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的说课稿

2024-11-03

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的说课稿(共9篇)

1.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的说课稿 篇一

《小星星变奏曲》音乐课评课稿

吴老师的《小星星变奏曲》一课是一节集歌唱、表演、知识、娱乐于一体的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鼓励全体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并通过有趣的音乐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让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活动的目的。

这一课我认为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教师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够积极的学习。教师创设情景,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参与表现形式来体验音乐情感,比如说:“给星星找房子,”、“以不同的方法来唱”、“模仿动作”等等这些活动都符合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快乐中感知了音乐。在导入时,教师用星星引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符,让学生的小脑筋来参与音乐活动,抓住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自然而然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各个音符。

吴老师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到小朋友们在大班曾学过这一首的一部分,因此在教这首歌时,吴老师先用学生熟知的歌曲来引入,并引导学生运用“害羞,调皮”的方法来演唱,然后再使用简笔画来教授第二段,让学生通过较熟知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的语言非常生动,此时此刻她就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孩子们也自然而然被她所吸引,愿意去听去唱,效果很不错。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投入地来欣赏一段音乐,而吴老师这点做的很好,在教学中她能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帮助他们处理好听觉和联想的`关系,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从而丰富了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并合理地利用了教学资源来吸引小朋友,使他们的兴趣高涨?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上好这堂音乐课。

虽然这节课在教学上有很多闪光点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学环节上的教学方法值得去探讨。例如: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唱《闪烁的小星》,但在复习导入花的时间过去长。

2、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可以让学生个别展示表演等。这样,这节音乐课就能显得更加完美了。

2.草的说课稿 篇二

一、说教材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诗文.这一课安排了《草》和《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古诗。《草》是一首咏物诗,是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告诉人们春天野草返青的自然现象,从而赞美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全诗共四行,前两行诗句描写了春草茂盛的样子,揭示了一岁一枯荣的规律;后两行诗句歌颂了野草不可摧毁的顽强生命力。《草》这首诗含义较深,耐人寻味,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已成为千古名句,流传于世。

二、说目标

1.会读“枯荣”2个生字,会写“枯、烧、荣”3个字。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意思,体会野草的生命力很强。3.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是图文结合理解诗意。教学难点是通过理解诗意感受野草生命力的顽强。

三、说基本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步步深入,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步感知,读准字音。

三、图文结合,细读体会。同时穿插写字指导。

四、创设情境,读背全诗,升华情感。

五、课外延伸,小结全诗。

1、开课出示谜语,请大家猜一猜,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习兴趣。

2、初步感知,读准字音中我出示了标有停顿符号的诗文并范读,渲染了气氛,为学生朗读诗文提供了示范。

3、细读体会 请学生自由读诗句,尝试理解字义。在自学基础上,请他们讨论学懂了哪些,还有哪些字词不懂?估计学生对“离离、枯、荣、尽”这些字词的理解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点拨。(板书: 离离 枯 荣 尽)“点”在什么上呢?“点”在学法上,“拨”在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上。比如,我可以请他们说说学习中遇到疑难怎么办?学生可能会说“查字典、请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学生查阅字典,联系诗句,知道“尽”的定义项是“完”。对于“枯、荣”的字义,我出示表示野草春夏秋冬生长情况的四幅图对学生进行辅助性帮助。(幻灯出示:)要求他们想想,“枯、荣”分别应填在哪幅图下?学生如把“枯”填在干枯的野草下,把“荣”填在茂盛的野草下,那么就理解字义了。如何让学生理解“离离”呢?我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现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草图,让学生说说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学生可能回答“很茂盛、绿油油、密密麻麻”等,那么“离离”的意思就解决了。我再请学生说说“离”现在的意思是什么?从而揭示有些词的古今义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离离”,还有“走”。在古

代“走”是跑的意思,而现在则是行走的意思。像这样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要求学生课后去找一找。

解决了字义后,我请学生尝试串讲诗句的意思,这是教学的重点。我引导学生回忆:串讲诗句时可以变换词序,也可以适当添字,使句子完整连贯。

4、创设回家后的情景,老师分别扮演成学生的妈妈、哥哥、奶奶等,检查背诵。与学生对话过程中,适时的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水平。

5、课外延伸,进行小结。

出示《草》的后四行(幻灯出示: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告诉学生原诗共有八行诗句,课文节选了前四行,接下去四行诗句请他们课后查资料、查字典、请教师长,自己想办法去弄懂,这是对《草》的后继学习,也是对学生持续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四、作业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设计作业时“基础性、灵活性、延伸性”这几个特点,我适量地设计了这些作业: 附:随堂练习。1.填写诗句。

离离原上草,__________。

野火烧不尽,__________。2.连一连

原野上的草长得很茂盛。一岁一枯荣 野草每年秋冬都枯萎一次,春夏季节又茂盛地生长起来。春风吹又生 春风一吹,野草又会重新生长。野火烧不尽 野火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离离原上草 古诗《草》的课后评议会

时间:12月5日

地点:张马屯小学会议室

主持人:范丽丽

参加人员:

张立琴、李绍宁、杨纪苇、赵书霞、娄焕好、王玉玲、赵庆春、李娟、靳传波、吴秋燕、赵敏、李秀芹、郭姿

会议过程:

一、娄焕好老师说课。

二、评议课(发言摘要)

赵书霞:课堂结构紧凑,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张立琴:教师语言具有启发性,使学生的思路得到拓展。

郭姿:教学过程注意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吴秋燕:教学思路清晰,环节衔接自然,老师对教材理解深刻。王玉玲:娄老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喜欢这样的学习。靳传波:教师指导到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范丽丽:在教学过程中,理解与朗读并行。最后的检测富有新意。李娟:娄老师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赵庆春:教师语言富有童趣,过程环环相扣。

杨纪苇:理解诗意注重方法的引导,课堂效果较好。

李绍宁: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掌握较好。

李秀芹:课堂气氛轻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赵敏: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方法灵活。篇二:草 说课稿

《草》说课稿

一、说教材理念

着眼《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诗歌情境。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实现情感陶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二、说教材

