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的辨析题(共11篇)
1.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的辨析题 篇一
一、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P214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时事方面):
1、十七大之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这方面集工业、能源、农业和交通优势于一体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无疑具有很高的试验价值,以“两型社会”试验为突破口,将全面提高两大城市圈的整体素质。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湖北、湖南均以湖泊众多闻名,东湖、梁子湖、洪湖以及大别山地区是武汉城市圈两大生态板块,环洞庭湖地区和湘西地区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大生态板块,两地共有近900公里的长江防洪堤。长株潭城市群南北之间以及武汉与周边城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发展结构差异,东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梯度差。比如,武汉与黄冈人均GDP相差近5倍,武汉拥有良好产业基础和科教研发实力,周边城市腹地则拥有较为宽松资源和较低开发成本。
2、努力方向:如何按主体功能区要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条件,进行科学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集约使用资源,如何把中心城市发展同周边城市腹地开发与保护生态结合起来,如何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既是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需要及时面对、寻求突破性破解的重大问题,也是湖北、湖南两省乃至中部地区和全国其他区域需要共同探索的重大问题。湖北湖南被确定为两型社会的优先试验区,湖南湖北毗连一区,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经济发展方式相同点众多,互补性强大,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一系列的国家改革政策的制定更加确立了湖南湖北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
3、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均根据区域发展现状、发展要求及承载能力,按主体功能区要求划分禁止开发、限制开发、远景开发、规划期内可建设和已建成五类区域进行有序开发,按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进行分类管理。
成功案例:
1、2007年12月14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短短两年间,圈内城市积极主导,地方政府倾力推动,中央部委殷切支持,大型企业激情投身,先行先试的武汉城市圈建设,在荆楚大地呈现勃勃生机。
2、2008年8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建设总体方案。从重大项目到部省合作,从一体化探索到体制机制创新,短短两年间,武汉城市圈按照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总体要求,在“两型”道路上迅速起步。
3、机制创新,奠定可持续发展根基:两年间,武汉城市圈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大东湖生态水网、梁子湖生态保护等工程为重点,率先在中部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创新环境保护机制;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引领与示范作用。
4、两型社会一体化,迈开对接脚步:两年间,城市圈九城市主动融合,圈域产业优化整合风生水起,从武汉出发,4条城际铁路全面开工,一小时经济圈呼之欲出;商业企业上山下乡,农超对接,连锁经营,城乡现代流通一体化,科教文卫资源联动共享,武汉城市圈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乡建设、区域市场、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全力推进。
5、重大项目,托起城市圈建设新景:两年间,在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公司这个崭新的投融资平台上,政府部门、大型国企、民间投资共同奏响城市圈建设的新乐章,以此为依托,城际铁路、武汉新港、大东湖生态水网、花山生态新城等一个个响当当的大项目纷纷启动。在全国7个综改区中,武汉城市圈重点项目投资额度之大、投资节能环保产业项目之多、投资项目进展之快可圈可点。
6、部省合作,在全新平台上聚合能量:两年间,先后有67个国家部委与湖北展开省部共建,密集签订的协议表明,国家力助武汉城市圈走“两型”道路。湖北省武汉城市圈综改办专职副主任 王培锦:"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全面展开,在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在五个一体化方面,城市的融合度进一步提高,这个就为武汉城市圈的发展,乃至全省经济的发展,推进“两圈一带”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民族问题:
1、含义:所谓民族问题,指的是在民族关系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指民族从形成、发展直到消亡之前的各个历史阶段,不同民族和民族集团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矛盾。民族问题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它随着人们形成为不同的民族而发生,也将随着民族差别的消失而消失。解决民族问题,核心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问题。
2、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各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它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关系。这种关系随着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将不断巩固和加强。
3、民族问题的特点: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重要性、阶段性、复杂性、敏感性的特点。
4、民族问题的性质和内容: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社会在发展变化,民族问题也随之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民族问题具有不同的内容和性质。在阶级社会里,不论是国际范围还是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主要是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民族不平等的问题。要解决这种历史条件下的民族问题,必须推翻阶级压迫制度。而在业已消灭了阶级剥削,铲除了产生民族压迫的阶级根源,实现了民族平等的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问题则主要是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差距,造成的各民族在享受法律所赋予的民族平等权利时,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仍然存在民族摩擦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民族问题,国家和先进民族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帮助落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更快地发展、繁荣、逐步缩小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同时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些任务只有随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才能解决。所以,在民族问题存在的全部历史中,不论任何时期,它的发展变化及问题的解决,都是和社会发展的总进程及改造社会的总任务联系在一起的。
5、民族问题的产生:民族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民族差别的存在。这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因。民族差别通常是指每个民族在四个基本特征方面的差异以及因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等。二是人为因素。在私有制社会里,民族内部存在的阶级压迫和剥削扩展、延伸到民族之间,导致民族问的压迫剥削和矛盾斗争,进而形成为民族之间的对抗关系;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执政党和政府由于某些主观认识不足或其他原因导致有关民族政策、措施不当,而出现民族问题。
6、我国处理民族问的基本原则:
1、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发展,民族问题也不例外。社会主义制度下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就是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2、坚持各民族平等和团结,是社会主义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乃至最终繁荣的前提保障。没有民族的平等和团结,就不会有发展经济建设的良好环境。实践证明,在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里,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党的民族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积极推进民族事业的发展进步,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彻底解决民族问题;
3、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各民族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民族间的关系性质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使发生一些矛盾、摩擦乃至纷争,也都是由在共同发展繁荣的前进道路上的某些不协调因素所致,除了极少数挑动民族纠纷、制造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敌对行为以外,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对于人民内部矛盾,应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实事求是地划清界限,提高思想认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但对于危害民族团结和进步的极端行为,必须针锋相对,依法打击。
