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系统设计任务书(11篇)
1.导师系统设计任务书 篇一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网上商城系统
任务与要求:
使用MyEclipse+SqlServer2005开发网上商城系统。系统包括首页,首页中显示当前的商品,系统具有用户登录、用户注册功能,对于管理员可以发布商品,修改、删除、商品;普通用户可以登录系统后通过购物车购买商品,并进行结账。
系统采用B/S模式开发,使用动态网页技术JSP,数据库采用文中阐述整个项目的总体规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具
体实现,测试和管理等相关内容。时间:2011年10 月 19日 至2011年 12月 30日共0.5年 系部:信息工程系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单位或教研室:网络教研室
指导教师: 郝丽波系主任: 朱安新
2011年 10月19日
2.导师系统设计任务书 篇二
关键词:软件架构,非功能需求,性能,任务
0 引言
在系统工程和需求工程中, 非功能需求 (Non-functionalRequirement, NFR) 确定了衡量的尺度, 用于对系统运行的判断, 而不是具体的系统行为。
可以这样理解, 非功能需求是指软件产品为满足用户业务需求 (即功能需求) 而必须具有且除功能需求以外的特性。
功能需求描述要开发的软件系统应该做什么, 它可以包括为用户提供哪些服务, 也可以包括本系统为其它系统提供哪些服务。
非功能需求分为质量属性和约束。约束需求规定了开发软件系统时必须遵守的限制条件。例如, 要采用什么操作系统, 要采用哪种开发技术, 是否需要与遗留的老系统进行互操作等等。当然, 还要考虑软件用户所在的行业中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和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质量属性作为非功能需求的一个分支, 同样包含众多内容。例如性能、安全性、易用性、可靠性等等。
功能需求是重要的, 它们包含了几乎所有用户所要求实现的业务逻辑。当然, 非功能需求也同样是决定架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事实上, 非功能需求中的质量属性与约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且, 在非功能需求中的某一条或几条可能就将左右架构风格的选择。
(1) 功能需求影响架构, 架构必须要适应功能需求。但是功能需求不会决定架构, 是否基于接口编程还是硬编码实现功能, 是否要分层等等问题都不是功能需求所能单独确定的。
(2) 质量属性会从根本上影响架构。例如, 非常强调性能的系统软件会在算法、任务实现上下足功夫, 而在架构设计中是否避免了性能的损失。
(3) 至于约束, 它或作为架构设计的限制条件, 或转变为功能需求, 或转换为质量属性。
1 软件性能相关因素
性能指实现预期功能能力的特性。软件性能是软件的一种非功能特性, 它关注的不是软件是否能完成特定的功能, 而是在完成该功能时展示出来的及时性。它包括对系统速度和空间的要求, 如下是常见的性能指标:①任务的响应时间:请求响应的时间;②任务的吞吐量:单位时间内, 可以处理的数量;③任务处理的存储容量:处理的空间和数据量。性能相关因素见表1。
2 性能设计过程
软件性能设计流程可参考图1。
以下各节基于某机载任务系统软件分析流程中的各个设计阶段。
2.1 确定系统边界
识别待分析系统或者子系统的外部Actor:和系统直接交互的人, 软件系统或者硬件系统。
与综合任务处理系统交互的的人和外部设备包括操作员、目标探测系统、惯性导航系统、显示控制系统、大气处理系统和外挂物管理系统。示例见图2。
2.2 确定应用场景
从Actor的角度识别可能存在的应用场景。示例见图3。
2.3 识别接口事件
接口事件就是:请求与响应的交互事件。示例见图4。
2.4 分析性能约束
分析和场景相关的请求响应要求、事件速率。示例见表2、表3。
2.5 活动分析
创建活动分析图见图5。
2.6 并发性能
考虑任务的并发:①一个任务的多个实例执行;②一个任务实例和其它任务的实例并发。
在各种并发数情况下:①测试确定关键活动时间;②定义性能约束;③调整任务, 实现性能约束。
2.7 识别关键任务
关键任务识别示例见图6。
2.8 为关键设计建立多个备选方案
如示例, IO与综合任务处理应用程序之间传递装订与修改的数据, 如何保证数据正确采集, 同时真实的反应操作员的操作。示例见表4, 表5、表6。
2.9 通过对方案的验证, 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综合对备选的方案进行验证, 由于对综合任务处理系统软件的处理速度要求是首要的, 因此在容忍确定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备选方案中响应最快的一种方案, 即共享内存的方案。
2.10 确定任务周期、时序同步和资源同步关系
①分析每个任务的触发机制、执行周期;②任务之间的时序同步;③任务之间的资源同步。
示例见表8。
2.11 使用技术手段提升关键性能
可以使用如下的技术手段提升关键性能:①缓存:经常处理的东西复制一份在手边, 方便下次使用, 注意不要过时;②连接池:资源创建麻烦, 使用后释放, 其他人获取后可以使用;③优化算法:采用最快算法;④分页:只提取当前需要的数据, 避免存取浪费;⑤采用合适的搜索算法:在尽可能小的空间中, 通过尽可能匹配的条件;⑥尽可能减少费时的操作次数;⑦分布计算:把请求多的任务建立更多的任务实例, 保持响应;⑧负载均衡:把负载尽力均匀分布。
2.12 提升关键任务性能
为了保持对操作员动作的正确解析, 在综合任务处理系统中采用优化算法机制提升性能:对于装订和修改的数据, 进行滤波算法过滤掉操作员操作时的抖动。示例见图7。
3 性能有关的设计模式
嵌入式软件性能设计的典型模式如下:①使用command模式解耦任务的执行时机;②使用Observer模式实现数据重复利用;③使用缓存模式实现数据重复利用;④使用共享缓存模式实现异步任务通信。
这些设计模式都有很多书籍专门介绍, 因此本文不再赘述。
4 对已有系统的性能优化
对已有系统的性能优化可以采用如下的过程, 如图8所示。①确定关键任务;②确定性能监测指标;③性能测试与分析; (4) 性能重构。
5 结语
将软件架构理念, 尤其是非功能需求架构设计引入到机载软件的开发, 需要大量的验证仿真工作, 更需要结合机载软件的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本文基于性能属性研究了机载综合任务系统软件的软件架构, 并给出了性能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实践表明, 采用合理的过程和方法开展机载软件的性能设计可以明显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开发效率。
参考文献
[1]谢新华.软件架构设计的思想与模式[Z].中科院计算所培训中心, 2010.
