说话、习作中加以运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鲁迅的“拿来主义”不失为学习的好方法。

第五,要注重读后的交流。可以利用朝会课、班会课等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的读书笔记,也可以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还包括向同学推荐交换读自己的书。然后班上举行评议,评选优秀读者,给与一定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积极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感受。一方面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也可间接增加全班同学知识获取量。

7.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篇七

1.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 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 个个精神抖擞, 双耳竖起,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 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 或惊险, 或奇特, 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叠, 期待大白结局之际, 教师戛然收声, 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 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 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例如拿出《一千零一夜》一书, 并告诉他们, 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 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 会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 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 主动去进行阅读, 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 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 (或组织学生讲) 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 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 进行对比、教育, 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 对书的渴望, 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 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 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 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 也不懂得积累知识, 吸取技巧, 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 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 而且会读, 要读得更好, 更有收效。在这里, 我们向学生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 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 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 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 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 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 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 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 集中精力, 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代学者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 然后通解一句之意, 又通解一章之意, 相接连作去, 明理演文, 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 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 调动多种感官, 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 边读、边想、边批注, 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 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 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 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 要集中注意力, 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 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 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 要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 采用速读法。

4. 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 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 可以摘录下来, 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 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将自己订阅的报刊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 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 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 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 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 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 阅读才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8.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篇八

1.课文引趣。学生由幼儿园刚进入小学一年级,一切事物在他们眼里都是新奇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向他们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奇闻趣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

2.故事激趣。低年级的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选择有趣的、符合儿童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讲述,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他们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来诱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榜样诱趣。一是平时有意识地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明确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好读书。学生在听故事中产生读书的原动力,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向班级中好读书和会读书的同学学习。三是在写话训练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活动激趣。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利用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故事会、谜语会,采取“表演”“展评”“比赛”的形式,以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读书的热情更加高涨了。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想读

1.充分发挥学校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的作用,采用各种措施不断更新图书,张贴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2.教师以身示范,首先自己要热爱读书。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有意注意的时间短,读书很容易疲劳,因此,教师应读书给学生听。

3.开展读书主题活动。每隔一周,我总要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主题活动。如开学初的“我与好书交朋友”主题活动,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读书;期中的“读书乐”主题活动,评选出15名“读书大王”,他们成了全班同学学习的楷模……

4.烘托读书氛围。平时,我只要发现班里学生在读书,就会在全班学生面前给予表扬。当有学生在造句、说话、回答问题时引用读书中学到的词句时,我就大加赞扬。开家长会时,我也及时向家长介绍让孩子读书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指导孩子读书,并且帮助家长和孩子制定课外读书计划,鼓励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好书,一起交流心得,做到家校互动。

5.学生结对互读。一年级的学生读书,其实凭的就是一时的兴趣。为了把读书活动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我在班上建立了“结对互读”小组,每个小组2~3个人,大家可以一起选择读书内容,可以一个人读,几个人听……

三、推荐篇目,让学生选读

1.根据年龄特点和兴趣,推荐书籍。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童话故事、民间故事以及一些图文并茂的卡通、漫画等。例如《白雪公主》《丑小鸭》等等。

2.根据课文的特点和要求,推荐脍炙人口的小文章。例如教完《春天的色彩》这一课后,我推荐学生阅读《春天在哪里》《春妈妈的三个小姑娘》《秋姑娘的信》《冬爷爷的礼物》等短文,以此来作为课文拓展,丰富学生的积累。

3.结合重大的节日,推荐书籍。比如,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革命烈士的小故事(可以听别人讲,也可以自己找书来读)。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因此,可以请家长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的现象。

四、展示收获,让学生乐读

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自己的收获能够外显,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同,从而获得成就感。针对这一心理特征,平时,我通过开展一些学生所喜爱的活动,让学生有展示自己阅读收获的机会,让学生不断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进而激发为“我乐读”。我还会在班级进行评比激励,给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评比激励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根据每次活动评比的结果,分别颁发不同的奖品;另一个方面,平时注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表现进行考察,在期末进行综合评定,最后评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积极分子。这样,既可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又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9.如何培养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 篇九

黑水小学高春丽 古人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开展好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语言积累、拓展阅读知识、提高读书能力的重要途径,会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课外阅读量很少,这自然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业质量的提升。