《草》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一组第二课的一篇诗文.。《草》是一首咏物诗,是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告诉人们春天野草返青的自然现象,从而赞美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全诗共四行,前两行诗句描写了春草茂盛的样子,揭示了一岁一枯荣的规律;后两行诗句歌颂了野草不可摧毁的顽强生命力。《草》这首诗含义较深,耐人寻味,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已成为千古名句,流传于世。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善于形象思维。

三、说教材目标及重难点

结合古诗特点和本班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枯荣”2个生字,会写“枯、烧、荣”3个字。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意思,体会野草的生命力很强。3.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是图文结合理解诗意。教学难点是通过理解诗意感受野草生命力的顽强。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准备:

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整个教学过程是用谈话法、朗读感悟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教学、学生展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合理运用快乐教学法,以多媒体实物图、直观图演示,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诱发学生语言的兴趣,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口语交际的潜能。在看中学会辨别事物特征;在“想一想”中学会善于思考问题;在认真听中学习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在“画画”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逐步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的引导者、点拨者、鼓励者和协调者。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评价一节课的好差,不在于教师讲得多么好,关键要看学生,用学生每节课参与的人次数(参与度)来评价一节课。

1、情境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音乐声中披文入情,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但是相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从字面理解诗意显然有些难度。因此,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导入学习古诗第一句:诗中写谁送别谁?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李白知道汪伦会来送他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师生合作探究学习,想象情景,理解诗句大意及感受人物当时的心情。

2、集体讨论法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小学生来说,从小就应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在教学“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古诗时,可以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在活动中相互纠正、彼此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诵读法

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教学中,我准备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学法上我采用合作学习法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学习方式,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用于创新的能力。

4、学生展示法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每一个人都有被他人、被社会认可的愿望。这就需要有表现的机会。表现才能产生兴趣和信心。二年级的学生,是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给孩子充分的思维和娱乐的空间。每节课能创设一到两次机会,让学生离开座位登上讲台平视学生,放开声音讲几句话或多讲一些,从而让学生通过展示,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展示自我能力,自信心会逐渐得到增强。

五、基本教学过程 大家都知道,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是实际教学中能成功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低年级孩子,对于学古诗感到枯燥、深奥。因此,我把教学过程分为这样五个步骤,下面我有侧重地作个解说。

1、背古诗,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在一堂新课的开始,用学生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导入,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很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让新旧知识连贯起来,使知识系统化。从而为《草》的学习做好铺垫。2.解诗题

学生对于《草》这个诗题都能理解,可以让他们说说草是怎样的。在这里教师可以渗透一点,如果碰到题目意思不懂的古诗,一般先理解诗题。3.知诗人

接着,向学生介绍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板书:白居易)他一生中写了很多诗歌,大多数诗歌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和劳动人民的痛苦。白居易特别重感情,有一次,他的朋友要与他离别,他就写下了《草》这首诗。那白居易想借《草》告诉友人什么呢?通过提问,使学生疑窦顿生,激发求知欲。学习一首古诗,首先要了解的便是其作者,因为古诗之所以为“古”,原因之一是它离我们现在生活较远,必须把它放在当时的背景下去理解,这样,就必须了解它的作者。因为作者的生活的年代、当时的心境、人生品格等等,总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了解了作者,也就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理解起诗来,就容易多了。

4、读中疑。

能力的能力的获取过程比知识获取的结果更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初识事物的特点,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自己还不明白,有质疑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估计这些词句学生对“离离、枯、荣、尽”这些字词的理解有一定困难,这样就明确了学习方向,体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

5.明诗意 我先请学生回忆一下已经学了哪些古诗,再回忆学习古诗应该掌握哪些知识。通过这一个环节,激活了学生记忆仓库中的信息,为今天的学习所用。接下来,我就请学生自由读诗句,尝试理解字义。在自学基础上,请他们讨论学懂了哪些,还有哪些字词不懂?估计学生对“离离、枯、荣、尽”这些字词的理解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点拨。(板书: 离离 枯 荣 尽)“点”在什么上呢?“点”在学法上,“拨”在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上。比如,我可以请他们说说学习中遇到疑难怎么办?学生可能会说“查字典、请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学生查阅字典,联系诗句,知道“尽”的定义项是“完”。对于“枯、荣”的字义,我出示表示野草春夏秋冬生长情况的四幅图对学生进行辅助性帮助。(幻灯出示:)要求他们想想,“枯、荣”分别应填在哪幅图下?学生如把“枯”填在干枯的野草下,把“荣”填在茂盛的野草下,那么就理解字义了。至于“离离”在古诗中的意思在现代汉语字典里查不出,我就引导学生主动求教老师。比如说:“老师,这个词语我弄不懂,请你帮助解决吧!”这样设计看似多余的,与教学无关,实际上我却颇有用意。力在培养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始终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破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如何让学生理解“离离”呢?我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现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草图,让学生说说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学生可能回答“很茂盛、绿油油、密密麻麻”等,那么“离离”的意思就解决了。我再请学生说说“离”现在的意思是什么?从而揭示有些词的古今义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离离”,还有“走”。在古代“走”是跑的意思,而现在则是行走的意思。像这样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要求学生课后去找一找。解决了字义后,我请学生尝试串讲诗句的意思,这是教学的重点。我引导学生回忆:串讲诗句时可以变换词序,也可以适当添字,使句子完整连贯。这在《锄禾》这首诗中已有所渗透。然后让学生逐句串讲,讲后先让他们自己评议,最后教师再纠正。这样通过生与生、生与师之间的交流,比较正确地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从而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点。6.入诗境

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入诗境是关键。学生已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但诗句所描绘的形象在头脑中还不够具体、丰满。我就让学生一边听教师配乐朗诵,一边展开想象,想象眼前有哪几幅画面。(板书:想象画面)当然,这段音乐的选择是有要求的。先是一段优美跳跃的钢琴曲,伴随着一串琶音,显示野草蓬勃地生长。紧接着,音乐变得缓慢、沉重,似有秋风扫落叶的感觉。然后,音乐力度突然加强,变得急促、狂乱,最后又回到第一段优美欢快的音乐中。学生的想象力跟着音乐一起飞翔,眼前会出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这时,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眼前所出现的画面,根据他们的描绘随机出现相应的多媒体画面。这样,化诗为画,画中领悟,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更有利于入情入境,突破难点。比如,在出示了“大火烧野草”和“野草又重新生长”这两幅画面后,我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两幅画后,你有什么疑问吗?你在思考什么?通过这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学生就会由“野火烧不尽”想到野草还有根,从而明白,野草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并通过赞美性朗读来加深对诗句含义的理解。7.诵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了使学生读出味来,读出感觉来,我分四步进行教学:

(1)确定基调,让学生带着赞美之情去读。(板书:赞美之情)

(2)采用尝试法,让学生自己标上停顿、重音记号,有感情地朗读。(3)教师进行适当技巧指导。比如说:“离离原上草”这一句我要求学生“原”念拖长音,整句话速度放慢,读出草原辽阔的样子。(师范读)指导学生读“春风吹又生”这句时,我用语言来激发孩子的情感:“春天到了,小草又从泥土里钻出来了,你感到高兴吗?”要求学生读出惊喜之情。(4)反复练读,采用个别读、小组读、男女读、配乐读多种形式,最后熟读成诵,达到诗中情、作者情、学生情三者和谐的共振。在这之后,我又首尾呼应,要求学生思考:白居易借《草》这首诗想告诉友人什么呢?我设计了一个动笔练习,以“小草,你真??!”开头,让学生接下去自己写一写。

“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入诗境—→诵诗句”这五步曲既是学生学习古诗的一种路子,又是教师教学古诗的一种路子。这一教学程序的设计层层深入,有利于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和不断的启发诱导,能扎实地落实重点,突破重点,完成教学目标,这也是我教学《草》的主要特色。课堂的本质在“学”而不在“讲”,要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学。讲也是学的一种方式,但不能成为几乎唯一的方式,学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尤其应探究主动学和自己学的方式。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弘扬学生的主体性。

六、说效果 我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看看,想想,说说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课堂的本质在“学”而不在“讲”,要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学。讲也是学的一种方式,但不能成为几乎唯一的方式,学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尤其应探究主动学和自己学的方式。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弘扬学生的主体性。

七、作业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设计作业时“基础性、灵活性、延伸性”这几个特点,我适量地设计了这些作业: 1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题目,巩固基础知识。2 .出示《草》的后四行(幻灯出示: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告诉学生原诗共有八行诗句,课文节选了前四行,接下去四行诗句请他们课后查资料、查字典、请教师长,自己想办法去弄懂,这是对《草》的后继学习,也是对学生持续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是一门永恒的艺术,需要不断探索。我这样设计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指教。篇三:小草说课稿

小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课《小草》,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做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小草》是第三单元“花草树木”主题下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描写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尚的品格,借“小草”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人们对小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文共6个自然段分三部分来理解。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小草美景及古诗的含义,仅凭朗读难以深刻理解,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并结合古诗的出处、含义来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喜欢的段落。

3、学习本课抓住事物的特点,先用古诗概括表达,再具体分层次加以描写的表达方式

4、通过了解小草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小草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小草的?

2、结合自然段内容理解诗句意思,进一步体会小草的特点。

五、教法学法的选择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我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语文定向教学课标的教学理念,采取如下教法、学法: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借助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洋溢在具体生动的情景中,从而能更深刻地感受课文内容,体会小草的品质。

七、教学过程: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新课伊始,我通过歌曲《赋得古原草送别》来引入新课,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要求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出示生字课件,检查识字情况。然后指生读文,概括文章大意。同时通过第一自然段小草没有鲜花那绚丽的色彩,没有苍松那高大的身躯,但人们总是爱它赞美它,来引出质疑。从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三)细读课文,理解体会 分三步进行:

1、出示重点语句和图片,引导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具体的图片感受小草虽然体态纤细,但生命力却是惊人的。无论是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狂风暴雨休想征服它,洪水干旱也休想灭绝它既使是农民伯伯的锄头把它的茎叶斩断,车轮把它辗得粉身粉骨,但用不了多久它又从地下顽强地挺起身躯,正如文中所引用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小草的品质,而且让学生明确了人们赞美小草是因为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从而板书并指导朗读。

2、听了同学们精彩的朗读,我们的眼前不禁浮现出小草那美丽的身影,看它在哪?(出示图片)这样自然而然的过渡到“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一段的学习,并通过重点语句来体会人们赞美小草是因为它到处都能生长,有极强的适应性。同时抓住“乐园”一词感受小草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展示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通过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引学第三自然段,自学4、5自然段的方法来体现教——扶——放的教学过程,并引导学生学习2——5自然段都是以古诗作为中心句来概括,然后围绕古诗来具体描写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小草的思想感情。同时有层次的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读中感、读中品。

(四)回归整体 感受方法

在学生懂得小草的高尚品质之后,说一说小草的精神给你带来了那些启示?同时归纳总结这篇课文总起、分述、总结的写作方式,以便学生在写作中运用。

(五)畅谈收获 音乐结课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畅谈,从而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总结了自己的收获和进步。最后用《小草》这首歌把学生的心牢牢抓住,回归整体,给本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八、板书设计:我设计了总——分——总式板书,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课文内容,知识间的结构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总之,本课教学,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感。希望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草》说课稿

明水县第五小学

秘篇四:可爱的草塘说课稿

《可爱的草塘》说课稿

后西小学 吕春燕 一.说教材

《可爱的草塘》围绕草塘的“可爱”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

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本组的训练重点是继续提高阅读速度,体会含义深

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一些基本的常用的表达方

法。本课教学我准备分二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草塘的可

爱体现在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学习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第二课时学习课文五

至十九自然段,理解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具体表现,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根

据新课标精神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特点,按知识,能力,德育,创新四 方面我把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几点:

知识目标:

1、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联想能力,使学生观察有序、表达得法、联想丰富。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创新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胆魄,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善于从不同的角

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教学重难点:感受草塘的可爱,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教学准备:多媒体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精神和课文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本课选择的基本教法是“以读代讲、以练代讲、以合作讨论代讲,以

图引文、图文结合”,其教学程序分如下四个环节:

(一)复习旧课,选择喜欢的方式重旅草塘。

(二)以边看边读的“旅游”形式,充满激情地欣赏优美景色。

(三)以自读自悟的学习方式,紧扣俗语去感受丰富物产。

(四)用最喜欢的形式畅谈“旅行”感受,愉快地结束“草塘之旅”。在操作过程中采用“读、划、练、演、议、品”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时主要教给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