[2]张仁良.软件架构中的非功能需求[J].微型电脑应用, 2009 (2) .
3.导师系统设计任务书 篇三
【关键词】电力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电器控制线路;自动控制
【Abstract】The basic task of the article on the electrical control system design, electric drive system to automatically control principles outlined. And based on control theory, the question of how the system design, electrical control design task formulation, motor selection, electrical control circuit design, and finally discusses how electric drive systems security.
【Key words】Power control system;Security;Electrical control circuit;Automatic control
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
1.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生产机械对控制系统的要求,设计和编制出设备制造和使用维修过程中所必须的图纸、资料,包括电气原理图、电气元器件布置图、安装接线图等,编制外购元器件目录、单台材料消耗清单、设备说明书等资料。由于系统从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到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产品质量和成本密切相关,因此设计工作首先要树立科学的设计思想,树立工程实践的观点。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工程观点是高质量完成设计任务的保证。
1.2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是:(1)熟悉所设计设备的总体技术要求及工作过程,取得电气设计的依据,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机械和工艺对电气控制系统的要求。(2)优化设计方案,妥善处理机械与电气的关系,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选用性能价格比最佳的电气设计方案,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设计简单合理、技术先进、工作可靠、维修方便的电路。(3)正确合理地选用电器元器件,尽可能减少元件的品种和规格。(4)取得良好的平均无故障时间指标,确保使用的安全可靠。(5)谨慎积极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6)设计中贯彻最新的国家标准。
2. 电力拖动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及其设计
2.1 控制原理。
(1)电力拖动系统中电动机本身有各种反馈,如:速度反馈、电流反馈、电压反馈、频率反馈等。电力拖动系统的控制部分主要是由电气设备来完成的。控制部分即电器保护,主要包括过电流保护、热保护、欠电压保护、短路保护等。而启动连锁、运行连锁、安全保护、信息显示等是由计算机系统来实现的。
(2)在计算机系统中,普遍通过编程、功能模块化、逻辑计算、画面操作等步骤来实现电力拖动系统自动控制,呈现给用户的仪器驱动程序几乎与设备无关,这样使用者就可以比较迅速将仪器连入自己的测试系统,不仅方便编程,还能促进组态的可靠性。由于工艺条件不同,对电力拖动系统及其控制的要求也就不同。但就实质来说并没有很大差别,通过信号输入输出,在计算机系统上实现电力拖动系统的集中控制。输入计算机系统的信号主要有启动连锁、运行连锁、电动机的运行信号、就地集中控制信号、热故障信号等。计算机系统输出的信号主要有电动机的启/停,变频调节等。电力拖动系统在计算机中的自动控制过程如图1所示:
2.2 电动机的选择。 当电力拖动系统设计方案确定后,要进一步考虑选择电动机类型、数量、结构形式及电机功率、电流、额定电压与额定转速等。电动机选择的基本原则如图1:
2.2.1 电动机的功率应该满足生产机械提出的标准要求,能够与相应的负载很好结合,保证正常运行。决定电动机功率时,需要考虑电动机的发热、启动能力、允许过载能力三个主要因素。电动机容量是选择的关键,由于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需要试验校验选出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2.2.2 对于选择直流电动机还是交流电动机要考虑生产机械在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要求,一般是尽量选择几个便宜的、结构简单的、维护比较方便的交流异步电动机。而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性较优,主要应用在调速范围要求大、功率大的生产机械上。
2.2.3 电动机的额定转速选择要根据电机与机械配合的技术经济情况来决定。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电动机长期工作,很少启动、制动和反转。此时要考虑设备的投资、占地面积、维护检修等方面的技术经济,决定电动机的额定转速。(2)电动机经常启动、制动和反转,此时要根据电动机的动能储存量来决定电动机的额定转速。
2.2.4 电动机的额定电压要求电压的等级、相数、频率都必须与供电电网的电压一致。
2.2.5 电动机机构形式的选择取决于电动机安装位置和周围的环境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工作方式可相应选择连续、短时、断续周期性工作的电动机。
2.2.6 总之,要根据不同的性质和使用条件的要求,合理选择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格的电动机。正确、合理的选用电动机可以保证其具有良好的运行特性,同时还可以保证经济型和可靠性。
2.3 电器控制线的设计。 电力拖动系统电器控制线的设计应根据不同的生产要求,作业环境,生产性质来决定配备什么规格的电器控制线路与其匹配。在此基础上,对控制线路的设计力求做到精炼,安全可靠,便于操作维修并达到最优的经济效益。一般设计电器控制线路的方法是:根据要求,参考基本线路先局部设计,然后根据各部分的相互关系,综合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线路。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如下:
(1)电器线路设计者要明确生产要求,因为控制线路是为整个设备和工艺过程服务的,要根据实际准确地设计线路是首要遵循的原则。力求做到最到限度地满足生产机械和工艺对电器控制线路的要求。
(2)在满足生产条件的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控制线路简单经济。在设计时就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触头和电器数量,尽量选用比较标准的、常用的以及经过实际考验的线路并尽可能地缩短连接导线的长度和数量,同时要减少通电电路。
(3)要确保控制线路工作的可靠、安全,首先要选用可靠的元器件同时在具体的线路中正确地连接电器触头和电器线圈。此外,在线路还要尽量避免许多电器依次动作才能接通另一个电器的控制线路并且要确保电路中有短路、过流、过压、过载、欠压等保护环节。