一、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没有开展课外阅读适宜的环境。由于农村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家长一般都舍不得买书报杂志。而不少农村小学因缺乏资金,也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数量少,过时多,实用性低,根本没有开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2.多数农村学生不会自觉读书。由于农村学生家长大多忙于外出打工、奔波于田间地头,而对孩子疏于管理引导,甚至放任自流,长期下去,孩子们大多懒散成性,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多数学生不会自觉读书。虽然老师也强调学生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只能囫囫吞枣,完成老师的任务,收益不多,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二、要加强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一般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可过渡到纯文字读物。

2、围绕读书开展益智、健身、有趣的活动

少年儿童,尤其在小学和中学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最富于幻想,最易接受新鲜事物。渴望认识生活,认识周围世界。常常会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对什么都感兴趣,见到一朵花而产生喜悦心情,见到别人画画,他也想学画画。广泛的兴趣能使儿童接触和注意多方面的事物,获得丰富的指示,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提供形成中心的可能性。根据这一特点,可以组织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趣的活动来引导孩子们读书,寓读书于活动之中。少年儿童直观感受和观察能力较强,在专人指导下,能使兴趣深化。把兴趣变成乐趣,再把兴趣与远大目标和理想相结合变成志趣。

3、为培养读书兴趣,要经常讲解读书的重要意义,并把读书和青少年远大理想结合起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例如:爱迪生、鲁迅、高尔基、华罗庚等人无不是从小酷爱读书,从书籍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使自己的脑子变得日益聪明起来的,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莎士比亚说

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伟大的科学家培根说过:“读书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这些伟大的名言足以说明读书的重要。一个人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将受益一生。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杨乐,科普作家叶永烈都是由于他们在少先队员时,参加了读书活动,引起了专业的兴趣,才一步步深造,自学成才的。

为培养读书兴趣,推动课外读书的开展,学校领导和少先队的辅导员应经常利用队日开展读书活动,表扬喜欢读课外书的同学。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等。并把开展读书活动和树立远大理想结合起来。教育学生读书,不是为了个人的奋斗而实现崇高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人如果没有追求人类进步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他的读书兴趣也不会持久,而且任何一种兴趣也只是暂时的。只有理想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并保持旺盛持久的读书热情,成为潜在的学习动力,使人奋发向上。

毛泽东同志从少年时候起就非常喜欢读书,当他从书中看到帝国主义如何侵占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种种事实,心中如同压上一块十分沉重的大石头,想到国土要被瓜分,人民过着殖民地的奴化生活。他忧心如焚,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开始意识到:救国救民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天职。从那时候起,他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崇高志向。为实现这个志向,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后来,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他救

国救民的伟大志向。读书兴趣一定要和个人奋斗目标与祖国的命运,人民的事业联系起来。这样才有真正的兴趣。

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又有了好的有益的课外读物,那么怎么读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呢?这就需要教师多动脑子,多想点子。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使学生终身受益,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略读法。一本书,字数很多,文章又长,学生刚开始读无从下手,那就要求略读。首先要看看序言,目录,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然后从头到尾地浏览,明确主要内容。掌握故事的大概,提纲挈领。

2、精读法。就是逐字逐句精研细读的阅读方法。对一篇文章中的好词、好句,都要认真品读,仔细揣摩,这个词语好在那里,妙在何处。对文章中的人物外貌、动作、心里活动、神态描写。景物描写、动物活动等,都要仔细品赏,揣摩,研讨作者的独具匠心,并烂熟于心。

3、旁注阅读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为切实达到手脑并用,提高阅读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效果,汲取文章的精华,可采用边读边批注的方法。预先确定阅读批注的符号和格式,引导学生做到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圈点,做出重要的标注,以增强记忆的效果。或者在一旁写出自己的心得,随读随写,既动脑又动手。运用此法,旨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4、交流互学法。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谈谈自己的收获,聊聊自己的经验,看自己都读了些什么书,有那些好的方法,以借鉴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也可

以将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别人。还可以将书中的优美句子、精彩片段说给别人听,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渐渐的,教室里学习空气浓厚,同学们阅读的积极性大增。

5、竞争激制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可在班内采用读书竞赛,展览读书笔记,朗读自己的读书心得。并分别评出等级,颁发获奖证书。

10.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篇十

内容摘要:阅读是对外部世界的开发,更是对自己生命的开发。每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呢?本文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创建阅读方法和营造阅读氛围三个方面,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方法阅读氛围