课文内容的方法,主要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联想及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说设计意图

本课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求实、求活、求新、求效。具体地说力求体现如下几点:

1、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认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

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

和谐发展。”本课描写景色优美部分词句优美特别适合美读所以我设计了指名

读、对比读、范读、品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益智、怡情,发展语言能力。

2、体现“三主一核心”的教学思想,突出一个“练”字。

语文教学要以语言训练为主线,针对当前教改的实际,本课的设计我力求学

生人人参与训练,如“物产丰富”部分的教学,我安排了紧扣俗语通读课文,讲

故事等环节,创造人人参与的情境,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口语

能力。再如“畅谈旅行感受”部分我安排了“编俗语、写感受、设计广告词”等

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发散性、概括性。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本刻的设计“选择喜欢的‘旅行’方式重旅草塘”和“用最喜欢的形式

畅谈旅行感受”都很好的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选择喜欢的方式重旅草塘.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说说草塘的可爱表现在那些方面?找 出那些段落写出了草塘的可爱?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旅行方式重旅草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

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边看边读的“旅游”形式,充满激情地欣赏“优美景色”。

1、学习写草塘美景的句子。

出示:草塘美景图;放《渔洲唱晚》琵琶曲)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画面然

后说感受,然后由图引文

抓住“这么大这么美??跟蓝天相接” 让生自由读边读边体会:哪些词语或者

句子写得特别的美?把它画下来,这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草塘什么特点?与学生

分享感情和想法,体会此时作者是情不自禁的欣喜和赞叹!2:学习写小河美景的句子.同样先让学生欣赏小河美景,然后由图引出”啊!....更白了”通过深情朗读和仿写排比句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深化学生对美的感悟和体会作者感情.(三)以自读自悟的学习方式,紧扣俗语去感受“丰富物产”

抓住:(棒打??饭锅里)齐读后说感受,然后围绕“棒打狍子”“瓢舀鱼”“野 鸡飞到饭锅里”说故事.用讲故事的形式理解俗语,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

草塘的物产丰富,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用最喜欢的形式畅谈“旅行”感受,愉快地结束“草塘之旅”。1.让学生写感受。2.为了让学生走出文本,拓宽语言学习的领域,走向生活。激情引导:“时间

不早了,我们这次愉快的旅行也该结束了。在我们即将离开这片可爱的草塘的时

候,同学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受要告诉朋友,告诉亲人,告诉今天在座的同

学们。好,那就把它写在你的纸上”用最喜欢的形式畅谈“旅行”感受,突出了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通过畅谈“旅行”感受,学生可以尽情表达对草塘的赞

美之情,进一步理解草塘的可爱。]

(五)作业

1、摘抄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查找资料了解北大荒的现在。

五.说板书.(六)说设计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习——学——用”的教学模式,体现心理课题研究和课改理念的结合,我着力于优化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的安排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理

解课文内容,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注重课内外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体现文道的有机结合,不

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教育。本节课突出了

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中,充分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留给学生自主读悟的时空,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获取知识。篇五:会说话的草说课稿

《会说话的草》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会说话的草》,我将从教材、学情和教学流程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 教材内容:

《会说话的草》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是一首儿童诗歌。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奇特、丰富的想像,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和无限热爱。本篇诗歌通过儿童的视角感受自然,富有童真、童趣。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走进大自然”。要在阅读中使学生领悟作者身处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的心得生机与生命。基于此,我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重点指导“嬉”的读音;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重点指导“仰”、“摇”、爬”。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真正融入大自然时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字的读写。

教学难点:

(1).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说学情

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讲,对于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并不陌生,所以不难进入文本。三年级的孩子刚刚步入高一年级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但真正融入文本,用心去体会课文内容,并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一下教学环节:

三、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提问:看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草怎么会说话?”“草说了些什么话?”?? 3.同学们,文中的草不仅会说话,还会唱歌呢,太奇怪了!究竟怎么一回事,让我们走进课文《会说话的草》,到文中探寻答案吧。

设计意图:设疑,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情感的火花被点燃,他们已迫不及待地想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生字词在文中画出来。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课件出示生词

仰卧 草坪 摇曳 土壤 矢车菊 嬉笑 喧嚷 葵花 肩上 狗尾草

(1)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正音。重点指导嬉笑、矢车菊。(2)齐读。

3.指名按小节读课文,互相评议。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仰 卧 狗 摇 旁 须 扎 爬 肩 棵),进行扩词、扩句训练。2.交流识字方法,指导重点字书写。仰:右边不要写成卯。爬:用爪子爬,所以是爪,不是瓜。

3.学生书空——描红——书写,教师巡视,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教师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4.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写字技巧。在交流、书写、欣赏中,感悟汉字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读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1. 指名读课文。

2. 说一说,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仰卧 草坪 摇曳 土壤 身旁 矢车菊

嬉笑 喧嚷 葵花 肩上 须根 狗尾草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对生词的掌握情况。

二、细读,品悟诗情 1.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些诗句?请你画下来,和伙伴说说自己的想法,再美美的读一读。2.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画自己喜欢的诗句。3.小组交流,和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设计意图: 提出中心问题让学生思考、感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抒发自己对文本的个性化体会,同时在与同学的交流中,体会到了 学习的乐趣。4.全班交流,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教学预设:

(1)第一小节——欣赏画面想像读

边读边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句所展现的画面,体会舒适、惬意、令人神往、让人陶醉的自然环境。

(2)第二小节——透过文字想像读

①读完这小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嬉笑”、“喧嚷”两词的理解。

③感情朗读,体会拟人句表达作用,感受大自然带给作者的喜悦、快乐。④拓展想像:“我”除了听见草在喧嚷,花在嬉笑,叶子在歌唱,还感觉到了大自然的什么声音?(可能出现的声音:白云在追逐,小溪在欢唱,树林在演奏??)

(3)第三、四小节——教师引读

①教师引读:“我”深深的被这美妙的景色所吸引,“我”觉得双脚——,深深扎进了——,两只手——;一只铁青的蝈蝈——

②学生自由读,体会感情和语气。

③指名读,师生评价。

(4)老师被你们专注的表情,精彩的朗读所打动,情不自禁的想读一读。(5)全班赛读。

(6)第五小节

导语:是呀,大自然的景象神奇壮观,大自然的语言妙不可言,想到这些,这株小草忍不住要说话了,它说了什么话呢?