三、我国的政体和国体P222 国体指国家的阶级本质,亦即国家的性质。具体说,一个国家的国体是指在一个国家中,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处于统治地位、掌握国家权力,哪些阶级是统治阶级的同盟者,哪些阶级处于被统治和被压迫的地位。中国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作了如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含义是:第一,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我国的政权基础;第二,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在我国的一种实现形式;第三,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的结合。
我国的国体:1 我国的国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 人民民主专政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本质,故常简称.3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越发展,民主也越发展.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4人民: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公民.政体,就是国家的权力机构。又称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指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的一定组织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享有最高权力。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没有国家权力。他负责执行人民代表大会上获得通过的提案。总理是国务院最高长官,负责管理领导国务院。
(我国)民主和专政:二者辩证统一,一方面而者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分别适用于人民内部和敌对势力,另一方面,二者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四、三农问题:P20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含义:“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问题。主要体现在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和中国农业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这两个方面。从现在看来,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农村问题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2、地位:在21世纪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同样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3、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一是切实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二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五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深受农民欢迎。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
4、三农问题的危害:影响社会稳定;剩余劳动力过多、就业压力大等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67: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
1、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民族统一战线;
2、主要的革命形式是武装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它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它又区别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个革命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几个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的锋芒不是向着一般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而是向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而以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作为这个政权的构成形式。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把操纵国计民生的即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收归国有,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在此基础上发展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合作经济;允许那些不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所谓民族的,就是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有自己的民族形式,带有自己民族的特性。所谓科学的,就是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所谓大众的,即是民主的,它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
六、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
3、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
4、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是:在“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的指导下,按照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对待发展过程中的一切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和一切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5、科学发展观的终极指向是:促进生产力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使之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从而增进社会和谐,更好的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所以,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为提纲挈领的理论。
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P27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为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
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P156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九、党的“三个代表” 党的建设工程 党的先进性;P27 一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二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十、社会主义本质论;P117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反思了我国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论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概括和发展。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B、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十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P13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
主要表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与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
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共十七大,对基本路线做了补充:由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十二、改革开放理论。P161
1、改革开放的走向
2、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
3、改革开放的战略目标
4、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导
5、改革开放的基本原则
6、改革开放的利益走向与评价标准
7、改革开放的成本
8、改革开放的时间表与阶段性
9、改革开放的推动、控制与检验
10、改革开放的国家宪法机制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理论。
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两层含义是紧密相联、缺一不可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改革开放决策的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如何解答思想品德辨析题 篇二
一、找辨点
审清题意,找出辨点,是答好辨析题最关键的一步。在解答辨析题时,我们不应急于动笔,而应细心审清题意,否则很容易造成答题失误。有的同学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不能正确分析题目中的观点,导致作出错误的判断。
审清题意有助于我们把握题目观点,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找出辨点,即题目的核心词句,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有的考生只顾拼凑答案,答了很多内容,但与辨点毫不相干,徒劳无功。
二、找理由