有位哲人曾说:“人的差异在业余时间。”是呀,谁有效的把握了业余时间,谁就拥有超越,读书也是如此。余秋雨先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人胸中久不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而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在涉及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时,也曾指出课内的功效占30%,而课外的功效占70%。语文课承载的内容仅是沧海一粟,要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在众多媒体的渲染和不良引导下,大众已沉浸在享乐主义的愉悦中,对静下心来的阅读的自觉意识逐渐迟钝。同时,社会不断发展,能带来“快乐”的新鲜事物不断出炉,多媒体如电脑游戏、上网聊天等等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之下,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好奇心正浓,注意力更是难以集中到阅读上来。冷淡阅读的现象依然没有出现多大转机。在课堂之外,他们经常拿起的是漫画、时尚读物;在家里,他们点击网络小说,拿起游戏机。面对这种现状,该如何与网络、游戏争抢学生,将学生拉回书本,让他们潜心阅读,与经典名著对话呢?现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一、兴趣,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亲近阅读呢?

1、让课外阅读从“轻松”、“随意”起,减少功利性阅读。

一直有一个问题在萦绕在心头,那就是:“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什么?”为何现在孩子的手中拥有了好多优秀的书籍,却不能去欣赏、去阅读、去

吸收,难道仅仅是因为孩子没有兴趣吗?因为他们在家中没有读书环境吗?我以自身的读书经历和教学经验,隐隐地感受到,孩提时代之所以怕读书,大概与“写”有关,总有老师信奉“读书必有一得”,常让孩子去写,去思,让他们来不及喜欢就已生厌烦之心了,我认为读书不需要目的。最可贵的,就是那一点自得其乐!学生也一样,越少施加功利性目的,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兴趣盎然地散散漫漫地读,于不知不觉间渐行渐远,越登越高,仿佛在有意无意间,这样引导他们,才是我们语文教师最该做的事情。

读书的起始阶段要从“轻松”、“随意”开始,事实上孩子的阅读从“趣

味”、“愉悦”开始的。反之,学生则会“老气横秋”,会“呆板”,其结果是拔苗助长。现在,我们很多时侯,责备学生的词语单调,思考无力,但是反思一下自己:我们给学生怎样的阅读体会呢?我们纠缠于“增负”、“减负”、“素质”、“创新”等简单的表层,很少去感受学生的情感世界,很少去体味学生的阅读滋味。我们要从“随意”、“轻松”的港口出发,就会驶向广阔而深邃的心灵海洋。

2、亲近孩子,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怎

样才是合适呢?其一,当然是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这也是各种童话故事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因此,对于孩子读什么书,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看看孩子需要什么

样的书。在小学阶段,童话故事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特别是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更是伴随着他们成长,因而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感受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洒一把同情泪后,让学生重温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回味自己的成长足迹。在这种回读中,学生肯定比听妈妈讲故事时期加入了更多的个人经验,因而对作家笔下的童话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无形中让学生再次徜徉在书本的海洋中。

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写过一篇《我们都是点灯人》,书中说到童年是要阅读、要故事、要文学的,童年要读童书,要读儿童文学!我们把一本本生动有趣又耐

人寻思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就能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

二、创建理想的阅读方法,推动学生持续性阅读。

1、培养健康情趣的方法。健康的阅读情趣是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将追求真、善、美,追求文明、高雅境界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情趣健康了,也就有了自制力。培养这种健康情趣,可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采取美文熏陶的方法。比如:⑴听赏法,用教者示范朗读、录音朗读、声像组合朗读等方式,让学生聆听;⑵析赏法,出示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教者边读文句,边作精辟评点,画龙点睛,展现神韵;⑶读赏法,提供或由学生自行寻找文义浅显而情调、意境优美的文字,让学生去出声读,既理解其内容又传示其意境;⑷编赏法,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摘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

2、训练基本能力的方法。要让学生能进行自主的课外阅读,就必须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着力去训练阅读活动中相关的内部智力操作和外部技能操作两方面的必备能力。主要有:⑴感知阅读材料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由思维活动来运作的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也包括依托思维活动并与眼睛的视速等因素有关的精读、略读、泛读、扫读、跳读、速度等能力。⑵熟练运用传统操作方式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查检辞书、资料等能力,也包括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点、注、评、摘等能力。⑶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操纵电脑、打开电子书刊、确定关键词并以超文本方式翻阅文本资料的能力,也包括上网进入信息高速公路并在网上从容自如地调用网上阅读材料的能力。