(4)应力争使控制机构操作和维修方便,要求能迅速并正确地由一种控制方式转换到另一种控制方式。总之,不管控制电路如何复杂,它都是由一些基本的单元电路组合而成的。设计者在设计控制线路时,只要根据生产和工艺的要求,选择正确的基本环节,然后将它们合理地组合起来,就可以完成控制线路的设计。
3. 电力拖动系统的安全保护
电力拖动系统的安全保护有电器保护和计算机系统保护,最基本的保护就是电器保护,一般包括欠压保护、过流保护、热保护以及短路保护。而计算机系统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保护,它是上层保护,主要包括安全链、运行连锁和启动连锁以及整体系统故障的停车等。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安全保护作用:
(1)短路保护:短路电流会造成一些电气的绝缘设备损坏,强大的电流产生较大的电动应力,从而使电动机绕组和电路中的各种电器设备机械性的损坏。
(2)过流保护:如果不正确启动电动机或者电动机拥有过大的负载常常会引起较大的过电流,这种电流通常是启电流的1.2倍,会造成电动机和机械传动部件的损坏。
(3)欠压保护:在电动机正常的运行过程中,如果电源电压过分降低就会引起电动机的转速降低甚至会停止,当负载矩一定时,此时就要增加电源。此外电动机的电压降低还会引起部分电气释放,从而造成电路不能够正常工作,或许还产生故障。因此要在电压下降到最小允许的电压值范围内尽可能地切断电源。
(4)热保护:如果电动机长期的超载运行、电动机绕组的升温超过了允许值,就会造成电动机的损坏,做好热保护工作室防止这一点发生的有效措施。
(5)安全链:包括了欠压保护和过流保护,它还包括油压、水压和轴瓦温度保护。安全链是一个串行条件,如果其中有一个条件不满足要求,计算机会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将电动机关闭。
(6)运行连锁和启动连锁的保护:输入信号进入计算机后,由计算机内部由程序或模块化程序来实现的自动控制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完成在电动机启动前和运行过程中条件不具备或信号消失时的保护。
(7)计算机系统不仅处理的信息安全可靠,而且还要系统本身的硬件和软件保证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一旦有什么意外发生,计算机会及时作出反应,停运现场的所有运行设备。
4. 结束语
作为一名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以及如何安全保护电气拖动设备等,以便根据生产机械的工艺要求去进行设计。希望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使用电力拖动系统,维护电气拖动设备,延长电力设备的寿命,从各种方面来减少经济的开销。
参考文献
[1] 郭自豪.密度继电器高低温试验校验方法[J].电气制造,2010(08).
[2] 李普恩,赵清抗.变压器三维冲撞仪底板的改进[J].电气制造,2010(08).
[3]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温州地区交流会[J].电气制造,2010(08).
4.导师系统设计任务书 篇四
09嵌入式系统工程 Linux系统程序设计实训任务书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1.目的:
1)要求学生达到熟练掌握Linux环境下程序开发的方法;
2)熟练掌握Linux系统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能够正确使用Linux环境下的文件操作方法、进程控制技巧、数据库访问途径和网络通讯功能;
4)能够利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完成实训题目的功能。2.要求
1)要求正确使用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2)体现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思想; 3)突出Linux程序设计的特点;
4)在基本要求达到后,可进行创新设计; 5)独立完成设计任务,提交实训文档。
二、实训时间与地点
实训时间:2010年12月29日到2011年1月5日 实训地点:计算机房
三、实训题目
要求设计一个C/S结构的用户数据记录程序。服务器能够接收用户的要求,记录客户端发来的数据;客户端登录后能够向服务器发送数据。1.服务器功能:
(1)用户注册:接收用户连接请求,然后接收用户的注册请求,记录用户相关信息。用户信息至少包含用户名,密码;将用户信息记录在数据库的用户表中。创建用户文件(用户文件名就是用户用户名,统一保存有myuser目录下),用户文件用以登记该用户发送来的数据;之后可以接收用户的数据收发请求;
(2)用户登录:接收用户连接请求,然后接收用户登录请求,接收用户名和密码;如果用户名和密码正确,则可以接收用户的数据收发请求;否则断开连接;
(3)接收用户的保存数据请求:接收用户的保存数据请求,并接收用户发送来的数据,并记录到该用户对应的用户文件中;
(4)接收用户的提取数据请求:接收用户的提取数据请求,并将用户文
件中的数据发送给用户;
(5)接收用户修改用户信息要求,修改数据库中用户的相应信息;(6)接收用户退出请求,断开和用户连接;
(7)接收用户注销请求:接收用户注销请求,删除用户文件同时删除数据库中的用户信息;
(8)允许同时有多个在线用户; 2.客户端功能
发送请求给服务器;发送数据到服务;接收服务器发来的数据;
四、实训报告格式: 1,封面内容
Linux程序设计实训报告
学号 姓名
年月日 2,目录
要求自动生成目录,对应你的报告的内容 3,报告正文内容
项目功能
运行环境 程序模块图 各模块流程图 设计总结
5.导师系统设计任务书 篇五
一.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实训
二. 性质和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是网络专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的一次综合实训。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学生需综合运用网络构建的相关知识、服务器构建相关知识、网站构建相关知识,并完成相应的实训报告书。
三. 课题及详细要求(从以下课题中任选其一进行设计)
课题1:网站开发
要求:1.网页开发软件名称;
2.说明设计的网站的类型;
3.说明网站适合的人群;
4.网站能够满足的需求;
5.如何保证网站的安全和稳定;
6.后台数据库的实现;
7.网站的后期维护。
课题2:网络搭建与安全设置
要求:1.网络搭建的前期规划和拓扑设计;
2.网络设备的选型与性价比;
3.网络结构的优化和扩展的考虑;
4.针对设计的网络拓扑和网络设备的选型对设备进行配置;
5.服务器组建与配置;
6.对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措施。
四. 实训报告书编写要求
1. 摘要与目录:对本次课程设计作简要概述;
2. 设计介绍:详细介绍每个课题的设计过程与步骤,说明这样做的优势与劣势,要突出亮点;
3. 结果展示:一项要求或者步骤完成后展示出完成图(注意:截图不少于10幅);
4. 结论及展望:对本次课程设计做出客观评价,指出课题中的不足之处以便今后扩展;
5. 实训报告书正文格式:宋体,五号,单倍行距;实训报告书正文不得少于5000字;统一用B5纸张打印;
6. 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双方均作不及格处理。
指导老师:舒蕾
6.导师系统设计任务书 篇六
设 计 任 务 书
题目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主要内容:
功能要求:完成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
1)使用单片机采集数据。
2)将采集到的数据送上微机显示、处理。
上述内容为基本要求,可按照自己的理解增加功能使之更完善。
基本要求:
明确设计任务,复习与查阅有关资料。
设计所用硬件芯片按给定使用。
按要求对设计进行简要说明,总体设计方案,各部分的详细设计。
写出体会和总结。
要求全部使用A4纸打印稿,不少于5000字。
主要参考资料:
李朝青编.《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简明修订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 冯克.《MCS-51单片机实用子程序及其应用实例》.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杨欣荣等.《智能仪器原理、设计与发展》.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孙传友等.《感测技术基础》.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王福瑞等.《单片微机测控系统设计大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 科技期刊:《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实用测试技术》、《自动化仪表》、《传感器世界》、《测控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等2001年以后各期。
完成期限: 2013年12月16日
指导教师签名:
7.导师系统设计任务书 篇七
关键词:版本,教学任务,管理系统
0 引言
高校的教学任务来源于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指导所有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纲领性文件,包含学习的课程、实习、实训、实验等内容,以及其安排的学期。不同入学时间的相同专业,教学计划可能不同,甚至差异很大,而实际的教学计划管理系统中只存在一个最新的教学计划,在生成教学任务时必须对系统中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以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并容易产生错误。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版本的教学计划管理。如果专业的教学计划内容变化较大,则生成该专业新版本的教学计划;把不同版本的教学计划分配给不同入学时间的专业,即不同入学时间的专业拥有自己的教学计划,并可根据需要对教学计划做一些调整,实现对教学计划的查询、追溯和精确的管理。
1 教学任务管理流程分析
图1给出了教学任务管理流程。从整体上把教学任务管理分为两个阶段:教学计划阶段和教学任务阶段。教学计划阶段完成教学任务的准备过程。通过建立专业教学计划版本和填写版本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计划基础数据的准备,然后,把教学计划版本分配给不同入学时间的专业,得到不同入学时间的专业教学计划,以此为基础生成年度春季或秋季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下达以后便生成教学任务。教学任务有下达、提交和确认这3个状态,确认的教学任务作为排课的输入条件。教学计划阶段在做教学任务的准备和尝试,因此生成的年度学期教学计划是不保留的,当下次生成时会清除原有的年度学期教学计划内容,而教学任务是合法的、正式的,因此,它的历史记录被保留下来。教学任务由年度学期教学计划生成并且保持数据独立,在此阶段还将调整的课程信息反馈给年度学期教学计划,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严肃性,又使教学任务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2 关键技术及实现
系统使用PowerBuilder作为开发环境,数据库使用Oracle[1],也可以选择其它开发环境和数据库。
2.1 数据库设计
通过对教学任务管理流程的分析,该系统主要包含下列表:专业教学计划版本表、版本教学内容表、教学计划版本分配表、专业教学计划表、学生选课表、年度学期教学计划表、学生成绩表、教学任务表、序列号发生器等。教学计划版本及其内容存放在教学计划版本表、版本教学内容表中;教学计划版本分配表记录入学专业选用的专业教学计划版本,同时将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存放在专业教学计划表中;根据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和学生的选课记录生成年度学期教学计划,同时生成学生成绩表;年度学期教学计划下达以后生成教学任务存放在教学任务表中;序列号发生器生成并存储当前对象最大的序列号,能加快数据检索速度[2],如生成并存放教学任务的最大序列号。
2.2 C/S和B/S组合设计
目前开发的各种管理系统主要采用C/S[3](Client/Server)或者B/S[4](Browser/Server)结构。在通常情况下,对数据交互量较大、数据安全性高、要求操作响应时间短的地方往往使用C/S结构,在不利于远程应用维护、安全性要求不苛刻和没有特别复杂数据窗口显示的地方比较适合于B/S结构。因此,本文采用C/S和B/S组合[5]结构进行教学任务管理系统的开发。B/S结构用于学生选课登记、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等信息的查询,其他操作面向的使用人群较窄且专业化程度较高,因此,使用C/S结构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另外,把和数据库交互频繁的计算以存储过程的形式放在数据库服务器端,最大限度地降低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时间消耗,提高计算速度。
3 系统的实现
图2为建立教学计划版本界面,列表框中显示了所有的教学计划版本,可根据显示的项目在上部的输入中填写查询条件,在列表框中显示查询结果。图2中列出4个版本的教学计划,在删除教学计划时如发现该版本的教学计划有教学内容,则给出“首先删除教学内容”的提示。图3为填写教学内容界面,在上部输入专业编码和版本号,下部的列表框中显示查询的结果,右边的框中显示课程安排的教学安排。图3的列表框中显示专业编号为510、版本号为2005的教学内容项目,右边的框中显示“软件工程”的教学安排。如修教学安排的内容,则自动进入修改状态,修改结果不对已有的专业教学计划产生影响,以后产生的专业教学计划采用最新的内容。根据图1的教学任务管理流程实现其他操作。
4 结束语
该教学任务管理系统通过版本来管理教学计划,并将版本分配给新入学的专业,实现了对教学计划的精确管理;对不同生命周期的数据实行分离管理,年度学期教学计划下达后生成教学任务,并接收教学任务的反馈信息。该系统已用于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学任务管理中,运行稳定、精确。
参考文献
[1]Scott Urman.Oracle8PL/SQL程序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2]Raghu Ramakrishnan,Jonannes Gehrke.数据库管理系统原理与设计[M].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宋毅红.基于C/S结构的证券交易系统性能评价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24(3):111-112.