①学生自主读诗歌,找一找,画出来。

②指名反馈,有感情地朗读此小节。

③小记者采访:如果此时的你就是文中的作者,你会说些什么话呢? 设计意图:小记者采访,创设情境,让学生换位思考,站在作者的立场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同时,锻炼了他们发散思维及口语表达的能力。④指导朗读本小节。

(7)全班齐读本诗。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上朗朗的书声是一道最靓丽的风景。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赛读、范读、想象读、教师引读、抓重点语句体会读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方法,让学生感受语言,感悟课文内容。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了他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画背,升华情感 1.师启发:请你展开想像的翅膀,拿起手中五彩的画笔,把自己最喜欢的那部分画出来吧。

2.展示绘画作品,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这种形式新颖的扩展活动,学生积极投入,表达自己对自然地喜爱。3.尝试背诵。(如果能把整首诗背诵下来,老师会奖励你一颗积极星,加油!)设计意图:老师的鼓励、赞赏,激发了学生背诵整首诗歌的信心。同时,当堂背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拓展延伸

我们把自己投身于自然之中,在柳阴下、小河边、星夜里、草地旁??静静地坐一坐,躺一躺,去领悟大自然为你带来的独特感受。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一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课外阅读:

《雨在唱歌》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多角度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美好,升华了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板书设计: 3.会说话的草

融进自然

躺在小草中----变成一株小草

用心感受

3.《争吵》的说课稿 篇三

《争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1、小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说说写写你自己的故事。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而三年级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出现抱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但语言重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

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

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探究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

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

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

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创新教育中所说的研究性学习,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性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指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本课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把这种发现和重组的过程当做追求的重要目标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通过课堂上的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重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小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说设计意图

通过调查报告形式结合学生探究,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课文的内涵。从中感悟人物的心理变化并挖掘人物形象特点。

利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作者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五、说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调查事件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是我们生活的故事,所以上课伊始,就跟同学说:同学之间常有争吵,而事后老师往往通过调查处理,今天你们也帮老师处理一件争吵事件,行吗?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三年级孩子的好奇,探究的欲望。

调查争吵事件。设计调查报告形式的作业,本身就是很有创造性。通过调查报告的呈现展示为导入,在展示交流中逐步聚焦,让学生明白课堂自主探索的主题。采用多次调查的形式,体会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和进步。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我的一些弱点:爱瞎猜、爱面子和缺点报复同学,又能看到我的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也看到克莱谛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重点:理解父亲的两句话对我的帮助,同时感悟父亲第三句话对我今后的影响。知道是我的父亲教育了我当好一个好孩子应如何去面对自己。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

重点句:我觉得很不安不该那样做(我很后悔)

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看出克莱谛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啊,要是我该有多好!(非常的后悔)

我又记起父亲的话来。

克莱谛不时而是悲哀。他又说我也等着你!

可我心里只要防御就是了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戒尺!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后悔、难过、得意的语调读我对争吵后的感受和和好后的高兴,用不是滋味的语气读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我报复克莱谛后的感受。

在学生探究体验,我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结合自身进行现身说法,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教学时,我从两个方面引导:

1、首先判断父亲的话,对我来说是合理的吗?

2、再结合父亲前2句话的理解,感悟父亲话的内涵。

六、教学简案

一谈话引入

同学之间常有争吵,而事后老师往往通过调查处理,今天你们也帮老师处理一件争吵事件,行吗?

二、学习14自然段,初步感受人物特点

1、课件出示:我和克莱谛争吵动画老师配读课文14自然段

2、请你说说你对事件的看法?

3、出示调查表

调查时间调查人:

调查对象

事件原因

争吵中的人物

表现(关键词)

你的看法

要求:仔细阅读课文14自然段,以小组为合作团体,快速完成表格。

4、反馈交流(选一份)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他们的情况了解比较深刻,那么他们争吵过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和好如初)

三、探究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

出示主问题:那争吵之后是什么使他们又和好了呢?

1、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要着重研究什么?有该怎么研究?

(着重研究我是怎么说的?怎么想?怎么做?克莱谛是怎么说的?怎么想?怎么做?)

2、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我和克莱谛的表现。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合作伙伴交流。

(学生朗读,画有关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3、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重点句:我觉得很不安不该那样做(我很后悔)

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看出克莱谛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啊,要是我该有多好!(非常的后悔)

我又记起父亲的话来。

克莱谛不时而是悲哀。他又说我也等着你!

可我心里只要防御就是了

(从中进行朗读训练,并做到适时的评价)

4、出示调查表

现在你又有什么新的看法?

四、圆满结局,感情升华

过渡:当我的父亲知道了这件事,是怎么样的态度呢?

出示:既然你错了,就应该戒尺!

你觉得父亲的话对吗?为什么?

4.《秋颂》的说课稿 篇四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体会诗人蕴含在作品中的感情教学中的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领会品味诗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所描绘的意境及诗人蕴含在作品中的感情。教学时间计划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一自读济慈的《秋颂》

1.朗读诗歌

2.简介作者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3.学生自学并质疑诗歌重点解析:(1)本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要着重通过读来品味语言文字。通过较师范读,学生朗读来体会这篇文章所包含的感情。

(2)朴素的语言文字饱含着对秋天的深深赞美之情。难点理解:“雾的季节,成熟和结果的季节,是那一切催熟一切的阳光的好友”应该怎么理解?明确:秋季是多雾和丰收、成熟的季节,而太阳则既是温暖的来源,又是使得世上的生物得以成熟的主宰,所以称它为“催熟一切的阳光”。秋季和太阳既然作用是一样的,因之就称它为“阳光的好友”了。

4.《秋颂》写法简析:

(1)总分的结构方式。文章第一节用概括性的语言点明秋天是一个成熟与结果的季节,而后又从果实、果枝、果仁、好花四个方面分别写了秋天是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

(2)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节用第一人称----你,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充满繁忙,心怀喜悦的秋天,显得亲切自然而又真实。

(3)语言赏析:《秋颂》一文朴实的语言文字饱含着对秋天的深深赞美之情。

二比较赏析《登高》与《秋颂》两文同是写秋,你比较喜欢哪一首?谈谈喜欢的理由。引导学生多角度弹出自己的理解。

5.《牧童》的说课稿 篇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唐代诗人吕岩的诗《牧童》。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牧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本组教材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专题展开,《牧童》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儿童晚归休憩图。全诗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的表达了牧童那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2、学情分析:

那么,五年级学生对这首诗是一个怎样的认知情况?这首诗对他们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是什么呢?他们又想以怎样的方式来学习这首诗呢?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在课前对学生做了这样的调查:

1、你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么?