3、整合阅读环境的方法。除了交往方面的写作外,在大众层面上,完全有理由说,“阅读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因此,我们应努力整合出一个广阔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有书可读,并能主动读书,多读好书,从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整合的途径有:⑴内部整合,即以学生的高频活动区——班组为基地,通过由学生捐书、向学校借书等渠道,建立班级“活水”图书角,学生在课间可以随时随意地看书,将课外阅读与课外活动融为一体。⑵外向整合,即以学生的基本生活区——家庭为基地,通过培养典型、推广经验等手段,逐步帮助学生开

辟家庭专用书柜、专用书橱乃至专用书屋,使学生在家庭的闲暇时间中可与书为伴,以书为趣。当然,随着电脑的普及,无论班级图书角还是家庭书屋,都可以为学生逐步创设阅读电子书刊或阅读网上书刊的条件。

4、以课内阅读为依托,辐射到课外阅读。“得法于课内,成效于课外”是课外阅读的原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读书方法。这样学生就有了一把开启阅读之门的金钥匙,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阅读课上好了,学生知其意,品其情,悟其境,才能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教学中教师可就此推荐一些与课内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如教《猴王出世》,可推荐读《西游记》,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孙悟空的法力无边、疾恶如仇;教古诗词《卜算子.咏梅》《示儿》,可以向学生简介陆游的生平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可推荐读陆游的其他诗词;教《走向奥运》,可推荐读有关的奥运的奇闻逸事„„这样通过以点带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5、利用网络,拓宽课外阅读空间。随着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尤其是学校校园网的建立为学生阅读增加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天地。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让学生到开设的网址上搜索自己需要的阅读材料进行充分的个体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读到《为人民服务》时可以同时点击“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理想”、“我的追求”等栏目。在读书的同时,扩展阅

读的功能,逐步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受到思想教育。

三、营造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给孩子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一个喜欢阅读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

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是一种集体行为中个体的无意识行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先生在全美发起了“挑战阅读”运动,以联邦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和号召全美的成人,包括家长、教师、大学生以及各种职业的志愿者走进家庭陪伴孩子阅读,这是一个壮举!举一国之力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受益的首先是孩子,又不仅是孩子,受益的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那么我们如何给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呢?

1、班级读书会----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班级读书会”就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班级读书会”主要的做法是先引导孩子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的讨论,其间也可展出一些孩子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

2、挑战性阅读——为生活和命运而阅读,是一个很诱人的阅读理念。如果我们的孩子能面临这样的阅读情境,那么课外阅读会变得很光明。“挑战性阅读”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的一种课外阅读指导方式。首先要在生活中引导孩子自觉地发现“挑战”,这种挑战的任务是需要孩子去补充知识的,这样,阅读就形成了。例如社会的重大事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孩子们也是一样的。如我国就要举行奥运会了,我们可以向孩子们推荐有关奥运方面的书籍;又如 我国与临国日本的关系为什么那么僵化,我们可以向孩子们推荐有关当年日本侵华和现代日本首相不顾亚洲人民的反对参拜靖国神社方面的书籍,来追寻原因。

3、影视主题活动——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是一个很投机,也很直观的做法。现在已经有很多名著被搬上银幕或荧屏了,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以及大部分的外国名著等,孩子们都会特别喜爱的。看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如果能和热映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如省台每逢假期都会播放《西游记》,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在班队会中举办一次“读名著、看电视”主题活动,相信学生会印象深刻。

4、专题性辩论——就书中某一个问题或就书中人物作比较,如开展“孙悟空和哈利·波特,谁的本领大”这样的专题辩论性的读书活动,一次活动读两本名著,两种不同的感受,何乐而不为?

读书让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读书让颠沛流离的犹太人不忘其根。在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时代,人们与书本渐行渐远,享受网络的快捷,我们希望让读书成为学生未来生活中的一种方式。营造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社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引领学生读书的道路上义无返顾!