在找清辨点的基础上,积极思辨,并结合所学知识或社会实际分析理由,这是解题的中心环节。这里所说的找理由,是指对于正确的观点需要找出其意义、作用,对于错误的观点需要指出其危害或坏处。
三、找联系
要答好辨析题,我们还需要注意关键辨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必要的补充、归纳和总结,以指导我们的行为,这是解答好辨析题的必要步骤。这需要我们训练自己的辩证思维和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辨析题虽然多以对话式辨析题的形式出现,但我们还是需要对其他辨析题形式有所了解,以做到有备无患。
例1: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辨析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自强”与“自负”的区别,从而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时,第一,审清题意,找出辨点。第二,积极思辨,分析理由。我们需要分析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集体团结的意义,脱离集体的危害,自强的重大作用,忽视集体作用的危害。第三,找出联系,归纳总结。我们应找出自强与加强团结这两个关键辨点之间的联系,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在自强的同时,自觉融入集体,发挥集体的力量。
参考答案:(1)人的一生始终生活、学习、工作在各种集体之中,个人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集体。脱离集体,势必导致自我封闭,产生孤独感、自卑感、自负感。我们要依靠集体,爱护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同样,集体的存在与发展也离不开每一个个体,如果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同心同德,不仅会增强集体的“合力”,而且会增强每一个集体成员的力量。(2)自强是实现人生价值必备的高尚的精神和道德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搞好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但自强不等于自负,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脱离集体,离开集体、社会的帮助,将一事无成。(3)自强与加强团结、发挥集体的力量是不矛盾的,自强的人只有融入集体中,发扬团队精神,强化合作意识,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例2:
解析:本题以“限塑令”实施这一热点话题作为思辨的焦点,综合考查学生的环保知识、环保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做到绿色消费、环保消费。解答时,首先要综合本题的图文信息,根据关键词找出辨点。其次要整合信息,根据题意,分析塑料袋的方便之处、“限塑令”实施的意义、出现“白色污染”的原因、“白色污染”的危害、积极响应环保节约号召的意义。
参考答案:(1)塑料袋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因为便捷、便宜,所以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青睐。(2)“限塑令”的下发和实施对于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义重大(或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超薄塑料袋容易被人们随意丢弃,因而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3)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自觉落实“限塑令”,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或自觉落实“限塑令”,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例3:
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辨点,即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何重要意义,为什么要把经济建设作为现阶段一切工作的中心。其次,要找出改善民生与经济建设这两个辨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毛泽东思想辨析题 篇三
1.毛泽东的思想就是毛泽东思想.这句话是错误的。毛泽东思想并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得出来的真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际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具体表现在这几方面: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的优秀典型。它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中国 实践,阐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它使马克思列宁由欧洲形式变成中国形式,用中国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语言说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政策。它完全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具有中国独特内容和民族表现形式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毛泽东思想是被实际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是毛泽东思想赖以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毛泽东思想是土生土长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而并非是“土生土长”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本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前提。
所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这种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A、毛泽东思想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时期里,始终如一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党也正是在自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察中国历史和社会、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观、方法论,在宗旨、目标等方面,都是完全一致的,它们是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翻身求解放的锐利思想武器。
B、毛泽东思想又完全是中国的。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并没有具体论述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这必须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毛
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高度的革命精神和高度的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善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客观情势及其发展作精确的分析,善于把群众的经验、意志、思想集中起来;并以高度的理论修养和最大的理论勇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在理论上进行了大胆的创造,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不适合于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代之以适合于中国社会历史环境的新原理和新结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完全是中国的。
C、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片面肯定或夸大某一方面,而否定或忽视另一方面,都是形而上学的,都是错误的。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否定和诬蔑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右的倾向;一种是完全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左倾主义思想“。
简答题
1.为什么必须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晚年错误
区别开?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思想。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的错误,但就他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所以要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分开来。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这就是说,毛泽东的伟大功绩与他的错误是不能等量齐观的两件事。不能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对毛泽东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态度,以为凡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愿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并且还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这种态度也是完全错误的。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所以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
2.简述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过程的特点
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和发展中,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主要是: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曾经说过,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同样正确的革命理论只有同亿万群众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和形成。作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毛泽东思想,不是