2、你认为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吗?

3、你会背这首诗么?

4、你能大概说出这首诗的意思吗?

5、你能从诗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吗?

调查中我发现:80%的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9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进行单独的识字学习,70%的学生会背这首诗,能大概说出这首诗意思的占30%,能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情感的只有极少数。

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二、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古诗,感知古诗大意。

2、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对悠闲自在、安然自乐生活状态的向往。

三、说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所以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采用“诵读法”、“重点字词剖析法”、“情景教学法”、“设景想象教学法”来展开教学。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体现“快乐读美文,轻松学古诗”的教学理念,并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过程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欣赏音乐,走进《牧童》。

课前,我先播放一首欢快的《田园之歌》让学生欣赏,并这样引导:是呀,美妙的音乐能带给人愉快的心情。其实,能带给人快乐的事有很多,比如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就感到很快乐,看到同学们端正的坐姿,甜美的微笑,我也很快乐。说说看,什么事使你感到快乐?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生情趣高涨时,我顺势导入: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的心情走进唐代诗人吕岩的诗——《牧童》。

这样,让教学在师生对话中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品读古诗,读出味道。

诗词的美妙在于诵读。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分这样三个层次进行:

1、读正确。

首先,我让学生初读整首诗,重点认读:“铺”、“蓑”、“卧”并指导写法。

2、读出节奏。

初读后,我告诉学生诗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3、读出内涵。

在学生读出节奏的基础上,我这样引导: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诗词很多时候是一首歌,是一幅画。我想知道,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

(1)读出诗中所蕴含的画面。

学生可能会说:我读出了诗中所蕴含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草地、牧童、蓑衣、月光等,接着我引导学生想象景物的颜色和姿态,学生可能会说。

如此,学生从单个词语入手,经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使诗中的景、人、物变得鲜明生动起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连词成句,说出整首诗的意思,体现了学习的梯级,为下面的古诗理解降低了难度。

(2)读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我追问,这是一个怎样的牧童?你能读出诗人什么心情?学生都能说出这是一个快乐,悠闲的小牧童。(板书:快乐悠闲)那么,你是怎么体会到作者愉快心情的呢?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牧童的快乐与悠闲呢?让学生品读诗句,从而发现景物描写最能反映作者的心情。原来,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时,我适时适度的引导学生高兴地诵读这首诗。

这个环节我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从而解决教学重点。

(三)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我以“你从诗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这样快乐悠闲的牧童?”一问,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

预设一:抓住“铺”想象画面,品味“弄”感受情趣。

当学生说:从“笛弄晚风三四声”中看到了一个快乐的牧童时,我追问:是谁在吹笛子?在什么地方吹?此时,我适时播放音乐《牧笛笛子》,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真切地体会到了一个“弄”字所蕴含的情趣。

接着,我运用画面再现情境,让学生感受牧场的辽阔,并对学生进行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同学们,此刻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中的哪一个词给了你这种平缓舒服的感觉?以此引领学生感受“铺”字用词的精妙。

“只有入境,才能悟情。”本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运用画面与音乐再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美的画面,美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

预设二:想象“卧月明”,感悟诗中情。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从“不脱蓑衣卧月明”中感悟到了牧童的快乐与悠闲。我先出示课件:《牧童休憩图》给学生以感官上的体验,再引领学生回到诗句中,让学生找一找哪个词更能体现牧童的无拘无束?

学生很快找到:“不脱、卧”这两个词。接着我引导学生体会:他为什么不脱蓑衣?他躺在一个怎样的地方?怎样躺?把“卧”换成“坐”或者“立”,行吗?这样,学生在交流中、反复品读中感悟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与天真烂漫。

这样,抓住重点字词品读品味,避免了古诗教学逐字逐句的串讲串问,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从而真正学有所获。

接着,我挖掘教材的留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躺在柔柔的草地上,闻着青草的芳香,望着天上的明月,享受着晚风的抚摸。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这位躺在草地上的牧童,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在美妙的遐想中,学生融入诗境,走进牧童的内心世界,由此抒发情怀,发表见解。此时,学生化牧童为自己,化自己为牧童,与诗中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四)探作者心,窥别样情。

读诗,不仅要读出诗中画,还要读出诗中人。这对学生而言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很好的导向,是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深入。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这样引导:同学们,快乐的心情是相通的。眼前的一切不仅令牧童陶醉,令我们大家陶醉,也令诗人吕岩陶醉。其实,吕岩喜欢牧童,还有另外的原因呢。此时我出示诗人吕岩的资料。

让学生了解到了诗人向往远离喧嚣、悠闲自乐生活的原因后,我创设意境,学生配乐吟诵古诗。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

这不仅是教学回归到古诗的本体,更是学生情感的回归与升华。进而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拓展延伸,背诵积累。

学习古诗,就是要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同时爱上古诗,所以在学生“意犹未尽情犹未止”时,我出示了一组以“儿童生活”为体裁的诗句让学生赏析。

《牧童》的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古诗,本单元以“童真童趣”为主题,本首诗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表现出牧童心灵的自由自在,无牵无挂,自然放松。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充满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与追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写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牧童、蓑衣、铺”等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3、通过看注释、圈点批注、想画面等方法,理解诗意,并会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

4、通过古诗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与快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为了能顺利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是:通读古诗,再通过看注释、圈点批注、想画面等方法,理解诗意。

难点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与快乐,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说学情:五年级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基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看图想画面等方法读懂古诗大意,但是,他们对古诗背后蕴含诗人的情感还不能深刻体会,此时,教师就应适时点拨引导。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突出重点,攻破难点,解决疑点,再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例如:初读古诗时,我让学生充分的把古诗读几遍,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读古诗,通过个别读、齐读、对读等方法读出层次美,读出情感。其次我还运用了圈点批注法、点拨引导法,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去解决问题。