[4]李英明,滕连爽,马宝林.基于B/S的计算机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2005(9):160-162.
8.导师系统设计任务书 篇八
关键词:本体;智能导师系统
一、智能导师系统的研究现状
智能导师系统,是指具有某一领域学科知识和相关的教学知识,能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类教学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学导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较为著名的智能导师系统有SCHOLAR、TUTOR、WHY、WEST、BUGGY、LMS、ACTP、SIERRA和SHERLOCK等。智能导师系统由人机智能接口模块、领域专家知识模块、教学策略模块和学生模型模块四部分组成。
国外ITS研究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研究主体是高校。特别是美国,一些著名大学纷纷加入ITS的研究和开发行列,开发出了学科范围覆盖广、智能化程度较高的ITS应用系统。国内ITS的研究起步较晚,只有少量的研究工作在大学和研究机构中进行,研制的多数是供研究和演示用的概念系统。2000年以后,ITS的发展加快,随着一些著名的IT教育公司的加入和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性推动,出现了一些实用的智能教学系统。
二、智能导师系统开发中的困境
1.自然语言的理解与交互。目前的ITS系统主要通过语音识别技术、模糊查询技术和机器翻译技术来实现自然语言理解和交互,造成智能导师系统的交互智能化程度低。
2.领域知识的建造与重用。现有的ITS系统均能够建立自身的领域知识库,但是这些知识库只能在本系统内使用,系统之间的知识共享和重用基本无法实现,加大了ITS系统的封闭性。
3.教学策略的智能运用。大部分ITS都采用产生式规则形成教学策略。由于系统没有一个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理解的语义机制,它产生的教学策略往往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需要并不吻合,从而失去了其导学的智能性。
4.智能化学生模型的建造。覆盖模型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过程与领域专家的相一致,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个性和创造性,与教学目标明显相悖。偏差模型虽然允许学生思维有独创性,但学生思维与专家有较大区别时,系统往往又难以判断学生思维的正确性。贝叶斯方法建立在对学生的大量原始数据的挖掘基础上,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大困难。
简而言之,这些困境的共同点都在知识的表征、沟通、共享和重用。在AI领域,本体论就是解决知识的表征、沟通、共享和重用问题的有效工具。
三、本体:ITS开发的方法论
人们发现,计算机系统对信息和知识的处理并不能像人那样具有灵活性和智能化,人与机器之间、机器与机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也显得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是计算机软件应用系统中缺少类似人类大脑中的“知识结构”那样的部分来描述外部客观世界的本质,并通过这种描述去解决知识表示问题和实现有意义的交流、沟通。于是,研究人员借用了“本体”这一哲学名词来表达系统中的“知识结构”,即为计算机系统建立有关客观世界的本体。
1.本体的基本概念。
本体,指的是“被共享的概念化的一个形式化的规格说明”。概念化,是指通过标识某个现象的相关概念而得到这个现象的抽象模型,它明确了所用到的概念的类型,以及定义概念使用的约束等;形式化是指本体应该是机器可读的;共享则反映了这样一个观念,即本体获取了群体对事物的一致的知识,它不是某个个体私有的,而是被一个群体所接受的。
2.本体的作用。
总的来说,构造本体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某种程度的知识共享和重用。所以,本体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本体的分析澄清了领域知识的结构,从而为知识表示打好基础。本体可以重用,从而避免重复的领域知识分析;第二、统一的术语和概念使知识共享成为可能。Uschold等人总结了本体在通讯、互操作和系统工程中的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3.建立本体的方法。
比较成熟的本体开发模式是Uschold的本体建立模式。该模式提出,建立本体的4个主要步骤是:第一步,明确建立本体的目的和所建立的本体的范围;第二步,建立本体;第三步,对所建立的本体进行评价;第四步,形成文档。
四、本体在ITS开发中的应用
基于本体的智能导师系统建模,关键是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学科领域本体、教学策略本体和学习者本体,以这些本体为支撑建立领域知识库、教学策略库和学生模型,实现智能教学系统中领域知识模块、教学策略模块和学生模型的语义沟通、知识共享和重用。同时,使得建立在相同本体基础之上的不同系统之间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互相操作。
1.基于本体的智能教学系统框架。
建立基于本体的智能教学系统框架模型,如图所示。
2.基于本体的领域知识库的建造。
首先,按照Uschold的本体建立模式建立相关学科领域的本体,如:教育技术学科本体。它包含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概念、概念之间的关系、本体的约束和实例。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领域本体进行形式化描述,形式化描述可采用RDF或XML来进行。最后,形成领域本体库。
其次,基于领域本体建立领域知识库(即具体的领域知识内容)。基于领域本体的学科知识库为学科知识的表示、理解和共享提供统一的词汇术语表,解决智能教学系统中人—人交流、人—机交互和Agent之间通讯的语义歧义和沟通效率低下的问题。基于本体的领域知识库的可重用性也大大提高,在系统建构中较好地解决领域知识库重复开发的问题。
3.基于本体的教学策略库。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由此可见教学策略最终体现在教学活动上。建立教学活动的本体将在很大程度上便利教学策略的跨学科、跨系统和智能化运用。以活动理论为指导,教学活动主要由参与角色(学生、教师等)、教学目标、媒体工具、教学行为和教学评价等要素构成。在分析这些要素及其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的本体,如:问题解决活动、讲授活动、讨论活动、辩论活动、协商学习活动等。基于教学活动本体,可以建立跨学科、跨系统和智能化的教学策略库。
4.基于本体的学生模型建造。
学习者本体是关于学生的更高层次的知识,这种知识的获取将有利于建造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生模型。学习者本体主要由以下因素构成: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认知风格、学习习惯、情感气质、个人信息等。其本体建立的方法与领域本体基本相同。
在学习者本体的基础上,可应用贝叶斯方法在本体层次上对学生的数据进行挖掘,提高学生模型建立的效率。
5.基于本体的自然语言交互。