个别天才人物主观意志的东西,而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不断结合过程中产生的科学体系。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毛泽东思想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的革命精神,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事关中国革命成败的特殊困难的事业。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最早,做得最好,贡献最大。他不仅在实践中正确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成就,而且在理论上明确提出并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并率领全党为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这种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又完全是中国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3.怎样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首先,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绝不能用毛泽东的个别观点、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要着重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主要是指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和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等的“左”倾思想。这些错误明显脱离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不应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第三,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又必定要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1)第一,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就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第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以科学态度来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第一,要对毛泽东思想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准确性的理解;第二,不能把毛泽东在某一条件下对某一问题所说的某一两个观点,抽象地脱离具体条件
4.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辨析题 篇四
1、有了自信心,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好。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个人的成才与成功离不开自信心,但并不等于有了自信心就能做好任何事情,还需要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等。还需要与他人比较,扬长避短,任何人只要具备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意志坚强,拼搏进取,就可能取得成功。
2、表现自己就是好出风头。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许多中学生,往往感到自己长大了,会寻找各种机会去表现自己,让别人感到自己的存在,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努力。表现自己是青少年的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是自尊自信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我们在表现自己时一定要虚心诚实,大方得体,并注意搞好同学间的关系,切不可盲目自傲,目中无人。
3、自立就是自已的事自己做主,拒绝帮助,不让大人管。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自己做主,也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我们的年龄太小,经验和阅历都比较少,当遇到升学就业等重大问题时,就要多征求和听取那些经验和阅历多、看问题更全面的长辈们的意见,作为自己解决问题的参考。那种认为自立就是凡事自己做主,拒绝帮助,不让大人管,甚至跟父母对着干的想法和行为,都是不利于自己成长的。自立应是自己既有主见,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接受别人帮助不是依赖。
4、有的同学认为我们现在还小,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和照顾,等长大成人了,才能自强。答:这种观点不正确。这种想法在青少年中非常普遍,很多人对父母依赖惯了,就逐渐丧失了自强的意识,反而觉得依赖父母是理所当然的。这不利于自强品质的培养,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甚至还会影响到国家与社会的进步、发展,因此必须走出这个误区,纠正这种错误。①人生自强少年始。初中阶段是学习知识、涵养道德、增长才干、发展自己的最佳时期。同时,自强也是一个人通向成功的阶梯,自强品质对人生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趁少年的大好时光,去培养自强品质,努力学习,奋发进取。②少年要自强。只要我们选准航向,战胜自身的弱点,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在自强的人生征途中,劈波斩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5、有人说:“挫折越多越好”。
答: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我们一方面应该看到挫折对造就人才和事业成功有着特殊的促进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挫折毕竟是人生道路上的逆境。它和人生前进的方向背道而驰。他给人以身体和心理上的打击和压力,造成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给生活道路造成曲折。虽然挫折在人生道路上难以避免,但不是任何挫折都是不可预测、不可避免的,挫折更不是越多越好,多多益善,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争取把挫折向成功的方向转化。
6、有了未成年保护法,我们青少年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5.社会工作实务案例辨析题分享 篇五
1、家住广州某小区的港籍女孩小羽,7岁仅9公斤,长期被困于家中露台、辍学及吃不饱,日前跳楼觅食,被送往救助站。小羽3岁时,母亲林女士与父亲邢先生离婚,由于父方阻扰,一年后母女失去联系。邢先生长年从事矿山等工程爆破,工作压力大,继母蔡女士无工作,家中两个女儿(另一个是蔡女士亲生),经济条件欠佳,经常因小孩问题闹矛盾。为保障小羽合法权益,该社区机构将其送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之后送至区救助中心寄养;同时积极联系其父母。五日后彤彤的生母林女士由香港赶至广州,与该社区机构取得联系,该社区迅速组织派出所、妇联、司法所等工作人员约见林女士,从法律、民政等方面给予援助。社区关爱儿童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希望小羽生母愿意起诉并要回小羽的监护权,若生母放弃小羽,关爱儿童中心将考虑由相关机构提起诉讼剥夺小羽生父和继母的监护权,交由香港相关社会组织抚养。请评述该社区相关机构的处置方法是否得宜。
2、某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实习中,接触该校附近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发现这些儿童普遍面临学习成绩欠佳、生活习惯不良、家庭经济困难等社会问题。该学生返校后,和同学发起针对该地留守儿童的爱心捐助活动,主要接受衣物、书籍和经济援助。请评述这位学生的处置方法是否得宜。
3、社工在社区服务中发现需要帮助的石某,他20岁,初中文化,父亲患精神病,母亲离家出走后不知去向,现在石某一人独居。社区曾为其介绍工作,邻居反映他不爱说话,较难沟通。他整天在家打游戏,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石某表示愿意接受帮助,希望找到满意工作,但是不愿从事餐饮服务等“丢人”的工作,月薪不能低于1200元。开始面谈后,石某坐在床上,边打游戏边说话,社工提议暂停游戏,认真面谈,石某没有采纳。社工放弃了这次面谈。请评述该社工的处置方法是否得宜。
4、刘某,女,10岁,某小学四年级学生。成绩一般,中等智商,性格内向,不拘言笑,不主动举手发言,回答问题时声音听不清。课下基本无社交。父亲是银行干部,每晚在刘某身边陪学习,教育方式较粗暴,期望值过高;学习之外,别的方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在班上值日生工作不会做,做别的事也做不好。同学觉得刘某很懒,不愿与她值日。辅导方法
1、利用游戏创造交往的条件。教师主动邀请她玩游戏,也让其他同学与刘某共同完成游戏活动,引导刘某与同学交往、合作。
2、班级人际氛围支持。利用心理辅导课让学生知道与人交往、帮助他人,不嘲笑比自己差的同学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3、培养刘某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信心,扫除她与同学交往过程中的语言的障碍。
4、利用劳技课,培养合作精神。在劳技课活动室,5人一组每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培训活动,鼓励刘某逐渐与伙伴们配合,完成分配的任务。
请评述上述辅导方法是否合理。
5、某区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社会压力大,无心管理孩子教育,该区部分孩子初中毕业后不再上学,经常在社区聚众滋事。该区社工人员针对于此设计服务计划,开展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愤怒控制小组和技能培训班,和参与该服务计划的青少年约定了口头协议。但是第一次活动后,部分参与人员开始缺席,之后几次活动,缺席人员增多,计划的实施受到较大影响。针对该项服务计划,你认为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6、鲍龙,男,36岁,曾因盗窃罪被判入狱两年,刑满释放后其妻提出与其离婚,鲍龙因没有固定工作又有前科而并未获得儿子的监护权。鲍龙入狱前向来视其子如宝,但其前妻却常以各种理由拒绝鲍龙看望儿子,这造成鲍龙的内心非常沮丧。心情懊恼时就去喝酒,喝醉后或神志不清或大发雷霆,起先只是偶尔打骂自己的老母亲,但近段时间几乎每天喝得酩酊大醉并会虐待老母亲。矫治社工小A接案后,对此案进行了干预,首先约谈了鲍龙,协助其向其前妻提出了对儿子的探视权。请问社工小A的处置方式是否合理?
6.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的辨析题 篇六