学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可是学生获得知识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圈点批注,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文章。可以在圈点中积累词语,在批注中感知语言,感知作家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这样课堂就会有了语文味。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就如拥有了学习语文的一把钥匙。例如:在初读古诗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边读边用斜线画出古诗的节奏,用圆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教会学生合作交流,学生在初读古诗的基础上,边读边勾画出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处写上自己的感受,就疑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以求明确,解决疑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总结规律。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敢于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我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我借助多媒体回忆童年生活的情景,从而引入古代儿童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多种感官,引发学生的思考,自然而然的会把学生带入文本。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新课标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本环节我让学生充分的把古诗读几遍,学会圈点勾画,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组内互相学习,重点理解“蓑衣、铺”字,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借助一些图片帮学生理解词语,指导学生读通古诗,读出节奏。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3、研读古诗,深入思考

阅读教学正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鼓励学生,不仅要读通古诗,还要想象画面读懂诗意,结合学法指导,重点采用朗读,圈点批注、合作交流等方法,指导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理。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出示自学任务。

(2)、学生自己对照任务自读自悟,期间自己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

(3)、小组的同学一起交流自己想法,我作为引导者,适时抓住学生交流的精彩词句、语段谈体会,谈作者用词的好处。

例如:抓住“铺”想象画面,品读“弄”感受情趣,想象“卧”感悟形象。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我还鼓励全班同学敢于大胆对个别同学的发言做出合理的评价,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品读中积累语文,在合作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4、拓展延伸,读懂诗人

(1)、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出诗中画,还要读出诗中人,也就是诗人的思想体现,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本环节我引入诗人的背景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体会诗人对自由、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后我还出示了几首古代儿童诗,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学生通过读,突出单元主题。

(2)、一节好课的结束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所以我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的儿童诗去读一读(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阅读量。又达到了课内外知识相连接目的)

四、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课堂的浓缩,本节课我主要抓住学生对牧童的评价语言和作者情感表达的概括进行板书,这样结构清楚,层析分明,力求达到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说反思:

6.家的说课稿 篇六

《家》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首儿童诗,内容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又贴近学生生活。课文语言优美,节奏明快。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验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生活的愉快,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学生刚刚学完拼音,因此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熟练拼读生字,学会本课五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规定的小学低年级的阶段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熟练拼读生字和规范写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法

从本课儿童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教学方法上,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一个特色”培养学生自读会读。“四个原则”即为:1、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3、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4、鼓励为主的原则。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诗歌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发散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六、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演的方法学习。

七、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那么蓝天、树林、小河、泥土的家是哪里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家》

(1)请小朋友睁大小眼睛仔细看老师一笔一画把字写好了。

(2)指名读课题A、B 齐读

2、读词:检查预习情况,及时给予表扬。

(二)品读课文

1、师生品读第一句话

师:你们瞧,蓝天是——生:白云的家

练习说话,指导读词,这个字谁来读一读“云”?词连读谁会?“白云”

你平时见过什么样的白云?(龙、棉花、小鸟、牛)

如果你是白云,你会在蓝天的怀抱里干吗?相机指导朗读,评价。

在读好词语的基础上指导读句子(指名读,相机评价)齐读

2、.师生品读第二句话

师:瞧,树林是——生:小鸟的家

为了让小鸟有更多的家,我们应该怎么办?(渗透环保知识)

联系前面所学内容: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

指名读:这一行谁愿意读?(指名读,及时鼓励)全班一起读一读。

3、问题引领品读第三句

师:我们一起到小河边去看一看,鱼儿们都在干什么呀?

指名说:鱼儿们游的怎么样?

是啊,这条鱼还冲着我们笑呢,你来给我们读一读。他们还在做什么啊?(吐泡泡)指名读。齐读:全班一起试试看。

过渡:很好,下面老师让大家看一个神奇的景象,你们看。

4、学习第四句话

5、看到这奇异的景象你们想到了诗中的哪一句话?(指名说:泥土是种子的家) 这个词谁来领大家读?(泥土)

小种子睡在地底下是泥土给了它营养,给了它温暖,春天它才可以发芽,长叶呢!指名读,评价。齐读:全班一起来。

过渡:刚才我们学的这四行它们是完整的一句话,你们能把它连起来读好吗?(能)那我们自己可以试试看,可以做一些动作。

5、表演

自由练习(大家练的真不错,谁愿意一边作动作,一边读给我们听。)指名表演读。齐读:起立,边做动作。

过渡: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PPT展示图片、播放歌曲《大中国》)

6、学习第五句

生齐读最后一句话。

是啊,我们的祖国是中华民族共和国,它像一只昂首挺立的大公鸡,又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同学们就是朵朵鲜花,在花园里幸福的成长,所以,引读——我马上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我们一起再把最后一句话读一读。

7、总结

这一篇课文同学们已经学完了,你能完整的把它读好吗?(指名读)谁愿意一边做动作一边读给我们听。(相机评价)

在课堂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始终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引导孩子去阅读,

去理解,去感悟。在孩子思维遇到困难时,巧妙点拨、引导,重点体会 。

(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是-------的家。

(四)字词巩固,认真书写

(五)看图试背课文

这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背诵课文,对课文的背诵不能死记硬背,要适当的给予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去背诵课文而不是当作一种任务去完成。这样教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落实了以读为主,想、说、做为副线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读,读出感觉来。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听、说、读以及动手的能力。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力求简练、重点突出、结构严谨、生动直观又新颖大方。

蓝天 白云

树林 小鸟

小河 鱼儿 泥土 种子

7.水的说课稿 篇七

一、说教材

本文讲述了一个偏远农村因缺水给村民们带来的种种不便,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一个二类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

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把“渴”说成“饿”的苦涩心情。

三、说教学流程:

1、初读课文

在这一阶段,应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读正确、读通顺(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为下面的精读感悟作好准备。

2、质疑问难,以读促讲

(1)看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思考:水为什么成为村子里最为珍贵的东西?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让学生边读边画边做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抓住:十公里之外,很小的泉眼,一个小时……体会缺水的的无奈。

(2)体会以乐写苦的写法

下雨时的快乐的场面

母亲给我们兄弟四个用一勺子水洗澡的快乐

(3)感悟母亲把渴说成“饿”的苦涩之情。

3、总结全文

(1)水是生命之源,学了本文之后,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水呢?请大家写一句或几句珍惜水资源的公益广告。

(2)说一说,你在日常生活中将怎样爱惜水呢?