【参考文献】

梅子涵《我们都是点灯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11.引导孩子进行拓展性阅读 篇十一

关键词:欲望;策略;博读

阅读能带来什么好处?美国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归纳为一则简单的两个层次的公式:(1)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2)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阅读的条件和空间。拓展阅读就是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学习与本文相关的课外读物,使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那么,该如何实施拓展性阅读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语)因此,激发小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使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觉行为是非常重要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从以下方法着手:

(一)预习创设悬念

教师在向学生布置新课的预习时,除了布置常规的预习任务外,还可以有目的地创设悬念,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课中解疑

课中拓展性阅读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三)课后小结延续

即教师在课文小结时,围绕本文的内容、写法、学法等,对文中有疑难的地方课外寻找解决办法。如,《故乡》这篇课文,老师以启发性、激趣性的语言从课文中导出:在本文中,同学们认识了少年闰土,你们想知道闰土的命运吗?几十年后,他还能和“我”保持亲密的关系吗?如果你想知道这一切,请同学们课后阅读《故乡》,它会给你一个完整的答案。甚至可以把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推荐给学生,如《野草》《朝花夕拾》《呐喊》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丰富阅读量,也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鲁迅先生,了解他的创作特点。

二、实施拓展性阅读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该紧扣教材提供的文本,有针对性地对课文进行拓展性学习。“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思维和形式也将是多元化的。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阅读效果呢?教师在这方面应给予指导,让学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领域中有目的、有重点地徜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比较阅读法拓展阅读内容

这种方法,选择阅读材料意在与课内教材进行比较,在比较阅读中培养鉴赏能力,这也是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运用补充扩展法拓展阅读内容

这种拓展主要体现在有关背景材料的补充阅读、节选名著的相应延伸、对一些名家名篇的点评性文章等。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深度,可以使教材中的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使学生对文章人物、作者了解更深入全面,感受更具体,受到的教育更深刻。

(三)运用网络、图书室等多种途径把阅读的空间由课堂内向课堂外拓展

这种方法主要是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广泛化,让学生养成博览群书、为我所用的习惯。对于学习条件较差的学生(即家里没有电脑,课外书也基本没有的),应给予特别照顾,可以让其他学生把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或书籍与同学们传阅,互相交流学习。

三、引导学生开展拓展性阅读应注意的问题

(一)课后拓展阅读,要匀出时间与孩子讨论

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可以启发思想,点燃希望,引起恐惧,带来发现。让孩子去探索,帮助他通过口头表达、写作或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感受,但关键是用孩子自己愿意的方式,不要把讨论变成随堂测验,也切不可盘问孩子对内容的深入理解。

(二)不要认为必须每一本书都要与课程有关,不要将文学局限在狭窄的课程范围内

拓展性阅读,是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若只局限在狭窄的课程范围内,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也达不到博读的效果。

(三)不要让孩子负担太重,或产生厌恶情绪,这样都会给阅读带来负面效果

阅读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础的,只要孩子愿意去读,有所收获就可以了,无须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或学习任务,否则就会使阅读成为孩子的负担,学习效果只会更差。

总之,让语文课堂渗透拓展性阅读,能让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增加文化积淀,拓宽视野,培育创造力,为孩子们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受益良多。

参考文献:

马传侠.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

12.教师如何引导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篇十二

一、教师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 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 教学《皇帝的新装》时, 教师可介绍《安徒生童话选》;进行《赤壁之战》的教学时, 教师可出示《三国演义》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 纷纷要求借书阅读, 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语文教师的语言幽默风趣, 生动流畅, 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 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 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得到享受, 进而就会产生“我要读”的欲望。

二、教师要多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从而扩大和巩固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

比如, 召开读书经验交流会, 让学生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 谈谈读书体会, 背诵部分精彩片段。采用一些新颖有趣的方法来激励、检测学生的课外阅读, 举行阅读、朗读、演讲比赛, 让他们以各种形式进行阅读, 比谁读得多、快、准, 不仅能增强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 更有效地训练了阅读能力, 同时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将会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师要制订严格的课外阅读教学计划, 纳入长期教学计划

教师应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目。向中学生推荐优秀读物, 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 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向他们推荐健康、积极向上的著作, 展示人类生活的美好前景, 鼓励中学生热爱生活,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以此奠定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知识和情感的基础。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 不会选择是一些学生不会读书的原因。有选择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不失为一种帮助学生阅读的好办法,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欣赏习惯, 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利于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课外书,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师推荐书目应遵循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的原则, 不能随意和草率