智能教学系统实现自然语言交互的关键在于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理解和自然语言的生成。领域本体为计算机的自然语言理解和自然语言生成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词汇术语表,再结合语音识别技术、模糊推理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将有效解决自然语言交互的问题。
随着ITS研究的深入,本体论方法成为了解决ITS相关问题的重要方法,ITS中的本体论这一研究方向将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本体在ITS研发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本体的建立和评价方法仍不完善、本体自身的可重用性问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陆汝衿主编.金芝:知识工程中的本体论研究·世纪之交的知识工程与知识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邓志鸿等.Ontology研究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9(5).
[3]Mike Uschold,Martin King Stuart Moralee,Yannis Zorgios.The enterprise ontology[J].[OL].
http://mis.uoa.gr/Portals/57ad7180-c5e7-49f5-b282-c6475cdb7ee7/Temp/98-ker-ent-ontology.pdf,2009-05-26.
[4]Guarino.Understanding,building and using ontolog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and computer studies[J].Vol.46(3/4).
[5]莫赞等.智能教学系统的发展与前瞻[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6).
9.导师系统设计任务书 篇九
题目基于Delphi的酒店客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要求
1.开发一个酒店客房管理系统;
2.要求界面简洁大方,功能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3.本系统采用Delphi+SQL Server技术进行设计;
4.论文字数5000字以上;
5.论文由电子文本和打印件构成,统一用A4纸打印;
6.完整的论文构成要件: 封面、摘要页、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20篇以上,包含英文文献)
内容与技术参数
1.本毕业设计开发的酒店客房管理系统主要有前台接待管理、查询管理、财务管理、系统维护等功能;
2.要求论文条理清晰,内容规范,设计合理,按照枣庄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模板要求的规范认真撰写;
3.毕业设计要有自己的思想,不得抄袭他人的成果,要有创新点,有实用的价值;
4.资料要求详实,有相应的参考文献,如果有引用别人的地方,要注明。工作计划
2011年11月15日-2011年12月18日:明确本系统需求,完成开题报告的论证;2012年12月19日-2012年3月10日:搜集相关资料,构思设计方案;
2012年3月11日-2012年3月30日:完成数据库系统的设计,编程实现各个模块的功能;
2012年3月31日-2012年4月19日:对系统进行测试;
2012年4月20日-2012年4月30日: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交初稿;
2012年5月01日-2012年5月06日:完成毕业论文的最终稿,并将毕业论文和酒店客房信息管理系统上交指导老师。下达日期: 2011年11月15日完成日期: 2012年5 月 06日
学生:(签名)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10.导师系统设计任务书 篇十
目前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校教材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信息系统的构建是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的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本课题旨在开发一款满足大学需要的高校教材管理信息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易出错等缺陷。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1.通过系统实现对高校教材的管理,规范化高校对教材的上报、统计及库存管理等流程。
2.构建透明化的教材管理体质,使相关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对应的教材信息。课题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工具:
软件环境:windows平台下的Myeclipse,采用JAVA语言。Struts架构 mysql数据库 硬件环境:计算机。
课题预期目标和成果:
初步构建高校教材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系统实现教材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高效化和流程化,系统功能应完成5大部分,即系统管理、基础数据维护、教材计划上报、学生用书上报及查询统计。并能够及时地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完善高校教材管理信息系统做铺垫。课题成果将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1.完成包括用户管理、日志管理及权限管理的系统管理模块;
2.完成基础数据维护模块中的对基础数据的添加、修改及删除;
3.完成教材计划上报模块中按班级上报当前学期的班级用书计划;
4.完成学生用书明细上报模块;
5.完成统计查询模块。
本课题的成果形式:
1.高校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的成果报告;
2.完成该课题人员的毕业论文;
11.博物馆安防设计任务书的撰写 篇十一
【关键词】博物馆;安防;设计任务书;规程规范
Write museum security design task book
Hu Lin-sun
(Tianjin Museum Tianjin 300201)
【Abstract】Design basis for important museum security system needs - a comprehensive book design exposition, allowing users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its; and targeted accordingly introduced its purposes and methods of writing to the relevant country rules, norms and the actual demand for the standard; system builders and designers to build a platform for exchange; actual application which provides help.