四、说板书设计:

8.《武术》的说课稿 篇八

一、说教材:

武术运动是我国的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有着强身健体,强国健民的作用,也是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之一。

本次课以武术基本动作组合为主要教学内容,采用游戏、自编的武术操以及武术的基本动作,结合示范等直观教学法,让孩子进入跃跃欲试的状态,再通过分组自主创编等教学手段,培养孩子展示自我、自主学习、团结合作、注重创新的能力。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孩子对中国功夫有极大的好奇心,对武术的学习充满了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简单动作的组合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吸引力。

针对孩子的身心特点,我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采用了讲解示范法、重复练习法、对比练习法、相互评价等教学方法,为孩子掌握基本的武术动作提供了保证。

三、说教法

第一部分、兴趣导入、活跃身心。

首先通过课堂常规的练习,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

接下来,充分利用孩子喜爱而且熟悉的游戏进入主要学习内容。第一个游戏为:“超级棒棒狼”。游戏的方法是:教师扮演“棒棒狼”,孩子做小羊。“小羊”齐叫“老狼老狼几点了?”老师报一个数字(比如五点了),小羊立即五人一组拉成圈,“离群小羊”要被“狼”吃掉了(过来拍拍老师的手)。通过游戏,不仅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提高团结合作意识,同时进行友伴型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两人一组进行第二个游戏:“石头、剪刀、布”。在进行游戏时,要求孩子将“石头、剪刀、布”的动作按武术要求做出来。如:“石头”为“歇步”、“剪刀”为“弓步”、“布”为“马步”。游戏动作自然过渡到武术的基本步型与手型练习中。

第二部分、掌握技能、合作创新。

首先通过教师的语言与示范让孩子学会武术基本手形,了解三到五个步形动作。并带领孩子做模仿练习,让孩子体会动作的精气神。

然后在练习中激发孩子的练习兴趣,引导孩子互相学习、合作探究和自主练习的方法。让孩子在练习中适时的配合声音来提升信心与气势。在互练过程中能够互相发现其错误并改正。

最后动作串连,加深印象。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带领练习,将基本手形与步型结合到一起,形成串联动作,让孩子体会武术动作的流畅与美观。

让孩子通过学习、交流、探讨、展示等方法,掌握串联动作。此时,教师适时的配乐展示《中国功夫》,将课堂教学推向一个高潮,大大调动孩子的学武积极性。这时,教师指导孩子分组进行组合学习的练习,就能满足孩子自我展示、自我创新的心理需求。

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1)分成五组自己进行基本动作组合练习。

(2)小组为单位展示自编动作。

(3)由教师评价选择出每组做的最好的一名孩子委认为小组长。

(4)由选出的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练习。

(5)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武术动作。

(6)选择出创编动作做的好的一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展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既给孩子创设交流、合作、自我展示的时间和机会,又培养了孩子的自尊与自信,自练与自评以及组合与创新的能力。

第三部、调整身心、课后延伸。

通过教师点评、孩子互评、孩子评教师等多元化评价方法对课进行总结;利用教师的展示进一步提高孩子对武术的兴趣。

9.《恐龙》的说课稿 篇九

《恐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首先介绍了两亿年前恐龙是地球的主人,接着介绍了不同种类的恐龙及其外形特点,然后又介绍了恐龙所吃的食物,再介绍恐龙的生殖特点,最后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人类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恐龙问什么会突然灭绝?引人思考,激发读者探索的兴趣。

这篇课文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恐龙这一古老而神奇的动物的知识,而且会激发出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了解课文介绍的5种恐龙的样子和生活习性,运用学过的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理解词语。

3、初步了解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这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识字重点:龙、亿、翔、站、部、移、秘。

2、运用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看图片等方法理解本课“漫游、遍及、鞭长莫及、庞然大物”等词语。

3、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初步了解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这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版块———人类的朋友这组课文。那么首先和我们见面的朋友大约生活在距今两亿年以前,他们曾经是地球上的主人,可在6500万年以前,他们却神秘地消失了,猜到他们是谁了吗?板书“恐龙”学习“龙”(龙的第四笔撇过竖弯钩)

二、读文悟段,学习字词

1、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小黑板或词语卡片)

2、自由读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读不准的词句多读两遍。

3、指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学习“亿”,注意亿右边乙写法,。通过理解“漫游”的含义,书写“遍”字,形近字有编,扁)

4、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出这一段向我们介绍的恐龙的种类。

每一种恐龙都有不同的特点,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了解了这些恐龙的特点,课文插图中有好几种恐龙,你能能根据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描写找到相应的四种恐龙吗?(同桌合作完成)

5、说出你命名的理由(学生说特点的过程中随机完成“翔、站、部、移”四个重点字的学习。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四种恐龙的特点。向学生介绍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庞然大物,联系下文理解。鱼龙,看海豚图片理解。翼:本意是翅膀)

6、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那么,这一段主要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7、齐读第3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恐龙的生活习性,介绍了霸王龙的样子)

8、指导读说明文。说明文的朗读,重点是做到正确、流利、注意停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三、练习

完成课后表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生字卡

2、读课后读一读中的词语

二、学习4、5

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书写“蛋”字。

2、恐龙在地球到底生活了多久呢?默读最后一自然段。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什么?这段中有一个问句,到底是什么原因是恐龙消失了呢?(推测有三种原因,教参94页)。

3、书写:像————象袋(带、代)秘(注意右边笔顺)。

三、拓展延伸

通过预习中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有关恐龙的知识。

四、练习:区别字组词

像部()遍()象()陪()扁()秘()必()

五、作业

1、收集其他种类恐龙的图片

【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的说课稿】推荐阅读:

莫扎特奏鸣曲在钢琴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07-27

上一篇:计划生育对城市的影响下一篇:校园安全在我心中、二年级(李涛)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