这学期在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认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先进的理论成果。通过对这个课程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他让我对毛泽东思想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我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我充分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体会到了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能让我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养成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看待问题,实事求是的解决问题,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首先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的科学理论体系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指引中国走向胜利、走向辉煌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在不同时期的鲜明旗帜,正是因为有这一面旗帜,才是中国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难现实里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迈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顺利步入社会主义社会;在经过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切成就,都归功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所以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的历史上的伟大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第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培养我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起了重要的作用。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认识或根本看法,一个人的一生,是生活在特定的时代和社会里,不同的年代有着不用的社会现状,不同年代的人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把握整个世界发展规律的前提,只有正确把握世界的发展规律,清楚认识时代的特征,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明确了我国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我国各个时期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根本指南。只有深刻领会、掌握其基本思想和科学内涵,才能够对国家的发展方向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能够更好地设计自己的人生。所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充分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体会到了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根本点和出发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理论。无论是在以后的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要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要一切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看待问题,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规划自己人生道路时,必须从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从生活的社会环境出发,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因为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实际,才能保证我们的规划是合理的、科学的、能够被社会所接受的,是具备成功的条件的。
7.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的辨析题 篇七
江泽民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
胡锦涛: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主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1997年十五大写入党章,99年写入宪法。
2002年2月,江泽民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要求。2001年7月,江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十六大写入党章,2004年写入宪法。
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2007年十七大写入党章 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党章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写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十五大制定,十七大进一步丰富了纲领的内容。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二、政治,三、文化
8.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的辨析题 篇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从理论渊源上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最初的中国特色社会道路的探索源自于1956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并以毛泽东思想为理论积淀,随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不断发展完善。十七大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但是总的来看,毛泽东在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上仍然存在着认识的误区,未能走出前苏联社会主义的界定,突出表现为把计划经济和单一公有制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在总体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毛泽东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不系统、不完整。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原因。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是三个理论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第一次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命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面对国内发生严重政治**,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时,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依靠党和人民,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阶段,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时,认真分析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新变化,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进一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向前进。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主题不断进行深化与发展的一脉相承,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及其经验进行的科学总结,是指引我党带领全体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重要指针。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进的思想基础
9.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的辨析题 篇九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e研究
2、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研究
3、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思考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研究
5、分配制度与和谐社会关系研究
6、论中国参政党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
7、试论中西方人权观的差异
8、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9、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梦研究
11、民生问题与社会和谐的关系研究
12、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与发展研究
13、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面临的挑战与风险研究
14、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研究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研究
16、当代农民工的地位、及利益保障问题研究
17、协商民主与统一战线的关系研究
18、群众路线理论与党群关系研究
19、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研究
要求:
1、从上面参考题目中选写一篇论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2000。
2、观点鲜明且有新意,论据充足,论证有力。
3、结构完整,逻辑层次分明。
4、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有错别字要适当扣分。
5、严禁抄袭!一旦发现按作弊处理!