【Key words】Museums;Security;Design task;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1. 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作为国家、城市的文化象征,我国的博物馆建设速度和数量日益增加。但一直以来博物馆安全事件屡有发生,博物馆一旦被盗或文物被损坏,所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如何更加有效的保护博物馆文化遗产成为重要课题,提升博物馆的安全性已经是大势所趋。
2. 什么是设计任务书
(1)在博物馆中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是提升博物馆的安全性的重要保障。设计任务书就是建设方对工程项目设计提出的要求,是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它应该依照国家相关的规程、规范,结合建设方对系统的实际需求;提出对建设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阐明所需系统应具有的总体功能、技术性能、技术指标以及系统建成后应达到的预期效果。提供详尽的设计任务书;才能保证工程设计商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化的设计,使设计出的系统更能符合建设方的实际需求,可以使工程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2)但有时由于建设方本身的各种原因,可能难于以文字形式给出符合规定的或能说明全部情况的设计任务书,这时往往需设计方与建设方共同完成设计任务书。有时也会出现建设方口头向设计方讲述自己对系统的大致要求,同意设计方提出设计方案,再加以修改,然后形成设计方案。但这种做法严格说来,是不规范的。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有必要了解一下应该如何来撰写设计任务书。
3. 设计任务书内容及撰写要求
3.1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附录中明确提出设计任务书应包括的内容;通过对标准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把设计任务书内容细化为大致应该包含以下十方面的内容:
(1)任务来源。
(2)项目概况。
(3)编制依据。
(4)风险等级。
(5)工程设计指导思想。
(6)设计要求。
(7)工程项目的内容和功能。
(8)器材设备选用及工程投资控制数额。
(9)建设工期。
(10)人员培训与服务。
3.2 从以上的内容来看,其实就是对任务书的撰写人提出了很高的专业要求:
(1)首先撰写人应该对建设的目标要有深入的了解,比如:建筑的结构、使用的功能、区域的划分;对博物馆系统而言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为随着建筑结构、使用功能、区域划分的不同,对系统的设计要求就会有相应的变化。
(2)其次还应该掌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规程规范;针对文博类国家规范是较严格的,因为文物保护的场所是有其独特性的。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规程规范;提出的设计要求才能更好的与使用的实际相吻合。
(3)同时应该熟悉博物馆安防系统的工程概况和使用特点。也就是对博物馆安防系统的使用重点、特点有深入的了解,什么样系统适合于博物馆;同时还要在功能完善的情况下,避免操作的复杂性。
3.3 这样撰写出来的设计任务书才能达到与设计商进行良好沟通的目的,使设计师真正了解到建设方的设计需求,为未来的工程的顺利进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设计任务书重点内容的撰写
设计任务书细化后的内容,有的条目是比较简单明了的;无需赘述。现在只对设计任务书中重点的条目进行说明。
4.1 编制依据。
4.1.1 编制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任务书主要依据就是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规程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GB/T 16571-2012《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
(3)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4)GA27-2002《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5)GB 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6)GB 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7)GB 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8)GA/T 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9)GA/T 367-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10)GA/T 368-2001《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11)GA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12)建设标的场馆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有关内容。
4.1.2 这里仅列出编制设计任务书所需要的主要及常用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如果需要引用其他的标准;请自行查找相关的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参考。
4.2 风险等级。
(1)博物馆风险等级应严格遵守GA 27-2002《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来划分。这是很重要的工作,因为只有正确的划分和确认了风险等级,才能够确定所选用相对应的防护级别,防护级别的不同所对应的系统配置是不同的。
(2)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需要,如果将博物馆定为一级风险单位,其安全防范系统就为一级安全防范系统。但博物馆内部还可以划分为不同等级的风险部位,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设置相应的部位防护级别。
(3)一般一级风险部位应包括:文物库房区、文物保护试验室、文物修复整理室、书画装裱室、文物摄影室、善本书库、各文物展厅和临时文物展厅。
(4)二级风险部位按实际使用需要包括:部分文物展厅、临时展厅等。
endprint