每学期开始, 师生共同商讨、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规定阅读书目的范围和数量。计划的制订要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 制订最低的阅读标准。当然, 还要考虑到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考核和评估, 要把学生课外阅读纳入对学生的考核当中, 对课外阅读完成得好的要给予奖励和表彰。

五、教师要结合家长和其他科任教师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

宽松的阅读环境, 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外阅读, 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广阔而自由的天地

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性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 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13.如何高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 篇十三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当然离不开对名著的阅读。那怎样引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下面我谈谈通过实践获得成果的一些方法:

一、以说寓意引导名著阅读

有些名著意蕴深刻。如《伊索寓言》中有这样的故事: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它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学生读后写出了新的见解,如下寓意:

1.遇到困难时,不能放弃,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2.尽力做某事,却做不到。不要沮丧,要学会安慰自己; 3.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就不要怕别人得到,就不要怕别人尝甜头; 4.做事应灵活,应讲究方法。

这样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写出自己的看法,充分体现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二、以分析形象引导名著阅读

名著中,人物众多,形象典型。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一般从分析人物性格及表现手法入手。如学生阅读《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打虎”片断。“武松把一只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项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学生这样分析:大虫“咆哮”“扒起”“动弹不得”“兀自气喘”。这此变化衬托了武松的勇猛。武松是一个勇敢的壮汉。

这就使学生学会了结合具体词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以影视引导名著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利用电视等媒体观看影视作品是激发学生品赏名著的情趣,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在初一新生课外名著阅读兴趣的培养方面作了一点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生活中我们发现,当电视台播放某部电视剧时,与之相关的东西便成为初中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与它们有关的书也就成了初中生互相传阅的热门书。连续剧《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播出之后,文学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不同程度地带动了相应书籍的流行。因此,为了有效地推动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我尝试从初一进校后就班级开设影视活动课,把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影视作品搬进课堂,让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先有直观形象的感受和大体的了解,消除对作品的陌生感,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同时选择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片段在学生中播放,让学生与名著进行对比阅读,在比较中理解名著的精彩之处。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光看由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读名著。因为,影视作品与小说在欣赏方式上存在着很大差别:小说讲究文字描绘的形象化;影视作品讲究人物的行动化和视觉化。因此,读小说要将文字转化为“意象”,这是一种积极的再现过程,需要联想、想象,需要心灵体验,需要集中精力,需要进入心气平和的状态,需要沉浸在宁静和谐的状态之中。这样,就陶冶情操,增进智慧,提高语言感受能力,获得难以名状的读书愉悦,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四、以活动推动名著阅读

开设读书活动课。我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为开设读书活动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生进入中学后,根据教师开列的书目,要求学生每人至少提供一本名著,存入班级图书柜里,由专人负责,每周开设一节读书活动课,来阅读经典名著,以创设阅读名著的浓厚氛围,推动名著阅读的开展。

通过故事会,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讲故事、听故事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学生很乐意接受和参与。文学名著中有一些很生动的、故事性很强的情节,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等。

开展读书交流。定期(半月或一个月)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把名著带入课堂,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交流独到的感受。

五、以方法指导优化经典阅读

由于名著的内容大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加之篇幅较长,学生要真正读懂读完并不容易,毕竟学生进入中学之后的课业负担太重,所以有了阅读兴趣之后还要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才能使他们在阅读中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且有所收效,愿意花时间读名著。

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读。不管阅读哪一类的名著,都必须要有层次地反复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日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小学阶段读过的名著,进入中学以后引导他们再来重读,而且要有层次、有坡度、从浅入深地读,沉浸在经典名著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第一步,教师向学生提供导读材料,材料主要包括作者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简析、艺术特点简析等等,让学生在读之前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第二步,整体感知阅读,这一遍阅读一般在节假里。同时对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记在阅读笔记上,开学后交流、检查。第三步,咀嚼阅读,主要在每周的阅读课上进行。这一遍阅读是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交流对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的赏析,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对公认的好句子、段落朗诵甚至背诵。第四步,评析阅读,一般在作文课上完成。在大体了解——初步阅读——咀嚼阅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设计题目,或从内容方面或从形式方面对小说进行评析。在学生有层次的阅读中,教师要和学生一样,一遍一遍地阅读,并在书中作评点,随时和学生交流心得。一方面可以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自己也会在反复阅读中不断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

上一篇:商务谈判课程设计下一篇:如何打造一支优秀的安保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