10.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的辨析题 篇十
1.计划经济体的弊端是什么?(p178)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187)
3.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什么时候?(p181)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特征是什么?(p183)
5.社会主义初级价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p184)
6.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两个方面(p189)
7.按生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共内容可以分为哪三种类型?(p194)
8.社会保障体系哪个方面的内容?(p200)
9.什么是创新型国家?(p205)
10.什么是自主创新?(p205)
11.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p207)
1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什么?(211页)
13.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
14.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15.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之间是什么关系?(220页)
16.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分别是什么?(222页)
17.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28页)
18.人民政协有哪三大职能?(229页)
19.我国的政党制度具有哪些特征?(230页)
20.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231页)
21.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231页)
22.什么是依法治国?(236页)
23.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38页)
24.人权的基本 是什么?(244页)
25.什么是先进文化?(248页)
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251页)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四个方面?(255页)
28.什么是民族精神?(260页)
2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是什么?(276页)
30.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84页)
31.什么是爱国主义?(293页)
32.香港,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的区别是什么?(294页)
33.什么是民族复兴?(294页)
34.什么是“三通司流”?(300页)
35.什么是一国两制?(302页).36.“反分裂国家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311页)
37.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316页)
38.什么是世界多极化?(320页)
39.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327页)
40.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什么?(332页)
41.什么是“四个尊重”?(342页)
42.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48页)
43.党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什么?(370页)
44.什么是“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11.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的辨析题 篇十一
我们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已经近两学期了,这本书的学习也要告一段落了。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教导,我又萌生了一些的想法和认识,以下就是我对这门课程的一些简单的看法:
整体来说,刚开始的时候看到这门课程,觉得这课挺没意思的,并没有对课程内容很感兴趣。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由于老师讲授方式的多样性和深入的了解课程具体内容后,我逐渐对这门课程产生了兴趣。在这门课程上,我对我们的国家的发展思想和路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对我们的国家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国家和党的历史,加深了我对国家的深深地热爱之情。我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它是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教材方面:这本教材的编写工作也是相当的复杂和严格,初稿完成后送交中共中央政治局批阅,再交由主管党内意识形态工作的常委李长春审阅,最后又经胡锦涛总书记过目草最终定稿。这在我国高校教材编写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由此我们也能看出这门课的重要性和党和国家政府对它的重视。
内容方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等。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相关内容,从而坚定大学生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的理想信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在马克思的进化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这些理论的产生是为了我们的国家更好、更快、更稳的发展。
从学习目的来说:本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认识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和祖国观,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无论是中国革命还是中国建设,马克思主义如何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个贯穿始终的大问题。这种结合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
从教学方法来看: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依赖于说教,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厌倦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于是现任老师采取了丰富多彩的形式,采用课前给时间来表达自己上节课的收获、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红色电影、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增强其感召力和吸引力。更好地达到灌输思想、统一认识的目的,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的辨析题】推荐阅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思考题06-1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总结复习资料09-28
毛泽东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07-07
为什么说 三个代表与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10-13
毛泽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08-30
毛泽东概论社会实践表10-31
毛泽东的讲话08-20
我心中的毛泽东07-09
对毛泽东的认识07-25
毛泽东的经典励志诗句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