(5)此外,财务室、档案室、总帐室等馆内重要部门也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6)也就是说虽然博物馆定为一级风险单位,但不同部位的风险等级并不是全部为一级,而是按照实际需求而定;可以是二级或三级风险部位。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从实际应用出发,二是达到简化系统和资金控制的效果。
4.3 设计要求。 编制依据与风险等级划分明确了;现在就可以提出设计要求了。要求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部分:
(1)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若定为一级安全防范系统,则应按照一级风险大型工程进行设计和施工。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完成包括从资格审查,项目申报、审批直到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全部前期工作,完成工程施工工作。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并按照规定的验收程序进行验收。
(2)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要求按照整体纵深防护的指导思想进行设计。应包括周界、监视区、防护区和禁区四种不同类型的防区。应综合设置入侵报警、电视监控、声音复核、出入口控制、实体防护等装置。系统应具有报警与图像信号显示、声音复核、信息存储、系统自检等功能。
(3)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应当是将人防、物防、技防紧密结合的防护系统,应当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建立起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集安防报警、视频监控及音频复核为一个统一体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4)安全防范系统中出入口控制系统的设计完全依照编制依据标准中的要求进行,并应考虑到其与消防系统的关联性。
(5)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设计结果必须给出该设计所达到的主要性能指标和技术指标。设计中应当提出对系统供电电源的具体要求。
(6)可根据本身博物馆不同于其他建筑的结构特点,提出一些设计、安装上的意见。当然,设计要求并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定;只要是符合规范、切合实际、合理的要求,尽可以向设计方提出的。
4.4 主要工程项目的内容和功能。按照建设方要求需要设置的各个子系统来逐一进行阐述,而这里只对几个主要的系统进行说明。
4.4.1 入侵报警系统的内容与性能。入侵报警系统是整个安全防范系统的核心。应在外周界、内周界、出入口、各主要通道:如楼梯口、电梯间,库房、展厅及重点部位、藏品目标设置报警探测器。
(1)通过对前端报警探测器科学的布点设计和合理地选用探测器材,使探测器在现场环境下稳定工作,使系统准确及时地探测到入侵行为,杜绝漏报警,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误报警。
(2)入侵报警系统应能与电视监控系统、声音复核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实现联动。
(3)系统的信息传输应采取总线制方式。任意防区发生报警时的响应时间不大于2秒。
(4)系统应能对任意回路在不同时间段的布防、撤防、旁路及联动功能进行编程设置和手动控制。
(5)系统应能正确指示出事件的正常、报警、设防、撤防、故障状态等;并具有查询功能、自检功能和巡检功能。
4.4.2 视频监控系统的内容与性能。视频监控系统应配合入侵报警系统来进行设计安装,真正起到视频复核的作用。外围空间,公共空间、大型展厅空间宜采用云台式摄像机;固定目标宜采用固定式摄像机。尽可能用较少的器材实现全方位、无盲区的监控。
(1)系统应能将所有图像以多画面的方式同时显示。显示图像的质量等级应不低于主观评价四级。
(2)系统应可根据需要,将选定的任意画面以全屏或巡回切换的方式显示在指定的监视器上。
(3)所有摄像机的云台、镜头都可以在控制器或计算机上进行操作。
(4)系统应可通过计算机或手动调节对任意场景的画面进行手动录制或回放。
4.4.3 声音复核系统的内容与性能。声音复核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一样,也需要配合入侵报警系统来进行设计安装,起到音频复核的作用。安装声音探测器应使其监听范围覆盖整个防护区。
(1)音频复核系统应能清晰地探测到现场内人的话音,人走动、撬、挖、凿、锯时发出的声音。
(2)音频复核系统应能与整个安防系统实现报警联动,又能实现手动切换。
4.4.4 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内容与性能。需要设置出入口控制设备的位置包括:进出博物馆的出入口(包括游人、工作人员、文物和其它出入口)、主要通道的出入口、一级防护部位的出入口、库区、库道和库房的出入口,书画装裱、文物摄影、文物修复、文物保护试验室等的出入口以及中心控制室的出入口。
(1)按照出入口的位置和重要性的不同,可选用电控锁或电插锁;重要出入口还需增设密码锁。
(2)供内部工作人员使用的出入口配置磁卡及读卡器。各出入口应可设置进入权限。每次有效进入的相关资料都应自动记录并贮存,且可随时进行统计、归类、输出。
(3)受识别装置控制的安全自动门应具有防跟随功能,保证每次操作的有效性。非有效进入则应发出报警信号。
4.4.5 中心控制室。中心控制室是整个安防系统的中枢,因为所有前端设备采集到的信号都要经过中心控制室的终端设备来处理、显示、记录和存储。所以系统需设置专用的中心控制室,并设为禁区。使用面积应与系统的规模相适应,位置应远离危险场所、强振源、强噪声源、强电磁场干扰源。室内温湿度需满足系统设备的使用要求;应有保证值班人员正常工作的相应辅助设施,如:卫生间、饮水和饮食设备。这些硬件条件在工程基础建设之初就应该进行落实。
5. 结束语
设计任务书是设计方进行设计的根本依据,也是建设方对未来系统的实际需求;只有严格的按照国家相关的规范标准,提出设计思想;使设计方充分了解到了建设方对系统构成的真实想法,才能使系统的设计更趋于合理、实用、稳定和可靠。这对双方都是事半功倍的好事。当然,设计任务书的撰写水平的提高;还是要在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和领会博物馆安防系统及国家规范标准的精髓。一份完善的设计任务书,就是为构建一个完备安全的技术防范系统打下了基础。
[作者简介] 胡麟荪(1956.12-),男,汉,职称:工程师,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作单位:天津博物馆保卫部,任中心控制室技术工程师,1991.7,天津市职工科学技术大学,热工计量与测试专业。
【导师系统设计任务书】推荐阅读:
某厂变电所及配电系统设计 任务书08-10
单片机数据采集与双机通信系统的设计任务书09-04
毕业设计导师工作总结10-06
北邮导师介绍07-23
实习导师评语07-30
导师带徒评语08-16
导师的职责08-31
导师带徒材料10-12
大学德育导师10-29
公派国内导师信06-26